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版本目录学版本学——书册制度

版本目录学版本学——书册制度

版本目录学版本学——书册制度
版本目录学版本学——书册制度

版本目录学试题

《版本目录学》往年试卷部分试题说明:这里面的试题就是那天同学们趁老师不在的时候跑上去拍的那些,因为部分照片非常模糊而难以辨认,所以仅仅是得到以下这么多。这部分的试题因为是往年的试题,所以这次的考试估计并不会完全按照这个题目来出,整理出来只是为了能让同学们对考试类型和题目类型有所了解,让同学们能够更好地复习。最后,祝大家考试顺利! 一、单项选择题: 5、拱花指用凹凸两块印版嵌合压印画谱,最接近( A ) A 鋀钉版和套印本 B 朱印本、蓝印本 C 聚珍版 D 配本 6、以树皮为主要原料的纸称为( D ) A 黄纸 B 连史纸(粉连纸) C 草筋纸 D 棉纸 7、指出古书装订史第二阶段的最后成果标志( D ) A 卷子 B 经折装 C 蝴蝶装 D 线装 8、修复破损旧书在两面之间附加一页白纸,以加强书的骨力,称( A ) A 衬纸 B 金镶玉 C 夹板 D 包角 9、古籍页中缺文记号i,除“空白之外还有另外一种称呼叫( A ) A 黑钉 B 墨围 C 行格 D 耳子 10、古书版本中,包括篆隶楷行四种字体的刻本,称( B ) A 肤廓本 B 写刻本 C 两节版、三节版 D 上图下文本 11、古籍版本中以宋体字刊刻行事的称( B ) A 写刻本 B 肤廓本 C 三节版 D 上图下文本

12、指出清代著名藏书家兼抄书家( A ) A 孙星衔 B 叶盛 C (照片缺字) D (照片缺字) 13、雕版文献的一个特征是( B ) A 按书稿逐字排捡组合 B 同一版面的字体大小基本一致,无(照片缺字) C 无断版裂版现象 D 可以拆字并多次使用 14、属于广义目录的是( B ) A 一切文字目录 B 一切事物名称记录 C 一切图书目录 D 一切文件目录 15、以下有一种版本装订形式最初出现于南宋( A ) A 包背装 B 蝴蝶装 C 旋风装 D 经折装 16、属于南宋李焘编的史书是( B ) A 《续资治通鉴》 B 《续资治通鉴长篇》 C 《宋元资治通鉴》 D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17、指出哪一种断代史不属于“八书“之列( A ) A 《新唐书》 B 《隋书》 C 《梁书》 D 《北齐书》 18、《通鉴纪事本末》的作者是( A ) A 袁枢 B 杨仲良 C 陈邦瞻 D 谷应泰 19、王鸣盛的代表作是( B ) A 《二十二史考异》 B 《十七史商榷》 C 《二十二史札记》 D 《史通》 20、首次以“经、史、子、集”四部命名古籍的史书是( B ) A 《汉书·艺文志》 B 《隋书·经籍志》 C 《文心雕龙》 D 《文史通义》

版本目录学研究的重要收获

版本目录学研究的重要收获 关于《版本目录学研究的重要收获》,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崔建英版本目录学文集》全面反映了崔建英先生在古籍文献学和版本目录学方面的成就。他认为图书馆中文古籍工作可以开展更多的文献研究,其中研究文献类型的萌生、发展、衍变、特点和文献价值是研究重点。崔建英先生对版本学的贡献在于版本鉴定,他注意将文献内容与版刻特征相结合,提出区别同版不同刷印阶段的相关概念,并提出“版本志”的目录体例。 下载论文网 [关键词]崔建英版本学版本志古籍文集 崔建英先生的文集就要由凤凰出版社出版了,令人欣慰。2006年崔先生去世,生前未来得及整理个人文集。2008年起,我们就开始搜集整理先生发表过的论文和未刊文稿以做文集出版的准备,收录到文集中的文章共计45篇,较全面地反映了崔先生的学术思想。编辑文集的过程,对笔者来说是又一次系统学习的过程,同时也加深了对先生学术思想的了解。

1 立足于图书馆的古籍文献研究 崔建英先生是著名的版本学家,不过他深入研究版本学、版本目录学并取得突出成就是在1980年以后,而此前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古籍文献的收集、整理和文献类型、价值等方面,文集中这类文章有十几篇。 崔先生1956年进入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以下简称“科图”),一直到1992年退休,在科图工作了一辈子。他没有什么令人骄傲的学历,所取得的成绩完全是凭自己在工作中的勤奋努力和多方学习。初时,他只是个图书采访员。既采购中文普通书,也采访古籍。买书的事,看似简单而事实上并不简单。那个年代,古籍文献资源日趋枯竭,采访人员要花各种心思来补充馆藏,使本馆藏书具有特色,《地方志采访漫记》一文就叙述了当时的情形。科图的藏书中地方志是一大特色,但要更完备,则需补充所缺,是要动一番脑筋的。崔先生说,他考察清楚了全国收藏方志的几大中心,为提高工作效率,与同事采用缩微复制的方式到外地补充科图方志所缺,先后在天津、南京等地的图书馆开展这项工作,富有成效。还采用了交换的方式以补充馆藏,比如用科图的《李朝实录》与天津馆交换回缺藏的清代方志。所以不熟悉文献的特点与分布状况,这项工作是做不好的。采访古书的过程就是学习和发现问题的过程,这部文集中收录崔先生最早的文章是1962年发表的《方志辨》,刊载于当时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编印的馆刊《图书馆工作参考资料》上,对什么是方志以及方志的起源与衍

图书馆学类最新书目推荐

图书馆学类最新书目推荐 1.《图书馆学基础》主编:吴慰慈(北京大学教授),定价:21.20元,出版时间:2004.7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体系结构、相关学科、研究方法、发展趋势;图书馆事业组织;图书馆转型;网络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信息资源网络建设;信息资源管理;知识管理;图书馆馆藏文献数字化与电子版权问题;信息社会的图书馆等。书中对虚拟图书馆、图书馆转型策略与目标、信息资源网络建设、知识管理与图书馆、未来图书馆形态等前沿问题均有系统阐述和深入解析。 2.《目录学教程》主编:彭斐章(武汉大学教授),定价:22.00元,出版时间:2004.7 目录学是图书馆学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本教材阐述了目录学的基本理论、中国目录学发展史,书目、索引、文摘与综述的编制原理、书目情报服务技术、书目工作的组织与管理理论、外国目录学理论,简介了目录学的分支学科,论述了国内外目录学的发展趋势,着重培养学生的书目情报意识,提高实际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信息资源共享》主编:程焕文(中山大学教授),定价:28.90元,出版时间:200 4.7 本书内容主要包括信息资源共享的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基本原则、基本政策,各种技术与方法,国内外信息资源共享计划等。该教材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传统方法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印刷信息资源与电子信息资源相结合、中国国情与国际潮流相结合,特别突出了在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资源建设、服务与共享,理论丰富、内容新颖、资料全面,更加切合当前图书馆事业的客观实际,更加切合国际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潮流与趋势,理论丰富、可操作性强。 4.《信息描述》主编:杨玉麟(西北大学教授),定价:30.60元,出版时间:2004.7 信息描述一书继承了传统的文献编目理论,在现代信息组织理论的指导下,全面介绍了信息描述的基本理论、《国际标准书目著录(ISBD)》格式和机读目录(MARC)格式,并重点讨论利用MARC格式对普通图书、多层次文献、连续出版物和地图等其他类型文献信息进行描述的方法,讨论MARC格式中检索点的选取与描述、规范文档的描述,还讨论了利用元数据原理进行信息描述的方法。 5.《信息组织》主编:戴维民(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教授),定价:30.60元,出版时间:2004.7 本书根据现代信息资源的特点以及信息检索的要求,对信息组织的方法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描述,内容包括:现代信息组织的背景和要求,信息组织的基本原理,信息组织分类法,信息组织主题法,信息组织集成法,信息内容分析与标引,信息组织的自然语言应用,网络信息组织,数字图书馆的信息组织,信息组织的历史发展与未来趋向等。 6.《数字图书馆原理及应用》主编:李培(南开大学教授),定价:2 7.00元,出版时间:2004.7 本教材以国内外数字图书馆研究和建设的最新成果为基础,以相关信息技术为主线,突出理论的严谨性、技术的先进性、方法的系统性、案例的实用性等特色。本教材由数字图书馆理论、技术、应用三大部分组成,主要内容包括:数字图书馆理论基础、数字图书馆系统结构、数字资源采集与组织、数字资源描述标准与规范、资源数字化加工技术、信

《版本目录学》复习辅导

《版本目录学》 一、简答与论述 1、文献学的范围与学习目的。 2、总结古代学者在目录编著方面积累的经验 古人编各类图书目录著作,其部居类次不同,内容繁简互异,著录体制有别,他们的长期实践,探索和开拓为后人积累了宝贵经验(1)区分类例以著录图书,使不同性质的典籍得以分门别类加以记录,各具学科体系,条理分明。(2)撰写提要或称解题,阐述著作宗旨,概括一书内容要点。(3)写作叙录,传录记述作者生平,说明学术授受源流。(4)著录版本,印记,题跋,以论辩版刻源流,版本真伪,典籍聚散。 3、中国古典图书分类法的演变。 答:西汉末期刘歆在刘向基础上进一步对宫廷藏书分类编目,著成《七略》,其将图书分为六大类,即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西晋荀叙《中经新薄》以甲乙丙丁四部分类记录图书,其中甲部记六艺及小学,相当于后来的经部;乙部记古诸子家,近时子家,兵书,兵家,术数,相当于后来的子部;丙部记史记旧事,皇览,杂事,相当于后来的史部;丁部有诗赋,图赞,汲冢书。东晋李充编《晋元帝四部总目》沿袭了四部分类法,但将原乙丙两部的内容互换。唐修《隋书·经籍志》采用四部分类法著录图书,并正式以经史子集取代甲乙丙丁来命名四部。 4、刘向、刘歆在整理历史文献方面的功绩。 答:其一,创造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这些方法一直为后人所使用和不断完善,成为如今整理文献的基本模式。其二,创造性地编撰了《别录》。它作为各类文献的叙录,是提要式的内容简介,后世的著作前的序文当是源于《别录》的。《别录》是我国书目提要之始祖。其三,完成了我国第一部综合性的图书分类目录《七略》。尽管它在分类上采用的标准不一,也有失当之处,但后代编辑书目的原则、体例、方法,都是在《七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5、为什么说《四库全书总目》在目录学的编纂方法上总结发展了历代目录学家的经验,真正树立目录学的规模和体系。 答:全书结构整齐、系统连贯,其部有总序、类有小序、类后有跋语、予目下有案语,使全书结构整齐、系统连贯,并且每书都有提要。这正合乎目录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原则。其次,《四库全书总目》的分类编排科学,对后世影响很大。此书刊布之前,各种目录尤其是私撰目录的分类编排紊乱,《四库全书总目》则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图书四部分类法,四部之下又列类,类之中又有子目,这样的三级(有的是四级)分类法科学明晰,后人在目录分类的类目上和每目所著录的书籍的编排上,很快就以此为典范。再次,在编写提要的方式、方法上,《四库全书总目》总结并折衷了刘向以来、特别是宋代公私藏书目录编写提要的方式和方法,也汲取了清代一些校书家写题跋记的方法和形式,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既能反映图书的版本、内容、文字、著作事迹,又特别结合当时政治需要,宣传封建思想的提要形式。所以说,《四库全书总目》在编撰方法上树立了目录学的规模。 6、纸质文献在装潢形制上的变化。 7、简述“善本”的含义。 8、什么是二次文献(检索性工具书)和三次文献(参考性工具书)? 答:二次文献是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并按一定方法组织编排加以报道的文献,是查找一次文献的工具,故也检索性文献,如目录、索引、文摘等。这些都是对数量庞大而分散的一次文献进行筛选、压缩和组织编排的成果,是从事情报加工与研究的重要步骤。 9、列举四部常用大型古籍丛书。 10、将下列几种目录按其编制体例的异同分成三类,并评述各类体例的特点。

目录学

目录学 一、目录学简介 1、什么是目录学 2、目录学的分类 3、目录学的作用 目录的两大要素:分类;编目 1、什么是目录学 我国古代传统目录学有着悠久的历史。目录一词,据现存文献,首见于班固《汉书·叙传》:“刘向司籍,九流以别。爰著目录,略序洪烈”。 此“目录”实指“目”和“录”。“目”的含义是篇目,即一书的篇和卷的名称。“录”把叙录,即对一书的内容、作者生平事迹,对书的评价,校勘经过等,作扼要的介绍的文字,二者合起来称为目录,或曰书目。 图书目录,可以说是随着书籍的出现而产生的。《七略》称“《尚书》有青丝编目录”,是指《尚书》还处在简策阶段时的目录。《周易》“十翼”中的《序卦传》就是《周易》一书的目录,《诗经》的“小序”,《吕氏春秋》的“序意”,《淮南子》的“要略”, 也都是各书的目录。可见目录就是把一本书的篇名和说明编次、汇集在一起,它在先秦时期就出现了。 各个历史时期关于目录的称谓有所不同。有的称“录”,如西汉刘向的《别录》;有的称“略”,如刘向子刘歆的《七略》;有的称“志”,如东汉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唐魏征等编的《隋书·经籍志》,宋晁公武之《郡斋读书志》;有的称“簿”,如晋荀勖之《晋中经簿》; 有的称“书目”,如晋李充之《晋元帝四部书目》;有的称“书录”,如唐毋煚(jiong)的《古今书录》;有的称“解题”,如宋陈振孙所编《直斋书录解题》;有的称“考”,如元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和清朱彝尊《经义考》;有的称之为“记”,如明末清初钱曾《读书敏求记》;有的称为“提要”,如清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等。 目录学的界义,古今有数说: 一,目录学者,纲纪群籍,薄属甲乙之学也。主要是便于寻检。----目录家之目录 二,目录学者,辨章学术,剖析源流之学也。 如书不传,后人可览其目录,知其学之属于何家,书属于何派。即古今学术的隆替,作者的得失,也不难考索。-----史家之目录 三,目录学者,鉴别旧刊雠校异同之学。---藏书家之目录 四,目录学者,提要钩玄、治学涉径之学。----读书家之目录 在《目录学》中,黄永年先生开宗明义,对目录学划分为三种:一种是图书馆系讲授的怎样编制图书馆用的卡片目录和书本目录以及机读目录的学问,一种是讲我国目录学史的目录学,第三种是讲古人的著作流传至今有多少名目品种,以及这些书

南开大学图书馆学综合考研经验分享

南开大学图书馆学综合考研经验分享 很多考研的同学都迫切需要考研过来人的指导,中国有句古话“姜还是老的辣”,但并不是所有考研的同学都能那么幸运可以找到自己的前辈指点一二,天津考研网每年服务上万名考研学子,汇聚优秀考研学员经验,针对各个专业及科目分类成册,现将我们已有的一些考研经验分享给大家,下面为大家分享南开大学图书馆学综合考研经验。 管理学应该是让大家比较头疼的。因为图书馆学综合专业属于商学院的一部分,所以必须和管理学挂钩。 管理学虽然也是与管理类学科是密切相关的,但是它掺杂了太多其他专业的内容,知识多、理论杂,复习起来很繁琐,大家最后的得分也都不是很高。但是一旦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复习这门课的时候也不是那么可怕。 首先就是多看书,起码要把参考书目看明白;其次就是多做历年的真题,去进行比较和分析,总结出出题的思路还有答题方法。最后还是能的一个比较能看得过去的分数的。 在复习这门专业课的课的时候,只有一个办法:背!不过这个“背”并不是要你全部去死记硬背,有的确实只能死背,还有的就需要你去理解性记忆了。而且专业课可以从9 月份开始复习,9月份至少要把两本参考书目全都过上一遍。 像是10月份就可以结合章节和框架,还有历年的真题去进行有条理的背诵了。反正最后我到了12月的时候,针对考研红宝书及复习过程中遇到的专业课疑难问题,由签约的本专业在读硕博学长团队提供一对一个性化权威辅导答疑,同时辅以内部信息确保夺取专业课高分,彻底扫清复习拦路虎、打赢考研信息战。本辅导具有量身定制学习方案、私人家教式辅导、上课时间自由灵活、个性化答疑不留复习死角、签约确保授课质量等特色,本辅导仅针对购买此套材料的同学,详情请索取宣传单。彭斐章编著《目录学教程》还有于良芝编著《图书馆学导论》这两本书目我反复背了不下三遍。而后来考试的效果也是明显的,至少做题的时候心里都是有底的。真题之类的资料可以从网上定,天津考研网就行。 最后还是我简单提一下公共课的复习。政治的复习9月份开始就足够了。大纲解析是必须的,不过你选择任汝芬序列一之类的也可以。我通常是做题目找答案,再背书,然后能整理出脉络笔记更好。 至于外语单词和真题是最主要的。单词一定要提早开始背,并且要反复不断地背,哪怕

古籍目录学

古籍目录学 我国流传至今最早的古籍目录,是西汉末期刘向、刘歆父子参与校书,由刘歆编成的《七略》,已经佚失,基本内容保存在东汉班固的《汉书艺文志》。《七略》分类六大类: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数术略、方技略,共38小类。《七略》不但建立的系统的图书分类法,还通过小序、大序叙述学术源流。每书有提要,(叙述学术源流的)总序、大序、小序都收在辑略中。《七略》是我国目录学史上第一部综合性分类目录,刘向刘歆是中国古代目录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汉书艺文志》:东汉班固在刘歆《七略》的基础上“删取其要”,编成《汉书艺文志》。首创在正史中修《艺文志》,使《艺文志》(或称《经籍志》)成为史书的组成部分。开创“史志目录” 改动:将辑略拆散;把解题简化为小注;注明改动,保留原貌。 魏晋南北朝时期,奠定了封建社会典籍以经史子集为部类的四部分类法 西晋秘书监荀勖编制《新簿》(已佚,见《隋书经籍志序》),分甲、乙、丙、丁四部,性质相当于后世的经史子集,初创四部分类法。把史书自经部析出,即丙部。 东晋著作郎李充将荀勖的经子史集次序易为经史子集,自此不可移易,史称“秘阁以为永制”“自尔因循,无所变革”。 南朝王俭《七志》(已佚,见《隋书经籍志序》),沿袭《七略》,独创图谱志,并附道经、佛经于篇末。 南朝梁阮孝绪《七录》,确定史部专立。文集录之前或称诗赋、或称文翰,至此成定称。《七录》的分类为后来走向正统的四部分类法提供重要的参考,起承上启下作用。 唐初修《隋书经籍志》,成于魏徵,反映南北朝及隋代图书著录情况,编纂依据为隋《正御书目录》。将群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集部后附道经佛经,四大类后分四十小类,标志着正统的四部分类法的确立。 《隋书经籍志》将前代(南北朝)典籍的著录情况简化为注文,依其类别相同或相近,附于书目之后。具有双重意义,有别于其他目录。 我国史志目录中,只有《汉书艺文志》和《隋书经籍志》有小序。 唐代开元年间所编《群书四部录》 宋代政府藏书目录:《崇文总目》,每类有序,每书有提要,分经史子集四部,45类。

浅谈张政烺先生的版本目录学研究

浅谈张政烺先生的版本目录学研究 汪桂海 张政烺先生是传统文史研究领域成就卓著的学者。他博览群籍,好学深思,对每一个问题的讨论,都能穷尽史料,考证缜密。他治学范围广泛,在考古、历史、古文字、古文献,以及小说史等领域都有杰出贡献,在学术界享有盛誉,为许多后来者所景仰。 张先生关于版本目录学的文章不多,只有《王逸集牙签考证》、《读〈相台书塾刊正九经三传沿革例〉》两篇。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张先生曾在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图书资料室工作了约十年,他负责图书的采购。工作的需要,促使他对研究所收藏的古书作了全面的阅读,同时,他又留意古书的版本。在采购图书过程中,他饱览善本书,了解到某些古书刊刻的脉络,提高了对古书版本及其流传的知识和辨别能力。两篇文章都是在这一时期撰写的。前者撰写于1943年至1945年,并于1945年发表于《六同别录》(《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外编》第三种)。后者撰写于1943年,于1991年发表于《中国与日本文化研究》第一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现在,这两篇文章都已收入中华书局出版的《张政烺文史论集》一书,查找阅读都比较方便。 先说《王逸集牙签考证》。 《后汉书·王逸传》云王逸“又作《汉诗》百二十三篇”,自来注解及作《补后汉艺文志》者,皆不知为何书。例如,顾櫰三《补后汉书艺文志》卷九别集类上收录《侍中王逸集》二卷,注云:“逸字叔师,南郡宜城人,著有书论、杂文二十一篇、《汉诗》百二十三篇。櫰三案,今可考者有《机赋》……”云云。顾氏显然不知《汉诗》百二十三篇为怎样的一部书,只好在此条下据本传记载,略为转述,似以为《汉诗》即《王逸集》之一部分,然又不敢明确。姚振宗《后汉艺文志》集部文史类收录王逸《汉诗》百二十篇,依据的也是范晔《后汉书·王逸传》,也未作深论。前人的这些认识都是受材料限制所致。 黄浚《衡斋金石识小录》卷下著录“汉王公逸象牙书签”一枚,张政烺先生认为,此实悬系于《王逸集》书帙外的签牌,时代当属魏晋或北朝。此牙签正反两面皆有文字,记王逸的著述情况,其中有“又作《汉书》一百二十三篇”的话,张先生由此联系《王逸传》的记载,推定“《汉诗》百二十三篇”应为“《汉书》百二十三篇”,“诗”乃“书”之讹误。《汉书》百二十三篇,当指《东观汉记》而言。“(班固)《汉书》成于东观,实一代之国史。《汉记》草创又始班固,其书仅有小题而无大名,别本流行袭班书之旧称,自无足异。惟一时相同之书名繁多,则必藉篇数以示分别。”牙签云“又作《汉书》一百二十三篇”,犹云又参与撰写《东观汉记》,非必一百二十三篇皆出自王逸之手。 东汉从明帝时起,历章、安、桓、灵、献帝数朝,陆续组织人员编撰了一部官修史书《汉记》,又名《东观汉记》,先后参与撰修的学者很多。刘知几《史通·史官建置篇》说,“旧史”记载当时王逸也是与修人员之一,但他又认为王逸“研寻章句,儒生之腐者也”,不能“错综时事,裁成国典,”对王逸是否确实参与其事提出了怀疑。王逸于安帝、顺帝之世曾为校书郎。其时刘珍等正奉诏杂作纪表以及名

南开大学图书馆学专业考研经验分享

南开大学图书馆学专业考研经验分享 很多考研的同学都迫切需要考研过来人的指导,中国有句古话“姜还是老的辣”,但并不是所有考研的同学都能那么幸运可以找到自己的前辈指点一二,天津考研网每年服务上万名考研学子,汇聚优秀考研学员经验,针对各个专业及科目分类成册,现将我们已有的一些考研经验分享给大家,下面为大家分享南开大学图书馆学专业考研经验。 报考南开大学图书馆学专业最后能被录取,我实在是很开心。也就准备把我自己的考研经验和大家分享一下。 因为每个人情况都不同,我的这些考研经验也都是我的一家之言,如果能给后来报考南开大学图书馆综合的同学一些启示固然是好,如果不能,大家就付之一哂吧。 南开大学图书馆学综合专业考研经验之专业课一 管理学应该是让大家比较头疼的。因为图书馆学综合专业属于商学院的一部分,所以必须和管理学挂钩。管理学虽然也是与管理类学科是密切相关的,但是它掺杂了太多其他专业的内容,知识多、理论杂,复习起来很繁琐,大家最后的得分也都不是很高。但是一旦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复习这门课的时候也不是那么可怕。 首先就是多看书,起码要把参考书目看明白;其次就是多做历年的真题,去进行比较和分析,总结出出题的思路还有答题方法。最后还是能的一个比较能看得过去的分数的。 南开大学图书馆学综合专业考研经验之专业课二 在复习这门专业课的课的时候,针对考研红宝书及复习过程中遇到的专业课疑难问题,由签约的本专业在读硕博学长团队提供一对一个性化权威辅导答疑,同时辅以内部信息确保夺取专业课高分,彻底扫清复习拦路虎、打赢考研信息战。本辅导具有量身定制学习方案、私人家教式辅导、上课时间自由灵活、个性化答疑不留复习死角、签约确保授课质量等特色,本辅导仅针对购买此套材料的同学,详情请索取宣传单。只有一个办法:背!不过这个“背”并不是要你全部去死记硬背,有的确实只能死背,还有的就需要你去理解性记忆了。而且专业课可以从9 月份开始复习,9月份至少要把两本参考书目全都过上一遍。 像是10月份就可以结合章节和框架,还有历年的真题去进行有条理的背诵了。反正最后我到了12月的时候,彭斐章编著《目录学教程》还有于良芝编著《图书馆学导论》这两本书

目录学(重点)

第一章目录学基础理论 目录学:目录是编排一批相关文献的揭示与记录的工具,目录学是研究目录工作形成与发展的学科,具体而言,包含文献揭示方法的研究与古典目录内容研究。目录学:研究日益增长的庞大文献与人们对它的特定需要之间的矛盾为对象的科学,研究目录工作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目录:是编排一批相关文献的揭示与记录的工具 书目:又称目录,他是著录一批相关文献,按照一定次序编排组织而成的一种揭示和报导文献信息的工具。书目属于二次文献 古代书目类型:官修书目,史志目录,私家藏书目录,古籍版本目录,宗教目录。现代书目类型:国家书目,联合目录,地方文献目录,个人著述书目,推荐书目 官修书目:官府主持编写的图书目录,一般在国家藏书的基础上编制而成。 史志目录:中国古代正史、其他史书及地方志中的目录。 私人目录:个人主持编写的目录,多在个人藏书基础上编制而成,也有汇集相关目录成书。 古籍版本目录:对古籍在生产、流通过程中形成的不同本子进行记录评价的图书目录。 国家书目:全面等级与报道一个国家近期或往昔出版物的文献总目。 联合目录:揭示和报导若干收藏单位的全部或部分藏书的目录。 地方文献目录:全面揭示与报导某一地区的自然、历史和社会文献的书目。 个人著述书目:记载作者的著述或兼收他人评价作者及其著述的文献书目。 推荐书目:针对特定的读者、采用特定的标准选择图书,推荐给毒蛇的书目,包括选读书目、导读书目等。 目录工作:通过查找,著录,部次,评价,揭示,和报导文献信息,提供书目情报服务等全部活动。 目录学研究对象:揭示与报道文献信息与人们对文献特定需要之间的矛盾 1.图书说:目录学是关于图书的科学,目录学别的研究对象是图书或出版物, 只是有的人主张单纯地研究图书的外形特征,有的人则强调在研究图书的外形特征的同时,从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出发,着重研究图书的内容。 2.目录说:主张目录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书目,将目录学局限于书目索引编制的 方法学和技术学。 3.图书和目录说:主张目录学的任务是辩章学术、考镜源流,推荐好书,指导 阅读;研究对象是图书和书刊目录。 4.关系说:目录学研究记录图书与利用图书的关系;认识图书和揭示图书的活 动规律。 5.矛盾说:目录学的研究对象是目录学领域中最基本的矛盾,就是科学地揭示 和有效地报导文献信息与人们对它的特定需要之间的矛盾。 目录学的学科重点(基点):书目情报就是关于文献的知识和效用信息的集合 书目情报作为目录学学科基点的依据: ●科学地揭示与有效地报导文献信息与人们对文献信息的特定需求之间的矛 盾是目录学的基本矛盾。 ●书目情报在文献信息交流中形成独立系统。 ●书目情报概念是目录学研究的一个新的深度。 目录学的基本原理(即内容) 一.目录学应用原理

2015中山大学图书馆学考研

2015中山大学图书馆学考研 写这个,是对这一年来的总结,也跟大家分享我的经验,自己备考的时候看过不少经验贴,帮助挺大,希望我的一些经验也能帮助到大家吧!总结起来就是:真题很重要,坚持到最后,劳逸相结合 本科是广东的普通一本,英语专业,跨考中大的图书馆学。为什么跨考这个专业,主要是喜欢吧,一开始只想到以后到图书馆工作,后来是越来越喜欢,坚持难,但对这个决定,放弃比坚持更痛苦,所以就坚持到最后了。考试科目是政治,英语一,两门专业课:信息管理基础,信息资源组织。从7月份开始复习,9月回家了半个月,其余时间都在复习。那时还有3门专业课要上,逃不逃自己衡量了。有些老师人很好,打声招呼就行了。 初试 1.政治(本人政治考得不好,浪费不少时间,失败的经验) 关于报班 因为高中是学理科的,对政治根本就不熟悉,不想毁在政治上,于是就报了班。事后发现,其实辅导班的作用就是读书给你听,讲一些做题技巧。关键还是要自己看书,做题的。报班的话,要花时间在听课上,而且时间还不少。只要你能看书,做题,建议不报班。当然,这只是个人观点 参考书 1.大纲 2. 肖秀荣的4道8套,1000题,真题解析,时事政治 3.任汝芬的4套 买的资料大概就这些,另外,考研论坛上会有不少资料的,大家可以按需下载,例如知识点总结,蒋五…. 复习 我是挺早开始复习政治的,主要是担心。可是太早复习没效果,浪费时间,看了跟没看差不多。但太迟复习呢,可能会心慌,还会影响到其他的复习。建议大概从9月份开始复习,看看大纲,做1000题,掌握基础的知识和考点。政治到最后的一个月才是冲刺啊,时事很重要,也挺多的。个人觉得背肖四的大题挺重要,不管压中不压中,主要是考试的时候有话可说。而且背书时,想想为什么这样作答,就有思路了。对于选择题,多选的陷阱很多,大家研究下真题的多选,总结下哪些地方是陷阱 2.英语 虽然是英语专业的,但刚开始做英语一的题也是很受挫的,真的错很多。 参考书: 华研外语的25套真题,黄皮书阅读,写作 时间:英语在下午考,一般都会在下午做题 7.8月份就每个星期做1套真题(作文除外)大概就8份真题,熟悉真题的考法 9.10月还是大概每个星期做1套真题,但也会用黄皮书的阅读练练手,就相当于做2套阅读 11月每个星期1-2套真题,黄皮书练练 12月剩下的真题,以及之前做过的真题,背作文

目录学重要知识点

目录学重要知识点: 书目控制: 微观控制是指从具体的文献出发,通过编目系统或检索系统对每一篇文献的形式和内容进行控制。包括著录控制,规范控制,标引控制。 宏观控制是对文献流的数量和质量的控制,包括书目情报流控制和书目情报源控制 文献报导:将有关各种情报源的信息,及时地、准确地通报给学者、专家或读者,以便文献能最大限度地得到利用。 一、功能和社会作用 1、书目的社会作用: ⑴书目的学术价值:登记作用;史料价值;文学价值;“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反映学术渊源。 ⑵书目的情报价值:检索作用;辅助作用(图书馆各项工作的基础)。 ⑶书目的教育职能:推荐作用,导读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科普教育。 2、书目的三大功能: 揭示:通过著录揭示文献的外形和内容特征; 报导:通过书目情报服务传递信息; 检索:通过编排系统和索引系统提供线索; 3、书目的性质:文献信息交流的工具:信息交流的中介;二次文献: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 4、书目的社会职能: 科学地揭示和有效地报导文献的基本外形特征和文献中所蕴藏的知识、情报、信息。二、文献揭示和组织编排的主要方法 文献揭示:运用各种方法将文献的外部特征信息和内容信息提出出来,报导给用户,以便用户能够迅速地获取有关文献的信息,为他们准确地选择所需的情报提供条件。 1.文献揭示的主要方法 ⑴文献著录法:也称为目录著录、书目著录、文献编目、信息描述,是按照一定的著录规则,通过对文献的内容特征和外形特征进行客观描述的过程,目的在于准确地揭示和反映文献。也指对文献的外形特征和内容特征进行选择、分析、记录的全过程。 ⑵文献提要法: 概念:在我国古代称为解题、叙录、志、考等,现在也称内容提要、内容简介等;是一种简要地解释文献题意、介绍作者生平与学术思想以揭示文献内容和评价学术得失的方法。类型:古代提要(叙录体;传录体;辑录体);现代提要(推荐性提要;叙述性提要;考证性提要) ⑶文献摘要法/文摘法: 概念:是以简明扼要的文字摘述文献的主要内容和原始数据、向读者报导最新研究成果、传递文献信息和查寻文献线索的一种工具。 文摘的类型:按原始文献是否发表:一次文摘和二次文摘;按文摘加工程度:报导性文摘和指示性文摘;按文摘的功能:普及性文摘和情报性文摘。 ⑷文献索引法:把一种或多种文献中的事项或知识单元,如字、词、人名、地名、书名、篇名、主题等,按有利于查寻的方式加以编排并注明出处,能够提供文献线索的一种揭示文献的方法。记录和指引文献事项或单元知识,按一定系统组织起来的检索工具。

目录学教程学习笔记

目录学教程彭斐章 第一章 第一节 书目:又称目录,它是著录一批相关文献,按照一定次序编排组织而成的一种揭示和报导文献信息的工具。 书目编纂:运用各种手段,对分散的一次文献(原始文献)所含的知识、信息,进行筛选、压缩、整序,揭示起内容,著录其外形特征,进行科学的编排组织,使之转化为有序的、可以传递的二次文献。 书目的主要作用:对文献进行压缩和整序,从而降低原文获取的成本,节省读者查找文献的时间,提高一次文献的传递速度和利用效率,促进科学信息资源的公共获取。 国家书目:全面登记与报导一个国家近期或往昔出版物的文献总目。是一个国家全部出版物现状与历史的记录,属于登记书目的一种。 现行国家书目:是揭示和报导一个国家近期出版和发行的文献总目。 回溯性国家书目:记载与反映一个国家在历史上某一时期出版和发行的文献总目。 联合目录:揭示和报导若干文献收藏单位的全部或部分藏书的目录。 地方文献总目:全面揭示和报导某一地区的自然、历史和社会文献的书目。(1反映一地文献史料的,2记载一地人士著作的,3收入一地出版物的,4专题地方文献书目,5方志目录……)个人著述书目:记载作者的著述或兼收他人评价作者及其著述的文献的书目。1个人著述编年(系年)书目,2个人著述研究书目。 推荐书目:针对特定读者、采用特定的标准选择图书推荐给读者的书目。包括选读书目、导读书目等。特点:选题有明确的目的,有特定的读者对象,精选适合对象水平的图书,指出阅读方法,书目编排与图书揭示体现导读的精神。 目录工作:通过查寻、著录、部次、评价、揭示和报导文献信息,提供书目情报服务等全部活动。其目的是将有关的文献信息及时准确地提供给读者,使得每一篇文献都能在最需要它的时间、地点和特定的读者手中得到充分的利用。 第二节 目录学:研究书目工作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是书目工作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是一门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的致用之学。 揭示和报导文献信息与人们对文献的特定需要之间的矛盾,是目录学的最基本最主要的矛盾。 目录学学科基点:书目情报 书目情报:关于文献的知识和效用信息的集合。 目录学研究对象:1关于目录学基础理论的研究。2关于文献的研究。3关于书目、索引类型及其编纂法的研究。4关于读者书目情报需求特点与书目情报服务的研究。5关于书目工作组织与管理的研究。6关于国内外目录学的研究。7关于中国目录学遗产的研究。8关于目录学方法的研究。 第三节 第四节 目录学是社会科学 第五节 读者信息需求变化:1由以印刷型载体信息为主的需求转向多元化信息的需求。2由国家、地区性的书目情报需求转向全球信息需求。3社会性书目情报需求与离散型个体化书目情报需求两极并存。4由原始信息的需求逐步转向数字化信息需求。5对文献的需求转向对浓缩的有序化情报信息的需求。

目录学复习资料

目录学知识重点 第一部分: 1、目录学的内容体系: ①关于目录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属于这方面的有:目录学的概念、术语及其 规范化,目录学的对象、任务、内容范围,目录学的学科性质、发展规律及目录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等。 ②关于文献的研究。属于这方面的有:文献的社会作用、怎样认识和熟悉文 献、揭示文献的原则和方法、文献的编排与组织文献的报道。 ③关于书目、索引类型及其编纂法的研究。属于这方面的有:书目索引类型 划分的原则、书目索引种类的系列化,各种类型书目索引的职能、书目编纂法、索引编制法、文摘编制法。 ④关于读者书目情报需求特点与书目情报服务研究。属于这方面的有:读者 书目情报需求的特点、书目情报服务的内容和组织、书目情报服务的社会效果、书目情报服务的发展趋势。 ⑤关于书目工作组织与管理研究。属于这方面的有:书目工作组织与管理的 意义与内容、书目工作的地区和协作、系统协作和全国协作网的建立、书目工作管理体制、书目工作人才管理、书目工作效果反馈的研究等。 ⑥关于国内外目录学的研究,属于这方面的有:国内目录学的发展现状、国 内外目录学发展方向、国内外目录学研究成果评价、著名目录学家的介绍等。 ⑦关于中国目录学遗产的研究。属于这方面的有:对中国目录学遗产继承的 态度、目录学遗产的整理与利用、目录学说主要流派与观点的评论,主要目录学家的研究等。 ⑧关于目录学方法的研究。属于这方面的有:目录学知识数学化、目录学应 用新的科学方法的研究、书目计量、书目控制、比较目录学的建立等。 2、书目及书目工作的概念:书目:目录又称书目,它是著录一批相关文献,按 照一定次序编排组织而成的一种揭示和报导文献信息的工具。 书目工作:进行目录组织管理的全部活动;包括微观目录工作(具体目录的编制)和宏观目录工作或目录事业(一个书目机构、一个地区、国家,以到国际范围的目录编制活动的组织、计划与协调等) 3、书目的本质: 书目的本质是各类型书目共同的最根本的特征,即书目与其它工具书的区别; 书目的本质是抽象的概念,从哲学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书目的本质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理解 ①从书目的产生来看书目的本质:A.书目产生的前提条件;B.书目产生 的过程:书目萌芽;书目工作发展(春秋战国);一书目录出现;群书目录产生。C.书目一词的出现:《文选》;《汉书·叙传》;D.从书目的产生来看书目的本质,书目的本质可以理解为:文献信息的揭示报导与文献信息需求之间的关系;即科学地有效地揭示报导文献与人们特定文献信息需求之间的矛盾关系。 ②书目是一种社会现象:A.书目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从书目的 本质来看,它是一种“物”,即书目文献信息的载体,是一种记载书目文献信息、传递书目文献信息的工具。B.书目类型的多样化及形式的变化是由社会

中国古典目录学的源流与发展

《学术界》(双月刊) 总第119期,2006.4 ACADEMICS IN CHINA No.4J ul.2006 中国古典目录学的源流与发展 ○张开选 (山东大学图书馆,山东济南250100) 〔摘 要〕本文对中国古典目录学的产生与发展,目录学贡献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阐述,并指出了它存在的问题及它对当代目录学研究的启示。 〔关键词〕目录学;中国古典目录学;源流;发展 目录之学,在我国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1世纪。刘向、刘歆父子整理国家藏书,撰成《七略》,奠定了中国古代目录学的发展基础。自此以后,历朝历代又相继出现多种撰著和著名的目录学家。但随着西方目录学的引进,中国传统目录学逐渐丧失了自己的地位,而代之以书目情报服务、书目控制论或文献控制论〔1〕……。如今人们在探讨现代文化环境下的中国古籍整理工作时,不得不再次将理性和思辨的目光转向中国古典目录学,因为中国古典目录学有着悠久的历史、丰硕的成果,更重要的是,中国古典目录学研究体系的博大精深和期间涌现出的杰出目录学家们的惊人成就不得不让后来者折服,今天它仍然是我们宝贵的思想财富。 1989年,有人将中国目录学传统概括为强调学术价值、重视教育作用、注意理论研究、忽略情报职能4个方面,但这更像是在概括古典目录学的特点,而不是在表述一般意义上的目录学传统。对中国目录学传统的语焉不详或详而不类,使我们认为对它有进行重新探讨的必要〔2〕。 一、中国古典目录学的产生与发展 目录学的历史相当悠久,汉魏六朝时期关于目录的编撰和目录的研究就形作者简介:张开选(1954—),山东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为图书馆学和情报学。

学术界2006.4?学者专论 成了一门学问,当时称之为“流略”之学。唐宋时期,随着书目工作实践的发展, 《古今书录序》和《通志校开始了比较系统的目录学理论研究,《隋书.经籍志序》、 雠略》是这一时期重要的目录学理论著作,反映了唐宋目录学的理论水平。“目录之学”一词在北宋文献中的出现,说明这门学科已为当时的学者们所重视,并在学术界有了一定的影响。清代是我国目录学发展的强盛时期,书目类型日益增多,体例更加完善,目录学作为读书的门径和治学的工具受到整个学术界的重视,形成了以考辨真伪、是正文字为主要内容的校雠目录学派;以鉴别旧刊、别择真膺为主的版本目录学派和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为宗旨,重在探讨书目义例的目录学派〔3〕。 1、中国古典目录学的起源。我国古代把目录学、版本学和校雠学(校勘学)三者融为一体的学问开创于西汉末年的刘向、刘歆父子。刘氏父子整理群书,广泛搜集各种本子,把同一种书的不同的本子进行校雠,缮写出比较完备的本子,同时撰写叙录(相当于提要),然后编纂出群书的分类目录,以揭示学术源流,并供查考之用。刘氏父子所做的工作,就是古典目录学最基础的研究工作。后人或以广义的“校雠学”来概括刘氏父子所开创的学问,也就是说,把目录、版本、校雠三者统统塞进“校雠学”的大口袋中。于是,校雠学几乎成了古典目录学的代名词。目录在我国各个不同的历史阶段上曾经出现过各种不同的称谓。如“录”,刘向的《别录》;“略”,刘歆的《七略》;“艺文志”,班固的《汉书.艺文志》;“经籍志”,魏征等编的《隋书.经籍志》;“志”,王俭的《七志》;“簿”,荀勖的《晋中经簿》;“书目”,李充的《晋元帝四部书目》;“书录”,如《古今书录》;“解题”,如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考”,《文献通考.经籍考》;“记”,钱曾的《读书敏求记》;“提要”,纪晓岚等编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等,关于目录的名称几乎是五花八门,各不相同,但其实质都是指目录。 2、中国古典目录学的发展。萌芽时期。中国古代目录学的发展,起源于图书的产生。因而我们认为,这一时期是从远古到秦朝的这一段时期,以刘向刘歆编撰《别录》和《七略》为界。很显然,古典目录学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产物。发展时期———西汉至宋朝时期。目录学正式产生于汉代。这时儒家文献的经典地位已经确立,学术与政治的紧密联系,加上文献由官守至民间再由官方收集的演进,使文献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由此而正式编纂了我国第一部综合性目录———《别录》和分类目录———《七略》。《别录》、 《七略》以及据此删简而成的《汉书?艺文志》等目录不仅仅是在整理文献,而且也是在由整理文献而整理学术。这一主题形成了古典目录学的努力方向,而古典目录学也就随着这些目录范式的出现而产生。鼎盛时期———元明清时期。宋朝以来目录之学才第一次出现,到了清朝,随着当时学术的兴盛,又经一批著名学者如金榜、王鸣盛、姚振宗、朱一新等人的大力倡导,使目录学一度成了“显学”。尽管中国古典时期的目录学著作甚丰,但能够称得上目录学理论研究著作的还只有宋朝郑樵的《通志校雠略》和清章学诚的《校雠通义》。章学诚提出的“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目录学思想成为

目录学书目

目录学书目 目录学 《目录学》仓石武四郎著1973,1979?东京 《中国目录学》清水茂著1991?东京 《古典目录学浅说》来新夏著1981?北京 《中国目录学史》姚名达著1938,1981?台北 《目录学》姚名达著1933,1971?台北 《中国目录学讲义》昌彼得编著1973?台北 《中国目录学史论丛》王重民著1984?北京 《目录学发微》余嘉锡著1991?成都 《中国目录学》昌彼得、潘美月著1986?台北 《中国古代目录学简编》罗孟祯著1983?重庆 《校雠通义通解》清章学诚著王重民通解1987?上海 《校雠新义》杜定友著1930,1991?上海 《校雠目录学篡要》蒋伯潜著1990?北京 《郑樵的校雠目录学》郑奋鹏著1983?台北 《王伯厚及其玉海艺文部研究》陈仕华著1993?台北 《古书通例》余嘉锡著1985?上海 《中国目录学家传略》申畅著1987?郑州 《目录学论文选》李万健、赖茂生编1985?北京 《中国目录学年表》姚名达著1940,1971?台北 《中国目录学思想史》余庆蓉、王晋卿著1998?长沙 《古籍目录与中国古代学术研究》高路明著1997?南京 近代公库著录 《北京图书馆善本书目》同馆善本部编1959?北京 《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同馆编1987?北京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古籍善本书目》同馆编1999?北京 《国立中央图书馆善本书目》增订本1-4 同馆编1967?台北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善本书目》同所编1967?台北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普通本线装书目》同所编1970?台北《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藏古籍善本书目解题》同馆编1984?长春

史籍目录学第一次作业

史籍目录学作业 1、试比较《汉书》与《隋书》中有关“春秋”类的小序有何异同;六艺略与经部的大序有何异同。 (1)“春秋”类: 《汉书》: 凡《春秋》二十三家,九百四十八篇。省《太史公》四篇。 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举必书,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帝王靡不同之。周室既微,载籍残缺,仲尼思存前圣之业,乃称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以鲁周公之国,礼文备物,史官有法,故与左丘明观其史记,据行事,仍人道,因兴以立功,就败以成罚,假日月以定历数,借朝聘以正礼乐。有所褒讳贬损,不可书见,口授弟子,弟子退而异言。丘明恐弟子各安其意,以失其真,故论本事而作传,明夫子不以空言说经也。《春秋》所贬损大人当世君臣,有威权势力,其事实皆形于传,是以隐其书而不宣,所以免时难也。及未世口说流行,故有《公羊》、《谷梁》、《邹》、《夹》之《传》。四家之中,《公羊》、《谷梁》立于学官,邹氏无师,夹氏未有书。 《隋书》: 右九十七部,九百八十三卷。通计亡书,合一百三十部,一千一百九十二卷。 春秋者,鲁史策书之名。昔成周微弱,典章沦废,鲁以周公之故,

遗制尚存。仲尼因其旧史,裁而正之,或婉而成章,以存大顺,或直书其事,以示首恶。故有求名而亡,欲盖而彰,乱臣贼子,於是大惧。其所褒贬,不可具书,皆口授弟子。弟子退而异说,左丘明恐失其真,乃为之传。遭秦灭学,口说尚存。汉初,有公羊、谷梁、邹氏、夹氏,四家并行。王莽之乱,邹氏无师,夹氏亡。初齐人胡母子都,传公羊春秋,授东海嬴公。嬴公授东海孟卿,孟卿授鲁人眭孟,眭孟授东海严彭祖、鲁人颜安乐。故后汉公羊有严氏、颜氏之学,与谷梁三家并立。汉末,何休又作公羊解说。而左氏,汉初出於张苍之家,本无传者。至文帝时,梁太傅贾谊为训诂,授赵人贯公。其后刘歆典校经籍,考而正之,欲立於学,诸儒莫应。至建武中,尚书令韩歆请立而未行。时陈元最明左传,又上书讼之。於是乃以魏郡李封为左氏博士。后群儒蔽固者,数廷争之。及封卒,遂罢。然诸儒传左氏者甚众。永平中,能为左氏者,擢高第为讲郎。其后贾逵、服虔并为训解。至魏,遂行於世。晋时,杜预又为经传集解。谷梁范甯注、公羊何休注、左氏服虔、杜预注,俱立国学。然公羊、谷梁,但试读文,而不能通其义。后学三传通讲,而左氏唯传服义。至隋,杜氏盛行,服义及公羊、谷梁浸微,今殆无师说。 《汉书》: 六艺略——凡六艺一百三家,三千一百二十三篇。 六艺之文,《乐》以和神,仁之表也。《诗》以正言,义之用也。《礼》以明体,明者著见,故无训也。《书》以广听,知之术也。《春秋》以断事,信之符也。五者,盖五常之道,相须而备,而《易》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