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前市场监督管理改革所面临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当前市场监督管理改革所面临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当前市场监督管理改革所面临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当前市场监督管理改革所面临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

·

当前市场监督管理改革所面临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在地方政府的机构改革的背景下,原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商行政管理局和质量监督管理

局采取“三合一”的模式,成立综合性的市场监督管理主体——县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

在精简机构的背景下,这种综合设置目前还只能是一种探索,效果需要时间来检验。尽管一

些地方新的综合性市场监督管理主体在市场监管实践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给企业带来便

利,在为政府减负的同时,一些问题也在实际的运行中逐步显现。

一、机构综合改革后面临的几个难题

(一)简单的机构合难以实现1+1> 2 的问题

当前的机构合并有多种模式,一个重要转变就是将部门之间的外部协调为一个部门的内部协

调,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减少协调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但实际上大部分地方政府对于大

融合体制的设置,还仅仅是几个部门简单的拼凑在一起、对内设机构进行的“物理性” 删减

或合并。具体到市场监管部门内部,由于实现了多部门的职能融合,业务流程的树立需要按

照新的思路和内在逻辑进行再造,这需要一个理顺的过程,短时间内根本无法实现。对外看似责任“无缝担责”,对内还是“各干各的”,造成大多数机构合并实际没有实现真正的融

合,合并后体制的优越性根本无法显现。这种片面的追求减机构、减编制的改革方式对于现

行的行政管理体系可能会造成得不偿失,可能会陷入“方向正确、操作有误、步子太急、反

反复复” 的困境。这方面体现比较明显的就是技术层面监管的流程再造。例如食品药品监管问题,原本就是一个技术含量高于行政干预的系统性体系,根据“四个谁”的监管原则,工

作职能并未与工商、质监等部门有交叉,如果硬性实现融合势必出现职能“偏重”、“谁吞并谁”的问题,进而产生重此失彼的现象,最终削弱其他职能职责的履行。同时,上下改革

步调的不一致,造成了“一个媳妇多个婆婆的现象”。多数单位实现“N 合一”后,由于一个部门接受 N 个上级部门指导的局面,在工作衔接、职能转变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上级

部门的频繁文件、各类专项治理、不同监管模式、多项中心工作和协调配合,会议、培训频

繁等各种问题在改革后出现,从基层执法人员的反映看,已对此苦不堪言、怨声载道。仅以

会议为例,一项主题会议“应付”多个上级部门,合并后的单位需要参加会议的 1 个时间成本徒增到 N 个时间成本,造成行政时间上的浪费。

(二)新执法主体难以解决执法合法化的问题

目前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方案可谓“百花齐放”,以工商、质监、食药监、物价、安监等部

门进行排列组合,甚至有些地方政府把旅游局也纳入“大市场监管”格局。合并后的机构尽

管名称各异,有些地方政府直接成立新命名的执法主体,而有些地方政府为避免执法主体不

合法问题,采取一个局悬挂多个牌子的方式。无论是“几合一”,作为新的执法主体都面对

--

一个问题,即:执法权的合法性。《行政处罚法》第十六条规定:“国务院或者经国务院授

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权,

但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权只能由公安机关行使。”就是说,国务院或者经授权的省一级

政府可以作出“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权”的决定,处罚权的转移由国务院或者经授权的省级政府决定。但无论采取哪种方式,如果未按照《行政处罚法》第十六

条规定予以授权,要想执法主体合法,必须具备两点:一是按照原执法主体名义执法(与合

并后的“三定”方案向矛盾);二是原执法主体具有执法资格的执法人员进行执法(合并没

有实际意义);三是为一个执法人员办法多个执法证件(一对N?)。对此,一些合并后的

执法主体为了避免执法风险严格参照以上三条开展执法活动。一些新命名的执法主体不得不

参照第二点、第三点开展执法活动。也有一些新执法主体不得不绕过执法行为的合法化的障

碍开展执法活动。这种新执法主体的执法合法化问题早已引起基层执法人员广泛的争议,基

·

--

·

层工作人员的“无所适从”更彰显基层工作人员对自我保护选择上的“无奈”和对基层执法

主体的“不尊重”。

(三)工商干部队伍情感上难以接受的问题在“N 合一”机构改革的浪潮中,唯有工商干部

队伍受到的冲击最大,一直处于风口浪尖上。先是部分干部队伍被划转到食药局,接着又进行“各种各样” 的合并,无一例外的是工商干部队伍的职能在增加、人数在锐减。即使这样,一些领导领导机关仍在“补刀” 。例如:如皋局在机构改革中,按照“总体瘦身、基层强身”的原则,将 70% 的干部职工充实到基层一线。对于“谁留机关、谁下基层”这个烫手山芋,

如皋市委、市政府出台了机构改革中严苛的“瘦身法”:“一律不提拔,一律不返城”,要

求人员流向只能从近到远、从机关或城区到农村;55 周岁以下男性、53 周岁以下女性,农

村工作经历不超过 8 年的,一律充实到农村分局。这样的政策,就如同网上对公务员攻讦的帖

子“你不想干可以辞职”一样刺痛人心,明确告诉基层工作人员“政治待遇免谈、福利待遇不谈”、

“只讲理想,不讲现实,只讲奉献,不讲索取”,而更有甚者,少数地方在工商

工作人员划转到食药监局后发现“编制丢了”。同时,作为这支平均年龄达到45 岁以上的工商干部队伍要想迅速“转型”,实现从“物理变化”到“化学变化”的转变,无论从体制

完善、深度融合上,还是从能力跟进、履职履责上都需要一个相当长过程。陡然的扩大这支干部队伍的执法领域,让这支非专业队伍做专业事务,背负“背不起”的责任,这样的机构

改革让奉献了一辈子的“老工商”情何以堪。

(四)部门规章和法律法规难以及时跟进的问题政府机构改革,实施“N 合一”执法模式,是否是大势所趋另当别论,但在行使集中执法权之前应当做到法律先行。政府或部门改革不能以“改革”的名义、抛弃法制精神。在法律之上若顶层无预先设计,基层执法部门必定会

各自为政,“乱”就成为一种常态。基层乱,只是乱一片,顶层乱就会乱一面。例如,在近

几年,由工商总局牵头的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正逐步向纵深推进。从实缴制到认缴制、年检到年报、“先照后证”到“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等,每次登记注册规则的改变都会全面影响

市场监管的基础性原则,这不仅是工商行政法规发生了改变,更影响着诸多部门的监管规则。

但执行新政策、新规则的同时,基层工作人员在执行过程中常常感到“无奈”:市场主体一

遍遍的询问“年检”相关事宜工作人员除了告诉以后要“年报”、其他还不清楚;窗口海量

发出去的网吧营业执照因经营户不能取得网吧经营许可证又不得不劝经营户办理注销手续;

“三证合一、一照一码” 后银行等相关部门还是索要机构代码证;工商登记基本信息已经在

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示但很多企业还需要到行政单位开“诚信经营” 证明;要求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但如何事中事后监管还在“摸石头过河”。在部门规章严重滞后的同时,

各项法律法规也“姗姗来迟”,例如商事登记制度是否与《公司法》有冲突?地方工商、食

药监机构改革、职能划转后的执法工作是否与《食品安全法》有矛盾?如果披上改革的外衣

就可以允许违背法律,那不仅仅是政府部门在堂而皇之的“闯红灯”,实质上是损害法律权

--

威。

(五)执法部门的编制逐渐被“蚕食” 的问题机构改革,应该更多的从科学的职能履行考虑,从市场经济秩序健康发展考虑。改革中,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将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与正在开

展的控编减编、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等工作,要求一起谋划、一起实施、一起落实。但

改革的实质是行政执法部门的编制成了“唐生肉”,被这个“割”掉一块,被那个“撕”掉

一块,干部队伍成功实现“瘦身”的同时,事务一项不少,还要承担职责外的事情。例如文

明城市创建(建设)工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牵头的农贸市场创建(建设)工作,无论从工

作职能上还是技术层面上,工商部门都不是农贸市场主要监管部门,却因为政治因素不得不投入绝大部分精力甚至基层局、所全员力量,“耕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还要落得

时常因此被问责的困局。另外,地方政府虽然对市场监管负总责,但相比经济发展、社会维稳、食品药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安全生产等中心工作,市场监管未必能真正成为地方政

·

--

·

府工作的重心。而此时用这块“唐僧肉”去换来中心工作的“长生不老”,正是两害相权取

其轻的必然后果。随着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管理职能及人员的划转,行政审批局的设立,以及地方政府中心工作的需要,行政执法部门的编制还将逐渐被“蚕食”。尽管当前许多地方采

取机构合并的方式组成新的执法主体,但事实上新的执法主体的总编制数在缩减。事权未减少,编制却在减少,在职能为进行科学优化、深入融合,工作人员履职能力未全面提升之前,

在监管效能上很难有较大的提升。

二、对策探讨

(一)要转变 1+1 > 2 思维,解决好科学决策问题

当前,有部分人认为成立综合的市场监管主体有利于整合市场监管执法资源,可以发挥各部门的优势,例如工商部门队伍基本覆盖乡、镇、街道等基层,质监部门拥有完备的检测技术

支撑,能够满足日益复杂的监管需求;食药监部门则具备食品药品监管优势。从部分已先试先行的“示范区”总结的经验看,整合市场监管执法资源确实有其进步意义,很多观点认为

产生了 1+1 > 2 的效果。政府部门的职能融合虽是一个大趋势,但职能融合与机构删减、合

并性质完全不同。简单的说,机构融合具有“化学性”,将两种“物质”充分“搅拌”后生

成一种新的物质,这种物质将表现出新的性征。而机构合并主要体现在“物理性”,尽管两

种“物质”被充分“搅拌”,并没有改变其物理性而产生新的物质。很显然,机构改革的最

终目的是职能的融合。职能融合就需要对“化学性”进行分析。政府应对即将合并的机构进

行充分地调研,重新衡量“编制”与“事权”,哪些职能可以删减、哪些职能需要加强、哪

些职能比较相近、完成相应职能需要多少编制等,每一项都要做出科学评估,每做一项决策必须要有依据支撑。例如,如果政府认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编制可以划转到其他职能部门,

或可承担更多的职责,那么政府就应该对工商系统的事权进行调研,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重

新“三定”,而不是不拍脑袋、凭经验做出决策。

(二)要转变先试先行思维,解决好法律滞后问题

盖楼要先打地基,市场监管也离不开依据,也就是法律。政府机构改革、集中行使执法权是

大势所趋,但应当法律先行,不能以“改革”的名义、抛弃法制精神而违法。顶层无设计,

下面必定各自为政,“乱” 就成为新常态。任何一个秩序井然的市场经济体系一定是建立在

运行良好的法律体系之上的,反之,市场监管将一片混乱。仅以2009 年《食品安全法》生产环节监管为例,从法律层面上就存在对现做现卖食品加工作坊监管主体归属不明、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办理相关证照相对困难、食品生产环节监管力量薄弱以及生产环节食品质量安

全抽检经费不足等问题。可见,出现问题不能归结部门之间“推诿”“扯皮”,而应看清法律上存在漏洞。如果部门不“推诿”就是“乱作为”,那么部门之间的“推诿”肯定是一种

常态。无论是工商局、质监局、食药监局,还是现在的市场监督管理局,只是国家监管市场

体制的表现形式,并不是监管好坏的根本。市场监督管理体制改革不是目的,仅是促进市场

--

监管科学化、常态化的一种手段。如果单纯的只是要求出了事情有个单位“背责”,那这种

简单的机构合并显然可以达到这个目的。法治才是做好市场监管的根本也是唯一途径。如果是想从根子治好市场监管的乱象,显然机构合并并不能解决问题。因此,在市场监督管理体制改革中,从国家层面上首要考虑的是面临什么问题、要解决什么问题、怎么解决,尤其是

不能倡导先试先行,即使要先试先行也只能在一定的小范围进行,不能默许地方政府自己去“摸石头”,搞“百花齐放”,防止法律、法规滞后造成的监管乱象。

(三)要转变基层包干思维,解决好思想不稳问题机构改革,无论如何“变”,最终把执法

工作落到实处的是基层工作人员。在机构改革中,将所有“矛盾”、责任下移,一味的通过

行政命令方式解决问题,将会造成基层干部队伍思想上的不稳定,进而影响基层执法工作。

例如在由垂直管理到属地管理的改革中,原本在市直部门的执法人员可以在市内进行横向交

流,关于工作在农村还是城市的问题可以内部消化解决。在实施属地管理后,部分基层工作

·

--

·

人员在农村工作从暂时变为永久,带来诸多生活上、工作上的问题,进而带来思想上的不稳

定。对此,在机构改革中务必要考虑到基层工作人员的现实生活、学习问题等,从四个方面

确保干部队伍稳定:一是确保基层工作人员行政编制不变,不能因为人员划转、分流造成身份变化;二是要重点解决有城市划入农村工作人员的后顾之忧,可采取编制暂留市内人员借

调农村的方式,在农村人员逐渐招录到位后将这些“老同志” 逐批调回市内,期间为其子女上学等问题广开绿灯,位夫妻两地分居给予一定的补助等;三是重视待遇,要关心基层工作

人员的工资待遇、政治待遇及工作压力问题,可以借鉴深圳、上海的现有改革样本,真正解

决基层执法人员的待遇问题。同时在干部提拔使用时要向基层倾斜,做到心往基层想,钱往基层投,人往基层流,用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四是做好干部队伍的业务培训,系统、有针

对性的开展培训工作,让这支干部队伍尽快担负起“ N 合一”后的新职责,迅速适应新职能、新任务,而不能强加“一揽子”不会履行的职责,让基层背负背不起的责任。同时要建立科

学合理的追责制度,保护好这支监管队伍。

(四)要转变行政管理思维,解决好社会共治问题目前行政执法部门采取的监管方式以行政

管理和监督管理为主,这两种监管方式在实际运行中需要投入巨大的行政成本,这巨大的行政成本也仅仅约束了少数违法违规经营者,投入的“性价比” 非常低。这种通过行政手段监

管数量庞大的市场主体、产(商)品的管理理念显然已经非常落后,也难以达到监管需求,

在这种情况下,机构体制的改革和社会管理必须做出根本性的推进,突破原有管理理论,把管治思想转变为共治思想。要彻底厘清工作职能,明确区分哪些职能是行政服务、哪些职能是行政指导、哪些职能是行政执法,在机构改革中,不能再将其混为一谈,而是要通过改革,把不该由行政执法部门管理的事项移交出去,把该由行政执法部门管理的事项切实管好,要做到专业人做专业事、专业机构做专业事,才能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

础性作用。在行政管理和监督管理过程中,不能只考虑执法部门和监管对象,一定要在二者之间引入社会,引导社会力量,汇集社会力量,充分利用12315 、12365 、12331 、市区长专线等平台的信息收集作用,也可以引入第三方监管(例如:商业保证金、商业保险、个体协

会、检测检验机构等),行政部门只专注构建平台、依法行政,在社会治理中运用好消费者

权益保护触角、行政执法手段、信息公示平台这“三驾马车”,做到快速反应、依法处理,

及时向社会公示。要切实做好角色定位,尤其在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过程中不能够身兼数

职,在收集证据时当“警官”、在做出行政处罚时当“法官”这种多角色执法过程中容易导

致公权力非理性行使。

(五)要转变人海战术思维,解决好人员不够问题机构改革,无论几合一,总编制变少是必然趋势。人少、事情没有少,解决事权矛盾,不是一句职能科学融合就解决得了,即使职能

已经高度融合,在编制上仍会表现出“缺”的情况。例如,质监部门的特种设备管理的相关

科室,编制只有几个,但按照特种设备法律法规规定,监管人员需要对重点场所特种设备使

--

用单位每年至少巡查1-2 次,同时还要处理大量的投诉、日常检查巡查等工作,人机矛盾已

经非常突出,在特种设备数量逐年增加的城市,基层局即使再投入10 个、 20 个编制,都远

远解决不了人力不足问题。这种局面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从上到下都停留在人海战术的思

维,向简单的依靠人力解决一切。这种人海战术,是一种以数量和巨大的消耗换取其他方面

优势的战术,原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巡查工作制也是典型此列。在科技水平不足、生产力相对落后的情况下运用人海战术是一种无奈选择,确实在一定历史时期能够发挥较大作用。但在科技日新月异发展的今日,尤其在政府要求大量减少编制的背景下,这就尤需要顶层设计

中要充分考虑到基层工作人员的“能力、精力、体力”问题,要尽快从人海战术思维转变到

科技创新思维,不但要在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上抛弃人海战术,更要在充分利用现有科技,

在服务与监管中进行技术上的革新上下足功夫,要大大地减少“编制” 在服务与监管领域的

数量,通盘考虑哪些事务可以由“机器” 做,哪些事务只能由“人” 做。例如注册登记工作,

·

--

·

以现有的科技水平完全可以网上自动受理、自动打印证照,就没有必要再投入“编制”大量人力去完成机器可以完成的任务。在监管领域可以预装智能监控系统,以实现科技水平与监管水平的高度统一。

-- ·

服务规范:市场监管系统窗口服务规范(试行)

服务规范:市场监管系统窗口服务规范(试行) 根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印发的《市场监管管理系统窗口服务规范(试行)》(市场监管企字〔201X〕63号),结合全省市场监管系统实际,研究制定了规范窗口履职、优化窗口服务、提升窗口形象的意见,并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加强人员配备和岗位管理 (一)全省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根据窗口单位所承担的工作职责,调整充实能力素质相适应的人员到窗口岗位工作,做到岗位有人、事有人办,人尽其责。窗口岗位实行AB角制度,工作人员要互为补充,团结协作,相互协调,密切配合,确保窗口在法定工作时间内不空岗、不断档。 (二)窗口岗位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作息规定,坚守工作岗位,不得迟到、早退,严禁擅自脱岗串岗。 (三)窗口岗位工作人员因工作需要暂时离岗的,应向负责人告知去向,并在不影响窗口正常工作的前提下方可离开;因另有工作任务需离岗半天的,窗口单位应安排人员顶岗,确保窗口工作正常运行。 (四)窗口岗位工作人员应相对稳定,请假半天以上的,所在单位应安排补岗人员后方可准假。补岗人员应熟悉相关业务工作和服务规范。 二、规范服务设施和便民措施 (一)窗口单位要严格按照规范化建设和政务公开要求,设置办事指示牌、标识

牌,配备必要的桌、椅、笔、饮用水等便民服务用品,方便服务对象办事。 (二)服务大厅应当提供办事指南、相关表格及通用范本,方便服务对象查阅、使用、参考。 (三)服务窗口应设置工作人员座牌,公示工作人员姓名、照片(着装登记照)、岗位职责、服务承诺。 (四)服务大厅应设置群众意见箱、公开监督投诉电话,定期归纳整理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 三、规范仪表着装和行为举止 (一)窗口岗位工作人员上班时间统一着市场监管制服,不得着便装上岗,制服着装应符合规范,仪容整洁大方,不得将制服与其他服装混穿,不得穿拖鞋,不化重妆,不佩戴外露饰物(耳环、手饰、项链等),非特殊原因不得戴便帽、墨镜。 (二)言行举止得体,服务细致周到,办公遵规守纪,不推诿,不敷衍塞责,不在服务大厅喧哗、嬉闹、吃零食、进餐等。 (三)工作时间不得阅读与工作无关的材料,不在工作电脑做与工作无关的事。 (四)严格履行岗位职责,不渎职懈怠。严格依法行政,不违反规定办理业务;严格公正办事,对服务对象不歧视、不偏私;严格遵守廉政规定,不得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五)窗口办公环境整洁,物品和资料摆放整齐,不乱扔、乱放私人杂物,不随地吐痰、乱扔纸屑,服务大厅内禁止吸烟。

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加强现制现售奶茶果蔬汁监督管理的通知

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加强现制现售奶茶果蔬汁 监督管理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近年来,现制现售奶茶、果蔬汁等饮品店发展迅速,“网红奶茶”“网红果汁”等饮品吸引广大消费者购买饮用。但检查发现,部分饮品店使用过期原料、卫生条件差、虚假宣传等问题较为突出,存在食品安全隐患。为加强现制现售奶茶、果蔬汁监督管理,保证食品安全,现就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严格落实经营者主体责任 各地要督促饮品店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要求,规范饮品制售行为。从业人员要取得健康证明,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等,保持个人卫生和手部清洁。采购的鲜奶、奶粉、植脂末、茶粉、茶包、水果、蔬菜、果酱、糖浆、食品添加剂、一次性杯具和吸管等原辅料要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贮存、运输和盛放原料的容器应安全、无害,使用前应洗净、消毒,保持清洁。购进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应对人体安全、无害。制作食用冰、奶茶、果蔬汁的水,应为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生活饮用水。用于加工制作果蔬汁的水果、蔬菜应新鲜安全并清洗干净。禁止使用腐败变质的水果、蔬菜以及超过保质期的果酱、糖浆等原辅料加工制作饮品。奶茶、果蔬汁等饮品的公示信息和广告宣传内容应当真实合法,不得存在虚假内容。产品宣传中使用“无糖”“低脂”“鲜奶”“现切水果”等内容的,要与实际相符。 二、加强监督检查和产品抽检 各地要组织对现制现售奶茶、果蔬汁等饮品店开展现场检查,对存在安全隐患的饮品和原辅料进行监督抽检。重点检查以下内容: (一)复核食品经营许可条件,检查食品经营者证照是否齐全,是否存在超范围经营自制饮品、机打饮料或定型包装饮品的行为,从业人员的健康卫生管理是否符合规定。 (二)对经营鲜榨果蔬汁的,检查水果、蔬菜的进货查验记录以及保存情况。 (三)对经营冲煮饮品的,检查冲煮所用果汁原浆、奶粉茶粉等产品标签是否合规,杜绝使用无证产品和超过保质期产品。 (四)对销售机打饮料的,检查一次性杯具、吸管和现调饮料机供应商资质及产品合格证明。 (五)对制作饮品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检查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和保存情况。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印发《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必备知识》题库及答案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印发《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必备知识参考 题库》 (公开资料) (共 200 题,其中判断 100 题,单选 50 题,多选 50 题) 一、判断题(共 100 题) 1.餐饮服务提供者对其加工制作和经营的食品安全负责。(对) 2.任何单位将食堂对外承包经营,单位的负责人都要对食品安全负责。(对) 3.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委托社会供餐,也要对食品安全负责。(对) 4.学校(含托幼机构)校(院)长是学校(含托幼机构)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对) 5.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对员工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保证食品安全。(对) 6.食品经营企业应当配备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并经考核合格。(对) 7.大型餐饮服务企业和餐饮连锁企业及设有食堂的大中专院校应当建立食品安全管理机 构并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对) 8.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应当负责对购买的食品原辅料、食品加工制作过程、餐饮具清洗消毒、环境卫生等进行管理。(对) 9.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食品安全事故隐瞒、谎报、缓报,不得隐匿、伪造、毁灭有关 证据。(对) 10.餐饮服务提供者在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后隐匿、伪造、毁灭有关证据的,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违法所得并处 10 万元以上 50 万元以下罚款。(对) 11.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有权举报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对) 12.倡导餐饮服务提供者公开加工过程,公示食品原料及其来源。(对) 13.食品经营许可申请人应当对许可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负责。(对) 14.委托他人办理食品经营许可申请的,代理人应当提交授权委托书以及代理人的身份证明文件。(对)

15.食品经营许可证的正本和副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对) 16.餐饮服务提供者不得伪造、涂改、倒卖、出租、出借、转让食品经营许可证。(对) 17.转让餐馆时,可以将食品经营许可证一并转让。(错) 18.食品经营许可的事项发生变化后,应当在 10 个工作日内申请变更。(对) 19.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对监督检查人员现场检查中形成的检查记录、询问记录和抽样检验等文书进行核对,核对无误后签字或者盖章。(对) 20.日常监督检查结果为不符合,有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潜在风险时,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边整改边经营。(错) 21.日常监督检查结果为基本符合时,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监管部门的要求限期整改,并报告整改情况。(对) 22.职业学校、普通中等学校、小学、特殊教育学校、托幼机构的食堂原则上不得申请生食类食品制售项目。(对) 23.制作生食海产品时可以不在专间操作。(错) 24.餐饮服务提供者不得采购、贮存、使用亚硝酸盐。(对) 25.餐饮服务提供者可以在食品库房内存放杀虫剂、鼠药。(错) 26.餐饮服务提供者不得使用工业用洗涤剂、消毒剂对餐饮具进行清洗、消毒。(对) 27.餐饮服务提供者可以将醇基燃料作为酒水提供给消费者饮用。(错) 28.餐饮服务场所内可以设立圈养、宰杀活的禽畜类动物的区域。(错) 29.餐饮服务提供者采购蔬菜水果时可以到商场、超市、蔬菜水果种植基地、批发市场 采购,采购时要查验蔬菜水果的感官性状。(对) 30.餐饮服务提供者采购肉类时可以到屠宰场、商场、超市采购,在屠宰场采购的应当索取肉品的检疫合格证明。(对) 31.餐饮服务提供者不得采购来源不明、标识不清、感官性状异常的食用油。(对) 32.餐饮服务提供者经营的酒水饮料可以从取得许可证的生产企业、商场超市采购,不得销售假酒。(对)

推进市场监管变革的调研报告

推进市场监管变革的调研报告 以优化营商环境为目标,以完善公平竞争市场环境为重点的市场监管变革,既涉及监管职能的调整,也涉及监管理念的变革,还涉及深层次的监管权力结构调整。纵深推进简政放权,重要的是加快推进市场监管的转型与变革,为形成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提供重要保障。 优化营商环境不仅是提升经济竞争力的现实需求,而且是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当前,我国的营商环境与大国的经济地位很不相适应,优化营商环境具有现实性、迫切性。未来几年,能不能在优化营商环境上取得实质性突破,既取决于产权保护的制度化、法治化进程,又取决于税收结构的转型,更取决于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的形成。 把完善中小企业发展的市场环境作为市场监管的重要职责 近年来,中小企业发展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数量明显增加。但其成长与发展并不稳定:一是中小企业平均寿命短,二是民间投资增速和占比出现“双下降”。总的来看,中小企业发展问题已成为经济转型升级与结构性

改革的突出矛盾。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是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客观地看,我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短和民间投资的“双下降”,既是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阵痛”,同时也反映了中小企业仍面临着某些不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例如:尽管国家从政策上规定了民营企业可以进入法律未禁止的领域,但许多领域投资准入仍实行严格的前置审批和“牌照管制”;教育、医疗、文化等服务业领域,仍保持着一定的行政审批和行政管制;一些领域尽管实行了投资备案制,但实际上仍是变相审批。由此,使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制度性交易成本难以真正降下来。 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是市场监管的重要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尽管说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通过市场监管变革,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例如,通过强化事中事后的有效监管,有条件全面实施企业自主登记制度,从而形成与经济大国相适应的商事制度的基本框架;有条件取消企业一般投资项目备案制,全面推行法人承诺制等。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重要职责。从改革的实践看,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相关政策的落实,涉及到众多部门,如果没有一个政府部门牵头推进落实,中小企业发展很难取得预期效果。适应中小企业发展对公平竞

全国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信息发布平台

全国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信息发布平台 “四库一平台”是以工程建设企业、注册人员、工程项目、诚信信息等数据库为基础,建立的“数据一个库、监管一张网、管理一条线”建筑市场和工程质量安全监管一体化工作平台。 是在建筑市场快速发展与管理机制不健全的作用下逐步建立起来的一个开放性信息平台,是 一种以“诚信”管理“混乱”的手段,只为完善我国建筑市场监管,促进我国建筑行业健康发展“四库一平台” 建立背景: 当前我国正处于建设高峰时期,建筑市场中各方主体信用缺失的情况还比较普遍。一些建设单位不按工程建设程序办事,强行要求垫资承包,肢解工程发包,明招暗定,拖欠工程款;一些承包企业层层转包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导致质量和安全问题;一些监理、招标代理、造价咨询等中介机构办事不公正,扰乱了市场秩序。 建筑市场迅猛发展—→| 监管等机制不健全—→|促成以诚信为基础的全国开放性信息平台 市场混乱、诚信缺失→| 主导因素: 一是建筑市场发育尚不完善,信用意识较为薄弱,违法违规的失信成本较低; 二是各个管理环节没有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市场管理和现场管理缺乏联动。信用缺失不仅造成建筑市场混乱、经营成本浪费,也给企业和行业发展带来很大风险。 “四库一平台” 是建筑市场监管之重器,它将改变建筑市场监管的现状,甚至不夸张的说,有望重塑建筑业市场整体环境。四库一平台的建成与运用,将对企业资质挂靠、个人挂证、企业资质申请与动态监管都将产生重大影响。 四库:企业、注册人员、工程项目、诚信信息。 企业:与建筑工程相关的设计、施工、监理、管理、造价、勘测等所有注册公司,基本囊括建筑市场所有企业集团信息。 注册人员:建筑市场内已取得注册资格证书(一级二级建筑师、一级二级建造师、一级二级结构师等)全部人员信息。 工程项目: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内所有在建新建等项目信息。 诚信信息:各公司接受到的行政处罚、处理、通报、奖励等信息。 一平台: 建立工程建设企业、注册人员、工程项目、诚信信息等基础数据库,动态记录工程项目各方主体市场和现场行为,有效实现建筑市场和施工现场监管的联动,全面实现全国建筑市场“数据一个库、监管一张网、管理一条线”的信息化监管的建筑市场和工程质量安全监管一体化工作平台——“全国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信息发布平台” “四库一平台” 主要功能: 一是运用现代化的网络手段,采集各地诚信信息数据,发布建筑市场各方主体诚信行为记录,重点对失信行为进行曝光,并方便社会各界查询; 二是整合表彰奖励、资质资格等方面的信息资源,为信用良好的企业和人员提供展示平台;三是普及和传播信用常识,及时发布行业最新的信用资讯、政策法规和工作动态,为工程建设行业提供信用信息交流平台; 四是推动完善行政监管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诚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营造全国建筑市场诚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大幅度调整特种设备作业人员作业种类与项目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大幅度调整特种设备作业人员作业种类与项目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大幅度调整特种设备作 业人员作业种类与项目 为落实简政放权政策,适应改革发展要求,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突出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市场监管总局对2011年6月30日下发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作业种类与项目》进行了较大幅度的精简整合,于2019年1月16日下发了新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认定分类与项目》,自2019年6月1日起实施。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作业种类与项目 (2011年6月30日质检总局公告/已废止)

注:1. 特种设备焊接作业(金属焊接操作和非金属焊接操作)人员代号按照《特种设备焊接操作人员考核细则》的规定执行。 2. 表中A1、A2、A6、A7、G6、D2、D3、S1、S2、S3、S4、Y1、 F1、F2项目和金属焊接操作项目中的长输管道、非金属焊接操作项目的考试机构由总局指定,其它项目的考试机构由省局指定。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认定分类与项目 (2019年1月16日市场监管总局公告/现行最新)

注1:资格认定范围为300MW以下(不含300MW)的电站锅炉司炉人员,300MW电站锅炉司炉人员由使用单位按照电力行业规范自行进行技能培训。 注2:电梯修理作业项目包括修理和维护保养作业。 注3:可根据报考人员的申请需求进行范围限制,具体明确限制为桥式起重机司机、门式起重机司机、塔式起重机司机、门座式起重机司机、缆索式起重机司机、流动式起重机司机、升降机司机。如“起重机司机(限桥门式起重机)”等。 注4:特种设备焊接作业人员代号按照《特种设备焊接操作人员考核规则》的规定执行。

市场监管体制改革工作实践及相关问题建议

市场监管体制改革工作实践及相关问题建议

市场监管体制改革工作实践及相关问题建议 2015年是莱山区市场监管局的开局之年。莱山区委、区政府充分利用区域优势,立足于强化市场监管、优化市场服务的总体目标,积极落实中央、省、市委关于市场监管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在全市率先实施了市场监管体制改革,构建起市场监管新体制。 一、莱山区市场监管体制改革的主要做法 2014年12月22日,莱山区整合原区工商局、质监局、食品药品监管局的全部职能,成立市场监督管理局。成立以来,莱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线,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创新机制,强化监管,各项工作均取得积极进展。 (一)队伍和内部机构进一步优化。市场监管局组建以来,按照人尽其才、能力互补的原则,打破“你工商、我食药、他质监”的工作格局,在部门人员分配上,特别是基层所人员分配上,尽量做到即有原工商局、质监局人员,也有原食药监局人员,并力求充分发挥每名干部的个性和特长,做到因才施用,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整体结构,达到“1+1+1>3”的效应。目前,全局干部职工整体呈现“工商、质监、食药监”、“老中青”合理分配,结构趋于优化。同时将原三个局23科室合并为15个科室,内设机构

精简了34.78%。在此基础上,着力推进三个到位。一是事权划分到位。认真制定“三定”方案,全面梳理行政事权,确保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食药监局下划和新增的所有事权,都能“接得住,划得清,放得下,做得好”,使市级层面三个主管部门的每项工作都有明确的实施主体和责任主体;对内,我们制定了事权划分若干意见,科学理顺科室之间、科室与基层所之间事权,明晰工作职责,建立起“权责分明、两级联动”的市场监管执法体系,从而实现监管与执法的无缝衔接。二是工作联动到位。我们制定了AB角工作制度,加强科室与科室、科室与基层所、执法大队之间的工作配合,根据不同时期工作重点,合理调配人员,确保工作不断档。三是教育培训到位。把提升干部队伍业务素质和履职能力作为队伍、职能融合的一条主线和总抓手,在正式合并之后,立即集中1个月的时间,组织开展了以岗位业务水平和履职能力提高为着力点的集中培训活动,通过培训使干部职工全面了解并尽快掌握注册登记、消费维权、网络监管、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执法办案监管等方面的业务知识。实施了帮带计划,按照“会的带不会的、懂的带不懂的”工作要求,组织各科室、基层监管所制定具体帮带计划。通过明确帮带措施和帮带目标,开展指导、交流、评析等活动,提高基层干部解决工作实际困难的能力,为各项工作的开展夯实了基础。

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个人失信记录

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个人失信 记录 随着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原全国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信息发布平台)的启用,行业注册人员、企业、项目的具体情况进一步公开透明化,同时,也让失信个人和机构无所循形。 1.赵某某决定日期:2016-09-18 撤销一级注册建筑师注册,且三年内不得再次申请注册。 2.夏某某决定日期:2016-09-18 撤销一级注册建筑师注册,且三年内不得再次申请注册。 3.邓某某决定日期:2016-09-13 通报批评,一年内不受理注册申请,并将其行为在全国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信息发布平台上予以公布。 4.韦某某决定日期:2016-09-13 通报批评,一年内不受理注册申请,并将其行为在全国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信息发布平台上予以公布。 5.刘某某决定日期:2016-08-26 撤销一级建造师注册执业资格,三年内不得再次申请建造师

注册。 6.查某某决定日期:2016-08-26 撤销一级建造师注册执业资格,三年内不得再次申请建造师注册。 7.杨某某决定日期:2016-08-26 撤销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注册,三年内不得再次申请注册。 8.李某某决定日期:2016-08-26 撤销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注册,三年内不得再次申请注册。 9.胡某某决定日期:2016-08-26 撤销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且三年内不得再次申请注册。 10.黄某某决定日期:2016-08-18 给予通报批评,一年内不受理其注册申请,并将其行为在全国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信息发布平台上予以公布。 11.杨某决定日期:2016-08-18 给予通报批评,一年内不受理其注册申请,并将其行为在全国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信息发布平台上予以公布。

《市场监督管理投诉举报处理暂行办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0号

《市场监督管理投诉举报处理暂行办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0号 第一条为规范市场监督管理投诉举报处理工作,保护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处理投诉举报,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投诉,是指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与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请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解决该争议的行为。 本办法所称的举报,是指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反映经营者涉嫌违反市场监督管理法律、法规、规章线索的行为。 第四条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主管全国投诉举报处理工作,指导地方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投诉举报处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投诉举报处理工作。 第五条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处理投诉举报,应当遵循公正、高效的原则,做到适用依据正确、程序合法。 第六条鼓励社会公众和新闻媒体对涉嫌违反市场监督管理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依法进行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 鼓励消费者通过在线消费纠纷解决机制、消费维权服务站、消费维权绿色通道、第三方争议解决机制等方式与经营者协商解决消费者权益争议。 第七条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同时提出投诉和举报,或者提供的材料同时包含投诉和举报内容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的程序对投诉和举报予以分别处理。 第八条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提出投诉举报的,应当通过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公布的接收投诉举报的互联网、电话、传真、邮寄地址、窗口等渠道进行。 第九条投诉应当提供下列材料: (一)投诉人的姓名、电话号码、通讯地址; (二)被投诉人的名称(姓名)、地址; (三)具体的投诉请求以及消费者权益争议事实。 投诉人采取非书面方式进行投诉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应当记录前款规定信息。 第十条委托他人代为投诉的,除提供本办法第九条第一款规定的材料外,还应当提供授

市场监管体制改革工作实践和相关问题建议

市场监管体制改革工作实践及相关问题建议 2015年是莱山区市场监管局的开局之年。莱山区委、区政府充分利用区域优势,立足于强化市场监管、优化市场服务的总体目标,积极落实中央、省、市委关于市场监管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在全市率先实施了市场监管体制改革,构建起市场监管新体制。 一、莱山区市场监管体制改革的主要做法 2014年12月22日,莱山区整合原区工商局、质监局、食品药品监管局的全部职能,成立市场监督管理局。成立以来,莱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线,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创新机制,强化监管,各项工作均取得积极进展。 (一)队伍和内部机构进一步优化。市场监管局组建以来,按照人尽其才、能力互补的原则,打破“你工商、我食药、他质监”的工作格局,在部门人员分配上,特别是基层所人员分配上,尽量做到即有原工商局、质监局人员,也有原食药监局人员,并力求充分发挥每名干部的个性和特长,做到因才施用,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整体结构,达到“1+1+1>3”的效应。目前,全局干部职工整体呈现“工商、质监、食药监”、“老中青”合理分配,结构趋于优化。同时将原三个局23科室合并为15个科室,内设机构

精简了34.78%。在此基础上,着力推进三个到位。一是事权划分到位。认真制定“三定”方案,全面梳理行政事权,确保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食药监局下划和新增的所有事权,都能“接得住,划得清,放得下,做得好”,使市级层面三个主管部门的每项工作都有明确的实施主体和责任主体;对内,我们制定了事权划分若干意见,科学理顺科室之间、科室与基层所之间事权,明晰工作职责,建立起“权责分明、两级联动”的市场监管执法体系,从而实现监管与执法的无缝衔接。二是工作联动到位。我们制定了AB角工作制度,加强科室与科室、科室与基层所、执法大队之间的工作配合,根据不同时期工作重点,合理调配人员,确保工作不断档。三是教育培训到位。把提升干部队伍业务素质和履职能力作为队伍、职能融合的一条主线和总抓手,在正式合并之后,立即集中1个月的时间,组织开展了以岗位业务水平和履职能力提高为着力点的集中培训活动,通过培训使干部职工全面了解并尽快掌握注册登记、消费维权、网络监管、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执法办案监管等方面的业务知识。实施了帮带计划,按照“会的带不会的、懂的带不懂的”工作要求,组织各科室、基层监管所制定具体帮带计划。通过明确帮带措施和帮带目标,开展指导、交流、评析等活动,提高基层干部解决工作实际困难的能力,为各项工作的开展夯实了基础。

《全国水利建设市场监管服务平台(用户手册)》

全国水利建设市场监管服务平台(试运行) 用户手册 北京东华合创科技有限公司 2018年4月

目录 1系统登录 (1) 2企业管理 (4) 2.1基本信息 (4) 2.2资质信息 (6) 2.2.1查询 (6) 2.2.2新增 (6) 2.2.3编辑 (7) 2.2.4详情 (8) 2.2.5删除 (9) 2.3工程业绩 (9) 2.3.1查询 (9) 2.3.2新增 (9) 2.3.3修改 (11) 2.3.4详情 (12) 3企业人员 (13) 3.1基本信息 (13) 3.1.1查询 (13) 3.1.2新增 (13) 3.1.3编辑 (14) 3.1.4详情 (15) 3.1.5删除 (16) 3.2资质信息 (16) 3.2.1查询 (16) 3.2.2新增 (16) 3.2.3编辑 (17) 3.2.4详情 (18) 3.2.5删除 (19) 3.3从业经历 (19)

3.3.1新增 (19) 4信用评价 (20) 4.1企业信用评价 (20) 5良好记录 (20) 5.1企业良好记录 (20) 5.1.1单位获奖情况 (21) 5.1.2工程获奖情况 (21) 5.1.3企业参与抢险救灾、慈善公益活动情况 (21) 5.1.4专利 (22) 5.1.5工法 (22) 5.1.6软件著作权 (22) 5.1.7主编技术标准 (22) 5.1.8编著、专著、培训教材情况 (23) 5.1.9正式期刊发表论文情况 (23) 5.1.10新工艺新方法 (23) 5.2人员良好记录 (24) 6不良记录 (24) 6.1企业不良记录 (24) 6.1.1工程质量信息 (25) 6.1.2行政处理决定信息 (25) 6.1.3违法信息 (25) 6.1.4欠薪及欠缴社保金信息 (26) 6.1.5行业自律机构处罚记录 (26) 6.2人员不良记录 (26) 6.2.1行政处理决定信息 (27) 6.2.2违法信息 (27)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电子营业执照管理办法(试行)》等4则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6010918018.html,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电子营业执照管理办法(试行)》等4则 作者: 来源:《中国食品》2019年第02期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电子营业执照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为规范电子营业执照的应用与管理,维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依据《公司法》《电子签名法》《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务院有关文件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市场监管部门发放和管理电子营业执照的行为,市场主体领取、下载及使用电子营业执照的行为,以及电子营业执照的政务和商务应用的行为。 本办法所称电子营业执照,是指由市场监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按照统一标准规范核发的载有市场主体登记信息的法律电子证件。电子营业执照与纸质营业执照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是市场主体取得主体资格的合法凭证。 本办法所称电子营业执照文件,是指按照全国统一版式和格式记载市场主体登记事项,并经市场监管部门依法加签数字签名的电子文档。 本规定所称电子营业执照应用程序,是指由市场监管总局提供的,安装并运行在手机等智能移动终端上,支撑电子营业执照应用的软件。 本办法所称电子营业执照系统,是指由市场监管总局统一建设、部署和管理的,用于电子营业执照签发、存储、管理、验证和应用的相关数据文件、标准规范、软件系统及硬件设备的总称。 本办法所称市场主体,是指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 第三条:电子营业执照系统是全国统一的市场主体身份验证系统,支持市场主体身份全国范围内的通用验证和识别。电子营业执照具备防伪、防篡改、防抵赖等信息安全保障特性。 第四条:市场监管部门是发放和管理电子营业执照的法定部门。市场监管部门发放电子营业执照不向市场主体收取费用。 第五条:市场监管总局负责全国电子营业执照工作的总体部署和统筹推进;负责电子营业执照系统的规划、建设和管理;负责电子营业执照管理规范、技术方案和标准的制定;负责全国统一的电子营业执照库和市场主体身份验证系统的建设和管理;负责推进电子营业执照在全国范围内跨区域、跨层级和跨行业的应用。

新型市场监管怎么干·市场监管总局

新型市场监管怎么干·市场监管总局 (主持人):大家好,这里是人民网《市场监管在您身边,司局长对话网民》节目,我是主持人《人民日报》记者李心萍。去年4月,中共中央发布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提出要组建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作为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的主力军,这一年半来新机构带来了哪些改变?今天我们邀请到了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登记注册局局长熊茂平先生。(16:01) (熊茂平):你好,网民朋友们好。(16:01) (主持人):执法稽查局局长杨红灿先生。(16:02) (杨红灿):大家好,网民朋友好。(16:02) (主持人):价监竞争局局长燕军先生。(16:02) (燕军):主持人好,各位网民好。(16:03) (主持人):我们一起来聊一聊《新型市场监管怎么干?》。毫不夸张地说,一家企业的生老病死都离不开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优化营商环境,市场监管总局的担子不轻,咱们先从企业的“生”聊起。经过一系列“放管服”改革,企业登记的便利度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是我们听说市场监管总局最近有个新的提法,从以前的登记便利化到现在的开办便利化,我想问一下熊局长,两字之差这里面有哪些变化,能给我们带来哪些改革的红利?(16:04) (熊茂平):“企业开办”是一个地区营商环境的一个重要指标。企业开办它所考量的是除办理行政许可之外,企业从设立到具备一般性经营条件所需要办理的事项、办理的时间和成本。大家都知道,从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国家进行商事制度改革,企业登记注册的便利化大大提升,也就是说企业现在拿到营业执照便利程度已经比较高了。但是拿到营业执照以后还不能具备一般性的生产经营条件,还需要刻制公章、领取税务发票,还要进行社保登记和用工登记。世界银行一年一度对全球190个经济体进行营商环境评估。根据世界营商环境评估2017年度对我国营商环境的评价,我们“企业开办”这个指标在全球190个经济体里面排行第93位,评估我们“企业开办”有7个环节,需要的时间是22.9天。(16:05) (熊茂平):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压缩企业开办时间的决策部署,市场监管总局牵头,会同相关部门,大力推进压缩企业开办时间这样一项工作任务。主要是加强部门间的配合协调,减少环节,压缩时间,优化流程,推进网上办理,一窗受理等等这样一些举措。而且各地政府都把企业开办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抓紧落实。2018年度,世行营商环境评估对我国企业开办这项指标的评估环节大大地压减了,时间评估我们是8.6天,在全球190个经济体里面排名大幅提升。(16:05) (熊茂平):由于企业开办便利度的提高,在国内外经济形势比较复杂的情况下,我们整个创新创业的热情进一步高涨,市场的活力进一步增加。今年上半年,我国日均新设立企业1.93万户。(16:06) (熊茂平):今年我们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进一步推进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理,采

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推动市场监管体系的改革与创新

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推动市场监管体系的改革与创新 宋华琳 为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强化“先照后证”改革,国务院近期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先照后证”改革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份文件结合当前简政放权、政府信息公开、信息治理、市场监管改革实践,立足中国市场监管现状,借鉴国外政府监管经验,提出了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的原则,厘清了市场监管职责,引入了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监管制度,并探索监管方式创新,引入市场监管共治。这份文件是构建新型市场监管体系的顶层设计,为推动市场监管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通过“先证后照”推动行政审批改革 清理工商登记前置审批项目,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是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一项重大改革。2014年以来,国务院分三批审议决定将一些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调整或明确为后置审批,并印发《国务院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国发〔2014〕27号、国发〔2014〕50号、国发〔2015〕11号)予以公布。“先照后证”改革以工商登记改革为切入点,通过工商系统的自我革命、主动放权,打破了市场主体准入的玻璃门,还权于企业,还权于市场,带动相关部门审批制的改革,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制度平台。 为了真正落实“先照后证”改革,应当落实行政审批事项目录管理,由工商总局负责公布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目录,并向社会公布,真正做到目录之外无审批,从而真正为企业减负,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除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决定外,一律不得以备案、登记、年检、监制、认定、认证、审定等形式实施变相前置审批。 厘清市场监管职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六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行政机关应当建立健全监督制度,通过核查反映被许可人从事行政许可事项活动情况的有关材料,履行监督责任。”该法第六十二条规定,“行政机关可以对被许可人生产经营的产品依法进行抽样检查、检验、检测,对其生产经营场所依法进行实地检查。检查时,行政机关可以依法查阅或者要求被许可人报送有关材料;被许可人应当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和材料。”据此,行政审批部门有权进行监管,审批行为并非静态的、一劳永逸的行为,而是一个连绵不绝的监管过程,通过动态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捍卫公众权益,这也是“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原则的生动体现。

市场监管局全力推进“放管服”改革报告

市场监管局全力推进“放管服”改革报告为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县市场监管局以商事制度改革为主线,坚持“放管服”三管齐下、协同推进,在放宽市场准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服务企业发展方面切实发挥职能作用,努力实现“审批最简、监管更强、服务更优”的营商环境。 在“放”上着力,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实施“企业开办时间再减一半”行动,深化“多证合一、一照通”、“先照后证”改革,加快推进工商注册便利化。一是改革企业名称登记制度,除特别规定外,实行企业名称自主申报。不再实行企业名称预先核准,企业名称登记整合并入企业登记环节;二是积极推行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全面推广电子营业执照应用,畅通线上线下融合办理,依企业申请进行属地登记,最大限度方便企业就近办事,实现企业注册登记“最多跑一次”;三是企业设立备案与工商登记“一套表格、一口办理”,实现“无纸化”“零见面”“零收费”。四是全面落实“一窗通办”“同城通办”和“异地可办”服务。企业设立登记不超过2个工作日。截至8月15日,全县登记注册的各类市场主体38651户;办理换发“多证合一”及个体工商户“两证整合”营业执照18309户,适用简易注销程序注销303户。 在“管”上用力,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一是适时更新、完善“执法人员库”和“抽查对象库”,扎实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充分发挥“一网归集、三方使用”的效用,着力做好抽查结果的信息

共享工作,加快构建跨部门联动响应的信用约束机制。二是督促指导市场主体自觉主动完成2017年年报信息公示工作,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并将公示信息弄虚作假、通过登记经营场所无法联系等情形的企业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接受社会监督,引导市场主体自律。三是依托“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云南)”和“信用曲靖”等平台,全力开展信息归集共享,努力打破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加快构建以信息归集共享为基础,以法律法规为保障,以联合惩戒为手段,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社会治理与市场自律相结合,具有社会约束力的失信联合惩戒体系,营造“诚实守信,一路畅通;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良好氛围,努力形成社会共治共管共享的监管格局。截至8月15日,已完成“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公示1137户,计划在11月30日前完成1252户双随机抽查及结果公示任务;已完成2017年市场主体年报公示3934户,年报公示率为97.79%,吊销企业《营业执照》111户,列入“经营异常名录”4829条;向公安部门移交涉嫌犯罪案件1起,向工信、环保、农业、安监等部门通报违法行为3起,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云南)”公示办结案件300件;向全县成员单位告知市场主体信息19811条。 在“服”上发力,提质增效做优服务。一是加强组织领导,配优配强窗口登记人员,把业务能力差,态度生硬的工作人员调离窗口岗位。二是健全和完善责任体系,积极推行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责任制、责任追究制等办事制度,不断规范内部管理运作机制,加强机关作风建设,营造宽松的经济和

市场监督管理局

1.办公室。负责机关文电、信息、会务、统计、保密、信访、接待、档案、后勤保障及服务管理等工作;负责综合性调研、对外宣传、舆情处置等工作;牵头负责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负责系统信息化管理工作;负责财务会计、财政预算和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承担收费项目、票据管理工作;负责重大突发事件的协调处置工作;办理局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2、干部人事处。负责人事管理、机构编制、队伍建设、培训、工资、福利、考核、外事、出国人员政审、因私证照管理以及离、退休干部职工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办理局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3、政策法规处。组织开展市场监管执法监督、法律法规宣传及培训工作;负责有关规范性文件审查、协调工作;负责复核、听证的组织工作,组织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应诉和行政赔偿等相关工作;审查重大案件,参与信访复查复核;负责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相关工作;指导基层单位法制工作;办理局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4.市场主体监督管理处(市场主体信用建设处)。组织对辖区内各类市场主体登记事项的监督管理,指导查处违反企业登记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组织指导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公示工作;实施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年度报告工作;牵头研究制定无照经营监管政策并开展无照经营监管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开展“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组织指导市场主体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指导各类市场主体信用分类管理工作;办理局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5、公平交易处(直销监管和打击传销处)。督办督查大案要案和典型案件,负责案件核审,协调组织专业类案件的会审;根据授权,组织对涉嫌垄断行为进行调查;组织查处不正当竞争、商业贿赂以及走私贩私等经济违法行为;牵头并指导开展无照经营整治工作;依法指导督查直销企业和直销员及其直销活动,组织查处违法直销和传销案件;依法对企业名称,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商业秘密等实施监督管理和综合保护;办理局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6、市场规范监督管理处(网络商品交易监督管理处、价格监督检查处)。组织维护各类商品交易市场和展览的经营秩序,组织开展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和无照市场整治工作,参与监督管理生产要素市场;指导监督管理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的行为(含食品、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和保健食品违法行为的网上监测);负责监督管理经纪人、经纪机构、经纪活动以及有关中介服务机构;指导监督管理拍卖行为;办理动产抵押物登记;组织实施合同行政监管;推广合同示范文本以及监督管理消费类合同格式条款;指导开展合同争议行政调解工作;组织查处利用合同进行违法活动的行为;制定和落实全区价格监督检查的工作计划、实施方案;负责指导价格监督检查工作;组织开展价格诚信建设活动;办理局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建市[2014]108号全国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信息系统基础数据库数据标准(试行)

附件:1 全国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信息系统 基础数据库数据 (试行) 2014年7月

目录 前言 (2) 1、总则 (3) 2、术语和定义 (3) 3、基本规定 (4) 4、编码规则 (5) 5、企业数据标准 (8) 6、注册人员数据标准 (11) 7、工程项目数据标准 (13) 8、诚信信息数据标准 (17) 9、标准指标解释 (20) 10、基础数据字典表 (28) 11、省市级工程项目一体化工作平台数据标准及指标解释 (63) 1

前言 为加快建立和完善全国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信息系统基础数据库,提高建筑市场监管信息化水平,推进建筑市场诚信体系建设,特制定本标准。 全国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信息系统基础数据库数据标准包括企业数据标准、注册人员数据标准、工程项目数据标准、诚信信息数据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为:1总则;2术语和定义;3基本规定;4编码规则;5企业数据标准;6注册人员数据标准;7工程项目数据标准;8诚信信息数据标准;9标准指标解释;10基础数据字典表;11省市级工程项目一体化工作平台数据标准及指标解释。 本标准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市场监管司负责管理和解释。 2

1、总则 1.1 为建立全国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信息系统,统一全国建筑市场基础数据库数据标准,实现全国监管与诚信信息数据互联共享,制定本标准。 1.2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信息系统及各地与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业务相关信息系统的信息数据。 1.3 全国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信息系统的信息数据除符合本标准要求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4 各级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建立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业务相关信息系统或制定数据接口标准时,参照本数据标准执行。同时也可根据实际监管需要对本标准未规定的信息内容进行增补。 2、术语和定义 2.1 数据 data 是对客观事物的符号表示。 2.2 数据类 data class 是按照某种共同的属性对数据进行的分类。 2.3 定义说明 (1)字段:描述某一特定内容或形式特征的信息。 (2)字段名称:标识一类数据信息的名称。 (3)字段代码:对某一要素个体进行唯一标识的代码。 (4)字段类型:各字段对应内容的数据类型。 (5)字段长度:数据字段中可存放数据的最大字节数。 (6)小数位数:数值型字段的小数位数。 (7)约束条件:字段填写遵守的前提条件,M为必填字段,O为非必填字段,C为符合条件时必选。 (8)备注:对字段的补充描述。 2.4 缩略语说明 Char、Varchar:字符型数据。 Int:整型数据。 Float:浮点型数据,数据长度不包含小数点“.”的位数。 3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规章制定程序规定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规章制定程序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市场监管总局)规章制定程序,保证规章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规章制定程序条例》、《法规规章备案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市场监管总局可以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的决定、命令,在职责和权限范围内制定规章。市场监管总局规章的立项、起草、审查、决定、公布、备案、解释和翻译等,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制定市场监管总局规章应当坚持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遵循立法法确定的立法原则,符合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制定市场监管总局规章应当切实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在规定其应当履行的义务的同时,应当规定其相应的权利和保障权利实现的途径。 制定市场监管总局规章应当体现行政机关的职权与责任相统一的原则,在赋予有关行政机关必要职权的同时,应当规定其行使职权的条件、程序和应承担的责任。 制定与企业生产经营密切相关的规章,在制定前、制定过程中和立法后评估中要听取企业和行业协会商会意见。 第四条没有法律或者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的依据,规章不得设定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或者增加其义务的规范,不得增加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权力或者减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法定职责。 第五条规章的名称一般称“规定”、“办法”、“实施细则”,但不得称“条例”、“通知”。 第六条市场监管总局规章规定的事项应当属于执行法律或者国务院行政法规、决定、命令的事项。 在上位法设定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收费、行政强制措施等事项范围内,对实施上述事项作出具体规定的,一般应当制定规章。 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的,需要对违反市场监督管理秩序的行为设定警告或者一定数量罚款的,应当制定规章。 第七条制定规章应当做到备而不繁,形式严谨规范,内容具体明确,逻辑清晰严密,文字准确简洁,具有可操作性。 第二章立项 第八条市场监管总局各司局认为需要制定、修改、废止规章的,应当在每年12月1日前,向总局报送立项申请。立项申请应当列明项目名称、立项必要性和可行性、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拟确立或者完善的主要制度、起草机构、项目负责人、项目承办人、进度安排及完成时间等内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