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规划如何应对气候变化_以美国地方政府的应对策略为例

城市规划如何应对气候变化_以美国地方政府的应对策略为例

城市规划如何应对气候变化_以美国地方政府的应对策略为例
城市规划如何应对气候变化_以美国地方政府的应对策略为例

心得体会:美国地方政府支持基础研究的特点及启示(最新)

心得体会:美国地方政府支持基础研究的特点及启示(最新) 基础研究的公共品属性决定了中央政府承担主要投资职能,但美国仍有一些州政府支持基础研究。在支持基础研究的情况下,地方政府支持的重点和方式与中央政府并不相同,主要是服务本地经济社会发展。一个明显差异在于地方政府可以对需求导向研究给予更大支持,甚至超过兴趣导向研究。少数地方采取设立专门的基础研究计划的方式,多数地方将基础研究作为项目研发活动的一部分,对研究项目进行整体资助。 我国地方政府资助基础研究已经有20多年的时间。严格来讲,地方资助的“基础研究”更接近应用研究。但在北京和广东等发达省市,一些纯探索性的基础研究仍然获得了支持。总体上,地方基础研究经费规模小,在地方科技经费中的比重也很低。近几年,北京等发达省市对基础研究的需求有所增加,经费投入有所增长。但以论文为主要成果的地方基础研究投入效果仍然受到质疑,让基础研究更直接地服务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呼声更加强烈。

实际上,关于地方支持基础研究的问题始终存在一些疑问。一是地方政府是否应该支持基础研究;二是如果地方政府支持基础研究,与中央政府支持基础研究有何区别;三是地方政府支持基础研究的重点是什么。 本报告分析了美国地方政府对基础研究的支持情况,结果表明:地方政府支持基础研究与否并无一定之规,主要取决于当地科技资源条件和科技战略。在支持基础研究的情况下,地方政府支持的重点和方式与中央政府并不相同,不能简单复制国家科学基金的做法。 地方政府支持基础研究的特点 (一)基础研究的公共品属性决定了中央政府承担主要投资职能 基础研究的成果包括论文和数据等,这些成果不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任何人都可以免费获得(即所谓“搭便车”),因此有很强的正外部性。私人投资者从基础研究中享受的收益远低于社会收益,导致私人投资基础研究的意愿低。正因如此,基础研究被视为公共品,资助基础研究、弥补市场失灵被视为政府职能。

历史上的气候变化及其影响

中国五千年气候变化及其影响 1、中国古代气候变化概况 据考古发掘和相关记载:西周时期,我国气候寒冷。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气候较今温暖湿润,。到东汉时代即公元之初,我国天气有趋于寒冷的趋势。到了南北朝时期,天气骤然变冷,从而导致了北方游牧地区干旱冰冷,导致了游牧民族的大入侵。隋唐时期气候变得暖和。北宋时期气候开始转寒,。十二世纪初期,气候加剧转寒,金人侵入华北地区,北宋灭亡,南宋迁都临安(今杭州)。这时期,南方的太湖、苏州附近的南运河,在冬天经常结冰、遍地皆雪。从十四世纪初的元末开始到二十世纪初的清末,我国的气候进入了一个很长的寒冷期,历经500余年。这个期间的最温暖时期,气候也没有达到汉唐期间的温暖。研究表明,中国的兴衰与气候的变化息息相关。中国历史最强盛的王朝都出现于气候温暖时代,而分裂往往出现在寒冷期。 2、中国古代气候变化的影响 气候寒冷导致北方游牧民族的生存环境恶化。中华民族大融合的高峰期正好与游牧民族南下中原的时间基本吻合:第一次是西周后期的北方狄人大举南侵,第二次是魏晋南北朝的“五胡内迁”,第三次是宋、元时期的契丹、女真、蒙古族连续南下,第四次是清军入关,其环境背景均是气候的变冷,安史之乱发生的环境背景也是如此。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1、农耕文明时代对气候和环境的影响 先秦时期,我国农业开始发展起来,荀子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观点。到战国时,国家已有正式的法律条文,约束乱砍滥伐的行为,保护自然资源。秦始皇统—中国之后,开始大兴土木,毁伐森林。生态的脆弱使古代劳动人民

很早就认识到水利的重要性,都江堰和郑国渠就是较早预防水旱灾害的代表性工程。唐朝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在各地兴修了不少水利工程,并且创制筒车、曲辕犁等发展农业生产。由于人口的增加,江南土地资源进一步开发,出现了放火烧山、向山要田和围湖造田等现象。围湖造田降低了湖泊的调水能力;向山要田加剧了水土流失,都对生态平衡有所影响。而元代北方部分粮食“仰给于江南”,则说明北方土地的生产潜力在当时已经不大了。明清两代均以减免赋役来鼓励垦荒,虽然18世纪中叶中国耕地面积达到了7.8亿亩,养活了1亿多人口,但生态也迅速恶化,时人称“纵积十年丰收之利,不敌一年溃溢之害”。 中国古代农业的垦殖,虽然为社会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使中国文明能够长期走在世界前列,但长期过度的开发严重破坏了自然植被,使水土流失、土壤荒漠化、气候恶化等问题日渐突出。古人虽然在某些方面认识到农业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总结出了二十四节气,并能够因地制宜,兴修水利,为农业发展创造条件,还给后人留下了像《齐民要术》、《农政全书》等总结性的农学著作,但其无法超越当时人类对自然界认识水平的限制,不能深刻认识毁林开荒与生态恶化之间的关系,只能通过兴修水利来减少灾害,缺乏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根本措施。而这种遭到破坏的生态环境严重制约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2、工业化和城市化对气候的影响 (1)工业革命与能源革命 工业革命,是技术发明的突破,这个突破就是用能源替代了人力、畜力为动力,使火车跑起来、轮船航起来!其核心发明是瓦特的蒸汽机。因此,工业革命同时也是利用能源的革命,二者不仅是相辅相成的,而且,每一次利用能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阅览 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人的发展中国家,制定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明确了到2010年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基本准则、重点领域及其政策措施。中国将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保护全球气候继续做出贡献。 应对气候变化的总目标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总目标是: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取得明显成效,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不断增强,气候变化相关的科技与研究水平取得新的进展,公众的气候变化意识得到较大提高,气候变化领域的机构和体制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原则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上,坚持正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应对气候变化的原则;遵循《气候公约》规定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减缓与适应并重的原则;将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其他相关政策有机结合的原则;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的原则;积极参与、广泛合作的原则。 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一)对中国现有发展模式提出了重大的挑战。未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必然还要持续增长,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将使中国面临开创新型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挑战。 (二)对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以煤为主的能源资源和消费结构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将不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使得中国在降低单位能源的二氧化碳的排放强度方面比其他国家面临更大的困难。 (三)对中国能源技术自主创新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中国目前正在进行大规模能源、交通、建筑等基础设施建设,如果不能及时获得先进的、有益于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技术,则这些设施的高排放特征就在会未来几十年内存在。 (四)对中国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提出了诸多挑战。中国生态环境脆弱,现有可供植树造林的土地多集中在荒漠化、石漠化以及自然条件较差的地区,给植树造林和生态恢复带来巨大的挑战。 (五)对中国农业领域适应气候变化提出了长期的挑战。如何在气候变化的情况下,合理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和结构,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确保中国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对中国农业领域提高气候变化适应能力和抵御气候灾害能力提出了长期的挑战。

全球气候变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柴达木盆地气候正由暖干化向暖湿化转型。 柴达木盆地地处青藏高原北部,其主体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境内,为阿尔金山、祁连山、昆仑山所环绕,总面积25万多平方公里,是中国四大盆地之一,境内蕴藏着各类丰富的矿产资源,被誉为中国的“聚宝盆”。但这个“聚宝盆”长期被水资源短缺所困扰,生态和经济发展均受制约。 最新气象研究表明,中国西部“聚宝盆”柴达木盆地气候正在由暖干化向暖湿化转型。2009年,盆地内的地下水量新增了2亿多立方米,相当于16个杭州西湖的水量。青海省气候监测评估中心近日发布的《柴达木盆地候变化评估报告》中称,柴达木盆地是青藏高原乃至全国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最为显著的地方,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升温和降水量的持续增加。 在气温升高的同时,柴达木盆地降水量也在持续增多。据青海省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戴升介绍,柴达木盆地大部分地区从1998年以来降水量持续增加,增加趋势明显大于青海省其他地区。卫星遥感表明,近年来柴达木盆地湖泊面积不断增大、水位明显上升,其中2008年哈拉湖面积比2005年增大7.38平方公里。 气象专家预测,未来10年至20年,柴达木盆地的气温将继续上升,可能比20世纪90年代平均值偏高左右;降水还将继续增加,与20世纪90年代的平均值相比将偏多5%-19%左右;柴达木等河流的径流量比20世纪90年代的平均值将偏多10%左右。中国“聚宝盆”气候暖湿化的趋势还将在未来表现得更为明显。 气候变化规则将重塑全球产业结构 第一,能源消费成本的提高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不同生产要素之间的构成,进而影响全球产业的布局。不同产业的碳密度、不同国家同一产业的碳密度差异很大。比如,能源业的碳密度大约是服务业的10倍,发展中国家的碳密度大约是发达国家的4倍以上。因此,减排所引发的能源成本提高,对不同产业和不同国家的压力差异是非常明显的。 第二,化石能源与清洁能源的消费成本比价变化有可能会改变全球能源供求的格局。气候变化规则虽不能改变清洁能源与化石能源的生产成本比价,但可以改变两者间的消费成本比价。一旦确立全球气候变化规则,清洁能源的发展将不再受制于化石能源的价格波动,因为每个国家(企业)都将面临减排额度的制约。这样,化石能源的现行供求格局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 第三,围绕减排所开展的技术创新将成为产业技术进步的方向之一。国际气候变化规则既为减排技术创新提供动力,也将不可避免带来压力。未来产业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取决于碳密度的高低,企业盈利的空间也将越来越取决于减排的能力大小,因而产业技术进步与碳密度会有越来越高的关联度。很多产品的性能和功效没有发生本质的改变,但由于其

美国政府机构设置

美国政府机构设置 美国政府的机构设置框架,源于美国联邦宪法。政府三个部门——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分立,各自行使特定的职责,同时相互制约。 一、立法机关(美国国会) 联邦政府的所有立法权力被赋予由两院(众议院和参议院)组成的国会。参议院由每州出两名参议员组成,共100人。参议员任期六年,每逢双数年便举行选举,改选参议员的三分之一。参议院主席由副总统担任,但除了在表决相持不下时,副总统并是没有表决权。众议院由各州按人口比例分配名额选出,共435名众议员。美国国会设置的其他重要机构,还包括总审计署和国会预算办公室。 二、司法机关 美国的司法机关主要由最高法院、11个上诉法院、91个地方法院、以及三个有特别裁判权的法院以及联邦司法中心等机构组成。 最高法院和联邦法院的院长和法官由总统提名,由参议院批准任命。最高法院是美国最高一级法院,也是联邦宪法特别设立的唯一法院。最高法院由一位首席大法官和8位大法官组成。 每个上诉法院有3-15名上诉法官。 地区法院是联邦法院系统的基层法院,每一地区法院有1-

27 个法官。 三、行政部门机构设置 美国总统领导的行政部门分为两部分:总统的办事机构和联邦政府的各部。 (一)总统和白宫 1、总统 2、总统内阁 内阁成员由处理具体的国家及国际事务各部部长和总统指定的其他官员组成。除副总统和国务卿外,还包括13个部的部长 3、白宫“政研室” 1)国家安全委员会 主席由总统担任,其他法定成员包括副总统、国务卿和国防部长。国家安全委员会帮助总统制定有关国家安全的国内外军事、情报和经济政策。 2)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 委员会由主席1人和委员2人组成。委员会主席也称为总统首席经济顾问。委员会的三名成员都由美国总统任命,并经参议院同意。委员会有专业工作人员19名,任期1-2年。其任务是:为总统分析全国经济情况,为制定国内外经济政策提供建议,协助总统准备提交国会的年度经济报告,为总统收集经济发展和动向的情报,评价联邦政府的各项经济政

气候变化关键科学问题的分析

气候变化关键科学问题的分析 摘要:美国国家科学院的国家研究委员会地球与生命研究部气候变化科学委员会最近向白宫提交了一份关于气候变化科学问题的咨询报告,以供布什政府以及相关机构决策参考。该报告根据美国的全球变化研究工作对100年以来以全球气候变暖趋势为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 的认识,对IPCC关于气候变暖的的研究成果与预测作了剖析。该咨询报告在承认全球变暖 研究中仍存在一些不确定性的同时,指出全球变暖确实存在,并对白宫与民众所关心的一些关键科学问题作了回答,这些问题是:自然气候变化的幅度;温室气体和其它对气候变化具贡献作用的气体的排放是否在加速增长及其增长速率与来源;气溶胶的驱动作用;降低温室气体以及其它一些对气候变化具贡献作用的排放物的增加趋势所需的时间;气候变化是否正在发生以及如何发生;温室气体是否导致气候变化;未来100年温度的变化幅度以及发生地点;所预计的气候变化有多少是气候反馈过程(如水蒸气、云和冰雪融化)造成的;不同程度的全球变暖的后果;科学研究是否已经确定温室气体浓度有一个“安全”水平;为了提高对气候变化的认识,还有哪些专门领域需要更深入地进行研究。最后指出在气候变化研究中独立自主开展工作意义重大,以及今后需要加强的研究领域和关注重点。 关键词:气候变暖;全球变暖;美国;京都议定书 背景介绍 受白宫2001年5月11日的委托,隶属美国国家科学院的国家研究理事会地球生命研究部气候变化科学委员会(以下简称气候变化科学委员会)于2001年6月6日向白宫提交了一份关于气候变化科学问题的咨询报告,以供布什政府以及相关机构决策参考。该报告根据美国的全球变化研究工作对100年以来以全球气候变暖趋势为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的认识,对IPCC关于气候变暖的的研究成果与预测作了剖析。IPCC一直呼吁各国对温室气体排放采取更加严厉的控制措施,并于1997年12月达成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京都议定书》, 《议定书》中明确指出在2008年至2012年期间,世界38个发达国家6种温室气体(以CO2作用最为突出)的排放量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减少5.2%,其中美国减少7%,欧盟成员国减少8%。但布什政府对是否存在全球变暖趋势、变暖的程度以及其

美国地方政府

第7讲美国地方政府 地方政府7 美国地方政府 本节框架 ←一、美国地方政府的制度背景 ?联邦制 ?地方自治 ←二、地方政府的类型 ?县政府 ?市政府 ?乡镇 ?学校区和特别区 一、美国地方政府的制度背景 ←(一)联邦制的国家结构 ← 1.联邦与州的权力与地位。 ←属于联邦政府的权力包括:州际贸易、国防、造币、移民及入籍、以及与外国签定条约等。←除此之外,“本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力,由各州或人民行使。”←2、当二者权力发生争端,发生相互侵权时,由联邦法院审理,裁定联邦或州是否违法。←3、联邦与州都无法单独修改宪法,宪法的修改需要国会两院2/3以上议员或2/3以上州以后提议,并经3/4州的议会或制宪会议批准。 ← 4.各州地位平等,有限制定各自的宪法,选择自己的政府形式以及地方制度。 (二)地方自治的传统 ←新英格兰地区市镇自治,是居民通过市镇大会,直接制定本地政策,进行自我管理的直接民主形式。 ←根据法国人托克维尔的观察: ←在美国,“乡镇成立于县之前,县又成立于州之前,而州又成立于联邦之前。” ←奥斯特罗姆认为: ←美国具有“天然的地方自治权学说”。 ←南北战争后,州政府开始加强对市镇的控制,对地方管理的许多细节进行了规定,甚至废除某些地区的自治制度。各地居民为争取自治权力开展了“家乡自治”( home rule)运动,该运动限制了州政府的权力,同时许多地区获得了制定自治宪章的权力。至今,美国已有四十多个州授权予地方以制定自治宪章的权力。自治宪章是美国地方自治制度的重要的法律基础。 (二)地方自治的传统 ←在经历20世纪上半叶的改革运动之后,美国除新英格兰地区以及南部一些州之外, ←大约有4/5的州、2/3人口超过20万的城市,实施了不同程度的城市地方自治。地方自治让城市“行使不被法律与城市宪章禁止的所有有法可依的权力。” ←政治学家托马斯·戴伊指出,地方自治已经由禁止城市做没有得到特别授权的任何事情,演变为允许城市做没有明令禁止的任何事情。 二、美国州以下地方政府的类型

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建议讲解

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建议陈炳才陈安国 2009年12月23日11:28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建议--中国共产党新闻【字号大中小】打印留言社区网摘手机点评纠错 E-mail推荐:尽管哥本哈根会议对下一阶段温室气体减排目标、资金、技术和测量机制等问题未达成理想共识,但人类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是不可逆转的为切实做好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一、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制建设,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长期具体规划长期以来,我国政府一直关注气候变化,并把这一议题作为国民经济计划和发展的重要内容。2005年制定了《可再生能源法》,提出可再生能源优先上电网,全额收购。2007年发布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在能源使用、农业、林业等领域也制定了相关法律,2009年11月26日,宣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决定到2020年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这些应对措施积极有效,但还没有从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控制和交易机制方面考虑,也没有从碳捕捉和封存、碳汇技术和途径等方面考虑。因此,已经具有的政策法规不足以促使企业和社会从可控制性上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也难以促使企业和社会加快调整经济和能源结构,难以鼓励企业创新碳技术,减少和控制碳排放。因此,建议制定《应对气候变化法》或《低碳经济法》。通过立法,明确提出分时段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技术和数量标准,要求每届政府不断更新和提高标准,并落实到企业;探索实行碳交易制度;大力调整经济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并设立具体目标。应通过立法建立应对气候变化法律、规划和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执行、检查机构,确保有关法律政策得到落实。应通过立法规范气候变化的公共职责,明确政府、企业、消费者和媒体的职责。在加强立法的基础上,建议制定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的40年规划,分阶段确立实施目标。尤其要注意制定具体的新能源产业和产品规划,如氢能规划,太阳能规划,风能发展规划,核电发展规划,使能源结构在20—40年内有较大的调整和变化。 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点:调整经济结构,兼顾积极调整技术和能源结构对于如何减排以及承担多大的责任,如何解决应对气候变化的资金和技术问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严重分歧。但哥本哈根会议以后,各国都会尽量减少和控制二氧化碳排放。发达国家由于技

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俄罗斯科学家最新研究认为,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人的健康状况恶化。据俄《科学信息》杂志报道,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人的居住环境发生变化。科研人员经研究发现,在降水比较多的部分陆地地区,由于水位上升,人们食用最多的是靠近地表的水。而地表水的水质也会因地表物质污染而下降,人们食用了这样的水,就会患上诸如皮肤病、心血管疾病、肠胃病等各类传染性疾病。随着居住环境的变化,人的机体抵抗力和适应能力都会下降。届时,肠伤寒、痢疾、疟疾、兔热病等传染性疾病就会成为常见病。 而在另外一些气候变得更加干旱、逐渐荒漠化的地区,由于缺水,化学污染和生物污染将会加重,人们也会被迫食用水质不好的水。同时荒漠化导致土壤盐分增多,将不再适合作物种植。 天灾还是人祸? 虽然全球变暖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每个人都看见了,然而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地球变暖,在科学界至今悬而未决。 马柱国认为,全球气候变化是个长期过程,与大自然自身的变化规律有关,但人为因素加剧了气候变化的速度,因此不容忽视。导致全球变暖的原因有自然过程和人为过程。过度排放温室气体肯定会使地球变暖,但温室效应在地球变暖中占多少份额,是当前研究的重点。 另外,人类的其他一些活动也有可能造成地球气候变暖。比如城市化的加速造成地表植被减少,这势必会使地球的“肾”(湿地)和地球的“肺”受到损伤。 去年,俄罗斯专家指出,全球变暖导致人的居住环境发生变化并影响人的健康状况并非一日之事。未雨绸缪,人类应该及早采取措施以避免这类事情的发生。 研究期待深层次 全球变暖是上个世纪以来观测到的明显事实。学术界更加关心的一直是探寻这些变化的原因,而被《科学》杂志认可的气候研究进展却侧重于变化后的观察与适应。但要真正理解或证实这种关系,必须提出理论上的证据,即气候变化的物理机制。这一点国际学术界进展甚微。事实上,对气候变化后果的观测和讨论与气候变化机制研究是密不可分的。由不同原因造成的“气候变暖”对环境和生命带来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即便这种变化的原因像当前主流研究认识的那样单纯———是由于温室气体造成的,研究者对于气候系统本身复杂性的认识也将影响到对于气候变化后果的预料。反过来,对当前人们适应气候变化措施的准确评价对于气候系统本身性质的研究也非常有价值。 ■相关链接 根据一项国际研究显示,到二○五○年,全球变暖将使地球上四分之一的植物与动物消失,这将是自恐龙灭绝以来全球的最大一次物种灭绝。 这项研究主要调查了全球变暖与一千一百零三种植物、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青蛙和昆虫之间的联系,并且根据这一研究推断到了二○五○年的情况。研究人员指出,因汽车和工厂废气而导致的气温上升已达到了过去一百至三千万年间从未达到的水平,这威胁了许多物种,全球迫切需要采用新的清洁能源。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是健康与环境的关系。 天气、气候变化是自然环境中最活跃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早在远古时代,人类就意识到了天气、气候与健康的关系。成书于战国前后的《黄帝内经》使用大量的篇幅表达了顺应天时而养生的理念,“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当如今的生存环境变得看上去日益险恶,气候变化与健康的关系引起了世界每个角落的注意。通过谷歌趋势的搜索引擎可以发现,在2007年及之前对于“climate and health”(气候与健康)的搜索为0,从2008年2月开始,针对这个关键词组的搜索开始出现,迅速攀上了一个高峰,并在近两年来居高不下。 气象与环境科学家们逐渐意识到,全球气候变化已经在不同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地对人类的健康甚至生存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们发现,南美洲1991年致死性霍乱爆发的元凶可能是厄尔尼诺,太平洋增暖的环流刺激隐匿霍乱弧菌的浮游生物生长,为霍乱在南美洲19个国家流行创造了条件。 虽然这种理论颇有争议,但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相信,霍乱爆发只是一种先兆,全球的气候变化可能会给人类健康带来更大危害。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气象学会医疗气象学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式功、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博士王敏珍、董继元表示,气候变化对于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各种气象因素作用于人体而产生的,主要表现为光、热、水、气等气象要素通过人体感受器官对人体产生影响。当这些感受器官接受了来自大气环境的刺激后,会引起体内的一系列反应。 但并不是所有个体都会有一致的反应。他们认为,气象因素对人体刺激后引起的反应取决于个体的情况,还取决于各人的心理状态与体质。不同性别、年龄的人对气象因素刺激的反应并不相同。在一般情况下,健康的人比较能适应外界的气候变化,但是当气象条件的急剧变化超过了人体调节机能的一定限度时,人们就会感觉不适或进而生病。 这些疾病或症状包括伤疤痛、风湿痛、心肌梗塞、栓塞、感冒、中风、多发性关节炎、风湿病和一些传染病等。

美国政府机构

U.S. Institutions 美国行政机构 总统办事机构:(Executive Office of the President) 白宫办公厅 (The White House Office) 副总统办公厅 (Office of the Vice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行政管理和预算局 (Office of Management and Budget) 经济顾问委员会 (Council of Economic Advisers) 国家安全委员会 (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Office of United States Trade Representatives) 政策制定办公室 (Office of Policy Development) 科学和技术政策办公室 (Offi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 改善环境质量委员会 (Council on Environmental Quality) 国家麻醉品控制政策办公室 (Office of National Drug Control Policy) 行政办公室 (Office of Administration) 政府各部:(Cabinet Department) 国务院 (Department of State) 财政部 (Department of Treasury) 国防部 (Department of Defense) 司法部 (Department of Justice) 商务部 (Department of Commerce) 能源部 (Department of Energy) 内政部 (Department of Interior) 农业部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教育部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运输部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 劳工部 (Department of Labor) 卫生与公众服务部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住房和城市发展部 (Department of Housing and Urban Development) 退伍军人事务部 (Department of Veterans Affairs) 军事机构:(Military Bodies) 国防部 (Department of Defense) 参谋长联席会议 (Joint Chiefs of Staff) 陆军 (Army) 空军 (Airforce) 海军 (Navy) 海军陆战队 (Marine Corps) 海岸警卫队 (Coast Guard) 后备役部队 (Reserves) 联合作战司令部 (United Combatant Commands)

美国气候变化技术计划(CCTP)新战略规划介绍

美国气候变化技术计划(CCTP)新战略规划介绍 安培浚高峰侯春梅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兰州分馆(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 摘要:美国气候变化技术计划(CCTP)于2006 年9 月公布了新的气候变化技术计划战略规划,新规划将通过捕集、减少或者储存的方式来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气候变化技术计划是美国总统布什于2002 年提出的气候变化战略的一个技术部分,包括通过自愿、激励和强制合作来提高气候变化科学水平;通过大力开展清洁能源技术以及提升国际合作的形式来减缓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长。该计划中包含的技术有氢能源、生物提炼、清洁煤、碳储存、核分裂和聚变能等,这些技术以最基础的方式转化为(国民)经济价值,不仅能够改善气候变化,而且可以保证能源安全、空气污染以及其他紧迫需求。该提议的“范围和规模”都是史无前例的,它以100年为规划周期,从全球的角度,通过多边研究合作与全民参与的形式,规划了气候变化的研究远景。 1 引言 2002 年2 月布什总统宣布建立新的美国气候变化科学办公室,其任务是协调和指导美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国内、国际活动,成立气候变化科技综合委员会(委员会由商务部、能源部等14 个政府部门、机构的人员组成),其主要职能是向总统提供气象科学和技术的建议;讨论各部门项目的资助;协调应对气候变化的预算;审查气候变化的有关建议等;实施气候变化科学计划(CCSP)及其CCSP 战略蓝图、气候变化技术计划(CCTP),还将确定国家气候变化技术计划(NCCTI)。 气候变化科学计划(CCSP)由原来支持长期研究项目的全球变化研究计划(GCRP)和支持短期研究项目的气候变化研究计划(CCRI)于2002 年合并而成。 它旨在丰富关于气候多样性和气候变化方面的知识,并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CCSP 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气候变化倡议。主要研究内容是气候变化关键不确定性的专项研究、气候观测与监视及数据管理、决策支持;第二部分是美国全球变化研究计划。主要包括气候变率和变化、水循环、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碳循环、自然和人为生态系统、人对环境变化的贡献与响应、模拟与观测及信息系统的挑战、新技术在减排温室气体方面的应用等;第三部分是交流、合作与管理。包括有关制度和公众宣传、国际计划与合作、计划管理和评估。 气候变化技术计划(CCTP)于2001 年开始实施,主要进行应对气候变化的有关技术研究,重点研究对长期减排温室气体有效的清洁能源技术和碳吸收技术。 CCTP 支持有关减少由可再生能源、化石能源及核能排放的温室气体并改进碳吸收效率的研究、开发、规划以及非官方计划。CCTP 战略计划和综合协调的六个战略目标分别是:降低能源消费和基础设施中的排放;降低能源供应中的排放;捕集和储存二氧化碳;减少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排放;提高温室气体排放检测与监控的能力;支持对技术开发具有重要意义的基础科学。CCTP 将利用若干核心路径激励各方的参与并确保这一重要领域的进程以便努力达成上述目标,这些路径包括帮助

美国社会是怎样监督地方政府官员的

美国社会是怎样监督地方政府官员的 高新军 如何建立对政府官员的监督机制,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面临的重大问题。因为,在市场经济社会中,政府及政府成员都是由社会人组成的,并非是完全理性的,而是具有经济人的特点,无不带有现实功利主义的色彩和利益具体化的价值取向。因此,“政府是由带有一切人类弱点的人组成的”(休谟语)。它在维护国家利益和代表人民意志行使权力以及调节社会各种利益关系的过程中,就自然会维护自身的利益,也就自然形成一种特殊的利益群体,以致在其维护的社会整体利益和自身利益发生矛盾时,就会倾向于维护自身的权利和利益,甚至因为部门利益和地方利益,而分割和侵犯社会整体利益和社会成员的公共权利。部门和地方是这样,政府官员个人亦是如此。这正是我们必须进行监督制度设计的主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我利用在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做访问学者的机会,实地考察了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几个地方政府运作。其中,美国对地方政府官员的监督制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美国地方政府的组织结构几乎是复制了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如果从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来理解美国地方政府的组织结构是最方便不过的事。现年55岁,在美国地方政府工作了30年,并在北卡罗莱那州的杜姆市和马萨诸塞州的艾莫斯特镇两个地方政府中担任了22年半市镇经理的伯瑞?D?卡斯迪欧先生在我对他进行访谈时,交给了我一张他总结出的美国政府组织结构的表格,实录如下: 看了这张表格,相信包括我在内的所有关心美国地方政府组织结构的人们都不难得出结论,市场经济中行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深深地影响了美国政府的组织结构。在公司治理结构中,股东大会、董事会和总经理是相互协调又相互制约的关系,由此形成合理的治理结构。在地方政府中,选民、市长或市政经理(行政长官)、市政理事会(立法机构)也是相互协调又相互制约的关系,由此形成合理的政府治理结构。选民们投票选举出市政理事会、市长或镇会议的代表,并由他们去聘用市经理或镇经理,由他们对市政的日常事务行使管理权。有关市镇的重大事项,要由市政理事会或镇会议讨论决定,市经理或镇经理则必须对市政理事会或镇代表会议负责。我感到,美国地方政府的组织结构包含了一个重要的思想:市场经济体制是一种基本的经济社会形态,它要求作为上层建筑的政府组织形式必须与之相适应。而处于体制转轨时期的我国的地方政府组织形式,则基本上还是计划经济时期的遗产。这也正是我们在今后体制改革中需要突 破的地方。 其次,地方政府重要部门的领导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由于地方政府运作的是公共财政,使用的是公共权力,花费的是纳税人的钱,照顾的是公共利益,所以,美国地方政府的组织人事安排,并不完全是照搬以利润为中心的公司治理结构,而有其自身的特点。在考察中,我感到美国地方政府组织结构与公司治理结构最大的不同,在于地方政府中不仅州长、市长和理事会成员必须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而且,政府的重要部门的领导人如财政部门、土地管理部门的领导人等也必须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直接对选民负责,而 不是由州长、市长和理事会任命。 在美国期间,我考察了2002年美国的中期地方选举。这次地方选举的初选在2002年的9月17日,最终选举是11月5日。参选的政党除了传统的民主党和共和党之外,还有自由党和绿党。此外,也有独立人士参选。原先在我的印象中,中期选举不过是改选马萨诸塞州在国会里的参众议员和州长,看到选票后,我才知道,这不仅仅是改选马萨诸塞州的1名参议员和1名众议员,以及州长,而是要对13个职位的人选进行改选,还要对马萨诸塞州的4个重大问题进行全民公决。这13个职位是:国会参议员1人;州长1人;副州长1人;州级大法官1人;州务卿1人;州财长1人;审计师1人;国会众议员1人;市政议员1人;州法院参议员1人;州法院众议员1人;地区刑事法官1人;地区民事法官1人。 在州一级政府是如此,在地方政府中也是如此。在马萨诸塞州的艾莫斯特镇,我了解到,由于镇政府操持的是公共财产,所以政府一些管理部门的领导人直接由选民选举产生,如住房管理局、再开发委员会、教

1气候变化的影响和危害

三、气候变化的影响和危害 近年来,世界各国出现了几百年来历史上最热的天气,厄尔尼诺现象也频繁发生,给各国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发展中国家抗灾能力弱,受害最为严重,发达国家也未能幸免于难,1995年芝加哥的热浪引起500多人死亡,1993年美国一场飓风就造成400亿美元的损失。80年代,保险业同气候有关的索赔是140亿美元,1990到1995年间就几乎达500亿美元。这些情况显示出人类对气候变化,特别是气候变暖所导致的气象灾害的适应能力是相当弱的,需要采取行动防范。按现在的一些发展趋势,科学家预测有可能出现的影响和危害有: 1.海平面上升 全世界大约有1/3的人口生活在沿海岸线60公里的范围内,经济发达,城市密集。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海洋水体膨胀和两极冰雪融化,可能在2100年使海平面上升50厘米,危及全球沿海地区,特别是那些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河口和沿海低地。这些地区可能会遭受淹没或海水人侵,海滩和海岸遭受侵蚀,土地恶化,海水倒灌和洪水加剧,港口受损,并影响沿海养殖业,破坏供排水系统。2.影响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 随着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和气候变暖,可能会增加植物的光合作用,延长生长季节,使世界一些地区更加适合农业耕作。但全球气温和降雨形态的迅速变化,也可能使世界许多地区的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无法适应或不能很快适应这种变化,使其遭受很大的破坏性影响,造成大范围的森林植被破坏和农业灾害。 3.加剧洪涝、干旱及其他气象灾害 气候变暖导致的气候灾害增多可能是一个更为突出的问题。全球平均气温略有上升,就可能带来频繁的气候灾害--过多的降雨、大范围的干旱和持续的高温,造成大规模的灾害损失。有的科学家根据气候变化的历史数据,推测气候变暖可能破坏海洋环流,引发新的冰河期,给高纬度地区造成可怕的气候灾难。 4.影响人类健康 气候变暖有可能加大疾病危险和死亡率,增加传染病。高温会给人类的循环系统增加负担,热浪会引起死亡率的增加。由昆虫传播的疟疾及其他传染病与温度有很大的关系,随着温度升高,可能使许多国家疟疾、淋巴腺丝虫病、血吸虫病、黑热病、登革热、脑炎增加或再次发生。在高纬度地区,这些疾病传播的危险性可能会更大。 5.气候变化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从中外专家的一些研究结果来看,总体上我国的变暖趋势冬季将强于夏季;在北方和西部的温暖地区以及沿海地区降雨量将会增加,长江、黄河等流域的洪水爆发频率会更高;东南沿海地区台风和暴雨也将更为频繁;春季和初夏许多地区干旱加剧,干热风频繁,土壤蒸发量上升。农业是受影响最严重的部门。温度升高将延长生长期,减少霜冻,二氧化碳的"肥料效应"会增强光合作用,对农业产生有利影响;但土壤蒸发量上升,洪涝灾害增多和海水侵蚀等也将造成农业减产。对草原畜牧业和渔业的影响总体上是不利的。海平面上升最严重的影响是增加了风暴潮和台风发生的频率和强度,海水入侵和沿海侵蚀也将引起经济和社会的巨大损失。 全球气候系统非常复杂,影响气候变化因素非常多,涉及太阳辐射、大气构成、海洋、陆地和人类活动等诸多方面,对气候变化趋势,在科学认识上还存在不确

气候突变的情景及其对美国国家安全的意义

气候突变的情景及其对美国国家安全的意义 彼得·施瓦兹和达哥·兰德尔 2003年 10月 前言 当大多数人想到气候变化的时候,他们想象的是温度的逐渐升高,仅仅是气候状况的微小变化,不确定地连续变化,甚至在将来的某一天会平稳下来。通常认为,无论我们面对任何天气条件,现代文明或者能够适应,气候变化的幅度不会超出社会的适应程度;或者我们的减缓措施,如京都议定书,已经足以减轻气候变化的影响。IPCC 报告指出,渐进式气候变化的威胁及其对食品供应和其他重要资源的影响,将不会严重到对安全产生威胁。乐观主义者声称,技术革新的所带来的收益能够超过气候变化的负面效应。从气候角度来讲,持未来渐进式变化的观点认为,农业将会继续发展,生长期将会延长。北欧、俄罗斯和北美洲的农业将会繁荣,而南欧、非洲和中南美洲将会遭受增多的干旱、高温、水资源短缺和产量下降。总体来说,在许多典型的气候情景下全球食品生产都会增加。这种气候变化的看法可能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十分危险的观点,因为我们正在面对世界范围的越来越多的天气灾害:更多的飓风、季风、洪涝和干旱。极端天气事件对社会有巨大的影响,因为它们影响到食品供应,城市和社区环境,以及洁净水源和能源的供应。例如,据澳大利亚气候行动网络(Climate Action Network of Australia)最近的报告预估,气候变化可能会减少牧场的降水,将导致牧草产量下降15%,从而可能导致牲畜的平均重量减少12%,特别是牛肉供应减少。在这种情形下,预估奶牛的牛奶产量将减少30%,新的害虫可能会在水果种植地区蔓延。此外,预估这种情形将导致饮用水减少 10%。基于模式的未来预估结果表明,如果这些变化在未来的15-30年内在世界几个食物生产地区同时发生,那么人类社会的适应能力能够管理气候变化的观点将遭到严重挑战。 目前,生活在副热带干旱区人口密集、经济落后的的居民已超过4个亿,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对全球政治、经济与社会稳定都造成了严重威胁。在欠发达地区,对那些

美国政府机构组织名称翻译词汇

美国政府机构组织名称翻译词汇 U.S. Institutions 美国行政机构 总统办事机构:(Executive Office of the President) 白宫办公厅(The White House Office) 副总统办公厅(Office of the Vice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行政管理和预算办公室(Office of Management and Budget) 经济顾问委员会(Council of Economic Advisers) 国家安全委员会(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Office of United States Trade Representatives) 政策制定办公室(Office of Policy Development) 科学和技术政策办公室(Offi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 改善环境质量委员会(Council on Environmental Quality) 国家麻醉品控制政策办公室(Office of National Drug Control Policy) 行政办公室(Office of Administration) https://www.doczj.com/doc/6214010850.html, 政府各部:(Cabinet Department) 国务院(Department of State) 财政部(Department of Treasury) 国防部(Department of Defense) 司法部(Department of Justice) 商务部(Department of Commerce) 能源部(Department of Energy) 内政部(Department of Interior) 农业部(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教育部(Department of Education) 运输部(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 劳工部(Department of Labor) 卫生与公众服务部(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住房和城市发展部(Department of Housing and Urban Development) 退伍军人事务部(Department of Veterans Affairs) 军事机构:(Military Bodies) 国防部(Department of Defense) 参谋长联席会议(Joint Chiefs of Staff) 陆军(Army) 空军(Airforce) 海军(Navy) 海军陆战队(Marine Corps) 海岸警卫队(Coast Guard) 后备役部队(Reserves) 联合作战司令部(United Combatant Commands)

美国地方政府治理的20个要点

美国地方政府治理的20个要点 (本文摘自《美国地方政府治理》,西北大学出版社) 摆在读者面前的这本小册子,是笔者自1997年至2006年从事美国地方政府治理研究的阶段性结果。研究是以案例调查的形式展开的,目的一是为人们具体了解美国地方政府治理和运作提供不同的范本;二是因为理论是灰色的,实践则是常青的。 从1997年到2006年,笔者先后8次赴美国进行美国地方政府治理的实地调查和案例研究,时间长达近2年。在此期间,我先后对美国东北部新英格兰地区马萨诸塞州的艾莫斯特镇(Town of Amherst)、塞勒姆市(City of Salem)、布鲁克林镇(Town of Brookline);西部华盛顿州的西雅图市和金县(City of Seattle and King County)、南部德克萨斯州的库帕斯克里斯蒂市和纽艾塞斯县(City of Corpus Christi and Nueces County)、东中部北卡罗莱那州的杜姆市和杜姆县(City of Durham and Durham County)、马里兰州的豪伍德县(Howard County)和哥伦比亚镇(Columbia)、俄克拉荷马州的彭卡市(Ponca City)等10多个地方政府进行了实地调查,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经过研究,掌握了美国地方政府运作的基本情况和一般规律,为我们学习和借鉴其合理成分提供了样本。现摘其要点简要介绍如下,为读者在阅读本书的案例研究之前,提供一个关于美国地方政府治理的大致轮廓。 一、自治体制

与中国政府自上而下的任命制“金字塔”结构不同,美国各级政府实行的是自下而上的自治体制。在那里,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说,自治就是在宪法的范围内,一切都是由选民说了算,他们拥有极大的自主权。这里的选民不仅可以直接选举领导人,不仅可以决定地方政府的组织形式,不仅可以决定什么时候需要对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决定预算如何使用,而且可以对在一个州范围内经过全民公决已通过的议案,由于本地区多数选民不同意,而向州政府提出给予特殊照顾和区别对待,不然就要与州政府对簿公堂,等等。 既然是自治,各州和各地方政府就都有自己的法律。美国的大多数法律是州制定的。地方政府在运作中主要是依据州的法律,来制定自己的《城市章程》。 在美国的联邦政体中,州政府的权力一般大于联邦政府,这是由美国的历史所造就的。民众相信宪法和法律,但是对政府的信任度就比较低。一般来说,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从地方政府到联邦政府,逐步递减。在美国,民众最不容易信任的是联邦政府,其次是州政府,处于民众直接监督下的地方政府是美国民众最信得过的政府。 1787年美国宪法通过和1789年华盛顿就任第一届美国总统时,美国还没有一个完整的联邦政府,而只有简单的“邦联”,权力都在各个州政府手里。10年后,由于“谢斯起义”引发的对联邦政府的需求,才正式产生了联邦政府。 二、三级政府架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