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日本究竟为什么会投降

日本究竟为什么会投降

日本究竟为什么会投降
日本究竟为什么会投降

日本究竟为什么会投降?

关于越南,坐观君(ID:china_2049)已经分享了相关文章。奥巴马去广岛这事儿,毕竟是美国在任总统二战后首次访问广岛,而广岛又是人类有史以来遭受原子弹轰炸的第一个城市,投下这颗原子弹的又是美国人。这多因素加一起,不受关注是不可能的。日本人吵吵着要美国人道歉,美国人说绝不可能。事实上,奥巴马在广岛也就是献了一个花圈,站立默哀,未鞠躬,然后讲了不痛不痒的场面话。道歉那是不可能的,否则很多历史事件的性质就要改变了。

当然,这不是今天要讨论的核心问题。今天要谈的是日本究竟为什么会投降?相信大家都知道,广被接受的主流观点是美国人扔下的两颗原子弹打垮了日本的意志。大致的观点是这样的:

到1945年中,欧洲战争已经结束,很明显日本已没有任何胜利希望。经过多年横跨太平洋岛屿的艰苦战争,日本的海军和空军几乎都被摧毁了。物资生产步履蹒跚,完全被美国工业打败,日本人民正在经历饥荒。全面侵略战争对日本自己也意味着数以十万计的死亡,但是,日本领导人仍然拒绝投降。

66年前的8月初,美国推出了一种可怕的新武器,在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在短短几天内,日本投降,终于结束了战争。

然而,近年来又出现了对这一事件的新解释。大致情况是这样的:

加利福尼亚大学一位历史学家长谷川整理出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是苏联介入太平洋战争迫使日本投降,而不是广岛和长崎的核爆炸。“长谷川改变了我的想法。”因《原子弹出世记》一书获得普利策奖的理查德·罗兹说,“日本投降的原因并不是那两颗原子弹。”

杜鲁门总统发展核武器的决定一直是争议的来源。很多人认为攻击平民永远都不是正义的。20世纪60年代,一位“修正主义学派”历史学家认为,日本在被原子弹袭击前马上就要投降,投放原子弹是没有必要的,杜鲁门批准这么做是为了用这种新力量恐吓苏联。

长谷川还是孩子的时候,就从屋顶看到了投掷到东京的燃烧弹,他还记得地平线上奇怪的橙色光晕。长大一些后,他对日本政府把战争带给本国人民感到很愤怒。后来,作为一名学者,他接受了投放

原子弹对结束战争很有必要的立场。他还说,美国不需要向日本道歉,直到日本真正接受自己所犯的战争罪行。(以上摘编自《波士顿环球报》文章)

当然,也有观点认为,日本的迅速投降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美国的原子弹和苏联的出兵。还有人认为,深层次的原因就是日本发动的是一场非正义的侵略战争,失败那是必然的啊。可以说,日本在1945年的悲惨结局很大程度上是在1931年9月18日所决定的。

可能有读者就问了,纠缠这个有意义吗?有,也可能没有,因人而异。先不管这些了。接下来,坐观君(ID:china_2049)给大家分享一篇文章。这种观点与主流看法不同,所以必然会引起争论。希望大家本着理性的态度进行讨论,上纲上线是没有必要的。

顺便说一句:今天推送的第二条图文消息《强大的日本究竟败给了谁?》,坐观君以前曾推送过。这次重发一次,主要是为了方便大家对比阅读。当初那篇文章引起的反响也是不小的。观点和这篇是很不同的。

作者:王夕越

来源:澎湃新闻

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6210461856.html,/newsDetail_forward_1362816

“雷达赢得了战争,而原子弹结束了战争。”这是西方科学界对于科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扮演角色的一句简要概括。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的原子弹与日本投降之间的因果关系是不言自明的。刘怡先生在澎湃新闻私家历史栏目8月1日发表的《“一亿玉碎”:日本法西斯的自杀式“本土决战一文之结束语中亦提到那两颗原子弹的残酷性和威慑性大大缩短了战争,避免了无谓的“玉碎”。

那么,是不是美国着意使用原子弹这一杀手锏给困兽犹斗中的日本致命一击,且两颗原子弹的投放最终导致日本投降这种说法可以盖棺定论了呢?如果仔细探究历史的细节,我们会发现事情没有这么简单。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学者迈克尔·哥顿(Michael Gordin)在其著作《八月的五天:二战如何演变成

了核战争》(Five Days in August:How World War II Became a Nuclear War,2007)以及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的美籍日裔学者长谷川毅在其专著《与敌决逐:斯大林、杜鲁门与日本投降》(Racing the Enemy:Stalin,Truman,and the Surrender of Japan,2006)中分别从科学史和冷战史的角度对向日本使用原子弹和日本投降的问题作出了新的解读。

他们认为,美国使用原子弹后日本的迅速投降并不是战争的最后阶段美国科学界、军界以及政治决策者们所能准确预料的结果;从日本的角度讲,原子弹的打击也不是促使其做出迅速投降决策的主要因素。

左:哥顿《八月的五天:二战如何演变成了核战争》。右:长谷川《与敌决逐:斯大林、杜鲁门与日本投降》

原子弹与常规炸弹是“量”而非“质”的区别

通过对美国军方、政府以及科研档案的分析研究,哥顿认为在原子弹研发、投放决策过程中以及投放两颗原子弹后的几天当中,美国军方、政府和原子的研发团队对原子弹的实际效用并没有清晰、一致、准确的认识。

1945年7月16日美国成功引爆钚弹,也就是后来投放在长崎的那类原子弹,专家们对试爆的钚弹效果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局限于它的即时破坏性,比如当时的观测记录强调在爆炸区域内60英尺高的铁塔在瞬间灰飞烟灭,而对核爆后的放射性破坏却估计不足。

而铀弹,即后来投放在广岛的原子弹“小男孩”,却根本没有来得及经过试验,对于此类核弹的认识仅限于理论层面,也就是说,就原子弹单颗爆炸的瞬间破坏力而言,原子弹与常规炸弹相比,它们的效用是“量”而非“质”的区别。

投放到广岛的原子弹“小男孩”

从原子弹研发成功到在广岛和长崎的投放直至日本投降的数日内,使用原子弹的长期社会、政治和道德后果在当时的条件下是难以考虑周全的,当时美国的军方、政府和科学家们因此无法确定对日使用原子弹后是否可以有效迫使日本投降。

这里我们可以将1945年3月9日的东京大轰炸与8月6日和9日的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爆炸作一比较:1945年3月9日夜至10日凌晨,美军出动B-29轰炸机群用凝固汽油弹对东京进行地毯式轰炸,造成约88,000~97,000人死亡,41,000~125,000人受伤,以及一百多万人无家可归,其死伤者中大多数是平民。这次东京大轰炸是人类历史上造成伤亡最多的单次非核军事行动。

相比之下,广岛原子弹造成约70,000人瞬时死亡,截止到日本投降后的1945年年底约14万人死于烧伤和辐射,到1950年年底约有20万人死亡;长崎原子弹的后果略小,总共造成约39,000~80,000人死亡。

可见,从实战角度讲,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袭击可被视作东京大轰炸式常规袭击的一种延续,原子弹袭击后短期的伤亡并没有大大超出常规袭击。那么如果造成巨大伤亡的春季东京轰炸激起的是日军决策者们全民“玉碎”抗美的决心,恐怕伤亡人数相当和略少的广岛和长崎原子弹袭击难以仅在8月9日到14日五天之内就让日本做出投降的决定。

换句话说,美国杜鲁门总统和他的幕僚们从逻辑上难以推断原子弹可以迫使日本迅速投降。而8月15日日本的突然投降甚至使美国高层感到措手不及和出乎意料,因为美国政府和军方预料美日对抗至少还会延续数月之久。在长崎遭到钚弹“胖子”毁灭性攻击后的数日仍有1000多架次美军轰炸机继续对日本本土目标进行密集的常规燃烧弹轰炸。

同时,为了应对日军中顽固分子会不顾日本高层的停战决定而负隅顽抗,原子弹的制造任务在投下两颗原子弹后也并没有停歇,美国军方甚至认为有必要尽快造出第三颗,甚至更多的原子弹对日本进行进一步核打击。事实上曼哈顿计划一直到1945年12月日本投降尘埃落定后才下马。

投放到长崎的原子弹“胖子”

因此,哥顿指出,使用原子弹的决策过程与将其它新式武器应用于实战的决策过程没有本质的区别。

1945年7月中旬,根据截获的日本密电,美国已经知晓日本想通过苏联调停进行谈判有条件投降的意愿。此时原子弹成功试爆,美国高层要考虑的问题不是是否要对日本使用原子弹而迫使日本投降,而是在日本尚未无条件投降的情况下何时以及如何对日使用原子弹。

美国军方早在1945年春原子弹成功试爆前就已经选择好了轰炸目标,广岛和长崎没有受到常规轰炸(相比之下,东京早在1945年3月9日就受到美军的大规模常规轰炸),是早就预留给原子弹的实战试验场。杜鲁门总统签署的使用原子弹的命令是早已由美国战争部(1949年后改组为美国国防部)制定好的军事计划,该计划明确指出原子弹研制出来后将会被使用于日本,而具体的使用数量随生产能力和数量而定。

如果说日本投降前的那五天里原子弹的效用并无特别之处,那么投放原子弹导致日本投降的说法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原来,这个后来为人们认为理所应当的因果论断主要来自于日本投降后美国政府的刻意宣传和美国媒体的渲染。原子弹作为一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特殊性是在日本投降、其后续的放射破坏力以及使用核武器会引发的社会、政治以及道德问题逐渐明了后,才在国际社会上取得共识的。

美国政府强调原子弹导致日本投降是一石二鸟:一来,单颗原子弹的巨大威力意味着一旦使用必然会导致对大量平民的无差别杀伤,会将美国置于道义上的不利地位,但如果强调原子弹的使用是大大缩短战争进程的决定性因素,避免了交战双方更大的伤亡,那么美国对日使用原子弹所造成的巨大平民伤亡则变得可以理解;再者,如果人们相信是美国使用了原子弹而直接导致的日本投降,那么苏联对日作战则对二战最终落下帷幕就没有那么重要,这样就可以为美国战后独自占领日本,并在亚太地区削弱苏联影响,壮大本国势力铺平道路。

苏联对日宣战直接导致日本迅速做出投降决定

原子弹袭击若不是导致日本投降的直接因素,日本为什么会在长崎受到原子弹袭击后短短的五天之内就做出投降决定呢?美国苏联史和冷战史学者长谷川毅在研究苏联、美国、日本的相关档案后得出结论--苏联的参战使日本走投无路,做出投降决定。

早在德国投降之前的1945年初,日本战败投降已没有悬念,问题在于什么时候,以什么样的方式投降。在二战期间,苏联一直与日本保持外交关系,且《苏日中立条约》尚处于有效期内,日本希望避免苏联参战,并通过苏联调停与盟国谈判尽可能以有利于己的条件结束战争。

1945年6月,已退休的日本前首相广田弘毅与苏联驻日本大使雅科夫·马利克就此进行了谈判,表面上暂时避免了苏联参战,事实上苏联利用了广田-马利克谈判使日本继续寄希望于苏联调停,从而为苏联参战赢得准备时间,拖延日本投降。

对于结束与日本的战争而言,1945年7月17日到8月2日的波茨坦会议是重要的转折点。波茨坦会议之后斯大林与杜鲁门展开了激烈的决逐,双方都试图以最有利于本国的条件结束战争。波茨坦会议时战争形势的变化已使美国不再像雅尔塔会议时那样希望苏联加入对日作战来结束战争了。

波茨坦会议上的斯大林、杜鲁门和丘吉尔(右起)

杜鲁门明白苏联参战将意味着苏联以很小的成本坐收巨利,所以他希望日本可以在苏联参战前投降。而在波茨坦会议上斯大林的目标是获得西方盟国对苏联在战争中取得利益的认可,以及以对苏联最有利的条件实施战后盟军对德国的占领,如何最大化苏联战后在亚洲的利益当然也是斯大林所关心的主要问题。

但要实现后一目的苏联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方面是苏联如何向日本开战,斯大林不希望像希特勒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一样单方面主动撕毁《苏-日中立条约》,而希望美国能邀请苏联参战。另一方面是何时开战,如果苏联要与日本开战,就必须确保对日作战的绝对优势,这样才可以确保战后利益。且此时斯大林也清楚美国的原子弹研发已几近完成并很快将用于实战。另外,斯大林也知道,因为苏联军队已经开始向远东边境集结,日本方面可能很快会识破苏联的真实用意,斯大林最不想看到的情况就是在苏联参战前日本就已经向美国投降。

斯大林在波茨坦会议期间与杜鲁门会谈时,表示希望美国邀请苏联参战并告诉杜鲁门苏联军队会于8月中下旬准备好对日开战,但杜鲁门的反应却比较冷淡。为了表示对美国的诚意,斯大林向杜鲁门透露了日本希望苏联调停一事,并表示苏联没有帮助日本的意向。他提议苏联向日本传达错误信息让日本误认为苏联会保持中立协助日本与美国谈判。

杜鲁门接受了斯大林的这一提议,但二人的考虑却很不相同:斯大林希望能拖住日本以便在日本投降前对日开战;而杜鲁门盘算的则是在苏联参战前向日本投放原子弹,在与斯大林和丘吉尔的几次会面中,杜鲁门数次提及日本偷袭珍珠港,他和他的幕僚们希望只要日本不接受无条件投降,就要通过使用原子弹来报复日本。

波茨坦公告签署前夕,正紧锣密鼓地部署对日本进行原子弹袭击的美国几乎没有跟苏联交流过公告的签署事宜。而斯大林的计划则是苏联与英、美、中一起签署公告,并将公告的发布推迟到8月中旬苏联在远东完成备战之后。

这一方面杜鲁门赶在了斯大林的前面,在未经与苏联磋商的情况下,美、英、中三国于7月26日联合发表波茨坦公告,苏联被排除在外。杜鲁门拒绝斯大林在波茨坦公告上添上苏联的签字时,斯大林进一步感到美国要赶在苏联参战前结束战争,于是他任命远东苏军总司令华西列夫斯基元帅将原来计划在8月20日至25日间的开战日期提前10至15天。同时,密切关注波茨坦会议的日本高层决策者们注意到苏联没有签署公告,这一情况无意中更使他们错误地相信通过苏联调停投降的可能性,并继续朝这个方向努力。

波茨坦公告发布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后,日本内阁举行会议讨论应该如何应对。鉴于波茨坦公告中缺乏苏联签字所传达的错误信号,包括外务大臣东乡茂德、内大臣木户幸一甚至昭和天皇在内的日本高层都认为应该等待进一步与苏联接触磋商后再做决定。

日本外相东乡茂德

于是,7月28日日本报纸《读卖报知》(即《读卖新闻》)发表了日本首相铃木贯太郎作出的关于日本政府“忽视”(日文汉字作“黙殺”)波茨坦公告的声明,这一声明后被认为是日本“拒绝”波茨坦公告,但细究起来日本政府当时的态度含糊,没有明确“拒绝”波茨坦公告。

就在波茨坦公告签署的7月26日,日军情报部门向参谋本部报告苏联已经向远东地区集结了150万军队,5,400架飞机以及3,400辆坦克,并且苏联坦克和侦查部队也频繁出现在苏联-伪满边界,因为情报显示苏军并没有准备任何冬季装备,所以日本情报部门预计苏联会于8月开战。

7月27日,日本驻苏大使佐藤尚武发密电给外相东乡茂德,指出苏联正在使用两面派手法,必会与英美合谋打击日本。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日本驻莫斯科使馆与东京的密电通讯显示,佐藤数次试图劝诫日本高层不要无谓地寄希望于苏联,应该尽快结束战争。但此时日本高层仍把怎样对付美国视为首要任务,因为波茨坦公告未提及日本“国体(即天皇制度)”问题,他们一方面表现出愿意在保持“国体”的前提下接受波茨坦公告的条款作为基础投降,另一方面仍寄希望于苏联能够出面调停以争取有利局面。

而这些信息无一遗漏地被美国情报部门截获,杜鲁门和他的幕僚们清楚苏联很快会向日本摊牌参战,并导致日本走投无路而投降。他们不愿与日本对话而敦促其投降,因为政治上的考虑是美国民众会认为与日本对话是美国政府的懦弱,所以尽管美国有关方面当时难以确定原子弹是否能有效促成日本投降,他们也不会考虑用武力逼迫以外的方式促使日本投降,而日本虽有投降意愿却未通过正式渠道接受波茨坦公告就为美国继续计划已然进入倒计时的原子弹袭击提供了合理性。

当地时间8月6日早8:15美国向广岛投下原子弹“小男孩”。由于原子弹爆炸破坏了通讯联系,东京于当日晚间才获得消息。次日下午,首相铃木贯太郎召开内阁会议,但阁员们并没有深入讨论接受波茨坦公告的问题。当日,东乡茂德发给电报日本驻苏大使佐藤尚武紧急要求后者尽快搞清苏联态度。显然,广岛原子弹没有导致日本做出投降决定,至多是让日本高层感觉到尽快结束战争的紧迫性,而加紧寻求苏联调停。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同意于8月8日下午5点会见日本大使。

8月7日苏联《真理报》没有任何关于广岛原子弹的报道,8月8日也只是刊登杜鲁门有关原子弹的声明而没有任何评论。这表明斯大林必然对美国投下广岛原子弹感到愤怒,这明显是美国要把苏联抛开,独自享受战争胜利果实并遏制苏联作为盟国的话语权。于是,斯大林在政治局紧急会议后,命令华西列夫斯基在外贝加尔时间8月9日凌晨发动进攻。

8月8日下午5点,莫洛托夫如约会见佐藤尚武。进入莫洛托夫办公室后,佐藤刚开始对莫洛托夫进行问候就被莫洛托夫挥手打断,莫洛托夫告诉佐藤苏联政府要向日本政府宣读重要声明,于是莫洛托夫向佐藤宣读了苏联政府对日本于8月9日零点进入战争状态的宣战声明。

日本驻苏大使佐藤尚武

但是声明上对以何地时间为准语焉不详,由于苏联外贝加尔时间早于莫斯科时间六个小时,事实上在苏联向日本宣战后不足一小时就正式开战了,而此时苏联切断了日本驻苏使馆与日本国内的一切联系,而日本对苏联的突然开战完全没有准备。

就在苏联向日本宣战后两小时,莫洛托夫向英、美驻苏大使通报苏联已对日开战。杜鲁门总统在得到消息后两小时于美国东部时间8月8日下午4点在白宫举行记者会宣布苏联已经加入战争,此前的十几分钟,载有“胖子”原子弹的B-29轰炸机已于当地时间早上3:47从美军位于马里亚纳群岛的天宁岛起飞。原子弹“胖子”于当地时间11:02在长崎上空爆炸。尽管技术上可行,美国决策层没有考虑取消早已于7月25日做好的轰炸长崎的计划。

苏联进攻示意图

苏联对日本开战后,苏联红军分四路进攻中国东北地区的日军,其中一路苏军甚至没有受到抵抗。8月9日清晨5:30,日本关东军报知东京的帝国大本营苏联已开始全面进攻,日本外务省很快得出结论,日本除了接受波茨坦公告以外已经没有别的选择。

在上午11:00召开的军事参议官会议(日本最高级别军事会议)上,日本的最高决策者们决定接受波茨坦公告,悬而未决的就剩下以什么条件投降。在8月9日夜至8月10日凌晨的御前会议上经过几个小时的讨论,昭和天皇决定日本以保留“国体”为唯一前提接受波茨坦公告向盟国投降。

8月10日清晨日本政府通过中立国瑞士通知同盟国投降意愿。之后的几天,经过数次与美、苏就投降条件进行谈判,并在日军主战派政变未遂后,8月15日正午昭和天皇的《终战诏书》录音通过广播向日本民众发表,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此结束。

如果日本早些投降

二战行将结束之时,战后美苏的对峙已成定局,但这种定局当中却存在着许多不定的因素。根据两位美国学者哥顿和长谷川的研究,美国在广岛和长崎投下的原子弹对战争结束的方式和时机都缺乏决定性的影响,也就是说日本完全有可能在投原子弹前投降。如果德国投降后美国能秘密与日本谈判迫使其在苏联参战前投降,而不是把使用原子弹本身作为试验新武器和报复日本的战略目的,历史有会怎么样呢?整个远东的地缘政治会不会被结构性改写呢?

日本投降谜语

60年前谜语:“日本投降”打一人名 六十年前此际,沉浸在抗战胜利喜庆氛围中的重庆,某大报副刊刊出一则谜语,谜面是日本投降,谜底是打一中国古代名人。结果出现两个针锋相对的谜底:屈原,苏武。“屈原”者,日本屈服于美国之原子弹、乃投降也。“苏武”者,指苏联出兵东北,日本投降之决定因素乃苏联之武力也。两个谜底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政治观。这两种观点曾显赫于中国,有时还左右了中国政治,国人尽知之;直到五十年代后期与苏联反目,当年的亲苏派当然不会再去提“苏武”之类的旧话。八十年代初,我广泛阅读抗战时期报纸,偶尔读得这则旧谜时,即拟了谜底:华佗。当时未作文,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之际,谨以此文论其详。 华佗与屈原、苏武皆中国历史名人。“华”有三个读音,十几个义项,“中华”的“华”与作姓氏的“华”虽音、义皆不同,但这是打谜语,谜语本就有许多格,可用引申、假借等义。“佗”,通“拖”。拖,就是拖住打。“华拖”——是中国战场拖死了日本。所以“华佗”涵义极明:中国是打败日本的决定性因素,中国持久战是导致日本投降的根本原因。 在二战主要对日参战国中,中国是对日作战时间最长、抗击日军数量最大、歼灭日军人数最多、付出代价最惨重的国家。首先看时间。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即展开局部抗日战争,是世界上首举反法西斯侵略战旗的国家;到1945年9月2日日本投降签字为止,持续抗战十四年。若以1937年七·七事变、我开始全国性抗战计,足足打了八年。美国从太平洋战争至1945年9月2日,对日作战三年九个月。苏联对日作战三次,共计不足七个月。中国是抗日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惟一参加抗日全过程的国家。次看歼灭日军数量。在八年全国性抗战中,中国军队进行了重要战役战斗计二百多次,大小战斗近二十万次,歼灭日军150余万人,受降日军128万人,共计消灭日军278万人;此外歼灭、受降伪军264万人。再从抗击日军数量和对日作战付出的代价看,中国也是对打败日本贡献最大、作用最大的国家。 以二战全局的视野看,是中国的持久抗战打乱了日本“北进”、“南进”的世界战略计划,有力支持、配合了苏美等盟国作战。日本世界战略重心是“北进”,与德国东西夹击苏联。是中国的抗战,拖住了日军主力,苏联才避免了东西作战之危,才能从远东抽调数十万精兵、五千多门火炮、3300辆坦克到西线对德作战。打败德国后,苏联才有日后出兵东北之举。同样,中国的持久战使日军深陷中国战场泥潭,推迟了“南进”。太平洋战争之初,日军一度得势,又是由于日军210万陆兵总兵力中,140万被中国军队死死地拖在中国战场,只能以四十万兵力投入太平洋战场,从而使盟军度过最危险时期。盟军的“先欧后亚”战略得以成功,端赖中国持久战拖住日军主力、捆住日军手脚,使盟军能各自渡过难关后,合力打败德国,回过头来与中国联手收拾日本。 1945年1月,当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曙光初露时,罗斯福总统由衷地说:“我们也忘不了中国人民在七年多的时间里怎样顶住了日本人的野蛮进攻和在亚洲大陆广大地区牵制住大量敌军。”这亚洲大陆牵制日军,就属本文所谓“华佗”。二战后,美国军方在研究中国战场的地位和作用后认为:“即使不投原子弹,即使俄国不参战,即使不制定进攻计划,日本也是会投降的。”考其根本原因,就是日本这只战争野兽已被死死地拖在中国战场,被中国军民打得遍体鳞伤,必死无疑。当然,美国两颗正义的原子弹、苏联出百万雄兵于东北,加速了日军的灭亡、日本的投降,使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提前到来;无疑,美苏两大铁血壮举是日本投降的重要因素。但是,日本投降的决定性因素乃是“华佗”。

二战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捷克斯洛伐克代表被拒之门外,英法代表向他们告知会议结果并蛮横地声称:“这是无权上诉和不能修改的判词。”这次会议是()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 慕尼黑会议 D. 雅尔塔会议 2.二战前夕法西斯国家十分嚣张的主要原因是()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崩溃 B.西方大国一味推行绥靖政策 C.轴心国的军事力量强大 D.国际联盟没有约束作用绥靖政策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3. 1938年9月21日,丘吉尔向伦敦新闻界发表声明说:“以为把一个小国投入虎口就可以得到安全,实在是致命的谬见。”这里所说的“虎口”指的是当时的() A.德国 B.美国 C.法国 D.意大利 4. 最先被法西斯德国吞并的国家是() A.捷克斯洛伐克 B.波兰 C.奥地利 D.法国 5.1939年9月1日,德国军队对哪个国家发动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 A.奥地利 B.捷克斯洛伐克 C.波兰 D.苏联 6.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B.经济危机的打击 C.德、日法西斯的扩张 D.英法等国实行绥靖政策 7. 2010年5月9日,胡锦涛主席出席了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65周年庆典。这次伟大的卫国战争开始于()A、德国突袭波兰 B、德国东侵苏联 C、日本偷袭珍珠港 D、莫斯科保卫战8.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军的铁蹄横扫了北欧、西欧和东南欧。但德军这种“不可战胜”的神话破灭在()A.莫斯科保卫战 B.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C.诺曼底登陆 D.中途岛海战9.列宁曾评论说“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的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太平洋两岸的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全面爆发的标志是什么? ( ) A.九一八事变 B.卢沟桥事变 C.日本偷袭珍珠港 D.朝鲜战争爆发 10. 1942年美国印制了一份海报。图上有“united”(团结)、“win”(获胜)等宣传语和美、英、苏等国国旗,可以判断海报与下列哪一文献密切相关?()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联合国家宣言》 11.二战电影精彩片断:1944年6月,50万盟军官兵集结完毕,等待执行一项危险的命令。对他们来说,这或许就是生命中最后一天。这群盟军官兵要执行的命令是() A.从敦刻尔克撤退 B.增援珍珠港 C.保卫中途岛 D.横渡英吉利海峡 12. 某兴趣小组制作了有关“二战”的系列知识卡片,其中内容与史实不符的是( ) A.二战爆发:1939年 B.转折性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 C.雅尔塔会议:决定建立联合国 D.二战结束:德国投降 13.观察分析下表,从表中你能得出的有关“二战”的正确结论是() 第二次世界大战情况统计表战 A.人类历史上的空前浩劫 B.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C.民族解放战争 D.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14.关于雅尔塔会议内容的新闻报道中,不应出现的是() A.决定成立联合国 B.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 C.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D.苏联承诺对日作 15.“象希特勒这样的法西斯国家的政治生命和军事生命,从它出生的那天起,就是建立在进攻上 面的,进攻一完结,它的生命也就完结了。”毛泽东说这番话的背景是 A.苏军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 B.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C.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盟军登陆诺曼底 D.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16.英国首相在参加慕尼黑会议后回到伦敦说:“这是我们时代的和平,我建议你们安心睡觉去吧!” 他是谁() A. 希特勒 B.张伯伦 c丘吉尔 D.墨索里尼 17.二战中领导苏联军民英勇抗击法西斯侵略的是() A . 列宁 B. 丘吉尔罗斯福 D. 斯大林 18.“我没什么可以奉献,有的只是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发表这段演说的是() A.美国总统罗斯福 B.中国元首蒋介石 C.英国首相丘吉尔 D.苏联元首斯大林 19.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规模空前的反法西斯战争,以法西斯势力的彻底失败而告终。下列史实 与搭配,哪一项是法西斯彻底失败的主要原因 A. 斯大林格勒战役——二战的转折点 B. 诺曼底登陆——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C. 雅尔塔会议——协调了盟国战胜的日法西斯的步伐 D. 《联合国家宣言》 发表——正义力量的联合 20.团结就是力量,合作实现双赢。2012年是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成立70周年, 一位同学制作了一期手抄报(如右图),其中表述有误的是() A时间 B地点 C标志 D作用 选择题答题处 二、非选择题(40分) 21.史实辨析题。正确的请划“√”错误的划“×”(5分) (1)图一所反映的战役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2)图二所反映的事件使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 (3)图三反映的是英美盟军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军事行动。() (4)图三中的战役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5)三个战役均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家相互支援配合下获得胜利。()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成立时间:1942年 成立地点:纽约 成立标志:《联合国家宣言》 作用:加速了法西斯国家的灭亡 诺曼底 英吉利海峡 珍珠港 瓦胡 九下第三单元二战测试题

日本二战战败投降日

日本二战战败投降日 8月15日是日本二战战败投降日。 就对人类犯下的战争罪行而言,除了德国法西斯,大概没有比日本军国主义更严重的了。因此,作为70年前那场战争加害者后人的日本政府,如何认识和评价那场战争,不仅是日本之事,也是曾经遭受侵略的国家和人民之事。 但在这方面,日本释放的信息混乱。据悉在“8·15”这个所谓“终战诏书”颁布的日子,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将发表战后70周年谈话。有日媒报道,安倍将在谈话中基本确定沿用“村山谈话”中的“道歉”、“侵略”等表述。但此前,安倍本人表示,谈话虽总体上继承日本历届内阁的历史认识,然而没有写入“道歉”的打算,对把大战称为“侵略”也持慎重态度。 安倍这种总想回避“侵略”、“道歉”,并以为它会得到理解的做法,实是自欺欺人。站在中国的立场看,把70年前的那场大战称为“侵略”,并为此要求日本“道歉”,并非是在措辞和细节上对日本进行“纠缠”,而是它关系到对那场战争的性质如何判断、对侵略历史是否真正有体认的问题。所以,它不是一个小事,而是中日关系的大事。 在这个问题上,国际以及国内近年来也有些人存在糊涂认识,认为日本政府在战后已多次表明侵略、道歉、反省,不必要求每届日本政府上台,都要作这样的表态;对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的行为,也不要过多抗议,为了中日未来,应该向前看,以和解、宽容的态度看待日本的种种行为;认为这样才能显示中国之为大国,中国国民心态的成熟。 此种糊涂认识有两个理由:一是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等行为,是日本的文化。日本文化强调对为国捐躯者的纪念,因此,参拜行为并非是有意要祭奠那些战争狂人和歌颂侵略;二是日本在经过战后几十年的改造后,现在已是一个民主国家,日本不可能再发动一次侵略邻国的战争。 初看起来,这两个理由似乎有理,但经不起推敲。纵然参拜行为是日本文化,但在邻国多次抗议后,还以首相或其他公职身份参拜,就不能简单归之为文化问题,而只能理解为有意以参拜来对抗。 另外,日本国内虽然存在反战力量,日本政府也表示永不再战,但安倍政府正在力推的新安保法案却赋予日本自卫队海外派兵的权力。该法案甚至规定,如果日本感觉到战争的危险,有权先发制人进行打击。所以,民主国家不打仗对日本未必适用。事实上,借着民主的民意,民主国家一旦发起战争,可能会更加毫无顾忌。 在反法西斯战争和历史问题上,应该向美国空军少将查尔斯·斯文尼学习。这位唯一两次参加对日原子轰炸的飞行员,在1995年5月国会作证时讲了一句振聋发聩的话:“只有记忆才能带来真正的原谅,而遗忘就可能冒重复历史的危险”。斯文尼所以发出这个忠告,原因在于,在历史认知上,日本从政府到民间,存在摇摆和反复。 虽然多数日本人没有对70年前的战争持肯定态度,但鉴于日本的民主化改造保留了天皇体制,更由于日本认为战争失败并非败于中国,随着时间推移,他们并没有作为加害者的深刻的负罪感。这是日本社会存在深厚保守势力的一个因素。 重温历史不是要国人牢记中日这段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恩怨情仇不放,我们不鼓励国民沉浸于受害者心理,但这并不意味着对错误史观也要宽容。无论对自己还是对日本,都要警惕歪曲历史的行为。在日本投降纪念日前夕,有必要重温美国少将的忠告,警惕藏在历史中的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防止它们因对历史的遗忘而再度蹿出来。

二战时间表和重大事件

二战时间表(从1922年开始) *1922.10 *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建立法西斯政权 1929.10.24 纽约华尔街证券交易所崩溃,股价狂跌 时间 欧洲 亚洲、太平洋 北非 1931 9.18日本军部法西斯分子发动侵略,侵占中国东北三省 1933 1月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 1935 德国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 10月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1936 3月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 10月德意签订柏林协定,形成柏林-罗马轴心 11月德日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 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 3.9日本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大战亚太策源地形成 5.9 意大利吞并埃塞俄比亚 1937 11.6 意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形成柏林-罗马-东京轴心 7.7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 *8.13 日本进攻上海,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平型关大捷 *12月南京沦陷,"南京大屠杀" 1938 3.15德国吞并奥地利 9月英、法、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 10月德国吞并苏台德地区 *春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徐州沦陷 *10月广州、武汉沦陷,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1939 3.15 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3.28 西班牙建立以佛朗哥为首法西斯政权,宣布中立 8.23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在莫斯科签订 9.1 德国突袭波兰 9.3 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9.17 苏军开进波兰,建立东方战线 11.4 美国通过《中立法》修正案 *4.7 意大利侵占阿尔巴尼亚 1940 *4-5月德军闪击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 5月德国进攻法国 5.26敦刻尔克大撤退 6.22 法国战败 7-10月不列颠空战,德军首次受挫 9月徳意日签订三国军事同盟 *10.12 德军进攻罗马尼亚 *中日百团大战 *日本占领印度支那 *7.19 意军入侵东非和北非 *8.3 意军进攻英属索马里 1941 *2.9德国吞并卢森堡 *4.17 南斯拉夫投降 *4.21 希腊投降 6.22 德国向苏联发动突袭,苏德战争爆发,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 9-12月苏德莫斯科战役,宣告"闪电战"破产 3月美国通过《租借法案》 7月日本提出"大东亚共荣圈" 8.14 罗斯福和丘吉尔发表《大西洋宪章》 12.7 日本突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2月隆美尔支援意军,双方拉锯战 *5.5 埃塞俄比亚复国 1942 年初,26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7月苏德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使苏德战场局势发生转变,二战重要转折点*5.5 日本占领菲律宾、瓜达尔卡纳群岛 6月美日中途岛战役,太平洋战场出现转折 下半年美军逐岛战役 10.23 英军和德意军队阿拉曼战役,北非战场转折点 11月美英联军在北非两栖登陆,"火炬计划" 1943

日本二战投降书

终战诏书是日本昭和天皇裕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签署的表示接受美、英、中、苏四国在波茨坦会议上发表的《波茨坦公告》,同意进行无条件投降的诏书。 诏书主要由迫水久常、川田瑞穗、安冈正笃执笔完成,其他内阁大臣亦曾参与修订。为了争取免除裕仁的战争责任以及保护天皇制,诏书在措辞上采取了诸多手段,诸如粉饰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的实质;规避日本对亚洲诸国的战争责任,只将对象限制在美、英两国;且将裕仁作为日本侵略军最高统帅的责任转嫁给日本政府。 诏书在8月14日由裕仁亲自宣读并录音,次日通过电台广播,称“玉音放送”。 《终战诏书》全文(中译) 朕深鉴于世界大势及帝国之现状,欲采取非常之措施,收拾时局,兹告尔等臣民,朕已饬令帝国政府通告美、英、中、苏四国,愿接受其联合公告。 盖谋求帝国臣民之康宁,同享万邦公荣之乐,斯乃皇祖皇宗之遗范,亦为朕所眷眷不忘者。前者,帝国之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希求帝国之自存与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至如排斥他国之主权,侵犯他国之领土,固非朕之本志。然交战已阅四载,虽陆海将兵勇敢善战,百官有司励精图治,一亿众庶克已奉公,各尽所能,而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实难逆料。如仍继续作战,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并将破坏人类之文明。如此,则朕将何以保全亿兆赤子,陈谢于皇祖皇宗之神灵乎!此朕所以饬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朕对于始终与帝国同为东亚解放而努力之诸盟邦,不得不深表遗憾:念及帝国臣民之死于战阵,殉于职守,毙于非命者及其遗属,则五脏为之俱裂;至于负战伤,蒙战祸,失家业者之生计,亦朕所深为轸念者也。今后帝国所受之苦固非寻常,朕亦深知尔等臣民之衷情,然时运之所趋,朕欲忍所难忍,耐所难耐,以为万世之太平。 朕于兹得以维护国体,信倚尔等忠良臣民之赤诚,并常与尔等臣民同在。若夫为情所激,妄滋事端,或者同胞互相排挤,扰乱时局,因而迷误大道,失信义于世界,此朕所深戒。宜举国一致,子孙相传,确信神州之不灭。念任重而道远,倾全力于将来之建设,笃守道义,坚定志操,誓必发扬国体之精华,不致落后于世界之进化。望尔等臣民善体朕意。 原文 朕深く世界の大勢と帝国の現状とに鑑み、非常の措置を以て時局を収拾せむと欲し、茲に忠良なる爾臣民に告ぐ。 朕は帝国政府をして米英支蘇四国に対し、其の共同宣言を受諾する旨、通告せしめたり。 抑々、帝国臣民の康寧を図り万邦共栄の楽を偕にするは、皇祖皇宗の遺範にして朕の拳々措かざる所、曩に米英二国に 宣戦せる所以も、亦実に帝国の自存と東亜の安定とを庶幾するに出て他国の主権を排し、領土を侵すが如きは固より朕が

日本投降的历史背景介绍

日本投降的历史背景介绍 日本投降是指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天皇向全日本广播实行无条件投降,结束战争的一次重大事件,以下是为你整理的日本投降的背景,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中国与日本的战争一共持续了七年,最后的结果是日本无条件投降。众所周知,日本当时在中国战场上是有优势的,那么日本为什么会无条件投降呢?日本投降背景是什么呢? 提到日本投降背景,一共有以下几点:第一,日本是法西斯的代表,日本和意大利以及德国组成了轴心国发起了世界范围的战争,可是在日本投降之前,意大利和德国就已经被其他正义国打败了,此时只剩日本孤军奋战,日本军的失败是注定的。第二,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这一行为惹怒了处于中立的美国,很快美国就在日本投放了原子弹,原子弹的威力十分巨大,给日本造成了非常大的损失,导致日本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再加上中国民众坚定的意志使得日本逐渐意识到很难将中国打败。第三,东南亚对日本战斗物资的供应几乎全部中断,这对日本是一个更直接的打击。 最后,日本投降和日本的民族精神也有一定的联系,日本发起战争这么久都没有打败中国,深感中国的强大,而且日本重视忍术,他们认为现在撤退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否则损失会更大。 所以说日本投降背景主要是因为当时的日本面临内忧外患的局

面没有办法再和中国打持久战,毕竟想要吞并中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经过多重考虑再加上外界压力,日本只能选择无条件投降。 日本投降仪式的经过‍‍‍‍‍‍‍‍‍‍1945年日本投降,日本投降仪式也在日本投降后举行。日本投降仪式过程虽不到三个小时,但它代表的含义,却是在历史长河中无法磨灭的。那么,这场意义非凡的受降仪式的过程是什么样子的呢? 由于美国军方内部派系之争,这场仪式的准备略显仓促,也因为参加仪式的各国代表语言不通带来的交流困难,使整个仪式的氛围没有那么庄严肃穆,但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兴奋与激动,当然,日本代表除外。上午八时,各项准备就绪,各国的记者也已站在规定位置,他们正在用手中的照相机记录这重要的时刻,士兵们也集结在甲板上,荷枪实弹,表情庄重的凝视远处的海面。 八点半,仪式正式开始,联合国签字代表团首先进场,代表中国的是国军将领徐永昌将军。其后,英国、苏联、澳大利亚等国家的代表也陆续进场。20分钟后,麦克阿瑟将军也乘汽艇来到“密苏里”号,他作为最高统帅,同时也是这次日本投降仪式的最高负责人。随着代表团陆军和海军100名将领的站定,在几位美国军官的引导下,日本代表团11人也来到主甲板,日本受降主要代表是日本外相重光葵和前日本天津驻屯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他们都是中国人的“老熟人”了。 9时整,麦克阿瑟将军宣读讲稿,随即命令日本受降代表在投降

日本二战投降书及影印材料

日本投降书全文(一九四五年九月二日上午九时签字生效) 降书: 吾等,谨代表日本天皇、日本政府及日本皇军总将,兹此接受一九四五年七月廿六日由美利坚合众国政府、中国政府及大不列颠政府于波茨坦协议所拟订的四个条款,和及后由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邦提出的附款,上述四强下称为联合国。 吾等宣布,日本帝国大本营所属之各地日本军队,暨在日本国控制下之所有军队,向联合国无条件投降。 吾等命令在各地之所有日本国军队,及日本国臣民,终止敌对行为,保存船只、飞机,及非军用财产,防止毁损,并令日本政府各机关,履行联合国最高司令官或根据其指示,所颁发之各项要求。 大本营应立即命一切日本国军队及日本国所控制之一切军队指挥官(无论现在何地)本身及其所属一切军队,着即无条件投降。 吾等命令所有官厅,陆海军人员,遵行并履行联合国最高司令官为受降所发出或根据其委任所发出之一切布告、命令及指示。并令该等人员继续留在各自岗位,执行其非战UF闘任务,以至联合国司令官解除其任务为止。 吾等即发布命令,要求各级人员,诚实履行波茨坦宣言各条项,暨为实施该宣言联合国代表所要求之各条款。并约定天皇、日本国政府及其继任者,同样采取此项措施。 吾等代表日本帝国政府及日本帝国大本营,承诺即时释放现在日本控制下之所有联合国俘虏,及被拘留者。并对之加以保护,供给给养,立即送至指定地点。 天皇及日本国政府之统治权限,为实施受降条款,采取措施时,置于联合国最高司令官限制之下。

一九四五年九月二日上午九时四分,于日本国东京湾上签署。 奉大日本帝国天皇陛下及日本国政府并以其名义。 重光癸 奉日本帝国大本营命令并以其名义。 梅津美治郎 一九四五年九月二日上午九时八分,于东京湾上,为美利坚合众国,中华民国,大英联合王国及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邦,暨与日本处于交战状态之其它联合诸国利益,接受上项降书。 联合国最高司令官麦克阿瑟

日本投降前唇枪舌战一整天,裕仁天皇一段话所有人悲恸接受战败

日本投降前唇枪舌战一整天,裕仁天皇一段话所有人悲恸接 受战败 文|姚联合1945年8月15日12时整,日本广播裕仁天皇《终战诏书》,宣布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必须立即无条件投降。8月6日,美国在广岛投下了原子弹。8 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9日零时刚过,苏联百万红军以迅雷不及掩耳的凌厉攻势,向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70万关东军发起了全线总进攻。面对多重打击,日本终于顶不住了。此前,主战与主和两派各执一词,数次会议争论不休,议而不决,主战的少壮派军官甚至发动“起义”,追杀大臣,包围皇宫,搜查天皇录音,几使《终战诏书》不得广播。其中,8月9日召开的“最高会议”唇枪舌战一天,最后也不了了之。1945年8月9日,昭和天皇开御前会议,决定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此画由日本画家白川一郎所绘1945年8月9日上午10点半,首相铃木贯太郎召开最高战争会议。铃木简要讲了议题,然后由外务大臣东乡报告苏联参战及原子弹爆炸后各方面的反映,建议日本接受投降协议,会场展开了争论。会议中间又传来消息,“美国飞机在长崎又投了一颗原子弹”,四座惊愕。 “日本实际上已经不可能再继续战争,”年老的首相说,“我

们除了接受《波茨坦公告》,别无其他选择。” 外务大臣东乡更显焦急:“宝贵时机不能再错过,日本已危如累卵,若再拖延,更加不可收拾。”陆军大臣阿南惟几将军则反问:“谁能肯定我们百分之百地失败?我们当然不能接受这个宣言。” 阿南将军向最高委员会提出了日本的防卫计划,指出日本的防御力量可以再增加2800万人。外交大臣东乡要求进一步说明。“凭着运气,我们会在他们登陆之前将其击退,”梅津将军说,“无论如何,我可以自信地说,我们将摧毁入侵者的主要力量。”东乡反驳道,即使日本的兵力击退了第一次登陆,美国军人将反复登陆直至成功。双方各执一词,争论到下午1点,仍是三比三,铃木、东乡、米内主张接受无条件投降,阿南、梅津、丰田坚决反对。铃木于是宣布休会,交内阁会议讨论。 午饭毕,内阁会议在首相官邸举行,会上,多数人同意接受《波茨坦公告》,但是有一个附加条件:保留天皇以维持国体。阿南暴躁地嚷道:“够了,够了,这些情况谁都知道。我本人及我的忠勇部下,都有一个信念,就是不管形势如何险恶,非打到底不可,宁可玉碎,决不投降!”在阿南、丰田、梅津等主战派恫吓下,相当部分阁员或收回了原先的观点,或沉默不语,内阁会议开到深夜10点钟,以不了了之宣布散会。面对以陆军大臣阿南为首的主战派反对接受无条

日本二战战败并非无条件投降

日本二战战败并非无条件投降 “吾皇御统传千代,一直传至千千代;直至小石变巨岩,直至岩石满苔藓。”1945 年8 月15 日东京时间中午12:00,日本军民都奉命聚集到收音机旁列队,以颂扬“万世一系”的天皇为主题的国歌《君之代》首先响起。接着,一个发尖的男声从收音机中传来─这就是普通日本人首次听到的“御音”。以“朕”自称者用文言体通篇广播中,又都回避了“战败”“投降”字样,只说“饬帝国政府接受”盟国的《波茨坦公告》。此刻日本军民虽多不知公告内容,却明白已向敌国屈服。 日美在瑞士秘密谈判投降条件 “八一五”这一天,日本天皇宣布接受盟国要求其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结束,无疑是一大喜庆。不过随之出现了诸多反常之事,如美蒋 利用侵华日军当“守备队”,日本未改变原有政府,最重要的战犯未受追究,拆除可供军事所用的重工业、对受害国赔偿等更被美国一笔勾销,这与德国无条件投降真有天壤之别! 战后日本进步史学家井上清在《天皇的战争责任》一书 中曾这样概括说:“日本投降实际上是以天皇为首的上层在人民不知情的情况下同美国进行的一场交易。”

既然是“交易”,自然要讨价还价,就不会是“无条件”。 1945 年5 月德国投降时,日本本土还未攻进盟军一兵一卒,前首相近卫等人鉴于德国的先例,向天皇建议应尽快与盟军之首的美国谈条件,牺牲军部一班人来结束战争,以保存元气。 按照国际反法西斯盟国的约定,德、日这两大侵略策源地必须彻底铲除,不能与之谈条件。罗斯福总统在1945 年4 月去世前,较倾向于铲除日本“官军财抱合”的侵略势力,以副国务卿、原驻日大使格鲁为首的“日本帮”却鼓吹可保留天皇和财团为美国服务。杜鲁门继任总统后,马上称赞格鲁的观点是“真知灼见”。 德国投降次日,即5 月9 日,在海军省军令部就职的“御弟”高松宫大佐将瑞士秘密使团藤村义良海军中佐的来电报告皇兄,说美国态度已有松动。当时,日美驻瑞士的代表经常在昏暗的酒店角落或无人的树林间交谈媾和条件,藤村义良说明最大障碍是“无条件投降”,美国战略情报局驻欧洲负责人杜勒斯则表示在“无条件投降”的名义下,可保留天皇制。接到“御弟”的报告,天皇仍抱希望于苏联出面调停,再去掉“投降”字样改为“体面和平”,因此未明确答复。8 月9 日苏联对日宣战,最后的希望破灭,在当夜召开的御前会议上,天皇否决了军方继续作战的要求,于10 日晨做出“圣断”,向盟国表示可接受《波茨坦公告》,前提是“不改变天皇统治

九一八事变到日本投降

九一八事变到日本投降 ——《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出版 党德信 著名的军事史研究专家,曾主编多卷《中国军事史》、亲身参加过抗日战争重要战役的郭汝瑰将军在国防大学原校长、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张震上将的支持下,与国防大学原副校长黄玉章将军(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一起担任主编,组织一些从事抗战史研究的专家教授和曾经浴血奋战在抗日战场上的国共两党将领组成编审组,搜集了大量资料,认真进行了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分析研究,弄清战争的真实面貌,严肃认真地把抗战过程(从九一八事变到日本投降)以及战略决策和战役指导的成败得失等,如实、扼要、系统地反映出来。该书突出主线,删繁就简,历时六年,四次修改定稿,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120多万字,附战争地图近百幅。该书较全面地记述了正面战场的作战情况,对其得失教训有适当总结,是一部值得肯定的史书。 郭汝瑰,1907年9月出生于四川省铜梁县一个家道衰落的“书香”之家,1927年4月14日,时任黄埔军校校务委员的中共党员吴玉章对郭汝瑰和另一川籍同学说,蒋介石已公开叛变,很可能进攻武汉,你们要提前毕业回川,要想办法让郭汝栋阻止杨森攻打武汉。就这样,郭汝瑰在黄埔军校第5期提前毕业后,到其堂兄川军郭汝栋部任连、营长,秘密从事革命工作。他于1929年加入共产党。1930年在国民党“清共”的压力下,他到日本士官学校(24期)学习,从此脱离了中共党组织,“九·一八”事变后,到国民党陆军大学(10期)学习,毕业后,任陆军大学教官。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欲挑起内战,郭汝瑰对此极为不满,期望早日脱离国民党,回到共产党怀抱。恰在此时,中共地下党组织也正找郭汝瑰,希望他利用在国民党军队高层工作之便做些反内战的工作。1946年3月5日,郭汝瑰作为国、共、美三方代表组成的“军事三人小组”国民党方面代表张治中的助手,飞往延安,同周恩来有一些接触。在随小组活动期间,他还先后见到毛泽东、朱德、彭德怀、刘伯承、贺龙、陈毅、聂荣臻等中共领导人,看到延安军民团结、蒸蒸日上的景象,更加向往归队并寻机为共产党做一些有利于革命之事。郭汝瑰起义后,任川南行署委员兼交通厅厅长,1951年春调任解放军南京军事学院教员、军事史料研究处副处长、研究员。1957年肃反,军事学院一教员“坦白”说自己是国民党特务,诬陷郭汝瑰是国民党特务组长,致使郭遭关押,蒙受不白之冤。后经组织调查核实,并有董必武、王葆真、赵力钧、任廉儒(1953年病故)夫人罗莹澄等同志出具证明,才使郭汝瑰将军得以平反昭雪。郭汝瑰虽受过不公平的待遇,但他仍勤勤恳恳为党和人民工作。1980年4月9日,中组部批准郭汝瑰再次入党为正式中共党员,实现了郭汝瑰多年的愿望。 新中国建立以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对抗日战争敌后战场的记述较多而具体,对正面战场的记述相对来说显得较少。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史学界和原国民党将领(多数在全国和各地政协任委员、文史专员或在民革工作)解放思想,撰写一批关于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著作和回忆录。但由于资料缺乏,多数史学工作者撰写抗战专著,参考的多是台湾国民党当局出版的著作,而台湾当局的有些著作,在抗日战争总体格局的叙述上不符史实,对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叙述,也多有掩盖事实、捏造战况之处。用战后总结作为战前的“战略构想”,以制造决策者“英明”的假象,可以说屡见不鲜。大陆各地现存的抗日战争时期的军事档案,比较丰富,为正面战场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但由于国民政府时期的军事档案,如作战计划及命令等,因战场情况变化,实际战斗经过已与计划、命令不符。特别是战斗详报、作战总结以及各种新闻媒介在当时发表的战况报道等,因国民党少数将领邀功、委过等目的,或为激励志气、鼓励人心等宣传的需要,经常虚报战绩及浮夸战果。因而,原始档案在使用时也要加以必要的考证。海峡两岸参加过正面战场作战的将领,根据自己亲身经历,写出不少战争回忆录,这是研究正面战场作战的宝贵资料,但个人经历见闻难免带有一定局限性,而且记忆会有错漏之处。因此,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编写出一部全面、客观、公道介绍正面战场的书,是很有必要、很有意义的事。鉴于此,郭汝瑰将军决心主编一部记述和研究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著作,以填补抗日战争史书的空白。

二战后日本经济的复兴

二战后日本经济的复兴之路 法政学院08历史2班顾颖宝2008084201 日本,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在被美国军事占领及向战胜国投降后,国内的经济出现了较大的波动及危机,而且一度面临着经济崩溃的痛苦挣扎。然而,令世人惊叹的是,仅仅用了大概十年的时间,日本的经济却得到了奇迹般的复兴,并为其后的经济高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那么,在探索经济复兴的道路上,日本采取了哪些措施和作出怎样的努力呢?下面,就让我们一下来探讨其中的“奥秘”。 关键词:战后日本经济复兴 一、日本经济复兴的条件 1.战争中的遗存 虽然战败是日本经济受到沉重的打击,但是战争中遗存的有形与无形资产也为日本复兴经济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在国家财富方面,统计资料表明,日本在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前的1935年,国民财富累计总额为1868亿日元,战时最高点达到1942年的2531亿日元,1945年战败时为1889亿日元。在八年对外侵略战争中,前期积累大于消耗,后期消耗大于积累。结果是战败时国民财富积累仍比战前1935年增长1.1﹪。这说明八年战争中尽管新增积累几乎全被战争消耗所抵消,但至战败时,资本积累仍维持在战前水平。 在劳动力资源方面,虽然战争夺去了300万日本人的生命,但并未在人力资源供给层面给战后日本经济带来过大影响。据人口统计表明,全面侵华后的八年战争期间,日本人口尽增866万人,战后有600万军人及其家属从海外返回本土,结果战败后日本人口由1937年的6334万人骤增到7800万人。从人口的素质来看,明治以来,日本的国民教育就已达到了较高程度。到1940年,日本的义务教育普及率高达99.6﹪,社会总人口中在校学生比率为24﹪,高于美国和英国。 从生产技能来看,战前资本主义的发展,对欧美先进生产技术的积极引进效仿,不仅产生了数量庞大的产业工人队伍,培育出各种训练有素的熟练工人和科技人员,而且早就了一批像三井、三菱那样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财阀及大型企业。

二战中国各战区受降历史介绍!

第一战区 第一战区受降区原定为洛阳地区,后改为洛阳、郑州、开封、新乡地区,受降地点由洛阳改在郑州,受降主官为胡宗南。该区日本投降代表为侵华日军第12军司令官鹰森孝,日军投降部队共计4.3万余人。1945年9月22日,胡宗南在郑州前进指挥所礼堂接受鹰森孝投降。 第二战区 第二战区受降区负责山西地区受降,受降地点在太原,受降主官为阎锡山。日本投降代表为侵华日军第1军司令官澄田赉四郎。1945年9月13日,澄田赉四郎受领中国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第一号命令,开始全面部署投降事宜。据《第二战区日军投降纪实》,第二战区共接受日军第1军及114师团、第3独立旅团、第10独立旅团、第14独立旅团、第5独立骑兵团等部6万余人投降,并遣返日侨4万人。 第三战区 1945年8月18日,蒋介石委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为受降官,主持嘉兴、金华、杭州、宁波、厦门等地区的受降事宜。日军投降代表为驻杭日军第一三三师团长野地嘉平。9月15日,顾祝同在杭州接受野地嘉平投降,并命其转交杭字第一号、第二号命令给日军第十三军司令官松井太久郎遵照执行。其后,浙闽各地日军陆续缴械投降。 第五战区 1945年8月18日,蒋介石任命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刘峙为受降官,负责接收郑州、开封、新乡、南阳、襄阳、樊城等地区,后改为许昌、郾城地区,受降部队为第二集团军和第二十二集团军。日军投降代表为第十二军司令官鹰森孝。9月20日,刘峙在漯河主持受降仪式。 第六战区 1945年8月18日,蒋介石任命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孙蔚如为受降官,负责接收武汉、沙市、宜昌地区。9月18日,第六战区受降仪式在汉口中山公园内受降堂举行,孙蔚如主持典礼,日军投降代表、第六方面军司令官冈部直三郎签字受领中方“六战作命甲”第一号命令。汉口方面率先受降完毕,金口、蒲圻、咸宁、葛店方面和仙桃、天门、岳口、应城、黄陂、孝感方面的受降工作随即展开。 【受降纪念碑】--- 不知何时何故埋于中山公园内张公亭底层,1998年6月被发现,重立于受降堂前。汉白玉石材,孙蔚如手书。碑文:“中华民国三十四年九月十八日,蔚如奉命接受日本第六方面军司令官冈部直三郎大将率属二十一万签降于此——第六战区司令官孙蔚如题” 第七战区 1945年8月18日,蒋介石任命第七战区司令长官余汉谋为受降官,负责接受曲江、潮州、汕头地区日军投降。日军投降代表初定为第104师团长,后改为第23军司令官田中久一。9月28日,潮汕地区日军投降签字仪式在汕头举行。

日本向中国投降书原文

日本向中国投降书原文 一、日本帝国ZF及日本帝国大本营已向联合国最高统帅无条件投降 二、联合国最高统帅第一号令规定“在中华民国(东三省除外)台湾与越南北纬十六度以北地区内之日本全部陆海空军与辅助部队应向蒋委员长投降 三、吾等在上述区域内之全部日本陆海空军及辅助部队之将领愿率领所属部队向蒋委员长无条件投降 四、本官当立即命令所有上第二款所述区域内之全部日本海陆空军各级指挥官及其所属部队与所控制之部队向蒋委员长特派受降代表中国战区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上将及何应钦上将指定之各地区受降主官投降 五、投降之全部日本陆海空军立即停止敌对行动暂留原地待命所有武器弹药装具器材补给品情报资料地图文献档案及其他一切资产等当暂时保管所有航空器及飞行场一切设备舰艇船舶车辆码头工厂仓库及一切建筑物以及现在上第二款所述地区内日本陆海空军或其控制之部队所有或所控制之军用或民用财产亦均保持完整全部缴于蒋委员长及其代表何应钦上将所指定之部队长及ZF机关代表接收 六、上第二款所述区域内日本陆海空军所俘联合国战俘及拘留之人民立予释放并保护送至指定地点 七、自此以后所有上第二款所述区域内之日本陆海空军当即服从蒋委员长之节制并接受蒋委员长及其代表何应钦上将所颁发之命令 八、本官对本降书所列各款及蒋委员长与其代表何应钦上将以后对投降日军所颁发之命令当立即对各级军官及士兵转达遵照上第二款所述地区之所有日本军官佐士兵均须负有完全履行此项命令之责 九、投降之日本陆海空军中任何人员对于本降书所列各款及蒋委员长与其代表何应钦上将嗣后所授之命令倘有未能履行或迟延情事各级负责官长及违犯命令者愿受惩罚 奉日本帝国ZF及日本帝国大本营命签字人帝国派遣军总司令官陆军大将岗村宁次 昭和二十年(公历一九四五年)九月九日午前九时分签字于中华民国南京 代表中华民国美利坚合众国大不列颠联合王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邦并为对日本作战之其他联合之利益接受本降书于中华民国三十四年(公历一九四五年)九月九日午前九时分在中华民国南京 中国战区最高统帅特级上将蒋中正特派代表中国陆军总司令陆军一级上将何应钦

从日本文化浅析二战日本的投降

从日本文化浅析二战日本的投降 摘要:二战后法西斯战败,日本法西斯无条件投降。日本这样一个一贯奉行不投降主义的民族,为何瞬间竟能在世人面前宣布无条件投降。该文章主要从日本的文化分析一下二战日本的投降。 关键词:日本投降“忠”文化情义日本人的矛盾性格耻感文化天皇很难捉摸日本人的性格,他们性格很矛盾,他们爱美,醉心于菊花的栽培,对演员和艺术家给予崇高的荣誉同时他们崇尚刀剑和武士的无上荣誉。既好斗又温和,既黩武又爱美,既驯服又不愿受人摆布,既忠贞有易于叛变,既勇敢又懦怯,既保守又十分欢迎新的生活方式。日本人的性格跟日本文化密不可分,可以说日本文化塑造了日本人独特的性格,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外交政策。二战日本的投降使世人震惊,以下就是从日本文化来简单分析一下日本二战的投降。“忠”文化 二战后日本无条件投降,日本为何能无条件投降,而且二战后日军被俘竟然能够与盟军合作。这180°的大转变,让世人惊奇甚至难以置信,与我们的信条格格不入。 在我们的信条里,日本人是好战的民族,投降是可耻的,这已深深烙在日本人的思想深处。只有视死如归的冒险才是最高尚的,而小心谨慎则是无价值的。这一态度在对待伤病员及疟疾患者的时候,也反映的很明确,在他们看来这些士兵是废物。在撤退时,负责的军医往往在临走时将伤病员都枪杀掉,或者是伤病员自己用手榴弹自杀。这种关于兵员消耗理论的最极端的表现就是他们的不投降主义。于日本人荣誉就是战斗之死,在绝望的时候,应当用最后一颗手榴弹自杀或是赤手空拳冲入敌阵,进行集体自杀式的仅供,但绝不应投降。万一受伤后被俘,感到“回国后再也抬不起头来了”,他丧失了命运,对于从前的生活来说,他已经是一个“死人”了。二战中,日本本土充满了誓死顽抗者,在战争中日军残酷,惨无人道,啥事都干得出来,他们是好战的民族,奉行军国主义传统。 但以上这些分析都忽视了“忠”的作用。 1945年8月14日,日本投降,“忠”在全世界显示了难以置信无以伦比的威力。天皇说了话战争就结束了,天皇声音尚未广播之前,顽强的反对者们围住皇宫,试图阻止停战书的宣布,但一旦宣布,他们就全服从了。在1945年8月14日以

日本投降书全文【组图】

日本投降书全文【组图】 日本投降书全文【组图】 2012-09-25 13:49:10| 分类:历史|字号订阅 ●从《开罗宣言》到台湾光复 “废除《马关条约》!收复台湾!”———中国人民的心声 甲午战争战败后,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将中国领土台湾割让给了日本。 虽然国土沦丧,但中国人民时时刻刻都在盼望收复台湾。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曾照会各国:“中国前政府与外国政府、公司及个人所订立之不平等条约及协定,既无存在之理由,国民政府于最短期间内废除之。”这个照会使国人一度看到了废除《马关条约》、收复台湾的希望,但这一美 好愿望很快随着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出笼化为泡影。 从沦陷之日起,台湾人民一刻也没有泯灭对祖国的拳拳之心。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8年在上海成立了由谢 雪红等人领导的台湾共产党。此后几十年间,台共的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1938年,台湾同胞李友邦、张毕来等在大 陆创建了“台湾义勇队”,在周恩来和国民党爱国将领黄绍 的支持下,投身抗日战争和台湾解放的事业中。 1940年4月初,国民参政会参政员董必武、张澜等人 联名向国民政府提议:废除《马关条约》,收复台湾。这份

提案表达了海内外四亿五千万中国人的心声! ●《开罗宣言》(1943年12月1日) 1942年4月,国民政府在重庆掀起了一个声势浩大的 收复台湾运动。为配合这场运动,中国共产党在大后方创办的《新华日报》和重庆各大报纸都出版了“台湾光复专刊”。《新华日报》还专门聘请冯玉祥将军和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孙科撰写专文,呼吁台湾同胞“更加精诚团结,切切实实为收复台湾而努力”。 ●“台湾当然归还中国!”———罗斯福的战略考虑 1942年10月,美国总统罗斯福的私人代表威尔基访问重庆。在与威尔基的会谈中,蒋介石向盟国提出了被日本侵占的我国东北和台湾在战后归还中国的问题。同年,宋美龄赴美会晤罗斯福,罗斯福向其提及了自己对战后中国问题的设想:台湾、东北和琉球群岛归还中国;香港主权归还中国,由中国划为自由港。次年2月,罗斯福总统再次向蒋介石的驻美大使魏道明表示:“台湾当然归还中国!” 1943年初,颇具战略眼光的罗斯福开始考虑战后的世 界秩序问题。罗斯福希望在战后出现一个强大而亲美的中国,以填补日本战败后远东地区的权力真空。虽然他从派给蒋介

日本的投降竟然另有原因:并非因为原子弹

日本的投降竟然另有原因:并非因为原子弹 《波士顿环球报》2011年8月7日发表文章,介绍了历史学家在研究日本投降原因时得到的新成果。文章称日本投降并不是因为众所周知的广岛、长崎核爆炸,而是另有端倪。文章摘要如下: 在近七十年的时间里,美国公众都接受了同一个导致日本投降的原因。到1945年中,欧洲战 争已经结束,很明显日本已没有任何胜利希望。经过多年横跨太平洋岛屿的艰苦战争,日本的海军 和空军几乎都被摧毁了。物资生产步履蹒跚,完全被美国工业打败,日本人民正在经历饥荒。全面 侵略战争对日本自己也意味着数以十万计的死亡,但是,日本领导人仍然拒绝投降。 66年前的8月初,美国推出了一种可怕的新武器,在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在短短几天内, 日本投降,终于结束了战争。 然而近年来又出现了对这一事件的新解释。加利福尼亚大学一位德高望重的历史学家长谷川整 理出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是苏联介入太平洋战争迫使日本投降,而不是广岛和长崎的核爆炸。他 的解释可能会给投放原子弹的道德意义带来新解释,也会引起关于核威慑的争议,还表明我们可以 以不同的方式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怎样结束、为什么结束。 “长谷川改变了我的想法。”因《原子弹出世记》一书获得普利策奖的理查德·罗兹说,“日本投 降的原因并不是那两颗原子弹。” 长崎原子弹爆炸现场 杜鲁门总统发展核武器的决定一直是争议的来源。很多人认为攻击平民永远都不是正义的。20 世纪60年代,一位“修正主义学派”历史学家认为,日本在被原子弹袭击前马上就要投降,投放原 子弹是没有必要的,杜鲁门批准这么做是为了用这种新力量恐吓苏联。

二战日本投降及签字仪式 长谷川出生在日本,自1990年以来就在美国任教,他精通英语、日语和俄语,拒绝传统和修正主义的立场。据他对证据的仔细核查,日本在广岛核爆炸之前并不准备投降,在核爆炸之后也不准备立即投降。事实上,是因为在广岛核爆炸几天之后的苏联对日宣战使日本投降。 美国和日本公众都坚持认为是核爆炸结束了战争。对于日本人来说,广岛是他们国家作为受害者的有力象征,帮助他们遮掩侵略者的角色和大规模战争暴行。对于美国人来说,广岛核爆炸一直是最后被证明正当的手段。长谷川注意到了这一点,并说:“这似乎触动了神经。” https://www.doczj.com/doc/6210461856.html, 军情第一站 长谷川还是孩子的时候,就从屋顶看到了投掷到东京的燃烧弹,他还记得地平线上奇怪的橙色光晕。长大一些后,他对日本政府把战争带给本国人民感到很愤怒。后来,作为一名学者,他接受了投放原子弹对结束战争很有必要的立场。现在,他则认为美国对日本投掷原子弹是战争罪行。 但他也补充说,美国不需要向日本道歉,直到日本真正接受自己所犯的战争罪行。这就是一个大无畏地审视那段丑陋历史的人不断发展的观点,可惜的是大多数人,包括美国人和日本人,都没有勇气这样做。 7月23日,美国首都华盛顿,格罗夫斯将军正在这里起草投掷原子弹的指令。 起初在选择目标时,美国陆军航空队总司令阿诺德将军曾主张把京都也列入其中,因为它是日本的军事活动中心。但是,史汀生坚持认为京都是日本的文化和宗教圣地,不同意向那里投放原子弹。史汀生的建议被接受,所以,京都就从轰炸名单上勾掉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