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的特点和意义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的特点和意义

1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的特点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它起到了重要的宣

传和指导作用,它的特点如下:

(1)确立了宪政的政治性质:宪法大纲从宪政的宗旨、宪政的内容、以及宪政的性质三个方面宣布了苏维埃共和国要建立一个实行集中制度、革命民主主义、社会主

义政治制度的宪政政府。这也就意味着,苏维埃共和国要捍卫国家和民族安全,加

强经济文化建设,确保人民的安居乐业。

(2)将苏维埃共和国的政府性质和行政权力规范化:宪法大纲从宪政政府的组成结构、宪政政府的权力职能化、以及宪政政府的宣传指导和行政管理规范化三个方面,具体阐述了苏维埃共和国的政府性质和行政权力。

(3)宣布了苏维埃共和国要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宪法大纲明确宣布,苏维埃共和国要实行社会主义政治、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其中包括施行社会主义法律,实行财

政税收等。

(4)宣布了人民对政权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宪法大纲从团体权利、宗教自由、思想自由,表达自由、拥有多种媒体等的视角,具体说明了苏维埃共和国人民之间的平等,以及他们享有的基本自由权利,以及他们可以履行的基本义务。

2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的意义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它由中华苏维埃共

和国政府成立时制定,它起到了极其重要的宣传和指导作用。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

(1)进一步明确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政治性质:宪法大纲通过介绍宪政的宗旨、介绍宪政的内容和宪政的性质,从理论上明确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建立实行集中制度、革命民主主义、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宪政政府的政治性质,从而为这一国家实

行宪政政府制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2)为进一步明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政府性质打下基础:宪法大纲介绍了宪政政府的组成结构、宪政政府的权力职能划分、宪政政府的宣传指导和行政管理规范等,这些都为宪政政府性质的明确和政府行政权力的规范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3)为进一步明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人民对政权的基本权力和义务打下基础:宪法大纲具体介绍了苏维埃共和国人民之间的平等,以及他们享有的基本自由权利,以

及他们可以履行的基本义务,从而为推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权的正常发展和实现

社会主义制度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总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对推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权的发展,实现社会

主义制度,保护人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革命根据地法律制度

革命根据地法律制度 第一节工农民主政权法律制度 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1931年11月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以下简称《宪法大纲》),1934年1月召开的第二次代表大会对其作了某些修改,最重要的是增加了“同中农巩固的联合”这一条。《宪法大纲》包括序言和17条正文对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 1.规定苏维埃国家性质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国家。 2.规定苏维埃国家政治制度是工农兵代表大会。 3.规定并保障苏维埃国家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4.规定苏维埃国家的外交政策。 它是第一部由劳动人民制定、确保人民民主制度的基本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工农民主专政的纲领。它确认了劳苦工农民众的各项基本权利,鼓舞了人民的革命斗志。它是人民自己制宪的伟大尝试,为以后革命政权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也为全国工农民众指明了革命的方向。 二、土地立法、劳动立法与婚姻立法 (一) 《井冈山土地法》 1928年12月湘赣边界工农民主政府颁行的《井冈山土地法》,是工农民主政权的第一部土地立法。 (二)《兴国土地法》 工农民主政权中期的土地立法以1929年4月《兴国县土地法》为代表。该法纠正了《井冈山土地法》“没收一切土地”的错误,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但在土地分配使用的问题上仍沿用《井冈山土地法》的规定。 (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于1931年11月由中华工农兵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其主要内容包括: 1.规定没收一切地主、富农、反革命分子及农村公共土地,没收一切地主豪绅、军阀的所有财产,宣布废除一切债务契约。 2.规定对于没收来的土地财产的分配,按照最有利于贫雇农、中农利益的原则进行,具体方法是,以乡为单位,贫雇农、中农按人口平均分配,或按人口与劳动力的混合标准平均分配。富农如果不参加反革命活动,并且能够自食其力,可以分得较坏的田。 3.规定了土地所有权问题。 (四)《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 1928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十大政纲”中,确定了八小时工作制,增加工资、失业救济和社会保险的劳动立法原则。此后各苏区按照这一原则进行过一些劳动立法。 1931年11月中央苏区工农兵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主要规定了有关集体合同、工时、工资福利、劳动保护、休假、社会保险以及劳资纠纷的解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的特点和意义

1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的特点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它起到了重要的宣 传和指导作用,它的特点如下: (1)确立了宪政的政治性质:宪法大纲从宪政的宗旨、宪政的内容、以及宪政的性质三个方面宣布了苏维埃共和国要建立一个实行集中制度、革命民主主义、社会主 义政治制度的宪政政府。这也就意味着,苏维埃共和国要捍卫国家和民族安全,加 强经济文化建设,确保人民的安居乐业。 (2)将苏维埃共和国的政府性质和行政权力规范化:宪法大纲从宪政政府的组成结构、宪政政府的权力职能化、以及宪政政府的宣传指导和行政管理规范化三个方面,具体阐述了苏维埃共和国的政府性质和行政权力。 (3)宣布了苏维埃共和国要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宪法大纲明确宣布,苏维埃共和国要实行社会主义政治、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其中包括施行社会主义法律,实行财 政税收等。 (4)宣布了人民对政权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宪法大纲从团体权利、宗教自由、思想自由,表达自由、拥有多种媒体等的视角,具体说明了苏维埃共和国人民之间的平等,以及他们享有的基本自由权利,以及他们可以履行的基本义务。 2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的意义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它由中华苏维埃共 和国政府成立时制定,它起到了极其重要的宣传和指导作用。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 (1)进一步明确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政治性质:宪法大纲通过介绍宪政的宗旨、介绍宪政的内容和宪政的性质,从理论上明确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建立实行集中制度、革命民主主义、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宪政政府的政治性质,从而为这一国家实 行宪政政府制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法制史简答题

⑴性质:具有宪法性质的政府组织法 ⑵内容:共4章21条,规定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的产生及其职权;参议院的组成和职权以及议员的产 生;行政各部的建制及其权限;《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的实行期限至中华民国宪法成立之日止。 ⑶特点:受美国宪法影响,基本采用总统制和共和制;中央国家机关权力分配实行资产阶级三权分立 原则;采取一院制的议会政治制度,参议院是国家立法机关。 ⑷意义:作为政府组织法,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它使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华民国第一届政府得以依法 成立,树立起法治的良好开端。 2.秦朝的经济立法(四方面) ⑴关于自然资源保护方面:主要规定在《田律》里面 第一:春天二月正是林木生时期,不要砍伐;土地干旱需要水,不要堵塞水道;但有例外,人死要用木料做棺材,砍伐树木可不受季节限制。 第二:不到夏天(春夏之交),不准取草烧灰,免得影响幼草生长;不准采取刚发芽的植物。 第三:不准捕捉幼兽、鸟卵和幼鸟;不准毒杀鱼鳖;不准设置陷阱和网罟捕捉鸟兽。到七月禁令解除。 第四:居邑靠近养牛马的苑囿和禁苑的幼兽,正在繁殖期不准带狗去打猎。 第五:老百姓的狗进入禁苑,如果未追捕兽,不准打死;如果追捕兽,要打死。在有专门警戒的地区打死的狗,要完整上缴官府,在其他禁苑打死的,可以吃掉肉上缴狗皮。 ⑵关于农业生产管理方面:主要规定在《田律》里面,还有《仓律》等 第一:管理粮食的官职分三级,全国最高农业官员为大司农,负责规划总体农业事务;负责农业生产的执行官为大田;县一级的农业官员叫啬夫;管理粮仓的官员叫仓啬夫。 第二:下了及时雨和谷物抽穗,应立即书面报告受雨、抽穗的倾数和已经开垦而没有耕种的田地的倾数。 第三:庄稼生长以后下了雨,也要立即报告雨量的多少和受雨田地的倾数。 第四:如果旱灾、暴风雨、涝灾、蝗虫、害虫等灾害损伤了庄稼,也要报告受灾倾数。 第五:距离近的县,文书由走得快的人专程送递;距离远的县,在八月底以前送达。 第六:粮仓要专职管理,负责粮食管理的官员要保管好粮仓,粮食的进仓和出仓要履行严格的手续。 ⑶关于官营手工业管理方面:主要规定在《工律》《均工律》《工人程》等里面。 第一:关于产品规格:凡制作同一类器物,大小、长短和宽窄必须相同。 第二:关于产品质量:建立生产责任制和产品检查评比制度。 首先,产品根据不同要求登记入帐,不得混杂,出账时也要统一规格,以便检查核对;其次,每年进行一次质量评比,被评为不合格者,罚工师一甲,罚丞和曹一盾,如果连续三年评为下等者,要加倍惩罚,主管官吏啬夫不仅受到赀二甲的惩罚,而且撤职永不叙用;三,为了追查生产责任,要求在器物上刻有制作官署名或工匠名, 第三:产品定额与劳动力计算方法,首先根据季节的不同计算劳动量,其次根据劳动工种、性别、年龄、熟练程度等因素计算产品数量。 ⑷关于市场贸易管理方面:主要规定在《关市律》《金布律》《钱律》《效律》《工律》里面 第一:保护合法的商品交换,要求明码标价所出售的商品。 第二:规定了货币的比价与使用:规定法定货币有金、钱、布三种;规定货币之间折合比例;为保证正常流通还规定①在市场的商品交易中,不管使用好的或者坏的钱币,出售人都要接受,不得拒收坏钱,②对于钱和布两种货币不得选择,不得拒收任何一种货币,如果拒收,不仅本人要受罚,市场管理的官员也一同受罚。 第三:关于度量衡的使用与管理:每年至少检查校正一次度量衡,允许有误差,但不允许超过一定范围。

宪法名词解释

宪法名词解释 1.宪法:宪法是法的组成部分,它集中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宪法是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2.成文宪法:成文宪法是具有统一的法典形式的宪法。凡是有关国家的根本制度、政权组织形式及公民的基本权力和义务以一种法典的形式公布并产生法律效力的,就是成文宪法。划分成文宪法和不成文宪法的标准是看宪法是否具有统一法典的形式。成文宪在一国法律体系是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3.不成文宪法:是指一国的宪法渊源不具有统一的法典形式,而存在于习惯之中,或者散见于若干宪法性文件,或者判例之中。不成文宪法不是绝对没有文字,而是不具有统一法典的形式。如英国宪法就是不成文宪法。 4.刚性宪法:依据效力和修改程序的不同,可以将宪法分为刚性宪法和柔性宪法。凡效力高于一般法律、宪法修改须经过比一般法律更为复杂和严格的程序的宪法,就叫做刚性宪法。 5.柔性宪法:柔性宪法,凡效力与一般法律相同,宪法的修改程序亦与一般法律相同的宪法,就叫做柔性宪法。英国宪法就被称为柔性宪法。英国实行后法优于前法的原则,并不认为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6.钦定宪法:根据制定宪法的机关不同,可以把宪法分为钦定宪法、协定宪法和民定宪法。凡由君主制定和颁布的宪法,就称为钦定宪法。1889 年的大日本帝国宪法即为钦定宪法。 7.协定宪示:协定宪法,凡由君主和国民议会协议而制定的宪法称为协定宪法。法国君主路易菲利浦与国会协定而产生的1830 宪法即为协定宪法。 8.民定宪法:民定宪法,凡由国民代表机关、制宪机关或者由“全国投票”表决通过的宪法称为民定宪法。美国宪法、法国现行宪法等都是民定宪法。 9.宪法规范:宪法规范是调整有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根本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方面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10.宪法关系:宪法关系,宪法规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叫做宪法关系。 11.原始宪法:又叫生成宪法,是指在本国的革命运动或者宪政运动中产生的宪法。 12.派生宪法:派生宪法又称合成宪法,是指从国外移植进来或模仿外国的宪法。 13.事先审查:事先审查是宪法监督方式的一种形式,又称预防性审查,是指在法律、法规生效前有关机关审查其合宪性的一种方式。它是指在法律和其他法规的制定过程中,由专门的机关审查其合宪性,如果发现其违宪,可以立即修改、纠正,以避免其在制定并生效之后

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历史地位及启示

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历史地位及启示摘要:《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的第一部宪法性文件,它的颁布促进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为以后进行政权建设提供 了思路。它是我国第一部人民权利保障书,对我国的后来宪法的制定也有重要 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宪法大纲;历史地位;启示 1931年11月7日,中国共产党在江西瑞金创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以下简 称《宪法大纲》)。这是中国历史上由人民代表机关正式通过并公布施行的第 一部人民的宪法性文件,作为革命根据地的政权建设纲领,它总结了人民创建 革命政权的经验,确认了人民革命的成果,指明了革命发展的方向和奋斗目标,并在根据地很快得到了贯彻。《宪法大纲》的颁布和实施,激发了根据地人民 的革命积极性,进一步推动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和根据地的建设事业,并且 为以后的民主建设和制宪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一、《宪法大纲》的历史地位 (一)《宪法大纲》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第一部根本大法 《宪法大纲》是在革命战争日益剧烈和扩大、苏维埃政权还没有在全中国 普遍建立的时候制定的,它把革命已经取得的成果用根本法形式确认下来,同 时指出今后的奋斗目标和各项施政方针。它的基本内容是宣布中华苏维埃要在 全国实现的基本任务,因此,它在第一条中,就明确地规定了中华苏维埃共和 国的基本任务,“在于保证苏维埃区域工农民主专政的政权和达到它在全中国 的胜利”。目的“是在消灭一切封建残余,赶走帝国主义列强在华的势力,统 一中国,有系统的限制资本主义的发展,进行苏维埃的经济建设,提高无产阶 级的团结力与觉悟程度,团结广大贫农群众在它的周围,以转变到无产阶级的 专政”。根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上述基本任务和目的,这个大纲确定了以反

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的历史意义

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的历 史意义 术性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它是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 文化等方面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法律文件,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首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实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改革,它把中国从封建社会转变为 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中国人民的政治解放。它规定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建立了中国共 产党的领导的单一的政治体制,实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统治。 其次,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实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经济改革,它把中国从资本主义经济转 变为社会主义经济,实现了中国人民的经济解放。它规定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原则,建立了 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经济统治。 再次,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实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文化改革,它把中国从封建文化转变为 社会主义文化,实现了中国人民的文化解放。它规定了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原则,建立了社会 主义文化的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文化统治。 最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实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社会改革,它把中国从封建社会转变为 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中国人民的社会解放。它规定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建立了社会 主义社会的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社会统治。 总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它实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经济、 文化和社会改革,实现了中国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解放,实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统治。它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思想,为中国社会主义进步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中国法制史部分名词解释

中国法治史 1.法律答问:法律答问是秦朝的一种法律形式,指秦朝国家官吏统一用问答形式对秦 律的条文、术语以及立法意图所做的解释; 2.盗徙封罪:盗徙封罪是秦朝的一个罪名,指偷偷移动田界的标志而侵犯他人的土地 所有权; 3.左道罪:汉代的罪名,即凡以邪道蛊惑民众者依律处以死刑; 4.魏律:三国时期魏国一部主要法典;公元229年魏明帝太和三年陈群、刘劭等 增删汉律而成,在汉九章律的基础之上增加九篇,作新律18篇,并改汉之具律为刑名,列于全律之首; 5.圣库制度:天朝田亩制度根据"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处处平均,人人保暖" 的原则,规定了国库制度又称为圣库制度;凡参加起义的人必须把个人的财产交给圣库,在战争中缴获的财物也必须归公;每个人的社会资料则由圣库供给;从天王到士兵都不领俸银;米、盐、油、衣等均有定量; 6.汤刑:商朝法律制度的总称;并非商汤所作,而是商朝统治者为了追溯他们的祖 先而以汤来命名;其内容已不可考; 7.着刑书于鼎:春秋时期首次公布成文法事件,郑国贵族子产把刑法条文铸在鼎上, 公布于众,遭到叔向的反对; 8.具五刑:秦朝的一种酷刑,即对一个囚犯几乎同时施用五刑;汉书刑法志记载:" 当三族者,皆先默、剔、斩左右趾,笞杀之,枭其首,菹其骨肉于市;其诽谤署诅者,又先断舌,故谓之具五刑; 9.辟举:汉代选任官吏的一种方式,也叫辟除,是高级主管官吏或地方上郡守以上 的官吏在其辖区境内对有名望又有统治才能的人,向中央推荐人才或自选属吏的制度;汉代选任官吏的一种方式,或者由皇帝诏令各郡推举并皇帝面试后任用,或者皇帝直接征用有才能之人; 10.大三法司会审:明清时期遇有重大案件,由都御史、大理寺卿、刑部尚书共同审理 的活动; 11.小三法司会审:明清时期遇有重大案件,由御史台、大理寺官员和刑部官员共同审 理的活动; 12.九刑:西周实行的九种刑罚,即墨、劓、刖、宫、大辟、流、赎、鞭、扑; 13.商鞅:战国时期任秦国的宰相,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在秦国时期主持变法,改" 法"为"律"; 14.刑统:即以刑律为主,将其它刑事性质的敕、令、格、式分载在律文各条之后,依 律目分门别类地加以汇编的法规;从秦商鞅"改法为律",直到唐律,历代法典无不称律,它的出现是法典编纂上的一个变化; 15.坐嘉石:西周的刑罚,指对于有罪过但尚不够判处徒刑的人,要给他们戴上刑具,强 迫他们在官府门外左侧的石头旁坐一定的时间反省自己的罪过,然后把刑具去掉,由司空监督他们服一定期限的劳役; 16.定杀:秦朝的死刑适用方法,是活着将罪犯投入水中使其淹死;在秦朝,它是专门针对患有麻风病的犯罪者使用的刑罚; 17.秦朝立法的指导思想 1法令由一统;先秦法家提出“壹法”,即统一立法权,统一法令的内容,统一人们的思想;秦王朝发展了这一思想,提出“法令由一统”、“法出于一”的思想;这一思想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法律制度略论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法律制度略论 作者:陈雪云 来源:《法制与社会》2011年第29期 摘要: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制度伴随着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而为国人所知悉,它是工农民主专政的一种新型的国家政权形式。中华苏维埃在1927年至1937年的十年间,在建立各个地方革命根据地的地方政权时,制定了许多地区性的法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后,统一了苏区法律制度,建立起了初具规模的新民主主义法律体系。本文拟从共和国时期的法律指导思想、法律体系结构、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当代法治建设的借鉴意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法学人权保障人文关怀法律精神 作者简介:陈雪云,赣南师范学院。 中图分类号:D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1)10-016-02 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立法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产生,是西方法学史上的一次革命,它把具有古老历史的法学从唯心主义中解放了出来,马克思主义法学是“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不断丰富和发展起来的法学理论体系。一切符合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利益,揭示了法律现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对人们正确地认识法律现象有所帮助,对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实践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的法律思想、观点和理论(不管它出自领袖的著述,还是出自普通学者的研究),皆包括在这个博大精深的知识体系之中”。豍中国共产党在建党之初就秉承了马克思主义法律观,马克思主义法律观的哲学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其关于法律的起源、本质、科学的权利义务观、法与经济的关系、法与国家的关系以及法的发展规律等理论,对中央苏区的立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在马克思主义法律观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人在深刻分析了中国社会的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即存在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的基础上,认识到中华苏维埃的法律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其代表的是无产阶级(统治阶级)的意志,是无产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内容上,根据当时的物质生活条件,应在保障人权的基础上,赋予苏维埃政权范围内的公民以权力和义务,并对剥削阶级进行专政。随着中华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在制定的一系列法律中,始终贯穿着马克思主义主义法学观。 列宁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在他领导下,俄国经过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列宁的法制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法学观,同时也是将马克思主义法学观具体运用到实际并取得革命成功的第一人。以中央蘇区为基础诞生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的特点

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 纲》的特点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初期,毛泽东同志在创造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政权时就倡议由党中央制定“一个整个民权革命的政纲”,“使各地有所遵循”。至1930年7月党中央成立“中国工农兵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准备委员会”负责起草宪法文件。 1931年11月7日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通过了工农民主政权第一个宪法性文件――《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934年1月的第二次代表大会作了某些修改,最重要的是在第一条内增加“同中农巩固的联合”的条款,这是毛泽东同志代表的正确路线同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斗争的重要成果。 该《宪法大纲》遵循党中央提出的“制宪七大原则”,规定了苏维埃政权的性质、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公民权利义务、外交政策等内容,共17条。主要内容是: 1、规定了苏维埃国家性质“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国家”。所谓专政,一是将地主资产阶级(军阀、官僚、地主、资本家、豪坤、僧侣及一切剥削者)拒绝于政权之外;二是限制他们的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自由;三是使用革命武力和法庭镇压一切反革命复辟活动。 2.规定苏维埃国家的政治制度是工农兵代表大会,保证了工人农民参与国家管理,有利于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实行民主集中制和议行合一的原则。这是根据革命实践和苏联经验建立起来的新民主主义制度。

3、规定了苏维埃国家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工农兵及一切劳苦民众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各级政府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提供力所能及的物质保障条件。规定了苏维埃国家的外交政策。宣布中华民族完全自由独立,不承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及不平等条约。与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站在一起,苏联是巩固的同盟者。对受迫害的世界革命者给予保护。对居住在苏区从事劳动的外国人给予法定政治权利。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是第一部由劳动人民制定,确保人民民主制度的根本法,是共产党领导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工农民主专政的伟大纲领。它同资产阶级的约法以及旧中国反动政府制定的宪法有本质的区别。它肯定了革命胜利成果,指出斗争方向。尽管受“左”的影响,仍是划时代的宪法性文件。它的颁行调动了苏区人民的积极性,为以后制定民主宪法提供了宝贵经验。但由于受左倾机会主义的影响,它存在某些缺点和错误: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表现了急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冒险主义错误;不是采取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原则,而是实行对一切剥削阶级专政的原则;关于承认民族分离的原则规定,也不符合中国民族关系的实际和所处的现状。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934年)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① (一九三四年一月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 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谨向全世界与全中国的劳动群众宣布他在中国所要实现的基本任务,即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宪法大纲。这些任务,在现在苏维埃区域内已经开始实现。但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认为,这些任务的完成,只有打倒帝国主义及国民党在中国的统治,在全中国创建苏维埃共和国的统治之后,而且在那时,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宪法大纲才能具体化,而成为详细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宪法。中华苏维埃全国代表大会谨号召全中国的工农劳动群众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指导之下,为这些基本任务在全中国的实现而斗争。 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基本法(宪法)的任务,在于保证苏维埃区域工农民主专政的政权和达到他在全中国的胜利。 这个专政的目的,是在消灭一切封建残余,赶走帝国主义列强在华的势力,统一中国,有系统的限制资本主义的发展,进行苏维埃的经济建设,提高无产阶级的团结力与觉悟程度,团结广大贫农群众在他的周围,同中农巩固的联合,以转变到无产阶级的专政。 二、中华苏维埃政权所建设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苏维埃政权是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的。在苏维埃政权下,所有工人、农民、红色战士及一切劳苦民众都有权选派代表掌握政权的官吏,只有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的分子,是没有选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上自由的权利的。 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之最高政权为全国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在大会闭会期间,全国苏维埃临时中央运行委员会为最高政权机关,在中央运行委员会下组织人民委员会处理日常政务,发布一切法令和决议案。 四、在苏维埃政权领域内,工人、农民、红色战士及一切劳苦民众和他们的家属,不分男女、种族(汉、满、蒙、回、藏、苗、黎和在中国的台湾、高丽、安南人等)、宗教,在苏维埃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皆为苏维埃共和国的公民。为使工、农、兵、劳苦民众真正掌握着自己的政权,苏维埃选举法特规定,凡上述苏维埃公民在十六岁以上皆有苏维埃选举和被选举权,直接派代表参加各级工农兵苏维埃的大会,讨论和决定一切国家的地方的政治事务。代表生成方法是以产业工人的工厂和手业工人、农民、城市贫民所居住的区域为选举单位,这种基本单位选出的地方苏维埃代表有一定的任期,参加城市或乡村苏维埃各种组织和委员会中的工作。这种代表须按期向其选举人做报告。选举人无论何时皆有撤回被选举人及重新选举代表的权利。为着只有无产阶级才能领导广大的农民与劳苦群众走向社会主义,中华苏维埃政权在选举时,给予无产阶级以特别的权利,增加无产阶级代表的比例名额。 五、中华苏维埃政权以彻底改善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为目的,制定劳动法,宣布八小时工作制,规定最低限度的工资标准,创立社会保险制度,与国家的失业津贴,并宣布工人有监督生产之权。 六、中华苏维埃政权以消灭封建剥削及彻底的改善农民生活为目的,颁布土地法,主张 ①该资料来源于广东商学院BLACKBOARD平台——宪法学精品课程 (https://www.doczj.com/doc/6119030009.html,/show.aspx?id=298&cid=26)。

中国法制史论述题好

1、试述唐律的历史地位; 答:对唐以后封建法典起承前启后的作用;对东亚各国日本、朝鲜、越南封建法典的影响; 2、试述马锡五审判方式; 马锡五是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陇东分庭庭长;创造了贯彻司法民主的审判方式;审判方式的特点: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地处理案件;依靠群众正确办案;方便群众,诉讼手续简便; 3、试述唐朝几部主要唐律制定的情况; 答:唐朝先后颁布五部唐律,唐初高祖时期根据开皇律制定武德律,共12篇500条;太宗贞观年间在武德律基础上制定贞观律,这部法典比旧律在刑罚方面又减轻很多,从而为唐律奠定了基本面貌;高宗永徽年间又进行修订颁布,是为永徽律,永徽四年又颁布解释律文的永徽律疏,与律文具有同样的法律效力;玄宗开元年间修订颁布了开元律;上述唐律均十二篇五百条;宣宗大中年间制定大中刑律统类,体例发生变化,共121门; 4、试述抗日民主政权施政纲领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相比较有哪些特点; 答:抗日民主政权施政纲领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制定的历史背景不同;前者在政治上实行抗日民主统一战线原则,边区人民包括地主、资本家,只要拥护抗日,不反共,皆可参加政府工作;经济上调解各阶级之间的利益,协调各种经济成分发展的原则,不立即消灭封建地主经济;在民主与法制方面,作出了更系统、更成熟的规定,如保障人权,建立逮捕与审判制度等; 5、试述明朝法律严惩贪官污吏; 答:朱元璋深知贪官污吏是激起农民反抗斗争的重要原因,对封建国家造成严重的危害;他从维护封建国家的根本利益出发,严惩贪官污吏;明律对“枉法赃”从严惩处:

一般官吏80贯处绞刑;主管官吏不分首从满40贯处斩;监察官犯此罪加重二等处刑;明初对于官吏的贪污行为,惩处尤其严厉;洪武十八年,因户部侍郎郭桓与二司官吏共谋贪污国家粮食一案而受牵连着万人; 6、试述中国土地法大纲; 答:1947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正式公布施行,共16条;内容包括:彻底废除封建半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保护民族工商业的发展;设立人民法庭,保证土改进行;重要意义:激发了人民革命热情,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解放战争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7、清政府立宪举措及对中国法律近代化的意义 答:目的:一是皇位永固;二是抵御外侮;三是兼有削藩统权;1906年,清政府设立宪政编查馆,,进行了一些预备立宪活动;一是设立咨议局和筹建资政院;二是制定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并于1908年宣布立宪以九年为期;大纲的精义有:君主神圣不可侵犯;君主独揽统治权;臣民按照法律有应得的权利义务;三是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则是在武昌起义的沉重打击下,清政府为了渡过危机而临时炮制的"宪法”;积极意义:一加速了清朝的灭亡;预备立宪的措施加剧了中央与地方、满汉之间、阶级之间的矛盾,加速了它的覆灭;二清政府在实行"预备立宪”过程中,相应地对旧有政治体制进行改革,拉开了封建中国政治近代化进程的序幕;三预备立宪传播了宪政知识,进行了民主政治思想的启蒙,为我国近代宪政运动的发展奠定了群众基础;四钦定宪法大纲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近代意义的宪法有其值得肯定的价值;五钦定宪法大纲作为根本大法独立于刑法、民法等普通法之外,全面、集中地规定了国家与社会制度的基本原则;六钦定宪法大纲的结构比较完整;具备了名称、正文、附录、实施日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