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物与生活论文

植物与生活论文

植物与生活论文
植物与生活论文

有毒植物研究

张晗

摘要:有毒植物是自然界客观存在的一部分,最初它只是人类的“敌人”,但一代代的生命代价,终于使人类在人、毒关系中逐渐由被动转为主动,不仅积累了大量辨别有毒植物的知识,而且开始在食用、渔猎(用于箭毒和毒鱼料) 、医药和宗教(用作迷幻剂,主要集中在大麻和毒蕈类) 等领域利用有毒植物。限于篇幅,本文只涉及食用方面的讨论。

关键词:有毒植物;食用;识别;

一、有毒植物的概念

有毒植物,一般是指人和动物食用后会引起中毒现象,严重者导致死亡的植物,也包括人、动物的皮肤、粘膜接触其汁、皮、叶及果后,产生痒痛、红斑等症状的植物(有些植物,如鱼腥草等,有刺激性气味,人闻后会产生厌恶感,但不引起中毒症状。这类植物,一般不归入有毒植物) 。按照生物学系统分类,植物包括菌、苔藓、蕨、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五大类群。菌类植物真菌门下的蕈类(俗称蘑菇) ,有毒者约有100 种,大约占蕈类的10 %。苔藓植物有25 ,000 种左右,蕨类有

12 ,000 种左右,虽然数量巨大,但有关它们的研究却非常薄弱,目前只知凤尾蕨等几种是有毒的。裸子植物多为常绿树木,常组成大面积的森林,包括苏铁、松柏、紫杉、买麻藤4 纲,约70 属700 种,但仅有东北红豆杉等少数几种有毒。东北红豆杉的果、茎皮、叶含紫杉碱,食后可致死。被子植物即有花植物,包括乔木、灌木、藤本、草本,是现代植物中最繁茂和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约有300 余

科,250 ,000 种,占植物种的一半以上,绝大部分的有毒植物均属于被子植物。但世界上到底有多少有毒植物,至今没有确切的统计数据。Duke 说世界上约有

1 ,000 种植物含有毒成分,Archart - Treichel 估计有数千种,Gadd 记录了分布在世界各地的1 ,938 种有毒植物,1987 年出版的《中国有毒植物》(中国第一部比较系统地论述中国有毒植物的专著) ,则收集了约1300 种分布于中国的有

毒植物。(1)中国有毒植物的种类和资源都很丰富,其地理分布与我国植被区域有

密切的关系。有毒植物多集中分布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和热带雨林区,特别是西南地区的云南、四川和华南地区的广西、广东以及福建等省区。有毒植物主要分布在杜鹃花科、茄科、毛莨科、天南星科、大戟科、马桑科、豆科、夹竹桃科和百合科,以杜鹃花科的杜鹃花属和毛莨科的乌头属中最多。有毒植物,通常并不是它的每个组成部位都有毒,一般只有其中的1-2个部位有毒,食用时只要避开这些部位就行了。例如,蔷薇科中的杏、枇杷、苹果、樱桃、李、梨、桃、梅等多种水果,是人类最主要的水果来源,果肉鲜美且完全可安全食用,但种仁、叶、花芽、树皮等部位大多含有苦杏仁甙,不能食用。因为苦杏仁甙是最常见的氰甙,

可水解生成氰氢酸,人食后易引起中毒。(2)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就有杏核仁“有毒??杀狗毒??其一核两人(即仁) 者害人,宜去之”(3) 的记载,宋·周密

《癸辛杂识》“杏仁有毒”条则有“松雪云:‘杏仁有大毒,须煮令极熟中心无白为度,方可食用,生则能杀人。凡煮杏仁汁,若饮犬猫立死。’”(4)的记载。又如,甜瓜味香美,但瓜蒂有毒不可食,主要毒素为葫芦苦素和甜瓜毒素(即喷瓜苦素) ,主要中毒症状为剧烈呕吐,腹泻,严重者会因循环衰竭、呼吸麻痹而死亡。(5)

许多植物经栽培驯化后,毒性会减弱。例如,野生苦杏核仁中所含的苦杏仁甙达1- 5 % ,最高可达7.9 % ,栽培甜杏核仁中所含的苦杏仁甙只有0.11 %左右。

(6)

因为野生植物得靠一些特殊的成分(包括有毒成分) 来保护自己的种子,如果

没有这类自然的化学保护就很难生存下来。热带的大量木本科植物,要不是种子里含有氰化物,90 %以上的种子都会被象鼻虫吃光。菜豆也是靠富含有毒的氰化盐,才保住它高蛋白的种子免遭禽兽之口。(7) 而栽培植物因为有人的干预和照顾,其野生祖先用于御敌的苦涩味、怪味及毒性会逐渐丧失,从而更适合人的食用和口味。

不同生长期的植物,毒性含量也是不一样的。例如,甜杏仁中苦杏仁甙的含量,在开花后会逐渐增加,2个月以后达0.02-0.052% ,此时不可食,但此后又转而逐渐减少,到杏果成熟时仅存0.0135-0.0186% ,成为可少量食用的食品。(8)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在幼苗期含有有毒的氰甙,未成熟的蚕豆也含有毒成分,但成熟时均无毒或只有含量极低的微毒,可安全食用。荞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谷实无毒,但开花时有毒,历史上曾因春荒饥食荞麦花而屡酿惨祸。清·魏源《北上杂诗七首同邓湘皋孝廉》一诗对此就有详细的记述“, 中野种荞麦,春风吹麦新。二月麦花秀,三月花如银。麦秋不及待,人饥已奈何! 明知麦花毒,急那择其他? 食鸩止渴饥,僵者如乱麻。冀此顷刻延,偿以百年嗟。投之北邙坑,聚土遂成坟。明年土依然,春风吹麦新。勿食荞麦花,复作坑中人。”(9)马铃薯全株有毒,未成熟或发芽的块茎和果毒性较大,尤其在芽及芽孔周围毒素含量比正常块茎高5-6倍,可达0.025-0.06% ,有时高达0.43% ,幼芽、叶和嫩枝中的含量更高,毒性成分为茄碱,但成熟马铃薯中的茄碱含量极微,只有0.005 - 0.01 % ,不致引起中毒。(10)

因土壤、气候条件不同,同一种植物在不同地区的含毒量有时也会不一样。如原产巴西等南美洲地区的木薯( Manihot esculenta Crantz) ,有毒成分氢氰酸的含量,就常因栽种季节、土壤、肥料、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而有差异。据测定,新种木薯地所产块根并于当年收获时,其氢氰酸含量比连种两年土地上所产块根并在过冬后收获者要高些。(11)因此,木薯最好是种在老木薯地上,并在过冬后再挖收。石蒜科的石蒜,含有石蒜碱等有毒成分,广西产的含量高,毒性大,苏北及上海产的含量就较低。(12)

同种有毒植物的不同品种,在毒素含量上有时也会不一样,应尽可能选用毒素含量低的品种。例如,广东、福建的木薯有红茎、青茎两种,青茎的氢氰酸含量

就要稍高于红茎。(13)又如,栽培的甜杏,其核仁所含苦杏仁甙很少,只有0.11%左

右,可用于炒制消闲食品杏仁干,榨取食用杏仁油,或作为蛋白质的生产原料。野生的苦杏,其核仁所含苦杏仁甙较多,可达1-5% ,味苦,误食者极易引起中毒,因此只供药用。(14)台湾学者李亦园1955 年在调查台湾日月潭附近的邵族时,发现他们所种的树薯可分为红、白和黑枝三种,除红树薯偶尔供人食用外,白树薯和黑

枝树薯的外层都有毒,大多磨成粉或刨成小条以饲猪。(15)

有些植物只含有微量的有毒成分,大量食用时才会引起中毒。云南是世界杜鹃花科杜鹃花属植物的分布中心,共有310种,当地民族传统食用的杜鹃花属植物至少有15 种。其中大白花杜鹃(Rhododendron decorum Franch.) 是最常用的一种。大白花杜鹃别名大白花、羊角菜、白花菜、白豆花,花和叶有小毒,经过煮、浸后可鲜食或腌渍为菜,但往往因腌渍或漂洗煮沸除毒不够或食用过量而致中

毒。(16)荔枝、桔子等过量食用也会造成中毒症状。例如,广东南部及海南岛地区

在荔枝收获高峰期经常会发生的“荔枝病”,就是因为大量连续食用荔枝引起的突发性低血糖症。荔枝果实所含的丰富果糖,进入人体后,很快就会溶入血液,但是和易于消化吸收的葡萄糖不一样,果糖需要经过肝脏内一系列的转化酶催化分解为葡萄糖后,才能被身体吸收利用。如果突然有过多的果糖进入血液,肝脏内的转化酶一时难以应付,果糖就会充斥于血液内,从而引发暂时性的低血糖症,严重时可致人死亡。同理,大量连续食用香蕉、柿子、苹果、梨、杏、桃、李等水果,

也会引起类似的症状。(17)

二、有毒植物的识别

对野生植物的采食几乎贯穿于整个人类的历史,只是越早期的人类对其越依赖而已。云南少数民族的一首古歌就形象地说明了早期人类以野生植物为生的情景“, 爬上高山,摘背野果回家来,剥剥过一天。进到深箐,找把野菜回家来,煮煮

吃一顿。扛一捆栗柴回家来,烧一塘旺旺的大火,双脚弯弯过一夜。”(18)

但在辨别这些植物有毒无毒的过程中,人类不仅付出了艰辛的汗水,而且付出了健康甚至生命的代价。例如,傣族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位勇敢的傣族猎人,率众外出狩猎,碰到一只老虎,猎人一箭射向老虎,虎未死,反被箭伤的疼痛激怒,疯狂地扑向猎人。机警的猎人急忙爬上身边的一株大树,折断一根树枝使劲向老虎嘴巴扎去,不料老虎倒地就死了。为证实老虎的死因,猎人对周围的人说,我想

亲口尝尝树枝,看它究竟有没有剧毒。说完他便咬了一口树枝,结果顷刻身亡。(19)

从此,人们就认识了这种剧毒植物——见血封喉,并广泛用作箭毒狩猎。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淮南子·修务训》对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

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20)的追忆,就是一个经典的历史概括。

当然,人类也想了很多办法以尽可能地减少牺牲。最有效的办法之一就是通过观察动物的食物来扩展自己的食谱。例如,西盟佤族传说,他们的祖先分别从蛇窝、野牛粪堆中发现了旱稻和小红米(鸡爪粟) (一些种子未被肠胃消化,随粪拉

出后,又会在粪堆中发芽生长出新的植株) ,从一只猎到的野鸽子(斑鸠) 食管里

发现了小豆,从而知道了这些植物是可食之物。(21)但这种方法并不绝对保险,有些植物某些动物吃了没关系,但人吃了就会中毒甚至死亡。例如,明·谢肇氵制《五

杂组》中就讲到过“人食巴豆则泻,鼠食巴豆则肥”(22)的事。巴豆用量稍多,人就可能腹泻而死。

三、有毒植物的去毒

人类在与有毒植物的较量中逐渐发现,有些有毒植物,直接吃会中毒,但经过一定的加工处理后,毒性会减弱甚至彻底消失,人、畜食用后就不会再中毒。

最常用的去毒方法,一是用清水、草木灰水、石灰水等浸泡;二是用清水、草木灰水、石灰水、豆叶(亦可用豆子) 、泥土等、蒸或煮;三是水浸发酵。实际操作中,这些方法往往混合并用,以加强去毒的效果。

例如,长生在怒江流域的“木噎”,又叫水豆腐,是一种多年生的野生块根,叶伞形,丛生,每一分株下均有一块根,块根很长,每年可挖一次。知子罗村的怒族把它们挖回家后,削皮,用弯起的竹篦刮碎,用灶灰水(灶灰浸水) 煮后,凝成块状,可以切开炒吃。云南碧江县的托克扒村怒族食用一种叫“咩儿夸”(傈僳语叫“达格来”) 的植物,即食用观音座莲( Amgiopteris esculenta Ching) 的块茎。这种植物在野地里到处都能找到,但有毒性,吃多了脚酸手软,产生失血现象。在粮食不足的情况下,人们才采以为食。它的加工最费事,剥皮、切片、晒干后,装在麻袋中用流水(不能用死水) 冲五六天,再晒干舂成面,可以掺些粮食做成粑粑,也可以放在火灰中煨熟,以后一种吃法为好。此外,他们还经常食用一种叫“败儿”(傈僳语叫“仕几朴”) 的葫芦科雪胆属植物的块根,这是一种多年生植物,块根可长到四五十斤,一个即够装一背箩。人们先把它切成片或丝,晒干,舂碎,用水泡发后“, 捂”七八天,也就是说要经过一个发酵的过程。如浸泡过的“败儿”长起白毛,说明发酵程度已经够了。这就可以把它洗干净,放在锅里蒸,或掺“苞米砂砂”(玉米碎粒) 煮,或放在面里煮成面饭,亦可酿酒。独龙族会处理食用多种有毒块根,如梅嫩、萨恩、芒等。梅嫩会在露出地面的主根旁边形成口盅大块根, 把它用刀柄打下来后,切成薄片,放在水中煮出粘浆,洗干净,在灶灰里揉搓“, 捂”半小时,再洗,再煮,再压,即可食用。萨恩,有微毒,要把老皮去掉,连嫩皮在灰水中煮,洗净,然后在清水中浸泡,即可食用。芒,形如山药,但有毒性,粘滑。从长须根以下一段好吃。挖出后洗净,与灰水共煮,或舂碎,与其他粮食

混合蒸吃,也可酿酒。(23)明·朱木肃《救荒本草》记白屈菜“采叶和净土煮熟

捞出,连土浸一宿,换水淘洗净,油盐调食。”记章柳根“取白色根,切作片子,炸熟,换水浸洗净,淡食,得大蒜良。凡制:薄切,以东流水浸二宿,捞出,与豆叶隔间入甑蒸,从午至亥;如无叶,用豆依法蒸之亦可。”记“《本草》芋有六种,青芋细长毒多,初煮须要灰汁,换水煮熟乃堪食。白芋、真芋、连禅芋、紫芋,毒少,蒸煮食

之。又宜冷食,疗热止渴。野芋大毒,不堪食也。”(24)

历史上最常见的食用类有毒植物有木薯、魔芋和黄独等。

木薯原产南美洲,为大戟科木薯属一年生或多年生块根植物,别名木、木番

薯、树薯、臭薯、葛薯、树番薯,为世界三大薯(马铃薯、甘薯、木薯) 之一。木薯已有4000 年的栽培历史,是南美印第安人的主粮之一。人们食用的是其块根,木薯块根主要含有淀粉、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但木薯全株有毒,新鲜块根毒性较大,其表皮、内皮、薯肉及薯心均含有不同量的氰苷类物质,尤以内皮含量最多,毒性成分为氢氰酸。其中毒原理是:木薯中含有一种亚麻配糖体,遇水和胃液时,经过其所含的亚麻配糖体酶的作用,可以析出游离的氢氰酸,从而使人中毒。氢氰酸食入量达到每千克体重1 毫克时,即可致人迅速死亡。南美印第安人很早就摸索出了木薯去毒的方法:妇女们先把含毒量最高又没有食用价值的块根皮剥除,

放入水中浸泡1-2天后,再煮熟或加工成木薯粉,就可以放心食用了。(25)因为木

薯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特别强,能在别的什么也不生长的地方繁殖

生长。木薯因此曾是生活在西印度群岛上的一支印第安人———阿拉瓦克人(已

灭绝) 制作面包的唯一原料。(26) 木薯在明清时期传入我国后,也曾在我国南方

地区尤其是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普遍种植及食用,加工方法与南美印第安人的差不多,具体有以下四种方法: ①剥去内皮法:新鲜木薯内皮含氢氰酸90 %左右,故剥去内皮即可去除大部分毒物。放入锅内煮,等水开后换水再煮一次,然后放入水中浸泡24 小时,取出煮熟或蒸熟食用。这是在去除最主要有毒部分的基础上,再配以水浸法的一种处理办法,去毒效果比较好。②熟薯漂水法:先换水煮两次,每次2 小时,煮熟后换水浸泡6 小时以上,再吃。这样做可以去除约84 %的毒素,一般无中毒危险。③生薯浸水法:将生薯浸于水中4 - 6 日,每日或隔日换水1 次,然后取出切片晒干备用。④干薯浸水法:将生薯切片晒干保存,食用前,磨粉,用水浸

泡。(27)

磨芋(亦写作魔芋) ,为天南星科有名的有毒食用植物。天南星科约有115 属2000 余种,产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以热带最多。我国有35 属206 种,主要分布在西南、华南各省区。此科约有10 属38 种有毒,主要集中在花叶万年青、海芋和天南星等属中《, 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将其中的天南星(一把伞南星) 、海芋、磨芋列为大毒植物。一般认为磨芋原产印度及斯里兰卡,传入中国后经朝鲜传入日本,现分布在印度半岛以东亚洲各国。磨芋属有100 多种,中国有20 种,这20 种中只有花磨芋、白磨芋、滇磨芋、东川魔芋、疏毛磨芋(俗称、华东磨芋、蛇六谷、花杆莲、花杆南星) 和疣柄魔芋6 种经过处理后可食用。花磨芋是磨芋属中唯一有悠久栽培历史的广布种,主要分布于长

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我们平时所说的磨芋,多指花磨芋。滇磨芋及东川磨芋分布于云南,疏毛磨芋分布于江苏、浙江及福建大部地区,疣柄磨芋分布于广东、广西,白磨芋是新发现的种,品质在所有种之上,主要分布于金沙江流域。葡甘露聚糖(KGM) 是磨芋中最特殊的成分,白磨芋含量最高,花磨芋次之,疏毛磨芋则不含葡

甘露聚糖。(28)花磨芋有(左思《蜀都赋》) 、鬼头(《本草纲目》) 、鬼芋(《图

经本草》、《物理小识》) 、鬼肉、头(《通雅》) 、鬼庙(《云南通志》) 、罗汉芋(《南狱志》) 、花麻蛇(因其植株有状如蛇皮之花纹) 等俗称,全株有毒,块茎毒性较大,但用石灰水处理后,可磨粉制成磨芋豆腐以供食用,这种技术首记

于宋代的《开宝本草》“, 捣碎以灰汁煮成饼,五味调食。”(29)至迟在元代,人

们在采集之外,已开始种植磨芋,元至正二十年(1360 年)的《山居四要》和元末的《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中都记载有磨芋的栽培方法。明朝时,磨芋的种植和食用技术已相当成熟,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曰:“出蜀中,施州亦有之,呼为鬼头,闽中人亦种之。宜树阴下掘坑积粪,春时生苗,至五月移之。长一二尺,与南星苗相似,但多斑点,宿根亦自生苗。??经二年者,根大如碗及芋魁,其外理白,味亦麻人。秋后采根,须净擦,或捣成片段,以酽灰汁煮十余沸,以水淘洗,换水更煮五六遍,即成冻子,切片,以苦酒五味淹食,不以灰汁则不成也。切作细丝,沸汤勺过,

五味调食,状如水母丝。”(30)

黄独为薯蓣科植物,有黄药子、零余薯、雷公薯、金钱吊蛤蟆等别名。块茎卵圆形或梨形,表面长满须根。分布于陕西和华东、华中、华南及西南,日本及亚洲东南部也有。其块根误食和服用过量,可引起口、舌、喉等处烧灼痛,流涎、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瞳孔缩小等症状,严重者会导致昏迷、呼吸困难和心脏

麻痹而死亡。主要毒素为二萜类化合物黄独素。(31)浙江民间食用前先将其切成薄片,涂以草木灰,再浸于池水中2 - 3 日,取出晒干,然后煮熟可食。(32)明·徐光启《农政全书》曰:“土芋:一名土豆,一名黄独,蔓生,叶如豆,根圆如鸡卵,肉白皮黄,可灰汁煮食,亦可蒸食。”(33)

用清水浸泡或蒸煮,是为了让有毒成分溶解在水中,随水倒掉。例如,木薯用水浸泡,就可以让木薯所含的亚麻配糖体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有毒的氢氰酸,析出并溶解在浸泡水中,这样一来,木薯本身就基本无毒了。用草木灰或石灰浸泡或煮,是因为灰中含有碱性物质(如碳酸钾、碳酸钠、碳酸氢钾、碳酸氢钠等) ,其溶液PH 值较大,一些不能在碱性环境中存在的有毒成分就会水解,如果水温高可能会分解得更快,从而脱去毒性。与豆叶或豆子同蒸,可能是因为在蒸的过程中,豆叶或豆子所含的某种成分参与了化学方应,从而使章柳根的有毒成分的分子分解。发酵可能是为了让酵母菌分解掉一些有毒成分。白屈菜与净土同煮同浸,则是利用了净土的吸附作用。34) 将一些有毒或有色物质,与净土、硅藻土、活性碳等多孔性物质放在一起,有毒成分或色素便会被吸收,这种作用称为吸附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冀胜、郑硕主编:《中国有毒植物》,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3 - 4、7页。

(2) 陈冀胜、郑硕主编:《中国有毒植物》,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502页。

(3) [唐]孙思邈撰,吴受琚注释:《千金食治》,中国商业出版社1985年版,第28页。

(4) [宋]周密撰,吴企明点校:《癸辛杂识》,中华书局1988 年版,第212页。

(5) 陈冀胜、郑硕主编:《中国有毒植物》,科学出版社1987 年版,第202页。

(6) 陈冀胜、郑硕主编:《中国有毒植物》,科学出版社1987 年版,第502-503页。

(7) 盛诚桂、张宇和编著:《植物的“驯服”》,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年版,第5页。

(8) 陈冀胜、郑硕主编:《中国有毒植物》,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503页。

(9)《魏源全集》第十二册,岳麓书社2004年版,第495页。

(10) 陈冀胜、郑硕主编:《中国有毒植物》,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572页。

(11) 孙友富等编写:《动物毒素与有害植物》,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年版,第81页。

(12) 浙江省科学工作委员会编:《浙江习见有毒植物》(初稿) (内部资料) ,1960年版,第104-105页。

(13) 孙友富等编写:《动物毒素与有害植物》,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年版,第81页。

(14) 陈冀胜、郑硕主编:《中国有毒植物》,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502页。

(15) 李亦园:《田野图像———我的人类学研究生涯》,山东画报出版社1999年版,第158页。

(16) 陈冀胜、郑硕主编《中国有毒植物》,科学出版社1987 年版,第216、230 页;陈重明等编著:《民族植物与文化》,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年版,第15 页。

(17) 高建平、赵晓明、李润花《: 被子植物和人类起源的关系》《农业考古》1997年第3期。

(18) 刘怡、芮鸿编著:《活在丛林山水间:云南民族采集渔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15页。

(19) 裘树平、刘仲苓编著:《中国保护植物》,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226页。

(20) 刘安等编著,高诱注:《淮南子》,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208页。

(21) 李根蟠、卢勋:《中国南方少数民族原始农业形态》,农业出版社1987年版,第115—116页。

(22) [明]谢肇制:《五杂组》(卷11 ,物部三) ,上海书店2001年版,第225页。

(23) 李根蟠、卢勋:《中国南方少数民族原始农业形态》,农业出版社1987年版,第125、180-181页

(24) [明]徐光启著,陈焕良、罗文华校注:《农政全书》(下册)岳麓书社2002年版,第815、856、963页。

(25) 孙友富等编写:《动物毒素与有害植物》,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年版,第81页。

(26) [英]J . H. 帕里,P.M. 舍洛克:《西印度群岛简史》,天津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第3页。

(27) 孙友富等编写:《动物毒素与有害植物》,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年版,第83页。

(28) 陈冀胜、郑硕主编:《中国有毒植物》,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92页。

(29)闵宗殿《: 魔芋史迹琐碎录》《古今农业》1987年第1期。

(30)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校点本) 上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年版,第1191页。

(31) 陈冀胜、郑硕主编:《中国有毒植物》,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209-210页。

(32) 浙江省科学工作委员会编:《浙江习见有毒植物》(初稿,内部资料) ,1960年版,第26页。

(33) [明]徐光启著,陈焕良、罗文华校注:《农政全书》(上册) ,岳麓书社2002年版,第416页。

(34) 李会娥《: < 救荒本草> 中野菜利用方法初探》《农业考古》2004年第3期。

植物与生活期末小论文

植物与生活论文 浅谈植物性能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摘要】从热带的雨林,亚热带的常绿阔叶林,温带的针叶阔叶混交林,到寒带的草甸;从海底森林——巨大的褐藻群,平原的栽培植物,丘陵山地的森林,到高山矮灌丛,地球上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植物,给地球带来无限的生机。目前已知的40多万种植物各有特色:长寿的银杏树(Ginkgo biloba)可生活1000多年,而短命菊(齿子草)只需几周就完成了整个生活史;最简单的衣藻(Chlamydomonas)只有一个细胞,而种子植物则具复杂结构,并有根、茎、叶等的分化。有的植物需要强烈阳光,有的则喜欢阴湿的环境;绝大多数自养,但也有异样的寄生植物,如菟丝子属(Cuscuta)等。各种植物可分为藻类、菌类、地衣、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等多个类群,它们共同组成了千姿百态、五光十色的植物界。 【关键词】植物结构、经济效应、环境和谐 在低等植物中,有的植物一个细胞就是一个个体(如衣藻),有的植物数个细胞聚合成一个个体,但细胞间尚无分化(如团藻);到了高级的多细胞藻类(如海带),才出现了细胞的分工,出现了组织(tissue)的雏形。被子植物细胞来源于种子内胚芽和胚根的原始细胞(相当于动物的胚胎干细胞)的不断分裂,开始并无分化;长到离茎尖和根尖1~2cm的地方,细胞在形态和功能上开始分化,并逐渐形成具有各自形态和功能的细胞群,及组织。 植物中那些形态结构相似,生理功能相似,个体发育来源相同的细胞群(cell group)称为组织。根据功能和形态,一般把组织分为两大类:分生组织和成熟组织、分生组织的细胞不断地生长和分裂;成熟组织的细胞,则经过分化,显示不同的形态特征,利于承担不同的功能。成熟组织又可进一步区分为:薄壁(基本)组织,保护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分泌组织等不同组织。 植物生长可归结于细胞的生长(cell growth)和分化两个主要过程。所谓生长(growth),是指细胞体积和数目的增加;所谓分化(differentiation),是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的特化。植物体的各种组织和器官的形成,都取决于细胞的分化。 绿色植物中,低等的藻类大多数无组织分化,因此也就不存在器官。它们的营养生长就是细胞的分裂和长大。高等的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的细胞,分化为多种组织,进而构成负责一定功能的器官(organ)。在营养生长期,一般有根、茎、叶(苔藓)完成。这些器官各有其一定的外部结构,执行特定的生理功能,它们的活动与物质的吸收、同化、运输和贮藏等营养生长有关。因此,把根、茎、

20种食用植物小论文

寻觅诗文中的植物的身影 摘要 本文阐述了作者在诗文中寻找到的一些植物,并结合植物的营养价值、功效、诗人的思想感情等进行阐述。 0、引言 0.1本学期选修课有幸上到宋老师的关于食用植物的选修课,在课上他告诉我们很多食用植物早就出现在古人的诗句中,这引起了我的兴趣,课后我查找了一些感兴趣的诗人,并利用网络资源,确实在一些诗人的作品中觅得了他们所爱食植物的身影。其中,大诗人苏轼笔下描写的美食更是数不胜数,不禁要封他一个“美食家”的称号。 1、方法 1.1网上收集资料、图书馆查阅资料 1.2 收集资料时间:2016年4月30日 2、结果 2.1 表1、部分食用植物用途或作用i 中文植物 名拉丁学名主要营养成 分 主要食用 (部位) 主要食用功效(效果) 落葵Basella alba L. VC、P、Ca 叶子⑥荠菜Capsella bursa-pastoris VC、Ca、P 叶子?菠菜Spinaciaoleracea VC、VK 叶子①②白菜Brassica pekinensis VC、Na、Mg、茎、叶子③④黄瓜Cucumis sativus VC、VB2、VE 果实、花⑩韭菜Allium tuberosumRottl VC、Cm(H2O )n 茎、叶⑤ 萝卜荷Raphanussativus Malvacrispa VC VC、Ca、Fe 茎,叶子 茎、叶子、果实 ⑥? ②⑩ 茼蒿Chrysanthemum coronariumL VC、VA、K、叶子③⑨菱TrapabispinosaRoxb VC、Cm(H2O )n 果实⑥⑧芹菜celery coriandrum VC 、VA、VB1 叶子、茎⑨⑩葫芦Lagenariasiceraria VC 、Pro 果实、果皮⑩芡实Euryale feroxSalisb Pro、Ca、Cm(H2O )n 种子⑤竹笋bamboo VC、P、Ca、Fe 叶子、竹笋①③丝瓜Luffa cylindrica VC 、Pro 果实、花⑥莴苣Lactuca sativa VC、P、Ca、Fe 茎、叶子⑥

货币金融学期末小论文 - 副本

货币金融学期末小论文《美国宽松化货币政策浅析》 学生:王朋06124021 雷爱宏06124036 老师:杨蓬勃 时间:2014年6月24号

美国宽松化货币政策浅析 一、摘要 自2008年12月17日美联储实施零利率政策到2013年12月18日美联储货币政策会议决定将货币政策重心渐渐从资产购买向零利率回归,美国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五年来取得了积极效果。美国经济慢慢驶入温和复苏轨道,2009——2012年实际GDP增速分别为-3.5%、2.5%、1.8%、和2.8%,2013年一、二季度GDP 折年率分别为1.1%和2.5%。本文通过对这期间美国货币政策的变化以及美国经济运行状况进行回顾,对货币政策作更深入的了解和思考。 关键字: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量化宽松政策类似我国宽松的货币政策,指大量印发钞票,增加政府的财政支出,扩大市场上货币的流通量,促进经济发展。主要是指中央银行在实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后,通过购买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资金的干预方式,以鼓励开支和借贷,也被简化地形容为间接增印钞票) 二、背景 国际金融危机对美国经济形成了巨大冲击,最典型的表现形式就是经济衰退。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的数据显示,美国实际GDP从2007年第四季度开始显著下降;2008年的四个季度中,有三个季度实际GDP显著下降,年度实际GDP 下降3.0%。另外,雷曼兄弟破产,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的爆发,就业指标变现黯淡,通胀处于较低水平,财政政策空间有限等。为了刺激经济复苏,所以美联储先后推出了零利率政策、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三、基础理论 货币政策:是指政府、中央银行以及宏观经济部门所有与货币相关的各种规定及采取的影响货币数量和货币收支措施的总和。货币政策的作用机理:货币政策通过调节货币供求和利率、汇率等金融价格,作用于各经济变量,进而影响币值、就业、国际收支和经济增长。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有:稳定币值(牵扯到央行信用,如果币值不稳定会导致央行信用的载体——货币失去信用)、充分就业、 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金融稳定等。 四、内容 (一)零利率政策 零利率政策是美联储最常规的货币政策,在格林斯潘担任美联储主席18年间,美联储货币政策委员会应用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就是利率工具,通过利率的 调升或者调降控制经济的运行。国际金融危机初期,美联储使用的货币政策也主要是利率政策,试图通过下调利率促使美国经济复苏。数据显示,2007年第三季度次贷危机爆发前,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一直在高位运行,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一直在高位运行,直到2007年7月美国的联邦基金利率仍然高达5.26% 。次贷危机和接踵而至的国际金融危机显著地改变了联邦基金利率的走势,从2007年9月开始美联储持续下调联邦基金利率,2008年3月联邦基金利率下降到4% 以

生活园艺学论文

课程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园艺学》课程论文要求 从下面的题目中任选一个撰写一篇3000字以上的论文,论文要求条理清楚,格式规范完整,观点明确。要求11月2日晚上上课时上交打印稿和电子稿,打印稿需同学亲笔签名,电子稿以学号和名字命名。 1.水泥森林般的都市空间,喧闹而吵杂,降低了都市人的生活质量。人们开始向往自然,回归自然。有了植物,人们的生活变得多彩多姿。以“发现生活园艺”为题,具体说说生活中园艺的应用,谈谈你对生活园艺的感想。 2. 近年来人类为谋求生存和发展,无止境地汲取大自然的资源,使得环境日益恶化、资源日渐枯竭。我们日常生活中,如何贯彻、践行园艺的环保之道? 3. 谈谈生活园艺适用的蔬菜类植物(或果树类植物);并选择1-2种蔬菜(或水果)作物,重点介绍具体的盆栽栽培管理技术。 4. 以一种蔬菜、水果等园艺作物为例,具体谈谈如何选购新鲜的、高品质蔬菜或水果;蔬菜水果保鲜考虑的因素,贮藏环境以及具体操作的方法。 5. 花是真善美的化身,做人何妨做一朵花,多给人一些欣赏,一些芬芳,一些气质,一些美感。园艺栽培与利用常常结合美学艺术创作,简单谈谈生活园艺与美学关系。 6.【家家户户拈花草】,但室内植物也需要慎重选择,以利于营造健康、环保、美观的室内空间。请谈谈卧室植物的选择、栽种与装饰要点。 7. 国庆期间朋友送了你一盆盛开的蝴蝶兰(或仙客来)。你要如何养护它,使它能最大程度地延长花期。 8. 结合庭园设计的相关理论,谈谈你对居家庭园设计的认识和你心中理想的庭园模式。 9. 根据你的兴趣,你可以针对生活园艺学的内容进行深入探讨。可结合你的专业,谈谈如何将你的专业应用到人们园艺生活的提升?或者探究生活园艺的发展与历史。例如居家外部环境的选择;宋代的居家生活;现代郊居生活的类型;莳花的园艺生活等等。(要有新意;高水平的可发表)

管理学通论期末小论文

案例: 百事可乐 百事可乐公司在经营过程中会对经营商进行实行返利政策,对返利政策的规定细分为五个部分:年扣、季度奖励、年度奖励、专卖奖励和下年度支持奖励,除年扣返利为“明返”外(在合同上明确规定为1%),其余四项奖励为“暗返”,事前无约定的执行标准,事后才告知经销商,如此得以增加其销量。 介绍:返利中的管理理念 返利是一种商业行为,是指厂家或供货商为了刺激销售,提高经销商(或代理商)的销售积极性而采取的一种正常商业操作模式。一般是要求经销商或代理商在一定市场、一定时间范围内达到指定的销售额的基础上给予多少个百分点的奖励,所以称为返利(或返 点)。“返利”就是供货方将自己的部分利润返还给销售方,它不仅可以激励销售方提升销售业绩,而且还是一种很有效的针对销售方的控制手段。“返利”是企业销售政策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也是经销商十分关心的内容。 返利的作用: 1) 激励功能 2) 控制功能 返利活动获得目的: 1) 完善市场 2) 品牌推广 返利的形式: 现有两种标准按返利形式来区分的, 一种是以金钱财务来区分的,还有一种是以时间来区分的,以金钱财务来区分的可以分为两种:现金+货物。 综上,百事公司的这种返利行为实际上是一种激励,我们可以再管理学中找到相关的理论支持如下:

知识链接: 一、激励与行为 未满足的需要某种行为产生得到满足1)产生新的需求 2)积极消极行为 1、激励是组织中人的行为的动力 2、行为是人实现个体目标与组织目标相一致的过程 *:要通过激励促成组织中人的行为的产生,取决于某一行动的效价和期望。 激励力=效价×期望值 激励的内因和外因: 1、如何对组织中的人或员工进行激励,是建立在对人的运动规律的认识基础上的。 2、激励产生的根本原因,可分为内因和外因: 1)内因由人的认知知识构成 2)外因则是人所处的环境 激励的有效性在于对内因和外因的深刻理解,并达成一致性。 二、激励实务 (一)薪酬管理: 1)获得薪酬是许多员工参与企业活动的基本目的2)薪酬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管理激励的基本工作内容之一 3)除与基本工作相应的基本工资外,员工的薪酬管理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绩效工资 2、

植物学期末课程论文

外来化合物对细胞生理代谢的影响—急性Zncl2染毒对小麦幼苗SOD活力影响 学院: 专业: 年级: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外来化合物对细胞生理代谢的影响—急性Zncl2染毒对小麦 幼苗SOD活力影响 生命科学学院级专业 姓名:学号:指导教师: 摘要:本实验以小麦幼苗为实验对象,从Zn2+毒性的氧化损伤出发,测定染不同浓度的Zncl2(浓度依次为100mg/L、200mg/L、400mg/L、800mg/L和1600mg/L)后小麦幼苗茎叶组织中的SOD的活性变化,来讨论ZnCl2对小麦幼苗茎叶组织SOD酶活性的影响,为研究细胞分子水平毒性机制提供科学依据。Zncl2浓度为100mg/L与Zncl2浓度400mg/L、800mg/L及1600mg/L相比,SOD酶活的差异极显著,说明Zncl2浓度为100mg/L与其他三个浓度对小麦幼苗SOD酶活的影响差异极大。当Zncl2浓度分别为100mg/L、200mg/L时,与对照组相比,SOD酶活的差异显著,说明该浓度对小麦幼苗SOD酶活的影响明显。当Zncl2浓度分别为400mg/L,800mg/L时,SOD酶活的差异不显著,说明该浓度对小麦幼苗SOD酶活的影响不明显。本实验说明不同浓度的Zncl2对小麦幼苗SOD酶的活性的影响不同。且对Zncl2影响SOD酶的活性的机制进行了简单分析。 关键词:外来化合物细胞生理代谢影响急性Zncl2染毒小麦幼苗 SOD活力 超氧化物歧化酶Orgotein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别名肝蛋白、奥谷蛋白,简称:SOD。SOD是一种源于生命体的活性物质,能消除生物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对人体不断地补充SOD具有抗衰老的特殊效果。它广泛存在于生物体的各种组织中,能清除自由基O2(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而O2具有细胞毒性,可使脂质过氧化,损伤细胞膜,引起炎症,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并可能促使机体衰老。 在生态系统中,Zn是生物的多种生命代谢活动的重要参与者,生物对Zn的需求大体保持着动态平衡,但当Zn的浓度超出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容量或“弹性限度”时,整个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量就会受到影响,并直接或问接地危害人类的生命和健康。Zn的不足和过量均会使动植物出现生理代谢紊乱。植物Zn含量超过50 mg/kg时往往会发生Zn中毒,大量Zn在根部积累,使根系吸收K受到抑制,从而造成生长不良,甚至死亡。

belief--英语专业期末小论文

The Thing in Heart Abstract:Why we live in such a complicated life, but still struggle to live? And what supports us to deal with all these boring stuffs? I think the answer is the thing in our heart—belief. Belief is the potential power inside our bodies which supports us to lead our life, and the light that lighten our road in front of us. Our team did a survey of belief this term, after the survey I learn that belief is a great part in our spiritual world. This paper is going to tell that belief is an important thing in our life, and the thing we should have. Keywords: Belief, Power, Life, Success. Belief is the sun in our heart. In our life, there are many things that will affect us, including things happy and sad, right and wrong, lucky and unlucky. Then how we solve all these problems, and how we make our decisions. There must be a standard in our minds to give us advices to take actions. Of course, the standard is the belief in our heart. I never thought about what is my belief before. But when I was going to write this paper I thought many times, then I realized that my belief was not very clearly. I know that when I feel unhappy or there is no hope on my way, I will tell myself to trust that there won’t be hopeless, I can go through it. I think it can also be regard as a belief. This thought just like a light that lead me on my way to grow up. I think many people are like me, they are not sure about what they believe, but they have the thing in their heart that give them power to go through difficulties. The story about Gou Jian is well known to us, how Gou Jian can stand all these humiliations and beat Kingdom Wu at last, I think we know the reason clearly. Gou Jian won as a result of his determination. He trusted he can win by his perseveranc e. That’s his belief support him to endure the humiliation in Kingdom Wu. Besides, he insisted on sleeping on brushwood and tasting gall to urge himself to make up his mind. As long as a person firms his belief, he can win and get his success one day. Belief is a strong spiritual, a kind of characteristic to persistent forward, a pioneer of pursue and yearning, a target of fighting and living. It’s a power, a hope which let us lead a better life. Belief is the thing which can change one’s fate. We have known that belief alway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our life. J.K Rowling, now one of the richest women in England, is a good example. She is well known by the book “Harry Potter”, and also because of this book, she get rid of her former poor life. Since she was in childhood, she loves literature, loves writing and telling stories. She never gives up, even though when she divorced and lost her job. She firmly believed that she was a genius for writing stories. With strong belief, she kept writing and succeeded. Sister Jiang is a well-known hero in war days. “Bamboo stick is made of bamboo, but the will of Communist Party member is made of molten steel.” This is a popular word said by Sister Jiang. She showed that the power of her belief is powerful enough to stand the pain of body. Because of her firm belief, her body sacrificed, but her spirit lived. She realized her value of

植物与文化论文

浅析中国茶道的真谛 摘要: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德经》,世间万物皆如此,茶也不例外。中国人的民族特性是崇尚自然,朴实谦和,不重形式。饮茶也是这样,不像日本茶道具有严格的仪式和浓厚的宗教色彩。但茶道毕竟不同于一般的饮茶。他的精神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当前形式下有着非常广义的定义,每个人从茶道精神中领略的体会不同,他折射于朋友、及社会的程度也不同。进而言之,茶道所体现的社会功能可谓是百花齐放。作者根据中国茶道“四谛”,“和、静、怡、真”(“武夷山茶痴”林治先生),总结出中国茶道的社会功能“感恩、包容、分享、结缘”。 关键词:茶道、社会功能。 一、什么是茶道 茶道本属于东方文化。而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不同,在于东方文化往往没有一个科学的、准确的定义,而要靠个人凭借自己的悟性去贴近它、理解它。茶道也是如此,通过品茶活动来表现一定的礼节、人品、意境、美学观点和精神思想的一种饮茶艺术。它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兴于中国唐代(《封氏闻见记》中:“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盛于宋、明代,衰于清代。中国茶道的主要内容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同时配以情绪等条件,以求“味”和“心”的最高享受。1.1我国学者对茶道的解释 受老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思想影响,“茶道”一词从使用以来,历代茶人都没有给他下过一个准确的定义。直到近年对茶道见仁见智的解释才热闹起来。吴觉农先生认为:茶道是“把茶视为珍贵、高尚的饮料,因茶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是一种艺术,或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手段。”庄晚芳先生认为:“茶道是一种通过饮茶的方式,对人民进行礼法

学生期末小论文选登

学生期末小论文选登 1.氢原子电子几率分布(於波 98级物理系,本科毕业论文) 2.一维谐振子方程的数值求解(丁长林 98级物理系,本科毕业论文) 3.圆锥陀螺运动(吴海城 99级物理系) 4.苯环运动的研究(江进武 99级物理系) 5.行星引力加速(刘志强 99级物理系) 6.小球与振动平台的碰撞(尤文龙 99级物理系) 7.导弹跟踪模拟(刘钢 99级物理系) 8.氢原子的电子云(叶辉燕 00级物理系) 9.绳拉线轴的运动(程鹏 01级物理系) 10.混沌模型界面综合(苏玉环、廖旭红 01级物理系) 11.旋转抛物线形金属丝上小环的运动(石睿 01级物理系) 12.小环相对于均匀转动的大环的运动(李颜 01级物理系) 13.倒摆的运动(周小勇 01级物理系) 14.细杆绕定轴转动模拟(张丽华 01级物理系) 15.槽中运动的圆柱(凌世婷 01级物理系) 16.Z4的牛顿迭代分形法(黄昌鸿、饶泽浪 03级物理系) 17.孤立波的数值计算和模拟(饶泽浪、吴辛烨 03级物理系) 18.液柱振动法测水的表面张力(伊鑫、柳青 03级物理系) 19.三棱镜的色散(周澜 03级物理系) 20.双摆中的混沌(陈锦、杨军 03级物理系) 21.埃农-黑尔斯问题(谢保国、罗克章、付雷 03级物理系) 2004年为清华大学物理系学生开设计算物理课,以下摘登的是部分学生期末的小论文。 1.星系碰撞的各种结局的计算机模拟(蒋绍周、云天梁 清华大学物理系) 2.多体问题的计算机模拟(蒋绍周、云天梁 清华大学物理系) 3.玻色凝聚现象(高亮清华大学物理系) 4.随机行走与Cahn-Hilliard 方程 (薛晓川清华大学物理系) 5.三维Ising模型(祁永晖清华大学物理系) 6.转移矩阵法解薛定锷方程(吴恺、刘凌涛、刘未名清华大学物理系) 7.电动力学实验室(于洁清华大学物理系) 更多论文

植物与人类生存发展的论文

植物与人类的生存发展(植物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姓名:韩永健 班级:2012级地理教育 学号:123371141005 系别:环境与资源科学系 指导老师:杨洪老师 日期:2013、10、25

摘要:植物对人类生存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植物自身就有一种叶绿素,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所以使地球上所有生物都是直接或间接依靠植物来获得生存和发展。因此在自然界中的植物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特别是植物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起的作用更是不能小视的。下面我们就从环境、衣食住行、美化环境及植物四个方面来阐述植物在人类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关键词:环境、衣食住行、美化环境、文化 一、植物对环境的作用 植物对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有着保护和稳定的作用,从而使植物保障了人类的正常生活。 (一)植物能净化空气。植物能通过叶片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同时能降低和吸收粉尘,净化空气。特别是有的植物表面具有皮毛、粘液、油脂,因此可以吸附灰尘,转化有害物质,减少大气中的有害物含量,同时叶片经雨水冲刷后又可恢复吸附能力。 (二)植物能够净化水域。在一定浓度范围里,植物能分解和转化某些有毒物质,如凤眼莲可以从水中获取有毒物质汞和其它有害物质;通常在污水暂存池里放养小球藻48小时,被净化的污水可以用于农业灌溉。 (三)植物对水土保持有一定的作用。植物茂密的枝叶和强大的根系,能够起到缓冲的作用,在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如在我国西北地区进行植树造林,有效地阻碍了沙漠进一步的扩张,而在我国西南地区,植物有效的对土地进行了水土保持。美国波士顿附近的湿地森林生态系统的研究表明,湿地森林每年减少洪涝灾害方面的价值相当的高。而澳大利亚墨尔本区周围森林每年在保障城市水供应上的价值将近于2.5亿美元。 (四)植物对环境有监测作用。有些植物对环境污染极为敏感,被用来作为监测植物,如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的浓度只有千万分之三时,紫花苜蓿就会受不了,马上出现病症,如今,我国已相继选出多种监测植物用以协助监测环境,如紫茉莉可以监测二氧化硫的含量,菠萝、丁香、三叶草可以监测光化学烟雾的含量,向日葵可以监测氨的含量,报春花可以监测氯的含量等等。 二、植物对人类衣食住行的作用。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候温和,从而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因而植物种类极为繁多。但是植物对我们的衣食住行提供了基本保障。 (一)衣:总所周知,我们的衣物几乎都是来至于我们的植物,在我国,是一个有着几千种桑养蚕的历史,同时栽培棉花的历史也同样悠久,但是这些都是我们衣物的必要原料,由此我们难看出植物在我们“衣”这一方面的作用。 (二)食:植物是人类食品的重要来源之一,自然中将近有3000多种植物是

普通生态学期末小论文

以小见大的生态学 这学期我接触到了生态学这门学科。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体与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生态学所研究的对象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这种佛家的境界又何尝不是在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中得出的感悟呢。生态学之于人类就像是水与舟之间的关系一般,一旦人们将生态的平衡打破,自然界就会像洪水一般把人们生存的小舟倾覆,因此如何与自然界的生物友好相处、互利互惠,实现生态的平衡成为了现在的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学习生态学使我了解到了环境和人之间的紧密联系,哪怕是一颗小小的植物在生长的过程中也会与人发生联系。一棵树的成长会吸收二氧化碳,减轻温室效应,其价值是无法估计的。一朵月季花的开放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审美,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吸收室内的有害气体。人与植物就这样被奇妙的规律所联系着,所以就算是在自然界中再弱小的群体也会有其生存的理由,无论作为食物链的底层或是顶层都为生态的平衡做出着重大的贡献。例如草原上的农药污染,对于草来说不足以构成威胁,但是经过生物链的层层积累,毒素就会越来越多,最后到了食物链顶层的时候,所积累的毒素就足以威胁到生物的生存。故而“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也可以适用于生态上面,一点点的积累最终会导致毁灭性的后果,想要保护大的动物,就要从最基本的植物开始做起,生态作为一个链条是环环相扣紧密连接的,在任何一个链条上出问题都能导致整个系统的崩溃,那么人类的生存也将会在崩溃中走向末路。从小处着手,一点点的进行改变,最后积累出来的成果将会是十分可观的。人们为了自身的发展和享受而破坏生态环境的进程是迅速的,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物种的灭绝,这些现象所带来的问题日益凸显,而这些问题的治理却是短时间内难以做到的。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已经成为了如今人们要面对的最大的挑战。就算是没有这些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大道理,那么了解生物的某些行为对于个人也是有很多好处的。对于一个物种的充分了解,能使我们避免很多尴尬和遗憾的事情。曾看过一个小笑话,讲的就是一个人养了一只宠物的乌龟,但是有段时间他发现自己的乌龟不吃不喝也不动,就以为是乌龟死掉了,很遗憾的扔掉以后他才知道乌龟是会冬眠的,他的乌龟就这样在冬眠的时候悲剧的被扔了。 生态学所提出的种种问题使我们对现实的环境作出了思考。可以说生态学的以小见大体现在了它对事物发展所具有的前瞻性上,也可以说生态学的以小见大是从它所研究的具体对象上得出的。总之,我们学习生态学现实的作用就是促使我们关注、了解身边的生态,用小的行动改变大的世界。

2014-2015期末小论文

轻松“悦”读快乐学习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生活化之我见 西乡县城北小学李慧 阅读是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成功的英语教学要依赖大量的语言材料和语言实践。因此,在小学阶段我们就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但据调查,孩子们对英语阅读篇章第一印象就很畏惧和厌烦。而一种语言的深入学习最终都会回归到对于语篇的阅读和理解上来,所以篇章的自主阅读能力一定培养,这样才能真正地学以致用。如何让已习惯简便对话式英语语篇的小学生,轻松攻克稍微复杂内容,已经成为我们小学英语老师需要思考的问题。要使英语阅读简单化,就要让小学英语阅读生活化。下面我就如何让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生活化谈谈自己的拙见。 一、以教材为依托,寻找教材与生活的结合点 我们使用的《PEP小学英语》选材于生活,但从生活到教材是一个“由繁到简,提炼生活”的过程,它透过复杂的生活现象,展现了清晰、简约的文字与图片。而学生获得的语言知识只有回到感性的、生动的、丰富的生活世界,才能满足他们在语言、情感等多方面发展的需要。教师在启发学生留意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的同时,应该以教材为依托,由师生共同寻找到教材的语言内容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的结合点来进行语言训练,拓展训练渠道。 ⑴适当补充教材内容。在教材使用过程中,教师根据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以使教材的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需要和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如在教学《PEP7Unit One How can I get there? 》Read and write时,补充练习从自己家到学校的英语表述;教学《PEP7Unit Two Ways to go to school》Read and write时,补充阅读材料外的其它的上学方式。

生活化学小论文1

生活化学小论文 ——生活化学中的饮食常识【摘要】]化学是与生活联系极为密切的学科之一,随着化学的发展,生活中一些奥秘也逐渐被揭示。生活中随处可见化学知识,化 学课本也常涉及生活。本论文就谈谈生活化学中的饮食常识。【关键词】]生活化学饮食食物相克生活小窍门 生活化学中的饮食常识 一、生活化学 我们周围的世界,是一个物质的世界。 人类为了生活和生产,在长期跟自然作斗争的过程里,积累了许多有关物质变化的知识。从而逐渐认识到,自然界里一切物质变化的发生都有一定的原因和条件。掌握了物质变化的原因和条件,就能进一步控制物质变化的发生,以达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目的。 而化学则是一门物质性质和物质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学科,它研究物质发生变化的原因和条件,以及随着变化发生的各种现象(例如发光、放热、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结石等)。 二、饮食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接下来,重点谈饮食方面的知识。 (一)柿饼外的白粉是什么呢? 在新鲜的柿子里含有大量水分,还含有葡萄糖和果糖等,当它被晒成柿饼时,水分逐渐蒸发,果肉里所含的葡萄糖和果糖随着渗透到表皮上来,这两种糖的性质不一样,果糖味道很甜,容易吸收水分,在它渗透到柿饼的表面时,就抓住空气中的水分,黏附在柿饼的表皮上,类似蜜饯外面的糖浆,葡萄糖的甜味不如果糖,但却不容易抓住空气中的水分,它渗透到柿饼的表皮上时,就成为一层白色的粉末,正好把黏附的果糖包住,使得整个柿饼都是干燥的,原来这层白粉是葡萄糖粉末。 (二)放置很久的红薯吃起来总是比新挖出土的甜,这是什么原因呢? 我们直观的能看到,红薯放久了,水分减少很多,皮上起了皱纹。水分的减少对于甜度的提高有很大的影响,原因有两个:一是水分蒸发减少,相对的增加

现代交换原理期末小论文

现代交换原理及网络技术期末小论文要求一、背景----展望电信行业未来十大发展趋势 过去10年,电信行业作为最具变革活力与进取精神的行业之一,发展迅猛。变革和转型的脚步从未停顿,顺着延展的画卷看去,层出不穷的新概念、新技术和新模式,一直在驱动行业突破自身成长障碍。电信行业将如何迎接挑战,把握机遇,创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华为从网络时代特征,以及新挑战、新机遇等多个维度,对电信行业未来市场愿景和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未来5年,电信行业所面临的主要挑战是海量内容以及数以十亿计的接入需求,与电信行业基础设施所能提供的计算能力的矛盾。这一矛盾主要体现在以下10个方面: 1.解决网络能力快速发展与投资增长相对缓慢之间的矛盾:All-IP转型 全球电信运营商每年投入百亿美元用于宽带基础设施的建设,尽管如此,仍然无法完全满足用户对带宽的需求。All-IP转型是提升网络能力同时降低Capex和Opex的必然选择。在固定接入领域,“大容量能力、光铜一体”的接入设备成为趋势;为提高移动网络性能和传输效率,通过移动接入IP化可大大帮助运营商降低传输成本;在传送与承载层面,IP承载是实现网络扁平化和降低运维成本的有效选择;而核心网IP化,则真正成为“云计算”的基础,实现了海量信息集中计算和处理。 2.解决全业务IP网络和电信级能力之间的矛盾Telecom IP 起源于互联网的IP技术和传统电信业务的实时性需求之间存在一定差距。基于此,Telecom IP成为全业务IP网络的必然选择。另外,电信业务具有端到端的特性,要求IP网络能够保证端到端的带宽和性能,以及构建端到端的网络管理能力。Telecom IP把电信级的能力与IP网络的高效能力结合起来,保证端到端IP网络的可靠性、性能和可维护性,从而使IP技术和电信网络的结合成为可能。 3.解决新增10亿用户与低ARPU之间的矛盾低ARPU解决方案 未来5年,新的用户增长将主要来自新兴市场,受制于新兴市场经济发展状况,未来10亿级新增用户ARPU将远低于目前水平,处于3到5美元之间。在这种用户模型下,电信运营商同时保持盈利,将依赖于基于新兴市场的业务创新,例如,占印度人口72%的农村市场,电信业务的渗透率仅为13%。基于全IP技术的低TCO解决方案及业务创新,驱动用户规模增长。低ARPU解决方案是消除数字鸿沟、保障运营商成功的关键。 4.解决无处不在的宽带与网络覆盖成本之间的矛盾移动宽带

《植物与我们的生活》课堂实录

《植物与我们的生活》课堂实录 哈尔滨市阿城区蜚克图中学毛英军

《植物与我们的生活》课堂实录 哈尔滨市阿城区蜚克图中学毛英军 师:非常高兴能来四中和我们初一四班的同学们共同实践探究《植物与我们的生活》,看着同学们一张张花儿般的笑脸,老师相信我们班同学一定能把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对吗?有信心吗? 生:有(学生一口同声) 师:好,先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图片?(导入活动主题) 生:认真赏析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这千姿百态的植物吗? 生:喜欢。 师:那你们都认识图片中的哪些植物呢?你还知道哪些植物?请说说吧! 生1:玉米、小麦、苹果、柿子…… 生2:白菜,油菜、椰子树、杨树、柳树…… 师:在植物的世界里呀,还有许多有趣的千姿百态的植物,谁能给同学们讲讲呢? 生甲:我知道一种叫猪笼草的植物…… 生乙:我还知道光棍树,满树都是光溜溜的绿枝;还有铜钱树…… 生丙:还有灯笼树和羽毛球树,…… 师:第一组的同学也收集到了一些奇花异草,现在让我们一起分享吧! 师:植物世界之大,真是无奇不有啊!看,这满树火红的枫叶,就好像是大自然植物送给我们的红喜帖,让我不禁想起唐朝诗人杜甫的一句诗词:“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经霜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艳丽、动人。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借“植物”来抒发情感的比比皆是。那么,你也来说一说好吗? 生3:《咏柳》诗句,《爱莲说》诗句 生4:一叶知秋、绿树成荫、果实累累、金枝玉叶、桃红柳绿…… 生若干: 师:老师这里也有一首诗,王安石的《梅花》 生:有感情的朗读 师:希望同学们能像墙角的梅花一样,克服困难,努力学习,增长才干,展示自己的生命之花,好吗? 生:好! 师:我们认识了那么多种植物,也带给了我们美的享受和精神的激励,现在我们举行一场新闻发布会。 生:小记者a播报:植物的起源及分类(网络资源) 小记者b播报:植物的结构、呼吸及运动方式(生物书上获得) 小记者c播报:植物的数量及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小记者d播报:植物的基因工程(植物学书籍)

植物与人类生活论文

植物与人类生活论文 园林植物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当今世界,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地提高。人们渴望回 归自然,渴望与绿色植物相伴。植物在人类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与我们人 类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类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及医药,绝大部分直接或间接来源植物。 一、美化生活 室内、庭院、公园、绿地种植的园林植物能起到美化生活环境的作用。这是因 为园林植物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园林植物的美不仅在于其色彩、姿态和风韵, 同时还因环境条件、光照、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使其朝夕不同, 四时各异。植物所表现的美, 按其固有的特征, 可分以下几种: 一) 色彩美 植物的色彩给人的美感是最直接、最强烈的, 每当人们看到不同的花色时, 往 往会产生不同的情感, 例如红色使人激动、令人兴奋、催人向上; 黄色象征着智慧和权力, 而绿色则是生命、自由、和平与安静之色, 给人充实与希望之感等等。 (二) 香味美 味给人的感觉并不象色彩那样直接, 但却能使人产生如痴如醉的美感。如桂花 飘香的季节, 十里八里都能嗅得到。当然不同种类的花香味也不同。如梅花的暗香, 兰花的幽香, 含笑的浓香和茉莉花的馨香都给人带来不同的美感。特别是有些花如玫瑰、茉莉、桂花、玉兰等还能制成饮料和食品, 能给人别具一格的味觉美。 (三) 形态美 园林植物种类繁多, 千姿百态, 给人以强烈的形式美感。植物的形态主要表现 在树冠、枝干、叶、花果等部分。树冠的形态有圆球形、圆锥形、尖塔形、伞形、

下垂形等。树枝和树干:主干一般较直立, 给人以雄伟之感; 枝条一般是直伸斜出的, 也有弯曲下垂的, 如照水梅、垂柳, 给人轻柔飘逸之感。叶: 叶片形状可以说是千变万化的, 大小各异。从形状看有披针形、椭圆形、菱形等,奇特或较大的叶形往往还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如龟背竹、鱼尾葵等。花形、果形: 花形、果形更为奇特, 如珙桐的花, 黄色球形的花序前有尖的嘴壳, 象只鸽子头, 还有乳白色大苞片,仿佛鸽翅, 盛花时节, 山风吹来, 宛如鸽群振翅, 美妙之极。还有鹤望兰的花序似仙鹤的头, 拖鞋兰的花瓣象拖鞋, 佛手的果实象手等, 都十分奇特美丽。除此之外, 还有树木的老根也具独特的观赏价值, 如榕树的气根, 大量气根从树上垂落地下, 给人独木成林的感觉。 (四) 风韵美 指花的风度、气质和特性。人们欣赏花的色、香、形只是花的自然美, 是外部条件引起赏花者对花的美感, 而花韵则是人们对色、香、形的综合感受, 并由此引发的各种遐想,它是在长期栽培观赏花木的过程中, 根据花木的特点, 逐渐形成了各种花木的寓意内涵, 可以表达人们的感情愿望, 理想等精神, 如荷花出淤泥而不染, 洁身自好, 赋予它清白、纯洁的象征意义。松、竹、梅傲霜斗雪, 被人们称为岁寒三友,用来比喻人类的顽强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性格, 可见, 韵是花的内在美, 真正的美。但是, 花韵的内涵却是十分丰富的,而且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增加新的内容。 二、陶冶情操 长期生活在钢筋水泥建筑结构丛林里的人们, 紧张的工作和生活节奏, 使它们身体懈怠, 心情忧烦, 利用闲暇时间到园林绿地休息散步, 可以消除疲劳, 恢复体力, 感到轻松、愉快和舒畅, 益于身体健康。因为植物具有蓬勃旺盛、永恒不息的生命力, 特别是园艺工作者对植物进行艺术性配置后, 再加上一年气候的节律性变化, 可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 鼓舞和振奋人们的精神, 陶冶人们的思想和情操。

逆向工程期末小论文

逆向工程技术及其发展 摘要 逆向工程(又称逆向技术),是一种产品设计技术再现过程,即对一项目标产品进行逆向分析及研究,从而演绎并得出该产品的处理流程、组织结构、功能特性及技术规格等设计要素,以制作出功能相近,但又不完全一样的产品。逆向工程源于商业及军事领域中的硬件分析。其主要目的是在不能轻易获得必要的生产信息的情况下,直接从成品分析,推导出产品的设计原理。逆向工程是一门正在迅速发展中的学科分支,目前还处于不断研究和探讨之中。 Abstract Reverse engineering (reverse technology), is a reappear the process of product design technology, namely to reverse a target product research and analysis, to deduce and draw the product processing process, organization structure, features and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and other design elements, in order to produce similar functionality, but not exactly the same product.Reverse engineering is the result of the field of commercial and military hardware.Its main aim is to cannot easily obtain the necessary production information, directly from the finished product analysis, product design principle is deduced.Reverse engineering is a rapidly developing branch of discipline, but is still in the further research and discussion. 引言 逆向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 RE)是随着计算机技术及数据测量技术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利用RE技术可以快速在无图纸或者图纸不完全的情况下,将样件转化为CAD数据或imageware点云数据,以便利用快速原型系统(Rapid Prototyping,RP)、计算机辅助制造(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e,CAM)系统等先进技术对其处理,并进行优化和再设计优化。逆向工程改变了传统的从图纸到实物样件的正向过程,使产品的开发更加便捷,快速。最典型的利用是航空航天,国防军事,等对外形要求比较高的领域,在航空领域,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