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采购经济合同审计监督

采购经济合同审计监督

采购经济合同审计监督

1. 引言

采购合同是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一种经济合作方式,旨在维护双方的利益和权益。然而,由于采购环节涉及的交易复杂性和金额巨大,合同审计及监督成为了保障双方利益的重要环节。本文将重点探讨采购经济合同审计监督的相关内容,并提出一些应对措施,以确保采购合同执行的合规性和经济效益。

2. 采购经济合同审计

采购经济合同审计是对采购合同执行过程中的财务、合规和风险等方面进行评估的过程。审计的目的是确保采购合同的执行符合约定条款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同时保护双方的利益和权益。

2.1 审计内容

采购经济合同审计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合同条款的合规性审查:审计人员需要对合同条款进行审查,确保其符合法律法规和双方协商的要求。

•采购合同的执行过程审计:审计人员需要对采购合同的执行过程进行审计,包括合同的签署、履行、支付和结算等环节的合规性和经济效益的评估。

•财务数据审核:审计人员需要对采购合同相关的财务数据进行审核,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风险评估:审计人员需要对采购合同的执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类风险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

2.2 审计程序

采购经济合同审计的程序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确定审计目标和范围:明确需要审计的采购合同和审计的具体内容。

2.收集相关信息:收集与采购合同相关的文件、数据和信息。

3.进行实地调查:对采购合同的执行过程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具体的操作和过程。

4.数据分析和审查: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审查,评估合同执行的合规性和经济效益。

5.编写审计报告:根据审计结果,编写审计报告,明确问题和建议对策。

6.沟通和跟踪:与企业和供应商沟通审计结果,并跟踪问题的整改和解决情况。

3. 采购经济合同审计监督的重要性

采购经济合同审计监督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风险防控

通过审计监督,可以及时发现和评估采购合同执行过程中的各类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减少企业和供应商在交易过程中可能遭受的损失。

3.2 合规性保障

审计监督可以确保采购合同的执行符合法律法规和合同条款的要求,避免因合同执行不合规而导致的法律风险。

3.3 经济效益评估

审计监督可以对采购合同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估,提出改进建议,优化采购合同的执行策略,进一步提高企业的采购效率和盈利能力。

4. 应对措施

为了确保采购经济合同审计监督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企业可以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4.1 建立内部审计团队

企业可以建立内部审计团队,由专业人员负责对采购合同的执行过程进行审计和监督。内部审计团队可以深入了解企业和供应商的业务流程和操作规范,提供针对性的审计建议。

4.2 引入第三方审计机构

企业可以引入第三方审计机构,对采购合同的执行过程进行独立的审计和监督。第三方机构具有独立性和专业性,可以提供客观、中立的审计结果,增强审计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4.3 加强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管理

企业可以加强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管理,实现对采购合同的全过程信息化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提供全面、准确的数据支持,方便审计人员对采购合同的执行过程进行审查和分析。

5. 总结

采购经济合同审计监督是保障采购合同执行合规性和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通过审计监督,企业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采购合同执行过程中的问题,提高采购效率和盈利能力。因此,企业应重视采购经济合同审计监督,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确保审计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采购管理 合同管理专项审计方案及实施 附合同管理审计需关注的问题及审计策略

一、现状及背景 1.集团产业多元且关联性弱,集团及子公司2023年预算总成本约万元,其中绝大部分支出都可以归类为采购支出,现阶段采购管理多为操作性采购,在集团及子公司层面均未有效执行采购管理制度、采购管理程序不规范,为了彻底梳理集团及各子公司采购管理现状,识别管控弱点和漏洞,以逐步规范采购管理,切实有效降低采购成本,杜绝腐败和舞弊事件的发生,特开展集团的采购专项审计。 2.集团及子公司对外行为的载体为合同,合同管理涉及众多环节,涉及诸多风险,包括法律风险、授权管理风险、资金支付风险等,因此识别合同管理主要风险,明确合同管理的关键控制,对集团发展而言也是必要的。 3.采购和合同管理的好坏,与成本控制和资金计划的准确性密切相关,采购管理和合同管理密不可分。 基于以上,风控管理中心审计部拟在集团范围内同时开展采购管理和合同管理专项审计,审计工作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二、审计目的 1梳理采购管理现状、架构、权责分配; 3.梳理合同管理现状、架构、权责分配; 4.识别采购管理、合同管理所涉及的风险,进行风险管理; 5.识别管控弱点及漏洞; 6.通过审计及整改,规范管理、防范风险、降低成本、减少腐败。 三、输出成果 1.各公司审计小结(采购管理、合同管理); 2.各公司采购、合同管理权限指引表(现状及需改进之处,附表); 3.专项审计报告(集团整体层面); 4.整改通知书; 5.整改方案(被审计单位提供,时间要求见“八、实施步骤”)。 四、审计推动 1.管理制度的建立; 2.供应商数据库的建立; 3.实现归口管理、流程优化(包括审批流及表单); 4.明确采购分类、规范采购方式; 5.明确合同类型、出台标准文本; 6.权限分配的优化、效率的提高; 7.明确与采购、合同有关投诉、举报事项受理机制; 8.促进集团与子公司风险库的建立与更新; 9.采购、合同信息化管理(视公司发展需要)。 具体实施方案 五、审计对象及范围 1.公司1、公司2、公司3、公司4、公司5、集团相关部门 2.2019年度采购事项、2019年度签订的合同。 六、审计期间 2019年度,可根据情况适当向前追溯、向后延伸。 七、审计方式 除公司5采用报送审计方式以外,其余公司就地审计。

采购部专项审计审计方案

采购部专项审计审计方案采购部专项审计审计方案 一、审计目的, 采购部门在企业经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采购活动质量和效益直接影响着公司的经济效益和企业形象。为了保障公司的财务资产安全和风险控制,提高企业采购管理能力和水平,在合规与风险控制的前提下,设计一个科学的采购审计方案是必要的。 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公司的采购管理在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和风险条件下,必须通过采购部专项审计,检查和审核公司采购管理过程中的合规性、经济效益和风险控制,以保障公司的财务资产安全。 二、审计对象 本次采购部专项审计计划主要涉及公司所有业务领域的采购管理,包括采购管理的组织架构和管理合规性、采购流程设计、采购决策、采购执行、采购绩效评估等方面。 三、审计内容 1.采购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的组织结构及职责分工; 2.公司制定的采购流程及其合规性检查; 3.采购决策的科学性和完整性审查;

4.采购过程的执行和检查制度; 5.采购绩效评估的设计和执行; 6.公司采购管理的数据分析及数据整合等方面。 四、审计方法 本次采购部专项审计采用多种方法,包括案例分析法、采访法、财务分析法、数据分析法、内部审计法等。 1.案例分析法 通过案例的分析和比对方式,对公司采购管理的流程、流程的破坏、流程管理责任等问题进行深入调查。 2.采访法 目的在于了解公司采购管理的现状和问题,认真听取采购管理主管、采购人员等相关人员的意见和看法,探讨和交流意见,并对采购方案的设计和执行情况进行评估。 3.财务分析法 通过财务数据的分析,审查公司采购管理的成本效益,考虑采购管理在公司资产结构中的贡献和价值,把握公司采购管理流程的有效性和实施状况。 4.数据分析法 运用电子化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根据公司内部的数据规范和公司采购管理数据的实际情况,对采购方案的执行和管理过程进行数据分析。

采购部采购审计与监督制度

***集团控股有限公司采购审计与监督制度 采购部制作 202X年XX月

文件履历

采购审计与监督制度 一、目的 本制度旨在加强对采购部的监督和管理,确保采购活动的合规性和有效性,以满足公司生产经营的需要,同时降低采购成本和风险。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采购部及涉及采购活动的所有部门和员工。 三、采购审计与监督原则 1. 合规性原则:采购活动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行业规定及公司内部规章制度。 2. 公开透明原则:采购过程应公开透明,确保所有参与者平等竞争。 3. 质量优先原则:在满足生产经营需要的前提下,应优先选择质量优异的产品。 4. 成本效益原则:采购活动应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以成本效益为重要考虑因素。 5. 过程控制原则:对采购活动进行全面监督和管理,确保各环节符合规定要求。 四、采购审计与监督内容 1. 采购计划的制定和审批:审查采购计划的合理性、可行性及审批流程的合规性。 2. 供应商管理:对供应商的选定、评估、考核及供应商档案的管理进行检查,确保供应商的合规性和质量保障能力。 3. 采购执行与合同管理:监督采购活动的合规性,确保合同签订、履行及变更符合规定,防止利益输送和腐败行为。 4. 价格审计:对采购价格进行审查,确保采购价格公允、合理,防止虚高价格和质量不符合要求的产品。 5. 质量检验与验收:对采购物品的质量进行抽查和监督,确保产品符合公司要求和行业标准。 6. 付款与结算:监督采购款项的支付情况,确保结算方式合规、付款及时,防

止财务风险。 7. 采购绩效评估:定期对采购部及采购活动进行绩效评估,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8. 采购过程文档管理:对采购过程中产生的文档进行审查,确保文档的完整性和合规性。 9. 反腐败与反舞弊:监督采购活动中的反腐败和反舞弊措施,防范不正当交易和违法违规行为。 10. 其他事项:根据实际需要对其他涉及采购活动的部门和环节进行审计和监督。 五、保障 1. 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公司应设立内部审计机构,负责监督和审查采购活动及采购部的工作,确保本制度的实施。 2. 制度保障:制定和完善采购审计与监督相关制度,包括采购计划、供应商管理、合同管理、质量检验等制度,确保各项活动有章可循。 3. 培训与宣传:加强员工对的认识和培训,提高员工遵守制度的自觉性和素质。 4. 信息系统建设:建立采购信息管理系统,实现采购活动的信息化管理和监督,提高工作效率和透明度。 5. 定期报告与审查:采购部应定期向审计机构报告采购活动情况,审计机构应对采购活动进行审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 六、违规处理 1. 对于违反本制度的部门或员工,将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警告、罚款、降职、解除劳动合同等处罚。 2. 对于涉嫌违法犯罪的行为,应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七、附则 1. 本制度由公司管理层负责解释和修订。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3. 其他未尽事宜,按国家法律法规、行业规定及公司内部规章制度执行。

采购合同审计

采购合同审计 什么是采购合同审计 采购合同审计是指对企业在采购商品和服务时签订的合同文件进 行全面、系统的审查和分析的过程。其目的在于发现合同文件中存在 的缺陷和瑕疵,以及对采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发现、诊断和解决。 采购合同审计的目的 •确认采购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评估采购合同是否能够满足企业的需求 •评估采购合同是否能够满足法规和通用标准的要求 •发现采购合同中存在的风险和不利因素 •提出改进供应商和采购方的建议 采购合同审计的内容 •合同文件的完整性:检查采购合同文件的完整性是否合乎要求,包括各种合同附件的完整性等。 •合同的规范性:检查合同文件是否符合法规和通用标准的要求,并检查供应商和采购方是否按照对应规范执行合同。 •合同的合法性:检查采购合同是否在法律和法规规定的范围内,是否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做出保障。

•合同的严谨性:检查采购合同条款是否严谨,是否符合供应商和采购方双方的利益和要求。 •合同履行的情况:对合同的履行进行全面检查,包括对合同执行情况和履约情况的评估。 •合同的价格和财务情况:对采购合同的价格进行审查,保证价格与市场水平接近或符合市场利率,评估接受产品或服务的财务成本是 否合理。 采购合同审计的过程 采购合同审计的过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1. 审查合同 确定审计对象后,首先需要对合同文件进行全方位审查,以评估 合同条款和相关约定是否合法有效,与业务实际是否符合要求和是否 具有整体有效性。此外,还需对合同附件进行审查,包括项目证明、 质量保证书、技术服务协议等。 2. 计划审计 根据公司的采购合同审计标准和方法,对审计工作的步骤、目标、资源、时间进行安排和制定计划。

采购合同审计具体方案

采购合同审计具体方案 1. 方案背景 为了确保公司在采购过程中的合法性和合规性,以及保障公司 利益,需要对采购合同进行审计。本方案旨在详细描述采购合同审 计的具体步骤和要求,以提供清晰的指导。 2. 审计目标 采购合同审计的目标是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合规性和有效性。 具体目标包括: - 确认采购合同的合法性和完整性; - 评估采购合同的合规性,包括符合法律法规和公司政策要求; - 评估采购合同的风险,包括合同条款和条件的风险、供应商 风险等; - 评估采购合同的有效性,包括合同执行的效果和成果。 3. 审计步骤

步骤一:准备工作 - 确定审计范围和时间; - 整理相关的采购合同文件; - 成立审计团队,包括内部员工和外部专家; - 制定审计计划和时间表。 步骤二:文件审查 - 对采购合同文件进行仔细审查,确认合同的基本信息、条件和条款等是否合法、完整和清晰; - 检查合同是否符合法律和公司政策的要求; - 分析合同中的风险,包括条款不明确、合同限制和合同解除风险等。 步骤三:数据分析 - 对采购合同的数据进行分析,包括合同金额、合同执行情况等;

- 比对采购合同的执行情况和付款情况,确保合同的有效执行; - 发现异常情况和问题,如超支、滞后付款等。 步骤四:现场检查 - 对采购合同相关的现场进行检查,例如供应商的经营情况、 供货情况等; - 验证供应商的资质和信誉度; - 与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和访谈,了解合同执行的实际情况。 步骤五:撰写审计报告 - 对审计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 提出问题和改进建议; - 编写审计报告,明确发现的问题、风险和建议,并提供改进 建议; - 向相关部门和管理层递交审计报告。 4. 审计要求

采购合同专项审计方案

**年采购合同专项审计方案 一、审计依据。 公司现行的《采购控制管理程序》、《合同评审程序》、《合同管理规定》 二、审计目的。 对采购合同的签署、审批、履行等主要业务环节的内部控制情况实行审查,并做出客观评价。提出建议,揭示其中存有的控制风险,并提出可行的建议和改善措施。 三、审计内容。 1、与采购合同管理相关的制度是否有效和完善。 2、抽样审计采购合同,确定采购计划、实际采购是否得到良好的遵循,采购合同管理是否得到有效控制。 3、结合合同履行情况,审计采购合同审批的真实合理性。 4、对本次采购合同审计发现的问题实行后续追踪审计。 四、审计程序。 (一)审计准备工作。 1、与生管部门相关人员沟通,理解情况。 2、梳理公司合同管理(包括审批、存档、台帐管理等)的流程、实际操作管理模式,判断其与公司现行的制度规范是否一致,以及差异合理性。 (二)现场审计工作。 1、采购合同内容抽样审计 (1)抽取固定资产、原主料、办公用品的采购合同各2份,检查其起草、审核、管理层审批、档案管理等工作流程是否符合公司要求。 (2)检查所抽取合同内容的合理性 确认合同关键条款是否与实际采购一致,如存有差异,差异是否合理;检查格式合同的版本、内容与公司合同要求是否相符。通过检查审核章或者审批记录。 (3)检查合同主要条款是否存有约定缺乏、不详、条款缺陷、不妥或不具操作性,能否在维护公司利益的基础上力求公平、公正。

2、检查合同的实际执行情况。 (1)根据业务实际进展情况,检查合同中关于采购、付款、验收是否得到执行。检查合同中约定的奖罚条款是否得到执行。 (2)检查合同付款台帐是否清晰、完整,财务部、生管部是否做到即时对账,有无超出合同约定的款项支付,是否由未经审核的合同。 3、检查合同存档情况。 (1)合同是否按供给商分类,并以订单编号为顺序建档,是否置于安全之处并专人保管。 ·4、编制审计底稿 5、现场沟通会议 6、完成审计分析报告 7、审计问题的改善后续追踪审计 四、审计范围。 2011年1月1日-2011年8月31日期间的重大采购合同。 五、审计工作进度及审计预算。 8月23日,下发审计通知并准备审计方案;8月24日与生管部门相关人员沟通,并准备审计资料,8月25日进入财务部实行现场审计,编制审计工作底稿,预计两个工作日审核完结;8月27号 作出审核结论并出具审计报告。 六、审计人员分工。 审计专员***发审计通知并整理相关资料;审计专员***起草审计方案,并负责审计资料归档;内审负责人****复核并出具审计报告。

采购审计制度规范

1 采购执行审计制度 采购执行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对采购执行过程中的各个事项进行审计、监督和检查,以规范采购人员的行为,提高采购执行活动的规范性。 采购执行审计制度 第 1 条公司为了加强对采购行为的管理,强化和完善内部审计职能,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 2 条本制度合用于公司物资采购及付款工作。 第 3 条采购工作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按照公开招标、邀请竞标、集体评标、定标,内审人员参预评标定标并予以监督的步骤进行。 第 4 条采购人员需品格端正,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公司制度,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 第 5 条采购审计的范围 1.购置生产设备,一次性购买总价在元以上或者单价在元以上的设备。 2.批量采购元以上的原材料。 3.一次性采购元以上的办公用品。 4.一次性采购元以上的各种用于基建维修的器材。

第 6 条采购部必须事先制订购买计划和经费预算方案,经采购部经理审批通过后报审计人员备案。 第 7 条采购时可以采用招标式采购、竞争性谈判采购或者询价采购的方式。第 8 条审计人员应对采购人员进行审计,主要包括下列三项内容。 1.相关采购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 2.采购标准、采购方式和采购程序的执行情况。 3.领导交办的其他审计工作。 第 9 条审计人员发现正在进行的采购工作严重违反规定或者导致采购无效的,应责令采购人员住手采购并及时上报领导。 第 10 条采购部应当对照采购合同的标准组织验收,根据验收结果形成书面材料,签名后报送审计人员。 第 11 条审计人员有权对采购的物资进行实物与账表的对照及检查。 第 12 条采购人员浮现下列情形之一的,采购无效,审计人员责令其改正,并视情节轻重,建议领导赋予采购人员相应的处分。 1.擅自提高采购标准的。 2.与社会中介机构或者供应商违规串通的。 3.其他违反采购规定的。

采购合同审计方案

采购合同审计方案 1. 引言 本文档旨在制定一份针对采购合同的审计方案。采购合同审计是为了确保采购过程中的合规性、合理性和经济效益。本方案将介绍审计的目的、方法和步骤,以及审计报告的输出内容。 2. 审计目的 采购合同审计的目的是检查采购合同执行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公司政策和程序的要求,并评估采购合同的经济效益。具体目的包括但不限于: - 检查合同的合规性,包括合同的签订、变更和终止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公司政策; - 评估合同的经济效益,包括采购品质、交付时间和价格等方面的合理性; - 发现并防范合同执行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问题; - 提出合理建议以优化采购合同的执行。 3. 审计方法 采购合同审计将采用方法进行: - 文件审查:对合同文件进行全面审查,包括合同的签订、变更和终止文件、采购人员的审核记录和相关支持文件等; - 数据分析:通过采集、整理和分析与采购合同相关的数据,评估合同执行的情况和经济效益; - 现场检查:通过走访相关部门和人员,了解合同执行的具体情况,查验采购品质、交付情况和价格执行情况等; - 风险评估:对合同执行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包括风险发现和风险预防等方面。

4. 审计步骤 采购合同审计将按照步骤进行: 1. 准备阶段:明确审计的目标和范围,制定 审计计划,收集相关文件和数据; 2. 文件审查阶段:对合同文件进行全面审查, 包括合同的签订、变更和终止文件,采集并整理相关支持文件; 3. 数据分析阶段:对采购合同相关的数据进行采集、整理和分析,评估合同执行的情况和经济效益; 4. 现场检查阶段:通过走访相关部门和人员,了解合同执行的具体情况,查验采购品质、交付情况和价格执行情况等; 5. 风险评估阶段:对合同执行中可能存在的 风险进行评估,包括风险发现和风险预防等方面; 6. 报告编写阶段:整理审计结果,撰写审计报告,提出合理建议以优化采购合同的执行; 7. 报告发布阶段:将 审计报告提交给相关部门和管理层,及时沟通和解释审计结果,并督促采纳合理建议。 5. 审计报告内容 审计报告将包括内容: - 审计目标和范围的概述; - 文件审查和数据分析的结果; - 现场检查和风险评估的结果; - 合同执行的优点和问题的总结; - 合理建议 以优化采购合同的执行; - 其他发现和建议。 6. 结论 采购合同审计方案的制定是为了确保采购合同的合规性、合理性和经济效益。通过对合同文件的审查、数据分析、现场检查和风险评估等方法,可以全面了解合同执行情况,并提出优化建议。审计报告的准确编写和及时发布,将对公司采购管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改进意见。

财务部门对采购的监督管理

财务部门对采购的监督管理 1. 简介 财务部门对采购的监督管理是指财务部门对组织内部采购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 的过程。采购是组织运营的重要环节,财务部门需要确保采购活动的合法性、规范性以及成本效益。本文将探讨财务部门在采购过程中的监督管理职责、方法和工具。 2. 财务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责 财务部门作为组织内部的财务管理者,负责监督和管理采购活动,主要包括以 下职责: 2.1 采购预算和审批 财务部门负责制定采购预算,并对采购申请进行审批。采购预算的制定需要充 分考虑组织的财务状况和资金需求,并确保采购活动的支出符合组织的财务计划。审批采购申请时,财务部门需要对申请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进行评估,确保采购活动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2.2 合同管理 财务部门负责对采购合同进行管理。在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前,财务部门需 要仔细审查合同条款,并确保合同内容的清晰、完整和符合法律法规。在采购过程中,财务部门需要监督供应商履行合同约定的付款和交货条件,并及时处理合同变更和索赔事项。 2.3 付款管理 财务部门负责采购付款的管理。在收到供应商的发票和交付物后,财务部门需 要核对采购物品和数量的准确性,并按照合同约定的付款条件及时完成付款。财务部门还需要确保支付的金额与采购合同的议定金额相符,并监督采购付款的流程和记录。 2.4 成本控制和分析 财务部门负责对采购成本进行控制和分析。财务部门需要定期对采购活动的成 本进行核算和分析,比较实际支出和预算支出的差异,并制定相应的成本控制措施。通过成本分析,财务部门还可以评估采购活动的效益和经济性,为组织提供决策参考。

3. 财务部门的监督管理方法和工具 为了有效地监督和管理采购活动,财务部门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和工具: 3.1 内部控制制度 财务部门应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以确保采购活动的合法性、规范性和有 效性。内部控制制度应包括明确的采购流程和责任分工,内部审批和核准制度,采购合同管理和付款控制等内容,以规范采购活动的各个环节。 3.2 采购审计 财务部门可以通过采购审计来监督和评估采购活动的执行情况和效果。采购审 计可以检查采购活动是否符合组织的采购政策和程序,是否存在违规行为和损失情况。通过采购审计,财务部门可以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3.3 数据分析工具 财务部门可以利用数据分析工具对采购数据进行分析和监测。通过对采购数据 的分析,财务部门可以了解采购活动的趋势和规律,识别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并及时采取预防措施。数据分析工具可以帮助财务部门更好地发现和解决采购管理中的问题。 3.4 系统与技术支持 财务部门可以借助采购管理系统和相关技术来提升采购的监督管理效果。采购 管理系统可以帮助财务部门实现对采购流程的自动化管理和控制,减少人工错误和成本。此外,财务部门还可以利用相关技术手段,如电子合同和在线支付等,提高采购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4. 总结 财务部门在采购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负责对采购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财 务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责包括采购预算和审批、合同管理、付款管理以及成本控制和分析等。为了有效地履行监督管理职责,财务部门可以采用内部控制制度、采购审计、数据分析工具以及系统与技术支持等方法和工具。财务部门对采购的监督管理有助于保障采购活动的合法性、规范性和成本效益,为组织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采购审计知识大全(干货收藏)

采购审计知识大全(干货收藏) 能产生效益的只有采购与销售”此话说得有点过份,但是也充分说明 采购与销售在公司管理中的重在性。 在此,本人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结合现代内审的风险要点,整理集 团公司集中采购的审计方案。希望对采购人有所帮助。所撰写内容为本人 总结,不代表所有采购内容与采购风险。 所有审计需要的资料: 单位简介、工作总结; 单位执行的制度; 财务报表、账簿及凭证。 其次,采购部内部审计需要的资料: 采购业务流程、采购审批流程、签订合同权限; 采购招标文件; 采购合同、协议及其管理台账; 供应商管理台账; 审计期间存货的盘点资料; 债权债务余额明细及相关说明。 其余的诸如采购(调料)请求资料、市场询价资料、货物检验资料等。 采购审计的重点是业务流程是否合规、价格是否合理、质量是否有保 证以及是否存在舞弊。

具体审计程序、内容与步骤: 供应商的选择与合同的签订 审计内容(风险点): 1、筛选供应商没有按公司的要求与制度,没有经过主管领导的审查与审批。 2、供应商与预选供应商名单单一,没有及时评选更新。 3、单独与供应商的进行谈判,谈判内容没有记录。 4、合同或订单所列项目、规格与申请部门所列的项目、规格不符,包括数量与价格等。 5、签订合同或订单的条款与谈判内容不一致。 6、申请物资采购没有核对预算项目及库存材料,签核手续不齐全。 7、物资采购价格的确定依据不充分、不合理,与当时的市场价相差较大。 8、采购合同条款缺乏公平、公正,公司处于被动的地位。 9、合同签订不按权限规定执行,有超过权限签订合同的情况。 10、急需物资、零星物品的采购超出批准自购范围,采购金额违反《管理人员权限》规定。 11、生产紧急物资(急件)或项目预算外增加的物资(经领导口头同意的)购入使用后,没有补办相关手续。 12、物资采购不是直接从生产厂家购买。

医院内部审计对物资采购的监督及风险控制

医院内部审计对物资采购的监督及风险控制 随着医疗服务的不断发展,医院物资采购也随之变得越来越重要。物资采购作为医院 运转的重要环节之一,涉及到医院的利益、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质量保障等多个方面。因此,医院内部审计对物资采购的监督和风险控制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第一,监控采购流程。医院内部审计要对物资采购流程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监控,从 采购合同签订、采购计划编制、招标采购、协议供货、入库验收等方面,全面监管采购程序。同时,要对采购科室是否依照规定采购、采购过程是否规范、是否不存在职务侵占、 违规用途等问题进行监督。 第二,实施库存管理。医院内部审计要对医疗器械、药品等物资的进出库、购进金额 与库存量的运用、消耗情况及库存清理等情况进行审计,确保库存管理规范、有效。 第三,加强供应商管理。医院内部审计要对供应商资质、合同管理、支付款项等方面 进行审计,并督促供应商按照合同中的规定履行义务,减少因合同规定不清所带来的风 险。 在采购过程中,医院内部审计还需要注意一些风险因素,尤其是以下几点: 第一,不规范操作。采购人员可能会因为工作忙或是目的不纯等原因,采用一些不规 范操作,例如违反程序采购、逃避竞争招标、私人购买等,这都可能导致物资采购不合 规。 第二,贪污腐败问题。医院内部审计要时刻关注是否存在贪污腐败问题,例如:收受 供应商回扣、虚开发票套取款项等,这些都需要时刻提高警惕。 第三,物资质量问题。在采购物资中,如果存在质量不合格等问题,不仅会给患者造 成伤害,同时也会给医院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 总体而言,医院内部审计对物资采购的监督及风险控制主要是要保障医院物资采购的 规范性与合规性,同时加强对采购环节的监管,以确保采购程序符合规定,避免因不规范 操作,贪污腐败问题和物资质量问题等所带来的风险。通过加强物资采购管理,可以有效 提高医院的运营效率,促进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

采购合同审计的重点

采购合同审计的重点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采购合同在企业运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采购合同审计是一项对采购过程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的重要工作,旨在确保合同执行的合法性、合规性和经济效益。本文将探讨采购合同审计的重点,以便帮助企业在审计过程中更好地识别和解决问题。 一、合同的合法性审计 在采购过程中,确保采购合同的合法性是非常重要的。合法性审计主要包括合同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是否有必要的授权、合同的成立是否经过正当程序等。审计人员需要仔细检查合同文本、签订文件、授权文件等相关资料,以确保合同的签署和执行过程合法合规。 此外,审计人员还应关注合同中涉及的知识产权、商业秘密、质量标准等方面的问题。合同中的知识产权要求需要合法合规,并且应注明知识产权的归属方以及使用范围。此外,商业秘密的保护也是采购合同审计中的重点内容。审计人员需要核实合同中关于商业秘密的保护条款是否明确、具体,并了解企业是否采取了必要的保护措施。 二、合同的履行情况审计 采购合同的履行情况审计主要是对合同执行过程进行评估,以确保合同按照约定的时间、质量、数量、价格等要求履行。审计人员需要对采购合同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了解是否存在合同执行偏差、变更和解决争议的情况。

对于合同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审计人员需要进一步了解原因,并提 出相应的整改建议。例如,如果发现合同执行时间超出约定期限,审 计人员需要查明原因,分析延误是否受到恶劣天气等不可抗力因素的 影响,或者是否存在过程管理不当、沟通不畅等问题。 此外,价格、数量和质量是采购合同执行的关键要素。审计人员应 对合同执行过程中的价格变动、数量差异和质量问题进行核实,以确 定是否与合同约定一致。审计人员可以通过检查相关的采购记录、发票、验收报告等资料,了解合同执行的实际情况,并与供应商进行沟通,对矛盾和问题进行核实。 三、合同的经济效益审计 经济效益是企业采购合同执行的重要指标之一。审计人员需要评估 合同的经济效益,以确保采购过程在整体成本控制、利润最大化等方 面能够达到预期目标。 在进行经济效益审计时,审计人员应关注采购成本、附加值以及风 险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审计人员需要对采购合同的采购成本进行评估,了解成本构成、原材料价格波动等因素对采购过程的影响。此外,审 计人员还应研究附加值数据,了解供应商的服务质量、交货速度、售 后支持等方面是否符合要求。 同时,审计人员还需要评估采购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风险管理涉及 合同期限、付款条件、供应商资质等方面的问题。审计人员需要核实 合同中的风险管理措施是否被有效执行,并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 估和控制。

采购合同审计

采购合同审计 采购合同审计是指对采购合同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和验证,以确认合同履行的合规性、合理性和效果,保护采购方的合法权益。本文主要介绍采购合同审计的基本概念、目的与步骤,以及在审计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一、采购合同审计的概念与目的 采购合同审计是指对采购合同执行过程中涉及的各项业务活动、资源配置、资金支出等方面进行全面审查和评估的一种管理工作。其目的在于确保合同的执行符合法律法规和合同约定,确保采购方能够按照预期获得合同所规定的商品或服务,并有效控制采购成本和风险。 二、采购合同审计的步骤 1. 制定审计计划:确定审计的目标、范围、内容、时间和方法,并安排专业人员组成审计团队。 2. 数据收集与整理:收集与合同执行相关的各类数据与资料,包括合同、采购文件、采购记录、财务凭证等,并进行初步整理和分类。 3. 数据分析与评估:对采购数据进行细致分析,评估合同执行过程中的合规性、合理性及效果,并与合同约定进行比对。 4. 发现问题与整改: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发现合同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指导采购方改进合同管理措施。

5. 编写审计报告:将审计结果进行汇总和撰写审计报告,明确合同 执行的情况、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的改进措施,并向相关职能部门和管 理层进行汇报和交流。 三、采购合同审计中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1. 合同执行不规范:可能存在合同变更未及时申请、过程文件不齐全、变更手续不合规等问题。解决措施是加强对合同执行流程的监督 和指导,明确合同变更申请的权限和程序,并建立相应的制度和流程。 2. 采购成本控制不严格:可能存在采购定价不合理、采购量超过合 同约定、付款错误等问题。解决措施是加强对采购成本的管理和控制,确保采购过程中的价格合理、数量准确,并建立严格的采购付款审批 流程。 3. 合同履行效果不如预期:可能存在供应商未按时交付、产品质量 不合格等问题。解决措施是加强对供应商的评估和监督,建立供应商 绩效考核机制,并与供应商共同制定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时间表。 综上所述,采购合同审计是保障采购方合法权益的重要管理工作。 通过制定审计计划、数据收集与整理、数据分析与评估、问题发现与 整改以及编写审计报告等步骤,可以有效检查和评估采购合同的执行 情况,并提出改进措施。同时,在采购合同审计过程中,应特别关注 合同执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以确保采购目 标的实现。

采购合同审计

采购合同审计 一、合同主体审计 合同主体的合法性,是确保合同法律效力的前提。为保证采购合同的有效性、合法性,避免因签订无效合同造成企业经济损失,必须对合同主体资格、经营范围、履约能力等进行审计。 1.审查签订合同的主体。重点审查供货方是否为依法登记的企业法人,审查供货方提供的营业执照(要求企业提供营业执照副本原件),确认供货方是否为法人企业,避免与不能独立享有经济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不具备法定条件的公司职能部门、分公司签订合同。审查企业最近一期在工商部门的年检情况,是否及时年检;企业营业期限是否已经过期或即将到期。 2.审查供货方经营范围。重点审查营业执照注明的经营范围是否包括合同标的,是否超出了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范围。 3.审查供货方有无履约能力。审查供货方提供的注各种资质文件,关各种资质的取得日期、到期期限及业务主管部门的年检情况;审查企业的年度财务报告,了解资产结构、生产经营人员状况、生产能力及上一年度生产供应情况、库存状况,判断供货方的履约能力;适当审查企业的资产负债情况,了解企业的偿债能力。 4.审查授权委托代理人的代理资格是否合法。审查授权代理书是否经公司法人授权批准,授权书是否签章齐全,提供证明身份的有效证件是否与授权人及被授权人相符。 二、合同签订前进行招标比价审计 1.注重对价格信息的收集。采购合同审计不仅需要一般的财务会计知识、基本审计取证方法,也要求审计人员掌握采购物资的市场供需变化、价格变动趋势、供应渠道、运输方式等等。审计人员平时应加强这方面的知识积累,做好市场调查,通过亲临市场、电话查询以及网上询价等途径,了解各种物资材料的来源和供销价格,并建立对应的市场信息库。 2.充分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企业生产经营所需大宗物资的采购,一般具有重复性,其结果可以为以后的物资采购提供参考。事先将历次采购物资的价格、数量、供应商、合同订单号等情况按物料编码存入计算机系统,审计采购合同时,可及时从计算机中得到该物料以前已采购批次的采购日期、价格、供应商、订单号及审核日期等情况。审计人员可在此基础上,结合市场变化情况,估算现阶段合理的采购价格,并与合同价格进行对比,以保证工作质量,提高审计效率。 3.加强对招标过程的审查监督。通常情况下,企业小量、小额采购业务由企

经济合同审计

经济合同审计 经济合同审计的意义经济合同审计是指由审计部门对经济合同的签订、执行过程和结果进行的审计监督、检查、评价和咨询活动。经济合同审计应当分为合同草签前的审计、合同执行过程中的审计和合同执行结束前的审计。以实现对经济合同全过程的审计监督、评价和咨询。在当前,开展经济合同审计的工作,具有如下意义: 1、可以帮助完善经济合同条款,避免潜在的经济纠纷; 2、可以强化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加强相关业务部门责任,避免经营风险; 3、可以依法维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二、经济合同草签前的审计 经济合同草签前的审计是指当事人就相关经济事项协商达成一致,合同条款也已基本确定,但双方尚未签字前所进行的审计。经济合同草签前的审计是经济合同审计的重点和关键,因为经济合同一经双方签字即具有法律效力,合同签订过程中的任何失误,在实质上就已经给企业造成了损失(企业形象、信誉方面的损失,甚至是经济方面的损失)。 故对于企业重要的经济合同,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应当在谈判过程中就介入,既便于了解整个过程的来龙去脉,又为以后的审计打下基础。 (一)审计目标。包括:1、确保经济合同符合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或者其他活动的需要; 2、确保经济合同的条款完整,意思表达清楚准确; 3、确保经济合同合法合规合理,避免经济纠纷,预防经营风险。 (二)应索取的资料。内容包括:1、对方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和《企业法人代码证》的复印件;2、对方相应的资格证书或者等级证书的复印件;3、对方单位介绍信、法人代表身分证,或者代理人的本人身份证和有效授权委托证书;4、对方当事人开户银行账号; 5、对方提供的履行相应经济合同能力的证明材料; 6、选择对牙签订合同的理由的书面报告; 7、业务部门到对方实地考察的书面报告(对方地点、生产经营活动及管理情况、技术水平、履行经济合同内容的能力等);8、经济合同专草本。 (三)审查的主要订容。 1、审查签订经济合同的必要性。包括:(1)明确经济合同项目的内容,审查企业现有资源是否可以满足该需要;(2)是否已列入企业生产经营计划、投资计划或者其他计划,且符合该计划的要求;(3)是否已安排了相应的财务预算。 2、审查经济合同内容的合法性、合规性和合理性。其内容为:(1)审查经济合同是否

采购过程监督与审计监督采购审计流程食品采购有保障

采购过程监督与审计监督采购审计流程食品 采购有保障 采购过程监督与审计监督 随着全球食品市场的扩大和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增加,食品采购在企 业管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为了确保食品采购的品质和合规性,采购过程监督与审计监督成为了必不可少的环节。本文将探讨采购审 计的流程以及食品采购的保障措施。 一、采购审计流程 1. 采购计划的制定与审核 采购计划是企业采购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制定需要考虑到企业 的需求、预算和供应商的选择等诸多因素。在制定采购计划时,需要 对计划进行审核,以确保其合理性和可执行性。 2. 供应商选择与评估 在采购过程中,选择合适的供应商是至关重要的。供应商的选择需 要根据供应商的信誉、产品质量和价格等因素进行评估。采购审计则 可以对供应商的选择过程进行监督,确保选择的供应商符合相关要求。 3. 采购合同的签订与履约 采购合同是采购活动中的法律文件,明确了双方的权责和交付时间 等内容。采购审计可以对采购合同的签订和履约情况进行监督,确保 采购合同的执行符合法律和合同的要求。

4. 采购支付的审计 采购支付是采购活动的最后一环,对于采购支付的审计可以确保采购支出的合规性和适当性。采购审计可以核对采购支付的依据和审批流程,以避免因为支付环节的漏洞而引发的不必要风险。 二、食品采购的保障措施 1. 供应商的资质认证 为了保证食品采购的安全性和合规性,企业可以要求供应商提供相应的资质认证。例如,供应商可以提供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和产品质量认证等证明文件。 2. 供应链追溯体系的建立 建立供应链追溯体系可以帮助企业追溯食品的生产和流通过程,从而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通过技术手段,可以实现对供应链各个环节的监控和控制,从而及时发现和纠正可能存在的问题。 3. 食品质量抽检与检验 为了确保采购的食品符合相关标准和法规,企业可以进行食品质量抽检与检验。抽检与检验可以对食品的质量指标、卫生指标和安全指标等进行检测,以确保食品的安全和合规性。 4. 食品供应商的定期评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