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术手工课程标准

美术手工课程标准

美术手工课程标准
美术手工课程标准

平罗县职业教育中心学前教育专业

《手工》课程标准

1.前言

手工课是幼师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之一,是幼教专业美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要学习一些美术基础知识与技能,又要把所学到的美术知识与技能,在以后所从事的幼儿教育中,发挥起一定的作用。

手工制作是一种培养创造意识、设计思维、手脑协调能力的活动,也是幼儿教学活动主要内容,手工制作是中职幼教专业学生今后从事幼教工作必备的技能,中职幼教作为培养幼儿教师的职前教育,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熟练、灵活的掌握这一技能。

幼儿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内容,大体包括绘画与手工两大部分。幼儿教师在日常工作中,经常要运用绘画知识与技能来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同时还要动手为幼儿制作大量的玩具、教具,并结合季节、节日及时地更换幼儿活动场所的布置。新的教育观念更强调教师要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协作精神以及动脑、动手、独立解决问题能力。为突出手工在美术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为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合格的从事幼儿教育的人才,我们制定了这套手工教学课程标准。

1.1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从事幼儿教育岗位工作的必修课程,其主要功能是使学生掌握玩具、教具的制作,并结合季节、节日及时地更换幼儿活动场所的布置,具备手脑协调的操作能力,并为学习《幼儿园玩教具制作》课程作好准备,能胜任幼儿教师岗位。

前导课程有:《幼儿简笔画》,前期应与其同时开设,后续课程有:

《幼儿园玩教具》

1.2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以幼儿美术(手工)教育为主线构建“有效、有趣、有用”的三有化课程。按手工课程标准设计学习过程,为了满足学前教育专业教学需要,加强学前教育专业的教材建设,培养幼儿教师人才,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

本课程的目的是培养专业的幼儿美术教师。立足这一目的,本课程结合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依据教学大纲制定了五条课程目标。这五条目标分别涉及的是平面纸工、立体纸工、泥工、废旧物利用、幼儿园环境布置。教材编写、教师授课、教学评价都应在依据这一目标定位进行。

依据上述课程目标定位,本课程从五方面对课程内容进行规划与设计,以使课程内容更加规范系统。技能及其学习要求采取了“能(会)利用不同材质、材料制作平面、立体、半立体形式的作品”的形式进行描述,知识及其学习要求则采取了“能描述制作方法及要领”和“能理解作品的用途及创新方法”,的形式进行描述,即区分了两个学习层次,“描述”指学生能熟练识记知识点,“理解”指学生把握知识点的内涵及及其关系。综合培养职业能力。

本课程是一门以幼儿手工教学为核心内容的课程,其教学要以实际动手操作为主要方法,实行演示+指导式教学。教学可在实际体验

情境中进行。在学习情境中,建议多讲解、演示,实施循序渐进式教学。可设计的项目包括平面纸工、立体纸工、泥工等项目。

每一个项目的学习都以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为载体,以各种材料、材质为中心整合所需相关技法,实现多种形式作品的制作,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机会,提高学生的实际制作技能。

本课程总课时为96学时。

2.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活动,激发创意,了解美术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和方法。运用各种工具、媒材进行创作,表达情感与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

●感态度情: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过程与方法: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提高审美能力,了解美术对文化生活和社会发张的独特作用。

3.课程内容和要求

4实施建议

课程的改革不仅是内容的改革,也是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重视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为了更好地实施本《标准》,提出如下教学建议:

1.美术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应当遵循审美的规律, 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进行比较。教师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而应当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

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2.美术教学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通过思考、讨论、对话等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3.美术学习应当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美术教学要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含量, 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

4.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惟一主角的现象,应提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

5.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 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

6.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7.教师应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旅游,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像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8. 教师应尽可能尝试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 引导学生利

用计算机设计、制作出生动的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利用国际互联网资源,检索丰富的美术信息,开阔视野, 展示他们的美术作品,进行交流。

4. 1教材编写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手工)》课程,为一、二年级的必修课,其中一年级第一学期与第二学期每周均为4课时;二年级第一学期每周为2课时。以每学期17周计算,总学时数为96课时。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手工)》必修课程设置了一下五个章节内容:

第1章:平面纸工

第2章:立体纸工

第3章:泥工

第4章:废旧物利用

第5章:幼儿园环境布置

以上5个章节内容中,“平面纸工”安排在一年级的第一学期内完成,以每周4课时,6周计算完成(开学新生军训、节假日及部分简笔画的学习);“立体纸工”安排在一年级的第二学期内完成,每周4课时,6周计算完成;“泥工”安排在一年级的第一学期内完成,每周4课时,5周计算完成;“废旧物利用”安排在一年级的第二学期内完成,每周4课时,3周计算完成;“幼儿园环境布置”安排在二年级的第一学期内完成,以每周2课时,8周计算。

4.2教学方法

1.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教学中,应当遵循审美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尤其在欣赏教学中,更应该帮助学生建立起讲述、比较和实际操作的能力。要改变以往欣赏教学中,单纯传授式的教学方式。

2.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观察、构思、创意、

造型、表现、设计、制作,让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发展。要改变以往教学中,单纯强调技能学习或放任自流的教学方式。

3.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在教学中,可通过创作或共同来完成一个项目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尤其在教育实习和教育见习期间,应鼓励学生积极为幼儿园做一些有关环境布置的工作,或者指导幼儿园的小朋友开展各种美术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应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如录像、电视等,或利用黑板、画纸以及其他材料进行示范、演示,使学生有直观的感受。

4.3教学条件

1.满足学生学习美术的基本条件

必备的美术学习工具和材料,包括绘画工具、各种纸材和泥工工具,各种生活废旧物。

2.美术教学的基本材料和设置

在美术教学中,必备的美术教学设备与器材包括素描、水彩画等绘画工具;泥工工具、材料等;美术专用教室,储藏教具、材料、工具的场所以及展示学生美术作品的场所;可供美术课使用的计算机软件等。

4.4课程资源

1.丰富美术教学的图书和影像资源

学校美术图书馆中的美术书籍和其他美术资源,包括学生参考书、教师参考书、美术书籍和杂志、幻灯片和光盘等,可供教室备课和上课、学生收集、查阅资料以及自学或合作学习时使用。

2.拓展校外的美术教学资源

教师应广泛利用美术馆、图书馆、公园、村庄等校外的课程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活动。

3.充分利用自然和社会文化资源

教师可以运用自然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和社会文化

资源(如文体活动、节庆、纪念日、传说、故事、民族与民间艺术以及人类文化的遗物。遗迹等)进行美术教学。

4.5评价方法

美术课程的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的重要环节。

目前,我们对学生作业的评价,采用平时作业占30%,期末作业占70%的评价方式。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学习档案袋,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评价,教师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再作评价,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使学生了解自己作品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5.其它说明

本课程教学标准适用于学期教育专业。

起草人:安丽媛

工作单位:平罗县职业教育中心

《美术基础》课程标准剖析

《美术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电视节目制作、动漫设计授课单位:数字媒体学院 学分:学时: 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 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 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1.1课程性质与作用 《美术基础》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高等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课程之一,是电视节目专业、美术与设计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是电视节目专业、美术与设计类专业的一门以应用性职业岗位需求为中心,以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为基础,以学生能力培养、技能实训为本位,使高职专业教育与社会有机衔接,全面构建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需求的高职高专课程。是校企合作开发的基于平面广告设计工作过程的课程。 本课程是本专业的基础课程,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造型和色彩搭配能力,对手绘能力有很大的锻炼。本课程是为同期和后续课程学生能快速的把设计理念和感觉用手绘的方式表达出来同时可以清晰的传达。 《美术基础》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美术造型规律、方法、步骤,特别是掌握了一定的视觉传达形式美的原则和基本的美学知识、掌握了一定的美术鉴赏的方法,电视节目制作专业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电视画面美术》、《视听语言》、《影视欣赏》等专业课程的教学。 1.2课程设计理念 1.2.1面向全体学生 高等职业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潜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美术课程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并通过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1.2.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美术课程强调通过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美术课

(完整版)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完整版)

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完整版) 第一部分前言 美术课程是普通高中课程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1997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初审稿)》的颁布,使美术课程正式进入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从而形成了我国基础教育美术课程相对完整的格局。但是也应该看到,我国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仍有一些方面尚需改革和完善,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制订新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应力求体现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鼓励学生在感受、体验、参与、探究、思考和合作等学习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体验美术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课程改革,要构建符合基础教育要求的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美术课程体系,为不同兴趣和专长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发展的平台。 一、课程性质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是艺术学习领域中的必修课程之一。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既与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课程相衔接,又具有自己的特点,是高一层次的美术课程。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具有人文学科的特征,能够帮助学生实现下列价值:(一)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 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在发展学生的视知觉,获得以视觉为主的审美体验,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能够提高学生对自然物、人造物形态美的认识,提高对美术作品的内容、材料、形式、风格的多样性的认识,使学生体验美术与生活的关系,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 (二)传承文化艺术,弘扬人文精神 我国的美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美术共同构成世界美术的多元化。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课程具有传承文化艺术的功能。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能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美术与自我、美术与自然、美术与社会等方面的关系,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理解文化艺术,弘扬人文精神。 (三)激发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 美术实践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在激发人的创新精神,发展动手能力和开发潜能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美术课程标准

学习时间:2013.6.14 学习内容: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 第一部分前言 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美术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近代以来,美术课程更以其丰富的教育价值列入中小学课程体系中。当代社会的发展对国民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习图像传达与交流的方法、形成视觉文化的意识和构建面向21世纪的创造力已成为当代美术课程的基本取向。美术课程应该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位和美术素养的现代公民。 美术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一、课程性质 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积累视觉、触觉和其他感官的经验,发展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 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运用传统媒介或新媒体来创造作品,发展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涵养人文精神。 美术课程强调愉悦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自由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和创意,增强自信心,养成健康人格。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面向全体学生 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潜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美术课程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并通

2011版初中美术新课程标准

2011版初中美术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美术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近代阻来,美术课程更以其丰富的教育价值列入中小学课程体系中。当代社会的发展对国民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习图像传达与交流的方法、形成视觉文化的意识和构建面向21世纪的创造力已成为当代美术课程的基本取向。美术课程应该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 审美品位和美术素养的现代公民。 美术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船力,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一、课程性质 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美术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 代的作用。 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积累视觉、触觉和其他感官的经验,发展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 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运用传统媒介或新媒体创造作品,发展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培养人文精神。 美术课程强调愉悦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自由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和创意,增强自信心,养成健康人格。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面向全体学生 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潜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美术课程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祛,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并通过有救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美术课程强调通过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美术课程注重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发挥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提高精神和生活品质方面的作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艇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三)关注文化与生活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美术课程,学生了解人类文化的丰富性,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 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并逐步形成热爱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和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观。 (四)注重创新精神 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美术课程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学会运用美术的方法,将创意转化为具体成果。通过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阿题。

三年级美术课程标准

三年级美术学科《课程标准》 (一)“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1.目标 初步认识线条、形状、色彩与肌理等造型元素,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观察、绘画、制作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激发丰富的想象,唤起创造的欲望(加上“唤起”用逗号断句体现了它们是前后关系而非并列关系)。 2.学习活动建议 用写生(含速写)、记忆、想象和创造等方式,进行造型表现活动。(明确写生和速写太好了,不过对速写应该广义地理解)学习线条、形状、色彩和肌理的基本知识,并用于描绘事物,表达情感。(明确了“线条”,很中国) 选择各种易于加工的媒材,运用剪贴、折叠、切挖和组合等方法,进行有意图的造型活动。 尝试用毛笔、水性颜料、墨和宣纸等工具、材料,开展趣味性造型活动。 用描绘、剪刻和印制等方法,进行简易版画创作。(以“简易版画”代替“纸板印制”既宽泛又准确,说明了方法就增加了可操作性) 3.评价要点 对造型表现活动有比较浓厚的兴趣,并表现出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绘画作品中表现自己所观察到的事物的特征和感受。 运用3种以上的方法,创作表达一定意图的立体作品。(又是“12色”的同理) 认识和运用原色、间色和冷暖色。 (二)“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1.目标 尝试从形状与用途的关系,认识设计和工艺的造型、色彩、媒材,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形式原理,用手绘草图或立体制作的方法表现设计构想,感受设计和工艺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强调了“形状”与“用途”,分清了“设计”与“工艺”,淡化了“制作”,取消了“装饰”) 2.学习活动建议 观察和分析用品的造型、色彩、媒材与用途的关系,表达自己的感受。(强调了“观察”)

《的指南》艺术领域的理解与实施_以幼儿美术教育为例

艺术领域共有4个目标,教育建议7个。艺术领域从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两个方面,强调让幼儿学会发现和感受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让幼儿欣赏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萌发对美的感受和体验;鼓励和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培养初步的艺术表现能力与创造能力。在教育建议方面,着重强调要在日常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的艺术想象、表现和创造,不用成人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不追求技能训练。一、《指南》艺术领域教育的核心价值 艺术感受和艺术表现。指南中的目标所凸显的精神以及对教育实践的指导意义:《指南》艺术领域教育的核心价值是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与创造能力和培养幼儿对审美对象的感知能力、想象能力及审美感受能力。 艺术领域目标:一个是感受和欣赏,另一个就是表现和创造。强调的是审美教育。以幼儿对艺术的积极态度即艺术兴趣,和幼儿艺术能力即感受能力与表现和创造能力两个方面的发展为目标。其中,感受和表现是最主要的,因为欣赏是感受的进一步深入,创造也是表现是更独特的表现,所以他的本质是感受与表现。目标中连用了三个“喜欢”词语进行表述,可以看出来艺术领域的核心价值明确了对幼儿艺术兴趣培养的重要性。现实误区是重技能,轻感受;重技能,轻表现。 “艺术感受”:幼儿是用感官和双手来探索世界的,是通过颜色、声音和形状、动作来接触外部世界,认识事物并激发情感,这时候如果我们注重培养他的感受,能培养感官的敏锐——觉察,心灵的敏感——移情。在幼儿时期正当用感官用双手用声音动作去感知外部世界的时候,我们能够很好的引导他感受,那是最容易培养他一双敏锐的眼睛的。 《指南》艺术领域关于引导幼儿感受与体验的要点有三个:一是为幼儿提供审美感受与体验的机会;二是尊重幼儿的独特感受;三是支持幼儿的审美情趣和爱好。 “艺术表现” 感受与表现,特别强调艺术表现,表现能力中含有表现技能的要素,但两者不能划等号。在幼儿阶段,表现能力比表现技能更重要这是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的。 艺术是幼儿的游戏。 游戏是艺术的初级形式,游戏是儿童产生高级心理现象的重要源泉,是儿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及大纲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1) 一、课程性质与价值 二、基本理念 三、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二、阶段目标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一、内容说明 二、内容标准 第一学段(1~2年级) 第二学段(3~4年级) 第三学段(5~6年级) 第四学段(7~9年级)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四、教材编写建议 附录 一、案例 二、名词术语解释 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与价值 (一)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二)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三)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初形象思维能力 (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 (五)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二、基本理念 (一)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三)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四)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 三、设计思路 (一)完善体例,使结构更完整,表述更明确 (二)以学生学习活动方式划分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究性 (三)在保证基本规定性的同时,给予教师更大的教学空间 (四)注意《标准》实施的可行性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总目标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四个学习领域 通过“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活动,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 第一,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质感等基本造型要素,并能运用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对比与和谐、多样与统一等组织原理进行造型活动。激发想像力和创新意识。 第二,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第三,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通过“设计·应用”领域的学习活动,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 第一、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并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第二、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合理利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制作活动,提高动手能力。 第三、了解艺术形式美感及其与设计功能的统一,提高对生活物品和自己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 第四、养成事前预想和计划的行为习惯以及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 通过“欣赏·评述”领域的学习活动,学生应该达到以下目标: 第一、激发参与“欣赏·评述”活动的兴趣,学习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了解中外美术发展概况。 第二、逐步提高视觉感受能力,掌握运用语言、文字和形体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的基本方法,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 第三、逐步形成崇尚文明、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美术与幼儿美术创作(简笔画)》课程标准

XX职业技术学院 《美术与幼儿美术创作(简笔画)》课程标准 制定时间: 修订时间: 适用专业: 开设单位: 制订人: 修订人: 教研室主任: 系部主任: 教务科技处编制

《美术与幼儿美术创作(简笔画)》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课程。本课程是第一学期第一门课程,后续课程为色彩、手工制作、环境创设三门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从事幼儿园环境创设和美术教育等工作,同时具备一定的幼儿园美术能力和教学应用能力,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起到主要的支撑作用。 二、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设计遵循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长期职业发展能力,培养多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坚持产教融合、全面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指导思想,课程目标是学生幼儿园环境创设和美术教育职业能力开发,课程教学内容的取舍遵循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同时充分考虑学生对理论知识及实际经验的掌握和应用的原则,课程实施学练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更好掌握与幼儿园环境创设及美术教育工作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三、课程培养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以下知识、能力、素质(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知识目标: 1.让学生们了解简笔画的造型原理; 2.熟练掌握基本表现技法,能够用点、线、面等基本表现手段描绘和概括形体,了解动物、植物、器物及人物的造型结构; 3.提高画面的构图审美能力,使画面具有一定的美感。 能力目标:

1.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们掌握用简笔的方法概括提炼物体个性特征的能力; 2.通过学习,在短时间内快速准确且生动的表现对象的能力; 3.具有一定的创作能力,能较好的表现具有一定情境或故事性的场景和画面。素质(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1. 用生动可爱的简笔画形象来培养学生的绘画兴趣,帮助幼儿理解美认识美; 2. 提高审美能力,为所表现的简笔画形象或场景赋予个人特色。 四、课程内容标准 ⒈学习情境设计 学习情境设计一览表 ⒉教学单元(项目)设计 教学单元(项目)设计一览表

(完整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 第一部分前言 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美术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近代以来,美术课程更以其丰富的教育价值列入中小学课程体系中。当代社会的发展对国民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习图像传达与交流的方法、形成视觉文化的意识和构建面向21世纪的创造力已成为当代美术课程的基本取向。美术课程应该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位和美术素养的现代公民。 美术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一、课程性质 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积累视觉、触觉和其他感官的经验,发展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 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运用传统媒介或新媒体来创造作品,发展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涵养人文精神。 美术课程强调愉悦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自由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和创意,增强自信心,养成健康人格。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面向全体学生 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潜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美术课程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并通过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标准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美术》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它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今后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提高自身艺术素养,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具有非常重要作用。 《美术》课程一直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通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我们已制订了《美术》课程的教学大纲,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但是也应该看到,与其他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相比,我们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仍有一些需要改革和完善的地方。 制订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标准,其目的是使这门课程更加规范,便于检查、监督。同时,通过实践、研究,构建起符合时代要求的课程的体系,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课程性质 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与专业院校的美术课程不同,具有自己的特点,它既要学习一些美术基础知识与技能,又要把所学到的美术知识与技能,在以后所从事的幼儿教育中,发挥起一定的作用。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能帮助学生实现以下的价值。 (一)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位 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在发展人的视知觉,获得以视觉为主的审美体验,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位等方面,具有其他专业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 本课程开设的绘画、设计与工艺、中外美术作品欣赏等学习内容,能够使学生在制作艺术作品的过程中,以及在欣赏中外经典艺术的作品时,陶冶审美情操,提高他们的生活品位。 (二)抒发个人情感,获得个性发展 美术创作与欣赏是一种情感表达活动,在创作与欣赏的表达过程中,来抒

发个人的情感。美术创作强调想象力与创造力,作品的独特性与独创性是艺术创作所追求的最高目标,因此,美术创作对学生个性的发展,会起很好的作用。 本课程开设的绘画、设计与工艺、中外美术作品欣赏等学习内容,能够使学生在制作艺术作品的过程中,以及在欣赏中外经典艺术的作品时,抒发个人情感,获得个性发展。 (三)掌握必备技艺,形成职业素养 美术是一门具有人文性质的课程,但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要掌握一定的技能与技巧。因此,技能技巧的学习是本课程的重点内容。由于我们培养的对象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因此,我们与美术专业院校所要求的技能技巧不同。我们对技能技巧方面的要求是尽量广一些,浅一些,主要能为他们今后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奠定一些必备的基本技艺。 本课程开设的绘画、设计与工艺、中外美术作品欣赏等学习内容,能够使学生在制作艺术作品的过程中,以及在欣赏中外经典艺术的作品时,掌握必备的技艺,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体现时代性与基础性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既要体现时代发展的要求,如增加学习现代设计艺术等内容;又要注重学科的基础性,如绘画中的素描、色彩的学习等。 (二)注重学生能力的发展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如敏锐的洞察能力、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绘制的能力等。 (三)提升未来教师的素养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是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通过美术学习,一方面使其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使其学会用艺术思维的方式认识世界,为学生将来从事学前教育职业提高艺术素养。

(完整版)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试题和答案

小学美术课程标准测试卷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60分) 1.美术课程总目标按、、三个维度设定。 2.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和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的主要途径,是阶段全体学生的基本课程。 3.美术教材是美术课程内容的重要载体,主要包括和。4.美术课程分目标从、、和四个学习领域设定。 5.美术课程的改革不仅是内容的改革,也是和的改革。 6.学习领域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与交流信息,改善环境与生活,逐步形成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 7.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品德与社会、科学等学科内容,进行美术创作与展示,并发表创作意图。这是第阶段学习领域的目标。 8.美术课程资源主要包括、、和。9.美术课程各学习领域分别由、和三部分组成。 10.“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是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它分为三个层次、、。 11.三原色是指。三间色是指。 12.橙色是由和组成,绿色是由和组成,紫色是由和 组成13、色彩的三要素是指色彩的,明度是指,色相是指,可以通过加提高明度,加降低明度。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美术欣赏教学的一般过程包括感知、分析、理解和( ) A.共鸣 B.想象 C.评价 D.欣赏 2.美术教师常用的教法有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以实践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以情境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以及以_______为主的教学方法。( ) A.讲授 B.示范 C.参观 D.引导探究 3._________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塑造完美的人格,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 A.环境教育 B.历史教育 C.艺术教育 D.科学教育 4、平面类型的民间工艺美术包括民间剪纸、民间镂印、地方戏剧脸谱以及() A、民间编织 B、民间泥塑 C、民间竹刻 D、民间年画 5、美术教学备课的主要内容是() A、明确定义与把握原则 B、熟悉课标与了解学生 C、钻研教科书与确定教法 D、编写教案与设计板书 6、京剧脸谱色彩十分讲究,看来五颜六色的脸谱品来却巨细有因,决非仅仅为了好看。不同含义的色彩绘制在不同图案轮廓里,人物就被性格化了。关羽、张飞、曹操这三个人物的脸谱颜色分别应该是()A.黑、白、红B.红、黑、白C.红、蓝、白D.红、白、黄 7、被历代民间画工和士大夫誉为“画圣”和“画祖”的唐代画家是() 1 / 4

美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亲子美术 二、对象:3-4岁 三、绘画特征: 3岁左右的孩子正处于涂鸦期,他们的绘画是由无目的到有目的涂画,没有具体形象。他们画画的原因一是幼儿自身运动的要求,二是源于模仿。由于动作不够协调,画在纸上的是一些凌乱的线条,有时会把线条涂到纸外;或者是在纸上重复地画一些圆圈,有时幼儿边画边自语或做出表情,表现自己想画的东西。 四、教学目标: 满足孩子自身的绘画需求; 给他们提供多种绘画材料和环境让幼儿尽情的体验和感受绘画过程带来的乐趣。 引导、鼓励孩子创造属于自己的绘画符号与色彩表现形式;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感知活的开展,激发孩子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与创作热情。 五、重点难点: 以游戏和体验式教学为主导 通过语言、音乐、生活化情景及美的环境等多种形式,激发幼儿绘画表达的冲动,通过不同质地的材料运用,增强幼儿对点、线、面、形、色的好奇与认知,在表达中感觉形,感觉色,感觉美。通过游戏认识身边的事物及色彩的丰富和多变性,通过培养色彩感觉,鼓励幼儿自我表述,大胆涂鸦,不受拘束,保护原发性创造,让幼儿在绘画游戏中建立常规,享受美感和快乐。 六、教学内容 寒假班: 建立常规,以游戏体验为主,用绘画和手工相结合的方式,结合幼儿感兴趣和熟悉的内容,认识绘画的基本元素点线面,增强对美的感受力和动手能力。 春季班: 以点线面展开大自然中的植物、昆虫、动物为主要内容,结合色彩,感觉形,感觉色,感觉美。用拟人的手法和丰富的材料进行展开教学,体现趣味,激发幼儿兴趣,培养想象力。 七:课程内容:色彩、粘土、拼贴、蜡笔,拓印,刮画等

二、对象:4.5-6岁 三:绘画特征: 4岁左右的孩子处在象征期(表象符号期),这一时期孩子的绘画是根据记忆创造象征符号,进行说明性图解。这一阶段幼儿的绘画特征,反映出孩子的认知过程,从形上来说,他们观察客观物象后,根据客观事物特征,把复杂的形象概念化、简单化,这是孩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从色彩上来说,这一时期的幼儿由于认知的局限,他们的绘画喜欢选择对比强烈的高浓度颜色,在表现上不受物体固有颜色的限制,他们常常选择自己喜欢或认为好看的颜色,随心所欲地涂抹,是儿童主观心理的表现。 三、教学目标: 1、学会使用各种绘画工具(水粉笔、水粉颜料、剪刀等),掌握初步的绘画方法(如何调色、怎样拼贴等)。通过不同质地的材料运用,增强对点、线、面、形、色的好奇与认知,在表达中感觉形,感觉色,感觉美。 2、体会色彩之间调和后的变化,根据自己的画面需求来选择色彩。 3、根据孩子的认知特点,运用多种形式与方法启发孩子体验各种绘画材料表现出的不同效果。 4、多多提供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锻炼他们手脑的协调性。 四、重点难点: 坚持绘画活动与游戏相结合的教学原则,鼓励幼儿通过观察、感受、比较的放法进行感知能力的培养,促进个性表达,丰富绘画语言,学习欣赏自己和同伴的作品,发现美,享受快乐。学习使用简单的工具,掌握画,贴、拼、撕等基本技能,促进手,眼、脑协调发展,以实物、图片、视频、语言、故事、音乐引发幼儿的绘画兴趣,激发绘画表达的欲望。 五、教学内容 寒假班: 通过不同质地的材料运用,掌握画,贴、拼、撕等基本技能,增强对点、线、面、形、色的好奇与认知。认识不同形状,如:圆,方,三角及多种形状的组合,并运用拟人手法进行简单的趣味造型,对大小高矮胖瘦方向多少的认识和排列,增强构图意识,提高美感能力。认识三原色、三间色及冷暖色,学习单色和多色的平涂着色方法。 春季班: 通过视、听、嗅、触等全方位的感知,启发幼儿观察自己熟悉的植物、蔬菜、昆虫系列进行主观表达,体现造型的独特性,结合拟人进行联想,体现趣味性,激发幼儿想象力。综合运用材料与绘画相结合,结合课程知识点创作绘画。 七:课程内容:水彩,水粉、粘土,剪纸拼贴、蜡笔、立体空间设计,拓印,刮画等

儿童美术基础课标

《儿童美术基础》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儿童美术基础》课程是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一门必修的职业能力核心课程。它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今后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提高自身艺术素养,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具有非常重要作用。 一、课程的性质和作用 《儿童美术基础》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核心职业素质课程。它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总学时为28学时。本课程开设在第一学期,与专业院校的美术课程不同,具有自己的特点,它既要学习一些美术基础知识与技能,又要把所学到的美术知识与技能,在以后所从事的幼儿教育中,发挥起一定的作用。学前教育专业的《儿童美术基础》课程,能帮助学生实现以下的价值。 (一)掌握必备技艺,形成职业素养 美术是一门具有人文性质的课程,但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要掌握一定的技能与技巧。因此,技能技巧的学习是本课程的重点内容。由于我们培养的对象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因此,我们与美术专业院校所要求的技能技巧不同。我们对技能技巧方面的要求是尽量广一些,浅一些,主要能为他们今后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奠定一些必备的基本技艺。 (二)抒发个人情感,获得个性发展 美术创作与欣赏是一种情感表达活动,在创作与欣赏的表达过程中,来抒发个人的情感。美术创作强调想象力与创造力,作品的独特性与独创性是艺术创作所追求的最高目标,因此,美术创作对学生个

性的发展,会起很好的作用。 本课程开设的绘画、设计与工艺、中外美术作品欣赏等学习内容,能够使学生在制作艺术作品的过程中,以及在欣赏中外经典艺术的作品时,抒发个人情感,获得个性发展。 (三)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位 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在发展人的视知觉,获得以视觉为主的审美体验,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位等方面,具有其他专业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 本课程开设的绘画、设计与工艺、中外美术作品欣赏等学习内容,能够使学生在制作艺术作品的过程中,以及在欣赏中外经典艺术的作品时,陶冶审美情操,提高他们的生活品位。 本课程开设的绘画、设计与工艺、中外美术作品欣赏等学习内容,能够使学生在制作艺术作品的过程中,以及在欣赏中外经典艺术的作品时,掌握必备的技艺,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同时。该课程的学习可为后续课程提供技术支撑,是学前教育专业人才职业能力培养体系中的重要环节。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体现时代性与基础性 学前教育专业《儿童美术基础》课程,既要体现时代发展的要求,如增加学习现代设计艺术等内容;又要注重学科的基础性,如绘画中的素描、色彩的学习等。 (二)注重学生能力的发展 学前教育专业《儿童美术基础》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如敏锐的洞察能力、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以

完整word版美术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美术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近代以来,美术课程更以其丰富的教育价值列入中小学课程体系中。当代社会的发展对国民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习图像传达与交流的方法、形成视觉文化的意识和构建面向21世纪的创造力已成为当代美术课程的基本取向。美术课程应该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位和美术素养的现代公民。 美术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一、课程性质 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积累视觉、触觉和其他感官的经验,发展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 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运用传统媒介或新媒体来创造作品,发展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涵养人文精神。 美术课程强调愉悦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自由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和创意,增强自信心,养成健康人格。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面向全体学生 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潜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美术课程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并通过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美术课程强调通过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美术课程注重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发挥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提高精神和生活品质方面的作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三)关注文化与生活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美术课程,学生了解人类文化的丰富性,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并逐步形成热爱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和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观。 (四)注重创新精神 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美术课程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学会运用美术的方法,将创意转化为具体成果。通过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三、课程设计思路 (一)以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学习领域,加强综合性和探究性 美术课程改变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根据美 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美术学习活动大致可分为创作和欣赏两类。为了便于学习,将创作活动再具体分为“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其活动方式更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包括设计和工艺学习内容,既强调形成创意,又关注活动的功能和目的。“欣赏评述”这一学习领域则注重通过感受、欣赏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 综合性学习是当代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美术课程特别设置了“综合探索”这一新的学习领域。“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提供了上述美术学习领域之间、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社会等方面相综合的活动,旨在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究发现能力。 上述四个学习领域的划分是相对的,每一学习领域各有侧重,又互相交融,紧密相关,形成一个具有

幼儿园教案设计大班美术教案儿童画的创作

一、教材的分析与教材处理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该课是一节绘画课,它通过对儿童画这一特殊绘画艺术语言的讲解与练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儿童画的表现技法,同时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并通过儿童画创作,培养学生真、善、美的思想品德。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儿童画这一特殊绘画语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真、善、美的思想品德。 情感目标: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3、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儿童画的创作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进行儿童画创作构思 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针对本课的知识特点和学生的认识特点,在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我主要采用了欣赏引导探究式的教学方法,通过学生自主积极的身心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了学生的创作欲望,本节我利用大量儿童画、资料、电脑、音乐等教学手段,使其脑、眼、耳、手协同利用,把这节课的重难点在轻松、愉快的操作中得到解决。 三、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本课我采用“激发情趣式”导入,通过教师边讲故事边绘画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讲解 通过让学生欣赏大量的儿童画资料,学会儿童画的创作方法,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更完全地了解儿童画创作的有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为创作练习作铺垫。 3、练习反馈 学生通过欣赏多幅儿童画资料,增强了创作的信心,可任意设计一幅有意义的儿童画形象,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真、善、美的思想品德的目的。 4、作品讲解(采用学生自评的方式) 5、本课小结 通过4名同学表演幽默小品,为下节课创作儿童画提供素材(留作业) 总之,本课教学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他们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力求在方法上有所突破,在形式上有所创新,在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上有所尝试。但还望各位领导、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文库优质文档

绘画基础与幼儿绘画课程标准

《绘画基础与幼儿绘画》课程标准 一、标题 绘画基础与幼儿绘画课程标准 二、适用对象 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 三、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技能课程。课程的目的在于使 学生初学掌握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理论知识,正确的教育观点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具备一定的幼儿园美术教学技能的实际操作能力。重在培养学生的美术欣 赏能力与美术基础知识认识,基础素描学习和色彩基础知识认识与学习;特别 注意学习简单色彩绘画能力、幼儿简笔画、装饰画的学习与掌握等等;力求能 在实践教学中运用和更好的教育幼儿。 四、参考课时 《绘画基础与幼儿绘画》课程共计66学时,安排在一年级两个学期内完成,以每周2学时,第一学期17周,第二学期16周,共计66学时。 五、总学分 4学分 六、课程目标 通过美术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优秀美术作品,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具有比较系统和比较扎实的绘画与工艺的造型能力。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创新 精神与实践能力,从而加强职业美术教育以适应幼儿美术教育工作的需要。为 将来成为一名专业化的幼儿教师和从事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打下专业基础。

七、设计思路 在《绘画基础与幼儿绘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能遵循“学以致用”的能 力培养为主线,将理论知识学习与下幼儿园“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设置仿真 实践操作任务,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任务、项目结合起来,将抽象的知识转化 为学生可感知的对象,使学生容易理解接受,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知幼儿的 绘画的特点,掌握绘画的方法,并以此来解决实际问题。 这种课程体系的设计把工作实践作为课程体系展开的起点,让学生进入工 作实践,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逐步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 者的角色转换。由于鲜活工作场景的刺激,中等职业学生对幼儿教师职业的责 任感和价值感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体会。 1、校园合作,共同建设 本课程建设的合作企业是天津市蓟县大地幼儿园、天津市蓟县童话之城双 语幼儿园、天津市蓟县金贝星光幼儿园。合作企业在课程建设中提供了幼儿园 教学的数据和资料,参加多次课程设计论证,幼儿园专家作为课程组主讲教师,担任相关教学做一体课程内容的教学工作,接受专任教师到幼儿园调研、实践,校园双方合作开发研究项目。 2、多元化教学方法设计 教学团队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的开放性教学项目,应用角色扮演、案例 分析、仿真模拟操作、现场教学、实战对抗、启发引导等多元化教学法。培养 学生自主学习、分析、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以项目为载体,共设计了十个项目,各学习项目的学时和课程内容选 取依据如下:

美术课程标准

二、美术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 其实美术课程标准在2004年,就进行了一次修订。可能因为当时的社会环境不一样,所以并没有正式颁发和实施。2007年,国家又开始正式启动修订工作,并对组织机构做了调整,专门成立了课程标准修订组。 修订工作主要是分成两块:调研和修订。有教育部组织的调研,也有课程标准组自己的调研。最后在调研的基础上,进行修订。从2007年开始,我们就进行修订,一直到了2011年才算完成。2011年底,教育部正式颁发了2011版课程标准。 (一)美术课程的性质 我们有时候认识一个事物,最好从它的本质开始,这有助于我们直接的或者第一时间的把握这个事物和事情的内在的精髓。那么对于课程标准来说,就是美术课程的一些本质,换言之就是它的基本性质和基本理念有哪儿,然后秉承了这样的理念,我们美术课程的一些内容,又是以怎样的一种方式来呈现的? 如前所述,美术课程的性质在于其人文性。我们将美术课程性质定为人文性的时候,曾遭人诟病。有人认为,人文性这个帽子,不是美术学科独有的,其他学科也可以戴,那美术学科定性的独特定性就无从体现。这是个让我们破费周折的问题。最后,我们对美术课程的定性是:“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数字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具有实践性,追求人文性,强调愉悦性。”这番话描述了美术课程在基础教育中的位置和作用。 这里最值得注意的上前面的那句话,即“美术课程是对视觉性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的”。这一句话可以说是美术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的基本特征。美术课程最重要的是什么?就是视觉形象,不是其他东西。每一个学科都有自己的基础,比如数学的基础在于数字、符号;语文的基础在于文字、语言的表达。而美术学科,不管是平面的绘画,还是那个三维的雕塑作品,甚至一些实验艺术,其基础都比较倾向于视觉造型性。视觉形象是个基础,那我们美术课程,会怎么样去针对这个视觉形象呢?我想有这么几个方面,就是三个角度,即感受、理解、创造。 我们先看看感受。我们观看视觉形象,要注意它的形状、色彩、结构、材质、肌理、空间、比例、规格。这就是感受,感受是和观看并合在一起的。所以我们也叫观察。一般的学院教育里,培养什么样的观察方法呢?所谓整体的观察方法就是从大的地方着眼,看细节,然后又把细节跟这个整体进行比较。作品细节丰富、具体,但却不失整体效果,这恰是徐悲鸿讲的“尽精微致广大”。 第二就是要理解。因为视觉形象是有寓意的,能够表现一些东西。如果我们看到人家提供的一个图形,一个形象,无论是一般的事业形象也好,还是作为艺术形象也好,就需要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