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改革

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英语时文阅读课程论文(设计)

课程名称:英语时文阅读

题目:新古典经济学与供给侧改革

姓名:雷钰

学号:1307544049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年级:2013级

班级:13701

任课教师:杨丽

成绩:

2016年10月

中文摘要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面临着经济发展结构失衡,投资需求矛盾,收入差距加大等诸多问题,为解决当前经济下行的压力,高层提出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寻求经济发展新动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引起了专家和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阐述古典供给学派和凯恩斯主义的理论逻辑来分析供给侧改革,进而指出依靠供给自动创造需求、减税的供给理论和完全依靠“消费、投资和出口”三驾马车的需求理论并不能很好解决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供给侧改革;凯恩斯主义;新古典经济学

目录

一、引言 (4)

二、新古典增长框架 (4)

三、古典供给学派和凯恩斯主义的理论逻辑与适用度分析 (6)

四、结语 (7)

参考文献 (9)

新古典经济学与供给侧改革

一、引言

“供给侧”这个词最近在官方语言中出现的频次开始增多,并成为观察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变化的一个新角度。2015 年11 月10 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此后8 天内国家领导人又分别在国务院常务会议、“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会议,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上三次提到“供给侧改革”。2015年12 月21 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今后一个时期,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二、新古典增长框架

斯蒂格勒( 1976) 认为,斯密分工理论的缺陷在于缺乏一个标准的、可操作的东西来解释他所描述的经济进步之源泉。马歇尔对分工和专业化思想并非不重视,他在《经济学原理》中专门探讨了这一主题,并将分工网络描述为经济有机体,甚至将巴尔顿和瓦特发明蒸汽机归因于发明活动中分工水平的提高。但因数学化处理存在困难,马歇尔未能将这个古典经济学的内核形式化,他借助于数学对需求和供给以及价格机制进行“边际分析”( 经济学史称其为“边际革命”) ,进而发展成为经济学的主流———新古典经济学。

古典经济学的核心是经济组织问题即专业化分工问题,而新古典经济学的核心是资源配置问题,即市场问题。资源的稀缺性不是静态的,劳动分工可以提高

生产力,减少资源的稀缺程度。要解决资源的稀缺性,一是经济组织问题,二才是资源配置问题。在同样的资源规模和资源配置下,不同的经济组织有不同的效率,这就说明经济组织的重要性。对此,杨格( 1928) 曾指出以分工专业化问题为核心来分析需求和供给才是正道。以杨小凯、罗森、贝克尔、博兰、黄有光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运用超边际分析以古典经济学关于分工和专业化的思想为基石构建了决策和均衡模型。即: 每个决策者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从专业化决策入手导出需求和供给,市场机制不仅协调资源配置问题,也协调经济组织问题,这个全新的分析框架称为新兴古典经济学。

新兴古典经济学认为每个人都面临两种类型的决策: 一是专业化选择,即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决策,它与角点解联系在一起,边际分析对此无能为力; 二是在选定的经济结构中配置有限的资源,即新古典的边际分析。对每一角点的边际分析,可解决给定分工结构下的资源配置问题。而对角点之间的效率比较决定了每个人的专业化模式,这属于经济组织问题。专业化分工的好处与分工产生的交易费用的两难冲突决定了分工的水平。经济体系之所以能从自给自足状态演进到分工状态,是由于交易效率提高之后,折衷这个两难冲突的空间增大。随着分工的演进,社会的商业化、市场化的程度、产品种类、生产率、生产的集中度也会随之发生演进,而这些正是经济发展的表现。对此,诺奖得主阿罗给予的评价是: 杨小凯的决策和均衡模型使得斯密的劳动分工理论与科斯的交易费用理论浑然一体,在某种程度上,新兴古典分析框架其实就是一个“斯密—科斯”框架,其内核正是分工与专业化思想。新兴古典经济学运用现代分析工具复活了古典经济学的核心思想,使微观经济学从资源配置问题回归到经济组织问题,它比新古典经济学的思想更古老,却比新古典经济学的身躯更年轻。在经济发展初期,人们自给自足,生产的产品自己消费,专业化水平低,且学习成本高昂,经验、知识积累缓慢,很难产生技术进步。生产率低下、储蓄有限、资本的积累也有限,人们处于穷困循环的境地。此时,人们互不交换,不发生交易费用。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慢慢从各种活动中积累了一定的财富和生产经验,能够支付得起一定的试验费用和交易费用,于开始试验较高的专业化水平,出现局部分工。此时每个人生产自己较擅长的产品,放弃生产自己最不擅长的产品,生产集中度提高,个人生产的产品种类减少,生产力水平增进。但他必须用自己擅长生产的产

品交换别人擅长生产的产品,因而交易会出现,交易费用也会出现,市场开始发展。试验过程中,人们权衡分工的好处与交易费用。如果分工的好处小于交易费用,则回归到自给自足; 如果分工的好处大于交易费用,则专业化生产得以固定。提高了的专业化水平反过来又会加速人力资本或经验的积累,使生产率进一步提高,进而能够支付得起更高的交易费用,进一步提高专业化分工水平,直至每个人只从事一种产品的生产并出售,同时从市场上购买其他人生产的产品。这时,专业化程度最高,可以节省每个人的学习费用和转换工作的成本,增进熟能生巧的程度,由此,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同时生产的集中度、交易次数、交易费用、市场发展也大大提高。分工的结果必然产生分工网络,专业化的经济个体形成交换,彼此连接,互通有无。

经济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分工网络不断扩大的过程,人们从自给自足过渡到局部分工,再过渡到完全分工。经济个体在不断扩大的分工网络中进行专业化选择,供给自己擅长生产的产品,购买别人擅长生产的产品,彼此都提高了生产率。分工越发展,分工网络越大,网络内的连接点越多,交易费用也会随之增加。经济起步的国家,分工演进的潜力大,投资机会多,投资的回报率也较高。这些国家一般有较高的储蓄率或较大规模的外资引进,分工演进的速度较快,经济增长也较快。但一旦分工演进的潜力逐渐耗尽,分工演进的速度便变得缓慢或渐趋停止,这时经济发展进入成熟阶段,即经济发达而经济增长放慢的阶段。此时,为创新进行投资的机会在慢慢消失,资本向落后国家转移,经贸活动向全球扩张,以寻找分工演进的机会。

三、古典供给学派和凯恩斯主义的理论逻辑与适用度分析

古典供给学派的代表人物萨伊认为:“一个产物一经产出之际,从那时起就给价值与它相等的其他产品开辟了销路”;“除非政府当局愚昧无知或贪得无厌,否则一种产品供给不足而另一种产品充斥过剩的现象,决不会永久继续存在”。他提出:“供给创造自己的需求”的观点,即“萨伊定律”。同时他还主张打破垄

断、减少管制和税收,通过市场机制自我调节来实现供求均衡,不需要政府的干预,政府只需扮演好“守夜人”的角色。但是到20 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大规模的经济危机,产出的严重过剩和持续的大规模失业是萨伊定律所无法解释的。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1936 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提出自己的观点,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流动性偏好陷阱三大规律的存在,使得总供给不等于总需求经济偏离原来的均衡点,供给不能自动创造自己的需求,存在有效需求不足的状况。如果政府不采取干预措施,经济将陷入周期性的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循环之中。

凯恩斯主义主张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通过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刺激有效需求推动经济发展。到20 世纪70 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出现“滞涨”即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宏观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失效,供给学派代表人物拉弗提出“拉弗曲线”理论,拉弗认为“总是存在产生同样收益的两种税率”,政府税率过高并不能使政府获得更高实际税收收入。因为一方面税率过高,企业就有可能因为生产成本过高而撤资导致经济活动萧条,另一方面同等财政税收下存在着低税率的可能。因此只有在税率达到一个最优值时,实际财政税收才是最高的。因此面对高税率他主张政府减税,以保持适当的税率来保证较高的财政收入。然而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问题是部分传统产业由于生产成本高企,产品技术含量低质量差,不能满足生产者和消费者对品质的需求,出现了开工不足产能严重过剩的状况成为所谓的“僵尸企业”,如果为刺激经济的发展采取不加以区别的降税,会使得“僵尸企业”继续存活占用大量的经济资源,因此说经济结构调整的阵痛期是不可避免的。如果还继续采用类似“四万亿”大刺激的方法,在出口萎缩,消费不足的情况下,大规模的扩大政府开支,驱动传统产业发展将会进一步加剧地方债务负担,加速房价的暴涨,建立更多的空城和空的产业聚集区,浪费更多的土地资源和环境资源,使得中国梦真的成为了梦而难以实现。因此说,单纯依靠古典供给理论和凯恩斯理论来解决中国问题并不现实。

四、结语

我国供给侧改革的系列举措符合古典增长思维,摒弃了过去依靠需求侧管理

和投资驱动的增长模式。未来供给侧改革要取得良好成效,一方面,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另一方面,政府应加强制度供给、简政放权、依法行政和反腐倡廉,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保护供给要素自由流动,保护公平竞争。惟其如此,才能更有利于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有效利用,有利于创新试验和分工发展,进而有利于我国经济实现持续、健康的增长。

参考文献:

[1].贾康. 十三五时期的供给侧改革[J].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5(6).

[2].邵宇. 供给侧改革-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增长[J]. 宏观经济,2015(12).

[3].杨小凯,张永生.新兴古典经济与超边际分析[M].修订版.北京: 社

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4].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上卷[M].郭大力,王亚

南,译.北京: 商务印书馆,1972.

对供给侧改革浅谈一些看法

对供给侧改革浅谈一些看法(修改稿) 供给侧改革的定义就是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政府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化解过剩产能、扩大有效产品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以提高全要素劳动生产率。这也是社会主义国家在渐进式推进市场化改革进程中必须要经历的过程。 供给侧改革牵涉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笔者认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职能转变、简政放权、精干高效,在创建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体系中能让上层建筑更适应于经济基础; 2.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清晰,深化放、管、服改革做好宏观调控,资源配置主要依靠市场,适当用有形之手干预、引导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调整三产比重、产业结构重置、大力补短板,让经济发展得更高效; 3.做好劳动力要素供给,包括高技术人才的培养与引进、中高级技工以及一般劳动者的素质提升与供给; 4.土地空间要素的供给改革,减少低效建设、生产用地,科学深化国土空间布局,鼓励产业错位发展,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

战略,制定实施与主体功能区规划相适应的国土空间开放方式,调整一、二、三产、居住土地空间布局,更充分地发挥土地要素的核心价值; 5.资本要素供给改革,包括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搞好股权市场、债权市场及产权市场等的一系列改革,遏制资本投机,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流向发展效率、资本回报更高的地方。努力做好“破”、“立”、“降”。“破”就是破除无效供给,把处置僵尸企业作为重要抓手,推动化解产能过剩,做好统计调查,引导资本科学合理流动,并防止出现新的产能过剩;“立”就是瞄准发达国家大力补发展短板,强化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在排浪式消费的后期努力寻找新的发展动能;“降”就是降低实体经济的运行成本,包括土地、税负、融资、用工成本等,让企业轻装上阵,在低端产业面临市场分割、高端产业尚未立足的情况下企业有好的营商环境,能够生存下去奋起突围; 6.技术要素改革,技术要素价格改革寻求的是一种最佳效率地发挥技术资源配置,让科技成果商品化,成为生产力,保护知识产权,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建立国家级的科研大平台协作攻关,在芯片、航空汽车发动机、高档数控系统等核心技术领域解决被“卡脖子”问题,补基础科学短板、在应用科学、前沿科技以及高精尖装备制造上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深化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课后测试(时代光华)

深化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代光华) 单选题 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6.67 分) ?A 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 B 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C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D 增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撑 正确答案:A 2、()规划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替代以结构调整为主线。(6.67 分) A 十四五 ?B 十三五 C 十二五 D 十一五 正确答案:B 3、()能力不足是制约我们发展的最大短板。(6.67 分) ?A 自主创新 B 金融调节 C 落实政策 D 法治建设

正确答案:A 4、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6.67 分) ?A 产业升级 B 人民富裕 C 经济繁荣 D 文化输出 正确答案:A 多选题 1、我们现在的改革是包含()等方面的全面改革。(6.67 分) A 政治 B 经济 C 文化 D 生态 正确答案:A B C D 2、我们要加快推广()等一批有特色的改革举措,使企业和政府办事便利度不断提高。(6.67 分) A 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 B 工业生产许可总类压减三分之一以上 C 推动降低用电、用网和物流等成本

D 取消一批行政许可事项 正确答案:A B C D 3、我们要继续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在()上下工夫,增强微观主体活力,提升产业链水平,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6.67 分) A 巩固 B 增强 C 提升 D 畅通 正确答案:A B C D 4、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的表述包括()。(6.67 分) A 加快国资国企改革 B 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C 财政金融体制改革 D 促进人民收入提高 正确答案:A B C 5、加快国资国企改革工作的重点有()。(6.67 分) A 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

浅谈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

浅谈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 作者:万佩鑫我们在这学期的《形式与政策》课中学了四个主题,当老师讲解到供给侧改革时,我不禁勾起了高三政治专题复习的回忆,然而这次大家不是死记硬背国家政策的背景过程影响,在此我希望成为一名第三者让大家了解到改革的科学性以及紧迫性。 双十一刚过,马路上又多了些花了多少钱、吃土、剁手等相关的话题。一个集团,可以在一天内成交额高达1207亿,可以在无形中膨胀年轻人购买的消费欲望,可以让6、7年前没几个人知道的光棍节变成家喻户晓的“节日”,大多数人都在为阿里巴巴创造的经济神话而震撼、自豪,然而一个事实很多人不知道,阿里巴巴最大的股东是日本软银集团,马云的持股比例仅为8.9%,所以这场在中国精心策划的网络抢购最大的受益者是日本,更大程度上刺激的是国外经济发展,然而我国实体店的业绩日益下滑,库存越来越多。有人说,现在网购都是潮流了,方便快捷,实体店走不下去是必然。为什么近几年OPPO、VIVO、绝味鸭脖等线下渠道销售如此火热?很显然,线上线下各有优缺点,线上销售方便、便宜但售后不够完美或者程序繁琐,线下销售服务周到质量保证但卖价稍贵、不能手指一点交易成功,我认为不能单纯评价线上线下,企业、公司能否发展壮大虽然受销售方式影响,但花样再多也不如顾客手里拿到一个质量过硬、技术先进的满意的产品!武钢本是上个世纪的实力雄厚的国企,因为我国技术的

落后,生产的煤质量低数量高,结果如今煤价不如猪价,武钢转为养猪场,其结局令人深思。 继三鹿奶粉过后,年轻妈妈们纷纷抢购欧洲澳洲奶粉,国内虽有伊利光明等品牌,但是他们往往心有余悸。在韩国,中国人狂抢化妆品、泡菜;在日本,中国人狂抢感冒药、马桶盖、泡面、避孕套;在美国,中国人狂抢苹果手机、奢侈品……有数据表明,2015年如果中国人可以全买国产货,GDP增长就会由6.9%变为8%,是我国生产不出来这些高质量产品吗?怎么可能,我国有那么多科研创新机构、那么多的985大学,答案是他们很少生产。从中国市场经济刚开始,卖方们大多在搞价格竞争,买方认为无论有没有用,买到了就好,前几十年人们不会选择彩电的功能,有画面有声音几个频道就够了,所以卖方最多的想着怎么赚钱赚钱,没想着怎么创新创新,这种传统观念到“习理”时代已经过时了,选择彩电人们会考虑是否联网、智能化怎样?中国到2020年就要建成全面小康,普通人们生活追求显然改变了,所以他们不远千里跑到国外买他们中意的产品,或者花高额的代卖费,“他们”这个群体也会变得越来越多,而中国的市场还在相互竞争拉低价格,很显然供给严重不平衡,国内低端产品供给过多,国内高端产品供给过少。当然我也看到了有些企业的努力,净水器、高端电饭煲、绿色蔬菜等等高技术国产商品进入市场,但是这些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加大研发力度,追上国际产品的步伐,促进中国经济新常态化发展。 以东北三省为代表的重型企业改革仍是难啃的硬骨头,我从小到

关于“供给侧”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供给侧改革的几点思考 摘要:供给侧改革作为2015年提出的改革方针,属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也是我国经济体制改制必然的发展方向。本文浅析了供给侧改革的必然性以及改革的关键点,以图寻找供给侧改革的途径及方向,同时探讨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如何在改革中发挥作用。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经济体制改革资产管理公司供需错配内容:2015年从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到中央政治局会议,再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先后多次提出供给侧改革,这代表的是我国经济发展思路的根本性转换,即从重视传统“三驾马车”的需求动力转向依靠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等全要素的供给动力。 一、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 1、需求侧改革收效甚微,供给侧改制势在必行 由于2007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增速的逐年下滑,今年甚至已经降到了7%的水平,而在之前通过拉动消费、拉动投资等的需求侧刺激已经收效甚微,而需求不足仅是一种表象,供需错配才是实质,因而需要从供给侧着手改革。从持续多年的抢购海外奶粉事件、到今年的抢购日本马桶盖事件以及不断升温海外代购规模,虽然国内也有类似的产品,但是国内消费者在生活水平提高后对消费产品质量的选择,更折射出中国长期以来“供给侧”不足、供需错配的矛盾。

2、市场竞争加剧,企业生存环境差需要供给侧改革 伴随着经济下行,许多问题更加暴露出来。由于我从事金融不良资产行业,遇到的企业多是遇到债务危机的企业,这些企业要么忙不扩大产生资金链断裂、要么高融资成本入不敷出、要么没有核心竞争力被淘汰、要么行业竞争太过激烈被迫倒闭,企业盲目扩张、融资成本高、无核心竞争力、产能过剩技术落后都反映出供应侧的一些顽疾。 3、供给侧改革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息息相关 供给侧改革是顺应我国经济体制市场化改革的趋势。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供给侧搞个的大部分方针均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点相互交叉吻合。 二、供给侧改革的关键点 1、政府自身改革,简政放权 一是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保护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简化企业办事审批流程,由严格事前审核逐步发展为重视事后监管,可以改善高进入门槛低监督管理的模式,降低行政干预,严厉打击腐败,降低企业隐形成本;二是落实财税改革方案,降低企业负税,能够直接提高企业盈利,也提高了企业投资意愿,从而也推动了投资与消费。三是落实金融体系改革,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程度,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改革融资体制,促进直接融资发展,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推动解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知识梳理(高三)知识讲解

供给侧改革专题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解 供给侧——供给方面,即生产要素: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等。 需求侧——需求方面,即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出口。 理解: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内在关联的两个方面,没有需求,供给就无从实现,新的需求可以催生新的供给;没有供给,需求就无法满足,新的有效供给可以创造新的需求,扩大总需求。 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除供给约束,积极进行供给干预以促进经济发展。具体而言,一方面将发展方向锁定为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要求改革现行的一些抑制供给的体制或政策,比如紧缩的货币政策和繁琐的审批制度等。这有利于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改善供给结构,最终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因 在目前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正确处理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就要在适度扩大的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供给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部分产能过剩等) 注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经济意义:六点 ①有利于实现“五大发展理念”,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增长。 ②有利于改善供给品质,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 ③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解决供需矛盾,实现供求平衡。 ④有利于创造新供给,增加新需求,增强经济发展新动力。 ⑤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结构调整。 ⑥有利于化解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加快对传统产业的改造。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 2016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提出: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体现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 第一,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 第二,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第三,着力振兴实体经济 第四,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1、推进“三去一降一补” (1)是什么 A.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去产能)【推动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 B.扩大有效供给(补短板)【既补硬短板也补软短板,既补发展短板也补

供给侧改革简述

供给侧改革 一、基本概念 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具体而言,就是要求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将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说的通俗点:想必大家都听过“需求侧”,就是那个有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的“需求侧”,“供给侧”则与“需求侧”相对应,与此同时,“供给侧”是劳动力、土地、资本和创新四大要素。 需求侧管理认为需求不足导致产出下降,所以拉动经济增长需要“刺激政策”(货币和财政政策)来提高总需求,使实际产出达到潜在产出。供给侧管理认为市场可以自动调节使实际产出回归潜在产出,所以根本不需要所谓的“刺激政策”来调节总需求,拉动经济增长需要提高生产能力即提高潜在产出水平,其核心在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

二、为什么提出“供给侧改革” 1.供需不匹配。一直以来人们都以为是需求不足,所以用需求学派观点采用刺激需求政策拉动经济增长,但实则是“供给跟不上需求”。 打个比方,现在热门的“海淘”,还有之前中国人们去日本买马桶盖、纸尿裤等新闻,难道是我们中国没有这些产品吗?显然不是,相反,很多这些产品还是“made in China”。为什么人们会不惜重金、不嫌麻烦去国外买这些东西?另外,中国手机厂家那么多,而苹果手机却大受国人追捧。究其原因,是产品质量跟不上,正是我国长期忽视“供给侧”的原因。 2.消化过剩产能提速。过剩产能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转型的一大包袱。产能过剩企业会占据大量资源,使得人力、资金、土地等成本居高不下,制约了新经济的发展。当前多个行业、多个地区的

深化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课后测试

深化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课后测试 测试成绩:66.67分。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 单选题 ?1、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三去一补一降”是指( )。(6.67 分)A 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补短板降需求 B 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补短板降成本 C 去产能去库存去需求补短板降成本 D 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补需求降成本 正确答案:B ?2、下列属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素的是()。(6.67 分)A 创新 B 投资 C 出口 D 消费 正确答案:A ?3、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经济依据是()。(6.67 分)A 生产能为消费创造动力 B 消费对生产起导向作用 C 生产与消费互为动力源

D 消费拉动经济发展水平 正确答案:A ?4、()规划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替代以结构调整为主线。 (6.67 分) A 十四五 B 十三五 C 十二五 D 十一五 正确答案:B ?5、()能力不足是制约我们发展的最大短板。(6.67 分) 自主创新 B 金融调节 C 落实政策 D 法治建设 正确答案:A 多选题 ?1、改革的逻辑包括的方面有()。(6.67 分) A 从局部重点到全面的改革 B 从易到难的改革 C 供给性结构性改革是经济改革的深化和攻坚 D 从国家到党的改革 正确答案:A B C

?2、我们现在的改革是包含()等方面的全面改革。(6.67 分)

A 政治 B 经济 C 文化 D 生态 正确答案:A B C D ?3、我们要继续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在()上下工夫,增强微观主体活力,提升产业链水平,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6.67 分) A 巩固 B 增强 C 提升 D 畅通 正确答案:A B C D ?4、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提出要确保(),共同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落实。(6.67 分) A 宏观政策要稳 B 宏观政策要活 C 微观政策要活 D 微观政策要稳 正确答案:A C ?5、加快国资国企改革工作的重点有()。(6.67 分)A 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 B

供给侧改革的具体路径

供给侧改革的具体路径 作者:李佐军 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正确理解供给侧改革,第二个问题就是如何推进供给侧改革,先讲第一个问题。正确理解供给侧改革,正确理解供给侧改革我想强调六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就是要区分五个概念,第一个概念就是供给侧改革,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指从供给侧入手针对供给侧的问题而推进的改革,供给侧就是与需求侧相对应的,需求侧就就是所谓出口投资消费三架马车,供给侧就就是生产侧企业侧或者说生产要素侧。第二个概念就是结构性的改革,结构性的改革就是针对经济结构性问题背后的制度性矛盾 而推进的改革,叫做结构性改革,结构性就是与周期性对应的,她一整套政策就是解决 经济周期波动的问题,因为凯恩斯使得刺激政策来解决结构性的问题,这个叫做牛头不对马嘴,我们中国当前主要面临的就是深层次结构性的问题,所以说必须要推进结构性,改革结构性的问题表现在产业结构不合理,区域结构不合理,要素投入结构不合理,排 放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动力不合理,与财富收入分配不合理等方面,这个就是第二个 概念。第三个概念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概念也就就是中央强调的这个概念,这个概念就是供给侧改革与结构性改革两个概念的叠加,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就是从供给侧入手针对经济结构性问题的制度性矛盾而推进的改革叫做供给侧结构性的改革。第四个概念就是供给管理,所谓供给管理就是指针对供给侧问题而进行的管理,我们经常说的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就是属于供给管理而不属于供给侧改革,因为改革她一定就是要改制度的,去产能本身她没有制度的问题,这个就是当前很多人所混淆的。第五个概念就是供给政策,供给政策就是指推进供给侧改革或者就是说加强供给管理而制定的相关的宏观政策,所谓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产业政策要准, 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这属于供给政策的范畴,不属于供给侧改革的本身。 第二点供给侧改革的实质,可以从两个层面理解,一个层面就就是供给侧改革她实际上就是强调了要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当中的决定性

供给侧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供给侧改革的主要内容 (1)调整完善人口政策夯实供给基础 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就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劳动就是财富之父土地就是财富之母。威廉配第的这一论述第一次从经济的角度概括了人口与经济的关系。人口既就是需求基础也就是供给基础。就当下中国供给侧改革的经济决策而言调整与完善人口政策就是夯实供给基础的关键就是奠定中国经济调整转型与发展进步基础的关键。 (2)推进土地制度改革释放供给活力 合理的土地制度安排对于激励生产要素与公共产品供给释放供给活力促进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发挥着重要的微观管理与宏观调控功能。2015年以来我国城镇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去库存化与后土地财政的压力与挑战农村则开始进入三权分置改革与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的试点阶段推动城乡土地制度改革的合力基本形成长期滞后的土地制度改革有望加速推进。 (3)加快金融体制改革解除金融抑制 金融就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市场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单一到多元不断发展壮大。20世纪80年代我国金融改革的主要内容以引进市场经济金融体系的基本结构为主。90年代上半期与中期以建立符合市场经济需要的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基本框架为主。20022008年进入以健康化、规范化与专业化为特征的金融改革与

发展新时期。当前我国金融正处于市场化、国际化与多元化的阶段面临着比以往更加复杂的局面。从国内来瞧金融作为最重要的要素市场之一由于改革不到位存在着比较明显的金融抑制需要加以改革。(4)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开辟供给空间 中国经济多年来的高速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要素驱动与投资驱动但就是经济进入新常态后要素红利渐行 渐远投资驱动风光不再。十三五时期中国要继续发挥经济巨大潜能与强大优势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发展质量与效益加快培育形成新的增长动力。 (5)深化简政放权改革促进供给质量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与劳动力、土地、资本、科技创新一样就是经济增长的要素之一。对世界历史横、纵两个方面的考察也表明制度的内涵与制度质量就是影响甚至决定一国经济长期绩效最重要的因素。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遇到的诸多问题都可深入到体制机制层面上找原因制度变革与制度创新刻不容缓。 供给侧的理解 一、供给侧改革 所谓供给侧改革就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具体而言就就是要求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点解析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点解析 2015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十三五”开局之年的经济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强调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刚刚迈入2016年,有权威人士于1月4日现身《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以“七问七答”的形式全面解析了 &ldquo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谓释放出至今为止最强的供给侧改革信号。 权威人士称,在当前形势下,国民经济不可能通过短期刺激实现V型反弹,可能会经历一个L型增长阶段。要解决中长期经济问题,传统的凯恩斯主义药方有局限性,根本之道在于结构性改革。要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但重点和力度有所调整。 值得注意的是,其以“当断不断,必受其乱”的严肃措辞突出了改革的决心,并强调若只是为短期经济增长实行刺激政策,必然会继续透支未来增长。对于权威人士的七大解答,要如何把握其核心观点?中国经济未来又将如何在稳增长和促改革中寻求平衡? 缘何推进结构性改革? 第一个大前提是,缘何中国要强调供给侧改革? 权威人士解释称,从“三期叠加”到“新常态”,再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深化认识的过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正确认识经济形势后选择的经济治理药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大势所趋、形势使然;是问题倒逼、必经关口。 “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但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必须破除长期积累的一些结构性、体制性、素质性突出矛盾和问题。” 对此,野村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赵扬也对《第一财经日报》解释了中国政策重点转向供给侧的原因所在,“在宏观政策讨论中,需求管理政策主要面向短期稳增长,供给政策主要面向长期经济增长潜力。当前经济增速下滑并非供给能力不足,而在于供过于求。如果要实现供求平衡,要么刺激需求,要么减少供给。” 然而,刺激需求以经济增速为目标,那仍然要从“三驾马车“(消费、出口、投资)入手。刺激家庭消费在我国目前的财政、货币和社会保障体制下难度很大,效果有限;刺激出口主要涉及汇率问题,政策空间不大。在我国刺激需求主要仍通过刺激投资来实现,而这可能导致经济结构继续恶化:所形成的资本和产能在未来可能仍然没有销路。“传统需求管理政策面对如此困局一筹莫展,于是政策重点开始转向供给方面。”赵扬称。 相较于需求侧管理,供给侧管理的挑战也更大。作为新供给学派的代表人物,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财政部财科所原所长贾康此前也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指出,在经济学中,供给与需求是同时存在的一对关系。总体而言,需求管理是总量管理,侧重于在反周期概念下,各个年度短期视野内调节经济生活中银根的松和紧,施行总量的刺激或收缩;而供给管理要更多地着眼于中长期和全局的发展后劲,考虑不同角度的结构优化,区别对待、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协调匹配等,显然,供给管理的复杂程度远远高于需求管理。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改革核心 当然,所谓供给侧改革并非单纯地减少供给,更重要的就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TFP)。

对供给侧改革浅谈一些看法

对供给侧改革浅谈一些看法(修改稿)供给侧改革的定义就是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政府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化解过剩产能、扩大有效产品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以提高全要素劳动生产率。这也是社会主义国家在渐进式推进市场化改革进程中必须要经历的过程。 供给侧改革牵涉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笔者认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职能转变、简政放权、精干高效,在创建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体系中能让上层建筑更适应于经济基础; 2.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清晰,深化放、管、服改革做好宏观调控,资源配置主要依靠市场,适当用有形之手干预、引导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调整三产比重、产业结构重置、大力补短板,让经济发展得更高效; 3.做好劳动力要素供给,包括高技术人才的培养与引进、中高级技工以及一般劳动者的素质提升与供给; 4.土地空间要素的供给改革,减少低效建设、生产用地,科学深化国土空间布局,鼓励产业错位发展,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

战略,制定实施与主体功能区规划相适应的国土空间开放方式,调整一、二、三产、居住土地空间布局,更充分地发挥土地要素的核心价值; 5.资本要素供给改革,包括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搞好股权市场、债权市场及产权市场等的一系列改革,遏制资本投机,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流向发展效率、资本回报更高的地方。努力做好“破”、“ 立”、“ 降”。“破”就是破除无效供给,把处置僵尸企业作为重要抓手,推动化解产能过剩,做好统计调查,引导资本科学合理流动,并防止出现新的产能过剩;“立”就是瞄准发达国家大力补发展短板,强化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在排浪式消费的后期努力寻找新的发展动能;“降”就是降低实体经济的运行成本,包括土地、税负、融资、用工成本等,让企业轻装上阵,在低端产业面临市场分割、高端产业尚未立足的情况下企业有好的营商环境,能够生存下去奋起突围; 6.技术要素改革,技术要素价格改革寻求的是一种最佳效率地发挥技术资源配置,让科技成果商品化,成为生产力,保护知识产权,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建立国家级的科研大平台协作攻关,在芯片、航空汽车发动机、高档数控系统等核心技术领域解决被“卡脖子”问题,补基础科学短板、在应用科学、前沿科技以及高精尖装备制造上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供给侧改革

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英语时文阅读课程论文(设计) 课程名称:英语时文阅读 题目:新古典经济学与供给侧改革 姓名:雷钰 学号:1307544049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年级:2013级 班级:13701 任课教师:杨丽 成绩: 2016年10月

中文摘要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面临着经济发展结构失衡,投资需求矛盾,收入差距加大等诸多问题,为解决当前经济下行的压力,高层提出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寻求经济发展新动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引起了专家和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阐述古典供给学派和凯恩斯主义的理论逻辑来分析供给侧改革,进而指出依靠供给自动创造需求、减税的供给理论和完全依靠“消费、投资和出口”三驾马车的需求理论并不能很好解决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供给侧改革;凯恩斯主义;新古典经济学

目录 一、引言 (4) 二、新古典增长框架 (4) 三、古典供给学派和凯恩斯主义的理论逻辑与适用度分析 (6) 四、结语 (7) 参考文献 (9)

新古典经济学与供给侧改革 一、引言 “供给侧”这个词最近在官方语言中出现的频次开始增多,并成为观察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变化的一个新角度。2015 年11 月10 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此后8 天内国家领导人又分别在国务院常务会议、“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会议,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上三次提到“供给侧改革”。2015年12 月21 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今后一个时期,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二、新古典增长框架 斯蒂格勒( 1976) 认为,斯密分工理论的缺陷在于缺乏一个标准的、可操作的东西来解释他所描述的经济进步之源泉。马歇尔对分工和专业化思想并非不重视,他在《经济学原理》中专门探讨了这一主题,并将分工网络描述为经济有机体,甚至将巴尔顿和瓦特发明蒸汽机归因于发明活动中分工水平的提高。但因数学化处理存在困难,马歇尔未能将这个古典经济学的内核形式化,他借助于数学对需求和供给以及价格机制进行“边际分析”( 经济学史称其为“边际革命”) ,进而发展成为经济学的主流———新古典经济学。 古典经济学的核心是经济组织问题即专业化分工问题,而新古典经济学的核心是资源配置问题,即市场问题。资源的稀缺性不是静态的,劳动分工可以提高

推进供给侧改革的重大意义

推进供给侧改革的重大 意义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推进供给侧改革的重大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就有到外国进口商品的做法,但近几年,这种做法逐渐变为习惯,中国游客在全球大手笔“扫货”让全世界为之惊讶,而这种做法的原因归根结底是国内的商品质量满足不了老百姓的需求。这时,我国迫切地需要对这种早已见怪不怪的现象从根本进行改变,需要有一个正确认识经济形势后选择的经济治理药方,这个良方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我国经济领域的改革主题,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无可置疑地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它的应用也有着其非比寻常的意义。 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众所周知,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我国经济运行同样也是有着诸多问题。最明显的就是结构性问题,我国的第二产业供大于求,产能过剩非常突出,而技术产品的制造力量却很薄弱,这种问题直接或间接地导致老百姓不得不到海外购买同类产品。这时,推进供给侧改革就突出了其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能够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把市场从海外带回国内。以美的集团为代表,制造业企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践,在市场数据中也得到了直接体现。今年上半年,美的适应不同消费群体的智能电饭煲出货金额比重从27%提高到了45%,而上半年,中国家电业也出现了新变化,总体产量出现下降的同时,家电业完成利润总额同比增长超过15%,利润不降反升,这些巨大成果,直接地体现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够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意义。 减少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副作用

为什么进行供给侧改革,及其其主要内容

1、经济新常态下,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为什么要从需求侧转向供给侧?供给侧改革主要内容就是什么? 原因: (1)需求管理政策的边际效应在递减。 2008年国际经济危机爆发后,为了保增长或稳增长,我们采取了一系列需求管理政策, 如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与政府投资政策等。这些政策确实取得了一定的保增长 效果,但此后需求管理政策的边际效应在递减,虽然连续多次采取了稳增长措施,但GDP增速 自2010年一季度达到12、1%的高度之后,一直在震荡下行,直至2015年三季度的6、9%,而 且尚未扭转下行趋势。这就使得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为什么需求管理政策达不到预期效 果?其核心原因恐怕就是没有完全找对病根,没有对症下药。中国经济当前的主要问题就是 结构性问题(中国目前的结构性问题主要包括产业结构、区域结构、要素投入结构、排放结 构、经济增长动力结构与收入分配结构等六个方面的结构问题。其中,产业结构问题表现在 低附加值产业、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产业的比重偏高;区域结构问题表现在人口的区域 分布不合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偏低,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公平;要素投入结构问题 表现在资源能源、劳动力、资金等一般因素投入比重偏高,人才、技术、知识、信息等高级 要素投入比重偏低;排放结构问题表现在废水、废气、废渣、二氧化碳等的排放比重偏高; 经济增长动力结构问题表现在过多依赖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特别就是投资来拉动 经济增长;收入分配结构问题表现在城乡收入差距、行业收入差距、不同群体收入差距较大), 而非周期性问题。针对结构性问题,不能用解决周期性波动的需求管理政策去应对,而要采取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化解。 (2)需求管理政策的副作用与后遗症越来越大。 由于需求管理政策主要就是通过政府投资与释放流动性等手段,拉动“三驾马车”来实 现经济增长,属于短期刺激政策,故在带来经济增长的同时,也造成了产能过剩、高房价或资 产价格泡沫、地方债务压力加大、资源环境压力加大、企业效益下降、影子银行、银行不良 资产率上升等副作用与后遗症。钢铁、电解铝、水泥、建材、造船等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已下 降到70%左右,许多城市的房价已大大超过多数居民的承受力,2014年中国债务占GDP的比重 达到了235、7%,个别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已超过2%的警戒线。这促使我们必须寻找新的出路。 (3)推进供给侧改革与推进全面改革就是吻合的。 从供给侧入手、针对结构性问题而推进的改革几乎包括所有重要的改革,如行政管理制 度改革、产权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国有企业改革、财税制度改革、金融制度改革、价 格制度改革、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生态制度改革等。可以说,从“需求侧”转向“供给侧” 相当于从“政府调控侧”转向“全面改革侧”。而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全面改革也正就是 要推进这些改革,故推进供给侧改革也就就是落实三中全会精神,推进各个领域的改革。

供给侧改革试题及答案

1. 下列属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素的是()。√ A 创新 B 投资 C 出口 D 消费 正确答案:A 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 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 B 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C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D 增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撑 正确答案:A 3.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发展新动能需要做到()。√ A 推行积极稳定的财政政策 B 实现农业现代化 C “三去一补一降” D 推进城乡间经济协调发展 正确答案:C 4. 结构调整长期以来效果不张的原因是我们没有把()放在第一位。× A 政治 B 改革 C 人民 D 干部 正确答案:B 5. 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 A 产业升级 B 人民富裕 C 经济繁荣 D 文化输出 正确答案:A

6. 改革的逻辑包括的方面有()。√ A 从局部重点到全面的改革 B 从易到难的改革 C 供给性结构性改革是经济改革的深化和攻坚 D 从国家到党的改革 正确答案: A B C 7. 我们现在的改革是包含()等方面的全面改革。√ A 政治 B 经济 C 文化 D 生态 正确答案: A B C D 8. 我们要加快推广()等一批有特色的改革举措,使企业和政府办事便利度不断提高。× A 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 B 工业生产许可总类压减三分之一以上 C 推动降低用电、用网和物流等成本 D 取消一批行政许可事项 正确答案: A B C D 9.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提出要确保(),共同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落实。× A 宏观政策要稳 B 宏观政策要活 C 微观政策要活 D 微观政策要稳 正确答案: A C 10. 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的表述包括()。× A 加快国资国企改革 B 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C 财政金融体制改革 D 促进人民收入提高 正确答案: A B C

网络大学 深化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课后测试02

我的课程
深化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课后测试
如果您对课程内容还没有完全掌握,可以点击这里再次观看。 观看课程 测试成绩:93.33 分。 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 单选题
1. 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三去一补一降”是指( )。 √
A
去产能 去库存 去杠杆 补短板 降需求
B
去产能 去库存 去杠杆 补短板 降成本
C
去产能 去库存 去需求 补短板 降成本
D
去产能 去库存 去杠杆 补需求 降成本
正确答案: B 2. 下列属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素的是( )。 √
A
创新
B
投资
C
出口
D
消费
正确答案: A
3.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发展新动能需要做到( )。 √
A
推行积极稳定的财政政策
B
实现农业现代化
C
“三去一补一降”
D
推进城乡间经济协调发展
正确答案: C 4. 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经济依据是( )。 √

A
生产能为消费创造动力
B
消费对生产起导向作用
C
生产与消费互为动力源
D
消费拉动经济发展水平
正确答案: A 5. ( )规划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替代以结构调整为主线。 √
A
十四五
B
十三五
C
十二五
D
十一五
正确答案: B
6. 结构调整长期以来效果不张的原因是我们没有把( )放在第一位。 √
A
政治
B
改革
C
人民
D
干部
正确答案: B 7. ( )能力不足是制约我们发展的最大短板。 √
A
自主创新
B
金融调节
C
落实政策
D
法治建设
正确答案: A 8. 我国优化服务改革的力度在不断加大,使得我国营商环境国际排名大幅上升了( )位。 √

推进供给侧改革的重大意义

推进供给侧改革的重大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就有到外国进口商品的做法,但近几年,这种做法逐渐变为习惯,中国游客在全球大手笔“扫货”让全世界为之惊讶,而这种做法的原因归根结底是国内的商品质量满足不了老百姓的需求。这时,我国迫切地需要对这种早已见怪不怪的现象从根本进行改变,需要有一个正确认识经济形势后选择的经济治理药方,这个良方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我国经济领域的改革主题,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无可置疑地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它的应用也有着其非比寻常的意义。 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众所周知,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我国经济运行同样也是有着诸多问题。最明显的就是结构性问题,我国的第二产业供大于求,产能过剩非常突出,而技术产品的制造力量却很薄弱,这种问题直接或间接地导致老百姓不得不到海外购买同类产品。这时,推进供给侧改革就突出了其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能够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把市场从海外带回国内。以美的集团为代表,制造业企业推进供给

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践,在市场数据中也得到了直接体现。今年上半年,美的适应不同消费群体的智能电饭煲出货金额比重从27%提高到了45%,而上半年,中国家电业也出现了新变化,总体产量出现下降的同时,家电业完成利润总额同比增长超过15%,利润不降反升,这些巨大成果,直接地体现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够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意义。 减少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副作用 由于需求管理政策主要是通过政府投资和释放流动性等手段,拉动“三驾马车”即投资、消费与净出口来实现经济增长,属于短期刺激政策,故在带来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产生了产能过剩、高房价或资产价格泡沫、地方债务压力加大等诸多副作用。而产能过剩则是重中之重,作为产能过剩行业的一个代表,前几年,煤炭由于价格上涨几乎成为黑金,因此大小煤矿一个接一个上马,到2015年至少有2亿吨产能过剩,导致煤炭企业纷纷陷入困境。除此之外,我国过剩产能中相当部分对应的是银行信贷,一系列的联系将会导致从实体经济到金融领域出现一连串风险,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其退出一批,优化一批,升级一批,促进产业优化重组,降低企业成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给予产能过剩这只猛虎一个个重大打击,并有望置其崩溃,从而让

为何要推进供给侧改革

为何要推进供给侧改革 理由一:需求管理政策的边际效应在递减。2008年国际经济危机爆发后,为了保增长或稳增长,我们采取了一系列需求管理政策,如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和政府投资政策等。这些政策确实取得了一定的保增长效果,但此后需求管理政策的边际效应在递减,虽然连续多次采取了稳增长措施,但GDP增速自2010年一季度达到12.1%的高度之后,一直在震荡下行,直至2015年三季度的6.9%,而且尚未扭转下行趋势。这就使得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为什么需求管理政策达不到预期效果?其核心原因恐怕是没有完全找对病根,没有对症下药。中国经济当前的主要问题是结构性问题,而非周期性问题。针对结构性问题,不能用解决周期性波动的需求管理政策去应对,而要采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化解。 理由二:需求管理政策的副作用和后遗症越来越大。由于需求管理政策主要是通过政府投资和释放流动性等手段,拉动“三驾马车”来实现经济增长,属于短期刺激政策,故在带来经济增长的同时,也造成了产能过剩、高房价或资产价格泡沫、地方债务压力加大、资源环境压力加大、企业效益下降、影子银行、银行不良资产率上升等副作用和后遗症。钢铁、电解铝、水泥、建材、造船等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已下降到70%左右,许多城市的房价已大大超过多数居民的承受力,2014年中国债务占GDP的比重达到了235.7%,个别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已超过2%的警戒线。这促

使我们必须寻找新的出路。 理由三:推进供给侧改革与推进全面改革是吻合的。从供给侧入手、针对结构性问题而推进的改革几乎包括所有重要的改革,如行政管理制度改革、产权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国有企业改革、财税制度改革、金融制度改革、价格制度改革、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生态制度改革等。可以说,从“需求侧”转向“供给侧”相当于从“政府调控侧”转向“全面改革侧”。而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全面改革也正是要推进这些改革,故推进供给侧改革也就是落实三中全会精神,推进各个领域的改革。 理由四:推进供给侧改革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我们要追求的发展是综合考虑资源和环境承载力、兼顾当代人和后代人权益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要求尽可能少地消耗资源能源、保护环境,而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要做到少消耗资源能源、保护好环境,根本的出路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即以较少的资源能源投入获得较高的产出。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基本途径是发动“三大发动机”,即推进制度变革、结构优化和要素升级。而推进供给侧改革正是要培育“三大发动机”,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故推进供给侧改革可以达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理由五:供给与需求相互依存,但国内有效需求最终决定于各主体的供给能力。虽然需求对供给有重大影响,但各种主体(个人、企业等)的各种有效需求都取决于其支付能力或购买能力,而支

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改革 如果用一个公式来描述人们口头上所说的“供给侧改革”,那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含义是: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 改革实质 供给方式 供给侧改革实质上就是改革政府公共政策的供给方式,也就是改革公共政策的产生、输出、执行以及修正和调整方式,更好地与市场导向相协调,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说到底,供给侧改革,就是按照市场导向的要求来规范政府的权力。离开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谈供给侧改革,以有形之手抑制无形之手,不仅不会有助于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调整,也会损害已有的市场化改革成果。 供给结构 从中国中央政府“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改善供给体系的供给效率和质量”等明确表示看,供给侧改革就是以市场化为导向、以市场所需供给约束为标准的政府改革。从供给侧改革的阶段性任务看,无论是削平市场准入门槛、真正实现国民待遇均等化,还是降低垄断程度、放松行政管制,也无论是降低融资成本、减税让利民众,还是减少对土地、劳动、技术、资金、管理等生产要素的供给限制,实际上都是政府改革的内容。 改革角度 从中国政府改革的角度看,供给侧改革可谓中国改革开放近40年时间里最深刻的一次政府功能转变。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要求政府在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上,多方面降低对中国经济的供给约束,使产业、企业的自然活力非受限于作为公共政策供给方的政府约束。 改革重点 制度经济学代表人物之一、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说过,“任何制度都是对实际生活中已经存在的需求的响应”。随着中国经济进入转型升级的新阶段,一些制度体系已严重滞后,进而提出了创新制度供给的迫切需求。所有这些需求加起来,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这主要是因为,虽然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有三十多年了,但迄今为止仍然只能称为“半拉子”市场经济,在影响经济增长至关重要的土地、劳动力、资本、创新等要素方面,还存在着十分明显的供给抑制与供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