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旅游和旅游资源-单元检测(含答案解析)

第一章-旅游和旅游资源-单元检测(含答案解析)

第一章-旅游和旅游资源-单元检测(含答案解析)
第一章-旅游和旅游资源-单元检测(含答案解析)

第一章 旅游测评(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 50分)

下表所示为吴家宝同学一家2019年春节出境旅游的部分行程,表中航班出发和到达时间均为当地时间。阅读下表,完成第1~2题。

于当地餐厅用1.吴家宝出发前对住在南京的外公、外婆说,除夕(2月9日)子夜一定要等他的拜年电话。家宝打拜年电话时正在( ) A.尼罗河的游轮上享用西式自助餐 B.尼罗河的游轮上迎接第一缕曙光 C.

亚历山大的餐厅用午餐

D.游览蒙塔扎皇宫花园 2.吴家宝一家的境外旅游属于( )A.宗教型 B.科考探险 C.国际旅游 D.国内旅游

下图是“一个旅游系统模型图”。据此完成第3~4题。

3.从空间表现形式上看,旅游系统是( ) A.旅游者离开及返回的旅游客源地空间系统 B.旅游者往返及暂停的旅游通道空间系统 C.旅游者到达及游览的旅游目的地空间系统 D.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通过通道相互作用的空间系统

4.旅游目的地必须具备旅游服务设施和旅游功能。下列地区不可能成为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的是( ) A.地中海

B.加勒比海

C.东南亚

D.喜马拉雅山

读下面几幅图片,完成第5~7题。 5.图中属于自然景观旅游资源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6.图中的黄果树瀑布是典型的( )

A.生物景观

B.山水组合景观

C.地质地貌景观

D.宗教文化景观

7.能够体现旅游资源的历史文化属性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读“云南省某地示意图”,完成第8~10题。

8.在云南西双版纳林海中的傣家村落,建筑形式是当地高脚式竹楼,这表明 A.竹楼这种文化事物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小 B.竹楼的材料和结构反映了当地自然环境

C.竹楼记录了当地人的意识形态

D.竹楼反映了早期社会制度

9.图中属于文化景观旅游资源的是( ) A.石林 B.湖泊 C.雪山 D.竹楼

10.图中的景观中没有( )

A.地质地貌景观

B.山水组合景观

C.生物景观

D.气象与其他自然景观组合

不同地区的传统民居建筑各具特色,建筑设计风格、结构设计也体现了对当地自然环境的适应。读下列三幅民居景观图片,完成第11~12题。

11.按旅游资源的分类来说,民居建筑应属于(

A.自然景观旅游资源

B.自然和文化景观旅游资源

C.文化景观旅游资源

D.宗教文化景观

12.下列选项中民居与其自然环境对应正确

的一组是( ) A.①——土质特殊

B.②——干旱少雨、草原广布

C.③——降水充沛、河湖众多

D.③——高温多雨、空气潮湿

我国旅游资源丰富,国土广袤,山川锦绣,自然绚丽,景观多姿,优越的自然条件使我国形成了地质地貌景观、气候与其他自然景观组合、山水组合景观、生物景观为特色的四大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同时,我国历史悠久,文化传统与众不同,文物古迹、民族风情、革命纪念地都独具吸引力。据此完成第13~16题。

13.我国的四大佛教名山是( )A.五台山、泰山、雁荡山、普陀山 B.五台山、峨眉山、雁荡山、普陀山 C.五台山、峨眉山、九华山、普陀山 D.五台山、嵩山、华山、雁荡山

14.下列属于我国自然景观旅游资源的有( )

①长江三峡、四川黄龙②西安附近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③南京明孝陵、敦煌莫高窟④桂林山水、台湾日月潭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5.云南丽江古城保留了大片明清年代的民居建筑,均是土木结构且屋面楼房融合了纳西、白、汉等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是世界文化遗产。以上叙述体现的旅游资源最主要的特征是( )

A.美学属性

B.位置相对稳定性

C.非消耗性

D.历史文化属性

16.对岳阳楼能成为千古名楼起到重要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们建此楼时使用了独一无二的建筑技术

B.古代文人在此楼上的一些审美活动

C.岳阳楼所处的地形条件

D.岳阳楼周边的民族风情

17.下列著名风景名胜区属于喀斯特地貌的是( ) A.峨眉天下秀 B.桂林“碧莲玉笋世界”

C.长白山天池(白头山天池)湖水碧蓝、白色群峰倒映风光

D.挺拔险峻、登之可“一览众山小”的泰山

18.右图是海南省著名旅游景观“南天一柱”照片。该景观( )

A.形成受海水侵蚀的影响

B.表现出石灰岩沉积特点

C.反映热带自然景观特征

D.在冬季观赏的效果最佳

“红三角”区域经济圈,包括湖南郴州、江西赣州和广东韶关三市,区域人口约1 500万,面积约8万平方千米。由于三市同是革命老区,又同属红色砂砾岩地貌,且三地相连成三角形,故被称为

“红三角”。读图,完成第19~20题。

19.按成因分类,本区域的红色砂砾岩属于( )

A.岩浆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D.侵入岩

20.红色砂岩山地风化形成的地貌景观,在亚热带地区与丰茂的植被相映衬,成为

特色鲜明的风景旅游资源。这种地貌景观是( )

A.丹霞地貌

B.雅丹地貌

C.喀斯特地貌

D.球状地貌

二、综合题(共50分)

21.(14分)祖国的宝岛台湾岛是一个狭长形的海岛,面积虽不大,但岛内却拥有高山、丘陵、平原、盆地、海岸等丰富的地形地貌,加上中国传统文化的沉淀和经济的发展作为支撑,造就了台湾多元化旅游资源。有驰名中外的阿里山云海、双潭秋月、玉山积云、清水断崖、澎湖渔火、明延平郡王祠、指南宫凌霄宝殿、云林北港妈祖庙等。读“台湾岛主要旅游景点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宝岛”台湾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分析台湾岛旅游资源多样性的原因。

(2)根据旅游资源的本质属性,通常将旅游资源划分为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和旅游资源。阿里山云海属于旅游资源。

(3)材料中介绍的自然风光中没有提及( )

A.地质地貌景观

B.气候与其他自然景观组合

C.山水组合景观

D.生物景观

(4)旅游资源既是一种经济财富,也是一种无价的财富。材料中提

及的旅游资源所共有的特性是、、。

22.(11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壶口瀑布位于黄河峡谷中。九曲黄河如一条奔腾的巨龙,穿行在黄

土高原秦晋大峡谷。流至壶口时,激流翻滚,惊涛怒吼,其声方圆十里可闻,

其形恰如巨壶倒悬,场面极为壮观,有“全国第二大瀑布”之称,也是世界

上著名的瀑布之一。

材料二:黄河水系图和壶口瀑布地质剖面示意图

1)图中A河流的名称

是,B地形区的名称

是。

(2)依据图中信息,分析黄

河壶口瀑布的形成原因。

23.(12分)读江西省三清山旅游景区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

题。

位于我国江西省东北部上饶市境内的三清山,属典型的花岗岩

地貌景观,该地断裂、裂隙发育,上亿年的风雨侵蚀,造就了奇峰

怪石的景观,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国家地质公园,也是江西省

重点开发的旅游景区。

三清山旅游景区(部分)示意图

(1)图中所列的景点名称反映该景区既有自然景观旅游资源,也有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各举两例。

(2)简述三清山旅游景区奇峰怪石景观形成的主要原因。

24.(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钙华景观是喀斯特景观的一种类型。在喀斯特地区,各种水体中溶解了大量碳酸钙,这种水被称为“喀斯特水”。从地壳深处涌出的“喀斯特水”一出地表,随着压力、温度的变化,水中的二氧化碳逸出,溶解能力减弱,水中的碳酸钙开始结晶析出,钙华开始生成,形成各种景观,叫做钙华景观。如随着泉水的流动、地形的变化,形成层层钙华池(图甲)。

材料二:一般地表喀斯特景观主要分布在热带或者亚热带高

温多雨的地方,因为温度高、降水多,可以加快喀斯特反应的

速度。如中国地表喀斯特景观最精彩的地方都集中在地处亚

热带的广西、贵州、云南三省区。中国最负盛名的钙华池景

观非常巧合地在青藏高原东缘排成了一线;北起九寨沟以北

的神仙池,向西南到云南香格里拉的白水台(图乙)。

(1)说出材料一中钙华景观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

图甲云南香格里拉白水台的钙华梯池

(2)请根据材料和已学过的相关知识,推测青藏高原东缘高寒高山地区钙华风景带的形成条件。

图乙

第一章旅游和旅游资源单元质量评估(二)

一、选择题

读图,回答1、2题。

1.按旅游资源类型分类,与其他三个景点

类型不同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四幅图中与宗教文化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读下图旅行社广告,回答3.最早的旅行社

诞生在( )A.美国 B.英国

C.中国

D.埃及

4.现代旅游的主要目的是( )A.商业活

动 B.事务性出游

C.娱乐消遣

D.购物

5.2012年2月6日夜间开始,安徽黄山风

景区受较强冷空气影响,气温急骤下降。2月7日,黄山出现大面积雾凇景观。雾凇是我国一种非常宝贵的气象旅游资源,下列四个地区中,每年都可以见到此种景观的是( )

A.海南B.北京C.泰山D.吉林

黄山以“三奇四绝”而著称于世,据此回答6~8题。

6.黄山位于( )A.长江以南 B.安徽省的中部

C.地势第二级阶梯

D.温带季风气候区

7.黄山“四绝”中属于气候景观的是( )

A.奇松

B.怪石

C.云海

D.温泉

8.黄山从地质构造上来看属于( )

A.背斜

B.向斜

C.褶皱山

D.断块山

2010年8月,“中国丹霞”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

录》,位列其中的广东丹霞山主要是由红色砂岩构成的。

下图为广东丹霞山地貌景观图。读图完成9、10题。

9.构成丹霞山地貌的岩石属于( )

A.变质岩

B.沉积岩

C.侵入岩

D.喷出岩

10.塑造丹霞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力侵蚀

B.风力堆积

C.流水侵蚀

D.流水堆积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11.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长白山是我国首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有天池、瀑布、滑雪等49处可供游览开发的旅游资源,年接待游客近百万人。下图为天池景观图。

(1)天池、瀑布、滑雪场属于自然景观旅游资源的是_______________,

属于文化景观旅游资源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影响天池旅游景观资源形成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岩构造地貌

_______________景观。

(3)说出滑雪场旅游资源形成的原因和分布

特点。

12.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近年来,山西平遥古城吸引了众多

的旅游者。平遥古城是我国首批加入《世界

遗产名录》的城市,是中国境内迄今保存最

为完整的明清时期的中国县城的原型,有

“中国古建筑的荟萃和宝库”之称。

材料二下面三幅图分别是北京四合院、四川乐

山大佛、万里长城的景观图片。

(1)材料一、二中所涉及的四处旅游资源类型都是________景观旅游资源。其中被中外游客评为“中国十大

风景名胜”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四处旅游景点位于四川盆地地区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位于北京及河北省北部的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反映了我国旅游资源的什么特点?

(3)平遥古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游客逐年增多,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九寨沟位于岷山主峰雪宝顶北侧(下图)。第四纪冰川在巨厚的石灰岩基础上雕塑了现代地貌的雏形,其后在地壳抬升和流水侵蚀切割、溶蚀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山高谷深的喀斯特地貌(石灰岩受到流水侵蚀、溶蚀和淀积等综合作用形成的独特地貌)景观。景区海拔2 000到4 700米,林木繁茂,湖泊、泉、瀑错落其间。

(1)描述九寨沟景区的深秋景观。

(2)说明九寨沟深秋景观形成的主要原因。

第一章旅游测评(一)

选择题1---10 ACDDC BDBDC 11---20CACDD BBABA

21答案:(1)①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形成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②历史、文化背景和发展水平的差异,形成丰富多样的人文景观。

(2)自然景观文化景观自然和文化景观自然景观 (3)D

(4)精神文化位置相对稳定性美学属性非消耗性

22答案:(1)渭河河套平原 (2)由于岩性差异,造成流水的侵蚀差异,较坚硬的砾石抗侵蚀,较松软的砂岩易被侵蚀,形成断面和水潭,发育成瀑布。

23答案:(1)自然旅游资源:三叠泉、杜鹃林、东部云海、石林。(任答其中两点即可)人文旅游资源:摩崖石刻、琵琶亭、步云桥、叠翠亭。(任答其中两点即可)

(2)该地岩石断块和断裂、裂隙发育,构成了三清山自然景观的基本面貌;景区处于亚热带季风湿润区,高温多雨,风化作用强烈;花岗石易被风化侵蚀。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造就了景区奇峰怪石的景观。(任答两点即可) 24答案:(1)流水的溶蚀作用、流水的淀积作用。

(2)①有大面积石灰岩分布;②构造运动强烈,岩层中有大量断裂、裂隙分布,地下热泉在岩层裂隙中上升;③泉水中富含二氧化碳;④泉水出露地表,随着压力、温度的变化,水中的二氧化碳逸出,碳酸钙析出沉积。

第一章旅游和旅游资源单元质量评估(二)答案解析

1A,2C。3B,4C。5. D。6A,7C,8D。9B,10C。

11.【解析】长白山天池位于长白山主峰火山锥体的顶部,是中国最大的火山口湖。以长白山天池为代表,集瀑布、峡谷、地下森林、火山熔岩林、高山大花园、地下河、原始森林、云雾、冰雪等旅游景观为一体,构成了一道亮丽迷人的风景线。

答案:(1)天池、瀑布滑雪场 (2)玄武火山

(3)依托于气候条件,在寒温带和中温带冬季严寒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其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带性。

12.【解析】本题考查对旅游景点的分析能力。四处景点都是人类文化的景点代表,虽然所处的位置不同,但是由于其非凡的价值和文化内涵,吸引了海内外众多的游客。

答案:(1)文化万里长城

(2)四川乐山大佛北京四合院、万里长城旅游点或旅游区呈明显的片状或带状分布。

(3)众多的文化遗产,随着人类的认识程度提升,其旅游价值也越来越高。

13.【解析】该题通过图文资料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分析描述区域特征的综合能力。基本思路如下:

答案:(1)蓝天白云,植被色彩丰富,山地湖泊景色各异,泉瀑水量丰盈等。

(2)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秋高气爽;位于青藏高

原东缘,山高谷深,植被垂直变化明显;茂盛的

植被蓄积夏季降水,为景区持续提供充足的水源;

喀斯特地貌区,湖水清澈。(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旅游资源赏析论文

建筑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产物,他本身就代表着一种文化类型,建筑与文化关系密切,建筑在不同时期反映不同的文化内涵,本文从儒家礼教、道家“天人合一”思想、民俗文化等方面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古建筑的影响。 建筑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建筑的灵魂。建筑与文化两者之间有着割不断的渊源,中国 传统文化使中国古代建筑成为世界独一无二的建筑体系 1。 一、儒家礼教等级制与中国古建筑 儒家建立了一整套等级森严的伦理规范,直接影响到传统建筑的布局、造型和色彩等方面。 中国古典建筑多以中轴线布局,主建筑为中,次要建筑在两侧,左右对称,以众多的单体建筑有序的组成一组建筑群体。这些单体是以中心建筑为核心,布局有严格的方向性,等级分明,层次清晰。其组成的方式是严格按照儒家“尊卑有序、上下有分,内外有别”的思想。纵向以北为上,东西为下,横向结构以左为上,以右为下,居住方位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中国古代建筑造型也都带有浓厚的等级色彩,对内外檐装修、屋顶瓦兽、梁枋彩绘、庭院摆设、室内陈设都有严格的限定。如中国传统屋顶就分九级,其中以重檐庑殿顶级别最高,只有皇家和孔子殿堂才可以使用,其次为单檐庑殿、单檐歇山顶,再次是悬山顶、硬山顶、卷棚顶、攒尖顶、十字脊顶、盝顶、盔顶。硬山顶等级最低,根据清朝规定,六品以下官吏及平民住宅的正堂只能用悬山顶或硬山顶。 中国古代建筑对建筑物的装饰色彩也有等级划分,总的来说以黄色为尊,其下依次为:赤、绿、青、蓝、黑、灰。宫殿用金、黄、赤色调,而民居却只能用黑、灰,白为墙面及屋 顶色调 2。 二、道家“天人合一”思想与中国古建筑 老子提出“天人合一”观点,认为人为自然界的组成部分,主张顺应自然。这一观念同样影响了建筑的聚落选址、总体布局、室内外环境设计布置,直至取材及营造技术各方面。 中国古代房屋以“负阴抱阳、背山面水”为选址的基本原则和格局。古代风水学中,认为山体是大地的骨架,也是人们生活资源的天然库府,水域是万物生机之源泉。背负高山,面对江河,坐北朝南,享受最充足的阳光,是修建房屋的最佳的位置,这也体现了人渴望与自 然相融合,从而达到天时、地利、人和的最佳的居住环境。 3 “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古人认为宇宙万物是由阴阳二气的交互作用所生成,由此决定了宇宙万物无不包含着阴阳的对立统一。“夫宅者,乃是阴阳之枢纽。”(《黄帝工经》),阴阳是生命的核心,住宅是生命的载体,中国民居正是以阴阳合成的观念,塑造了以院落为中心和单元的基本平面格局,建筑空间外为阳,内为阴,高为阳,平为阴,屋宇为阳,院落为阴。在房屋室内设计中,院落承接阳光雨露、日月精华,纳气通风,具有“通天接地”的功能。以过厅、穿堂把院落和室内联在一起,由于木结构框架系统的优点,使墙不承受上部结构的压力,就可以任意开窗,特别是在南方,通向庭院的一边,常常开满一排落地长窗,一打开,使室内外的气流完全贯通。在密集的居住状态下,成功地协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合理地解决了日照、通风、保温、隔热、反光和防噪等等问题。 在取材方面,中国的古建筑是唯一以木结构为主的建筑体系,木材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天然的,还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返朴归真、回归自然、融合自然的心理需求,木材较之石土更具有生命力,它本来就有自然的纹路,而且坚韧,便于加工,适合做房屋的各种构件,这还很好的和中国中庸的传统思想相契合中国古建筑的外部造型也尽量表现出与自然协调

第一章旅游和旅游资源导学案

湘南中学高三年级地理导学案班级姓名 第一章旅游和旅游资源 总序第个学案课型:新授课编写人: 邓志春审核人:谭美鹏 编写时间 :20XX年6 月 9 日授课时间 : 2013 年 6 月日【基础知识梳理】 二.旅游资源

【疑难突破】 一.旅游活动的确定方法 (1)旅游活动以活动空间的异地性区别于其他休闲活动 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很多,如农业生产活动、工业生产活动、交通商贸活动、家庭休闲活动、日常休闲活动等,但唯有旅游活动以异地性(离开常住地)为基本特征,具备异地性特征的活动为旅游活动,否则就不是旅游活动。 (2)旅游活动以活动目的的娱乐性区别于其他经济活动 旅游活动是人们以娱乐、享受为主要目的而离开常住地的活动,而人口迁移(如长期移民、短期流动工人、难民等)、游牧活动、流浪活动等尽管也具有异地性特征,但其活动目的不在于娱乐和消遣,故不属于旅游活动。 (3)旅游活动以活动时间的临时性区别于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和旅游活动都是人们离开常住地的活动,但人口迁移常常涉及人口居住地由迁出地到迁入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而旅游活动地理位置的变化是临时性的。 (4)旅游活动以消费活动的高层次性区别于一般的消费活动 旅游活动是消费活动,但它是较高层次的消费活动,是人们满足了生存需求和基本发展需求之后的较高层次的消费活动。 二.各种旅游景观的地理成因——深化探究 旅游资源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对旅游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使旅游者得到

一定的物质享受和精神满足;二是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价值,能给旅游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事物才能被称为旅游资源。 【课堂训练】 1.读以下四幅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四幅图中,C图从旅游 资源分类上属于 ________________;从旅 游资源的特性上,它区别 于其他三幅图的特性是________________,我国也有一处著名的类似于C资源的景观,名叫_____________。 (2)从旅游资源的分类上看,A图属自然旅游资源中的______景观类;B图属于自然旅游资源中的______景观类;C图属于人文旅游资源中的________景观类;D图属于自然旅游资源中的________景观类。 (3)旅游资源的特性中,四幅图都具有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壶口瀑布位于黄河峡谷中。九曲黄河如一条奔腾的巨龙,穿行在黄土高原秦晋大峡谷。流至壶口时,激流翻滚,惊涛怒吼,其声方圆十里可闻,其形恰如巨壶倒悬,场面极为壮观,有“全国第二大瀑布”之称,也是世界上著名的瀑布之一。 材料二黄河水系图(图1)和壶口瀑布地质剖面示意图(图2) (1)图中A河流的名称是__________, B地形区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一的描述,黄河壶口瀑 布什么季节出现此景观?为什么? (3)依据图中信息,分析黄河壶口瀑 布的形成原因。 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体验北京·感受奥运”是20XX年 北京旅游局提出的口号。奥运期间,北京市旅游局向海外市场推出了奥运产品,让更多游客感受到了奥运之年的北京。据不完全统计,20XX年北京全年接待入境旅游者460万人次。 (1)北京奥运期间,有大批的非运动员游客来观看奥运会,游览中国,体验北京的胡同文化及各种民俗活动。这反映了现代旅游的特点是: 旅游主体的_________;旅游空间的_______;旅游形式的________;旅游目的的________。 (2)为满足许多外国游客的要求,北京市老城区现已准备了一批以“四合院”为主的“家庭旅馆”。这体现了旅游活动“六要素”中的“_________”。 (3)奥运期间,许多外国游客要游览长城,体验一下“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意境,从旅游

旅游资源审美与欣赏

试论旅游资源审美与欣赏 学号:XXXXX 班级:XXXXX 姓名:XX 关键词:山岳旅游资源审美欣赏 摘要:中国是一个有着广阔国土的国家,地貌类型丰富多彩,山海湖泊无比壮丽,飞瀑流泉数不胜数,气候复杂多样,天气景观千变万化,因而造就了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山岳是旅游资源中最丰富的资源之一,中国有着许多自然美的典型山岳景观和渗透着人文景观美的山地。 中国的山岳旅游文化博大精深,在世界旅游资源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智者乐山,仁者乐水”山与水历来就是中国人永恒不变的谈论话题。中国人赋予华山“华山论剑”的冠绝,赋予衡山“五岳独秀”的美名,又誉称黄山“天下奇”,更是以“泰山北斗”形容不可动摇之地位。可以说,中国人已经与山岳同为一体,,山岳旅游自然也就成为“大众旅游”时期的一个亮点。 上暑假我去了张家界旅游,在那里深深的被张家界的山给迷住了,张家界的山太美了,美的无法用语言来表达。那些山太形象生动了。 在张家界的群山之间有一座形似“仙”字的山壁,绝壁万仞,如一道天然的屏风,横亘城南的天际线,这就是张家界之魂——天门山. 天门山主峰1518.6米,是张家界海拔最高的山,距城区仅8公里,因自然奇观天门洞而得名,也是张家界最早被载入史册的名山。拔地擎天的天门山,山势陡险峻拔,景色雄奇壮丽,其山顶相对平坦,森林覆盖率达90%,被人誉为世界最美的空中花园。 1999轻型飞机穿越天门;2006俄国勇士吻别天门;2007蜘蛛人徒手攀越天洞;2008驾控勇士挑战天路。天门山,一个奇迹的诞生地,一个惊喜的扩容点,美丽张家界的新传奇! 大庸有座天门山,隔天只隔三尺三,谁人得道上天去,坐桥要取顶,骑马要下鞍。上天门山观光游览,不可不去天门山顶一观。天门山顶古称“云梦绝顶”,是天门山的制高点。站在顶上,居高临下,视野开阔,环顾四周,晨观日出红山,夕观日落熔金,大小景点,尽收眼底。 其坐落在张家界以南,雄踞在永定区天门山乡与大坪乡之间,与七星山、雄壁岩毗连,距市区仅十公里,距蜚声海内外的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也只有40公里(全部是柏油路)。天门山,古称云梦山、壶头山、嵩梁山,又名玉屏山。山上森林资源丰富,覆盖率达80%以上,是一座我国近年公布的国家森林公园。一个地区建两个森林公园,这在全国也属首例,足见张家界市旅游资源与森林资源之富有!天门山的来历,据史书记载:三国时吴永安六年(公元263年,农历癸未年),因大地震,致使山壁崩裂,南北洞开,玄郎如门,故景帝孙休以为吉祥,便下令将武陵郡改为天门郡,将此山改为天门山。关于壶头山,史书上是这样记载的:汉《马援传》注:此山在辰州沅陵县东。武陵记曰:“山头与东海方壶山相似,神仙多此游集,故名。”关于玉屏山,据清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农历癸年)修刊的《永定县志》记载:“雍正十年(公元1723年),永顺府通判李瑾路过此地,又改天门山为玉屏山。”然而,由于李瑾职位不高,他的话算不得金口玉言,加上天门山洞行如门,喊的时间又长,故玉屏山改称不久便又被天门山所代替。天门山自然景观奇特,人文景观也十分丰富,它是历代文人墨客游集的地方。他们寻幽揽胜,写诗作赋,对天门山的胜景作了广泛的介绍与赞美。

武当山特色旅游资源解析

摘要以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为对象,对其特色资源的构成及特点进行了,利于今后本地旅游资 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和保护。 关键词武当山世界文化遗产特色旅游资源道教 1 引言 旅游资源是—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赖以生存和的最基本条件,但旅游业要想获得更大发展,往往还取决于当地旅游资源的特色。特色旅游资源是产生旅游吸引力的核心要素,也是旅游业获得发展的重要保证。 武当山位于湖北省十堰市,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名山,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武当山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旅游资源丰富,武当山旅游资源开发是湖北省和十堰地区旅游业发展的重点,备受各界关注。迄今为止,海内外学者已从多角度对武当山进行过研究:如王光德、杨立志(1993)对武当道教渊源及发展的研究;刘守华(1991,2001)、李征康(2001,2003)对武当民俗文化的研究;曹本治(1993)、蒲卓强(1993,2001)对武当道教的研究;及其他一些学者对武当建筑、历史等方面进行的专题性研究。从特色旅游资源角度进行的研究尚不多见,冀群风(2001)、廖兆光(2002)在对武当山旅游发展研究,李程(2002)对武当山人文旅游资源的分析中有所涉及。 特色旅游资源是指在界、人类社会中,凡垄断性、典型性、特异性、区域性等特征突出,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的各种因素和事物。本文依据上述特性,尝试对武当山特色旅游资源进行分析和归纳。 2 独树一帜的道教文化——武当山最重要的特色旅游资源 2.1武当山道教——道教史上浓墨重彩的一页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鲁迅,1918),它在中国文明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武当山道教是中国道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得到历代统治者的捧持和推崇,明朝时达到鼎盛:先后被皇帝封为“大岳”(明成祖),“治世玄岳”(明世宗),使其地位高于五岳,被尊为“四大名山皆拱揖,五方仙岳共朝宗”的“五岳之冠”,“雄镇打岳而祀超百代”。武当山成为专为朝廷祈福禳灾的“皇室家庙”、“天下第一山”(北宋米芾),在道教领域中取得了独尊的地位,成为全国最大的道场和全国的道教活动中心,深远,在中国道教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 2.2武当山道教建筑——中国古代建筑史的奇迹 武当山道教建筑群,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等级最高、保存最为完好的道教古建筑群,是武当山世界文化遗产的核心,特色突出; 规模宏伟,工程浩大。明朝政府“南修武当,北修故宫”大兴土木,先后动用了30万工匠,历时12年来修建武当宫观,建成9宫,9观,36庵堂、73岩庙的大规模的道教建筑群,成为皇室利用宗教思想统治的 重要场所。经过后来的不断扩展,武当山共达到2万多间庙宇,总占地面积160万平方米,超过故宫一倍以上。形成“五里一庵十里宫,丹墙翠瓦望玲珑”的宏伟场面。 选址独特,布局巧妙。武当山建筑选址融合“阴阳典术”的道家思想、中国古代“风水术”及真武帝修仙的神话,并严格按照政权和神权相结合的意图营建。布局方面,武当山整个建筑群依山就势,处处结 合自然环境,巧妙利用峰峦岩涧和奇峭幽壑,建设时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山体的原始风貌。 武当建筑群的中心位于天柱峰顶的金殿,处于全山各悬崖绝壁的八大宫为主体,众多的庵堂神祠自成体系分布在主体建筑的周围,庞大建筑群与群山和谐地融为一体,完

《第一章旅游与旅游业》测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旅游与旅游业 《第一节~第三节》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旅游活动的萌芽期是()时期。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近代 2、“旅游”的诸种定义中最为国际上普遍接受的定义是()。 A、交往定义 B、目的定义 C、流动定义 D、艾斯特定义 3、()年,国务院首次确定把旅游业纳入“七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A、1979 B、1984 C、1985 D、1997 4、世界上第一家旅行社通济隆旅行社创办于()年。 A、1841 B、1845 C、1857 D、1898 5、()年7月5日托马斯库克利用包租火车的方式组织了世界上首次团队旅游。 A、1841 B、1845 C、 1890 D、1898 6、中国第一家专业旅游机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旅行部成立于年。 A、1921 B、1923 C、1924 D、1927 7、中国第一本旅游刊物创刊于()年。 A、1923 B、1924 C、1927 D、1947 8、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家国营旅行社是(),成立于()年。 A、中国国际旅行总社,1954 B、华侨服务社,1949 C、中国旅行总社,1964 D、华侨旅行社,1952 9、()年,旅游业被国家定位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A、1997 B、2001 C、2009 D、2011 10、关于界定旅游者的罗马会议定义出现于()。 A、1937 B、1963 C、1981 D、1979 11、世界旅游组织成立于()年,总部设在()。 A、1949,纽约 B、1947,巴黎 C、1983年,日内瓦 D、1975,马德里 12、旅游活动的客体是()。 A、旅游者 B、旅游资源 C、旅游饭店 D、旅游交通

旅游资源的欣赏

3.1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旅游景观的两大类审美形态,并理解两者的区别。 2. 掌握自然景观美的主要表现,理解其含义。 3.了解古典园林、古建筑等的美学特征。 4.了解自然景观中人文景观的作用。 5.初步形成正确、科学的审美观。 【重点难点】 1.自然美的主要审美特征和人工美的主要表现类型。 2.从自然地理的角度分析自然美形成的地理原因。 【学法指导】 对比法、案例分析法等 【课前准备】预习课本,夯实基础 知识点一自然美 1.概念:大自然中的自然物或①________在不同的条件下,呈现出的②______________。 2.表现形式 (1)形象美:是指名山大川等自然景观的③________________和空间形式的美,是旅游景观最显著的特征。 (2)色彩美:颜色不同的④________、土壤、⑤________、植物等共同组成自然景观的色彩图案。 (3)动态美:飞瀑、流水使自然景观富有⑥________。风吹林动、流水飘烟、飞禽走兽等也使自然景观展示出⑦____________。 (4)朦胧美:⑧________、雨、云、雾,以及晨曦、⑨________都使自然景观呈现出朦胧美。 知识点二人工美 1.概念:能够吸引人们旅游活动、反映古今人类创造的⑩________________和精神文明的事物所呈现出的________________。 2.表现形式 【课堂活动区】分组探究,突破考点 一、旅游景观中自然美的表现及形成

感 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洞庭天下旷 色彩美 是以色彩的冷暖等,以及它们的对比协 调组合关系表现出来的美感 香山红叶春翡、夏翠、秋金、冬银 动态美 由波涛、飞瀑、溪泉以及云雾飘动等引起 山为水动,水回山转,流水飞瀑,飞禽 走兽,风吹林动等 朦胧美 自然景观透过某种朦胧模糊的形式含 蓄地表现出来,使欣赏者获得审美享受 烟雨中的山水风光,云蒸雾腾 【课堂探究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景观美包括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和朦胧美等,图中既有形象美又具有朦胧美的是________。 (2)能够体现“山无水不活,水无山不转”的景观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四幅景观图中,从形成原因上看属于断层一侧抬升形成断块山体的是________。 二、人工美的类型与形成 人工美是指能够吸引人们旅游活动、反映古今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事物所呈现出的审美状态,如古典园林美、古建筑和古遗迹美等。如下表所示: 类型 美感形成 举例 古典 园林 美 园林是建筑与艺术的结合,它追求 的是诗情画意的美感 颐和园、河北承德避暑山庄 古建 筑美 通过立体和平面结构图,运用线、 面、体在时空间展开运动过程,给人以视觉的影响从而获得美感 故宫、大小雁塔 民俗 风情 美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由于历史条件、 地理环境的不同,所表现出来的观 念、文化、民俗和风情也是迥然不 同的 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 雕塑 艺术 美 雕塑表现出纪念性、象征性、立体性等关系特征 《昭陵六骏》 《马踏匈奴》 [反思归纳] 古典园林美、古建筑美、人工与自然美的比较 人工美 的内容 审美形式 审美特征 古典 园林 美 主要是由山、水、花木、建筑(桥、亭、廊)四种基本元素组合而成的综合艺术品 把大自然的美景浓缩到有限的空间内,成为大自然的缩影,花草、树木、奇峰、怪石,

1.3 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

双基限时练1.3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在被开发成为旅游资源的中山中,占有突出地位的是( ) A.花岗岩山地 B.玄武岩山地 C.砂岩地貌D.喀斯特地貌 解析我国在被开发成为旅游资源的中山中,花岗岩山地占有突出地位。 答案 A 2.华山的成因及地貌景观类型分别是( ) A.火山、花岗岩地貌景观 B.火山、火山地貌景观 C.断块山、花岗岩地貌景观 D.断块山、火山地貌景观 解析华山是岩块相对上升形成的断块山,属花岗岩地貌景观。 答案 C 3.下列旅游景观具有地带性的是( ) ①火山地貌②峡谷地貌③冰雕玉砌世界④午夜阳光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火山地貌和峡谷地貌的形成多与地质构造有关,虽有规律可循,但不属于地带性规律。地带性规律是在水热条件影响下形成的带状分布规律,峡谷与火山地貌的分布多与构造带一致。冰雪世界多分布于高纬地带,午夜阳光只有在极圈及以内的地区才能欣赏到,具有明显的地带性。 答案 C 4.下列地区属于我国传统旅游资源密集分布区的是( ) A.关中平原地区B.新疆罗布泊 C.长江中游地区D.东北长白山 解析我国传统旅游资源多分布在我国的东南部,其中以古老的经济中心最密集,包括北京及河北省北部、关中平原地区、四川盆地地区和长江下游地区。 答案 A 下图为广东丹霞山景观图,读图回答第5题。

5.广东丹霞山以赤壁丹崖为特色,其地貌景观属于( ) A.火山地貌景观B.花岗岩地貌景观 C.砂岩地貌景观D.山水组合景观 解析广东丹霞山以丹霞地貌著名,其成因是当地的红色砂岩在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的作用下形成的。 答案 C 6.黄山的成因及地貌景观类型分别是( ) A.断块山、变质岩地貌 B.断块山、花岗岩地貌 C.火山、岩浆岩地貌 D.火山、火山地貌 解析黄山属于断块山,该山花岗岩球状风化地貌典型。 答案 B 7.关于旅游资源地域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旅游资源的东西差异是以我国第二、三阶梯分界线为分界的 B.我国旅游资源的东西差异表现为自然旅游资源东部清新秀丽,西部宏伟粗犷;人文旅游资源东部以汉族文化为特色,西部以少数民族文化为特色 C.我国旅游资源的东西差异中,又体现出了南北差异。其中东部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南部旅游资源以“雄”为特色,北部以“秀”为特色 D.我国的西北旅游资源区和青藏旅游资源区的自然旅游资源一般宏伟粗犷,人文旅游资源则以藏文化为特色 解析我国旅游资源的东西差异是以大兴安岭—燕山山脉—鄂尔多斯高原—六盘山脉—青藏高原东缘一线为界,而不是以二、三阶梯为界。我国东部旅游资源存在南北差异,表现为北“雄”南“秀”。我国的西北旅游资源区和青藏旅游资源区属于我国的西部,自然旅游资源以宏伟粗犷为主,人文旅游资源以少数民族文化为特色,其中青藏旅游资源区以藏文化为特色。答案 B 8.兼有喀斯特地貌和热带植物等自然景观的地区位于( )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四川盆地 C.云贵高原D.青藏高原 解析题中的四大地形区中,云贵高原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分布区,同时又是北回归线穿过

17、旅游资源赏析

第十七章旅游资源赏析 学习目的 熟悉审美规律;掌握旅游资源主要美感类型;把握旅游审美要求。 主要内容 ●旅游与审美 意义特点规律 ●旅游资源美感分析 形态色彩声音嗅味质感动态形式 朦胧 ●旅游审美要求 素质具体要求 第一节旅游与审美 一、旅游资源美感研究的意义 人们旅游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即使同一个人每次的旅游动机也会不同。然而,无论何人、无论其旅游动机如何,在一切旅游活动中都无不包含着对美的追求,并且首先是从美的享受开始。旅游主要是追求精神享受,其核心是对美的享受。 旅游业经营者和一切旅游从业者,仅仅考虑一时的接待数量和经济效益是不够的,能否将已被利用的旅游资源所蕴含的美充分表现出来,能否发现美、创造美,才是衡量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业经营成败的关键。高度的美学价值是长期发挥作用的因素。 研究旅游资源的美感所在、旅游审美活动的规律,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二、旅游审美的特点 1.审美对象复杂而综合 罗丹曾指出:“美是无处不在的。”何况作为重要审美对象的旅游资源。但是,旅游资源包罗万象,其时间跨度亦非常之大,这就涉及许多学科的知识,并且经常以综合形式出现,各种因素间又有着密切联系,相互产生影响,形成综合效果(这往往也正是旅游业经营者所追求的)。因而对旅游者的审美能力要求较高。 旅游资源类型不同,其所提供的美感的基本属性有明显的差别。自然旅游资源本身无所谓意图,因而其美感具有相当大的随意性,或称为欣赏者的主观性。即使同一对象,可因观赏主体的个人处境和心境的差异而得到完全不同的效果。如面对同一优美的景色,有人会认为 181

是“良辰美景”、“姹紫嫣红”,因而兴致勃勃;有人却会“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认为是“奈何天”。甚至同一个旅游者面对同一对象在不同的时期也会产生完全相反的感受。而人文旅游资源则因其创造之初就融入了作者的美学观点,并调动一切手段来体现其倾向性,犹如影视作品中的“蒙太奇”。因而便在不同程度上具有了主导性,或称为强制性。越是成功的作品,这种主导性越强烈。 2.旅游审美主体的群众性 现代旅游的特点之一是具有广泛的群众性。由于每个旅游者的各方面状况的差异,即使面对同一对象,其感受和理解也往往大相径庭。而旅游者中相当数量的人受文化程度、生活阅历、兴趣爱好等限制,其审美能力并不很高。这便与第一项要求恰恰矛盾。但另一方面,旅游者都有积极主动获取美感的愿望,在旅游过程中最易直接、生动、形象地接受美学教育,所以旅游过程又最易提高审美能力。 3.旅游审美过程直接却短暂 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可亲临现场,直接面对审美对象,获得切身的感受,信息刺激强烈。这是优点。然而由于旅游时间的限制,旅游者经常只能是走马观花,没有机会反复观察和深入思考,一般重复前往某地旅游的可能性较少,因而其对旅游对象的印象难免是庞杂的、浮泛的。 这些既是特点,也是困难,甚至比专业美学工作者还困难。因为后者大多有条件反复地、长时间地审视某一审美对象。 旅游从业者的职责就包括了尽可能解决上述难题,以提高旅游者的审美能力。 三、一般审美规律 1.信息来源及途径 旅游者在整个旅游过程中所涉及的现象都可成为信息来源。这些信息最主要的是通过旅游者的视觉和听觉器官进入旅游者的大脑,此外还通过嗅觉、触觉、味觉等感官。由于各旅游对象的特点是否突出和旅游者的旅游偏好与兴奋点不同,每个旅游者所接受的刺激强度会有差别。 应当说明,因为人类在长期接受外来信息刺激过程中,各种感官之间经常会互相协作,因而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联系,故在相当多的情况下,虽然某一信息只是通过某一特定感官接收到的,但其他某些感官也会有所反应。这种现象在视觉与听觉之间最易发生。例如“此时无声胜有声”1、“举头忽看不似画,低耳静听疑有声”2等,都说明视觉器官引起了听觉器官的联带反应。“望梅止渴”则是视觉器官所引起的味觉器官的联带反应。 2.信息的加工 经过神经中枢对各种信息进行分辨、判断、综合、加工,即思维过程,形成形象和概念,对人的感情和思想产生影响,从而达到了旅游审美效果。其过程为:外界信息→感官反应→情绪变化→分析判断→联想→思维→概念→理性认识→行为。不同性质的旅游资源所产生的1白居易:《琵琶行》。 2白居易:《画竹歌》。 182

第一章旅游业发展概述

第一章旅游业发展概述 第一节旅游活动及其分类 一、旅游活动 首先,让学生介绍他的或者是他的亲朋好友的旅游经历,再来分析什么是旅游以及对旅游发展的认识。再通过对比介绍旅游的定义、性质、特点以及旅游活动基本要素和种类。 (一)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二)旅游的概念 人们为休闲、商务或其他目的离开惯常环境到其他地方访问,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活动。注意旅游与旅行的区别。 (三)旅游活动体系 客源地(旅游输入地区)、交通运输部门、目的地(旅游输出地区) (四)旅游活动基本要素 游客、旅游吸引物(广义和狭义之分)、旅游服务及设施 二、旅游活动的种类 (一)按地理范围划分 1、国际旅游(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 2、国内旅游 注意:国民旅游包括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境内旅游包括国内旅游和入境旅游(二)按旅游目的划分 1、休闲、娱乐、度假类 2、探亲访友类 3、商务、专业访问类 4、健康医疗类 5、宗教、朝拜类 6、其他 第二节旅游活动的主体和客体 首先,介绍旅游活动的主体包括哪些,然后分析什么是旅游资源(注意与旅游吸引物的区别),旅游资源的分类有哪些,中国旅游资源有何特色。 一、旅游活动的主体(游客) 注意区分旅行者、游客、旅游者和一日游游客 二、旅游活动的客体 (一)旅游资源及其功能 1、概念 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基本条件之一。对旅游资源的认识,是随着旅游业的兴起而出现和不断深化的。由于旅游业是一项新兴产业,而旅游资源相对于其它单一的传统资源,在内容和构成上都要复杂得多,因此对旅游资源的确切定义,目前国内外尚未形成统一的表述。 国家旅游局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制定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对旅游资源的定义比较确切和规范:“所谓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

中国旅游资源的特点

中国旅游资源的特点:1、丰富多样,种类齐全 2、绚丽多彩,独具特色 3、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紧密结合 4、各大地区的旅游资源形成了区域型的典型主题 旅游业对目的地经济和社会文化的作用: 经济: 1、增加外汇收入,平衡国际收支 2、拓宽货币回笼渠道,促进经济健康运行 3、有助于增加就业机会 4、带动相关经济部门或行业的发展 5、增加政府税收 6、平衡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发展差别 社会文化: 1、有助于提高民族素质 2、有助于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有利于世界和平 3、有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4、有利于推动科学技术的交流和发展 5、有助于促进生活环境质量的改善 对目的地的消极影响:经济上,有可能引起物价特别是地价的上涨 环境上,可能造成人口拥拥挤、交通堵塞,加大当地空气、噪声、水 质污染,造成生态系统的破坏 社会文化上:干扰当地人的生活,对当地人的价值观和思想意识留下 潜移默化的影响 旅游市场的构成要素: 1、旅游产品的生产者或供应者 2、旅游产品的使用者或消费者 3、狂热交换的旅游产品 4、价格 入境旅游市场特点:我国国际空日元市场的市场格局转为亚洲国家为主。 停留时间较长,人均天消费量较高 入境旅游市场发展趋势:增长速度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旅游外汇增速快于入境旅游人次增速 国内旅游市场特点:1、规模大,发展潜力足 2、短程旅游比重大 3、旅游活动形式以散客为主 4、旅游消费水平低 国内旅游发展趋势:旅游消费水平还会继续提高,旅游的地域分布将向中西部扩展

出境旅游的特点:1、出境旅游规模持续增长 2、因私出境旅游者比例不断增大 3、亚太地区一直是我国居民出境旅游的主要目的地 4、出境旅游消费增长速度快,人均消费支出额大 出境旅游的发展趋势:出境旅游市场将会持续成长,出境旅游人次将会继续增加,而且出境旅游的人员范围和旅游目的地也将会继续扩大

中国旅游资源鉴赏

中国旅游资源鉴赏论文------中国古典园林鉴赏及苏州园林 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专业:地理信息科学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序号: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声誉和地位。中国古典园林不仅给游人带来美的享受,同时也是中国几千年的文化沉淀。中国古典园林从选址、布局和造景上都有着独特的讲究。就是因为这样我国古典园林既具有艺术观赏价值,又具有多方面的旅游功能。 我国古典园林是一种“创作自然、借景寓情”的艺术。它们绝不是机械地模仿自然,被动地顺应自然,而是记录了自然的美好的“形”,表现出自然的气势的“神”,寄寓着园主的“情”,浑然一体,宛如天 对于大自然的爱好,是人类和一切生物的共同之点。所不同的,在于人类能够改造自然,创作自然,欣赏并享受自然的美。这也是我国古代造园艺术所经历的漫长不息的道路。 “创作自然,借景寓情”也概括了创作这种园林形式时所遵循的章法。笔者曾经将它归纳为“五要”和“五避”。即:在地域有限的空间里,要能再现自然山水之美,寓意曲折含蓄,引人探求和回味;避免全盘托出,一览无余。人工斧凿的山石水池,要做到“宛自天开”“巧夺天工”;避免牵强附会,矫揉造作。 各类建筑物的设置,要同周围景色环境有机地结合;避免夸奇斗胜,或画蛇添足。画面的安排,要有构图层次,突出重点;避免独花无叶,或喧宾夺主。景色的组织,要有统一的连续性;避免杂乱无章,断径绝路。这个“五要”“五避”,即是创作园林必须遵循的章法,也是我们平时欣赏、评价园林时参照的依据。 苏州园林属于我国南方园林的代表和典范,它的选址和总特点都体现出中国园林的特点,特别是在布景和结构上体现出中国园林所独有的特点,自然和谐的处理好主景的布局与借景的关系,让面积不是很大的园林体现出扩大高远之景,同时以山水或楼廊相隔,相互造景体现出无限的园林景观和园林的深邃。 苏州城历史悠久,私家园林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至明代建园之风尤盛,清末时城内外有园林170多处。为苏州赢得了“园林之城”的称号。现存名园十余处,闻名遐尔的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狮园、怡园等。苏州园林战地面积小,采用变换无穷、不拘一格的艺术手法,以中国山水花鸟的情趣,寓唐诗宋词的意境,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假山、树木,安排亭台楼阁、池塘小桥,使苏州园林以景取胜,景因园异,给人以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拙政园享有“江南名园精华”的盛誉。宋、元、明、清历代园林各具自然的、历史的、文化的、艺术的特色。 苏州园林注意从园内各个角度观察都应能尽可能多地观赏园内景物,不留有死角,即使在屋内、院内通过窗户和漏窗等赏景,四面都可观景,使游览者不论在园内任何位置,都可以看到完美的景色。 苏州园林讲究各种景物的布局,善于叠山理水,注意景物高与低,近与远的变化与层次。苏州园林设计如同美术作品一样,如同中国国画疏密有致,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布局不要太小巧玲珑,留白。 苏州园林巧于布局,善于借景和对景等造园艺术,借景是因为本园受环境或资金所限,借用其它处的景物,使借用的景物与本园景物浑然一体。 在苏州园林中不同风格的景区有不同的特点,中间有分割和过渡,这个分割用一堵墙、一个院落或是假山,用一堵墙分开太楞,假山是最好的过渡空间,在苏州园林中假山也是起这个作用的。几乎没有一个园林没有假山。 在苏州园林中院落分割空间也是很多见的,比方在一个较大的空间,根据其大小在其中建一个方形或不规则的院子,最小的只有三五平米,在四面墙上都开

2018年高中地理第一章旅游和旅游资源单元质量评估湘教版选修3

第一章旅游和旅游资源 单元质量评估(一) (90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每年的阳历四月,是我国傣族的传统节日一一泼水节。节日期间,人们穿着盛装,互相泼水祝福,并进行拜佛、赛龙舟、文艺会演等活动,吸引八方游客前来观赏。据此回答1、2题。 1?傣族的泼水节属于() ①旅游活动②旅游资源 ③具体的资源④抽象的资源 A. 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 参加泼水节的旅游活动属于() A. 游览观光 B.度假休闲 C.科考探险 D.宗教朝觐 【解析】1选B,2选A。第1题,泼水节属于节庆活动,没有具体的物质存在形式,因此它属于旅游资源,且是抽象的资源。第2题,人们去参加泼水节,体验泼水节的欢乐气氛和独特的傣族风情,是典型的远方崇拜,即对远方风土人情的崇拜,因此游客大多是为观光而来。 (2016 ?长春高二检测)下图为乡村生态旅游模式图(避暑旅游+休闲旅游+观赏旅游+品果旅游+ 野趣旅游)及果林区旅游时间表,据图表完成3、4题。

观花旅游 3?4月 3?4月 3?4月 6?7月 水果旅游 5?7月 6?7月 6?7月 7?8月 9?10月 3. 乡村生态旅游模式(避暑旅游+休闲旅游+观赏旅游+品果旅游+野趣旅游)不能体现出旅游资源 的() A. 物质景象组合性 B.美学属性 4. 乡村生态旅游中的旅游资源主要属于 ( ) A. 地质地貌景观 B.山水组合景观 C.生物景观 D.风土民情 【解析】3选C,4选C 。乡村生态旅游以体现农业的生产活动为主 ,因而旅游资源种类主要属于生 物景观,生物景观属于自然景观,不具备历史文化属性。 读云南省某地示意图,回答5、6题。 5. 在云南西双版纳林海中的傣家村落 ,建筑形式是当地高脚式竹楼,这表明 ( ) A. 竹楼这种文化事物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小 B. 竹楼的材料和结构反映了当地自然环境 C. 竹楼记录了当地人的意识形态 D. 竹楼反映了早期社会制度 6. 图中的景观中没有 ( ) A. 地质地貌景观 B.水文地理景观 C.生物景观 D.气象气候景观 【解析】5选B ,6选C 。第5题,竹楼的材料取自当地的竹子,竹楼的结构是与当地湿热的气候特 征相适应的。第 6题,图中石林属于地质地貌景观 ,湖泊属于水文地理景观,雪山属于气象气候景 C.历史文化属性 D.非消耗性 雪 山 湖泊 B 丘陵 A 傣家竹搂 石林

《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学案

附:湘教版·选修Ⅲ1.3 《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学案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了解旅游资源的形成是由自然地理条件和人类活动与旅游资源开发两部分组成的。并能分析掌握自然地理条件对旅游资源形成的决定性影响。 2、了解影响旅游资源分布的自然地理因素和人文地理因素。并能具体分析某一旅游资源分布的影响因素。 3、通过自主学习掌握中国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 学习重点难点 1、理解自然地理条件是旅游资源形成的基础。 2、学会分析影响旅游资源分布的因素。 补充知识: 1、怎样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是自然旅游资源形成的基本条件? (1)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成因: ①太阳辐射因纬度分布不均,引起地理环境产生纬度地带性差异,形成不同的自然带。 ②水分因海陆位置的不同而变化,引起地理环境产生经度地带性差异,形成不同的自然景观。 ③由于地表组成和结构不均,地势起伏不同,引起地理环境产生非地带性差异,形成千姿百态的自然旅游景观。 (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对旅游资源造成的影响 因为景观差异的存在,才有旅游者从一种景观地到另一景观地的流动,才有旅游现象的产生。这些景观自身也因有差异性的特点成为吸引旅游者的旅游资源。 实质: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是形成自然旅游资源的基本条件。 2、我国的旅游资源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受自然地理和历史文化等因素地域分异的影响,我国的旅游资源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

(1)旅游资源分布的东西差异: 大致以大兴安岭—鄂尔多斯高原—六盘山—青藏高原东缘一线为界。 此线东部地区降水较多,植被生长较好,自然旅游资源清新秀丽,人文旅游资源以汉族文化为主;此线西北地区降水较少,植被生长较差,自然旅游资源一般宏伟粗犷,人文旅游资源则以少数民族文化为主。 (2)旅游资源分布的南北差异 西北地区以昆仑山和祁连山为界可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的青藏高原地区地势高峻,气候寒冷,藏族文化特色突出;北部的新疆、内蒙古地区,以干旱半干旱气候为主,土地广袤,绿洲文化、草原文化突出。 东部地区以秦岭—淮河为界也可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多丘陵山地,水热充沛,气候条件好,自然景观以“秀”为特色,人文旅游资源中的民居建筑、私家园林、田园风光等也具“秀”的特色;北部虽然植被景观及水体景观逊色于南部,但东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等自然景观雄冠全国,人文旅游资源中巍峨的宫殿、宏大的陵墓、气派的皇家园林等给人以“雄”的感受。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完成基础知识梳理: 一、旅游资源的形成 1、条件是旅游资源形成的基础 (1)影响:对旅游资源的景点、景区的自然特征有的影响。 (2)体现 (1)宏观上看,人们往往选择相对理想的地方,以便营造良好的。

旅游资源鉴赏论文

浅谈经济落后地区学生对红色旅游的认知 和意向行为特征研究——以永州为例 房立凯 (工商管理系09级工商管理一班) 论文摘要:基于调查得知,经济落后地区学生对红色旅游的认知和意向行为特征表现为:知晓率低,主要的了解渠道是电视;学生外出进行红色旅游主要受到景点服务质量、讲解水平和知名度的影响,在红色旅游方式友情彰显,喜欢和同学朋友一起,其外出旅游时间集中在寒暑假期,以增长见识和放松休闲为主要目的,消费水平低,但其意愿消费比实际消费高,有一定的拓展空间,在下次红色旅游景点选择上,以韶山和长沙的相关景点为主。据此,提出相应的营销对策。 一、研究背景 潜在旅游者行为特征研究是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国外对其的研究始于20世纪6o年代,主要以旅游者的人口学特征为基础来探讨旅游者本身的属性,重视理论意义,1967—1969年英国地理学家罗杰斯(H·B·Rodgers)主持了第一次试验性全国游憩调查,获得了有意义的旅游流规律资料;随后1978年,波兰学者A·Szwichtenberg采用问卷方式对旅游者进行调查,找到了相应的旅游行为特征。80年代后的研究注重指导性和实用性,并将心理学内容引入进来,主要侧重于对旅游需求模型和旅游流形成机制的探讨,如Shih(1986)提出了价值与生活方式的概念,他认为感知和形象是目的地选择的决定因素,Joseffink和AlfredKobsa(2002)基于潜在旅游者的行为和特征,提出了一个个性化的服务模式。 从国内情况来看,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针对客源地居民的行为特征进行的研究:保继刚早在1987年以行为科学为指导揭示了北京市居民的旅游动机、动力、决策、偏好等方面的特征,其后他还对旅游者空间行为规律对宾馆选址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吴必虎对中国城市居民关于旅游目的地选择行为

【湘教版】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选修3第一章旅游和旅游资源1.2旅游资源课时训练(含答案)

1.2 旅游资源 一、选择题 1.武陵源群峰是在厚达数百米的石英砂岩上发育的规模巨大的峰林。它属于旅游资源中的( )。 ①自然景观②地质地貌景观③山水景观④自然和文化景观⑤生物景观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解析:武陵源千峰万壑的景观,是长期流水侵蚀和风化的结果,属于自然景观旅游资源中的地质地貌景观。答案:A 2.下列旅游资源中能更好地体现历史文化属性的是( )。 A.雅鲁藏布大峡谷 B.秦始皇陵兵马俑 C.钱塘江大潮 D.鄱阳湖的候鸟 解析:文化景观旅游资源具有历史文化属性。 答案:B 3.我国许多地方有着许多独特的民族风情,下列组合正确的一组是( )。 A.傣族—泼水节 B.彝族—那达慕大会 C.苗族—火把节 D.蒙古族—芦笙节 解析:各少数民族风情应是傣族—泼水节、蒙古族—那达慕大会、彝族—火把节、苗族—芦笙节。 答案:A 4.在旅游资源的划分中,东岳泰山属于( )。 A.火山地貌景观 B.自然景观旅游资源

C.文化景观旅游资源 D.自然和文化景观旅游资源 解析:泰山是断块山,并非火山喷发形成;泰山景观体现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应属于自然和文化 景观旅游资源。 答案:D 5.在巴西利亚举行的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我国的“中国丹 霞”(如下图)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据此完成第5题。 5下列有关“中国丹霞”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具体的旅游资源②抽象的旅游资源③地质地貌景观④充分体现了旅游资源的历史文化属性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中国丹霞”是由红色砂岩形成的特殊地貌,属自然景观旅游资源中的地质地貌景观,是具体的旅游资源。答案:A 6.桂林山水甲天下,哈尔滨树挂美名扬,二者体现了旅游资源的特性( )。 ①物质景象组合性②历史文化属性③位置相对稳定性④美学属性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桂林山水属于山水组合景观,哈尔滨树挂属于气候和其他自然景观组合的景观,体现了物质景象组合性; 二者具有区域性或不可移动性;同时二者都有一种天然美,具美学属性。 答案:D 7.巴黎的埃菲尔铁塔是第3届世界博览会的标志性建筑,是巴黎的著名景观之一;第41届上海世博会永久标志性建筑是“一轴四馆”,即世博轴、中国馆、主题馆、世博中心、演艺中心,它也必将成为游览上海的重要观 光景点。据此完成第7~8题。 7埃菲尔铁塔、“一轴四馆”成为旅游资源,它们是不同时代建筑文化的结晶,创造了建筑史的奇迹,这最能体 现旅游资源的特点( )。 A.美学属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