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鄂教版八年级常用虚词训练

鄂教版八年级常用虚词训练

鄂教版八年级常用虚词训练
鄂教版八年级常用虚词训练

八年级常用虚词训练

1、是炎帝之少女

2、常衔西山之木石

3、往古之时

4、河阳之北

5、惩山北之塞

6、出入之迂也

7、以君之力8、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9、投诸渤海之尾10、隐土之北

11、箕畚运于渤海之尾12、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13、跳往助之14、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15、汝之不惠16、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17、汝心之固18、虽我之死

19、操蛇之神闻之20、告之于帝

21、汉之阴/冀之南22、故敢献之

23、以待饥者而食之24、扬其目而视之

25、予唯不食嗟来之食26、众争取啖之

27、非其有而取之28、忘路之远近

29、渔人甚异之30、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1、具答之32、处处志之

33、高尚士也,闻之3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5、何陋之有36、水陆草木之花

37、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38、花之隐逸者也/花之富贵者/花之君子者也

39、菊之爱/莲之爱/牡丹之爱40、日本人之称我中国也

41、盖袭译欧西人之言也42、请先言人之老少

43、此老年与少年性格不同之大略也44、人固有之,国亦宜丝

45、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国者46、则中国老朽之冤业也

47、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48、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

49、彼与此世界作别之日不远矣50、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

51、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52、故今日之责任

53、春冬之时54、心乐之

55、乃记之而去56、山川之美

57、实是欲界之仙都58、若脱笼之鹄

59、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60、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61、凡曝沙之鸟62、呷浪之鳞

63、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64、郊田之外

65、未之知66、余之游将自此始

67、局促一室之内

1、以堙于东海

2、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

3、断鳌足以立四极

4、杀黑龙以济冀州

5、积芦灰以止淫水

6、以君之力

7、以残年余力8、河曲智叟亡以应

9、以示玉人10、玉人以为宝也

11、我以不贪为宝12、尔以玉为宝

13、若以与我14、以待饥者而食之

15、以至于斯也16、以堙于东海

17、可以调素琴18、不以疾也

19、全石以为底20、卷石底以出

21、以其境过清22、自康乐以来

23、夫不能以游堕事

1、饮于河渭

2、女娃游于东海

3、以堙于东海

4、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

5、达于汉阳

6、告之于帝

7、以至于斯8、至于夏水襄陵

9、相与步于庭中10、乍出于匣也

1、化为邓林

2、故为精卫

3、玉人以为宝也

4、积芦灰以止淫水

5、尔以玉为宝

6、黔敖为食于路

7、武陵人捕鱼为业8、不足为外人道也

9、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10、故常觉一切事无可为者11、而我少年乃新来而与世界为缘12、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13、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则吾中国为过去之国14、使举国之少年而亦为老大也15、全石以为底16、为坻,为屿、为堪、为岩17、念无与为乐者18、以恋为晴雪所洗

1、弃其杖

2、其上多柘木

3、其状如乌

4、其鸣自詨

5、其妻献疑

6、其如土石何?

7、惧其不已也8、不若人有其宝

9、扬其目而视之10、非其有而取之

11、其中往来种作12、得其船

13、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14、其道大光

15、其澌亡可翘足而待也16、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17、有作其芒18、其间千二百里

19、飞漱其间20、其岸势犬牙差互

21、不可知其源22、以其境过清

2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24、问其姓氏

1、道渴而死

2、溺而不返

3、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

4、面山而居

5、聚室而谋

6、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7、而山不加增8、何苦而不平

9、以待饥者而食之10、扬其目而视之

11、从而谢焉12、终不食而死

13、非其有而取之1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15、濯清涟而不妖16、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7、而我少年乃新来而与世界为缘18、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

19、其澌亡可翘足而待也20、而全在我少年

21、潭西南而望22、乃记之而去

23、隶而从者24、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25、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26、泉而茗者

27、罍而歌者28、红装而蹇者

29、而城居者未之知也30、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

31、而此地适与余近3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文言文常见虚词用法

(一)之

1、用作代词

常用于代指人或事或物,相当于“他(她、它)们”、“它”、“这”等。一般用在动词后面,作宾语。

①问所从来,俱答之。(《桃花源记》)——代人,指桃花源中的人,相当于“他们”

②操蛇之神闻之。(《愚公移山》)——代事,指愚公移山,可译作“这件事”

③学而时习之(《论语》)——代物,指知识,可译作“它”

④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指示代词,“这”

2、用作动词,去到吾欲之南海

3、用作助词

①用于定语和名词之间,相当于“的”

如: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蜀鄙二僧》)

②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如: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

③在句中表示动词宾语提前,即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实在意义如: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④在句中补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可不译如:处处志之。(《桃花源记》)

(二)以

1、动作作为所使用的工具、物件,译为“把”“用”“拿”等;或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译为“靠”“凭借”“根据”等;原因,译为“因为”“由于”

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把

②以君之力。(《愚公移山》)——凭借

③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因为

2、作连词表示目的,可译作“用来”,“而”;或表示结果,可译作“以致”;相当于“而”(表承接)。如:

①以堙于东海(《女娲补天》)——用来

②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以致

③无从致书以观。【译:没有办法买到书来看】(《送东阳马生序》)——相当于“而”(表承接)

3、用作动词,可译作“认为”,如:玉人以为宝也(《人有其宝》)

(三)为

1、作介词时,除表被动外都读作wèi,可译作“被”“向”“对”“给”“替”“当”“为了”“因为”等。如: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wéi,被,表示被动关系

②不足为外为道也。(《桃花源记》)——wèi向,对

③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wèi,给,替

④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wèi,当、等到

⑤为宫室之美。【译:为了住宅的华美】(《鱼我所欲也》)——wèi,为了、为着(表目的)

⑥为溪在州右。(《右溪记》)——wèi,因为、由于

2、当“为作动词时,读wéi,可依据语境的不同,译成各种相应的动词,如:“是”“成为”“做”“称为”“作为”“认为”等,如:

①玉人以——为宝也(《人有其宝》)——是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成为

③黔敖为食于路(《嗟来之食》)——做

④橘生淮南则为橘,生淮北则为枳。(《晏子使楚》)——称为,叫做

⑤全石以为底(《小石潭记》)——作为

⑥孰为汝多在乎》(《两小儿辨日》)——认为

(四)其

1、“其”用在句首,表示希望、祈使、疑问等语气,如:

①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册》)——表反问语气,可译作“难道”;【有加强反问语气的作用】

②其李将军之谓也。(《李将军列传》)——表推测语气,可译作“恐怕”。

2、可作代词,指代人、事、物,相当于“他(她、它)们”或“他(她、它)们的”,有时也作指示代词,相当于“这”“那”“其中的”。如:

①惧其不已也。(《愚公移山》)——他(们)

②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桃花源记》)——他们的

③蜀人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蜀鄙二僧》)——其中的

④不若人有其宝。(《人有其宝》)——指自己

(五)而

用作连词,连结词与词,短语与短语,句子与句子,表示前后两部分的并列、递进、承接、转折、修饰等关系。例如:

①敏而好学(《论语》)——表并列关系

②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醉翁亭记》)——并且,表递进关系

③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就,然后,表承接关系

④学而不思则罔。(《论语》)——却,但是,表转折关系

⑤面山而居。(《愚公移山》)——着,也可不译,表修饰

(六)于

1.说明行为发生的时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在”“到”。

例句:(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 于:在。

(2)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于:到。

2.引进行为的处所、环境,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在(从、到)……”,这是最常见的一种用法。

例句:(1)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于:在……。

(2)舜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于:从……。

3.引进行为的对象,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向”“给”“对”等。

例句:(1)操蛇之神闻知,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愚公移山》) 于:向。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于:给。

4.用在被动句中,介绍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

例句:君子于役,不知其期。(《君子于役》) 于:被。

5.用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作“比”。

例句: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

6.表引进动作的范围、方面,译为“在……中”“在……方面”。

例句: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于:在……上。

综上所述,“于”字从语意上讲,似乎可以表示多种关系,既“表比较”“表被动”,又能说明谓语的时间、地点、方位等。其实,“于”字本身并不能把种种关系区别开来,只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这些关系才能明确。

常用虚词答案

1—5 用来6—7 凭借8、用来9、把10、认为,动词11—13 把

14、连,用来15、以致16、用来17、用来相当于“而“的用法

18、似19、用20、以致21、因为22、时间界定

1 成为2、叫做3、是5、作为6、做7、作为8、时间9、替,给

10、做11、成为12、是13、成为14、成,是15、作为16、成为17、做

1、代夸父

2、代发鸠山

3、代鸟

4、代鸟

5、代愚公

6、加强语气

7、代愚公家人8、指配9、代黔敖10、指配11、这12、代渔人13、难道14、代,它的,指太阳15、代他,指衰老国家16-17、领有,相当于“它们的”

18、这,指示代词19、指代,那20、代,小溪21、它(溪流)22、这

1、承接

2、承接

3、承接4-6、修饰7、转折8、修饰(因果)9、承接10、修饰12-13、承接14-15、转折16、并列17、前一个:递进后一个:承接18、递进19、修饰20、转折21、修饰22、承接23、并列

1-4、结构助词“的”5-6、主谓之间7-12、助词,的

13-14、代人15、主谓16、助词17-18主谓之间,无义19-20、代事

21、助词,的22-24、代人25、助的26-27、代物28、助

29、代词30、指示代词,这31、代人32、补足音节33、代事

34、主谓间35、宾语前置,无义36、助的37、主谓38、助的

39、宾语前置,无义40、主谓间41、助的42、助的43、助的

44、代事45-53、助的54、代物55、代物56-57、助的

鄂教版八年级上文言文

鄂教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训练 理解下列加点的词 夸父逐.日()与日逐走.() 未至.()其状.如乌() 文.首,白喙.()溺.而不返() 以堙.于东海()往古 ..之时() 天不兼.覆()鸷鸟攫.老弱() 高万仞 ..()积芦灰以止淫.水() 淫水涸.()杀黑龙以济.冀州() 出入之迂.也()吾.与汝.毕力平险() 杂.然相.许()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且焉置.土石()曾.不若孀妻弱子() 寒暑易.节()遂.率子孙 ..荷担者三夫() 叩.石垦.壤()京城氏之孀妻 ..() ..有遗男 始龀.()投诸.渤海之尾.()河曲智叟.()固.不可彻()虽.我之死()子子孙孙无穷匮.()惧其不已.也()河曲智叟亡以应.()子罕弗.受()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 蒙袂.辑屦.()贸贸 ..然来()黔熬左奉.食()扬.其目而视之()以至于斯.()予.唯不食嗟来之食() 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 ..() 缘.溪行.()落英 ..缤纷() 落英缤纷 ..()才.通人() 屋舍俨然.()悉.如外人() 黄发 ..自乐()..垂髫()怡然 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便扶向.路()诣.太守() 林壑.尤美()盖袭 ..译区西人之言也() 伛偻 ..提携()醉翁之意.不在酒()宴酣.之乐()杂然而前陈.者() 树林阴翳 ..夕阳在山()..()已而 饮少辄.醉()老年人常思既.往() 老年人如瘠.牛()惟怯懦也故苟且 ..()文言虚词

之 “之”的用法和意义大致有: ①用作代词,它(它们)、他(他们)、她(她们),所指代的人或物因具体情境而变化。 ②用作结构助词,的;用作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用在时间副词之后,辅助音节,没有实义。 ③用作动词,到、去。 从“之”的三种词性及功能来看,可归纳出如下口诀: 之字用法辨仔细,词性三类要熟记。一作代词用途广,代人代事代自己。二作助词最复杂,十有八九不翻译。结构助词译作“的”,宾语前置作标志。后置定语作标志,这种用法可不译。主谓之间无实义,凑足音节表语气。三作动词好处理,译作“到、往”最相宜。 请指出下列各句中“之”的意义。 发鸠之山是炎帝之少女 惩山北之塞本在冀州之南 投诸渤海之尾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故敢献之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跳往助之甚矣,汝之不惠 虽我之死操蛇之神闻之 告之于帝扬其目而视之 众争取啖之以待饥者而食之 或问之非其有而取之 渔人甚异之具答之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在乎山水之间也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日本人之称我中国也 其 “其”的用法大致有: ①用作代词,它(它们)的、他(他们)的、她(她们)的、自己的,所指代的人或物因具体情境而变化。 ②用作副词,其中。 ③用作语气词,表反问语气,难道;表推测语气,恐怕,大概。 请指出下列各句中“其”的意义。 弃其杖()其上多柘木 其状如乌()其妻献疑 其如土石何()惧其不已也 帝感其诚()不若人有其宝 扬其目而视之()非其有而取之 欲穷其林()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其西南诸峰()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 纷其可喜兮()我中国其果老大乎 廓其无求兮()事事皆其所已经者 而 “而”的用法大致有: “而”一般在句中作连词用,可表示并列、递进、承接(顺接)、转折、修饰等关系。 请指出下列各句中“而”的用法或意义。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案《幸福》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案 4、幸福 [教学目的] 1.了解两首诗的构思及作者对幸福的深刻理解。 2.学习透过意象,体会诗歌意境,领会作者感情的赏析诗歌的方法。 3.反复诵读诗歌,品析其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1.学习透过意象,体会诗歌意境,领会作者感情的赏析诗歌的方法。 2.启发学生调动个人体验赏析诗歌,理解“幸福”的内涵。 [教学安排] 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师:上课前,我想做个调查,觉得自己生活很幸福的同学举手。 随机请两名同学回答幸福或不幸的原因。 生活中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幸福,如何才能将幸福抓在手里呢?今天我们听听我国当代诗人李瑛想告诉我们些什么。 (课前的小调查可以快速导入“幸福”这一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引入新课。) 二、教师范读李瑛《幸福》,学生完成两个任务 1.扫清字词障碍。注意圈点出自己没读准的字,正音。 瞩(zhǔ)望茑(niǎo)萝颤(chàn)动眸(。móu)子苦涩(sè) 林莽(mǎng)旷(kuàng)野 2.思考:本文副标题为“告诉我们的孩子”,在听读中,你认为作者要告诉你你们什么? 明确:作者从“幸福在哪里”的角度诠释幸福的内涵。对于学生的回答不必苛求完整,能大致把握诗的内容即可。 (这一次的朗读旨在落实基础知识,初步感知全诗的内容。学生的回答应该能明确诗的写作角度,对于主旨的理解不做要求,留待后面再做解答。) 三、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整体把握全诗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能读准字音,力求能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初读诗歌,在要求上给出能力层级,既让学生明确朗读目标,又不给学生带来太大压力。) 2.找出作者表现“幸福”的事物(勾画出关键词),尝试为前五节诗的内容各拟一个小标题。 第1节:写收获之后的劳作者。 第2节:写静立田间的果树。 第3节:写疾飞的归鸟。 第4节:写雨中的浆果。 第5节:写劳作者团聚的温馨。

鄂教版八年级(下)语文期末测试题

八年级(下)语文期末测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40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汉字注音(6分) 狼jí( ) 嫣红chà()紫ge( )膜qi( )祷xian( )熟chou()怅寒jin ...()脍zhi ...()人口he()然wan( )尔 2、选词填空(只写字母)(4分) ○1因为文言文用字比白话文(A简洁B简约),一个字弄不明白,解释就会发生错误。 ○2我和母亲也都有些(A惘然B茫然),于是又提起闰士来。 ○3我从前没有好好学习,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去溜冰……想起这些,我多么(A懊丧、B懊悔)。 ○4他再三(A嘱咐B嘱托)茶房,甚是仔细。 3、在横线上填写古诗句子。(6分) ○1,凭君传语报平安。○2,长河落日圆。○3在《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描绘出一个美妙幽寂的环境,含蓄表达对更高思想境界追求的句子是,。 ○4请写出《白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春天梨花盛开之景来描写冬雪的美景的句子,。 《渔家傲·秋思》既写出作者思念家乡,借酒浇愁,又写出他不建功立业决不回归的复杂心情的句子是:,。 乌鸦归巢,流水绕村,西风飒飒扬起古道的灰尘,见此情景,会让人想起《天净沙·秋思》中著名的诗句:,,。 4、运用语法知识修改语段。(6分) ○1当我们骑马越过崇山峻岭驶向阿根廷一侧时,在参天大树形成的绿色拱顶下碰上了一个障碍。○2那是一棵大树的根。○3它阻断了我们的去路,比我们的坐骑还高。○4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最后动用了斧子,才得以穿过。 ○1句子成分残缺的一句是:。改法: ○2语序不当的一句是:。改法: ○3动词运用不当的一句是:。改法: 5、请选出对课文理解不恰当的一项()(3分) A、《背影》一文中,最集中、最突出、最感人的还是车站送别时,父亲买橘子过铁路攀月 台的背影,它不仅使作者终身铭记,而且让每一个读者心灵震憾,不能忘怀。 B、《天上的街市》的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创造了鲜明形象,用奇妙的幻想,构成了耐人 寻味的意境,从而抒发了作者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对幸福、自由美好生活的热烈向往。 C、《故乡》以作者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以记忆中的故乡和观察中的故乡的巨大 变化为内容,描绘那一时代中国农民的生活遭遇与精神痛苦。 D、课文《舌战群儒》对诸葛亮、张昭等人的刻画,都是通过对话描写来表现的。特别是 诸葛亮的雄才大略,胸有成竹的机变,敏于思考的智慧,雄奇才干在文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6、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7分) 长江中学学生会准备开展以“魅力语文”为主题的活动,假如你是该校一名学生,一定会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相信你能完成以下任务。 (1)如果你来策划,你准备设计哪些活动项目?请列举三项。(3分) 示例:编演课本剧。 项目一: 项目二: 项目三: (2)请你从自己设计的三个项目中选一项,写出开展这项活动的一个主要环节,并陈述设计该环节的理由。(3分) 项目名称: 主要环节: 理由: (3)编演课本剧是本次活动的项目之一。为了指导同学们编写课本剧,学生会派你去邀请一位剧作家来校作专题报告。见到剧作家,你会对他说:“您好! (1分) 7、课内文言文考查。(8分) (1)解释加点的词。(4分) ○1.泉而茗.者茗:○2. 汗出浃.背浃: ○3是.日更定. 是:○4.湖中人鸟声俱绝.绝 (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 二、阅读与理解。(30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8分)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鄂教版 八年级信息7课

第7课美化网页丰富视听 ——多媒体集成与网页美化 第1课时多媒体集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列出各种多媒体信息集成技术及其特点; 2.能评价各种多媒体集成工具的制作效果; 3.能解释各种多媒体集成工具具有的功能; 4.能描述多媒体信息集成过程的主要工作和步骤; 5.能确定素材准备的主要步骤和工作内容; 6.能描述编辑整合的基本过程; 7.能理解多媒体信息集成工具的选择是为作品服务的。 过程与方法 1.能熟练使用各种多媒体集成工具的主要功能; 2.能高效地进行素材准备的实际操作; 3.能尝试对某一创作主题进行编辑整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多媒体集成工具功能的强大; 2.形成多媒体集成工具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表达和交流信息的意识; 3.感受素材准备的复杂性与重要性; 4.关注现成素材的版权问题; 5.亲历编辑整合过程; 6.增强作品创作的系统工程思想; 7.能够对多媒体作品进行合理的评价 教学重点 1.各种多媒体信息集成技术的特点与功能,掌握其主要功能的实现方法 2.编辑整合的过程 在充分了解各种集成工具软件所具有的功能,并掌握主要功能的实现方法之后,依据主题要求对多媒体信息进行编辑整合,创作出一部多媒体作品,是本节重点。 教学难点 “编辑整合的过程”是教学的难点,这是一个运用已有理论知识的综合实践过程,需要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个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向学生演示分别用Powerpoint、Fiash、Frontpage和Dreamwaver制作的多媒体《诗经》片段,并提出以下问题: (1)每一个片段是用哪种软件制作的? (2)每种多媒体集成工具具有哪些特点?

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鄂教版八年级下)

鄂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测试卷 注意事项:1.本试题共8页,五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将密封线内的学校、班级、姓名填写清楚。 一、(4分)全卷书写。 二、(26分)积累?运用。 1.成语填空。 唯利是()呱呱()地无动于()虚无缥() 2.选词填空,每词只能用一次。 孜孜不倦全神贯注持之以恒锲而不舍 ①他平日作画时养成的那种不顾一切、()的作风给他带来了好处。 ②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地把它发展下去。 ③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④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地进行各种尝试。 3.在下列横线处仿写两个句子,要求贴近诗意,与划线句的句式相似。 啊,诗从何处寻? 在细雨下,点碎落花声! 在微风里,飘来流水音!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4.用“这段美,美在……”的句式,写一句赏析的话。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选自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5.修改病句(只能改动一处,就在句中改)。 ①每一个有志气的青年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对国家有贡献的人。 ②我们老师工作很忙,常常要接待许多家长的来访和来信。 6.用一句话提炼出下面语段所透露出来的主要信息。 俄罗斯莫斯科营养研究所向社会公布了一项调查研究的结论说:“绿色食品有益健康”是一种错误见解,如果只吃绿色食品,人体健康将受到伤害。研究发现,经常食用绿色食品的

鄂教版八年级古诗

长相思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无题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商山早行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鲁山山行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对酒秋瑾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己亥杂诗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相见欢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武陵春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南园(其五) 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从军行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一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 胜作一书生。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朝天子咏喇叭王磐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关山月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 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望江南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逢入京使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2021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4 汉字的魅力练习 鄂教版

2021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 14 汉字的魅力练习鄂教版 1、一位同学收集到一段文字。中国的汉字有着 ______的美。汉字的构字方式______着中国文化的精髓。仅以“王”字为例,三横一竖,按照《说文解字》的说法:上横为天,下横为地,中横为人,竖为贯通之道。所以其含义为能通天、地、人者为王。这个解释可谓精辟。再来看其笔画长短及所处位置, 我们会发现, “王” 字,下横长,中横和上横相对较短,从而 ______一个比较稳定的结构,给人一种稳定牢固、不可动摇的感觉。奇妙的汉字,每一个字都有故事。试题:1.依次填入文中空格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 独特表现构成 B. 特别体现组成 C . 特别表现组成 D. 独特体现构成 2.替换文中画线的句子,最恰当的一个成语是 ( ) A .四平八稳 B.稳如泰山 C.岿然不动 D.固若金汤 3.活动中,一位同学收集到福建乌山琵琶亭的对联,但不完整, 请你选出它的下联。 上联:一弹流水一弹月下联是:()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A. 竹里泉声百道飞 8. 怕有渔郎来问津 C .半人江风半人云 D.照见江潭渔父心 4、结合语境,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2分) 在世界文字之林,中国的汉字有着独特的魅力。 汉字的特点及其功能,具有其它文字难以比拟的优越性。 ①汉字字形表现事物特征,绘形传神,富有美感和诗意。 ②而且有些汉字的意义早已超出单纯的字义,有了深邃的文化内涵,像“仁”“义”这样的汉字,就代表了中国哲学的概念,蕴含着深刻的思想。 ③汉字表意十分丰富,一个汉字,在不同的语境中就会有不同的含义。 ④此外,汉字具有强大的组合能力,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可以轻而易举地用原有词语构成新词语。 ⑤汉字书法还形成了独特、高雅的艺术。 A.②③⑤④ B.③①②④⑤ C.①②④③⑤ D. ①③②⑤ ④ 5、汉字的音、形、义皆是独特魅力,足以让每一个接近它的人心旷神怡、浑然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集第23课《愚公移山》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集第23课《愚 公移山》 23愚公移山 【教学构想】 《愚公移山》是我国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我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切磋,参照注释疏 通全文,再指导学生复述故事,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已有 的知识水平,对愚公移山这则寓言故事能够理解,故教 学重点放在愚公和智叟两人的对比上,分析两个人物的 性格特点从而揭示出作者的.写作意图,教学难点放在愚公的“愚”和智叟的“智”的理解以及神话结尾在文中 起的作用,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本节课通过自读课文,达到对内容的理解,通过教师 点拨、引发、生生互动,研析人物形象,揭示人物性格,把握主题,剖析难点,从而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说出寓言的意义。 2.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解释难词、难句。要注意一词多义、通假字。 3.结合过去学过的寓言理解其特点,把握寓言的寓意。

4.要着重理解愚公和智叟这两个人物形象,此外还要理解愚公的妻子和智叟的本质区别,从而理解愚公精神 的深刻意义。 5.联系今天的生活,加深理解,提高认识,受到教育,古为今用,丰富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情 感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利用工具书,结合注释,弄懂重点字词的意思,疏甏通文意,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培养阅读古 文的能力。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认识愚公的形象、理 解故事的寓意。 难点:对比、衬托手法以及课文以神话结尾的作用。 联系生活,辨析寓言的现实意义。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激发兴趣 (播放江涛唱的《愚公移山》歌曲) 同学们,歌中唱的愚公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愚公移山》一文的主人公。历经千百年了,但愚公精神还被人们广为传唱,当然也有人认为“愚公精神可佳,但是做法 很蠢。出入不方便,为什么不修路,不搬家,而一定要 移山呢?”你认为哪种说法好,带着问题我们走进文本。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检测题 鄂教版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检测题及答案 一、语言积累 1.依拼音在田字格里写出词语,书写要正确、端正、整洁。(甘肃中考题) c ǎn ju é r én hu án xi āng x íng ji àn ch ù yì xìng lán shān ku ài zhì rén k ǒu 2.给加点的字注音。 讪.笑( ) 深谙.( ) 娴.( )熟 冁. 然( ) 姚鼐.( ) 亵渎..( ) ( ) 脍.( )炙. ( )人口 3.结合语境,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在乐华与大文看来,同学们的讲解有的似是而非.... …… 似是而非: (2)俄国大文豪屠格涅夫晚年侨居法国时写过一篇脍炙人口.... 的散文诗。 脍炙人口: (3)笑是如此多彩,当我们想到这一点,也会“忍俊不禁.... ”的。 忍俊不禁: (4)只有不遗余力地追捕,才能猎取豁然贯通.... 的乐趣。 豁然贯通: 4.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桂林市中考题) 如果说外语是人生的工具,那么,母语毫无疑问是掌握工具的手。可是,当中国人在投

入巨大精力学习外语、应付外语考试的同时,却尴尬地发现,自己的母语水平正在明显下降。 据调查发现中学生母语水平不客乐观,他们连深奥一点的现代文也理解不了,普遍存在词汇贫乏,言不达意的情况。 (1)两则材料反映一个什么现象?请用一句话概括。 (1分) (2)简要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看法。 (2分) 5.综合性学习水平考查(8分) (湛江中考题) “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龙”在汉字汉语和中国古代的许多作品中出现得十分频繁,请运用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笼”、“珑”这些例字后,再写出以“龙”为偏旁的汉字4个。(2分) 答:笼、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望子成龙”、“龙马精神”两个成语后,再写出含有“龙”字的成语4个。(2分) 答:望子成龙、龙马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要介绍名著《西游记》里与“龙”有关的一个故事。(不超过50字)(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精读 甲文 ①中文汉字,是我们华夏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终身的良师益友,每个人的精神家园。人生几十年,一切身外之物,衣服、房屋、书籍、用具、庭院,都将发生许多次变异。新陈代谢,过时的淘汰了,破损的废弃了,家用电器、电脑不多久就要换代,人们都习以为常,毫不为怪。天地万物,只有语言文字是永远存在的。我们的汉字,集形体、声音和辞义三者于一体,他的独特魅力,是永远不可

鄂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新版

鄂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 . 给空缺处选填语句,与上下文衔接较好的一项是() 小明爬到床底下,偷偷躲了起来,___________,从床下拽了出来,送到幼儿园去了。 A.妈妈找了好久,最后才发现他B.但后来还是让妈妈给找到了 C.使妈妈找了好久,终于把他找到D.但妈妈毕竟发现了他 2 .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注音、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A.白羊肚手巾肚:dù白毛巾 B.二十里铺铺:pū地名 C.东山的糜子糜:mí黍类谷物 D.米酒油馍馍:mó黍米面饼 3 . (题文)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我和母亲漫步西湖,空气清新,繁花似锦,嗅着花香,闭了眼,树上仿佛满是累累硕果。(上句中的“和”是连词,“满”是副词,“空气清新”是主谓短语) B.陈忠实老师看到出版社的条件很差,就自掏腰包两万元,为改善我们的工作条件尽了一点绵薄之力。(“绵薄之力”是谦词,使用错误,此处应该用敬词) C.《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卿当涂掌事”中,“卿”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D.“雕刻家的意思是要让看见石像的人认识这位英雄,明白这位英雄,因而崇拜这位英雄。”(这个排比句中“认识这位英雄”“明白这位英雄”“崇拜这位英雄”顺序可以颠倒) 4 .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目眩(xuàn)寻觅(mì)吞噬(sì)疲惫不堪(bèi) B.蛊惑(gǔ)褴褛(lǚ)蹂躏(róu)毛骨悚然(sǒng) C.帯挈(qì)殉职(xùn)忻然(xīn)悲天悯人(mǐn) D.颓唐(tuí)狼藉(jí)琐屑(xuè)自怨自艾(yì) 5 . 找出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 A.长沙、深圳和成都等城市一起被评为“中国十大创新城市”。 B.由长沙制造的全国首款“高性能3D激光打印机”,15天销售了大约30台左右。 C.通过大家的努力,使“岳麓山·橘子洲景区”成为长沙首个“国家SA级旅游景区”。 D.是否高度重视人才,是长沙成为“全球竞争力提升速度虽快的十座城市”之一的原因。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问题。 ①一直以为,圆明园是哭泣的。英法联军蹂躏着她的肌体,摧毁着她的骨骼,冲天大火燃烧的是一个民族的自尊,百多年的疼痛如那西洋楼的残臂断垣穿越百年的风雨永远存在——伫立在那西洋楼大水法的遗址前,我无法不感受圆明园的疼痛,感受一个民族的屈辱和疼痛,是那种切肤的痛。 ②是十年前,去的圆明园。没有人愿去,说是那么远,又没啥看的。我说我肯定要去。 ③是阴凄凄的天,是冷嗖嗖的细雨,和着秋风如刀子一般刮在脸上。沿着浩淼的湖水,我走啊走的,不见一个人影儿。最后,终于走到了那大水法遗址——尽管多少次从图片上,从教科书中见过这遗址的照片,可当我立在苍苍的天空下,真实地面对着这一片一地一旷野的玉白石块时,仍感到那来自心底的震撼!依旧华美——我抚摸着那冰冰凉凉的玉石纹理;依旧精致——那欧式的曲线流畅又不羁;依旧贵族——断碎的罗马石柱在苍天下笔直出一派伟岸和傲然。后来我就流泪了,好在周围没人,我没带相机,但那些石块、石柱、石雕连同那灰苍苍的天空一起烙在了脑海,成为心房上一幅水不磨灭的壁画。 ④十年后的今日,我说,再去圆明园。对我来说,去圆明园是一种凭吊,一种拜谒,甚至是一种提醒。说出这些我不怕别人说我矫情,我就是这样想的。 ⑤进了圆明园,才发现今非昔比。十年前的清寂不复存在,曾经寂静的圆明园一片喧嚣。柳绿桃红藤紫,满目春色也罢,昔日皇族的休闲园址,也该平常百姓流连赏目,门票从五角涨到二十五元也罢,这遗址这偌大的园子要人管理也得养活自己。装饰华丽的人力车左右缠着:去福海?去绮春风?就十元,拖您去西洋楼?“谢了您哪!”我说,“我就是想自个儿走走。”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下)第一单元能力迁移训练2

初二语文(下)第一单元能力迁移训练 (武隆县鸭江中学校任田整理) 一、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15分) 差使()奔丧()狼藉()妥贴()踌躇()()栅栏() 惆怅()()混沌()()朦胧()()苦涩()遐想() 二、仿写(15分)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提供的情景,仿照示例,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10分) 【材料一】每天吃过晚饭,往往九点来钟,我们上床睡,母亲则坐在床角,将仅仅20瓦光的灯泡吊在头顶,凑着昏暗的灯光为我们补缀衣裤。(梁晓声《母亲》)【材料二】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三鲜馅有人给你包;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啊!这个人就是娘,这个人就是妈。 示例:母爱是儿女离家时亲切的叮咛,那份牵挂陪伴我们远行; 母爱是,; 母爱是,。 2.仿照画线句,写出你对“青春”的感悟。(5分) 世界上,还有什么字眼比“青春”两个字更动人,更富有魅力? 青春,是一轮喷薄而出的朝阳,瑰丽的光芒映照着我们灿烂的面庞; 青春, 三、语文实践活动(15分) 五彩缤纷的花季,朝气蓬勃的青春。青春,是人生交响曲中最灿烂的乐章。花季雨季的我们,应该珍爱青春,健康成长。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青春随想”语文实践活动。 [海报宣传]为扩大本次活动的宣传影响,班长负责设计一张海报。他根据下面语段中的划线句拟出了海报宣传语的前半句,请你续写后半句。(要求:与前半句语意相关、字数相等,)曾经年少爱追梦,一心只想往前飞。是的,花季雨季的我们,都拥有灿烂的天真笑容,都拥有五彩的青春梦想,但只有珍惜美好的青春岁月,不要让似水的年华付之东流.用我们的活力、智慧、汗水去拼搏、击奋斗,才能谱写一曲无悔的青春之歌。 宣传语:拥有青春五彩梦,。 [板块设计]活动期间,每位同学都要办一期以“青春畅想”为主题的手抄报,请你参照示例,再设计两个板块。 示侧:板块一:青春的宣言板块二:青春座右铭 板块三:板抉四: 四、诗词积累(20分) 1.迈开吧,我们还不稳的脚步 走进青春走进生命 走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走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默写《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默写《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五、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后面问题(35分) 父亲的期望 父亲是个修车的,虽年届四十,却略显苍老了,那饱经风霜的脸上,被风风雨雨刻上了深深的皱纹。 打我记事起,父亲便开始忙碌在修车铺里,从早一直到晚,靠着他那仅有的手艺,维持着这个家。虽然整天忙碌,但在人们的眼中,修车的毕竟是一个“低等”的活儿,因此父亲常受到人的鄙视。然而父亲不是一个软弱的人,他不自卑,而是把他仅有的希望和那希望受到安慰的心交付给了我,希望我能胜过他自己,更胜过那些嘲笑他的人们。晚上,父亲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我一见到他,便兴奋地扑到他怀里。接着,父亲便给我讲一些伟人的故事,虽然他只知道一点,但这已尽他的所能了。每当这时,我总是似懂非懂地听着,用我那天真的眼,盯着父亲的那张脸。 不久,我便上学了,这是父亲对我寄托希望最深的时候。父亲为了能让我安心念书,除了白天在修车铺忙以外,回到家还要做家务。有时我真想帮他,但父亲总是笑着对我说:“没事的,你只管自己念书。” 一次,父亲带我上街,我好兴奋。到了一家卖鞋的商店时,父亲停住了,他看看我脚下的鞋,说:“这双鞋太破了,太寒伧,还是买双好点的吧,上学哪能没有鞋?”我却说:“爸,不要,我脚下的还能穿,几双跑鞋够穿两年了。”但父亲执意要为我买。接着,为我在柜台下选了双皮鞋,虽然是鞋柜里最便宜的,可我的泪水已在眼中打转了。“拿着,”父亲把鞋放在了我手里,并从找下的钱中拿出一部分给我,折了几折,放在我口袋中,说,“上学时,买东西吃,别空着肚子念书!” 一路上,父亲送我上车,我只是一路沉默,父亲则好像很轻松。半路时,父亲有急事要走了,临走前,他用他那双粗糙的手,抚摸了一下我的头,轻声说道:“去吧,上学别迟到了,爸晚上来接你。”我吃力地点了点头,看着父亲远去的身影,情不自禁地哭了。 我呆呆地立着,此时此刻的脑子中又浮现出了父亲那张黝黑的脸,那不平凡的脸。我此刻拿着的仿佛不仅是一双鞋,更是父亲的真心和那浓重的一片希望……生活的艰辛消磨了父亲的英俊,但永远消除不掉他的深切期望! ——父亲,走好!儿子我会圆了您的心愿…… (1)文中写父亲“那饱经风霜的脸上,被风风雨雨刻上了深深的皱纹”,这里的“风风雨雨” 能不能改成“风雨”,为什么?(5分)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学科下册教学计划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学科下册教学计划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学科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密切关注中考题型的变化,注重八年级分化年级的教学实际,把培养优生与强力治跛作为重点工作,通过主题阅读、作文定格训练、小综合巩固、诗歌写作等丰富多彩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品质,从而积极主动的学习,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语文学习之中,让所有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二、工作目标 以扩大优生面为总目标,参加全区统考A+1人数达到132人(每班11人),A+2人数达到216人(每班18人),A+3人数达到300人(每班25人)。以精细处理教学内容,结合各教师特点,扬长避短,形成自身鲜明的教学特色为具体目标。(年级组下达的指标) 三、基本情况: 1、学生分析: 八(12)班学生语文学习基础较差,部分学生的学习品质还没有形成。但是 大部分学生学习热情较高。具体而言,学生的积累极少,精准度不高,文言文词汇量较小,现代文对文本的把握不准,作文缺乏写作素材,语言表达过于贫乏。

2、周课节次:6节学科代表:汪良峰、陈宇坤 四、主要措施与要求 1、立足课本,以阅读、作文教学为中心,穿插丰富多采的语文活动。注重朗读、写作、活动与积累,有效的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发展,充分激活学生,充分体现以生为本,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 2、在教学上严格按备课上课,严禁以个人创意为由,抛开集体备课,另起炉灶,搞自由散漫式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一切信息应做到资源共享。 3、强化字词教学与训练,以应对新的中考题型。 4、充分利用电教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激活学生学习兴趣。 5、继续培养学生的良好书写习惯,以作业书写评分、试卷书写加分等形式促进学生的练字热情。 6、着力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养成批注赏析阅读的`习惯,将“双休阅读”(“和父母一起阅读,构建书香家庭”)打造成语文学科的品牌。 7、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品质。通过作文定格训练,让绝大多数学生享受作文成功的快乐。 8、落实“培优治跛”工作,关注男女生差异,扩大优生面。 五、分工安排 姓名内容(课文标序号)备注 杨志新3、6、13、20、21《综4》《写3》《双休阅读1、9》

鄂教版《语文》八年级(上)生字词总表

鄂教版《语文》八年级(上)生字词总表 一《滋味》 嚅动(rú d?ng):像蚯蚓爬那样动。 端详(duān xiang):文中意是仔细地看,动词。 心神不定:心思精神不集中,精神状态很不安定。 魂不守舍(sha):原指人的灵魂离开了躯壳,本文中形容精神恍惚、心神不定。 蹿腾(cuān teng):乱蹦乱跳。本文中指烟火向上跳和四处奔散。蹿,向上或向前跳;(方)喷射。 嘟哝(dū nong):嘟囔,连续不断地自言自语。 睡眼蒙目龙(m?ng l?ng):指快要睡着或刚睡醒时,两眼半开半闭,看东西模糊的样子。 咀嚼(jǔ ju?):用牙齿磨碎食物。 齐心协力:思想认识一致,共同努力。 将信将疑(jiāng):有些相信,又有些怀疑。 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 嗤(chī):引线点燃后发出的声音。 感觉:客观事物的个别特性在人脑中引起的反应。 篓(lǒu) 蒂(dì) 堵塞(sa) 塞(sāi)车塞(sài)翁失马 核:①hú水果核儿(húr)。②hē核果中心的坚硬部分,里面有果仁。 一无所获:一点收获都没有。一无:全无、毫无。 冷不丁:冷不防。 引信:引起爆炸的一种装置,也叫做信管。 二、《散文两篇》

慵倦(yōng):懒散困倦。 新绿欲滴:形容很绿。 芳馨(xīn):芳香。 低回:徘徊,流连。 玲珑剔透(tī):精致而透明。玲珑,精巧细微;剔透,明澈。 具体而微:内容大体具备面形状或规模较小。具,具有,具备。体,形体,形状。而,但。微,(比原来的)小。 回味无穷:能不断地从回忆里体会。 多姿多彩:本意指开头和色彩很多,文中指内容丰富。 蹬(dēng):踩,践踏,脚向下用力。 撩(liāo):把东西垂下的部分掀起来。 堤(dī):用土、石等材料修筑的挡水的岸。 潇洒:(神情、举止、风貌)等自然大方,有韵致,不拘束。 诱惑:吸引,招引。 天穹(qi?ng):天空。 漂泊:形容云在空中的动态。 永恒不朽:永远不会改变。 畸变(jī):不正常变化。 幽谷:幽深的山谷。幽深:深远;僻静;昏暗。 升腾:(火焰、气体等)向上升起。 俗子:本文中指自己的见识少。 景深:背景。 追光:比喻阳光也随人而动。 硕大(shu?):很大、巨大。 霎时间(shà):极短的时间。 孵(fū) 丰硕:(果实)又多又大(多用于抽象事物)。

学年度鄂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

2006-2007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 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正确、工整地抄写下面的句子,并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斯是lòu室,惟吾德xīn。 2、根据提示,默写古诗文句子。(4分) (1)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李煜《相见欢》)(1分) (2)杨炯《从军行》中直接抒发从戎书生立功边陲的壮志豪情的诗句是“,。”(1分) (3)德高望重的李老师将龚自珍《己亥杂诗》中“, ”一联作为自己的座右铭,退休后仍然经常与学生们联络,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学习上的难题,用行动实践了自己的诺言。(2分) 3、回忆有关课文的内容,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叶文玲认为:书是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B、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虚构了一个人人安居乐业的社会,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C、《七根火柴》的主人公卢进勇在饥寒交迫中,将仅有的一点食物喂给战友。 D、《特别营救》中,楚楚标本的肢体语言是——我爱你。 4、依照给定的语境和句式仿写。(4分) 如果我是班长,我要在班上点燃爱心的火炬,让爱心唱出真诚的歌曲; 如果我是班长,我要在班上,让竞争催开成功的花朵; ,,。 5、按要求修改下面一段文字。(6分) ①生活中处处有经典:经典的文学作品、经典的影视、经典的歌曲……②经典给我们智慧和优雅,给我们大度和涵养,给我们高洁和正直,给我们理想和目标。③所以,我们应该创造经典,欣赏经典,感激经典,发现经典。④我们应该让经典的光芒照亮更多的心灵,用经典的力量换取更广阔的合谐的天

地。⑤当经典的天空缀满耀眼的星辰时,我们必将拥有真正的幸福属于我们。⑥这种幸福来源于经典的自己,经典的生活,经典的世界。⑦我们感恩经典,就是要向自己、向同伴、向社会传达永恒的希翼。 (1)第④句、第⑦句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2分) 改为改为。 (2)第③句语序不当,请修改:(2分) (3)第⑤句是一个病句,请修改:(2分) 二、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15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虎之力,于人不啻倍也。虎利其爪牙,而人无之,又倍其力焉。则人之食于虎也,无怪矣。然虎之食人不恒见,而虎之皮人常寝处之,何哉虎用力,人用智;虎自用其爪牙,而人用物。故力之用一,而智之用百;爪牙之用各一,而物之用百。以一敌百,虽猛必不胜。故人之为虎食者,有智与物而不能用者也。是故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与自用而不用人者,皆虎之类也。其为人获而寝处其皮也,何足怪哉 (刘基《说虎》) 注:啻:止 6、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4分) ①不蔓.不枝②陶后鲜. 有闻 ③故力之用.一④何足怪. 哉 7、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鄂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1

鄂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30分)张 一、(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项是() A、恣睢.(suī)脚踝.(huái)契.(qì)机刽.(kuài)炙人口 B、后裔.(yì)祈祷.(dǎo)诧.(chà)异莘莘.(xīng)学子 C、佞.(nìng)言猖獗.(jué)寰.(huán)宇义愤填鹰.(yīng) D、社稷.(jì)帝胄.(zhòu)深谙.(ān)皓.(hào)首穷经 2、根据句意,依次填入横线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1)、随着从事制售“地沟油”犯罪的不法分子纷纷落网和一批“黑工厂”“黑作坊”被摧毁,“地沟油”犯罪对人民群众食用油安全的现实危害得到有效。 (2)、小说中的典型形象虽然有生活的______,但仍属于虚构的形象。 (3)、正确与错误之间的______,有时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分清的。 A.遏止原形界限 B.遏制原型界限 C.遏止原型界线 D.遏制原形界线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各地中小学完善和建立了校园安全预防工作机制。 B.新时代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创造的水平。 C.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推动下,使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社会购买力大幅度提高。 D.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 4、结合语境,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某一地区特定时间内游客数量超过其接待能力,是造成该地区旅游业种种问题的重要原因。接待能力若不提高,再美的湖光山色也会黯然无光,(),再好的微笑服务也会丧失魅力。 A.再好的投入和开发也无济于事 B.再浓厚的游览兴趣也会逐渐消失 C.再迷人的青山绿水也会索然无味 D.再多的人文景观也会失去风采 二、(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7题。 人类技术的报复效应 ①人类对技术的乐观或悲观倾向由来已久,但普林斯顿大学历史学家爱德华〃泰讷的说法可能会使你大吃一惊:技术不仅没有给人类缔造福祉,反而极大地报复了人类。 ②泰讷写道:就在我们欢庆又把自然世界的混乱削减了几分之时,我们制造的新机器开始脱离我们的控制,获得自身生命,通过“报复效应”让我们尝到屈辱的教训。报复效应与副作用不同,副作用是坏的影响。例如,服用抗抑郁药会导致腹泻。而报复效应的影响也很坏,但坏得让人啼笑皆非:抗抑郁药让人变得更加抑郁。核能发电是一种有效的能源,但它会产生污染,这是一种副作用;然而切尔诺贝利核反应堆爆炸的发生,却是由于该电站在试验一种新的安全防护系统,这就是典型的“报复效应”。泰讷拿出了许多事实证明他的论断。 ③火蚁是生活在美国东南部的一种毒蚁,因人被这种蚁咬伤后,会产生烧灼般的痛感,故名。伴随着DDT及其他强力杀虫剂的发明,美国政府曾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东南部地区大量喷洒杀虫剂,试图一举灭绝火蚁。但30年后,政府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失败。由于杀虫剂杀死了火蚁的各种天敌,事实上反而帮助了火蚁的繁衍。在这场人类技术对火蚁的大战中,技术被证明是它自身最大的敌人。 ④美式足球的头盔,最初设计时是用来在激烈的对抗中保护运动员头部的,但在引进赛场之后,却造成了大量脊柱受伤的事故,原因是运动员们自动地把他们的新装备当作进攻的工具。旨在使足球运动更安全的技术实际应用起来,反而增加了该运动的危险性。

2021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课《月迹》教案 鄂教版

2021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月迹》教案鄂教版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的行文线索,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2.了解孩子们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以及期盼美好事物人人都享有的纯真愿望。能说出作者通过寻找月迹所要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点: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难点:对“大家都觉得满足”的理解。“月亮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的含义。 课前准备:熟读课文,收集有关咏月的诗文。 一、导入新课: 1.复习关于月亮的诗文: 2.小结:月亮一直是我们的话题,无论是古人的吟诵中,还是在今人的赞叹中,她总是充满着神秘,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今天,我们将随着贾平凹去追寻月的足迹,看看你能体会到哪些东西。(板书课题:月迹介绍作者)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文章写的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的一件什么样的事情? 时间:中秋的夜里;地点:“中堂里”,“院子里”,院子外:人物:奶奶、我和弟妹;事情:盼月——寻月——议月。 归纳文章的线索:月迹。文章的重点:寻月亮。

三、寻月过程,品味文本: 预设问题:1.课文开头写“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常常又什么都不觉满足”,而结尾却说“大家都觉得满足了”,这是为什么? 明确: 不满足——在孩子的眼睛里,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那么新鲜好玩,发生的任何现象他都充满了好奇,他的心里有无数个为什么,总想打破沙锅问到底,所以对孩子来说,他们总是“不觉满足”的。 (启发:孩子们做了哪些事情或经历了什么后,最后得到满足呢?) 满足——孩子们在寻月的过程中得到了满足 2.明确寻月过程:(寻月所见和孩童心理的发展变化过程) 在屋中的穿衣镜上看到了月亮,没多久,月亮在镜上消失了,孩子们很失望;(指名朗读)(板书:屋中之月——失望) 孩子们跑到院子里寻找月亮,“满院子的白光”“玉玉的、银银的”月亮“明显大多了,也圆多了”,有桂树,有嫦娥,每个人都说月亮是属于自己的;(指名朗读)(板书:院中望月——争执) 善解人意的奶奶给每人一杯甜酒,指出每人酒杯中都有一个月亮,喝下去,月亮就在每个人的心里。(板书:杯中饮月——人人拥有) 寻月寻出了院门,在沙滩上、在每个人的眼睛里找到了月亮,他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