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强制性条文汇编(16版全)

强制性条文汇编(16版全)

强制性条文汇编(16版全)
强制性条文汇编(16版全)

强制性条文汇编(16版全)

强制性条文汇编

目录

第一篇施工质量 (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1)

1 地基基础 (1)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 (1)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2)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7)

《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50112-2013 (8)

《人民防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34-2004 (9)

《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1-2012 (23)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23)

《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 (25)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 (25)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26)

《复合土钉墙基坑支护技术规范》——GB50739-2011 (27)

《高层建筑筏形与箱形基础技术规范》——JGJ6-2011 (27)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27)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28)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 (32)

《冻土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JGJ118-2011 (32)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32)

《载体桩设计规程》——JGJ135-2007 (33)

《地下建筑工程逆作法技术规程》——JGJ165-2010 (33)

2 主体结构 (34)

《烟囱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78-2008 (34)

《滑动模板工程技术规范》——GB50113-2005 (34)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13 (35)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 (36)

《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 (36)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20204-2002(2011版) (37)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39)

《木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6-2012 (42)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 (43)

《墙体材料应用统一技术规范》——GB50574-2010 (43)

《洁净室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591-2010 (44)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检测技术管理规范》——GB50618-2011 (44)

《钢管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628-2010 (45)

《无障碍设施施工验收及维护规范》——GB50642-2011 (46)

《钢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755-2012 (46)

《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924-2014 (46)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47)

《轻骨料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2006 (47)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 (50)

《轻骨料混凝土技术规程》——JGJ51-2002 (51)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 (51)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 (51)

《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2006 (51)

《建筑工程大模板技术规程》——JGJ74-2003 (51)

《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1-2002 (52)

《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技术规程》——JGJ82-2011 (53)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JGJ85-2010 (53)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92-2004 (54)

《钢框胶合板模板技术规程》——JGJ96-2011 (55)

《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2010 (55)

《清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169-2009 (55)

《液压爬升模板工程技术规程》——JGJ195-2010 (55)

《纤维石膏空心大板复合墙体结构技术规程》——JGJ217-2010 (56)

《冰雪景观建筑技术规程》——JGJ247-2011 (56)

《钢筋锚固板应用技术规程》——JGJ256-2011 (58)

《无机轻集料砂浆保温系统技术规程》——JGJT253-2011 (58)

3 屋面工程 (59)

《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12 (59)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12 (59)

《坡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693-2011 (61)

4 装饰装修 (62)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10 (62)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 (63)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10 (63)

《住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规范》——GB50327-2001 (66)

《铝合金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576-2010 (66)

《塑料门窗工程技术规范》——JGJ103-2008 (66)

《建筑工程饰面砖粘结强度检验标准》——JGJ110-2008 (67)

《铝合金门窗工程技术规范》——JGJ214-2010 (67)

《建筑遮阳工程技术规范》——JGJ237-2011 (67)

5 建筑安装 (68)

《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12-2002 (68)

《建筑防腐蚀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24-2010 (72)

《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72)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 (74)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76)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77)

《电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10-2002 (78)

《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50601-2010 (79)

《建筑电气照明装置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617-2010 (79)

《金属与石材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33-2001 (80)

《矿物绝缘电缆敷设技术规程》——JGJ232-2011 (82)

《家用燃气燃烧器具安装及验收规程》——CJJ12-2013 (82)

《埋地塑料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范》——CJJ143-2010 (83)

6 智能建筑与建筑节能 (84)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03 (84)

《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GB50364-2005 (85)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366-2005(2009版) (85)

《硬泡聚氨酯保温防水工程技术规范》——GB50404-2007 (86)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 (86)

《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技术规范》——GB50495-2009 (90)

《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规范》——GB50606-2010 (90)

《民用建筑太阳能空调工程技术规范》——GB50787-2012 (90)

《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2004 (91)

《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范》——JGJ176-2009 (92)

《民用建筑太阳能光伏系统应用技术规范》——JGJ203-2010 (92)

《采光顶与金属屋面技术规程》——JGJ255-2012 (92)

第二篇施工安全 (94)

《安全帽》——GB2811-2007 (94)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2014 (95)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 (96)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规范》——GB50656-2011 (106)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GB50720-2011 (107)

《建筑施工安全技术统一规范》——GB50870-2013 (109)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 (109)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110)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113)

《龙门架及井架物料提升机安全技术规范》——JGJ88-2010 (113)

《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10 (114)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115)

《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JGJ146-2013 (116)

《施工现场机械设备检查技术规程》——JGJ160-2008 (116)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118)

《建筑施工木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4-2008 (123)

《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08 (126)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基坑工程安全技术规程》——JGJ167-2009 (128)

《建筑施工土石方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180-2009 (129)

《液压升降整体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JGJ183-2009 (129)

《建筑施工作业劳动保护用品配备及使用标准》——JGJ184-2009 (130)

《建筑施工塔式起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196-2010 131 《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2010 (132)

《建筑施工升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215-2010 (134)

《建筑施工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JGJ231-2010 (134)

《建筑施工竹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54-2011 (134)

《建筑施工起重吊装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276-2012 (135)

《安全色》——GB2893-2008 (135)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2894-2008 (135)

第三篇设计规范 (136)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版) (136)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 (138)

《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规范》——GB50045-95(2005版)即将更新 (149)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 (156)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161)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165)

《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 (166)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 (166)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170)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10 (173)

《宿舍建筑设计规范》——JGJ36-2005 (178)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 (178)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012 (178)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10 (181)

《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242-2011 (183)

《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183)

《城镇燃气技术规范》——GB50494-2009 (183)

第四篇建筑设备 (184)

《空调通风系统运行管理规范》——GB50365-2005 (184)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规范》——GB50738-2011 (184)

《通风管道技术规程》——JGJ141-2004 (184)

《辐射供暖供冷技术规程》——JGJ142-2012 (184)

《供热计量技术规程》——JGJ173-2009 (185)

《聚乙烯燃气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63-2008 (185)

《城镇燃气室内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94-2009 (185)

《管道直饮水系统技术规程》——CJJ110-2006 (187)

《建筑排水金属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127-2009 (188)

《城镇地热供热工程技术规程》——CJJ138-2010 (188)

《二次供水工程技术规程》——CJJ140-2010 (188)

《燃气冷热电三联供工程技术规程》——CJJ145-2010 (188)

强制性条文汇编16版全

强制性条文汇编

目录 第一篇施工质量 0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0 1 地基基础 0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 0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1)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6) 《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50112-2013 (7) 《人民防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34-2004 (8) 《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1-2012 (2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22) 《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 (24)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 (24)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25) 《复合土钉墙基坑支护技术规范》——GB50739-2011 (26) 《高层建筑筏形与箱形基础技术规范》——JGJ6-2011 (26)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26)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27)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 (30) 《冻土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JGJ118-2011 (30)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30) 《载体桩设计规程》——JGJ135-2007 (31) 《地下建筑工程逆作法技术规程》——JGJ165-2010 (31) 2 主体结构 (32) 《烟囱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78-2008 (32) 《滑动模板工程技术规范》——GB50113-2005 (32)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13 (33)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 (34) 《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 (34)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20204-2002(2011版) (35)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37) 《木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6-2012 (40)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 (41) 《墙体材料应用统一技术规范》——GB50574-2010 (41)

安全技术规范标准强制性条文汇编2018年度

常用安全技术规范强制性条文内容汇总 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2.《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3.《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 4.《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5.《建筑施工塔式起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196-2010 6.《建筑施工升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215-2010 7.《建筑施工起重吊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JGJ276-2012 8.《起重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8-2010 9.《建筑施工升降设备设施检验标准》JGJ305-2013 10.《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GB50720-2011 11.《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2010 12.《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 1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14.《建筑塔式起重机安全监控系统应用技术规程》JGJ332-2014 15.《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2014 16.《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17.《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JGJ146-2013

序号强条 编号 强条具体内容 一《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1 3.4.3 可搞托撑受压承载力设计值不应小于40KN支托板厚不应小于5mm。 2 6.2. 3 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用直角扣件扣接且严禁拆除。 3 6.3.3 脚手架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与立杆固定,高低差不应大于1m。靠边坡上方的立杆轴线到边坡的距离不应小于 500mm (图 6.3.3)。 图6.3.3 纵、横向扫地杆构造1-横向扫地杆; 2-纵向扫地杆 4 6.3. 5 单排、双排与满堂脚手架立杆接长除顶层顶步外,其余各层各步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 5 6.4.4 开口型脚手架的两端必须设置连墙件,连墙件的垂直间距不应大于建筑物的层高,并且不应大于4m。 6 6.6.3 高度在24m 及以上的双 排脚手架应在外侧全立 面连续设置剪刀撑;高 度在24m以下的单、双排 脚手架,均必须在外侧 两端、转角及中间间隔 不超过15m的立面上,各 设置一道剪刀撑,并应 图6.6.3 高度24m以下剪刀撑布置 7 6.6.5 开口型双排脚手架的两端均必须设置横向斜撑。 8 7.4.2 单、双排脚手架拆除作业必须由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连墙件必须随脚手架逐层拆除,严禁先将连墙件整层或数层拆除后再拆脚手架;分段拆除高差大于两步时,应增设连墙件加固。 9 7.4.5 卸料时各构配件严禁抛掷至地面。 10 8.1.4 扣件进入施工现场应检查产品合格证,并应进行抽样复试,技术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 15831 的规定。扣件在使用前应逐个挑选,有裂缝、变形、螺栓出现滑丝的严禁使用。 11 9.0.1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装与拆除人员必须是经考核合格的专业架子工。架子工应

通信工程建设常用规范强制性条文汇编_公共部分

目录 1、《通信建筑工程设计规范》 YD/T 5003-2014 (2) 2、《综合电信营业厅设计标准》YD/T 5047-2010 (2) 3、《通信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YD 5054-2010 (2) 4、《通信局(站)节能设计规范》 YD 5184-2009 (3) 5、《电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规范》 YD 5059-2005 (3) 6、《电信机房铁架安装设计标准》 YD/T 5026-2005 (5) 7、《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工程技术暂行规定》 YD 5191-2009 (5) 8、《通信建设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 YD 5192-2009 (5) 9、《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 GB 50689-2011 (6) 10、《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验收规范》 YD/T 5175-2009 (6) 11、《通信工程建设环境保护技术暂行规定》 YD 5039-2009 (7) 12、《通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操作规范》 YD 5201-2014 (7)

1、《通信建筑工程设计规范》 YD/T 5003-2014 3.2.2 通信建筑的结构安全等级应符合下列规定: 1.特别重要的及重要的通信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一级; 2.其他通信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 4.0.3 局、站址应有安全环境,不应选择在生产及储存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的建筑物和堆积场附近。 4.0.4 局、站址应避开断层、土坡边缘、故河道、有可能塌方、滑坡、泥石流及含氡土壤的威胁和有开采价值的地下矿藏或古迹遗址的地段,不利地段应采取可靠措施。 4.0.5 局、站址不应选择在易受洪水淹灌的地区;无法避开时,可选在场地高程高于计算洪水水位0.5m以上的地方;仍达不到上述要求时,应符合GB 50201《防洪标准》的要求: 1.城市已有防洪设施,并能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时,可不采取防洪措施,但应防止内涝对生产的影响。 2.城市没有设防时,通信建筑应采取防洪措施,洪水计算水位应将浪高及其他原因的壅水增高考虑在内。 3.洪水频率应按通信建筑的等级确定:特别重要的及重要的通信建筑防洪标准等级为I 级,重现期(年)为100年;其余的通信建筑为Ⅱ级,重现期(年)为50年。 4.0.9 局、站址选择时应符合通信安全保密、国防、人防、消防等要求。 6.3.3 局址内禁止设置公众停车场。 8.3.2 在地震区,通信建筑应避开抗震不利地段;当条件不允许避开不利地段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对危险地段,严禁建造特殊设防类(甲类)、重点设防类(乙类)通信建筑,不应建造标准设防类(丙类)通信建筑。 13.0.8 通信建筑的接地系统应采用联合接地方式进行设计。 2、《综合电信营业厅设计标准》YD/T 5047-2010 2.0.2 直辖市和省会城市的综合电信营业厅不应设置在电信生产楼内。对于地(市)级城市的综合电信营业厅不宜设置在电信生产楼内。 3、《通信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YD 5054-2010 1.0.3 抗震设防区的所有通信建筑工程应确定其抗震设防类别。新建、改建、扩建的通信建筑工程,其抗震设防类别不应低于本标准的规定。 3.0.1 通信建筑工程应分为以下三个抗震设防类别: 1.特殊设防类,指使用上有特殊设施,涉及国家公共安全的重大通信建筑工程和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等特别重大灾害后果,需要进行特殊设防的通信建筑。简称甲类。 2. 重点设防类,指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通信建筑,以及地震时可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等重大灾害后果,需要提高设防标准的通信建筑。简称乙类。 3. 标准设防类,指除1、2款以外按标准要求进行设防的通信建筑。简称丙类。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汇编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汇编选修课作业 1、叙述《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中对消防车道的规定。 答:1)街区内的道路应考虑消防车的通行,其道路中心线间距不宜超过160m。当建筑物的沿街部分长度超过150m或总长度超过220m时,均应设置穿过建筑物的消防车道 2)消防车道穿过建筑物的门洞时,其净高和净宽不应小于4m;门垛之间的净宽不应小于3.5m 3)沿街建筑物应设连通街道和内院的人行通道,其间距不宜超过80m 4)工厂、仓库应设置消防车道 5)易燃易爆材料露天堆场区,液化石油气储罐区,甲、乙、丙类液体储藏区,应设消防车道或可供消防车通行的且宽度不小于6m的平坦空地6)超过3000个座位的体育馆、超过2000座位的会堂和占地面积超过3000㎡的展览馆等公共建筑,宜设环形消防车道 7)建筑物的封闭内院,宜设有进入内院的消防车道 8)供消防车取水的天然水源和消防水池,应设消防车道 2、《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 50222—95中对建筑装修的规定有哪些? 答:1)装修材料的燃效性能等级,应按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由专业检测机构检测确定,B3级装修材料可不进行检测 2)安装在钢龙骨上燃烧性能达到B1级的纸面石膏板,矿棉吸声板,可作为A级装修材料使用 3)当胶合板表面涂覆一级饰面型防火涂料时,可作为B1及装修材料使用 4)单位质量小于300G/㎡的纸质、布质壁纸,当直接粘贴在A级基材上,可作为B1级装修材料使用 5)施涂于A级基材上的无机装饰涂料,可作为A级装修材料使用;施涂于A级基材上,湿涂覆比小于1.5kg/㎡的有机涂料,可作为B1级装修材料

使用 6)图书馆、资料室、档案室和存放文件的房间,其顶棚、墙面应采用A 级装修材料,地面采用不低于B1级的装修材料 7)建筑物内的厨房,其顶棚、墙面、地面均采用A级装修材料 8)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设置在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的四层及四层以上时,室内装修的顶棚材料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其他部位采用不低于B1级的装修材料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中对灭火设施的一般规定是什么?答:1)在进行城镇、居住区、企事业单位规划和建筑设计时,必须同时设计消防给水系统 2)消防给水宜与生产、生活给水管道系统合并,如合并不经济或技术上不可能,可采用独立的消防给水管道系统。高层工业建筑室内消防给水,宜采用独立的消防给水管道 3)室内消防给水可采用高压或临时高压给水系统或低压给水系统,如采用高压或临时高压给水系统,管道的压力应保证用水总量达到最大且水枪在任何建筑物的最高处时,水枪的充实水柱仍不小于10m 4)高层工业建筑的高压或临时高压给水系统的压力,应满足室内最不利点消防设备水压的要求 5)消火栓给水管道设计流速不宜超过2.5m/s 4、《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 50052—95中对供电系统的规定有哪些?答:1)应急电源与正常电源之间必须采取防止并列进行的措施2)供电系统的设计,除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负荷外,不应按一个电源系统检修或故障的同时另一个电源又发生故障进行设计 3)供电系统应简单可靠,同一电压供电系统的变配电级数不宜多于两级4)高压配电系统宜采用放射式 5)据负荷的容量和分布,配变电所宜靠近负荷中心 6)在用电单位内部临近的变电所之间宜设置低压联络线 7)小负荷的用电单位宜接入地区低压电网

建筑工程强制性条文汇编2012

强制性规范合订 目录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2006年版)GB50009-2001…………………………………………………………1~5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5~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11~21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21~26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26~30 ◆高层建筑筏形与箱形基础技术规范JGJ6-2011…………………………………………………..……….30~30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2006年版)GB50009-2001 第- 1 -页共85页

1.0.5本规范采用的设计基准期为50年。 3.1.2建筑结构设计时,对不同荷载应采用不同的代表值。 对永久荷载应采用标准值作为代表值。 对可变荷载应根据设计要求采用标准值、组合值、频遇值或准永久值作为代表值。 对偶然荷载应按建筑结构使用的特点确定其代表值。 3.2.3对于基本组合,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S应从下列组合值中取最不利值确定: 1)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式中γG———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应按第3.2.5条采用; γQi———第i个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其中γQ1为可变荷载Q1的分项系数,应按第3.2.5条采用; SGk———按永久荷载标准值Gk计算的荷载效应值; SQik———按可变荷载标准值Qik计算的荷载效应值,其中SQ1k为诸可变荷载效应中起控制作用者; ψci———可变荷载Qi的组合值系数,应分别按各章的规定采用; n———参与组合的可变荷载数。 2)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第- 2 -页共85页

给水排水强制性条文汇编完整版

给水排水强制性条文汇 编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给水排水强制性条文汇编 点击下载 时间:2013-07-15?16:29:20 第二篇建筑设备 1 给水和排水 1.1 水质和防回流污染 《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 50400—2006 7.3.3 当采用生活饮用水补水时,应采取防止生活饮用水被污染的措施,并符合下列规定: 1 清水池(箱)内的自来水补水管出水口应高于清水池(箱)内溢流水位,其间距不得小于2.5倍补水管管径,严禁采用淹没式浮球阀补水; 2 向蓄水池(箱)补水时,补水管口应设在池外。 7.3.9 供水管道上不得装设取水龙头,并应采取下列防止误接、误用、误饮的措施: 1 供水管外壁应按设计规定涂色或标识; 2 当设有取水口时,应设锁具或专门开启工具; 3 水池(箱)、阀门、水表、给水栓、取水口均应有明显的“雨水”标识。 《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 50336—2002

5.4.7 中水管道上不得装设取水龙头。当装有取水接口时,必须采取严格的防止误饮、误用的措施。 8.1.3 中水池(箱)内的自来水补水管应采取自来水防污染措施,补水管出水口应高于中水贮存池(箱)内溢流水位,其间距不得小于2.5倍管径。严禁采用淹没式浮球阀补水。 8.1.6 中水管道应采取下列防止误接、误用、误饮的措施: 1 中水管道外壁应按有关标准的规定涂色和标志; 2 水池(箱)、阀门、水表及给水栓、取水口均应有明显的“中水”标志; 3 公共场所及绿化的中水取水口应设带锁装置; 4 工程验收时应逐段进行检查,防止误接。 《管道直饮水系统技术规程》CJJ110-2006 3.0.1 管道直饮水系统用户端的水质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饮用净水水质标准》CJ94的规定。 表8.0.1 水质检验项目及频率 检验频率日检周检年检备注 检验项目色 浑浊度 臭和味

电气规范标准强制性条文汇编

规 范 标 准 强 制 性 条 文 汇 编 (电气专业)

《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GJ242-2011 4.3.2 设置在住宅建筑内的变压器,应选择干式、气体绝缘或非可燃性液体绝缘的变压器。 8.4.3 家居配电箱应装设同时断开相线和中性线的电源进线开关电器,供电回应装设短路和过负荷保护电器,连接于手持式及移动式家用电器的电源插座回路应装设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 10.1.1建筑高度为100m或35层以上的住宅建筑和年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25的住宅建筑,应按第二类防雷建筑采取相应的防雷措施。10.11.2建筑高度为50m-100m或19层--34层的住宅建筑和年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5且小于等于0.25的住宅建筑,应按不低于第三类防雷建筑采取相应的防雷措施。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 8.1.3住宅应设照明供电系统 8.1.4每套住宅应在下列系统设置如下装置 4.供电系统的电能表 8.1.7下列设施不应布置在住宅套内,应设置在公共空间内 1.配电和弱电干线(管)等 2.电气设备 3.电缆沟的检查孔 8.7.3每套住宅应设置户配电箱,其电源总开关应采用可同时断开相

线和中性线的开关电气器。 8.7.4住宅套内安装在1.8m及以下的插座均应采用安全型插座。 8.7.5住宅的共用部位应设人工照明,应采用高效节能的照明装置(光源、灯具及附件)和节能控制措施。 8.7.9当发生火警时,疏散通道和出入口处的门禁应能集中解除或能从内部徒手开启出口门。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2008 3.2.8一级负荷应由两个电源供电,当一个电源发生故障时,另一个电源不应同时受到损坏。 3.3.2应急电源与正常电源之间必须采取防止并列运行的措施。 4.3.5设置在民用建筑中的变压器,应该选择干式、气体绝缘或非可燃性液体绝缘的变压器。当单台变压器油量为100kg及以上时,应设置单独的变压器室。 4.7.3当成排布置的配电屏长度大于6m时,屏后面的通道应设有两个出口。当两出口之间的距离大于15m时,应增加出口。 4.9.1可燃油油浸电力变压器室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非燃或难燃介质的电力变压器室、电压为10(6)KV的配电装置室和电容器室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低压配电装置室和电容器室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三级。 4.9.2配变电所的门应为防火门,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建筑施工安全强制性条文

建筑施工安全强制性条文汇编 晋中通宇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二0一一年一月十日

目录 一、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1) 二、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4) 三、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8) 四、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15) 五、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18) 六、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19) 七、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22) 八、龙门架及井架物料提升机安全技术规范 (25) 九、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 (27) 十、建筑施工塔式起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 (30) 十一、建筑施工升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 (31) 十二、建筑施工作业劳动防护用品配备及使用标准 (32) 十三、建筑施工土石方工程安全技术规范 (34) 十四、施工现场机械设备检查技术规程 (35) 十五、建筑工程大模板技术规程 (37) 十六、建筑拆除工程安全技术规范 (38) 十七、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39) 十八、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40) 十九、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43) 二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46) 二十一、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49)

一、《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1.0.3 建筑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工程专用的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的220/380V三相四线制低压电力系统,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三级配电系统; 2.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 3.采用二级漏电保护系统。 3.1.4临时用电组织设计及变更时,必须履行“编制、审核、批准”程序,由电气工程技术人员组织编制,经相关部门审核及具有法人资格企业的技术负责人批准后实施。变更用电组织设计时应补充有关图纸资料。 3.1.5临时用电工程必须经编制、审核、批准部门和使用单位共同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3.3.4临时用电工程定期检查应按分部、分项工程进行,对安全隐患必须及时处理,并应履行复查验收手续。 5.1.1在施工现场专用变压器的供电的TN-S接零保护系统中,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必须与保护零线连接。保护零线应由工作接地线、配电室(总配电箱)电源侧零线或总漏电保护器电源侧零线处引出。 5.1.2当施工现场与外电线路共用同一供电系统时,电气设备的接地、接零保护应与原系统一致。不得一部分设备做保护接零,另一部分设备做保护接地。 采用TN系统做保护接零时,工作零线(N线)必须通过总漏电保护器,保护零线(PE线)必须由电源进线零线重复接地处或总漏电保护器电源侧零线处,引出形成局部TN-S接零保护系统。

常用安全技术规范强制性条文汇编

常用安全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汇总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建筑业企业职工安全培训教育暂行规定》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办法》 《建筑法》 《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分包管理办法》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办法》 《注册建造师管理规定》 《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管理规定》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施工现场临时建筑物技术规范》 《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碳素结构钢》 《木结构设计规范》 《建筑施工木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钢管脚手架扣件》 《直缝电焊钢管》 《建筑施工门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可锻铸铁件》 《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 《门式钢管脚手架》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钢筋混凝土用钢》 《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

《高处作业吊篮》 《安全带》 《建筑施工土石方工程安全技术规范》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 《建筑拆除工程安全技术规范》 《起重吊运指挥信号》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 《梯形螺纹》 《安全帽》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安全网》 《结构安装工程施工操作规范》 《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 《建筑施工塔式起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起重机钢丝绳保养、维修、安装、检测和报废》 《起重机械吊具与索具安全规程》 《施工现场机械设备检查技术规程》

安全技术规范强制性条文汇编0130.doc

v1.0可编辑可修改常用安全技术规范强制性条文内容汇总 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130-2011 2.《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 JGJ162-2008 3.《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JGJ33-2012 4.《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JGJ59-2011 5.《建筑施工塔式起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196-2010 6. 《建筑施工升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215-2010 7. 《建筑施工起重吊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JGJ276-2012 8. 《起重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8-2010 9. 《建筑施工升降设备设施检验标准》JGJ305-2013 10.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GB50720-2011 11. 《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2010 12. 《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 1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120-2012 14.《建筑塔式起重机安全监控系统应用技术规程》JGJ332-2014 15.《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 GB50194-2014 16.《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JGJ46-2005 17.《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 JGJ146-2013 常用安全技术规范强制性条文内容汇总表 序强条 强条具体内容

一《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1 可搞托撑受压承载力设计值不应小于40KN支托板厚不应小于 5mm。 2 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用直角扣件扣接且严禁拆除。 脚手架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与立 3 4 5 6 7 8 9 10 杆固定,高低差不应大于1m。靠边坡上方的立杆轴线到边坡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 (图)。 图纵、横向扫地杆构造1- 横向扫地杆;2- 纵向扫地杆 单排、双排与满堂脚手架立杆接长除顶层顶步外,其余各层各步接头必须采用 对接扣件连接。 开口型脚手架的两端必须设置连墙件,连墙件的垂直间距不应大于建筑物的层 高,并且不应大于4m。 高度在 24m 及以上的双 排脚手架应在外侧全立 面连续设置剪刀撑;高 度在 24m以下的单、双排 脚手架,均必须在外侧 两端、转角及中间间隔 不超过 15m的立面上,各 设置一道剪刀撑,并应 由 开口型双排脚手架的两端均必须设置横向斜撑。 单、双排脚手架拆除作业必须由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连墙件 必须随脚手架逐层拆除,严禁先将连墙件整层或数层拆除后再拆脚手架;分段拆除高差大于两步时,应增设连墙件加固。 卸料时各构配件严禁抛掷至地面。 扣件进入施工现场应检查产品合格证,并应进行抽样复试,技术性能应符合现 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 15831 的规定。扣件在使用前应逐个挑选,有

强制性条文管理制度

XXXX 2×350MW热电联产项目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管理制度 XXXXXX发电有限公司 2014年02月28日

编制:审核:批准:

目录 1.前言 (1) 2.目标 (1) 3.编制依据 (2) 4.适用范围 (2) 5.组织与分工 (2) 6.宣贯培训 (4) 7.经费预算 (4) 8.强制性条文实施与检查 (4) 9.考核 (8) 10.附表 (9)

1.前言 电力工程建设的质量与安全是电力系统整体质量与安全的基础,是保证电力工业可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础。电力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是贯彻落实《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的具体体现,是电力建设过程中参与建设活动各方应强制执行的技术法规,是从源头上、技术上保证电力工程安全与质量的关键所在。贯彻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是电力行业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的执行与否关系到工程建设建筑、设备的质量安全和人民的生命安全,不论是否造成后果,都必须严格执行。自国务院第279号令《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实施以来,建设部和国家电监会办公厅相继颁发了《实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监督规定》以及《关于组织开展电力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实施情况检查的通知》办输电(2006)8号等文件,要求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严格执行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在《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中,国家首次以法规形式,明确了强制性条文的法律地位,不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技术标准就是违法,并根据违反强制性技术标准所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规定了相应的行政处罚措施。 为了在XXXX电厂新建(2×350MW)工程建设中强化贯彻执行国家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技术标准的力度,确保工程建设的质量与安全,参与电力工程建设的建设、勘察、设计、施工、调试、监理、试验和检测等单位必须认真学习与贯彻落实强制性条文,以确保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 2.目标 在本工程建设过程中强化贯彻执行国家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技术力度,确保工程建设的质量与安全,通过执行本计划,使工程建设达到以下目标: 工程人员熟悉、掌握强制性标准; 工程项目的规划、勘察、设计、施工、调试、验收符合强制性条文; 工程项目采用的材料、设备符合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工程项目的安全、质量、环境符合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工程中采用的导则、指南、手册、计算机软件的内容符合强制性条文。

强制性条文汇编(16版全)

强制性条文汇编(16版全)

强制性条文汇编

目录 第一篇施工质量 (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1) 1 地基基础 (1)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 (1)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2)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7) 《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50112-2013 (8) 《人民防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34-2004 (9) 《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1-2012 (23)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23) 《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 (25)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 (25)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26) 《复合土钉墙基坑支护技术规范》——GB50739-2011 (27) 《高层建筑筏形与箱形基础技术规范》——JGJ6-2011 (27)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27)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28)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 (32) 《冻土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JGJ118-2011 (32)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32) 《载体桩设计规程》——JGJ135-2007 (33) 《地下建筑工程逆作法技术规程》——JGJ165-2010 (33) 2 主体结构 (34) 《烟囱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78-2008 (34) 《滑动模板工程技术规范》——GB50113-2005 (34)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13 (35)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 (36) 《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 (36)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20204-2002(2011版) (37)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39) 《木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6-2012 (42)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 (43) 《墙体材料应用统一技术规范》——GB50574-2010 (43)

给水排水强制性条文 汇编

给水排水强制性条文汇编?? 点击下载 时间:2013-07-15?16:29:20 第二篇建筑设备 1给水和排水 1.1水质和防回流污染 《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 50400—2006 7.3.3 当采用生活饮用水补水时,应采取防止生活饮用水被污染的措施,并符合下列规定: 1 清水池(箱)内的自来水补水管出水口应高于清水池(箱)内溢流水位,其间距不得小于2.5倍补水管管径,严禁采用淹没式浮球阀补水; 2 向蓄水池(箱)补水时,补水管口应设在池外。 7.3.9 供水管道上不得装设取水龙头,并应采取下列防止误接、误用、误饮的措施: 1 供水管外壁应按设计规定涂色或标识; 2 当设有取水口时,应设锁具或专门开启工具; 3 水池(箱)、阀门、水表、给水栓、取水口均应有明显的“雨水”标识。 《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 50336—2002

5.4.7 中水管道上不得装设取水龙头。当装有取水接口时,必须采取严格的防止误饮、误用的措施。 8.1.3 中水池(箱)内的自来水补水管应采取自来水防污染措施,补水管出水口应高于中水贮存池(箱)内溢流水位,其间距不得小于2.5倍管径。严禁采用淹没式浮球阀补水。 8.1.6 中水管道应采取下列防止误接、误用、误饮的措施: 1 中水管道外壁应按有关标准的规定涂色和标志; 2 水池(箱)、阀门、水表及给水栓、取水口均应有明显的“中水”标志; 3 公共场所及绿化的中水取水口应设带锁装置; 4 工程验收时应逐段进行检查,防止误接。 《管道直饮水系统技术规程》CJJ110-2006 3.0.1 管道直饮水系统用户端的水质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饮用净水水质标准》CJ94的规定。 表8.0.1 水质检验项目及频率 检验频率日检周检年检备注

常用规范强制性条文汇编(安装部分)

常用规范强制性条文汇编 (安装部分)

目录 一、《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2-2002 (1) 3.3.3 管道穿地下室或地下构筑物外墙施工 (1) 3.3.16 承压(非承压)管道系统和设备试验 (1) 4.1.2 给水(生活给水)系统管道、管件等材料使用标准 (1) 4.2.3 生活给水系统交付使用前 (1) 4.3.1 室内消火栓系统试验 (1) 5.2.1 隐蔽或埋地的排水管道灌水试验 (1) 8.2.1 室内采暖管道系统安装坡度的要求 (1) 8.3.1 散热器安装前水压试验 (2) 8.5.1地辐热盘管埋地 (2) 8.5.2地辐热盘管埋地试验 (2) 8.6.1采暖系统水压试验 (2) 8.6.2采暖系统试运行和调试 (2) 9.2.7 给水管道(饮用水管道)竣工后使用 (3) 10.2.1 室外排水管道安装坡度的要求 (3) 11.3.3 采暖系统试运行和调试 (3) 13.2.6 锅炉汽、水系统安装完成后水压试验 (3) 13.4.1 锅炉和省煤器安全阀定压和调整 (4) 13.4.4 锅炉的水位、超温、超压报警器及保护装置 (4) 13.5.3 锅炉带负荷试运行 (4) 13.6.1 热交换器水压试验 (4) 二、《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03-2015 (5) 3.1.5 高压电气的设备、布线及继电保护系统交接试验 (5) 3.1.7 电气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与保护导体连接 (5) 6.1.1 电动机及电动执行机构外露可导电部分与保护导体连接 (5) 10.1.1 母线槽的金属外壳等外露可导电部分与保护导体连接 (5) 11.1.1 金属梯架、托盘或槽盒与保护导体连接 (5)

安全技术标准规范强制性条文汇编2018年度0130.docx

/'常用安全技术规范强制性条文内容汇总 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130-2011 2.《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 JGJ162-2008 3.《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JGJ33-2012 4.《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JGJ59-2011 5.《建筑施工塔式起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196-2010 6.《建筑施工升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215-2010 7.《建筑施工起重吊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JGJ276-2012 8.《起重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8-2010 9.《建筑施工升降设备设施检验标准》JGJ305-2013 10.《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GB50720-2011 11.《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2010 12.《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 1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120-2012 14.《建筑塔式起重机安全监控系统应用技术规程》JGJ332-2014 15.《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 GB50194-2014 16.《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JGJ46-2005 17.《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 JGJ146-2013

序强条 号编号 强条具体内容 一《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1 3.4.3可搞托撑受压承载力设计值不应小于40KN支托板厚不应小于 5mm。 2 6.2.3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用直角扣件扣接且严禁拆除。 脚手架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与立 杆固定,高低差不应大于 1m。靠边坡上方的立杆轴线到边坡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 (图 6.3.3 )。 3 6.3.3 图6.3.3 纵、横向扫地杆构造1- 横向扫地杆; 2- 纵向扫地杆 4 6.3.5单排、双排与满堂脚手架立杆接长除顶层顶步外,其余各层各步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 5 6.4.4开口型脚手架的两端必须设置连墙件,连墙件的垂直间距不应大于建筑物的层高,并且不应大于 4m。 高度在 24m 及以上的双 排脚手架应在外侧全立 面连续设置剪刀撑;高 度在 24m以下的单、双排 6 6.6.3脚手架,均必须在外侧 两端、转角及中间间隔 不超过 15m的立面上,各 设置一道剪刀撑,并应 由底至顶连续设置 (图 6. 6.3 )图 6.6.3高度 24m以下剪刀撑布置 7 6.6.5开口型双排脚手架的两端均必须设置横向斜撑。 单、双排脚手架拆除作业必须由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连墙件 87.4.2必须随脚手架逐层拆除,严禁先将连墙件整层或数层拆除后再拆脚手架;分段拆除 高差大于两步时,应增设连墙件加固。 97.4.5卸料时各构配件严禁抛掷至地面。 扣件进入施工现场应检查产品合格证,并应进行抽样复试,技术性能应符合现 108.1.4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 15831的规定。扣件在使用前应逐个挑选,有裂缝、变形、螺栓出现滑丝的严禁使用。 119.0.1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装与拆除人员必须是经考核合格的专业架子工。架子工应持证上岗。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汇编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汇编 房屋建筑抗震部分 (2008年版)

前言 《强制性条文》的内容,是工程建设现行国家和行业标准中直接涉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人身健康、环境保护和其他公众利益,同时考虑了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的要求。列入《强制性条文》的所有条文都必须严格执行。为促进建筑抗震相关强制性标准切实得到实施,保证学校等建筑的抗震能力,减轻建筑的地震破坏,避免人员伤亡,减少经济损失,根据重庆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第四次会议纪要的精神,我委组织有关单位编制了《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汇编》——房屋建筑抗震部分(2008年版)(以下简称《强制性条文汇编》)。 《强制性条文汇编》汇编了现行主要建筑抗震相关标准、规范、规程的强制性条款,在使用《强制性条文汇编》的过程中应系统掌握国家、行业、地方现行工程建设标准,全面理解强制性条文的准确内涵以保证强制性条文的贯彻执行。在此之后新编、修编的相关标准、规范、规程中批准的强制性条文,将替代或补充《强制性条文汇编》中相应的内容。 在《强制性条文汇编》的应用过程中,希望各单位注意收集资料,总结经验,并将需要修改、补充的意见和有关资料交重庆市建设技术发展中心标准科(重庆市渝中区牛角沱上清寺路69号7楼,邮编:400015,电话:63601374,网址:https://www.doczj.com/doc/632875314.html,)。

目录 《网架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JGJ 7-91 (1) 《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GB 50165-92 (1)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 50023-95 (5) 《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JGJ 116-98 (10) 《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 99-98 (15) 《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JGJ 123-2000 (15)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 (16) 《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JGJ 138-2001 (30) 《多孔砖砌体结构技术规范》JGJ 137-2001 (32)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01 (34)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 (35)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38)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 (41) 《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GB 50413-2007 (42)

给水排水强制性条文 汇编

时间:2013-07-15?16:29:20 第二篇建筑设备 1给水和排水 水质和防回流污染 《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 50400—2006 当采用生活饮用水补水时,应采取防止生活饮用水被污染的措施,并符合下列规定: 1清水池(箱)内的自来水补水管出水口应高于清水池(箱)内溢流水位,其间距不得小于倍补水管管径,严禁采用淹没式浮球阀补水; 2向蓄水池(箱)补水时,补水管口应设在池外。 供水管道上不得装设取水龙头,并应采取下列防止误接、误用、误饮的措施: 1供水管外壁应按设计规定涂色或标识; 2当设有取水口时,应设锁具或专门开启工具; 3水池(箱)、阀门、水表、给水栓、取水口均应有明显的“雨水”标识。 《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 50336—2002 中水管道上不得装设取水龙头。当装有取水接口时,必须采取严格的防止误饮、误用的措施。 中水池(箱)内的自来水补水管应采取自来水防污染措施,补水管出水口应高于中水贮存池(箱)内溢流水位,其间距不得小于倍管径。严禁采用淹没式浮球阀补水。 中水管道应采取下列防止误接、误用、误饮的措施: 1中水管道外壁应按有关标准的规定涂色和标志;

2水池(箱)、阀门、水表及给水栓、取水口均应有明显的“中水”标志; 《管道直饮水系统技术规程》CJJ110-2006 管道直饮水系统用户端的水质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饮用净水水质标准》CJ94的规定。 管道直饮水系统应进行日常供水水质检验。水质检验项目及频率应符合表的规定。 表水质检验项目及频率 检验频率日检周检年检备注 检验项目色 浑浊度 臭和味 肉眼可见物 pH 耗氧量(未采用纳滤、反渗透技术) 余氯 臭氧(适用于臭氧消毒) 二氧化氯(适用于二氧化氯消毒)细菌总数 总大肠菌群 粪大肠菌群 耗氧量(采用纳滤、反渗透技术)《饮用净水水质标准》全部项目必要时另增加检验项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