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针灸科疾病护理常规

中医针灸科疾病护理常规

中医针灸科疾病护理常规
中医针灸科疾病护理常规

针灸推拿科护理常规

针灸推拿科危重病患者护理常规

一、根据病情需要将病人安置于重症病房或监护室内,选择合适的卧位并及时通知医生。

二、生命支持,给予吸氧、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道,保持液体通畅,备齐抢救器械及药品。

三、规范执行医嘱,及时准确完成治疗和护理。

四、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作好记录。

(一)观察心率的频率、节律的变化,有无心率失常。

(二)观察呼吸的频率、节律、深浅度、呼吸音变化,有无呼吸困难表现。

(三)观察血压的变化,监测有无血压过高或过低,脉压差有无增大或缩小等异常表现。

(四)观察神志及瞳孔的变化,监测有无意识障碍及双侧瞳孔对光反射是否存在。

(五)观察体温变化:体温过高,遵医嘱给予药物及物理降温。

(六)根据医嘱记录24小时出入液量,保持机体出入液量平衡。

五、落实基础护理,保护床铺清洁,做到三短九洁四无,预防压疮等并发症。

六、落实健康教育工作,做好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护理。

七、如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呼吸机治疗、心脏起搏、昏迷、脑疝、心肺复苏等特殊治疗措施的病人按疾病相关护理常规执行。

推拿科一般护理常规

一、病室环境

(一)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二)室内温湿度适宜。

二、入院介绍

(一)及时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

(二)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

(三)介绍病区作息时间、相关制度、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三、生命体征测量,做好护理记录。

(一)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

(二)新入院体温37.5℃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体温正常3日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三)每日记录大便次数1次,或遵医嘱执行。

(四)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情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做好护理记录。

(五)协助医师完成各种检查,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定时巡视病房。

四、根据病情,进行饮食指导及相关健康指导,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

五、遵医嘱准确给药,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六、预防院内交叉感染,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做好病床单位

的终末消毒处理,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

项痹病(颈椎病)的护理常规

因颈部椎体、关节、韧带和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引起钙化、损伤、增生或关节紊乱,刺激或压迫颈部神经根、脊髓、椎动脉或交感神经而致颈痛和其他综合症状。

一、护理评估

(一)发病史、诱因、职业、不良习惯。

(二)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社会状况。

(三)X线和CT检查结果。

(四)辨证分型:

1、风寒痹阻证:颈、肩、上肢串痛麻木,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恶寒畏风。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血瘀气滞证: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证:头晕目眩,头重如裹。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证: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面红目赤。舌红少津,脉弦。

5、气血亏虚证: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倦怠乏力。舌淡苔少,脉细弱。

二、护理要点

(一)一般护理

按推拿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指导患者的颈下垫一软枕,眩晕严重时卧床休息,闭目养神,避免旋转、弯腰等动作,防跌倒。

(二)病情观察及并发症护理

及时观察病情变化注意有无神经、脊髓、动脉的压迫如颈间疼痛、眩晕、心悸、上肢麻木等症状,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三)给药护理

使用血管扩张中成药时注意观察血压的变化和不良反应。温补类中药汤剂宜饭前半小时至一小时温服,活血化瘀类中药汤剂宜饭后半小时至一小时温服,服药期间饮食宜清淡,忌辛辣刺激之品。

(四)饮食护理

1、风寒痹阻者宜多食牛肉、羊肉等温经散寒之品。

2、血瘀气滞者多食桃仁、山楂、油菜等活血化瘀之品。

3、痰湿阻络者节制饮食,宜健脾清热利湿之品,忌肥甘厚腻、生冷荤腥等刺激之品。

4、肝肾不足者宜多食羊肝、猪肾、核桃肉、黑木耳等补肝益肾之品。

5、气血亏虚者宜多食猪肝、当归、阿胶等补益气血之品。

(五)情志护理

由于病程发展缓慢,症状逐渐加重,疼痛由间歇性转为持续性,同时伴随压迫症状。患者常因忧虑、焦躁、恐惧等不良情绪刺激,从

而扰乱气血和脏腑功能,导致阴阳失调。故应做好精神护理。多加安慰体贴,使其情志安宁,配合治疗。

(六)临证(症)施护

1、风寒痹阻者应注意加强局部保暖,避免阴冷潮湿环境,可穴位按摩大椎穴。

2、血瘀气滞者病情缓解期适当加强颈肩部活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3、痰湿阻络者指导其保持乐观情绪,避免过度精神刺激。每日可用手掌搓热后进行下腹部环形按摩。

4、肝肾不足者入睡困难可睡前热水泡脚及饮热牛奶1杯。

5、气血亏虚者不宜劳累,避免头部体位迅速改变。

三、健康指导

(一)睡眠时枕头不宜过高过低过硬。

(二)避免长时间伏案工作,勿头顶、手持重物,保持日常生活中正确姿势。

(三)指导颈部及肩关节康复锻炼,加强上肢运动,以促进血脉畅通,预防关节废用性萎缩。

(四)中医特色技术指导:

1、头部按摩:干梳头50次,也可用手掌搓热后放于颈部及大椎穴。

2、脐周按摩:每日可顺时针提捏推揉脐周3cm,持续3min,以

助脏腑功能,增强身体抵抗力。

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的护理常规

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病变后,因某种原因(损伤、过劳等)导致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连同髓核一起向外膨出,压迫神经根或脊髓引起腰痛和一系列神经症状者。

一、护理评估

(一)发病史、诱因、职业、不良习惯。

(二)疼痛部位、程度、腰部功能、下肢感觉和肌力、大小便情况。

(三)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社会状况。

(四)X线和CT检查结果。

(五)辨证分型:

1、血瘀气滞证:腰腿痛如刺,痛有定处,拒按,日轻夜重。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弦,或涩。

2、寒湿痹阻证:腰腿冷痛重着,转侧不利,受寒及阴雨加重,肢体发凉。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沉紧或濡缓。

3、湿热痹阻证:腰部疼痛,痛处伴有热感,恶热口渴,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4、肝肾亏虚证:腰酸痛,腰膝乏力,劳累更甚,卧则减轻。偏阳

虚者,舌质淡,脉沉细。偏阴虚者,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二、护理要点

(一)一般护理常规

1、按推拿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病室环境安静整洁,通风透气。

(二)病情观察及并发症护理

1、观察疼痛部位、程度、腰部功能、下肢感觉和肌力、大小便情况。

2、有无二便功能障碍,做好皮肤护理,防止湿疹压疮的发生。

(三)给药护理

使用血管扩张中成药时注意观察血压的变化和不良反应。温补类中药汤剂宣饭前半小时至一小时温服,活血化瘀类中药汤剂宜饭后半小时至一小时温服,服药期间饮食宜清淡,忌辛辣刺激之品。用药期间忌食生冷寒凉饮食,外避风寒,以免加重病情。

(四)饮食护理

1、血瘀气滞者宜多食黄豆、山楂、桃仁、油菜等活血化瘀食物。

2、寒湿痹阻者宜多食牛肉、羊肉等温经散寒之品。

3、湿热痹阻者多食鸭肉、苦瓜、赤小豆等清热利湿之品。

4、肝肾亏虚者宜多食羊肉、猪肾、核桃肉、黑木耳等补肾之品。

(五)情志护理

由于病程发展缓慢,症状逐渐加重,疼痛由间歇性转为持续性,

同时伴随压迫症状。患者常因忧虑、焦躁、恐惧等不良情绪刺激,从而扰乱气血和脏腑功能,导致阴阳失调。故应做好精神护理,多加安慰体贴,使其情志安宁,配合治疗。

(六)临证(症)施护

1、急性期绝对卧硬板床休息,缓解髓核对神经根的压迫。

2、血瘀气滞者行走宜缓,防跌倒,夜寐不安可睡前热水泡足,或耳穴神门、阿是穴埋王不留行籽止痛。

3、寒湿痹阻者腰痛甚者选择环跳、足三里等穴拔罐以温经散寒、通络止痛。

4、湿热痹阻者避免潮湿闷热的环境,衣着宜宽松,保证睡眠质量,适当进行舒展筋骨的运动。

5、肝肾亏虚者卧床休息,避免劳累。

三、健康指导

(一)宜睡硬板床,注意腰背部保暖,腰围不可长期使用,以免产生依耐性。

(二)症状缓解后进行卧床蹬腿、倒退走、五点支撑法等锻炼,加强腰背肌的力量,禁止大幅度的弯腰和旋转,减少急慢性损伤发生的机会。

(三)中医特色技术指导:

脐周按摩:每日可顺时针提捏推揉脐周3cm,持续3min,以助脏腑功能,增强身体抵抗力。

膝痹病(退行性膝关节炎)的护理常规

是由于膝关节的退行性改变和慢性积累性关节磨损而造成的,以膝部关节软骨变性,骨刺形成为主要病理表现,有典型的膝关节疼痛症状伴关节活动受限。

一、护理评估

(一)疼痛程度、体位、活动范围;

(二)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社会状况;

(三)辨证分型:

1、风寒湿痹证:关节酸痛,刀割或肿胀感,畏风寒,得热则舒。舌质淡,苔白腻,脉紧或濡。

2、风湿热痹证:起病较急,关节红肿热痛,痛不可触,得冷则舒;可伴发热,皮肤红斑、硬结。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3、瘀血闭阻证:关节刺痛,痛处固定,局部有僵硬或麻木感。舌质紫暗,苔白而干涩。

4、肝肾亏虚证:膝关节隐隐作痛,腰膝酸软无力。舌质红、少苔,脉沉细。

二、护理要点

(一)一般护理

1、按推拿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病室环境安静整洁,通风透气。

(二)病情观察及并发症护理

注意观察疼痛程度、体位、活动范围,作好记录。

(三)给药护理

遵医嘱中药熏洗患处以舒筋活络,使用外洗药时,先熏后洗,勿烫伤。

(四)饮食护理

1、风寒湿痹者多食牛肉、羊肉等温经散寒之品。

2、风湿热痹者多食薏米冬瓜汤等清热利湿之品。

3、瘀血痹阻者多食黄豆、山楂、桃仁、油菜等活血化瘀食物。

4、肝肾亏虚者多食羊肉、猪肾、核桃肉、黑木耳等补肾之品。

(五)情志护理

患者常因忧虑、焦躁、恐惧等不良情绪刺激,从而扰乱气血和脏腑功能,导致阴阳失调,加重病情。故应做好精神护理,多加安慰体贴,使其情志安宁,配合治疗。

(六)临证(症)施护

1、风寒湿痹者注意保暖,尤其阴雨天气,戴护膝保护,给予热敷。

2、风湿热痹者疼痛厉害则局部予冷敷减轻疼痛,患肢制动,软枕垫高。

3、瘀血痹阻者避免剧烈活动。膝部予以拔罐,热敷,祛寒止痛。

4、肝肾亏虚者头晕,耳鸣明显时,绝对卧床休息。

三、健康指导

(一)可进行适当的户外体育锻炼,提高下肢功能,促进体内脂肪的消耗,以减轻负重。

(二)避免长距离跑步或远行,不宜长久曲膝小于90度或下蹲,以免加重膝关节磨损。

(三)避免在潮湿处睡卧,不要汗出当风,以防风寒湿邪气对膝关节的侵害。

(四)中医特色技术指导:予祛风散寒的中药熏蒸或外洗患处。

面瘫护理常规

面瘫又称之为“口眼涡斜”。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要表现的病症。

一、护理评估

(一)评估发病的病因。

(二)生活能力及休息的评估。

(三)心理社会状况。

(四)辩证分型:

1、风寒证:面部受凉史,多突然起病,一侧面部板滞、麻木,口眼歪斜,漱口漏水,吃饭夹食,病侧的额纹平坦、鼻唇沟变浅,眼睑闭合不全,迎风流泪,可伴有患侧舌前2/3味觉消失或减退、听觉过敏等症。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证:继发于外感风热、中耳炎、牙龈肿痛之后,一侧面部板滞、麻木,口眼歪斜,漱口漏水,吃饭夹食,病侧的额纹平坦、鼻唇沟变浅,眼睑闭合不全,多伴有耳内、乳突轻微疼痛,或由小水疱烧灼疼痛。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3、气血不足证:面瘫日久,正虚邪实,患者出具有面瘫主证外,还出现动则乏力,胃纳不佳,自汗耳鸣等气血不足之证。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二、护理要点

(一)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2.急性期应注意休息,不可过度劳累。减少光源刺激。

3.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注意面部保暖,勿用冷水洗脸,出门时带眼镜、口罩保护面部,避免感冒,睡眠时床头应避开风向,避免冷风直吹面部,注意天气变化,及时添加衣物,防止感冒。面部抽搐时,应双眼紧闭,嘴紧闭。

4.保持口腔清洁,进食夹食者应餐后漱口,早晚刷牙,清除患侧颊齿间的食物残渣,保持口腔清洁。

(二)饮食护理

饮食宜清淡、营养丰富、易消化的软食,忌食生冷、辛辣、刺激之品,戒烟酒。面肌痉挛患者禁食酸性食物。

1、风寒型:以祛风解表散热食疗为主,如:防风粥,防风10-15克,葱白茎20克,粳米30-60克,前两者水煎取汁,去渣,粳米煮粥,待粥将熟时参加药汁,煮成稀粥温服。

2、风热型:以疏风清热食疗为主,如:薄荷糖,薄荷粉30克,白糖500克,蒋白糖插进锅内,加水少许,文火练稠,后参加薄荷粉,调匀,在连续练于不粘手时,即本方具有疏风清热,率凉神表的效用。

3、气血不足型:以补气养血食疗为主,如:大枣粥,大枣30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煮至熟烂成粥,本方功效补血养气。

(三)情志护理

消除不良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四)临证(症)施护

1.风寒型:祛风散寒,温经通络。如荆防败毒散。

2.风热型:疏风散热,活血通络。如银翘散加减。

3.气血不足型:补益气血,疏通经络。如四物汤加减。

三、健康指导

(一)避免受风寒侵袭,保持室内空气清晰,减少外出,外出戴口罩保护面部,勿贪凉喜冷。

(二)保持口腔清洁:食后漱口,早晚刷牙。

(三)防治并发症:本病的常见并发病为角膜炎,睡前点眼膏,保护角膜,必要时,可使用眼罩。

(四)恢复期可根据病情,进行面肌的被动或主动锻炼,促进恢复。

(五)每日早晚洗脸时,可用热毛巾敷面部5分钟,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康复。

(六)饮食指导:进清谈饮食,禁食辛辣食物,禁烟酒等刺激。

(七)睡眠与休息:注意适当休息,注意面部保暖,不宜过劳,睡眠时床头应避开风向,避免冷风直吹面部。

(八)情志要求:勿产生急躁情绪,应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面对形象上的改变,不应产生悲观和自卑心理。

(九)中医特色技术指导:

1、头面部按摩:干梳头50次,按压穴位(阳白,四白下关,牵正,翳风,直腰等)。

2、针灸治疗:辩证取穴,循经治疗。

3、穴位敷贴(牵正,颊车)。

中风护理常规

中风是因素体痰热内盛、阴虚阳亢或气血亏虚,遇饮食、情志、劳倦诱因等所致。以突然昏仆、不省人食、口舌歪斜、半身不遂、语言謇涩,或仅见口眼歪斜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脑,涉及肝、脾。

一、护理评估:

(一)评估生命体征、意识、神志、瞳孔、肢体活动、语言表达等情况。

(二)评估生活方式及休息、排泄等状况。

(三)评估心理社会状况。

(四)辨证分型:

1、中经络证:半身不遂,舌强言謇,口舌歪斜。

2、中脏腑证:突然昏仆、神志恍惚、嗜睡,并见半身不遂,舌强言謇,口舌歪斜。

共分5型:肾阴虚、肝阳上亢型;风痰阻络型;气虚血瘀型;痰

热腑实型;脾肾亏虚、脉络瘀阻型。

二、护理要点:

(一)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急症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注意患肢保暖防寒,保持肢体功能位置。

3、加强口腔、眼睛、皮肤及会阴的护理。用盐水或中药液清洗口腔;眼睑不能闭合者,覆盖生理盐水湿纱布;保持床单位清洁,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尿失禁者给予留置导尿,定时进行膀胱冲洗。

4、伴神昏者参照神昏护理。

(二)病情观察及并发症的护理

1、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四肢活动等情况。

2、发生头痛、颈项强直、呕吐、呕血时,应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三)给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温服,服后避免受风寒,汗出后用干毛巾擦干。

2、服药后观察患者病情的逆顺变化。

3、及时记录服用志宝丹、牛黄清醒丸、苏合香丸等辛香开窍、急救醒脑之品的时间,神志清醒后立即报告医师。

4、服降压药、脱水药时,应观察血压变化,防止头晕,注意安全。

(四)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少油腻、易消化,多食新鲜蔬菜、水果。昏迷和吞咽困难者,可采用鼻饲,以保持营养。

1、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型,枸记10g加菊花5g泡茶喝。

2、风痰阻络型,意仁煮粥。

3、气虚血瘀型,三七花泡水喝。

4、痰热腑实型,杏仁饼。

5、脾肾亏虚、脉络瘀阻型,枸杞10g加菊花5g泡茶喝。

(五)情志护理

1、中风患者多为心火暴盛,应耐心做好情志护理,减轻患者恐惧、急躁等情绪,避免不良刺激。

2、对神志清醒患者及家属进行精神安慰,使其消除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刺激,积极治疗。

(六)临证(症)施护

1、高热者,头部给于冰袋冷敷。

2、元气衰败者,突然出现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开、手撒肢冷、脉微欲绝时,遵医嘱艾灸等救治。

3、尿潴留者,可按摩腹部,虚者加艾灸,必要时遵医嘱留置导尿。

4、便秘者,遵医嘱给于通便中药内服。

三、健康指导

(一)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急躁恼怒、情志过激而使疾病再度复发。

(二)生活起居有常,避免过劳,适当休息。随天气变化增减衣被,注意保暖。

(三)饮食以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食物为宜,多吃新鲜水果、

蔬菜及豆制品,不宜过饱,忌食辛辣、刺激之品,戒烟酒。

(四)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过度,以免再发脑出血。经常食用含纤维素多的新鲜蔬菜、水果,以润肠通便。

(五)积极治疗原发病,按时服药,注意血压变化,定期到医院复查。

(六)根据自身情况,适当参加康复锻炼,穴位按摩,加强肢体功能活动。

(七)中医特色技术指导:

1、按摩:按压穴位(百会,太阳,人中,曲池,外关,合谷,手三里,足三里,三阴交等)。

2、针灸治疗:辨证取穴,循经治疗。

眩晕的护理常规

眩晕是目眩与头晕的总称,目眩是指眼花或眼前发黑,视物模糊;头晕是指感觉自身或周围景物旋转,站立不稳,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称为眩晕。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甚至不能站稳,或兼见恶心,呕吐,汗出,昏倒等症状。

一、护理评估

(一)眩晕发作的时间、程度、诱发因素、伴随症状。

(二)生活自理能力。

(三)心理社会状况。

(四)辨证分型:

1、肝阳上亢证:眩晕耳鸣,头痛且胀,每因烦劳或恼怒而加剧,舌质红,苔黄,脉弦。

2、气血亏虚证:眩晕动则加剧,劳累即发,面色少华,舌质淡,脉细弱。

3、肾精不足证:眩晕目花,健忘少寐,精神萎靡,腰膝酸软,偏阴虚者,舌质红,脉细数;偏阳虚者,舌质淡,脉沉细弱。

4、痰浊内蕴证:眩晕而头重昏蒙,胸脘满闷,纳呆恶心,苔白腻,脉濡滑。

5、瘀血阻络证:眩晕头痛或兼见健忘,失眠,心悸,舌质有瘀斑瘀点,脉弦涩或细涩。

二、护理要点

(一)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重症宜卧床休息,轻者可闭圉养神。

3、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避免深低头、旋转等动作,眩晕严重者的座椅、床铺避免晃动。

(二)病情观察及并发症护理

1、观察眩晕发作时间、程度、诱因以及发作时伴随症状及血压等变化。

2、出现头痛剧烈、呕吐、视物模糊、语言蹇涩、肢体麻木或行动不便、血压持续上升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当患者出现头胀,面赤头痛,肢麻震颤,甚则昏倒时,警惕发生中风的可能。

4、特别注意观察神志、血压、头痛、视力、抽搐、心率、呼吸、出汗、尿量、恶心、呕吐、心绞痛及心力衰竭等情况,并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三)给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温服,观察药后效果及反应。

2、眩晕伴呕吐者中药宜冷服,或姜汁滴舌后服用,采用少量频服。

(四)饮食护理

1、肝阳上亢型饮食宜请谈,低盐素食为佳。

2、气血亏虚型饮食以富于营养,易于消化及血肉有情之品。

3、肾精不足型饮食调养:偏肾阴虚者,食疗宜平肝疏风,滋肾养阴,忌食海腥,羊肉,辛辣之物;偏肾阳虚者,以补肾助阳为主,忌食生冷。

4、痰浊内蕴型饮食宜清淡化痰之品,忌食油腻和肥甘厚味,生冷,烟酒等,以防助湿生痰。

(五)情志护理

1、关心体贴患者,使其心情舒畅。

2、对肝阳上亢情绪易激动者,减少情绪激动的刺激,掌握自我调控的能力。

最新肿瘤血液科专科护理常规

肿瘤血液科专科护理常规目录 第一章 005 肿瘤病人护理 005 第一节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008 第二节胃癌 010 第三节原发性肝癌 012 第四节上消化道出血017 第五节常用的诊疗技术及护理 017 一、腹腔穿刺术 019 二、腰椎穿刺术第二章 022 血液系统疾病病人护理 022 第一节贫血 025 一、缺铁性贫血 030 二、巨幼细胞贫血 033 三、再生障碍性贫血 038 四、溶血性贫血042 第二节出血性疾病 042 一、血友病 047 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049 第三节白血病 050 一、急性白血病 054 二.慢性白血病 056 第四节淋巴瘤 059 第五节多发性骨髓瘤066 第六节血液系统常用的诊疗技术及护理 066 一、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技术 069 二、静脉输液港技术 072 三、骨髓穿刺术 第三章 073 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病人的护理 073 第一节嗜铬细胞瘤 第四章 077 风湿性疾病病人的护理077 第一节系统性红斑狼疮第五章 083 化学治疗护理 083 第一节化学治疗一般护

理常规 085 第二节消化道肿瘤化学治疗护理常规 086 第三节乳腺癌化疗治疗护理常规 086 第四节肺癌化学治疗护理常规 088 第五节化学治疗药物不良反应的护理常规 第六章 091 介入治疗护理常规 091 第一节食管狭窄介入治疗的护理常规 092 第二节气管狭窄介入治疗的护理常规 093第三节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的护理常规 094 第四节动脉灌注治疗与动脉栓塞治疗前后护理常 第七章 097 生物治疗护理常规 第八章 098 靶向药物治疗护理常规 第九章 100 放射治疗护理 100 第一节放射治疗(简称放疗)一般护理常规 104 第二节肺癌放射治疗理常规 105 第三节乳腺癌放射治疗护理常规 105 第四节喉癌放射治疗护理常规 105 第五节脑肿瘤放射治疗护理常规 106 第六节鼻咽癌放射治疗护理常规 106 第七节食管癌放射治疗护理常规 107 第八节乳腺癌放射治疗护理常规 第十章 108 压疮的预防与护理 第十一章 111 静脉输血 第十二章 121 化疗药物配制时的防护措施与要求 第十三章 122 疼痛病人的护理 122 第一节疼痛概述 123 第二节影响疼痛因素

中医外科护理常规

肛瘘(漏) 一、疾病名称:因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破溃,久不收口或因虚劳久咳,肺脾两虚,湿热下注大肠所致,以局部反复流出脓水或粪汁,伴疼痛,瘙痒为主证。病位在直肠、肛周,涉及肺、脾。 二、护理评估: 1、既往病史,病程长短。 2、肛周症状。 3、肛门指检、镜检等检查结果。 4、心里社会状态。 三、辨证分型及临床表现: 1、湿热下注肛周经常流脓液,脓质稠厚,肛门胀痛,局部灼热.肛周有溃口,按之有索状物通向肛内。舌红,苔黄,脉弦或滑。 2、正虚邪恋肛周流脓液,质地稀薄,肛门隐隐作痛,外口皮色暗淡,漏口时溃时愈,肛周有溃口,按之质较硬,或有脓液从溃口流出,且多有索状物通向肛内,伴有神疲乏力。舌淡,苔薄,脉濡。 3、阴液亏虚肛周溃口,外口凹陷,漏道潜行,局部常无硬索状物扪及,脓出稀薄,可伴有潮热盗汗,心烦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数。 四、临证施护: 1、可用耳针缓解疼痛。 2、指导施行挂线疗法的患者不要拖拉留在肛管外的橡皮筋,以免引起疼痛及断裂。 3、指导瘘管切除并缝合治疗的患者术后2~3天控制大便以免刺激伤口。 4、术后切口疼痛给予耳穴压豆止痛,取主穴:直肠、肛门、神门;配穴:皮质下、内分泌、肺。 五、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肛肠科一般护理常规执行。 2)疼痛剧烈时,卧床休息。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肛周流出脓液的量、色泽、气味,肛门疼痛、瘙痒,以及有无发热等。

2)观察肛门功能,有无大小便失禁现象。 3、给药护理术后止血、止痛、消炎、营养治疗,根据辨证分型选用中药汤剂清热利湿、托里透脓、养阴清热。大便后用痔痛安搽剂中药熏洗以活血止痛、收敛消肿,换药,手术切口红外线照射每日一次。 4、饮食护理 1)饮食忌辛辣刺激食物。 2)湿热下注者,宜食西瓜、绿豆、赤小豆等清热利湿之。 3)食疗:鲫鱼豆腐汤健脾宽中、开胃利湿;瘦肉粳米粥补脾养胃、养阴益血。 5、情志护理:关心体贴患者,解除不良情绪。 6、并发症护理肛门狭窄、肛门失禁 观察术后排便情况,若排便困难,大便变细可能肛门狭窄,报告医生早行扩肛治疗;若大便次数多、不随控制,考虑肛门失禁,及时报告医生处理,术后3日起指导病人行提肛运动。 7、健康指导 1)生活有规律,按时作息,避免劳累。 2)保持肛门清洁,每晚及便后温水坐浴。 3)饮食宜清淡、富含营养,忌辛辣、发物,戒烟酒。 痔 一、疾病名称:因饮食不洁,燥热内生,下迫大肠及久坐、负重远行等所致。以便血、肛门有肿物、坠胀、异物感或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根据发病部位的不同,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 二、护理评估: 1、患者的职业、饮食、排泄习惯及诱发因素。 2、排便有无疼痛、便血,便后有无肿块脱出等。 3.直肠检查结果。 4.心理社会状况。 三、辩证分型及临床表现: 1、风伤肠络:大便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血色鲜红,或有肛门瘙痒。舌红,苔薄

颈椎病中医护理常规

项痹(颈椎病)中医护理常规 一.疾病名称 中医名称:项痹 西医名称:颈椎病 定义: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变、老化及继发性改变刺激压迫神经根、脊髓或影响椎动脉血液供应引起一系列症状体征。 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和混合型。 二.临床表现 (1)颈肩痛 (2)颈部活动受限 (3)手指麻木 (4)头晕、恶心 (5)瘫痪 三.护理评估 (1)发病史,诱发因素 (2)疼痛部位,程度 (3)评估颈部功能,双上肢感觉和肌力 (4)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社会状况 (5)辩证分型:太阳经输不利型,痹证型,肝肾不足型 四.一般护理 (1)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保持病房整洁、安静、空气清新,营造良好的修养环境。 五.病情观察 (1)注意观察颈肩部疼痛的性质、部位及发病时间,休息后是否缓解。 (2)注意观察神经支配区肌力与皮肤感觉情况。 (3)注意观察头晕、恶心与头痛等情况。 (4)注意观察心慌、多梦、烦躁等情况。 (5)注意观察四肢乏力(如踩棉花感)等情况。 六.临症(证)施护 (1)保守治疗 1)脊柱(定点)旋转手法 ①做好心理护理,讲解治疗原则和方法,消除紧张情绪,并做 好体位示教。 ②手法治疗后应绝对卧床休息1-2小时,轴样翻身,颈部制动。 ③下床时须戴颈托,固定颈部,以保持颈椎稳定性。 ④避免久坐久站,注意休息。 2)针灸疗法 ①严格无菌技术操作,以防感染。 ②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紧张情绪。选择合理体位暴露 腧穴,方便操作,注意保暖。 ③密切观察患者反映,若出现头晕目眩,面色苍白等情况, 应立即停止针刺并将针全部拔出,平卧休息,注意保暖。

血液内科护理_常规

血液科护理常规 目录 第一节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P1 第二节缺铁性贫血………………………………………..P2 第三节再生障碍性贫血……………………………….…...P3 第四节出血性疾病…………………………………….…...P4 第五节白血病……………………………….……………...P5 第六节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护理………………………….P6

血液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第一节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血液系统疾病指原发或主要累及血液和造血器官的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常见症状和体征有贫血、皮肤黏膜出血、黄疸、血红蛋白尿、发热、淋巴结肿大、脾大等。 1.按科疾病病人的一般护理。 2.休息与活动:轻症或恢复期可适当活动,重症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 3.饮食护理:加强营养,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多种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 4.病情观察:观察有无发热、贫血及出血情况。若出现突然头痛、喷射性呕吐、视物模糊及意识障碍等颅出血征象,应及时告知医生,配合抢救。 5.药物观察: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鼓励病人多饮水,促进尿酸排泄。 6.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皮肤破损,尽量减少和避免肌注射,拔针后延长按压时间。 7.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湿润,用软毛牙刷刷牙,选择合适漱口液,于餐前、餐后及睡前含漱。 8.肛周护理:保持大便通畅,每次便后清洁肛周或用1:5 000的高锰酸钾溶液坐浴,防止肛周感染。 9.健康指导:使病人掌握与本病有关的基本知识,加强

心理护理,树立治疗信心。 10.预防感染:保持病室清洁及空气流通,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减少或限制探视,避免交叉感染。 第二节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是体用来制造血红蛋白的储存铁缺乏,血红蛋白合成量减少而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临床表现为疲乏无力、面色苍白、心悸气急、头晕眼花、纳差、腹胀、舌炎、口角炎等。其病因为慢性失血,铁吸收不良,摄入铁不足或需铁量增加。实验室检查示血清铁低于10.7/μmol/L。 1.按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一般护理。 2.休息与活动:轻、中度贫血者活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不加重症状为度,血红蛋白40g/L以下者应卧床休息。 3.饮食护理:补充营养和含铁量丰富的食物,如肉类、动物血、香菇、肝、豆类、蛋黄、菠菜等,要注意多样化及均衡饮食。 4.病情观察:观察贫血的一般症状,如全身倦怠,头晕,皮肤、黏膜苍白,心悸,呼吸困难,水肿等。 5.药物护理:口服铁剂宜饭后服用,避免与茶、咖啡、蛋类、乳类等食品同时服用。口服液体铁剂时应使用吸管,避免牙齿染黑。注射铁剂应采取深部肌注射,且经常更换注射部位。静脉注射铁剂的速度宜缓慢,匀速,备好急救药品

儿科中医护理常规

儿科中医护理常规 1 第四章儿科疾病护理 第一节新生儿疾病 一、一般护理 1、环境要求:新生儿室应阳关充足,空气新鲜,定时开窗通风,上下午各通风一次,避免对 流风。保持室温度22?C-24?C,夜间狐狸是温度26?C-28?C,相对湿度55%-60%。 2、保暖:新生儿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差,体温易随环境温度而变化。出生后应立即采取保 暖措施,方法因地制宜。 (1) 每4小时测量体温一次。 (2) 体温低或病情不稳定的冰儿不宜沐浴。 (3) 体重低于2500克者,可置于暖箱中。 (4) 各项医疗护理操作尽量集中完成,护理结束后病儿要及时包裹好,沐浴后30分钟方 可打开包被检查病儿。 (5) 使用热水袋是应避免烫伤。 3、喂养:首选母乳,在无法母乳喂养情况下可给配方奶,做到按需哺乳,随时观察有无溢 奶及吐奶情况。 4、加强基础护理

(1) 皮肤黏膜护理:病儿每日沐浴一次,危重病儿床上擦洗,每日更换干净衣物,衣服 应宽松大、质软。加强臀部护理,勤洗勤换尿布,预防红臀。用2%碳酸氢钠口腔护 理每日一次,如有鹅口疮,酌情增加次数,动作轻柔,切勿擦伤黏膜,两次喂奶之 间可喂温开水清洁口腔。 (2) 脐部护理:保持清洁干燥,观察有无渗血、感染,脐部护理每日一次,如有分泌物, 每日二次或酌情增加次数。 (3) 测体重:足月儿每周侧二次,早产儿每日或隔日测量一次。 (4) 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 (5) 做好健康指导,出院时向家长宣传新生儿疾病防治知识及育儿保健知识。 二、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又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等原因引起血液及组织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黏膜及巩膜发黄的临床现象。本病在新生儿期较其他任何年龄常见,当血中为结合胆红素过高时,能导致神经细胞中毒性病变,引起预后严重的胆红素脑病(核黄疸)。 【中医辨证常见证型】 1、湿热郁蒸 (证候)面目全身皮肤发黄,颜色鲜似橘子皮,精神疲倦,不欲吮乳,烦躁不安或呕吐腹胀,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指纹红紫。 2、寒湿阻滞

血液科 护理常规(全)

血液科疾病护理常规 一般疾病护理常规 1、按内科疾病一般护理指南执行 2、加强对常见症状得观察,包括营养状况,贫血程度,乏力,疲倦,活动后心悸,气促,头晕,皮肤与结膜与粘膜得色泽,出血征象,感染等。 3、了解病人得血象,骨髓象及实验室有关检查结果。 4、根据病情指导病人适当休息,适度活动,并有充足得睡眠时间。 5、按医嘱做好饮食护理,改善病人营养状况,提高机体抵抗疾病得能力。 6、加强感染得预防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 (2)病室内得空气,地面与用物表面,每日均应进行消毒处理,严防合并呼吸道感染。 (3)做好口腔,鼻腔,皮肤得清洁与护理,防止局部破损或感染。 (4)中性粒细胞缺乏者,宜住隔离室或层流室。 (5)对接受化疗者,静脉注射时保护血管,药物不可溢于皮下,并鼓励多饮水。 (6)出血严重者,应保持安静,卧床休息,穿刺与注射部位须加压止血,并协助医生进行止血处理,必要时做好输血准备。 危重疾病护理常规 1、危重患者入院时,护士要了解危重患者病情,查瞧患者神志,皮肤,粘膜,口腔,四肢活动情况,脉搏,呼吸,血压等情况,备好抢救仪器与物品。 2、正确安置患者,对骚动,意识不清得患者正确使用约束带并加用床档。 3、护士长协调,安排人力,必要时安排特护小组。 4、开放静脉通路2条,应用套管针,保持静脉通路通畅。 5、持续氧气吸入,保持气道通畅、 6、遵医嘱给予以多参数监护,48-72小时更换心电监护电极片一次,防止皮肤损伤,根据病情设置报警,监护参数界值、 7、监测患者意识,面色,皮肤末梢有无紫绀等、

8、护士严格执行各种操作规程,用药注意三查十对,杜绝差错得发生。 9、根据病情及时留置导尿管,观察并记录尿色,量,性质、 10、护士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病情变化时及时准确记录护理记录、严防并发症得发生。 11、详细准确记录出入量,按要求每8小时小结,24小时总结、 12、及时准确采集各种血,尿,便,痰及引流物标本并及时送检、同时密切关注化验结果。 13、护士应给予心理护理,与患者及家属交流,沟通,使之配合治疗。 14、危重患者病情及治疗观察要点,及时,准确地记录在护理记录上,并用书面,床头两种形式交接班。 糖尿病护理 【概念】 糖尿病就是一组由遗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得慢性代谢性疾病,由于胰岛B细胞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导致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引起体内糖蛋白,脂肪,水与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混乱,其特征为血液中含糖量过高及尿中有糖,久病科引起多系统损害。病情严重或应激时方生代谢混乱如酮症酸中毒等、【评估要点】 1、病情评估 (1)生命体征 (2)血糖监测 (3)有无酮症酸中毒 2、心理状况。 3、自理能力。 【护理措施】 1、低血糖发生较轻得病人,可用白糖或红糖25—50g,温水化开后喝下,十几分钟后症状可消失、 2、酮症酸中毒主要包括补液,注射胰岛素,针对诱发因素给予积极配合治疗,补钾及纠正酸中毒、 【健康指导】 1、告诉病人发生低血糖时得主要症状,处理方法及预防

中医科疾病护理常规

中医科疾病护理常规 一般护理常规 一、病室环境 1、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根据病种、病情、性别、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 二、入院介绍 1、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 2、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得使用方法。 3、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 三、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 1、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并记录。 2、新入院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三天。 3、体温在37、5°C-38°C之间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三次,连续三天。 4、体温大于38、5°C以上者每日四次,体温正常后连续三天。 5、体温39°C以上者,给予物理降温,或遵医嘱执行。 6、体温正常3日后,常规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2次或遵医嘱执行。 7、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常规每4小时测量一次,其中体温至少每日测量4次或遵医嘱执行。 四、每日记录大便次数一次。 五、每周测量体重、血压各1次或遵医嘱执行。

六、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七、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八、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 1、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舌脉、二便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治疗。 2、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治疗效果及药物得不良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3、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与情志等方面得问题,实施相应得护理措施。 九、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使其安心治疗。 十、根据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十一、给药得护理,根据病情指导服药得时间、温度与方法,注意观察服药后得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得宣教。 十二、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十三、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做好病床单位得终末消毒处理。 十四、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 中风(脑卒中) 护理评估 1、生命体征、意识、神志、瞳孔、肢体活动、语言表达等情况。

血液内科护理常规

血液内科护理常规 目录 第一节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P1 第二节缺铁性贫血………………………………………..P2 第三节再生障碍性贫血……………………………….…...P3 第四节出血性疾病…………………………………….…...P4 第五节白血病……………………………….……………...P5 第六节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护理………………………….P6 血液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第一节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血液系统疾病指原发或主要累及血液和造血器官的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常见症状和体征有贫血、皮肤黏膜出血、黄疸、血红蛋白尿、发热、淋巴结肿大、脾大等。 1.按内科疾病病人的一般护理。 2.休息与活动:轻症或恢复期可适当活动,重症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 3.饮食护理:加强营养,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多种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 4.病情观察:观察有无发热、贫血及出血情况。若出现突然头痛、喷射性呕吐、视物模糊及意识障碍等颅内出血征象,应及时告知医生,配合抢救。 5.药物观察: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鼓励病人多饮水,促进

尿酸排泄。 6.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皮肤破损,尽量减少和避免肌内注射,拔针后延长按压时间。 7.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湿润,用软毛牙刷刷牙,选择合适漱口液,于餐前、餐后及睡前含漱。 8.肛周护理:保持大便通畅,每次便后清洁肛周或用1:5 000的高锰酸钾溶液坐浴,防止肛周感染。 9.健康指导:使病人掌握与本病有关的基本知识,加强心理护理,树立治疗信心。 10.预防感染:保持病室清洁及空气流通,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减少或限制探视,避免交叉感染。 第二节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是体内用来制造血红蛋白的储存铁缺乏,血红蛋白合成量减少而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临床表现为疲乏无力、面色苍白、心悸气急、头晕眼花、纳差、腹胀、舌炎、口角炎等。其病因为慢性失血,铁吸收不良,摄入铁不足或需铁量增加。实验室检查示血清铁低于10.7/μmol/L。 1.按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一般护理。 2.休息与活动:轻、中度贫血者活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不加重症状为度,血红蛋白40g/L以下者应卧床休息。 3.饮食护理:补充营养和含铁量丰富的食物,如肉类、动物血、香菇、肝、豆类、蛋黄、菠菜等,要注意多样化及均衡饮食。

普外科常见疾病中医护理常规-共24页

中医外科护理常规目录 肠痈 肠梗阻 胁痛 狐疝 痈 丹毒 乳痈 乳岩 石瘿 肠痈 一、疾病名称:因饮食不节、湿热内阻,使败血浊气雍遏于阑门所致。以转移性右下肠痈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肠。 二、临床表现 1、气滞血瘀:身热不高,腹痛隐隐,持续不休或阵发性加重,,且多位于右下腹,或可 触及包快,脉弦或细,舌质淡红,苔薄白或白腻。 2、湿热雍积:身热口渴,腹痛明显,恶心呕吐,大便秘结或泄泻,小便短赤,脉弦数 或滑数,舌质红,苔薄黄或白腻。 3、热毒炽盛:高热口干渴,腹硬满剧痛,面红目赤,口焦唇裂,大便干结,小便短赤, 脉弦滑数,或洪大,舌质干红或绛,苔黄燥或起芒刺。 三、临证施护 1、腹痛时,可遵医嘱针刺足三里,阑尾,天枢等穴。

2、呕吐的病人在服用中药制剂前,可在舌根滴数滴鲜姜汁以减轻症状。 3、腹胀明显可用中药贴膏温熨脐部,或艾灸上巨虚、足三里等穴。 4、腹胀呕恶严重可针刺内关、中脘、足三里等穴,无效时行胃肠减压。 5、体温过高者或出现高热烦躁时,可给予物理降温或遵医嘱给予穴位注射。 6、便秘时,可给予开塞露。 7、早期下床活动,轻症病人手术当日及可下床活动,重症者应鼓励床上多翻身、进行肢体活动,病情稳定后及早下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防止肠粘连。 8、术后予耳穴压豆(交感、神门、皮质下、大肠、小肠、胆穴)以促进肠蠕动。 四、饮食护理 1.饮食的原则是逐步过渡,以清淡易消化为宜。肛门排气后酌情给予清淡易消化的少量流质饮食如萝卜汤、梨汁等清热滋阴通便饮料,逐渐增加到全量流质,勿进牛奶或豆制品,以免腹胀,逐渐改为进食半流质,然后恢复普通饮食。 2.恢复期可进食高蛋白饮食,新鲜水果、蔬菜、禁烟酒,忌食肥甘厚腻,辛辣生冷,鱼蟹等物。 五、用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温服,呕吐者可于舌根部滴姜汁以减轻症状。 2、禁止服用强泻药或刺激性强的肥皂水灌肠以免穿孔。 3、应用退热剂后密切观察体温变化。 4、服用清热解毒、攻下通腑的中药后应密切观察排便情况,并做好记录。

2016年针灸科护理工作总结

2016年针灸科护理工作总结

2011年针灸科护理工作总结 2011年对于医院、针灸科来说都是一个转变、成长、奋进的一年。在这一年中,我们不断面临着挑战和机遇,在医院领导和护理部主任、科主任的指导、关心及支持下,在医院各部门的密切配合下,我科护理人员本着“一切以病员为中心,一切为病员服务”的宗旨,圆满地完成了护理工作任务。护理人员的安全及责任意识、主动服务意识明显加强,护理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病人满意度达96%以上,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政治思想、医德医风方面 1按医院要求认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政治学习,全科护理人员能够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及医院各项规章制度,恪尽职守,全年无违法违纪行为。 2、认真组织学习了医德医风、护士素质规范,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 3、全科护理人员能够团结一心,分工合作,圆满地完成了工作任务,特别是在危重病护理上,充

分发扬团队协作精神,全体护理同仁们不计个人得失,甘于奉献,爱岗敬业的精神! 二、护理管理方面 1、按照护士长工作手册开展工作,做到了年有计划,月有安排,周有重点,每月有小结,并针对好的方面提出表扬,不足的方面提出整改措施,并督促执行,评价整改效果,达到了持续改进的目的。 2、进一步强化了安全意识及岗位责任意识、主动服务意识,全年全科无一例重大护理差错事故,在积极学习后医疗服务的知识后建立了病员回访制度,有效地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 3、进一步健全了工作制度和各级护理人员岗位职责,修定了重点专科建设单病种的护理常规,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护理常规。加强了护理人员应知应会知识培训,并要求人人过关,尤其是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等核心制度要求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消渴病肾病中医护理(精)

消渴病肾病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症候要点: (一早中期: 1.气阴虚血瘀证(气虚证、阴虚证、血瘀证同见: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四肢困倦, 气短声低,平素易感,口燥咽干,五心烦热,心烦失眠,或午后低热,尿频色黄,或有浮肿,或视物模糊,或有胸痛,或有肢体麻木疼痛,或有半身不遂,肌肤甲错,自汗、盗汗,尿频量多,口渴欲饮,大便偏干,舌质暗红,或舌暗红体瘦,舌苔薄黄或少苔,脉沉细或数。 2. 阳气虚血瘀证(气虚证、阳虚证、血瘀证同见:神疲乏力,心悸气短,自汗易感,夜尿频多色清,或有浮肿,腰膝冷痛,畏寒肢冷,阳萎早泄,或视物模糊,或有胸痛,或有肢体麻木疼痛,或有半身不遂,肌肤甲错,手足背冷凉,大便溏稀,舌体胖大,舌质暗淡,有齿痕,舌苔白或灰腻水滑,脉沉细无力 3. 阴阳俱虚血瘀证(气虚证、阴虚证、阳虚证、血瘀证同见: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口干咽燥,腰膝冷痛,夜尿频多,或有浮肿,怕冷怕热,阳萎早泄,妇女月经不调,或手足心热而手足背冷凉,或视物模糊,或有胸痛,或有肢体麻木疼痛,或有半身不遂,肌肤甲错,大便时干时稀,舌体胖大,舌质暗淡,或暗红,有齿痕,舌苔白或黄腻,或灰腻,脉沉细无力。 (二晚期: 1.气阴虚血瘀湿浊证(气虚证、阴虚证、血瘀证、湿浊证同见:神疲乏力,面色苍黄,口燥咽干,双目干涩,乏力体倦,头晕心悸,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心烦失眠,多饮尿频,或尿少浮肿,皮肤瘙痒,灼热干燥,或小腿抽筋,呕恶吐酸,烧心,爪甲色淡,或视物模糊,或有胸痛,或有肢体麻木疼痛,或有半身不遂,肌肤甲错,爪甲色淡,舌暗红,或暗淡,舌体瘦,苔薄黄腻,脉沉细或数。 2.气虚血瘀湿浊证(气虚证、阳虚证、血瘀证、湿浊证同见:神疲乏力,面色苍白无华,体倦懒言,畏寒肢冷,头晕心悸,视物模糊,腰膝冷痛,腹胀喜暖,恶心呕吐清水,大便

康复科__护理常规(全)

康复科疾病护理常规 一般疾病护理常规 1、保持病室安静,避免噪音干扰,限制探视时间。为确保病人安全,避免空间放置障碍物,室内物品摆放合理。 2、做好入院介绍,包括有关规章制度,如作息制度、探视制度、陪护制度、病房环境、健康宣教等。 3、新入院病人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做好入院评估及护理记录单的记录。 4、按医嘱分级护理,通过评估确认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对其实施护理。 5、同一种疾病的病人,应尽量安排在同一病室,以提供互相交流及训练的机会。 6、卧床病人要做好皮肤护理,预防压疮的发生。

颈椎病护理 【概念】 颈椎病是指颈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继发性椎体、椎间关节退行性病变,导致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和脊髓受累而出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好发于中老年人和长期低头伏案工作者。 【评估要点】 颈椎病的评估可以从疼痛程度、颈椎活动范围进行单项评定,亦可从症状体征以及影响ADL的程度进行综合性的评定。其中,针对疼痛程度,可以采用VAS划线法,针对颈椎活动范围,可以采用方盘量角器进行颈椎屈曲、伸展、侧弯、以及旋转度的具体测量。 【护理措施】 (一)颈椎病患者的睡枕要求:颈部姿势对颈椎病症状有明显影响,其中睡眠姿势影响尤大,如长期用高度不合适的枕头,常常表现为睡眠中或睡醒后晨起时颈项不适、落枕、头昏、头痛或顽固性失眠等症状。合理的枕头对治疗和预防颈椎病十分重要,合理的枕头必须具备两项:科学的高度和舒适的硬度。合乎人体生理状况的枕头应该具有以下特点:曲线造型符合颈椎生理弯曲;枕芯可以承托颈椎全段,使颈肌得到充分的松弛和休息;枕芯透气性良好,避免因潮湿而加重颈部不适。 (二)纠正颈姿:由于颈肩部软组织慢性劳损,是发生颈椎病的病理基础。故长期伏案者,应定时改变头部体位,合理调整头与工作面的关系,不宜长期低头伏案看书或工作,也不宜长期仰头工作,因为两者都可破坏颈椎的生理平衡,造成颈椎周围的软组织劳损或肌肉韧带和关节囊的松弛而影响颈椎的稳定。总之,要保持脊柱的正常生理曲度,防止因姿势不良而诱发颈椎病。调整颈椎姿势的同时,还应加强颈肩部肌肉的锻炼。 (三)颈椎操: 1、仙鹤点头 2、犀牛望月 3、金龟摆头 4、金龙回首

感染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精选.

第六章感染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一、感染科一般护理常规 【一般护理】 一、.环境护理: 1.病房环境保持安静整洁通风良好 2.不同类型传染病要分开收治,并按疾病的传染特点作好消毒隔离 3.病房配置血压计,听诊器,严禁不同病房交换或混用,定期消毒 4.病房配置快速手消,每次护理操作前后和离开病房进行手消毒 5.患者分泌物呕吐物等用含氯消毒液按比例配制浸泡消毒后及时处理 6.医疗废物分类放置 7.根据传染病病原体特点及实验室检查要求,正确采集和送检标本 二、休息:急性期卧床休息,症状消失后逐步恢复活动 三、饮食:清淡易消化低脂肪营养饮食 四、心理护理:开展心理护理,稳定患者情绪,配合治疗 五、健康宣教:详细介绍病房环境,探视制度,对患者进行消毒隔离指导,疾病知识教育 【专科护理】 加强巡视,密切病情变化,根据疾病临床特点,重点观察体温,热型变化及伴随症状:皮肤颜色皮疹黏膜疹的特点: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及脱水和呼衰的临床表现 【高热护理】 1.卧床休息 2.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3.鼓励多引水,出汗多要补充足够的水分 4.降温,向患者解释发热原因和降温的措施 【皮疹护理】 1.卧床休息 2.饮食,避免辛辣食物 3.观察皮疹性质数量部位的变化几伴随症状 4.皮肤护理,衣服宽松,床单位整洁,保持皮肤的清洁,用温水擦浴,进碱性肥皂,修剪指甲,皮肤瘙痒避免抓挠,结痂让起自行脱落,不可强行撕脱 【腹泻护理】 1.观察腹泻次数,量,,性状,评估脱水状况 2.注意血压,脉搏变化,记录出入量,纠正水电解质失横 3.卧床休息 4.肛周皮肤护理,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局部涂擦凡士林油膏 5.标本采集,选取脓血,黏液部分,及时送检. 【意识障碍护理】 1.病情观察,判断意识障碍程度,躁动者作好安全防范,昏迷者进行脑科观察瞳孔,角膜反射,匡 上压痛反应 2.床头抬高,15_30,头偏向一侧 3.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氧气吸入,有义齿者取下,出现舌后缀者用 舌钳拉出,并用防舌后缀的口咽通气管保持呼吸道通畅 4.营养支持,留置胃管性鼻饲 5.预防并发症护理,加强翻身防压疮,保持口腔,会阴的清洁

中医科护理常规doc资料

中医科护理常规 第一节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中医内科护理学是运用中医理论,阐述内科所属疾病的概念、病因病机、辨证论治、预防调护的一门临床护理学科。 1.入院护理病人入院时责任护士应热情主动迎接,准备好病床单位,做好入院宣教,建立住院信息,并通知管床医生。 2.饮食护理辨证施食,合理调配,五味不偏,注意饮食禁忌。 3.分级护理根据病情和自理能力,按医嘱给予分级护理。 4.病情观察 (l)生命体征观察:测量体温、脉搏、呼吸,每天测1次。体温超过37.5℃者每天测量4次,体温超过39℃者,每4小时测量1次,正常后连测3次,改为每天1次。入院时测量体重、血压并记录在体温单上。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包括神色、精神、睡眠、饮食、主证、舌象和脉象,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5.药物应用正确指导服药,观察服药后反应和治疗效果,尤其是服用峻烈或有毒性的药物,更须严密观察和记录。 6.心理护理保持心态平和,做好情志的转化和调护,避免情志内伤。 7.起居护理顺应四时,起居有常,劳逸结合。 8.排便护理落实排便护理,观察其形状、色泽、气味、量。便秘3天以上者,报告医生,遵医嘱给予缓泻药或灌肠处理。 9.健康指导讲解治病防病及科学养生知识,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戒烟酒,多运动,增强机体正气。 第二节不同病证护理常规

一、咳嗽 咳嗽是指肺失宣肃,肺气上逆作声,咳吐痰液的病变。咳嗽的病因有外感、内伤两大类。 咳嗽病变有虚实之分。外感咳嗽属邪实,有风寒袭肺证、风热犯肺证、风燥伤肺证;内伤咳嗽属邪实与正虚并见,有痰湿蕴肺证、痰热郁肺证、肝火犯肺证、肺阴亏耗证。 1.按中医内科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2.环境:病室内空气新鲜,绝对禁止吸烟,防止刺激性气味。 3.饮食护理:进高热量、富含蛋白质的流食或半流食,风寒咳嗽忌食生冷瓜果及肥甘滋腻之品;风热咳嗽忌辛辣、肥甘、厚味,可食梨、枇杷等水果;风燥咳嗽可食用川贝、百合、银耳、梨子等;痰湿蕴肺咳嗽可食用薏米、赤豆、山药,忌食黏甜食品及肥厚油腻之品。 鼓励病人多饮水。 4.病情观察:观察咳嗽的频率、声音及痰液的性质、颜色、气味,咳嗽的伴随症状,准确留取标本并及时送检。5.呼吸道护理 (1)痰液黏稠者,行雾化稀释痰液。 (2)咳痰无力者应协助排痰,必要时吸痰。 (3)咳嗽剧烈时遵医嘱给予化痰镇咳药,慎用作用强的镇咳药,配合针刺肺俞、列缺等穴。 6.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鼓励病人咳痰、排痰和饭前、饭后均应充分漱口。 7.健康指导:指导病人加强锻炼,正确的养生指导,合理膳食,戒烟戒酒。 二、哮病

血液科护理常规

血液科护理常规 一、一般护理 1、执行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2、病情轻或缓解期病人适当休息,病情严重者,需卧床休息。 3、按医嘱给营养丰富、易消化饮食。贫血严重者给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4、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病人是否有贫血、出血倾向、发热、寒战等症状,有出血倾向的病人应防止发生外伤,大出血的病人随时测量脉搏、呼吸及血压,并做详细记录。随时准备好抢救物品及药物,以协助医生进行抢救。 5、耐心细致地作思想工作,解除病人的忧虑,使其振奋精神,密切配合治疗。 6、病室环境保持清洁、空气清新、阳光充足,注意保暖,防止受凉。粒细胞缺乏症的病人,应住隔离室,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限制探视,以避免交叉感染。 7、定期更换衣服及床单,用温水擦浴,保持皮肤清洁、干爽,长期卧床病人应定期翻身,以免发生褥疮。 8、嘱病人每日刷牙,有出血倾向或牙龈炎的病人,用大头棉签擦洗口腔。应勤漱口,有溃病时可涂2%碘甘油、锡类散、冰硼散等。 9、使用化疗药物或放射治疗的病人,要注意观察疗效及反应,并嘱病人多饮水,加强利尿促进尿酸的排泄。 10、按医嘱准备并协助医生做好各种治疗,同时留取标本及时送检。 11、对住院病人进行卫生宣传教育,鼓励出院病人坚持治疗,定期复查,预防疾病复发。 二、贫血 1、执行造血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轻度贫血者适当休息,重度贫血者以卧床休息为主,在蹲、卧位后,不宜骤然坐、立,以免发生脑缺氧而引起晕厥,极度贫血者应绝对卧床休息。 3、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及含无机盐丰富饮食,按照贫血原因选用富含某种造血因子的饮食。嘱病人食用瘦肉、豆类、肝、肾、新鲜水果及蔬菜等。 4、注意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发现有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 5、病人抵抗力较弱,易发生口腔感染,故应注意口腔卫生,饭前饭后、晨起、睡前漱口。有溃疡时可用抗菌素溶液漱口。口腔出血时用消毒棉签代替牙刷,以免口腔感染。 6、按时用温水擦浴,保持皮肤清洁,并涂油滋润以防止皮肤干裂发生出血或引起感染。 7、预防感染,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阳光充足,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定期空气消毒,并与传染病人隔离,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8、需要输血治疗,应做好输血前准备,并密切观察输血反应。 三、出血性疾病 1、执行造血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出血明显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以免活动过度或外伤使出血加剧。 3、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C的饮食,避免刺激性及易过敏饮食,有消化道出血者应暂禁食。 4、对有出血倾向的病人应床前交班,严密观察出血部位、观察意识、脉搏、呼吸、血压及

消渴病肾病中医护理方案教学提纲

消渴病肾病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症候要点: (一)早中期: 1.气阴虚血瘀证(气虚证、阴虚证、血瘀证同见):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四肢困倦,气短声低,平素易感,口燥咽干,五心烦热,心烦失眠,或午后低热,尿频色黄,或有浮肿,或视物模糊,或有胸痛,或有肢体麻木疼痛,或有半身不遂,肌肤甲错,自汗、盗汗,尿频量多,口渴欲饮,大便偏干,舌质暗红,或舌暗红体瘦,舌苔薄黄或少苔,脉沉细或数。 2. 阳气虚血瘀证(气虚证、阳虚证、血瘀证同见):神疲乏力,心悸气短,自汗易感,夜尿频多色清,或有浮肿,腰膝冷痛,畏寒肢冷,阳萎早泄,或视物模糊,或有胸痛,或有肢体麻木疼痛,或有半身不遂,肌肤甲错,手足背冷凉,大便溏稀,舌体胖大,舌质暗淡,有齿痕,舌苔白或灰腻水滑,脉沉细无力 3. 阴阳俱虚血瘀证(气虚证、阴虚证、阳虚证、血瘀证同见):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口干咽燥,腰膝冷痛,夜尿频多,或有浮肿,怕冷怕热,阳萎早泄,妇女月经不调,或手足心热而手足背冷凉,或视物模糊,或有胸痛,或有肢体麻木疼痛,或有半身不遂,肌肤甲错,大便时干时稀,舌体胖大,舌质暗淡,或暗红,有齿痕,舌苔白或黄腻,或灰腻,脉沉细无力。 (二)晚期: 1.气阴虚血瘀湿浊证(气虚证、阴虚证、血瘀证、湿浊证同见):神疲乏力,面色苍黄,口燥咽干,双目干涩,乏力体倦,头晕心悸,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心烦失眠,多饮尿频,或尿少浮肿,皮肤瘙痒,灼热干燥,或小腿抽筋,呕恶吐酸,烧心,爪甲色淡,或视物模糊,或有胸痛,或有肢体麻木疼痛,或有半身不遂,肌肤甲错,爪甲色淡,舌暗红,或暗淡,舌体瘦,苔薄黄腻,脉沉细或数。

2.阳气虚血瘀湿浊证(气虚证、阳虚证、血瘀证、湿浊证同见):神疲乏力,面色苍白无华,体倦懒言,畏寒肢冷,头晕心悸,视物模糊,腰膝冷痛,腹胀喜暖,恶心呕吐清水,大便稀溏,嗜卧,夜尿频多,小便清长,或尿少浮肿,皮肤湿痒,或视物模糊,或有胸痛,或有肢体麻木疼痛,或有半身不遂,肌肤甲错,爪甲色淡,舌胖大,舌质淡暗,舌苔白腻,或灰腻,脉沉细无力。 3.气血阴阳俱虚血瘀湿浊证(气虚证、血虚证、阴虚证、阳虚证、血瘀证、湿浊证同见):神疲乏力,表情淡漠,面色黧黑,头晕耳鸣,视物模糊,心悸气短,咽干口燥,口中尿味,嗜睡,或心烦失眠,腰膝酸冷,手足心热而手足背寒,自汗盗汗,夜尿频多,或尿少水肿,大便时干时稀,或视物模糊,或有胸痛,或有肢体麻木疼痛,或有半身不遂,肌肤甲错,皮肤瘙痒爪甲色淡,舌体胖大,暗淡有齿痕,舌苔黄腻,或白腻,或灰腻,脉沉细或沉细而数。 二、临床症状/症候施护 (一)浮肿(水肿) 1.观察水肿消长情况;尿的颜色、量的变化;注意观察有无急性左心衰的表现,准确记录24h出入水量,每日测量体重1次,水肿消退后每周测量体重一次,腹水病人需每天测腹围1次,并做好记录。 2.观察病人皮肤的肤温、颜色及有无红肿、破损、搔痒、化脓等情况。加强卧床患者的皮肤护理,注意观察皮肤受压情况,有无发红、变瘀等情况。预防压疮的发生:每2h更换体位,按摩受压部位,避免推、拖、拉动作,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必要时使用气垫床、水垫。四肢水肿严重者,应予软枕适当抬高。阴囊水肿严重者,可予吊带托起。已形成压疮者,按压疮的常规护理。

针灸科护理工作总结

2011年针灸科护理工作总结 2011年对于医院、针灸科来说都是一个转变、成长、奋进的一年。在这一年中,我们不断面临着挑战和机遇,在医院领导和护理部主任、科主任的指导、关心及支持下,在医院各部门的密切配合下,我科护理人员本着“一切以病员为中心,一切为病员服务”的宗旨,圆满地完成了护理工作任务。护理人员的安全及责任意识、主动服务意识明显加强,护理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病人满意度达96%以上,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政治思想、医德医风方面 1按医院要求认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政治学习,全科护理人员能够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及医院各项规章制度,恪尽职守,全年无违法违纪行为。 2、认真组织学习了医德医风、护士素质规范,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 3、全科护理人员能够团结一心,分工合作,圆满地完成了工作任务,特别是在危重病护理上,充分发扬团队协作精神,全体护理同仁们不计个人得失,甘于奉献,爱岗敬业的精神! 二、护理管理方面 1、按照护士长工作手册开展工作,做到了年有计划,月有安排,周有重点,每月有小结,并针对好的方面提出表扬,不足的方面提出整改措施,并督促执行,评价整改效果,达到了持续改进的目的。 2、进一步强化了安全意识及岗位责任意识、主动服务意识,全年全科无一例重大护理差错事故,在积极学习后医疗服务的知识后建立了病员回访制度,有效地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 3、进一步健全了工作制度和各级护理人员岗位职责,修定了重点专科建设单病种的护理常规,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护理常规。加强了护理人员应知应会知识培训,并要求人人过关,尤其是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等核心制度要求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4、加强了护理质量的环节控制,建立了科内质控小组,采取定 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式,每周有重点的检查护理质量情况,每月进行护理质量大检查一次,并与绩效考核结合。根据整体护理工作模式的要求,相对固定了责任护士,不同年资护士交叉排班,使工作互补,保证了护理工作质量。 5、组织每月召开了一次工休座谈会,征求病人的意见,对病人提出的问题给予了合理的回答,积极与相关科室协调处理,尽量满足病人合理的需要。 6、加强了医保病人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病人的管理,随时查询病人的费用情况和一日清单制,及时与医生沟通,尽量将医保病人费用控制在规定范围内,未发生违规事件。 7、在运行电子病历和电子处方过程中,积极组织护理人员学习,要求人人掌握,尽快熟悉运行模式,确保了病区医生护士工作站工作顺利开展、运行。 三、临床护理工作 1、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的主动服务意识明显加强。进一步强化主动服务意识,推出诚信满意温馨服务,努力做到“以人为本,以病员为中心”,努力为病员提供优质服务。 2、加强了基础护理和危重病人护理工作,分管病人的责任护士能够有效地运用护理程序为病人开展整体护理,对病人的健康教育普及率达96%,病人满意度高达96%以上,全年无重大护理并发症发生。 3、加强了病房管理,强化护理人员人人参与管理的意识,为病人提供安全、整洁、舒适的住院环境。 4、加强了消毒灭菌、隔离工作,规范了治疗室物品的规范放置,整理了库房物资保存方式。 5、护理文件书写规范方面,进一步强化了护理人员主动学习护理文件书写标准的意识,并督促执行,保证了护理文件的规范性。对护理文件书写质量控制,将病床分管落实到人,要求每人自查所分管床位的病历,质控小组每周检查一次,护士长定期和随机抽查,确保护

心衰病中医护理常规

心衰病中医护理常规 心衰病就是因心病日久,阳气虚衰,运血无力,或气滞血瘀,心脉不畅,血瘀水停而引起的以喘息心悸,不能平卧,咳吐痰涎,水肿少尿为主要表现的脱病类疾病。应与悬饮、哮证相鉴别。现代医学的心力衰竭属于本病范畴,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心率、心律、呼吸、尿量、心悸、下肢肿胀情况。 2、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 3、心理社会状况。 4、辨证:心气亏虚、瘀血阻脉证,气阴两虚、瘀水互结证,心肾阳虚、水气凌心证,心气衰微、阴竭阳脱证,痰浊壅肺证 心气亏虚、瘀血阻脉证:气短心慌,神疲乏力,易汗,活动后加重,面色晦暗,唇甲青紫或颈部青筋暴露。舌质淡或边有齿痕,舌有瘀斑或瘀点,脉涩或结代。 气阴两虚、瘀水互结证:气短喘促,心烦不寐,口干少饮,烦热汗出,面颧暗红,或颈部青筋暴露,尿少肢肿。舌质红嫩有裂纹或舌红绛,有瘀斑,苔少,脉细数或结代。 心肾阳虚、水气凌心证:短气喘促,不得平卧,烦躁汗出,咳吐泡沫痰,心悸乏力,尿少肢肿,畏寒肢冷,面色灰青。或伴有肝大腹水,胸水,心包积液等。舌淡胖或有齿印,脉沉细或迟。 心气衰微、阴竭阳脱证:喘不得卧,张口抬肩,颜面发绀,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唇甲青紫,心悸少尿。舌淡胖而紫,脉沉细欲绝。 痰浊壅肺证:咳喘痰多,或发热形寒,倚息不得平卧;心悸气短,胸闷,动则尤甚,尿少肢肿,或颈脉显露。舌淡或略青,苔白腻,脉沉或弦滑。 二、护理要点 (一)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休息:根据心功能受损程度而定。 心功能I级:患者应适当休息,保证睡眠,注意劳逸结合。 心功能Ⅱ级:应增加休息 , 但能起床活动。 心功能Ⅲ级:限制活动 , 增加卧床休息时间。 心功能Ⅳ级:绝对卧床休息 , 原则上以不出现症状为限。 (二)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患者心率、心律、呼吸、尿量、心悸、下肢肿胀等情况变化。 2、观察气短喘促、胸闷心悸发作与情志、进食、体力活动等关系密切。 3、患者出现喘不得卧,张口抬肩,颜面发绀,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唇甲青紫,心悸少尿等情况时,立即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三)给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温服。 2、观察并记录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 (四)饮食护理 1、饮食有节制,宜清淡可口,注意营养、水分与钠盐的摄入量,忌食辛辣、醇酒、咖啡等刺激之品。便秘者 给予润肠通便之物,多食含纤维素的食物。 2、心气亏虚、瘀血阻脉者:多食补气活血之品。 3、气阴两虚、瘀水互结者:多食补气滋阴之品。 4、心肾阳虚、水气凌心者:饮食清淡,低盐或无盐,多食含钾丰富的食物。 5、心气衰微、阴竭阳脱者:可食温补心阳之品,饮食宜温热、忌食生冷之物。 6、痰浊壅肺者:多食健脾祛痰之品。 (五)情志护理 1、指导患者保持情绪稳定,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护理。 2、心衰病发作时有恐惧感者,应有人在旁陪伴,并予以心理安慰。 3、平时多向患者讲解紧张、恐惧、激动、思虑对病情的不良影响。 4、指导患者掌握自我排解不良情绪的方法,如自慰法、转移法、音乐疗法、谈心释放法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