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襄阳智慧城市总规

襄阳智慧城市总规

襄阳智慧城市总规
襄阳智慧城市总规

襄阳智慧城市总规

近日,经过多次专家评审,襄阳智慧城市总规修编完成,共涉及公安、医疗、食品药品、交通、社区、水利、城管、物流、管网、旅游等11个领域。

智慧社区

家中老人有异常报警器立马响起

坐在家里,通过电视、电脑等网络终端系统,可查询交通出行状况、缴纳水电费、买菜订餐等。如果家中有老人,便民健康服务系统还可以远程实时监控老人身体状况,如有异常就及时报警。

智慧社区近期建设以示范试点项目建设为重点,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智慧社区的统筹公共服务、区内服务、家庭自我服务中心的六大应用系统、健全智慧社区的标准体系和安全体系两大体系。远期是在襄阳智慧社区示范项目建设的基础上,完善应用基础设施、智慧支撑服务和智慧应用。

智慧医疗

山区村民上网后都市名医可诊疗

看病就医,坐在家里就可在网上提前挂号预约。到医院后,一刷就诊卡,自己的电子健康档案就可显示在医生面前,以往就诊信息、身体状况等信息都可显示出来,为医生判断病情提供辅助参考。碰到疑难杂症,还可通过智慧医疗进行联网会诊。

智慧医疗将实现医疗卫生机构间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含电子病历)数据的互联互通,居民健康卡医疗卫生服务“一卡通”,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信息化联通。如远在山区的村民,也可通过互联网,实现让城区三甲医院的医生远程诊疗,切实改善和缓解襄阳市民“看病难,就医贵”的问题。

智慧交通

只要输入目的地系统帮你找车位

外出就餐、购物,只要输入目的地,系统就会自动通过道路的通行状况,判断走哪条路更加通畅,到目的地后,系统会自动给你搜索附近区域内闲置的停车位,让你不再开着车沿街到处找停车位。

智慧交通将完成交通信息中心、交通运行指挥中心和交通监控指挥中心建设,建立交通监测、信号控制、智慧停车、车联网等12个应用功能集群,完善视频监控、违法监测、城区交通信号控制、城市快速路信号控制、公交优先信号控制等20个基础系统。最大限度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利用,实现交通信息交换的全面智慧化,推进全国智慧交通的社会信息化。

智慧物流

全市物流一盘棋水公铁空通全国

智慧物流就是打通物流环节各个节点。

首先构建襄阳物流信息平台,连接市内各个物流园区信息系统,在仓储方面通过传感器、电子标签、GPS等先进技术,运用立体仓库、旋转货架、自动分拣输送系统等物流配送手段,做到信息共享,降低物流费用。

与此同时,推进水、公、铁、空多种方式的协同联运,发展水水联运、水陆联运、公铁联运、公空联运、铁空联运等多式联运方式,实现不同运输方式的高效无缝连接。

智慧公安

摄像头见了嫌疑犯系统会自动报警

将犯罪分子头像输入数据库中,任何一个摄像头捕捉到此人头像,系统即可自动报警。这看似神话,但在智慧公安建成后,将变成现实。智慧公安是运用物联网传感、云计算、数据融合等技术,构架襄阳指挥公安领域日常管理、应急指挥、预防预警三位一体的监测、跟踪、指挥等反应体系。

智慧公安主要完善警用监控系统社会信息采集平台、高空瞭望系统、移动警务平台升级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人口管理系统、旅馆业管理系统、智能侦查指挥系统、110指挥调度系统、警用地理信息系统的升级改造,为各类资源和数据安全接入、交换、整合、共享奠定坚实基础。

智慧公安将在襄阳城市公安感知网和公安云基础上,将智慧条线应用逐步整合至统一综合业务工作平台,强化升级“大情报”平台,实现襄阳市公安“综合指挥一体化、情报研判智能化、城市管控精细化和惠民服务一站式”。

智慧食品药品

生产流通全监管发生意外可追溯

在超市购买一瓶牛奶,一扫包装的电子标签,可以查阅这瓶牛奶的出产全过程。智慧食品药品就是通过电子信息手段,让食品药品生产透明化。

智慧食品药品主要建立统一标准数据中心,实施食品药品流向追溯、温湿度在线监测和从业人员远程培训,对重点食品、涉药单位生产出厂、流通、运输、储存、配送至使用全过程的动态监控。

建设食品药品日常监管系统、稽查办案系统、监督抽验管理系统和企业诚信管理系统,形成食品及涉药单位综合监管电子档案,实现监督检查情况、药品抽样情况、案件从举报受理到行政处罚各环节全录入,实现诚信等级分类智能化,为日常监管提供依据。

运用物联网、传感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等先进手段,与食品药品企业生产、供应链管理相融合,完善食品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关键环节的追溯与检验监控,健全便捷、智能、高效的公共服务平台,打造以预防为主、平战结合的应急指挥中心。

届时,市民在市场购买的任何食品,都可以查询其生产、流通等全过程,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食品流通追溯系统可检索到市区经营同一批次商品的所有超市,在最短的时间内采取措施,避免事故造成的影响扩大。

智慧水利

那边有雨这边旱智能调度水资源

一边下雨,积水成涝;一边干旱,田地绝收。通过智慧水利系统,市域所有地方水旱情就像卫星云图一样一目了然,智能化灌溉系统会自动控制引导涝区的水流往旱区,即分流了涝区积水,又解决了旱区的旱情,也避免了水资源的浪费,这就是智慧水利的功能之一。

智慧水利主要包括河道治理、河堤建设、节水灌溉、前端数据采集设备、网络传输设备和视频检测设备的安装,初步完成检测中心、数据中心、部分应用系统及平台建设。

建设智慧水利信息基础设施,主要为防汛抗旱、水雨情监测、水质监测预警、灌区自动化等六大应用系统,地理信息、水资源两个数据库,及水资源政务平台、水资源综合管控两个平台构成。

这些信息化基础设施,可实现全市水资源均显示在全市统一的地理信息平台上,并通过实时监控旱涝灾情、水质等,为防洪抗旱、水资源调配、异常事件预警处理等提供依据。

智慧管网

捋清城市“血管”保障地下生命线

市政施工挖开路面,供水、供气、通信、排水等错综复杂的地下管网让工人们“畏手畏脚”,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事故。

智慧管网就是信息化管理地下管网脉络,让地下管网像地上一样透明,保障地下“生命线”稳定、安全。

智慧管网就是建设地下管线精确定位管理系统和以促进信息共通共享为目标的地下管网综合管理平台,摸清城市地下管线的现状信息,方便地下管线及其附属设施的空间信息和附属信息查询检索。

智慧管网工程主要以构建地下管线的运行状态监管系统、应急处置系统、施工监管系统为基础的襄阳地下管网全生命周期的监管和防控体系,采集多种管线温湿度、压力、流量、形变、位移、运行状况等信息,及时发现异常排除故障隐患。

智慧城管

哪里拥堵需疏导查看地图可调度

哪些地方停车位需要优化、哪些地方疏导点需要整合、哪些地方有突发事件可就近安排执法人员赶到,今后均可在一张地图上完成指挥调度与综合执法。

智慧城管,就是通过将城市所有信息整合到一张图上,实现“可视化”管理。通过建立地下管网综合管理、户外广告管理、渣土车智能监管、城市管理综合服务等项目,建立统一的地理信息系统,初步整合城市管理各数据中心,使城市管理业务综合平台更加成熟。通过深度挖掘城市管理中的“大数据”信息,将所有信息集合在高度统一的地理信息系统图上,并通过综合管理服务、物联网等平台,优化城市综合管理效能,改善市民生活服务质量。

关于大数据在智慧城市规划与研究中的应用探讨

关于大数据在智慧城市规划与研究中的应用探讨 发表时间:2019-08-05T11:07:31.51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5期作者:吴敌 [导读] 摘要:论文主要围绕大数据时代下智慧城市规划探究、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智慧城市规划分析等方面展开讨论,以期发挥大数据技术作用,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新的理念和规划方式,使城市管理者在掌握城市建设有关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城市空间规划并明确城市规划重点等。 台安县城市规划管理处 摘要:论文主要围绕大数据时代下智慧城市规划探究、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智慧城市规划分析等方面展开讨论,以期发挥大数据技术作用,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新的理念和规划方式,使城市管理者在掌握城市建设有关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城市空间规划并明确城市规划重点等。 关键词:大数据;智慧城市;研究与规划;应用实践 1 引言 调查表明,大数据技术在各个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部分国家将大数据应用作为重要发展战略之一,随着大数据的提出,智慧城市这一新兴概念逐渐产生,因此,需要从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着手,具体探究大数据技术应用特点。对于智慧城市规划而言,大数据起到了基础性作用,能为城市规划建设提供大量的管理数据,是加快智慧城市建设速度的有效途径。 2 大数据时代下智慧城市规划探究 当前智慧城市建设已经成为我国重点研究内容,旨在解决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保证城市建设取得良好效果,在这一背景下,科技发展产物——大数据技术被引进到城市建设中,为城市规划提供良好的思维方式,促使城市规划措施得以有效落实。随着大数据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广泛应用,使得大数据在城市规划中的使用面临一定的机遇和挑战,需要加大对大数据在不同领域应用重要性的分析,真正实现智慧城市建设目标。 3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智慧城市规划分析 大数据技术在智慧城市空间整体规划上有着重要作用,是城市构建的关键环节,需要在收集和分析有关城市发展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城市空间资源的合理分配,进而推动智慧城市可持续发展过程,达到城市资源优化设计的目的。智慧城市建设关键在于城市管理数据信息的全面收集和整理,是保证城市规划方式合理的重要前提。在大数据技术支持下,能促使城市规划设计者提出新的规划方式,为城市发展提供有效服务,在大数据合理使用下实现城市全面发展,并在智慧城市全面建设的基础上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到智慧城市规划建设中,能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信息支持,在城市建设上起到重要作用。下面将具体探究大数据技术的实际应用,以便创新智慧城市规划方式,致力于城市良好发展。 3.1 多规协同体系构建中大数据技术的应用 在进行智慧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多规协同体系的构建,加大大数据技术在体系建设中的使用,在综合分析城市发展对应信息的基础上,从促进各领域发展的角度出发,建立完善的智慧化协同体系。我国以往城市建设是在多个部门领导下开展的,容易受到行政管理影响,实践表明,这种做法会导致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城市管理主体多样化,容易出现规划体系混乱和数据保护力度低下等弊端,并且城市规划内容和规划制度可能存在重叠的情况,不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对于城市管理者来讲,需要注重城市建设中土地利用和社会发展规划等方面的有效管理,将这些问题作为城市建设重点考虑内容,是提高城市建设效果的关键。部分城市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两规合一”(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五规合一”(人口规划、产业规划、空间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文化遗产规划)等多个规划策略,但是具体应用效果不明显针对这一现象,还需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已有的规划成果加以整合,以便得到可行性较高的统一城市规划方案,并且在先进技术作用下,对原有城市规划准则进行综合分析,进而形成协调的发展机制。具体来说,城市空间整体规划是智慧城市建设顺利进行的根本条件,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应遵循智能、环保和节能等理念,进行城市资源的协调分配。从智慧城市建设这一方面进行大数据技术应用价值的分析,可发现其能在整合有关规划措施的条件下,进行城市空间结构协调构建,并且能为相关部门城市管理和规划机制的制定提供信息依据,促进智慧化城市协调建设。 3.2 城市空间规划中大数据技术的应用 由于社会快速发展,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各个领域中人才、知识及技术的流动,在上述过程中会产生相应的信息资源,为了实现城市建设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目的,要求注重各类信息的采集,为城市资源分配提供借鉴传统的城市规划主要是对某一场所空间加以研究,已经无法满足智慧城市建设和时代发展要求。因此,需要对城市空间体系进行重新构建,在结合数据信息的条件下,促进城市空间体系的优化调整。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在实际进行智慧城市空间规划时,要注重大数据的使用,明确城市转型方向,加大对城市空间规划的整体控制,为智慧城市良好建设奠定基础。利用大数据对城市空间、行为等方面进行分析,能进一步对城市交通、产业进行智慧化规划,使得城市处于稳定发展的态势,并且在掌握不同承载空间调整规律的条件下,可从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布局等多个角度出发构建城市发展体系。为了做到城市规划设计合理性,要重点关注城市社交网络信息评价指标的合理选择,并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旨在为城市规划质量的评价分析提供标准,确保城市规划效果的实现,并能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城市空间规划的不足之处。利用大数据技术,能及时掌握各大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不足,帮助城市管理者对智慧城市空间规划质量有所掌握,进一步对空间发展问题提出针对性应对措施。另外,智慧城市空间规划主要受到城市整体规划目标和邻近城市要素间联系的影响,需要结合上述影响因素确定城市规划方向,同样需要利用大数据技术,在明确城市建设规划发展方向方面有重要意义。智慧城市规划要紧抓社会的各个方面对城市空间产生的影响,对相关的网络数据信息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根据得到的数据分析结果来综合判断城市场地使用情况,能为城市土地资源配置提供依据。 3.3 智慧城市特色的挖掘实际建设智慧化城市时,还要注重城市特色的挖掘,突出城市建设优势。不同城市在智慧城市规划方面有不同的规划方案,要结合城市人文、产业特点,选择适当的规划模式,这就需要应用大数据技术对城市发展信息进行收集,进而为城市资源有效规划提供保障,充分挖掘城市发展潜力并且在大数据使用下,可做到对城市规划重点区域有明确掌握,从而加大在重点区域规划上的资金投入。相关研究表明,智慧城市建设要加大社区、交通、产业以及基建等方面的特色化设计,以便突出城市智慧化设计。以智慧城市交通设计为例,主要是利用大数据技术,收集交通部门有关数据和社交网络数据,进一步分析社会发展对城市交通规划的要求,结合数据信息确定交通体系规划设计,以便保证车辆顺畅通行。在智慧产业设计方面,要深入挖掘城市各行业经营的有关数据,结合城市自身资源优

【城市规划】智慧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规划】智慧城市总 体规划

XX市智慧城市建设 总体规划 201X年XX月 目录 1前言5 2XX智慧城市建设的背景6 2.1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和趋势6 2.1.1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6 2.1.2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8 2.2XX市相关“十二五”规划要点10 2.2.1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要点10 2.2.2XX市“十二五”信息化发展规划要点11 2.2.3XX市“十二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要点12 2.2.4XX市“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要点13 2.3XX智慧城市建设的信息化基础14 2.3.1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14 2.3.2“数字城市”基础15 2.3.3“平安城市”基础16 2.4XX智慧城市建设的组织基础17 2.5XX智慧城市建设的产业基础18

2.5.1产业特点及基础18 2.5.2物联网技术成果基础19 3XX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21 3.1指导思想21 3.2建设原则21 3.3发展远景22 3.4建设目标23 3.5建设任务24 3.6智慧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的思路25 4XX智慧城市总体架构规划26 4.1XX智慧城市总体框架26 4.2XX智慧城市技术架构28 5XX智慧城市应用体系规划29 5.1应用推进的预期目标和考核指标29 5.1.1应用推进的预期目标29 5.1.2应用推进的考核指标29 5.2应用体系架构30 5.3应用体系规划30 5.3.1基础设施领域规划30 5.3.2资源环境领域规划35 5.3.3社会民生领域规划38 5.3.4产业经济领域规划44

5.3.5城市管理领域规划47 5.4应用体系建设的保障措施【1】51 6XX智慧城市运行体系规划52 6.1运行体系的预期目标和考核指标52 6.1.1资金准时准量52 6.1.2建设保质保量52 6.1.3运维周到全面52 6.1.4运行体系的考核指标52 6.2运行体系架构55 6.2.1XX智慧城市运行总体组织架构55 6.2.2XX智慧城市运行分项组织架构58 6.3运行体系规划59 6.3.1项目融资规划59 6.3.2项目实施规划64 6.3.3运行维护规划64 6.4运行体系建设的保障措施65 6.4.1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65 6.4.2完善智慧城市建设法规和政策66 6.4.3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66 6.4.4构建智慧城市运营机制67 6.4.5完善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67 6.4.6加强规划实施、监督和检查67

襄阳智慧城市总规

襄阳智慧城市总规 近日,经过多次专家评审,襄阳智慧城市总规修编完成,共涉及公安、医疗、食品药品、交通、社区、水利、城管、物流、管网、旅游等11个领域。 智慧社区 家中老人有异常报警器立马响起 坐在家里,通过电视、电脑等网络终端系统,可查询交通出行状况、缴纳水电费、买菜订餐等。如果家中有老人,便民健康服务系统还可以远程实时监控老人身体状况,如有异常就及时报警。 智慧社区近期建设以示范试点项目建设为重点,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智慧社区的统筹公共服务、区内服务、家庭自我服务中心的六大应用系统、健全智慧社区的标准体系和安全体系两大体系。远期是在襄阳智慧社区示范项目建设的基础上,完善应用基础设施、智慧支撑服务和智慧应用。 智慧医疗 山区村民上网后都市名医可诊疗 看病就医,坐在家里就可在网上提前挂号预约。到医院后,一刷就诊卡,自己的电子健康档案就可显示在医生面前,以往就诊信息、身体状况等信息都可显示出来,为医生判断病情提供辅助参考。碰到疑难杂症,还可通过智慧医疗进行联网会诊。 智慧医疗将实现医疗卫生机构间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含电子病历)数据的互联互通,居民健康卡医疗卫生服务“一卡通”,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信息化联通。如远在山

区的村民,也可通过互联网,实现让城区三甲医院的医生远程诊疗,切实改善和缓解襄阳市民“看病难,就医贵”的问题。 智慧交通 只要输入目的地系统帮你找车位 外出就餐、购物,只要输入目的地,系统就会自动通过道路的通行状况,判断走哪条路更加通畅,到目的地后,系统会自动给你搜索附近区域内闲置的停车位,让你不再开着车沿街到处找停车位。 智慧交通将完成交通信息中心、交通运行指挥中心和交通监控指挥中心建设,建立交通监测、信号控制、智慧停车、车联网等12个应用功能集群,完善视频监控、违法监测、城区交通信号控制、城市快速路信号控制、公交优先信号控制等20个基础系统。最大限度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利用,实现交通信息交换的全面智慧化,推进全国智慧交通的社会信息化。 智慧物流 全市物流一盘棋水公铁空通全国 智慧物流就是打通物流环节各个节点。 首先构建襄阳物流信息平台,连接市内各个物流园区信息系统,在仓储方面通过传感器、电子标签、GPS等先进技术,运用立体仓库、旋转货架、自动分拣输送系统等物流配送手段,做到信息共享,降低物流费用。

大数据在智慧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分析 曹中良

大数据在智慧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分析曹中良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进步,人们对城市建设环保与节能提出更高要求。本文中 以大数据为切入点,分析智慧城市规划中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旨在推动智慧城市 建设。 关键词:智慧城市;大数据;应用分析 得益于通信技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智慧城市是我国城市未来城市建设 的发展趋势,传统的技术已经不适用于智慧城市规划。在城市交通等各领域建设 中普遍应用到了大数据技术,大数据在智慧城市规划中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1、智慧城市分析 近几年,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促使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速度也越来越快,相应城市在从某种意义上看,可以作为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进行分析,城市 是一种高度自治、能够实现自我调节的系统。对城市进行有效规划和建设,对人 们的日常生活、企业活动等均提供相对优质的服务。同时,还可以为现代人提供 相对良好的生存空间。政府针对城市建设而言,承担着监督和管理责任,相关政 府可以从宏观角度上,在城市具体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对相应资源进行整合,还 需和城市的实际情况之间进行有机结合,此后对这些资源进行重新应用。 城市具体规划和建设过程中,要求满足人们对日常生活的需求,还要进一步 体现城市中的标志性建筑,通过这种方式为国民经济的增长提供辅助作用。对城 市进行具体的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其自身存在职能内容有基础设施、公共管理、 民生需求等。对于智慧城市来说,要以某一特定事物作为依据,从而实现通讯、 灵活和正确的理解以及判断能力。对于智慧城市来说,对其进行具体的规划和建设,主要是城市发展过程中,针对城市中一些基础设施和资源环境等进行充分整合,当部分产业等环节具体发展过程中,需要对互联网、云计算和智能分析手段 等进行充分应用。 2、基于大数据的智慧城市规划 智慧城市的建设依据大数据进行开展,可有效的为智慧城市建设者提供信息 支持,同时,大数据为智慧城市功能规划和智慧交通建设决策者提供了思路和科 学依据。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最主要的是要转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将服务 型城市作为建设智慧城市的关键,通过构建服务城市,提高智慧城市的规划合理性,方便城市的建设和管理。 2.1智慧城市空间规划对大数据的应用 智慧城市构建的关键在于智慧城市的规划,智慧城市要实现发展就需要分配 智慧城市发展空间的资源。随着社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时空领域技术、 人才、知识的流动,这些活动就成为了区域空间信息的载体。通过大数据对这些 信息进行分析,可为城市空间的规划提供数据参考。传统的城市规划仅限于一定 场所的空间,从目前的发展来看,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必须要重新构 建城市的空间体系。因此,在智慧城市构建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大数据,可以将 城市空间、功能、行为、质性等进行分析,将交通、社区、产业进行有机融合。 具体表现如下:(1)各个城市可以通过智能手机等新兴的移动终端,小学 入学人口数量、最近几年的用电量变化、迁入本地的人口变化等数据分析,为城 市未来人口的变化进行预测,合理的规划未来智慧城市的容量。(2)分析政府 导向、企业数量、居民活动对城市空间所产生的影响,对相关的大数据进行统计 和分析,对城市土地使用现状、交通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分析未来土地的规划和

新型智慧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新型智慧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为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加快促进新旧动能转换,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的实施方案》(国发〔X〕73号)、《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X〕40号)、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委《关于印发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实施方案》(发改高技〔X〕1770号)、《X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智慧X”试点工作的意见》(X政办发〔X〕3号)和《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X 政办字〔X〕17号)等文件精神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必要性和现实基础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直接关系群众生活、产业发展、城市管理和城市安全,在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是一项长期的重要战略性任务。 (一)必要性 1.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近年来,我国大力开展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对智慧城市的认识和实践不断深化。新型智慧城市是全面推进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以创新引领城市发展转型,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新形态,也是落实国家新型城

镇化发展战略,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促进城市发展方式转型升级的系统工程。 与传统智慧城市相比,新型智慧城市更加注重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通过信息驱动社会资源的再组织和再分配,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加注重挖掘数据这一核心资源的价值,加快数字经济、互联网经济、信息经济等新兴业态发展,提升城市发展动能;更加注重城市信息安全体系的构建,保障城市信息数据安全;更加注重X便民,“以人为本”成为新型智慧城市的重要特征。 2.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是快速提升城市管理和社会公共服务水平的有效途径。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创建具备互联互通、充分整合、协同运作、持续发展的新型城市发展模式,不断提高城市的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可实现城市管理对象的可视化、城市管理过程的可控化和城市管理结果的可考化。通过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可促进政府服务方式向“全天候多维度主动式服务”转变,即主动地、不间断地为城乡居民提供全面、快捷的服务,促进经济活动和谐地融入到自然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形成集资源开发、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综合利用为一体的环境友好型生态模式。 3.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是创新驱动新旧动能转换、城市转型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强大引擎。新型智慧城市是集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于一体的重要载体和突破点。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有利于助推我市新旧动能转换,促

城市规划的主要图纸

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图纸 ======================================= 2. 3.附件 (二)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文件构成如下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文件包括文本和图纸两大部分。 1.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的内容要求 (1)总则:制定规划的依据和原则,主管部门和管理权限; (2)土地使用和建筑规划管理通则: a.各种使用性质用地的适建要求; b.建筑间距的规定; c.建筑物后退道路红线距离的规定; d.相邻地段的建筑规定; e.容积率奖励和补偿规定; f.市政公用设施、交通设施的配置和管理要求; g.有关名词解释; h.其他有关通用的规定。 (3)地块划分以及各地块的使用性质规划控制原则、规划设计要点; (4)各地块控制指标一览表: 控制指标分为规定性和指导性两类。前者是必须遵照执行的,后者是参照执行的。 a.规定性指标一般为以下各项: a)用地性质; b)建筑密度(建筑基底总面积/地块面积) c)建筑控制高度; d)容积率(建筑总面积/地块面积); e)绿地率(绿地总面积/地块面积); f)交通出入口方位; g)停车泊位及其他需要配置的公共设施。 b.指导性指标一般为以下各项: a)人口容量(人/hm2); b)建筑形式、体量、风格要求; c)建筑色彩要求; d)其他环境要求。 2.控制性详细规划图纸的内容要求 (1)位置图,图纸比例不限; (2)用地现状图,图纸比例为1/1000~1/2000,分类画出各类用地范围(分至小类),标绘建筑物现状、人口分布现状,市政公用设施现状,必要时分别绘制; (3)土地使用规划图,图纸比例同现状图,画出规划各类使用性质用地的范围; (4)地块划分编号图,图纸比例1/5000,标明地块划分界线及编号(和文本中控制指标相对应); (5)各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图,图纸比例为1/1000~1/2000,图纸标绘以下内容 a.规划各地块的界线,标注主要指标; b.规划保留建筑; c.公共设施位置; d.道路(包括主、次干道、支路)走向、线形、断面,主要控制点坐标、标高;

襄阳智慧城市总规

襄阳智慧城市总规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襄阳智慧城市总规 近日,经过多次专家评审,襄阳智慧城市总规修编完成,共涉及公安、医疗、食品药品、交通、社区、水利、城管、物流、管网、旅游等11个领域。 智慧社区 家中老人有异常报警器立马响起 坐在家里,通过电视、电脑等网络终端系统,可查询交通出行状况、缴纳水电费、买菜订餐等。如果家中有老人,便民健康服务系统还可以远程实时监控老人身体状况,如有异常就及时报警。 智慧社区近期建设以示范试点项目建设为重点,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智慧社区的统筹公共服务、区内服务、家庭自我服务中心的六大应用系统、健全智慧社区的标准体系和安全体系两大体系。远期是在襄阳智慧社区示范项目建设的基础上,完善应用基础设施、智慧支撑服务和智慧应用。 智慧医疗 山区村民上网后都市名医可诊疗 看病就医,坐在家里就可在网上提前挂号预约。到医院后,一刷就诊卡,自己的电子健康档案就可显示在医生面前,以往就诊信息、身体状况等信息都可显示出来,为医生判断病情提供辅助参考。碰到疑难杂症,还可通过智慧医疗进行联网会诊。

智慧医疗将实现医疗卫生机构间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含电子病历)数据的互联互通,居民健康卡医疗卫生服务“一卡通”,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信息化联通。如远在山区的村民,也可通过互联网,实现让城区三甲医院的医生远程诊疗,切实改善和缓解襄阳市民“看病难,就医贵”的问题。 智慧交通 只要输入目的地系统帮你找车位 外出就餐、购物,只要输入目的地,系统就会自动通过道路的通行状况,判断走哪条路更加通畅,到目的地后,系统会自动给你搜索附近区域内闲置的停车位,让你不再开着车沿街到处找停车位。 智慧交通将完成交通信息中心、交通运行指挥中心和交通监控指挥中心建设,建立交通监测、信号控制、智慧停车、车联网等12个应用功能集群,完善视频监控、违法监测、城区交通信号控制、城市快速路信号控制、公交优先信号控制等20个基础系统。最大限度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利用,实现交通信息交换的全面智慧化,推进全国智慧交通的社会信息化。 智慧物流 全市物流一盘棋水公铁空通全国 智慧物流就是打通物流环节各个节点。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项目总体方案规划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项目总体方案规划 I

目录 1智慧城市总体规划方案 (3) 1.1指导思想 (3) 1.2发展原则 (3) 1.3建设目标 (4) 2智慧城市建设内容 (8) 2.1概念设计 (8) 2.2总体架构 (8) 2.3网络架构 (10) 2.4数据架构 (11) 2.4.1智慧城市数据架构 (11) 2.4.2非结构化数据规划 (11) 2.4.3结构化数据规划 (14) 2

1智慧城市总体规划方案 1.1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智慧城市、大数据、“互联网+”等政策部署,紧抓创建国家新型智慧城市的战略契机,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释放数据红利为核心,以信息惠民为宗旨,以产业振兴为基础,以善政法治为保障,以数据流引领技术流、物质流、资金流、人才流,为我市创建成为智能泛在的“互联网+城市”中部标杆、高效幸福的信息惠民重点示范、健康繁荣的新兴产业特色集群奠定坚实基础。 1.2发展原则 整合共享,数据兴市。充分重视数据资源的重要性,推进现有数据资源的深度整合与应用,以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为目标,突破部门界限和体制障碍,加强政府部门之间、政府与社会间的数据共享,逐步有序推动数据的社会化开发利用,激发数据创新活力,提升数据创新能力,充分释放数据红利。 产城融合,信息强市。促进大数据产业、智能制造产业、智慧城市建设和传统产业的改造协同发展,推进信息技术应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契合。积极提升信息化建设成效,充分发挥信息流对技术流、物质流、资金流、人才流的驱动作用,以现代信息技术驱动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 3

2018年襄阳市文综试题

机密★启用前 2018年襄阳市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 文科综合试题 (本试题卷共8页,满分13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试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主观题)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作图一律用2B铅笔或0.5毫米黑色签字笔。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客观题) (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其序号在答题卡上涂黑作答。本大题共28小题,其中1—10小题为思想品德部分,11—20小题为历史部分,21—28小题为地理部分。每小题1分,共28分) 1.襄阳文化底蕴深厚,名胜古迹众多。“乱世英雄百战余,孔明方此乐耕锄。蜀主不自垂 三顾,安得先生出草庐?”诗中描绘的是襄阳哪个名胜古迹 A.夫人城B.仲宣楼C.古隆中D.米公祠2.“直挂云帆济沧海,党为我们指方向。”党的十九大指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3.2017年10月3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顾问委员会海外委员时强调:教育就是要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和,而不是旁观者和反对者。 A.建设者接班人B.发展者接班人 C.建设者传承者D.发展者传承者 4.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情感世界。东东通过参加“少儿艺术合唱团”活动产生了美好的情感体验,东东追寻高雅生活情趣的重要途径是 A.参加体育活动B.参加文化活动C.参加科技发明D.参加演讲活动5.在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很多,其中,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则是A.纪律B.道德C.法律D.章程 6.“如果你爱他,就请他上网;如果你害他,就请他上网。”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网络可学习,可交往,有益无害B.网络可虚拟,可隐蔽,无所谓利弊C.网络有欺诈,有伤害,有害无益D.网络是把锋利的双刃剑,有利有弊 文科综合试题卷第1页(共8页)

智慧城市项目规划设计书(总体规划方案)

“智慧城市”项目规划设计书 1/ 22

目录

第一部分智慧城市项目介绍 1 智慧城市项目背景 随着城区规模的扩大、人口的增加,城市综合管理已成为推动城市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关键。目前在城市综合管理的综合协调与沟通方面,仍然不尽完善。城市管 理工作尚存在许多这样那样的问题,有较大差距。这些问题,有些可以通过改善城市 管理体制加以解决,有些属于加强法治建设范畴。但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更 可以利用必要的技术手段—数字化手段参与城市管理,辅助解决上述问题中的部分内 容,使城市管理形成法制、行政、技术手段“三足鼎立”的局面。这也是今后城市综 合管理发展的必然。以信息技术手段为核心的城市管理数字化系统正以其信息海量化、 网络互联化、动态实时化、覆盖全面化、现实虚拟化、表现丰富化等优势,成为现代 化城市管理中最有发展前途的技术手段之一。 我国许多地方早在年就着手推进城市管理数字化,到现在已是遍地开花。对于信息化建设来说,智慧城市建设亟待加强,推进城市管理数字化建设,全面提高政府服 务社会的能力,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已成为推动城市管理现代化进程的必由之路。 2 智慧城市总体构想 建设统一规范的标准体系;建立健全智慧城市保障体系(组织保障、建设管理保障、运行管理保障、信息安全保障、人才队伍保障);打造集成、高效的数据中心平 台,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基础支撑;建成网络化、集成化、智能化的各种应用系统, 全面推进智慧城市的科学化发展;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共享,显著提高城市管 理能力和应用效果。 智慧城市是一个多维度、多视角的综合性与全局性的系统设计,将为社会、政府、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撑并全面带动社会发展。智慧城市充分整合利用现有的信息基础 设施和资源,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决策分析等技术,清晰梳理城市级基础设施和行 业应用设施,避免重复投资和竖井式建设,实现安全、可靠、开放、集约共享的智慧 城市系统。智慧城市围绕下述服务和支撑能力进行建设: 面向社会公众服务:具备为社会公众提供政务、信息服务等能力。通过创 建以公民为中心的政府服务环境,公众可以通过手机、电脑、信息亭都多 种方式获得信息和政务服务。 3/ 22

总体规划图则一般要求

4 用地分类和计算 4.1用地分类 4.l.l 针对各地在编制镇规划时,用地的分类和名称不一,计算差异较大,导致数据与指标可比性差,不利于规范规划和管理工作,本标准统一了用地的分类和名称,共分9大类、30小类,这一分类具有以下特点: 1 概念明确、系统性强、易于掌握。 2 既同城市用地分类方法大致相同,又具有镇用地的特点。 3 有利于用地的定量分析,便于制订定额指标。 4 既同国家建设主管部门颁布的有关规定的精神一致,又同各地编制的镇规划以及制订的定额指标的分类基本相符。 以下就使用中的几种情况加以说明: 1 土地使用性质单一时,可明确归类。 2 一个单位的用地内,兼有两种以上性质的建筑和用地时,要分清主从关系,按其主要使用性能归类。如工厂内附属的办公、招待所等,则划为工业用地;如中学运动场,晚间、假日为居民使用,仍划为中学用地;又如镇属体育场兼为中小学使用,则划为文体科技用地小类。 3 一幢建筑内具有多种功能,该建筑用地具有多种使用性质时,要按其主要功能的性质归类。 4 一个单位或一幢建筑具有两种使用性质,而不分主次,如在平面上可划分地段界线时分别归类;若在平面上相互重叠,不能划分界线时,要按地面层的主要使用性能,作为用地分类的依据。 为适应镇区规划深度的要求,规定了将9大类用地按项目的功能再划分为30小类。4.1.2 关于用地的分类代号的使用规定。类别代号中的大类以英文同(近)义词的字头表示,小类则在字头右边附加阿拉伯数字表示,供绘制图纸和编制文件时使用,也便于国际交流。4.1.3 表4.1.3用地的分类和代号,对各类用地的范围均作了明确规定。现就有关用地分类的一些问题说明如下: 1 关于居住用地

智慧城市背景下株洲“多规合一”探讨

智慧城市背景下株洲“多规合一”探讨 发表时间:2018-08-13T11:05:34.51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7期作者:吴平[导读] 摘要:本文在阐述智慧城市基础上,对智慧城市建设与多规合一融合进行研究,提出株洲市“多规合一”对策与建议。 株洲市规划设计院湖南株洲 412007 摘要:本文在阐述智慧城市基础上,对智慧城市建设与多规合一融合进行研究,提出株洲市“多规合一”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多规合一、智慧城市、株洲市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城市智慧化已成为继工业化、电气化、信息化之后的“第四次浪潮”。智慧城市的核心理念是利用新一代的技术手段解决当前城市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各类问题,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为此建设智慧城市,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前沿趋势。在此背景下,中央相继出台实施“多规合一”的文件及政策,“多规合一”成为统筹城市发展和管理的内在需求,未来空间规划的必然趋势。智慧城市建设、多规合一及两者的融合研究已成为当前规划研究及实践的热点。 1多规合一概述 1.1践行“多规合一”的原因 我国各部门各类规划高达80余种,其中属于法定规划有20多种,现行的审批体系庞大紊乱,各类规划内部与外部矛盾凸显。同时,我国实行空间规划的垂直管理体制。“多规”的编制均“自成体系,互不衔接”,由于缺乏顶层指导,导致各种空间规划职能不清、内容交叉、相互重叠。由此带来的后果,是多种规划相互脱节甚至相互冲突,基层管理部门难以操作,左右为难,规划难以执行和实施。此外,目前尚缺乏有效的体制机制来统筹协调各类规划的矛盾。现行空间规划体系呈现纵向一贯到底、横向交叉并行,相互渗透的“网络状”,并由此引发各类规划“越位、缺位、失位”等诸多矛盾集中爆发,进而衍生出“病症”及一系列“不良反应”:内容标准打架、管控空间重叠、管控原则不一、“三标”(目标、指标、坐标)不衔接、土地资源浪费、生态环境保护缺乏统筹、影响生态安全、项目落地困难、规划调整频繁、审批繁琐且效率低下等等。因此,在现阶段践行“多规合一”具有重要的意义。 1.2启示与经验 从各地多规合一的实践经验来看,践行“多规合一”的经验启示主要有以下几点: 1.2.1概念界定 从目前各地的实践经验看,“多规合一”的概念可以界定为“以理顺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规划的空间管理职能为主旨,统一工作规则,通过构建全市统一的控制体系,确保各类规划在空间目标、指标、坐标上达成共识,加强城乡发展空间布局的衔接与协调的一项综合性工作。通常情况下,多规合一不编制新的规划,也不取代其他既有的法定规划。 1.2.2 实施机制 实施机制方面,多规合一顺利开展的关键在于:一是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二是深化配套体制机制创新与改革;三是法律法规保障,政策支持。 1.2.3规划体系与标准 在我国现行规划体制下,近期应主要通过统一规划技术标准,来保证多规合一。远期则应通过加强顶层设计,编制战略规划,长期有效地统筹指导各类规划。 1.2.4工作成果内容 多规合一的工作成果主要包括“一张图、一张表、一个平台、一套机制”。重点是落实土地利用布局差异处理,形成土地利用与控制线一张图,重点项目一张表,成果运行一个平台,确保实施一套机制。 2株洲市“多规合一”策略 规划管理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突破领域,“多规合一”是智慧规划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技术的发展成熟为城市“多规合一”的实现提供了契机和可能。在智慧城市背景下,目前,株洲市多规合一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利用智慧城市的理念和技术,适时启动开展“多规合一”工作,建立运转协调、管控高效的空间规划体系已迫在眉睫。 2.1成立组织机构,推动多规合一实施 为切实推动多规合一工作的开展,必须构建一个自下而上、由市委市政府领衔的组织机构;指导全市多规合一工作开展,协调重大问题,决策重大事项。领导小组可由市规委会成员组成,指导全市“多规合一”工作,制定“多规合一”工作总体计划,指导政策制定和编制技术规范,监督检查各部门“多规合一”工作的推进执行情况,指导各部门开展有关规划工作,决定“多规合一”机构设置和人员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市规划局、市发改委、市住建局、市国土局等主管部门组成。办公室下设专责小组和技术小组。专责小组从市规划、发改、国土等各主管部门抽调相关人员组成。技术小组由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相关技术专家及技术人员组成,负责“多规合一”项目前期研究、技术实施和信息管理平台建设等工作。 2.2制定工作规则,保障多规合一有效运行 为了加强多规合一管理,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提升行政审批效能,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结合株洲市实际,制定“多规合一”工作规则,指导市“多规合一”工作的开展。 株洲市各地区各部门推进“多规合一”须遵守该工作规则。 “多规合一”工作规则应包括建立项层纲领,构建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形成一张蓝图,搭建一个信息管理平台,完善一套编制、审批流程,保障措施等内容。 2.3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构建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 制定“多规合一”技术标准用于指导株洲市“多规合一”技术工作及各部门相关规划编制工作。主要包括技术处理框架、基础数据标准、顶层统领设计、综合目标与指标体系设计、控制线体系设置、建设用地布局差异协调处理流程、一张图建库标准等技术指引。 从长远出发,建议构建三级空间体系。第一级为纲领层面,即空间统筹发展规划;第二级为中长期规划层面,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各主管部门的专项规划;第三级为近期建设规划层面,即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和各主管部门的近期建设计划。空间统筹发展规划具有纲领性,实行四个统一,即期限统一、目标统一、指标统一、坐标统一。 2.4基于智慧城市技术,搭建“多规合一”平台

杭州市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1 前言 智慧城市,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在城市基础设施、资源环境、社会民生、经济产业、市政治理领域中,充分利用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IT、智能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城市居民生活工作、企业经营发展和政府行政管理过程中的相关活动,进行智慧地感知、分析、集成和应对,为市民提供一个更美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为企业创造一个更有利的商业发展环境,为政府构建一个更高效的城市运营管理环境。智慧城市的核心是构建智慧型城市运行生态系统和城市产业生态系统。 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国家发展战略性新 兴产业的部署要求,为落实《杭州市“十二五”信息化发展规划》提出的“智慧杭州”建设目标,充分发挥信息化的带动引领作用,提升杭州市城市管理与服务水平,促进产业升级,提高市民生活品质,加快实现杭州市“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特制定《杭州市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作为杭州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指导。对杭州市未来5年的智慧城市建设目标任务、基础设施、应用推进、产业带动等进行全面、系统的科学规划。

2 杭州智慧城市建设的背景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建设时间有些城市可能需要两三年,而有些城市则需要10年甚至更久。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既可以全面推进,也可以重点突破。目前国内已经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城市中,有的是创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出了“智慧深圳”、“智慧南京”、“智慧佛山”等;更多的是围绕各自城市发展的战略需要,选择相应的突破重点,提出了“数字南昌”、“健康重庆”、“生态沈阳”等,从而实现智慧城市建设和城市既定发展战略目标的有机统一。 (1)创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这类城市将建设智慧城市作为提高城市创新能力和 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途径。代表城市有深圳、南京、沈阳等。 (2)以发展智慧产业为核心

我国重点区域加快智慧城市规划布局(精)

重点区域加快智慧城市规划布局 一、北京智慧城市布局加快 2017年,北京市将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完成城市副中心智慧城市规划和行政办公区信息化建设总体设计。完成行政办公区政务云中心机房等工程,启动电子政务内网、云计算数据中心建设,做好信息化系统迁移工作,保障首批搬迁行政单位入驻。 中投顾问发布的《“十三五”数据中国建设下智慧城市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数据显示, 2017年,北京市将新增发放“北京通”卡 500万张以上,加强“北京通”卡与“北京通” APP 的线上线下贯通, 建成卡与 APP 融合的服务体系。北京 2017年还将启动 5G 试点工作,免费提供无线上网服务的公共场所将新增 400个。 市经信委还将编制印发《北京市深入推进“互联网 +政务服务”实施方案》 ,实现 80%的涉民服务网上办理。加强六里桥政务云和密云灾备云建设管理,完成通州政务云建设,形成“两地三中心”的市级政务云部署格局。 二、上海智慧城市建设规划发布 与上海智慧城市建设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相承接,上海智慧城市建设“十三五”规划在 2016年 12月对外发布。这是上海延续编制三个信息化五年规划后,首次改为智慧城市五年规划。 未来五年,上海智慧城市建设又将会有哪些改变? 翻阅规划可以发现,在智慧城市新阶段的特征描述上,这次提出在原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基础上,实现“泛在化、融合化、智敏化”的新特征。在具体内容上,

规划将围绕营造智慧生活、发展智慧经济、深化智慧治理、建设智慧政务、推进智慧城市区域示范等五大应用领域打造“活力上海” 。 所谓“泛在化” , 首先是指泛在的网络已不仅要解决人与人的交流, 更需要实现人与物、物与物的交流, 即达到“万物互联”的境界。邵志清说,由于网络的泛在和物物互联,多维度交流所产生的数据变得日益纷繁且杂乱无章,要实现从数据到信息,再到知识的转变,就需要泛在化的计算能力支撑。围绕大数据的采集、存储、加工、分析和可视化也将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方向。 更重要的是,未来生活中应用和服务的泛在化将变得越发明显,某一项服务将支持多个渠道接入。打车和拼车服务就是典型例证,传统出租车垄断渠道将面临极大挑战,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互联网金融等其他领域。事实上,这两年吸引大量投资机构关注的 O2O 模式,其核心就是要让服务变得触手可及。 “融合化”是指关联性服务的融合将逐步加快,并率先在市场化较高的领域进行推广。比如,通过大数据分析支撑的精准营销,将会促成顾客在喝咖啡的间隙完成一次商品购买;又比如,在手机等终端上预约餐饮服务的同时,完成交通路径规划,以及停车位的查询和预订。 据介绍,随着应用的融合,对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的服务需求将快速释放,这会促进政府内部相关部门之间的业务协同;另一方面,也会推动政府开放数据,供市场主体进行深度挖掘和开发利用,形成商业 化服务模式。 相比于智能化, “智敏化”更加突出“准确、快捷和柔性”的特征。在需求感知层,随着各类主体信息化素养的提升,传统的标准、统一的信息服务已无法适应快速更新的需求发展。随着大数据的应用,信息系统已具备对使用者“画像”的能力,精准服

武汉智慧城市总体规划与设计——总体规划(完整稿)

武汉智慧城市总体规划

目录 1前言 (4) 2武汉智慧城市建设的背景及意义 (4) 2.1智慧城市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4) 2.2武汉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条件 (5) 2.3武汉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 (8) 3武汉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愿景、指导思想、建设原则及目标 (10) 3.1发展愿景 (10) 3.2指导思想 (11) 3.3建设原则 (11) 3.4建设目标 (12) 4武汉智慧城市的总体架构 (13) 4.1武汉智慧城市的业务模型 (13) 4.2武汉智慧城市的总体框架 (15) 4.3武汉智慧城市的技术架构 (16) 5武汉智慧城市应用支撑体系规划 (17) 5.1应用支撑体系架构 (17) 5.2基础设施服务领域规划 (18) 5.2.1智慧公共安全 (18) 5.2.2智慧交通 (22) 5.3资源环境服务领域规划 (27) 5.3.1智慧水资源 (27) 5.4社会民生服务领域规划 (31) 5.4.1智慧社区 (31) 5.4.2智慧医疗 (34) 5.4.3智慧教育与文化 (38) 5.5产业经济服务领域规划 (41) 5.5.1智慧物流 (41) 5.5.2智慧制造 (44) 5.6城市管理服务领域规划 (48) 5.6.1智慧政务 (48) 5.6.2智慧城管 (53)

6武汉智慧城市运行支撑体系规划 (57) 6.1运行支撑体系架构 (57) 6.2项目融资规划 (59) 6.2.1项目融资模式分类 (59) 6.2.2项目融资模式选择 (61) 6.2.3项目融资实施方案 (65) 6.3项目实施规划 (66) 6.3.1整体实施规划 (66) 6.3.2分项实施规划 (67) 6.4运行维护规划 (70) 6.4.1整体运维规划 (70) 6.4.2分项运维规划 (72) 7武汉智慧城市产业支撑体系规划 (73) 7.1产业支撑体系的架构 (73) 7.2产业带动的总体目标 (74) 7.3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规划 (75) 7.3.1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目标 (75) 7.3.2电子信息产业的业务构成 (76) 7.3.3电子信息产业的整体布局 (78) 7.3.4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关键措施 (78) 7.4传统产业经济的促进规划 (85) 7.4.1传统产业经济促进的目标 (85) 7.4.2传统产业经济促进的关键措施 (85) 8武汉智慧城市建设的综合保障措施 (93) 8.1加强组织领导 (93) 8.2建立配套政策 (93) 8.3创新产业模式 (94) 8.4构建运行机制 (96) 8.5创新体制机制 (97) 8.6资金保障到位 (98) 8.7强化人才培养 (99)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