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乘法估算》教案设计

《乘法估算》教案设计

《乘法估算》教案设计
《乘法估算》教案设计

《乘法的估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在积极参与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估算,并且能够说明估算的思路。

2、能运用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估算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3、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4、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必要,增强学生学好估算的信心。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估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师:在没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来一起做一个热身运动,复习一下旧知识,好吗?一起来看看谁最快?(口算乘法)其他同学要判断对错?再来一个找邻居,找到最接近的数?看来咱班同学对这些知识掌握的很好!

二、激趣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同学——小华,同学们,和小华打个招呼吧!小华也是一名三年级的学生,这是她带给我们的一个小资料(课件出示),请一个同学来读一下。

小资料内容:我要去海林林小读书了,我每天都要背着大约2000克的书包,步行将近500米到达学校,据了解,这个学校大概有1000名学生,有100名左右的教师,数学老师快40岁了,但看起来很年轻,我很喜欢这个学校。

师:请你仔细观察资料中的这些数,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生1:我发现这些数都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生2:我发现这些都是大概的数,不是准确数。

师:同学们说得很对,在生活中,我们有时需要了解一个大概的数值来指导我们的行为,而这个大概的数值就是人们估算出来的,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估算,估算(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探究新知

1、体会估算在解决问题中的实用性。

师:小华第一次认识大家,很高兴,她决定给咱班同学每人送一个小礼物,所以她昨天和妈妈去了趟超市,老师的问题是:在下列哪种情况下使用估算比精确计算更有意义?

A、当小华准备应该带多少钱时。

B、当售货员算一共要多少钱或算每一样东西的价钱时。

C、当小华被告诉应付多少钱时。

师:谁来说一说你的想法?引导学生选择A,并叙说为什么。

2、实践操作,学会运用

师:小华想了想,决定送给我们班29名男生彩纸折小船,每人8张,准备250张够吗?

师:怎样才能知道250张够不够呢?(总张数与250张比较,比250小就够,反之就不够) 师:仔细观察这道题的数量关系,谁来说说这道题实际上求的是什么?用什么法来解决?怎样列算式呢?(学生口述,表示29个8是多少?师板书:29×8,)

(1) 师:算式已经列出来了,我们怎样才能尽快地知道结果呢?我们一起看看小华给我们的提示。学生读出:只要算出29×8大约得多少就可以了。

师:算29×8大约得多少的过程,这就是估算,你打算怎样估算呢?有什么好的办法?能不能利用我们以前学习过的知识呢?

生:我们前面学过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可以把29×8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算式进行估算。

师:真了不起,太聪明了,那我们现在就来试一试,小组讨论一下你的估算方法!

(2)小组汇报结果。

结果一:把29看成30,因为30×8=240,所以29×8大约得240。够。

结果二:把8看成10,因为10×29=290,所以29×8大约得290。不够。

师:这两种方法,我认为同学们说的都很有道理,都对,可是结果不一样,那到底250张彩纸够不够呢?你认为哪种方法算出的得数最接近准确数,较好地解决了问题呢?

生:把29估成30,是估大了,说明即使30人,才需要240张,因此够。如果把8估成10,多估了2个29,相差的太多了,因此不够。比较得出第一种方法误差较小,是最佳方案。

师:那也就是说,我们在估算时要根据实际情况,更要接近准确结果。所以第一个是最佳方案,是吗?

(3)介绍约等号

师:那谁愿意帮助小华解决这个问题?这个240张是准确结果吗?那能不能用“=”连接,而是要用到另外一个符号——“≈”,请同学们伸出手指和老师书空约等号,读作约等于,希望同学们在估算时注意。

师:谁来继续解答?

师:小华决定要给我们班23名女生每人折3只纸鹤,大约要折多少只纸鹤呢?这里面大约是让我们怎样计算?现在同学们拿出练习本解答这个问题。找生汇报,同意吗?和他一样的请举手,很好,给自己点掌声!

观察这两道例题,你知道我们今天研究的是什么法的估算吗?对,就是乘法估算(板书估算)。再看看我们这两道乘法题,我们是怎样估算的呢?我们把这个两位数看成了……再与一位数……,那如果这个数是三位数呢?如果是四位数?那谁来总结一下估算的方法?试一

试(把多位数估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再与一位数相乘),你真是太聪明了,给点掌声,谁来说,我也能说?多找几个学生说一说,小华也帮助我们总结了估算的方法,齐读一下,同桌互说。

师:刚才同学说的可真好,但学说不练可不行,小华悄悄的和我说:“她要考考你们?你们愿意接受小华的挑战吗?”一起进入冲关我最棒!

三、练习巩固

1、师:进入第一关:神机妙算,谁愿意来试一试?并说过你的估算过程

21×6≈48×5≈397×3≈510×7≈

师:看来我们同学估算掌握的还不错,第一关顺利通过。

2、现在让我们进入第二关:慧眼识金

下列两种估算方法,哪种更合适?()

A:36×3≈120 B:36×3≈90 为什么?

估算398×5时,398×5=2000,这道题的错因是( )。

A.估算结果不正确B.书写时没有用“≈”连接

师:这个问题你们要谨记,做题时可不要出现这种错误,知道吗?

师:第二关也没把你们难倒呀,很了不起,让我们进入第三关:巧手补天窗,勇敢点,谁来?

(1)学校要买7个排球,每个42元,大约需要( )元。

(2)一桶豆油49元,妈妈要买4桶,大约需要()元。

(3)山海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旅游景区,其中乐岛海洋公园景区门票103元,如果买7张门票,大约需要( )元。

师:你们真了不起,下面让我们进入第四关,智慧小星

1、学校举行亲子运动会,三学年共有4个方队,每个方队有52人,大约一共有多少人?

2、湖边种着7排柳树,每排有62棵。一共约有多少棵?

3、一篇文章400字,小丁叔叔平均每分钟打53个字,8分钟能打完吗?

4、小明一家5口人去看3D电影,每张门票68元,大约要花多少钱?

5、动物园有一只东北虎重213千克,一头野牛是东北虎的3倍。这头野牛大约有多重?

第四关共有5道题,老师手中有一些收获卡,这些题都在上面,现在我把这些卡发给同学们,发到的同学请写好名字并做直,一定要遵守冲闯守则哟!现在请同学们认真读题,在收获卡上完成这5道题,看看谁做的又快又对,完成的同学可以报一下数,现在开始!

咱班同学的计算速度可真快呀,谁愿意把你的收获与大家分享?找生汇报,现在看看你的收获卡,每做对一道题,你就会获得一颗智慧星,你得了几颗智慧星就在智慧星栏中画出属于你的智慧星,好吗!画完了吗?那我想知道谁得了5颗智慧星,请举手?你们真是太了不起啦!得4颗的呢?得3颗的呢?……那刚刚出现错误的同学,能不能说说你错在哪了,或者有哪不明白的地方?谁愿意帮助他解决?(改掉不认真的毛病好吗?)都没有问题了吗?那就把这张收获卡收好,回家给你的爸爸看,好吗?

师:得到智慧星是不是很高兴呀,让我们带着高兴的心情继续闯入最后一关,看看小华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问题?第五关,非你莫属

我们学校打算为这个多功能厅配置新座椅,预计要摆放18排座椅,每排12个座位,你知道大约能做多少人吗?谁来试一试?你真是太聪明了,这样的乘法你都会做,真了不起!这几个方法都可以,对不对?同学们,你们真是太聪明了,这样也没有难倒你们,你们闯关成功了,小华也很佩服你们,还为你们竖起了大拇指,好,勇敢并聪明的孩子们,给自己点掌声!

四、总结

冲关结束了,回想一下这节课大家都有哪些收获?看来我们的收获还真不少,希望同学们能灵活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用你善于发现的双眼,智慧的头脑,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好吗?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1)

乘法估算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60—63页 1.使学生经历实际生活中运用估算的过程,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 并养成估算的习惯。 2.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了解估算在生活中应用的必要性, 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 3.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形成具 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观点,从而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掌握乘法估算方法,养成估算习惯。 难点:根据具体问题选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 五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 提问:关于估算,你知道些什么?你在学习和生活中见过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用到过估算? 估算的意义:是指未经过精确计算,借助原有的已知条件,对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一种粗略的答案。 估算的作用:1.有利于培养学生数感。(利于人们事先把握运算结果的范围。 2.可以用来检验计算结果,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3.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很广。 如:去上街买菜估算花去的钱数;去超市购物,估计要用多少钱;去旅游得带多少钱出门;每个家庭要计划自己家庭 的收入和支出;一个商场,它的营业额是多少,它的利润 又如何;公路部门对运输能力也要做好一定的估计,特别 是对节假日的运输能力更要做好提前估计,以做好充分准 备等等。。。。。。综上所述,我们日常生活中,个人也好、家 庭也好、企业也好都要做一些大致的预算,即估算。 估算的方法:四舍五入法 进一法(板书) 去尾法 往大估 往小估 一个数往大估,一个数往小估 取一个中间数(例如:126×8≈ 129×8≈) 估算的要求:1.计算方便 2.估算值要接近精确值(符合实际) 3.根据实际情况,要灵活应用估算方法 求下面各数的近似数,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2≈ 18≈ 687 ≈ 295≈ 348≈ 405≈ 叙述:估算时常常将因数看成整十、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因为能为计算带来简便,一般能用口算得出结果。

《乘法估算》教学反思二

《乘法估算》教学反思二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乘法估算》教学反思二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乘法估算》教学反思二这节课开始我让学生用估一估的方法估几个数,让学生回顾知识,为本节课进行的数学活动作好铺垫,接着创设日常生活中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主动参与到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的教学中去,使学生体会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我发现在教学中有几点值得思考: 1、在估算教学中,这是第一次提到在生活中要正确合理的运用估算,而不能盲目套用四舍五入法。例题的解决出现了多种方案:10449 如算成10049,10050,10450,11050。怎样使学生自己能感受到哪种算法合理,我让学生小组讨论,在讨论中慢慢发现了后两种方法的优越性。既符合实际又方便计算,体会到了估算带给我们的便捷。 2、通过练习让学生理解,在进行乘法估算时根据实际情况有时要是把两个因数都要估小,有时要把两个因数都估大,有时要把一个因数估大,另一个因数估小。 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

偏向差生。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估算教案

3乘法估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16、17页,乘法估算。 ◆教学提示 1、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估算一般利用“四舍五入”法把因数 看成整百整十数或整十数。 2、乘法估算,什么时候应估算大些,什么时候应估算小些,应 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不能机械地采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 数。 3、估算基本方法的要求:符合实际,计算简便,接近准确值。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进行估算的过程。 2、能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乘法估算,会解答有关乘法估算的实际问题。 3、在估算、计算的过程中,体会估算的实际意义,养成估算的习惯,培养数感。 ◆重点、难点 重点 会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难点 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生谈话,引出教材中给出的火车图片,带领学生仔细观察。 师:同学们,你们坐过火车吗?可能会有一部分学生坐过火车。 师:大家肯定都看到过火车,这里就有一列火车,我们来仔细观察一下。 设计意图:请有坐火车经历的同学介绍有关火车的情况,创造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自然引出本课的内容。 2.呈现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说一说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的数学问题是什么。 师:(出示文字和情境图)请同学们读题并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 生1:这是一节火车的车厢,定员118人。 生2:大头蛙指出“这列火车挂了12节这样的车厢”。 生3:问题是:估算一下这列火车大约有多少个座位? 设计意图:了解事物中的数学的信息,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又丰富学生关于火车的一般常识,同时,为计算做准备。 师:什么叫“定员118人”? 生1:每节车厢坐118人。 生2:每节车厢最多坐118人。生3:有的车厢里有时有站着的,可能比118人多。 师:“定员118人”是指一节车厢的座位数。

乘法估算教学反思

乘法估算教学反思 在估算时,除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进行估算,也经常根据具体情况,用不同的求近似数的方法进行估算。在小学阶段,怎样渗透教材以外的其他估算方法呢?下面是本人在“乘法估算”一课中对估算教学所作的反思、 一、创造性使用教材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数学只用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才能激发学生独立思考与自主探索的动力。 “乘法估算”一课中原有的两个例题“王老师带了200元钱,想买3个篮球,每个篮球58元。他带的钱够吗?”“用这些钱买3 个足球,每个足球74元,够不够?”教学中,我没有局限于书本,而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着力开发身边的教学资源,创造性地改编教材。在教这课的前一段时间,我校都在为迎接省示范校复检做各种准备,各功能室都在重新添器材,布置各室,体育组也正添置各种器材,论文参考我选择这一情况作为学习的素材,创设了以下3个情境:①我们学校的体育老师张老师带了200元钱,想买3个篮球,每个58元。她带的钱够吗?②如果用这些钱买3个足球,每个足球74元,够不够?③如果张老师带210元够买3个足球吗?带多少钱合适?创设的这些情境使学生

从周围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从教学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都是“张老师怎样”,都入情入境地替张老师设想。第3个情境是本人使教学内容持续生成,创造性使用教材的成功之处。在这一情境中,学生自己质疑、释疑,明白了用进一法估算的方法。学生的表现达到了本节课的高潮。 二、渗透多种估算方法 学生估算习惯的培养与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估算意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就充分挖掘估算题材,在教学中重视进行估算示范,使学生认识到估算的必要性和优越性。在本课的教学中,范文我通过让学生调查一年级各班的人数,估计出一年级的总人数,使学生理解估算的意义。通过创设的前两个情境使学生掌握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学生基本上掌握了运用四舍五入法进行估算。在此基础上,本人创设了第3个问题情境,学生在解决第3个问题时,就运用了不同的估算策略:①大部分学生直接估算:74≈70,70×3=210,带的钱够了。②把74看成80,80×3=240,张老师带240元就够了。③我想张老师可以带300元,每个足球74元,带100元,只带3张,很方便。在学生基本上都用第①种估算时,出现了认知上的矛盾:估算出来是够的啊,可是计算的结果怎么不够了? 学生自发讨论起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从而明白了估算和精确计算之间是有误差的。“带多少钱合适?”这一问题,又把学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乘法估算》教案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乘法估算》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使学生初步了解估算的意义,感受学习估算的价值,培养估算意识。 2. 能力目标: 经历估算的过程,掌握基本的估算方法,并学会用“≈”表示估算的结果。 3. 情感目标: 感受学习估算的价值,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基本的估算方法,并学会用“≈”表示估算的结果。 难点:了解估算的意义,感受学习估算的价值,培养估算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把下面的数按要求分类。(板书结果) 29 51 48 397 410 192 接近50的数是()。 接近400的数是()。 你还能举出接近60、200的数吗? 二、新课教学 1. 出示下面情境,根据情境列出乘法算式。 (1)奥运纪念邮票每张50分,买3张要多少钱? (2)商店里一双皮鞋102元,买两双大约多少元? (3)29个同学到公园游玩,门票8元一张,250元够买全部同学的门票吗?教师板书列式结果: 50×3= 102×2= 29×8= 小组讨论解决:你能用我们学过的乘法知识计算吗? 学生发现只会计算第(1)问。

教师提示:“第(2)(3)一定要知道准确结果吗?”由于有了加减法的估算知识,学生发现第(2)(3)可以用估算估计出结果。 2. 教学乘法估算的方法和意义 让学生回顾课堂开始时的板书,“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引导学生领悟乘法估算的方法:把两位数或三位数看成整十数或整百数来计算。 教师板书结果: 102×2≈200(元)明确“≈”的用法。 ↓ 100(把每双102元看成每双100元。) 答:大约200元。 29×8≈240(元) ↓ 30(把每人29元看成每人30元。) 答:250元够买门票。 “对比以上三个情境,什么情况下选择估算或者准确算?” 师生总结:既能使计算简捷,又能解决问题。 三、练习巩固 1. 估算。 304×4≈ 18×4≈ 7×31≈ 898×9≈ 2. 下列哪种情况使用估算更合适? 三年(1)班同学到公园春游。 A.当班长试图确认300元是否够买门票的时候; B.当售票员告知班长应付多少钱时; C.当售票员清点当天的收入时。 3. 判断下面的算式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49×5=354 (2)2×98=200 (3)31×9=369 (4)23×4=72

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

篇一: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 1.应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与生活实际有关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才能体现数学的价值。本课的情境是一个十分普通,绝大多数同学都有经历的事,故学生学习起来不会觉得无用。 2.应给学生足够独立思考问题的时间。只有足够时间的独立思考,学生的思维才能打开,自己才能主动想问题,如本课中我给了大家十几分钟的独立思考时间,学生才得出如此之多的方法。 3.应让学生明白学习的目的与意义。学生在学习一些新知识时,往往会产生学习这些知识、方法有什么用的想法,作为教师,若不能让学生知道学习估算的作用,他们就不会去主动想方法(因为已学会了列竖式计算)故我在提出应准备多少钱?这个问题时指出教师准备的钱只能是带购买门票的钱吗?一定要非常精确?小店老板去进货时,是否也要非常精确算好每笔支出?在生活中有很多时候只要知道大概数。故估算在生活中经常要用到,当学生明白了估算的作用后,才会去思考如何估算更简便。 4.如何在四十分钟内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本节课我采用了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形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学们基本上都参与到探索估算方法的活动中去,并在优化方法方面也有所得。通过学生交流,可以看出学生们能根据自己已有知识迁移到新知识中,本节课就是学生在学过了估算加、减的基础上,自觉采用了四舍五入法得出各种估算方法的。 5.思维定势的利弊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本节课时,学生能用四舍五入法想出方法1、方法3,但也有许多同学就因为四舍五入的思维定势,在对上述五种方法优化时,坚持第一种方法,不敢肯定第二种方法,那么如何才能把学生从思维定势中引导出来,我认为根据实际经验,利用生活经验去验证是个好办法。当我让学生计算出买门票的实际价钱再让学生谈谈哪些方法不合实际就较自然。但这时对学生四舍五入的旧知识产生了认知冲突,为什么这里不能用四舍五入法?这个问题若解决不好会使部分学生产生迷惑。故当我组织大家一起比较方法1方法3时,发现使用四舍五入去估算时,票价与人数都少算了,结果当然比实际的小,而在此买门票,老师带的钱理应要实际门票应多准备一些,从而得出学习数学要从实际出发的道理,并强调四舍五入法是一种通用法则,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但使学生掌握了估算乘法的方法,更使同学们感受到解决实际问题不能过于教条,而应认真分析,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方法的道理,使学生的思维更灵活,更多样。 篇二: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 《乘法估算》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创设生活情境,突出估算教学的重点。 从计算方法的角度来看,学生长于精确计算,估算意识淡薄,对估算的作用与价值,没有真实的体验与感受,在认识和行为上都感到不习惯,常常为估算而估算。因此,我联系生活实际,创设小明北京之行的问题情境,将参观动物园、观看海豚表演、为游人组装自行车

《乘法估算》教案

三位数乘两位数(估算)教案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六年制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0页例5及“做一做”的教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 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积极、主动的估算意识。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智勇大冲关”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与题目。 四年级同学去秋游,每套车票和门票49元,一共需要104套票,辅导员王老师应该准备多少钱去买票?

2、引导分析题意,按要求解题。 (三)引导探究,建立模型 〈一〉利用估算需要多少钱购票的问题,探究估算的方法。 1、独立估算 请每个学生运用已有估算经验独自估算“49×104≈?”,并写出估算过程。 (学情预设:对于估算“49×104≈”,学生存在着多种不同的估算方法,会有多种不同的估算结果,学生估算的方法及过程可能是: (1)49×104≈5000元 49≈50 104≈100 50×100=5000元 应该准备5000元。 (2)49×104≈5100元 49×104=5096元 5096≈5100 应该准备5100元。

(3)49×104≈5500元 49≈50 104≈110元 应该准备5500元。 (4)49×104≈5200元 49≈50 50×104≈5200元 应该准备5200元。 (5)49×104≈4900元 104≈100 49×100≈4900元 应该准备4900元。 2、小组交流 以前后桌的4位同学为一小组,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和结果,并说明理由。 3、全班交流:利用对比,引导学生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

《乘法估算》教学反思

《乘法估算》教学反思 今天我执教了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乘法估算》。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有种“让人欢喜让人忧”的感觉。 纵观这部分知识,教材的编写意图是:(1)通过让学生估算需要准备多少钱购票的具体问题,教学乘法估算。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决需要用估算;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使估算的结果符合问题实际又接近准确值,使估算的过程尽可能简便。(2)引导学生在交流、对比中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并明确估算基本方法的内涵就是:接近准确值(符合实际);计算方便(将两个因数看成整十、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而《数学课程标准》对于第二学段的估算也明确要求:在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它的着眼点在“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给予以上观点我在设计教学时选取了学生现实生活中的素材,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案,让解决方案在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交流碰撞中明晰,通过“为什么要这样估?”“你认为哪种方案更合适?”“哪种方案更合理,更符合实际?”等问题,让学生逐渐建构起估算的方法。学会遇到问题要在理解问题的基础上,确定策略,进而解决问题这一思考方法。为了让孩子们感觉不到数学课中练习的枯燥,乏味,我将练习置于游戏的情境当中,通过设置“幸运闯关”游戏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也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巩固练习的环节当中,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课中估算时,大多数学生都采是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进行估算。⑴把49看成50,104看成100,50×100=5000(元),应该准备5000元。也有学生运用进一法估算的,出现两种估算策略⑵把49看成50,104看成110,50×110=5500元,应该准备5500元。⑶也许是受笔算乘法训练的影响,个别学生采用了直接用笔算出结果——准确值。实际上,求近似数的方法,还有进一法,去尾法等,估算时,也经常根据具体情况,用不同的求近似数的方法进行估算。在学生基本上都用第⑴种估算时,出现了认知上的矛盾:估算的结果与

《乘法估算》教学案例_教学设计

《乘法估算》教学案例_教学设计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乘法估算》教学案例文章内容由收集!《乘法估算》教学案例整节课以学生游戏为主线 第一环节;超市购物带的钱与要购的物估算一下够吗? 初步接触乘法估算。 第二环节;教学例5 出示例5 读题你会估算吗? 反馈学生的方法。 方法一;491045000(元) 50100 方法二;491044500(元) 45100 方法三;491045000(元) 50110 方法四;491045000(元) 50105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来估算,在这些估算方法中,你认为哪种估算方法更适合,为什么? (小组内交流,引发讨论,先阐述理由) 师;同学们要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进行估算。 第三环节;购游乐票`````````` 第四环节;返程。 [分析]; 1。创设情况,体现数学内容的应用性。 计算是枯燥的,为了使数学内容生活化,有趣味,整节课在秋游的情况中,提高了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在乘法估算中感受着数学的应用价值,一开始,创设超市的场景,让学生们自己购物,运用已有的加,减法估算知识自然导入新课,正确的运用了知识迁移的规律,接着利用车票,门票的价格问题吸引住了学生,课的结尾,创设游玩和返程的情况,联系了学生的生活,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体现了数学内容的应用性。 2。突出重点,抓住数学内容的本质。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有趣的教学内容,又抓住了数学内容的本质。本节课的乘法估算,不是单纯的估算,它的要求是按照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估算方法,为了突出这一点,采用了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最后总结交流的学习方法,在交流过程中,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估算》教学反思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估算》教学反思 本课着重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及渗透估算的策略。因此,教学中先是让学生感受估算的必要性,学习估算的方法。通过课件的演示,学生理解了要把两位数看作接近的整十数。 第二部分让学生在校庆摆椅子的情景中估算大约能坐多少人?先巩固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从而自己归纳估算的方法。再出示问题二:300人够坐吗?通过分析是估小了,估算结果比实际结果小,所以肯定够坐。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体会用估算也能解决、判断够不够坐的问题。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解决此类问题只能准确计算。个人体会:提问题最好思考性强一点。我在试教时是这样问的:实际能坐的人有没有320人呢?(有)所以300人够坐吗?后来把问题改成:320这不是准确计算的结果,能肯定地说300人够坐吗?为什么?我想:尽量不把问题问得过细,增强问题的思考性。而且原来的问题已经暗示了答案,提问时尽可能避免问是不是”要不要”这样的词语。各位认为如何呢? 第三环节直接出示课本例题,让学生根据问题自由选择不同的算法,可以准确计算,也可以估算。在此环节中教师只起引领作用如大多数学生用的是求准确数的方法,少数人用估算的方法,教师并没有肯定一种想法,而是引导大家再次观察题目中的问题,让学生从问题出发,两种方法进行比较,思考简便方法,体会估算的简便性;又如教师没有因为一个学生答到了估算的方法就进行下一个环节的教学,而是引导学生思考:还有没有不同的想法”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敢说、会说,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进一步体会不同的估算策略,从而会运用

不同的估算策略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 第四环节是独立完成做一做,从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扩展到自己找出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并自我归纳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估算方法。 最后是应用提高,根据根据问题选择合适的算法:①准确计算② 估算。4元1份薯条,买23份薯条,80元够不够?并在此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都是估钱,估的结果也和带的钱相等,为什么一个说够钱,一个说不够钱呢。通过比较知道一个是估小了,一个估大了,从而渗透估钱的策略一般是估多不估小。

四年级上册数学.4 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估算教学反思

《乘法估算》教学反思 这节课一开始我用估一估几个数,让学生回顾知识,为本节课进行的数学活动作好铺垫,接着创设日常生活中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主动参与到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的教学中去,使学生体会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我发现在教学中有几点值得思考: 1、在估算教学中,这是第一次提到在生活中要正确合理的运用估算,而不能盲目套用四舍五入法。例题的解决出现了多种方案:1 04×49 如算成110×50,104×50,100×49,100×50, 100×45。怎样使学生能自己感受到第四种算法的合理性,我让学生小组讨论,在讨论中慢慢发现了前两种方法的优越性。符合实际又方便计算,体会到了估算带给我们的捷便。 2、通过练习让学生理解,在进行乘法估算时根据实际情况有时要是把两个因数都要估小,有时要把两个因数都估大,有时要把一个因数估大,另一个因数估小……。 3、只有在实际情境中,才能产生多样化的估算方法。单纯地进行机械的估算训练,是难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只有结合曰常生活进行训练,体验估算的方法,明确估算还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才能提高学生估算能力。

知识技能(72分) 一我会判。(对的画“√”,错的画“×”)(每题1分,共5分) 1.一个数除以真分数,商一定比这个数大。() 2.25g食盐溶解到100g水里,食盐占盐水的。() 3.甲数比乙数多,则乙数比甲数少。() 4. m∶2cm化简后是40∶1。() 5.羽毛球队的人数增加后,再减少,现在的人数和原来的人数相等。() 二、我会填。(每空1分,共28分) 1.修一条长9km的公路,如果12天修完,平均每天修全长的(),平均每天修()km。 2.()的是27;60kg是()kg的;300t比()t少。 3.()没有倒数;()的倒数是它本身;1.5的倒数是()。 4.()∶7= =9÷()= 5.一项工程,甲队独做要10天完成,乙队独做要15天完成。甲、乙两队工作效率的比是()。

《乘法估算》教案设计

《乘法的估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在积极参与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估算,并且能够说明估算的思路。 2、能运用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估算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3、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4、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必要,增强学生学好估算的信心。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估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师:在没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来一起做一个热身运动,复习一下旧知识,好吗一起来看看谁最快(口算乘法)其他同学要判断对错再来一个找邻居,找到最接近的数看来咱班同学对这些知识掌握的很好! 二、激趣导入 '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同学——小华,同学们,和小华打个招呼吧!小华也是一名三年级的学生,这是她带给我们的一个小资料(课件出示),请一个同学来读一下。 小资料内容:我要去海林林小读书了,我每天都要背着大约2000克的书包,步行将近500米到达学校,据了解,这个学校大概有1000名学生,有100名左右的教师,数学老师快40岁了,但看起来很年轻,我很喜欢这个学校。 师:请你仔细观察资料中的这些数,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生1:我发现这些数都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生2:我发现这些都是大概的数,不是准确数。 ` 师:同学们说得很对,在生活中,我们有时需要了解一个大概的数值来指导我们的行为,而这个大概的数值就是人们估算出来的,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估算,估算(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探究新知 1、体会估算在解决问题中的实用性。

[最新]《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4篇

《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4篇 《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4篇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 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篇1 四月份,我们三年组到千金小学听了一节数学课----《乘法估算》.一直觉得最难上的便是估算课,没有标准的答案可言.学生的想法各异,甚至有的学生算出标准答案然后再进行估算,对估算的意义理解 不够. 这节课从开课就努力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数学活动,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接着引导 学生联想日常生活中的情景,让估算走进日常生活,逐步培养学生主 动参与估算的兴趣,而教学中教师的“适时点拨”也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本节课达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目标,是一节 运用“情境教学”比较成功的课例. 但本节课教学也有以下两点值得思考:估算时,方法虽不确定,但必须符合以下两个要求:一是符合实际,能否在课前安排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寻找生活中一些估算乘法的例子,使其更加贴近生活情境.二

是计算方便.在具体的实例当中让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实用价值及意义,避免算出准确结果之后再估算.例如,本节课的题目是每排22个座位,一共18排,有350名学生来听课,能坐下吗?这道题共有三种估算方法,在本册的估算中,第一次提到在生活中要正确合理的运用估 算.22×18第一种:把18看成20,把22看成20.第二种:18看成 20XX2不动.第三种:18不动,把22看成20.经过学生间的激烈讨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在讨论慢慢发现了第三种方法的优越性.符合实际又方便计算,体会到了估算带给我们的便捷. 其次,可否对学生提交的估算方法进行归类.如:①有的估算时, 是把两位数看成小于原数的整十数,比如72看成70;②有的估算时,是把两位数看成大于原数的整十数,如58看成60…….这样,便于形成估算的灵活性.针对具体问题选择正确的估算方法,例如,今天的这个例题结合问题的要求,把结果估小一些比较合适, 因此,教学时要重视估算训练,只有在实际情境中,才能产生多样化的估算方法.单纯地进行机械的估算训练,是难以提高学生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的.只有结合日常生活进行训练,体验估算的方法,明确估算还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才能提高学生估算能力. 鉴于以上的认识,我觉得学生估算习惯的培养与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估算意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充分挖掘估算题材,在教学中重视进行估算示范,使学生认识到估算的必要性和优越性.积极创设生活情境,促使学生灵活采取估算策略.学生在教师预设的情境中意识到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估算策略,使学生的估算能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乘法估算》。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解决具体问题的情境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实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 2、水平目标:培养学生灵活使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能解释估算过程,并能对估算结果做出合理性的判断。 3、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升他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教学难点: 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 具:

主题图、游乐项目图片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铺垫孕伏 1、朗诵。秋天的阳光温馨恬静,秋天的微风和煦轻柔,秋天的蓝天 白云飘逸,秋天的田野遍地金黄。秋天的景色多美呀! 2、激趣表现问题。 师:学校将要组织大家去秋游。你想去吗?在秋游前,学校 安排老师去买一些饮料和水果。 (出示图片)问:谁能用一句话表达图中的数学信息。 生:“老师买酸奶用去 148 元,买果汁用去 97元;买苹果用去102 元”。 请同学们估算一下:买饮料和水果大约用了多少钱? 3、全班交流,反馈算法。 师:谁来说一说? 生:我是这样算: 148 + 97 + 102 ≈ 350 (元) 150 师:刚100 100

才我们在计算钱数时是 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 呢(加 法估算)?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还会常常遇到一些需要用乘法估算来解决的问题(板书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怎样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教学例 5。 师:这次秋游,我们将要乘车去游乐场玩(出示课本 60 页主题图)请大家仔细观察主题图, 图中有什么人物?(学生和老师)他们要干什么?(去秋游)从图中你能够了解到什么数学信息?(每套车票和门票 49 元,四年级一共需要 104 套票)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会提出一个怎样的问题?(应该准备多少钱买票?) 师:谁来把这道题完整地给大家说一说。(指名学生读)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能够用什么方法去解决?(用估算,算式是:49×104) 2、学生自主探究估算方法。

小学数学《乘法估算》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乘法估算》教学反思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这节课一开始我用估一估几个数,让学生回顾知识,为本节课进行的数学活动作好铺垫,接着创设日常生活中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主动参与到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的教学中去,使学生体会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我发现在教学中有几点值得思考: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

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1、在估算教学中,这是第一次提到在生活中要正确合理的运用估算,而不能盲目套用四舍五入法。例题的解决出现了多种方案:104×49如算成110×50,104×50,100×49,100×50,100×45。怎样使学生能自己感受到第四种算法的合理性,我让学生小组讨论,在讨论中慢慢发现了前两种方法的优越性。符合实际又方便计算,体会到了估算带给我们的捷便。 2、通过练习让学生理解,在进行乘法估算时根据实际情况有时要是把两个因数都要估小,有时要把两个因数都估大,有时要把一个因数估大,另一个因数估小……。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乘法估算》教学设计 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东街小学赵晓婷 教材: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课题:乘法估算。 教学内容:课本P60—例5、做一做、P62—5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结合实际,让学生懂得应根据生活中的具体问题选择恰当的估算方法,使估算生活化。 3、理解、掌握乘法估算基本方法。 重点、难点: 1、理解、掌握乘法估算基本方法。 2、会选用最恰当的估算方法,力求使结果与实际情况最接近。关键:根据实际情况求两个因数的近似数。 教具准备: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问题。(课件出示课本60页例5的情境图。) 1、图上画的是什么?你能大概看出他们需多少钱吗? 2、我们也准备去秋游,老师要去游乐园为大家购票,每人需49元,一共104人。应该准备多少钱买票呢?你们愿不愿帮老师算算呢? 二、合作交流,探究问题。 1、课件出示例5。 2、认真审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1)弄清题意,写出解答算式。

a、说说用乘法解答的理由,加深对乘法运算意义的理解。 b、讨论“应该准备多少钱买票”的含义。 引导学生理解问题的含义,是“大约需要准备多少钱买票”。只需要估算出一个近似值。 板书:49×104≈(元) (2)独立估算。 学生用已有估算经验独自估算“49×104≈?”,并写出估算过程。 (3)小组交流。 四人小组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和结果,并说明理由。各小组总结出本小组认为比较合适的一种或几种估算方法。 (4)全班交流。 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各组组长汇报本组的估算情况。 学生估算的方法及过程可能是:(用投影展示) 方法一:49×104≈5000元方法二:49×104≈5500元方法三:49×104≈5200元 49≈50 49≈50 49≈50 104≈100 104≈110 50×104=5200 50×100=5000 50×110=5500 应该准备5000元。应该准备5500元。应该准备5200元。 (5)组织讨论。 讨论:谁的估算方法恰当一些?为什么? 第一种估算理由:根据“四舍五入”法,取因数的近似值,49最接近整十数50,104最接近整百数100。因此,50×100=5000的值比较接近于“49×104”的值。

估算乘法教学设计

估算乘法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估算乘法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在积极参与和讨论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乘法的估算,会说明估算的思路。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知识迁移,导入新课 1、你能说出下列各数的近似数各是多少吗? 69、22、74、87、99、18 2、下列竖式,你能估算各题的`结果吗?你是怎么想的? 18×4 53×7 89×5 22×8 37×3 71×6 3、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探究体验 1、上次老师出门在多媒体教室听课,你们猜一猜多媒体教室里有多少排椅子?每排有多少个座位? 2、出示P59例2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中提供了有关多媒体教室里的哪些信息?小明同学提出了什么问题? 3、生汇报交流。

4、你能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决这个问题吗?试试看。 (1)小组合作交流——你用什么方法估算? (2)指名汇报。师小结整理如下:要判断350名学生能否坐得下,必须估算出多媒体教室大约有多少个座位。 (3)小结:同学们太棒了,能根据已学的估算知识,想出了这么多的好方法,可见,估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太大了,那么,谁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估算的呢? (4)小组合作交流后,引导学生总结出估算的方法:估算时,先把两位数看成最接近它的整十数,然后再进行计算。 三、实践应用 1、完成第59页“做一做”。①看清题意,独立完成②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算。③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算的。 2、第61页第7题:投影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图,说说你从图中得到什么信息? ①人人动手独立完成,将估算结果写在亮题板上。 ②同桌交流,说说估算的方法。 ③投影展示学生的试题,说说你的估算方法,集体讲评。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 2、师总结。

《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二

《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二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二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二《乘法的估算》是口算乘法的第2课时,我在备这节课的时候,把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估算方法做为这节课的重点,而在实际生活中进行灵活的估算,则是这节课的难点。在上课的时候,感觉学生的掌握还是可以的,但是在批改作业的时候,发现学生出现了各式各样的问题,现反思如下: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

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估算的教学在数学课本中的出现没有一个系统的编排过程,感觉以前学生学过的一些关于估算的知识已经忘的差不多了。而在课堂上,当我向学生提问:这道题目为什么需要估算?学生的回答是看到了够不够和大约这样的字眼,这还是比较好的学生的反馈。那么中等和差一些的学生简直就是不知所云了。可见,在学生的思维中,估算的意识是非常淡薄的,对于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大量运用几乎没有什么感受和体会,所以,这是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不断加强的。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

《乘法估算》精品教案

乘法估算 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三年级第六册P59《乘法估算》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估算方法的过程,能估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 2.在具体情境中合理选择不同的估算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 两位数乘两位数估算的方法及算理。 教学难点: 合理选择估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口算: } 40×10 60×20 30×40 12×40 20×42 13×30 30×30 11×50 2、求下面各数的近似数: 32 19 68 76 43 3、估算: ~ 28×4≈62×7≈ 师:你能估算出它们的结果吗并说说你是怎样估算的 二、新授。 | (一)探究一:探究估算的方法 1、创设情景,引出问题。 (出示例2的图)

师: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生可能回答:每排22个座位,一共有18排。生可能回答:有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下吗) { 师:能完整地说说你收集到哪些信息呢 师:“能坐下吗”什么意思 师:要比较座位数与人数的大小,必须先求出什么呢 (生:人数已经有了,所以必须先求出座位数。) 师:怎样列式 ( (学生列式:18×22) 2、尝试估算,探索方法。 师:请你们来尝试估算一下电影院的座位数到底是多少并说说你们是怎样想的 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估算方法。 & 方法一:18≈20 22≈20 20×20 = 400 方法二:18≈2022×20 = 440 方法三:22≈20 18×20 = 360 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它与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相类似,估算时可以把其中的一个两位数看成整十数,也可以把两个两位数都看成整十数,再用口算确定估算结果。 (二)探究二:探究估算的合理性 1、巧理信息,探究明理 师:大家都估算了这道题,为什么会出现几种不同的结果呢 (小组讨论并交流。) 小结:估算的时候我们可能把因数看大了,这时估算的结果比实际结果大,也可能会把因数看小了,这时估算的结果比实际结果小,不同的估算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估算结果,但都会与实际的结果之间存在一定的误差。 … 2、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师:刚才我们用了3种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得出3种不同的结果,那是不是每种方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