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化家族对家庭教育的启示

文化家族对家庭教育的启示

文化家族对家庭教育的启示
文化家族对家庭教育的启示

文化家族对家庭教育的启示

一、书香文化家族与家族精神

汉代班固家族是一个世代书香的官宦之家,历代有研修史学的传统,

班彪及班固兄妹两代三人著的《汉书》开创了断代史的先河。早在高

祖班回时,就以“茂材”①为长子县令。曾祖班况曾在汉朝与匈奴的

战争中驰骋沙场,屡立战功,颇有声名,并且还培养出了四个都非常

有出息的儿女。长子班伯,精通《诗》、《书》、《论语》,多次持

书出使西域,从政后廉洁奉公,十分受敬重。次子班游,博学多才,

官至谏议大夫,非常受皇帝的器重。三子班稚,也就是班彪的父亲,

班固、班超、班昭三兄妹的祖父,不但位崇声著,而且诗书素养极高。四女因为入宫被称为班婕妤,才学高深,知书识礼,是汉代著名的辞

赋家,深受汉成帝宠幸。班家先人都如此出众,在这样一个文武才德

兼备的家族里成长,班固兄妹在潜移默化中深受浸染。班彪是班家修

史第一人,著成《史记后传》;班固子承父业,撰写了《汉书》的绝绝

大多数;班超则投笔从戎,成为班家继班况之后又一员武将;班昭能够

说是汉代的花木兰,承父兄之志,补撰完成《汉书》,并作《女诫》。在崇尚“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古代,班家有两位女子在才德方面都十

分突出,这就说明了一个家族的精神财富是最为宝贵的,当先人驾鹤

西去后,只有他的优秀品德及光辉思想会流传后世,为后世所效仿学习。我们在赞叹班氏满门英豪时,不得不承认,一个家族的精神在其

繁衍和发展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熏陶和感染作用[3]。

现代科学史上的居里夫妇家族创造了伟大的科学奇迹———四人三次

获得诺贝尔奖,这对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学术研究者来说,都是

至高无上的荣誉。居里夫人为科学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其成就不

但在于发现了镭元素与钋元素,更在于体现出一种坚忍不拔、专心致

志的精神,因为有了这种精神,居里家族才能持续地创造奇迹。比埃

尔居里是法国著名物理学家,和妻子居里夫人同获诺贝尔奖。而居里

夫人是历史上唯一一个既获诺贝尔物理奖又获诺贝尔化学奖的科学家。居里夫妇的长女伊伦和女婿弗雷德里克也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居里家

族的第三代也是人才济济,外孙比埃尔是生物物理学家,外孙女海伦

是核物理学家[3]。居里夫妇家族在世界科学史上占有独一无二的地位,他们的伟大发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他们坚韧不拔、专心致志、

无私奉献的精神不但激励着世代家族文化的传承,也激励着世世代代

的其他人们。再如至圣先师孔子,他创立儒家学派,编辑文化典籍,

普及教育事业,正是因为有了他,中华民族才加快了前进的步伐,而

在他的影响下,孔门后人代代相传,名人辈出,著成《中庸》的子思、聪明绝顶的孔融、投身农民起义的孔子鱼、写出《桃花扇》的孔尚任,个个都做出了一番大事业,实现了人生价值。孔子世家是中华辉煌历

史中的浓重一笔,传播了儒家思想,丰富完整了儒家精神。古今中外

的历史上还有许很多多的书香门第、文化家族,如颜之推家族、朱熹

家族、曾国藩家族等等,他们不但在家族内部传承着独特的家族价值观,而且还把观点和行为准则辑写成书,把自己的精神力量奉献给他人。如颜之推著有《颜氏家训》、曾国藩著有《曾国藩家书》等等。

在品读这些家族的往事,感受他们的精神力量时,将受到深刻的启发。

二、文化家族对当下家庭教育的启示

纵观历史,我们能够看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使人终身受益。因为传统观

点的延续、教育资源的限制、舆论风气的误导,现今我国很多家庭养

育观、教子观和成才观都出现了偏颇[4]。家庭教育的中心完全转到

技能与智力的训练上,急功近利,忽略了家族精神的传承和发扬,不

但没有准确的家庭教育价值观,而且也没能培养出真正身心健康的优

秀后代。家庭教育的影响在人的生活、实践和学习中产生着重要作用。所以,家庭环境、家庭文化等都成为教育因素,特别是父母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喜好等,都会对未成年子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5]。“重视和优化家庭教育不但是社会繁荣与发展的需要,也是完

善个性,保健身心,使人享有快乐人生及家庭幸福的需要。”[6]此

观点能够说是对现代家庭教育的准确定位。虽然在古今中外的文化家

族里,没有明确提出要遵循这样的教育理念,但他们的家教言行与方

法却无不遵循着某些教育规律。文化家族传承至今的家族精神和传统,不但仅是这个家族自己的宝贵财富,更是所有人的精神遗产。

(一)树立准确的家庭教育观点,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一家父母

不讲家庭教育,就会把一家的儿子弄坏,家家没有好儿子,国家就不

成国了。”[7]父母的家庭教育观点直接影响对子女的教育目标、教

育方式、教育手段的采用,从而影响着家庭教育的氛围和环境。良好

的家庭教育观点,是儿童健康成长的保证。古今中外的大家族都有重

视家庭教育的传统,凡是功成名就的伟人几乎都受到过良好的家庭教育。发明家爱迪生的成就与母亲对他的教育是分不开的。爱迪生的母

亲懂得孩子的好奇、好问心理,深知这是求知欲强的表现,对爱迪生

的各种提问均耐心地给予深入浅出的回答,对儿子的一次次奇想和实

践都给予诱导和指点;近现代大学者郭沫若家族有非常优良的母系教育观,他在母亲的指导和教育下,从小就能吟诗作赋;再如“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故事都说明了我国古代的家族有着良好的家教观点。

家庭教育环境直接影响家庭成员的心理和生理,对子女个性品格的形

成有深刻的意义。比如梁启超把子女们当作朋友,和他们讨论国家大事、人生哲学、治学方法,也向他们倾诉生活及事业中的喜怒哀乐。

家长要教育好自己的子女,并非只付出关爱、照顾一切就够了。如果

一个家庭的成员之间都能做到相互关心、相互体谅,那么这个家庭的

整体情绪一般都是和谐而愉快的[8]。如果一个家庭能创造健康和谐

的家庭氛围,为孩子树立正面形象,优化儿童心灵,自然能让孩子感

到愉悦,并从父母的榜样中去关爱他人,以良好的处事方式来回报父母。总来说之,作为家长要充分理解到家庭教育观点和环境的重要性,自觉地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尽好家长的责任和义务。

(二)家庭教育的原则和方法不能忽视文化家族在长期的家庭教育实践

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教育原则与方法,比

如以身作则、因材施教、严慈相济、平等相待、相互尊重、教自幼始

等等,这些原则和方法所散发出的精神力量足以警示我们当下的家庭

教育,成为我们更好生活的指南针。首先要重视以身作则。正如颜之

推所说:“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9]也

就是说,同样的话语和指令,人们更愿意去相信和接受关系亲密的人

和敬佩的人所说的话。家长的言行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

用,“因而我国古代的家训、家书中,古人比较普遍地采用以自己的

亲自经历和亲自感受来教育子女”[9],这是一种无形的榜样示范作用。那些文化家族之所以有良好的家教传统和成就,无不是上一辈人

以身作则的结果。如曾国藩就特别注重身教,凡是要求子女做到的必

先自己做到,故而他的子女非常崇拜他,把他视为自己的人生坐标。

其次要注意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就是从孩子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

发实行有差异的教导。宋代袁采在家庭教育方面提出“性不能够强合”的思想,他认为家庭中父子之所以不合,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没有重视

对方的个性[9]。书香门第家族的各类成就无不是因材施教的结果。

曾国藩教育子女就致力于培养其读书兴趣,注意观察他们的天赋、潜能,在此基础上实行培养。长子曾纪泽堪称中国近代著名的外交家,

次子曾纪鸿则是闻名于世的数学家。现代独生子女家庭中,很多家长

急功近利,拔苗助长式地教育孩子。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全凭家长个人

的喜好,甚至是为实现家长的夙愿,完全忽略孩子的个人需求,造成

了孩子的逆反心理,也给孩子带来巨大精神压力。再次要突出严慈相济。中国家庭教育严慈相济的传统主要源于儒家“为人父,止于慈”

的观点。司马光则在爱与教的矛盾上提倡慈训并重、爱教结合[9]。“严”不是动辄打骂,而是严格要求;“慈”不是宽容过度以至于溺爱,而是要以温柔和爱心来感染人;“慈”与“严”结合并要适度,没有严

格要求的爱不是真爱而是溺爱。北宋著名哲学家“二程”的母亲要求

孩子蹒跚学步摔倒后自己站起,吃饭不允许挑食,并给他们耐心讲解

这样做的道理,在这样的教育观下,“二程”从小养成了良好的行为

习惯。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很多父母往往用爱来代替教[10]。对

孩子的关爱,应以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为前提,从小有理智、有分寸

地关爱,否则就会埋下孩子身心畸形发展的祸根。第四是平等相处。

和孩子之间没有高低等级之分,像尊重朋友一样尊重孩子。孩子与父

母平等地交流思想,甚至争论不休,表面上看来似乎是孩子不尊重父母,其实是一种家庭关系平等的表现。这样的思想碰撞既给孩子合乎

时宜的机会,“激发其兴趣动机,为其创造环境,指明方向”[11],也营造了平等宽容的氛围,增强了孩子内心的情感体验。有些父母觉

得孩子小不懂事,没有交流的必要,孩子生来就是要服从父母的。如

果孩子与父母之间仅仅从属关系,那么就会削弱孩子的独立水平,使

孩子养成对父母的严重依赖。虽然曾国藩做官日理万机,但是一有时间,就为孩子们批改诗文,还常常与他们交换学习、修身养性的心得

体会,既是父亲又是朋友,既是经师又是人师。在这个点上,梁启超

家族也有着很好的示范。

(三)家庭教育要注重孩子的品德教育注重培养完美人格是古代教育的

重要目标,在这个思想影响下,古代家庭教育自觉地将道德教育作为

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如著名诗人郑板桥认为:“夫读书中举,中进

士做官,此是小事,第一要明礼作个好人。”[9]综观历代大家族的

家训名篇,绝绝大多数都包含了长辈对少辈如何修养、如何立身处世、以及如何待人接物方面的教导。明人高攀龙在《高子遗书家训》中指

出教子做人的重要,认为“吾人立身天地间,只思量做得一个人,是

第一义,余事都没要紧”[9]。古人重视子女的行为习惯的培养,主

要出发点还是着眼于子女的“养正”之品德教育。正所谓习惯成自然、自然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着重强调父母

教育子女时应该始终把道德教育放在第一位[10]。所以,孩子品德

行为习惯的养成关系到他们的终身发展。中国文化世家均有优良的道

德教育传统,且道德教育是其他一切教育的前提,使得文化家族的人

文魅力得以源远流长,为世人所称颂,国外同样如此。如曾国藩认为

一个人只要身体好、通晓事理,就能有所作为。他认为当官是一时的事,做人却是一辈子的事。约里奥夫妇(居里夫人的女儿和女婿)作为

知名的科学家,在二战期间与纳粹实行了坚决的斗争,是著名的反法

西斯战士,这种执著不屈的精神和行为,无疑是受居里夫妇的教育和

感染,是他们高尚情操的延续。家庭教育要注重对孩子的正直、诚信、尊重、宽容等的品德教育,塑造孩子健康、完善的人格。当孩子拥有

这些良好的品质时,自然能做好人和事。

(四)提升家长自身素质因为血缘关系造成的特殊感情,家长的言行对

子女有着超越一般的感染力,家长的知识水平、道德修养、审美情感

价值观点等时时刻刻影响着孩子[12];所以父母应是终身的学习者,

持续提升自身素质,其言传身教才更具说服力。古代文化家族的大量

事实表明,父母素质较高,往往就能用较为准确的教育思想和恰当的

教育方法,妥善解决家庭教育问题。所以,父母要树立勤奋学习的理念,增强教育责任感,持续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才能准确

分析教育子女的成功与失误,积累丰富的经验[4]。虽然很多现代家

长有着良好的家教愿望,但缺乏好的理念和教育方法,导致家教效果

不理想。所以,家长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提升自身的家教素质,

如积极使用当今便捷的新闻媒体与互联网等学习家庭教育知识。国家

与政府、学校也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对家长实行家教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办好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等,然后向其灌输准确的家教思想,并内化为家长自身准确的家教思想[4]。总来说之,一个家庭要想教

育好孩子,就必须要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的观点、原则和方法。只有家

庭的每一位后代成员都教育好了,才能形成一个个有成就的家族。一

个家族要想长久地延续下去,就必须要有良好的家风和传统,即家族

精神。这种家族家风的形成,就在于遵循家教规律,这些家教规律代

代相传就会成为家族传统。任何一个民族与国家,家族和家族文化都

是整个民族的一种不可或缺的凝聚力,人们由爱家族、爱乡邻,进而

爱国家。所以,树立家族规范,养成家族传统,从来不但仅古代那些

名门望族的事,而是我们每一个现代家庭的责任,只有这样,我们的

后代才能够健康成长,社会才能越来越和谐,国家才能越来越强大。

文化家族对家庭教育的启示

国外家庭教育给我们的启示

国外家庭教育给我们的启示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首先应该教给孩子的就是学会做人,具备了正直,善良,勇敢,坚毅,宽容,自信的品质和乐观,开朗,平易,独立,豁达的性格,才能在任何时候,任何环境下都能立于不败之地。国外的家庭教育就非常重视这一点,但这一点却往往被中国的家长们忽视,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国外家长是如何教育孩子的,培养孩子成人成才。 一、西方人对于孩子成名的观念相对比较淡薄,他们并不煞费苦心地设计孩子的未来,而是注重孩子的自由发展,努力把孩子培养成为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具备独立生存能力的社会人。 他们的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基于这种观念,西方国家的很多家庭都十分重视孩子从小的自身锻炼。他们普遍认为,孩子的成长必须靠自身的力量,因此从小就培养和锻炼孩子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例如从孩子小时候就让他们认识劳动的价值,让孩子自己动手修理、装配摩托车,分担家里的割草、粉刷房屋、简单木工修理等活计。此外,还要外出当杂工,如夏天替人推割草机、冬天铲雪、秋天扫落叶等。西方孩子从小就从事的送报等劳动,本身就是一种吃苦精神的磨炼。在寒冷的冬天,当中国的同龄孩子还在热被窝里熟睡时,西方孩子早已起来挨家挨户去送报了。这在娇惯子女的中国家长看来可能有些“残忍”,而正是这看似“残忍”的教育,造就了西方孩子独立自强的生活本领。在这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孩子逐渐成长为具有独立生

存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中国的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因而超越孩子实际水平的高要求、拔苗助长的教育方式、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在家庭里到处弥漫。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除生活上加倍关心外,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为使孩子学习成绩好,将来“光宗耀祖”,学习之外的事情家长都不让孩子干,似乎学习好就是万能的,而对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程度、道德情操以及公民意识等则关心甚少,有的甚至完全不顾。从孩子出生到成年,家长几乎把孩子的一切都包了下来,做饭、洗衣服、打扫、攒钱供孩子读大学、出国、结婚、养儿育女等。尽管我们的家长都希望孩子成才、幸福,而这样的家庭教育既不可能令孩子成才,也难以让孩子得到幸福,因为社会的竞争,决不仅仅是知识和智能的较量,更多的是意志、心理状态和做人的比拼。 二、西方家长重视从日常行为与情感中对孩子进行“做人的教育”,注重从内心情感去尊重别人,看重的是日常生活的行为与习惯的培养。 我国家长和幼儿教师往往脱离孩子心理发展的实际,例如幼儿园时就提出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伟大理想主义的教育,忽视基础的行为习惯、良好的人际交往等与孩子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做人的教育”。我们一直谈教育要循序渐进,这不仅适用于智力教育、知识教育,同样适合于做人做事的道德教育。现在我们的孩子道德观念淡漠,社会性发展差,这与家长忽视对孩子最基础的“做人教育”不无关系。

书香门第家庭教育的启示

在中国社会,书香门第是一个非常奇特的文化景观,这些家族依靠自己家庭教育的力量,连续几代甚至几十代为社会培养出许多杰出的人才。较为著名的有古代的司马谈、司马迁父子,刘向、刘歆父子,班彪、班固、班昭一家,蔡邕、蔡文姬父女,曹操、曹丕、曹植“三曹”,颜之推、颜师古祖孙,王通、王勃祖孙,杜审言、杜甫祖孙,杜佑、杜牧祖孙,苏洵、苏轼、苏辙“三苏”……近现代有陈宝箴、陈三立、陈寅恪祖孙三代,钱钟书家族,俞平伯家族,冯友兰家族,梁启超家族,傅雷、傅聪父子,汤用彤、汤一介父子,杨武之、杨振宁父子等。 书香门第教育成功的秘密究竟在哪里?我们今天的家庭教育从中应该得到什么启示呢? 人们常用这样两句诗来形容这些书香门第:“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书香门第始终把读书做人作为家族的传统、家族的表征,并把这条规则代代相传。正是因为有了“特殊家庭环境”的熏陶,书香门第出来的孩子才会变得温文尔雅、知书达理、气质高雅、行为得体,成就惊人。具体来说,书香门第是怎样培养下一代的文化素养、精神气质、济世情怀和安身立命的智慧呢?我们以几个著名的家庭为例: 梁启超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除了自身取得的成就之外,他还通过言传身教和悉心培养,使九个儿女各有所成。他的教育秘诀就在于对孩子进行深厚的人文底蕴熏陶。几个孩子渐渐长大后,为了充实子女们的国学、史学知识,梁启超聘请

他在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的学生谢国桢来做家庭教师,在家中办起了补课学习组,课堂就设在饮冰室的书斋里,课程包括:国学方面:从《论语》、《左传》开始,至《古文观止》,一些名家的名作和唐诗,由老师选定重点诵读,有的还要背诵。史学方面:从古代至清末,由老师重点讲解学习。书法方面:每天临摹隶书碑帖拓片,写大楷二三张。每周有半天休假。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兄妹几人国学、史学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学习经典并不意味着就要培养国学家,而是为了奠定深厚的人文底蕴,对于这一点梁启超有着深刻的认识。梁启超的长子梁思成后来成为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当他把梁思成送到美国读书的时候,他专门告诫梁思成:“要分出点光阴学习文学,或人文科学中某些科目,稍为多用点工夫。我怕你因所学太专门之故,把生活也弄成近于单调,太单调的生活,容易厌倦,厌倦即为苦恼,乃至堕落之根源。”科学用来做事,人文用来修身,直到今天,梁启超的见解依然对人们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杨振宁也是在良好的家教下,打开了智慧之门。他的父亲杨武之先生是清华大学数学系的教授,虽然杨振宁很小就表现出卓越的数学天赋,父亲却并不急着让他专攻理科,而是有条不紊地让儿子接受了系统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教育。在杨振宁很小的时候就背下了很多古诗,背下了大量的经典。除了杨振宁自己学习,杨武之还专门请雷海崇教授的得意门生丁则良对杨振宁进行正规的“涉古教育”──读古书,受古训。杨振宁读初中的所有假期都由丁则良带他背诵、讲解《孟子》等儒家经典和历史知识,在中学时代,

家庭教育活动总结

家庭教育活动总结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是教育的三个支柱,缺一不可。家庭参与学校教育,形成家、校合力,已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家长学校是系统地开展青少年家庭教育指导,提高家长家教能力和家教质量,树立正确成材观的有效途径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促进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家庭教育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族素质的提高。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具有其特殊性,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为了使孩子们健康成长,家长们需要了解当前教育发展的总的指导思想以及改革现状。这些矛盾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家庭与学校之间和谐的合作关系。开办家长学校旨在宣传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方法,促进家长教育理论水平和教育技能的提高,增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相互了解和联系,保证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相互沟通,使家长自觉配合学校教育,促进学校教育目标的进一步落实。同时,办好家长学校还可取得家长的大力支持,帮助学校改善办校条件并且发挥家长的社会影响力,向社会宣传学校教育成果,扩大学校的社会声誉,赢得社会对学校教育工作的支持。因此,我们充分重视做好家长工作,将其列入学校工作议事日程,以“家长与学生共同成长”为目标来办好家长学校。 一、遵循家长工作原则,是办好家长学校的基础 办好家长学校,首先要做好家长的工作,只有在“急家长之所急,想家长之所想”的基础上方能有效地办好家长学校。因此,办好家长

学校我们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区别对待的原则 家长的文化程度、经济收入、社会地位、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等各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因此,我们在家长学校教育的内容、方式和方法上,充分考虑家庭与孩子的不同类型,根据他们的需要,区别对待,有针对地开展教育工作,不“一刀切”,把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的家长都请来听同一个内容的讲座,或参加同一形式的活动,会失去活动失去意义,使家长失去参与的积极性。因此,家长学校工作要做到区别对待,有的放矢,首先必须做好家庭情况调查,并进行分析、归类,然后因材施教,让每位家长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提高教育效果。 2、双向反馈的原则 学校在开展家长学校活动时,要变学校的单向宣传为家校双向沟通,既要向家长宣传科学教育的信息,也要努力收集家长反馈的信息。这些反馈无论是积极的或消极的都要认真分析处理,以便加强家校教育的相互促进,相互配合,保证儿童的身心健康。如:我校通过调查问卷,征求家长对家长学校活动的建议,取得家长的积极响应,有的家长建议家长学活动可通过集中授课来进行,有的建议分发学习材料来进行,有的建议以年级、班级为单位来开展活动,我们采纳了这些建议,使家长学校活动更加丰富多彩,身受家长的喜爱。 二、实行规范管理,是办好家长学校的关键 为了加强对家长学校的管理,我们将其列入学校工作计划。首先制定了“家长学校”章程和家长学校工作制度。学校家长学校工作目

中美家庭教育对比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美教子的不同之处: 中国的儿童教育,表扬与批评为惯用的教育手段,教师喜欢采用横向比较法,如利用小红笔、小红旗、排名次表等方式鼓励孩子,看谁表现好。当纠正孩子不良行为时常常采取表扬其他孩子,以其他孩子做榜样的方式。美国教师则不同,一般对孩子不表扬也不批评,理由是:批评了你的孩子会刺激你的孩子,表扬了你的孩子会刺激其他的孩子,他们注重儿童自身的纵向发展而避免对儿童进行相互比较。 稳重听话与活泼好动 中国人在评价孩子的性情时,“稳重听话”是一大优点,“听话的孩子是好孩子”已在国人中形成共识。学校教育强调秩序井然,用各种规章来约束孩子的行为。美国人喜欢孩子富有孩子气,小学和幼儿园的课堂上允许孩子随便说话,甚至相互打闹,美国人总觉得中国孩子在课堂上太死板,没有生气。 强调自制与突出自主 中国教师总是鼓励孩子在尽可能长的时间内专门做好某一件事,以期培养儿童的恒心、耐心,他们多强调儿童自我意识的社会性发展,多引导儿童逐步学会适应和控制自己的情感,而美国教师常常鼓励孩子在一段不长的时间内从事多项活动,以期培养孩子的灵活性、创造性,多注重儿童自我意识自然发展,多鼓励儿童自由且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 肯定结果与重视过程 中国人重结果与技能的掌握;无论学习什么,为求学深学透,无论干什么,力求完美无缺。美国人重过程与能力的增减,他们注重孩子的参与意识,孩子们自由选择的机会多,教师还极力鼓励孩子自由发挥、自由创造,以培养孩子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概括地说,中国人力图使儿童发现社会存在,创造环境使儿童学会怎样长大成人,儿童是被动的,富有可塑性的,重在成人的帮助指导下成长。美国人力图使儿童能真正作为孩子,儿童是主动的,富有创造的,自我实现是儿童自身的自然与发展,成人只需提供有利的条件即可。 中美家庭教育的跨文化比较: 今天,国际竞争日益激烈,而这种竞争归根到底是人的素质的竞争,是人才培养的竞争。我们知道,人才培养的首要阵地是家庭,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才的竞争是父母育儿能力的竞争。所以,世界各国在培养新世纪人才的教育工程中,都很重视家庭教育这一环节。虽

浅谈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及对现代家庭教育的启示

浅谈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及对现代家庭教育的启示 白泥中学陈琪 [论文摘要]一个人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受到来自个体内在的多种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影响。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其形成和发展有着深刻而复杂的历史、文化和家庭的渊源。既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和家训的影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又深受湖湘文化的熏陶:“任性刚直”、“好勇崇俭”、“气太强”等,逐渐形成其独特的家庭教育思想。研究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有利于我们辩证地认识和把握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启迪和促进现代家庭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论文关键词] 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文化现代教育引言: 曾国藩作为一代鸿儒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其道德文章、为官治军可谓卓绝一世,特别是他行之有效的家庭教育为后世所传颂。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包括了丰富的内容:教育其兄弟子侄志存高远,不断读书学习知识以明事理,讲礼仪知荣辱,协调处理好多方面关系等等.这些思想充分融合了曾国藩的为人处世的原则,也充分体现他对儒学的传承和发展,形成其独具特色的家庭教育思想,突出表现在:"孝"、"严"、"勤"、"俭"、"和"等等。反思现代家庭教育,越来越趋于功利化、实用化,忽视道德教育和伦理教育,使教育的内容出现了偏差,致使人性冷淡。此外,除骄戒傲和自克自省,自立自强。

对于现代家庭教育出现的过分溺爱、重智轻德等教育误区,曾国藩教化伦理思想无疑是一种可以借鉴的宝贵的思想资源。 正文: 一、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之源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和影响 曾国藩自幼好学,经、史、子、集无不涉猎,从其求学历程中,我们就可以了解到曾国藩获取传统文化之精深,接触面之广博,实属罕见。曾国藩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尤其是对“三大显学”钻研极深。儒家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积极入世精神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道家的全身保生,避让退守之道;墨家的勤劳节约之学,都深深地濡染并引导着曾国藩的人生,并进而成为曾国藩家训思想的重要精神养料,影响着他对家人的训教,“儒墨道”之思想在其家训中得到灵活的运用。曾国藩毕生信守儒学,信奉孔孟之道,深受儒家思想的浸染,他对儒家的创始人孔子是推崇备至的。可以说,曾国藩早期所受传统文化的教育为其家庭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曾氏良好的家庭氛围和习惯的继承 一个人生活生长的家庭环境对个人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大的影响作用,曾国藩出身于耕读世家,深受高祖、曾祖及父亲的

家庭教育工作总结(精选多篇)

家庭教育工作总结(精选多篇) [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 第一篇:家庭教育工作总结 家庭教育工作总结 十八集初级中学 十八集初中位于天长市西城区,自创办家长学校以来,坚持以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为重点,紧扣育人主题,注重实效。学校针对学校实际,以?主旋律教育?为特色,以创建?五家?活动为契机,深入开展家教工作。家庭教育是人一生中起步最早、影响最深的一种教育,它直接塑造了一个人在个性、品德、修养、爱好、才能等方面的雏型。因此,我校对家庭教育特别重视,学校在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中采取了很多切实有效地措施,并取得了较大的收获,现将我校一年来的家庭教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注重常规管理,把家庭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1、领导重视,全员参与。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教师,所以,普及家庭教育科学知识,提高全体学生家长的教育水平,是增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向同步、推动素质教育、培养一代新人的重要环节。一直以来,我们把办好家长学校归入学校的整体计划,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学

校领导与团队干部、年级组长、班主任、科任教师一起研究家教工作。学校校长担任家长学校的校长,教导处每学年初制定好学校家庭教育工作计划,并定期对班主任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研究。 2、组建家长委员会。家校合一为最高教育境界,我校在了解的基础上,聘请了六位文化素质较高、在村民中威信较好的学生家长为家长委员会成员,与他们及时沟通、交流,达成共识,以他们为辐射点,对家长进行潜滋教育。学校家庭教育工作成员与他们及时沟通、交流,达成家庭教育共识。 3、建立家校联系册。利用联系册向家长告知学校的一些基本情况,并向家长和孩子提出相关的要求,家长也通过联系册告知老师孩子在家中的各种表现。一年来,我校利用这种无声的交流获得了很多家庭教育信息,如?孩子周六、周日是怎样安排的?、?孩子如何与家长交流?等,在这样的沟通下,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得到了有机结合,为健康培育每一个孩子奠定的基础。 4、进行家长读书交流会。我校以初二年级为试点,举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家长读书交流会,各班班主任牵头、组织,选出家长代表来主持这次会议,在家长们自己的会议上,他们交流教子心得,互相探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困难,寻求解决的办法,大家讨论、发言非常热烈,在具体的事例中,在身边榜样的影响下,很多家长都觉得从本次会议中受益匪浅。与会的校领导给予了本

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分析及对中国家庭教育的启示

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分析及对中国家庭教育的启示 摘要:众所周知,一个人的成长与教育分不开,而教育有与家庭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家庭教育在一个人的成长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本文中,主要对中美家庭教育的内容、目标、方法等进行比较并分析原因,最后从中得出一些对中国家庭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中国美国家庭教育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大家都相当熟悉。在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对他的影响很多很大,父母是孩子接触的第一个老师,所以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意义重大。在现代社会里,家庭教育的内容方式越来越多,怎样的家庭教育才是对孩子成长最我们必须了解的,中美两国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很多不同之处,因此比较分析两者对于我国的家庭教育的发展将有促进作用。 一、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 1、中美家庭教育的特点比较 美国的家庭教育具有三个特点:注重平等意识、注重培养独立意识和吃苦精神、注重培养创造能力。我国家庭教育也有三个显著特点:生活上包办代替、教育内容上片面强调学习成绩、教育观念上把孩子当作私有财产。 2、中美家庭教育目的比较 美国家庭教育的目的是要把孩子培养成为具有适应各种环境和独立生存能力的人。所以,美国家庭十分注重孩子从小的锻炼,充分且最大限度地挖掘孩子的积极成分,让孩子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因此,美国的孩子从小就有很强的自主意识和独立能力。 中国家庭教育的目的是孩子将来有出息,能找到好工作,一生都很顺利的度过。所以,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父母在生活上尽可能的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在学习上特别注重孩子的成绩,但是学习之外的方面都很少考虑。 3、中美家庭教育内容比较 美国的家庭教育内容很丰富,他们注重孩子在体力、认知、语音、社会性、情感上获得和谐发展。为了实现这些教育内容,美国的家长让孩子多开展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以增强体力,对孩子的各种感官加以训练以发展孩子的认知,他们还十分注重开拓孩子的交往、审美视野和孩子的学习兴趣。在社会性方面美国家

传统文化影响家庭教育

传统文化影响家庭教育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家庭教育的方式 在传统文化背景下,家庭教育提倡要顺应儿童自然身心发展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因势利导、分辩善恶、兼用体罚等教育方法。 1、身体力行身教重于言教 我国传统家庭教育的方式有言教和身教, 特别重视选择身教。孔子在《论语·子路》中谈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强调家长自身行为要正,才能教育好后代。因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品德修养和人际关系的处理, 而以身作则和实际示范的身教方式较说理的言教有效。同时,家庭成员往往生活在一起,行为坐卧, 接人待物的情形都为子女耳闻目睹,子女也会按父母的方式来调节自己的行为。 古人重视身教的作用,习惯将自己的意志加在子女身上。他们往往用自己的理想来塑造下一代,把子女看成自己的一部分,对子女的要求更为严格,希望子女达到自己的水准,或能够弥补自己的不足。包拯曾告诉家人“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脏滥者,不放归本家亡段之后,不得葬于大莹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子女幼小时期的社会化以模仿为主, 所以子女幼小时期应以身教方式为主进行教育。基于对身教重要性的认识,古人认为子女不良行为的形成在于长辈的榜样不良,而不在后辈。颜之推说“失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尔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 颜氏家训所说的即上行下效,先有父母的行,后有子女的学, 父母不能以身作则,子女自然受其影响而学坏。 2、德育为先甄别善恶学习圣贤 古时候的先哲明确告诉下一代辨别善恶的方法。子女年幼之时, 缺乏识别能力, 难以辨别好事和坏事、好人和坏人,父母应加强子女的教育,让他们树立是非观念而向善去恶。朱熹在小学中谈到“陈忠肃公曰,幼学之士,完要分别人品之上下。何者是圣贤所为,何者是下愚所为之事,向善背恶,去彼取此,此幼学所学先也。”那么什么样的人是圣人呢在传统家庭教育中,人们普遍认为孔子、孟子就是圣人,虽然年幼子女无法达到他们的水平, 但让子女知道他们就是圣人是应该的。这样子女就有了善恶的标准, 从而向圣人学习。

家庭教育成功案例的启示

家庭教育成功案例的启示 .在美国,有两个家族都已繁衍了八代子孙。一个家族的始祖是200年前康乃狄克州德高望重的著名哲学家嘉纳塞?爱德华。由于他重视子女的教育,并代代相传,在他的八代子孙中共出了1位副总统、1位外交官、13位大学院长、103位大学教授、60位医生、20多个议员……。在长达两个世纪中,竞没有一人被关、被捕、被判刑的。另一个家族的始祖是200年纽约州的马克斯?菜克,他是个臭名昭著的赌棍加酒鬼,开设赌馆,对子女教育不闻不问。在他们八代子孙中有7个杀人犯、65个盗窃犯、324个乞丐,因狂饮夭亡或成为残废者的多达400多人。这两个家族的八代发家史,告诉我们家庭是子女的第一个“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潜移默化的家庭教育及影响,将会直接关系到子女的道德品质、法纪观念、人生观等的形成。我们特别要探讨的是:成功的家庭教育给予人们的启示。 注重教子做人。中国传统家教的精华是注重教子做人。中国历代关于家教的家规、家训、家范无一不把教子做人作为重点内容;历史上的慈父良母也无一不是在教子做人方面为世人称颂。 北宋中期包拯针对当时社会腐败的状况,特别重视后代的品德教育。他晚年请石匠将他立下的家训“后世子孙仕宦,在犯赃滥者,不得入归本这家,亡死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刻在碑上,将碑镶立于堂屋的东壁,令子孙时时观瞻,严格奉行。 唐太宗晚年预感余日无多,便认真总结历史上各朝特别是隋朝的统治经验,作《帝范》十二篇,传授给太子李治。他对李治说:“修身之法,治国之道都说在这本书里,我死时不用再作其他遗言了。”太宗还告诫说:“要建立一个国家,成功是很艰难的,破败却很容易;要保持一个稳固的帝位则更难,而要失去它

家长对 家庭教育总结

家长对家庭教育总结 要从更高的层次、更深的涵义去认识和理解总结工作的重要性,既要抓好有形的、具体的事物,也要抓好无形的、抽象的内容。既要总结工作的得失,也要总结工作方法、领导艺术、棘手问题处理以及把握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等方面的经验教训。 篇一:家长对家庭教育总结从女儿出生到呀呀学语、到蹒跚学步再到现在成为了幼儿园的小朋友,这其中父母所付出的艰辛想必都是一样的,但是每当看到孩子那灿烂的笑脸,听到孩子那稚嫩的声音时,什么烦恼,什么辛苦统统都抛到九宵云外去了。不知不觉中女儿上幼儿园已经两个月了,但就是这短短的两个月却让我感觉到小家伙的变化非常之大,也顺利地度过和开始了人生的第一个学习阶段。 我家女儿生性较活泼,好动,刚到幼儿园时老师说有点坐不住,不听指挥,于是我就特意买了一些她感兴趣的积木和拼插玩具让她玩,刚开始只能玩一会儿就跑了,后来在我们不断地鼓励和表扬下,渐渐地坐的时间久了,玩得也更投入了。 女儿的自理欲望特别强,一岁多就能自己喂饭,穿裤袜,可是因为我们总是嫌她动作慢,吃饭脏就剥夺了她的这些权利,一切包办起来了,没想这是阻碍了她的正常发展,好在在老师的帮助下她又重拾好习惯。

值得欣慰的是,女儿从上幼儿园第一天起就没哭过,而且很享受这种集体生活,我觉得和孩子分别时要有意的告诉她妈妈要离开她一会儿,什么时候回来是有关的,不骗她,让她有安全感。当然最主要的还是老师细致、悉心的照顾让她感受到了妈妈般的温暧!在此表示感谢! 总之,育儿的过程是辛苦的也是快乐的,祝愿我的女儿和所有的小朋友都健康、快乐地成长! 篇二:家长对家庭教育总结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的宝贝。我们都期望他们能够平安、健康、快乐地成长。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也一直处在不断的学习、探索和反思中,希望自己能够与孩子一起成长,一起磨炼,一起成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的言谈举止、道德品质以及家庭的温馨、和睦对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个人品德是一切道德行为的基础。教育孩子讲道德要从自身、身边做起,使她从小尊敬长辈,友爱他人,不欺负弱小。孩子做对了要赞赏,做错了要恰当批评,让她树立起一个正确的判别事物对错的观念。内心善良、懂礼貌、讲文明、辨是非、懂得换位思考,这一切应该从小就抓起。 例如:孩子很小的时候攻击性就很强,喜欢打人,常常把其他小朋友弄哭。个性强一点的孩子往往都会这样,我想在她上幼儿园前一定要想办法治好她。有一天下班回家

家庭教育活动总结

XXXX家庭教育活动总结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是基础教育,又是终身教育,它对一个人的启蒙、成长、成才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家长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孩子,家长的人生观、日常道德规范、待人处事都会对孩子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我单位一直将家庭教育工作列为XXXX教育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形成了以学校为主、以家庭为基储以社会为依托的三结合教育环境,增强了学校教育的合力。现将我XXXX本学期家庭教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注重常规管理,把家庭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1、领导重视,全员参与。 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教师,所以,普及家庭教育科学知识,提高全体学生家长的教育水平,是增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向同步,推动素质教育,培养一代新人的重要环节。一直以来,我们把办好家长学校归入学校的整体计划,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学校领导与政工教导、家庭教育指导师队伍、团队干部、年级组长、班主任、科任教师一起研究家教工作。学校校长担任家长学校的校长,政教处每学年初制定好学校家庭教育工作计划,并定期对班主任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研究。 2、制度保障,机构健全。

一年来,我XXXX建立和完善了一系列家长学校制度,保证了家长学校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目前建立的家长学校的制度有:1、《家长学校章程》2、《家委会制度》3、《学校领导机构》4、《家长学校制度》5、《家长开放日活动制度》。为更好地发挥家长的作用,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参与学校的管理和出谋献策,各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成员有各班级推荐产生,每学年初在原有家委会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出入情况适当调整家长名单,形成比较完整固定的家长委员会,以保证家委会工作的持续性。学校在每学期初召开家委会会议,介绍学校、年级、班级近阶段开展的工作和学校收费情况通报,通过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形式与家长进行沟通,听取意见建议。 3、形式灵活,注重实效 各学校学生的家长主要来自农村,他们的职业、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生活经历、思想修养和孩子的生活环境都是社会的最低层,这就决定了我们各个校的家长学校要起点低,多种形式配合,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收到事半功倍效果。 (1)上课与家长会相结合。家长学校毕竟是家长在业余时间自愿参加,我们把上课与家长会结合起来,每次学校或年级开家长会,总是先安排一点时间讲家教的专题课,如学生学习困难的预防与疏导办法,家庭美德与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和训练,争取家长听得进、记得牢,达到认同与内化的境界。这样家长既在

传统文化的家庭教育

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从小到大,我们所接受的教育一直是强调着继承与发扬,其实在青春叛逆的时期,我有相当一部分时间里认为传统的文化在现今的社会是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太浅薄,真要去干事情这些东西对我们的帮助是不大的,就拿孔子的最经典的学说,仁者爱人的思想来讲,当今尔虞我诈的现状,社会真的还能有那些满怀仁义道德而不求回报的人吗?后来我明白了,道德建设是一件关系到民族未来的大事。培养是非分明,有正确荣辱观的公民是社会祥和稳定和民族复兴的重要保障。“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道德建设虽然任重而道远,但是我们也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基础。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重视道德教育的传统。千百年来,我国虽然经历过外族入侵和社会动乱,但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道德观念深入人心,已经融入炎黄子孙的血液之中,根深蒂固。一个民族的道德建设是继承和发展并重的事业,社会主义道德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发展。胡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是传统道德观念在新时代的高度概括和发展。振兴传统美德的一个好方法就是借鉴前人的经验,在德育教学中开设修身课,撷取古文经典中的优秀篇章编制教材,恢复读诵经典的传统。读诵经典的优点是简单易行,一举多得,而且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在新时期德育教学中恢复读诵经典这一沿用千载的德育方法,既是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也是古为今用的好范例。笔者认为将读诵经典纳入德育教学有以下三个优点:第一,古文经典中倡导的传统美德是德育的重要内容;第二,读诵经典简单易行,一举多得,是德育的好方法;第三,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经、史、子、集是德育的好教材。第一,古文经典中倡导的传统美德是德育的重要内容古文经典集中记载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价值观念,为道德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内容。以儒家思想为主的四书五经深刻地论述了“仁、义、礼、智、信”这五种品德在道德教育中的重要意义,精辟地提出德育要从家庭开始,以“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作为良好家庭的典范,在此基础上建立“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社会伦理规范。千百年来,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道德标准一直是我国德育的重要内容,其所提倡的美德早已成为中华民族道德观念的核心。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尽管社会形态和生活方式在不断变化,但是“孝、悌、忠、信”的做人原则不能丢弃,“礼、义、廉、耻”道德观念不能淡忘。这些传统美德仍然是家庭幸福融洽,社会祥和稳定的重要保障,是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第二,读诵经典简单易行,一举多得,是德育教学的好方法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法是熏陶,从小开始,先入为主,循序渐进,潜移默化,久而久之养成习惯,习惯成自然。因为品德教育的这些特点,古圣先贤开创了读诵经典这一简单易行,一举多得的教学方法。(第一)因其简单易行,故能从小开始“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我国自古就非常注重儿童的早期教育,而且还形成了完整的蒙学理论,其中的许多观念至今仍然颇具启迪意义。古人提出“蒙养从入之门,则必自易知而易从者始”(清?陈弘谋《养正遗规》)。明代思想家、教育家王阳明在其《训蒙大意》中说:“古之教者,教以人伦…其栽培涵养之方,则宜诱之歌诗以发其志意,导之习礼以肃其威仪,讽之读书以开其知觉”。基于这些认识,古圣先贤选取故事、警句和嘉言懿行,以诗歌的形式专门为儿童编写了《三字经》,《童子礼》,《弟子规》等启蒙经典,使儿童在心灵最单纯的时期就养成良好的习惯,以为“异日进修上达之阶”。蒙学经典语言浅显,韵律明快,丰富多彩,寓教于乐,非常适合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故千百年来一直作为启蒙教材,广为习诵。(第二)因其简单易行,故能持之以恒经过蒙学经典的熏陶,儿童不仅初步培养了良好的礼仪习惯以及和悦的性情,而且还熏染了读书的意识。古文经典韵律优美,出口成颂,不论是在学校还是家中,行住坐卧,随处可读。青少年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养成读书的习惯后往往手不释卷,兴趣盎然地学习更多经典,而良好的品行和道德情操也在潜移默化之中熏陶而成。《大学》有云:“克明峻德,皆自明也”,在人生旅途中,阅读经典不仅能启发美好的德行,而且还有净化心灵,抵御精神污染的功效。子夏曰:“博

家庭教育的启示论文

家庭教育的启示论文 1.家庭教育缺乏科学的指导。 我们很多家长自身文化水平低,又不懂得学习和提高,教育观念落后,不懂得教育方法和教育规律,又不注意借鉴他人经验,一味要求孩子,很少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忽视孩子的精神需求,只关心孩子的衣食住行和学习,不懂孩子的心理,缺乏和孩子的沟通,导致孩子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和品德问题。孩子任性、厌学、自私、缺乏良好习惯等,可以说和家长的教育方法密不可分。另外,有很多家长过于溺爱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大人把一切都包办了,舍不得让孩子干一点家务。这样的孩子经不起一点挫折,缺乏自立自强意识,实践能力特差。有些小孩子不懂得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不会尊重别人,缺乏一般的礼仪。所以才有了大学生寄脏衣服回家让妈妈洗的不良结果。这种过分的溺爱迷失了孩子的独立意识,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2.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有些家庭,父母不和,家长向孩子发泄自己的喜怒哀乐,孩子成了他们倾泻情绪的对象,加上社会发展带来的离婚率的日趋上升,单亲家庭增多,这样的家庭孩子得不到健全的父爱或母爱,这对孩子的成长造成极大的消极影响。另外,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

“留守孩子”的家庭教育问题就尤为凸显。这些孩子的代养人的文化水平和教育能力普遍低下,还有少数代养人几乎是文盲,让他们担负对未成年人的家庭教育,这对“留守孩子”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3.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脱节,不能形成合力。 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应该是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而我国的教育重学校而轻家庭和社会,很多时候,社会教育的影响力远远被忽视。许多家长认为孩子一上学,那么孩子的教育就纯粹是学校的事情,跟家庭没有什么关系。孩子学习没有跟上,是老师的责任,学生道德水平低下,也归咎于学校道德教育有问题,平时很少和老师沟通。学校方面,虽然有时候也请老师去听课,开家长会,参观学校等,但是并没有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很好的衔接起来,社会教育也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结合甚少,不能形成合力,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1.重视对孩子的自立教育和自强教育。 日本家庭都要求孩子做家务,以锻炼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出去旅游时日本孩子不论年龄大小,每个人身上都得背一个小背包,背包里装的都是些他们自己的生活用品。经常有日本家长让孩子背着

【推荐】家庭教育心得体会集锦8篇

【推荐】家庭教育心得体会集锦8篇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集锦8篇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可以寻思将其写进心得体会中,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要如何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家庭教育心得体会8篇,欢迎大家分享。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篇1 很多家长、老师都希望能找到最合适的学习教材和教育方法,培养好孩子的学习生活习惯,让孩子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健康快乐地成长,从而达到提高孩子综合素质的目的。然而孩子终归是孩子,孩子就好像一棵小树苗,不加以引导培育就很容易东歪西倒、难以成材,凡是小孩身上总有些性格和行为上的缺点、偶尔犯一些小错误,的确会对他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其实有利于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很多,你需要仔细考虑和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教材、建议也可选择观看适合自己的家教视频节目,这样综合起来才能对症下药、行之有效。看了以下分析和推荐的视频资料,相信您就能从中得到想要的答案了。 由于在现时的社会大环境、应试教育模式和接收西方开放式教育等重重因素影响下,我们的孩子就像生活在一个大染缸里一样,很容易就被染污了,沾染上某些不良习气,例如娇横任性、叛逆不听话、不诚实、上网成瘾、打架、厌学、好动、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专心等问题,尤其是处于幼儿及青少年阶段的中学生情况更为严重!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改正孩子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以及由这些观念导致的各种错误行为。虽然教育孩子的方法很多,有的人采取虎妈狼爸式的教育,还说是“赢在起跑线上”,人的一生其实是马拉松式的长跑过程,

即使赢了起跑线,能跑多远、坚持多久、谁笑到最后还是未知之数,往往是适得其反的,因而个别人所谓虎妈教育的事例无论他们成功与否,都不值得崇拜、学习模仿、甚至广泛推广,这样教育会给绝大多数孩子造成永久的、不可磨灭的心理伤害,不堪回首的童年就是这样导致的!如果打孩子进行体罚教育,后果可能相当严重,将来会报复到年老的父母和孙子那一代人的身上,所以暴力方式的教育害人不浅啊!相反,反而是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和乐观向上的精神更显得重要。 在此,诚挚推荐各位家长和孩子们观看陈大惠老师策划监制的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大型公益论坛系列纪录片《圣贤教育改变命运》(又名《弟子规说明书》),这是一个非常有利的关于德育与家庭教育的免费网络资源,能在快乐和感恩的氛围中感悟人生的真理,有助孩子提高健康成长学习进步,认识灾难事故因何发生,能做到趋吉避凶,真实不虚!能针对孩子身上的各种问题对症下药、是一剂治疗良方!《圣贤教育改变命运》(可以在百度视频或者优酷土豆搜索播放),但愿看过的人都能够从中得到真实不虚的利益,并且继续利益他人,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创造和谐共存的社会大环境。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篇2 各位老师、各位家长,大家下午好。很高兴能在这里与大家分享关于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我的女儿吴xx今年7岁,学习上她自觉主动,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中,她艰苦朴素,热爱劳动,充满爱心。从上幼儿园大班开始,她就比较懂事,时常能带给我们温暖、感动与惊喜。进了小学后,在老师的悉心教育和培养先,我们感觉她进步明显,对学校生活适应较快。借此机会,我要特别感谢班主任王老师以及所有其他老师,谢谢你们为孩子付出那么多辛勤汗水和无尽的爱。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也是家庭的希望,今天的幼苗就是明天的参天大树,因此每对父母都会在孩子成长历程中用爱心、责任心给予关心指导。但是尽管望子成龙是每个父母共有的希望,但并不一定都能够如愿以偿。家庭教育实际上是一门学问,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教育水平。刚刚听了陈教授的报告,

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及启示

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及启示 家庭教育是影响孩子成长的关键因素,受不同的文化背景、历史传统和生活方式影响,中美在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方面有着很大的不同。近年来,孩子的个人能力以及独立意识越来越受到家长的重视,美国的家庭教育在这方面能给我们哪些启示,中美家庭教育到底有哪些不同之处呢? 一、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 1.中美家庭教育目的比较 中国家庭教育的目的。中国家庭比较注重家庭观念,孝顺老人成为家长培养孩子的重要品质。在家庭关系中,家长一般要教育孩子应该听长辈的话,不去质疑长辈的决定,严重者甚至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到孩子身上,并不注重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水平。此外,中国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事业有成,为社会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受中国传统考试制度影响,中国家长教育孩子的目的就是能在各种考试中取得高分,参加各种特长班的学习也并非是为了解放孩子天性,而是为了“考级”。在生活中,中国家长不注重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一般孩子并不做家务,家长认为做家务会分散学生注意力,影响学生学习。孩子的独立动手能力并不是最重要的教育目的。在这种教育目的的影响下,中国孩子一般是尊礼忠孝、学习成绩优秀,但是不太善

于独立思考。 美国家庭教育的目的。在生活方面,美国父母更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美国孩子从小就跟父母分开睡觉,坚持被要求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在思想方面,美国父母往往尊重孩子的想法,更希望孩子能独立思考,具备判断是非的能力,是否跟父母的观点一致并非是最重要的。在学习方面,美国父母鼓励孩子创新,不以考试成绩评价孩子,积极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中美家庭教育内容比较 中国家庭教育的内容。中国家庭教育的目的决定了家庭教育的内容比较单一。虽说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但是随着孩子的成长基本都是以学习成绩为先。在日常教育中,思想方面,家长会向孩子灌输“学习为人生第一要务”的思想,在考试中要在成绩方面“敢为人先”。在行动中,家长会将家庭变成学校的衍生品,给学生买各种试题,帮助其提高成绩。在培养道理品质方面,家长会要求孩子读各种名人故事,用古人的高尚品格来影响孩子。 美国家庭教育的内容。较之中国的家庭教育,美国的家庭教育内容相对丰富。在孩子进入学校之前,美国家长就会身体力行地带着孩子参加户外运动,带领孩子发现大自然的美、运动的美,帮助他们对整个世界产生自己的认知,激发学习欲望。等孩子进入学校,家长比较注重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通常会利用课余时间,举办家庭聚会。 3.中美家庭教育方式比较 中国家庭教育的方式。总的来说,中国父母对孩子是“服从性教

传统文化影响家庭教育

传统文化影响家庭教育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家庭教育的方式 在传统文化背景下,家庭教育提倡要顺应儿童自然身心发展的特点,在此基 础上提出因势利导、分辩善恶、兼用体罚等教育方法。 1、身体力行身教重于言教 我国传统家庭教育的方式有言教和身教, 特别重视选择身教。孔子在《论语·子路》中谈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强调家长自身行为要正,才能教育好后代。因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品德修养和人际关 系的处理, 而以身作则和实际示范的身教方式较说理的言教有效。同时,家庭成员往往生活在一起,行为坐卧, 接人待物的情形都为子女耳闻目睹,子女也会按父母 的方式来调节自己的行为。 古人重视身教的作用,习惯将自己的意志加在子女身上。他们往往用自己的理想 来塑造下一代,把子女看成自己的一部分,对子女的要求更为严格,希望子女达到 自己的水准,或能够弥补自己的不足。包拯曾告诉家人“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脏滥者,不放归本家亡段之后,不得葬于大莹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子女幼小时期的社会化以模仿为主, 所以子女幼小时期应以身教方式为主进行教育。基于对身教重要性的认识,古人认为子女不良行为的形成在于长辈的榜样不良,而不在后辈。颜之推说“失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尔 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 颜氏家训所说的即上行下效,先有父母的行,后有子女的学, 父母不能以身作则,子女自然受其影响而学坏。 2、德育为先甄别善恶学习圣贤 古时候的先哲明确告诉下一代辨别善恶的方法。子女年幼之时, 缺乏识别能力, 难以辨别好事和坏事、好人和坏人,父母应加强子女的教育,让他们树立是非观 念而向善去恶。朱熹在小学中谈到“陈忠肃公曰,幼学之士,完要分别人品之上下。何者是圣贤所为,何者是下愚所为之事,向善背恶,去彼取此,此幼学所学 先也。”那么什么样的人是圣人呢?在传统家庭教育中,人们普遍认为孔子、孟 子就是圣人,虽然年幼子女无法达到他们的水平, 但让子女知道他们就是圣人是 应该的。这样子女就有了善恶的标准, 从而向圣人学习。

家庭教育如何结合传统文化

家庭教育如何结合传统文化? 四年级二班家长熊俐华 家庭教育如何结合传统文化?时下,国学教育成为热议话题,家长对孩子的国学教育也越来越重视。 引导孩子学习国学,首先要有家长的支持。专家们认为,对国学的热爱首先应来自家长,如果家长对国学没有热情,孩子自己是很难坚持学下来的。国学教育在6岁前的坚持对孩子后来的学习十分重要。 在幼儿阶段,作为家长可以每天抽出10分钟左右的时间陪孩子温习诵读过的篇目,讲解内容,通过一个个小故事让孩子了解做人的道理。比如《三字经》中有“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的句子,家长可以找来《孟母三迁》、《断机杼教子》的故事讲给孩子听,让孩子懂得环境影响人和做事要有始有终,不能半途而废的道理。再比如读“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时,家长可以给孩子讲讲孙康、车胤刻苦读书的故事,使孩子懂得勤学苦练才能有建树。这种通过故事熏陶学国学的方法非常适合低年段的孩子。 此外,家长之间还可建立起国学经典学习的组织,帮助家长和孩子共同学习、共同坚持、共同热爱,以期给孩子的人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国学精神财富。家长可以经常与幼儿园、学校沟通,把孩子将要学习的国学内容先学习一遍,有了感性认识后,就可以引导和督促孩子学习。心理学认为,孩子的学习是由于信任教师和家长而产生的,如果教师和家长都能把国学知识作为基本修养,言谈举止间能够合理熟练地引用国学语句,孩子学习国学的热情就会大大提高并为之努力。 培养孩子对国学的兴趣要想对孩子进行良好的国学教育,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培养孩子对国学的兴趣。家长可以以故事的形式,让孩子体会到国学的博大精深,每天的同一时间给孩子展示一些关于国学的内容,并且让孩子通过自己的了解,给大家讲国学故事,这样孩子对国学的兴趣就可以慢慢提升。 中小学语文课本中要求孩子必背的古诗文,家长如果有时间不妨和孩子一起来读诵。有些家长只是一味地督促孩子背课文,自己却全然不通,很难让孩子心服口服。相反,如果家长熟练掌握了这些国学经典,孩子一定佩服不已,会更加信服家长,愿意同家长一起切磋。 给孩子进行国学教育,选择合适的国学书籍很关键。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喜好和特点,和孩子一起挑选自己喜欢的国学书籍,这样的话,孩子在进行国学书籍阅读的时候,就会比较感兴趣。此外还可为孩子购买图文并茂的国学知识挂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