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改编题164

改编题164

改编题164

改编题第164

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恒为12V,电阻R1的阻值为5Ω,滑动变阻器R2上标有“10Ω3A”的字样,小灯泡L上标有“12V 6W”的字样,电流表的量程为0~3A,求:

(1)当开关S1、S2、S都闭合时,求小灯泡L在5min内产生的热量;

(2)当开关S1、S2、S都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2A时,求R2消耗的电功率;

(3)当开关S1、S2都断开,S闭合时,为了确保测量准确,要求电流表示数不小于其量程的1/3,求滑动变阻器R2接入电路的最大阻值.

答案:(1)当开关S1,S2,S

2

∵U=U L=U L额=12V,

∴灯泡正常工作,则P L=P L额=6W,Q=W=Pt=6W×5×60s=1800J.

(2)当开关S1,S2,S都闭合,电流表测量干路电流,总功率P=UI=12V×2A=24W,∵灯泡正常工作,则P L=6W,

∴R2消耗的电功率P2=P﹣P L=24W﹣6W=18W.

(3)当开关S1,S2都断开,S闭合时,电路为R1与R2串联;由串联电路的总阻值等于各电阻之和可知:

当R2最大时;R max=R1+R2=5Ω+10Ω=15Ω;

根据欧姆定律可得:此时电流为I′=U/R=12V/15Ω=0.8A,

∵为了确保测量准确,要求电流表示数不小于其量程的1/3,

∴I″min=1/3×3A=1A>0.8A,

∴最小电流为I min=1A,

由欧姆定律可得:U1=I min R1=1A×5Ω=5V;

因为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所以R2两端的电压:U2=U﹣U1=12V﹣5V=7V,

由欧姆定律可得:R2= U/I min=7V/1A=7Ω.

(完整版)小学数学教学法测试题及答案

小学数学教学法测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 1、所谓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就是在《数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依据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师的经验,基于对学生需求的理解、对课程性质的分析,而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教学活动等进行规划和安排的一种可操作的过程 2、合作学习的实质是学生间建立起积极的相互依存关系,每个组员不仅要自己主动学习,还有责任帮助其他同学学习,以全组每个同学都学好为目标,教师根据小组的总体表现进行小组奖励。 3、数学课程目标分为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四个维度。 4、教学目标对整个教学活动具有导向、激励、评价的功能。 5、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有席地式、双翼式:半圆式、秧田式、小组合作式等。 6、教学案例的一般结构是主题与背景、案例背景、案例描述、案例反思。 7、教学模式指的是 .是广大教学工作者经过长期教学实践逐渐认识并总结出来的规范的实践方式。 8、“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的智力第二发展水平即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潜在发展水平。 9、情感与态度方面的目标涉及数学学习的好奇心、求知欲、自信心、自我负责精神、意志力、对数学的价值意识、实事求是的态度等诸多方面。 10、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的概念。它倡导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的探索与创新精神,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进行自主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的发展。 11、教学设计的书写格式有多种,概括起来分为文字式、表格式、程序式三大类。 12、教学方法是指教学的途径和手段,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的结合,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法的总称。 13、练习法是指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巩固知识和形成技能、技巧的一种教学方法。 14、“以问题探究为特征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是指:不呈现学习结论,而是让学生通过

人教版 高中数学 选修2-2课本例题习题改编(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数学精品资料 选修2-2课本例题习题改编 1.原题(选修2-2第十一页习题1.1B 组第一题)改编 在高台跳水中,t s 时运动员相对水面的高度(单位:m )是105.69.4)(2 ++-=t t t h 则t=2 s 时的速度是_______. 解:5.68.9)(+-='t t h 由导数的概念知:t=2 s 时的速度为 )/(1.135.628.9)2(s m h -=+?-=' 2.原题(选修 2-2 第十九页习题 1.2B 组第一题)改编记 21 sin 23sin ,23cos ,21cos -===c B A ,则A,B,C 的大小关系是( ) A .A B C >> B .A C B >> C . B A C >> D. C B A >> 解:时的导数值,,在分别表示,2321sin 23cos 21 cos = x x 记)2 3 sin 23(,21sin 21,),(N M 根据导数的几何意义A 表示sinx 在点M 处的切线的斜率,B 表示sinx 在点N 处的切线的斜率,C 表示直线MN 的斜率, 根据正弦的图像可知A >C >B 故选B 32.5 2 1.5 1 0.5 0.5 1 1.5 2 2.5 3 54321 1 2 3 4 5 f x () = sin x () M N 3.原题(选修2-2第二十九页练习第一题)改编 如图是导函数/ ()y f x =的图象,那么函数 ()y f x =在下面哪个区间是减函数

A. 13(,)x x B. 24(,)x x C.46(,)x x D.56(,)x x 解:函数的单调递减区间就是其导函数小于零的区间,故选B 4.原题(选修2-2第三十二页习题 1.3B 组第1题(4))改编 设02 x π << ,记 s i n ln sin ,sin ,x a x b x c e === 试比较a,b,c 的大小关系为( ) A a b c << B b a c << C c b a << D b c a << 解:先证明不等式ln x x x e << x>0 设()ln ,0f x x x x =-> 因为1 ()1,f x x '= -所以,当01x <<时,1()10, f x x '=->()f x 单调递增,()ln (1)10f x x x f =-<=-<;当1x >时1 ()10,f x x '=-<()f x 单调递减, ()l n (1)1f x x x f =-< =-<;当x=1时,显然ln11<,因此ln x x < 设(),0x g x x e x =-> ()1x g x e '=- 当0()0x g x '><时 ()(0,+g x ∴∞在)单调递减 ∴()(0)0g x g <= 即x x e < 综上:有ln x x x e <<,x>0成立 02 x π << ∴0sin 1x << ∴ sin ln sin sin x x x e << 故选A 5.原题(选修2-2第三十七页习题1.4A 组第1题)改编 用长为18 m 的钢条围成一个长方体形状的框架,要求长方体的长与宽之比为2:1,问该长方体的长、宽、高各为多少时,其体积最大?最大体积是_________. 解:设长方体的宽为x m ,则长为2x m ,高??? ?? -=-=230(m)35.441218<<x x x h . 故长方体的体积为).2 30)((m 69)35.4(2)(3322<<x x x x x x V -=-= 从而2 ()181818(1).V x x x x x '=-=- 令0(X)V =',解得x =0(舍去)或x =1,因此x =1. 当0<x <1时,(X)V '>0;当1<x < 3 2 时,(X)V '<0, 故在x =1处V (x )取得极大值,并且这个极大值就是V (x )的最大值. 从而最大体积V =3(m 3 ),此时长方体的长为2 m ,高为1.5 m. 答:当长方体的长为2 m 时,宽为1 m ,高为1.5 m 时,体积最大,最大体积为3 m 3 . 6.原题(选修2-2第四十五页练习第二题)改编 一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变速行驶,设

小学数学简便计算练习题、

乘法分配律特别要注意“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中的分别两个字。 类型一:(注意:一定要括号外的数分别乘括号里的两个数,再把积相加) (40+8)×25 125×(8+80)36×(100+50) 24×(2+10)86×(1000-2)15×(40-8) 类型二:(注意:两个积中相同的因数只能写一次) 36×34+36×66 75×23+25×23 63×43+57×63 93×6+93×4 325×113-325×13 28×18-8×28 类型三:(提示:把102看作100+2;81看作80+1,再用乘法分配律) 78×102 69×102 56×101 52×102 125×81 25×41 类型四:(提示:把99看作100-1;39看作40-1,再用乘法分配律) 31×99 42×98 29×99 85×98 125×79 25×39 类型五:(提示:把83看作83×1,再用乘法分配律) 83+83×99 56+56×99 99×99+99 75×101-75 125×81-125 91×31-91

0.25×16.2×4 ( 1.25-0.125)×8 3.6×102 3.72×3.5+6.28×3.5 15.6×13.1-15.6-15.6×2.1 4.8×7.8+78×0.52 4.8×100.1 56.5×9.9+56.5 7.09×10.8-0.8×7.09 3.5×103 0.8×(0.125+125+1.25) 2.5×0.125×40×80 3.69×9.9 8.6×9+8.6

一、乘法交换律与结合律的运用。 A组 4.56×0.4×2.5 12.5×2.7×0.8 12.5×32×0.25 B组 2.5×32 12.5×56 25×0.36 二、乘法分配律的运用。 A组 0.25×10.4 10.1×2.7 99×0.35 B组 3.7×1.8-2.7×1.8 1.08×9+1.08 101×37-37 三、比较乘法结合律与分配律在简便运算时的区别。 8×(125+7) 8×(125×7) 试一试:能用不同的方法简算“12.5×88”吗

题(小学生数学报改编题目)

策略问题(小学生数学报改编题目) (仅供内部参考) 1、下面九个格子里放了八枚棋子(如图),现要求把四枚黑棋子 移到最左边四格,把四枚白棋子移到最右边,中间一格为空格。 移动要求:每次只能移动一枚棋子,移动的棋 子只能放到空格里,移动的棋子最多只能跳过三个棋子。问:至少需几步呢?(答案:13步)(本题根据《小学生数学报》第598期A3版“移棋子”改编。) 2、商场的货柜上有两种铅笔:“米奇”牌铅笔6支一袋,每袋5.4 元,:“中华”牌铅笔4支一袋,每袋2.8元。商场进行促销活动,每买两袋可便宜1元。王强买18支铅笔,至少需多少钱?(答案: 11.80元)(本题根据《小学生数学报》第600期A4版“设计购买 方案”改编。) 3、甲公司:开始年薪8000元,以后每年增薪1000元;乙公司; 开始半年4000元,以后每半年增薪400元。甲公司哪一年的年薪与乙公司的哪一年的年薪第二次相同?(答案:甲第十一年与乙公司第七年。)(本题根据《小学生数学报》第603期A1版“张师傅应聘”改编。)

4、任意箱零件,有一箱因材料问题,每个零件比原来的重量轻 100克,成了次品,按规定不能出厂。但管理员粗心,标错了箱号,一时难以分辨,由于用户急等待装货,因此需要马上找出这箱次品。现在只有一把秤,你能帮助管理员用这把秤,秤一次,便把那箱次品零件找出来吗?(答案:能。把各箱依次编上连续的自然数号,再依次从各连续自然数号的箱中取出相对应的零件个数,放在一起秤即可。)(本题根据《小学生数学报》第603期A3版“粗心的管理员”和第612期A2版“巧称苹果还可更巧”改编。) 5、某合唱团晚上经过一座桥去演出,他们只有一只手电筒。一次 同时最多可以有两人一起过桥,而过桥的时候必须有手电筒,所以就得有人把手电筒带来带去,两人同行时以较慢者的速度为准。 四人过桥的时间分别是1分、2分、5分、10分,他们最少需多少分?有几种不同的走法?(答案:17分,走法略)(本题根据《小学生数学报》第604期A1版“微软招聘题”改编。) 6、某车间有30名工人,计划要加工A、B两种零件。这些工人 按技术水平分成 人员,其中甲类 人员有6人,乙 类有16

必修2课本例题习题改编解析

O O O ' O ' 2 2O O 人教A 版必修2课本例题习题改编 1.原题(必修2第28页例3)如图,已知几何 体的三视图,用斜二测画法画出它的直观图。 改编 如图,已知几何体的三视图(单位:cm ). (Ⅰ)画出它的直观图(不要求写画法); (Ⅱ)求这个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解:(Ⅰ)这个几何体的直观图如图所示. (Ⅱ)这个几何体是一个简单组合体,它的下部是 一个圆柱(底面半径为1cm ,高为2cm ) ,它的上部 是一个圆锥(底面半径为1cm ,母线长为2cm ,高为 ). 所以所求表面积2 1212127S ππππ=?+??+? ?=2 (cm ), 所求体积2 2 112123 V πππ=??+??=+ 3(cm ). 2.原题(必修2第30页习题1.3B 组第二题)已知三棱柱ABC- A B C '''的侧面均是矩形,求证:它的任意两个侧面的面积和大于第三个侧面的面积。(提示:依据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即可得证) 改编 已知直角三角形ABC ,其三边分为a,b,c,(a>b>c )。分别以三角形的a 边,b 边,c 边所在直线为轴,其余各边旋转一周形成的曲面围成三个几何体,其表面积和体积分别为S 1,S 2,S 3和V 1,V 2,V 3.则它们的关系为 ( ) A.S 1>S 2>S 3, V 1>V 2>V 3 B.S 1S 2>S 3, V 1=V 2=V 3 D.S 1

最新小学数学教学专题讲座

小学数学教学专题讲座 篇一:“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专题讲座稿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专题讲座稿 课程改革活跃了我们的课堂,新的理念、新的课标、新的教材、新的教法,使教师充满激情,学生充满活力,课堂教学变得更为精彩。但在一些“热闹”的课堂之后,冷静下来,反思那些已经被广大教师认同并积极采用的新的教学方法,比如情境设置、动手实践、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算法多样化等,感到我们在理解新课程、新理念上还有误区。有些教师过于追求课堂教学改革的形式,而忽略了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丢掉了教学方法中的一些优秀传统,失去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当前课程改革中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教学的有效性包括三种含义:有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教学效果是指每一节课

的教学质量;有效率,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100%,就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教学工作量;有效益,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在经历了几年的课改之后,反思我们的做法和效果,越加感到对新理念、新课标、新教材、新教法应该有个科学的、理性的、切实的理解。一、怎样理解“算法多样化”“一题多解”和“算法最优化” 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尊重差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不搞一刀切,要创造促进每个学生得到长足发展的数学教育。因此,针对过去计算教学中往往只有一种算法的弊端,在新课程中提出了“算法多样化”。 比如:一年级“20以内退位减法”,教材提示了用“破十法”“想加算减”“点数”“连续减”等方法都可以。因此这些算法对一年级学生而言,很难说孰优孰劣,学生完全可以按自己的经验采用和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教师 不对各种算法进行评价,要尊重学生自主的选择,保护学生自主发现的积极性,提倡和鼓励算法多样化。 “一题多解”与“算法多样化”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说“一题多解”是面向个体,尤其是中等以上水平的学生,遇到同一道题可有多种思路多种解法,目的是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大数的比较改写练习题四年级

大数的改写 1.把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就是把()位后面的()去掉,同时在后面加一个()。 2.把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就是把()位后面的()去掉,同时在后面加一个()字。 3.判断对误 (1)九位数是最大的数。() (2)读101111000时,一个零也不读。() (3)80400=8万() 3.一个人的血管总长约为400000000米,改写成以“万米”为单位的数是(),改写成以“亿米”为单位的数是()。4.填空 (1)3700000是()位数,读作(),可改写成()万。 (2)1000000 =()万 (3 )34000000000 =()亿 5.选择 (1)最大的四位数和最小的四位数相差()。 A.1000 B.1 C.899 D.8999 (2)一个数最高位是()位,这个数是八位数。 A.亿B.千万C.百万

6.最大的七位数是(),比它多1的数是(),把这个数改写成以“万”位单位的数是()。 7.把下面的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 1 2450 0000 2 3072 0000 2343 0000 8.把下面的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 723400000000 250300000000 5600000万 9.一个数有两级,其中高级上的数是610,低级上的数是2000,这个数是() 10.一个十位数,最高位是7,其余各位都是0,这个数写作(),读作(),把它改写成以()为单位的数,比较容易读写,改写后这个数是()。11.一个七位数最高位是9,最低位是4,中间都是0,这个数是()。 12.用0~9这十个数字(每个数字只用一次),写出一个最接近24亿的数,这个数是()

小学数学计算题

计算题练习1 1、直接写出得数。 14÷35= 21+53= 83+81= -= 65-43= 36÷51 = 6-+= 2÷31+2×31= 72+(43+75)= (98-2 1 )×18= 2、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 ①25-25× 52-51×25 ②99×94+9 5 ×99 ③808×99+808 ④ 61×32÷(54-158) ⑤[31-(43-53)]÷107 ⑥91÷[(51+32)×3 1 ] ⑦÷ ⑧[20-( 125+83)×24]÷100 1 3、解方程。 (1)X - 101X=81 (2)X ÷98=43÷67 (3)÷X =24÷12 (4)32X +4 3 =1 4、列式计算。 (1)一个数的65正好等于100的41 ,这个数是多少 (2)65的倒数加上37除2 7 的商,和是多少 计算题练习三 1、直接写出得数。

1- 87= 20×54= 28÷= 18×32= 1÷51÷41= 4 1 ×4÷5 4= 51÷2÷5 1 = ++= --= +99×= 2、用简便方法计算。 (1)94×43+95×43 (2)77×77751 (3)87-(87-172 ) (4)75×8+75× 3-75 3、脱式计算。 (1)54×72+71÷43 (2)(87-163)×(6 5+32) (3)32+(74+21)×25 7 (4)÷(1-)× 4、解方程。 (1)X ÷21=117 (2)÷X=3÷ (3)21X -31X=5 (4)43X +21 =1 5、列式计算和脱式计算。 (1)53的倒数乘167与85 的商,积是多少 (3)25×[(-)÷] (2)甲数是乙数的51,两数之和是120,求乙数。 (4)[1-(31-6 1 )]× 3 2 计算题练习四

改编较难2020年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直角三角形

B E A 2020年中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之七 解直角三角形 一、选择题 1.(2020河南)如图,在ABC ?中, 90ACB ∠=?.边BC 在x 轴上,顶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2,6-和()7,0.将正方形OCDE 沿x 轴向右平移当点E 落在AB 边上时,点D 的坐标为( ) A. 3,22?? ??? B. ()2,2 C. 11,24?? ??? D. ()4,2 2.(2020贵州黔西南)(4分)如图,某停车场入口的栏杆AB ,从水平位置绕点O 旋转到A ′B ′的位置,已知AO 的长为4米.若栏杆的旋转角∠AOA ′=α,则栏杆A 端升高的高度为( ) A .4 sinα米 B .4sin α米 C .4 cosα米 D .4cos α米 3.(2020重庆B 卷)如图,垂直于水平面的5G 信号塔AB 建在垂直于水平面的悬崖边B 点处,某测量员从山脚C 点出发沿水平方向前行78米到D 点(点A ,B ,C 在同一直线上),再沿斜坡DE 方向前行78米到E 点(点A ,B ,C ,D ,E 在同一平面内),在点E 处测得5G 信号塔顶端A 的仰角为43°,悬崖BC 的高为14 4.5米,斜坡DE 的坡度(或坡比)i =1∶2.4,则信号塔AB 的高度约为( )(参考数据:sin43°≈0.68,cos43°≈0.73,tan43°≈0.93) A.23米 B.24米 C.24.5米 D.25米 4.(2020四川南充)(4分)如图,点A ,B ,C 在正方形网格的格点上,则sin ∠BAC =( ) A . √26 B .√2626 C .√2613 D .√1313

小学数学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关于重点、难点与关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教材的重点就是教学的重点 B、教材的难点就是教学的难点 C、教材的关键就是教学的关键 D、教材的重点与难点有时可以相同 2.关于教材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教材分析要注意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进行 B、教材分析要注意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进行 C、教材分析要注意避免参考其他版本的教材 D、教材分析要注意中小学数学的衔接 3.在教学公约数与公倍数概念时,要注重渗透的集合思想是() A、交集思想 B、并集思想 C、差集思想 D、补集思想 4.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一般先教学9加几,然后再教学8加几,7加几,……,教学时主要渗透的数学思想是() A、函数思想 B、集合思想 C、化归思想 D、极限思想 5.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任何一个大于4的偶数都是两个奇素数之和)的发现过程主要采用了() A、演绎推理 B、论证推理 C、归纳推理 D、类比推理 6.若把概念的同化作为接受学习,那么概念的形成就是() A、范例学习 B.接受学习 C、尝试学习 D、发现学习 7.下列数学概念一般采用概念同化的方式学习的是() A、分数 B、直角三角形 C、圆 D、自然数 8.下列数学概念一般采用概念形成的方式学习的是-() A、直角三角形 B、真分数与假分数 C、正方形 D、分数 9.如果小学生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有关规则的基础上学习矩形的有关规则,则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新规则与原认知结构相互作用的方式是() A、同化 B、顺应 C、重组 D、平衡 10.一般说来,“数学问题解决”中的“问题”是指() A、常规问题与非常规问题 B、非常规问题与数学应用问题 C、数学应用问题 D、纯数学问题与数学应用问题 11.角谷静夫是日本的一位数学家,他所提出的角谷猜想是这样的: 任意给出一个自然数N,如果它是偶数,则将它除以2(变成N/2);如果它是奇数,则将它乘以3再加上1(变成3N+1),然后重复上述过程。最后都无一例外地得到自然数“1”(确切的说是进入“1→4→2→1”的循环)。这一猜想的获得过程主要采用了() A、演绎推理 B、论证推理 C、归纳推理 D、类比推理

最新【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修1-1、1-2课本例题习题改编(含答案)

最新人教版数学精品教学资料 人教A 版选修1-1,1-2课本例题习题改编 1. 原题(选修1-1第三十五页例3)改编 已知点A 、B 的坐标分别是A (0,-1),B (0,1),直线AM 、BM 相交于点M ,且它们的斜率之积是-t ,t ∈(0,1].求M 的轨迹方程,并说明曲线的类型. 解:设M (x ,y ),则10BM y k x -= - (x ≠0),(1)0AM y k x --=-(x ≠0),BM AM k k =-t ,10y x -- ?(1) y x ---=-t(x ≠0),整理得2 2 1x y t +=1(x ≠0)(1)当t ∈(0,1)时,M 的轨迹为椭圆(除去A 和B 两点);(2)当t=1时,M 的轨迹为圆(除去A 和B 两点). 2.原题(选修1-1第五十四页习题2.2A 组第一题)改编 1F 、2F 是双曲线 22 11620 x y -=的焦点,点P 在双曲线上,若点P 到焦点1F 的距离等于9,则点P 到焦点2F 的距离等于 解:∵双曲线 22 11620 x y -=得:a=4,由双曲线的定义知||P 1F |-|P 2F ||=2a=8,|P 1F |=9, ∴|P 2F |=1<(不合,舍去)或|P 2F |=17,故|P 2F |=17. 3. 原题(选修1-1第六十八页复习参考题B 组第一题)改编 已知F 1、F 2分别为椭圆 19 162 2=+y x 的左、右焦点,点P 在椭圆上,若P 、F 1、F 2是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顶点,求21F PF ?的面积. 解:依题意,可知当以F 1或F 2为三角形的直角顶点时,点P 的坐标为97,4? ? ±± ??? ,则点P 到x 轴的距离为 49,此时2 1F PF ?的面积为479;当以点P 为三角形的直角顶点时,点P 的坐标为37 7 9>,舍去。故21F PF ?的面积为 4 7 9. 4. 原题(选修1-2第五十五页习题3.1B 组第二题)改编 设,C z ∈满足条件.12 141log 2 1 ->--+-z z 的复数 z 所对应的点z 的集合表示什么图形?

小学数学计算题集锦

一、列竖式计算 0.35×8.4= 2.05×0.23= 4.6×9.88= 9.05×0.38= 27.6×0.45 17.04×0.26 8.35× 3.5 5.08×0.25 4.3×28 0.08×125 24×0.5 25×0.125 4.87×100 28×1.5 3.105×18 63.08×25 3.8×5 11.4×19 0.396÷1.2= 0.756÷0.36= 16.9÷0.13 1.55÷3.9 18÷24=43.68÷26= 25.3÷0.88= 0.1575÷3.15=0.612÷1.8=24÷96=8.64÷8 = 二、脱式计算 28-(3.4+1.25×2.4) (31.8+3.2×4)÷5 31.5×4÷(6+3) 0.64×25×7.8+2.2 194-64.8÷1.8×0.9 36.72÷4.25×9.9 (4121+2389)÷7 671×15-974 3.416÷(0.016×35)19.4×6.1×2.3 5.67×0.2-0.62 18.1×0.92+3.93 0.4×0.7×0.25 4.07×0.86+12.5 25×125×40×8 147×8+8×53 0.9+1.08+0.92+0.1 125×(33-1) 37.4-(8.6+7.24-6.6) 5.4÷1.8+240×1.5 61-(1.25+2.5×0.7) 2.73 +0.89 +1.27 4.37 +0.28 +1.63 + 5.72 13.4-(3.4+5.2) 7.3 ÷4 +2.7 × 0.25 3.75 × 0.5 -2.75 ÷ 2 5.26 × 0.125 +2.74 ÷ 8 9.5 ÷(1.9 × 8) 12.8 ÷(0.4 × 1.6)(7.7 +1.54)÷ 0.7 (11.7 +9.9)÷ 0.9 47.8-7.45+2.55 13.7×0.25-3.7÷4 (7.7+1.4)÷0.7 18 ÷(2+9)172.1×4.3+5.7×2.1 23÷(50-12.5) ÷2.5 25.6÷110×47+639 3.5×2.7-52.2/18 42×(25+4)×4 6.8×0.75÷0.5 403÷13×27 3.75÷0.125–2.754 1.5×4.2-0.75÷0.25 40.5 ÷0.81 ×0.18 4.8 ×(15 ÷2.4) 0.25×80-0.45÷0.9 4.85 + 0.35 ÷ 1.4 0.87×3.16+4.64 81.2-11÷7-×3= 2.8×0.5+1.58 3.6×9.85-5.46 8.05×3.4+7.6 2.7×5.4×3.9 6.58×4.5×0.9 64-2.64×0.5 (2.275 +0. 625)×0.28 3.94+34.3×0.2 1.2×(9.6÷2.4)÷4.8 8.9×1.1×4.7 三、简便计算 2.5×7.1×4 16.12×99+16.12 5.2×0.9+0.9 7.28×99+7.28 4.3×50×0.2 26×1 5.7+15.7×24 4.8-4.8×0.5 (1.25-0.125)×8 4.8×100.1 5 6.5×99+56.5 7.09×10.8-0.8×7.09 8.7 ×17.4 - 8.7 ×7.4 12.5×0.4×2.5×8 9.5×101 6.81+6.81×99 0.25×185×40 4.4×0.8-3.4×0.8 2.37×6.3+2.37×3.7 2.5×1.25×0.32 3.8×10.1 7.69×101 3.8×10.1 0. 25×39+0.25 0.125×72 46×0.33+54×0.33 6.81+6.81×99 0.25×185×40 9.5×99 12.5×8.8 15.75+3.59-0.59+14.25 66.86-8.66-1.34 0.25×16.2×4 (1.25-0.125)×8 3.6×102 3.72×3.5+6.28×3.5 36.8-3.9-6.1 15.6×13.1-15.6×2.1-15.6 4.8×7.8+78×0.52 32+4.9-0.9 4.8×100.1 56.5×9.9+56.5 7.09×10.8-0.8×7.09 320÷1.25÷8 18.76×9.9+18.76 3.52÷2.5÷0.4 3.9-4.1+6.1-5.9 4.2×99+4.2 1.25×2.5×32 3.65×10.1 15.2÷0.25÷4 0.89×100.1 146.5-(23+46.5) 3.83× 4.56+3.83× 5.44 4.36×12.5×8 9.7×99+9.7

课本习题改编

(课本习题改编)设t=a+2b,s=a+b2+1,则s与t的大小关系是() A.s≥t B.s>t C.s≤t D.sQ>R B.P>R>Q C.Q>P>R D.Q>R>P 已知a>2,b>2,则a+b与ab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 设x=a2b2+5,y=2ab-a2-4a,若x>y,则实数a,b应满足的条件为 [例1](2012年高考课标全国卷)已知函数f(x)=|x+a|+|x-2|. (1)当a=-3时,求不等式f(x)≥3的解集; (2)若f(x)≤|x-4|的解集包含[1,2],求a的取值范围 [例2](2012年高考江苏卷)已知实数x,y满足:|x+y|<1 3,|2x-y|< 1 6,求证:|y|< 5 18. 设函数f(x)=|2x-4|+1,若不等式f(x)≤ax的解集非空,求a的取值范围. 设函数f(x)=|x-1|+|x-2|,若不等式|a+b|+|a-b|≥|a|f(x)(a≠0,a、b∈R)恒成立,求实数x的取值范围.(2012年高考广东卷)不等式|x+2|-|x|≤1的解集为 .

例2] (2011年高考安徽卷)(1)设x ≥1,y ≥1,证明x +y +1xy ≤1x +1y +xy ; (2)设1<a ≤b ≤c ,证明log a b +log b c +log c a ≤log b a +log c b +log a c . 2.已知a >0,b >0,2c >a +b ,求证:c -c 2-ab >,且11121 a b b =+++,则2a b +的最小值为____.

小学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

1、 136+471= 2、 286×25= 3、 995-775= 4、 875÷25= 5、 345+427= 6、 463×30= 7、 985-807= 8、 852÷47= 9、 622+190= 10、856×49= 11、903-786= 12、457÷38= 13、437+270= 14、524×36= 15、525-412= 16、862÷72= 17、81+519= 18、275×55= 19、736-675= 20、546÷94= 21、683+181= 22、702×36= 23、833-732= 24、875÷47= 25、461+433= 26、183×33= 27、961-600= 28、375÷49= 29、166+262= 30、300×29=

1、 718-608= 2、 781÷48= 3、 419+489= 4、 645×91= 5、 188-14= 6、 798÷32= 7、 275+421= 8、 164×55= 9、 811-796= 10、452÷43= 11、391+589= 12、106×54= 13、230-177= 14、328÷74= 15、252+69= 16、737×64= 17、395-46= 18、741÷32= 19、696+266= 20、604×38= 21、487-35= 22、289÷32= 23、397+455= 24、464×14= 25、856-213= 26、135÷89= 27、256+728= 28、571×13= 29、999-921= 30、197÷27=

1、 168+750= 2、 660×93= 3、 220-36= 4、 328÷38= 5、 332+384= 6、 205×63= 7、 726-501= 8、 567÷91= 9、 361+331= 10、902×93= 11、694-149= 12、567÷43= 13、515+483= 14、423×95= 15、651-615= 16、453÷68= 17、423+493= 18、152×42= 19、878-128= 20、356÷85= 21、707+220= 22、120×24= 23、156-25= 24、963÷28= 25、59+583= 26、454×45= 27、867-387= 28、457÷75= 29、494+264= 30、634×34=

最新初中数学命题技巧之“改编”复习课程

初中数学命题技巧之“改编” 命题思维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无论是挑选试题还是新编试题,都凝结了他人或自己的创造性劳 动。作为一种命题模式,往往具有一定的连续性、稳定性和灵活性。因此创新性主要体现在试题的新颖性 上。而试题的新颖性主要反映在取材的新颖性、创设情景的新颖性和灵活性、设问的创新性以及考查知识、能力所占角度的独到性等方面。 严格来讲,从大型考试的命题情况来看,在一份试卷中,至少应有20-30%的试题是新命题,才算较好地体现了创新性原则。那么怎样体现创新性原则?我们通常的做法是将原有试题进行改编。 改编试题是对原有试题进行改造,使之从形式上、考查功能上发生改变而成为新题,具体做法如下: 1.转换题型: 把问答题改为选择题,很多问答题的命题材料是很好的,从考查内容和考查功能上来看往往是很经典 题型,出现较早,各种资料上都有,显得陈旧而往往被忽视。如将其压缩、升华或从其他角度设问,辅以 选择项的巧妙设计,就可以成为一道新颖的选择题。其难度可升可降,因材而异。相反也可把经典的选择 题用于简答题的设问之中。 2.重组整合: 形式多样,结构复杂。既可实现同一题型间的重组,也可实现不同题型的重新组合。通常是根据考查 目标、考查内容确定命题材料的重组,然后设问。 3.改变考查目标: 如把对某一概念的考查侧重于文字表达那能力的考查改为图形转换能力的考查或计算能力的考查、实 验能力的考查等。 上述方法也是大家普遍采用的编试题方法。 其实除了这些做法外,还有几种做法也是大家值得借鉴的。 ﹙一﹚改换:改换图形,改换数式,结构不变。 【例1】原题:如图1,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则网格中的三角形中,边长为无理数的边数有﹙﹚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改编思路1:沿用正方形网格,变长度为角度。 新题1:如图2,在正方形网格中,∠AOB的正切值是。 说明:也可编成选择题。 改编思路2:沿用正方形网格,通过涂画与变换设置问题。 新题2:观察下图3所示的图形变化规律,画出第五个图形。 图3 改编思路3:改变背景,将正方形网格换成正三角形网格。 新题3:请在由边长为1的小正三角形组成的虚线网格(图4)中,画出一个顶点均在格点上,且至少有一条边为无理数的等腰三角形.

高考数学 课本例题习题改编 新人教A版必修1

人教A 版必修1课本例题习题改编 1.原题(必修1第七页练习第三题(3))判断下列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A={}{}|410|20,x x x N B x x m m N ++∈==∈是与的公倍数,, 改编 已知集合4x x M x N N **??=∈∈????且10,集合40x N x Z ??=∈???? ,则( ) A .M N = B .N M ? C .20x M N x Z ??=∈???? U D .40x M N x N *??=∈???? I 解:{}20,M x x k k N *==∈ {}40,N x x k k Z ==∈,故选D . 2.原题(必修1第十二页习题1.1B 组第一题)已知集合A={1,2},集合B 满足A ∪B={1,2},则这样的集合B 有 个 改编 已知集合A 、B 满足A ∪B={1,2},则满足条件的集合A 、B 有多少对?请一一写出来. 解:∵A ∪B={1,2},∴集合A ,B 可以是:?,{1,2};{1},{1,2};{1},{2};{2},{1,2};{2},{1};{1,2},{1,2};{1,2},{1};{1,2},{2};{1,2},?.则满足条件的集合A 、B 有9对。 3.原题(必修1第二十五页习题1.2B 组第二题)画出定义域为{}38,5x x x -≤≤≠且,值域为{}12,0y y y -≤≤≠的一个函数的图像,(1)将你的图像和其他同学的比较,有什么差别吗?(2)如果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 (x,y )的坐标满足38x -≤≤,12y -≤≤,那么其中哪些点不能在图像上? 改编 若函数()y f x =的定义域为{}38,5x x x -≤≤≠,值域为{}12,0y y y -≤≤≠,则()y f x =的图象可能是( ) A B C D 解:根据函数的概念,任意一个x 只能有唯一的y 值和它对应,故排除C ;由定义域为{}38,5x x x -≤≤≠排除A 、D,选B. 4.原题(必修1第四十四页复习参考题A 组第四题)已知集合A={x|2 x =1},集合B={x|ax=1},若B ?A ,求实数a 的值。

小学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及答案

1、 136+471=607 2、 286×25=7150 3、 995-775=220 4、 875÷25=35 5、 345+427=772 6、 463×30=13890 7、 985-807=178 8、 852÷47=18 (6) 9、 622+190=812 10、 856×49=41944 11、903-786=117 12、 457÷38=12 (1) 13、437+270=707 14、 524×36=18864 15、525-412=113 16、 862÷72=11 (70) 17、81+519=600 18、275×55=15125 19、736-675=61 20、546÷94=5 (76) 21、683+181=864 22、702×36=25272 23、833-732=101 24、875÷47=18 (29) 25、461+433=894 26、183×33=6039 27、961-600=361 28、375÷49=7 (32) 29、166+262=428 30、300×29=8700

1、 718-608=110 2、 781÷48=16 (13) 3、 419+489=908 4、 645×91=58695 5、 188-14=174 6、 798÷32=24 (30) 7、 275+421=696 8、 164×55=9020 9、 811-796=15 10、452÷43=10 (22) 11、391+589=980 12、106×54=5724 13、230-177=53 14、328÷74=4 (32) 15、252+69=321 16、737×64=47168 17、395-46=349 18、741÷32=23 (5) 19、696+266=962 20、604×38=22952 21、487-35=452 22、289÷32=9 (1) 23、397+455=852 24、464×14=6496 25、856-213=643 26、135÷89=1 (46) 27、256+728=984 28、571×13=7423 29、999-921=78 30、197÷27=7 (8)

2019版【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1课本例题习题改编(含答案)

2019版数学精品资料(人教版) 人教A 版必修1课本例题习题改编 1.原题(必修1第七页练习第三题(3))判断下列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A={} {}|410|20,x x x N B x x m m N ++∈==∈是与的公倍数,, 改编 已知集合4x x M x N N **??=∈∈????且10,集合40x N x Z ?? =∈???? ,则( ) A .M N = B .N M ? C .20x M N x Z ?? =∈???? D .40x M N x N *?? =∈???? 解:{}20,M x x k k N * ==∈, {} 40,N x x k k Z ==∈,故选D . 2.原题(必修1第十二页习题1.1B 组第一题)已知集合A={1,2},集合B 满足A ∪B={1,2},则这样的集合B 有 个. 改编1 已知集合A 、B 满足A ∪B={1,2},则满足条件的集合A 、B 有多少对?请一一写出来. 解:∵A ∪B={1,2},∴集合A ,B 可以是:?,{1,2};{1},{1,2};{1},{2};{2},{1,2};{2},{1};{1,2},{1,2};{1,2},{1};{1,2},{2};{1,2},?.则满足条件的集合A 、B 有9对. 改编2 已知集合A 有n 个元素,则集合A 的子集个数有 个,真子集个数有 个 解:子集个数有2n 个,真子集个数有21n -个 改编3 满足条件 {}{} 1,21,2,3A =的所有集合A 的个数是 个 解:3必须在集合A 里面,A 的个数相当于2元素集合的子集个数,所以有4个. 3.原题(必修1第十三页阅读与思考“集合中元素的个数”)改编 用C(A)表示非空集合A 中的元素个 数,定义?? ?<-≥-=*C(B) C(A)当C(A),C(B)C(B) C(A)当C(B),C(A)B A ,若{ }{} 02)ax ax)(x (x x B ,1,2A 22=+++==,且1B A =*,则由实数a 的所有可能取值构成的集合S = . 解:由{ }2C(A)1,2A ==得,而1B A =*,故3C(B)1C(B)==或.由02)ax ax)(x (x 2 2 =+++得02)ax (x 0ax)(x 2 2=++=+或. 当1C(B)=时,方程02)ax ax)(x (x 2 2=+++只有实根0x =,这时0a =. 当3C(B)=时,必有0a ≠,这时0a x )(x 2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a x 0,x 21-==,方程 02)ax (x 2=++必有两个相等的实根,且异于a x 0,x 21-==,有0,8a Δ2=-=∴22a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