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考公共关系现代媒体总论重点复习

自考公共关系现代媒体总论重点复习

自考公共关系现代媒体总论重点复习
自考公共关系现代媒体总论重点复习

现代媒体总论重点复习资料

P4 媒介构成要素

(1)物质实体

媒介(或媒体)是人的精神信息的载体;物质实体是传播媒介得以存在的首要因素。

(2)符号

符号是构成传播媒介的第二要素,是传播媒介与其他普通的物质实体相区别的一个重要标志。

(3)信息

P5传播媒介的基本性能

(1)实体性

(2)中介性

(3)承载性

(4)还原性

(5)扩散性

P8媒介的基本性能

(三)社会功能

(1)政治功能

(2)经济功能

(3)教育功能

(4)文化功能

P11尼尔.M.波滋曼是首位将媒介生态命名为媒介研究中正式学术领域中的学者。

P17口语媒介

首先,口语媒介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更有效率,人们能够更加有效的收集、处理和扩散实用信息,结成更大的群体,有组织地处理复杂的难题。

其次,口语不仅使人与人之间的外部沟通更加有效,也为人的内部沟通,为人类的内省思考提供了更加有效的媒介。

第三,口语为人类提供了将知识、经验、信仰和文化相互共享,并传递给下一代的方式。

P23唱片的特点

(1)多种录音和传播技术并存

(2)受控制程度低

(3)高度国际化

(4)青年受众成为主体

(5)市场细分化

P25 1920年11月,美国西屋电器公司开办了第一个商业广播电台,呼号为KDKA。

P26英国广播公司(BBC)开始提供世界上最早的定期电视服务。

P29互动媒体的传播特点

(1)传播过程的双向性增强

(2)多媒体化

(3)媒介功能融合

(4)媒介资源丰富化

(5)信息传播的全球化增强,管制程度降低。

P31 媒介形态变化遵循以下6条原则:

(1)共同演化与共同生存的原则:新媒介的产生并不一定意味着旧媒介的消失(2)形态变化原则:新媒介总是从旧媒介的形态变化中逐渐产生,新的技术必须要连接过去

(3)增值原则:新媒介会在原有媒介形态的特点的基础上有所改进

(4)生存法则:新媒介要么适应与进化,要么消亡

(5)机遇和需要法则:一项技术从产生到最后普及一般有30年的间隔。

P43 报纸的传播特点

优势:

(1)报纸是强视觉平面媒体

(2)非线性媒体给予读者较强的阅读自由度

(3)报纸的可保存性强

(4)长于深度传达信息

劣势:

(1)时效性相对较差

(2)读者范围的局限性较强

(3)感染力相对较弱

P47 新闻机构新的编采分离体质

建立“分管总编———责任编辑———记者、编辑”三级业务管理与指挥体质。P48 所谓“倒金字塔”,就是根据材料的重要性做次序安排的结构方式。

P50 新闻报纸排版:

上区优于下区,左区优于右区,上左优于上右,下右优于下左。

P51 我国报纸上的评论,大体可以分为五类:

(1)社论

(2)本报评论员文章

(3)短评

(4)编者按

(5)署名评论

P65声音符号在电传输下的特性

(1)远距离瞬间传播

(2)单向辐射式传播

(3)稍纵即逝式传播

(4)随机伴随式收听

(5)被动横向比较式收听

(6)虚拟交流式收听

P67广播的传播特点

(1)从传播符号上讲———比报纸多了声音,比电视少了画面

(2)从传播范围和传播空间上比较———比报纸多了覆盖,比网络少了空间(3)从传播内容上比较———比电视多了想象,比报纸少了深度

(4)从传播形式上比较———比网络多了真实,少了选择

P76 非线性编辑方式

是使用数字储存媒体对数字音视频进行编辑的后期制作系统。

P78 传输设备主要有:电缆、光缆、微波、卫星等。

P81 广播电台一般分为以下几个部门:

(1)总编室

(2)编辑部

(3)采访部

(4)技术部

(5)公关部

(6)经营部

(7)听联部

P85节目系统是由广播电台或电视台中的一套节目或几套节目按照一定的标准形式组成的整体,是各个节目相互结合、相互协调、组合优化形成的一个节目运行系统。

P89 节目系统构建的几个步骤:

(1)定位

(2)策划

(3)整合协调

(4)选择形象代言人

(5)节目推广

P98 节目系统的构建原则

(1)坚持以新闻广播节目为中心的原则

(2)坚持节目本位的原则

(3)有利于开发拓展黄金时段的原则

(4)坚持节目系统开放性原则

P105 世界上第一个播出整套卫星直播电视节目的是日本的NHK。

P110 电视媒体的功能属性:

(1)诉诸直观感受

(2)提供大众娱乐

(3)参与政治生活

(4)发挥经济作用

(5)创造视听文化

P115 电视传播的优势:

(1)表现力强,最具现场感

(2)纪实性强,带来真实感

(3)交流性强,激发参与感

P117 视传播的劣势:

(1)电视媒介自身传播方式具有局限性

(2)直观性太强使想象空间小,思考余地不大

(3)电视负面作用更加深刻、直接

P119 电视体制是一国电视事业赖以建立和组成的所有制形式和结构方式。

世界范围内电视体制大致有三种类型:私营商业制、公共服务和公有国营制。

P128 电视节目的制作方式常见的有三种:

(1)ENG——电子新闻采集方式

(2)EFP——电子现场(或外景)制作方式

(3)ESP——电子演播室(或内景)制作方式

P128 电视节目制作流程:

(1)前期准备阶段

(2)拍摄阶段:电视剧的拍摄则应注重对场面的艺术化处理,使画面更富有戏剧性。

(3)后期制作阶段

P135 由于国际互联网具备了传播新闻信息的各种强大功能,并且在实际生活中扮演了媒体的角色,人们称之为“网络媒体”,相对于原有的媒体,它又被称为“新媒体”,由于具有数字化传播的特点,又被称为“数字媒体”,有因诞生在报刊、广播、电视这三种大众媒体之后,又被形象地称作“第四媒体”。

P141网络媒体发展模式:

第一阶段:拷贝借鉴阶段

第二阶段:用户化阶段

第三阶段:网络原创阶段

P143 (一)传统大众媒介:中央控制式传播拓扑结构

报刊和无线广播电视都是星型结构。

有线电视与报刊、无线广播电视的传播拓扑结构不一样,它是树型结构。

P146(二)网络媒介:环形分布式的传播拓扑结构

网络媒介的传播拓扑结构是以环型拓扑为基础的混合型拓扑结构。

环型拓扑结构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1)拓扑结构中心没有像“中心”节点或“树根”这种比其他节点重要的节点(2)信息是双向流动的,任何一个节点都能向发送信息的节点传回反馈信息(3)每个节点都可以主动向其他节点发送信息,成为信息的来源

(4)信息通过不同节点的接力传送,最后达到唯一的目的的节点

(5)网络各节点之间不是孤立的,任意两节点都可以通过网络直接进行信息交流

(6)任意两节点进行信息交流的路径不止一条

(7)从环型网络上的任意位置都可以生成新网络、节点或与其他网络、节点相联,网络易于扩展。

P151 网络媒体的其他特性:

(1)容量大

(2)速度快

(3)超地域

(4)超链接

(5)可检索

P164 杂志的传播特点

(1)可读性强

(2)传播质量高

(3)使用价值大

P173 电影的特点

(一)电影作为试听媒介的特性:

(1)画面传播,一看即懂

(2)试听兼容,立体享受

(3)形象生动,优美感人

(二)电影作为综合艺术的特性

包容了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绘画、雕塑、摄影等多种艺术的因素。(三)电影作为产业的特性

P178 与无线电视相比,有线电视的传播特点在于:

(1)节目容量大,便于分众化传播的实现

(2)节目质量高

(3)具有双向传播的可能

(4)可提供多种服务

(5)可成为普通公众上网的工具之一

P181 卫星电视带来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卫星电视带来最直接、最明显的问题就是本国传播业如何与外来电视相适应;

其次,卫星电视的跨国传播问题;

第三,卫星电视的出现使得信息单向传播问题更趋于严重和明显;

第四,卫星电视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

P184 所谓数字技术,是将信息以“0”和“1”的数字编码形式表现,经过数字编码的信号,具有可压缩、可复制还原的特点。

P188 数字电视(DTV)是指电视节目的采集、制作、编辑、播出、传输、接收的全过程全部采用数字编码与数字传输技术的新一代电视。

P190 交互电视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增强型电视

(2)个性化电视

P194 所谓图文电视,是指利用电视信号场消隐期间的时域空隙,附加送代表文字、图形的数码,观众用接收附加器解码后可在屏幕上收看的一种技术,又称电视文字广播。

P197 所谓媒介组织,是指在国家法律制度许可范围内,按照特定的规则程序建立起来的,专门从事大众传播活动满足社会需要的职业化社会机构或单位,如报社、电台、电视台、通讯社和新闻网站等。

媒介组织具有以下特点:

(1)媒介组织地性质特征——事业性与企业性的双重定位。

(2)媒介组织的内部构成特点——采编与经营互动。

(3)媒介组织的功能特点——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4)媒介组织的资源特征——优势互补。

P206 以发行亏损获得广告收入,或者围绕媒介经营主业展开其他多种经营以营利,是媒介组织经营的一种规律性现象。

P207 媒体一方面向受众出售其新闻内容,又向广告主出售其广告版面或节目时间。

P208 媒介经营的内容:

(1)广告经营

(2)发行经营

(3)印刷经营

(4)节目经营

(5)多种经营

P214 通过资本运作,将最优资源组合上市,进行更大规模的产业运作,或通过并购的方式把媒体产业做大。因此,必须尽快开发与电视信息者一核心相关的其他资源,形成第二、第三大新的经济支柱,增强总体实力,可考虑从以下方面入手:

(1)多种经营整合化

(2)节目交易市场化

(3)电视组织集团化

(4)突破条块联网化

(5)经营机制企业化

P218 新闻机构的公共关系工作,要总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广大受众为公共关系的主要对象,并确定自己服务的工作范围,定期进行调查研究,随时掌握公众各方面的变化。

(2)通过社会交往,加强与公众的双向沟通。

(3)新闻机构要保持广泛的信息来源,既要靠编辑、记者的辛勤劳动,还要靠广大公众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大力支持。

(4)保证精神产品的质量,这是新闻机构努力的目标。

P220 媒介组织地外部公关:

(1)媒介的受众

(2)广告客户

(3)与媒介组织有直接或间接业务往来的社会组织或企业个人

(4)媒介组织地主管部门和经常接触的上级部门以及有关人员

(5)其他媒介组织

P226 现代社会责任理论大体包括以下几个原则:

(1)大众传播具有很强的公众性,因而媒介机构必须对社会和公众承担和履行一定的责任和义务。

(2)媒介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播应该符合真实性、正确性、客观性、公众性等专业标准。

(3)媒介必须在现存法律和制度的范围内进行自我约束,不能煽动社会犯罪,不能传播宗教或种族歧视的内容。

(4)受众有权要求媒介从事高品位的传播活动,这种干预是正当的。

P228 我国的社会主义传播制度和规范:

(1)我国的新闻传播事业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这是防止私人和资本垄断、保障传播媒介和传播资源掌握在全体人民手中的根本制度,也是实行社会主义新闻自由的重要基础。

(2)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事业,必须件事党性原则。

(3)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执行报道新闻、传递信息、引导舆论、提供娱乐等多方面的社会职能。

(4)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具有重要的经济功能。

P229 “把关人”理论事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的奠基人之一库尔特.卢因提出的。

P238 新闻政策和新闻法规既有一致性,有存在差异性:

(1)功能不同

(2)制定程序不同

(3)作用机制不同

(4)稳定程度不同

P241 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职业道德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坚持真理,实事求是

(3)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P244 影响媒体和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行为的“五大害”:

(1)虚假新闻

(2)有偿新闻

(3)侵权新闻

(4)低俗新闻

(5)虚假广告

P247 受众指的是大众传播媒介的信息接受者或传播对象。

P248 大众媒介的受众媒体主要特点是:

(1)规模的巨大性

(2)分散性和异质性

(3)匿名性

(4)流动性

(5)无组织性

(6)同质性

P253 把受众看做是市场或消费者的观点,是建立在以下几个基本认识之上的:(1)大众传媒是一种经营组织,必须把自己的信息产品或服务以商品交换的形式在市场上销售出去。

(2)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使自己的产品或服务具备一定的使用价值或交换价值,换句话说,即能够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求。

(3)传媒活动既然是市场活动,那么个传媒机构之间必然存在激烈的竞争关系,而竞争的对象自然是消费者。

“受众即市场”这个概念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这种观点容易把传播媒介与受众的关系固定为卖方和买方的关系。(2)这种观点容易把“商品销售量”——收视率或发行量作为判断传播媒介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

(3)把受众视为市场的观点只能是传媒一方的观点。

P261 电视观众的主要特征:

首先,是观众的广泛性;

其次,与报纸广播的读者听众相比,电视观众更少受文化程度、年宁和性别的制约。电视文化是一种通俗的大众文化。

第三,电视观众一般都以家庭为单位进行收看。

第四,电视观众往往是带着消遣娱乐、欣赏愉悦的心情收看电视的,并在不知不觉中得到陶冶,受到教益。

第五,儿童与电视已结成亲密的“伙伴”关系。

P264 网民普遍使用网络的心理:

(1)好奇心理

(2)求真心理

(3)亲和心理

(4)参与性心理

(5)务实心理

(6)虚拟环境下的匿名心理

P268 有限效果理论:

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强调了大众传播影响的无力性和效果的有限性,因而被称为“有限效果理论”。

P272 传播者身上与说服相关的特征分为两个方面:

(1)权威性

(2)可信赖性

休眠效果:

对于低可信度来说,似乎信息本身的影响暂时休眠,等到一段时间后才苏醒,所以这种低可信度的传播效果随着时间逐渐回升的现象又被称为“休眠效果”。

P277 比较说服的人有三个明显的个性特征:

(1)对他人富于攻击性

(2)有不喜欢社交、离群索居的倾向

(3)有严重精神神经症的困扰。

P281 这些活跃在人际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影响的人物,称为“意见领袖”。

P284 社会经济状况较好的人将比社会经济状况差的人以更快的速度获取这类信息。因此这两类人之间的知识沟将呈扩大而非缩小之势。这一假说也被称为“知识沟假说”。

P286 流言传播的机会=个人关注程度X时间证据的模糊性

P294 沉默的螺旋:

德国学者伊丽莎白.内尔—纽曼提出的沉默的螺旋理论。

P304 要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媒体关系,一般来说要遵循以下几个重要的原则:(1)开诚布公

(2)及时主动地提供服务

(3)尊重新闻媒体的工作方式与价值观

(4)适度原则

(5)平等的对待各种新闻媒体

P305与媒体沟通的具体方法:

(1)邀请媒体从业人员参观访问

(2)安排专人同新闻界联系,提供动态信息

(3)召开新闻发布会

P307 整合营销传播:

简单而言,整合营销传播就是对与某个产品相关的,能导致顾客购买行为或维持其顾客忠诚度的所有信息源进行管理。

P312 公关与其他媒体运用的配合:

(1)与广告配合开展宣传

(2)配合促销计划的宣传

(3)建立与顾客之间的个人关系,影响意见领袖

(4)传播新产品的特点

(5)展示公司的社会责任感

P322 如何处理政府与媒体之间的关系?

(1)迅速、公开、诚实

(2)适当的过度反应

(3)果断坚决地传递信息

(4)了解新闻界的需要和节奏

(5)让媒体可以接触到领导层

(6)对新闻发布会进行管理

(7)正确对待负面报道

P326 针对媒体,有是三种基本反应策略:(1)通过媒体进行审判

(2)对媒体提出反驳和诉讼

(3)认错或补偿

P327 如何就危机事件与媒体进行具体沟通呢?(1)迅速反应

(2)使用有效的通讯渠道

(3)诚实、负责、谦虚、富有人情味

(4)处理好专业记者与非专业记者的关系。(5)

自考公共关系学重点笔记

第一章公共关系概论 第一节 一公共关系的定义分为: 1管理论——美国雷克斯.哈罗博士 2 传播论——英国弗兰克.杰夫金斯 3 传播管理论——美国詹姆斯格鲁尼格教授 4 咨询论——国际公共关系协会1978年发表《墨西哥宣言》 5 社会关系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蔡尔滋教授 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其目的是建立一种与这些公众互相信任的关系——格鲁尼格教授 二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 1公共关系的形为主体是组织机构 2 公共关系的沟通对象是相关大众 3 公共关系的工作手段是传播沟通媒介 4 公共关系的过程是信息的双向交流 5 公共关系的目标是为组织机构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 第二节 一公共关系的相关概念与范畴 1公共关系状态——表示一种客观的实在 即一个组织与其公众环境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关系状况和舆论状况 2 公共关系活动——表示一种实际的操作实务 即运用传播沟通的方法去协调组织的社会关系,影响组织的公众舆论,塑造组织的良好形象,优化组织的运作环境的一系列公共关系的工作 3 公共关系观念——表示一种主观的思想意识 是一种影响和制约着组织的政策和行为的经营观念和管理哲学,它不仅指导着公共关系实务工作的健康发展,而且渗透到管理者日常行为的各个方面,成为引导、规范着组织行为的一种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另还有:形象观念、公众观念、传播观念、协调观念、互惠观念、服务观念 二公共关系学中三个最基本的概念:组织、公众、传播※ 1组织——公共关系的主体,即公共关系的承担者、实施者、行为者 2 公众——公共关系的对象 3 传播——公共关系的过程和方式 三关系、舆论、形象 1 关系——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相处和交往的行为和状态,简单说就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联系公共关系不是泛指“任何”或“所有”的社会关系,而是指与“私人关系”相对应的具有社会公共性质的一种特殊关系 特征:特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关系 特指信息交流的关系 2 舆论——指社会公众对组织的政策、行为、人员或产品所形成的看法和意见的总和,是社会

公共关系专业现代媒体总论试卷03300

现代媒体总论试卷课程代码:0330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 1.传播媒介最基本最重要的功能是( A )A.传播信息 B.沟通情感 C.娱乐生活 D.满足需要 2.提出“媒介即信息”观点的学者是( B ) A.卢因 B.麦克卢汉 C.麦奎尔 D.李普曼 3.全世界第一个开办固定电视节目的国家是( B )A.英国 B.德国 C.美国 D.法国 4.世界上最早研制大规模电子数字计算机的国家是( C )A.日本 B.德国 C.美国 D.中国 5.下列媒体中属于非线性传播的是( B ) A.电视 B.报纸 C.广播 D.电影 6.按信息重要程度递减的顺序来排列的新闻写作结构被称为( C )A.金字塔结构 B.平行结构 C.倒金字塔结构 D.对比结构 7.广播电视传播内容最主要的软载体是( A ) A.节目 B.版面 C.广告 D.品牌 8.负责对广播节目整体把关,负责各个节目和栏目之间协调和整体运作的部门是( D )A.编辑部 B.采访部 C.公关部 D.总编室 9.我国第一条电视广告播出的时间是( C ) A.1949年 B.1958年 C.1979年 D.1985年 10.被形象地称为“第四媒体"的是( D )A.电视 B.广播 C.报纸 D.互联网 11.无线广播电视传播网络的逻辑拓扑结构是( D )A.树型结构 B.环型结构 C.线型结构 D.星型结构 12.国内第一家将新闻信息发布到互联网上的日报是( A )A.《中国贸易报》 B.《杭州日报》 C.《中国青年报》 D.《北京日报》 13.我国首次进行数字音频广播试播的城市是( C )A.深圳 B.上海 C.佛山 D.东莞 14.最早出现图文电视的国家是( B )A.美国 B.英国 C.中国 D.日本 15.在我国广播电视的管理体制中,省级以下广播电视台归属( C )A.地

自考公共关系学复习必看资料章节考点汇总,考试重点标识板

自考《公共关系学》复习必看资料 【自考小册子】 第一章公共关系的概念 一、“公共关系”一词源自英文Public Relations,也可称为“公众关系”。 *二、公共关系的定义:P2 A、管理说:突出公共关系的管理属性。(美:雷克斯。哈罗) B、传播说:公共关系的传播属性。(英:费兰克。杰夫金斯) C、传播管理说:强调PR是组织一种特定的传播管理行为和职能。 (美,詹姆斯。格鲁尼格):PR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 D、咨询说:PR的决策咨询功能。《墨西哥宣言》:公共关系是一门艺术和社会科学。 E、关系说:公众性或社会性的关系或活动。(美:蔡尔兹) F、协调说:是关系说的深化,指协调组织与公众间的关系。 G、形象说:为组织塑造良好的形象。 3、美国《公共关系季刊》详细罗列了公共关系的14种特征。 *三、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 *1、确定PR本质的依据和方法:P5-6 A、分析构成公共关系活动的基本要素。(PR三要素:组织、传播、公众) B、分析三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本质联系。 组织传播沟通公众 (主体)(客体) 现代公共关系传播的本质是:组织与公众之间信息的双向交流 现代公关传播的本质特征是:组织与公众沟通交流的“双向性” “传播沟通”是现代公共关系理论的精髓,是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 *2、理解公共关系本质属性三个角度:P7 A、PR的“关系”性质:组织与公众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流关系。 *B、PR的“职能”性质: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传播沟通的目标、资源、对象、手段、过程和效果等基本要素的管理,即传播(沟通)管理。(简述) (现代组织经营管理的“四大支柱”:资金、技术、人才和PR) C、PR的“科学”性质: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是一门以传播学和管理学为主要依托的传播管理学或组织传播学。 (总之,PR是组织的“传播沟通关系”,组织的“传播沟通职能”,组织的“传播管理学科”,“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传播沟通”是其本质属性。) 四、公共关系状态、公共关系活动、公共关系观念(*三者之间的联系)P10-13(简述、案例) 1、公共关系状态:一个组织与公众环境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关系状况和舆论状况。(基础、结果)

2018年10月自考《现代媒体总论》真题【自考真题】

2018年10月自考《现代媒体总论》真题 全国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现代媒体总论试题 课程代码0330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媒介居于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使传受两者通过它交流信息、发生关系,发挥桥梁作用。这体现出媒介具有的性能是 A.承载性 B.实体性 C.还原性 D.中介性 2.大众媒介及其传播活动,可以帮助人民了解政府职责,监督从政人员,表达民情民意,参与政府决策。这反映出媒介具有 A.经济功能 B.政治功能 C.教育功能 D.文化功能 3.内容涉及重要的政治事件,被称为“世界上的第一份官方的报纸”是 A.《罗马公报》 B.《莱比锡新闻》 C.《太阳报》 D.《循环日报》 4.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一个日报《热血日报》的创办时间是 A.1921年 B.1925年 C.1956年 D.1978年 5.负责处理听众反馈信息,与听众沟通,维持联系,并且负责监督各个栏目,向各栏目提供反馈意见的广播电台的机构设置是 A.采访部 B.经营部 C.公关部 D.听联部 6.主要采用电视录像车进行外景录像制作的电视节目制作方式是 A.电子新闻采集 B.电子演播室制作 C.电子现场制作 D.电子特技制作 7.尽管报刊和无线广播电视两种媒介所使用的介质不同,但这两种传播网络的逻辑拓扑结构都是 A.树型结构 B.星型结构 C.线型结构D.环型结构 8.就整体而言,我国网上媒体正处于 A.拷贝借鉴阶段 B.用户化阶段 C.由拷贝借鉴阶段向用户化阶段逐渐过渡的阶段 D.网络原创阶段 9.世界上第一家基于互联网的电子报纸是 A.《圣何塞信使报》 B.《莱比锡新闻》 C.《太阳报》 D.《宾夕法尼亚晚邮报》 10.标志着世界上第一部彩色电影出现的影片是 A.《爵士歌王》 B.《威利号汽艇》 C.《名利场》 D.《星球大战》

2021年自考公共关系学重点

第一章公共关系概念 (一)、掌握公关七种不同窗说,及各自侧重点。 答:1、管理说:美国知名公关学者雷克斯。哈罗博士研究分析了472个不同公共关系定义后提出公共关系是一种独特管理职能;美国学者卡特利普和森特以为:“公共关系是这样一种管理功能:它拟定、建立和维持一种组织与决定其成败各类公众之间互益关系。” 2、传播说:英国知名公关学者弗兰克。杰夫金斯; 3、传播管理说:此类定议将管理说和传播说结合起来,詹姆斯。格鲁尼专家以为:公共关系是一种组织与其有关公众之间传播管理。 4、征询说:1978年8月刊登《墨西哥宣言》:“公共关系是一门艺术和社会科学”。 5、关系说:蔡尔兹; 6、协调说; 7、形象说。 (二)、为什么说组织、公众、传播沟通是构成公共关系基本要素? 答:由于:1、组织是公共关系活动主体,即公共关系承担者、实行者、行为者; 2、公众是公共关系传播沟通对象; 3、传播沟通是公共关系活动过程和方式。 (三)、如何理解公共关系本质属性? 答:“传播沟通”是贯串整个公共关系一条基线,是当代公共关系理论精髓,是公共关系本质属性。可以进一步从如下三个角度来加以阐明: 1、公共关系“关系”性质; 2、公共关系“职能”性质; 3、公共关系“学科”性质。 (四)、如何理解公关活动、公关观念? 答:公共关系活动(实务)即运用传播沟通办法去协调组织社会关系,影响组织公众舆论,塑造组织良好形象,优化组织运作环境一系列公共关系工作。 公共关系观念是一种影响和制约关组织政策和行为经营观念和管理哲学,它不但指引着公共关系实务工作健康发展,并且渗入到管理者寻常行为各个方面,成为引导、规范着组织行为一种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五)、如何理解公共关系“形象”概念? 答:“形象”一讯在公共关系学中指组织总体特性和实际体当前社会公众中获得认知和评价。 1、一方面,公共关系所说“形象”其本质是信誉,注重组织形象实质上注重组织信誉;

自考2010年10月现代媒体总论试题

全国2010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现代媒体总论试题 课程代码:0330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各项中构成传播媒介前提条件的是( ) A.技术 B.符号 C.信息 D.物质实体 2·世界上最早的移动电话研制成功的时间是( ) A.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3.最早出现定期报纸的国家是( ) A.意大利 B.德国 C.英国 D.美国 4·在我国的报纸中,规格仅次于社论的重要评论是( ) A.本报评论员文章 B.署名社论 C.编者按 D.短评 5.负责对广播节目整体把关以及各个节目和栏目之间的协调和整体运作的部门是( ) A.公关部 B.听联部 C.编辑部 D.总编室 6.若以节目的表现形态来划分,广播剧的节目类型属于( ) A.一般型 B.综合型 C.专题型 D.对象型 7.中国第一条电视广告播出的时间是( ) A.1949年 B.1958年 C.1976年 D.1979年 8.电视节目是集体的创作,该集体的负责人是( ) A.制片人 B.导演 C.编剧 D.主持人 9.被称为“新媒体”或“第四媒体”的是( ) A.报纸 B.广播 C.电视 D.网络 10.国内第一家将新闻信息发布到国际互联网的日报是( ) A.《杭州日报》 B.《中国贸易报》 C.《人民日报》 D.《中国青年报》 11.标志着世界电影进入全新数字时代的影片是( ) A.《火车到站》 B.《定军山》 C.《星球大战》 D.《爵士歌王》 12.有线电视发展的最初阶段是( ) A.共用天线阶段 B.同轴电缆阶段 C.光纤传播阶段 D.卫星有线电视联网阶段 13.媒介组织的功能特点是( ) 第 1 页 (共 4 页)

【考研经验】18中传播音考研参考书重难点笔记解析学渣必看-20年学子

【考研经验】18中传播音考研参考书重难点笔记解析学渣必看-20年学子 播音学考试大纲:第一部分:《中国播音学》笔试 1. 普通话语音部分 (1)语音的基础 (2)音位 (3)元音和辅音 (4)声母和韵母 (5)声调 (6)音节和音节结构 (7)语流音变 (8)轻重音和语调 2. 播音发声部分 (1)发声的含义 (2)口语传播方式及发声特点 (3)电子传播方式及对发声的影响 (4)言语发音的心理过程 (5)文稿播读的心理过程特点 (6)声音的主要构成要素 (7)人体发音器官的构成 (8)声道

(9)人体呼吸器官的构成 (10)主要呼吸方式 (11)胸腹联合式呼吸 (12)人体发声器官的构成 (13)发声原理 (14)发音常用的音色类型 (15)共鸣原理 (16)人体主要共鸣腔 (17)播音共鸣特点 (18)吐字归音 (19)吐字归音的方法 (20)嗓音保护的原则和方法(21)感情、声音、气息的相互关系(22)常见发声问题及矫正方法 3. 播音主持创作基础部分 (1)播音的正确创作道路 (2)播音语言特点 (3)创作准备 (4)播音感受 (5)调动思想感情运动的方法(6)思想感情的表达方法 (7)播音表达规律

(8)创作观 4. 播音主持业务部分 (1)播音主持节目类型特点 (2)节目主持艺术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3)播音员主持人能力素质 (4)广播电视新闻节目播音主持 (5)广播电视评论节目播音主持 (6)广播电视社教专题节目播音主持 (7)现场报道 (8)广播电视新闻现场报道 (9)广播电视访谈类节目主持 (10)广播电视文艺、综艺娱乐类节目主持 5. 口语传播艺术部分 (1)口语表达研究的意义和迫切性 (2)口语表达的特点 (3)口语表达与思维的关系 (4)广播电视口语表达的要求 (5)广播电视口语表达中有稿与无稿的关系 (6)广播电视口语表达的基本功能样式:复述、描述、叙述(7)广播电视口语传播领域的口语表达现状 中传高分咨询邓老师扣扣;三三六四三四二二八六 第二部分:“播音主持作品”创作

自考科目《公共关系学》知识点归纳-之一

《公共关系学》知识点归纳之一 1.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公共关系学是研究行政管理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组织如何与公众进行双向传播与沟通的一门应用性学科。本质属性:公共关系活动过程中的三个基本要素是“组织”、“传播”和“公众”,组织和公众是公共关系的承担者,分别是公共关系的主体和客体,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是传播,三个要素之间的联系就是组织与公众之间通过传播沟通活动所形成的信息的双向交流。现代公关传播的本质特征即双向交流性。现代公共关系是组织的一种管理职能,其本质属性就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从公共关系的“关系”/“职能”/“学科”性质三个角度去理解。 2.公共关系不同层次的含义。 一种客观的实在,即公共关系状态,一个组织与其公众环境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关系状况和舆论状况,是组织公共关系的基础,也是组织公共关系的结果;一种实际的操作实务,即公共关系活动,运用传播沟通的方法去协调组织社会关系,影响组织社会舆论,塑造组织良好形象,优化组织运作环境的一系列公共关系工作;一种主观的思想意识,即公共关系观念,是影响和制约着组织的政策和行为的经营观念和管理哲学。 3.公共关系学中“关系”、“舆论”、“形象”的特定涵义: “关系”主要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相处和交往的行为和状态,即组织与公众之间的联系。 “舆论”指社会公众对组织的政策、行为、人员或产品所形成的看法和意见的总和,标志着大多数社会公众对组织的基本态度和行为。 “形象”指组织的总体特征和实际表现在社会公众中获得的认知和评价。一个组织的社会形象体现其社会关系状态和社会舆论状态的总和。公共关系所说的“形象”其本质是信誉,重视组织形象实质上是重视组织信誉;公共关系将建设和完善组织形象的内涵放在第一位;公共关系塑造的是组织的整体形象;公关形象通过组织的传播活动去影响公众的观念和态度而形成的,靠理性的说服、思想的沟通、情感的交流去影响人心。 4.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联系:从内容上看,公共关系包括了一部分人际关系,组织与公众的关系经常表现为个人与个人的关系,即代表组织的个人与公众群体中的个人之间的相互交往;从方法上看,公共关系实务也包括了人际沟通的技巧,即面对面的情感交流和说服技巧。区别:首先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是组织,人际关系的行为主体仅是个人;其次公共关系的对象是与组织相关的所

自考现代媒体总论复习资料(历年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

现代媒体总论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4分,共8分) 1.电视体制 答:电视体制是一国电视事业赖以建立和组成的所有制形式和结构方式。它的建立主要取决于电视事业所有权和国家对电视事业进行管理的法律和行政规定。电视体制的形成是政治和意识形态,以及自然和社会因素,如人口、文化、语言、地形地貌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2.媒介组织 答:是指在国家法律制度许可范围内按照特定的规则程序建立起来的,专门从事大众传播活动以满足社会需要的职业化社会机构或单位,如报社、电台、电视台、通讯社和新闻网站等。 3.网络媒体 答:就是指第四媒体,它是将国际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平台,以电脑(包括可移动电脑)、电视机以及移动电话等为终端、传播以文字、声音、图像等多媒体形式的数字化新闻信息的传播工具。 4.交互电视 答:是在数字电视技术基础上,以提供服务为目的、允许观众与之进行一定的交互活动的一种功能电视:这种交互进行的方式不仅仅是控制对频道的选择及录像带的处理,还包括从电影资料库中选择电影并观看、参与游戏、投票以及通过电视连线进行其他形式的回馈。

5.意见领袖 答:活跃在人际关系网络中,经常为他们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们施加影响的人物,称为意见领袖。 6.知识沟假说 答:随着大众传媒向社会传播的信息日益增多,社会经济状况好的人将比社会经济状况差的人以更快的速度获取这类信息。因此,这两类人之间的知识沟将呈扩大而非缩小之势。这一假说也称为“知识沟假说,” 7.媒介组织 答:媒介组织,是指在国家法律制度许可范围内,按照特定的规则程序建立起来的,专门从事大众传播活动以满足社会需要的职业化社会机构或单位,如报社、电台、电视台、通讯社和新闻网站等。 8.使用与满足理论 答:不是大众传播在影响受众,而是受众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需求在使用大众传播,这类观点称为使用与满足理论。

传播学通论背诵笔记

传播学通论背诵笔记 一、总论 1.历史上关于传播的定义大体上有共享说、劝服说、反应说三种: (1)共享说:认为传播就是信息共享的过程。 不足:人类传播是借助符号传播信息,人们共享的不是符号,而是符号所代表的意义,许多传播是无法达到共享的。 (2)劝服说: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传播是有目的的行为,突出了传播的功利性。 不足:在传播过程中影响是相互的,传播的角色关系会发生变化,传播者和受传者有时是相互转换的,传播者在影响他人的同时,也在受他人影响。 (3)反映说:传播是一个有机体对于某种刺激的各不相同的反应。 不足:刺激反应不仅是人类的传播行为,动植物都有刺激反应问题。 2.通论的传播定义:传播是信息在时间和空间的移动和变化。 3.对通论传播定义的认识: (1)传播具有信息性质(2)传播具有可流动性和可测度: (3)信息具有可转换性 4.传播学产生的诱因和基础: (1)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2)政治与战争的需要 3) 新闻学的发展

5.传播学的研究内容: 传播学的发展基础是20 世纪崛起的行为科学和三论: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三论是传播学的方法论。 6.传播学四大奠基人和集大成者 (1)拉斯维尔(政治学家):①他首先用政治学的观点对传播进行系统的研究。②他提出了着名的5W专播模式和传播的三功能说。③他用定量语义学的方法,比较了有意义的政治符号在不同时间和地点在主要新闻机构的分布。 (2)保罗-拉扎斯菲尔德(社会学家):①他把社会学实地调查的方法和研究社会实际问题的范围扩大到传播学领域。②他是首先从受众角度研究大众传播效果的社会学家之一。③在从受众角度研究传播效果的过程中,提出了两级传播论、有限效果论和使用与满足论等着名观点。主要着作:《人民的选择》1944 (3)库尔特-卢因(社会心理学家):①他把心理学的实验方法引入社会学研究的同时,实际上也给传播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②他对人们行为和群体的研究中,在研究大众传播媒介对个人的影响时,要充分注意社会环境和个人所属群体的作用。③他提出了着名的把关人概念,为信息流动的复杂性提供了圆满的解释。 (4)卡尔-霍夫兰(心理学家):①他较完善地把心理学控制实验的方法用于传播效果的研究。②他对军事教育电影的研究,为打破魔弹论的神话提供了更有价值的证据。③他注意到影响说服效果的多种因素,尤其是说服者及其发出的信息这两个因素,并提出了改善说服效果的一些列有价值的建议,为可说服性研究这个当代传播学重要课题奠定了基础。 主要着作:《大众传播实验》1949 《传播与说服》1953 (5)施拉姆:①施拉姆是第一位从新闻专业角度,并把新闻学同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结合

2018年4月自考《公共关系学》真题(完整试卷)含答案解析

2018年4月自考《公共关系学》真题(完整试卷)含答案 解析 选择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侧重从公共关系的传播属性来理解公共关系的学者是()。 A.雷克斯·哈罗 B.弗兰克·杰夫金斯 C.詹姆斯·格鲁尼格 D.蔡尔滋 【答案】B 【解析】传播论侧重于公共关系的传播属性。比如:弗兰克·杰夫金斯认为公共关系就是一个组织为了达到与它的公众之间的相互了解的确定目标,而有计划地采用一切内向和外向的传播沟通方式的总和。 【考点】公共关系概论——公共关系的含义 2,公关意识的核心是()。 A.形象意识 B.沟通意识 C.互惠意识 D.创新意识 【答案】A 【解析】形象意识是公关意识的核心。 【考点】公共关系组织与人员——公共关系人员 3,中国公关职业获得国家有关部门认可的标志是()。 A.国家职业资格工作委员会公关专业委员会的成立 B.全国公关职业审定委员会的成立 C.公关职业道德准则的出台 D.公关协会的成立 【答案】A 【解析】国家职业资格工作委员会公关专业委员会的成立,说明我国公共关系已得到国家有关部门认可。 【考点】公共关系组织与人员——公共关系人员 4,“把关人”概念出自()。 A.《原则宣言》 B.《公共舆论的形成》 C.《第五项修炼》 D.《群体生活的渠道》 【答案】D

【解析】“把关人”概念原出于德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在1947年所写的《群体生活的渠道》一文。 【考点】公共关系传播模式与媒介——公共关系传播模式 5,提出“两级传播论”的学者是()。 A.弗鲁姆 B.阿基里斯 C.拉扎斯菲尔德 D.林德布鲁姆 【答案】C 【解析】“两级传播论”是由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提出的。这是一种大众传播的强效果论观点。 【考点】公共关系传播模式与媒介——公共关系传播模式 6,通才式的公关人才可视为()。 A.咨询型人才 B.领导型人才 C.智囊型人才 D.辅助型人才 【答案】B 【解析】通才式的公关人才可视为领导型人才。 【考点】公共关系组织与人员——公共关系人员 7,影响受传者选择性理解的心理因素包括()。 A.知识、地位、动机 B.动机、认知、兴趣 C.情感、性格、气质 D.需要、态度、情绪 【答案】D 【解析】影响受传者的选择性理解的心理因素包括需要、态度和情绪三个方面。(1)需要。信息受传者对于一条信息的理解往往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2)态度。态度表现为对事物的肯定或否定、赞美或批评、爱好或厌恶等心理倾向。(3)情绪。情绪指那种与人的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相联系的内心体验。 【考点】公共关系传播模式与媒介——受众选择“3S”论 8,将展览会分为单一商品展览会和混合商品展览会的标准是()。 A.展会性质 B.展览场地 C.展品种类 D.展出规模 【答案】C 【解析】从展出商品的种类来看,有单一商品展览会和混合商品展览会。从展会的性质来看,有宣传展览会和贸易展览会。从展览的场地来看,有室内展览会和露天展览会。从展览的规模来看,有大型的综合展览会、中型展览会、小型展览会和袖珍展览。 【考点】公共关系专题活动——展览活动

《现代媒体总论》自考复习笔记

现代媒体总论 1 绪论 1.媒体与媒介 传播媒介就是介于传播者与首传者之间的,用以承传、延伸、扩大特定信息的符号的物质实体 媒体与媒介的区别 媒体侧重于信息中介体及其所传送的休息,较为具体,甚至有时直接称某个具体的媒介机构;且媒体属于狭义的概念;媒体一词一般在微观上使用较多 媒介侧重于信息中介的技术层面,较为抽象而概括;且媒介属于广义的概念; 媒体一词一般在宏观上使用较多 2.媒介构成要素 物质实体、符号和信息。总的说来媒介或媒体是人的精神信息的载体,物质实体是传播媒介得以存在的首要因素,收构成传播媒介的前提条件;符号是构成传播媒介的第二要素,是传播媒介与其他普通的物质实体相区别的一个重要标志;信息是传播媒介的重要因素,因为传播信息是传播媒介的唯一使命,信息也是传播者与受传者发生关系、形成互动的理由和前提。 总之物质实体、符号和信息三者是构成传播媒介的核心要素,他们相符相成,缺一不可。如果说信息是传播过程的思想内容,符号是表达信息的外显形式,那么媒介解释承载符号的物质实体 3.传播媒介的基本性能:实体性、中介性、负载性、还原性和扩散性等基本性能 4.媒体的基本类别:书写媒体、印刷媒体、电子媒体和互动媒体 5.媒介的基本功能是指媒介在传播过程的使用中所具有的能力及其对人和社会所起 的作用或效能,从国内呢个产生的渠道来讲,他可以分为个体功能、组织功能和社 会功能: 组织功能包括告知功能、表达功能、解释功能和指导功能; 社会功能包括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教育功能和文化功能; ?社会功能:借助媒介来表达政治、服务政治和参与政治; ?经济功能,传播媒介是经济变革的“扩大器”,可以使经济和社会发展在更大 范围内运作,还可以大大促使国家加快历史的步伐;传播媒介是经济发展的“推 动者”;传播产业是国家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功能,大众传媒拥有巨大的教育价值,可以从欧冠某方面起到等同于学校 的部分作用; ?文化功能:媒体一旦形成,就催生着人类文化新形态的产生; 上述媒体功能,都是相互联系、相互重叠、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作为统一整体,三类功能中任何一项功能的发挥,都要依赖其他功能的互动与支持;而某些功能的过量释放,又会导致对其他功能的挤压和侵占。 6.新闻传播媒介的流程是从采制传播内容开始,以播发传播内容产品结束,其中包含 两个重要的因素,即稳定的信息来源和大致稳定的传播对象; 7.波兹曼首先提出媒介生态的概念; 8.媒介生态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是媒介系统、社会系统和人群以及这三者之间的相互 关系和相互作用 9.媒介环境是指大众传播机构在运作管理中所呈现出来的一种整体气氛,是由大众传 播活动全体参与者的行为方式聚合后形成的一种习惯模式

自学考试公共关系学试题答案

公共关系学试题答案月自学考试001822015年4全国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最早问世的公共关系学理论着作是()。 A.《大学》 B.《论语》 C.《修辞学》 D.《理想国》 【答案】C 【解析】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他的经典着作《修辞学》一书中,详细阐述了修辞的艺术,即如何运用语言来影响听众的思想和行为的艺术。因此西方公共关系学界认为,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堪称最早问世的公共关系学的理论书籍。 【考点】公共关系概论——公共关系的历史与发展——古代时期—公共关系思想的萌芽 2.公共关系意识的核心是()。 A.服务意识 B.互惠意识 C.沟通意识 D.形象意识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公共关系人员的公共关系意识。形象意识是公共关系意识的核心。 【考点】公共关系组织与人员——公共关系人员——公共关系人员的基本素质 3.公共关系对公关人员能力的最基本要求是()。 A.良好的组织能力 B.健全的思维和谋划能力 .敏锐的观察能力C. D.能写会说 【答案】D 【解析】大部分公共关系工作都要求公共关系人员有扎实的笔墨功夫、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而且任何一项公共关系工作都要与人交往,口头表达能力对他们来说十分重要。因而,公共关系人员需要具备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能写会说是公共关系对其工作人员的最基本的要求。【考点】公共关系组织与人员——公共关系人员——公共关系人员的基本素质 4.组织与公众形成关系的关键是公众的()。 A.相关性 B.变化性 C.群体性 D.共同性 【答案】A

自考管理相关专业科目内容

自考管理相关专业科目内容

5 05374 物流企业财务管理 5 6 03611 采购与供应谈判◆ 5 7 03612 采购环境 5 8 03613 采购与供应关系管理◆ 6 9 03614 采购法务与合同管理 6 10 03615 采购绩效管理 5 11 03618 采购项目管理任选 一门 6 03619 运作管理 6 12 03617 采购与供应链案例 5 13 03616 采购战术与运营◆ 5 专业名称:2020314 销售管理(本科段) 主考学校:南京大学 序号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 4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4 6 00102 世界市场行情◆ 4 7 00184 市场营销策划◆ 5 8 00186 国际商务谈判◆ 5 9 03291 人际关系学◆ 6 10 00067 财务管理学◆ 6 11 00151 企业经营战略 6 12 10511 销售团队管理 6 13 00149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6 00183 消费经济学 不考英语者的 换考课程4 00055 企业会计学 6 00181 广告学(一) 4 专业名称:2020267公共管理(本科段)

主考学校:河海大学 序号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 4 0333 5 公共管理学◆ 5 5 00261 行政法学 5 6 00163 管理心理学 5 7 00277 行政管理学◆ 6 8 01848 公务员制度 4 9 00060 财政学 4 10 08749 行政职业能力测评◆ 5 11 06093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6 12 00272 社会工作概论 5 13 05151 劳动与社会保障 6 序号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 3 08958 BEC商务英语(一) 6 4 08959 BEC商务英语(二)◆8 6 00891 国际贸易实务(三)◆ 6 7 00952 国际市场营销学(二) 5 8 00995 商法(二) 5 9 05002 商务英语沟通8 10 07969 外贸口语(实践)◆ 4 11 00186 国际商务谈判 5 12 05960 商务英语口译(实践) 8 13 03689 国际贸易结算(实践) 6 专业名称:2020232 劳动和社会保障(本科段) 主考学校:苏州大学

自考公共关系学完整笔记

第一章公共关系的概念 第一节“公共关系”的定义及基本质属性 一、公共关系的定义 1.管理说 美国著名公关学者雷克斯.哈罗博士(Rex L.Harlow)所提出的定义:“公共关系是一种独特的管理职能。 美国学者卡特利普和森特(Scott M .cutlip﹠Ailen H .Center)认为:“公共关系是这样一种管理功能:它确定、建立和维持一个组织与决定其成败的各类公众之间的互益关系。” 2.传播说 英国著名公关学者弗兰克.杰夫金斯(Frank Jefkins)认为:“公共关系就是一个组织为了达到它的公众之间相互了解的确定目标,而有计划地采用一切向内和向外的传播沟通方式的总和。” 3.传播管理说 当代美国公共关系学术权威,马里兰大学的詹姆斯.格鲁尼格教授(James E .Grunig,Ph .D)认为:“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 4.咨询说 国际公共关系协会于1978年8月发表的《墨西哥宣言》:“公共关系是一门艺术和社会科学。它分析趋势,预测后果,向机构领导人提供意见,履行一系列有计划的行动,以服务于本机构和公众的共同利益、” 5.关系说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蔡尔兹(H .L .chils)认为:“公共关系是我们所从事的各种活动、所发生的各种关系的通称,这些活动与关系都是公众性的,并且都有其社会意义。” 6.协调说 “协调说“(或“平衡说”)是“关系说“的深化,认为公共关系主要是协调组织与公众之间的社会关系,”维持企业的营利性和社会性平衡就是公共关系。” 7.形象说 强调公共关系的宗旨是为组织塑造良好的形象,“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了塑造组织形象,通过传播、沟通手段来影响公众的科学与艺术”。 传播管理说: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 二、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论述) 科学的定义应该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公共关系的定义则应该反映公共关系得现象和活动的本质。(一)确定公共关系本质的依据和方法 公关活动过程的三个基本要素:“组织”、“传播”和“公众” “组织”和“公众”是公共关系“主体”和“客体”;二者之间相互作用方式是“传播” 现代“公共关系传播”的本质:组织与公众之间信息的双向交流;现代公共关系传播的本质特征:组织与公众沟通交流的“双向性”。 现代公共关系是组织的一种管理职能,这种管理职能的本质属性就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 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传播沟通” (二)理解公共关系本质属性的三个角度(试述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 抓住公共关系得本质属性,就能够将它与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不同属性的东西区别开来。我们可以进一步从三个角度来加以说明。

03300现代媒体总论复习资料

现代媒体总论 绪论 1.媒介的概念及构成要素:介于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用以承传、延伸、扩大特定信息的符号的物质实体。构成媒体的基本要素有3个:物质实体、符号和信息。媒介是人的精神信息的载体,物质实体是传播媒介得以存在的首要因素,即是构成传播媒介的前提条件。传播信息是传播媒介的基本功能和唯一使命。 2.传播媒介的基本性能:实体性;中介性;承载性;还原性;扩散性。 3.媒体的基本类别:书写媒体;印刷媒体;电子媒体;互动媒体。印刷媒体的诞生离不开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互动媒体指的是以电脑与互联网产生后形成的,具有强交互动,能够及时交流,也可异时反馈的新型媒体。互动媒体的两个显著特点是:高度综合;充分交互。4.媒介的基本功能: (1)个体功能。 (2)组织功能。包括告知功能、表达功能、解释功能和指导功能。指导功能存在于一切传播活动之中。 (3)社会功能。包括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教育功能、文化功能。 5.传播媒介的基本流程:从采制传播内容开始,以播发传播内容产品结束。流程中有两个重要因素,即稳定的信息来源和大致稳定的传播对象。媒体与传播对象产生双向互动的关系。6.媒介生态: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媒介理论家麦克卢汉最早提出了“媒介生态”一词。波兹曼是首位将媒介生态命名为媒介研究中一块正式学术领域的学者。完整的媒介生态系统包括媒介因素和环境因素。媒介生态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是媒介系统、社会系统和人群以及这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7.媒介环境:是指大众传播机构在运作管理中所呈现出来的一种整体气氛,是由大众传播活动全体参与者的行为方式聚合后形成的一种习惯模式。 第一章媒介演进与人类社会 第一节口语产生前的传播媒介与语言传播 1、口语产生前古代人类使用的传播媒介:最早的书写信息传播媒介,是发现于15000千年前左右绘制的洞穴壁画。 2、语言产生的三种理论:汪汪理论(模仿说);呸呸理论(情景说);嘿呵理论(劳动说)。 3、口语媒介是我们使用频率最多,也是最有效的媒介。 4、文字的产生: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字是商代刻在龟甲和牛骨上的甲骨文。 5、手抄新闻媒体:《罗马公报》是报纸的雏形。中国在唐开元年存在的邸报是世界上最早的报纸。在14、15世纪意大利出现的手抄新闻成为现代报纸的前身。 6、早期文字媒介普及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提高书写效率和降低纸张成本。 第二节从印刷媒体到电子媒介 7、中国是印刷书籍的发源地,唐明时刻印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的最早的印刷书籍。 8、印刷书籍的特点:是传播一个社会最重要思想的媒介;信息具有较高的权威性;是保存信息最便利和最持久的途径;书籍内容越来越大众化;书籍与其他媒介之间的交叉使用成为普遍现象引起关注;书籍传播具有个人化特征,内容越来越化分化,重视个人的体验。 9、早期报纸的先驱是信件而不是书籍,关注的是传送与国际贸易和商业有关的时事新闻。最早的现代报刊出现于17世纪的德国。

2021年自考公共关系学复习重点及名词解释

自考公共关系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公共关系概念 一、“公共关系”一词源自英文Public Relations,也可称为“公众关系”。 *二、公共关系定义:P2 A、管理说:突出公共关系管理属性。(美:雷克斯。哈罗) B、传播说:公共关系传播属性。(英:费兰克。杰夫金斯) C、传播管理说:强调公共关系是组织一种特定传播管理行为和职能。 (美,詹姆斯.格鲁尼格):公共关系是一种组织与其有关公众之间传播管理。 D、征询说:公共关系决策征询功能。《墨西哥宣言》:公共关系是一门艺术和社会科学。 E、关系说:强调公关系系是一种公众性或社会性关系或活动。(美:蔡尔兹) F、协调说:是关系说深化,指协调组织与公众间关系。 G、形象说:为组织塑造良好形象。 3、美国《公共关系季刊》详细罗列了公共关系14种特性。 *三、公共关系本质属性 *1、拟定公共关系本质根据和办法:P5-6 A、分析构成公共关系活动基本要素。(PR三要素:组织、传播、公众) B、分析三要素之间互相作用及本质联系。 组织传播沟通公众 (主体)(客体) 当代公共关系传播本质是:组织与公众之间信息双向交流 当代公关传播本质特性是:组织与公众沟通交流“双向性” “传播沟通”是当代公共关系理论精髓,是公共关系本质属性。 C.还要考虑这一本质联系在公共关系原理中渗入性以及在公关关系实务中指引性 *2、理解公共关系本质属性三个角度:P7 A、公共关系“关系”性质:组织与公众环境之间信息交流关系。 *B、公共关系“职能”性质: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传播沟通目的、资源、对象、手段、过程和效果等基本要素管理,即传播(沟通)管理。(简述) (当代组织经营管理“四大支柱”:资金、技术、人才和公共关系)

以往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现代媒体总论真题

以往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现代媒体总论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传播媒介与其他普通的物质实体相区别的一个重要标志是 A.信息 B.符号 C.外观 D.功能 2.构成传播媒介的前提条件是 A.技术 B.符号 C.物质实体 D.信息 3.传统媒体中最具多元化特点的是 A.广播 B.电视 C.报纸 D.杂志 4.最早研制出移动电话的国家是 A.意大利 B.美国 C.英国 D.德国 5.被称作报纸旗帜,决定报纸政治面貌的文体是 A.消息 B.通讯 C.特稿 D.评论 6.我国报纸上最重要的评论是 A.短评 B.署名评论 C.社论 D.编者按

7.广播节目系统构建中第一个环节是 A.节目推广 B.选择形象代言人 C.整合协调 D.定位 8.承担广播电台与听众联系、交流的特殊部门是 A.总编室 B.听联部 C.公关部 D.编辑部 9.我国的电视体制是 A.私营商业制 B.公共服务制 C.公有国营制 D.公私混合制 10.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电子现场制作方式的英文缩写是 A.ESP B.EFP C.ENG D.EPP 11.美国最初建立的Internet主要运用于 A.科研领域 B.军事领域 C.政治领域 D.经济领域 12.著名的“德拉吉报告”网站属于 A.政府网站 B.门户网站 C.个人网站 D.垂直网站 13.世界上第一个播出整套卫星直播电视节目的国家是 A.德国 B.日本 C.美国 D.英国 14.我国第一个有线电视广播系统建立于

最新自考公共关系学第二章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一个社会组织的领导者必须对本组织的声誉和形象承担()。 A.直接责任 B.间接责任 C.技术责任 D.经济责任 2.《<中国公共关系职业道德准则>草拟及实施草案》的提出时间是()。 A.1985年 B.1988年 C.1989年 D.1991年 3.组织的全员公关培训即指对全员进行公关教育,其重点是()。 A.政治思想教育 B.思想及意识教育 C.公关知识普及教育 D.公关能力教育 4.在公关人员心理素质中,其最基本的要求是()。 A.热情心理 B.创新心理 C.开放心理 D.自信心理 5.公关人员所应具有的沟通意识实际上可以说是一种()。 A.环境意识 B.调查意识 C.协调意识 D.信息意识 6.在组织公关部中主要是按照既定的公共关系目标、计划和方案去开展、管理公共传播活动的人员是()。 A.调查分析人员 B.计划分析人员

C.文秘人员 D.传播人员 7.某人在组织公关部中主要负责评估组织的形象和公关工作的效果,并寻找出现问题的原因。他属于()。 A.公关文秘人员 B.公关计划人员 C.调查分析人员 D.公关传播人员 8.从管理作用上看,公共关系职能部门在组织总体中扮演()。 A.边缘的角色 B.核心的角色 C.无足轻重的角色 D.基础的角色 9.公共关系的()是执行公共关系任务、实现公共关系功能的载体和行为者,即各类社会组织。 A.客体 B.手段 C.对象 D.主体 10.()的公共关系主体指的是任何有目的、有系统地组织起来,具有特定功能和任务、具有社会行为能力的社会组织。 A.狭义 B.广义 C.微观 D.宏观 11.下列关于公共关系部门的性质说法错误的是()。 A.公共关系职能的形成是现代组织管理职能演化的结果 B.专门公共关系职能部门的传播与沟通活动的显著特点是分散随机和不系统 C.从工作性质上看,公共关系的职能是传播性、沟通性的 D.公共关系部门的职能目标和业务内容完全不同于其他的职能部门

自考公共关系学第九章提纲

第九章组织形象策划与CIS管理 第一节组织形象概论 一、组织形象的概念 组织形象是组织内外对组织的整体感觉、印象和认知,是组织状况的综合反映。“组织形象”一词是指组织的总体特征和实际表现在社会公众中获得的认知和评价。 组织形象是组织在与社会公众(包括组织员工)通过传播媒介或其他接触的过程中形成的,它包括公众印象、公众态度和公众舆论三个层次。 二、组织形象分类(六种划分方法) (一)以组织内外表现来划分——组织内在形象和外在形象 内在形象主要指组织目标、组织哲学、组织精神、组织风气等看不见、摸不着的部分,是组织形象的核心部分。外在形象则是指组织的名称、商标、广告、厂房、厂歌、产品的外观和包装、典礼仪式、公开活动等看得见、听得到的部分,是内在形象的外在表现。 (二)以主客观属性来划分——组织实态形象和虚态形象 实态形象又可以叫做客观形象,指组织实际的观念、行为和物质形态,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诸如组织生产经营规模、产品和服务质量、市场占有情况、产值和利润等,都属于组织的实态形象。虚态形象则是用户、供应商、合作伙伴、内部员工等组织关系者对组织整体的主观印象,是实态形象通过传播媒体等渠道产生的印象。 (三)以接受者的范围划分——组织内部形象和外部形象 外部形象是员工以外的社会公众形成的对组织的认知,一般所说的组织形象主要就是指这种外部形象。内部形象则指该组织的全体员工对组织的整体感觉和认识。由于员工置身组织之中,他们不但能感受到组织的外在属性,而且能够充分感受到组织的精神、风气等内在属性,有利于形成更丰满深入的组织形象。内部形象的接受者范围虽小,但作用却很大,与外部形象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决不可忽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