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6.2 第9课时 解决问题(2)

6.2 第9课时 解决问题(2)

6.2 第9课时 解决问题(2)
6.2 第9课时 解决问题(2)

第6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

2.笔算乘法

第9课时解决问题(2)

【教学内容】

教材第72页例9。

【教学目标】

1.掌握三位加三1.掌握“归总问题”的结构特点和解决方法,迅速找到中间问题(先求什么)。

2.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初步掌握解题规律。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方法。

难点:会画线段图,并借助线段图分析题中数量关系;建立解“归总问题”的一般思路。

【教学过程】

一、引导课题

上节课我们研究了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今天我们继续研究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2)

二、教学新课

出示例9。

(1)阅读与理解。

读题,你从题中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数学问题?

用什么办法表达题意更直观?(画图)

一起画一画:

(2)分析与解答。

①观察图示,想一想:根据6元一个的碗,可以买6个的这条信息,可以算什么?(小组内议一议,全班交流)

②再想:知道了这些钱有多少,再算什么?(全班交流)

③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的解题思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④根据解题思路,尝试解答例9。(板演齐练)

a.分步解答说说你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b.谁是用综合算式解答的?说说每一步求什么。

(3)回顾与反思。

结果是否正确需要我们做什么?怎样验证结果呢?

4个9元的碗和6个6元的碗,总价钱一样。

(4)整理解题思路:回顾本题的分析与解答过程,说一说你是怎样分析解答的。(参照例9“分析与解答”)

三、巩固拓展

1.教材第72页做一做。

(1)尝试解答。

(2)展示解题过程,说说你的解题思路。

(3)如何检验结果是否正确?

(4)综合算式怎样列出?每一步求的什么?

2.练习十五第12题。

(1)尝试解答。

(2)同桌交流,说说解题思路。

(3)全班交流。

(4)展示综合算式解题法,说说算理。

3.练习十五第13题。

(1)尝试解答。

(2)展示解法:你先求的是什么问题?再求的是什么?(先求8个三角形共用多少根小棒,再求用这些小棒可以摆多少个正方形?)(3)综合算式怎么列出?说说每一步求什么。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进一步强化解决问题的三个环节,注重解题思路的展示与表述,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地掌握好解题方法。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6课时《解决问题》优质教案

第6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第6课时解决问题(2) 【教学内容】 教材第68页例6,以及练习十五第4、5题。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能力。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的过程和结果。 2.结合问题情况较多地分析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找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校买回50个篮球,平均分给9个班级,每个班级分得几个,还剩几个? 二、探索新知 1.出示例6,找规律引导学生观察。 (1)请同学们解决问题: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求26里有几个3 用除法计算。 (2)小组内解决:列式计算 说一说你们是怎样试商的? 请学生交流自己的好方法。 小结:通过观察我们知道,这组小旗的排列规律是:3面小旗一个循环周期,分别按照:黄、红、红的顺序排列,你能计算出第16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吗?

用什么方法计算? 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结论:计算出第16面小旗经历了几个周期可以用除法计算。 学生列式或用竖式计算:16÷3=5(组)……1(面) 师:余下的这1面,其实就是第16面。说明第16面小旗就是某一组里面的第1面,应该是黄色。 你能检查解答是否正确吗? (1)让学生用一个一个的数的方法来进行检验。 (2)按照刚才例6的旗子的排列接着往下摆,你知道第27面小旗是什么颜色吗? (3)学生讨论说说怎样计算。计算后汇报交流,教师板书。 3面一组地分,仔细观察,每一组的最后一面是什么颜色?(红色) 第27面的也是某一组的最后一面,说明是什么颜色的?(红) 三、巩固应用 1.完成教材练习十五第4题。 让学生找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每几个一组圈一圈,根据图意,你能求出来吗?用什么方法计算?(学生列式解答。) 师指名列式。 2.完成练习十五第5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决,再集体交流,说说计算方法。 你还能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学生提问,师生共同评讲。 3.提高题:你能写出哪些不同的算式?有次序的写几道算式。 18÷□=□……□ 18÷□=□……□ 18÷□=□……□ 18÷□=□……□ 四、课堂小结 师:说说今天学到了什么?认为自己学得怎样?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10课时 解决问题(1)教案

第2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第10课时 解决问题(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使学生学会从多角度思考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难点:会根据具体情境合理进行估算。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口算。 3分钟计时,学生在口算卡上完成20道口算题。 2、计算。 教师板书下列各题,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 6903 40022 50805 4284 6903 60005 32284 5455 (1)集体完成。 (2)指名学生板演。 (3)说一说,各自是怎样计算,如何验算的。 (4)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和指导。 (5)表扬算理清楚,计算正确及有进步的同学。 3、计算比赛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29页例8。

出示主题图。 师:观察情境图,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问:“大约”是什么意思? 师: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估算的方法。 估算267÷3时,把被除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然后应用乘法口诀,估出商是多少。在这道算式中,可以把267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300,也可以把267看作与它接近的几百几十数270,且300和270都是3的倍数。 指名学生板演。 方法一:把267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300 267÷3≈100(元) (300) 答: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100元。 方法二:把267看作与它接近的几百几十数270 267÷3≈90(元) (270) 答: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90元。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6课时 解决问题

第六课时解决问题 课题: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面积和面积单位,区别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和周长公式。 2、提高综合运用面积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正确运用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面积公式和周长公式。正确灵活地运用面积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让学生从大到小说出已学过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教师板书)说出它们之间的进率,并说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71页例7 出示例7标识牌和问题。 教师:观察图,从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我们怎样计算呢?怎样换算成平方米呢? 师生共同温习面积单位的换算方法。 (1)较大面积单位的数换算为较小面积单位的数 方法一:乘它们之间的进率。 方法二:两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中有几个“0”,就在数字后添几个“0”。 (2)较小面积单位的数换算为较大面积单位的数。 方法一: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 方法二:两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中有几个“0”,就在数字后去掉几个“0”。 所以6400平方厘米=64平方分米 2、学习教材第72页例8. 出示例8。 教师:观察图,从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生共同探求计算方法。 知道客厅的长和宽,也知道地砖是边长为3分米的正方形,可以先算

出客厅地面的面积,再除以每块地中的面积,就可以得出一共需要的地砖数量;也可以先算出客厅的长和宽分别可以铺多少块地砖,然后再用乘法计算出一共需要的地砖数量。 方法一:6×3=18(平方米) 18平方米=1800平方分米 3×3=9(平方分米) 1800÷9=200(块) 答:一共要用200块地砖。 方法二:6米=60分米 3米=30分米 60÷3=20(块) 30÷3=10(块) 20×10=200(块) 答:一共要用200块地砖。 教师:我们计算得对不对呢。下面来验证一下。 9×200=1800(平方分米),1800平方分米=18平方米 正好与客厅的面积相等,解答正确。 三、巩固练习 1、让学生在教材上完成第74页的第5题,集体订正。 2、判断下面各题,错的要说明原因。 (1)6平方米=60平方分米。 (2)边长为4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3)用8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只有一种拼法。 (4)用8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拼成的图形它们的面积都是8平方分米。 3、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74页的第6—8题。 让学生先读题,并理解题意,说明每题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数据,然后独立完成。学生在解答过程中教师注意巡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重点辅导。最后指名学生说出解题思路、计算过程和计算结果。 第6题:18×12=216(平方分米)

三年级数学下册(RJ)第10课时 运用估算解决问题教案

第10课时运用估算解决问题 课题:运用估算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使学生学会从多角度思考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口算。 3分钟计时,学生在口算卡上完成20道口算题。 2、计算。 教师板书下列各题,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 (1)集体完成。 (2)指名学生板演。 (3)说一说,各自是怎样计算,如何验算的。 (4)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和指导。 (5)表扬算理清楚,计算正确及有进步的同学。 3、计算比赛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29页例8. 出示主题图。 师:观察情境图,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问:“大约”是什么意思? 师: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估算的方法。 估算267÷3时,把被除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然后应用乘法口诀,估出商是多少。在这道算式中,可以把267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300,也可以把267看作与它接近的几百几十数270,且300和270都是3的倍数。 指名学生板演。 方法一:把267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300 267÷3≈100(元)

(300) 答: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100元。 方法二:把267看作与它接近的几百几十数270 267÷3≈90(元) (270) 答: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90元。 2、学习教材第30页例9. 出示主题图。 师:观察情境图,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师: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估算的方法。 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可以用估一估的方法求出18个箱子大约能装下多少个菠萝。因为18接近20,可以把18看成20,算得20个箱子能装下160个菠萝,182>160,所,18只纸箱肯定装不下182个菠萝;还可以用估一估的方法算出装完这些菠萝至少需要多少个纸箱。菠萝的总数为182,接近180,180除以8得数大于20,所以,18个纸箱肯定装不下所有的菠萝。 指名学生板书。 方法一:18≈20 20×8=160(个) 方法二:182≈180 182÷8>20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奥林匹克火炬在某地4天传递了816千米。平均每天传递多少千米? (1)出示题。 (2)读题,理解题意。 (3)分析数量关系。 (4)列式解答。 (5)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有530把椅子,分5次运完,平均每次运多少把?如果分4次运呢?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6课时《解决问题》教案

第六课时解决问题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并掌握了平均分和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对比的方式使学生加深对除法含义的认识,学生可以通过画图、语言叙述等不同方式分析数量关系,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根据除法的含义选择算法,在回顾与反思环节,渗透用乘法检验除法的方法。教材中提供丰富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核心能力 本节课学习的用除法解决问题,是学生第一次根据除法的含义真正意义上的解决问题,因此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是应该体现的。 (三)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经历用除法知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用画图、语言描述等方法理解和分析问题,感受平均分,体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学习重点 用除法解决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学习难点 经历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 二、学习设计 (一)课堂设计 ^ 1.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学习了平均分和除法,关于这些的内容,你都知道了些什

么 师:能用我们学过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师:看,这里有一些蚕,今天我们一起研究这些蚕中的数学问题。 师:观察画面,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设计意图:在导入环节,借助这些学生很感兴趣的蚕,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兴趣盎然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2.问题探究 【 (1)解决每份是几的问题 (课件出示下图) 师:谁能把这题读一读 师: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 师:如果用画图的方法来表示题意应该怎么表示呢 生:先画15只蚕,再画3个盒子,然后分一分,连一连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师:很有想法。要求的问题怎么显示 > 师:(课件出示)这幅图你看懂了吗谁能解释一下,图中的每一部分表示的是什么 师:图中的大括号上标注的是有15只蚕宝宝,3个盒子表示的是平均分成3份,在每个盒子下面画上问号,表示求每个盒子放几只 师:这道题就是把15只蚕宝宝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

一年级数学第6课时 解决问题(2)

第6课时解决问题(2) ?教学内容 教科书P98,完成教科书P98“做一做”和P100“练习二十三”第5~8题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 1.体会“求原来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答。 2.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画图策略的重要性,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养成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借助已有的逆思考的经验解决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题意,寻找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装有5块糖的不透明盒子、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礼物,你们想要吗?(出示一个不透明的盒子)开动你的 脑筋,如果回答对了老师的问题,你就能得到这些礼物。下面老师要请同学们在这个魔盒里抓礼物。 【学情预设】如果学生抓出2块糖,教师告诉学生盒子里还剩3块糖。(根据学生抓的数量来告知还剩的数量) 师:你知道盒子里原来有多少块糖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情预设】有的学生是数出来的,教师引导学生表达自己数的过程;有的学生是算出来的,教师指导学生表达自己算的过程,重点描述清楚2块、3块和5块各表示什么意义。 师小结:要求原来有多少块糖,就要把拿走的糖和剩下的糖两部分合起来。 教师将拿走的糖和剩下的糖放到一起,并将糖发给积极发言的学生。 师:生活中类似的问题有很多,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解决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2)]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唤起学生已有经验,为探究新知打好基础。 二、自主探究,寻找解题策略 1.理解题意。 课件出示教科书P98例6情境图一部分。 师:领走了7个哨子,请你猜一猜,原来可能有多少个哨子? 【学情预设】学生结合图示可能会说出:如果桌子上的哨子拿完了,那么原来是7个;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课时教案第二单元第9课时 解决问题(1)

第2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第9课时 解决问题(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使学生学会从多角度思考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难点:会根据具体情境合理进行估算。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口算。 3分钟计时,学生在口算卡上完成20道口算题。 2、计算。 教师板书下列各题,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 6903 40022 50805 4284 6903 60005 32284 5455 (1)集体完成。 (2)指名学生板演。 (3)说一说,各自是怎样计算,如何验算的。 (4)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和指导。 (5)表扬算理清楚,计算正确及有进步的同学。 3、计算比赛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29页例8。

出示主题图。 师:观察情境图,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问:“大约”是什么意思? 师: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估算的方法。 估算267÷3时,把被除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然后应用乘法口诀,估出商是多少。在这道算式中,可以把267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300,也可以把267看作与它接近的几百几十数270,且300和270都是3的倍数。 指名学生板演。 方法一:把267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300 267÷3≈100(元) (300) 答: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100元。 方法二:把267看作与它接近的几百几十数270 267÷3≈90(元) (270) 答: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90元。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6课时 解决问题(1)-优质教案.doc

解决问题(1) 学习目标: 1.经历运用不同的来解决超市购物的过程,体会用估算解决购物问题的简便 性。 2.在解决有关小数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小数乘法的应用价值。学习重难点: 会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掌握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一.前提测评: 妈妈到超市购买了3盒牛奶,每盒2.8元,4千克苹果,每千克7.8元,妈妈一共要付多少钱?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阅读教材第15页例8. 1.说说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单价数量总价 大米30.6 2 肉26.5 0.8 10 1 鸡蛋 20 1 2.理解题意,明确解题思路。 妈妈买了2袋大米和一块肉,还想买一盒鸡蛋。想要知道钱数够不够,只要把买到的所有商品的价格加在一起,与100元进行比较就能知道结果,这样的题一般采用估算的方法比较简便。 3.列式解题 (1)解决问题一:剩下的钱还购买一盒10元的鸡蛋吗? 用“上舍入”取单价的整数值,然后估算出总价。 大米每袋30.6元,不超过()元,2袋大米不超过()元; 肉每千克26.5元,0.8千克不超过()元; 一盒10元的鸡蛋总价不超过()元+()元+10元=()元,也就是说100元()(够、不够)。 (2)解决问题二:剩下的钱还购买一盒20元的鸡蛋吗? 用“下舍入”的思想取整数值,然后估算出总价。 大米每袋30.6元,超过()元,2袋超过()元;

肉每千克26.5元,超过()元,0.8千克超过()元;总价超过()元+()元+20元=()元,也就是说: 100元()(够、不够)。 4.用计算器验证估算结果的正误。 5.比较两种方法的不同: 用“上舍入”的方法求得的和一定大于实际数,用“下舍入”的方法求得的和一定小于实际数。 三.达标检测 1.王老师从家骑车到学校要用0.25小时,家离学校有多远?如果他改为步行,每小时走5千米,用0.8小时够吗? 2.学校食堂准备购买下面这些水果,38.2元一箱的苹果,9.6元一箱的梨子,22.8元一箱的香蕉,100元够吗? 四.整理学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课时 解决问题

第5课时解决问题(1) 【教学内容】 分数连乘应用题。教材第13页内容,第14页“做一做”,练习三的第1、2、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 2.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发现并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在共同探讨中培养合作意识。 【重点难点】 1.找准单位“1”的量。 2.分析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 纸条,多媒体课件。 【复习导入】 口算: 【新课讲授】 1.教学例8。 (1)课件出示题目。 红萝卜地有多少平方米? (2)出示阅读与理解,让学生独立完成。

阅读与理解 整个大棚的面积是 。 萝卜地的面积占整个大棚面积的 。 红萝卜地的面积占萝卜地面积的 。 要求的是 的面积。 (3)分析数量关系。 ①学生折纸理解题目,展示交流。 萝卜地面积是大棚面积的一半,也就是480m 2的 2 1;红萝卜地面积是萝卜地面积的41。 ②画线段图理解。 (4)解答问题。怎样列算式?为什么呢? (5)学生汇报交流。 方法一: 480× 2 1=240(m 2) 240×41=60(m 2) 综合算式: 480×21×4 1=60(m 2) 方法二: 480×8 1=60(m 2) 列成综合算式: 480×(21×4 1)=60(m 2) (6)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检验一下上面答案的合理性。

生:因为红萝卜地面积是60m2,萝卜地是它的4倍,而大棚面积是萝卜地面积的2倍。所以60×4×2=480(m2)。答案是正确的。 (7)比较两种做法的异同点。 教师总结:第一种做法是两次单位“1”不同,先求萝卜地有多少面积,再求红萝卜地有多大面积。第二种做法是先求红萝卜地占大棚总面积的几分之几,再求红萝卜地有多大面积。 2.教材第14页“做一做”。 【课堂作业】 1.练习三的第1题。 2.练习三的第2题。 3.练习三的第3题。 【课堂小结】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我们在解答“已知一个数,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种类型的分数乘法应用题时,首先要找准题中的单位“1”所对应的量,然后再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列式计算。 【课后作业】 1.完成《创优作业100分》本课时练习。

人教一年级数学上册第9课时 解决问题

第9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P57,完成教科书P58“练习十二”第1~3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加减法的联系,会用8和9的加减法正确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掌握加减法的意义,能够根据已知条件和问题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并列式计算,体会到两个相关的信息和一个问题可以构成一个数学问题。 3.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明确“解决问题需要的信息”。 ?教学难点 根据已知量和问题之间的关系分析数量关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并列式计算。?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教科书P57情境图。 师:说一说,在美丽森林的一角,你们看到了什么? 【学情预设】学生会说有小鹿、白鹅、蘑菇、大树、小河。 师:同学们很善于观察,森林中不仅有许多可爱的小动物和美丽的植物,还隐藏着许多的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些数学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直接出示情境图,把学生带到美丽的情境中,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为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解决小鹿的问题。 (1)聚焦小鹿图,完整表述题意。

师:看,已经有小动物迫不及待要和大家见面了!(出示小鹿的情境图) 师:现在请你们用数学的眼光仔细观察,关于小鹿,你知道了什么? 【学情预设】学生说出:一共有9只小鹿。 师:你发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很好!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说是数出来的,教师就让学生带着大家数一数,并追问:还有不同的方法吗?引导学生发现图中的文字信息。 师:看来图中的文字也蕴含着很重要的信息,对于已经给出的信息我们就不用数了,这样不容易出错。仔细观察,你还知道了什么? 【学情预设】引导学生说出“跑走了3只,还剩几只?”(教师追问:你怎么知道跑走了3只?怎么看出来的?学生在图中指一指。) 师:你们真聪明,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图画表达的意思。发现了这么多信息,谁能完整地说一说,关于小鹿我们知道了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同桌之间可以先互相说一说。 学生完整表述题意。 (2)分析和解决问题。 师:这道题里不论是用图画表示,还是用文字表述,我们都把它叫做数学信息。(板书:一共有9只小鹿,跑走了3只,还剩几只?)这些就是数学信息。知道了这些信息,你们会解答这个问题吗? 学生思考并列式解答。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9-3=6(只)。 师: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学情预设】如果学生说出从9只里面去掉3只就是剩下的6只,教师要给予肯定。个别学生可能会出现用加法来解决的情况,可以请有不同意见的学生说一说,明确一共有9只小鹿,跑掉3只,求还剩几只,就是从9里面去掉3,求还剩多少,要用减法计算。 (3)检验反思。 师:我们来检查一下计算是否正确。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用跑掉的3只加上剩下的6只,得到原来一共有9只小鹿。 师:我们做完题之后要认真检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之前已经有了解决问题的经验,知道了求剩余问题的方法, 在讲授这道例题时,首先通过交流获取信息并弄清题意,在集体汇报的过程中明确数量 关系,再让学生自主探索相应的计算方法。 2.解决白鹅的问题。 出示白鹅的情境图。 师:关于白鹅,你知道了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 【教学提示】 情境图中的信 息呈现与前面的解 决问题略有不同, 这里问题的某些已 知条件直接用文字 表述,不需要通过 数数得到。要注意 引导学生发现并体 会图文问题的特 点。

三年级上册数学.3 测量第6课时 解决问题 (2)

爽爽文库汇编之 第6课时解决问题

决问题。 可以看出方案1和方案4符合条件。 3.回顾与反思。 (1)我们在列举的时候应注意什么? (2)如果可能的方案无限多,适合用列举的方案吗? (3)检验一下方案1和方案4是不是恰好可以运完8吨煤。 老师小结:寻找合理的派车方案,可以先列举出所有可能的方案,再找出符合要求的方案。2.小组合作,完成下面 的表格。 3.(1)按照一定的顺序。 (2)不适合,在能列举 出所有方案的情况下选 择用列表法列举。 (3)列式计算检验结 果。 4.小明带了12元钱到商店买 日记本和钢笔。如果12元钱 刚好用完,他可能会怎样买? 答案:①买6本日记本; ②买3支钢笔; ③买1支钢笔和4本日记本; ④买2支钢笔和2本日记本。 三巩固练习。(5分钟) 1.完成教材第33页 “做一做”。 由题中我们获得了 哪些信息?若明确要求 怎么付钱,就是求30元 1.(1)学生在小组 内讨论,用列表法把各 种可能的方案列出来, 然后选择合适的方案。 (2)汇报交流结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四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4分钟)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布置作业。 1.自由交流本节课 的学习收获。 2.独立完成作业。 五教学板书 六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中,出示例题后,我首先与学生一起收集信息,了解要解决的问题,一起分析题意,为学生的探究提供明确的方向和思路,然后放手让学生进行讨论,寻找答案,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获得探究知识的成就感。可以说整堂课是在互相交流中完成的,效果很好。 教师点评和总结:

期中测试卷 考试时间:70分钟满分:100分 卷面(3分)。我能做到书写端正,卷面整洁。 知识技能(67分) 一、我会填。(每空1分,共25分) 1.一节课是()分钟,再加上()分钟是1小时。时针在6和7之间,分针指向8,此时是()。 2. 图中橡皮的长度是()厘米()毫米。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元硬币大约厚2()两头牛重约1000() 武汉地铁1号线长约39()一场足球比赛的时间是90()4.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3时=()分 30毫米=()厘米 1分40秒=()秒4000千克=()吨 90秒-1分=()秒 1吨-300千克=()千克 5.阳光小学“红领巾”广播站每天播音时间如下: 第一次:早上8:05—8:20 第二次:中午1:20—1:45 “红领巾”广播站每天共播音()分钟。 6.在里填上“>”“<”或“=”。 7. 灰珠子的个数是白珠子的()倍。白珠子的个数不变,要使灰珠子的个数是白珠子的5倍,应增加()个灰珠子。

第9课时 解决问题(1)

第1单元小数乘法 第9课时解决问题(1) 【教学内容】:教材P15例8及练习四第1~5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用所学小数乘法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从中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的过程,及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熟练并正确地计算,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启发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计算下列各式: 0.9×0.9×1O0 1.25×0.5×8 1.86×3.04+0.14×3.04 教师找三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稿纸上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师:刚才同学们完成得都很好!这三题都是有关小数的乘法计算,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进一步学习小数乘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第15页例8的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情境图,并说说从情境图中能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观察情境图,然后说说自己的发现。 生1:图中的这位妈妈买了2袋大米和0.8kg肉,每千克肉26.5元。 生2:鸡蛋有10元一盒的和20元一盒的。 生3:图片中的这位妈妈只带了100元。 师:很好!为了方便大家更好地解决问题,我们可以将这些信息用表格的形 学生独立计算,并填写教材第15页表格。 师:题中的问题是什么呢? 生4:这位妈妈买完2袋大米和0.8kg的肉,剩下的钱还够不够买一盒10元的鸡蛋?够不够买一盒20元的鸡蛋? 师:那么怎么解决第一个问题呢?

第10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整理与复习(3)

第10课时解决问题的策略整理与复习(3) 教学内容:文档设计者:设计时间:文档类型:文库精品文档,欢迎下载使用。Word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放心下载 苏教版六下P80 “练习与实践”第10~13题,思考题。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应用假设、列举等策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根据问题特点选择恰当的策略或综合运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并能解释和说明选择的策略和思路。 2.学生能根据策略说明分析问题的思考过程,提高根据问题特点灵活选择、应用策略的能力,提高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加深对数学和现实生活联系的体会,进一步体会数学策略、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应用数学策略的意识。 教学重点: 用假设、列举等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根据问题特点选择合适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谈话:前两节课我们复习了解决问题的相关内容和策略,主要复习了应用从条件或问题想起、画图、列表和转化等策略解决实际问题。今天继续复习解决问题,主要应用假设、列举等策略解决问题,了解一些实际问题特点和相应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练习与实践 1.做“练习与实践”第10题。 要求学生读题,看懂表格里的意思。 提问:能说说习题的意思吗?表格里已经填写的分别表示的是什么? 引导:请你在表格里填一填,看看是怎样变化的,经过几次白子和黑子枚数相等,然后根据填表的过程想想可以怎样列式解答,自己列式计算。 学生独立填表,列式解答。 交流:你是怎样填表的?用列表的方法,可以看出这样取放多少次后,白子与黑子正好相等?你是怎样列式的?能说说怎样想的吗?

追问:解答这道题时用的什么策略? 2.做“练习与实践”第11题。 让学生说说题里告诉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提问:把长90米的绳子分成的三段长度有什么关系? 引导:你准备怎样理清三段绳长的关系,怎样解决问题?同桌讨论一下。 交流:你准备怎样理清绳长的关系?你想怎样解决问题呢?可以有哪些假设的方法? 引导:请你选择一种假设的方法,列式解答。 交流:你怎样假设的?说说你的算式。 用不同假设的同学来说说你的方法。 提问:解答这个问题用了哪些策略? 3.做“练习与实践”第12题。 让学生观察、阅读,把情境组织成实际问题。 引导:你想怎样解答?自己想一想可以用什么策略解决,然后列式求出结果。 学生解答,教师巡视、指导,指名学生板演。 交流:大家看看这里是怎样解答的,用了什么策略? 追问:你是怎样假设的? 提问:还可以怎样假设?哪位同学用了这样的假设策略的?说说你的解答过程。 追问:假设的方法虽然不同,但都是根据哪个条件假设的? 4.用恰当的策略解决下列问题。 出示:货场要运货50吨,用2辆大货车和6辆小货车正好运完。一辆大货车的载重量比一辆小货车多3吨,大货车的载重量是多少吨?小货车呢? 提问:这道题和上面的有什么不同? 引导:想想可以用什么策略解决,自己解答。有困难的可以讨论。 学生解答,教师巡视,指名不同假设方法的学生分别板演。 交流:解答这道题能用什么策略?可以怎样假设呢? 哪一种解法假设都是小货车的?怎样思考的? 假设都是大货车时要注意什么呢?这里每一步表示的什么意思? 提问:这里用假设策略时要注意什么? 5.做“练习与实践”第13题。 (1)指名学生读题。 引导:你能按要求先在表里假设两种门票的张数,再通过调整找出答案吗?那请你自己假设、调整找出答案。 学生假设完成,教师巡视。 交流:你是怎样假设的?这样假设后怎样调整的?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第六课时解决问题(二) 同步测试B卷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六课时解决问题(二)同步测试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多少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一定要仔细哦! 一、填空题。 (共4题;共4分) 1. (1分) (2019三下·沂源期末) 把一根木料锯成6段要30分钟,照这样计算,锯成5段要用________分钟。 2. (1分)用一种机床4台5小时可生产零件共1240个,现在用同样的机床6台8小时可生产零件________个. 3. (1分)战旗文化广场移栽一批树苗.如果每行栽21株,要栽20行,如果每行栽28株,要栽________行. 4. (1分)仔细想,认真填. 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了156千米,照这样计算,这辆汽车6小时可以行驶________千米. 二、判断题。 (共4题;共8分) 5. (2分)学校第一次买6个电子计算器,第二次又买了5个同样的电子计算器。第一次用去360元,第二次用去300元。 6. (2分)叔叔3天阅览了30篇书稿,那么他一个月(按30天计)就能阅览900篇书稿。 7. (2分)招待所新来一批客人,每间房住2 人,需要10间房。如果要住5间房,平均每间房住4人。 8. (2分)解放军运输车运送一批煤,如果每辆卡车装4吨,需要4辆车一次运完。如果每辆卡车装8吨,3辆车就能一次运完。 三、选择题。 (共4题;共8分) 9. (2分)民生小学少先队员进行表演,每列8人,可以排成6列,如果每列减少2人,可以排成多少列?下面列式正确的是()

A . 8×6÷2 B . 8×6÷(8﹣2) C . 8×6÷(8+2) 10. (2分) (2019三下·宝安期中) 一本故事书,东东计划5天看完,每天就要看120页.实际上他4天就看完了,平均每天看了()页. A . 600 B . 150 C . 480 11. (2分) (2018三下·云南期末) 4包奶糖24元,照这样计算,8包奶糖多少元?列式不正确的是()。 A . 24÷4×8 B . 24÷8×4 C . (8÷4)×24 12. (2分)买5千克大米需付14.2元,买5.4千克的大米应付款()元。 A . 15.336 B . 15.34 C . 15 D . 15.33 四、解答题。 (共4题;共20分) 13. (5分)小明打一篇稿件,如果每分钟打85个字要打39分钟。如果每分钟打65个字,要打多少分钟? 14. (5分) (2019三上·蔚县期末) 李老师拿200元钱买了3个足球,售货员找给他2元,每个足球多少元钱? 15. (5分)三(1)班同学手工课上折幸运星,全班同学5分钟能折110个幸运星。照这样计算,一节课40分钟全班同学可以折多少个幸运星?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2.2-6的乘法口诀第6课时 解决问题》精品教案

第6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教材61~64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记6的乘法口诀,并能用乘法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3.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使学生熟记6的乘法口诀,并能用乘法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教学准备】 乘法口诀卡片、口算卡片。 【复习导入】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乘法口诀?哪些同学会背这些口诀? 1.全班试背1~6的乘法口诀。 2.开火车背口诀。 3.师生对口令。 二六——十二五五——二十五 三六——十八四五——二十 六六——三十六一六——得六 三四——十二四六——二十四 【进行新课】 1.口算。 6×2+6= 6×3= 6×3+6= 6×4= 6×4+6= 6×5= 6×5+6= 6×6= 5×3+5= 5×4= 5×4+5= 5×5= 2.找朋友(连线)。

6+6+6+6 四六二十四5×4 4+4+4 三四十二3×2 5+5+5+5 二三得六6×4 3+3 四五二十4×3 3.在()里填上“+”、“-”或“×”。 3()3=6 4()3=12 5()6=30 4()2=8 3()3=9 2()6=12 6()4=10 6()6=36 4.解决问题。 (1)每6枝彩笔装一盒,2盒装几枝?3盒装几枝?4盒装几枝? (2)1只蜜蜂6条腿,3只蜜蜂几条腿?6只蜜蜂几条腿? 【课堂作业】 1.看谁算得都对。(教材练习十三的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答案。 2.填表说口诀。(教材练习十三的第7题) (1)引导观察表格。 练习指导:把左边第一列上的1~6各数和上面第一行上的1~6各数都看作因数。把乘积写在两个因数交叉的位置上。 (2)示范填写表格。 1×1=1把1写在第二列与第二行交叉的位置上。1×2=2,1×3…… (3)学生独立填表格。从第一行开始,按顺序一行一行地填,边填写,边说口诀。 (4)同桌互相检查,集体订正。 (5)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3.在○里填上“+”、“-”或“×”。(教材练习十三的第8题) 4.游戏。(教材练习十三的第9题) (1)3人一组,每组准备好数字卡片。 (2)组长任意抽出一张数字卡片问:“几和几相乘得12?”两名组员回答:“2和6、3和4。” 5.游戏。(教材练习十三的“数字游戏”)

0615.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9课时 解决问题(2)(教案)

第6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 2.笔算乘法 第9课时解决问题(2) 【教学内容】 教材第72页例9。 【教学目标】 1.掌握三位加三1.掌握“归总问题”的结构特点和解决方法,迅速找到中间问题(先求什么)。 2.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初步掌握解题规律。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方法。 难点:会画线段图,并借助线段图分析题中数量关系;建立解“归总问题”的一般思路。 【教学过程】 一、引导课题 上节课我们研究了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今天我们继续研究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2) 二、教学新课 出示例9。 (1)阅读与理解。 读题,你从题中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数学问题?

用什么办法表达题意更直观?(画图) 一起画一画: (2)分析与解答。 ①观察图示,想一想:根据6元一个的碗,可以买6个的这条信息,可以算什么?(小组内议一议,全班交流) ②再想:知道了这些钱有多少,再算什么?(全班交流) ③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的解题思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④根据解题思路,尝试解答例9。(板演齐练) a.分步解答说说你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b.谁是用综合算式解答的?说说每一步求什么。 (3)回顾与反思。 结果是否正确需要我们做什么?怎样验证结果呢? 4个9元的碗和6个6元的碗,总价钱一样。 (4)整理解题思路:回顾本题的分析与解答过程,说一说你是怎样分析解答的。(参照例9“分析与解答”) 三、巩固拓展 1.教材第72页做一做。 (1)尝试解答。 (2)展示解题过程,说说你的解题思路。 (3)如何检验结果是否正确?

(4)综合算式怎样列出?每一步求的什么? 2.练习十五第12题。 (1)尝试解答。 (2)同桌交流,说说解题思路。 (3)全班交流。 (4)展示综合算式解题法,说说算理。 3.练习十五第13题。 (1)尝试解答。 (2)展示解法:你先求的是什么问题?再求的是什么?(先求8个三角形共用多少根小棒,再求用这些小棒可以摆多少个正方形?)(3)综合算式怎么列出?说说每一步求什么。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进一步强化解决问题的三个环节,注重解题思路的展示与表述,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地掌握好解题方法。 小学数学公式大全 一、小学数学几何形体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

人教二年级下册数学第10课时 解决问题教案

第2单元表内除法(一) 第10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页例3,以及练习五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 2.通过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能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不同的除法算式。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8个球拍图,3捆萝卜图,以及16根小棒;学生准备18根小棒。【教学过程】 一、复习和准备 1.说一说“平均分”是怎样分物品的。 2.操作练习。先让学生拿出8根小棒,把它们平均分成4份。摆在桌子的左面。学生摆完以后,指名说一说是怎样摆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贴出小棒。并问: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然后在小棒下面板书:8÷4=2 再让学生拿出8根小棒,把它们按每2根一份,看能分成几份。摆在桌子的右面。学生摆完后,仿照上面的提问和教学过程,教师在黑板上贴出小棒,并写出除法算式: 8÷2=4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得的结果和除法算式:看一看两次分小棒的结果相同吗?(不同。)它们的除法算式相同吗?(不相同。)为什么?(因为分的方法不一样,除法算式就不同。)如果只看分的结果,能确定是用哪一种方法分的吗?(不能。)今天我们就要学习: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新课 教学例3。教师出示15只蚕宝宝。说明意图:看图写出除法算式。

先让学生分组讨论一下:看这幅图怎样写出两个除法算式?为什么?然后多让几个学生发言。 师:你能想出什么样的除法算式?(15÷3=5)你是怎样想的?(把15只蚕宝宝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5只。)有多少同学同意这种写法? 师:还有其他的写法吗?(15÷5=3)你是怎样想用?(15只蚕宝宝,每5只分成一份,分成了3份。)有多少同学同意这种写法?哪种写法对呢?有多少同学认为这两种写法都对?请两名认为可以写两个除法算式的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此时,只要学生说的意思正确即可。语言暂时不要求过高。在学生说明理由时,还可以让他到黑板前具体分一下,使全班同学看到,分法不同。 教师小结:由于两种分法不同,只看分的结果,我们不能确定是用哪一种方法分成的。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看一幅图,能够根据不同的分法,写出两个不同的除法算式。 三、课堂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五第1、2题。 (1)学生从图中搜索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独立解决书中提出的问题。 教师巡视,指导。 (2)做完的同学选择一道题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样计算的? 2.完成教材练习五第3题。 (1)学生读题,各自根据问题选择相应的条件进行解答。 (2)全班共同校对,并追问:你为什么这样计算?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在帮助小红和小明分蚕宝宝的问题中学会了用除法计算平均分的问题,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或者,把一个整体,几个一份,求平均分成几份都是求平均有多少的问题,用除法计算。 【板书设计】 第4课时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小红:15只蚕宝宝,平均放到3个纸盒里,每个纸盒放几只? 15÷3=5(只)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5课时:解决问题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5课时;解决问题 第 5 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熟练地掌握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解决问题. 2.通过归纳整理,使学生熟练地掌握解决百分数问题的方法.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认真审题,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折扣、成数、税率、利率等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它们更多的应用,学习新知识之前,我们来回忆下之前的内容. 学生交流,汇报,教师随机板书,绘制表格. 知识回顾 二、综合运用 课件出示例5. 1、学生读题,明确已知条件及问题,尝试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2、利用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回答,归纳出解题思路. 提问启发;“满100元减50元”是什么意思? 引导回答;就是在总价中取整百元部分,每个100元减去50元.不满100元的零头部分不优惠. 归纳整理解题思路; [1]在A商场买,直接用总价乘以50%就能算出实际花费. [2]在B商场买,先看总价中有几个100, 230里有两个100,然后从总价里减去2个50元. 3、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并计算出结果.再交流汇报,教师板书; A商场;230×50%=115[元] B商场;230-2×50 =230-100 =130[元] 115<130, 答;在A商场买应付115元,在B商场买应付130元;选择A商场更省钱. 4、总结思考;在什么时候这两个商场价格差不多呢?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12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讲解. 2、完成练习二第12题,再集体交流订正. 3、完成练习二第13题.“折上折”是什么意思?这么计算呢? 4、完成练习二第14题. 5、完成练习二第15题.提示;增长为“-0.068%”表示什么意思?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将如何运用到生活中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