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食品微生物

食品微生物

食品微生物
食品微生物

食品微生物(知识梳理)

第一章绪论

1、微生物定义:微生物是所有形体微小的单细胞或个体结构较简单的多细胞,以及没有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通称。

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2、我国学者于1979年提出将无细胞结构病毒立为病毒界,从而建立了六界系统。

①细胞型生物

动物界

植物界

原生生物界:原生动物、大部分藻类及黏菌

真菌界:酵母、霉菌

原核生物界:细菌,放线菌,蓝细菌等。

②非细胞型生物

病毒界

3、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

(一)体积小,面积大

(二)吸收多,转化快

(三)生长旺,繁殖快

(四)分布广,种类多

(五)适应强,易变异

4、比表面积:物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之比称为比表面积。

5、微生物学定义:微生物学是一门在细胞,分子和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农以及环境保护等实践领域的科学。

6、微生物学作为一门学科,是从有显微镜开始的。

7、形态学时期的代表人是安东·列文虎克(发明的显微镜)。

8、生理学时期:巴斯德和柯赫

巴斯德:

(1)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2)免疫学——预防接种(3)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4)其他贡献:巴斯德消毒法。

曲颈瓶实验:巴斯德自制了一个具有细长弯曲的颈的玻瓶,其中盛有机物水浸液,经加热灭菌后,瓶内可一直保持无菌状态。有机物不发生腐败,一旦将瓶颈打断,瓶内浸液中才有了微生物,有机质发生腐败。巴斯德的实验彻底否定了“自生说”,并从此建立了病原学说,推动了微生物学的发展。

柯赫(细菌学奠基人)

①具体证实了炭疽病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②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③提出了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柯赫原则。操作技术方面④用固体培养基分离纯化微生物的技术。⑤配制培养基

9、食品微生物学定义:食品微生物学是专门研究微生物与食品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他是微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融合了普通微生物学,工业微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农业微生物学和食品有关的部分,同时又渗透了生物化学,机械学和化学工程有关内容。

10、食品微生物学所研究的内容包括:①研究与食品有关的微生物的活动规律。②研究如何

利用有益微生物对人类制造食品。③研究如何控制有害微生物,防止食品发生腐败变质。④研究检测食品中微生物的方法,制订食品中微生物指标,从而为判断食品的卫生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11、有益微生物在食品制造中的应用。

①微生物菌体的应用(食用菌;乳酸菌可用于蔬菜和乳类及其它多种食品的发酵;单细胞蛋白)②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应用(酒类,食醋,氨基酸,有机酸,维生素等)③微生物酶的应用(豆腐乳,酱油;酱类;微生物酶制剂)。

第二章微生物主要类群及其形态与结构。

1、原核微生物与真核微生物的主要区别

2、细菌的种类繁多,其基本形态分为:球状、杆状和螺旋状。

3、球菌分类

①单球菌:分裂后的细胞分散而单独存在的称为单球菌,如尿素微球菌。

②双球菌:分裂后两个球菌成对排列,如肺炎双球菌。

③链球菌:分裂时沿一个平面进行,分裂后细胞排列成链状,如乳链球菌。

④四联球菌:沿两个相垂直的平面分裂,分裂后每4个细胞在一起呈田字形,称四联球菌,如四联微球菌。

⑤八叠球菌:按3个互相垂直的平面进行分裂后,每8个球菌在一起呈立方体,如尿素八叠球菌。

⑥葡萄球菌:分裂面不规则,多个球菌聚在一起,像一串串葡萄。如金黄色葡萄球菌。

4、螺旋菌分类

①弧菌:菌体弯曲呈弧形或逗号形,如逗号弧菌。

②螺旋菌:菌体回转如螺旋,螺旋数目的多少及螺距大小随菌种不同而异,如减少螺菌

③螺旋体

5、测量细菌的大小通常要使用放在显微镜中的显微测微尺来测量。

6、不同菌大小的表示方法:

球菌的大小以其直径表示,杆菌螺旋菌的大小以宽度×长度来表示。螺旋菌的长度是以及自

然弯曲状的长度来计算,而不是其真正的长度计算的。

细菌细胞的结构与功能。P21

一般结构

7、细胞壁:细胞壁是在细菌菌体的最外层。为坚韧、略具有弹性的结构。细胞壁约占细胞干重的10%~25%。

8、细胞壁的功能:①细胞壁具有保护细胞及维持细胞外形的功能:失去细胞壁的各种形态的菌体都将变成球形。②保护菌体:细菌在一定范围的高渗溶液中细胞质收缩,但细胞仍然可保持原来的形状,在一定的低渗溶液中,细胞则膨大,但不会破裂。这些都与细胞壁具有一定坚韧性及弹性有关。③为鞭毛运动提供支点:细胞壁的存在是鞭毛运动的必要条件。④其化学组成与抗原性,致病性、噬菌体的感染有关。

9、构成细胞壁的基本骨架是肽聚糖层,有氨基糖和氨基酸组成。

10、革兰氏染色

丹麦医生革兰1884年发明了一种鉴别不同类型细菌的染色方法,根据显色将所有细菌分为两类:革兰氏阳性菌(G+)和革兰氏阴性菌(G-)。

革兰氏染色的基本步骤:涂片固定——草酸铵结晶紫初染1~2min——碘液媒染1min——95%乙醇脱色0.5min——番红复染1~2min

a.G+的细胞壁。

G+菌细胞壁是一层厚约20~80nm,由肽聚糖网架结构填充磷壁酸和少量脂类组成。其中肽聚糖含量高,月占细胞壁中的40%~90%。且网状结构致密。

肽聚糖:由N-乙酰葡萄糖胺(NAG)、N-乙酰胞壁酸(NAM)和短肽聚合而成的多层网状结构的大分子化合物。

磷壁酸:为多元醇(核糖醇或甘油)和磷酸的复合物。根据多元醇的种类不同,可分为核糖醇型磷壁质和甘油型壁质两类。一般只有G+菌的肽聚糖层网架结构中填充有磷壁酸。

b.G-菌的细胞壁

G-细菌细胞壁比G+细菌细胞壁薄。(15~20nm)而解构较复杂,分外膜(脂蛋白和脂多糖层)和那肽聚糖层(内层)。细胞壁和细胞质膜间有明显空间,称为壁膜间隙。

C.革兰氏染色原理

第一步:经结晶紫初染后所有细菌均被染成初染剂的蓝紫色。

第二步:碘和结晶紫形成大分子复合物,增强了染料与细菌的结合力,并能被细胞壁阻留在细胞内。

第三步:酒精脱色,因细胞壁成分和构造不同:

G+菌:细胞壁厚,类脂类含量低,肽聚糖含量高,交联度大,乙醇脱色时细胞壁脱水,使肽聚糖层网状结构的孔径缩小,细胞壁通透性降低,故结晶紫-碘复合物被阻留在细胞内,细胞不能被酒精脱色,经过番红复染后仍呈紫色。

G-菌:肽聚糖层薄,交联松散,而且因其类脂质含量高,脱色时,乙醇将脂类溶解,细胞壁通透性增大,结晶紫-碘复合物很容易溶出细胞壁,当再用番红复染时,细胞被染上番红的红色。

11、细胞膜

细胞质膜,简称质膜,是围绕在细胞质外面的双层膜结构,是细胞具有选择吸收性能,控制物质的吸收与排放,也是许多生化反应的重要部位。

质膜的基本结构是磷脂双层,含有高度疏水的脂肪酸和相对亲水的甘油两部分。磷脂的亲水和疏水双重性质使它具有方向性,由双层磷脂构成的脂膜其疏水的两层脂肪酸链相对排列在内,亲水的两层磷酯基则相背排列在外,类似于G-细菌细胞壁外层的双层磷脂结构,称为单位膜,这种排列结构使质膜成为有效控制物质通透的屏障。

质膜很薄,厚5~10nm。蛋白质镶嵌在双层磷脂中,并伸向膜内外两侧。

12、细胞膜的生理功能

①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的主要屏障和介质。

②合成细胞壁和糖被等各种组份的重要基地。③是细胞的产能场所④传递信息⑤是鞭毛基体的着生部位和鞭毛旋转的供能部位。

13、特殊结构:鞭毛,菌毛、性毛、糖被、芽孢等都是某些细菌特有的结构。

(1)鞭毛:某些细菌能从体内长出纤细呈波状的丝状物称为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观察鞭毛需要经过特殊的染色方法(鞭毛染色)。另外,用悬滴法及暗视野映光法观察细菌的运动状态以及用半固体琼脂穿刺培养。

一鞭毛的数目与位置分下列几种:①单生②丛生③周生

(2)糖被:糖被是指某些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在菌体细胞壁表面形成的一层厚度不定的松散透明的黏液物质。糖被按其有无固定层次及层次厚薄又可细分为荚膜,粘液层和微荚膜。

①荚膜:当黏液物质具有固定层次附着于细胞壁外时,称为荚膜。

②黏液层:当黏液物质为固定在细胞壁上,无明显边缘,可以扩散到周围环境中则称为黏液层。

③微荚膜:荚膜的厚度因菌种不同或环境不同而异,一般可达0.2μm,厚度小于0.2μm 的荚馍称为微荚膜。

④菌胶团:产生荚膜的细菌通常是每个细胞外包围的一个荚膜,但也有多个细菌的荚膜相互融合,形成多个细胞被包围在一个共同的荚膜之中,称为菌胶团。

a.荚膜折光率很低,不易着色,必须通过特殊的荚馍染色方法,一般用负染色法。

b.荚膜含有大量水分,约占90%,还有多糖和多肽聚合物。

c. 糖被的生理功能:①保护菌体②贮藏养料③堆积某些代谢产物④黏附物体表面

(3)芽孢:有些细菌当生长到一定时期,繁殖速度下降,菌体的细胞原生质浓缩,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椭圆形或圆柱形的孢子,这种对不良环境条件具有较强的抗性的休眠体,称为芽孢和内生孢子。菌体在未形成芽孢之前成为繁殖体和营养体。

a.芽孢有较厚的壁和高度折光性,在显微镜下观察芽孢为透明体,芽孢难以着色,为了

便于观察常常采用特殊的染色方法——芽孢染色法。

b.芽孢耐高温的原因:①芽孢形成时可同时形成2,6-吡啶二羧酸(DPA)②芽孢含水量低③芽孢有致密的芽孢壁。

14、细菌繁殖主要是简单的无性的二均裂殖。

15、菌落:把单个微生物细胞接种到适合的固体培养基上后,在适合的环境条件下,细胞就能迅速生长繁殖,繁殖的结果是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细胞群体,我们把这个微生物细胞群体称为菌落。

16、菌落的特征:菌落的大小、形态(圆形、丝状、不规则状、假根状等),侧面观察菌落隆起程度。(扩展、台状、低凸状、乳头状等),菌落表面状态(如光滑、皱褶、颗粒状龟裂、同心圆状等),表面光泽(如闪光,不闪光、金属光泽等),质地(如油脂状、膜状、黏、脆等),颜色与透明度(如透明,半透明,不透明等)

17、放线菌是具有多核的单细胞原核生物,革兰氏染色阳性。典型的放线菌除发达的基内菌丝外,还有发达的气生菌丝和孢子丝。放线菌在抗生素工业中非常重要,目前生产的抗生素绝大多数都是由放线菌产生的。

18、放线菌主要通过形成无性孢子的方式进行繁殖,也可靠菌丝片段进行繁殖。

19、其他原核微生物(了解:选择题)

20、酵母菌(重点):酵母菌是一群单细胞的真核微生物。通常用于芽殖和裂殖来进行无性繁殖的单细胞真菌,极少数种可产生子囊孢子进行有性繁殖。

21、酵母菌细胞的结构:呈“三明治”结构:那成为葡聚糖,外层为甘露聚糖,中间层为蛋白质。

22、酵母菌为真核生物,细胞质中具有明显完整的细胞核。

23、酵母菌的繁殖方式

24、出芽繁殖:又称芽殖,芽殖是酵母菌的最普遍的无性繁殖方式。

25、根据酵母菌生活史中单倍体和二倍体阶段存在的时间长短,可以把酵母菌分成单倍体型、双倍体型、单双倍体型三种类型。

26、霉菌也称丝状真菌,通常把在基质上长成绒毛状,棉絮状或蜘蛛网状菌丝体的真菌,称为霉菌。

27、构成霉菌营养体的基本单位是菌丝。菌丝可伸长并产生分枝,许多分枝的菌丝相互交织在一起,就叫菌丝体。

28、根据菌丝中是否存在隔膜,可把霉菌菌丝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无隔膜菌丝,另一种是有隔膜菌丝。

29、①营养菌丝:霉菌菌丝可以分化,在固体培养基上,以部分菌丝伸入培养基内部,吸收养料,称为营养菌丝和基内菌丝。②气生菌丝:霉菌菌丝可以分化,在固体培养基上,一部分菌丝生出基质外向空中生长,称气生菌丝。③繁殖菌丝:霉菌菌丝可以分化,在固体培

养基上,一部分气生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产生孢子,又称繁殖菌丝。

30、霉菌的菌丝会行成许多特化的结构,如吸器、假根、子座、菌核、菌索、菌网、匍匐菌丝等特化结构。

31、霉菌的繁殖方式

32、①节孢子:由菌丝断裂形成,又称粉孢子或裂孢子。节孢子的形成过程是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菌丝上出现许多横隔,然后从横隔处断裂,产生许多形如短柱状,筒状或两端呈钝圆形的节孢子。②游动孢子:游动孢子产生在由菌丝膨大而成的游动孢子囊内。③厚垣孢子:它是由菌丝中间(少数在顶端)的个别细胞膨大,原生质浓缩和细胞壁变厚而形成的休眠孢子。

④孢囊孢子:生在孢子囊内的孢子称孢囊孢子。这是一种内生孢子,在孢子形成时,气生菌丝或孢囊梗顶端膨大,并在下方生出横隔与菌丝分开而形成孢子囊。孢子囊逐渐长大,然后在囊中形成许多核,每个核包以原生质并产生孢子壁,即成孢囊孢子。⑤分生孢子:分生包子是霉菌中常见的一类无性孢子,是生于菌丝细胞外的孢子,所以称为外生孢子。

33、病毒:病毒是一类比细菌更微小,能通过细菌滤器,只含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仅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的非细胞形态的微生物。

34、病毒个体用纳米来度量。

35、核壳:病毒主要有壳体和核酸两部分构成,壳体和核酸统称为核壳。

36、由于壳粒在壳体上的不同排列,病毒具有三种形态结构①螺旋对称②二十面体对称③复合对称。

37、病毒的主要类群

38、亚病毒因子

亚病毒主要有类病毒、朊病毒以及卫星病毒等。①类病毒是一个裸露的闭合环状RNA分子,他能感染寄生细胞,并在其中进行自我复制使寄主产生病症。②朊病毒是一种对人有侵染性的蛋白质颗粒。尚未发现这种毒性蛋白质分子蕴藏有任何核酸,即使有,其碱基数太少,不足以编码一个毒性蛋白分子。

39、噬菌体繁殖和其他病毒一样,其生活周期包括吸附,侵入,复制,组装和释放五个阶段。

40、温和噬菌体:侵入寄主细胞后并不增殖,而是隐蔽下来,其基因就插入记住细胞基因组中,随寄主细胞的基因组复制而复制,寄主细胞不裂解。当细菌分裂时,噬菌体的基因也随之分布到两个子代细菌的基因中去,这种噬菌体称为温和噬菌体。

41、溶源细胞:含有温和噬菌体的寄主细胞称为溶源细胞。

42、原噬菌体:在溶源细胞内的噬菌体核酸称为原噬菌体。

43、微生物分类的单位和高等动物,植物一样,依次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微生物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食品微生物重点

食品微生物 第1章 1.微生物是指需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一群微小生物的总称,它是一大群种类各异独立生活的生物体。 2.微生物的类群: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的病毒、亚病毒,原核细胞结构的真细菌、古细菌和有真核细胞结构的真菌。 3.微生物的特点(共性): (1)体积小、面积大(最重要) (2)吸收多、转化快 (3)生长旺,繁殖快 (4)适应强、易变异 (5)分布广,种类多。 4.荷兰的列文虎克是第一个真正看见并描述微生物的人。 5.巴斯德的突出贡献: (1)彻底否定自然发生说 (2)证明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3)创立巴氏消毒法 (4)预防接种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6.曲颈瓶实验(怎么推翻了自然学说):把营养物质经过煮沸在曲颈瓶内可一直保持无菌状态,机制不腐败,因为弯曲的曲颈瓶阻挡了外面空气的微生物直达营养基质内,一旦把瓶颈打断或斜放,煮沸的基质则发生腐败。证明了空气中含有微生物,从而彻底否定了自然学说。 7.柯赫的功绩:(1)第一个发明了微生物的纯培养(2)对病原菌的研究 柯赫法则(名词解释):病原微生物必须来自患病机体;从患者身上必须分离到该病原体,并且可培养出来;人工接种这种病原微生物,必须引发相同的疾病。 8.食品微生物学及其未来: (1)微生物基因组和后基因组研究将全面展开,推动食品微生物学发展(2)微生物生态学研究更加重视和深入 (3)强化和继续深入微生物相关的食品安全性研究 第2章 1.微生物根据有无细胞结构可分为细胞型微生物与非细胞型微生物;

根据细胞核类型,细胞型微生物还可分为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 2.原核微生物是指一大类不具有细胞核膜、只有核区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通常包括:细菌、放线菌、蓝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氏体以及古细菌等。 3.细菌有球状、杆状、螺旋状;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 4.自然界中杆菌最常见。 5.细菌的形态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如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培养基的成 分与浓度等发生改变,均可能引起细菌形态的改变。 6.细菌的个体大小常以微米表示。 7.细菌大小的测定:干燥法(偏小),染色法(偏大) 细菌细胞的结构可分为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两部分。 基本结构是指任何一种细菌都具有的细胞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区(核质体)等。 特殊结构是指某些种类的细菌所特有的或在特殊环境条件下才形成的细胞结构,如鞭毛、菌毛、荚膜、芽孢等,它们是细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8.胞壁的主要功能: ①固定细胞外形和提高机械强度 ②为细胞的生长,分裂和鞭毛运动所必需 ③阻拦有害物质进入细胞 ④细菌特定的抗原性,致病性以及抗生素和噬菌体的敏感性的物质基础 9.细胞壁的组成:肽聚糖和少量脂类。 肽聚糖是由N-乙酰葡萄糖胺(NAG)和N-乙酰胞壁酸(NAM)、肽桥和肽尾组成。 脂多糖:位于格兰氏阴性细菌(特有的)细胞外壁层中的一类脂多糖类物质。 10.格兰氏阳性细菌还特别含有磷壁酸(即垣酸)。 11.格兰氏阴性细菌的肽聚糖结构单糖单体与格兰氏阳性菌的不同之处,在于没有特殊的肽桥。

微生物与食品安全的关系

微生物与食品安全的关系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问题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已成为政府部门,科技界和消费者高度关注的重要领域.全球食源性疾病不断上升,恶性食品污染事件接二连三,世界范围内由食品安全引发的贸易纠纷不断,这些问题是影响各国经济发展,国际贸易以及国家声誉的重要因素(我国也不能例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基本解决食物量的安全的同时,食物质的安全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尤其是我国作为WTO的新成员,与世界各国间的贸易往来会日益增加;食品安全已经成为影响中国农业和食品工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微生物对食品安全的影响不断受到人们的关注,更多的微生物污染带来的食品安全事故也不断的被媒体暴光、报道,下面将通过具体的例子来为大家讲述 首先是雨润问题肉事件:2011年1月,雨润集团渭南生秦公司一批问题猪肉,在查扣之后又被放行流入市场。数月之后,渭南雨润“问题肉”事件被曝光,经检查问题肉有病变淋巴、脓包等问题;5月,雨润火腿因被怀疑掺过期肉被厨师揭发,雨润公司欲以一万元私了;过了不久,北京雨润肉类加工有限公司生产的“雨润”牌老北京烤鸭又被查出菌落术超标而被停售,按照规定菌落总数应≤50000,雨润烤鸭的实测值达到了65万。严重超过了规定的标准. 另外一个例子大家也很熟悉,那就是有名的速冻水饺细菌超标事件.2011年11月,在工商局组织的市场销售的水饺、汤圆、馄饨等速冻食品进行质量抽样监测,结果检出包括三全、湾仔码头、吴大娘等4个品牌9种速冻食品不合格,而存在主要问题是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菌落总数超标.

上面的两个例子只是很多食品微生物问题中的一小部分.近些年来,因为食品安全问题的频发,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关注.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在频发的食品安全问题中,受害者往往是我们这些普通人民大众.如何减少这些伤害,我想不能靠一方的努力就可以的.对于广大消费者们,要提高自身对不合格产品的鉴别,拥有一双“火眼金睛”;而对于监察部门,要严格按照要求来检验那些即将上市的食品,对人民负责;对于制造商来说,要凭良心生产,不要做那些违反法律,违背道德的事情。 食品安全是大家一起维护才能建立的,让我们对那些问题食品大声说:“不!”

食品微生物(基础知识)

食品微生物(基础知识)

————————————————————————————————作者:————————————————————————————————日期:

第一章 1什么事微生物?什么是微生物学? 答:微生物是指大量的及其多样的不借助显微镜看不见的微小生物类群的总称。微生物学时研究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遗传变异以及微生物的进化分类生态等生命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 2生物界的六界分类系统a动物界b植物界c原生生物界:原生动物大部分海藻类及黏菌d 真菌界:酵母菌霉菌e原核生物界:细菌放线菌蓝细菌等}细胞型生物f病毒界}非细胞型生物 3简述微生物的生物学特征? 答:(1)代谢活动强,微生物体积小,有极大的表面积/体积比值,因而微生物能与环境之间迅速进行物质交换,吸收营养和排泄废物,而且有最大的代谢速率,如发酵乳糖的细菌在1小时内可以分解其自重1000-10000倍的乳糖 (2)繁殖快,易培养,如大肠杆菌在适合条件下,每20min分裂一次,每小时分裂3次,每昼夜产生的后代数为4722366500万亿个(重约4722t) (3)种类多,分布广迄今为止,所知道的微生物约有10万种,它们具有各种生活方式和营养型,它们中大多数以有机物为营养物质,还有些事寄生类型,且微生物在自然界分布极为广泛,土壤水域大气几乎都有微生物的存在,特别是土壤是微生物的大本营 (4)适应性强,易变异,微生物因其比表面积比较大而具有极其灵活的适应性;微生物的个体一般都是单细胞,简单多细胞或非细胞的,通常是单倍体,加之微生物具有繁殖快数量多和外界直接接触的原因,变异后代很多。 4食品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是什么?微生物在食品中的应用有哪些形式? 答:食品微生物学时专门研究微生物与食品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它是微生物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内容包括:1)研究与食品有关的微生物的活动规律2)研究如何利用有益微生物为人类制造食品3)研究如何控制有害微生物,防止食品发生腐败变质4)研究检测食品中微生物的方法,制定食品微生物指标,从而为判断食品的卫生质量而提供科学依据。第二章 1比较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的异同点。 答:答:真核生物原核生物 细胞大小较大较小 细胞壁成分纤维素几丁质肽聚糖 细胞膜成分含甾醇不含甾醇 含呼吸光合组分无有 线粒体有无 间体无有 溶酶体有无 叶绿体光能自养生物有无 储藏物淀粉聚β-羟基丁酸 流动性有无 核膜有无 DNA含量少多 组蛋白有无 生物固氮能力无有些有

食品微生物学复习整理分析

食品微生物学 一、核结构的不同,1969年魏塔科提出五界系统,即动物 界、植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和原核生物界,1979我国学者提出了病毒界 二、物的生物学活性(P3) (1)代谢活力强 微生物体积小,有极大的表面积/体积比值,因而微生物能与环境之间迅速进行物质交换,吸收营养和排泄废物,而且有最大的代谢速率。从单位重量来看,微生物的代谢强度比高等生物大几千倍到几万倍。 人类对微生物的利用主要体现在它们的生物化学转化能力。 (2)繁殖快 微生物繁殖速度快、易培养,是其他生物不能比的。以二裂法繁殖的细菌具有惊人的繁殖速度。 (3)种类多,分类广 目前已经确定的种类为10万种左右,每年正以发现几百至上千个新种的趋势在增加;目前我们所了解的微生物种类,至多也不超过生活在自然界中的微生物总数的10%。 (4)适应性强,易变异 由于个体小,结构简单,繁殖快,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等原因,微生物很容易变异。变异具有多样性,最常见的变异形

式是基因突变,它可以涉及到任何形状,诸如形态构造、代谢途径、生理类型以及代谢产物的质或量的变异等。 三、世纪中期,以法国的巴斯德和德国的柯赫为代表的科学家才将微生物的研究从形态描述推进到生理学研究阶段。四、食品微生物学所研究的内容包括: (1)研究与食品有关的微生物的活动规律; (2)研究利用有益微生物为人类制造食品; (3)研究如何控制有害微生物,防止食品发生腐败变质;(4)研究检测食品中微生物的方法,制定食品中微生物指标,从而为判断食品的卫生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五、微生物在食品中的应用有3种方式:即微生物菌体的应用;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应用;微生物酶的应用。 六、原核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放线菌、蓝细菌以及形态结构比较特殊的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以及螺旋体等。 七、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质膜、细胞质及细胞核等4部分。 八、细胞壁的功能: (1)细胞壁具有保护细胞及维持细胞外形的功能; (2)细菌细胞壁的化学组成也与细菌的抗原性、致病性以及对噬菌体的敏感性有关; (3)为鞭毛运动提供可靠的支点; (4)可允许水及一些化学物质通过,并对大分子物质有阻

食品微生物试题与答案

1、细菌根据其形状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分别是球菌、杆菌、螺旋菌。 2、细菌革兰氏染色产生不同的结果是因为两类细菌细胞壁的细胞壁成分和构造不同造成的 3、所有细菌细胞壁都含有肽聚糖,其由N—乙酰胞壁酸(NAM)和N—乙酰葡糖胺(NAG)氨基酸短肽组成。 4、细菌鞭毛的结构可分为三个部分,即鞭毛丝.鞭毛钩.基体。鞭毛的基体在结构上,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不同,G+菌只有S环,M环,无L环、P环。G-菌都有。 5、螺旋细菌的形态又分为可分为两种,即弧菌和螺菌。 6、肽聚糖是G+、G-菌共有的成分,而磷壁酸是G(+)菌特有成分,脂多糖是G-菌特有的成分。 7、放线菌个体为分枝丝状体,根据菌丝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的情况,可以分为基菌丝、气生菌丝、孢子丝。 8、酵母菌的无性繁殖方式主要有芽殖和裂殖。 9、真菌菌丝有两种类型,低等真菌的菌丝是无隔菌丝,高等真菌的菌丝是有隔菌丝。 10、病毒是一种无_细胞_结构,能通过_细菌滤器_,严格寄生于活细胞_的超显微生物。 病毒的复制过程包括吸附、侵入与脱壳、病毒大分子的合成、装配和 释放五个阶段。 11、病毒结构有三种基本对称方式,即螺旋状对称型、二十面体对称型和复合对称型。 12、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主要有四种,分别是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输、基团转移。 13、微生物的所需的营养素可分成碳源、氮源、能源、生长因子、无机盐和水六大类。 14、酱油酿造是多种微生物混合作用的结果,主要有米曲霉与酱油曲霉、酵母菌和乳酸菌等参与了复杂的物质转化过程。 15、根据碳源和能量来源可将微生物分成光能无机自养型、光能有机异养型、化能无机自养型和化能有机异养型四种营养类型。 16、固氮酶由铁蛋白和钼蛋白两部分组成。 17、鉴定食品腐败变质一般是从感官鉴定、化学鉴定、物理指标和微生物检验四个方面来进行的。 18、在营养物质运输中,能逆浓度梯度方向进行营养物运输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和基团移位。 19、生产酸奶的主要菌种是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 20、人体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有生物拮抗作用、刺激免疫应答、合成维生素 和降解食物残渣等。 21、设原菌液含菌数为100个/ml,经400分钟培养后含菌数增至109个/mL,则该菌的代时为 1.72分钟,400分钟繁殖232 代。 22、食品的细菌学检查所包含容很多,一般都要进行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的测定。 23、发酵的产能水平较_底_,呼吸作用的产能水平较_高_。 24、乳液的自然腐败变质过程可分为抑菌期、乳链球菌期、乳杆菌期、真菌期和腐败期(胨 化细菌期)五个时期。 25、单细胞微生物的液体单批培养时,其生长过程大致可分为延滞期、对数期、 稳定期、和衰亡期四个阶段。 26、根据对培养基成分的了解程度可将其分为天然培养基、组合培养基和半组合培养基三类。 27、发酵过程中要及时调节pH值,过酸时,要添加适当氮(氮/碳)源,提高通气量。 28、食品微生物检验时固体样品的处理方法有捣碎均质法、剪碎振摇法、研磨法、整粒振摇法和胃蠕动均质法。 29、食品的细菌学检查所包含容很多,一般都要进行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的测定。 名词解释: 1、细菌L型:细菌在某些环境条件下(实验室或宿主体)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的遗传性稳

微生物在食品方面的应用

微生物在食品中的应用 摘要:微生物千姿百态,人类对它的应用也涉及各个领域,我们主要讨论下它在食品方面的应用。主要来说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利用有益微生物的作用制造发酵食品,现代发酵工程在食品领域应用非常广泛;另一方面是防止有害微生物污染食品,保证食品安全。在人们对食品卫生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食品的保鲜技术正悄然发生着一场革命性的变化。传统的食品保鲜技术将逐步被一种全新、无毒、高效的保鲜技术—微生物保鲜技术所取代。 关键词:微生物发酵工程食品保鲜 1、微生物发酵在食品方面的应用 微生物发酵即利用微生物在适宜的条件下,将原料经过特定的代谢途径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产物。它在食品方面应用非常广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奶酪、面包、一些食品添加剂和各种酒类等都是微生物发酵的产品。微生物发酵的应用古已有之,酒在古代就已经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受到社会各个阶层的喜爱。现代发酵工程更是把微生物发酵运用到各个方面。 1.1酵母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酵母是一种单细胞生物,有着天然丰富的营养体系。酵母细胞中含有大量地有机物、矿物质和水分。有几位占细胞干重的90%-94%,其中蛋白质的含量占细胞干重的35%-60%,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在35%-60%,脂类物质的含量在1%-5%。酵母细胞中还富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多种酶类,能促进其被消化吸收。此外它还含有多种鲜为人知的活性物质,如麦角固醇、谷胱甘肽、超氧化物歧化酶、辅酶A等。酵母由于具有很高非营养成分,不仅直接被开发为营养食品,还可进一步制成各种营养活性物质,作为营养食品的载体,进一步深加工则成为更具有营养和保健价值的食品。制作面包时酵母是必不可少的生物松软剂,面包酵母是一种单细胞生物,属真菌类,学名啤酒酵母。面包酵母有圆形、椭圆形等多种形态。以椭圆形的用于生

盘点食品中那些常见的微生物污染

盘点食品中那些常见的微生物污染 1、大肠菌群 大肠菌群,它不代表某一个或某一属细菌,而指的是具有某些特性的一组与粪便污染有关的细菌。 大肠菌群都是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人和温血动物的粪便。一般食品中大肠菌群超标,表示食品受动温血动物的粪便污染,其中典型大肠杆菌为粪便近期污染,其他菌属则可能为粪便的陈旧污染。 人吃了大肠菌群超标的食物可能会导致:肠道传染病、食物中毒等; 2、霉菌 霉菌,是丝状真菌的俗称,意即"发霉的真菌",它们往往能形成分枝繁茂的菌丝体,但又不像蘑菇那样产生大型的子实体。在潮湿温暖的地方,很多物品上长出一些肉眼可见的绒毛状、絮状或蛛网状的菌落,那就是霉菌; 霉菌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它比较青睐于温暖潮湿的环境,一有合适的环境就会大量的繁殖,必须采取措施来阻止霉菌的繁殖或切断其传播途径,就可以摆脱霉菌的污染: 霉菌毒素对人主要毒性表现在神经和内分泌紊乱、免疫抑制、致癌致畸、肝肾损伤、繁殖障碍等。 3、酵母 酵母是一些单细胞真菌,并非系统演化分类的单元。是子囊菌、担子菌等几科单细胞真菌的通称,一般泛指能发酵糖类的各种单细胞真菌,有的为致病菌; 空气中、人体中都存在一定数量的酵母菌,只要在合适的环境就会快速繁殖; 吃了酵母菌污染的食品易造成食物中毒,有些免疫力低的人群亦可能发生酵母菌感染。 4、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病原菌,隶属于葡萄球菌属,有“嗜肉菌"的别称,是革兰氏阳性菌的代表,可引起许多严重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空气、水、灰尘及人和动物的排泄物中都可找到。因此,食品受到污染的机会很多。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报告,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占第二位,仅次于大肠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人类化脓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菌,可引起局部化脓感染,也可引起肺炎、伪膜性肠炎、心包炎等,甚至败血症、脓毒症等全身感染。 5、沙门氏菌 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沙门氏菌属有的专对人类致病,有的只对动物致病,也有对人和动物都致病。沙门氏菌病是指由各种类型沙门氏菌所引起的对人类、家畜以及野生禽兽不同形式的总称。 感染沙门氏菌的人或带菌者的粪便污染食品,可使人发生食物中毒。据统计在世界各国的种类细菌性食物中毒中,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常列榜首。 沙门氏菌主要污染肉类食品,鱼、禽、奶、蛋类食品也可受此菌污染。沙门氏菌食物中毒全年都可发生,吃了未煮透的病、死牲畜肉或在屠宰后其他环节污染的牲畜肉是引起沙门氏菌食物中毒的最主要原因。 由沙门氏菌引起的食品中毒症状主要有恶心、呕吐、腹痛、头痛、畏寒和腹泻等,还伴有乏力、肌肉酸痛、视觉模糊、中等程度发热、躁动不安和嗜睡,延续时问2~3d,平均致死率为4.1%。 6、志贺氏菌 志贺氏菌即通称的痢疾杆菌。痢疾贺志贺氏菌是导致典型细菌痢疾的病原菌,在敏感人群中

食品的微生物污染及其预防

食品的微生物污染及其预防 食品的微生物污染是指食品在加工、运输、贮藏、销售过程中被微生物及其毒素污染。食品微生物污染一方面降低了食品的卫生质量,另一方面对使用者本身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根据对人体的致病能力可将污染食品的微生物分为三类:1直接致病微生物,包括致病性细菌、人畜共患传染病病原菌和病毒、产毒霉菌和霉菌毒素。可直接对人体致病并造成危害;2相对致病微生物,即通常条件下不致病,在一定条件下才有致病力的微生物;3非致病性微生物,包括非致病菌、不产毒霉菌及常见酵母,它们对人体本身无害,却是引起食品腐败变质、卫生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分布十分广泛,不同的环境中存在的微生物类型和数量不尽相同,污染食品的微生物来源可分为土壤、空气、水、操作人员、动植物、加工设备、包装材料等方面。 食品在生产加工、运输、贮藏、销售以及食用过程中都可能遭受到微生物的污染,其污染的途径可分为两大类,即内源性污染和外源性污染。凡是作为食品原料的动植物体在生活过程中,由于本身带有的微生物而造成食品的污染称为内源性污染,也成第一次污染。如畜禽在生活期间,其消化道、上呼吸道和体表总是存在一定数量的微生物;当受到沙

门氏菌、布氏杆菌、炭疽杆菌等病原微生物感染时,畜禽的某些器官和组织内也会有大量病原微生物的存在。外源性污染是指食品在加工、运输、贮藏、销售、食用过程中,通过水、空气、人、动物、机械设备及用具等而使食品发生微生物污染,也称第二次污染。 微生物在食品中生长与在空气或水等环境中生长迥然不同,因为食品中含有微生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微生物可在食品中迅速生长繁殖。食品的基本特性,食品的营养成分、水分、pH值、渗透压;食品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气体、湿度等均会影响微生物的生长。 任何微生物进行生长繁殖以及多数生物化学反应都需要以水作为溶剂或介质。食品中水分以游离水和结合水两种形式存在。结合水是指存在于食品中的与非水成分通过氢键结合的水,因为这部分水是与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一些可溶性物质,如氨基酸、糖、盐等结合的,所以微生物无法利用结合水。游离水是指食品中与非水成分有较弱作用或基本没有中作用的水,微生物在食品上生长繁殖,能利用的水是游离水,因而微生物在食品中的生长繁殖所需水不是取决于总含水量(%),而是取决于水分活度。故通常使用A w来表示食品中可被微生物利用的水。 A w是指食品中水分的有效浓度,即在一定温度下,食品的水分蒸汽压P与相同温度下纯水的蒸汽压P0的比值,即:

食品中常见的19种微生物污染

食品中常见的19种微生物污染 食源性微生物是影响食品安全的第一大危害,也是全球性的威胁。以下总结了食品中常见的19种微生物污染,供检测同行们参考。1、大肠菌群大肠菌群,它不代表某一个或某一属细菌,而指的是具有某些特性的一组与粪便污染有关的细菌。大肠菌群都是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人和温血动物的粪便。一般食品肠菌群超标,表示食品受动温血动物的粪便污染,其中典型大肠杆菌为粪便近期污染,其他菌属则可能为粪便的旧污染。人吃了大肠菌群超标的食物可能会导致:肠道传染病、食物中毒等。2、霉菌霉菌,是丝状真菌的俗称,意即'发霉的真菌',它们往往能形成分枝繁茂的菌丝体,但又不像蘑菇那样产生大型的子实体。在潮湿温暖的地方,很多物品上长出一些肉眼可见的绒毛状、絮状或蛛网状的菌落,那就是霉菌。霉菌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它比较青睐于温暖潮湿的环境,一有合适的环境就会大量的繁殖,必须采取措施来阻止霉菌的繁殖或切断其传播途径,就可以摆脱霉菌的污染。霉菌对食物的污染,降低食品的食用品质外,还会产生霉菌毒素。霉菌毒素对人主要毒性表现在神经和分泌紊乱、免疫抑制、致癌致畸、肝肾损伤、繁殖障碍等。3、酵母酵母是一些单细胞真菌,并非系统演化分类的单元。是子囊菌、担子菌等几科单细胞真菌的通称,一般泛指能发酵

糖类的各种单细胞真菌,有的对食品加工有益,如发酵粉、酿酒酵母,有的为致病菌。空气中、人体中都存在一定数量的酵母菌,只要在合适的环境就会快速繁殖。吃了致病性酵母菌污染的食品易造成食物中毒,有些免疫力低的人群亦可能发生酵母菌感染。4、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病原菌,隶属于葡萄球菌属,有“嗜肉菌'的别称,是革兰氏阳性菌的代表,可引起许多严重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空气、水、灰尘及人和动物的排泄物中都可找到。因此,食品受到污染的机会很多。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报告,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占第二位,仅次于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人类化脓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菌,可引起局部化脓感染,也可引起肺炎、伪膜性肠炎、心包炎等,甚至败血症、脓毒症等全身感染。5、沙门氏菌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沙门氏菌属有的专对人类致病,有的只对动物致病,也有对人和动物都致病。沙门氏菌病是指由各种类型沙门氏菌所引起的对人类、家畜以及野生禽兽不同形式的总称。感染沙门氏菌的人或带菌者的粪便污染食品,可使人发生食物中毒。据统计在世界各国的种类细菌性食物中毒中,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常列榜首。沙门氏菌主要污染肉类食品,鱼、禽、奶、蛋类食品也可受此菌污染。沙门氏菌食物中毒全年都可发生,吃了未煮透的病、死牲畜肉或在屠宰后其他环节污染的牲畜

食品微生物污染途径

一方面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分布十分广泛,不同的环境中存在的微生物类型和数量不尽相同,另一方面食品从原料、生产、加工、贮藏、运输、销售到烹调等各个环节,常常与环境发生各种方式的接触,进而导致微生物的污染。污染食品的微生物来源可分为土壤、空气、水、操作人员、动植物、加工设备、包装材料等方面。 1.1 污染食品的微生物来源 1.1.1 土壤 土壤中含有大量的可被微生物利用的碳源和氮源,还含有大量的硫、磷、钾、钙、镁等无机元素及硼、钼、锌、锰等微量元素,加之土壤具有一定的保水性、通气性及适宜的酸碱度(pH3.5~10.5),土壤温度变化范围通常在10~30℃之间,而且表面土壤的覆盖有保护微生物免遭太阳紫外线的危害。 可见,土壤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了有利的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因此,土壤素有“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和“微生物大本营”之称。 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可达107~109个/g。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十分庞杂,其中细菌占有比例最大,可达70%~80%,放线菌占5%~30%,其次是真菌、藻类和原生动物。不同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很大差异,在地面下3~25cm是微生物最活跃的场所,肥沃的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较多,果园土壤中酵母的数量较多。土壤中的微生物除了自身发展外,分布在空气、水和人及动植物体的微生物也会不断进入土壤中。许多病原微生物就是随着动植物残体以及人和动物的排泄物进入土壤的。因此,土壤中的微生物既有非病原的,也有病原的。通常无芽孢菌在土壤中生存的时间较短,而有芽孢菌在土壤中生存时间较长。例如沙门氏菌只能生存数天至数周,炭疽芽孢杆菌却能生存数年或更长时间。同时土壤中还存在着能够长期生活的土源性病原菌。霉菌及放线菌的孢子在土壤中也能生存较长时间。 1.1.2 空气 空气中不具备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和充足的水分条件,加之室外经常接受来自日光的紫外线照射,所以空气不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场所。然而空气中也确实含有一定数量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是随风飘扬而悬浮在大气中或附着在飞扬起来的尘埃或液滴上。这些微生物可来自土壤、水、人和动植物体表的脱落物和呼吸道、消化道的排泄物。 空气中的微生物主要为霉菌、放线菌的孢子和细菌的芽孢及酵母。不同环境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有很大差异。公共场所、街道、畜舍、屠宰场及通气不良处的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较高。空气中的尘埃越多,所含微生物的数量也就越多。室内污染严重的空气微生物数量可达106个/m3,海洋、高山、乡村、森林等空气清新的地方微生物的数量较少。空气中可能会出现一些病原微生物、它们直接来自人或动物呼吸道、皮肤干燥脱落物及排泄物或间接来自土壤,如结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流感嗜血杆菌和病毒等。患病者口腔喷出的飞沫小滴含有1~2万个细菌。 1.1.3 水 自然界中的江、河、湖、海等各种淡水与咸水水域中都生存着相应的微生物。由于不同水域

微生物在食品方面的应用

微生物在食品工业的应用 摘要:叙述了微生物与食品工业的关系,微生物在食品的应用,微生物在食品应用工业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微生物食品工业发酵应用前景。 微生物是所有形体微小、单细胞或者个体结构简单的多细胞以至没有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总称。微生物总类繁多、分布广、代谢类型多、代谢能力强、生长繁殖快、易培养、易变异、适应能力强,正是上述特性,使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微生物不仅在自然界物资循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在食品工业的应用中也非常广泛。本文叙述了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讨论了微生物的广阔发展前景。 一微生物与食品工业的关系 随着人们对微生物认识的不断深入,微生物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生产。今天基因工程、固定化酶、固定化细胞等先进技术的应用,进一步发掘了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的巨大发展潜能。微生物在食品工业生产中有非常大的好处,例如可以制作面包,酒;霉菌可制作豆酱、酱油;乳酸菌可制作泡菜、酸奶等;当然也有危害,我们要充分利用微生物有利的方面为食品工业服务,消除器有害影响,为人类造福。 二微生物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 1.食醋 食醋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制造出来的一种酸性调味品。它能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在人们饮食生活中不可缺少。在我国的中医药学中醋也有一定的用途。全国各地生产的食醋品种较多。著名的山西陈醋、镇江香醋、四川麸醋、东北白醋、江浙玫瑰米醋、福建红曲醋等是食醋的代表品种。食醋按加工方法可分为合成醋、酿造醋、再制醋三大类。其中产量最大且与我们关系最为密切的是酿造醋,它是用粮食等淀粉质为原料,经微生物制曲、糖化、酒精发酵、醋酸发酵等阶段酿制而成。其主要成分除醋酸(3%~5%)外,还含有各种氨基酸、有机酸、糖类、维生素、醇和酯等营养成分及风味成分,具有独特的色、香、味。它不仅是调味佳品,长期食用对身体健康也十分有益。 2.面包 面包是产小麦国家的主食,几乎世界各国都有生产。它是以面粉为主要原料,以酵母菌、糖、油脂和鸡蛋为辅料生产的发酵食品,其营养丰富,组织蓬松,易于消化吸收,食用方便,深受消费者喜爱。酵母是生产面包必不可少的生物松软剂。面包酵母是一种单细胞生物,属真菌类,学名为啤酒酵母。面包酵母有圆形、椭圆形等多种形态。以椭圆形的用于生产较好。酵母为兼性厌氧性微生物,在有氧及无氧条件下都可以进行发酵。 3.酿酒 我国是一个酒类生产大国,也是一个酒文化文明古国,在应用酵母菌酿酒的领域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许多独特的酿酒工艺在世界上独领风骚,深受世界各国赞誉,同时也为我国经济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食品微生物(最基础知识)

第一章 1什么事微生物?什么是微生物学? 答:微生物是指大量的及其多样的不借助显微镜看不见的微小生物类群的总称。微生物学时研究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遗传变异以及微生物的进化分类生态等生命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 2生物界的六界分类系统a动物界b植物界c原生生物界:原生动物大部分海藻类及黏菌d 真菌界:酵母菌霉菌e原核生物界:细菌放线菌蓝细菌等}细胞型生物f病毒界}非细胞型生物 3简述微生物的生物学特征? 答:(1)代谢活动强,微生物体积小,有极大的表面积/体积比值,因而微生物能与环境之间迅速进行物质交换,吸收营养和排泄废物,而且有最大的代谢速率,如发酵乳糖的细菌在1小时内可以分解其自重1000-10000倍的乳糖 (2)繁殖快,易培养,如大肠杆菌在适合条件下,每20min分裂一次,每小时分裂3次,每昼夜产生的后代数为4722366500万亿个(重约4722t) (3)种类多,分布广迄今为止,所知道的微生物约有10万种,它们具有各种生活方式和营养型,它们中大多数以有机物为营养物质,还有些事寄生类型,且微生物在自然界分布极为广泛,土壤水域大气几乎都有微生物的存在,特别是土壤是微生物的大本营 (4)适应性强,易变异,微生物因其比表面积比较大而具有极其灵活的适应性;微生物的个体一般都是单细胞,简单多细胞或非细胞的,通常是单倍体,加之微生物具有繁殖快数量多和外界直接接触的原因,变异后代很多。 4食品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是什么?微生物在食品中的应用有哪些形式? 答:食品微生物学时专门研究微生物与食品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它是微生物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内容包括:1)研究与食品有关的微生物的活动规律2)研究如何利用有益微生物为人类制造食品3)研究如何控制有害微生物,防止食品发生腐败变质4)研究检测食品中微生物的方法,制定食品微生物指标,从而为判断食品的卫生质量而提供科学依据。第二章 1比较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的异同点。 答:答:真核生物原核生物 细胞大小较大较小 细胞壁成分纤维素几丁质肽聚糖 细胞膜成分含甾醇不含甾醇 含呼吸光合组分无有 线粒体有无 间体无有 溶酶体有无 叶绿体光能自养生物有无 储藏物淀粉聚β-羟基丁酸 流动性有无 核膜有无 DNA含量少多 组蛋白有无 生物固氮能力无有些有

(完整版)食品微生物学试题+答案

食品微生物学试卷一、 一. 填空题: 1. 细菌一般进行___无性__ 繁殖,即__裂殖_。酵母的繁殖方式分为有性和无性两类,无性繁殖又可分为__芽殖__ ,__裂殖__ 两种形式,有性繁殖时形成__子囊_ ;霉菌在有性繁殖中产生的有性孢子种类主要有__子囊孢子__ ,_接合孢子__ ;在无性繁殖中产生的无性孢子种类有_孢囊孢子_ ,__分生孢子__,__厚垣孢子(节孢子)__ ;放线菌以__无性__ 方式繁殖,主要形成__分生孢子__ ,也可以通过___菌丝片断_繁殖。 2. 微生物污染食品后,对人体造成的危害主要是引起___食物中毒_______和____消化道传染病_____。 3.在酵母菌细胞结构中,____⒃_____具有保护细胞及维持细胞外形的功能;____⒄____具有控制细胞对营养物及代谢产物的吸收和交换作用;____⒅_____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新陈代谢的场所;___⒆______是呼吸酶类的载体,细胞的能量供应站;_____⒇____具有传递细胞遗传性状的作用。 二.选择题(1分/小题×20) 1.革兰氏染色的关键步骤是__c_ a.结晶紫(初染) b.碘液(媒染) c.酒精(脱色) d.蕃红(复染) 2.属于细菌细胞基本结构的为__b_ a.荚膜 b.细胞壁 c.芽孢 d.鞭毛 3.测定食品中的细菌总数常采用__a___ a.稀释混匀平板法 b.稀释涂布平板法 c.显微镜直接镜检计数法 4.干热灭菌法要求的温度和时间为_c__ a.105℃,2小时 b.121℃,30分钟 c.160℃,2小时 d.160℃,4小时 5.微生物运输营养物质的主要方式_c__ a.单纯扩散 b.促进扩散 c.主动运输 d.基团转位 6.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有性繁殖产生__d__ a.接合孢子 b.担孢子 c.孢囊孢子 d. 子囊孢子 7.以高糖培养酵母菌,其培养基类型为__b__ a.加富培养基 b.选择培养基 c.鉴别培养基 d.普通培养基 8. 抗干燥能力较强的微生物是__a_______。 a.酵母菌 b.霉菌菌丝 c.乳酸菌 9. 产生假根是__a__的形态特征。

食品微生物-名词解释

1、微生物:形体微小,结构简单,大多数肉眼看不到,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一类低等生物的总称。 2、细菌:以二等分裂为主单细胞原核生物。无典型细胞核,只有核质体,无核膜、核仁、细胞器,不进行有丝分裂。 3、放线菌:是一类呈丝状生长以孢子繁殖的革兰氏阳性细菌。 4、支原体:无细胞壁的原核微生物。因其细胞膜中含有一般原核生物所没有的甾醇,其细胞膜仍有较高的机械强度。 5、病毒:一类超显微的、结构极简单的、专性活细胞内寄生的、在活体外能以无生命的化学大分子状态长期存在,并保持其感染活性的非细胞生物。 6、噬菌体:寄生于微生物体内并引起寄主菌(细菌、放线菌、蓝细菌等原核微生物)裂解的一种病毒。 7、毒性噬菌体:感染寄主细胞后进行大量增殖并最终引起细菌裂解。 8、温和噬菌体:温和噬菌体感染寄主菌后不立即增殖,而是将其基因组整合到寄主菌的核酸中,并随寄主菌核酸的复制而复制,即为溶原状态。 9、溶源性细菌:染色体上带有温和噬菌体基因组的细菌,称为溶源性细菌 10、溶源性转变:噬菌体DNA整合到细菌基因组中而改变了细菌的基因型,使溶源性细菌相应性状发生改变。 11、酵母菌:是一类以出芽繁殖为主要特征的单细胞真菌的统称。 12、霉菌:是一些丝状真菌的统称。 13、L型细菌:指那些在实验室或宿主体内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的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损菌株。 14、原生质体:指在人工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等抑制新生细胞壁合成后,所留下的仅由细胞膜包裹着的脆弱细胞。通常由G+细菌形成。 15、原生质球:经溶菌酶或青霉素处理后,还残留了部分细胞壁(尤其是G―细菌的外膜)的原生质体。通常由G―细菌形成。 16、芽殖: 17、菌落:将单个微生物细胞或多个同种细胞接种于固体培养基表面,经适宜条件培养,大量繁殖形成肉眼可见的细胞群落。 18、细胞壁:位于细胞表面,内侧紧贴细胞膜的一层无色透明,质地坚韧,而富有弹性的构造。 19、LPS: 20、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细胞质脱水浓缩,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对不良环境条件具有较强抗性的休眠体。 21、糖被:包被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透明粘液性胶状物质。 22、鞭毛:某些细菌在细胞表面着生有一根或数十根细长、波浪状弯曲的丝状物。 23、生长因子:指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本身又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以满足机体生长需要的微量有机化合物。 24、营养: 25、营养物: 26、碳氮比: 28、光能无机自养型菌:以光为能源,不依赖任何有机物即可正常生长。 29、光能有机异养型菌:以光为能源,但生长需要一定的有机营养。

微生物与食品的主要关系

食品科学现代农业科技2012年第2期 1有益或有用微生物 1.1自身可以直接作为食品的微生物(香菇、草菇、金针菇、平菇、灵芝、木耳、银耳) 1.1.1香菇。自身直接可以作为食品的微生物有很多种,比较常见的有香菇和灵芝等上等食材。香菇是生长在朽木上的菌类,属于担子菌纲伞菌目蘑菇科皮裥属,学名香皮钢菌。初生时菌盖为淡褐色,下部为白色,开伞以后菌下端的毛状盖膜逐渐消失,菌盖变为深褐色。菌盖里面排列着辐射形的白色菌褶,中间是白色菌柄。菌褶上有无数的孢子。初生时菌盖为淡褐色。孢子为白色,卵圆形,体积很小,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单个的孢子。许多孢子聚在一起时,肉眼可见一层白色粉末。孢子在适宜的温度下萌发而成菌丝,菌丝生长发育成子实体。子实体再结成无数用以繁殖的孢子,这就是香菇的生活史。在冬季温度较低时,生产的香菇质量较好,因而又称冬菇。但在市场上根据其形态品质或生产季节的不同,其商品名称又分别叫作花菇、冬菇、厚菇、薄菇等,其中以花姑质量最好。 1.1.2灵芝。其具有补中、固肾、益脾、补肺、止血的作用,对多种慢性病有一定疗效。即使是平常人长期适量服用,也能起到强身壮体的功效。 1.2在生产中应用的微生物(啤酒、醋、酱油、味精、酸奶、腐乳) 几千年以来,发酵抑制是保存食品的主要方式。无论是微生物的自然生长还是群体培养生长,都会使食品发生化学或质地的变化,从而形成一种能够延长其贮存期的制品。发酵过程也被用于产生新的令人愉悦的食品风味与香味。1.2.1乳制品。发酵乳制品具有与众不同的风味与香气,这主要取决于微生物的培养条件及所使用的接种方法。所有发酵乳制品都源自相似的生产加工技术,也就是通过微生物活动产生的酸来引起蛋白质变性。在这个生产过程中,人们通常是将发酵剂接种于乳中,然后在最佳温度条件下进行培养,最后通过冷却终止微生物生长,用乳酸杆菌和乳链球菌产生酸味和香气。乳链球菌丁二酮亚种能将乳中的柠檬酸盐转化成丁二酮,使终产品具有一种特殊的奶油香味。用这些微生物与脱脂乳可以得到乳酪,而若与奶油一起发酵会得到酸奶油。 酸奶是一种由特殊的发酵剂生产的产品,发酵剂由嗜热链球菌与保加利亚乳杆菌以1∶1的比例构成。随着这些微生物的协同生长,有链球菌产酸,乳杆菌产生香味成分。新制备的新鲜酸奶含菌10亿个/g。嗜酸乳是由嗜酸乳杆菌而制得的。 发酵乳具有有益的作用。嗜酸乳杆菌可以改变一些肠道内的微生物菌群,因而会改善健康状况,而且经常用其辅助食疗。发酵乳制品中的许多微生物可以稳定肠道内的微生物菌群,而且有抗微生物的性质。他们对健康有益作用的本质与程度还不清楚,但可能包括降低乳糖不耐受性,降低血浆胆固醇浓度,而且可能还会表现出一些抗癌的活性。一些乳酸杆菌的细胞壁中存在该类化合物。这些发现表明,含有乳酸菌尤其是嗜酸性乳酸菌的食物会对防止结肠癌有一定的帮助。 另一组令人感兴趣的微生物是双歧杆菌。双歧杆属中包括不规则的、无芽孢的、G(+)性的,它们可能是短棒或末端分叉的。双歧杆菌是无运动性的厌氧杆菌,能发酵乳糖和其他糖而产生醋酸和乳酸。它们是存在于人类肠道内的典型菌类,具有对人体有益的性质。双歧杆菌可以帮助维持正常的肠道平衡,改善人体的乳糖耐受性,具有抗肿瘤生成活力,而且可以降低血浆中的胆固醇含量。另外,研究发现这 微生物与食品的主要关系 刘静娜 (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河南郑州450011) 摘要微生物与食品的关系主要有有益、有害、有益和有害相互转化几种情况。有益分为直接有益和间接有益,又可进一步分为有益于人体健康和有益于生产;对于食品有害的微生物,有些是微生物自身是病原菌、致病菌,可以引起食品污染,有些是因为这些微生物并无危害,但是其代谢产物有毒性,危害人体健康;还有一些微生物自身不会致病也不会产生有害代谢物,但是其生长繁殖会给生产带来一些影响。一些微生物对生产和健康的影响较小,而另一些微生物在一些情况下有利于生产和健康,但在另一些情况下则不利于生产,有害于健康。 关键词微生物;食品;有益;有害 中图分类号TS20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2)02-0338-03 Key Relationships Between Microbe and Food LIU Jing-na (Zhengzhou College of Animal Husbandry Engineering,Zhengzhou Henan450011) Abstract Relationships between microbe and food are mainly beneficial,harmful and transformation between the beneficial and the harmful. Availability is divided into direct useful and indirect useful,and furtherly divided into being benifical to human health and production.For microbe which is harmful to food,some microbial own are disease original bacteria and pathogens that can cause food pollution.Some are not harmtul,but their metabolism products have toxicity which are harmtul to human health.In addition,some microbes can′t cause diseases by themselves and produce harmful metabolites,but their growth propagation will bring production some troubles.Some microbes have a little influence on production and health,while others are benifical to production and health in some circumstances,but in other cases,they are detrimental to production and harmful to heath. Key words microbe;food;beneficial;harmful 作者简介刘静娜(1978-),女,河北唐山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食 品科学与工程。 收稿日期2011-12-01 338

《食品微生物》教案

一、《食品微生物》教学内容 (一)目的和任务 1.教学的目的 学生在学习了解有关食品微生物基本理论知识(微生物的定义、微生物的分类、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微生物的生理生化特性等)的基础上,能熟练掌握微生物的显微镜观察技术、微生物培养基的制作技术和微生物的接种操作技术,进一步掌握利用微生物进行常见发酵食品生产的技术,并能有效进行发酵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2.教学的要求 1)标准的校内小型生产型实训室,面积200㎡,并配备相应的配套设施设备。其中,包括:光学显微镜、不锈钢锅、水浴锅、超净工作台、杀菌锅、恒温培养箱、玻璃器皿(试管、三角瓶、培养皿、移液管等)。 2)配备一名实训指导教师。 3)相关教学软件、影像及图片资料。 4)铅笔、彩色染料笔、图画纸、坐标纸等 (二)实训所需设备设施及实验地点 1、校内生产型实训环境 标准的校内小型生产型实训室,面积200㎡,并配备相应的配套设施设备。其中,包括:光学显微镜、不锈钢锅、水浴锅、超净工作台、杀菌锅、恒温培养箱、玻璃器皿(试管、三角瓶、培养皿、移液管等)。 生产设备先进,配套良好,使用效率高,效果好。 2、校外实训基地: 千禾食品有限公司、苏东坡酒业有限公司、吉香居食品有限公司、蒙牛乳业眉山公司等。 (三)教学项目及学时分配 1

2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1、考核实行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其中过程考核占60%,包括平时表现和任务考核;结果考核占40%,主要是期末综合技能考核。 (五)教材及参考资料 1唐艳红,王海伟.《食品微生物》. 2.无锡轻工业学院编写:调味品酿造加工技术 二、附录

(一)《食品微生物》理论教学教案 1、《微生物概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