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聚砜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聚砜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聚砜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聚砜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聚砜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王建琴

【摘要】:聚砜膜由于具有优良的渗透性、耐温性、耐溶剂性和较高的机械性能等优点,在超滤、微滤、反渗透、醇/水分离、烯烃/烷烃分离、气体分离、血液透析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论文主要研究了聚砜平板膜、中空纤维膜的制备与结构性能调控。在分析国内外血液透析膜结构的基础上,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水、聚乙二醇(P EG)为添加剂,采用浸入沉淀相转化法制备聚砜平板膜和中空纤维膜。通过改变聚合物浓度、制膜液温度、添加剂种类、添加剂含量、空气间隙等方法调控膜结构。实验发现,添加剂和空气间隙这两者对膜结构的影响较大,添加剂含量越大,膜截面海绵状越明显;空气间隙增大,外表面孔也增大,但有一极值。以膜的水通量、BSA截留率、扫描电镜(SEM)、膜的拉伸强度、断裂强度等表征了聚砜膜的结构和性能。得出了制备具有优异性能、截面为海绵状结构、外表面具有高孔隙率的聚砜膜的成份配比及工艺参数。在聚砜含量20%,PVP含量10%,PE G-800含量12%,凝固浴为水、温度30℃,空气间隙30cm的条件下,制备出纯水通量达100 L/h·m~2以上,截面为海绵状、外表面为高孔隙率的聚砜中空纤维膜。另外,为了在聚砜膜表面进行脂肪酶的固定化,采用静电纺丝法来提高膜的比表面积,制备了纳米(或亚微米)尺寸的聚砜纤维复合膜。考查了不同工艺条件(电压大小、溶液流速、喷丝头到接收屏的距离等)、不同添加剂以及添加剂浓度以及不同的后处

理方法对纤维形态结构的影响。以SEM表征纤维表面形态及纤维的直径。发现溶液流速增大、接收距离减小、添加剂浓度增加都会使纤维直径变大;电压大小及后处理都会对纤维形貌有一定影响。研究了脂肪酶活性在不同温度、pH值条件下的变化以及固定化脂肪酶的热稳定性,发现与自由态的脂肪酶相比,吸附固定化的脂肪酶活性最大值向低pH值方向偏移,最适温度提高了将近10℃,而热稳定性也有了较明显的提高。

【关键词】:聚砜相转化超滤膜中空纤维静电纺丝酶固定化脂肪酶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TB43

【DOI】:CNKI:CDMD:2.2006.046115

【目录】:

?第一章绪论7-26

?1.1 前言7

?1.2 聚砜膜的研究现状7-24

?1.2.1 聚合物膜的制备方法7-8

?1.2.2 相转化法制备聚砜膜8-9

?1.2.3 聚砜膜的结构调控9-20

?1.2.3.1 聚砜浓度对膜的结构调控10-11

?1.2.3.2 制膜液温度对膜的结构调控11-12

?1.2.3.3 添加剂对聚砜膜结构的调控12-18

?1.2.3.4 凝固浴组成对聚砜膜结构的调控18-20 ?1.2.2 静电纺丝制备聚砜膜20-22

?1.2.2.1 静电纺丝的历史发展过程20

?1.2.2.2 静电纺丝的过程、影响因素及实例20-22 ?1.2.3 聚砜膜的应用22-24

?1.2.3.1 混合物(液体、固体)分离22

?1.2.3.2 气体分离22-23

?1.2.3.3 血液透析23-24

?1.3 课题的提出24-26

?1.3.1 课题提出24

?1.3.2 研究内容24-25

?1.3.3 本课题的意义25-26

?第二章聚砜平板膜的制备与结构表征26-45

?2.1 前言26

?2.2 实验部分26-29

?2.2.1 实验原料与仪器26-27

?2.2.1.1 实验原料26-27

?2.2.1.2 实验仪器27

?2.2.2 聚砜平板膜的制备27

?2.2.3 聚砜膜的表征27-29

?2.2.3.1 水通量27-28

?2.2.3.2 牛血清清蛋白截留率的测定28

?2.2.3.3 扫描电镜分析28

?2.2.3.4 力学性能的测试28-29

?2.3 结果与讨论29-45

?2.3.1 添加剂种类及含量对聚砜膜结构及性能的影响29-35 ?2.3.1.1 聚乙烯吡咯烷酮的种类及含量对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29-35

?2.3.2 非溶剂添加剂水对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35-36

?2.3.3 聚乙二醇(PEG)的种类及含量对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36-44

?2.3.3 凝固浴温度对膜结构及性能的影响44-45

?第三章聚砜中空纤维膜的制备与结构表征45-58

?3.1 前言45

?3.2 实验部分45-47

?3.2.1 实验原料与仪器45-46

?3.2.1.1 实验原料45

?3.2.1.2 实验仪器45-46

?3.2.2 聚砜中空纤维膜的制备46

?3.2.3 聚砜膜的表征46-47

?3.2.3.1 水通量46

?3.2.3.2 扫描电镜分析46-47

?3.2.3.3 力学性能的测试47

?3.3 结果与讨论47-58

?3.3.1 聚砜浓度对聚砜膜结构及性能的影响49-51

?3.3.2 添加剂种类及含量对聚砜膜结构及性能的影响51-54 ?3.3.2.1 非溶剂添加剂水对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51-53

?3.3.2.2 聚乙二醇(PEG)含量对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53-54 ?3.3.3 凝固浴温度及组成对膜结构及性能的影响54-55

?3.3.4 空气间隙对膜结构及性能的影响55-58

?第四章聚砜复合纤维膜的制备以及脂肪酶在纤维膜上的吸附固定化及活性研究58-79

?4.1 前言58

?4.2 实验部分58-64

?4.2.1 实验原料及仪器58-59

?4.2.1.1 实验原料58-59

?4.2.1.2 实验仪器59

?4.2.2 聚砜超细纤维的制备59

?4.2.3 聚砜超细纤维的后处理59-60

?4.2.4 脂肪酶的吸附固定化60

?4.2.5 脂肪酶载酶量的确定60-61

?4.2.5.1 Bradford方法检测溶液中蛋白含量60

?4.2.5.2 BSA标准曲线的绘制60-61

?4.2.5.3 载酶量的确定61

?4.2.6 脂肪酶活性的测定61-64

?4.2.7脂肪酶热稳定性的测定64

?4.3 结果与讨论64-79

?4.3.1 静电纺丝64-72

?4.3.1.1 电源电压对超细纤维形态和直径的影响64-66

?4.3.1.2 溶液流速对聚砜纤维形态和直径的影响66-67

?4.3.1.3 接收距离对超细纤维形态和直径的影响67-68

?4.3.1.4 添加剂浓度对超细纤维形态和直径的影响68-70 ?4.3.1.5 后处理条件对超细纤维形态的影响70-72

?4.3.2 酶的吸附固定化72-79

?4.3.2.1 脂肪酶载酶量的测定72-73

?4.3.2.1.1 酶溶液中蛋白浓度的测定72-73

?4.3.2.1.2 BSA标准曲线的绘制73

?4.3.2.2 吸附时间对载酶量的影响73-74

?4.3.2.3 后处理对吸附量的影响74

?4.3.2.4 PEG-800或PVP浓度对吸附量及酶活的影响74-75 ?4.3.2.5 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75-76

?4.3.2.6 固定化脂肪酶的热稳定性76-77

?4.3.2.7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77

?4.3.2.8 动力学参数K_m和V_(max)的测定77-79

?第五章论文总结79-80

?参考文献80-85

致谢85

动态膜分离技术研究进展

文章编号:1007-8924(2007)04-0091-05专题综述 动态膜分离技术研究进展 李晓波,胡保安,顾 平 (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300072) 摘 要:介绍动态膜分离技术的概念,着重讨论影响动态膜分离性能的相关因素以及动态膜 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效果,指出动态膜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目前仍处于试验阶段,尚需深入研究. 关键词:动态膜;污水处理;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TQ028.8 文献标识码:A 膜分离技术是当今水处理领域研究的热点,国内外均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1-5],然而,膜污染及膜组件昂贵的价格是阻碍膜技术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动态膜分离技术采用大孔径材料制作膜组件,降低了膜组件的造价;同时,已有研究表明,动态膜的渗透性能更佳、抗污染能力显著提高[6-8].因此,动态膜作为一项新型的特殊膜分离技术正越来越多地受到国内外水处理技术研究者的关注[9-13]. 1 动态膜分离技术 动态膜作为一种分离技术,包含动态膜的载体 及动态膜分离层本身.动态膜的载体指用来承载动态膜的大孔径材料,一般价格低廉、易得,常见的有不锈钢丝网、普通筛网、工业滤布、筛绢等多孔材料和一些高分子材料,如烧结聚氯乙烯管等.动态膜分离层是动态膜分离技术的主体,指依附于动态膜载体之上、执行分离功能的滤饼层或污泥层.它是通过错流过滤或死端过滤的方式将某种固体或胶体微粒沉淀在载体表面上形成的.用于形成动态膜的粒子种类较多,有粘土类矿物、粉状活性炭(PAC )、ZrO 2、MnO 2、聚乙烯醇(PVA )等,也可用被处理的废液中的某种物质作为成膜物质沉淀在载体上形成动态膜,如自生生物动态膜的成膜物质为污水中的活性污泥.目前国内外关于动态膜分离技术的研究主要 集中在影响动态膜分离性能的因素及操作参数的优化方面. 2 影响动态膜分离性能的因素 2.1 pH 的影响 p H 对ZrO 2动态膜和MnO 2动态膜的影响较为 明显,这是由于MnO 2动态膜和大多数ZrO 2动态膜都是通过化学反应来生成膜粒子的. ZrO 2粒子的形成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提高含Zr 4+溶液,如无水ZrCl 4的水溶液的p H 来形成[14], 另一种是将ZrOCl 2加入到硫酸溶液中而形成[15].Zr 的水合氧化物在不同p H 下的特性不同,其粒子大小也不同.p H 较低时所生成的粒子粒径较小,随着p H 升高,粒径也逐渐升高.由于小颗粒需要更长的时间堵塞载体的孔隙,所以形成动态膜所需的时间也更长.Altman 等[16]的研究表明,动态膜的形成时间从p H 为3.5时的120min 减少到p H 为6时的45min ;Rumyantsev 等[16]的研究结果则分别是100min 和小于45min.蛋白质的截留率与p H 的关系不是很明显,p H 为3.5、5和6时形成的动态膜的截留率大于p H 为4时的动态膜. MnO 2是KMnO 4的还原产物,其反应式为4KMnO 4+6HCOONa =4MnO 2↓+2K 2CO 3+ 3Na 2CO 3+3H 2O +CO 2↑ 收稿日期:2005-09-06;修改稿收到日期:2006-01-17 作者简介:李晓波(1970-),男,河南省人,博士生,主要从事水污染治理技术的研究. 第27卷 第4期膜 科 学 与 技 术 Vol.27 No.4 2007年8月MEMBRAN E SCIENCE AND TECHNOLO GY Aug.2007

铝材技术要求

附件: 材料及施工要求 1、总体要求 1.1所有材料必须保证为全新及没有缺陷的一级品或优等品,乙方必须负责选购材料,确定的材料必须符合此标书和有关图纸的设计要求,乙方必须提供材料的有关试验报告以确认材料的质量。 1.2所有产品的规格、色彩、图案必须由甲方与设计院确认后方可生产加工。甲方与设计院有权根据设计的要求,更改颜色及图案,产品价格不得因此而引起变化。 1.3所有产品的异型尺寸由乙方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加工生产。 1.4所有产品必须取得国家权威机构相关尚在有效期内的产品检测报告及消防部门颁发的合格证书。根据《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航站楼内装修材料燃烧性能等级不低于:顶棚、墙面为A级,地面、隔断、固定家具及其它装饰材料为B1级。 2、铝合金天花 2.1总体要求 1.天花完成后要求平整,无明显的凹凸、下垂。 2.天花板材面漆无明显色差。 3.铝合金天花必须采用容易装卸、检修、耐用及不变形的构造方式,以便吊顶内设 备管线的安装维护。天花龙骨必须符合技术规范要求。 产品1:针孔和无孔蜂窝铝板天花吊顶板 产品技术规格:厚度为:12mm,按图纸要求规格 1、系统说明 针对本项目生产的蜂窝板吊顶,完全符合本项目要求,按国家及行业有关金属天花的生产及检验标准进行加工制作,产品包括下述内容及标准: 1.1、面层铝板 1) 材质:铝板材料的厚度为≥1.0mm,背板厚度≥0.5㎜,的AA3003的优质铝锰合金,基 材符合GB/T3190及GB3880规定。 2) 表面处理:室内蜂窝板正反两面采用聚酯预滚涂处理,选用世界知名品牌美国阿克苏. 诺贝尔公司(AKZO Nobel)或德国Becker涂料或同等档次之涂料;室外蜂窝板涂层采用美国PPG工业公司生产(或同等档次之涂料)的氟碳喷涂,能抵御恶劣气候条件及不同环境,其性能达到或超过YS/T429.2-2000.AAMA605.2-1998的标准。 漆膜:正面三涂三烤,漆膜厚度≥25μm,背面一涂一烤,漆膜厚度≥5μm。漆膜色均无色差,附着力强,质感厚重,光洁美观; 保护膜:涂层加工完毕后在产品表面进行压膜处理,可以保护产品。保护膜在施工结束后全部去除; 漆膜硬度:用H级硬度铅笔对干膜刻划,膜层无划断。 耐冲击性:Kg.cm不脱漆; 抗腐蚀性:按GB/T1771标准,≥500h,膜层无脱落、起皮、失粘或外观变化。 3)穿孔:采用精密数控自动冲床冲,蜂窝铝板正面板开针孔,孔径Ф=5.0mm,孔中心矩12.48㎜,穿孔率25.2%,孔中心夹角60°,内贴黑色进口吸音无纺布,并应提供有关无纺布

改性聚砜

【改性聚砜(PS)中空膜】 改性聚砜中空膜是老一代聚砜膜材料经过我公司改良的新型膜分离材料,通量、强度、抗污染能力等性能比老一代聚砜膜材料大大增强(几乎是原来的一倍)。由于改性聚砜的截留分子量(3千、5千、6千、1万、2万、3万等)较广,特别适用于浓缩分离物料行业。 【主要膜性能参数】 ★ 膜外径:400μm ★ 膜壁厚:20μm ★ 截留分子量:3千、5千、6千、1万、2万、3万等 ★ 水通量:80~100L/h/m2(0.15Mpa,25℃) ★ 使用PH值范围:1-14 【PP(X50/80改性PP)中空纤维膜】聚丙烯中空纤维膜是国际上新一代膜分离材料,具有强度高、耐强酸强碱、耐细菌腐蚀、耐温性能好、表面非极性、抗污染能力强、微孔均匀、单位表面积通量大等优点。 【主要膜性能参数】

★ 膜外径:420~480μm ★ 膜壁厚:40~50μm ★ 微孔孔径:0.1~0.2μm ★ 透气率:>8.0×10-2(cm3/cm2 ·S· cmHg) ★ 孔隙率:40~50% ★ 水通量:100~120L/h/m2(0.15Mpa,25℃) ★ 使用PH值范围:1-14 聚醚砜膜(PES) 系列折叠滤芯 性能特点: ◎膜堆由进口PES滤膜及进口导流层组成,具有优良的耐热性和耐化学性。 A型的外壳、中心杆及端盖均为进口聚丙烯材质; B型为端头耐高温型,一般用于温度较高的场合; C型为中心杆内衬不锈钢,可应用于耐高温的场所。 ◎亲水性滤膜,孔径分布均匀,孔隙率高; ◎高流率和微粒截留率; ◎洁净环境生产; ◎产品出厂之前经过100%完整性测试; ◎滤芯符合FDA生物安全标准;

膜的分类

膜的分类 环境与资源学院08级3班 周子雄史小辉 赵丽芳呼吉乐 (一)膜的定义 所谓的膜,是指在一种流体相内或是在两种流体相之间有一层薄的凝聚相,它把流体相分隔为互不相通的两部分,并能使这两部分之间产生传质作用。 近年来,膜分离过程已逐渐成为化学工业、食品加工、废水处理、医药技术等方面的重要分离过程。已经工业化的有微孔过滤、超滤、反渗透、电渗析和气体分离等,渗透汽化也在最近几年中速成了工业规模的装置。膜分离与反应结合的过程,各种膜反应器的研究和应用也发展较快。其他非分离膜过程,如控制释放技术,医用人造膜和膜传感器等种类也不少,有的发展速度将超过膜分离过程。 (二)膜的特性 ◆不管膜多薄, 它一定有两个界面。这两个界面分别与两侧的流体相接触 ◆膜传质有选择性,它可以使流体相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透过,而不允许其它物质透过。 (三)膜的分类方法 膜种类和功能繁多,分类方法有多种,大致可按膜的材料、结构、形状、分离机理、分离过

3.1 按材料分类 无机膜和有机膜 (1) 有机膜 渗透汽化有机膜电镜图 ◆按IUPAC 制定的标准·,多孔无机膜按孔 径范围可分为三大类, 目前已经工业化的 ◆目前,实用的有机高分子膜材料有:纤维素酯类、聚砜类、聚酰胺类及其他材料。从品种来说,已有成百种以上的膜被制备出来,其中约40多种已被用于工业和实验室中。以日本为例,纤维素酯类膜占53%,聚砜膜占%,聚酰胺膜占%,其他材料的膜占2%,可见纤维素酯类材料在膜材料中占主要地位。 、按结构分类:对称膜(微孔膜、均质膜)、非对称膜、 复合膜 (1) 对称膜 膜的化学结构、物理结构在各个方向上是一致的,在所有方向上的孔隙率都相似,亦称各向同性膜(isotropic membrane)。对称膜虽是各向同性的,但由于膜结构中对称元素的存在,也可以是各向异性的,如中空纤维的径向各向异性膜,其他构型的横向各向异性膜和双皮层中空纤维膜都是对称膜

新型膜分离技术研究进展

新型膜分离技术研究进展 摘要:膜分离技术是一项新兴的高效、快速、节能的新型分离技术。作为一种新型分离技术,在多种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综述了反渗透、电渗析、纳滤、微滤、超滤、气体分离、渗透汽化和膜反应器等各种膜分离技术的分离原理、特点,在工业中的应用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最后展望了膜技术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膜分离;原理;应用;进展 膜分离技术主要是采用天然或人工合成高分子薄膜,以外界能量或化学位差为推动力,对双组分或多组分流质和溶剂进行分离、分级、提纯和富集操作。与传统分离方法(蒸发、萃取或离子交换等)相比,它是在常温下操作,没有相变,最适宜对热敏性物质和生物活性物质的分离与浓缩,具有高效、节能,工艺过程简单,投资少,污染小等优点,因而在化工、轻工、电子、医药、纺织、生物工程、环境治理、冶金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1膜分离技术的分离原理和特点 1.1纳滤 纳滤膜具有纳米级孔径,截留相对分子质量为200-1000,能使溶剂、有机小分子和无机盐通过。纳滤膜的分离机理模型目前的看法主要是空间位阻-孔道模型。与超滤膜相比,纳滤膜有一定的荷电容量;与反渗膜相比,纳滤膜又不是完全无孔的。纳滤是介于反渗透和超滤之间的一种膜分离技术,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余跃等[1]废水进行了去除COD和脱色的研究。结果表明,纳滤技术可有效地去除印染废水中的色度和COD。 1.2超滤 超滤的截留相对分子质量在1000-100000之间。超滤过程的分离机理一般认为是压力驱动的筛孔分离过程,是膜表面上的机械截留(筛分)、在膜孔中的停留(阻塞)、在膜表面及膜孔内的吸附三种形式。徐超等[2]在中试中采用浸没式超滤膜代替传统砂滤工艺处理浊度较低的滦河水,取得较好的处理效果,设备费用降低了。 1.3微滤 微滤是发展最早、制备技术最成熟的膜形式之一,孔径在0.05-10μm之间,可以将细菌、微粒、亚微粒、胶团等不溶物除去,滤液纯净,国际上通称为绝对过滤。微滤分离的实质是利用膜的“筛分”作用来进行的。即:比膜孔大的颗粒的机械截留、颗粒间相互作用及颗粒与膜表面的吸附、颗粒间的桥架作用这三种方式来实现的。 1.4反渗透 反渗透又称逆渗透,一种以压力差为推动力,从溶液中分离出溶剂的膜分离操作。因为它和自然渗透的方向相反,故称反渗透。学界对于反渗透分离机理的解释主要流行以下理论:溶解一扩散模型、优先吸附一毛细孔流理论、氢键理论。 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邓宇发明了非加压吸附渗透海水淡化法以来,反渗透用于海水淡化的研究得到了极大发展[3]。在重金属废水处理领域,美国芝加哥API工艺公司采用B一9芳香族聚酞胺中空纤维膜组件处理镀镍漂洗水,废水中Niz+的分离率为92%[4]。 1.5电驱动膜

喷塑技术要求及验收规范.doc

喷塑技术要求及验收规范 LC-PSGF-001 需方(甲方):北京绿创声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供方(乙方): 签订日期:

喷塑技术要求及验收规范 1.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绿创公司外协喷塑产品的技术要求和检验验收。 2.供应商一般要求 2.1喷涂设施 2.1.1喷涂车间及喷涂生产线所处环境应保持清洁、避免灰尘、油污等污染。 2.1.2喷涂车间温湿度等环境参数按相关标准规范或喷涂工艺执行。 2.1.3压缩空气应无油无水(操作者可用压缩空气对着白纸吹2-3min检查纸上应无油、水痕迹)2.1.4烘房应保证温度均匀,有效烘烤区域内应能控制在±5°之内。 2.2.喷涂操作要求 2.2.1喷涂生产及检验的仪器量具应在有效的校验期内。 2.2.2喷涂操作者应带干净的手套接触待喷涂零件。 2.2.3喷涂前应对零件进行脱脂、除锈、磷化、水洗等前处理。 2.2.4喷涂操作必须遵守相关涂料的工艺规范或喷涂工艺要求。 2.2.5一般情况下,产品喷涂表面外观在加工时要求100%进行检验(操作者自检)喷涂检验 内容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3.涂层产品质量验收准则 3.1外观项目(目测) 3.1.1喷塑颜色与图纸要求及确认的色卡或样板是否一致。色卡或样板采用经认可的签样。 3.1.2进厂验收采用抽样检验,抽检数量为每批次产品数量的10%,特殊产品根据产品的具体要求检验。 3.1.3应在标准光源对色灯箱CAC-600(无设备条件时则要求在天然散射光线或光照度不低于2×40W光源环境下),以目视方法进行。光照度通常在D65,背景颜色为中灰色。被测品与眼睛的距离为500㎜,检验时在±15°范围内。

新型膜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

收稿日期:2011-04-18 作者简介:陈默(1986—),硕士研究生,从事含能化合物的合成研究;王建龙,教授,博士生导师,通讯联系人,主要从事含能化合物合成及炸药中间体的制备、 应用及开发。新型膜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 陈 默,曹端林,李永祥,王建龙 (中北大学化工与环境学院,山西太原030051) 摘要:膜分离技术是一项新兴的高效、快速、节能的新型分离技术。作为一种新型分离技术,在多种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综述了反渗透、 电渗析、纳滤、微滤、超滤、气体分离、渗透汽化和膜反应器等各种膜分离技术的分离原理、特点,在工业中的应用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最后展望了膜技术的应用前景。关键词:膜分离;原理;应用;进展中图分类号:TQ02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21X (2011)05-0031-03 Research Progress of Membrane Technology CHEN Mo ,CAO Duan -lin ,LI Yong -xiang ,WANG Jian -long (Colleg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Environment ,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 ,Taiyuan 030051,China )Abstract :The membrane extraction technique is a new type extraction technique with high efficiency ,high speed and saving energy.Membrane separation technology is applied widely as a new kind of separation technology.The separation mechanism and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kinds of membrane technologies were introduced ,including electrodialysis ,reverse osmosis ,nanofiltration ,ultrafiltration ,microfiltration ,gas separation ,pervaporation ,membrane reactor.Further more ,the application and current problems of different membrane technologies were extensively summarized.Finally ,application prospect of membrane separation technology was presented.Key words :membrane separation ;principle ;application ;progress 膜分离技术主要是采用天然或人工合成高分子 薄膜,以外界能量或化学位差为推动力,对双组分或多组分流质和溶剂进行分离、分级、提纯和富集操作。与传统分离方法(蒸发、萃取或离子交换等)相比,它是在常温下操作,没有相变,最适宜对热敏性物质和生物活性物质的分离与浓缩,具有高效、节能,工艺过程简单,投资少,污染小等优点,因而在化工、轻工、电子、医药、纺织、生物工程、环境治理、冶金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1膜分离技术的分离原理和特点1.1 纳滤 纳滤膜具有纳米级孔径,截留相对分子质量为200 1000,能使溶剂、有机小分子和无机盐通过。纳滤膜的分离机理模型目前的看法主要是空间位阻-孔道模型。与超滤膜相比,纳滤膜有一定的荷电容量;与反渗膜相比,纳滤膜又不是完全无孔的。纳滤是介于反渗透和超滤之间的一种膜分离技 术, 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余跃等[1] 对纳滤技术处理印染废水进行了去除COD 和脱色的研究。结果 表明, 纳滤技术可有效地去除印染废水中的色度和COD 。Salzgitter Flachstahl 电镀厂采用膜技术处理 镀锌废水, 回收其中的Zn 2+ 和H 2SO 4,其结果达到了设计要求[2]。常江等[3] 在完成用新型纳滤膜处 理模拟含Ni 2+ 废水实验室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电 镀镍漂洗废水的纳滤膜处理及镍和水回收利用的工业试验,为大规模工业应用提供了参考数据。杨青等[4] 研究报道将DK 型与NF90型纳滤膜组合可适用于治理高浓度、高盐分的吡啉农药废水污染。1.2 超滤 超滤的截留相对分子质量在1000 100000之间。超滤过程的分离机理一般认为是压力驱动的筛孔分离过程,是膜表面上的机械截留(筛分)、在膜孔中的停留(阻塞)、在膜表面及膜孔内的吸附三种形式。 徐超等 [5] 在中试中采用浸没式超滤膜代替传 统砂滤工艺处理浊度较低的滦河水,取得较好的处理效果, 设备费用降低了。罗涛等[6] 采用混凝沉淀-超滤工艺对微污染原水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组合

钢结构涂料技术要求

钢结构防腐涂装技术要求 根据JGJ/T 251-2011《建筑钢结构防腐蚀技术规程》; 防腐设计按长效防腐,大于15年设计。 表面处理:需喷砂处理至Sa 2 ?,表面应无可见的油脂和污垢,并且没有氧化皮、铁锈、油漆涂层和异物。粗糙度应满足30-85微米。 钢结构涂装配套:底漆/中间漆/防火涂料(有防火要求部位,并符合有关耐火极限要求)/面漆。 防腐设计 1.室内(外)钢结构:环氧富锌底漆干膜厚度60μm;环氧云铁中间漆干膜厚度 140 μm;脂肪族聚氨酯面漆干膜厚度60 μm; 2.室外钢结构:环氧富锌底漆干膜厚度60μm;环氧云铁中间漆干膜厚度140μm; 厚浆型聚硅氧烷面漆干膜厚度80 μm。 技术要求 1.底漆: 环氧富锌底漆,干膜中锌粉含量大于等于65%,体积固体含量不小于 65%; 2.中间漆: 快干环氧中间漆,体积固体含量不小于80%,快干型且具有-5度低温 固化功能; 3.面漆1:厚浆型聚硅氧烷面漆,不含异氰酸酯,体积固体份含量不小于76%; 4.面漆2:脂肪族聚氨酯面漆,其体积固体份含量不小于60%,低VOC,没有最大 覆涂间隔,不使用含铅、铬的颜料。 注释: 1.标明固体含量和锌粉含量值,此指标是反映防腐性能和高低端产品的重要因素; 漆膜厚度见项目提案。

2.如果预算较好或防腐对此项目比较关键(如沿海城市),室外钢结构可优先面 漆聚硅氧烷,环保,耐候性好,后期使用多年观感好,不含异氰酸酯;如果预算一般,室内外面漆都可用聚氨酯,也是常用的防腐配套。 各涂层的性能指标: A.环氧富锌漆及涂层试件的性能指标 B.快干环氧中间漆涂料及涂层试件的性能指标 C. 脂肪族聚氨酯涂料及涂层试件的性能指标

高端聚砜膜血液透析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高端聚砜膜血液透析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咨国联出品

目录 第一章总论 (9) 1.1项目概要 (9) 1.1.1项目名称 (9) 1.1.2项目建设单位 (9) 1.1.3项目建设性质 (9) 1.1.4项目建设地点 (9) 1.1.5项目负责人 (9) 1.1.6项目投资规模 (10) 1.1.7项目建设规模 (10) 1.1.8项目资金来源 (12) 1.1.9项目建设期限 (12) 1.2项目建设单位介绍 (12) 1.3编制依据 (12) 1.4编制原则 (13) 1.5研究范围 (14) 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14) 1.7综合评价 (16)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18) 2.1项目提出背景 (18) 2.2本次建设项目发起缘由 (20) 2.3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20) 2.3.1促进我国高端聚砜膜血液透析器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21) 2.3.2加快当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21) 2.3.3满足我国的工业发展需求的需要 (22) 2.3.4符合现行产业政策及清洁生产要求 (22) 2.3.5提升企业竞争力水平,有助于企业长远战略发展的需要 (22) 2.3.6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的需要 (23) 2.3.7促进项目建设地经济发展进程的的需要 (23) 2.4项目可行性分析 (24) 2.4.1政策可行性 (24) 2.4.2市场可行性 (24) 2.4.3技术可行性 (24) 2.4.4管理可行性 (25) 2.4.5财务可行性 (25) 2.5高端聚砜膜血液透析器项目发展概况 (25) 2.5.1已进行的调查研究项目及其成果 (26) 2.5.2试验试制工作情况 (26) 2.5.3厂址初勘和初步测量工作情况 (26)

涂料性能及技术要求

E-26海工钢筋砼防腐专用涂料性能及施工技术要求 宁波大达化学有限公司 二零零八年六月

E-26海工钢筋砼防腐专用涂料性能 组成及用途: E-26海工钢筋砼防腐专用涂料是专门为海洋等恶劣环境下长期连续使用且维修保养困难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构筑长效重防腐而专业设计的涂料配套系统。由底漆、中间漆和面漆等组成。 主要特性: 1、与混凝土表面具有优良的附着力; 2、底漆、中间漆、面漆具有优异的配套性能,层间附着力良好; 3、底漆对混凝土基材表面具有优异的渗透性能; 4、配套涂层系统具有良好的阻水性和屏蔽性能;优异的抗氯离子渗透 性、耐盐雾性能; 5、具有良好的耐候性、耐冷热变化及干湿交替性能; 6、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耐冲击性等涂膜物理机械性能; 7、表面涂料具有可装饰性,可根据业主喜欢的颜色选定; 8、本工程配套涂层的总膜厚可达200~310微米,可实现海洋构筑物的长 效重防腐保护(膜厚可根据腐蚀环境按客户需要调整); 型号及颜色:E-26海工钢筋砼防腐专用底漆,透明 E-26B海工钢筋砼防腐专用中间漆,灰色 E-26B型海工钢筋砼防腐专用面漆,颜色根椐用户要求确定

基本参数: 施工环境: 1.底材温度须高于露点3℃以上,施工现场相对湿度应小于85%; 2.底漆、中间漆和面漆涂装时,若环境温度低于5℃时不宜施工; 3.露天作业,当遇到雨、雾、雪、冰等恶劣气候不能施工。 4.施工现场严禁明火,遵守涂装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贮存期:24个月

海洋钢筋砼结构防腐建议配套方案 (可根据具体情况按需要调整厚度及道数) 本配套根据国家《行业标准JT/T695-2007》设计。 E-26海工钢筋砼防腐专用涂料施工技术要求 砼表面检查与处理: 1.电动砂轮或钢铲刀清除砼构件表面松动砂浆、碎屑及表面附着物。2.用水泥砂浆或涂层涂料相容的填充料修补蜂窝、露石等明显的缺陷。3.如砼表面有油污,应用适当的溶剂抹除油污。 4.最后用清洁淡水冲洗去砼表面,使处理后的混凝土表面无露石、蜂窝、碎屑、油污、灰尘及不牢附着物等。

聚砜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聚砜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王建琴 【摘要】:聚砜膜由于具有优良的渗透性、耐温性、耐溶剂性和较高的机械性能等优点,在超滤、微滤、反渗透、醇/水分离、烯烃/烷烃分离、气体分离、血液透析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论文主要研究了聚砜平板膜、中空纤维膜的制备与结构性能调控。在分析国内外血液透析膜结构的基础上,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水、聚乙二醇(P EG)为添加剂,采用浸入沉淀相转化法制备聚砜平板膜和中空纤维膜。通过改变聚合物浓度、制膜液温度、添加剂种类、添加剂含量、空气间隙等方法调控膜结构。实验发现,添加剂和空气间隙这两者对膜结构的影响较大,添加剂含量越大,膜截面海绵状越明显;空气间隙增大,外表面孔也增大,但有一极值。以膜的水通量、BSA截留率、扫描电镜(SEM)、膜的拉伸强度、断裂强度等表征了聚砜膜的结构和性能。得出了制备具有优异性能、截面为海绵状结构、外表面具有高孔隙率的聚砜膜的成份配比及工艺参数。在聚砜含量20%,PVP含量10%,PE G-800含量12%,凝固浴为水、温度30℃,空气间隙30cm的条件下,制备出纯水通量达100 L/h·m~2以上,截面为海绵状、外表面为高孔隙率的聚砜中空纤维膜。另外,为了在聚砜膜表面进行脂肪酶的固定化,采用静电纺丝法来提高膜的比表面积,制备了纳米(或亚微米)尺寸的聚砜纤维复合膜。考查了不同工艺条件(电压大小、溶液流速、喷丝头到接收屏的距离等)、不同添加剂以及添加剂浓度以及不同的后处

理方法对纤维形态结构的影响。以SEM表征纤维表面形态及纤维的直径。发现溶液流速增大、接收距离减小、添加剂浓度增加都会使纤维直径变大;电压大小及后处理都会对纤维形貌有一定影响。研究了脂肪酶活性在不同温度、pH值条件下的变化以及固定化脂肪酶的热稳定性,发现与自由态的脂肪酶相比,吸附固定化的脂肪酶活性最大值向低pH值方向偏移,最适温度提高了将近10℃,而热稳定性也有了较明显的提高。 【关键词】:聚砜相转化超滤膜中空纤维静电纺丝酶固定化脂肪酶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TB43 【DOI】:CNKI:CDMD:2.2006.046115 【目录】: ?第一章绪论7-26 ?1.1 前言7 ?1.2 聚砜膜的研究现状7-24 ?1.2.1 聚合物膜的制备方法7-8 ?1.2.2 相转化法制备聚砜膜8-9 ?1.2.3 聚砜膜的结构调控9-20 ?1.2.3.1 聚砜浓度对膜的结构调控10-11

生物化工及膜分离技术研究进展

动态与信息 专题报道 生物化工及膜分离技术研究进展 现代生物技术是新兴高技术领域中的重要技术之一,是21世纪高新技术的核心。它在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等基础上发展起来,是以重组DNA技术和细胞融合技术为基础,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四大先进技术所组成的新技术群。大力发展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目前最具代表性的应用领域是生物医药和农业。生物技术与化学工程相结合而形成的生物化工技术已成为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化工技术为生物技术提供了多种高效率的反应器、新型分离介质、工艺控制技术和后处理技术,从而可以促进生物技术不断更新和提高;因而新兴的生物化工技术已经成为当今世界高技术竞争的重要焦点之一。生物化工产品的分离技术也被称为生物技术的下游加工术,是整个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成功与否,是决定生物技术成果能否转变为具有实用价值和竞争力的产品的重要因素。生物化工产品的分离与化学物质的分离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产品大多要求高纯度并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因其易受化学、物理和生物等外界环境因素的破坏而发生变性,因而生化分离过程一般要求在快速、低温、洁净的条件下进行。总之,生物化工产品的分离技术具有一定特殊性。 1 生物化工分离过程的重要性及一般步骤生物化工分离过程是生物化学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指的是从发酵液或酶反应液中分离生物产品,它是生物技术转化为生产力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生物产品一般是从杂质含量远远高于产物的悬浮液中进行分离的,而且产品要求纯度较高,只有经过分离加工过程,才可以制得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因此分离是生物化工工业化的必需手段。与此同时,进行生化分离过程十分困难,这是由于产物原料液的含量极低与产物的高纯度要求之间的差异造成的,而且分离的方法复杂,因此,开发新的分离工艺手段也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手段。由于生物化工产品不同(如酶或代谢产物),所采用的分离方法也不同。但大多数生物化工分离过程常采用4个分离步骤:1)对发酵液或酶反应液预处理,进行固液分离。在这个步骤中过滤和离心是常用的基本单元操作。在过滤操作中有时为了减少过滤介质的阻力,采用了膜分离技术。但该过程对产物的含量改善作用很小。2)进一步分离。此步骤使产物的含量增加。常用的分离方法有吸附、萃取等,如合成ATP 时用颗粒活性炭作吸附剂。3)高度分离。在这个步骤中分离技术对产物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典型方法有层析、电泳等。4)精制,先进行结晶析出再干燥即可。合成ATP时,用离子交换树脂进行浓缩,最后用五氧化二磷干燥器进行减压干燥,可得ATP成品。生物化工过程中常用的分离方法如蒸馏、萃取、过滤、结晶、 元操作过程,而另一些则为新近发展的分离技术,如细胞膜破碎技术(包括球磨破碎和化学破碎等)、膜分离、色层分离等。在此着重介绍膜分离技术。 2 膜分离技术概述 膜分离技术被认为是20世纪末至21世纪中期最有发展前途,甚至会导致一次工业革命的高新技术之一,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研究热点。膜分离作为一种新发展的高新分离技术,其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广泛应用于化工、食品、水加工业、医药、环境保护、生物技术、能源工程等领域,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我国对膜分离技术的研究是从20世纪60年代对离子交换膜的研究开始的。从60年代的反渗透技术到90年代的渗透汽化技术,我国的膜分离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目前我国在膜分离技术研究开发方面已成功地研制出一批具有实用价值、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如无机膜反应分离技术等。 3 膜分离技术的原理及优点 膜分离是指用半透膜作为障碍层,借助于膜的选择渗透作用,在能量、浓度或化学位差的作用下对混合物中的不同组分进行分离提纯。由于半透膜中滤膜孔径大小不同,可以允许某些组分透过膜层,而其它组分被保留在混合物中,以达到一定的分离效果。利用膜分离技术来进行分离具有如下优点:膜分离过程装置比较简单,同时操作方 032化 学 试 剂2008年3月

(工艺技术)干膜光成像工艺规范

干膜光成像工艺规范 目录 1.目的---------------------------------------------------------------------------------4 2.范围---------------------------------------------------------------------------------4 3.定义---------------------------------------------------------------------------------4 4.操作方法-------------------------------------------------------------------------4-5 5.磨板-------------------------------------------------------------------------------6-9 6.贴膜------------------------------------------------------------------------------9-11 7.曝光-----------------------------------------------------------------------------11-13 8.显影-----------------------------------------------------------------------------13-17 9.检查-----------------------------------------------------------------------------17-18 10.故障与排除---------------------------------------------------------------------18-19 注意:以下所有数据建议参考,与你公司如有相同实属巧合。 1.目的:本文旨在建立干膜光成像工艺之操作规范及工艺控制要求、设备之日常维护方法和 要求。 2.范围: 适用于线路板光成像工艺过程之干膜、曝光、显影工序。 3.定义:光成像——指将底片的线路图像移到覆铜板上,形成一种抗蚀或抗电镀的掩膜图像。 4.操作方法 4.1安全。 4.1.1化学溶液加入槽中时,应戴橡胶手套,必要时戴上安全眼镜,眼睛和皮肤避免与其接 触,如果化学溶液溅到皮肤上,需立即用自来水进行冲洗, 并报告领班。 4.1.2溅到地上的化学药品须立即擦净。 4.1.3操作时不要观看紫外光源。

涂层标准(中文)最终版

MSC.1/Circ.1198 附件2 所有类型船舶专用海水压载舱和散货船双舷侧处所 保护涂层性能标准 (草案) 1 目的 为实施MSC.[…(82)]通过的SOLAS第II-1/3-2条,本标准规定了对第II-1/3-2条所述日期或以后签订合同、安放龙骨或交船的不小于500总吨的所有类型船舶专用海水压载舱和船长不小于150m的散货船双舷侧处所*内保护涂层的技术要求。 2 定义 下列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压载舱为A.798 (19) 和A.744(18) 决议所定义的那些压载舱; 2.2 露点为空气被所含潮气饱和时的温度; 2.3 DFT为干膜厚度; 2.4 灰尘为呈现在准备涂漆表面上的松散的颗粒性物质,是由于喷射清理或其他表 面处理工艺产生的,或由于环境作用产生的; 2.5边缘打磨系指二次表面处理前对边缘的处理; 2.6 “良好”状况系指A.744 (18) 决议定义的有少量点锈的状况; 2.7 硬涂层系指在固化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涂层或非化学变化、在空气中干燥的 涂层。硬涂层可用于维护目的,类型可以是无机的也可以是有机的; 2.8 NDFT为名义干膜厚度。90/10规则意指所有测量点的90%测量结果应大于或等 于NDFT,余下10%测量结果均应不小于0.9×NDFT; 2.9 底漆系指车间底漆涂装后在船厂涂装的涂层系统的第一道涂层; 2.10 车间底漆系指预先涂在钢板表面的底漆,通常在自动化车间喷涂(在涂层系统 第一道涂层之前); 2.11 预涂系指对关键区域边缘、焊缝、不易喷涂区域等位置的预先涂刷,以保证良 好的涂料附着力和恰当的涂层厚度; *本标准仅适用于钢质的所有类型船舶专用压载水舱和散货船双舷侧处所。

钢结构涂料技术要求

钢结构防腐涂装技术要求 ?根据JGJ/T251-2011《建筑钢结构防腐蚀技术规程》;防腐设计按长效防腐,大于15年设计。 ?表面处理:需喷砂处理至Sa2?,表面应无可见的油脂和污垢,并且没有氧化皮、铁锈、油漆涂层和异物。粗糙度应满足30-85微米。 ?钢结构涂装配套:底漆/中间漆/防火涂料(有防火要求部位,并符合有关耐火极限要求)/面漆。 ?防腐设计 1.室内(外)钢结构:环氧富锌底漆干膜厚度60μm;环氧云铁中间漆干膜厚度 140μm;脂肪族聚氨酯面漆干膜厚度60μm; 2.室外钢结构:环氧富锌底漆干膜厚度60μm;环氧云铁中间漆干膜厚度140μm; 厚浆型聚硅氧烷面漆干膜厚度80μm。 ?技术要求 1.底漆:环氧富锌底漆,干膜中锌粉含量大于等于65%,体积固体含量不小于 65%; 2.中间漆:快干环氧中间漆,体积固体含量不小于80%,快干型且具有-5度低温 固化功能; 3.面漆1:厚浆型聚硅氧烷面漆,不含异氰酸酯,体积固体份含量不小于76%; 4.面漆2:脂肪族聚氨酯面漆,其体积固体份含量不小于60%,低VOC,没有最大 覆涂间隔,不使用含铅、铬的颜料。 ?注释: 1.标明固体含量和锌粉含量值,此指标是反映防腐性能和高低端产品的重要因素; 漆膜厚度见项目提案。

2.如果预算较好或防腐对此项目比较关键(如沿海城市),室外钢结构可优先面 漆聚硅氧烷,环保,耐候性好,后期使用多年观感好,不含异氰酸酯;如果预算一般,室内外面漆都可用聚氨酯,也是常用的防腐配套。 ?各涂层的性能指标: A.环氧富锌漆及涂层试件的性能指标 B.快干环氧中间漆涂料及涂层试件的性能指标 C.脂肪族聚氨酯涂料及涂层试件的性能指标

膜分离技术研究进展+文献名称

膜分离技术研究进展 组员:吴佳曦、张雯辉、郭志新、李耀睿、刘汉飞、王伦、张振斌膜分离技术在近20年发展迅速,其应用已从早期的脱盐发展到化工、轻工、石油、冶金、电子、纺织、食品、医药等工业废水、废气的处理,原材料及产品的回收与分离和生产高纯水等,是适应当代新产业发展的重要高新技术。膜分离技术不但在工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同时正在成为解决能源、资源和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技术和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基础。 膜分离是借助于膜,在某种推动力的作用下,利用流体中各组分对膜的渗透速率的差别而实现组分分离的过程。目前常见的膜分离过程可分为以下几种,电渗析(Electrodialysis,ED)、反渗透(Reverse osmosis,RO)、微滤(Microfiltration,MF)、超滤(Ultrafiltration,UF)、纳滤(Nanofiltration,UF)和液膜分离等。 膜技术具有分离效率高、能耗低、无相变、操作简便、无二次污染、分离产物易于回收、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在水处理领域具有相当的技术优势,是现代分离技术中一种效率较高的分离手段。 在环境过程中膜分离技术以其独特的作用而被广泛用于水的净化与纯化过程中。下面分类介绍一下膜分离技术的研究现状。 1 电渗析技术研究现状(刘汉飞) 电渗析是在直流电场作用下,以电位差为推动力,利用离子交换膜的选择渗透性(与膜电荷相反的离子透过膜,相同的离子则被膜截留),使溶液中的离子作定向移动以达到脱除或富集电解质的膜分离操作。它可使电解质从溶液中分离出来,从而实现溶液的浓缩、淡化、精制和提纯。电渗析技术普遍应用于食品生化行业以及废水处理。下面分类对这几方面的应用现状做一介绍。 1.1 电渗透技术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 利用电渗析技术对酱油进行脱盐处理,可以制得低盐酱油并基本保持酱油原有风味,但要损失一部分作为酱油指标的氨基酸态氮和有机酸等有效成分,从而将酱油的含盐量降低。但国内尚无这方面的报导,刘贤杰等采用电渗析技术进行了酱油脱盐的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原酱油食盐含量19.4%,经电渗析处理后,酱油含量降至约9%,食盐以外的有效成分也有一些被除去,比较明显的是作为酱油品质指标的氨基酸态氮,有约8%的损失。酱油风味大致不变,证明了电渗

各种膜的分类及特性教学教材

各种膜的分类及特性

一)纯纯净水生产中膜分离技术及其特性 电渗析和离子交换树脂已经在原料水的处理过程详细介绍了。本节主要介绍纯净水生产过和程中膜也离(电渗析也是一种膜分离技术)的有关内容。用天然或人工合成的高分子膜,以外加压力或化学位差为推动力,对双组分或多组分溶液进行分离、分级、提纯和富集的方法,统称为膜分离法。纯净水生产过程中常使用的膜分为膜分离法。纯净水生产过程中常使用的膜分为4类,即微滤膜(Microfiltration MF)、超滤膜(Ultrafilrtaiton,UF)、反渗透膜(Reverse osmosis,RO)和纳滤膜(Nanofiltraiton,NF)。在膜分离发展史上,首先出现的是超滤和微滤,然后出反渗透和纳滤。这4种膜在分离过程中的动务是外加压力,在压力作用下溶济和定量的溶质能够透过膜,而其余组分被截留,四者组成了一可分离子到微粒有膜分离过程。MF能有效地去除菌,UF能去全部病毒和部分子高有机物,RO用于脱除盐份,近来开发的纳滤膜其分离径比UF更小,主要用于去除低分子有机物和盐类。 微滤(MF)的孔径为0.1~10υm,主要去除微粒和细粒物质,所用的膜一般为对称膜,操作压力0.01~0.2MPa。 超滤(UF)的孔径为0.001~0.1μm,截留分子量大于500μ的大分子和胶全,操作压力0.1~0.001μm,主要脱去水中的盐分,对氯化钠去除率为95﹪以上,操作压力为1~ 10Mpa。 表1-6-8 反渗透、超滤、微滤3种膜的比较 项目 RO膜 UF膜 MF膜 膜的孔径/μm <0.001(<10A) 膜材料醋酸纤维素膜、聚酰胺复合膜醋酸纤维素模、聚砜膜、聚酰胺膜、聚丙烯腈膜醋酸纤维素膜、复合膜、醋酸-硝酸纤维素混合膜、聚碳酸酯膜、聚酰胺膜 膜组件常用形式卷式膜、中空纤维素膜卷式膜、中空纤维素膜板式、折叠筒式 去除杂质能力无机盐√ √ × 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500 √ 去除能力极小 × 细菌√ √ √ 病毒、热源√ √ × 悬浊物粒径>0.1μm √ √ √ 胶体微粒粒径>0.1μm√ √ × 工作压力/Mpa 1.96~5.88 0.29~0.69 0.05~0.29 处量水流量/t·d-1·m2膜 50~75 90~95 100 PH 醋酸纤维维素膜4~6复合膜3~11 2~9 4~10 水温 20~30 5~40 5~40 出水电阻率变化适用于除盐部分,出水口电阻率升高约10倍应用精滤,出水溻阻率降低0.1~1MRΩ·cm(25℃)应用精滤,出水阻率降低0.1~0.6MΩ·cm(25℃) 性能不易者塞,可用水或药液清洗不易堵塞,可用水或药液清洗易堵塞,可用水液或药液清洗,但效果较差 寿命/年 3~5 1~3 <1 纳滤膜(NF)可以认为是由反渗透膜(RO)发展而来的一种超低压膜,分离范围介于反渗透膜和超滤膜之间,操作压力一般为0.5~2.0MPa,能耗较少,运行费用较低,对氯化钠的去除率为50﹪~70﹪,对有机物的去除率在90﹪以上。 1.微滤膜:微过滤是一种精密过滤技术,介于常规过滤和超过滤之间。过滤一般分深层过滤和筛网状过滤。常规过滤多属深层过滤,它所用的介质如纸、石棉、玻璃纤维、陶瓷、布、毡等,都是一些孔形极不整齐的多孔体,孔径分布范围较广,无法标明它的孔径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