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杠杆的科学

2杠杆的科学

2杠杆的科学
2杠杆的科学

“体验型课堂”学习方案科学(六年级上册)班级姓名学号

2、杠杆的科学

编写者:胡黛审核者:胡黛

【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

●杠杆有三个点: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

●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过程与方法

●用杠杆尺做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认识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且意识到相互合作的重要性。前,在一根棍子下面放一个支撑的物体,就可以用它撬起重物了。人们把这样的棍子叫撬棍。

试学:试读试练试疑

【试读】

阿基米德的故事

在埃及,公元前一千五百年前左右,就有人用杠杆来抬起重物,不过人们不知道它的道理。阿基米德潜心研究了这个现象并发现了杠杆原理。

赫农王对阿基米德的理论一向持半信半疑的态度。他要求阿基米德将它们变成活生生的例子以使人信服。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移动地球。”国王说:“这恐怕实现不了,你还是来帮我拖动海岸上的那条大船吧。”当时的赫农王为埃及国王制造了一条船,体积大,相当重,因为不能挪动,搁浅在海岸上很多天。阿基米德满口答应下来。阿基米德设计了一套复杂的杠杆滑轮系统安装在船上,将绳索的一端交到赫农王手上。赫农王轻轻拉动绳索,奇迹出现了,大船缓缓地挪动起来,最终下到海里。国王惊讶之余,十分佩服阿基米德,并派人贴出告示“今后,无论阿基米德说什么,都要相信他。”

【试练试疑】

1、认识杠杆: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2、看教师示范用杠杆撬重物,认识杠杆的各个部分名称和定义。

议学:自议互议练议

【自议】

1、观察课本第4页中间的两张图片:压水井、跷跷板,画一画,他们的三个点分别在什么位置。

【互议练议】

2、分辨杠杆,观察课本第4页下面、第5页上面的这些工具,说说哪些是杠杆,哪些不是杠杆?并说明理由,是杠杆的请找一找三个点。

审学:自审互审师审

【自审】

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_____;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_____;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_____。【互审】

把左边的钩码看作重物、右边的钩码看作我们用的力,在杠杆尺的右边某个位置挂上一串钩码,使杠杆尺保持平衡。

答:我能挂出一种省力的杠杆:我能挂出一种费力的杠杆:

【师审】

3、完成作业本作业。

最新精选科学六年级上册工具和机械2、杠杆的科学教科版习题精选一

最新精选科学六年级上册工具和机械2、杠杆的科学教科版习题精选一 第1题【单选题】 下列机械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 A、铁皮剪 B、理发剪 C、镊子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能绕着一个固定的支点,能将物体撬起的简单机械叫做( )。 A、斜面 B、杠杆 C、轮轴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拓展题·投石车】投石车是利用杠杆原理抛射石弹的大型人力远射兵器。我国在春秋时期已开始使用投石车,隋唐以后成为攻守城的重要兵器。但宋代较隋唐更有进一步的发展,不仅将投石车用于攻守城,还用于野战。古代西方投石车也是主要进攻手段之一,波斯人、希腊人都曾经大量地使用过它。最初的投石车结构很简单,主体是一根巨大的杠杆,长端用皮套或木筐装载石块,短端系上几十根绳索,当命令下达时,数十人同时拉动绳索,利用杠杆原理将石块抛出。

仔细观察图片,我们可以得知,图片中的投石车是( )。 A、省力杠杆 B、费力杠杆 C、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 【答案】: 【解析】: 第4题【判断题】 跷跷板是一种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5题【判断题】

杠杆工作时,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所以是费力杠杆。(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6题【判断题】 杠杆可以分为省力杠杆和不省力杠杆。(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7题【填空题】 【探究题·填空】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如图所示,用撬棍撬动大石头,向上、向下用力都可以,你认为向上用力时支点是______点,阻力点是______点,向下用力时支点是______,阻力点是______点。向______(填“上”或“下”)用.力时更省力。 【答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杠杆的科学》教案

第二课杠杆的科学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认识理解杠杆有3个点:用力点、支点、阻力点。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过程与方法:用杠杆尺做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认识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不费力的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意识到互相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对杠杆尺进行研究 【教学难点】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教学准备】 杠杆尺、钩码、记录纸(学生);杠杆类和非杠杆类工具3~5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活动:请问我们班有没有“大力士”,谁能帮我把讲台抬起来,我的一枝笔掉到桌子地下去了。(请同学们推荐“大力士”上来抬讲台) 哎,讲台实在太重了,搬不动,能不能利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这件事? 用吊机吊、把桌子撬翻、用滑轮吊……(请学生出谋划策) 二、认识杠杆 1、今天,老师介绍给大家一种非常简单的却能很轻松地完成工作的工具——杠杆。 什么是杠杆?——在一根棍子的下面放一个支撑的物体,就可以用它撬起重物,人们常把这样的棍子叫撬棍。而今天我们科学地把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称为“杠杆”。 2、示范用杠杆撬讲台。 3、板书分析杠杆的各个部分名称和定义。 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4、出示P4的两张图片:压水井、跷跷板。 请大家在上面画一画,他们的三个点分别在什么位置 5、在展台底下进行反馈交流。 6、分辨杠杆

观察P4 P5的这些工具,说说哪些是杠杆,哪些不是杠杆?并说明理由(找一找三点) 学生自己体验杠杆尺的组成及变化。 三、研究杠杆的秘密 1、刚才我们用杠杆轻松地撬起了讲台,那是不是所有的杠杆都是省力的呢? (学生一般认为都是省力的,教师在课堂上举例费力的事件) 让我们用杠杆尺这个工具,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研究。 2、对杠杆尺的构造进行介绍和使用方法 3、教师问题的提出:如果我在杠杆尺的左边第四格挂上一个钩码,要使杠杆尺保持平衡,我应该在杠杆尺的右边什么位置挂上几个钩码?(请同学上台来试一试,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4、还有其他方法吗? 5、老师刚才是在左边第四格挂了一个钩码,还可以怎么挂?那么右边又应该在什么位置挂几个钩码才能使杠杆尺平衡呢?请大家在小组内合作开展实验,并且把数据记录在P6上的表格内。完成实验之后再把实验数据进行统计:省力情况有()种,费力情况有()种;不省力也不费力情况有()种。 6、对所有的数据进行观察和分析。 1)在什么情况下,杠杆省力? 2)在什么情况下,杠杆费力? 3)在什么情况下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7、教师进行总结:省力、费力、不省力不费力各情况的比较和分析。 四、收集数据步骤的反思 我们是按怎样的方法步骤收集数据的?哪种方法更合理? 五、全课小结

杠杆的科学教案

杠杆的科学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杠杆有三个点: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 2、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省力; 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不省力也不费力; 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费力。 3、杠杆原理在生活中广泛使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省力和方便。 过程与方法: 1、科学小探究:以打开奶粉罐的方式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杠杆尺的探究实验:教师说明和演示杠杆尺的实验探究方法,学生进行杠杆尺实验探究并填写实验记录,最后进行杠杆尺实验的数据分析得出杠杆原理。 3、课外找一找生活中杠杆类工具的杠杆原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在科学学习中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 2、体会科技提升生活质量,热爱科技创新的科学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体会和理解杠杆原理,找出生活中的杠杆原理。 教学难点:用实验探究的方法理解杠杆原理。 【教学准备】 △学生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材料:每组准备杠杆尺(机械实验盒)、一盒砝码。 △教师演示实验:羊角榔头拔钉子,锥子,剪刀剪纸,天平称物体(实验演示)。【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导入: 1、教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了一个奶粉罐,老师掰了半天没打开,谁能来试试能把它打开吗? 2、学生上台操作,结果以失败告终。

3、教师:“谢谢这位同学的上台,看样子光用手是打不开了,有同学能想到用其它方法打开吗?” 学生会说出用东西撬,老师顺势拿出铁片请同学再试试并给出图片日常生活中也有用到这种类似的方法撬开石头的并同时导出:像铁棒这样的物品在科学的殿堂里叫做杠杆,今天我们就要来探究杠杆的科学。(教师板书:杠杆的科学)二、新课教学 师:动画展示撬石头和跷跷板请同学回答,这两个都是杠杆,它们有什么相同的特点? 生:都有一个点支撑这杠杆。 师:你很聪明,其实除了这个点外杠杆上还有其它的两个点,我们一一来认识下它们。图片和讲解结合说明: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板书) 师:压水井和跷跷板都是杠杆,你能用箭头指出并写出相应的名称吗?(完成记录表练习一,并让学生进行汇报) 师:杠杆都有三个点的,以下这些工具是杠杆吗?教师边演示边让学生判断。( 三、杠杆尺的研究。 1、教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杠杆的基本结构,回到撬石头这个图,如果用力点在这里还能省力吗?看样子我们有必要研究下怎么样做杠杆能省力? 2:杠杠尺的介绍:老师带来了一个杠杆尺,我们一起来认识下,底座,支架,固定轴(支点),杠杆尺(尺上离支点左右各有四个小格)。 3.使用:现在老师将杠杆尺左边挂两个钩码,手按住另一端,你能指出三个点的位置吗?现在我手按的一端用钩码代替,我们规定左端为阻力点挂点,右端为用力点挂点,再让它水平平衡,是省力还是费力还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实验方法:在杠杆尺的左右两端各选择一个挂点,分别挂上不同多少的砝码,最后达到杠杆尺的平衡,看哪一组最先完成。实验数据及时记录到实验表格中后,小组合作整理你们的发现,看哪一组发现最多? 4、学生进行杠杆尺实验探究,小组合作填写实验记录,教师进行分组指导。

小学科学《杠杆的科学》课堂实录

《杠杆的科学》课堂实录 教科书说明: 在三年级的的科学学习中,学生已经对等臂条件下的平衡有了初步认识,相信学生对杠杆类工具并不太陌生。另外,绝大多数学生都有玩“跷跷板”的经验。所以,在本课探究杠杆原理及其应用时,学生会相对比较轻松。本课以学生熟悉的“跷跷板”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认识杠杆并深入探究其中所蕴含的科学规律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进行深层次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善于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并通过动手操作寻找证据进行解释的科学探究能力;能设计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会设计简单的实验记录表格,并运用它采集整理数据、分析和解读数据。 2.引导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意识到合作交流的重要性;体会到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培养乐于探究、大胆想象的意识;知道科学探究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经验、新现象、新方法、新技术;渗透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思想。 3.知道利用杠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 活动准备: 1.简单机械盒、支架、杠杆尺、钩码盒、小木块、剪刀、镊子、煤夹子 2.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师:出示课件——大人和小孩正在玩跷跷板 同学们,看到这幅画面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为什么小孩能跷起大人呢?…… 师:同学们提得问题很棒,跷跷板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杠杆 板书:杠杆 二、活动过程 (一)初步认识杠杆

师:出示杠杆图 讲解:一根棍子,当如图那样用它撬重物时,它就是一个简单机械——杠杆。(动画效果)杠杆上,用力的点叫做力点;起支撑作用的点叫做支点;承受重物的点叫做重点。 练习:师指着杠杆三点,学生齐说。 师:一起说:“杠杆上,这一点叫什么?” 生(齐):力点生(齐):支点生(齐):重点 师:当力点、重点能围绕支点转动时,就是一个杠杆。 (二)初步研究杠杆 师:同学们,想玩一玩杠杆吗?生(齐):想 师讲述:所需材料三样:钩码盒做重物、杠杆尺一个、小木块一个。 要求:1.先用手直接提重物,感觉重物重量,用杠杆撬重物,感觉手用力的大小,比较两力;2.支点位置可以改变;3.小组合作研究,看你们有什么发现? 学生分组组装、研究杠杆,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发现。 师:你们是怎样玩的?生组装杠杆 师:请你指出杠杆的三点?生指着杠杆汇报 师;请你说说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边操作边汇报:我们发现木块在这个位置时,手感觉轻; 木块在这个位置时,手感觉重。 师指着杠杆:木块在这个位置时,说法不准确。请看这段是重点到支点的距离,这段是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应该用支点到力点、重点的距离描述;手感觉轻、重,说法也不准确,应该是手用力小、大。 师:手用的力小,比谁小?生:手用的力比重物重量小 师:这说明使用杠杆有什么好处?生:可以省力 请思考手在什么情况下用力小,在什么情况下用力大? (三)进一步科学认识杠杆 师:科学是讲究证据的,我们做个模拟实验来研究杠杆。 师演示讲解:

2019-2020年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2、杠杆的科学教科版习题精选第三十三篇

2019-2020年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2、杠杆的科学教科版习题精选第三十三篇 第1题【单选题】 下列机械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 A、铁皮剪 B、理发剪 C、镊子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拓展题·投石车】投石车是利用杠杆原理抛射石弹的大型人力远射兵器。我国在春秋时期已开始使用投石车,隋唐以后成为攻守城的重要兵器。但宋代较隋唐更有进一步的发展,不仅将投石车用于攻守城,还用于野战。古代西方投石车也是主要进攻手段之一,波斯人、希腊人都曾经大量地使用过它。最初的投石车结构很简单,主体是一根巨大的杠杆,长端用皮套或木筐装载石块,短端系上几十根绳索,当命令下达时,数十人同时拉动绳索,利用杠杆原理将石块抛出。 仔细观察图片,我们可以得知,图片中的投石车是( )。 A、省力杠杆 B、费力杠杆 C、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选择题。 下列工具在正常使用的过程中,( )不是杠杆。 A、指甲刀 B、锉刀 C、开瓶器 下列工具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 A、天平 B、钳子 C、筷子 下列机械中,( )属于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 A、天平 B、撬棍 C、压力井的压杆 人体许多结构也应用了杠杆原理,如我们的手臂就是一个杠杆。当我们用手托起一个重物时,我们的手臂是( )。

A、省力杠杆 B、费力杠杆 C、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 使用同样的剪刀裁剪纸张时,用( )。 A、甲所示的方法更省力 B、乙所示的方法更省力 C、甲和乙所示的方法省力效果相同 【答案】: 【解析】: 第4题【判断题】 杠杆工作时,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所以是费力杠杆。(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粤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2课《杠杆的平衡》教案(汪福堂设计)

教学内容 2 杠杆的平衡 教学设计说明: 一、教学起点基于学生的已有基础 理性思维是科学最本质的特点之一,探究学习是学生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新课程强调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以学生先前的经验为起点”,“教材内容的组织要遵循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原则,与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发展水平相适应,并充分促进他们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 杠杆现象对六年级学生来说是屡见不鲜的,但孩子很少对其中进行过理性分析。有些孩子可能在其他书籍 或电视上对杠杆有所理解,但是孩子的这种理解并不清晰,他们所建立的更多的是感性的生活经验而不是科学知识。从科学探究层面上分析,从实验到结论的探究过程,多次实验才能得出结论,这些方面六年级学生已经比较清晰,而实验到初步结论到验证再到结论,这种探究活动方式对学生还是初次经历,理解体验验证工作是科学实验的重要过程成了本课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整理,形成一种敏感的捕捉数据、发现规律本领,也是本课教学学生在理性思维、理性精神方面的重要发展,相信这种素养将对学生今后的更多实践活动提供“飞翔的翅膀”。本课教学大胆对原教材进行取舍,体现“用教材教”的思想。 二、构建一个典型的科学学习过程新课程强调“要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展现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带着兴趣和关注去观察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让他们在开展实验与调查、交流与分析和最终形成结论的过程中进行科学课程的学习。在必要的时段, 也需要组织适当的内容,形成一个有序的结构,让学生亲身经历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本课教学悉心引领学生经历这么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多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初步结论、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孩子在这一过程中学会如何针对问题寻找实验,感受结论与定论的发展关系,理解验证在科学实验中的重要性,理解科学是可以反复验证的。这些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来说无疑是十分有益的。同时, 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在本课中得到很好的体现。现实中很多孩子不习惯于实验后的验证活动,或者验证活动十分马虎。因此,让孩子理解验证活动的重要性是本课一大特色,强烈渗透着科学实证思想。这,或许就是我们期盼看到的有科学味。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生 4 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桌面一个杠杆尺装置,一盒钩码。师:每个小组的桌面上都有这么一个装置,谁能说说这个装置有什么特点?生:这个装置像一个十字架,横着的是可以动的。 师:怎么动?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杠杆的科学同步练习D卷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杠杆的科学同步练习D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填空题 (共6题;共22分) 1. (11分)填空题。 (1)杠杆有三个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________。 (2)小明和小玲在锥子是不是杠杆的问题上有不同的看法。小明认为锥子不是杠杆,因为在钻孔的过程中锥子缺少________;小玲认为锥子是杠杆,因为她在用锥子开罐头的时候,锥子有________。最后,老师告诉他们,锥子在正常使用的过程中________杠杆,但是在一些非常规的情况下是例外。 (3)天平是________杠杆,天平的左盘和右盘分别是杠杆的________和________,中间的转轴是杠杆的________。 2. (5分)【探究题·填空】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如图所示,用撬棍撬动大石头,向上、向下用力都可以,你认为向上用力时支点是________点,阻力点是________点,向下用力时支点是________,阻力点是________点。向________ (填“上”或“下”)用.力时更省力。 3. (1分)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做________。

4. (1分)杠杆平衡时,左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________右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 5. (3分)杠杆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1分)理发剪是一种________杠杆。 二、选择题 (共4题;共22分) 7. (10分)选择题。 (1)下列工具在正常使用的过程中,()不是杠杆。 A . 指甲刀 B . 锉刀 C . 开瓶器 (2)下列工具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A . 天平 B . 钳子 C . 筷子 (3)下列机械中,()属于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 A . 天平 B . 撬棍 C . 压力井的压杆 (4)人体许多结构也应用了杠杆原理,如我们的手臂就是一个杠杆。当我们用手托起一个重物时,我们的手臂是()。

《杠杆的科学》参考 公开课教案

杠杆的科学 教科书说明: 在三年级的的科学学习中,学生已经对等臂条件下的平衡有了初步认识,相信学生对杠杆类工具并不太陌生。另外,绝大多数学生都有玩“跷跷板”的经验。所以,在本课探究杠杆原理及其应用时,学生会相对比较轻松。本课以学生熟悉的“跷跷板”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认识杠杆并深入探究其中所蕴含的科学规律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进行深层次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善于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并通过动手操作寻找证据进行解释的科学探究能力;能设计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会设计简单的实验记录表格,并运用它采集整理数据、分析和解读数据。 2.引导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意识到合作交流的重要性;体会到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培养乐于探究、大胆想象的意识;知道科学探究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经验、新现象、新方法、新技术;渗透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思想。 3.知道利用杠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 活动准备: 1.简单机械盒、支架、杠杆尺、钩码盒、小木块、剪刀、镊子、煤夹子 2.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师:出示课件——大人和小孩正在玩跷跷板 同学们,看到这幅画面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为什么小孩能跷起大人呢?…… 师:同学们提得问题很棒,跷跷板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杠杆 板书:杠杆 二、活动过程 (一)初步认识杠杆 师:出示杠杆图

讲解:一根棍子,当如图那样用它撬重物时,它就是一个简单机械——杠杆。(动画效果)杠杆上,用力的点叫做力点;起支撑作用的点叫做支点;承受重物的点叫做重点。 练习:师指着杠杆三点,学生齐说。 师:一起说:“杠杆上,这一点叫什么?” 生(齐):力点生(齐):支点生(齐):重点 师:当力点、重点能围绕支点转动时,就是一个杠杆。 (二)初步研究杠杆 师:同学们,想玩一玩杠杆吗?生(齐):想 师讲述:所需材料三样:钩码盒做重物、杠杆尺一个、小木块一个。 要求:1.先用手直接提重物,感觉重物重量,用杠杆撬重物,感觉手用力的大小,比较两力;2.支点位置可以改变;3.小组合作研究,看你们有什么发现? 学生分组组装、研究杠杆,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发现。 师:你们是怎样玩的?生组装杠杆 师:请你指出杠杆的三点?生指着杠杆汇报 师;请你说说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边操作边汇报:我们发现木块在这个位置时,手感觉轻; 木块在这个位置时,手感觉重。 师指着杠杆:木块在这个位置时,说法不准确。请看这段是重点到支点的距离,这段是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应该用支点到力点、重点的距离描述;手感觉轻、重,说法也不准确,应该是手用力小、大。 师:手用的力小,比谁小?生:手用的力比重物重量小 师:这说明使用杠杆有什么好处?生:可以省力 请思考手在什么情况下用力小,在什么情况下用力大? (三)进一步科学认识杠杆 师:科学是讲究证据的,我们做个模拟实验来研究杠杆。 师演示讲解: 所需仪器:底座、支架、杠杆尺、钩码师边说边组装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杠杆的科学》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杠杆的科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1)杠杆有三个点: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2)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过程与方法:用杠杆尺做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认识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且意识到相互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分析、整理数据,发现杠杆省力的原理。 教学难点:(1)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2)能从众多看似杂乱的数据中,通过分析整理,发现杠杆省力的原理。 【教学具准备】 给每组学生准备:杠杆尺、钩码一盒、实验记录表 给全班学生准备:撬棍撬石头的图片、杠杆类和非杠杆类工具3—5种。 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提出问题:孩子们,我们走在路上,如果碰到大石头(300千克)挡在路中央,你有什么办法把它移开吗? 生:用起重机, 生:用棍子撬。 师出示棍子撬石头的活动图,总结:在一根棍子下面放一个支撑的物体,就可以用它撬起重物了。人们把这样的棍子叫撬棍。 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杠杆的科学。 板书:杠杆的科学 二、认识杠杆。 1.出示撬棍撬重物、跷跷板两个动画,让学生观察、思考。师:结合动画,看一看这两个杠杆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都有一个支着的点; 生:都有两个力点。 学生结合动画进行思考,找到杠杆上的三个重要位置,并让简要描述完成工作时各个位置所承担的作用。 师生共同归纳: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2.师:压水井的压杆和跷跷板也是杠杆,你能找到它们三个点的位置吗? 生到屏幕前用手指给大家看。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学期 1.2杠杆的科学同步练习D卷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学期 1.2杠杆的科学同步练习D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学期 1.2杠杆的科学 (共9题;共72分) 1. (9分)填空题。 (1)杠杆可以分为________ 、费力杠杆和________。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的杠杆是________,反之则是________。 (2)古希腊科学家________发现了杠杆原理,他曾说过这样一句名言:给我一个________,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 (3)我们身边时时刻刻都有杠杆原理的应用,如我们使用的开瓶器是________杠杆;天平是________杠杆;我们吃饭用的筷子是________杠杆。 2. (5分)画图题。 画出下面两个杠杆的用力点、阻力点和支点。 3. (10分)如图所示,小明和爸爸两个人玩跷跷板。请你回答下面的问题。 (1)跷跷板可以看作一种()。

A . 杠杆 B . 斜面 C . 轮轴 (2)如果把爸爸的位置看成是阻力点,那么小明的位置是()。 A . 支点 B . 用力点 C . 阻力点 (3)现在跷跷板处于水平平衡状态,小明要想将跷跷板压下去,应该让()。 A . 爸爸离支点更近些 B . 小明离支点更近些 C . 爸爸离支点更远些 (4)如果爸爸的质量是小明的两倍,爸爸坐的位置离支点的距离是30厘米,小明坐的位置离支点的距离大于()厘米时,才能把跷跷板压下去。 A . 30 B . 60 C . 45 (5)如图所示,用两根蜡烛和一个支架做成了一个“跷跷板”,两根蜡烛在燃烧的过程中重量减轻的速度相同,两分钟后,蜡烛的位置怎么变化?()。 A . 长蜡烛升高,短蜡烛下降

五年级科学上册 第三章 第2课 杠杆是怎样工作的教案 新人教版

杠杆的科学 【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认识理解杠杆有3个点:用力点、支点、阻力点。 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过程与方法:用杠杆尺做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认识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不费力的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意识到互相合作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对杠杆尺进行研究 【学习难点】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学习准备】 杠杆尺、钩码、记录纸(学生);杠杆类和非杠杆类工具3~5种。【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活动:请问我们班有没有“大力士”,谁能帮我把讲台抬起来,我的一枝笔掉到桌子地下去了。(请同学们推荐“大力士”上来抬讲台)哎,讲台实在太重了,搬不动,能不能利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这件事?用吊机吊、把桌子撬翻、用滑轮吊……(请学生出谋划策) 二、认识杠杆 1、今天,老师介绍给大家一种非常简单的却能很轻松地完成工作的工具——杠杆。 什么是杠杆?——在一根棍子的下面放一个支撑的物体,就可以用它撬起重物,人们常把这样的棍子叫撬棍。而今天我们科学地把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称为“杠杆”。 2、示范用杠杆撬讲台。 3、板书分析杠杆的各个部分名称和定义。 阻力点用力点支点 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4、出示P4的两张图片:压水井、跷跷板。 请大家在上面画一画,他们的三个点分别在什么位置 5、在展台底下进行反馈交流。 6、分辨杠杆 观察P4 P5的这些工具,说说哪些是杠杆,哪些不是杠杆?并说明理由(找一找三点) 学生自己体验杠杆尺的组成及变化。 三、研究杠杆的秘密 1、刚才我们用杠杆轻松地撬起了讲台,那是不是所有的杠杆都是省力的呢?(学生一般认为都是省力的,教师在课堂上举例费力的事件) 让我们用杠杆尺这个工具,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研究。 2、对杠杆尺的构造进行介绍和使用方法 3、教师问题的提出:如果我在杠杆尺的左边第四格挂上一个钩码,要使杠杆尺保持平衡,我应该在杠杆尺的右边什么位置挂上几个钩码?(请同学上台来试一试,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4、还有其他方法吗? 5、老师刚才是在左边第四格挂了一个钩码,还可以怎么挂?那么右边又应该在什么位置挂几个钩码才能使杠杆尺平衡呢?请大家在小组内合作开展实验,并且把数据记录在P6上的 1

《杠杆的科学》小学科学教案

《杠杆的科学》小学科学教案 《杠杆的科学》小学科学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帮大家整理的《杠杆的科学》小学科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杠杆的科学》小学科学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明确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省力;反之杠杆费力。如果两个距离相等,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2、在杠杆尺的探究活动中,发展记录、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3、激发对生活中杠杆应用现象的探究兴趣。 二、教学重点: 通过对杠杆尺的探究,发展记录、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 深刻理解省力和费力杠杆的科学原理,知道其在生活中的合理应用。 四、材料准备: 教师:演示PPT、小杆秤、杠杆尺、钩码等。 学生:杠杆尺、钩码、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新课,初步认识杠杆 1、教师: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投影出示要求:请利用你们位置上的橡皮、塑料尺将文具盒撬起来,想一想:在这个活动中,有哪几个点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 2、学生游戏 3、你能说说3个重要位置分别是哪里吗?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阻力点、支点、用力点 生1:手指用力的地方是非常重要的,师:是的,这个点非常关键,我们可以叫它用力点生2:这块橡皮也很重要,师:橡皮起了什么作用?引出支点概念。 师:还有哪个位置很重要呢? 课件展示3个点的位置 4、其实,刚才我们组装的工具,在科学上有个名称叫做杠杆,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杠杆的科学》 5、你觉得刚才我们组装的杠杆有什么作用? 那是不是所有的杠杆都能省力呢?怎么样的杠杆才能省力呢?我们可以借助杠杆尺进行研究。 二、研究杠杆的秘密 1、出示杠杆尺,说说它有什么特点。 2、现在老师在杠杆尺左边挂上重物,这个位置就是……。如果要使杠杆尺平衡,我们要在哪边用力?,这个点就是……。但是我用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杠杆的科学同步练习(I)卷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杠杆的科学同步练习(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填空题 (共6题;共22分) 1. (11分)填空题。 (1)杠杆有三个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________。 (2)小明和小玲在锥子是不是杠杆的问题上有不同的看法。小明认为锥子不是杠杆,因为在钻孔的过程中锥子缺少________;小玲认为锥子是杠杆,因为她在用锥子开罐头的时候,锥子有________。最后,老师告诉他们,锥子在正常使用的过程中________杠杆,但是在一些非常规的情况下是例外。 (3)天平是________杠杆,天平的左盘和右盘分别是杠杆的________和________,中间的转轴是杠杆的________。 2. (5分)【探究题·填空】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如图所示,用撬棍撬动大石头,向上、向下用力都可以,你认为向上用力时支点是________点,阻力点是________点,向下用力时支点是________,阻力点是________点。向________ (填“上”或“下”)用.力时更省力。 3. (1分)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做________。

4. (1分)杠杆平衡时,左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________右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 5. (3分)杠杆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1分)理发剪是一种________杠杆。 二、选择题 (共4题;共22分) 7. (2分)【拓展题·投石车】投石车是利用杠杆原理抛射石弹的大型人力远射兵器。我国在春秋时期已开始使用投石车,隋唐以后成为攻守城的重要兵器。但宋代较隋唐更有进一步的发展,不仅将投石车用于攻守城,还用于野战。古代西方投石车也是主要进攻手段之一,波斯人、希腊人都曾经大量地使用过它。最初的投石车结构很简单,主体是一根巨大的杠杆,长端用皮套或木筐装载石块,短端系上几十根绳索,当命令下达时,数十人同时拉动绳索,利用杠杆原理将石块抛出。 仔细观察图片,我们可以得知,图片中的投石车是()。 A . 省力杠杆 B . 费力杠杆 C . 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 8. (10分)选择题。 (1)下列工具在正常使用的过程中,()不是杠杆。 A . 指甲刀

小学科学教案:《杠杆的科学》教案

《杠杆的科学》教案 教科书说明: 在三年级的的科学学习中,学生已经对等臂条件下的平衡有了初步认识,相信学生对杠杆类工具并不太陌生。另外,绝大多数学生都有玩“跷跷板”的经验。所以,在本课探究杠杆原理及其应用时,学生会相对比较轻松。本课以学生熟悉的“跷跷板”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认识杠杆并深入探究其中所蕴含的科学规律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进行深层次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善于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并通过动手操作寻找证据进行解释的科学探究能力;能设计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会设计简单的实验记录表格,并运用它采集整理数据、分析和解读数据。 2.引导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意识到合作交流的重要性;体会到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培养乐于探究、大胆想象的意识;知道科学探究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经验、新现象、新方法、新技术;渗透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思想。 3.知道利用杠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 活动准备: 1.简单机械盒、支架、杠杆尺、钩码盒、小木块、剪刀、镊子、煤夹子 2.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师:出示课件——大人和小孩正在玩跷跷板 同学们,看到这幅画面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为什么小孩能跷起大人呢?…… 师:同学们提得问题很棒,跷跷板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杠杆 板书:杠杆 二、活动过程

(一)初步认识杠杆 师:出示杠杆图 讲解:一根棍子,当如图那样用它撬重物时,它就是一个简单机械——杠杆。(动画效果)杠杆上,用力的点叫做力点;起支撑作用的点叫做支点;承受重物的点叫做重点。 练习:师指着杠杆三点,学生齐说。 师:一起说:“杠杆上,这一点叫什么?” 生(齐):力点生(齐):支点生(齐):重点 师:当力点、重点能围绕支点转动时,就是一个杠杆。 (二)初步研究杠杆 师:同学们,想玩一玩杠杆吗?生(齐):想 师讲述:所需材料三样:钩码盒做重物、杠杆尺一个、小木块一个。 要求:1.先用手直接提重物,感觉重物重量,用杠杆撬重物,感觉手用力的大小,比较两力;2.支点位置可以改变;3.小组合作研究,看你们有什么发现? 学生分组组装、研究杠杆,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发现。 师:你们是怎样玩的?生组装杠杆 师:请你指出杠杆的三点?生指着杠杆汇报 师;请你说说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边操作边汇报:我们发现木块在这个位置时,手感觉轻; 木块在这个位置时,手感觉重。 师指着杠杆:木块在这个位置时,说法不准确。请看这段是重点到支点的距离,这段是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应该用支点到力点、重点的距离描述;手感觉轻、重,说法也不准确,应该是手用力小、大。 师:手用的力小,比谁小?生:手用的力比重物重量小 师:这说明使用杠杆有什么好处?生:可以省力 请思考手在什么情况下用力小,在什么情况下用力大? (三)进一步科学认识杠杆 师:科学是讲究证据的,我们做个模拟实验来研究杠杆。

2杠杆的科学

“体验型课堂”学习方案科学(六年级上册)班级姓名学号 2、杠杆的科学 编写者:胡黛审核者:胡黛 【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 ●杠杆有三个点: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 ●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过程与方法 ●用杠杆尺做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认识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且意识到相互合作的重要性。前,在一根棍子下面放一个支撑的物体,就可以用它撬起重物了。人们把这样的棍子叫撬棍。 试学:试读试练试疑 【试读】 阿基米德的故事 在埃及,公元前一千五百年前左右,就有人用杠杆来抬起重物,不过人们不知道它的道理。阿基米德潜心研究了这个现象并发现了杠杆原理。 赫农王对阿基米德的理论一向持半信半疑的态度。他要求阿基米德将它们变成活生生的例子以使人信服。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移动地球。”国王说:“这恐怕实现不了,你还是来帮我拖动海岸上的那条大船吧。”当时的赫农王为埃及国王制造了一条船,体积大,相当重,因为不能挪动,搁浅在海岸上很多天。阿基米德满口答应下来。阿基米德设计了一套复杂的杠杆滑轮系统安装在船上,将绳索的一端交到赫农王手上。赫农王轻轻拉动绳索,奇迹出现了,大船缓缓地挪动起来,最终下到海里。国王惊讶之余,十分佩服阿基米德,并派人贴出告示“今后,无论阿基米德说什么,都要相信他。”

【试练试疑】 1、认识杠杆: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2、看教师示范用杠杆撬重物,认识杠杆的各个部分名称和定义。 议学:自议互议练议 【自议】 1、观察课本第4页中间的两张图片:压水井、跷跷板,画一画,他们的三个点分别在什么位置。 【互议练议】 2、分辨杠杆,观察课本第4页下面、第5页上面的这些工具,说说哪些是杠杆,哪些不是杠杆?并说明理由,是杠杆的请找一找三个点。 审学:自审互审师审 【自审】 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_____;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_____;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_____。【互审】 把左边的钩码看作重物、右边的钩码看作我们用的力,在杠杆尺的右边某个位置挂上一串钩码,使杠杆尺保持平衡。 答:我能挂出一种省力的杠杆:我能挂出一种费力的杠杆: 【师审】 3、完成作业本作业。

六年级科学上册 1.2《杠杆的科学》

2杠杆的科学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认识理解杠杆有3个点:用力点、支点、阻力点。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过程与方法:用杠杆尺做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认识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不费力的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收集数据的严重意义,并意识到互相合作的严重性。【教学重点】对杠杆尺进行研究【教学难点】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教学准备】杠杆尺、钩码、记录纸(学生);杠杆类和非杠杆类工具3~5种。【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活动:请问我们班有没有“大力士”,谁能帮我把讲台抬起来,我的一枝笔掉到桌子地下去了。(请同学们推荐“大力士”上来抬讲台) 哎,讲台实在太重了,搬不动,能不能利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这件事?用吊机吊、把桌子撬翻、用滑轮吊……(请学生出谋划策)二、认识杠杆 1、今天,老师介绍给大家一种非常简单的却能很松弛地完成工作的工具——杠杆。什么是杠杆?——在一根棍子的下面放一个支撑的物体,就可以用它撬起重物,人们常把这样的棍子叫撬棍。而今天我们科学地把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称为“杠杆”。 2、示范用杠杆撬讲台。 3、板书分析杠杆的各个部分名称和定义。阻力点用力点支点 杠杆上有三个严重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4、出示P4的两张图片:压水井、跷跷板。 请大家在上面画一画,他们的三个点分别在什么位置5、在展台底下进行反馈交流。6、分辨杠杆

观察P4P5的这些工具,说说哪些是杠杆,哪些不是杠杆?并说明理由(找一找三点)学生自己体验杠杆尺的组成及变化。三、研究杠杆的秘密 1、刚才我们用杠杆松弛地撬起了讲台,那是不是所有的杠杆都是省力的呢?(学生大凡认为都是省力的,教师在课堂上举例费力的事件)让我们用杠杆尺这个工具,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研究。 2、对杠杆尺的构造进行介绍和使用方法 3、教师问题的提出:如果我在杠杆尺的左边第四格挂上一个钩码,要使杠杆尺保持平均,我应该在杠杆尺的右边什么位置挂上几个钩码?(请同学上台来试一试,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4、还有其他方法吗? 5、老师刚才是在左边第四格挂了一个钩码,还可以怎么挂?那么右边又应该在什么位置挂几个钩码才能使杠杆尺平均呢?请大家在小组内合作开展实验,并且把数据记录在P6上的表格内。完成实验之后再把实验数据进行统计:省力情况有()种,费力情况有()种;不省力也不费力情况有()种。 6、对所有的数据进行观察和分析。 1)在什么情况下,杠杆省力?2)在什么情况下,杠杆费力?3)在什么情况下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7、教师进行总结:省力、费力、不省力不费力各情况的比较和分析。 四、收集数据步骤的反思我们是按怎样的方法步骤收集数据的?哪种方法更合理?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知道杠杆可以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认识到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例外种类的杠杆有例外的用途,在例外条件下需要使用例外类型的杠杆。

杠杆的科学 教案

《杠杆的科学》 【教学内容分析】 《杠杆的科学》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中的第二课时。本课专门引导学生认识杠杆,是认识杠杆、轮轴、滑轮及斜面等几类简单机械中的一部分。它分为两部分:1、认识杠杆;2、研究杠杆的秘密。其中第二个活动是重点,活动选择了杠杆尺作为研究材料,采用实验的方法,让学生经历运用杠杆尺开展实验研究活动,通过观察、实验、记录,以及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来认识杠杆省力与不省力的规律,并在探究中认识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性,发展学生利用数据来说明问题的能力。本课教材的安排正体现“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教育理念,教科书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杠杆的工作规律,而是要求学生观察、实验、记录、分析等,这就为学生的合作探究活动提供了开放的探究空间,有利于学生自由地、创造性地展开活动,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得以提高。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在生活中,学生使用工具来完成一些事情的经历也是很多的,这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经验的积累。在学习本课前,通过前一节课《使用工具》的学习,学生在使用工具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已经初步认识了什么是简单机械,但学生可能并不清楚或者没有思考过这些工具的工作原理。本课教材利用杠杆类工具在生活中运用最广泛、最直观的撬棍撬木箱的情景引入本节课的研究,学生有类似的生活经历,利于学生观察并引发思考。书中示意图对杠杆的用力点、支点、阻力点很较直观,很清晰。两个活动安排有梯度。一是认识杠杆,先由撬棍引入杠杆的概念,然后分析杠杆的三个重要位置,接着引导学生分析了压水井的压杆、跷跷板工作时发挥作用的位置,并标出它们作为杠杆的三个点的位置,而后利用书中的图,对于身边的常用工具进行观察、分析,使学生对杠杆类工具有初步的认识能力。二是研究杠杆的秘密,在有了以上的基础后,利用杠杆尺研究杠杆工作的原理就十分容易了。学生通过实验,对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杠杆工作的规律也就水到渠成。 【设计思想】

《杠杆的科学》教案

《杠杆的科学》教案 元坝区陈江乡小学范永枢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工具和机械单元第2课《杠杆的科学》。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杠杆有三个重要位置: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 2、杠杆有省力、费力和既不省力也不费力三种。 过程与方法: 1、利用杠杆尺的模型做实验,研究杠杆的省力、费力和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情况。 2、学会正确收集实验数据,通过实验数据和结果的分析和归类,得出科学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到科学实验中数据的胜利和分析的重要性。 2、养成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科学学习习惯。 本课知识点 1、杠杆有三个重要位置: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 2、杠杆的秘密:

①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省力; ②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费力; ③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1.能正确判断常用杠杆类工具的三个重要位置。 2.会通过动手实验,整理和分析实验数据,验证杠杆的省力规律。 难点:通过科学实验,得到科学的实验数据,进而验证杠杆的省力规律。 教学准备 杠杆尺、钩码、学生的杠杆尺模型、剪刀、铁皮罐、开瓶器、擀面杖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创设情景: 活动1:趣味比赛 让全班力气较大的男生和一力气较小的女生进行比较谁可以在最段的时间内打开铁皮罐。其中,男生只能徒手进行而女生则可以借助工具(如尺、小木棒等)从学生的比赛结果来引出课题——杠杆。

活动2:神力搬大石 学生以笔代替杠杆,以字典代替重石,动手操作以最快最省力的方式搬动大石,其间不同的学生会用不同的方法,教师让几个学生介绍各自方法后从他们汇报中总结概括,笔在这个活动中的角色:1、有力作用在它上面;2;能绕固定点转动;3、是一根硬棒。由此自然引出了杠杆的定义。 二、读书提问、示范练习: 1、学生速读教材,提问解决杠杆的支点、用力点、阻力点等概念。 2、教师示范画杠杆结构示意图。 3、教师展示压水井的压杆、跷跷板等实物图片,引导学生分别找出三个点的位置。 5、展示我国古代使用杠杆的图片。是为了对学生进行爱科学的教育,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科学智慧。同时也体现了“从科学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本环节中对于学生自己看书能解决的问题,教师不要包办代替,边讲边练是传统的教学方法,而且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它有利于知识的落实。让学生找不同杠杆的支点,一是为了让学生认识更多的杠杆;二是为了突破难点。 三、实验探究、分析归纳: 1、学生猜想、教师记录:杠杆的秘密,即:在什么情况下杠杆省力?在什么情况下杠杆费力?在什么情况下不省力也不费力? 2、设计实验,交流方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