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曲线运动 万有引力与航天学案(学生)

第四章曲线运动 万有引力与航天学案(学生)

第四章曲线运动 万有引力与航天学案(学生)
第四章曲线运动 万有引力与航天学案(学生)

高三(物理)复习学案

使用时间 2015年编辑人:徐波

使用时间 2015年 编辑人:徐 波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考情分析】 1、考纲要求:

2、 考试题型:选择题,计算题

3、 考题分值:6分 【课前预习案】(要求:①课前自主阅读教材P 57—P 59完成下列题目②认真梳理知识结构,建立知识网络③时间建议:30分钟。)

[知 识 梳 理] 知识点一、曲线运动

1.速度的方向: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方向,沿曲线在这一点的 。

2.运动的性质: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的方向时刻在改变,所以曲线运动一定是 运动。

3.曲线运动的条件

知识点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基本概念

(1)运动的合成:已知 求合运动。 (2)运动的分解:已知 求分运动。

2.分解原则:根据运动的 分解,也可采用 。

3.遵循的规律:位移、速度、加速度都是矢量,故它们的合成与分解都遵循 。 思维深化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其所受合外力一定不为零,一定具有加速度。( ) (2)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其瞬时速度的方向就是位移方向。( ) (3)做曲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一定指向曲线的凹侧。( ) (4)两个分运动的时间一定与它们合运动的时间相等。( )

[考点突破]

考点一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及轨迹分析

1.条件: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与初速度不共线。

2.合力方向与轨迹的关系

无力不拐弯,拐弯必有力。曲线运动轨迹始终夹在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之间,而且向合力的方向弯曲,或者说合力的方向总是指向轨迹的“凹”侧。

3.合力方向与速率变化的关系

(1)当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夹角为锐角时,物体的速率增大。

(2)当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夹角为钝角时,物体的速率减小。

(3)当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垂直时,物体的速率不变。

【例1】如图4所示,图中红蜡块能在玻璃管的水中匀速上升,若红蜡块在A点匀速上升的同时,使玻璃管水平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红蜡块实际运动的轨迹是图中的()

图4

A.直线P B.曲线Q

C.曲线R D.无法确定

【变式训练】

1.某学生在体育场上抛出铅球,其运动轨迹如图5所示。已知在B点时的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互垂直,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5

A.D点的速率比C点的速率大

B.D点的加速度比C点的加速度大

C.从B到D加速度与速度方向始终垂直

D.从B到D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的夹角先增大后减小

考点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及应用

1.合运动和分运动的关系

(1)等时性:各个分运动与合运动总是同时开始,同时结束,经历时间相等(不同时的运动不能合成)。

(2)独立性:一个物体同时参与几个分运动时,各分运动独立进行,互不影响。

(3)等效性:各分运动叠加起来与合运动有完全相同的效果。

2.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算法则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是指描述运动的各物理量即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合成与分解,由于它们均是矢量,故合成与分解都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

【例2】有一个质量为2 kg的质点在x-y平面上运动,在x方向的速度图象和y方向的位移图象分别如图6甲、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6

A.质点所受的合外力为3 N

B.质点的初速度为3 m/s

C.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D.质点初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垂直

【变式训练】

2.(2014·广东汕头一模)无风时气球匀速竖直上升,速度为3 m/s。现吹水平方向的风,使气球获4 m/s的水平速度,气球经一定时间到达某一高度h,则有风后()

A.气球实际速度的大小为7 m/s

B.气球的运动轨迹是曲线

C.若气球获5 m/s的水平速度,气球到达高度h的路程变长

D.若气球获5 m/s的水平速度,气球到达高度h的时间变短

考点三小船渡河模型

1.船的实际运动:是水流的运动和船相对静水的运动的合运动。

2.三种速度:船在静水中的速度v1、水的流速v2、船的实际速度v。

3.三种情景

(1)过河时间最短:船头正对河岸时,渡河时间最短,t短=d

v1(d为河宽)。

(2)过河路径最短(v2<v1时):合速度垂直于河岸时,航程最短,x短=d。

图7

(3)过河路径最短(v 2>v 1时):合速度不可能垂直于河岸,无法垂直河岸渡河。确定方法如下:如图7所示,以v 2矢量末端为圆心,以v 1矢量的大小为半径画弧,从v 2矢量的始端向圆弧作切线,则合速度沿此切线方向航程最短。由图可知sin θ=v 1v 2,最短航程x 短=d sin θ=v 2v 1d 。

【例3】 (2014·四川卷)有一条两岸平直、河水均匀流动、流速恒为v 的大河。小明驾着小船渡河,去程时船头指向始终与河岸垂直,回程时行驶路线与河岸垂直。去程与回程所用时间的比值为k ,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大小相同,则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大小为( ) A.k v

k 2-1 B.v

1-k 2 C.

k v

1-k 2 D.v

k 2-1 【变式训练】

3.一小船渡河,河宽d =180 m ,水流速度v 1=2.5 m/s 。若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v 2=5 m/s ,求:

(1)欲使船在最短的时间内渡河,船头应朝什么方向?用多长时间?位移是多少? (2)欲使船渡河的航程最短,船头应朝什么方向?用多长时间?位移是多少?

考点四 “关联”速度问题(详见学生用书第54页)

例 4.【2014·牡丹江一中高三10月月考试题】在水平面上有A 、B 两物体,通过一根跨过滑轮的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现A 物体以vA 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当绳被拉成与水平面夹角分别为α、β时(如图所示),B 物体的运动速度vB 为(绳始终有拉力)( )

A .v A sin α/sin β

B .v A cos α/sin β

C .v A sin α/cos β

D .v A cos α/cos β

[巩固训练]

1.质点仅在恒力F的作用下,在xOy平面内由坐标原点运动到A点的轨迹如图1所示,经过A点时速度的方向与x轴平行,则恒力F的方向可能沿()

图1

A.x轴正方向B.x轴负方向

C.y轴正方向D.y轴负方向

2.(多选)(2014·潍坊一中月考)一条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10 m/s,要渡过宽度为60 m、水流速度为6 m/s的河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船渡河的最短时间为6 s

B.小船渡河的最短时间为10 s

C.若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增加,则小船渡河的最短路程减小

D.若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增加,则小船渡河的最短路程不变

3.(多选)如图2所示,在灭火抢险的过程中,消防队员有时要借助消防车上的梯子爬到高处进行救人或灭火作业。为了节省救援时间,在消防车向前前进的过程中,人同时相对梯子(与消防车的角度固定不变)匀速向上运动。在地面上看消防队员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2

A.当消防车匀速前进时,消防队员一定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当消防车匀速前进时,消防队员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C.当消防车匀加速前进时,消防队员一定做匀变速曲线运动

D.当消防车匀加速前进时,消防队员一定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4.已知河水的流速为v1,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v2,且v2>v1,下面用小箭头表示小船及船头的指向,则能正确反映小船在最短时间内渡河、最短位移渡河的情景如图3所示,依次是()

图3

A.①②B.①⑤C.④⑤D.②③

5.一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3 m/s,它在一条河宽为150 m,水流速度为4 m/s的河流中渡河,则该小船()

A.能到达正对岸

B.渡河的时间可能少于50 s

C.以最短时间渡河时,它沿水流方向的位移大小为200 m

D.以最短位移渡河时,位移大小为150 m

6.如图4所示,在不计滑轮摩擦和绳子质量的条件下,当小车匀速向左运动时,物体M的受力和运动情况是()

图4

A.绳的拉力等于M的重力

B.绳的拉力大于M的重力

C.物体M向上做匀速运动

D.物体M向上做匀加速运动

[能力提高]

7.(多选)如图5所示,为在平静海面上,两艘拖船A、B拖着驳船C运动的示意图。A、B 的速度分别沿着缆绳CA、CB方向,A、B、C不在一条直线上。由于缆绳不可伸长,因此C 的速度在CA、CB方向的投影分别与A、B的速度相等,由此可知C的()

图5

A.速度大小可以介于A、B的速度大小之间

B .速度大小一定不小于A 、B 的速度大小

C .速度方向可能在CA 和CB 的夹角范围外

D .速度方向一定在CA 和CB 的夹角范围内

8.如图6所示,两次渡河时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已知第一次实际航程为A 至B ,位移为s 1,实际航速为v 1,所用时间为t 1。由于水速增大,第二次实际航程为A 至C ,位移为s 2,实际航速为v 2,所用时间为t 2,则(

)

图6

A .t 2>t 1,v 2=s 1s 2v 1

B .t 2>t 1,v 2=s 2

s 1v 1

C .t 2=t 1,v 2=s 1s 2v 1

D .t 2=t 1,v 2=s 2

s 1v 1

高三(物理)复习学案

使用时间 2015年 编辑人:徐 波

[知 识 梳 理]

知识点一、平抛运动

1.定义: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的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 2.性质:平抛运动是加速度为g 的 曲线运动,其运动轨迹是 。 3.平抛运动的条件:(1)v 0≠0,沿 ;(2)只受 作用。

4.研究方法: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的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运动。5.基本规律(如图1所示)

图1

位移关系

速度关系

知识点二、斜抛运动(说明:斜抛运动只作定性要求)

1.定义:将物体以初速度v0沿或抛出,物体只在作用下的运动。2.性质:加速度为的匀变速曲线运动,轨迹是。

3.研究方法:斜抛运动可以看做水平方向的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运动的合运动。

思维深化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同。()

(2)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初速度越大,在空中运动时间越长。()

(3)从同一高度水平抛出的物体,不计空气阻力,初速度越大,落地速度越大。() [题组自测]

题组一对平抛运动的理解

1.(多选)对于平抛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落地时间和落地时的速度只与抛出点的高度有关

B.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C.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的增量都是相等的

D.平抛运动是加速度大小、方向不变的曲线运动

2. (多选)(2014·惠州模拟)某人向放在水平地面上正前方的小桶中水平抛球,结果球划着一条弧线飞到小桶的前方,如图2所示。不计空气阻力,为了能把小球抛进小桶中,则下次再水平抛球时,可能做出的调整为()

图2

A.减小初速度,抛出点高度不变

B.增大初速度,抛出点高度不变

C.初速度大小不变,降低抛出点高度

D.初速度大小不变,增大抛出点高度

题组二平抛运动规律的应用

3. (多选)a、b两个物体做平抛运动的轨迹如图3所示,设它们抛出的初速度分别为v a、v b,从抛出至碰到台上的时间分别为t a、t b,则()

图3

A.v a>v b B.v a<v b

C.t a>t b D.t a<t b

4.如图4所示,P是水平地面上的一点,A、B、C、D在同一条竖直线上,且AB=BC=CD。从A、B、C三点分别水平抛出一个物体,这三个物体都落在水平地面上的P点。则三个物体抛出时的速度大小之比v A∶v B∶v C为()

图4

A.2∶3∶ 6 B.1∶2∶ 3

C.1∶2∶3 D.1∶1∶1

[考点突破]

考点一平抛运动规律的应用

1.飞行时间:由t =

2h

g

知,时间取决于下落高度h ,与初速度v 0无关。 2.水平射程:x =v 0t =v 02h

g

,即水平射程由初速度v 0和下落高度h 共同决定,与其他因素无关。

3.落地速度:v =v 2x +v 2y =v 2

0+2gh ,以θ表示落地速度与x 轴正方向间的夹角,有tan θ

=v y v x =2gh v 0,所以落地速度只与初速度v 0和下落高度h 有关。 4.两个重要推论

图5

(1)做平抛(或类平抛)运动的物体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的反向延长线一定通过此时水平位移的中点,如图5所示。

(2)做平抛(或类平抛)运动的物体在任一时刻,设其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位移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则tan θ=2tan α。如图5所示。

【例1】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15)取水平地面为重力势能零点。一物块从某一高度水平抛出,在抛出点其动能与重力势能恰好相等。不计空气阻力。该物块落地时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 )

A.π6

B.π4

C.π3

D.5π12 【变式训练】

1.(多选)飞镖运动于十五世纪兴起于英格兰,二十世纪初,成为人们日常休闲的必备活动。一般打飞镖的靶上共标有10环,第10环的半径最小。现有一靶的第10环的半径为1 cm ,第9环的半径为2 cm ……以此类推,若靶的半径为10 cm ,在进行飞镖训练时,当人离靶的距离为5 m ,将飞镖对准第10环中心以水平速度v 投出,g =10 m/s 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当v ≥50 m/s 时,飞镖将射中第8环线以内

B .当v =50 m/s 时,飞镖将射中第6环线

C .若要击中第10环的线内,飞镖的速度v 至少为50 2 m/s

D .若要击中靶子,飞镖的速度v 至少为25 2 m/s

考点二 多体的平抛问题

求解多体平抛问题的三点注意

(1)若两物体同时从同一高度(或同一点)抛出,则两物体始终在同一高度,二者间距只取决于两物体的水平分运动。

(2)若两物体同时从不同高度抛出,则两物体高度差始终与抛出点高度差相同,二者间距由两物体的水平分运动和竖直高度差决定。

(3)若两物体从同一点先后抛出,两物体竖直高度差随时间均匀增大,二者间距取决于两物体的水平分运动和竖直分运动。

【例2】(多选)如图6所示,x轴在水平地面内,y轴沿竖直方向。图中画出了从y轴上沿x轴正向抛出的三个小球a、b和c的运动轨迹,其中b和c是从同一点抛出的。不计空气阻力,则()

图6

A.a的飞行时间比b的长B.b和c的飞行时间相同

C.a的水平速度比b的小D.b的初速度比c的大

【变式训练】

2.如图7所示,A、B两个小球从同一竖直线上的不同位置水平抛出,结果它们同时落在地面上的同一点C,已知A离地面的高度是B离地面高度的2倍,则A、B两个球的初速度之比v A∶v B为()

图7

A.1∶2 B.2∶1 C.2∶1 D.2∶2

考点三斜面上的平抛运动

模型阐述:平抛运动与斜面相结合的模型,其特点是做平抛运动的物体落在斜面上,包括两种情况:

(1)物体从空中抛出落在斜面上;

(2)从斜面上抛出落在斜面上。

倾角,找出斜面倾角同位移和速度的关系,从而使问题得到顺利解决。

【例3】 (多选)(2013·上海卷,19)如图8所示,轰炸机沿水平方向匀速飞行,到达山坡底端正上方时释放一颗炸弹,并垂直击中山坡上的目标A 。已知A 点高度为h ,山坡倾角为θ,由此可算出( )

图8

A .轰炸机的飞行高度

B .轰炸机的飞行速度

C .炸弹的飞行时间

D .炸弹投出时的动能

斜面上的平抛运动的分析方法

在斜面上以不同的初速度水平抛出的物体,若落点仍在斜面上,则存在以下规律: (1)物体的竖直位移与水平位移之比是同一个常数,这个常数等于斜面倾角的正切值; (2)物体的运动时间与初速度成正比;

(3)物体落在斜面上,位移方向相同,都沿斜面方向; (4)物体落在斜面上时的速度方向平行;

(5)当物体的速度方向与斜面平行时,物体离斜面的距离最远。 【变式训练】

3. (多选)如图9所示,倾角为θ的斜面上有A 、B 、C 三点,现从这三点分别以不同的初速度水平抛出一小球,三个小球均落在斜面上的D 点,今测得AB ∶BC ∶CD =5∶3∶1由此可判断( )

图9

A .A 、

B 、

C 处三个小球运动时间之比为1∶2∶3

B .A 、B 、

C 处三个小球落在斜面上时速度与初速度间的夹角之比为1∶1∶1 C .A 、B 、C 处三个小球的初速度大小之比为3∶2∶1

D .A 、B 、C 处三个小球的运动轨迹可能在空中相交

考点四 平抛运动中的临界问题(见学生用书第57页考点三)

【例3】【2015·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在水平放置的圆柱体轴线的正上方的P 点,将一个小球以水平速度v 0垂直圆柱体的轴线抛出,小球飞行一段时间后恰好从圆柱体上Q 点沿切线飞过,测得O 、Q 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那么小球完成这段飞行的时间是( )

A . g

v θ

tan 0 B .

g v θsin 0 C .g v θsin 20 D .θ

tan 0g v

考点五 类平抛运动(见学生用书第58页考点四) [随堂演练]

1.(多选)(2014·江苏卷,6)为了验证平抛运动的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用如图10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A 球水平抛出,同时B 球被松开,自由下落。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图10

A.两球的质量应相等

B.两球应同时落地

C.应改变装置的高度,多次实验

D.实验也能说明A球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2. (多选)(2014·福州模拟)如图11所示,三个小球从同一高度处的O点分别以水平初速度v1、v2、v3抛出,落在水平面上的位置分别是A、B、C,O′是O在水平面上的射影点,且O′A∶O′B∶O′C=1∶3∶5。若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1

A.v1∶v2∶v3=1∶3∶5

B.三个小球下落的时间相同

C.三个小球落地的速度相同

D.三个小球落地的动能相同

3.如图12所示,在足够高的竖直墙壁MN的左侧某点O以不同的初速度将小球水平抛出,其中OA沿水平方向,则所有抛出的小球在碰到墙壁前瞬间,其速度的反向延长线()

图12

A.交于OA上的同一点

B.交于OA上的不同点,初速度越大,交点越靠近O点

C.交于OA上的不同点,初速度越小,交点越靠近O点

D.因为小球的初速度和OA距离未知,所以无法确定

4. (多选)如图13所示,小球从倾角为θ的斜面顶端A点以速率v0做平抛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3

A.若小球落到斜面上,则v0越大,小球飞行时间越长

B.若小球落到斜面上,则v0越大,小球末速度与竖直方向的夹角越大

C.若小球落到水平面上,则v0越大,小球飞行时间越长

D .若小球落到水平面上,则v 0越大,小球末速度与竖直方向的夹角越大

5.(多选)如图14所示,斜面倾角为θ,位于斜面底端A 正上方的小球以初速度v 0正对斜面顶点B 水平抛出,小球到达斜面经过的时间为t ,重力加速度为g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14

A .若小球以最小位移到达斜面,则t =2v 0cot θ

g

B .若小球垂直击中斜面,则t =v 0cot θ

g

C .若小球能击中斜面中点,则t =2v 0cot θ

g

D .无论小球怎样到达斜面,运动时间均为t =2v 0tan θ

g

[巩固训练]

1.(多选)如图1,滑板运动员以速度v 0从离地高度为h 的平台末端水平飞出,落在水平地面上。忽略空气阻力,运动员和滑板可视为质点,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图1

A .v 0越大,运动员在空中运动时间越长

B .v 0越大,运动员落地瞬间速度越大

C .运动员落地瞬间速度与高度h 有关

D .运动员落地位置与v 0大小无关

2.如图2所示,斜面上a 、b 、c 三点等距,小球从a 点正上方O 点抛出,做初速为v 0的平抛运动,恰落在b 点。若小球初速变为v ,其落点位于c ,则( )

图2

A .v 0

B .v =2v 0

C .2v 0

D .v >3v 0

3.(多选)“嫦娥二号”探月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航天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假设我

国宇航员乘坐探月卫星登上月球,如图所示是宇航员在月球表面水平抛出小球的闪光照片的一部分。已知照片上小方格的实际边长为a ,闪光周期为T ,据此可知( )

A .月球上的重力加速度为a T 2

B .小球平抛的初速度为3a T

C .照片上A 点一定是平抛的起始位置

D .小球运动到D 点时速度大小为6a

T

4.如图4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个坑,其竖直截面为半圆,O 为圆心,AB 为沿水平方向的直径。若在A 点以初速度v 1沿AB 方向平抛一小球,小球将击中坑壁上的最低点D 点;而在C 点以初速度v 2沿BA 方向平抛的小球也能击中D 点。已知∠COD =60°,则两小球初速度大小之比v 1∶v 2(小球视为质点)( )

图4

A .1∶2

B .1∶3 C.3∶2 D.6∶3

5.静止的城市绿化洒水车,由横截面积为S 的水龙头喷嘴水平喷出水流,水流从射出喷嘴到落地经历的时间为t ,水流落地点与喷嘴连线与水平地面间的夹角为θ,忽略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流射出喷嘴的速度大小为gt tan θ

B .空中水柱的水量为Sgt 22tan θ

C .水流落地时位移大小为gt 2

2cos θ

D .水流落地时的速度大小为2gt cos θ

[能力提高]

6.如图5所示,一网球运动员对着墙练习发球,运动员离墙的距离为L ,某次球从离地高H 处水平发出,经墙反弹后刚好落在运动员的脚下,设球与墙壁碰撞前后球在竖直方向的速度大小、方向均不变,水平方向的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则( )

图5

A .球发出时的初速度大小为L g

2H

B .球从发出到与墙相碰的时间为H

8g

C .球与墙相碰时的速度大小为

g (H 2+4L 2)2H D .球与墙相碰点离地的高度为2

3

H ▲如图所示,一小球以速度v 0从倾角为α=53°的斜面顶端A 处水平抛出,垂直落到在斜面底端与斜面垂直的挡板上的B 点,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sin 37°=0.6,cos 37°=0.8,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球到达

B 点的速度大小为54

v 0

B .斜面的长度为4v 20

5g

C .小球到达B 点时重力的瞬时功率为5

3mg v 0

D .B 点到水平面的高度为8v 20

25g

7. (2015·重庆三校联考)如图6所示,倾角为37°的斜面长l =1.9 m ,在斜面底端正上方的O 点将一小球以速度v 0=3 m/s 水平抛出,与此同时释放在顶端静止的滑块,经过一段时间后,小球恰好能够以垂直斜面的方向击中滑块(小球和滑块均视为质点,重力加速度g =10 m/s 2,sin 37°=0.6,cos 37°=0.8)。求:

图6

(1)抛出点O 离斜面底端的高度; (2)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8.(2014·浙江卷,23)如图7所示,装甲车在水平地面上以速度v 0=20 m/s 沿直线前进,车上机枪的枪管水平,距地面高为h =1.8 m 。在车正前方竖直立一块高为两米的长方形靶,其底边与地面接触。枪口与靶距离为L 时,机枪手正对靶射出第一发子弹,子弹相对于枪口的初速度为v =800 m/s 。在子弹射出的同时,装甲车开始匀减速运动,行进s =90 m 后停下。装甲车停下后,机枪手以相同方式射出第二发子弹。(不计空气阻力,子弹看成质点,重力加速度g =10 m/s 2

)

图7

(1)求装甲车匀减速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

(2)当L =410 m 时,求第一发子弹的弹孔离地的高度,并计算靶上两个弹孔之间的距离; (3)若靶上只有一个弹孔,求L 的范围。

高三(物理)复习学案

使用时间 2015年 编辑人:徐 波

第3课时 圆周运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知 识 梳 理]

知识点一、匀速圆周运动、角速度、线速度、向心加速度 1.匀速圆周运动

(1)定义:做圆周运动的物体,若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圆弧长 ,就是匀速圆周运动。 (2)特点: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始终指向 ,是变加速运动。 (3)条件:合外力大小 、方向始终与 方向垂直且指向圆心。 2.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

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主要有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频率、转速、向心加速度、向心力等,现比较如下表:

1.作用效果:向心力产生向心加速度,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 。 2.大小:F = = = = = 。 3.方向:始终沿半径方向指向 ,时刻在改变,即向心力是一个变力。 4.来源

向心力可以由一个力提供,也可以由几个力的 提供,还可以由一个力的 提供。 知识点三、离心现象

1.定义:做 的物体,在所受合外力突然消失或不足以提供圆周运动 的情况下,就做逐渐远离圆心的运动。

2.本质:做圆周运动的物体,由于本身的惯性,总有沿着 飞出去的趋势。

图1

3.受力特点

当F =mrω2时,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 当F =0时,物体沿 飞出;

当F <mrω2时,物体逐渐远离圆心,F 为实际提供的向心力,如图1所示。 思维深化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2021-2022年高考物理二轮专题突破专题三力与物体的曲线运动2万有引力与航天导学案

2021年高考物理二轮专题突破专题三力与物体的曲线运动2万有引力与航 天导学案 一、知识梳理 1.在处理天体的运动问题时,通常把天体的运动看成是 运动,其所需要的向心 力由 提供.其基本关系式为G Mm r 2=m v 2r =mω2r =m (2π T )2r =m (2πf )2r . 在天体表面,忽略自转的情况下有G Mm R 2=mg . 2.卫星的绕行速度v 、角速度ω、周期T 与轨道半径r 的关系 (1)由G Mm r 2=m v 2 r ,得v = ,则r 越大,v 越小. (2)由G Mm r 2=mω2r ,得ω= ,则r 越大,ω越小. (3)由G Mm r 2=m 4π2 T 2r ,得T = ,则r 越大,T 越大. 3.卫星变轨 (1)由低轨变高轨,需增大速度,稳定在高轨道上时速度比在低轨道 . (2)由高轨变低轨,需减小速度,稳定在低轨道上时速度比在高轨道 . 4.宇宙速度 (1)第一宇宙速度: 推导过程为:由mg =mv 21 R =GMm R 2得: v 1= = = km/s. 第一宇宙速度是人造卫星的 速度,也是人造地球卫星的 速度. (2)第二宇宙速度:v 2= km/s ,使物体挣脱 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

(3)第三宇宙速度:v3= km/s,使物体挣脱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 (二)规律方法 1.分析天体运动类问题的一条主线就是F万=F向,抓住黄金代换公式GM= . 2.确定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的方法有: (1)测重力法; (2)单摆法; (3) (或竖直上抛)物体法; (4)近地卫星法. 二、题型、技巧归纳 高考题型一万有引力定律及天体质量和密度的求解 【例1】过去几千年来,人类对行星的认识与研究仅限于太阳系内,行星“51pegb”的发现拉开了研究太阳系外行星的序幕,“51pegb”绕其中心恒星做匀速圆周运动,周期约为4天, 轨道半径约为地球绕太阳运动半径的1 20 ,该中心恒星与太阳的质量比约为( ) A.1 10 B.1 C.5 D.10 高考预测1 到目前为止,火星是除了地球以外人类了解最多的行星,已经有超过30枚探测器到达过火星,并发回了大量数据.如果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G,根据下列测量数据,能够得出火星密度的是( ) A.发射一颗绕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测出卫星的轨道半径r和卫星的周期T B.测出火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T和轨道半径r

高考物理万有引力与航天专题训练答案

高考物理万有引力与航天专题训练答案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万有引力与航天 1.一名宇航员到达半径为R 、密度均匀的某星球表面,做如下实验:用不可伸长的轻绳拴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上端固定在O 点,如图甲所示,在最低点给小球某一初速度,使其绕O 点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测得绳的拉力大小F 随时间t 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F 1、F 2已知,引力常量为G ,忽略各种阻力.求: (1)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2)卫星绕该星的第一宇宙速度; (3)星球的密度. 【答案】(1)126F F g m -=(212()6F F R m -(3) 128F F GmR ρπ-=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由图知:小球做圆周运动在最高点拉力为F 2,在最低点拉力为F 1 设最高点速度为2v ,最低点速度为1v ,绳长为l 在最高点:2 22mv F mg l += ① 在最低点:2 11mv F mg l -= ②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221211222 mv mg l mv =?+ ③ 由①②③,解得1 2 6F F g m -= (2) 2 GMm mg R = 2GMm R =2 mv R 两式联立得:12()6F F R m -

(3)在星球表面:2 GMm mg R = ④ 星球密度:M V ρ= ⑤ 由④⑤,解得12 8F F GmR ρπ-= 点睛: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在最高点与最低点绳子的拉力与重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可以求出重力加速度;万有引力等于重力,等于在星球表面飞行的卫星的向心力,求出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然后由密度公式求出星球的密度. 2.a 、b 两颗卫星均在赤道正上方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a 为近地卫星,b 卫星离地面高度为3R ,己知地球半径为R ,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试求: (1)a 、b 两颗卫星周期分别是多少? (2) a 、b 两颗卫星速度之比是多少? (3)若某吋刻两卫星正好同时通过赤道同--点的正上方,则至少经过多长时间两卫星相距最远? 【答案】(1 )2 ,16(2)速度之比为2 【解析】 【分析】根据近地卫星重力等于万有引力求得地球质量,然后根据万有引力做向心力求得运动周期;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万有引力做向心力求得两颗卫星速度之比;由根据相距最远时相差半个圆周求解; 解:(1)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F F =引向, 对地面上的物体由黄金代换式2 Mm G mg R = a 卫星 2 224a GMm m R R T π= 解得2a T =b 卫星2 2 24·4(4)b GMm m R R T π= 解得16b T = (2)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F F =引向, a 卫星2 2a mv GMm R R =

(完整版)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知识点总结

万有引力与航天 1、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1).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2).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3).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3 2a K T = (K 只与中心天体质量M 有关) 行星轨道视为圆处理,开三变成3 2r K T =(K 只与中心天体质量M 有关) 2、万有引力定律: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引力的大小跟这两个物体质量 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 表达式:122,m m F G r =2211kg /m N 1067.6??=-G 适用于两个质点(两个天体)、一个质点和一个均匀球(卫星和地球)、两个均匀球。 (质量均匀分布的球可以看作质量在球心的质点) 3、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天体质量M , 卫星质量m ,天体半径R, 轨道半径r ,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g ,卫星运行 向心加速度n a ,卫星运行周期T) 两种基本思路: 1.万有引力=向心力 (一个天体绕另一个天体作圆周运动时,r=R+h ) 人造地球卫星(只讨论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r=R+h ): r GM v =,r 越大,v 越小;3 r GM =ω,r 越大,ω越小;GM r T 324π=,r 越大,T 越大; 2n GM a r =,r 越大,n a 越小。 (1)求质量:①天体表面任意放一物体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 G M m R 2→2 gR M G = ②当一个星球绕另一个星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设中心星球质量为M ,半径为R ,环绕 星球质量为m ,线速度为v ,公转周期为T ,两星球相距r ,由万有引力定律有: 2 222??? ??==T mr r mv r GMm π,可得出中心天体的质量:23224GT r G r v M π==

高一物理新教材新习题专题六: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

高一物理复习专题六: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 【行星的运动】 1. 地球公转轨道的半径在天文学上常用来作为长度单位,叫作天文单位,用来量度太阳系内天体与太阳的距离。(这只是个粗略的说法。在天文学中,“天文单位”有严格的定义,用符号AU表示。)已知火星公转的轨道半径是1.5 AU,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火星公转的周期是多少个地球日? 2. 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不仅适用于行星绕太阳的运动,也适用于卫星绕行星的运动。如果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沿椭圆轨道运动,它在离地球最近的位置(近地点)和最远的位置(远地点),哪点的速度比较大? 3. 在力学中,有的问题是根据物体的运动探究它受的力,有的问题则是根据物体所受的力推测它的运动。这一节的讨论属于哪一种情况?你能从过去学过的内容或做过的练习中各找出一个例子吗? 4. 对于这三个等式来说,有的可以在实验室中验证,有的则不能,这个无法在实验室验证的规律是怎么得到的? 【万有引力定律】 1.既然任何物体间都存在着引力,为什么当两个人接近时他们不会吸在一起?我们通常分析物体的受力时是否需要考虑物体间的万有引力?请你根据实际情况,应用合理的数据,通过计算说明以上两个问题。 2. 你在读书时,与课桌之间有万有引力吗?如果有,试估算一下这个力的大小,它的方向如何? 3.大麦哲伦云和小麦哲伦云是银河系外离地球最近的星系(很遗憾,在北半球看不见)。大麦哲伦云的质量为太阳质量的1010倍,即2.0×1040 kg,小麦哲伦云的质量为太阳质量的109倍,两者相距5×104光年,求它们之间的引力。 4.太阳质量大约是月球质量的2.7×107倍,太阳到地球的距离大约是月球到地球距离的3.9×102倍,试比较太阳和月球对地球的引力。 5. 木星有4颗卫星是伽利略发现的,称为伽利略卫星,其中三颗卫星的周期之比为1∶2∶4。小华同学打算根据万有引力的知识计算木卫二绕木星运动的周期,她收集到了如下一些数据。木卫二的数据:质量4.8×1022 kg、绕木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 6.7×108 m。 木星的数据:质量1.9×1027 kg、半径7.1×107 m、自转周期9.8 h。 但她不知道应该怎样做,请你帮助她完成木卫二运动周期的计算。

2021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4章曲线运动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第3讲圆周运动及其应用学案.doc

第3讲圆周运动及其应用 知识点匀速圆周运动、角速度、线速度、向心加速度Ⅰ 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Ⅱ1.匀速圆周运动 (1)定义:线速度大小01不变的圆周运动。 (2)性质:加速度大小02不变,方向总是指向03圆心的变加速曲线运动。 (3)04垂直且指向圆心的合外力。 2.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 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主要有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频率、转速、向心加速度、向心力等,具体如下: 定义、意义公式、单位 线速度①描述做圆周运动的物体沿圆弧运动05快 慢的物理量(v) ②是矢量,方向和半径垂直,沿切线方向 ①v= Δl Δt =06 2πr T ②单位:07m/s 角速度描述物体绕圆心08转动快慢的物理量(ω)①ω= Δθ Δt =09 2π T ②单位:10rad/s 周期和转速①周期是物体沿圆周运动11一周的时间 (T) ②转速是物体单位时间转过的12圈数(n), 也叫频率(f) ①T= 2πr v =13 2π ω ,单位:s ②f=14 1 T ,单位:15Hz ③n的单位:16r/s、 17r/min 向心加速度①描述速度18方向变化19快慢的物理量 (a n) ②方向20指向圆心,时刻在变 ①a n=21 v2 r =22rω2 ②单位:23m/s2 向心力①作用效果是产生向心加速度,只改变线速 度的24方向,不改变线速度的25大小(F n) ②方向指向26圆心,时刻在变 ③来源:某个力,或某几个力的合力,或某 ①F n=27mω2r= 28m v2 r ②单位:29N

个力的分力 相互关 系 ①v=rω= 2πr T =2πrf ②a n= v2 r =rω2=ωv= 4π2r T2 =4π2f2r ③F n=m v2 r =mrω2=mωv=m 4π2r T2 =4mπ2f2r 3.探究向心力大小与半径、角速度、质量的关系 (1)实验仪器:向心力演示器(如图),三个金属球(半径相同,其中两个为质量相同的钢球,另一个为质量是钢球一半的铝球)。 (2)实验原理 如图所示,匀速转动手柄,可以使塔轮、长槽和短槽匀速转动,槽内的小球也就随之做匀速圆周运动。这时,小球向外挤压挡板,挡板对小球的反作用力提供了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同时,小球压挡板的力使挡板另一端横臂压缩弹簧测力套筒里的弹簧,弹簧被压缩的格数可以从标尺上读出,格数比显示了两金属球向心力大小之比。 (3)实验过程 控制变量探究内容 m、r相同,改变ω探究向心力F与30角速度ω的关系 m、ω相同,改变r 探究向心力F与31半径r的关系 ω、r相同,改变m 探究向心力F与32质量m的关系 知识点匀速圆周运动与非匀速圆周运动Ⅰ 匀速圆周运动非匀速圆周运动 运动 特点 线速度的大小01不变,角速度、周期和频 率都02不变,向心加速度的大小03不变 线速度的大小、方向都04变,角速度 05变,向心加速度的大小、方向都变, 周期可能变也06可能不变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与航天专题训练答案及解析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与航天专题训练答案及解析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万有引力与航天 1.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 和M 的两个星球A 和B 在引力作用下都绕O 点做匀速圆周运动,星球A 和B 两者中心之间距离为L .已知A 、B 的中心和O 三点始终共线,A 和B 分别在O 的两侧,引力常量为G .求: (1)A 星球做圆周运动的半径R 和B 星球做圆周运动的半径r ; (2)两星球做圆周运动的周期. 【答案】(1) R=m M M +L, r=m M m +L,(2)()3L G M m + 【解析】 (1)令A 星的轨道半径为R ,B 星的轨道半径为r ,则由题意有L r R =+ 两星做圆周运动时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则有:22 22244mM G mR Mr L T T ππ== 可得 R M r m = ,又因为L R r =+ 所以可以解得:M R L M m = +,m r L M m =+; (2)根据(1)可以得到:2222244mM M G m R m L L T T M m ππ==?+ 则:()()233 42L L T M m G G m M π= =++ 点睛:该题属于双星问题,要注意的是它们两颗星的轨道半径的和等于它们之间的距离,不能把它们的距离当成轨道半径. 2.载人登月计划是我国的“探月工程”计划中实质性的目标.假设宇航员登上月球后,以初速度v 0竖直向上抛出一小球,测出小球从抛出到落回原处所需的时间为t.已知引力常量为G ,月球的半径为R ,不考虑月球自转的影响,求: (1)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大小g 月; (2)月球的质量M ; (3)飞船贴近月球表面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T .

第六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教案

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 第一节行星的运动 从古到今,人类不仅创作了关于星空的神话、史诗,也在 孜孜不倦地探索日月星辰的运动奥秘.所谓“斗转星移”,从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的地心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的日心说到丹麦天文学家第谷的观测资料和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的三大定律,人们终于认识到了行星运动的规律. 1.了解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基本内容及其代表人物. 2.知道人类对行星运动的认识过程是漫长的,了解对天体运动正确认识的重要性.3.理解开普勒三定律,知道其科学价值,了解第三定律中k值的大小只与中心天体有关. 4.了解处理行星运动问题的基本思路,体会科学家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一、两种学说

二、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的一 它与太 公式: a3 T2=k,k是一个与行 星无关的常量 三、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的实际应用 1.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十分接近圆,太阳处在圆心. 2.对某一行星来说,它绕太阳转动的角速度(或线速度)大小不变,即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 3.所有行星轨道半径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比值都相等. 行星运动的模型 一、模型特点 1.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十分接近圆,太阳处在圆心. 2.对某一行星,它绕太阳运动的角速度(或环绕速度大小)不变,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3.所有行星轨道半径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相同.若用r表示轨道半径,T表示公转周期,则 r3 T2=k.

二、典例剖析 飞船沿半径为r 的圆周绕地球运动,其周期为T ,如果飞船要返回地面,可在轨道上的某一点A 处,将速率降低到适当数值,从而使飞船沿着地心为焦点的特殊椭圆轨道运动,椭圆和地球表面在B 点相切,如图所示.如果地球半径为r 0,求飞船由A 点到B 点所需的时间. 解析:由开普勒第三定律知,飞船绕地球做圆周(半长轴和半短轴相等的特殊椭圆)运动时,其轨道半径的三次方跟周期的平方的比值,等于飞船绕地球沿椭圆轨道运动时其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周期平方的比值.飞船椭圆轨道的半长轴为r +r 02,设飞船沿椭圆轨道运动的周 期为T′,则有r 3T 2=(r +r 0)3 8T ′2 .而飞船从A 到B 点所需的时间为:t =T ′2=28???? 1+r 0r 32·T. 答案:28 ???? 1+r 0r 32·T 第二、三节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万有引力定律 哥白尼说:“太阳坐在它的皇位上,管理着围绕着它的一切星球”,那么是什么原因使行星绕太阳运动呢?伽利略、开普勒以及法国数学家笛卡尔都提出过自己的解释.然而,只有牛顿才给出了正确的解释……

2017-2018学年高中物理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习题课2变轨问题双星问题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习题课2 变轨问题双星问题 [学习目标] 1.理解赤道物体、同步卫星和近地卫星的区别.2.会分析卫星(或飞船)的变轨问题.3.掌握双星的运动特点及其问题的分析方法. 一、“赤道上物体”“同步卫星”和“近地卫星”的比较 例1如图1所示,A为地面上的待发射卫星,B为近地圆轨道卫星,C为地球同步卫星.三颗卫星质量相同,三颗卫星的线速度大小分别为v A、v B、v C,角速度大小分别为ωA、ωB、ωC,周期分别为T A、T B、T C,向心加速度分别为a A、a B、a C,则( ) 图1 A.ωA=ωC<ωB B.T A=T Ca B 答案 A 解析同步卫星与地球自转同步,故T A=T C,ωA=ωC,由v=ωr及a=ω2r得 v C>v A,a C>a A 同步卫星和近地卫星,根据GMm r2 =m v2 r =mω2r=m 4π2 T2 r=ma,知v B>v C,ωB>ωC,T Ba C. 故可知v B>v C>v A,ωB>ωC=ωA,T B

a B >a C >a A .选项A 正确,B 、C 、D 错误. 同步卫星、近地卫星、赤道上物体的比较 1.同步卫星和近地卫星 相同点:都是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即都满足GMm r 2=m v 2r =mω2 r =m 4π2 T 2r =ma n . 由上式比较各运动量的大小关系,即r 越大,v 、ω、a n 越小,T 越大. 2.同步卫星和赤道上物体 相同点:周期和角速度相同 不同点:向心力来源不同 对于同步卫星,有 GMm r 2=ma n =mω2 r 对于赤道上物体,有 GMm r 2=mg +mω2 r , 因此要通过v =ωr ,a n =ω2 r 比较两者的线速度和向心加速度的大小. 针对训练1 (多选)关于近地卫星、同步卫星、赤道上的物体,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都是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 B.赤道上的物体和同步卫星的周期、线速度、角速度都相等 C.赤道上的物体和近地卫星的线速度、周期不同 D.同步卫星的周期大于近地卫星的周期 答案 CD 解析 赤道上的物体是由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提供向心力,A 项错误;赤道上的物体和同步卫星有相同周期和角速度,但线速度不同,B 项错误;同步卫星和近地卫星有相同的中心天 体,根据GMm r 2=m v 2r =m 4π2 T 2r 得v = GM r ,T =2π r 3 GM ,由于r 同>r 近,故v 同T 近,D 项正确;赤道上物体、近地卫星、同步卫星三者间的周期关系为T 赤=T 同>T 近,根据v =ωr 可知v 赤

万有引力与航天(复习学案)

万有引力与航天(复习学案) 知识梳理 一、开普勒运动定律 1.开普勒第一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上. 2.开普勒第二定律: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和太阳的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 3.开普勒第三定律:所有行星的轨道的的三次方跟它的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表达式: . 二、万有引力定律 1.内容: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引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引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m1和m2的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r的成反比. 2.公式:F=其中G=6.67×10-11 N·m2/kg2叫引力常数.3.适用条件:万有引力定律只适用的相互作用 4.特殊情况 (1)两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间的相互作用,也可用本定律来计算,其中r为两球心间的距离. (2)一个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和球外一个质点间的万有引力也适用,其中r为质点到球心间的距离. 三、三种宇宙速度 1.第一宇宙速度(环绕速度):v1=,是人造地球卫星的最小速度,也是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速度. 2.第二宇宙速度(脱离速度):v2=,是使物体挣脱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 3.第三宇宙速度(逃逸速度):v3=,是使物体挣脱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 四.同步卫星 同步卫星就是与地球同步运转,相对地球静止的卫星,因此可用来作为通讯卫星.同步卫星有以下几个特点: (1)轨道一定:所有同步卫星的轨道赤道平面共面. (2)周期一定:与地球自转自转的周期相同,T=24h。 (3)角速度一定: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相同。 (4)由r=知,所有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都相同,即在同一轨道上运动,其确定的高度约为3.6×104 km. (5)运行速度大小一定:所有同步卫星绕地球运动的线速度的大小是一定的,都是3.08 km/s,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相同.

备战2021新高考物理-重点专题-万有引力与航天(三)(含解析)

备战2021新高考物理-重点专题-万有引力与航天(三) 一、单选题 1.三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运行方向如图所示.已知 ,则关于三颗卫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卫星运行线速度关系为 B.卫星轨道半径与运行周期关系为 C.已知万有引力常量G,现测得卫星A的运行周期T A和轨道半径R A,可求地球的平均密度 D.为使A 与B同向对接,可对A适当加速 2.如图所示,A、B、C是在地球大气层外的圆形轨道上运行的三颗人造地球卫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B,C的角速度相等,且小于A的角速度 B.B,C的线速度大小相等,且大于A的线速度 C.B,C的向心加速度相等,且大于A的向心加速度 D.B,C的周期相等,且小于A的周期 3.2020年4月24日,国家航天局宣布,我国行星探测任务命名为“天问”,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命名为“天问一号”。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计算火星的质量,需要测量的数据是() A.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和火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 B.火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和火星的公转周期 C.某卫星绕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和火星的半径 D.某卫星绕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和公转周期 4.一宇宙飞船绕地心做半径为r的匀速圆周运动,飞船舱内有一质量为m的人站在可称体重的台秤上.用R表示地球的半径,g表示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g′表示宇宙飞船所在处的地球引力加速度,F N表示人对秤的压力,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g′=0 B.g′= C.F N=0 D.F N= 5.2019年11月23日8时55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50、51颗北斗导航卫星。两颗卫星均属于中圆轨道(MEO)卫星,是我国的“北斗三号”系统的组网卫星。这两颗卫星的中圆轨道(MEO)是一种周期为12小时,轨道面与赤道平面夹角为60°的圆轨道。是经过GPS和GLONASS运行证明性能优良的全球导航卫星轨道。关于这两颗卫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两颗卫星的动能一定相同 B.这两颗卫星绕地心运动的角速度是长城随地球自转角速度的4倍 C.这两颗卫星的轨道半径是同步卫星轨道半径的 D.其中一颗卫星每天会经过赤道正上方2次 6.如图所示,a、b、c是地球大气层外圆形轨道上运行的三颗人造地球卫星,a、b质量相等且小于c的质量,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b所需向心力最小 B.b、c周期相等,且大于a的周期 C.b、c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且大于a的向心加速度 D.b、c线速度大小相等,且小于a的线速度 7.将地球看成质量均匀的球体,假如地球自转速度增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放在赤道地面上的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增大 B.放在两极地面上的物体所受的重力增大 C.放在赤道地面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所需的向心力增大 D.放在赤道地面上的物体所受的重力增大 8.太阳系中有一颗绕太阳公转的行星,距太阳的平均距离是地球到太阳平均距离的4倍,则该行星绕太阳公转的周期是() A.2年 B.4年 C.8年 D.10年 9.若将八大行星绕太阳运行的轨迹可粗略地认为是圆,各星球半径和轨道半径如下表所示:从表中所列数据可以估算出海王星的公转周期最接近( )

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学案)

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 §6.1 行星的运动 [要点导学] 1.开普勒第一定律又称轨道定律,它指出: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是椭圆,太阳位于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上。远日点是指__________,近日点是指_________。不同行星的椭圆轨道是不同的,太阳处在这些椭圆的一个公共焦点上。 2.开普勒第二定律又称面积定律。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所以行星在离太阳比较近时,运动速度________。行星在离太阳较远时,运动速度_________。 3.开普勒第三定律又称周期定律,内容是: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该定律的数学表达式是:_________。4.对于多数大行星来说,它们的运动轨道很接近圆,因此在中学阶段,可以把开普勒定律简化,认为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行星的轨道半径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这样做使处理问题的方法大为简化,而得到的结果与行星的实际运动情况相差并不大。 5.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不仅适用于行星,也适用于其它卫星的运动。研究行星运动时,开普勒第三定律中的常量k与________有关,研究月球、人造地球卫星运动时,k与____________有关。 6.地心说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心说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现在的目光来看地心说与日心说不过是参考系的改变,但这是一次真正的科学革命,日心说的产生不仅仅是人们追求描绘自然的简洁美,更是使得人们的世界观发生了重大的变革,意大利科学家布鲁诺曾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两种观点的斗争反映了科学与反科学意识形态及宗教神学的角逐。也能反映科学发展与社会文化发展的相互关系。 基础巩固 1.揭示行星运动规律的天文学家是( ) A.第谷B.哥白尼C.牛顿D.开普勒 2.关于天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天体的运动与地面上的运动所遵循的规律是不同的 B.天体的运动是最完美、最和谐的匀速圆周运动 C.太阳东升西落,所以太阳绕地球运动 D.太阳系的所有行星都围绕太阳运动 3.关于行星绕太阳运动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所有行星都在同一椭圆轨道上绕太阳运动 B.行星绕太阳运动时太阳位于行星轨道的中心处 C.离太阳越近的行星运动周期越长 D.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4.关于开普勒行星运动的公式 3 2 R k T ,理解正确的是( ) A.k是一个与行星无关的常量B.R是代表行星运动的轨道半径C.T代表行星运动的自转周期D.T代表行星绕太阳运动的公转周期

万有引力与航天专题

A O 万有引力与航天专题 1.【2012?湖北联考】经长期观测发现,A 行星运行的轨道半径为R 0,周期为T 0但其实际运行的轨道与圆轨道总存在一些偏离,且周期性地每隔t 0时间发生一次最大的偏离.如图所示,天文学家认为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A 行星外侧 还存在着一颗未知行星B ,则行星B 运动轨道半径为( ) A . 030002()2t R R t T =- B .T t t R R -=000 C . 3 20000)(T t t R R -= D .300200T t t R R -= 2.【2012?北京朝阳期末】2011年12月美国宇航局发布声明宣布,通过开普勒太空望远镜项目证实了太阳系外第一颗类似地球的、可适合居住的行星。该行星被命名为开普勒一22b (Kepler 一22b ),距离地球约600光年之遥,体积是地球的2.4倍。这是目前被证实的从大小和运行轨道来说最接近地球形态的行星,它每290天环绕着一颗类似于太阳的恒星运转一圈。若行星开普勒一22b 绕恒星做圆运动的轨道半径可测量,万有引力常量G 已知。根据以上数据可以估算的物理量有( ) A.行星的质量 B .行星的密度 C .恒星的质量 D .恒星的密度 3.【2012?江西联考】如右图,三个质点a 、b 、c 质量分别为m 1、m 2、 M (M>> m 1,M>> m 2)。在c 的万有引力作用下,a 、b 在同一平面内 绕c 沿逆时针方向做匀速圆周运动,它们的周期之比T a ∶T b =1∶k ; 从图示位置开始,在b 运动一周的过程中,则 ( ) A .a 、b 距离最近的次数为k 次 B .a 、b 距离最近的次数为k+1次 C .a 、b 、c 共线的次数为2k D .a 、b 、c 共线的次数为2k-2 4.【2012?安徽期末】2011年8月26日消息,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天文学家认为,他们已经在银河系里发现一颗由曾经的庞大恒星转变而成的体积较小的行星,这颗行星完全

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

第六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 要点解读 一、天体的运动规律 从运动学的角度来看,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提示了天体的运动规律,回答了天体做什么样的运动。 1.开普勒第一定律说明了不同行星的运动轨迹都是椭圆,太阳在不同行星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上; 2.开普勒第二定律表明:由于行星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所以行星在绕太阳公转过程中离太阳越近速率就越大,离太阳越远速率就越小。所以行星在近日点的速率最大,在远日点的速率最小; 3.开普勒第三定律告诉我们: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比值是一个与行星无关的常量,仅与中心天体——太阳的质量有关。 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同样适用于其他星体围绕中心天体的运动(如卫星围绕地球的运动),比值仅与该中心天体质量有关。 二、天体运动与万有引力的关系 从动力学的角度来看,星体所受中心天体的万有引力是星体作椭圆轨道运动或圆周运动的原因。若将星体的椭圆轨道运动简化为圆周运动,则可得如下规律: 1.加速度与轨道半径的关系:由2 Mm G ma r =得2r GM a = 2.线速度与轨道半径的关系:由22Mm v G m r r =得v = 3.角速度与轨道半径的关系:由22Mm G m r r ω=得ω=4.周期与轨道半径的关系:由r T m r Mm G 222?? ? ??=π得GM r T 32π= 若星体在中心天体表面附近做圆周运动,上述公式中的轨道半径r 为中心天体的半径R 。

学法指导 一、求解星体绕中心天体运动问题的基本思路 1.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2.星体在中心天体表面附近时,万有引力看成与重力相等。 二、几种问题类型 1.重力加速度的计算 由2 ()Mm G mg R h =+得2()GM g R h =+ 式中R 为中心天体的半径,h 为物体距中心天体表面的高度。 2.中心天体质量的计算 (1)由r T m r GMm 22)2(π=得23 24GT r M π= (2)由mg R Mm G =2得2gR M G = 式(2)说明了物体在中心天体表面或表面附近时,物体所受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该式给出了中心天体质量、半径及其表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非常有用的代换式。 3.第一宇宙速度的计算 第一宇宙速度是星体在中心天体附近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是最大的环绕速度。 (1)由2R Mm G =R v m 21得1v = (2)由mg =R v m 2 1得1v =4.中心天体密度的计算

2020高中物理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7同步卫星近地卫星赤道物体的异同点分析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2020

同步卫星、近地卫星、赤道物体的异同点分析 知识点考纲要求题型分值 万有引力 和航天 会分析同步卫星、近地卫星、赤道上的物体 的动力学和运行上的区别和联系 选择题6分 一、区别和联系 相同点运行轨道半径相同。 不同点 ①受力情况不同,近地卫星只受地球引力的作用,地球引力等于卫星做圆 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而赤道上随地球自转的物体受到地球引力和地面支持力 的作用,其合力提供物体做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 ②运行情况不同,角速度、线速度、向心加速度、周期等均不同。如近地 卫星的向心加速度为g,而赤道上随地球自转的物体的向心加速度为 2 2 2 4 0.034/ a r m s T π =≈。 相同点都是地球的卫星,地球的引力提供向心力 不同点 由于近地卫星轨道半径较小,由人造卫星的运行规律可知,近地卫星的线速度、角速度、向心加速度均比同步卫星大。 相同点角速度都等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周期等于地球自转周期。 不同点 ①轨道半径不同: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比赤道物体的轨道半径大得多。 ②受力情况不同:赤道上物体受万有引力和支持力的共同作用,同步卫星 只受地球引力作用。 ③运动情况不同:由2 v r a r ωω == 、可知,同步卫星的线速度、向心加速度均比赤道物体大。 二、求解此类题的关键 1. 在求解“同步卫星”与“赤道上的物体”的向心加速度的比例关系时应依据二者角速 度相同的特点,运用公式a=ω2r而不能运用公式a= 2 r GM 。 2. 在求解“同步卫星”与“赤道上的物体”的线速度比例关系时,仍要依据二者角速度

相同的特点,运用公式v =ωr 而不能运用公式GM v r =。 3. 在求解“同步卫星”运行速度与第一宇宙速度的比例关系时,因都是由万有引力提供的向心力,故要运用公式GM v r =,而不能运用公式v =ωr 或v =gr 。 例题1 (广东高考)已知地球质量为M ,半径为R ,自转周期为T ,地球同步卫星质量为m ,引力常量为G 。有关同步卫星,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卫星距地面的高度为232 4GMT π B. 卫星的运行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 C. 卫星运行时受到的向心力大小为2 Mm G R D. 卫星运行的向心加速度小于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思路分析:天体运动的基本原理为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地球的引力使卫星绕地球做匀 速圆周运动,即F 引=F 向=m 2224T mr r v π=。当卫星在地表运行时,F 引=2R GMm =mg (此时R 为地球半径),设同步卫星离地面高度为h ,则F 引=2 )(h R GMm +=F 向=ma 向

《宇宙航行》导学案(带答案)

§5.宇宙航行 §6.经典力学的局限性——问题导读 (命制教师:张宇强) §5.宇宙航行 §6.经典力学的局限性——问题导读 使用时间: 月 日—— 月 日 姓名 班级 【学习目标】 1、知道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原理,会运用万有引力定律和圆周运动公式分析解答有关卫星运行的原因; 2、掌握三个宇宙速度,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 3、简单了解航天发展史。 4、能用所学知识求解卫星基本问题。 【问题导读】认真阅读《课本》P44—P51内容,并完成以下导读问题: 一、人造地球卫星 如图所示,当物体的 足够大 时,它将会围绕 旋转 而不再落回地面,成为一颗绕地球转动的 。一般情况下可认为 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 运动,向心力由地球对它的 提供,即G Mm r 2 = ,则卫星在轨道上运行的线速度v = 二、三个宇宙速度的比较 三、经典力学的成就和局限性 1、经典力学的成就 牛顿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在宏观、低速、弱引力的广阔领域,包括天体力学的研究中,

§5.宇宙航行§6.经典力学的局限性——问题导读(命制教师:张宇强) 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2、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1)牛顿力学即经典力学,它只适用于、的物体,不适用于 和的物体。 (2)狭义相对论阐述了物体以接近光速运动时遵从的规律,得出了一些不同于经典力学的结论,如质量要随物体运动速度的增大而。 (3)20世纪20年代,建立了量子力学,它正确描述了粒子的运动规律,并在现代科学技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4)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说明在的作用下,牛顿的引力理论将不再适用. 预习检测: 1.两颗卫星A、B的质量相等,距地面的高度分别为H A、H B,且H A

2018高中物理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4万有引力定律的拓展应用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万有引力定律的拓展应用 知识点考纲要求题型分值万有引力 万有引力定律的拓展,并会证明 会利用割补法的思想计算空腔中的万有引力问题 选择题6分 二、重难点提示 重点:会用割补法转换研究对象解决疑难问题。 难点:匀质球层对球内任意位置的物体的引力为0。 应用万有引力定律 2 Mm F G R =求物体间的引力时,因注意其适用条件,只有当两物体可视为质点时,才能认为R为两物体间的距离。对于球壳类则不能视为质点,则必须采取其他的解决办法。 这里我们给出结论:一质点在均匀球壳空腔内任意一点受到球壳的万有引力为零。 如图所示,一个匀质球层可以等效为由许多厚度足够小的匀质球壳组成,任取一个球壳,设球壳内有一个质量为m的质点,某时刻质点在P位置(任意位置)处,以质点(m)所在位置P为顶点,作两个底面面积足够小的对顶圆锥,这时,两个圆锥底面不仅可以视为平面,还可以视为质点。 设空腔内质点m到两圆锥底面中心的距离分别为 12 r r 、,两圆锥底面的半径为 12 R R 、,底面面密度为ρ。根据万有引力定律,两圆锥点面对质点的引力可以表示为: 2 11 122 11 m m R m F G G r r πρ ? ?==, 2 22 222 22 m m R m F G G r r πρ ? ?==,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有12 12 R R r r =, 则两个万有引力之比 2 1 2 11 2 2 2 2 2 1 R F r R F r ? == ? ,因为两万有引力方向相反,所以引力的合力 1 F ? 2 F ? 1 r 2 r P m 2 11 m R πρ ?= 22

120F F ?+ ?=。依此类推,球壳上其他任意两对应部分对质点的合引力为零,整个球壳对 质点的合力为零,故由多个球壳组成的球层对质点的合引力为零,即 0F =∑ 例题1 证明:在匀质实心球体内部距离球心r 处,质点受到该球体的万有引力就等于半径为r 的球体对其的引力,即2M m F G r ''=,其中M '表示同样材质、半径为r 的匀质球体的质量。 O R r M' M 思路分析:如图所示,设匀质球体的质量为M ,半径为R ;其内部半径为r 的匀质球体的质量为M ',与球心相距r 处的质点m 受到的万有引力,可以视为厚度为(R -r )的匀质球层和半径为r 的匀质球体的引力的合力,根据匀质球层对质点的引力为零,所以质点受到 的万有引力就等于半径为r 的匀质球体的引力,即2M m F G r ''=。 若已知匀质球体的总质量为M ,则33M r M R '=,3 3r M M R '=, 故23M m Mm F G G r r R ''== 当r =0时,有0M '=,0F '=;当r =R 时,有2Mm F G R '=。 答案:见思路分析。 点拨:本题得到的结论为万有引力定律拓展的推论,可作为结论使用。 例题2 假设地球是一半径为R 、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一矿井深度为d 。已知质量分布均匀的球壳对壳内物体的引力为零,矿井底部和地面处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之比为( ) A. 1d R - B. 1d R + C. 2()R d R - D. 2 ()R R d - 思路分析:令地球的密度为ρ,则在地球表面,重力和地球的万有引力大小相等, 有2 M g G R = 由于地球的质量为:M=ρ?3 3 4R π,所以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可写成: g=2 3 234R R G R GM πρ?==34πGρR。

高一物理必修二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复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高一物理 期中考复习三 (万有引力与航天) 第一类问题:涉及重力加速度“ g ”的问题 解题思路:天体表面重力(或“轨道重力”)等于万有引力,即2R Mm G mg = 【题型一】两星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比较 1、一个行星的质量是地球质量的8倍,半径是地球半径的4倍,这颗行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多少倍? 【题型二】轨道重力加速度的计算 2、地球半径为R ,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0g ,则离地高度为h 处的重力加速度是( ) A .202)(h R g h + B .2 2)(h R g R + C .20)(h R Rg + D .20)(h R hg + 【题型三】求天体的质量或密度 3、已知下面的数据,可以求出地球质量M 的是(引力常数G 是已知的)( ) A .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周期T 1及月球到地球中心的距离R 1 B .地球“同步卫星”离地面的高度 C .地球绕太阳运行的周期T 2及地球到太阳中心的距离R 2 D .人造地球卫星在地面附近的运行速度v 和运行周期T 3 4、若有一艘宇宙飞船在某一行星表面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其周期为T ,引力常量为G ,那么该行星的平均密度为( ) A.π32GT B.24GT π C.π 42 GT D.23GT π 第二类问题:圆周运动类的问题 解题思路: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即r m r v m r T m ma r Mm G n 22 2224ωπ==== 【题型四】求天体的质量或密度 5、继神秘的火星之后,今年土星也成了全世界关注的焦点!经过近7年35.2亿公里在太空中风尘仆仆的穿行后,美航空航天局和欧航空航天局合作研究的“卡西尼”号土星探测器于美国东部时间6月30日(北京时间7月1日)抵达预定轨道,开始“拜访”土星及其卫星家族。这是人类首次针对土星及其31颗已知卫星最详尽的探测!若“卡西尼”号探测器进入绕土星飞行的轨道,在半径为R 的土星上空离土星表面高h 的圆形轨道上绕土星飞行,环绕n 周飞行时间为t 。试计算土星的质量和平均密度。 【题型五】求人造卫星的运动参量(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等)问题 6、两颗人造卫星A 、B 绕地球做圆周运动,周期之比为8:1:=B A T T ,则轨道半径之比和运动速率之比分别为( ) A. 2:1:,1:4:==B A B A v v R R B. 1:2:,1:4:==B A B A v v R R C. 1:2:,4:1:==B A B A v v R R D. 2:1:,4:1:==B A B A v v R R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