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考古发展史

考古发展史

考古发展史
考古发展史

考古学发展史

考古学发展史

一直以来,考古在我心中都带着神秘而崇高的色彩,因为它可以挖掘出深埋于时间深处的秘密,重现百年前乃至千年前的光景,建立起横贯古今的完整脉络,让世人明白:我从哪里来。如此看来,考古工作为民族文化的传承架起桥梁,为民族形成共同的心理素质提供土壤,从而凝聚整个民族。由之可见,考古绝非仅仅发思古之幽情,而是实实在在地与现实紧紧相连,意义着实重大。

考古学在中国是历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其他国家多从属于人类学,也有划归艺术史的。因此,考古学研究的基础在于田野调查发掘工作。考古学的产生有长远的渊源,但到近代才发展成为一门科学。古学发祥于欧洲,以后普及到世界各国。北宋以来的金石学是中国考古学的前身,但直到20世纪20年代,以田野调查发掘工作为基础的近代考古学才在中国出现。

仅仅是从时间上来讲,2.5个世纪之前,在西方世界,大部分的饱学人士对于人是在几千年前被创造出来的而深信不疑。而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王公贵族将柜子里面的古董杂乱无章的和外国的矿物放在一起,以作为“自然史”的例证。英国的stonehenge、法国brittany地区carnac的巨石群也开始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在这些乱七八糟的挖宝活动中,庞培古城的发掘活动无疑是最有重量级的一个。但从考古学发展史角度来说,“考古学史上第一次科学发掘”归功于美利坚合众国第三人总统Thomas Jefferson,正是他在1784年,在自己弗吉尼亚州的庄园里面的土墩墓上发掘了一条探沟。在这次发掘中,我们看到了现代考古学所运用的最多的一种方法--层位学方法。但可惜的是这种基于逻辑思维的科学方法并没有在欧洲和美国得到推广和采用。在欧洲,18世纪早期就开始进行的庞培古城发掘,一直到1860年Fiorelli接手后,才逐渐有了完整的记录。

18世纪,苏格兰地质学家James Hutton在《地球理论》中提出了“均变论”的观点,从理论上确立了层位学。而层位学直至今日,仍然是考古工作中所需要的两只手之一。另外一只就是类型学。田野发掘技术从这一时期开始逐步发展起来。

19世纪最伟大的思想事件,是确立了人类的历史非常久远这一认识(而不是圣经所说的公元前4004年)。而这一认识的出现则是与石器的发现与研究密切相关。“史前时代”这一名词在John Lubbock的《史前时代》中被广泛采用。

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说”也使得进化观点深入人心。但需要知道的是,他的另外一本巨著对于考古学发展的作用则更为直观,这就是《人类的世系》。从此,以考古学的方法追寻人类起源的序幕拉开了。

19世纪,丹麦学者C.J.Thomsen出版的哥本哈根国立博物馆指南(《北方文物入门》)对于博物馆的藏品按照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来进行划分。虽然就世界范围来说,这个分类有所不足,但在概念上却意义重大。三期说确立了一个基本原则—通过史前遗物的研究和分类,可以提出一个相对年代序列,进而探讨各时期的问题。而这个理论和达尔文的进化学说最终为研究过去并提出理性问题提供了一个框架。而在这个框架下所形成的方法,则是我们现在所知的“类型学”—即以编年或发展学列来排列研究遗物的方法。1859年,pitter Rivers将军和John Evans进行了讨论,将凯尔特人时期的英国硬币溯源至马其顿王国时期。而在这个基础上,瑞典学者Oscar Montelius则形成了一套更为有效的类型学方法体系。

这些方法和体系的产生和流行在推动考古学发展,也使得古文明的发现和研究出现了一个高潮。1798-1800年拿破仑远征埃及,在埃及发现的罗塞塔(Rosetta)石碑,上面所刻的埃及和希腊文字在1822年被商搏良所破译,而Henry Rawlinson则成功的破译了亚述文字。

19世纪末之前的时期,现代考古学的基本要素(包括方法、基本理论)都已经具备,诸多早期文明被发现。从19世纪末期一直到1960年的这段时期,在GORDON WILLEY和JEREMY SABLOFF在A History of american Archaeolgy(《美洲考古学史》)中被称为分类-历史期。核心的任务是确立编年序列,以确立地区性的编年体系及阐述各地区的文化发展。而在这段时期中,我们必须注意的是,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科技方法在考古学中的应用被方法了很多,考古科技在这一时期兴起。而从20世纪初期开始,以C14方法为代表的测年技术的发展和以GPS(全球定位系统).RS(遥感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以及航空摄影技术等的使用。考古进入了一个方法和技术逐渐完善,理论和实际结合更加紧密,多学科交汇互通,动手和理论技术同时具备的综合性科学

而在中国。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则是架构在“金石学”的基础之上。“金石”二字,最早见于北宋“金石录”一书。是以传世的或者少量出土的商周以来的铭

文铜器和秦汉以来的石刻文字为主要研究对象。这种情况一直到清代末期依然存在。包括王国维、罗振玉、董作宾等都是在金石学方面有着很深的造诣。刘鹗的《铁云藏龟》是中国第一步甲骨文材料专著,孙诒让考释甲骨文的著作《契文举例》。王国维著作《殷周制度考》、罗振玉《流沙坠简》都颇为有名。但金石学的发展到19世纪末期,20世纪初期受到了影响。

在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初期。许多外国学者进入中国。包括著名瑞典学者斯文赫定,日本学者鸟居龙藏、八木庄三郎、关野贞、足立喜六、匈牙利人斯坦因、法国人伯希和、上述学者的行为,有些是经过中央政府特许的公共行为,有些则是私自进行的盗窃行为。但客观来说,这些人的进入对于中国考古学的发展都起着比较大的作用。

中国拥有五千年的历史,我们的先祖在亚欧大陆东边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曾经创造过无限的辉煌。秦朝的长城阿房,汉朝的长乐未央,隋朝的运河桥梁,唐朝的含元敦煌????不仅于此,现今还有太多伟大的遗迹湮没在时间的灰尘中,等待考古人员去发掘。所以,政府及民众应该把更多目光投向考古学,这门看似冷僻实则意义深远的学科。毕竟,正是考古学我们才得以记起这些荣耀的过去,正是这些荣耀的过去才塑造了中华民族今天包容豁达的民族性格,在每个民族成员身上留下深深的印记,把每个人牢牢地联系在一起。

(2010-2019) 十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专题29(选修5)探索历史的奥秘(解析版)

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2010-2019)历史 专题29(选修5)探索历史的奥秘 1.(2019年江苏卷)[探索历史的奥秘](10分) 对于邈远的夏朝历史奥秘,需要以多种史料进行探寻。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这部中国史的着眼点在社会组织的变迁,思想和文物的创辟,以及伟大人物的性格和活动。这些项目要到有文字记录传后的时代才可得确考……本书即以商朝为出发点,然后回顾其前有传说可稽的四五百年……在后人关于夏朝的一切传说和追记中,我们(所)能抽出比较可信的事实。——张荫麟《中国史纲》(1941年) 材料二我们如果不自满于神话与传说,那只有求助于考古学之地下发掘的证据,现在虽因为材料缺乏、考订困难,还没有明确的论断,可与古代的记载互证……我们今后研究古史,不必龂龂于文字记载的争辩,而只有从事于考古学而努力于地下发掘之一条大道。 ——周予同《开明本国史教本》(1931年)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分析《中国史纲》不以夏朝作为“出发点”的原因,指出该书探索夏朝历史所依据的史料。(4分) (2)二里头文化的探索有利于减少夏史研究“断断于文字记载的争辩”。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里头遗址的科学发掘,最早得益于谁主持的什么考古活动,并列举二里头考古发现的政治建筑和生产活动遗址。(4分) (3)据材料二,指出探索夏朝历史奥秘应遵循的最重要路径,并分析

其原因。(2分) 【考点】二里头文化 【解析】 (1)第一小问(原因),据材料一“这些项目要到有文字记录传后的时代才可得确考”得出因为夏朝没有文字记录传承,所以《中国史纲》不以夏朝作为“出发点”。第二小问(史料),据材料一“关于夏朝的一切传说和追忆”得出《中国史纲》所依据的史料主要是传说和追忆。 (2)第一小问(主持人和考古活动),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主持人是徐旭生,考古活动时夏墟调查。第二小问(遗址),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主要有大型宫殿遗址和相应的手工作坊遗址。 (3)第一小问(路径),据材料二“只有从事于考古学而努力于地下发掘之一条大道”得出是考古发掘。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原因是因为神话传说和文字记载等口头或文字资料的真实性是有待考证的,所以应该主要依据考古发掘。 【答案】 (1)原因:该书侧重的项目需要确考的文字记录;夏朝历史缺乏当时的文字记录。史料:传说;追记。 (2)主持人:徐旭生。考古活动:夏墟调查。遗址:大型宫殿遗址;铸铜、烧陶、制骨等手工作坊遗址。 (3)路径:考古发掘。原因:神话传说、文字记载无法定论。 2.(2018年江苏卷)[探索历史的奥秘](10分) 人类起源于何处,一直是学者争论的问题。19世纪后期达尔文提出

文物保护的调研报告

文物保护的调研报告 文物,是我们人类历史遗存中的瑰宝。加强文物保护,对于研究历史,发掘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保护文物不仅仅是把文物保护起来,更重要的是体现文物的价值,使之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使文物“曾经辉煌,再现璀璨”。 但对于文物保护,我们做得还很不够,还有相当多的问题。以xx为例,在文物保护方面既有不足,在文物的开发利用上又有很大的潜力有待发掘。 加强文物保护重在开发利用 一、xx文物的基本情况 xx是河北省境内最早的都城,距今已有3500年的历史,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目前,xx市共有文物保护单位489处,共中国保单位2处,省保单位51处,市县级保护单位436处(数量在全省排名第6,但对外开放不足10处,参观人数和门票收入均为全省倒数第一)。多年来全市文物工作者通过考古发掘和征集、群众捐献等方式积存了近两万件文物藏品,其中国宝级4件,国家一级品50余件、二级品200余件、三级品500余件。文物的数量和质量基本处于全省第四名的位置。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保管不善,不能发挥文物的作用。设施齐全,管理科学的文物仓库,对保护文物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xx没有象样的文物仓库,一些高档次的文物只有暂存于省博物馆和省文研所;由于没有文物仓库,现存的部分文物腐蚀严重,甚至比文物埋藏于地下腐蚀得更快。没有一座博物馆,大量的文物不能展出,既不利于文物保护,更不利于开发利用。 2、投入较少,古建筑年久失修。按照《文物法》规定:国保单位主要由国家财政投资维修和保护;省保单位主要由省财政投资维修和保护;市县级保护单位主要由本级财政投资维修和保护。由于河北省是经济欠发达地区,xx市的财政收入也相对较少,这些年几乎没有投入,造成了多数古建筑年久失修。 3、开发不够,没有发挥文物的效益。相对于旅游发达地区,xx的文物旅游资源的开发还远远不够,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目前,全市仅有不到10处文物旅游景点对外开放,旅游参观人数也少得可怜,门票收入难以维持正常的支出。 4、破坏严重,文物保护意识有待于加强。文物资源为非再生资源,一旦遭到破坏就难以恢复。多年来,文物资源经历了多次劫难,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破坏了xx地上文物的一半以上。现在仍有对文物的盗掘盗卖现

考古调查报告格式

考古调查报告格式 考古调查报告该怎么写?下文为大家整理了考古调查报告格式,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年9月18日,新学期开学第三周的周五下午,经过前期的组织和准备,初二年级“考古——走进历史”兴趣小组如期开课。来自初二年级的23位同学满怀着希望和热情,兴致勃勃地参加了小组的第一次活动,对考古具有浓厚兴趣和丰富知识的学校党总支赵书记作为指导教师之一,承担了第一次活动的主讲教师,赵书记特意从山大历史文化学院借来了有关考古知识的书籍、有关山东地区史前考古的一些考古报告、从山大附中史地教室搬来了一些考古实物资料:如旧石器时代的打制石器、新石器时代的磨制石器(石刀、石斧、石铲)、古人类的牙齿化石、龙山文化的黑陶等,他一边给学生讲解考古学的一些基本常识、文物知识、文物保护知识、田野考古发掘知识、采集标本知识、采集标本编号、绘图、记录、整理等知识,一边让学生翻阅图书、触摸考古实物,还不时地引导学生就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在热烈、欢快、活跃、和谐的气氛中,学生们很快度过了第一次活动。 为了了解兴趣小组成员的基本情况、兴趣爱好,了解他们对兴趣小组活动方式的意见、对第一次活动的感觉,更为了调整下一步的活动方案,我们在活动即将结束时,对小组

成员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如下: 1、你对下列哪一段历史最感兴趣? A、古代历史 B、近代史 C、现代史 D、世界历史 2、经过初一年级一年来历史课的学习,你对古代历史中哪一时期的历史最感兴趣? A、夏商西周的历史 B、秦汉时期的历史 C、隋唐时期的历史 D、宋元时期的历史 E、明清时期的历史 3、你对下列哪一方面的考古知识最感兴趣? A、青铜器 B、漆器 C、瓷器 D、古钱币 E、玉器 F、古代建筑 G、史前考古 H、其它,请你具体填写。 4、你对参加考古兴趣小组的态度怎样? A、很感兴趣,主动参加 B、兴趣一般,主动参加 C、出于好奇参加 D、没有合适的小组,才参加的 5、你对考古学的有关知识持什么态度 A、很感兴趣 B、比较感兴趣 C、兴趣一般 D、不感兴趣 6、我们的考古兴趣小组要组织同学就自己感兴趣的考古知识或者自己参观过的文物古迹进行组内展示讲解,你愿意报名参加吗?

考古考研知识点

北大版“考古学通论知识点概要”(转载自博雅论坛) 考古学导论 1、金石学古器物学考古学新考古学后进程考古学公众考古学女权考古学环境考古学聚落考古学民族考古学田野考古学功能考古学实验考古学 2、遗物遗址遗存遗痕灰坑窖藏 3、考古图宣和博古图金石录水经注梦溪笔谈武经总要营造法式 4、田野考古学洛阳铲探方探沟隔梁关键柱磁方位角罗盘水平方格法大面积揭露法浮选法 5、考古三大杂志 6、考古学年代相对年代绝对年代地层学原理类型学原理标准型器旋回地层学地质年代学气候年代学三大信息库年轮法放射性时钟C14 AMS 达曼表 7、考古学文化研究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中间理论 8、环境考古学三大气候系统六大环境系统植物考古学动物考古学孢粉分析学植硅酸分析脂肪酸分析 9、技术与经济失蜡法合金polanyi模式 大题 1、考古学与历史学、人类学(北大论文赵辉写的) 2、中国考古学史 旧石器时代 一.解释题 人类化石 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腊玛古猿禄丰古猿巨猿爪哇人元谋人郧县人建始人蓝田人北京人金牛人南京人和县人马坝人柳江人河套人山顶洞人 文化遗址 周口店萨拉乌苏西侯度文化丁村观音洞水洞沟硝灰洞泾渭文化 合河文化寺裕文化百色盆地富林文化富源大河遗址 工具类 石器石片石器石核石器硕石石器石叶细石器小石器尖状器刮削器 砍砸器石球盘状器大三棱尖状器球状器雕刻器手斧 加工工具石锤石占 制作技术类 石料加工各部名称 台面打击点半锥状石片角辐射线同心波纹阴面阳面锥疤 直接打击法锥击法碰站法砸击法锐棱砸击法 间接打击法击钎法压剥法 修理技术压制法指垫法 技术模式 奥杜威技术阿舍利技术勒瓦娄哇技术莫斯特技术石叶技术细石器技术 修理台面技术预制石核技术盘状石器技术 技术研究方法 微痕分析法埋藏学孢粉分析法植硅酸分析脂肪酸分析石器拼合

中国考古地层学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考古地层学的形成和发展 ——兼论梁思永先生对中国考古地层学的贡献 提要: 考古学乘西学东渐之风于20世纪初期在中国生根发芽,发展至现在贡献巨大,解决并正在试图解决很多重大课题,例如中国文明起源问题、人类起源演进问题等,而考古学最根本的基础即是考古地层学与类型学。在世界考古学层面上其地层学发展脉络较为清晰,但是作为世界考古学中的中国考古学,其地层学的发展脉络相对而言较为模糊,就其渊源问题有些语焉不详。学术界一般认为自梁思永先生发掘后冈遗址考古地层学始真正得以确立1。但是学术界并没有明确中国考古地层学发展与世界考古地层学的关系,并认为考古地层学“在相当程度上是经验问题和技术传统问题”2,但是对于作为新兴的中国考古学的技术传统,学界并没有给出清晰结论。这样,中国考古地层学的发展在考古学史上显得比较突兀,似无源之水或者说源头不甚清晰。 在世界考古学层面上,考古地层学的发展主要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尤其经过是被誉为地层学革命的20世纪初新大陆考古,考古地层学原理得到广泛应用。而此时正是中国考古学筚路蓝缕之时。 本文除了试图厘清中国考古地层学的发展脉络外,主要目的还在于试图考察影响中国考古地层学发展变化的学术背景(包括考古学在内的整个社会科学的学术背景)以及世界考古学的发展。是经验积累导致地层学发展,进而促进了整个考古学的发展?还是考古学试图解决的问题的变化致使考古学需要新的获取资料的手段,从而带来考古地层学的发展?这似乎是那个著名的二律背反“先有鸡后有蛋,还是先有蛋后有鸡?”的问题。 1栾丰实等《考古学理论·方法·技术》文物出版社2002.10 p22 2陈星灿《中国史前考古学史研究1895-1949》三联出版社1997.6p151

文化遗产保护及利用情况调查研究报告

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情况调研报告 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情况调研报告 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智慧与文明的结晶,它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神是我们的文化之根、民族之魂。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工作,是我县建设城乡统筹的生态经济示县的重要软实力。 按照县人大常委会2017年工作安排,3月中旬至4月初,县人大常委会组织教科文卫工委、县文化委、文管所、文化馆等单位负责人和部分县人大代表,组成调研组,先后到文化委、县博物馆、非遗馆、三峡文博园等部门和展馆,凤鸣镇氏宗祠、耀灵鸣凤书院、盐大路、清水孟伉故居、云安古镇、老县城遗址、旧县坪遗址、谭佑铭故居、程德全故居等文化遗址考察调研,听取相关部门、人大代表、社会文化人士等就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建议。与此同时,调研组到渝中区、巫山县、忠县进行了考察学习,广泛收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基本情况 我县是文物大县,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7处,其他文物点1196处。**年完成可移动文物信息采集及审核工作,普查全县可移动文物数量23**8件套。**年4月,顺利通过市级专

家对**县“一普”数据的抽查审核工作,成为市首家通过抽查的收藏单位。 (一)文化遗产保护措施逐渐规。为了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国文物保护法》,**年,国务院和市分别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发〔**〕17号、渝府发[**]26号),对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的文物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我县在**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意见》(**府发〔**〕57号),编辑出版了《**文物概览》。按照“抢救第一,保护为主,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快速推进和三峡移民迁建中,兼顾了文物保护的基本要求。典型代表就是飞庙和三峡文物园的异地搬迁保护工程,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二)重点文物修缮工作初见成效。目前,我县已纳入三峡后续自然文化遗产板块立项的三峡后续项目资金2亿元、国保单位专项到位资金3200万元。博物馆收藏文物套件2万余件,标本10万余件。氏宗祠抢险排危工程和消防工程,已于今年3月通过终验;完成下岩寺搬迁复制工程;温家祠堂、程家祠堂修缮和保护将在今年完成;云安盐业生态文化保护建设项目正在规划申报中,盘石城大遗址保护项目与三峡文物预防性保护研究基地目前已启动前期遗址考古,成为最先启动的库区自然文化遗产重大项目。同时,针对文物行为加大了文物执法督察力度,坚决查处各类文物案

考古基础知识

考古基础知识 考古学属于人文科学,与历史科学有关系。历史科学所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文献资料,而考古学所研究的对象,则主要是古代人类在社会中遗留下来的实物资料。考古学所研究的实物,是古代人有意识地经过加工制造的实物,这种实物包括两大类:一是遗迹;二是遗物。所谓遗迹,主要是指古代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遗留下来的聚居村落及其相关的建筑遗迹和埋葬死者的。所谓遗物,主要指古代人类在生产斗争和生活实践中遗留下来的实物,包括劳动生产工具、武器及生活。此外,与古代人类活动有关,或者是能够反映人类活动的自然物,如农作物、家畜、渔猎、和采集所得的动、植物遗存也属于考古学的研究对象。 每一个地层堆积和每一个遗迹堆积,在考古学上被称为一个单位。如一个灰坑、一座墓葬、一个地层,都是一个单位。层位关系是指单位与单位之间的叠压或打破关系。确定层位关系的目的是为了弄清诸单位形成的先后顺序。任何遗迹堆积都是在某一时期的地层表面上形成的,因此确定遗迹堆积形成的年代,主要看它的基底或开口处位于那个层面。由于人类活动而导致在不同时期以不同方式堆积起来的物质,在考古学上统称为堆积。主要分为地层堆积和遗迹堆积。地层堆积是指不破坏原来地表而形成的大面积成层分布的堆积。一般分为三种形式。 生土层:在人类活动前形成的纯天然堆积。 熟土层:人类居住或长期活动在地表形成的大面积新的土层。 间歇层:在熟土层之间出现的不含任何人工遗物的自然堆积层。 1、遗址的各个堆积单位是按时间早晚自下而上依次形成的。被叠压的堆积单位一定早于叠压它的堆积单位。 2、遗迹堆积与地层堆积是相联系的。遗迹的堆积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低于地表的,如坑、沟、井、墓葬等。另一种是高于地表的,如城墙、河堤等。 3、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力的破坏,现在的堆积单位交界面往往不是下层堆积的原有表面。 4、同一时期的堆积处于不同水平深度,而同一水平深度的堆积在时间上可以相差很远。 5、遗迹和遗迹内堆积不可混为一谈。 6、晚期堆积可以出早期遗物,早期堆积不应出晚期遗物。 7、晚期堆积单位会打破早期堆积单位。被打破的堆积单位一定早于打破它的堆积单位。 8、某堆积单位所包含的年代最晚的一件遗物是该堆积单位可能的最早年代。 9、某堆积单位的年代可以该堆积单位所压和被压得上下两堆积单位的年代分别作为它的上限和下限。 田野考古的野外工作方式田野考古的野外工作方式有调查、发掘和清理。这是田野考古最主要的工作,对田野考古发掘工作的指导。 1、依据土质、土色和包含物划分文化层; 2、平剖面结合,将文化遗存置于立体空间内分析研究; 3、必须遵循由晚及早的原则逐层予以揭露。 探方法:探方法是探方发掘法的简称。把发掘区划分为若干相等的正方格(探方),以方格为单位分工发掘。这种发掘方法就叫探方发掘法。 收集原则,按单位收集,遗物要按单位来编号,如H1:2:M8:9。代号: M墓葬 G沟 H灰坑 Y窑址

《知识考古学》读书笔记

《知识考古学》读书笔记 米歇尔·福柯(1926——1984):法国20世纪著名思想家,法兰西学院思想系统史教授。主要著作还有:《词与物》、《话语的秩序》、《古典时期疯狂史》、《监禁与惩罚》、《性史》等。 本文以考古学的方法梳理人类知识的历史,似乎是在追寻落在时间之外、今天又归于沉寂的印迹。这实际上就是对话语进行描述,但不是描述书籍(与其作者的关系),也不是描述理论(与其结构和一致性),而是研究通过时间表现为医学、政治经济学、生物学的日常而神秘的总体。在这观念历史努力通过辨读文本揭示思想的秘密运动的地方,作者要表现的是“言及之物”的层次:它出现的条件,并和的形式及环节,变化的规律……“言及之物”的领域,就是所谓的“档案”。考古学旨在对之进行分析。 第一章引言 观念史、科学史、哲学史、思想史、还有文学史,它们中大部分已有悖于历史学家的研究和方法。在这些学科中,人们的注意力却已从原来描绘成“时代”或者“世纪”的广阔单位转向断裂现象。 冈奎莱姆对概念的位移和转换的分析可以成为分析的模式,他的分析说明,某种概念的历史并不总是,也不全是这个概念的逐步完善的历史以及它的合理性不断增加、它的抽象化渐进的历史,而是这个概念的多种多样的构成和有效范围的历史,这个概念的逐渐演变成为使用规律的历史。(P3) 今后文学分析不是将某一时代的精神或感觉作为单位,也不是“团体”、“流派”、“世代”或者“运动”,甚至不是在将作者的生活和他的“创作”结合起来的交换手法中作者所塑造的人物为单位,而是将一部作品、一本书、一篇文章的结构作为单位。(P4) (历史分析面临的问题)不再是传统和印迹的问题,而是分割和界限的问题;不再是基础遭到破坏的问题,而是导致基础的创造和更新转换的问题。(P5) ; 对文献资料提出质疑。考证文献的目的在于重建过去。 历史试图通过(文献)重建前人的所做所言,重建过去所发生而如今仅留下印迹的事情;历史力图在文献自身的构成中确定某些单位、某些整体、某些体系和某些关联。……历史是上千年的和集体的记忆的明证,这种记忆依赖于物质的文献以重新获得对自己的过去事情的新鲜感。(P7) 不连续性的概念在历史学科中占据了显要位置。不连续性曾是历史学家负责从历史中删掉

我的理想考古学家图文稿

我的理想考古学家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我的理想考古学家 导读: 我的理想考古学家(一) 理想,如梦一般五彩,似蝴蝶一般翩舞,如花瓣一样芬芳迷人,如一泓清泉,清澈甘甜……理想,是希望的种子,播洒在人们的心田。我的理想是做一名考古学家。 自从有了人类的足印之后,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其中有一部分流传至今,更多的却已经随着时代湮灭、流逝,留给我们的是一个个解不开的谜团。为了了解以前年代的文明发展史,人们不断探索,从一点一滴考察、发掘。殷墟、北京猿人、河姆渡文化、长沙马王堆等等,每一次的考古大发现都给我们惊喜。这些功劳都是考古学家们不辞辛苦换来的,他们为祖国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这几天,电视上不断播出我国打捞“南澳Ⅰ号”古船的事情,除大量散落的陶瓷器外,考古人员还发现了当时明朝禁运的一摞摞铜板及串串凝结在一起的铜钱,据说还有像是铜炮的物体。这么多的东西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是谁家的船船又是怎么沉的当时遇到了什么情况是飓风、是海啸、还是遇上了海盗那时候的船和现在的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当时人穿的是什么吃的是什么……太多太多的疑问在我的脑海里,我赶紧翻翻订阅的《探索地理》、《探索历史》杂志,可惜也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看来,只有慢慢解决了。考古学家真了不起,无论是大海、高山,无论是荒漠、草原,处处都可见他们的身影。通过他们的努力,现

代人一点点还原历史,让更多的人了解历史上发生过的事件和人物。我就想做这样的人,将来为国家、为人类发掘更多的“历史”。 但我也知道,考古学家也不是简简单单就当上的。虽然看起来那么风光——背着旅行袋、拿着仪器,出现在神秘的地方寻找奇珍异宝,可他们遇到的一定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付出的也不是一般人能够理解的。从现在开始,我要坚持锻炼身体,坚持学习历史和地理知识,掌握更多的本领,为自己的理想做好充分的准备,打下坚实的基础。 理想,是我们奋斗前进、勇于创新的动力;理想,是人生的指路灯,是困难时的力量源泉,是沙漠中绝望是的生存希望……为了自己的理想,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呢 我的理想考古学家(二)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当然,理想都各不相同。我的理想就是能成为一名考古学家。 因为我从小就喜欢看古装电影、电视剧,对古代的建筑、礼仪、文化、服饰、器皿、生活方式等等都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对古代那巧夺天工、叹为观止的瓷器,我总是想问一问那是怎样做成的这些神来之笔的做工会付出多少人的心血古代的人为什么会有这么高的智慧在瓷器当中我特别喜爱古代的花瓶,因为我喜欢花瓶上的龙飞凤舞的文字、妙笔丹青的绘画和艳丽多姿的色彩。 我对古代的建筑怀有强烈的好奇心,人们都说现代的人是最聪明的,古代人远不及现代人聪明,但是,我并不那么认为,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总是想,既然古人能把圆明园里建筑那么有气魄,那么有诗意,

中国考古学诞生标志

中国考古学诞生标志 中国很早就具有一定学术系统的金石学,产生于1000年前的北宋,到清代更为发达,形成中国考古学的前身。下面由为你整理中国考古学诞生标志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中国考古学诞生标志 1928年10月董作宾前往安阳小屯进行调查试掘,准备大规模地展开工作。这是中国考古学诞生的重要标志。1929年,李济作为当时中国唯一具有近代考古学知识和发掘经验的学者,被聘任为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主任。同年,中国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及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会考古组分别成立。从此,中国有了自己的从事考古研究的学术机构。 新生代研究室的周口店发掘 1929年在裴文中的主持下,发现第一个北京人的头盖骨化石。随后,发现大批石制品和人类用火痕迹,使北京人的文化遗存得到确认。1933年由裴文中和贾兰坡发掘山顶洞人及其文化。 历史语言研究所的殷墟等项发掘 1928~1937年间进行了15次发掘,累计发掘面积达46000多平方米。开始发掘小屯遗址的时候,发掘水平不高,主要目标是有字甲骨,还缺乏分辨复杂遗迹的能力。1930年,在国外专攻考古学专业的梁思永学成归来,不久参与山东历城县城子崖遗址的发掘,辨识

了仰韶文化以外的又一种新石器时代遗存,后被命名为龙山文化。梁思永后又进行安阳后冈遗址的发掘,从地层上解决了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和商代文化的相对年代问题。他还参加小屯遗址的发掘,在发掘方法上有明显的改进。 从此,殷墟发掘走上科学的轨道,取得了较大的收获。在小屯村一带,先后发现50多座夯土建筑基址,获得22000多片有字甲骨和其他珍贵文物;又在侯家庄商王陵区发掘10座规模特大的商代大墓以及上千座“人牲”祭祀坑,从而为中国考古学和中国上古史的研究积累了极为宝贵的科学资料。与此同时,又发掘浚县辛村西周卫国墓地、汲县山彪镇和辉县琉璃阁的战国时期魏国墓葬,以及日照两城镇、永城造律台等地的龙山文化遗址。 现代自然科学方法的广泛采用 国际上从50年代初期开始应用放射性碳素断代的方法,被视为史前考古学中一场划时代的革命。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1978年后划归中国社会科学院)于1965年底建成中国第一个放射性碳素断代实验室,1972年开始公布年代数据。后来,北京大学考古专业等单位,也相继建立这种实验室。各实验室已公布考古年代数据1000多个,其中绝大多数属于史前时期。放射性碳素断代已成为中国史前考古学的必要手段。这为建立各种文化类型的年代序列,提供了更加可靠的科学根据。在探寻中国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遗存,进行夏文化的探索和先商、先周文化的研究方面,放射性碳素断代也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其他几种断代方法,例如热释光断代、古地磁断代、钾-氩

关于隋唐遗址的调查报告

目录 前言 (2) 一隋唐遗址概况 (3) (一)遗址分布 (3) (二)遗址建造历史 (4) (三)隋唐古都的构造及其在当时的影响 (4) 二隋唐遗址的研究现状 (5) 三隋唐遗址的价值 (6) (一)文化价值 (6) 1 文化遗存 (6) 2 文化价值 (6) (二)历史价值 (7) (三)研究价值 (7) (五)其它价值 (8) 四、隋唐遗址的保护分析 (8) (一)必要性 (8) 1、文物古迹丰富 (8) 2、地理文化环境优越 (9) (二)保护现状 (9) (三)隋唐遗址的保护工作中面临的问题 (11) 1、地方领导的保护意识不高。 (11) 2、法律法规不完善,需要加强管理与监督力度。 (11) 3、保护资金的投入力度不够大 (11) 4、市政规划不科学 (11) (四)担负起对隋唐遗址保护的责任 (11) 五隋唐古遗址的保护发展思路 (12) (一)以文化职能为重心 (12) (二)适当限制现代化建筑的无限蔓延 (13) (三)以旅游做牵引,促进遗产保护,延续文化传承 (13) 六、结语 (16) 参考文献: (17)

前言 温柔坊与恭安坊两处遗址占地近800亩,是隋唐洛阳城遗址南半部重要里坊。10年前还是一片农田,现已被洛阳师范学院占据。而学院的建筑物正威胁着这些深埋了1300年的文化遗迹。目前,洛阳师范学院正面临着整体搬迁的问题。本篇调查报告,介绍了隋唐遗址概况整体的基本概况,针对于被掩埋在现代化城市和建筑中的隋唐遗址的保护提出了一两点宏观建议,旨在引起人们和地方政府的重视,加大隋唐遗址保护工作的力度和投资力度,改善投资环境,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报告对分析当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认真的、科学的分析,揭示了事物发生、发展原因、规律和趋势。通过理论分析、理论思考来表明自己的观点,这是本篇调查报告的价值所在。

2009年中山大学考古学基础考研真题答案

【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育明教育官方网站: https://www.doczj.com/doc/6113924521.html, 12009年中山大学考古学基础考研真题答案 考研英语的方法:

【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育明教育官方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6113924521.html, 2阅读理解复习方法——阅读三步曲 大家都知道有这样一种说法:考研的关键是英语,英语的关键是阅读。在考研英语中,可以说,所有的题除了写作外,都在直接或间接的考阅读理解能力,或至少与之相关。而且,阅读理解本身所占的分量极大,每题的分也比较大,因此,在考研英语的复习中,怎么重视阅读理解都不为过。 下面我来具体谈谈阅读理解的复习方法: 首先了解阅读的命题趋势,综合分析近5年的考研真题,我们发现,阅读理解有以下一些趋势,题材主要集中在,经济、文化、环保等重大热点方向。很多文章都摘自报刊评论。四篇文章中总有一篇比较难的/,那我们该如何复习那?首先,选择合适的阅读理解复习参考书非常重要,结合众多考研者的成功经验、各个辅导班推荐以及我们的分析,以下参考书组合都是比较理想的/1《历年真题》把近10多年年的真题搞透,逐篇的分析,逐篇的翻译,一天一篇。许多考生没有认真研究真题,结果上了考场完全傻了,因此,真题是必备的,值的注意的是真题不是试卷本身,而是有答案的详细讲解和完全翻译的书,如新东方编的还是不错的,复习时,第一遍按照常规的方法做一遍,完了之后,在结合正确答案仔细分析每道题的出题的思路和正确答案的理由,。2/各个英语辅导名师编著的英语阅读理解,真题的出题思路反映考试大纲的要求,但毕竟材料的时效性存在不足,还应该补充更多阅读一些这方面的材料,如,新东方的阅读,黑博士的阅读120篇/240篇等。另外,真题我们着重的是研习,而这些材料着重的则是练习,需知阅读理解水平必须要经过大量的练习才提高。以上所选资料可供大家参考3/英语报刊杂志,近几年的考研阅读出题趋势偏向报刊文章,所以,整个英语复习期间,最好能每天抽点时间阅读一篇报刊文章就好了,而且前面我讲过,读这类材料有助于提高语感。需要注意的是读第一遍的时候最好不要看翻译否则对阅读水平的提高不大,整篇看完后,在看翻译,检验一下自己的阅读,这些资料可以作为补充。 怎样才能学好那: 1/掌握基本阅读方法是基础。很多人在阅读中往往只用一种阅读方法,这样对于平时阅读还可以,但对于考研对阅读的高要求来说,显然是不够的。因此,在阅读理解复习的前期,应该把阅读分成这么几个部分。略读、泛读、精读、扫读/这么几个部分 2/真题分析是核心 3/长难句分析是主要工作。看过真题的考生都有这样的感觉。阅读中的长难句太多,这使短文变的很难,的确如此,考研与四、六级不同,考研更多的是考能力,而四、六级更多的是考水平和速度。事实上,考研阅读每篇大概用10—20分钟来做,而四、六级最多能用8—10分钟就的做完。长难句不过关,对考研阅读水平就没有实质性的提高在一点就是花点时间去看看语法,两者结合。会事半功倍的,值得强调的是语法较差的考生一定要做这项工作。 4/树立主动的阅读意识是关键。这是一种意识,软性条件,就看谁的意志力强,能坚持每天的计划,久而久之,主动的阅读意识就能加强,考试也就没什么可担心的。 其实阅读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就看我们自己能不能正确的面对这个问题,只要处理的好,这根本就不是问题。 考研英语阅读复习冲刺攻略 现在,复习的时间越来越紧,考试的压力越来越大,如何在最后的几个月高效而又有的放矢地备考,是许多同学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的广大同学的实际备考情况,建议大家应在冲刺阶段做好如下的几项工作: 一、紧抓词汇复习 全国统考英语完全考察考生对书面语的理解和创作。在我们对书面英语的理解过程中,词汇可以说是基石。有的同学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我在前一段的复习过程中单词已经背的差不多了,现在还再复习单词是不是有点浪费时间。那么我们以大纲样题阅读理解Part A 的第四篇(其实是96年真题第三篇)第一段为

最近考古发现西周古墓

最近考古发现西周古墓 方圆33万平方米的陕西韩城梁代村两周古墓群已在10米深地下沉睡近三千年。2004年8月,盗墓人的一声“炮响”引起官方对这块土地的关注,并导致墓葬群最终现世。下面由带领大家简单了解一下。 考古发现西周古墓 至2005年12月,考古队员已对103座墓葬中的3座墓和1个车马坑进行了8个月的抢救性发掘,出土了大量两周时期珍贵的礼器、金器和玉器。但墓葬主人是谁?该墓葬何以历经三千年而未被盗掘?在大量罕见文物出土的背后,系列谜团待解。 夜幕降临,一名在26号墓工作的考古队员准备收工。春节过后,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将对梁代村19号和28号墓,以及西北方向的车马坑继续挖掘。 韩城梁代村古墓群周围修建了铁丝网防范盗墓者。 陕西韩城梁代村两周古墓群出土的金剑鞘(上)和玉戈。华商报记者赵航摄 考古队员正用小刀去除一个铜环的细土。国家文物局已审定将梁代村古墓群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已上报国务院待批。 铁丝网外,警察荷枪实弹;铁丝网内,保安逡巡。

两名考古队员在墓室里测量一件器物距离椁顶处的距离。 12月22日下午,陕西省韩城市梁代村,两名技工分别蹲在10余米深的两座墓室(M26、M27)内手铲夯土,数十件青铜器已半裸出墓底。 文物出土即被公安武警严格保护起来 “保存较好,布局完整,历史上未被盗掘,是陕西30年来的最大发现,实属罕见。”12月21日,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韩城考古队队长孙秉君向《新京报》记者介绍。 4月21日至今,发掘现场共已出土包括30件青铜礼器,600余件青铜鱼,大量的青铜车马器,大量罕见的金器、乐器、玉器,以及6000余颗玛瑙、1300多枚海贝…… 到2005年的考古发掘发现的只是冰山一角。上述考古成果仅是考古队员在对103座墓葬中的3座墓(M26、M27、M19)和1个车马坑(K1)进行抢救时掘出的。 在27号墓的填土中,考古人员发现了漆器中的“建鼓”,这是考古发掘中最早见到的该种宫廷乐器实物。而墓主身上所发现佩戴的20来件金器中,一件精美的黄金镂空透雕剑鞘“过去从来没见过”。 (“建鼓”的样式,非现场发掘物。) 梁代村古墓群的发现发掘引起国家高度关注,10月20日,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亲临发掘现场。目前,该局已审定将梁代村古墓群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上报国务院等待审批公布。 梁代村,一个人口千余的小村子,位居黄河西岸,一段明清土城

考古调查报告

考古调查报告 篇一:考古调查报告 永安桥碑考古调查报告 雷万鑫1 (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关键词:永安石桥碑刻清代交通赵氏家族 摘要:建修“永安桥碑记”石碑位于定西市渭源县会川镇毕家庵,永安桥建于漫坝河上。20XX年11月我们对建修永安桥碑记石碑碑文进行了抄录。并对碑文反映出的赵氏家族与永安桥修建,永安桥的交通地位和作用,清代洮河流域自然灾害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现将此次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KEYwoRdS:KEYwoRdS:HuichuanTown;BijiaanVillage;archaeologicalin vestigation;StoneBridge;YonganBridgeStele;TheLateQingdynasty. aBSTRacT:YonganBridgeconstructionandmaintenanceinscriptionmonum enislocatedindingxicityweiYuanXianBiGuansichuantown,yonganbridgeb uiltinthecircumstancesontheriver.innovember20XX,webuiltforrepairingin scriptionalrecordyonganbridgesteleinscriptionstranscribed.andtheinscripti onreflectsScottfamilywithyonganbridgebuilt,theyonganbridgetrafficstatus androle,andchina'sqingdynastyriverbasinissuessuchasnaturaldisaster sarediscussedinthispaper.willnowbeunderexaminationandsearchedforastat

2012年南京大学663考古学基础真题及详解(考古方向)【圣才出品】

2012年南京大学663考古学基础真题及详解(考古方向) 一、名词解释 1.石璋如 答:石璋如(1902~2004),河南偃师人,甲骨文专家、博士生导师,是中国著名的甲骨文研究专家之一。他在河南中山大学就读期间即参与殷墟考古发掘工作,1932年毕业后在中央研究院研习考古专业,历任助教、研究员等,后随中研院史语所迁往台湾。他的主要著作有:《殷墟建筑遗存》、《殷墟墓葬》、《骨卜与龟卜探源》、《殷代车的研究》、《小屯的文化层》、《小屯—安阳殷墟发掘报告》、《中国的远古文化》等 2.李家沟文化 答:李家沟文化是河南境内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该遗址位于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李家沟村,面积约30万平方米,1973年调查发现。1976~1977年间由西安半坡博物馆进行发掘,发掘面积530平方米。该文化内涵可分为三期,一期为仰韶文化半坡类型,二期为仰韶文化泉护类型,三期为仰韶文化半坡晚期类型。李家沟遗址的发掘对进一步研究关中地区仰韶文化各类型的相互关系及演变提供了新的资料。 3.石峡文化 答:石峡文化是铜石并用时代的文化遗存,分布在广东省的北江、东江流域,因最早发现于广东曲江县石峡遗址而得名。该文化的经济以农业为主,遗址中出土不少稻谷。农具比

较先进,为石锄、有段石锛,劳作效率相对较高。陶器中也出现了少量的印纹陶,陶器上拍印了方格纹、曲尺纹、漩涡纹。与北邻的江西赣江流域樊城堆文化关系最为密切,有人将这两个文化并称为樊城堆-石峡文化。 4.何尊 答:何尊是西周初的青铜器,是一名何姓贵族所作的祭器,1965年出土于陕西宝鸡。何尊圆口方体,通高38.8厘米,腹足有精美的高浮雕兽面纹,角端突出于器表。体侧并有四道扉棱。造型浑厚,工艺精美。器内底有铭文12行119字,是一篇完整的训诰,记述了成王继承武王遗志,营建东都成周之事,与《尚书·召诰》、《逸周书·度邑》等古代文献相合,史料价值极高,现藏宝鸡市博物馆。 5.走马楼简牍 答:走马楼简牍是1996年在湖南长沙走马楼出土的三国吴的简牍文书,数量大约有10余万片,多达200余万字。这批简犊包括木简、竹简、木牍、签牌、封检等,上有三国吴嘉禾元年~六年(公元232~238年)的年号。出土简牍呈灰棕色或黄褐色,长短宽窄各异,字体工整有序,隶中带楷。每片字数多少不等,木牍每枚80~120字,竹简每枚30字~40字。其内容可大致分为经济券、司法文书、民籍、账簿及名刺、官刺等类。经初步统计,数量达10余万片,超过全国历年出土简牍的总和,是上世纪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此简牍是研究三国吴国社会经济历史的宝贵资料,现由湖南省长沙市文物工作队收藏。 6.栖霞山石刻 答:栖霞山石刻是中国南方地区佛教石刻,位于南京市东北20公里的栖霞山,时代为

浅议水下考古

浅议水下考古 摘要:本文简要叙述了我国考古学中的水下考古,它是不同于陆地考古的另一分支。如今海洋权益的争夺备受关注,海下考古也会在这个大背景下蓬勃发展。文中涉及水下考古的人文历史、发展过程、考古实例及未来展望。 关键词:水下考古,南海一号,考古学,考古价值,沉船。 众所周知,考古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实物,是人类生活的遗存。这些遗物,遍布在人类生活的各个地方。通常映入我们的眼帘的,是陆地上的考古发掘工作。看着考古学家辛勤工作在工地,细心挖掘每一个土方,未免对他们的工作心生敬仰。最近,国家发生着两个重大新闻,一是神州九号飞天成功,其次是蛟龙号潜水器在南海下潜到7000米的新深度。人们的视线被天上地下来回带动。不禁使我思考,对于断断续续映入我们生活的水下考古,其前世今生是如何发展,又取得了如何的成绩? 我国是个陆地大国,又是个海洋大国。从拥有海洋资源的绝对数量来看,的确可以这样说:我国海岸线长度为1.8万公里,居世界第四位;大陆架面积位居世界第五,200海里专属经济区面积为世界第十。从以上数据来看,我国陆地上的考古学发展得有声有色,而这么长的海岸线和如此大的领海,其间,必然暗藏着巨大地可待开发的考古资源。因为西部面临喜马拉雅山脉的天然阻隔,历史上与外界交流最为有名的便是丝绸之路和郑和下西洋的海路。 1405年7月11日(明永乐三年)明成祖命太监郑和率领二百四十多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船员的庞大船队远航,拜访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大明帝国和南海(今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系,史称郑和下西洋。每次都由苏州浏家港出发,一直到1433年(明宣德8年),一共远航了有七次之多。最后一次,宣德八年四月回程到古里时,在船上因病过世。明代故事《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和明代杂剧《奉天命三保下西洋》将他的旅行探险称之为三宝太监下西洋。郑和的航行之举远远超过将近一个世纪的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的航海家,如麦哲伦、哥伦布、达伽玛等人,堪称是“大航海时代”的先驱,也是唯一的东方人。他更早狄亚士57年远赴非洲。 海路中的郑和下西洋只是与外国海上交流的一个特例,历史上还有无数次这样大大小小的来往交流,所以,沉船是不可避免的,船上的瓷器、陶器、玉石等等,也随之沉眠千年于海底。 一、发展历程 西方成熟发展的海洋考古技术传入我国的80年代中期以前,在沿海地区淤积成陆的古海湾、古河道以及沿海地中发现了一批古代沉船遗存,成为环中国海洋考古发现与研究的重要基础。这些工作有,1956年,山东梁山县宋金河故道发现一艘明代兵船;同年,考古工作者

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史(20200627205223)

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史 09 历史教育090103016 许玮琳 在世界范围内,考古学从诞生到现在,已走过近200 年的历程。按其发展的不同阶段,可以概括为萌芽期、形成期与初步发展期、基本成熟期、转变期、全面成熟期和继续发展期。 萌芽期(文艺复兴至19 世纪20 年代) 萌芽期的主要特点是搜集和研究古希腊、古罗马和古埃及的文物,调查欧洲古代遗迹、北美印第安人遗留下的古迹。从研究古物的意义上说,中国从宋代开始的金石学 传统可以被认为是考古学的萌芽,但并未涉及古代遗迹的研究,也没有直接发展成为近代考古学。 形成期与初步发展期(19 世纪20 年代至20 世纪20 年代) 形成期以19 世纪20 年代北欧学者西蒙森和汤姆森相继提出的“三期说”,即把古代按照生产工具的质料划分为石器时代、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三个时期的观点,并由 汤姆森按这一分期陈列博物馆的文物,及发表专著进行阐释为代表。地质学中按土质、土色区分地层的方法被引入考古学,成为“考古地层学”,它使考古学的研究摆脱了古物学仅仅研究遗物形态本身的局限,走上了科学的轨道。这一时期,在埃及、两河流域和 欧洲展开了一系列考古发掘,如对著名的意大利庞培遗址的发掘。 初步发展期(1867 年至1918 年前后)的考古发掘逐渐科学化,挖宝式的发掘受到批评。按层位发掘,准确记录一切遗物的出土位置并将它们全部收集、充分及时地公布发掘成果为人们所推崇。与此同时,出现了被称为考古学两大基本方法之一的“考古 类型学”,即根据遗物的形状和纹饰的不同对其进行分类研究,以阐明这些遗物之间内 在的关系。考古地层学的普遍应用和考古类型学的出现是这一阶段最具代表性的标志。 考古学理论则主要是运用相关学科的传播论和进化论。 基本成熟期(20 世纪20 年代初至50 年代末) 基本成熟期(20 世纪20 年代初至50 年代末)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20 世纪20 年代初至30 年代末)的标志是考古学理论的丰富和创新、考古工作范围的扩展和重大发现的增多。这一时期获得了一批重要考古发现,在一些考古工作开展较早的地

考古学科十二五规划调研报告

考古学科“十二五”规划调研报告 考古学科"十二五"规划调研报告课题组徐苹芳严文明赵辉陈星灿许宏朱岩石杭侃 袁靖 2012-3-28 15:55:49 来源:《南方文物》 2011年01期 一“十一五”期间中国考古学的发现 考古学的研究资料来自田野考古工作。“十一五”期间的田野考古工作量很大,国家正在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必然导致大量地下古代遗存被发现。国家文物局组织全国力量进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一些从未登录的古代遗址同时被发现,为考古学界提供了大量新资料。但是真正有质量的资料还是来自那些有充分调研的,即通常所说带有明确课题意识的“主动发掘”的田野考古工作。 (一)旧石器时代考古 旧石器时代的遗存历年久远,很难保存下来。因此,寻找发现旧石器遗址或地点,从来就是旧石器时代考古的重要任务。但是,在“十一五”期间,有关旧石器早、中期的田野工作仅可举出浙江、云南等少数几项,大多数田野工作重点相对集中在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的调查和发掘上。在过去工作较少的天津,调查发现了27处旧石器地点;黄河两岸山西吉县[1]和陕西宜川[2] 的调查和发掘,又发现了数十处新地点;宁夏灵武水洞沟不仅系统发掘了水洞沟盆地西南边缘的第3、4、5三个地点[3],还在银川和宁夏南部等地发现多个新地点;对河南许昌灵井遗址[4]的持续发掘,发现了包括上下两个文化层在内的大量石制品和动物化石,下文化层可能属于旧石器时代早期;江苏连云港将军岩遗址[5],也发现旧石器晚期遗迹和遗物,出土了东部沿海地区地理分布位置最南的细石器遗存。此外,四川、云南、福建、黑龙江、吉林、河北、西藏、浙江等地,也发现该时期的遗存。

各地旧石器遗址的发掘工作水平,有了普遍的提高。以宁夏灵武水洞沟、山西吉县柿子滩、陕西宜川龙王辿[6]、河南新密李家沟[7]等遗址为代表的考古发掘,十分重视新的科学发掘技术的运用和多学科合作,除详细记录遗物的三维座标,对全部出土物进行筛选,更全面系统地收集有关古人类活动的遗迹、遗物外,还对遗址开展与考古学有密切关系的埋藏学、沉积学、古脊椎动物学、年代学等多学科综合分析。 在继续注重石制品的类型学研究、石器的特点和文化关系等等的探讨基础上,研究者利用石器拼合和操作链等概念和技术,着力探讨早期人类的行为特点、生存模式以及早期人类的分布、迁徙和交流等问题,并试图对中国旧石器文化的特点、中国远古人类的发展演化特征等做出适当的解释。 (二)新石器时代考古 “十一五”期间,新石器时代文化的起源和早期发展继续成为重点关注的课题。湖南道县玉蟾岩洞穴遗址的持续发掘,为认识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起源、特点和文化多样性,提供了弥足珍贵的新材料。北京东胡林遗址[8]的持续发掘,尤其是河南新密李家沟遗址[9]发现的旧、新石器过渡期间的连续地层,以及早期陶器与细石器共存的资料,为讨论华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起源和旱作农业起源,提供了重要线索。浙江浦江上山[10]、嵊县小黄山[11]、余姚田螺山[12]等新石器时代中期遗址的发掘,则为进一步讨论早期水稻农业的特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聚落考古在“十一五”期间继续得到重视。区域系统调查进一步普及,因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文明探源工程和大规模基本建设而开展的区域系统调查和发掘工作,不仅填补了地区空白,也为认识中国史前文化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积累了资料。过去开展工作较少的贵州等地,发现不少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填补了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