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我国污点证人作证豁免制度的建立

论我国污点证人作证豁免制度的建立

论我国污点证人作证豁免制度的建立
论我国污点证人作证豁免制度的建立

论我国污点证人作证豁免制度的建立

污点证人作证豁免制度,简称污点证人制度,其作为一项刑事司法处置制度在欧美等国家的司法实践中普遍应用,而在我国现行法律中一直没有明确规定。我国应当建立污点证人作证豁免制度,这对于有效的打击腐败犯罪、有组织犯罪等大有裨益。

标签:污点证人;豁免;贿赂

近来随着打击腐败犯罪形势的日益严峻,刑事司法制度对更为迅速有效地获取证据以实现准确定案的需求也更加迫切。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初步实践来看,污点证人作证豁免制度对于打击犯罪、预防犯罪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

一、污点证人作证豁免制度概述

根据我国政府2003年12月10日签署的《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污点证人指参与犯罪活动的人,为减轻或免除自己的刑事责任,与国家追诉机关合作,作为控方证人指证其他犯罪人犯罪事实的人。在刑事法领域,作证豁免是指为换取证人证言,政府赋予给证人的该项证言不受刑事追诉的自由。污点证人的豁免本质上是国家的司法机关与污点证人之间为实现各自目的而进行的司法交易,国家司法机关获得对犯有更严重罪行的被告人进行指控的证据和证人证言,而污点证人则获得刑事责任的减免,双方各得其所,基于此污点证人制度通常被称为是污点证人作证的交易豁免。

从当今世界其他国家的司法实践上看,作证豁免制度主要有三种类型:1)罪行豁免。美国的一些州及大陆法系一些国家如德国采用此种模式。具体是指国家对于被豁免的证人就其在提供的证言中涉及自身的任何罪行均不受追诉,但如果证人作伪证,可追究其伪证罪的责任。罪行豁免是一种最彻底的豁免,对于与污点证人所指证相关的罪行国家永久性放弃追诉的权力。对于国家来说,在适用时应当衡量对污点证人豁免的后果与污点证人不作证的后果的利弊得失。如果国家所豁免的罪行与经过污点证人作证追究的罪行相比是相对较轻的罪行,用一个小的代价换取一个大的利益,从功利主义上来讲是合理的。但是,这种豁免类型完全放弃了国家刑罚权,从某种程度上说有放纵犯罪之嫌,有负面的影响。因此在适用时必须做充分的考虑。2)证据使用豁免。美国联邦及其一些州、英国、澳大利亚以及加拿大等国家采用此种模式。具体是指被豁免的证人提供的证言或任何根据该证言而获得的信息不得在随后进行的任何刑事诉讼中用作不利于该证人的证据。这在一定程度上豁免了对污点证人的追诉,但是法律并没有禁止通过其他方式所获得的不利于该污点证人的证据在刑事诉讼中使用,因此该污点证人存在被追诉的可能,这不是一种彻底的刑事豁免,体现了国家对自身刑罚权的把握比较慎重。3)混合适用的豁免模式。适用混合豁免模式的例子是美国德克萨斯州,其《刑事诉讼法典》第22~3102条既规定了罪行豁免,也规定了证据使用豁免,而适用何种豁免模式由检察官自由裁量。

两种制度比较

比较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的优缺点谈谈我们怎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 浏览次数:354次悬赏分:0 |解决时间:2010-12-19 10:49 |提问者:雯雯流水 最佳答案 我认为,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讲,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相比没有缺点。但关键是我们怎样定义社会主义。 如果硬要把过去的单一公有制定义成社会主义,那么当然它有许多缺点——因为它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或者说真正的社会主义不是这个样子的,邓小平就针对这一点强调过发展太慢不是社会主义。 我认为社会主义就应该是我们现在这个样子,当然在初级阶段它显得不那么完善,有许多问题和缺点,这些都是正常的。因为它刚从资本主义脱胎出来(对于我们中国,则是刚从半封建半殖民地脱胎出来),它必然带有许多旧社会的缺点和弊病,如果没有倒是很奇怪的事情了。到了社会主义的中级或者是高级阶段,这些缺点或弊病才会大大减少或降低。 其实,社会主义并不等于单一公有制。 我们看一看邓小平先生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在这里他并没有提到公有制,这不会是他的疏忽,应该是他认为社会主义并不等同于公有制。 借用他对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说法,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公有制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公有制;私有制也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私有制。 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按照小平同志的论述,这里包含了三层意思: ①.“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是所有社会经济形态共有的任务,自然也是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完成的任务,而且是首要任务,即“发展是硬道理”;

②.“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则是我们社会主义社会所特有的一个任务,但它是一个过程,不是短时间能够完成的,需要在整个社会主义阶段逐步地消灭剥削,逐步消除两极分化; ③.“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要达到目标。这里值得我们特别注意的是“最终”二字。这也就意味着,这个目标不是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或者中级阶段能够达到的,而是要经过整个社会主义社会才能够达到的。等我们达到这个目标,实现了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社会的使命也就完成了,开始进入我们的理想社会——共产主义。 从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中我们知道,指望刚一进入社会主义就能够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不现实的,因此,在社会主义的初期,不能采取单一的公有制体系。 根据对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论述的解读,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存在着剥削和贫富不均、两极分化的社会,但它也是一个逐步消灭剥削、逐渐减小贫富不均和两极分化的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既存在着按劳分配,也存在着按资分配的社会,但它还是一个按劳分配逐步增加、按资分配逐步减少的社会。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社会主义也在不断发展,直至最终彻底消灭剥削、消除贫富不均和两极分化,也就彻底消除了按资分配(或者说私有制)。这时,也就开始进入我们的理想社会——共产主义。 从另一个角度讲,把单一的公有制等同于社会主义的认识并不符合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观点。世界是复杂的,它充满着变化,一个社会的所有制不应该、也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从历史上看,现实的社会都很复杂,它所包含的生产关系从来就不是纯粹的,这些生产关系的变迁也不会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理想和单纯。 例如:在奴隶社会末期,诞生了封建的生产关系,它在与奴隶社会生产关系的斗争中发展壮大,并最终战胜了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但即使到了封建社会的中后期,在地主与租种他们土地的农民这种最主要的生产关系的主导下,也还残存着仆人、丫鬟与购买他们的主人这种接近于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在鸦片战争后,我们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程度也并不相同,在它的前期,封建的程度多一些,后期则是殖民地的程度更多一些;在资本主义社会也是如此,英国的“光荣革命”也只是为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奠定了一个基础,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也是在与封建落后的生产关系的斗争中逐渐发展壮大的。在美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后,它的黑奴制度也还残存了很长时间。 由此可见,在现实的社会经济形态中总是会包含很多种生产关系,有比较低级阶段生产关系的残余,也有比较高级阶段生产关系的萌芽,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生产关系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旧的生产关系并不情愿退出历史舞台,新的生产关系也不会那么轻易就能确立自己的地位。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引领这个社会向前的生产关系一定会逐渐发展、壮大,而落后的生产关系残余则不可避免地

论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

论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 ——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原则在中国的发展及我国的对策 仇博恒 内容摘要: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原则是国际交往中一个国家及其财产享 有的特殊权利的原则,同时也是解决国家间经济争端的重要原则。目前,国家及其财产豁免原则在国际社会中存在着绝对豁免主义和限制豁免主义两种理论。国家豁免原则是以国家主权原则为基础派生出来的一个主要的国际法原则,由于国际形势的不断发展,它也随之呈现了一种从绝对豁免到限制豁免的趋势。本文通过对历史的简单介绍,重点探讨了限制豁免之所以能够取代绝对豁免而成为一种世界性趋势的原因,并对我国将来豁免法的立法趋向和现实对策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绝对豁免;限制豁免;中国;发展;对策;主权平等 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原则一直是国际法学界关注和讨论的热点。经过漫长的发展历史,该原则从传统的绝对豁免理论发展到限制豁免理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在国际上涉及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原则的问题也日益增加。为使我国在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原则的问题上有更深刻的认识和发展,进一步对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原则的讨论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原则的内涵 国际法上的国家豁免也称国家主权豁免或国家管辖豁免。国家豁免泛指一国的行为和财产不受另一国的立法,司法和行政等方面的管辖,即非经一国同意,该国的行为免受所在国法院的审判,其财产免受所在国法院扣押和强制执行。 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是国际法上一项古老原则。格老休斯在《战争与和平法》一书中指出:“凡行为不属于其他人的法律控制,从而不致因其

他人意志的行使而使之无效的权利,称为主权”。可以说当格老秀斯提及主权“不属于其他人的法律控制”其已隐含着主权国家在他国享有豁免权的意义了。自18世纪后期开始,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一些国家政府的职能向经济方面扩大,在国际关系上具体来说是逐渐从传统的外交领域扩大到经济领域,当在国家与私人的经济活动中不可避免的出现纠纷,出现了私人在一些国家的法院起诉外国政府的情况时,于是就产生了主权国家在外国法院的豁免问题。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国家豁免的形成主要体现在从19世纪开始的各国判例的积累过程之中。联邦最高法院首席法官马歇尔指出“各国主权完全平等和绝对独立,共同的利益促使他们互相交往并和平相交,由此产生的某种情况,即各主权国家放弃行使各自具有的一部分完全排他的属地管辖权。”西方著名国际法学者戴西也提出“法院无权审理对任何主权国家的诉讼,对外国主权国家的财产不得扣押或宣告处分,即使从事商业活动的船只也是如此。” 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国家豁免的形成主要体现在从19世纪初开始的各国判例的积累过程之中。1812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对“斯库诺交易号诉麦克法登案”的判决,可以被认为是确立国家豁免原则的最重要的早期国内法院判例之一。联邦最高法院首席法官马歇尔在判决中指出了给予被告国家管辖豁免的基本理由,即“各国主权完全平等和绝对独立,共同的利益促使他们互相交往并和平相交,由此产生某种情况,即:各主权国家放弃行使各自具有的一部分完全排他的属地管辖权。⑷西方著名国际法学者戴西也提出”法院无权审理对任何主权国家的诉讼,对外国主权国家的财产不得扣押或者宣告处分,即使从事商业活动的船只也是如此。“此后英国法院自 1820年,德国法院自1815年,法国法院自1827年,比利时法院自1840年起也都遵循这一原则,并且此原则逐步被其他国家所接受。 二、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原则两种理论之比较 (一)思想观念对比 1、绝对豁免主义的思想观念 绝对豁免的理论基础是国家主权平等原则,主权平等是国家交往必须遵循的国际法原则,而平等者之间是没有管辖权的。正如国际法学家奥本海在其生前所著的《国际法》一书中指出:“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对另一个国家主张管辖权。外国管辖豁免往往不仅是引申自平等原则,而且是引申国家独立和尊严原则。”基于此,早期的国家及其豁免原则是在绝对豁免理论的基础上构建的,并且在西方国家权威学者的著作中得到了承认。著名国际法学者海德(Hyde)、戴赛、菲兹莫利斯(G.fitzmaurice)、哈克沃斯均赞同这一理论。绝对豁免原则对于尊重和维护国家主权,发展国家间的正常交往起到了积极作用。

亲属回避制度

亲属回避制度 为规范集团公司的管理,严格执行公司各项制度,形成良性竞争机制,特制订本制度。 一、近亲属关系 1、直系亲属关系:即夫妻关系、本人的父母及子女。 2、近姻亲关系。包括配偶的父母、配偶的兄弟姐妹以及他们的配偶等。 3、三代以内旁系亲属及其配偶关系。包括兄弟姐妹、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叔、伯、姑、舅、姨、侄子女、外甥子女以及他们的配偶。 二、适用对象 本制度适用于集团公司所有在职正式员工。 三、回避范围 (一)岗位回避制: 1、集团公司总部部长级以上人员的亲属不得在其分管工作的部门工作。 2、集团公司总部副总级以上人员的直系亲属不得担任财务系统主要负责人职务。 3、集团公司总部员工的亲属不得在总部同一部门工作。 4、各事业部副总级以上人员的亲属不得在自己管辖事业部的财务系统、行政系统、工程系统、物流采购系统工作。 5、各地区市级经理级以上人员的亲属不得在自己管辖地区的财务系统、行政系统、工程系统、物流采购系统工作。 6、各地区业务经理级以上人员的亲属不得在其管辖的部门(美容院)工作。 7、各地区院长/大院长的亲属不得在其管辖的美容院工作。 8、各地区后勤人员的亲属不得在同一部门工作,不得同时从事财务、行政、工程、物流采购工作。 (二)工作回避制: 1、物流系统在各项物品采购上不得与本公司员工及亲属进行交易。 2、集团公司所有员工的亲属不得参与装修等工程招投标、工程建设项目。 3、集团公司所有租赁房屋的出租方不得为公司员工及其亲属。 4、在讨论干部任免、员工奖惩时,被讨论任免、奖惩对象的亲属应回避。 5、公司对各岗位进行内部审计时,作为被检查对象的亲属应回避。 四、回避程序 1、基层排查。排查的顺序先由员工本人如实自报在公司任职之亲属关系员工姓名,然后由

申论真题及范文:完善问责制度构建责任政府

申论真题及范文:完善问责制度构建责任政府 政治类范文5问责制度建设主题 【背景材料】 政府问责制在我国的实践最早是香港特别行政区。自2002年7 月1日起香港特区率先实行高官问责制,开风气之先。高官须问责,政府亦须问责;而且,不仅是作为整体的政府,政府的职能机构以 及服务于政府的所有官员都须纳入可问责机制中。建立“政府问责制”正在成为中国新一轮政治改革和政府管理改革的聚焦点。一个 时期以来,一些被问责官员在短时间内纷纷复出,暴露出了我国问 责复出机制上的失范问题。问责复出机制的失范带来的危害不可低估,它弱化了党的执政能力,降低了政府公信力,使问责制面临合 法性危机,影响社会和谐。 【习题】 写一篇文章,以“政府问责制度”为主题,自拟题目,针对当前我国绩效评估和领导问责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如何加强政府的领 导问责制度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并加以论证。要求:自拟标题,对 策建议具有针对性、可行性。论证逻辑清晰,论据充分,语言流畅。字数要求在1200字左右。 【范文】 完善问责制度构建责任政府 构建责任型政府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责任政府要求政府必须回应社会和民众的基本要求,必须履行其社会义务和职责,必须承担道义上的、政治上的、法律上的责任,必须接受来自内外

部的监督以保证责任的实现。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 时期,政府正从生产建设型的全能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以 法治政府、透明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作为行政改革的总趋向,责任型政府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问责制被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成为领导干部表决心抓落实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但人们听到的“问责”不少,而实际见 到的“问责”并不多,甚至出现了像邵立勇、鲍俊凯等官员被高调 问责后,却低调复出的情况。这些都严重影响了问责制度的公正性 和严肃性,使政府问责制度受到了舆论上的压力和质疑。绩效评估 和问责制度的不规范使得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形象大打折扣,主要原 因就是目前我国缺乏行政问责制度的相关法律条例,使得问责制度 不能依法进行。另一方面,绩效评估和问责制度缺乏群众的监督和 评价,官员的任免群众完全参与不了,这些都导致了问责制度的无 序和混乱,影响了正常的政府秩序及职能发挥。 绩效评估是引导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树立正确导向、尽职尽责做好各项工作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实行行政问责制的前提和基础。有 了绩效评估的结果,行政问责才有可靠的依据。针对当前我国存在 的绩效评估和问责制度混乱无序的状况,为了实现构建服务型政府 的目标,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首先,合理配置和划分权力、明确职责。权责对等是问责制的一个基本原则,一个领导干部必须为其权力的行使及其后果承担相应 的责任。同时,领导干部的个人形象,直接影响其所在地区、部门 或单位的形象,因此,也必须为其言行所造成的社会影响及其后果 负责。领导干部还负有对其管辖范围保平安、对其所领导的下属进 行教育、管理和监督制约的责任,因此,还应该对其管辖范围内或 其下属发生的问题或事件负责。 其次,加强信息公开和健全监督是落实党政官员问责的关键。官员问责是一种内部监督和责任追究制度,而让问责制度真正落到实处,社会各界包括群众和舆论的监督作用不可缺位。真正的问责制 不应当是强化官僚制,而是https://www.doczj.com/doc/6018090.html,要强化官员对人民的服务质量 与责任。对人民负责首先意味着让人民知道这个国家正在发生的一

隐蔽工程验收制度

隐蔽工程验收制度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隐蔽工程验收制度1、凡隐蔽工程都必须组织隐蔽验收。 一般分部(项)隐蔽工程由施工队长(技术员)组织验收,邀请建设单位、设计和监理单位派人参加;重要的部位请项目部项目技术负责人和技术科、治安科参加。 2、隐蔽工程检查记录是工程档案的重要内容之一,隐蔽工程经各方共同验收后,应及时填写隐蔽工程检查记录。隐蔽检查记录由技术队长(技术员)或该项工程施工负责人填写,工程监理人员、设计部门和建设单位代表共同回签。 3、不同项目的隐蔽工程,应分别填写检查记录表应复写一式五份,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部门各一份,自存二份归档。 4、隐蔽工程项目及检查内容: 地基与基础工程:地质、土质情况、标高尺寸、坟、井、坑、塘的处理。基础断面尺寸,桩的位置、数量、记桩打桩记录、人工地基的试验记录、坐标记录。 钢筋砼工程: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位置、形状、焊接尺寸、接头位置、除锈情况,预埋件的数量及位置,预应力钢筋的对焊、房地产e网冷拉、控制应力、砼、砂浆标号及强度,以及材料代用等情况。 砖砌体:抗震、拉结、砖过梁配筋部位品种、规格及数量。 木结构工程:屋架、檩条、墙体、天棚、地下等隐蔽部位的防腐、防蛀、防菌等处理。 屏蔽工程:构造及做法。 防水工程:屋面、地下室、水下结构物的防水找平层的质量情况、干燥程度、防水层数、马蹄脂的软化点、延伸度、使用温度,屋面保温层做法,防水处理措施的质量。

水暖卫暗管道工程:位置、标高、坡度、试压、通水试验、焊接、防锈、防腐、保温及预埋件等。 锅炉工程:保温前胀管情况,焊接、接口位置,螺栓固定及打泵试验等。 电气线路工程:导管、位置、规格、标高、弯度、防腐、接头等,电缆耐压绝缘试验、地线、地板、避雷针的接地电阻。 完工后无法进行检查、重要结构部位及有特殊要求的隐蔽工程。 5、隐蔽工程检查记录表的填写内容: 单位工程名称,隐蔽工程名称、部位,标高、尺寸和工程量。 材料产地、品种、规格、质量、含水率、容重、比重等。 合格证及试验报告编号。 地基土类别及鉴定结论。 砼、砂浆等试块(件)强度、报告单编号,外加剂的名称及掺量。 6、填写隐蔽工程检查记录,文字要简练、扼要,能说明问题,必要时应附三面图(平、立、剖面图)。

试论刑事诉讼中亲属作证的豁免权

试论刑事诉讼中亲属作证的豁免权 【内容摘要】有关亲属是否应该相隐的问题,在我国已经讨论有几千年了。本文再次谈及该问题,并非想为这场无终止的争论划上一个句号,而是想从“亲亲相隐”制度入手,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谈谈目前我国应否在刑事诉讼中设立亲属的作证豁免权。 【关键词】亲亲相隐豁免权孝悌亲属 “亲亲相隐”制度来源于儒家的礼治、德治思想。如“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恥;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恥且格。”(《论语.为政》)①儒家的礼治继承了西周以来的礼法传统,强调家国一体、孝悌为本的宗法观念。家族伦理、亲亲尊尊、明德慎罚、中庸之道成了儒家法律思想的核心和最高价值标准。在刑事诉讼中,主张“亲亲相隐”。这来源于孔子与叶公的一段对话,“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论语.子路》)②这一思想原则最初反映在律法上,是汉宣帝地节四年诏书中规定的“亲亲得相首匿”,即在直系三代血亲之间和夫妻之间,除谋反、大逆外,有人犯了罪,可以互相隐瞒,不算包庇罪,不受法律制裁。而本文所讲的亲属作证豁免权,是指知道案情的人,因其与犯罪人有一定的亲属关系,法律免除其作证义务的权利。可以说亲属作证豁免权是由“亲亲相隐”制度抛弃其窝藏、包庇犯罪人演化而来的,因此要研究亲属作证豁免权,就不能不研究“亲亲相隐”制度。 一、“亲亲相隐”制度的由来 “亲属在犯罪时应当相互容隐,不能告发,原本是先秦儒家的一种理想。”③在以分散的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宗法社会里,社会关系极为简单,人民过的是一种“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临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④的生活,于是家便成了最基本的生活单位和生产单位。与此相适应,用以调整家族内部血缘关系的伦理道德,也就成了被社会所普遍接受和重视的行为规范了。“三代的礼制就是将家族宗法与国家组织直接结合的一套宗法等级制度,而在家族内部,孝道又最被看重。”⑤如孔子在《论语·学而篇》里说过:“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⑥《孝经》则明确宣称“五刑之属三千,罪莫大于不孝。”“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⑦ 其实孝观念在中国产生极早,《尚书·酒诰》云:“肇率牛车,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⑧《诗经·小雅》亦云:“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 ①参考自《论语》,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年版第8页 ②同上第133页 ③参考自侯欣一主编《中国法律思想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23页 ④参考自《道德经》,春风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第93页 ⑤同③第42页 ⑥同①第3页 ⑦参考自《孝经》,云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8、52页 ⑧参考自《尚书》,广州出版社2001年版第135页

两种社会制度共存下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两种社会制度共存下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首都经贸大学阳泉研究生班二班 董晖

两种社会制度共存下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苏东剧变后,在全世界展开了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前途问题的讨论。针对二十世纪以来,资本主义阵营出现的新情况,社会主义将何去何从,如何应对,是当代所有社会主义国家迫切关心的问题。 一、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新现象及其长期性 世界在不断更新,资本主义也在发展和变化。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出现了不少新现象、新特点和新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生了新的科学技术革命。迄今为止,资本主义在其发展进程中经历了三次技术革命。第一次是18世纪中叶至I9世纪中叶发生的以蒸汽机为标志的技术革命。第二次是19世纪下半叶和21世纪初的以发电机、电动机为标志的技术革命。从本世纪中期开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兴起了第三次技术革命。 (二)新的科技革命引起了资本主义国家阶级结构的新变化。在就业人员的结构方面,白领工人、脑力劳动无产者在就业人口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蓝领工人、体力劳动无产者所占比重则显著下降。 (三)垄断有了新发展。集中和垄断仍然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基本特征,但与二战前相比,垄断有了新的特点。第一,在生产进一步集中的基础上,私人垄断的程度进一步提高,垄断对整个经济生活的控制进一步加强。第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了更大的

发展。第三,资本进一步国际化。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不断扩大和增长,某些行业的巨头为跨行业、跨部门、跨国界的跨国公司所取代,成为主宰。 (四)在劳动生产率提高和生产力发展的条件下,缓和了劳资矛盾。二战后,劳动者的收入增长,劳动条件和生活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垄断资产阶级通过企业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改良措施,吸收工人参与企业管理,增加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发给失业救济金,实行公费医疗或医疗保险,缓和了劳资矛盾,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国家的社会职能增强了,国家进一步社会化。 (五)殖民主义采取了新的形式。由于国际经济政治条件的变化,特别是许多殖民地附属国的政治独立和旧殖民体系的瓦解,以直接占领殖民地和对殖民地进行赤裸裸暴力统治和掠夺的旧殖民主义已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代替它的是新殖民主义。它表面上承认殖民地附属国的政治独立,实际上通过备种手段从经济上、政治上间接控制这些国家。 (六)发达国家之间的国际协调大大加强。它们建立了各种国际经济组织、地区一体化组织,定期召开不同层次的国际会议,直至每年一次的西方七国首脑会议,协调其在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方面的关系,解决它们之间的矛盾和困难,努力在应付国际危机和国际冲突方面协同一致,并力争在对付社会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方面达成共识。 此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上层建筑也在发生变化,民主更加

论国家主权豁免中的限制豁免理论

论国家主权豁免中的限制豁免理论 摘要:国家豁免权是几个世纪以来国际法公认的一项原则,与国家利益密切相关。自国家豁免作为一项国际法原则确立以来,就备受各国的关注。随着全球经 济一体化,各国对国家豁免原则也有着越来越多的争议。从20世纪30年代起, 限制国家豁免权的理论即已兴起,逐渐被很多国家所采纳。 关键词:国家豁免;限制豁免;展望 中图分类号:D9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09)16-0193-01 一、国家豁免的概述和分类 国家豁免,又称主权豁免,是指一国及其财产免受他国的管辖。第59届联合国大会第65次全体会议通过的《联合国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公约》(以下简 称《公约》)第5条规定:“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是指一国本身及其财产遵照 本公约的规定在另一国法院享有管辖豁免”。 在传统国际法学中,关于国家豁免的有较大影响的理论学说主要有三种,分 别是绝对豁免理论、限制豁免理论和废除豁免理论。绝对豁免理论主张,一个国家,不论其从事何种行为、财产用于什么目的都享有豁免权,除非国家自己放弃 豁免。到了20世纪后,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开始强调国 家豁免的例外,而不是强调豁免原则本身,由此提出了“限制豁免理论”,主张外 国国家只能在实现国家权利主体的职能时,即在执行所谓“主权行为”或“公法行为”时,才能享有豁免权;反之,如果外国国家参加“私法行为”,那就应该同一般外 国商人一样,不能享有豁免权,不管该外国政府是否同意,都应该受当地法院的 管辖。而第三种废除豁免理论在根本上否定了国家豁免是一项国际法原则。下面,笔者将具体讨论国家主权豁免中的限制豁免理论。 二、限制豁免理论 限制豁免理论,也称限制豁免主义,是19世纪末产生的一种理论。限制豁免理论首先将一个国家的行为分为两类:国家的政治、军事、外交行为和国家的经济、商业、贸易行为。在英美法系司法实践中这两种行为对应的用语是“主权行为”和“商业交易行为”;在大陆法系则对应“公法行为”和“私法行为”。 19世纪末,由于国家直接参与商业活动,私人与外国国家之间的商业纠纷经 常发生,一些西方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私人的利益,开始实行“限制豁免理论”,主 张把国家的行为分为公法行为和私法行为,对于外国国家公法上的行为给予豁免,私法上的行为则不给予豁免。面对变化,各国当然坚持国家豁免的主权平等依据,但是为了商业交往的顺利进行和有关争议的迅速解决,应该对自己的主权进行一 些限制,当国家以“私”的身份进行活动时,应接受他国法院的管辖。因而,如果 还固守“绝对豁免论”,是不合时宜的。到了20世纪70年代,有关主权豁免的规 定又有了新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愿意接受有限豁免原则。如欧洲17个国家 于1972年5月签订了《欧洲国家豁免公约》。美国于1976年通过了以有限豁免 主义为宗旨的《外国主权豁免法》。英国继美国之后,于1978年也公布了《国 家豁免法》。这种法律变革引起了在世界范围内制定统一的确认限制豁免主义的 国际公约的需求,这就是《联合国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公约》。《联合国国家 及其财产管辖豁免公约》是第一个全面规范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问题的普遍性 国际公约,也是第一个确认国家及其财产限制豁免的普遍性国际公约。《公约》 所确立的限制豁免主义的国家豁免制度标志着国际法上的国家豁免制度的重大转向。

近亲属回避制度定

近亲属回避制度 为杜绝以权谋私或以职谋私行为的发生,依据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规定,特制订制度如下: 一、近亲属关系 1、直系亲属关系:即夫妻关系、本人的父母及子女。 2、近姻亲关系。包括配偶的父母、配偶的兄弟姐妹以及他们的配偶等。 3、三代以内旁系亲属及其配偶关系。包括兄弟姐妹、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叔、伯、姑、舅、姨、侄子女、外甥子女以及他们的配偶。 二、适用对象 本制度适用于邻水联社所有在职正式员工。 三、回避范围 (一)岗位回避制: 1、联社本部员工的亲属不得在联社同一部门工作。 2、各网点的员工与亲属不得在同一网点工作。 (二)工作回避制: 1、联社各项物品采购上不得与本公司员工及亲属进行交易。 2、联社高管的亲属不得参与装修等工程招投标、工程建设项目。 3、在讨论干部任免、员工奖惩时,被讨论任免、奖惩对象的亲

属应回避。 4、联社稽核部门对各岗位进行内部检查时,作为被检查对象的亲属应回避。 5、联社处罚委员会 四、回避程序 1、基层排查。排查的顺序先由员工本人如实自报在联社任职之亲属关系员工姓名,然后由人事如实在亲属登记表上进行登记。员工与员工之间的近亲属关系及对方姓名。 2、整理上报。各网点/部门经过排查、登记确认无误后,填写《XXX 信用社/部门员工近亲属登记表》,报总部人力资源部。 3、汇总提案。根据各信用社/部门填报情况,由人力资源部汇总,并按本制度回避范围所列的规定,初步拟定员工回避方案。 4、回避原则。职务级别不同的,由职务较低的一方回避;因工作特殊需要的,也可由职务较高的一方回避;职务级别相同的,根据工作需要和实际情况决定其中一方回避。 5、实施回避。联社人力资源部组织实施联社高层审定的回避方案,属岗位回避的,对回避对象进行异地调整或岗位轮换。属工作回避的,对在进行某项工作时应回避的对象提前实行告知制度。 五、回避纪律 1、在排查阶段,员工应如实报知自己的近亲属姓名,如隐瞒不报的,一经查实,暂停其现岗位工作,进行相应处罚。

论我国民事诉前证据保全制度的构建(宁 杰 余 波 张传军)

论我国民事诉前证据保全制度的构建 宁杰余波张传军 上传时间:2004-6-14 内容提要 民事诉前证据保全制度作为民事诉讼证据保全制度的一部分,在我国现行法律中尚无明确规定。理论界和司法界对其研讨亦极为罕见。本文首先对民事诉前证据保全的特点进行了评析,其具有及时性、必要性,被动性和一定的强制性等个性特征;其次结合我国司法实践阐述了当前民事诉前证据保全的现状基本上处于混乱、无序状态,并分析了其成因;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建立民事诉前证据保全制度的理论价值基础,诉讼价值目标和现实价值取向三个方面具体分析了建立此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最后从民事诉前证据保全的申请人、主体、管辖、具体运作程序、保全的费用及救济等七个方面对构建我国民事诉前证据保全制度的框架提出了初步设想,认为申请诉前证据保全应具有严格的条件限制,保全机关亦应依法进行严格审查方能实施,保全的程序也应细化,要使之更加合法、合理;并指出申请人必须在保全机关采取诉前证据保全措施后的合理期限内提起诉讼,否则诉前证据保全行为便自行失效;合理期限可由保全机关根据所保全证据的性质来具体确定,但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证据保全是指有权机关依法对有可能灭失或者今后难以取得的证据予以提取、固定、保存备用的法律行为。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七十四条对民事诉讼中证据保全制度作了规定,而民事诉前证据保全制度在我国现行法律中尚无明文规定。理论界和司法界对此研讨亦不多见。随着各种证据规则的确立,对民事诉讼中当事人举证责任进一步强化,对证据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利害关系人申请诉前证据保全的情形日益增多,而司法实践中诉前证据保全实际处于无序、混乱状态,其弊端日益凸现,建立我国民事诉前证据保全制度已显得刻不容缓。本文拟通过对我国民事诉前证据保全的现状及建立民事诉前证据保全制度的价值之探讨,提出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民事诉前证据保全制度,以期促进我国证据制度体系的完善。 民事诉前证据保全的特点 民事诉前证据保全指的是利害关系人为了防止在将来的民事诉讼中可能运用到的证据发生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而向有关机关申请保全,有关机关据此依法予以提取、固定、保存备用的法律行为。此种保全行为是一种特殊的诉讼行为,而非行政行为。民事诉前证据保全一般不涉及当事人的财产,其目的在于“通过对有关证据的保护,从而确认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是否成立,是何种法律关系,因此它与当事人的诉权息息相关。”[1] 民事诉前证据保全有其自身的特点,具体体现为: 1、保全的申请人和主体具有特定性、法定性。诉前证据保全的申请人必须而且只能是利害关系人或其有权代理人,否则无权申请诉前证据保全。同时,有权采取诉前证据保全的主体也只能是法律明确规定的,只有法定机关才能采取诉前保全措施,否则其保全行为便无法律效力。 2、保全的对象具有单一性、易变性。利害关系人申请保全的证据之所以具有保全的必要,主要基于两个方面,一是不可再现,有的证据对于时间要求严格,如果不及时加以提取、固定、保存备用,就可能因物理或者化学变化甚至人为原因遭到毁损,[2]一旦灭失将无法

装修【隐蔽工程】质量验收制度[001]

质量管理内业资料 隐 蔽 工 程 验 收 制 度 江西省洪晟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项目部

隐蔽工程质量验收制度 隐蔽工程是指那些在上一道工序结束后,被下一道工序所掩盖的,正常情况下无法进行复查的项目。隐蔽工程是一道特殊的施工工序,隐蔽工程除了遵守一般的施工、技术、验收等规定外,还必须采取特殊的控制措施以确保隐蔽工程的整体质量。 一、范围 本制度规定了隐蔽工程及关键部位质量检查、验收方法及程序。 二、职责 1、项目部位验收工作的全面管理。 2、安全质量部负责涉及隐蔽工程及关键部位过程中的质量检查及转序验收的具体工作执行。 3、工程技术部负责涉及隐蔽工程及关键部位各种工程技术问题的解决。 部总工工程师负责隐蔽工程及关键 三、隐蔽工程质量验收办法及流程 1、严格按规程和验收规范的要求对隐蔽工程进行班组自检; 2、自检合格后由专业质检员进行复检,验收合格填写验收表; 3、复检合格后由项目部安质部进行检查验收; 4、内部验收合格后报请监理单位、业主进行检查验收; 5、经监理单位、甲方检查验收合格,及时进行隐蔽工程签证,认真做好隐蔽工程记录,开始进行隐蔽施 工。 6、隐蔽工程检查过程应留存影像资料。 7、关键工程质量检查实行内部“三检制”和监理签认制。 (1)、自检:操作人员自检和班组自检。操作人员自己检查自己施工的作业是否符合质量要求;班组长在每日收工前对班组完成的工程量进行一次检查,作出记录。 (2)、互检:同一工种或多工种之间,由施工作业队组织不定期的相互检查,互相交流,取长补短。 (3)、交接检:同一工种多班制,在上下班之间或多工种上下工序之间的交接检查,由施工作业队组织交接。各工班应做到不合格的任务项目不出手、不出班组,上道工序不合格,下道工序 不施工或不接收。“三检制”中发生的质量问题应及时处理,由施工作业队质量检查工程 师及时记入施工日志。 8、项目施工总包方需填写“隐蔽工程质量检查记录表”,提前24小时书面向项目部及监理报验,各有关 单位应派人员按时到达现场,共同检查。 9、隐蔽验收的参加单位应包括:总承包、勘测设计单位代表、监理单位/业主、必要的检测单位等,重 要部位的隐蔽验收应当邀请业主代表和质量监督部门代表参加。 10、总包方应做好隐蔽工程的验收准备工作,做好自检记录,并提供相关检验试验记录等技术资料。 11、总承包方按照设计图纸和相关规程、规范,对照分包单位自检记录和施工记录进行现场实物抽查,抽 查时分包方应出具有关技术资料。 12、经验收签证后的隐蔽工程项目,施工总包方不得自行变动;验收合格后经参加验收各方签证后方可隐 蔽,进行下道工序作业。 13、若经检查验收发现问题,按不合格品处理制度执行。若总包方不按要求消缺处理的,不能进行隐蔽, 不能进行下道工序作业。 14、质量问题处理完后必须通知监理和甲方重新检查,否则甲方及监理方有权通知施工总包方返工或停工。 15、施方未工总包按规定向监理报验而自行隐蔽,甲方及监理有权要求施工总包方对已隐蔽完部位进行开 挖、剥露或解体,施工总包方必须按要求办理,其检查费用和有关的施工费用由总包方承担。 16、经检查发现的问题,如果总包方不按要求进行返工和处理或处理后仍达不到标准要求,甲方及监理有 权通知停工,停工损失由施工总包方负责。

简述举证豁免权

简述作证豁免权 摘要:作证豁免权的各个方面是如何进行分类的,以及各个方面的具体概述。 关键词:职业特权规则;反证其罪特权规则;亲属关系特权规则;公共利益豁免规则 对适格的证人而言,出庭作证是其一般义务。但是,按照有原则必有例外的法律逻辑,在证人作证可能损害其他国家、社会利益的情况下,证人享有作证豁免权,即使其证言对案件事实的认定具有重要意义。这是诉讼公正多元价值观的体现,是利益权衡的一个具体要求。作证豁免权本身是一个复杂的规则体系,可以分为如下四个方面: 1.职业特权规则 所谓职业特权,是指为了保护特定职业群体的共同体利益以及有关的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个人权益,从事特定职业的人对在从事该职业活动中得知的情况依法享有拒绝作证的权利。这里所说的特权,是指针对作证义务的原则性而言的例外权利,并非法外特权。 1.1 律师的作证豁免权 律师的作证豁免权是律师职业道德、社会信任感和司法制度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是理性权衡相互冲突的各种利益的结果。 律师的作证豁免权同时是律师保守职业秘密的义务。对委托人或者其他与律师发生职业关系的案外人而言,律师承担保密的义务;对公安司法机关而言,该保密义务则表现为律师的作证豁免权。我国现行法的缺陷在于只规定了保密义务,而没有规定作证豁免权。 从主体内部结构来看,律师并非拒绝作证权的唯一主体。律师不得公开所知道的委托人或者案外人的隐私,除非事先得到委托人或者案外人的同意。因此,就主体结构而言,委托人、案外人以及其他秘密所有人、秘密的管理人是律师作证豁免权的内部主体,而律师是针对公安司法机关的外部权利主体[1]。需要注意,这里所说的律师是职业意义的律师群体,不仅包括取得律师执业资格的人员,而且包括律师助理、实习律师等。 1.2医师的作证豁免权 医师的作证豁免权是指对医生在执行职务时被信赖告知或者所知悉的他人秘密事项,医生有权拒绝作证。该特权的理论基础是个人隐私保护、医生的职业群体利益和有效治疗。按照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基于一般的医生患者关系产生的拒绝作证权和基于精神医生与患者之间关系产生的作证豁免权。 1.3 宗教人士的作证豁免权 牧师等神职人员、宗教人士对他人基于信赖关系而被告知的个人隐私事项,有权拒绝作证。该特权的理论基础是信赖关系、宗教信仰自由、隐私权保护、宗教团体的纪律性。即使交流人放弃秘密权,神职人员也有权拒绝作证。

浅谈豁免制度

浅谈反垄断法豁免制度 摘要:我国,从现有的相关规定和一些做法来看,反垄断法的适用是处于“有限适用”的阶段,反垄断法适用在什么范围,是通过反垄断法的适用除外和豁免制度加以体现的。通过对我国反垄断法豁免制度的立法模式的阐述,进一步对我国的反垄断法豁免制度进行探微,从而体现反垄断法豁免制度的作用。 关键词:垄断反垄断法反垄断法豁免制度我国反垄断法豁免制度的立法模式世界通行的反垄断法豁免制度作用 垄断是指经营者或者其利益代表者,滥用已经具备的市场支配地位,或者通过协议、合并或者其他方式谋求或谋求并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借以排除或限制竞争,牟取超额利益,依法应予限制的行为。[1]垄断是一种排斥和控制竞争活动的经济力量,垄断是依靠操控和独占市场实现谋取经济利益的,是一种具有违法性和危害性的经济行为。因此,2007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2008年8月1日实施的《反垄断法》。旨在预防和制止垄断行为,保护市场公平竞争,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维护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反垄断法》的出台,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我国“竞争政策”概念的正式出现。在此之前,尽管我国也有很多促进竞争的法律和规定,比如1980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开展和保护社会主义竞争的暂行规定》,1990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打破地区间市场封锁进一步搞活商品流通的通知》,1993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1997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2001年国务院的《关于禁止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实行地区封锁的规定》等。但是并未出现“竞争政策”这一明确概念。《反垄断法》第一次明确地确立了反垄断委员会“研究拟定有关竞争政策”的职责。尽管从反垄断执法机构的角度而言,《反垄断法》上所指之“竞争政策”主要是指“与反垄断法相关的竞争政策”,原则上还不包括反不正当竞争政策,但是将竞争政策理解为以反垄断法为核心并囊括垄断行业改革以及“竞争推进”机制的竞争政策,在我国现阶段更具有理论和现实的意义。正如有学者所言,我国当前市场经济运的一大特色已经是自然垄断、行政垄断和经济垄断交织在一起,实际操作中难以区分,最后形成企业、行业、政府“三位一体”的“一锅粥”,[2]导致对垄断行业垄断、行政垄断和经济垄断的分别规制已经不能解决反垄断法的有效实施问题。 一般说来,反垄断法适用在什么范围,是通过反垄断法的适用除外和豁免制度加以体现的。适用除外和豁免,是从竞争之外的“社会公益”角度出发,对特定的行业或行为直接不适用或豁免适用反垄断法,即竞争政策不发生作用的领域,但是对其内在含义的理解仍然存在诸多争议。目前主要存在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适用除外”等于“豁免”,都是指在某些领域允许一定的垄断状态及垄断行为存在反垄断法不予追究的特别法律制度。[3]第二种观点认为“适用除外”包含“豁免”,即适用除外包含不为反垄断法所规制的“例外”情况和为反垄断法所规制的“豁免”情况。[4]第三种观点则认为“适用除外”不同于“豁免”,适用除外是法律上规定某些组织和行为不适用反垄断法;而豁免是指对应当适用反垄断法的限制竞争行为或垄断,在特定的情况和条件下,出于国家、社会益或其他考虑,免予追究。[5]在欧盟竞争法下,“适用除外”和“豁免”的概念是存在区别的。《欧盟条约》第81条(1)排他性地禁止了一切垄断协议,因此在《欧盟条约》第81条(3)中为第81条(1)中禁止的协议设立了一个豁免制度。在这个意义上,欧盟的“豁免”只存在于垄断协议中,不适用于滥用市场支配地

把亲属回避制度提高到一个相当高的高度来认识资料

把亲属回避制度提高到一个相当高度来认识 李明武总经理 2015年1月12日公司以法因人发[2015]2号文形式发布《员工回避管理规定》,这个制度规定由人力资源部组织制订,工会委员会于2015年1月12日讨论通过,是个强制执行制度。 制订这个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建立公平、公正的公司氛围,规范用人制度、岗位行为准则以及员工在经济交往活动中的职务行为,规避公司业务操作风险和预防各类利益冲突事件的发生,确保公司声誉及公司、客户利益;也是针对公司出现的类似问题而制定的。 所谓亲属回避管理是指公司为规避员工在其履职过程中,因亲属关系可能产生的利益庇护、行为偏私等违规违纪行为,导致个人与公司产生利益冲突,为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通过实施亲属双方岗位回避,采取主动隔离措施的规范化管理过程。 我国亲属回避规定由来已久 我国的亲属回避制度从东汉正式建立,由汉代的姻亲回避扩大到唐、宋时期一般的亲属回避,一直沿用到清朝的姻亲的回避、宗室的回避、地区回避、师生故朋的回避及官吏幕友的回避。亲属回避制度在一千八百余年的吏治建设中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成为我国古代一项很有特色的官吏制度。 1993年我国开始全面推行公务员制度,就把公务员亲属回避制度作为了国家公务员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均有回避规定。2000年最高法发布规定,进一步细化司法过程中的5种必须回避的情形。

2011年中组部和人社部联合发布《公务员回避规定(试行)》,明确规定了公务员要执行任职回避、地域回避和公务回避。国家制订和实行回避制度,有利于促进国家公务员清正廉洁,秉公办事,有利于防止国家公务员腐败行为的发生,维护国家行政机关的形象和声誉,有利于行政机关管理,提高行政效率。 许多企业开始实行回避制度。最先开始于外资企业,目前内资企业、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多数在实行回避制度。如,雨润集团,她是一家集食品、物流、商业、旅游、房地产、金融和建筑等七大产业于一体的中国500强企业。雨润集团规定不许公司员工介绍与自己有亲属关系的与公司发生任何关联交易。如出现此类情况,将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员工进入公司后建立的亲属关系,公司将与其中一方员工解除劳动合同。再如,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山西省分行员工亲属回避暂行规定规定,以省行为单位,对有亲属关系的员工实施岗位回避和工作回避。有的规模不大的企业,如东方美食,规定员工不允许谈恋爱,否则其中一人就要离职。 公司现存有类似的现象 无须讳言,公司目前也存在类似问题,主要两类,一是,任职回避范畴。公司现在存在员工及直系亲属在同一部门工作,并且是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二是,工作回避范畴。公司对外经济交往部门或有关人员在对外招标、采购、销售、质检、招聘、合作等经济交往工作中,存在着员工与本人、亲属任职的经济实体开展业务问题。这两类问题,有的已经出现利益输送问题。过去公司也接到有关这些行为的举报,情节严重的公司予以劝退或者解除劳动合同处理。公司不希望再出现这种问题,因此,制定了制度规定。 公司制订员工回避制度规定目的是防患于未然 公司新颁布的《员工回避管理规定》,主要规定了以下方面:

证据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无论文)6

证据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作业1 1、证据学研究对象包括哪些具体内容?(p3)证据学研究对象和具体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证据法及其证明规则。 (2)证据及其证据力和证明能力。 (3)证据的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关系。 (4)证据制度及其传统文化背景。 (5)证据制度和经济制度、诉讼制度的关系。(6)收集、审查、判断和运用证据证明案件事实的经验及证据理论。 2、如何正确评价自由心证证据制度?(p35)答:要对自由心证证据制度作出正确的公正的评价,就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它进行全面的分析。自由心证制度取代封建时期的法定证据制度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性。自由心证制度的建立,引起了诉讼结构的变革,否定了法定证据制度的形而上学的形式主义,抛弃了法定证据制度中的封建特权,废除了刑讯逼供的证明方法,确定了举证责任由控诉方担任的原则,使被告人获导了辩护权。自由心证制度还实行双方当事人对等辩护的原则,能使法官根据当事人双方的举证辩论,形成其内心确信,然后对案件作出裁判。这是历史上构进步,对诉讼制度是一个重大的革新,它推动了诉讼制度的民主化进程。自由心证制度的建立,使法官摆脱了法定证据制度那些繁琐规则的束缚,有可能按照自己的经验和良心对证据和证据的证明力进行自由判断,从而为查明案情和

正确处理案件提供了可能性。它推动了证据科学的发展和证据理论的进步,自由 心证制度是确认有审判权者即有真理的原则,它为法官利用司法活动灵活地为政 治服务提供了广阔的天地。这是自由心证制度能够产生并长期存在的一个关键因素。但是,自由心证证据制度,在评价证据价值上及其价值的选择上,给法官和 陪审团很大的自由裁量权。因此,当今世界各国无论是在立法上,还是在理论上, 对法官依良心、理性 “自由”地判断证据也有一定的限制。比如:《日本刑事诉讼法》第3 18条规定:“证据的证明力由审判官自由判断。”但紧接着第 319 条又规定,当被告人的自白成为对他不利的唯一证据时,法官不得将其作为 有罪的根据。上述这些法律上或理论上对法官自由判断权的限制,都体现了一 些有价值的实际经验,从而使自由心证制度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3、物证证明力的特点是什么?(p72)答:物证同其他证据种类相比,更直 观,更容易把握;同言词证据相比,它更客观、真实性更大。言词证据的运用 一般要靠实物证据来检验,言词证据同实物证据相结合,才能发挥其证明作 用,物证则可以不依赖于言词证据而存在。 物证的证明力按照物证的不同形态,可分为两种情况说明:一种情况是,凡有 一定固定形状的证物,是以其外部特征,同案件事实产生的关联性,而发挥证 明作用的。所谓外部特征,是指本证物的外部形态、规格、大小、结构。商 标、图案。出厂日期等特殊的标志。另一种情况是,凡没有一定的固定形状的 证物,是以其所使用的物质材料的特殊属性同案件事实产生的关联性而发挥证 明作用,例如:各种毒杀案件中所使用的毒品、毒气,就是通过技术鉴定所作 的鉴定结论,而确定的属性的同一性,来认定案件事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