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尼采的道德概念——《曙光》前言的一种读解

尼采的道德概念——《曙光》前言的一种读解

尼采的道德概念——《曙光》前言的一种读解
尼采的道德概念——《曙光》前言的一种读解

尼采哲学超级语录经典名言名句

尼采哲学超级语录经典名言名句 1、历史总是一次又一次地出现一些对过往的伟大事物进行反思的人,他们从中获取力量,常常感受到人类生命的辉煌灿烂。——尼采 2、所有的精神最终都变成了在肉体上清晰可见的东西。基督教汇聚了无数渴望被征服的人以及所有那种卑恭而虔诚的高级或低级的放弃了所有行动的人的整个的精神。——尼采《反基督》 3、是否会四处游历,寻找适合自己的国度?抑或是漫步各处,探寻最适合自己安家落户的地方?不如寻一处强劲而安稳的地方,将其作为自己的祖国,建立自己的小家。无论是喧嚣的都市,还是寂静的荒野,只要是强劲而安慰的地方,就能让你高枕无忧。——尼采《曙光》 4、窥视深渊者,必为深渊所窥视。——尼采 5、如果这世界上真有奇迹,那只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生命中最难的阶段不是没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尼采 6、我是太阳! ——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7、一个勤奋的人虽然会因为他的勤奋而损害到他的见地或者精神上的清新与创意,但是他依然会受到褒奖。——尼采 8、他是思想家,这意味着:他善于简单的---比事物本身还要简单---对待事物。——尼采 9、我愿意这样死去,以便你们这些朋友因我之故而更爱世人;我愿意再变为泥土,让我在诞生我的大地中安息。——尼采《查拉图斯

特拉如是说》 10、乐观主义,为了重建的目的,为了什么时候能被允许再次成为悲观主义者。——尼采 11、美观战胜了重量和地心引力,它和权力意志都力图在建筑物中表现自己,建筑学是一种力量修辞学——尼采 12、灵魂的下水道-为了洗涤人类那肮脏的灵魂,一定要有下水道才可以。具有这种下水道功能的,对于那些高傲的伪君子而言,就是上帝了。——尼采《人性,太人性的》 13、今天,我执笔的这一瞬间,我展望自己的未来-就像平静的海面,没有任何希求能骚扰那完全的宁静。我一点都不期望任何东西或不同于它现在的情况,也不希望自己有所改变。——尼采《瞧!这个人》 14、我祈祷我的高傲陪伴我的智慧!——尼采 15、人是必须要被超越的东西。——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16、总有一天,孤独会令你疲惫总有一天,你的骄傲会蜷缩,你的勇气会崩溃总有一天,你会不再看到你的高贵之处,却十分亲近你的卑贱之处。——尼采 17、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尼采 18、与恶魔斗争的人要时刻警惕,以免自己也变成恶魔。如果你久久地注视着深渊,那深渊同时也在注视着你——尼采《善恶的彼岸》19、接受一种信仰,仅仅因为它是习俗。这无非意味着:不诚实、胆小、懒惰!那么不诚实、胆小、懒惰是伦理的前提吗?——尼采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名作》期末考试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名作》期末考试(20)姓名:班级:默认班级成绩: 95.0分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鲁迅以历史为题材的小说集是()。(1.0分)1.0 分 A、 《朝花夕拾》 B、 《故事新编》 C、 《呐喊》 D、 《彷徨》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2《子夜》最突出的艺术特色是()。(1.0分)1.0 分 A、 喜剧大团圆格局 B、 时代感强烈 C、 零度写作 D、 语言风趣幽默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3下列选项中采取独幕剧方式的是()。(1.0分)1.0 分 A、 《祝福》 B、 《狂人日记》 C、 《伤逝》 D、 《风波》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4《雷雨》中最具“雷雨”性格的人物是()。(1.0分)0.0 分 A、 鲁侍萍 B、 周朴园

C、 繁漪 D、 四凤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A 51945年5月,《白毛女》第一次在()公演。(1.0分)1.0 分A、 北京 B、 上海 C、 延安 D、 南京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6下列作品不属于赵树理的是()。(1.0分)0.0 分 A、 《小二黑结婚》 B、 《山乡巨变》 C、 《李有才板话》 D、 《李家庄的变迁》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C 7《生死场》的作者是()。(1.0分)1.0 分 A、 萧军 B、 骆宾基 C、 萧红 D、 端木蕻良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8《鲁迅杂感选集序言》的作者是()。(1.0分)1.0 分 A、 胡适 B、 刘半农 C、 萧红 D、 瞿秋白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9茅盾的农村三部曲不包括()。(1.0分)1.0 分 A、 《春蚕》 B、 《九十九度中》 C、 《秋收》 D、 《残冬》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10 老舍创作的艺术成就,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1.0分)1.0 分 A、 对封建旧家庭制度的批判和控诉 B、 对北京文化和人文景观的出色描写 C、 老舍是京味小说的源头 D、 对北京市民日常生活全景式的描写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11《<子夜>与国货年》的作者是()。(1.0分)1.0 分 A、 胡适 B、 鲁迅 C、 瞿秋白 D、 陈独秀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12关于战国策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1.0分)1.0 分 A、 战国策派是抗战期间兴起的一个以林同济、雷海宗、陈铨为中心的文化流派。B、 1940年,在昆明创办了《战国策》半月刊。 C、 战国策派曾在重庆《大公报》上开辟《战国》副刊,推崇尼采“超人哲学”D、 战国策派在北京创办了戏剧社,主演战国时期的王侯将相的故事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13赵树理的小说可以称为()。(1.0分)1.0 分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期末考试复习题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期末复习题 1.阐述精神三变(尼采)理论的哲理。 答:尼采“精神三变”讲了三个关于骆驼、狮子、婴儿的故事。 (1)以三种生物骆驼、狮子、婴儿来譬喻人类精神的变化。他认为,精神会由骆驼变成狮子,再由狮子变成婴儿。骆驼,具有忍辱负重、意志强健有力、忍耐考验的特点;狮子,具有反抗的特征,是权力、威严、刚毅的象征;婴儿,有着超越,无欲望,无忧愁,充满生命的活力和创造力的特点。 (2)这三个故事充满了哲理:在起步的人生过渡阶段,一定要有坚韧、朴实,像骆驼那样忍辱负重的精神;当人生步入到具有一定权力阶段的时候,一定要十分辨证的运动,就应该转向婴儿的精神,创造一个完美的境界。 (3)作为一个现代大学生,怎么对待毕业后的就业?要点:不易跳槽;把握“精神三变”的精神特点。(卢梭: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果实是甜蜜的)2.为什么说痛苦是人的一种财富? 答:(1)尼采认为,人生的痛苦是生命不可缺少的部分:“人类对生命的观察越深,对于受苦的观察就越深。”他说,人生就是一个过渡,像钟摆来回摆动;生命是一条毯子,苦难之线和幸福之线在上面紧密交织,抽出其中一根就会破坏整条毯子、整个生命。因此人的一生中,苦难、痛苦是必然的。 (2)以为痛苦以磨练人的意志,激发人的斗志,解放人的心灵,迫使生命的抗争。 (3)痛苦可以导致深刻的灵魂,它有助于人们的冷静的反思中去发现和揭示生命自身的内在矛盾,尤其是生命发展的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辩证转换过程。 3.何为“酒神精神”,请叙述“酒神精神”与“日神精神”的异同。 答:(1)“酒神精神”出自古希腊神话。尼采用古希腊神话中的宙斯之子狄奥尼索斯出生后人们无节制地狂欢乱饮的描写,通过融化个体生命,使生命的“小我”陶醉于宇宙的“大我”的境界之中。

尼采的“精神三变”给做人为师的启示

尼采的“精神三变”给做人为师的启示尼采的“精神三变”给做人为师的启示 精神三变是德国哲学家尼采于他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提出的一个概念。以三种生物——骆驼、狮子、婴儿来譬喻人类精神的变化。精神会由骆驼变成狮子,再由狮子变成婴儿。骆驼代表的是背负传统道德的束缚,狮子则是象征勇于破坏传统规范的精神,最后的婴儿则是代表破坏后创造新价值的力量。 (一)骆驼 骆驼是“沙漠之舟”,刻苦耐劳,意味著人在年轻的时候要接受训练,承受传统的包袱。我经常在杭州街头看到中学生,觉得他们真是非常辛苦,每天上学背著沉重的书包,有时候甚至要背两个书包。每次看到这种情形,我心里常会想:“他们现在是骆驼,这是人生必经的阶段,但是这样能保证他们将来变成狮子吗?”这是个很大的问题。 (二)狮子 骆驼与狮子的差别在于:骆驼必须听从他人的指导、接受他人的命令,所听到的是别人说的“你应该如何!”而狮子则是自己作决定、对自己负责,说的是:“我要如何!”每个人都经过骆驼的阶段,听从父母与老师的教训,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我们无法反驳也无法反抗。然而,上了大学以后应该进入狮子阶段,也就是由自己来告诉自己该怎么做。 但是有几个年轻人真的知道自己要什么?怎么做才对自己有意义?这就是另一个新的问题。换句话说,骆驼虽然看起来很可怜,但是至少不用自己作决定,只要服从别人的指令就行了;相反的,如果要成为狮子,就要承担自我、为自己负责。这一点的压力很大,因为当我们能够自由选择想要做的事时,同时也就丧失了寻找藉口和抱怨的权利。 举例来说,学生在高考结束之后选填志愿时,如果按照父母的希望去选择,至少就保留了一个将来抱怨的权利;相反的,如果父母说:“你已经长大了,应该自己填志愿、自己负责。”这时候一般人会很苦恼,只好去问问同学、参观大学校园,可是最后抉择的时候还是很痛苦,因为我们一旦决定了,也就丧失了找藉口的权利。就算后悔,也不能抱怨,因为这是自己的决定!聪明的父母,应该让子女自己作决定,而对子女来说,在选择的那一刹那会觉得自己长大了,决定了以后也比较愿意为自己负责。 美国心理学家弗洛姆(Eric Fromm)在《逃避自由》(Escape from Freedom)这本书中曾经写到:“给我自由吗?千万不要给我自由!因为随著自由而来的是要负责任啊!我一有自由之后就自己作选择,选择之后就作我自己,但是我作不起啊!”这段话表达了类似的想法。 (三)婴儿 狮子阶段之后则是到达婴儿阶段。婴儿意味着“完美的开始”,提供了所有的可能性。当一个人还是婴儿的时候,父母一定怀着无穷的想像,想像他将来可能成为科学家、工程师、医师等。每天看着他,也就给父母的人生带来了彩色炫丽的希望。当然,小孩成长的过程往往也是父母希望幻灭的过程,最后小孩让父母失望,就像父母曾经让他们的父母失望一样,人生就是这样一个不断重复的过程。 当一个人抵达婴儿的阶段,就不会再遭遇到前面所说的种种问题,代表心灵重新回归原点。

尼采《朝霞》中的道德与自我

浅析尼采《朝霞》中的“道德”与“自我” 摘要:《朝霞》中,通过对“道德偏见”的批评,论述了”人赋予一切存在以一种道德联系,给世界加上某种伦理含义”是错误的,习俗道德束缚了个人的思想自由和行为自由,它是一种规范秩序,不允许人们质疑和打破。人的个人性道德不能够得到发扬,自我束缚在道德之下,对于道德的盲从和对道德的坚信,只有自我的挖掘,才能到达彼岸的道德。 《朝霞》以“关于道德偏见的思考”为副题,在书中运用了大量的格言和随笔进行了论述。在KSA版编者说明中写道“在《朝霞》中,他提供给我们一种内容缤纷和流动的科学;这些内容不属于政治和国家事务,与哲学家和艺术家也只有很少的联系。心灵,人的本能冲动,这就是主要研究内容,尼采一般称之为道德思考或心理学。” 尼采对道德的理解不限于约定和习俗,不限于伦理道德,而是包括与非人自然、与物理事物不同的人类事物的全部领域。他认为“人赋予一切存在物以一种道德联系,给世界加上某种伦理含义。”(44页)这是一个错误。习俗道德要求个人牺牲从而服从群体,“最道德的人即为习俗做出最大牺牲的人。”(48页)习俗道德反对个人性道德,自由的人就是不道德的人。“在习俗道德统治下,每一个创造才能都不得不背负良心的十字架。”(50页)在习俗道德这种社会性的传统权威中,不传统意味着不道德,这种不道德使行动者也感觉不道德,在群体中不允许有独特,整体必须在习俗传统下整合为一,所有人必须遵照传统,不得破坏。而人作为个人,有自己的自由,这种自由不能被习俗道德所接受,但是尼采认为个人应当受到重视,不应该被习俗道德所束缚,个人行道的应该发扬,我们才会创造,社会才会进步。 尼采说:“我们付出了高的不能再高的代价,才换来我们现在引以为荣的那一点点人类理性和自由感。”(60页)任何想要冲破习俗的,无论是思想还是生活,每一步微小的进步都是以精神和肉体上的痛苦争取来的。但是我们引以为荣的进步也并没有改变人类的特性,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希望自由,希望打破习俗,然而这些习俗已经根深蒂固在人性中,不是表面上打破了,人性深处也就随之改变了,人类应该更好的认识自己。

尼采的哲学思想

尼采与他的哲学思想 尼采哲学在当时曾经被当作一种“行动哲学”,一种声称要使个人的要求和欲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的哲学。他的哲学具有傲视一切,批判一切的气势。这正是他的哲学被后现代主义欣赏的重要原因。 后现代主义对传统哲学和现代哲学不是拒斥,就是消解。然而对尼采哲学却情有独钟,后现代主义者从尼采哲学中吸纳了他们所需要的一切。包括尼采哲学的基本思想观点,甚至尼采的哲学风格。尼采哲学中的消解倾向成为后现代主义的精神支柱,尼采绝没有想到,他成了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先驱。 对他来说,哲学思索家是生活,生活就是哲学思索。他创立了不同以往的形态迥异的奇特哲学,展示自己的哲学思想。他的哲学无须推理论证,没有体系框架,根本不是什么理论体系,是他对人生痛苦与欢乐的直接感悟。尼采,在他的第一部学术著作——《悲剧的诞生》中,就已开始了对现代文明的批判。他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尽管物质财富日益增多,人们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自由和幸福。僵死的机械模式压抑人的个性,是人们失去自由思想的激情和创造文化的冲动,现代文化显得如此颓废,这是现代文明的病症,其根源是生命本能的萎缩。尼采指出,要医治现代疾病,必须恢复人的生命本能,并赋予它一个新的灵魂,对人生意义做出新的解释。他从叔本华那里受到启示,也认为世界的本体是生命意志。

尼采猛烈的揭露和批判传统的基督教道德和现代理性。在认识论上,尼采是极端的反理性主义者,他对任何理性哲学都进行了最彻底的批判。他认为,欧洲人两千年的精神生活是以信仰上帝为核心的,人是上帝的创造物,附属物。人生的价值,人的一切都寄托于上帝。虽然自启蒙运动以来,上帝存在的基础已开始瓦解,但是由于没有新的信仰,人们还是信仰上帝,崇拜上帝。尼采的一句名言“一声断喝——上帝死了”——是对上帝的无情无畏的批判。他借狂人之口说,自己是杀死上帝的凶手,指出上帝是该杀的。基督教伦理约束人的心灵,使人的本能受到压抑,要是人获得自由,必须杀死上帝。尼采认为,基督教的衰落有其历史必然性,它从被压迫者的宗教,转化为统治者压迫者的宗教,它的衰落是历史的必然。 杀死了作为神的上帝,又迎来了资本的上帝,资本化身的上帝。尼采忽视了一个基本事实:被资本奴役,不会比被上帝奴役自由得多。但他的“上帝死了”的呼喊,断喝的启蒙价值是不能低估的。 尼采认为,在没有上帝的世界上,人们获得了空前的机会,必须建立新的价值观,以人的意志为中心的价值观。为此,要对传统道德价值进行清算,传统的道德观念是上帝的最后掩体,他深深的渗透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腐蚀人们的心灵。尼采自称是非道德主义者和反基督徒,他猛烈批判基督教的道德,基督教所崇尚的美德。 尼采对现代理性也持批判态度。他首先拿具有理性的哲学家开刀,他指出哲学家的第一特性是缺乏历史感,几千年来,凡是经哲学家处理的一

中国现代文学整理

一、填空 1、郭沫若的诗歌创作是从重新焕发艺术想象力的基础上开始的,以《女神》为代表的早期诗作建筑在泛神论的哲学思想之上。 2、闻一多、徐志摩等人针对自由体诗体现的散文化倾向,提出新格律诗的主张。 3、新月派是一个以绅士趣味和精神相聚合的文人团体,具有强烈的自由主义的倾向。 4、徐志摩在“迷茫期”的作品:《猛虎集》与《云游》 5、闻一多为纠正新诗漫无节制的形式,在《诗的格律》一文提出了著名的“三美论” 6、闻一多《忆菊》:我要赞美我祖国底花!我要赞美我如花的祖国! 7、1918年4月,《新青年》第4卷第4号起设立“随感录”栏目,专门刊发杂文。 8、1921年6月,周作人发表《美文》一文,倡导幽默、雍容、漂亮、缜密的艺术性散文——“美文”。 9、周作人早期“情志体”散文多取材平凡琐碎的个人生活。 10、以李金发和创造社后期三诗人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为代表的象征诗派崛起于中国诗坛。 11、程小青译创并重,他由模仿福尔摩斯,化出了中国的侦探形象,1914 年起就写开了“霍桑探案”系列。 12、张恨水的长篇小说《春明外史》写报人杨杏园和青楼女子梨云、才女李冬青的故事。 13、春柳社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第一个话剧团体。 14、胡适模仿易卜生《娜拉》创作的《终身大事》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话剧剧本。 15、吉老太太是丁西林《一只马蜂》中的喜剧人物。 二.名词解释 1、闲话风 “闲话”也称漫笔,不仅指题材“漫”无边际,而且是行文结构上,兴之所致的随意性,是对鲁迅《朝花夕拾》风格的概括,主要指那种自然、率真、亲切的韵味,那种“任心闲谈”的“漫笔式”的写法,是对五四时期“布道式”散文的否定与超越。 《朝花夕拾》最初在《莽原》上发表时,总题为“旧事重提”。鲁迅在《自言自语·序》中,说自己有时会回想起童年时“水乡的夏夜,摇着大芭蕉扇,在大树下乘凉”,“男女都谈些闲天,说些故事”的情景。《朝花夕拾》其实就是对这样的童年“谈闲天”的追忆与模拟。 这就规定了这类散文的特殊氛围:自然,亲切,和谐,宽松,每个人(作者与读者)既是说话者,又是听话者,彼此处于绝对平等的地位。——这正是对“五四”时期盛行的“我(作者)说你(读者)听,我启你蒙”,强制灌输的“布道”式、“演讲风”的散文的一个历史的否定与超越。《朝花夕拾》这类“闲话风”是作者与读者的精神对话:作者掏出心来,真诚地袒露自己生活与内心的秘密、真实的欢乐与痛苦,希望引起读者(听众)的共鸣、联想、议论与诘难,达到精神的互补,而非趋一。 这样,“闲话风”散文就别具平等、开放的品格,又充溢着一股真率之气。而《朝花夕拾》这样的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就更是充满了个体生命的童年时代与人类文化发展的童年(原始)时代所特有的天真之气。 “闲话风”的另一面是“闲”,即所谓“任心闲谈”。那一代知识分子在精神上充满紧张、沉重、严峻、激烈的同时,也还有洒脱、放纵、雍容、闲适的这一面。《朝花夕拾》正是“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处处显出余裕、从容的风姿。 “闲话”也称“漫笔”,表明了一种笔墨趣味:不仅是指题材上“漫”无边际,而且是行

论尼采道德论

论尼采的道德哲学 摘要:尼采的道德哲学是关于道德与生命的形而上学。他的整个道德哲学的出发点和目的便是为生命赋予意义。尼采的道德哲学思想集中反映在1887年所写的《论道德的谱系》和1888年所写的《偶像的黄昏或怎样用铁锤作哲学思考》两本书中。 关键字:尼采道德教育观生命权力意志 尼采——当代西方最富影响力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一个被人称为才华横溢而疯狂的作家,一个极富批判精神的哲学家。由于其思想极富争议性,也被称为非道德主义者和虚无主义者。在他的哲学思想中,道德观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纵观其道德哲学著作,可将其道德观概括为:道德怀疑主义,及在此基础上所主张建构的一种真正的美德,即能“增强生命”的东西。对于尼采的道德教育观作简要阐释。 一、尼采的生命道德教育观 尼采的道德教育观是关于道德与生命的教育哲学观,生命观是尼采道德教育思想的出发点。他重估一切传统道德价值,提出以生命为基础的超越传统善恶道德价值标准的道德思想,赋予生命以道德教育意义。尼采尖锐地批判道德对生命的反向作用,认识到:“道德会危害生命,危害对生命的享受,危害对生命的感激等;危害对生命的美化和崇敬,危害生命的认识,危害生命的发展。因为生命试图使自身的最高现象同自身分裂。”[2]道德对生命的全面危害,是源于所谓的“崇高”美德脱离了生活的真实,与生命本身相分裂。生命应该是自然的、超越苦难而至欢愉的,但是,基督教道德视自然生命以罪恶之源,追求生命的自然欢快 被认为是罪恶。所以,需要基督教道德戒律作为人们必要的操守,成为悔过自新的行动准则。基督教传统道德迫使人们逃避生命,为做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将自己变为缺少生命活力的人,离开生命的自然本性,尼采称之为人的生命的“普遍化的零本能”。也就是说,通过轻蔑生命和对生命的麻木、遮蔽,让生命本身造成生命力的衰退,尤其是价值创造力的衰弱。道德同生命相分裂,道德造成了对生命本能的压制,生命力慢性钝化、萎靡,人成了有病的人,这就是道德病。尼采视传统道德为教化、控制人们思想与行为的精神统治工具,是与生命意志相悖的、迷惑人和愚弄人的异己力量,其用心在于让人们服从统治。他认为,在生命的意义上,基督教道德许诺一种隔世期待,其宗旨就是安慰人,叫人成为肉体的蔑视者,在现世中忘掉自己作为生命的存在,从而变成只知献身和服从的工具这是一种让生命枯萎的道德,是一种侏儒的道德。因此,受这种道德教化支配的人,人性变得越来越怯弱虚伪、平庸。尼采强调道德教育要以生命为出发点,道德教育的生命思想基础在他那里就是古希腊悲剧艺术中象征生命激情和本能的“酒神精神”与象征生命理性和自制的“日神精神”的统一精神,意在唤醒人类对生命的自然性、整体性、自由创造性或超越性的尊重。他的“超人”哲学极富生命气息,呼唤对“大地”意义的忠实,为其生命道德教育观确立了扎根生活现实的思想旨趣。尼采的道德教育观还提出了“自爱”的道德教育思想,视自爱为“健康的自私”。个体在自爱中生命力不断强大,并让他人学会自爱而走向强大,表现了“自私者”强大的生命力,生命因自爱而创造、而强大,是强大的自我的表现。[7]人们理当在享受、感激生命之时怀有内心真诚的崇敬,表现出永不停歇的昂扬斗志和创造活力。生命的自然性、整体性、人性生成的创造性和超越性等应该成为生命本身。 二、道德的价值观取决于单个的个体“我” 道德是一定社会历史的产物,它是人与人社会关系的结构和秩序的反映,是人们处理自己与他人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系统。它具有维护社会稳定激发人们做“好人”的功能。而

尼采的哲学思想

(一)重新估价一切价值 叔本华的意志哲学是尼采哲学的起点。尼采认为,叔本华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站在人生之画面前,将它的全部画意解释给我们听。而每一种伟大的哲学所应当说的话是:这就是人生之画的全景,从这里来寻求你自己的生命的意义吧。尼采一生的工作主旨就是展开人生的全景图,撕开遮蔽在上面的矫饰,让生命的激情绽开。它可以简化为两个词:重估与超越。尼采在自传中说:“重新估价一切价值:这就是我给人类最高自我觉悟活动的公式,这一活动在我身上已成为血肉和精神了。”因此,尼采把“重估一切价值”定名为未完成的总结性著作《权力意志》的副标题。他所重估和消解的主要是理性主义和基督教传统中的思想、文化和道德观念。 尼采在第一部著作《悲剧的诞生》中就向西方理性主义传统发动了猛烈的攻击。据他自己说,这本书有两个根本性的革新:一是对希腊人的狄奥尼索斯(Dionysus,酒神)现象的认识,把这一现象视为希腊艺术的根据之一,并首次对此进行了心理学分析;二是首次认识到苏格拉底主义是希腊消亡的工具,是典型的颓废派。因为苏格拉底用理性对抗本能,而坚决主张理性就是埋葬生命的危险的暴力。尼采把苏格拉底作为代表理论乐观主义者的原型,他深信万物的本性皆可穷究,认为知识是真正的万灵药,而错误本身即是灾祸。深入事物的根本,辨别真知灼见与假象错误,在苏格拉底式的人看来是人类最高尚甚至唯一的真正使命。因此,从苏格拉底开始,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逻辑程序就被尊崇为在其他一切能力之上的最高级的活动和最可赞赏的天赋。甚至最崇高的道德行为和灵魂的宁静,在苏格拉底及其志同道合的后继者看来,都可由知识的辩证法推导出来,因而是可传授的。谁亲身体验到苏格拉底式的认知的快乐,谁就必定感觉到,世上没有比编织牢不可破的知识之网这种欲求更为强烈的求生的刺激了。这种人被苏格拉底式的求知欲束缚住,妄想知识可以治愈生存的永恒创伤,但最后只是“随身拖曳着一大堆不消化的知识石块”,而看不见人格。 尼采对这种理性主义做了这样的概括:“哲学家们,对表面、痛楚、死亡、肉体、感官、命运、束缚和一切无目的的东西,都报有成见。他们相信:1.绝对的认识;2.以认识为目的的知识;3.美德和幸福联姻;4.人的行为是可以认识的。”他认为,这种由理性主义支配的思想和文化的一个根本错误就是限制和扼杀了每一个人所独特具有的非理性的生命和本能。在其支配下的以往哲学的几乎所有概念(如主体、对象、实体、意识、认识、真理等)都是虚构和谬误的结果,不能用来确定人的使命,估价人的事业。因此,为了使人的本能不受束缚,为了使人的生活和道德行为具有真正的价值,便必须摧毁被理性主义神圣化的旧观念,以本能冲动造反逻格斯,以肉体崇拜取代精神崇拜,并把它们当作人的意识和行为的出发点的新观念。尼采找到了希腊神话中的酒神狄奥尼索斯。酒神和日神(阿波罗)共同塑造了希腊艺术的气质。日神代表造型艺术,酒神代表音乐舞蹈;日神代表幻想、追求、理性、道德,而酒神则代表真实、破坏、疯狂、本能。虽然它们都植根于人的至深本能,但后者的精神比前者更重要。尼采把酒神的激情转化为哲学的激情,使之体现了一种无穷无尽的生命力,意味着人的一切原始冲动都获得解放,而不受任何理性观念或原则的约束。酒神的世界是一个狂醉的世界,这是个人的生命与世界的生命融为一体的世界,人性的深处在其中得到了充分表达,人的生命感受也最强烈。真正的哲学就应是酒神的哲学。尼采说:“我是哲学家狄俄尼索斯的弟子。看来我宁愿作萨蹄尔,也不想当圣徒。”“但愿人们不只是永久地必须听着一切夸张的夸张,这个字:世界、世界、世界,因为每个人究竟应该正直地谈论人、人、人!” 不愿当圣徒的哲学家要让哲学成为伦理意义上的实践哲学,肯定价值而消解真理。“创造了

中国现代文学考试题

“成人教育”期末考试 中国现代文学考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要求:书写规范,不得有错别字。 1.1915年9月15日,________主编的《新青年》创刊,拉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2.为避免重蹈文明戏的覆辙,民众戏剧社以提倡“________”来反对戏剧的职业化与 商业化。 3.1918年5月,鲁迅在发表了白话小说《________》和白话新诗《梦》、《爱之神》后,一发而不可收,几乎同时开始了白话小说、白话诗和杂文的创作。 4.郭沫若20年代创作了三部历史剧《________》、《王昭君》、《聂姜》,后结集为《三 个叛逆的女性》出版。 5.《________》写的是1917年冬,因为祖母病逝,作者从北京到徐州,和父亲一道回 扬州奔丧,丧事办完,又和父亲乘车北上,到了南京浦口车站,父亲为了谋生不得不和他中途分手。 6,闻一多一生出版过两部新诗集,一是《 ________ 》,二是《死水》。 7.1930年,——以王剑虹与瞿秋白的恋爱故事为原型,创作了中篇小说《韦护》,透 露出了创作转变的迹象。 8.在《________》中,汪家最后以汪文宣的死亡、婆婆带着孙子不知去向、曾树生不 知自己的将来该如何把握而解体。 9.陈白露与________的重逢,勾起的是她失去竹筠时代的难言痛苦。 10.《________》的主人公镖师“神枪沙子龙”因为一身好武艺和“五虎断魂枪”的绝技, 在江湖上名声赫赫。 11.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再遭通缉,返回家乡,旋即又与杜衡来到松江, 匿居在施蛰存家中。 12.30年代初,的《南北极》经施蛰存推荐到《小说月报》发表,引起文坛注视,自此成名。

(完整word版)中国现代文学史汇总

中国现代文学史 填空题:1.1917年1月和2月,《新青年》杂志分别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标志着文学革命的开始。 2.凌吉士是由作家丁玲创立的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的人物形象。华威先生是张天翼《华威先生》的人物形象。(2人均为左联作家)戴望舒《雨巷》(成名作),《望舒草》(作品集)。 3.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闻学社团是1921年成立于北京的文学研究会,发起人有周作人、朱希祖、蒋百里、郑振铎等12人。 4.创造社于1921年7月在日本东京成立,最初的成员郭沫若、张资本、郁达夫和成仿吾等人。 5.左联于1930年在上海成立,事先,冯乃超、沈端先(夏衍)、冯雪峰与鲁迅商谈,共同开过以“清算过去和确立目前文学运动底任务”统一了思想,后来,鲁迅在成立大会上作了《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演讲。 6.鲁迅思想:个性主义“图强”精神--“掊物质而张灵明,任个人而排众数”(受尼采思想影响);后期,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影响。 7.“乡土文学派”是在鲁迅的影响下成立的一个小说流派。 8..1921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沉沦》(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出版的第一步短篇小说集。 9.现代白话小说的开山之作是一九一八年五月鲁迅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的《狂人日记》,此后,《呐喊》和《彷徨》两个小说集的出版现实了现代短篇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 10.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垦新诗处女地的是胡适,1920年他出版了新诗集《尝试集》但真意义上的第一本新诗集要算是郭沫若于1921年出版的《女神》。 11.(茅盾)沈雁冰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蚀》,原稿笔名为矛盾,后由叶圣陶改为茅盾,该著作包括三个系列中篇,分别是幻灭、动摇、追求。 12.茅盾的小说处女作是《蚀》,其是有三个系列中篇幻灭、动摇、追求所构成的,他最著名的两个短篇散文是《风景谈》《白杨礼赞》。{链接:爱情三部曲是《雾》,《雨》,《电》巴金;激流三部曲是《家》,《春》,《秋》巴金} 13.80年代寻根小说代表人物有韩少功《爸爸爸》,贾平凹,王安忆《小鲍庄》,阿城《棋王》等人。 14.七月诗派:以胡风主编的《七月》和《希望》等刊物为主要阵地的一个现实主义抒情诗派,主张发扬“主观战斗精神”。 15.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描绘了的潘先生是一个带有浓厚小市民气味的卑锁形象,他苟且侥幸,表里不一。 16. 30年代戏剧曹禺《雷雨》,《日出》均为现实主义。40年代钱钟书《围城》现代杰出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张爱玲主要作品有最具代表性的小说作品《金锁记》(可以称之为“女性情欲的研究”)和小说《传奇》与散文《流言》,有着现代都市小说特征。 17.红色经典:写解放战争的《红日》,《红岩》;写农民(中国农民历史命运和生活道路的长篇小说)的《红旗谱》,《创业史》(梁三老汉,梁生宝)柳青;写(民主革命时期)青年知识分子的《青春之歌》。简称“三红”一创一歌。 17.建国后,对《武训传》,《红楼梦》,胡风有批判。 18.莫言的抗日故事《红高粱》主人公人物形象自尊自信坚韧不拔与表现中华民族血性性格。 名词解释:

尼采 骆驼 狮子 婴儿

芸芸众生,庸庸碌碌,这其中有多少人如同骆驼般疲惫却浑然不知,又有多少人如狮子般狂怒,想挣脱命运却茫然不知方向。达到“婴儿”境界的恐怕寥寥无 几。 自从人类文明出现在这个星球上,他们中间那些被称为哲学家的人便不停地思考着一个问题:人的本质是什么。他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19世纪下半叶的德国哲学家尼采给出了一个颇费思量的回答:人的本质就是自我超越。 人不过是一座桥梁,一边是动物,一边是一个更新更高的物种——超人。人的生命应该是从动物这边走向超人那边。在这个历程中,人的精神将会经历三种变形,尼采将这三种变形分别比喻为骆驼、狮子和婴儿。 重负下的骆驼 骆驼代表人生中的第一个阶段——成长。 黑龙江大学的孙芳解释说:人们总是用人生中最宝贵的时期来继承前人的智慧成果。这是个痛苦的过程,积淀的文明既是启蒙的光明,又是沉重的历史负担。它抬高了人类生活的起点,也规定了继续前行的方向;它的伟大功绩给我们自信,也映衬出我们的渺小;我们迷恋它的高度,也渴望突破它的限定。我们继承的东西越来越多,背负的越来越久,它逐渐变成了权威,变成了金科玉律。我们在崇拜中慢慢迷失了方向,淹没在前人的智慧里,于是我们成了负重的骆驼,走进了 精神的荒漠。 可悲的是,这一阶段的人们背负的还不仅仅是这些。个体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并进的同时,社会也逐渐成为异己的力量统治着人。如同工厂批量生产零件,社会也在用规范化的外在尺度要求批量生产相同品质和个性的人。科学和理性倡导绝对、规范、确定和统一;道德不容置疑地要求人遵守秩序,服从社会;宗教教会人如何屈从、忍让和牺牲,以个体的退让求得矛盾的解决,加重了对个体价值的侵犯和蔑视。重重压力迫使人在强势的外在必然性面前妥协屈服,个体存在 的意义和价值被淹没了。 负重的骆驼代表着成长的痛苦体验。外在异化力量的统治和重压之下,负重的骆驼深切地感受到自我的存在被忽视了,生命经常体验着孤独、无奈、焦虑、忧郁、苦闷、无助的痛苦,面对这一切,有三种不同的态度: 一是让步,通过服从、迷信、接受、妥协、崇拜等方式转身向外以寻求解脱; 二是逃避,通过放弃、取消、搁置、忽略、转移、倒退等方式回避现实;

尼采思想简介

虚无主义 虚无主义否定了真实的世界、存在和神圣的思维方式。这种观点否定了所有建立在传统、权威以及其他任何特定的有效价值基础上的东西。 虚无就是生命存在的无意义之谓,因为在尼采那里,生命存在的惟一标尺就是价值。虚无主义的本质是“最高价值的自行贬黜”②,而虚无主义作为价值的贬黜就是没有目标,当人们说某个东西、某个人、某件事有没有价值时,说的是它的存在有没有某种合乎理性的根据。 尼采认为积极的虚无主义是提高的精神强力的象征,“它可以是强者的标志:精神力量可能如此这般地增长,以至于以往的目标(信念、信条)已经与之不相适应了……另一方面,它也可能是不充分的强者的标志,目的是创造性地重又设定一个目标、一个为何之故、一种信仰” 他认为积极的虚无主义是对生命的考验,它将淘汰弱者并培育强者,促使人们以生命强力为标准来衡量价值:“旧的价值来自下降的生命,而新的价值来自上升的生命” 他认为,消极的虚无主义乃是精神强力下降和没落的象征,这是因为弱者的“精神力量可能已经困倦、已经衰竭,以至于以往的目标和价值不适合了,再也找不到信仰” 由于这种消极的虚无主义,以往的目标和价值结构就解体了,从而产生了大量披着宗教、美学、道德等伪装的伪价值。这些伪价值的作用并不是激活生命强力,也不是肯定生命,而是用来安慰与麻醉衰弱的生命。 超善恶 尼采崇尚“主人道德",认为“主人道德”是一种高贵的道德,主要是因为他看中了主人道德积极的一面:积极地行动、积极的生活态度以及更加肯定生活的世界观。 尼采指出,基督教道德列属于奴隶道德,它早已统治世界多年,现在到了超越道德,肯定道德背后的“权力意志”的时候了 权力意志 尼采像叔本华一样,把意志当作一切思想和现实的东西的根基和原动力,同时把意志与生命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主张哲学的任务在于揭示生命的本来面目。然而,当叔本华谈到“生存意志”(der Wille zum Leben)的时候,他强调这种意志是一种自发的维持自己生存的欲念/推动力(Trieb),是一种自我保存的渴望/推动力(Selbsterhaltungsdrang);并且这类欲望带来痛苦,解脱痛苦的根本途径是灭绝自己的欲望。当尼采谈到生存意志的时候,他强调这种意志是一种提升自己的生命等级(Steigerung des Lebens)的欲念/推动力,是一种给自己带来欣喜的自我超越的渴望。因此他提倡“权力意志”(der Wille zur Macht),即一种发挥自己的力量,提升自己的能力,使自己成为“超人”(bermenschen)的意志。由此可见,尼采的唯意志主义与叔本华的唯意志主义有很大的区别。前者对生存意志持一种积极肯定的态度,后者对它持一种消极悲观的态度。 原创的权力意志是能动的自身生命的提升,而颓废的权力意志则是被动地贬损自身生命尼采倡导的原创权力意志在本质上既不求外在的地位和权势,也不是已有状况的巩固,而在于能动地提升和超越自身的生命,它所反对的颓废权力意志则与此相反,总是在被动反应式的否定他人之中贬损自身真实生命。区分原创的权力意志和颓废的权力意志标准就在于是否有基于自身生命力的能动的生命超越和创新。原刨的权力意志总是忠实于自身生命,因而总能使生命能动地超越和创新,而颓废的权力意志则无力忠实于自身的生命,为了确保自己的颓废、衰竭的维持,它要怨恨那些己所缺乏的但却在别人身上存在的原创的权力意志,这样使自身生命因为虚假的“力量’’和“繁荣"乃至于“文过饰非”而更加衰竭、颓废、 (3)原创的权力意志的个性化,而颓废的权力意志则是他律的“成为自己"是尼采的基本价值取向。尼采之所以倡导个性化,是因为在他看来,个性化意志是使生命保持生机力量的必须前提;相反,类同化、普遍化、他律化则会摧毁人的特异性,压抑和损害人的生命力。尼采认为,只有个性化才有伟大的创造,像人格的富有、内心的充盈、身心的健康以及伟大的爱,都来自强大的自我。“非我化”、“他律化”是颓废权力意志的一个本质规定性。当一个人为“非我化”的他律道德所控制时,他就沦为平庸、奴性的存在,它既然连自己的生命都不能提升,当然也不能创造别人;它是一个颓废的、虚无的意志。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不同一,有健康和颓废之争。尼采这是通过人的不同生命经验的揭示来说明存在着两种类型的“权力意志”总之:尼采站在反对基督教的基础上,对基督教进行了猛烈地抨击,并指出存在两种道德,提出了“权力意志”这个核心的思想,尼采正是从“权力意志"出发来构建其政治哲学体系的。

永恒循环及其道德内涵:恩格斯和尼采(一)

永恒循环及其道德内涵:恩格斯和尼采(一) 【内容提要】永恒循环思想,几乎在相同时期被两位立场迥异的思想家——恩格斯和尼采重新发现并予以高度评价,认为是一个“新的世界观”或“新的世界方案”。本文通过揭示其思想的形成背景,对两位哲人的永恒循环学说异同之处加以辨析与评述。作者认为,永恒循环思想无论是对于恩格斯还是尼采来说,都是同某种价值信仰相关联,并作为某种德性论的基础而存在,而不是自然科学模式上的“伦理中立主义”理论。 【关键词】永恒循环/权力意志/能量守恒/新世界观/道德实践 【正文】 至少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使得有必要把恩格斯和尼采的自然观结合起来加以考察。首先,自然界永恒循环的思想在相近时期被这两个立场迥异的思想家重新发现并给予高度的重视,这一事件不能简单地归于偶然而需要对这种思想得以形成的背景予以揭示,并需要对二者永恒循环思想的相同与差异之处加以辨析;另外更重要的是,永恒循环这一思想无论是对于恩格斯还是尼采来说,都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科学模式上的“伦理中立主义”理论,而是同某些价值信仰相关联,作为某种德性论基础而存在。考虑到当今世界道德实践正处于严重的无序状态,在纷繁的道德理论取向中,马克思主义道德历史观和尼采基于永恒循环和权力意志的“价值重估”作为两种重要的选择方向正在产生广泛的影响。因此,分析恩格斯和尼采永恒循环思想中的道德内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新版尼采全集的编辑者蒙梯纳里在《尼采阅读》一书中对恩格斯和尼采的永恒循环思想进行过比较,指出两者之间存在着惊人的一致性,甚至在用词上也极为相近:恩格斯称“同一者在大循环中的永恒重复”(eine——ingrossenKreislaufen——ewigeWiederholungdesselben),尼采则称为“相同者的永恒轮回”(dieewigeWiederkehrdesGleichen)。他认为两位及其不同的思想家同时具有如此相似的思想,只能用共同的自然科学背景来解释。(〔1〕,p.198)这一观点是可以接受的。因为迄今为止尚没有证据表明二者之间存在过相互影响。另一方面,每一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一种新思想的形成并产生影响,除了思想史自身的发展逻辑之外,同时必然受制于时代现实的需要。我们可以看出,恩格斯和尼采永恒循环思想的形成,除了基于对欧洲思想发展史的同样极为深刻的批判性洞察之外,也确实受到当时自然科学最新发展的决定性影响。 在《自然辩证法》导言中,恩格斯在总结自然科学的最新发展成果的基础上指出必须用一种“新的自然观”取代形而上学的自然观。他和尼采一样认为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向古希腊前苏格拉底哲学的复归:“于是我们又回到了希腊哲学的伟大创立者的观点:整个自然界,从最小的东西到最大的东西,从沙粒到太阳,从原生生物到人,都处于永恒的产生和消灭中,处于不断的流动中,处于无休止的运动和变化中”,“整个自然界被证明是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2〕,p.454)“在这个循环中,物质的任何有限的存在方式,不论是太阳或星云,个别的动物或动物种属,化学的化合或分解,都同样是暂时的,而且除永恒变化着、永恒运动着的东西。……物质在它的一切变化中永远是同一的,它的任何一个属性都永远不会丧失,因此,它虽然在某个时候一定以铁的必然性毁灭自己在地球上的最美丽的花朵——思维着的精神,而在另外的某个地方和某个时候一定又以同样的铁的必然性把它重新产生出来。”(〔2〕,p.462) 可以看出恩格斯对自己的这一发现是极为重视的。在《反杜林论》引论的概论中他把这种永恒循环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看成是反传统形而上学思维的德国哲学由康德经黑格尔而到马克思和他达到最高成就。而且,“因为学会辩证地思维的自然科学家到现在还屈指出数。”(〔2〕,p.62)所以,恩格斯实际上和尼采一样自认为“永恒轮回的教师。”(〔3〕,p.126) 反观尼采,与恩格斯相似,他把永恒轮回称作一种新的世界观,即一种“新的世界方案。”

《中国现代文学》答疑三

《中国现代文学》答疑三 三十九、简述三十年代左翼文学与“民族主义文学”的论争。 这是无产阶级文学阵营与国民党政客及御用文人之间进行的一次文艺论争。国民党定都南京以后,便着手建立所谓“党治文化”阵营,以抵制革命文学动。在这种情况下,国民党御用文人和反动政客便提出了“民族主义文艺运动”的口号,他们以武力抵制、排斥革命文学作品,强迫书店出版发行他们的报刊,并于1930年6月发表《民族主义文艺运动宣言》,宣言运用西方的艺术流派作例证,说明任何艺术都是民族意识的产物,提出:“文学的最高意义,就是民族主义”,提出文艺要有一个“中心意识”,取消文艺民主;他们企图借民族主义的招牌,抹杀当时社会上存在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否认文学艺术具有阶级性。后来他们还发表大量文章,散布反苏媚日,歌颂希特勒、墨索里尼等法西斯头子的言论,为他们极力宣扬的民族主义的法西斯实质作了明确的注脚,面对反动政客的猖狂进攻,当时左翼作家联盟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武器,进行了坚决反击。他们具体分析了西方艺术流派的特征,指出无论是埃及的金字塔、人面兽雕塑艺术,还是欧洲的表现主义,无一不带着明显的阶级性质,反映了当时同一阶级或阶层的根本利益。反动文人党棍依据泰纳的文艺三要素提出“民族主义文学运动”的口号,而泰纳的理论本身就有错误的一面,左翼作家还通过分析御用文人的作品,揭露了他们反苏反共、媚日投降的险恶目的。提出民族主义实质上就是“绅商阶级的国家主义”即法西斯主义。提倡“民族主义文学运动”是国民党变相的文化“围剿”,是国民党指令走卒破坏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把戏。在左翼作家的严正有力的驳斥下,御用文人、政客党棍原形毕露,失败告退。 四十、怎样认识左翼文学与“新月派”的论争? 这是20年代末,新文化队伍分化以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阵营和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文人的一场激烈论战。 1928年3月,正是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开始倡导之时,“新月社”成立,他们的《新月》发刊词认为当时的文坛全是“功利派”、“狂热派”、“标语派”、“主义派”。梁实秋在《文学与革命》中说“革命的文学、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根本不能成立,攻击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革命文学阵营特别是创造社的成员对“新月派”的进攻进行了反击,只是当时革命作家忙于内部的论争,没有更进一步深入开展这一斗争,给“新月”派造成了进攻的机会.1929年9月,梁实秋写了《文学具有阶级性吗?》、《论鲁迅先生的硬译》等十余篇文章,老调重弹,宣扬陈腐的人性论,攻击马列主义文艺理论。当时,革命文学论争已经结束,革命作家日趋团结,而且逐步掌握了马列主义理论,他们以此为武器,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