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9课时 解决问题(2)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9课时 解决问题(2)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9课时  解决问题(2)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9课时  解决问题(2)

第2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第9课时解决问题(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比较两数多少的方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初步培养学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难点:让学生弄清楚较大数是由和较小数同样多的部分与比较小数多的部分组成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口算下面各题。

16-7 13-9 17-8

12-5 6+13 12+4

2.比多少。

比 _______

教师:用一个对一个的方法想。

二、教学新授

教学例6。

1.出示例题。指名读题。知道小雪、小华各套中多少个?2.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可以怎么解决?

3.让学生自己摆学具,比多少。

出示:小雪套中8个,小华套中12个。

教师:请大家用摆小棒的方法,第一行摆小雪的个数,第二行摆小华的个数。学生动手摆小棒,并向学生说明小雪和小华的个数要一个对一个地摆,这样便于观察。

提问:哪一行摆得多?并指出小华比小雪多的个数,说出小华比小雪多了几个。

教师边提问边检查学生摆得是否正确,再指定一、二个学生摆给大家看一看。然后,教师根据学生摆的情况,启发学生思考,小华比小雪多得的个数,就是小华比小雪多摆了几个。

4.教师:刚才我们用摆小棒的方法,知道小华比小雪多摆了4根小棒,就表示小华比小雪多套了4个。那么大家想一想,这一道应用题告诉我们的条件是什么,要我们求的问题又是什么?

教师:要求小华比小雪多套几个,应该怎样想呢?(就是要求小华比小雪多的部分)

教师:用什么方法计算?

5.请学生列式:12-7=4(朵)

口答:小华比小雪多套中4个。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21页的“做一做”。

2.贝贝家拔了8个红萝卜,17个白萝卜。红萝卜比白萝卜少几个?(还可以怎样提问?)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的应用题里,告诉我们两个数,要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首先要分清哪个数比较多,再想比较多的数是由那两部分组成的,从它里面去掉和另一个数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比另一个数多的,用减法计算。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测试卷附答案 一、培优题易错题 1.接下来画什么?请你圈一圈。 【答案】 【解析】 2.接下来画什么?请你圈一圈。 【答案】 【解析】 3.按规律填数。 【答案】36;38;40;41;96;92;88;86 【解析】 4.找规律,填一填,画一画。 【答案】 【解析】 5.按规律填数。

【答案】6;80 【解析】 6.某班共有11人,人人参加竞赛,参加数学竞赛的有4人,参加作文竞赛的有9人,那么有() A. 1人既参加数学竞赛又参加作文竞赛. B. 2人既参加数学竞赛又参加作文竞赛. C. 3人既参加数学竞赛又参加作文竞赛. D. 4人既参加数学竞赛又参加作文竞赛.【答案】 B 【解析】【解答】参加数学竞赛和作文竞赛的人数相加,本应是所有参加竞赛的人数,而全班一共只有11人,而参赛的却有4+9=13人,13-11=2人,多出的2人就是既参加数学竞赛又参加作文竞赛的人数. 【分析】人人参加竞赛,总数比实际的人多,说明有的同学既参加了数学竞赛又参加了作文竞赛. 7.下面哪两行数字的排列规律相同?请画“√"。 【答案】 【解析】 8.比一比,哪种珠子多?画“√”

【答案】 【解析】 9.比一比,那个比较大() A. B. 【答案】 A 【解析】【解答】第一个画框的长和宽都比第二个的大,所以第一个画框大。 【分析】考查大小的比较。 10.下列杯子中最矮的是( ) A. B. C. 【答案】 A 【解析】【解答】粉色杯子(第一个)最矮。 【分析】考查最高与最矮的比较。 11.5时过1小时是()时。 A. 4 B. 5 C. 6 【答案】 C 【解析】【解答】5时过1小时是6时。 【分析】钟面上有12大格,一个大格是1小时,按顺序也就是1时、2时、3时、4时、5时、6时、7时、8时、9时、10时、11时、12时。所以5时过1小时也就是6时。 故选:C。本题是考查时间与钟面。 12.比一比,胖的画△,瘦的画○,请问谁画△?

一年级下册数学测试题

一年级下册数学测试题 一、培优题易错题 1.找规律涂色。 (1) (2) (3) 【答案】(1) (2) (3) 【解析】 2.接下来画什么?请你圈一圈。 【答案】 【解析】 3. 【答案】 【解析】 4.左图有()个正方体。

A. 4 B. 5 C. 3 【答案】 A 【解析】【解答】左图有4个正方体。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组合图形的计数,观察图可知,有两层,上面一层有1个正方体,下面一层有3个正方体,用加法求出一共有几个正方体,据此解答。 5.森林动物园举行赛跑,小猴前面有10只动物,小猴后面有3只动物,有()只动物参加赛跑。 A. 12 B. 13 C. 14 D. 15 【答案】 C 【解析】 6.下面动物中,最高的是()。 A. 小鹿 B. 小猫 C. 小狗 【答案】 A 【解析】【解答】最高的是小鹿。 故选:A 【分析】三种动物中,最高的是小鹿,即可解答。 7.下面哪两行数字的排列规律相同?请画“√"。 【答案】 【解析】

8.最重的画“√”,最轻的画“○"。 【答案】解:如图: 【解析】【分析】猴子比小狗重,而老虎比猴子重,则最重的是老虎,最轻的是小狗. 9.将数学1,2,3,4,5,6,7,8,9分别填到图中的9个方格中,分别算一算每横行和每竖列的三个数字的和,再算一算斜对角三个数字的和。你发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 【解析】【分析】4在最后一行的右角。8在最后一行的左角。3在5的下面。5在中央。7在5的上面。1在6和8之间。9在2下面。 10.比一比,哪种珠子多?画“√” 【答案】 【解析】 11.花瓣最多的是()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影子》教案 【篇一】 课前准备 【篇二】 【教学目的】 1、认识11个二类生字,会写飞、马、鸟三个字。认识1个笔画竖折折钩和3个偏旁反犬、三撇、宝盖儿。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初步了解影子、光源、物体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生活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11个二类生字,会写飞、马、鸟三个字。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一、简笔画导入,理解课题,激发学习兴趣 1、请同学们看黑板,你看到了什么? 2、(教师一边描述一边画画)这是一座古城,太阳升起来,阳光斜照下来(三撇),京城里高大的楼台(京)拉下了阴影。那么,看着这幅图,你能猜 到一个字吗? 3、对了,就是影。请大家齐读,请同学们看看,这幅画中的事物分别是影 的哪部分?大家跟老师说三撇。 4、当人、物体挡住一部分光线时,就会形成影子(板书)。你瞧, 老师就找到了自己手的影子,你们也能找到吗?

5、同学们,你们觉得影子有趣吗?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影子》,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图文结合,捕捉重点,锻炼表达能力 1、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81页,请你借助音节试着练习读一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习第一节 请大家看xx,这位小朋友在做什么? 太阳在小朋友的哪个方向,影子在小朋友的哪个方向?(太阳在小朋友前面,影子在小朋友后面。) 想一想,小朋友怎样走,影子会在他前面?(背着太阳走)我们来看看是不是? 谁愿意读一读这一段课文。 这里的二类生字谁能读一读。 老师这里还有他们的卡片,你能认读吗?(前、后、常、跟、着、黑、狗) (前后)请你拍拍前面同学的肩膀,向你后面的老师打个招呼吧!(黑)一个用土堆成的烟囱,下面有火在烧着,烟囱里有点烟灰,所以黑就是烟熏的颜色,这个黑字是这样演变来的。 为什么说影子是小狗呢?(可爱)说影子是个小花狗行不行?为什么?(影子是黑的)哪位小朋友家喂过小狗,说说小狗是怎么跟着你玩的?(引导说出小狗经常跟着人,喜欢跑前跑后) 想想小狗跑前跑后,多么可爱呀,谁能再读读句子。 3、学习第二节。 请大家看大屏幕,和前面两幅图相比,有什么不同?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课时教案第二单元第9课时 解决问题(1)

第2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第9课时 解决问题(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使学生学会从多角度思考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难点:会根据具体情境合理进行估算。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口算。 3分钟计时,学生在口算卡上完成20道口算题。 2、计算。 教师板书下列各题,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 6903 40022 50805 4284 6903 60005 32284 5455 (1)集体完成。 (2)指名学生板演。 (3)说一说,各自是怎样计算,如何验算的。 (4)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和指导。 (5)表扬算理清楚,计算正确及有进步的同学。 3、计算比赛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29页例8。

出示主题图。 师:观察情境图,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问:“大约”是什么意思? 师: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估算的方法。 估算267÷3时,把被除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然后应用乘法口诀,估出商是多少。在这道算式中,可以把267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300,也可以把267看作与它接近的几百几十数270,且300和270都是3的倍数。 指名学生板演。 方法一:把267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300 267÷3≈100(元) (300) 答: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100元。 方法二:把267看作与它接近的几百几十数270 267÷3≈90(元) (270) 答: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90元。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年级下册数学练习题

一年级下册数学练习题 一、填空题。 ( 共9题) 1.妈妈买红扣子18个,白扣子10个,黑扣子8个。 (1)红扣子比白扣子多个 (2)黑扣子比白扣子少个 2.下面的题你会算吗 3.1,1,2,3,5, 4.2只小鸭=4只小鸡 3只小鸭=6只小鹅 1只小鹅只小鸡 5.方框中应该填什么数呢 6.找出下面的数列的规律并填空. 1,1,2,3,5,8,13,,,55,89 7.黑兔、灰兔和白兔三只兔子在赛跑。黑免说:"我跑得不是最快的,但比白兔快。"请你 说说,跑得最快,跑得最慢。 8.在里填数字,使下面的两位数都是双数 9.10、20、11、19、12、18、、、 二、计算题。 ( 共29题) 1.汽车总站有13辆汽车,开走了3辆,还有几辆 答 2.第一个盘子里有5个梨,第二个盘子里有4个梨,把第一个盘里拿1个放到第二个盘里,现在一共有多少个梨 答

3.小明和小亮想买同一本书,小明缺1元7角,小亮缺1元3角。若用他们的钱合买这本书,钱正好。这本书的价钱是多少他们各带了多少钱小明带了3元-1元7角=1元3角小亮带了3元-1元3角=1元7角 答 4.小明出去玩的时候,看了一下钟,时针在2和3之间,分针指向6,他回来的时候时针在6和7之间,分针指向6,小明一共外出了几小时 答 5.学校要把12箱文具送给山区小学,已送去7箱,还要送几箱 答 6.学校开运动会,一年级同学站成一排,昊昊往左数了数,自己左面有10个人;往右数了数,自己右面有8个人。老师问昊昊这排有多少人聪明的小朋友你们会算吗 答 7.在一个箱子里面,乱七八糟的放着4只红色袜子和4只白色袜子。现在小红把手伸进去摸,请问至少摸几只就能保证拿到相同颜色的袜子 答 8.数一数共有多少个角 答 9.小青两次画了17个,第一次画了9个,第二次画了多少个 答 10.0、3、6、9、12、( )、( ) 答 11.花园里有兰花40盆,菊花60盆,兰花再种多少盆就和菊花同样多 答 12.天色已晚,妈妈叫小明打开房间电灯,可淘气的小明一连拉了9下开关。请你说说这时灯是亮还是不亮拉20下呢拉100下呢【小结】初步认识奇偶数的概念。 答 13.小动物们举行动物运动会,在长跑比赛中有4只动物跑在小松鼠的前面,有3只动物跑在小松鼠的后面,一共有几只动物参加长跑比赛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导语】本课的三首古诗都是边塞诗,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以下是WTT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注释 _________ ①[从军行]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 ②[玉门关]古关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 ③[楼兰]西城古国名,这里泛指西域地区少数民族政权。 【译文】 青海湖上蒸腾而起的漫漫云雾,遮得连绵雪山一片暗淡,远远地可以望见玉门关那座孤城。黄沙万里,频繁的战斗磨穿了战士们身上的铠甲,而他们壮志不灭,不将敌人打败誓不返回家乡。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 _________ ①[安西]唐代安西都护府的简称,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附近。 ②[渭城]秦时咸阳城,汉代改称渭城,在今陕西西安西北,位于渭水北岸。 ③[浥]湿润,沾湿。 ④[阳关]古关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南。 【译文】 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客舍周围青青的柳树格外清新。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饯别酒吧,出了阳关西路再也没有老友人。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注释 _________ ①[将晓]快要天亮。 ②[三万里河]指黄河。“三万里”形容它很长。 ③[五千仞岳]指华山。“五千仞”形容它很高。 ④[摩天]碰到天。 ⑤[遗民]指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老百姓。 ⑥[胡尘]指金统治地区的风沙,这里借指暴政。 ⑦[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译文】 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人教一年级数学上册第9课时 解决问题

第9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P57,完成教科书P58“练习十二”第1~3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加减法的联系,会用8和9的加减法正确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掌握加减法的意义,能够根据已知条件和问题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并列式计算,体会到两个相关的信息和一个问题可以构成一个数学问题。 3.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明确“解决问题需要的信息”。 ?教学难点 根据已知量和问题之间的关系分析数量关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并列式计算。?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教科书P57情境图。 师:说一说,在美丽森林的一角,你们看到了什么? 【学情预设】学生会说有小鹿、白鹅、蘑菇、大树、小河。 师:同学们很善于观察,森林中不仅有许多可爱的小动物和美丽的植物,还隐藏着许多的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些数学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直接出示情境图,把学生带到美丽的情境中,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为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解决小鹿的问题。 (1)聚焦小鹿图,完整表述题意。

师:看,已经有小动物迫不及待要和大家见面了!(出示小鹿的情境图) 师:现在请你们用数学的眼光仔细观察,关于小鹿,你知道了什么? 【学情预设】学生说出:一共有9只小鹿。 师:你发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很好!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说是数出来的,教师就让学生带着大家数一数,并追问:还有不同的方法吗?引导学生发现图中的文字信息。 师:看来图中的文字也蕴含着很重要的信息,对于已经给出的信息我们就不用数了,这样不容易出错。仔细观察,你还知道了什么? 【学情预设】引导学生说出“跑走了3只,还剩几只?”(教师追问:你怎么知道跑走了3只?怎么看出来的?学生在图中指一指。) 师:你们真聪明,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图画表达的意思。发现了这么多信息,谁能完整地说一说,关于小鹿我们知道了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同桌之间可以先互相说一说。 学生完整表述题意。 (2)分析和解决问题。 师:这道题里不论是用图画表示,还是用文字表述,我们都把它叫做数学信息。(板书:一共有9只小鹿,跑走了3只,还剩几只?)这些就是数学信息。知道了这些信息,你们会解答这个问题吗? 学生思考并列式解答。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9-3=6(只)。 师: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学情预设】如果学生说出从9只里面去掉3只就是剩下的6只,教师要给予肯定。个别学生可能会出现用加法来解决的情况,可以请有不同意见的学生说一说,明确一共有9只小鹿,跑掉3只,求还剩几只,就是从9里面去掉3,求还剩多少,要用减法计算。 (3)检验反思。 师:我们来检查一下计算是否正确。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用跑掉的3只加上剩下的6只,得到原来一共有9只小鹿。 师:我们做完题之后要认真检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之前已经有了解决问题的经验,知道了求剩余问题的方法, 在讲授这道例题时,首先通过交流获取信息并弄清题意,在集体汇报的过程中明确数量 关系,再让学生自主探索相应的计算方法。 2.解决白鹅的问题。 出示白鹅的情境图。 师:关于白鹅,你知道了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 【教学提示】 情境图中的信 息呈现与前面的解 决问题略有不同, 这里问题的某些已 知条件直接用文字 表述,不需要通过 数数得到。要注意 引导学生发现并体 会图文问题的特 点。

一年级下册数学练习试题

一年级下册数学练习试题 一、培优题易错题 1.按照数的顺序填数。 【答案】35;55;60;40;68;58;48;28;18;8 【解析】 2.找规律涂色。 (1) (2) (3) 【答案】(1) (2) (3) 【解析】 3.找规律填数。 【答案】5;6 【解析】 4.根据百位表的规律填下面的图形。

(1) (2) 【答案】(1) (2) 【解析】 5.划去不符合规律的图形或文字,在括号里圈出正确的。(1) (2) (3)

(4) 【答案】(1) (2) (3) (4) 【解析】【分析】(1)观察可知,此题是按“”为一组循环排列的,据此规律解答; (2)观察可知,此题是按“”为一组循环排列的,据此规律解答; (3)观察可知,此题是按“”为一组循环排列的,据此规律解答;(4)观察可知,此题是按“”为一组循环排列的,据此规律解答。 6.最重的画“√”,最轻的画“○"。 【答案】解:如图:

【解析】【分析】猴子比小狗重,而老虎比猴子重,则最重的是老虎,最轻的是小狗. 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1;6;17;6;11;17;17;11;6;17;6;11 【解析】 8.看谁填得多? 【答案】此题有很多种答案.例如: 14=10+4 15=10+5 16=10+6 【解析】 9.在空格里填数,使每横行、竖行、斜行三个数相加的和都等于18.

第9课时 解决问题(1)

第1单元小数乘法 第9课时解决问题(1) 【教学内容】:教材P15例8及练习四第1~5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用所学小数乘法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从中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的过程,及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熟练并正确地计算,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启发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计算下列各式: 0.9×0.9×1O0 1.25×0.5×8 1.86×3.04+0.14×3.04 教师找三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稿纸上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师:刚才同学们完成得都很好!这三题都是有关小数的乘法计算,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进一步学习小数乘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第15页例8的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情境图,并说说从情境图中能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观察情境图,然后说说自己的发现。 生1:图中的这位妈妈买了2袋大米和0.8kg肉,每千克肉26.5元。 生2:鸡蛋有10元一盒的和20元一盒的。 生3:图片中的这位妈妈只带了100元。 师:很好!为了方便大家更好地解决问题,我们可以将这些信息用表格的形 学生独立计算,并填写教材第15页表格。 师:题中的问题是什么呢? 生4:这位妈妈买完2袋大米和0.8kg的肉,剩下的钱还够不够买一盒10元的鸡蛋?够不够买一盒20元的鸡蛋? 师:那么怎么解决第一个问题呢?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测试题含答案及知识点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测试题含答案及知识点 一、培优题易错题 1.照这样排下去,第8个应是什么图形?() A. B. C. 【答案】 B 【解析】【解答】8÷3=2……2,第8个应是. 故答案为:B。 【分析】观察图可知,这组图形是按“”三个图形为一组循环出现的,要求第8个 图形是什么,就是求8里面有几组“”,如果有余数,余数是几,从第一个图形向后数出余数,即可得到这个图形。 2.左图有()个正方体。 A. 4 B. 5 C. 3 【答案】 A 【解析】【解答】左图有4个正方体。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组合图形的计数,观察图可知,有两层,上面一层有1个正方体,下面一层有3个正方体,用加法求出一共有几个正方体,据此解答。 3.钟面上是()时。 A. 6时 B. 12时30分 C. 12时 D. 6时5分【答案】 B 【解析】【解答】钟面上是12时30分。 【分析】钟面上,当分针指着6,时针指着几过一些时,就是几时30分。根据题意,分针指着6,时针指着12过一些,就是12时30分。 故答案为:B。本题主要考查时间与钟面。

4.钟面上是()时。 A. 12时 B. 10时 【答案】 B 【解析】【解答】钟面上是10时。 【分析】在钟面上,分针指着12时,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根据题意,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10,所以是10时。 故答案为:B。本题是考查时间与钟面。 5.下面哪一行的规律和其他几行不同,请你画“√"。 【答案】 【解析】 6.在最长的后面画“√”,最短的后面画“○”。 【答案】解:

【解析】 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1;6;17;6;11;17;17;11;6;17;6;11 【解析】 8.在1、2、3、4之间添上“+”号,位置相邻的两个数字可以组成一个数,使它们的和等于19. 1234=19 【答案】12+3+4=19 【解析】【解答】要求在数与数之间添上“+”号,组成一个和为19的算式,先考虑如何组成一个与19接近又小于19的数,这个数只能是12,再在余下的数之间添上“+”号,使它们的和等于19. 【分析】解答这类题时,可以从结果出发,多观察,多思考,一步步大胆地去探索,巧妙地组成算式. 9. 【答案】 3 87 1062 549 10.下图有多少只昆虫()

0615.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9课时 解决问题(2)(教案)

第6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 2.笔算乘法 第9课时解决问题(2) 【教学内容】 教材第72页例9。 【教学目标】 1.掌握三位加三1.掌握“归总问题”的结构特点和解决方法,迅速找到中间问题(先求什么)。 2.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初步掌握解题规律。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方法。 难点:会画线段图,并借助线段图分析题中数量关系;建立解“归总问题”的一般思路。 【教学过程】 一、引导课题 上节课我们研究了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今天我们继续研究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2) 二、教学新课 出示例9。 (1)阅读与理解。 读题,你从题中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数学问题?

用什么办法表达题意更直观?(画图) 一起画一画: (2)分析与解答。 ①观察图示,想一想:根据6元一个的碗,可以买6个的这条信息,可以算什么?(小组内议一议,全班交流) ②再想:知道了这些钱有多少,再算什么?(全班交流) ③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的解题思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④根据解题思路,尝试解答例9。(板演齐练) a.分步解答说说你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b.谁是用综合算式解答的?说说每一步求什么。 (3)回顾与反思。 结果是否正确需要我们做什么?怎样验证结果呢? 4个9元的碗和6个6元的碗,总价钱一样。 (4)整理解题思路:回顾本题的分析与解答过程,说一说你是怎样分析解答的。(参照例9“分析与解答”) 三、巩固拓展 1.教材第72页做一做。 (1)尝试解答。 (2)展示解题过程,说说你的解题思路。 (3)如何检验结果是否正确?

(4)综合算式怎样列出?每一步求的什么? 2.练习十五第12题。 (1)尝试解答。 (2)同桌交流,说说解题思路。 (3)全班交流。 (4)展示综合算式解题法,说说算理。 3.练习十五第13题。 (1)尝试解答。 (2)展示解法:你先求的是什么问题?再求的是什么?(先求8个三角形共用多少根小棒,再求用这些小棒可以摆多少个正方形?)(3)综合算式怎么列出?说说每一步求什么。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进一步强化解决问题的三个环节,注重解题思路的展示与表述,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地掌握好解题方法。 小学数学公式大全 一、小学数学几何形体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测试题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期末试卷 姓名 班别: 成绩: 一、我会填。 1、 小鸭在小鸟的( )面,小马在小鸟的( )面。 2、一个三位数百位是1,个位和十位都是0,这个数是( ),读作( )。 3、在正确答案下面打“√” ○的上面是(□ ☆ ) ○的左面是(□ ) ○的下面是(□ ☆) ○的右边是( ) 4、 ( )元( )角 ( )元( )角 5、18个小朋友排队做操,从左数起,小芳排在第9位,从右数起,她排在第( )位。 6、写出78后面连续的四个数:( )、( )、( )、( )。 7、1张100元可以换( )张50元,或( )张10元,或( )张20元。 8、写出4个十位上是5的两位数: 、 、 、 。 9、我们上一节课要用( )分钟,课间休息( )分钟,再加上( )分钟就是1小时,也就是说:1时=( )分.

二、看图列式。 1、 = (个) 2 、 3 、 3、 4、 棵 20 只 =(棵)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小林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自行车的辆数:正正正正一, 结果是() A、20辆 B、5辆 C、21辆 2、一个数比80少5,这个数是()。 A、85 B、75 C、70 3、比36多50的数是()。 更多免费资源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s://www.doczj.com/doc/ae14142228.html, 课件|教案|试卷|无需注册 A、86 B、14 C、24 = )

四、写出下面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 五、 1、34+30+9 = 18-9-3= 46-8+7= 26-3+8= 86+6-52= 73+20-60= 2、46角=( )元( )角 7元+5元=( )元 3元4角=( )角 6角+8角=( )元( )角 六、连一连。 后面的面 左边的面 下面的面 七、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 一盒笔多少钱? = ( ) 2、原来有35个桃子, 还剩几个桃? 大约是几时: 过5分是:

人教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9课时解决问题(2)电子教案

第1单元分数乘法 第9课时解决问题(2) 教学内容: 教材第14~15页例9及做一做,练习三第4~7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基本问题的基础上,尝试自己学会解决较复杂的“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分数乘法问题。初步构建分数乘法问题的知识结构。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能力,以及合作意识和相互沟通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解决问题的检验习惯。 【目标解析:“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分数乘法问题较复杂,是在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类分数乘法基本问题的基础上发展引申出来的,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自主学习,大胆探究。】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法问题的基础上,学会解决较复杂的“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分数乘法问题。 教学难点: 初步构建分数乘法问题的知识结构。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阅读思考 (一)课件出示信息 人心脏跳动的次数随年龄而变化。青少年心跳每分钟约75次,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

(二)阅读信息,思考问题 1.请学生认真阅读信息,思考: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预设:(1)婴儿每分钟心跳比青少年多多少次? (2)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是青少年的几分之几? (3)婴儿每分钟心跳多少次? 2.这些问题中,哪些你能解答出来? 对于前两个问题,学生根据自己学过的知识就能解答。解答完第一个问题时,说说怎样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设计意图:一方面复习解决分数乘法基本问题的方法,对解决分数乘法问题中表示数量关系的句子进行深入理解,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另一方面,让学生学会收集、选择和加工信息。】 二、由浅入深,探索新知 (一)改题 在课件上补充前述问题(3):“婴儿每分钟心跳多少次?”,呈现例9。 (二)探索解决稍复杂分数乘法问题的方法 1.认真阅读例9,理解题意。 阅读课本第14页例9及下面的“阅读与理解”和“分析与解答”的线段图,并思考: (1)你从题目中读懂了什么?把“阅读与理解”栏目的内容填写完整。 (2)从“分析与解答”的线段图中你又读懂了什么?说说每一条线段的意义。(3)你认为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尝试自己做一下。 2.同桌讨论。 (1)说说题意和图意。 (2)把你的解题思路说给同桌听。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3第9课《夜色》同步练习B卷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3第9课《夜色》同步练习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一定学到不少知识,今天就让我们大显身手吧! 一、填空题 (共4题;共21分) 1. (5分)我会一字组两个词 敬________、________ 转________、________ 热________、________ 街________、________ 2. (8分)辨别形似字,选择正确的组成词语。 ①(座坐)________位________下车________ ________车 ②(据居)________住根________ ________说分________ ③(英勇)________士________雄________明________敢 ④(故古)________诗________乡________代________事 3. (4分) (2020三上·永州期末) 我会看拼音,写词语。 jiē dào________两边银杏树的叶子变黄了,随风飞舞,我背上画板,带上yán liào________,zhǔn bèi________将这里的美景画下来,送给远方的朋友。 4. (4分)根据拼音写出词语。 zuǒyòu guāng míng bàn fǎshuōhuàzhuān xī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óng xuégān jìng wēn nuǎn qiūtiān yǐjī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语言表达 (共1题;共6分) 5. (6分)“六一”儿童节到了,小朋友们都在欢庆自己的节日,看看他们在干什么?你准备表演什么呢?说一说,写一写。 三、判断题 (共1题;共4分) 6. (4分)判断下面句子的说法。 (1)铁罐看不起陶罐,是因为陶罐怕铁罐。 (2)陶罐不与铁罐吵,是懦弱的表现。 (3)“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这是陶罐在据理力争,说明陶罐不与铁罐争,是在谦让,并不是软弱。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5分) 7. (12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节选) 小溪说: 昨天,他曾路过这里, 抱着迷路的孩子, 冒着蒙蒙的细雨。 瞧,那泥泞路上的脚窝, 就是他留下的足迹。 顺着弯弯的小路,

2018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套练习题

解决问题 一、填空。 1、有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是最大的一位数,个位上的数是5,这个数是(),读作()。 2、66是()位数,()位上的6表示6个十。 3、100个一是(),它里面有()个十。 二、计算。 54-5+30= 76-6-8= 87-9-10= 43-(3+27)= 39-9(9-5)= 90-(16+4)= 8+(4+7)= 47+(18-9)= 三、在○里填“>”、“<”或“=”。 73+5○37+5 48-7○48-9 56-20○56-2 72+8○8+72 36-4○36-5 57+3○3+57 四、解决问题。 1、有3盒酸奶,每盒10瓶。一共有多少瓶 2、有3盒蛋糕,每盒切成8块。25个小朋友每人分一块。够吗 3、水果店运来苹果34千克,梨5千克,香蕉20千克。 (1)苹果比梨多多少千克 (2 )梨比香蕉少多少千克 (3 )一共运来水果多少千克

整理和复习(1) 一、填一填。 1、最大的两位数是(),最小的两位数是(),它们相差()。 2、45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3、一个数的个位上是3,十位上是9,这个数是(),读作()。 二、计算。 50-8= 97+3= 23+60= 52-7= 60+8= 50+40= 67-40= 38-8= 54-3= 95-50= 65+5= 87+7= 三、两步计算。 47+4-20= 61+20-9= 73+7-18= 3+26+9= 90-8-20= 48+(18-9)= 17+(54-4)= 73-(13+7)= 四、在○里填“>”、“<”或“=”。 58-5○58-50 26+30○63-7 96-7○6+70 20+62○62+8 56-20○56-2 73+8○8+73 五、解决问题。 1、爸爸买了3袋苹果,每袋8个,一共买了多少苹果 2、有28个橘子,9个装一袋,可以装满几袋 3、今天是学校开放日,要来48位家长,已经放了30把椅子。还缺多少把椅子

新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9课时 解决问题(2)

第2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第9课时解决问题(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比较两数多少的方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初步培养学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难点:让学生弄清楚较大数是由和较小数同样多的部分与比较小数多的部分组成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口算下面各题。 16-7 13-9 17-8 12-5 6+13 12+4 2.比多少。 比比 教师:用一个对一个的方法想。 二、教学新授 教学例6。

1.出示例题。指名读题。知道小雪、小华各套中多少个?2.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可以怎么解决? 3.让学生自己摆学具,比多少。 出示:小雪套中8个,小华套中12个。 教师:请大家用摆小棒的方法,第一行摆小雪的个数,第二行摆小华的个数。学生动手摆小棒,并向学生说明小雪和小华的个数要一个对一个地摆,这样便于观察。 提问:哪一行摆得多?并指出小华比小雪多的个数,说出小华比小雪多了几个。 教师边提问边检查学生摆得是否正确,再指定一、二个学生摆给大家看一看。然后,教师根据学生摆的情况,启发学生思考,小华比小雪多得的个数,就是小华比小雪多摆了几个。 4.教师:刚才我们用摆小棒的方法,知道小华比小雪多摆了4根小棒,就表示小华比小雪多套了4个。那么大家想一想,这一道应用题告诉我们的条件是什么,要我们求的问题又是什么? 教师:要求小华比小雪多套几个,应该怎样想呢?(就是要求小华比小雪多的部分) 教师:用什么方法计算? 5.请学生列式:12-7=4(朵) 口答:小华比小雪多套中4个。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21页的“做一做”。

一年级下册数学练习题

(1)读数和写数都从()位起,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第三位是()位。 (2)最小的一位数是(),最小的两位数是(),最小的三位数是(),最大的一位数是(),最大的两位数是()。 (3)1个十是( ),8个十是(),10个十是(),10里面有()个十, 50里面有()个十, 70里面有()个十, 100里面有()个十。 (4)10里面有1个(),30里面有3个() , 60里面有6个(),100里面有100个(),100里面有1个(),100里面有10个()。(5)30里面有()个一, 90里面有()个一,100里面有()个一。 (6)8个十和6个一合起来是(),由9个一和6个十组成的数是()。(7)98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59里面有()个一和()个十。 (8)35里面有3个()和5个()。 97里面有7个()和9个()。 (9)46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 59是由()个一和()个十组成。 (10)由()个十和()个一组成86,由9个()和5个()组成59。 (11)99前面的第一个数是(),后面的第一个数是()。 (12)与99相邻的两个数是()和()。与98和100相邻的一个数是()。 (13) 一个数,十位上和个位上都是8,这个数是()。 (14)十位上是6,个位上是8,这个数是(),它是由( )个十和()个一组成。 (15)一个数,个位上是0,十位上是9,这个数是()。它是由( )个十组成。

(1)56里有()个十和()个一,83里有()个十和()个一。 (2)9个十和8个一合起来是()。6个十和7个一合起来是()。(3)6个一和9个十合起来是()。2个一和8个十合起来是()。(4)100和97中间的数是()和()。由()个一和()个十组成57。由()个十和()个一组成98。 (5)比100小又比96大的数是()、()、()。100是()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位,表示()个(), (6)100里面有()个十,也可以说100里面有()个一。(7)90里面有()个十,有()个一。 (8)100里面有()个十,有()个一。 (9)55个位上的“5”表示()个(),十位上的“5”表示()个()。(10)68是()位数,“8”在()位上,表示()个();“6”在()位上,表示()个(),它是由( )个十和()个一组成。 (11)89是()位数,个位上是(),表示()个();十位上是(),表示()个();它是由( )个一和()个十组成。 (12)五十八写作(),它的最高位是(),表示()个(),个位上是(),表示()个()。它是由( )个十和()个一组成。(13)50在()和()中间。和40相邻的两个整十数是()和()。(14)个位上和十位上的数字都是6,这个两位数是(),它的个位上的数表示()个(),十位上的数表示()个()。 (15)既与59相邻又同61相邻的数是(),与70相邻的两个数是()和()。(16)79相邻的数是()、(),50相邻的数是()和()。(17)一个数,百位上是1,,十位上和个位上的数都是0,这个数是(),读作()。 (18)读数和写数都要从()位起。 (19)最大的两位数是(),最小的两位数是()。最小的一位数是(),最大的一位数是()。

一年级下学期数学练习题

一、争当口算小明星: 13+13= 40+24= 59-23= 73-8= 61+9-20= 76-44= 29-8= 35-34= 42-9= 38-14+6= 90-60= 38-27= 83-53= 59+2= 29+8+20= 34-9= 52+16= 31-10= 16-5= 21-9+16= 42-21= 57+3= 39-25= 72-9= 15+8-12= 二、用竖式计算: 91-17-25= 53-46= 64-26+18= 46+9-18= 8+28+25= 69+31-27= 三、填空。 45 2、 1、45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2、个位上是6,十位上是9,这个数是()。 3、单数+双数=()。 4、2张1元=()张5角。 5、15-○<7, ○里面最小能填()。

6、4+○<20, ○里面最大能填()。 7、27mm+35mm=()mm;72 cm-33cm=()cm。 8、在〇里填上“<”、“>”或“=” 45〇54 24+4〇64 15+28〇18+25 9、■ ◇☆△● ◆★□ ○ 在左图中,◇的右边是(),△从右边数排第()个,★从左边数排第()个。 10、画一条比3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 八、应用题: 1、一年级有98个同学去旅游。第一辆车只能坐40人,第二辆车能坐55人。还有多少人不能上车? 2、一年级有56人参加游园比赛。在第一轮比赛中,有28人走了,又来了37人参加第二轮比赛。现在有多少人参加游园比赛? 3、一双球鞋的价格是72元,一双布鞋的价格比一双球鞋的价格便宜了48元。一双布鞋的价格是多少元? 4、小红剪五角星,第一次剪了15个,第二次剪的和第一次剪的同样多。两次一共剪了多少个?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 《古诗三首》一课一练

第9课、《古诗三首》一课一练 一、读拼音,写生字。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rèn()yuè()上mó()天。 yí()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二、给划线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1.黄沙百战穿金甲() A.一百场战斗B.很多次的战役C.第一百场战斗 2.剑外忽传收蓟北() A.取原来属于自己的东西。 B.获得 C.结束 3.青春作伴好还乡() A.年轻人B.青年的时候 C.春天的景物 4.下列诗句中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孤城遥.望玉门关(远远的) B.青春 ..作伴好还乡(春天) C.五千仞岳上摩天 ..(一种旅游玩具项目) D.不破楼兰终不还.(回来) 三、理解诗题,完成练习。 诗题: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从“将晓”可以知道作者写诗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感”说明这首诗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题正确的朗读节奏是() A.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B.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C.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四、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1.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穿”是________的意思,“金甲”是指________,“穿金甲”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从中感受到战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

誓言。 (2)这两句诗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这两句话包括四个距离遥远的地方,用加点的词串联起来,给我的感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用字准确:从巴峡到巫峡,峡险而窄,所以用“______”;从巫峡到襄阳,顺流疾驰,所以用“______”;从襄阳到洛阳,改换陆路,所以用“______”。 五、下列对《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集中表现出了诗人忽闻捷报后一瞬间的感情,突出了一个“喜”字。 B.“满”描摹了诗人眼泪犹如泉涌的状貌,逼真地展示诗人喜不自禁的感情。 C.“青春作伴好还乡”用拟的手法写出了诗人欢庆之时急于还乡的心情。 D.“白日放歌须纵酒”写出了诗人听到好消息后的狂态,体现了诗人不良的生活习惯。 六、对课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本课三首古诗全部都是描写边塞的诗。 B.《从军行》的第一句既描绘出了边塞防线的景色,也渲染了战争将至的紧张气氛。 C.《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后两句抒情做了铺垫。 D.《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抒发了诗人听到安史之乱结束的消息时无比欣喜的心情。 七、课内阅读 (一)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从军行”是_____________曲名,内容多写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2.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孤城”的意思是孤零零的城池。 B.王昌龄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 C.“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不打败敌人,绝不返回。 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渴望收复中原的愿望。 3.诗中“黄沙百战穿金甲”一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请做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