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云南普洱、景洪两市彩叶植物种类及应用调查

云南普洱、景洪两市彩叶植物种类及应用调查

云南普洱、景洪两市彩叶植物种类及应用调查
云南普洱、景洪两市彩叶植物种类及应用调查

云南省高三5月学业质量监测文综地理

云南省高三5月学业质量监测文综地理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4题;共16分) 1. (4分) (2017高一上·南通期中) 国庆黄金周期间,北京一旅行团去韩国釜山(35°N、129°E)旅游观光。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北京(40°N、116°E)和釜山两地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相比() A . 角速度,线速度都相同 B . 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北京大于釜山 C . 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北京小于釜山 D . 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同 (2)旅游团在韩国釜山旅游期间() A . 北京的白昼比釜山短 B . 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变大 C . 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比釜山大 D . 北京的白昼在变长 2. (2分) (2017高一下·石河子月考) 通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标志是() A . 城市的人口规模 B . 城市的用地规模 C .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 D . 特大城市数量 3. (6分)(2016·成都模拟) 下图是青海省东部河流解冻日期分布图。据此完成问题。

(1)图示区域河流解冻日期的大致分布规律为() A . 东西早,南北晚 B . 由东向西推迟 C . 东西晚,南北早 D . 由南向北推迟 (2)甲地河流的解冻日期可能是() A . 4月6日 B . 4月15日 C . 4月26日 D . 5月2日 (3)与上、下游比较,流经西宁市附近河段冬季不封冻,其主要原因是() A . 落差大流速快 B . 城市废水的汇入 C . 海拔低气温高 D . 冰川融水的汇入 4. (4分) (2017高二下·黄陵月考) 看图,回答问题

云南可食用植物资源

云南可食用植物资源 摘要:云南地处低纬度高原,地理位置特殊,地形地貌复杂。主要受南孟加拉高压气流影响形成的高原季风气候,全省大部分地区冬暖夏凉,四季如春的气候特征。全省气候类型丰富多样,有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和高原气候区共7个气候类型。由于多种的地理环境与气候条件造就了云南丰富的植物资源,在这多种多样的植物资源中有着大量的可食用植物资源。 关键字:可食用;植物;资源;食用部位

一:水稻 原产亚洲热带,在中国广为栽种后,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按照不同的方法,水稻可以分为籼稻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稻和非糯稻。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对杂交水稻的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水稻所结稻粒去壳后 称大米或米。世界上近一半人口,都以大米为食。大米的食用方法多种多样,有米饭、米粥、米饼、米糕、米线等。水稻除可食用外,还可以酿酒、制糖作工业原料,稻壳、稻秆也有很多用处。 分类:籼稻和粳稻 籼稻(Indica rice):有20%左右为直链淀粉。属中黏性。籼稻起源于亚热带,种植于种植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生长期短,在无霜期长的地方一年可多次成熟。去壳成为籼米后,外观细长、透明度低。有的品种表皮发红,如中国江西出产的红米,煮熟后米饭较干、松。通常用于萝卜糕、米粉、炒饭。 粳稻(Japonica rice):粳稻的直链淀粉较少,低于15%。种植于温带和寒带地区,生长期长,一般一年只能成熟一次。去壳成为粳米后,外观圆短、透明(部分品种米粒有局部白粉质)。煮食特性介于糯米与籼米之间。用途为一般食米。 籼稻和粳稻是长期适应不同生态条件,尤其是温度条件而形成的两种气候生态型,两者在形态生理特性方面部有明显差异(表3-1)。在世界产稻国中,只有中国是籼粳稻并存,而且面积都很大,地理分布明显.籼稻主要集中于中国华南热带 和淮河以南亚热带的低地,分布范围较粳稻窄.籼稻具有耐热,耐强光的习性, 它的植物学特性为粒形细长,米质粘性差,叶片粗糙多毛,颗壳上茸毛稀而短以及较易落粒等,都与野生稻类似,因此,籼稻是由野生稻演变成的栽培稻,是基本型.粳稻分布范围广泛,从南方的高寒山区,云贵高原到秦岭,淮河以北的广 大的地区均有栽培.粳稻具有耐寒,耐弱光的习性,粒形短圆,米质粘性较强, 叶面少毛或无毛,颖毛长密,不易落粒等特性,与野生稻有较大差异。因此,可以说粳稻是人类将籼稻由南向北,由低向高引种后,逐渐适应低温的变异型。早、中、晚稻 早、中、晚稻的根收成 本区别在于对光照反应的不同。早、中稻对光照反应不敏感,在全年各个季节种植都能正常成熟,晚稻对短日照很敏感,严格要求在短日照条件下才能通过光照阶段,抽穗结实。晚稻和野生稻很相似,是由野生稻直接演变形成的基本型,早、中稻是由晚稻在不同温光条件下分化形成的变异型。北方稻区的水稻属早稻或中稻。 水稻与陆稻 水稻种在水田,陆稻种在旱地。水陆稻形态上差异较小,生理上差异较大。水、陆稻均有通气组织,但陆稻种子发芽时需水较少,吸水力强,发芽较快;陆稻的茎叶保护组织发达,抗热性强;根系发达,根毛多,对水分减少的适应性强。陆稻可以旱种,也可水种,有些品种既可作陆稻也可作水稻栽培,但陆稻产量一般较低,陆稻逐渐为水稻所代替,北方稻区只仑有少量陆稻栽培。 非糯稻和糯稻 糯稻:中枝链淀粉含量接近100%,黏性最高,又分粳糯及籼糯。粳糯外观 圆短,籼糯外观细长,颜色均为白色不透明,煮熟后米饭较软、黏。通常粳糯用于酿酒、米糕,籼糯用于八宝粥、粽子。中国做主食的为非糯米,做糕点或酿酒用为糯米,两者主要区别在米粒粘性的强弱,糯稻粘性强,非糯稻粘性弱。粘性强弱主要决定于淀粉结构,糯米的淀粉结构以支链淀粉为主,非糯稻则含直

植物分类介绍及景观配置

植物分类介绍及景观配置 植物是园林景观营造的主要素材,园林绿化能否达到实用、经济、美观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园林植物的选择和配置。 园林植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植物的叶、花、果更是色彩丰富,绚丽多姿。同时,园林植物作为活体材料,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呈现出鲜明的季相特色和兴盛、衰亡的自然规律。可以说,世界上没有其它生物能像植物这样富有生机而又变化万千。 自然界的植物按各自的形态、习性分类:乔木、灌木、花卉、草坪和地被植物、藤本植物、水生植物 一、乔木 1、定义: 乔木是指有明显单根主干,分枝点在2米以上,树高3米以上的植物。(按自然生长算) 乔木是植物景观营造的骨干材料,形体高大,枝叶繁茂,绿量大,生长年限长,景观效果突出,在植物造景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乔木的主要类型及观赏特性 园林景观中的树木是以观赏树木为主,以观赏特性为依据可把乔木分为常绿类、落叶类、观花类、观果类、观叶类、观枝干类、观树形类等。 3、乔木的配置方式 “园林绿化,乔木当家”,乔木体量大,占据园林绿化的最大空间,因此,乔木树种的选择及其配置形式是植物景观营造首先要考虑的因素。乔木的配置方式大体分为孤植、对植和列植、丛植、群植。 (1)孤植——在某一空间只种植一株乔木 孤植树在园林中通常有两种功能 树体高大,寿命较长,特色显著;从遮荫角度来考虑孤植树应是树冠宽大,枝叶茂盛,叶大荫浓,病虫害少,无飞毛、飞絮污染环境孤植树是园林构图中的主景,因而要求栽植地点位置较高,四周空旷,便于树木向四周伸展,并有较适宜的鉴赏视距,中间不要有别的景物遮挡视线。 孤植树木的形体特色大体应从几个方面来考虑:一是体形特别高大,能给人以雄伟浑厚的感觉,如榕树、香樟等;二是树体轮廓优美,姿态富于变化,

云南省西双版纳景洪市生产总值指数和第一产业生产总值指数3年数据解读报告2020版

云南省西双版纳景洪市生产总值指数和第一产业生产总值指数3年数据解读报告2020版

引言 本报告借助数据对西双版纳景洪市生产总值指数和第一产业生产总值指数进行深度剖析,从地区生产总值指数,第一产业生产总值指数等方面进行阐述,以全面、客观的角度展示西双版纳景洪市生产总值指数和第一产业生产总值指数真实现状及发展脉络,为需求者制定战略、为投资者投资提供参考。西双版纳景洪市生产总值指数和第一产业生产总值指数解读报告的数据来源于权威部门如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数据以事实为基准,公正,客观、严谨。本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西双版纳景洪市生产总值指数和第一产业生产总值指数数据解读报告旨在全面梳理西双版纳景洪市生产总值指数和第一产业生产总值指数的真实现状、发展脉络及趋势,相信能够为从业者、投资者和研究者提供有意义的借鉴。

目录 第一节西双版纳景洪市生产总值指数和第一产业生产总值指数现状 (1) 第二节西双版纳景洪市地区生产总值指数指标分析 (3) 一、西双版纳景洪市地区生产总值指数现状统计 (3) 二、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指数现状统计 (3) 三、西双版纳景洪市地区生产总值指数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指数比重统计 (3) 四、西双版纳景洪市地区生产总值指数(2017-2019)统计分析 (4) 五、西双版纳景洪市地区生产总值指数(2018-2019)变动分析 (4) 六、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指数(2017-2019)统计分析 (5) 七、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指数(2018-2019)变动分析 (5) 八、西双版纳景洪市地区生产总值指数同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指数(2018-2019)变动对比分 析 (6) 第三节西双版纳景洪市第一产业生产总值指数指标分析 (7) 一、西双版纳景洪市第一产业生产总值指数现状统计 (7) 二、全省第一产业生产总值指数现状统计分析 (7) 三、西双版纳景洪市第一产业生产总值指数占全省第一产业生产总值指数比重统计分析.7 四、西双版纳景洪市第一产业生产总值指数(2017-2019)统计分析 (8) 五、西双版纳景洪市第一产业生产总值指数(2018-2019)变动分析 (8)

植物生态调查表

植物生態調查表 台北市南湖國小 調查者:班別:年班調查時間:年月日調查地點: 編號:植物名: 物候:□吐芽□長新葉□花苞□開花□落花 □結果□果熟□落果□落葉□枯萎 樹高:公尺 樹上住戶: □爬藤□蕨類 □其它: 特徵: 芽色:嫩葉色: 花色:果色: 變葉顏色: 備註:

調查時間: 年 月 日 調查地點: 編號: 植物名: 物候: □吐芽 □長新葉 □花苞 □開花 □落花 □結果 □果熟 萎 生長狀況: 樹高: 公尺 樹上住戶: □爬藤 □蕨類 □其它: 特徵: 芽色: 嫩葉色: 花色: 果色: 變葉顏色: 備註: 調查時間: 年 月 日 調查地點: 編號: 植物名: 物候: □吐芽 □長新葉 □花苞 □開花 □落花 □結果 □果熟 □落果 □落葉 □枯 萎 生長狀況: 樹高: 公尺 樹上住戶: □爬藤 □蕨類 □其它: 特徵: 芽色: 嫩葉色:

花色: 果色: 變葉顏色: 南湖國小 校園植物之旅 學習單 各位小朋友,你曾經停下來觀察過校園內的植物嗎?這些植物到底有那些不一樣的地方呢?你知道他們的名字嗎? 讓我們一起去觀察校園裡的植物吧! 問題一:先想一想,植物有那些特性,我們應該如何觀察它? 老師的話:觀察植物除了先看它整體的外形以外,最重要的是仔細觀察它的葉子。以下這些植物的特性,可以做為觀察植物時的參考。 1.植物莖的生長型態依木質化的程度可分為四種: (1)喬木:多年生樹木,直立,有明顯主幹,高5米以上。 (2)灌木:沒有明顯主幹的木本植物。 (3)藤本:不能獨立向上生長,必須攀緣或纏繞其他物體才能向上生長的植物 (4)草本:莖柔軟而富含水分,木質化的細胞少。 2.植物的葉片種類可分為兩種: (1)單葉:每一葉柄上只有單一葉片 (2)複葉:每一葉柄上有二個以上的葉片:如 三出複葉:每一葉柄上著生三片小葉 單身複葉:僅有單一葉片,葉柄與葉片之間有顯著 膨

校园植物种类调查实验报告

校园植物种类调查实验报告 一、目的要求 1.通过本实验使学生熟悉观察、研究区域植物及其分类的基本方法。 2.认识校园内外的常见植物。 二、材料用品 照相机、铅笔、笔记本、检索表等。 三、调查方法 实地调查、实物标本、查阅资料、访谈、小组讨论。 1、实地调查:小组成员分工参观并初步认识校园内植物,拍照,做好记录,将不认识的植物重点记录、做记号。 2、采集标本:采集植物的叶片、枝条或花朵等特征部分,压制做成植物标本。 3、采访讨教:带着植物照片及植物标本向教师或学校花工师傅请教,弄清植物的名称、特性。 4、查阅资料:到图书馆或利用网络查阅相关植物的资料,获取各种植物的详细信息。 5、整理资料:集中、收集所有成员的资料,对资料进行全面整理、筛选、分类。 6、实验报告:将资料、图片打印,汇集成实验报告。 7、制作PPT:用演示文稿形式,记录和呈现我们的探究过程,分享我们的研究心得。 三、调查内容 (一) 校园和公园植物形态特征的观察

植物种类的识别、鉴定必须在严谨、细致的观察研究后进行。在对植物进行观察研究时,首先要观察清楚每一种植物的生长环境,然后再观察植物具体的形态结构特征。植物形态特征的观察应起始于根(或茎基部),结束于花、果实或种子。先用眼睛进行整体观察,细微、重要部分再借助放大镜观察。特别是对花的观察、研究要极为细致、全面,从花柄开始,通过花萼、花冠、雄蕊,最后到雌蕊。必要时要对花进行解剖,分别作横切和纵切,观察花各部分的排列情况、子房的位置、组成雌蕊的心皮数目、子房室数及胎座类型等。只有这样,才能全面、系统地掌握植物的详细特征,才能正确、快速地识别和区分植物。 (二)植物种类的识别和鉴定 在对植物观察清楚的基础上,识别、鉴定植物就会变得很容易。对校园内外特征明显、自己又很熟悉的植物,确认无疑后可直接写下名称;生疏种类须借助于植物检索表等工具书进行检索、识别。 在把区域内的所有植物鉴定、统计后,写出名录并把各植物归属到科。 (三)植物的归纳分类 在对校园内外的植物进行识别、统计后,为了全面了解、掌握园内的植物资源情况,还须对它们进行归纳分类。分类的方式可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和植物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对植物进行归纳分类时要学会充分利用有关的参考文献。下面是几种常见的植物归纳分类方式。 1.按植物形态特征分类木本植物、乔木、灌木、木质藤本、草本植、一年生草本、二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 2.按植物系统分类: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

云南植物种类

1.黄连木(拉丁学名:Pistacia chinensis Bunge),别名楷木、楷树、黄楝树、药树、药木,为漆树科、黄连木属植物。落叶乔木,高达25~30m;树皮裂成小方块状;小枝有柔毛,冬芽红褐色。偶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5~7对,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5~8cm,全缘,基歪斜。花小,单性异株,无花瓣;雌花成腋生圆锥花序,雄花成密总状花序。核果球形,径约6mm,熟时红色或紫蓝色。中国黄河流域至华南、西南地区均有分布。喜光,适应性强,耐干旱瘠薄,对二氧化硫和烟的抗性较强;深根性。抗风力强,生长较慢,寿命长。枝密叶繁,秋叶变为橙黄或鲜红色;雌花序紫红色,能一直保持到深秋,也甚美观;宜作庭荫树及山地风景树种。木材坚硬致密,可作雕刻用材;种子可榨油。 形态特征:落叶(常绿)乔木,高达25~30米;树干扭曲。树皮暗褐色,呈鳞片状剥落,幼枝灰棕色,具细小皮孔,疏被微柔毛或近无毛。奇数羽状复叶互生,有小叶5-6对,叶轴具条纹,被微柔毛,叶柄上面平,被微柔毛;小叶对生或近对生,纸质,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5-10厘米,宽1.5-2.5厘米,先端渐尖或长渐尖,基部偏斜,全缘,两面沿中脉和侧脉被卷曲微柔毛或近无毛,侧脉和细脉两面突起;小叶柄长1-2毫米。花单性异株,先花后叶,圆锥花序腋生,雄花序排列紧密,长6-7厘米,雌花序排列疏松,长15-20厘米,均被微柔毛;花小,花梗长约1毫米,被微柔毛;苞片披针形或狭披针形,内凹,长约1.5-2毫米,外面被微柔毛,边缘具睫毛;雄花:花被片2-4,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大小不等,长1-1.5毫米,边缘具睫毛;雄蕊3-5,花丝极短,长不到0.5毫米,花药长圆形,大,长约2毫米;雌蕊缺;雌花:花被片7-9,大小不等,长0.7-1.5毫米,宽0.5-0.7毫米,外面2-4片远较狭,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外面被柔毛,边缘具睫毛,里面5片卵形或长圆形,外面无毛,边缘具睫毛;不育雄蕊缺;子房球形,无毛,径约0.5毫米,花柱极短,柱头3,厚,肉质,红色。核果倒卵状球形,略压扁,径约5毫米,成熟时紫红色,干后具纵向细条纹,先端细尖。喜光,幼时稍耐荫;喜温暖,畏严寒;耐干旱瘠薄,对土壤要求不严,微酸性、中性和微碱性的沙质、粘质土均能适应,而以在肥沃、湿润而排水良好的石灰岩山地生长最好。深根性,主根发达,抗风力强;萌芽力强。生长较慢,寿命可长达300年以上。对二氧化硫、氯化氢和煤烟的抗性较强。 地理分布:在中国分布广泛,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均能正常生长。资源调查的黄连木的分布北界县市由西到东为:云南潞西、泸水-西藏察隅-四川甘孜-青海循化-甘肃天水-陕西富县-山西阳城-河北完县-北京,这一地理分布界限与中国境内1月均温-8摄氏度等温线大体一致,广泛分布于此线以南的地区。以北、以西地区较为少见。

植物的认识和分类

植物的认识与分类壹、植物认识篇: 1、前言: 2、与植物共舞:了解营养器官根、茎、叶。 3、花花世界:繁衍器官花、果实、种子。贰、现行台湾植物分类系统介绍: 1、台湾植物分类系统简介与分科。 2、植物科的特征介绍。 参、药用植物分类实例应用: 肆、食用野菜及野果介绍: 伍、有毒植物介绍: 陆、台湾的植物生态: 柒、自我测验: 捌、自我测验答案:

壹、植物认识篇: -植物观察所应具备的认识-谢春万整理 1、前言: 一、分类阶级: 界、门、纲、目、科、属、种 二、生物分界: (一)原核生物界(细菌、蓝绿藻)。 (二)原生生物界(变形虫、纤毛虫)。 (三)真菌界(黏菌、担子菌)。 (四)植物界(湿地松、木棉、五节芒)。 (五)动物界(台湾猕猴、鸟、蝴蝶)。 三、植物界可分成四门: (一)藻类植物门:低等植物,孢子植物(隐花植物),非维管束植物。(二)苔藓植物门:高等植物,孢子植物(隐花植物),非维管束植物。(三)蕨类植物门:高等植物,孢子植物(隐花植物),维管束植物。(四)种子植物门:高等植物,种子植物(显花植物),维管束植物。四、种子植物又可分成: (一)裸子植物(二)双子叶植物(三)单子叶植物。 五、台湾现有植物概况: 可分为:(一)栽培种-外来引进种、栽培改良种。 (二)野生种-原生种(特有种、广泛种)、驯化种。 七、高等植物外观形态分成两大类: (一)营养器官:根、茎、叶,为主要提供植物生长、吸收、固定、支 持、输导与制造养分的器官。 (二)繁殖器官:花、果实、种子,为植物繁殖下一代而特化的器官。

2、与植物共舞:了解营养器官根、茎、叶 八、根:是植物的地下部分,有三个主要功能: (一)把植物固着在土壤中。 (二)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矿物质。 (三)运输系统的一部分,导管携带水分和矿物质从根送到茎和叶,筛管则从叶子携带养分运送至根的每一部分,部分的根亦可贮 藏养分。 (四)植物的根的发生可分为: (1)初生根:由胚根发育而来,为植物最初的根。 (2)次生根:为初生根的分支。 (3)不定根:是从茎部或叶部生出的根。 九、依根的(变态)种类可分为: (一)气生根:由地面上的茎或枝等生出(榕属植物)。 (二)支持根:自茎上生出的根,向下深入土中后生长加粗,具加强 支持功能者(玉米、甘蔗)。 (三)板根:树木的次根向上渐次生长隆起而作薄板状,露出地面者(银叶树、木麻黄)。 (四)同化根:如风兰属的气根,扁平状,具叶绿素,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并行光合作用(蜘蛛兰)。 (五)呼吸根:自根上分枝出的根,露于空气中,具吸收氧气的功能(海茄冬)。 (六)攀缘根:藤本植物藉以附着物体以攀爬者(辟荔、爬墙虎)。(七)寄生根:深入寄主植物组织中吸取养分的根(桑寄生)。 (八)块根:其根部肥大而形成养分的储藏器官(甘藷)。 (九)纺锤根:纺锤形,根肥大,贮藏大量的养分(天门冬)。 (十)圆锥根:根圆锥形,根肥大,贮藏大量的养分(胡萝卜)。 十、茎:是植物主要的支撑部分,也是植物运输系统的一部分,亦可用来 贮藏水分和养分。 依茎的形态可分为: (一)直立茎:直立地上不倚靠他物者,茎干通常为圆柱形(凤凰木)。(二)攀缘茎:利用卷须、气根或叶柄攀附他物上升者(黄金葛)。(三)缠绕茎:须缠绕他物使能上升者;缠绕方向又能分为左旋及右旋(槭叶牵牛)。 (四)匍匐茎:茎细长蔓延地面,到处生根(草莓)。 (五)平卧茎:茎之横卧于地面上而节不生根者(西瓜)。 十一、茎的变态: (一)卷须茎:植物的茎上生有由小枝变成的茎卷须,可以缠绕其他物体支持主茎(葡萄)。 (二)肉质茎:植物的茎膨大而柔软多肉,可以储存大量的水分及养分(仙人掌)。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 用地规划总图 云南省景洪市地处我国的西南边陲,南与缅甸接壤,国境线总长112.4公里,属北热带与南亚热带过渡地带。景洪境内世居着傣、哈尼,基诺、拉祜、布朗、瑶、彝、汉等8个民族和尚未识别族称的克木人。市域总面积6958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95% ,坝区面积仅占5%。现状建成区用地约有13.9平方公里,建成区范围内人口约9.2万人,人均城市建设用地约为151

平方米。 景洪是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首府。西双版纳是我国为数不多的热带雨林地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面积达24.2万公顷。由于气候适宜各种生物的生长,素有“植物王国”、“动物乐园”、“物种基因库”等美称,是一块得天独厚的宝地。云南省政府1998年提出“把景洪市建成我国参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窗口。同时,将其作为云南省第一个国际化、现代化的旅游城市来建设”的要求。 城市结构规划图 一、规划构思 景洪市是一座具有浓郁民族风情和亚热带风光特色的风景旅游城市,如何在城市逐步走向现代化的同时,又保持地方自然文化特色,是规划的重点问题。规划围绕着这个问题进行构思,做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 二、空间布局

原规划在澜沧江两岸集中发展。本次规划根据用地评价和城市发展目标,城市建设发展方向及用地选择,充分考虑了当地的地形、地貌及地质条件,山多地少的特点,综合防洪、抗震、良田和林地保护、湿地保护、机场净空区等要求,结合傣族村寨居高近水的选址特点,规划沿山边高地组团式布局,即完善中心区,适当向西发展,加强江北、嘎栋、嘎洒和曼龙枫四个功能区,形成“一主四副”组团式城市结构形态。组团之间为河流湿地、泻洪区和良田、林地及傣寨组成的自然景观,四周山头为经济林,山脚为风景景观林地,使城市融入到—个大的生态环境空间之中。 用地分析图 三、创新与特色 1.规划将城市生态建设与总体规划紧密结合,从宏观到微观,从市域到市区,从人口规模到用

校园园林植物调查报告

校园园林植物调查报告 园林植物适用于园林绿化的植物材料。包括木本和草本的观花、观叶或观果植物,以及适用于园林、绿地和风景名胜区的防护植物与经济植物。大家不妨来看看小编推送的校园园林植物调查报告,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一、课题的提出 我们的校园是市级规范化校园,她犹如一座绿色公园,校内绿化达到了“黄土不见天,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设计特色。每当我们漫步于树荫下或站在楼上极目远眺整座校园,就会感到特别的幸福!但经我们初步调查,大多同学对校园植物了解甚少,对如此丰富的、方便的课程资源,我们应该利用起来,让学生自己去了解一下校园植物及其分类。同时,作为北中学子,我们应该更多关注给大家身心带来宁静致远的校园。为此,我们七年级生物兴趣小组决定对学校各种花木进行一次研究性学习,主要对植物种类、用途、分布、习性等进行一次较详细的调查和研究,使大家更快更易的熟悉校园植物,并初步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调查范围学校校园内所种植的各类植物。(野生类不列为本次研究范围) 三、调查方法实地调查、实物标本、查阅资料、访谈、小组讨论。 四、研究时间 xx年5月到xx年7月 五、研究成员生物兴趣小组 六、指导老师 xx 七、研究过程 1、实地调查:由指导老师分次带领各班学生参观并初步认识校园内树木,熟悉树木分布,并做好记录,画出植物分布草图,将不认识的树木重点记录、做记号。 2、采集标本: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指导学生将不认识的和暂时不能确定的树木的叶片采集下来,压制做成植物标本。 3、采访讨教:带领学生将所做植物标本拿去请教学校花工师傅,弄清树木的名称和特性。另外,还请花工师傅到实地介绍各类树木的种植方法和管理植物的经验。

云南植物王国

植物王国 观赏植物 “天然花园”——云南 我省位于祖国西南边疆,地处热带北缘,是个多山的高原省份。全省地史古老,地形地貌复杂,有海拔高达五千多米、终年积雪的高山,有低至八十多米的热带河谷。气候更是复杂多样,从北到南,由高而低,寒、温、热三带兼而有之,“山高一丈,大不一样”的立体气候的特点十分明显。由于我省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气候的复杂多样,形成了种类繁多的植物,观赏花木资源也极为丰富,“植物王国”之称名副其实。其统计,我国有高等植物二万六千多种,而云南竟有一万三千多种上,占一半之多,其中观赏植物种类包括各花卉和庭园绿化、街道树种计二千一百多种。这是大自然赐予云南的宝贵财富,是云南自然资源的一大优势,正待我们很好地开发利用,为四化建设服务。 云南素有“天然花园”之称。花木资源之富,举世瞩目,引人入胜。早在十九世纪,这些奇特的植物资源即为西欧各国所垂涎,先后有英国、奥地利、联邦德国、瑞士、美国等国的人员计二十多人多次到云南大量采集植物标本,大力搜集我名花种苗,其中有个名叫傅礼士的英国人在云南竟呆了二十八年之久,先后采集了上千种花卉植物到英国。现在西欧各国争相种植的杜鹃、报春、龙胆、百合、绿绒蒿等名花大多来自云南,无乎他们说“云南是花圃”,可见云南名花的地位之高。英国邱皇家植物园和爱丁堡皇家植物园栽培有云南所产的杜鹃两百余种、报春花一百多种。 八大名花 据国内外的评价,云南最有名的观赏花卉是:山茶、杜鹃、报春、木兰、百合、兰花、龙胆、绿绒蒿“八大名花”。这其中,有的指一个种,包括若干园艺品种,如云南山茶∑的指一个科,包括若干野生种,如兰花、木兰;其余多指一个属或以一属为主加上亲缘相近的其它几个属的同类植物,如百合。 除八大名花之外,云南尚有不少珍奇种类和特产植物,如驰名中外的鸽子花(珙硐树),树形高大的冬樱花,鲜红烂漫的云南樱花,花色奇特的紫牡丹、黄牡丹,种类丰富的秋海棠,以及花形奇异的飞燕草、草乌花等等。 云南山茶甲天下 云南山茶,是我省的特产花木。它的树形和花朵都比国内外普通栽培的山茶花要大得多,是自然界少见的大常绿乔木。花色有硃红、紫红、粉红、玫红多种,还有红白相间的二色品种。它以花大色艳而著称于世,和向有“云南山茶甲天下”之美誉。其载培历史甚为悠久,是在明代即引入庭园种植。繁衍至今,有上百个品种。我省许多城镇,但凡风景名胜、古寺古庙、公私庭园都以它为最珍贵庭园观赏花木为八大名花之首,是我省目前重点出口的名贵花木。 “万朵山茶”树 位于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城北郊、玉龙雪山西侧的玉峰寺有一棵古山茶树,一年开茶花上万朵,被誉为“山茶之王”,驰名中外。 这棵山茶树花名狮子头,每年立春时节初放,直至立夏,历时七个节令、一百多天,连续开花二十几批,每批开花知余朵,一批末焉一批又含苞待放,年开花两、三万朵,故称“万

植物种类调查方案

植物种类调查方案 篇一:植物配置调查报告 第四块绿地调研 摘要 对校园绿地进行调查其选用的绿化植物种类、种植形式、观赏特性等。 关键词 校园绿地,植物种类,种植形式,观赏特性 正文 1. 前言 此次调研是本学期植物造景最后一次调研,虽然临近期末事情很多,但我们组员都分外积极的参与了这次调研。在拍照收集资料的同时,也会现场讨论每种植物配置形式的巧妙或者缺漏之处,让我深深感觉到这门课给大家带来的激情。虽然植物种类不多,归纳的时候我以个体开始介绍,林林总总的列了出来,关于植物观赏特性方面也加进了自己的理解,如果有错误之处希望老师包涵。 2. 植物配置

指以自然乔、灌、藤、草本植物群落的种类、结构,层次和外貌为基础,通过艺术手法,充分发挥其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进行创作,形成山水—植物、建筑—植物、街道—植物等综合景观,让人产生一种实在的美的感受和联想。 3.调查绿地植物种类 龙柏(柏科,圆柏属) 形态特征 树冠圆柱状或柱状塔形;枝条向上直展,常有扭转上升之势,小枝密、在枝端成几相等 长之密簇;鳞叶排列紧密,幼嫩时淡黄绿色,后呈翠绿色;球果蓝色,微被白粉。周围环境:土壤湿润,水分充足 种植方式:孤植 观赏特性 树干挺直,树形呈狭圆柱形,小枝扭曲上伸树皮深灰色,纵裂,成条片开裂。龙柏树形优美,枝叶碧绿青翠,公园篱笆绿化首选苗木,多被种植于庭园作美化用途。应用于公园、庭园、绿墙和高速公路中央隔离带。龙柏移栽成活率高,恢复速度快,是园林绿化中使用最多的灌木,其本身清

脆油亮,生长健康旺盛,观赏价值高 黄杨 形态特征 枝圆柱形,有纵棱,灰白色叶面光亮,中脉凸出,下半段常有微细毛,侧脉明显周围环境:阳光充足,空气流通性较好 种植方式:列植 观赏特性 叶四季常青。黄杨在园林中常作绿篱、大型花坛镶边,修剪成球形或其他整形栽培,点缀山石或制作盆景。木材坚硬细密,是雕刻工艺的上等材料。 海桐 形态特征 嫩枝被褐色柔毛,有皮孔,叶革质,花白色有芳香味,花瓣倒披针形周围环境:土质疏松,土壤水分充足种植方式:孤植 观赏特性 花白色有香味,叶色浓绿而又光泽,经冬不凋,初夏

植物分类介绍——藤本植物

植物图片名称种类叶子形态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园林用途花相花期分布范 围 花及果 绿爬山虎落叶木质 藤本。 叶为指状 复叶,小叶 3—5,以5 枚的居多, 倒卵形或 椭圆形,长 6—14厘 米,宽2—5 厘米。 。聚伞圆 锥花序开 展,与叶 对生或顶 生于侧枝 上。两侧 对称,基 部不偏 斜,背面 脉上稍有 柔毛,侧 脉7—10 对,在两 面凸起, 小叶柄长 0.5—1厘 米。 花期6—7 月,果熟 期9—10 月。 产苏 南;生 于山坡 灌丛 中;分 布于湖 北、安 徽、浙 江和江 西等省 精品

川鄂爬山虎落叶 木质 藤本 叶面有 清晰的 白色 条,嫩 叶及叶 背红紫 色。 。耐寒、 耐旱, 适应性 强,向 阳处更 有利于 其色彩 艳丽 耐寒、 耐旱, 适应 性强, 向阳 处更 有利 于其 色彩 艳丽。 川鄂 爬山虎 在早春 及入冬 前红叶 翻飞,十 分悦目; 种植在 庭院墙 壁、公园 围墙处 蔓茎纵 横,叶片 密布,形 成一道 独特的 风景。 云 南,贵 州,四 川,湖 南,河 南,陕 西,甘 肃 植物图片名称种类叶子形 态形态特 征 生态习 性 园林用 途 花相花 期 分布 范围 花及果 五叶地锦 别名:美国地锦、五叶爬山落叶 木质 藤本 卷须与叶 对生,顶 端吸盘 大。掌状 复叶,具 五小叶, 小叶长椭 老枝灰 褐色, 幼枝带 紫红 色,髓 白色。 生长势 喜温暖 气候, 也有一 定耐寒 能力; 亦耐暑 热,较 ,是庭 园墙面 绿化的 主要材 料。 花期6 月, 分布 于北 美和 亚洲 精品

精品

蝙蝠葛多年生落 叶藤本,单叶互生, 叶片肾圆 形至心脏 形,长宽均 为5~14 厘米,先端 尖或短渐 尖,基部心 形或截形, 边缘有3~ 7浅裂,裂 片三角形 长13米。 根及根茎 入药。 生于山 地林缘、 灌丛沟 谷或缠 绕岩石 上。 兴安北部 和南部、 科尔沁、 燕山北 部、阴山。 我国东 北、华北、 华东;朝 鲜、日本、 蒙古、俄 罗斯。 千金藤多年生落 叶藤本叶互生;叶 柄长 5-10cm,盾 状着生;叶 片秀丽奇 特,阔卵形 或卵圆形, 长可达 5m。全株 无毛。老 茎木质 化,小枝 纤细,有 直条纹。 分布于江 苏、安微、 浙江、江 西、福建、 台湾、河 南、湖北、 湖南、四 川等地。 精品

景洪市世居少数民族简介

景洪市世居少数民族简介 景洪市世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有傣族、哈尼族、拉祜族、布朗族、彝族、基诺族、瑶族、壮族、回族、苗族、景颇族、佤族等12个世居少数民族。 一、傣族 傣族源于古代的百越群。据傣文书籍记载,公元前8世纪前后,开始迁入景洪地区。公元1世纪,汉文史籍已有关于傣族先民的明确记载。汉代称为“滇越”、“掸”;唐代称为“金齿”、“银齿”、“黑齿”、“茫蛮”、“白衣”;宋代沿称“金齿”、“白衣”;元明写作“白夷”或“夷”;清代以来则多称“摆夷”。在景洪,因居住地域和文化方面的某些差异又分别称为“水摆夷”,“旱摆夷”和“花摆夷”。上述都是他称,至于傣族自称,则一直为“傣”。但不同地域的自称,也有所不同地域的自称,也有所不同,可分为傣泐(水傣)、傣讷(旱傣)、和傣雅(花腰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按照傣族人民的意愿,正式定名为“傣族”。 在景洪市,傣族主要分布在允景洪街道办事处、勐龙镇、嘎洒镇、勐罕镇、勐养镇、景讷乡、普文镇、勐旺乡。2011年,傣族人口为139799人。 二、哈尼族 哈尼族源于古代西北部羌人。早在隋、唐、宋、元、明、清

时期,哈尼先民就以“和夷”、“和蛮”、“和泥”、“哈尼”等名称见于汉文献记载中。据考察,公元7-8世纪时,哈尼先民主要居住在红河中游两岸地区,公元9世纪中叶南迁,经沅江、江城等地进入景洪地区。哈尼族自称“哈尼”、“卡多”、“雅尼”、“豪尼”、“白宏”、“碧约”、“布都”等。内部分为吉维、吉坐、木达、阿克、补过等支系。景洪哈尼族自称为“阿卡然”,汉族称哈尼族为“阿卡”,傣族称哈尼族为“卡戈”。1953年7月15日召开的格朗和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上,经代表们协商,将哈尼族自称“雅尼”译为“僾尼”,统称为爱伲族。国家正式进行民族识别后,统称为哈尼族。 哈尼族主要分布在景哈乡、勐龙镇。2011年人口为71495人。 三、拉祜族 拉祜族源于古代羌人。战国时期向南迁徒,分布于今四川大渡河、云南安宁及滇西北地区。公元10世纪以后,拉祜族又继续南迁。景洪地区拉祜族多从澜沧江县迁入。拉祜族自称“拉祜”。他称有“倮黑”、“锅挫”、“缅”、“目舍”等称谓。关于“拉祜”的称谓记载,始见于《云南通志》卷二十四:“喇乌,临安、景东有之”。“喇乌”即今“拉祜”,之谐音。景洪拉祜族自称“拉祜”,傣族称之为“目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统一定名为拉祜族。 拉祜族主要分布在勐龙镇、嘎洒镇。2011年人口为11744人。

校园植物的识别与分类

校园植物的识别与分类 一、目的与要求 1、通过对校园植物的调查研究,使学生熟悉观察、研究区域植物及其分类的基本方法。 2、了解校园植物种和科的识别特征。 3、编制校园植物检索表,并对植物进行归纳。 二、材料与器具 放大镜、镊子、铅笔、笔记本、检索表及相关工具书 三、常见庭院植物的物种识别与分类 现在的大学校园绿化比较好,栽培及自然生长的植物种类很多。在积累了被子植物的系统分类的基础理论知识后,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的绿化优势,通过调查研究校园内植物的种类,熟悉观察、研究区域植物及其分类的基本方法,为其后的野外实习做准备。为保证实验的质量和效果,实验前指导教师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把学校分成不同的区域,学生可分成多个小组对不同校园区域的植物(包括栽培及自然生长的植物)进行调查研究。 (一)基础性实验——校园植物形态特征的观察与科学描述 对植物的形态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是进行物种识别与分类的基础,学生在野外实习之前一定要学会植物形态特征的科学描述方法。 植物种类的识别、鉴定必须在严谨、细致的观察研究后进行。在对植物进行观察研究时,首先要观察清楚每一种植物的生长环境,然后再观察植物具体的形态结构特征。植物形态特征的观察应起始于根(或茎的基部),结束于花、果实或种子。先用眼睛进行整体观察,细微、重要部分须借助放大镜观察,并能按以下特征进行观察和科学描述。 1、植物的性状——乔木;灌木亚灌木;草木(包括一、二年生或多年生),茎的形状、颜色、被毛或滑;直立;平卧,匍伏;攀援;缠绕或其他。 2、叶——单叶或复叶;叶形,有无叶柄?对生或互生,或轮生。叶面及叶背颜色如何?被毛或其它,网状脉或平行脉有托叶或无托叶? 3、花序——总状类花序(如穗状、总状、园锥、伞形等花序)或聚伞类花序(如轮伞、聚伞花序)或花单生等。 4、花的各部分:观察、研究要极为细致、全面,从花柄开始,通过花萼、花冠、雄蕊,最后到雌蕊。必要时要对花进行解剖,分别作横切和纵切,观察花各部分的排列情况、子房位置、组成雌蕊的心皮数目、子房室数及胎座类型等。 (1)苞片——形状、颜色、数目、被毛或其他。 (2)花萼——萼片形状、颜色、数目、离生或合生、被毛或无毛。 (3)花冠——花瓣形态、颜色、数目、离生或合生、被毛或无毛。 (4)雄蕊——数目、花丝离生或合生,雄蕊与花瓣,萼片对生或互生。花药的着生情况和开裂方式。 (5)雌蕊——花柱数目、柱头分裂数或不裂或浅裂。 ①子房上位、下位或半下位; ②子房室的数目; ③胎座式(如中轴胎座、特立中央胎座、侧膜胎座等); ④胚珠数目——少数或多数或定数。 (6)果实——属于何种果实?开裂或不开裂,果实的形状大小和颜色。

云南植被的分布规律

云南植被的分布规律 摘要:云南省地处低纬度高原,地理位置特殊,地形地貌复杂,所以气候也很复杂。而植被分布主要决定于气候和土壤,所以云南省的植被类型极为丰富多样,可以说它是气候和土壤的综合反映。云南植被的复杂多样,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山地植被类型及各地植被垂直带谱的多样性所致。而且,由于全省的地势状况,各类植被的交错和过渡现象普遍,特别是对各类常见的植被分布影响巨大。 1.云南省的气候特点 云南省所处纬度较低,主要受南孟加拉高压气流影响形成的高原季风气候,全省大部分地区冬暖夏凉,四季如春的气候特征。全省气候类型丰富多样,有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和高原气候区等7个温度带的气候类型。云南气候兼具低纬气候、季风气候、山原气候的特点。其气候深受印度洋西南季风和西风环流季节交替的影响,具有浓厚的南亚季风气候的特色:干、湿季分明,而年温差较小。但东部也兼受东亚季风的一些影响,并且具有高原气候的太阳辐射强烈,日温差大等特点。由于气候类型多样,形成了云南植被发育的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2.云南省得地形地貌 2.1云南省的地形特点 云南地形极为复杂,大体上,西北部是高山深谷的横断山区,东部和南部是云贵高原。最高峰是西北部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的梅里雪山,其主峰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m,高山气候比较寒冷终年积雪。最低点是河口县的元江河谷,海拔仅有76.4m。整个云南西北高、东南低,有84%多的面积是山地,高原、丘陵占10%,仅有不到6%是坝子、湖泊之类。个别县市的山地比重竟然超过了98%。 2.2云南省的地貌特点 云南省地貌,以元江谷地和云岭山脉南段的宽谷为界,云南全省大致可以分为东西两大地形区。云南东部为滇东、滇中高原,称云南高原,属云贵高原的西部,云南平均海拔2000m左右。云南这里主要是波状起伏的低山和浑圆丘陵,发育着各种类型的岩溶地貌,云南西部为横断山脉纵谷区,高山与峡谷相间,云南地势雄奇险峻,其中以三江并流最为壮观。一般来说,云南西北部平均海拔在3000~4000m;云南西南部平均海拔在1500~2200m;云南靠边境地区地势逐渐和缓,平均海拔只在800~1000m,

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的方法

第六章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的方法 目的要求 掌握:资源调查准备工作;资源调查内业工作。 熟悉:药用动植物资源调查;药用资源的评价。 了解:资源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基本背景资料 当今中药行业引用的数据资料基本是来源于20年前(第三次全国中草药资源普查)的统计资料! 《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列出的640种世界性濒危物种中,中国占156种,其中属于中药物种的占主体。 中药资源调查的意义 中药现代化的迫切要求和基础工作。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需要。 中药行业的战术需求。 中药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形象。 中药资源调查的准备工作 组织准备、物质准备、技术准备 组织准备基本程序 制定并提交计划任务书→上级主管部门审批立项→组织有关单位召开调查准备会议→建立组织机构→讨论和审定技术方案和工作计划→确定各单位和部门职责→举办技术培训(含野外调查和自救生存练习)

物质准备(1) 收集资料:调查地区的动植物资源资料,地图、生产规划、研究报告等资料。 动植物资料:区域生态系统、植被和植物群落以及动植物志等。 物质准备(2) 地图资料: 地形图、植被图、土壤图、农业和林业区划图。 野外物资:GPS卫星定位仪,数码相机或摄像机,照度计、温湿度计、枝剪、标本架。 技术准备 制定技术方案:外业调查技术方案→编写野外调查实施细则→编制各种记录表格→确定调查路线→编制工作日程表。 确定取样调查方法:取样调查的精度和误差,取样单位和取样方法,标准样方调查 1、线路调查 2、样地调查 常用样地调查取样方法:典型取样法、随机取样法、系统取样法、分层取样法。 技术准备 “3S”技术调查法: 遥感(RS,remote sensing)是指从远距离、高空,以至外层空间的平台上,利用可见光、红光、微波等探测仪器,通过摄影或扫描、信息感应、传输或处理,根据地物反射和发射的波谱特性

景洪市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景洪市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景洪市地处西双版纳州中部,也是州府所在地。地理坐标为东经100°25′至101°30′,北纬21°26′至22°35′。东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西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南与缅甸国接壤,国境线长112.39公里。总面积6958平方公里。素有“东方多瑙河”之称的澜沧江——湄公河纵贯全境,是中国进入东南亚各国和对外交流的一座重要港口城市。 行政区划 景洪市总面积6958平方千米。总人口52万人。辖1个街道、5个镇、5个乡(其中2个民族乡):允景洪街道、嘎洒镇、勐龙镇、勐罕镇、勐养镇、普文镇、景哈哈尼族乡、景讷乡、大渡岗乡、勐旺乡、基诺山基诺族乡。共有16个居委会、81个行政村。 允景洪街道面积:243平方千米人口:7.19万人邮编:666100代码:532801001辖16个社区:曼各、曼斗、嘎兰、曼景兰、新城、风情园、花卉园、三叶、白象湖、孔雀湖、黎明、曼听公园、沧江、嘎栋、曼外、曼戈龙。街道办事处驻嘎兰。 嘎洒镇面积:755平方千米人口:7.12万人邮编:666109代码:532801102辖14个行政村:曼掌宰、曼达、曼勉、曼播、曼龙枫、沙药、南帕、曼景罕、曼沙、曼迈、曼点、纳版、曼戈播、南联山。镇政府驻嘎洒街。 勐龙镇面积:1216平方千米人口:9.06万人邮编:666112代码:532801103辖20个行政村:景龙、曼兵、曼栋、曼南坎、曼景列、曼龙

扣、勐宋、曼伞、贺管、曼戈龙、邦瓢、嘎囡、曼康弯、贺南东、坝卡、南盆、曼宛洼、南嗨、曼播、曼迷。镇政府驻景龙。 勐罕镇面积:301平方千米人口:3.82万人邮编:666108代码:532801104辖9个行政村:曼景诓、曼听、曼法、曼嘎俭、曼景、曼么、勐波、曼搭、曼累讷。镇政府驻橄榄坝。 勐养镇面积:688平方千米人口:2.12万人邮编:666106代码:532801105辖7个行政村:城子、曼纳庄、曼景坎、曼洒浩、跳坝河、昆格、大河边。镇政府驻景勐养。 普文镇面积:554平方千米人口:2.09万人邮编:666102代码:532801106辖4个行政村:城子、称杆村、曼飞龙、坡脚。镇政府驻普文街。 景哈哈尼族乡面积:399平方千米人口:1.47万人邮编:666108代码:532801202辖6个行政村:景哈、莫南、搭亥、土鲁、戈牛、坝那。镇政府驻景哈。 景讷乡面积:627平方千米人口:1.20万人邮编:666105代码:532801203辖6个行政村:曼散、大寨、曼召、贺孔、勐板、弯角山。镇政府驻曼散。 大渡岗乡面积:787平方千米人口:1.43万人邮编:666104代码:532801204辖4个行政村:大荒田、大干坝、大荒坝、关坪。镇政府驻大渡岗新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