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不典型心肌梗死总结分析

不典型心肌梗死总结分析

不典型心肌梗死总结分析
不典型心肌梗死总结分析

心电图诊断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析

心电图诊断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3-08-16T16:39:03.87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9期供稿作者:刘新蓉1 常银焦2 [导读] 65例患者来我院就诊,最主要原因时患者均有典型或非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 刘新蓉1 常银焦2 (1新疆和田地区人民医院 848000;2新疆洛浦县人民医院 848200) 【中图分类号】R540.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9-0199-02 【摘要】目的总结心电图诊断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资料,发现其中的特殊性和规律,提高临床医生对这类患者的认识,以免延误治疗最佳时机。方法收集我院门诊心电图室发现的65例非典型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对临床病史、心肌酶谱、心脏彩超、冠脉造影等检查的对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表现为胸闷、头晕、恶心41例,到心内科就诊,头痛、头晕6例,到神经内科就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10例,到消化内科就诊;胸闷、憋气、疼痛6例,到中医科就诊;从胸痛至就诊时间分别2d~12d。门诊心电图发现:下壁心肌梗死27例,下后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14例,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6例。前壁心肌梗死18例,无Q波心肌梗死13例。结论非典型心肌梗死的患者除胸痛、胸闷外,可表现头痛、中上腹疼痛、咽部不适、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临床医生应该提高警惕,特别对头痛、中上腹疼痛、咽部不适、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就诊的患者及时检查心电图、心肌酶谱,及时发现和诊断出非典型心肌梗死。 【关键词】非典型心肌梗死心电图 急性心肌梗死常表现剧烈胸痛,持续不缓解,需及时就诊,但在临床表现中,因梗塞范围的大小,冠状动脉血栓的形成,完全闭塞发生的快慢、部位和有无侧支循环等因素,有一部分患者虽然发生了急性心肌梗死,但其症状不典型,就诊不及时,而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本文对这类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心电图表现进行总结和分析,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非典型心肌梗死患者的重视,并及时做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4年1月~2011年12月,共有65例患者,在我院门诊心电图室发现急性心肌梗死。其中男53例,女12例,年龄35岁~79岁,平均年龄61.3岁。 1.2 方法除对每例典型症状就诊的患者做心电图检查外,伴随其它临床表现的患者也常规做心电图检查。对就诊科室、起病时间和未及时就诊原因、既往史等进行总结、归类;采集每一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心肌酶谱、心脏彩超的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发现其中的特征性合规律性。 2 结果 2.1 主要症状心前区疼痛伴咽痛,运动、劳累后加重者24例,(36.92%);间断性胸闷,剑突下疼痛伴呕吐者15例(2 3.08%);胸闷、憋气,夜间间断性胸痛11例(16.92%);头痛、脑供血不足者6例(9.23%);腹部不适、呕吐者10例(15.39%)。 2.2 就诊科室 65例患者中,44例患者因胸痛、胸闷、心悸、肩背痛到心内科就医,发现患者虽有胸痛、但不剧烈,疼痛时无大汗、疼痛时间多在2d1~2d以上,含服硝酸甘油或速效救心丸后缓解,血压基本正常。其余由6例因头痛,腹部不适伴胸闷、憋气到中医科就诊的患者,10例因腹部不适、恶心、呕吐到消化内科就诊的患者,6例因头痛、眩晕到神经内科就诊的患者,均伴有或多或少的胸部不适症状。 2.3 发病时间患者从出现各种不舒服的感觉到来医院就诊,一般要经过2d~12d,因为胸痛症状不典型。 2.4 心电图52例出现病理性Q波。ST段明显抬高,T波倒置;13例未出现病理性Q波,ST段明显抬高,T波直立,形成单向曲线。 2.5 心肌酶谱CK(正常值242mmol/L)升高56例,(381mmol/L~1256mmol/L),CKMB(正常值13mmol/L)升高,23例,(21mmol/L~107mmol/L),Ctnl(正常值<0.1ng/ml)升高50例(0.3ng/ml~ 2.5ng/mi)。 2.6 心脏彩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56例。 3 讨论 65例患者来我院就诊,最主要原因时患者均有典型或非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非典型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1]:发病早期疼痛时,常发生恶心、呕吐,疼痛常放射到上腹部、颈部、下颌、左肩部,会引起牙痛、咽痛,常常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机制:痛阀增高或痛耐受力增强;体内β内啡肽释放可能起镇痛作用;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病变固定狭窄可以不引起心绞痛或症状轻微,其症状不典型而被忽视。因此,临床医生发现患者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并持续的胸闷,不明原因的上腹部疼痛、头痛、咽痛,伴恶心、呕吐、出大汗的症状;突然出现呼吸困难、急性左心衰竭、严重的心律失常或晕厥和原有高血压突然下降时,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时做心电图、血清酶等检查,早期发现和诊断出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以免漏诊,延误治疗。 参考文献 [1]陈胤结.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附30例分析)[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1;10(4):321~322.

急性心肌梗死 护理个案

案例:对一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 一、典型案例 患者,女性,53岁,因“反复心前区闷痛3年余,加重伴气促、冷汗2小时”于2010年8月29日10:20入院,急诊以“急性心肌梗死”收住住院。 3年前患者因劳累后出现心前区压榨样痛,并放射至左肩部疼痛,持续约几分钟,经休息而缓解,后在家人的劝说下到当地医院做心电图(ECG)提示“冠脉供血不足”,予以扩冠治疗。以后又多次于劳累过度或情绪激动后出现心前区压榨样疼痛,均经扩冠治疗而缓解。患者于2小时无明显诱因前出现乏力、胸闷、胸痛、气急、冷汗、颈部发紧、伴有恶心、呕吐数次,含服硝酸甘油无效,急赴“当地医院”就诊,急诊以“急性心肌梗死”收入住院。 既往患糖尿病5年,高血压病3年,高脂血症2年,均规律服用药物控制于正常范围内。无冠心病家族史。 查体:体温36.8℃,脉搏92次/min,呼吸24次/min,血压80/50mmHg。神志清合作,扶入病房,体型稍胖,头颅五官无畸形,双侧瞳孔等圆等大,对光反射灵敏,颈软,无颈静脉怒张,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界不大,心率92次/min,心音低钝,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平软,肝脾未扪及肿大,双下肢无水肿。 心电图显示: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宽而深的Q波,T波倒置。 化验室结果示:WBC计数6.2×109/L,中性粒细胞70%;红细胞沉降率增快;CK-MB升高,AST起病后10小时升高,5天后下降至正常。 入院诊断: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心功能Ⅳ级 2、原发性高血压 3、糖尿病

4、高脂血症 二、治疗要点 入院后立即置于ICU病房行心电监护抢救,吸氧2—3天,止痛、溶栓抗凝、扩冠、补充血容量、极化液等治疗,1周后患者病情明显好转,情绪稳定,能下床轻微活动,无气急胸闷,胸痛缓解。 三、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1、饮食护理宜给低盐、低热、低脂、高维生素、适量蛋白易消化清淡的饮食,少吃多餐,最初2~3天流质饮食为主,以后根据病情逐步过渡到低脂、低胆固醇清淡半流饮食或软食。为了利于病人饮食每天进行两次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以增进病人的食欲。 2、活动与休息发病后1~3天应绝对卧床休息,尤其是最初的24小时内必须绝对卧床休息,限制探视,进食、排便、洗漱、翻身等活动由护士协助完成,并保持情绪稳定,其目的是减少心肌耗氧量,防止病情加重。对于有并发症者,应适当延长卧床休息时间。卧床期间护理人员要协助患者进行被动或主动的肢体功能训练。若病情稳定无并发症,24h后可允许病人坐床边椅,协助患者进餐、洗漱,在患者活动耐力范围内,鼓励患者参与部分自理活动。第5~7天后可室内行走、室外走廊散步。 患者活动必须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与监测下进行,以不引起任何不适为宜。若活动时心率比安静时心率增加20~30次/分钟或15~20次/分钟(服用β受体阻滞剂后),血压降低10~15mmHg以上或血压异常增高,心电图上表现出心律失常或ST段移动,患者主诉乏力、头晕、呼吸困难、恶心、心前区疼痛时,应立即停止活动,卧床休息。 3、氧疗护理遵医嘱给予2~4L/min持续或间断的鼻导管吸氧。氧疗可以提高血氧饱和度,缓解心绞痛,减少心律失常,减轻心脏负担,保证心脏及重要器官的氧要求,控制心梗范围。 4、保持大便通畅由于患者病情危重,需绝对卧床休息,而患者年老体弱,胃肠

解读心肌梗死诊断的新标准

一、急性心肌梗死定义的变迁 (一)透壁梗死、非透壁梗死和心内膜下梗死 透壁和非透壁本来为病理诊断,但却使用心电图判断,如心电图出现QS波,则认为是透壁梗死,如果仍有r(R)波,则为非透壁梗死;如果没有Q波形成,仅仅表现为明显的ST段压低或者T波倒置(>24小时),一般认为心内膜下心肌梗死。此分类方法与病理实际情况非常不符,甚至有些诊断为心内膜下心肌梗死的病人实际上不是心肌梗死,后被抛弃。 (二)Q波心肌梗死(QwMI)和非Q波心肌梗死(NQMI) 是正在使用的心肌梗死的定义方法。实际上在心肌梗死病人,能否形成Q波是回顾行的,对于心肌梗死的快速诊断和再灌注治疗没有实际意义;而且由于再灌注疗法的应用和普及,许多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可以不形成Q波,反之,即便是ST段不抬高的心肌梗死,有些病人最终也可以形成Q波(图1)。 图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旧的分型 (三)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和ST段不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 此分型或者定义方法既考虑了心电图变化的快速直观性,也考虑了ST段抬高与ST段不抬高心肌梗死在病理生理基础、治疗及预后方面的明显差别。 ST段抬高者多是血栓闭塞冠状动脉的结果,血栓成分是以纤维蛋白为主的红色血栓;而ST段不抬高的病人,往往是非闭塞性以血小板成分为主的血栓形成的结果。 两者的治疗方法以及预后也明显不同,ST抬高者应尽早行再灌注治疗(溶栓或者直接PTCA),开通已经闭塞的冠状动脉;而ST段不抬高者不宜溶栓,应对这类病人进行危险分层,在有效抗栓治疗的基础上冠状动脉造影,高危者早期介入干预,防止病情进展导致冠状动脉闭塞。 二、ST段不抬高的心肌梗死

急性非典型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急性非典型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目的总结急性非典型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及其急救治疗方法。方法对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240例急性非典型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0例患者入院后出现误诊,误诊率为8.3%,其中,5例误诊为急性胃肠炎,10例误诊为急性胆囊炎,5例误诊为气胸;220例患者最终痊愈,18例患者明显好转,2例患者死亡,病死率为0.83%。结论早期的心电图以及快速的心肌酶谱检查是确定急性非典型性心肌梗死的关键,及时的治疗,能够明显降低死亡风险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标签:急性非典型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效果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心脏冠状动脉血流中断造成心肌的缺血缺氧,导致心肌的局部或大范围的坏死。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胸痛、压榨性的呼吸困难、烦躁不安以及濒死感,可以持续数日或数小时[1]。但是由于老年患者的年龄较大,机体反应性较差,临床症状常常不典型,容易误诊、漏诊。现就2010年12月~2012年12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240例急性非典型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本院共收治急性非典型性心肌梗死患者240例,其中,男180例,女60例;年龄55~65岁,平均60岁。患者从发病到入院最短时间为30 min,最长时间为72 h。最常见的合并症为高血压,合并高血压者190例,合并慢支肺气肿者40例,合并糖尿病者30例。 1.2 临床表现 无痛性心肌梗死的常见症状为上腹部疼痛,部分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突然心悸、气促;可出现其他部位的疼痛,称为异位疼痛[2],主要表现牙痛、下腹部疼痛、肩膀痛以及足痛等;部分患者完全没有任何症状,仅仅在患者做心电图检查时发现心肌梗死的可疑征象,部分患者的心肌酶谱完全没有改变。 1.3 临床辅助检查 240例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心电图以及心肌酶谱检查,其中,心电图显示200例患者出现典型的Q波,40例患者出现ST段抬高。患者入院后立即进行心肌酶检查,以速率法进行检测,主要检查的指标为: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以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这几项指标的正常值分别为20~200、114~240、0~25、0~40 U/L,患者入院后36 h内检查可见心肌酶明显升高,超出正常值的2~3倍。

警惕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

警惕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 发表时间:2010-08-09T14:46:47.90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11期供稿作者:黄祖芳钟明杰 [导读] 有糖尿病史或多发性大动脉炎,应定期查心电图及心肌酶,特别是出现循环衰竭或意识障碍时,应想到心梗可能 黄祖芳钟明杰(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饶河县中医院黑龙江双鸭山 156700) 【中图分类号】R5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11-0122-02 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简称心梗)临床诊断较容易。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因无典型胸痛,心电图无病理性Q波,心肌酶升高不明显,极易造成误诊漏诊。笔者就本院2000年以来收治的52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病例作一总结,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警惕。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中,男34例,女18例,年龄28~84岁,平均年龄6 2.4岁,其中50岁以上者48例占92%。合并高血压病20例,高脂血症l9例、糖尿病8例、脑梗塞7例,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5例及多发性大动脉炎1例。 1.2 病例选择 (1)无典型胸痛;(2)心电图无病理性Q波及ST段弓背向上抬高;(3)血、清酶AST、CK等在发病后24~48小时内升高超过正常值2倍以上。 1.3 症状见附表 2 诊疗情况 2.1 诊断主要依据心电图与心肌酶学动态变化,其中前壁心梗l4例、广泛前壁心梗7例、高侧壁心梗5例、下壁心梗12例、右侧心梗2例及心内膜下心梗l2例。 2.2 本组病例中误诊30例,其中院外21例,院内9例。误诊情况如下:(1)以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表现者9例占17.3%,入院前有4例误诊为急性胃炎,2例误诊为急性胃肠炎,3例误诊为急腹症;(2)以喘憋、咳嗽、胸闷或呼吸困难等呼吸系统表现为主者8例,入院前5例误诊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2例误诊为急性气管炎,l例误诊为支气管哮喘;(3)以头晕晕厥、神志不清等神经系统表现为主者6例,其中糖尿病4例、脑梗塞2例,3例误诊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例误诊为低血糖昏迷,2例误诊为单纯性脑梗塞;(4)以皮肤湿冷、血压低等循环衰竭为主要表现者3例,其中误诊为感染性休克l例,低血容量性休克2例;(5)以牙痛、面痛、颈部痛等为主要表现者4例,其中2侧误诊为牙龈炎,2例误诊为三叉神经痛。以上均经及时作心电图及心肌酶学检查而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 2.3 转归经积极治疗除6例死亡外,其余均痊愈或好转院。 3 讨论 患者有心绞痛发作史,又出现持续性、压榨性或窒息性胸骨后或心前区疼痛,伴有出汗、心音低钝,口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心电图出现典型改变,心肌酶升高,则急性心梗诊断较容易。反之,若不具备典型的临床表现和心电图改变,心肌酶升高不明显,则早期诊断较困难,易造成误诊误治。作者体会,临床上遇到下列情况,要及时做心电图和心肌酶学检查,以期得到早期诊断。 3.1 中年以上男性,特别是肥胖或有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出现与饮食关系不大的上腹痛、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而一般治疗无效时,应想到心肌梗死,及时查心电图及心肌酶学。 3.2 有慢性肺部疾患,出现突然加重的呼吸困难,要及时查心肌酶学及心电图,并与以往心电图进行比较,以期排除或确诊心肌梗死,若平时无慢性肺部疾患,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咳嗽、胸闷等症状,更应考虑心梗可能,及时查心电图。 3.3 有糖尿病史或多发性大动脉炎,应定期查心电图及心肌酶,特别是出现循环衰竭或意识障碍时,应想到心梗可能。 3.4 有脑血管病、特别是有脑梗塞时,可能少部分并发心梗,需常规作心电图,以免漏诊。 3.5 有冠心病、高血压病史,突然出现低血压或休克时,应常规查心电图及心肌酶。 3.6 中老年人出现牙痛、面痛、颈部病,也应考虑有心梗可能,需常规查心电图。 3.7 若出现上述临床症状,心电图无病理性Q波,仅有ST-T改变,应查心肌酶,以诊断心内膜下心梗,或动态观察心电图变化。

心肌梗死诊断要点及处理流程

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及处理 诊断要点 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典型心电图改变及心肌酶学改变,其中两项阳性即可确诊 一、临床特点 1、诱因:寒冷,饱食,过度劳累,情绪波动等引起心肌耗氧量增加的因素,多在冬春季发病,与气候寒冷,气温变化大有关。常在清晨及上午发病。 2、先兆症状 ①初发型心绞痛,持续15-30分钟或更长,硝酸甘油效果不佳或连服两次不能缓 解者; ②胸痛伴恶心,呕吐,头晕,心悸者; ③发作时血压剧增或骤降,或伴心律失常或左心功能不全者; ④恶化的劳力性心绞痛; ⑤疼痛伴ST-T波改变,T波冠状倒置或高尖者; ⑥确诊为糖尿病或高血压的高龄患者(尤其合并冠心病者),原有心衰突然加重或突 然出现无明显诱因的心衰;原有高血压突然原因不明的下降;突然出现心律失常或休克;原因不明晕厥或脑血管意外者 3、症状(约25%-50%症状轻微或不典型,尤其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疼痛: ①部位:心前区或胸骨后,多发生在胸骨中下1/3; ②性质:压榨性或烧灼性,有窒息或濒死感,常伴大汗; ③范围:手掌大小; ④持续时间:持续时间一般较长,硝酸甘油无效; ⑤放射部位:向左肩背部,左臂尺侧放射,抑或向左颈部,下颌等处放射; 胡大一:凡是下颌以下,脐以上的任何部位的不适伴心电图改变,均应考虑急性冠脉综合症; 全身症状 发热,多于梗死后24h开始,38℃左右,少超过39℃,持续一周左右; 胃肠道症状 恶心,呕吐,腹胀,呃逆; 4、体征:多无特异性,一般用来判断并发症: ①心尖部S1减弱,提示心肌收缩力减低或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②心尖部出现新的收缩期杂音,提示乳头肌功能不全; ③S2逆分裂,常提示左室衰竭或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S2宽分裂提示完全性右束 支传导阻滞; ④心尖部S3或S3奔马律,提示心肌严重受累,左室衰竭; ⑤心尖搏动触诊呈矛盾性膨胀,多见于前壁梗死; ⑥胸骨左缘3-4肋间收缩期杂音伴震颤提示室间隔破裂; ⑦心包摩擦音多在发病2-3d出现,应警惕心脏破裂;

不典型心肌梗死临床诊治分析

不典型心肌梗死临床诊治分析 [论文关键词]不典型心肌梗死;误诊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不典型心肌梗死临床特征。方法对我院2004年12月~2008年12月35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以胃肠道为主要表现,上腹痛伴恶心、呕吐首诊误诊为胃炎4例、胆囊炎2例、消化性溃疡1例、胃穿孔1例、后经心电图心肌酶学检查确诊为急性下壁梗死6例,后壁梗死3例,前壁梗死1例;以胸闷、气短、咳嗽、咳痰、喘息、双肺干湿啰音为主要特征误诊为支气管哮喘5例,左心衰竭2例;以急性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者误诊为肺炎10例;误诊颈部痛、咽喉痛2例;咳嗽、喘息、休克为表现而无任何疼痛症状2例;心悸为表现心律失常1例。结论临床医生应对急性心肌梗死疼痛部位变异和首发症状变异有足够认识,对疑似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应立即进行常规心电监测和心肌酶学动态性观察,避免诊断思维的局限性和鉴别诊断的片面性。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内科急危症之一,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基础上,并发血管腔内血栓形成。起病急骤,病情凶险,临床表现形式多样,可发生多种严重的并发症,若不及时诊断和治疗,其病死率很高。现就我院2004年12月~2008年12月收治的35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35例患者中,男25例,女10例;年龄42~82岁,平均62岁。无明显发病诱因者20例,有诱因者15例(其中情绪激动8例、劳累3例,暴食2例,用力排便2例)。既往史:高脂血症22例,动脉粥样硬化症12例,冠心病17例,高血压病26例,肺心病3例,心律失常2例,慢性胃炎2例。 1.2临床表现 以急性呼吸困难或气短、咳嗽、胸闷、不能平卧等为主要表现者15例;以上腹痛、恶心、呕吐等上消化道症状为首发表现者8例;以胸闷、气短、咳嗽、咳痰、喘息、双肺干湿啰音为主诉者7例;以低血压休克为明显异常体征者3例;以意识障碍为突出表现者2例; 1.3心电图改变 无明显ST段抬高15例,其中下壁AMI6例,前间壁5例,广泛前壁1例,延缓出现梗死图形3例。均为下壁AMI。常规导联不显示梗死图形10例,为正后壁AMI,10例前间壁AMI起病即出现梗死图形。仅ST-T变化,无Q波3例,5例心内膜下,3例下壁再梗。原有梗死图形消失2例,首次前间壁,第2次下壁AMI,V1、V2Q波消失,出现r波[1]。从发病到确诊时间为12~115h。 1.4误诊情况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诊断

诊断:1 疼痛:与心肌缺血缺氧坏死有关 2 部分自理能力缺陷:与疼痛不适,心律失常及需要卧床休息有关 3 活动无耐力:与氧的供需失调有关 4 有便秘的危险:与进食少,活动少,不习惯床上排便有关 5 恐惧:与剧烈疼痛导致濒死感有关 6 气体交换受损:与急性左心衰有关 7 潜在并发症: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出血 措施: 1 一般护理: ①休息与活动,②饮食指导,③保持大便通畅 2 病情观察:心电图,血压,呼吸,神志,出入量,末梢循环,血流动力学监测 3 疼痛护理:应用吗啡——注意呼吸功能的抑制,观察血压,脉搏。 给予吸氧——根据血氧饱和度监测调整氧流量. 4 溶栓治疗的护理: 询问病人有无活动性出血,消化性溃疡,脑血管病,近期手术,外伤史,检查血小板,出凝血时间,血型。 5 心理护理: 向患者解释不良情绪对疾病的负面影响,及时了解病人的需要,及时解决病人的问题。 6 康复护理: ①住院期间:指导病人卧床休息,进行低强度体力活动。实施健康教育。 ②恢复期:鼓励病人逐渐增加活动量。 ③维持期: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进一步保持体力,心功能。 7 健康指导: ①运动指导,病人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当的运动,避免因为运动引起过度疲劳。 ②生活指导:应合理膳食,防止过饱,应戒烟限酒,保持理想体重,并根据天气

的变化适量增减衣服,防止感冒。 ③避免危险因素,积极治疗梗死后心绞痛,高血压等疾病,控制危险因素,保持 情绪稳定,避免寒冷,保持大便通畅,防止排便用力。 ④用药指导坚持每天按时服药,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定期复查。 ⑤心肌梗死发作时自救。 a)立刻就地休息,保持靠坐姿势,心情放松,并保证环境安静而温和。 b)积极与急救站联系,呼叫急救车将病人送往医院,切忌搀扶病人步行。 c)如果有条件的话应立刻吸入吸氧。 d)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可连续多次服用,并可舌下含服速效救心丸,复方丹参滴 丸等扩张冠状动脉的药物。

心肌梗死病例分析

1例心肌梗死的护理 -------典型病例 干部病房徐楠 【病史】:患者,男,20岁,于2011年10月26日晚酗酒(饮白酒约500ml)后出现恶心、呕吐数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于10月27日上午8时左右突然出现心前区闷痛,为压榨样,症状持续不缓解,阵发性加重,于10月27日中午12:20急诊入院,既往体健,无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病史;吸烟史5年,平均每日20支左右;饮酒史3年,平均每日白酒100ml。 【检查】:体格检查:T36.0℃,P 71次/min,R 20次/min,BP129/89 mmHg,发育正常,体型肥胖,体质指数31.14,腰臀比1.04,口唇稍发绀,未见颈静脉怒张及颈动脉异常搏动,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不大,心率71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A2>P2,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水肿。 门诊心电图:窦性心律,V2~V5导联ST段抬高0.2~0.6mV,T 波高尖,Ⅲ、aVF导联ST段压低0.2~0.3mV,T波倒置。 入院后复查心电图示:Ⅰ、aVL、V2~V5导联ST段抬高0.2~0.6mV,Ⅲ、aVF导联ST段压低0.2~0.3mV,T 波倒置,V3R~V5R导联呈rS型,ST段压低0.2~0.3mV。患者仍诉心前区闷痛不缓解,急查血常规:WBC 15.1×109/L,中性87.9%;急查电解质、心肌酶正常。给予尿激酶150万U静脉溶栓,同时予以肠溶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吗啡镇静镇痛、低分子肝素抗凝等治疗。 溶栓后0.5h心电监护提示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溶栓后1h患者心前区疼痛症状明显缓解,复查心电图示:V2~V5导联抬高ST段回落大于50%,aVL导联qrS波,于2011年10月28日晨复查心电图(图4)示:Ⅰ、V2~V5导联T波深倒置,aVL导联呈QS型,T波倒置。复查心肌酶提示:谷草转氨酶113U/L,肌酸激酶1350U/L,肌酸激酶同工酶79U/L,乳酸脱氢酶380U/L;空腹血糖5.2 mmol/L;胆固醇5.50mmol/L,LDL1.57mmol/L,TG5.79 mmol/L。

急性心肌梗死题库8-2-10

急性心肌梗死题库8- 2-10

问题: [单选,案例分析题]男,65岁,3年前发生心肌梗死,前降支置入支架2枚。1个月来再次出现活动时心前区闷痛,并逐渐加重。36小时前夜间睡眠中发生胸痛,含服硝酸甘油1片约5分钟缓解。2小时前休息时再发胸痛,含硝酸甘油不缓解。急诊心电图示V2~V5ST段压低0.10~0.15mV,cTnl0.45ngml,患者拒绝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此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A.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B.不稳定型心绞痛 C.急性心包炎 D.急性左心衰竭 E.变异型心绞痛

问题: [单选,案例分析题]男,65岁,3年前发生心肌梗死,前降支置入支架2枚。1个月来再次出现活动时心前区闷痛,并逐渐加重。36小时前夜间睡眠中发生胸痛,含服硝酸甘油1片约5分钟缓解。2小时前休息时再发胸痛,含硝酸甘油不缓解。急诊心电图示V2~V5ST段压低0.10~0.15mV,cTnl0.45ngml,患者拒绝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患者的抗栓治疗应选用() A.A.阿司匹林 B.B.氯吡格雷 C.C.肝素 D.D.阿昔单抗 E.E.上述药物合并使用

问题: [单选,案例分析题]男,51岁,胸骨后剧烈疼痛4小时,伴大汗淋漓,血压10.78.0kPa(8060mmHg),心率134次/分。面色苍白,四肢冰冷。心电图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对指导治疗最有帮助的辅助检查是() A.A.心电图和血压监测 B.B.心肌酶谱监测 C.C.漂浮导管血流动力学监测 D.D.超声心动图 E.E.胸部X线片 https://www.doczj.com/doc/6418561445.html,/ 王者荣耀英雄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脑出血案例分析

【经典病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脑出血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脑出血马国强乳山市人民医院声 明 本讨论来源于王海昌介入并发症俱乐部,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专家姓名本俱乐部)。文内观点针对特定病例,不具备广泛临床指导意义,请勿简单模仿,以免对患者带来负面影响。对于盲目模仿文中方法带来的不良后果,本俱乐部不负任何责任。 本期责任编辑:高洁 马国强(乳山市人民医院)术中用肝素5000欣维宁冠脉内10m,术后病人双眼凝视双侧病理征阳性怎么办?现病人神志清4肢活动自如,昨天下午7点做的,术后磊入欣维宁4ml 每小时用了2个小时讨论:Sunshine停止抗凝抗栓药物,鱼精蛋白中和,请神经外科会诊,紧急手术。若生命体征平稳,可先动态监测头颅CT,若出血不稳定,随时手术周聪(南方医科大附属小榄医院)先按神经内科保守(虽然出血的量有可能超过30,幸运的是后枕叶部位不是脑干),甘露醇125ml/ q12,我会单纯波立维5-7天后看脑出血复查情况再说加不加阿斯匹林,但跟家属沟通很重要推测:1.当时这样的造影的闭塞血管不处理,不一定会死,其实心率有70,临时起搏我也是不会上。2.做了PTCA不放支架,单抗的再闭可能性比放

支架仅单抗的可能性我不知道比例是多少。总之,再闭的话没有支架只是返回原型,没有浪费支架的钱,可是那个医生是孔明?为了救治这闭塞血管放支架有指征!3.脑血管破了,更多的原因是心梗发作时跌倒外伤的可能性大,因为一个出血一个闭塞同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没有外伤而自发出血可能性太不可思议。脑出血不止血脑疝会死人,所以严密观察有没有出血增加是必须的,跟家属说明:急性心肌梗塞会死必须要救,脑出血也会死人,但现在相对来说稳定。用药只能兼顾不可能保证两全其美。同时也请能做介入的神经科医生看看,必要时是不是介入治疗。以上是我的不成熟的一点点看法,仅供参考,结合等看其他更多的大咖老师们的意见……现在是考验我们医生说话技巧的时候到了,祝你和病人好运!必要时脑血管介入比开颅好多了王长录(湖南省人民医院)可能危急生命的出血,停用所有抗血栓,加强CT 动态观察我记得长岭老师前两天才说过的,不用双抗,支架内血栓10-20% 评估吧,看堵哪个容易赢Sun停用所有抗凝药,严密观察出血量,3天后,如果出血量没有增加,可以给予泰嘉25mg,一次,然后隔日增加25mg,病情稳定,单抗治疗王长录(湖南省人民医院)更正,10-12%。 SUN-SHINE我有个病人支架术后三天脑出血40毫升,停用双抗,逐渐观察加用氯吡格雷,十天后加阿司匹林,一月后出院,几乎没有后遗症张建军(北京朝阳医院)@于乐泳潍

心梗案例

案例四:急性心肌梗塞 患者男性,68岁,因急性胃肠炎来诊,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无冠心病病史 将患者安置在抢救室内,给与心电图检查,患者不愿意做心电图,主诉自己很明确是晚上吃坏了肚子,为什么不马上用药还查什么心电图,自己又没有心脏病,(你如何解释?)解释后患者同意做心电图,结果示:V1-V5导联ST段明显压低,T波倒置,考虑急性心肌梗塞,加做右室及后壁心电图,及时汇报医生,(此时你如何像患者告知检查结果) 处置:吸氧,开放静脉,遵医嘱用药,心电监护:HR65次/分,R18次/分,NBP156/89mmHg,spo2 98%上腕带,术前准备,填写临床路径单 21:30患者面色苍白,继而知觉全失,抽搐,心电监护:室颤。 (你如何处理)。 21:35患者神志清楚,心电监护:HR68次/分,R18次/分,NBP120/76mmHg,spo2 98% 21:45护送入导管室。 1请你列出目前病人存在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2遵医嘱为病人进行心电监护时,应注意什么? 3此患者还需要完善哪些辅助检查? 4.高血压的分级? 5.高血压的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 6.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 7.心肌梗死的诊断? 8粗颤的表现与细颤的表现? 9.如何使粗颤变为细颤? 10.除颤的能量选择及部位? 11.心电监护仪心电波形的观察要点有哪些? 12.心肌梗死的临床路径? 13.心肌梗死的相关检验数值? 14患者送入导管室,如何与导管室护士进行交接? 15请回答心梗病人转运流程? 护理诊断 1.腹痛 2.血压高 3.知识缺乏 4.恐惧 5.室颤 6急性意识障碍 7.清理呼吸道无效 8.猝死可能 9.心源性休克

症状不典型心肌梗死临床分析

症状不典型心肌梗死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6-02-24T15:00:03.407Z 来源:《中国综合临床》2015年9月供稿作者:霍中雷1田静文2[导读] 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急性心肌梗死是当今世界范围内致死和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 霍中雷1田静文21.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常州213000;2.贵阳医学院贵州贵阳550004【摘要】目的探讨症状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形成机制、临床特点、早期误诊的相关因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40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合并糖尿病病史、家族史、确诊时间、症状、梗死部位、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结果40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心电图表现共有59个梗死部位,下壁心肌梗死19例,占32.3%,为梗死发生较为多见部位;行 冠脉造影检查,16例为2支血管病变,占40%,24例为三支血管病变,占60%.结论:患者的年龄、合并糖尿病、梗死部位是影响急性心肌梗死症状不典型的重要因素,其次就诊时间及医生专业差异是误诊的重要的相关因素. 【关键词】不典型; 心肌梗死; 早期诊断; 发生机制【中图分类号】R542.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406-02 急性心肌梗死是当今世界范围内致死和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它是心肌血液供求关系失衡,出现持续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心肌坏死.随着社会发展, 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和治疗近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仍然较高. 虽然紧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但是部分心肌梗死不典型,不典型的病例易于误诊或漏诊,错过心肌梗死的最佳治疗时间.本文主要就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因素、实验室结果以及常见的不典型症状进行研究, 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据文献报道,约5%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病后24小时内死亡,主要原因为心律失常,尤其最初几小时内心电不稳定时最严重,易猝死,早期及时诊断治疗,可显著提高存活率,故要重视和辩别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及心电图改变.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40例均为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住我院心血管内科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男性33例,占82.5%,女性7例,占17.5%,年龄40~89岁,平均70.28±12.07岁.所有病例均符合2007年ESC/ACC/AHA/WHF 心肌梗死诊断标准[1],即满足以下任何一项标准均可诊断为心肌梗死:心脏生化标志物(cTn 最佳)水平升高和(或)升高后降低仍超过参考值上限99百分位值,同时至少伴有下述心肌缺血证据之一:①缺血症状;②心电图(ECG)提示新发缺血性改变,新发ST-T改变或新发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③ECG提示病理性Q波形成;④影像学证据提示新发局部室壁运动异常或存活心肌丢失.住院期间死亡2例, 占5%. 1.2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40例不典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性别、首发症状、明确诊断时间、相关病史、相关危险因素、心肌坏死标志物、血脂测定、心电图检查、冠脉造影检查结果进行分析.阳性家族史(指一级亲属中冠心病、高血压病、脑血管意外、猝死及糖尿病史);血脂异常包括甘油三酯(TG)>1.70mmol/L、血清总胆固醇(TC)>5.18mmol/L、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37mmol/L,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04mmol/L为减低、≥1.55mmol/L为升高.高血压诊断采用美国JNC8指南标准[2],在安静、清醒的条件下采用标准测量方法,至少3次非同日血压的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或有明确高血压病史.2-型糖尿病诊断采WHO 糖尿病专家委员会提出的诊断标准(1999):糖尿病症状加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11.1mmol/L,或空腹血糖(FPG)≥7.0mmol/L,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小时血糖值≥11.1mmol/L,并重复一次确认,或有明确2型糖尿病史.吸烟史以每天吸烟≥1支,持续时间≥1年为判断标准;吸烟指数(每日吸烟支数×吸烟年数)≥100为大量吸烟.心肌梗死的部位依据18导联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定位诊断.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应用Judkin氏法进行冠脉造影.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的标准:(l)轻度狭窄:狭窄<50%;(2)中度狭窄:狭窄50%-74%;(3)重度狭窄:狭窄75%-99%;(4)完全闭塞:狭窄100%.如同一支血管有多处狭窄则以狭窄程度最严重者为准.根据冠状动脉病变受累部位分为左主干、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和右冠状动脉(RCA);根据冠脉支数分为单支、双支和三支病变. 2结果 2.1冠心病危险因素分析40例不典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男性33例,占82.5%,女性7例,占17.5%,年龄60岁以下6人,60岁以上34人,占85%,70岁以上20人,占50% .其中30例患者均有大量吸烟,占75%,10例有糖尿病病史,占25%,17例有高血压,占42.5%,其它依次是血脂异常8例,占20%,阳性家族史0例,详情见表1.2.4冠脉造影分析行冠脉造影的患者40例,冠状动脉造影病变具有以下特点:(l)以重度狭窄和闭塞性病变为主,患者均有闭塞性病变或90%以上严重狭窄病变.(2)多为多支病变,16例为双支血管病变,占40%,24例为三支血管病变,占60%.其中1例三支病变患者LCX完全闭塞,近端伴有动脉瘤样扩张(该患者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另有2例患者伴左主干病变,占5%.

心肌梗死的超声心动图诊断

心肌梗死的超声心动图诊断 发表时间:2011-06-10T08:55:18.95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1期供稿作者:曹淑平 [导读] 不少实验和临床研究证明,超声心动图是检出急性心梗早期室壁运动异常的最好的方法,常常早于心电图的改变。 曹淑平(黑龙江鹤岗矿业集团公司总医院峻德分院 154111) 【中图分类号】R54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11-0107-02 【关键词】心肌梗死超声心动图诊断 一心肌梗死的诊断 1.超声心动图对心肌梗死诊断的优越性 不少实验和临床研究证明,超声心动图是检出急性心梗早期室壁运动异常的最好的方法,常常早于心电图的改变。动物实验发现,冠状动脉阻塞后室壁运动异常说明心脏有多支血管病变。用大剂量多巴酚丁胺超声心动图负荷实验时,出现非梗死部位室壁运动异常可诊断非相关血管病变。 超声心动图对怀疑为AMI胸痛的鉴别诊断也有很大的帮助,如2-DE可明确急性心包炎心包积液的诊断,2-DE结合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可明确主动脉夹层的诊断等。 2.超声心动图对心肌梗死诊断的局限性 超声心动图穿壁性心肌梗死时几乎都能检出室壁运动异,但在非穿壁性心肌梗死时,由于存在足够数量的有功能的心肌,故不一定出现异常的室壁运动。应用超声心动图判断梗死面积大小上也有限性,因为梗死周围非坏死及非缺血心肌受附近坏死心肌的影响可出现室壁运动异常;心肌梗死后由于灌注,有些心肌处于顿抑状态,或有些心肌处于慢性缺血冬眠状态,这些心肌的室壁运动障碍可导致超声对梗死范围的高估。此外,严重急性心肌炎可出现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甚至心电图酷似急性心肌梗死,需结合病史、年龄、临床表现和完状动脉造影来做出准确诊断。 下壁梗死时如出现右室室壁运动异常,应考虑有右室梗死,即使左室梗死面积不大,在下壁梗死合并右室梗死时也常出现低心排现象。右室梗死时M型超声测量右室内径增大,右室增大和下腔静脉扩张程度反映了血流动力学改变的程度。在卵圆孔未闭的患者,右室梗死时如右室充盈压升高,可引起通过未闭卵圆孔的右至左分流,通过肘静脉注射血造影剂可见微气泡回声从右房经房间隔进入左房。 二心肌梗死后左室重塑 急性心肌梗死时由于受损心肌收缩力减低,左室不能排空,增加了心室壁收缩、舒张承受的应力,进而促使左室扩大和功能障碍,心室的这些结构变化称为左室重塑。左室重塑表现为早期左室扩大,起于急性期,持续到恢复期。超声心动图证实,梗死区室壁膨展为梗死所在心肌节段伸长和变薄,甚至室壁瘤形成,多见前壁M1。随诊时,梗死区膨展者发生心血管事件比无梗死区膨展者多。前壁AMI后72h 内左室扩大的主要原因是MI区室壁膨展。梗死后期,左室进一步扩大、变形,使左室变形与梗死,从而进一步增加左室容量。左室变形与梗死面积大小、穿壁性、梗死相关冠脉阻塞程度、有无侧支循环有关,严重左室变形者一年病死率显著增加。超声心动图诊断室壁膨展的方法为采用左心室内膜弧长的测量,于舒张末期冻结胸骨旁短轴切面图像,以前、后两侧乳头肌为内部标志,将左心室内膜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分别测量前部和后部内膜的弧长。室擘膨展和变形时,内膜弧长增加,心室变形。 三心肌梗死后存活心肌的判断 心肌梗死时存活心肌可表现为心肌顿抑和心肌冬眠两种现象。心肌梗死早期再灌注治疗或血栓自溶可使部分心肌存活,但这种心肌功能的恢复往往延迟数小时、数天,甚至数天以后,这种缺血后功能障碍现象称为心肌顿抑。心肌顿抑时心肌血流供应是正常的,心肌功能延迟一段时间后可自行全面恢复。心肌冬眠指心肌低灌注时心肌收缩功能障碍,这种功能障碍可达数月至数年,但功能障碍是可逆的,在血管重建术后可恢复正常。冬眠心肌局部心肌血流是降低的,但尚足以维持组织的存活;虽室壁运动异常,其糖代谢却正常或略升高;在血管重建后,心肌功能和室壁运动功能恢复。超声检查时,心肌顿抑或心肌冬眠均表现为节段性运动异常,鉴别这类存活心肌对判断介入治疗的必要性具有十分重的意义。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可测定心肌血流灌注,但不能同时测定心肌功能,左室造影和超声心动图可了解心肌功能,但无法区别缺血和坏死。面对运动异常的室壁难以区别存活心肌和坏死心肌时,心肌代谢显像和心肌灌注显像的联合应用是诊断存活心肌的最可靠方法,但这种检查价格较昂贵。目前临床多采用心肌收缩储备实验来确定可逆性心肌功能障碍,即心肌收缩力可被正性肌力刺激所改善,说明存在存活心肌。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超声心动图负荷实验已愈来愈多地被临床接受,用来判断存活心肌。 探测存活心肌有许多方法,目前探测存活心肌的方法有单光子发射断层显像(SPECT)、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及二维超声心动图药物实验等。PET公认为确定存活的金标准,能同时准确反映心肌代谢和血流灌注,但价格昂贵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心脏磁共振和心肌声学造影已用于判断心肌存活,但还处于研究阶段。小剂量多巴酚丁胺实验方法简便、安全、经济,又可在床旁进行,已受到临床医师的青睐。 1.原理 多巴酚丁胺增加心肌收缩力的作用强于增加心率的作用,在小剂量时心肌收缩力增加而影响心肌耗氧的主要因素未变,并且不降低缺血区心肌灌注。此外,较低剂量多巴酚丁胺能通过改善静息状态时运动异常而有储备收缩力的心肌节段的室壁运动而鉴别活心肌。临床研究表明多巴酚丁胺对存活心肌存在双向反应,小剂量时改善局部室壁运动,继续增加剂量时部分患者改善的室壁运动又恶化或出现新的室壁运动异常。通常认为,冬眠心肌在小剂量多巴酚丁胺时运动改善,剂量增大后引起缺血和室壁运动恶化;而顿抑心肌在小剂量多巴酚丁胺时运动改善,大剂量时继续保持室壁运动改善。 2.方法 (1)适应证:缺血性心肌病存在室壁运动异常时为鉴别存活心肌,急性心肌梗死时小剂量多巴酚丁胺实验可在发病后1周内进行。 (2)禁忌证:对多巴酚丁胺有不良反应,左心室内附壁血栓合并心瓣膜病、不稳定心绞痛、严重心功能不全,未经控制的高血压BP≥180/110mmHg,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和电解质紊乱。 (3)方法:多巴丁胺2.5mg/(kg?min)或5mg/(kg?min)开始,每隔3~5min,以2.5mg/(kg?min)或5mg/(kg?min)的速率递增,增至10mg/(kg?min),二维超声心动图及室壁运动评分,实验中监测血压、心率及心电图,实验终止标准等均同大剂量多巴酚丁胺实验。

心血管内科(医学高级)-案例分析题_1

心血管内科(医学高级)-案例分析题 1、病历摘要:男性,60岁,在抗洪抢险一线,突然获悉其母病故后发生胸痛,呈持续性压榨样疼痛,伴大汗淋漓2小时入急诊。既往有高血压病史5年、糖尿病史10年、吸烟史40余年。体检:体温36.7℃,脉搏85次/分,呼吸23次/分,血压138/80mmHg,心律齐,两肺听诊无异常,腹软,剑突下压痛(+),肝脾未及,四肢活动正常。以下哪些指标是冠脉开通的临床指标?()提示:经静脉滴注链激酶150万IU后,患者胸痛明显缓解 A.疼痛迅速缓解 B.心电图恢复正常 C.出现Q波 D.ST段下降超过50% E.出现频繁室性早搏或室性心动过速 F.CK-MB高峰前移 2、病历摘要:男性,60岁,在抗洪抢险一线,突然获悉其母病故后发生胸痛,呈持续性压榨样疼痛,伴大汗淋漓2小时入急诊。既往有高血压病史5年、糖尿病史10年、吸烟史40余年。体检:体温36.7℃,脉搏85次/分,呼吸23次/分,血压138/80mmHg,心律齐,两肺听诊无异常,腹软,剑突下压痛(+),肝脾未及,四肢活动正常。急诊应进行哪些主要检查?()

A.血常规 B.腹部平片 C.床边心电图 D.腹部B超 E.血清淀粉酶测定 F.心肌酶学测定 3、病历摘要:男性,60岁,在抗洪抢险一线,突然获悉其母病故后发生胸痛,呈持续性压榨样疼痛,伴大汗淋漓2小时入急诊。既往有高血压病史5年、糖尿病史10年、吸烟史40余年。体检:体温36.7℃,脉搏85次/分,呼吸23次/分,血压138/80mmHg,心律齐,两肺听诊无异常,腹软,剑突下压痛(+),肝脾未及,四肢活动正常。急诊时的诊断应考虑哪些急性病?() A.急性胆囊炎 B.急性胰腺炎 C.心绞痛 D.高血压病 E.胃穿孔 F.急性心肌梗死 4、病历摘要:男性,60岁,在抗洪抢险一线,突然获悉其母病故后发生胸痛,呈持续性压榨样疼痛,伴大汗淋漓2小时入急诊。既往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