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矫正社会工作

矫正社会工作

矫正社会工作
矫正社会工作

课程知识点

第一章矫正社会工作概述

1、司法矫正的类型和功能:A①司法判决前的矫正社会工作:针对犯罪嫌疑人的社工介入;

针对犯罪嫌疑人亲友的社工介入②监禁处遇中的矫正社工介入:个案辅导;团体治疗;

联系社会;职业辅导;评估报告③社区中的矫正社会工作:社区矫正社会工作;刑释人员的社会工作B大功能:惩罚;隔绝;威慑;改造

2、矫正社会工作的内涵、功能和基本内容:①一般定义:指社会工作实施于矫正体系中,

是社会工作在司法领域的违法犯罪矫正中的应用,因此又称司法社会工作。它是由社会工作专业人员或志愿人士运用专业理论、方法和技巧,为违法犯罪人员,在审判、服刑、缓刑、刑释或其他社会处遇期间,提供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行为纠正、生活照顾等,使之消除犯罪心理结构,修正行为模式,恢复社会功能,适应社会生活,重新回归、回报社会,从而达到改造罪犯预防犯罪目的的一种社会福利服务。②功能(针对罪犯的功能:监管、矫正、服务;针对社会环境的功能:营造有利于罪犯更新的家庭和社区环境,促进刑罚制度的人性化和科学发展化):A可以提供矫正对象的人道主义待遇,改造和预防犯罪。B可以恢复矫正对象的社会功能,回归社会和回报社会。C可以弥补监禁矫正的不足,教化和预防犯罪。D可以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③内容:调查和监督矫正对象的过错事实及司法处罚形式;应用有控制的方法修正服务对象的行为;利用合法的权威,协助矫正对象转变思想和行为;决定对矫正对象的矫治方案;维护矫正对象的权利与福利

3、矫正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人道主义和新社会防卫理论

A人道主义:①提倡人的尊严,确认人是最高的价值和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②重视人的现世幸福,确认满足和发展人具有的实在的尘世需要和才能;③相信人的可教化性和发展能力,要求实现个性的自由和全面发展;④追求人类的完善,要求建立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的真正人的关系。B新社会防卫理论:安塞尔的新社会防卫理论的主要观点是:(1)对方犯罪的各种手段,不是旨在通过刑罚惩罚和制裁有意识地违反法律规则的行为,而是为了保卫社会免受犯罪行为的侵害(2)社会防卫的意图在于利用一系列通常不属于刑法本身的措施,有效地保护社会这些措施既包括排除或隔离,也包括矫治性措施或教育性措施(3)社会防卫促进这样一种刑事政策,即在犯罪预防中强调个体预防而不强调一般预防,这种刑事政策既要预防犯罪,又要矫治犯罪人,其目标在于使犯罪人得到系统的再社会化(4)对罪犯的再社会化过程只能通过增加新刑法的人道化来实现新刑法必须唤起犯罪人的一切积极因素,努力恢复犯罪人的自信和个人责任感(或者确切地说,是让犯罪人知道自己在社会中有哪些自由),促使犯罪人形成一种正确的人生价值观(5)刑法和刑事司法的人道化要以对犯罪现象和犯罪人人格的科学理解为基础刑法和刑事司法的人道化,不能仅仅是一种人道主义的或多愁善感的运动的产物,而应具有坚实的科学基础.新社会防卫论为矫正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4、矫正社会工作的介入途径(工作领域):司法审判前的服务;社会处遇服务;为在监服刑人员的服务;对刑释人员提供的更生保护服务;对违法青少年的服务:(1)司法审判前的服务:矫正社会工作者在案件审理过程中的主要工作职责是通过与受助者及其家庭和周围社会的接触了解,写出一份有关犯罪嫌疑人背景的调查报告,提交法庭做审判参考;2)社会处遇服务:缓刑、假释人员的观护,院舍训练(中途家庭、寄养家庭、教养院、感化院)的组织管理,社会服务(社区服务或社区劳役)计划的执行,为刑满释放人员提供的“更生保护”服务,违法青少年矫正服务;3)为在监服刑人员的服务:由于监狱环境造成与社会和他人的隔绝状况,因此一般采用个案辅导的方式进行。主要内容包括:面谈、

诊断、辅导、报告;4)对刑释人员提供的更生保护服务:提供住宿场所;提供就业、就学辅导;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和生活辅导;提供物质援助;5)对违法青少年的服务:主要方法:院舍辅导;街头辅导

5、矫正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的任职条件及工作职责A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应具备的素质:除了需要具备社会工作者的基本素质外,还需要①需要树立有关社区矫正的基本理念。首先要求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要理解教育刑论的科学内涵,对我国实施社会矫正的必要性有正确的认识。其次,要树立罪犯为“特殊弱势群体:的理念。②应掌握满足矫正对象需求、解决矫正对象问题的相关方法和技巧。③还应具备其他的素质。首先,要熟悉国家有关社区矫正的法律法规及其他相关规范性文件。其次,应懂得犯罪学、心理学、社会学等有关学科的基础和专业知识,并能够将多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运用与社区矫正工作之中。最后,还要有有一颗仁慈之心和奉献精神。B、工作任务:①制定矫正计划、方案,具体实施矫正措施。②提供帮助、服务。③教育、培训。④加强与社会志愿者以及其他矫正力量的协调与配合,努力形成工作合力,最大限度地为矫正工作服务。C社区矫正工作志愿者应当具备的条件:①拥护宪法,遵守法律,品行端正②热心社区矫正工作③有有一定的法律政策水平、文化素质和专业知识。④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身心健康⑤达到一定的年龄D 自愿者的工作职责:负责具体结对的社区矫正对象的日常帮教工作;协助司法所及工作人员做好社区矫正对象的监督管理、教育矫正、奖惩考核等工作;积极反映并帮助社区矫正对象解决工作、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完成司法所布置的其他矫正工作任务。P190

第二章矫正社会工作的起源与发展

1、人类社会几种典型的刑罚方法:A报应刑论:肉刑和生命刑;B人道主义理论:监禁刑(自

由刑);C社会防卫论:非监禁刑

2、当今世界主导的刑罚方式:社区矫正. 当今国外社区矫正已成主导的刑罚方式,除重犯

(主要是暴力犯罪)外,轻犯、青少年犯罪和无受害人犯罪(如赌博、卖淫、通奸)等多数犯罪行为(发达国家占60%以上)都判以社区矫正处罚。

3、现代刑法思想的基本主张:现代社会非监禁化的刑罚理论及其非监禁刑(社区刑)

4、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的特点:判例法与成文法;公法与私法

①英美法系国家社区矫正制度主要特点:A美国:(1)以立法形式确立;(2)中央指导、地方负责的行政管理机构;(3)强有力的财政支持和经费投入;(4)服务项目丰富多样;(5)市场化运作;(6)建立矫正咨询委员会B英国:(1)典型的判例法国家;(2)社区矫正个别化;(3)社区矫正前瞻性;(4)社区刑罚执行机制健全;(5)中央领导和负责,地方执行和实施;(6)中央和地方缓刑机构经费及人员薪资由中央财政支出②大陆法系国家社区矫正制度主要特点:法国:(1)确立“刑罚个别化”和“使犯罪人重返社会”的立法指导思想,法规体系完善;(2)刑罚方法灵活多样,因人而异,保安处分措施多种。日本:(1)社区矫正立法不断完善;(2)矫正措施多种多样;(3)统一领导与分工负责的管理体制(同英国)5、矫正社会工作的起源:1841,美国,约翰.奥古斯特被后人称为“感化工作之父”和“世

界上第一个伟大的观护人”(严格地讲是志愿者),其大无畏的开创精神和在社区矫正工作中的重大贡献

6、国外社区矫正制度的共同特征A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家中监禁制、周末拘禁制、劳动释

放制、学习释放制、归假制B社区矫正法规完善:形式多样化、矫正功能多重性、管理差别性、措施强制性、法规翔实及兼容性C社区矫正决定机关独立正规:缓刑由法院判决;假释由假释委员会决定D社区矫正执行专业规范:执行机关由司法行政部门下设一个专门机构;执行人员由专职人员和志愿人士构成;执行内容含判前调研报告、矫正报

告、治疗与服务。

7、中国罪犯矫正工作的特点:①国家专门机关与社会相结合共同完成教育改造罪犯的任务

②惩罚管制与思想改造相结合贯穿于罪犯矫治工作的全过程。③劳动改造与教育改造相

结合共同实现改造罪犯成为新人的目的。

8、中国特色的罪犯矫正制度(劳动改造)及中国独创的刑罚方式(管制)(1)国家专门机关与社会相结合共同完成教育改造罪犯的任务;(2)惩罚管制与思想改造相结合贯穿于罪犯矫治工作的全过程;(3)劳动改造与教育改造相结合共同实现改造罪犯成为新人的目的。

9、中国矫正社会工作的实践形式:社会帮教、工读教育、劳动教养、社会处遇、监禁矫正。

第三章社区矫正的适用对象及分类矫治

1、社区矫正的适用对象: A管制犯B缓刑犯C暂予监外执行犯:(1)严重疾病需要监外就医的;(2)怀孕或哺乳期妇女;(3)生活不能自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的D 假释犯E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

2、管制犯的执行机关、期限、待遇及减刑条件、刑期、法定程序

①执行机关:审判、检察、公安、司法行政机关共同参与监管的刑罚执行机制;②期限:

3月以上2年以下,数罪并罚时最高不超过3年;③待遇:劳动中同工同酬;④减刑条件及法定程序:A、“确有悔改表观”是指同时具备以下四个方面的情形:认罪服法;

认真遵守监规纪律,接受教育改造;积极参加政治、文化、技术学习;积极参加劳动,完成生产任务。 B、“立功表现”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检举、揭发监狱内外犯罪活动,或者提供重要的破案线索,经查证属实的; (2)阻止他人犯罪活动的; (3)在生产、科研中进行技术革新,成绩突出的;( 4)在抢险救灾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表现积极的; 5)有其他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突出事迹的。 C、“重大立功表现”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的; (2)检举监狱内外重大犯罪活动,经查证属实的; (3)有发明创造或者重大技术革新的; (4)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舍己救人的; (5)在抗御自然灾害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有突出表现的;(6)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重大贡献的。⑤法定程序: (1)对有期徒刑罪犯(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减刑,由罪犯所在监区(分监区)集体研究,提出意见,呈报名单在罪犯中公示,经监狱主管部门审核,监狱长批准后,由监狱提出书面建议,提请当地中级人民法院依法裁定。 (2)对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无期徒刑罪犯的减刑,由罪犯所在监狱提由书面建议,报请省(市)监狱管理局审核同意后;请高级人民法院依法裁定。

(3)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减刑。减刑的结果应当在罪犯中公开。

3、社区矫正的工作任务: (A、监督管理: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管,确保刑罚的顺利实施; B、教育矫正:采取多种方式,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思想教育、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矫正其不良心理和行为,促其成为守法公民; C、帮助服务:帮助社区服刑人员解决在就业、生活和心理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以利于其顺利适应社会生活。)

4、累犯和惯犯的人格特征及矫正策略A人格特征:(1)在错误人生观支配下,恣意追求反社会目标,刻意谋划和实施犯罪行为;(2)与社会处于对立状态,形成明确的反社会态度,并经常产生报复性动机,甚至形成犯罪习性;(3)犯罪人格一旦形成,其人格中可以对犯罪心理起到抑制作用的常态心理随之减退,以至实施犯罪活动的意志变得坚决。B人格矫正:(1)消除犯罪动机,矫正不良爱好,培养健康人生观;(2)通过职业教育培养劳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使其出狱以后能够自食其力;(3)培养和保持良好生活规律,鼓励参加文体活动;(4)对于较为严重的强迫症患者采取必要的药物治疗,辅之以心理辅导。

5、未成年犯的人格特征及矫正策略,建立未成年犯刑事污点消除制度的意义A人格分析:

(1)过渡性。半幼稚、半成熟期,即心理学上的“心理断乳期”;(2)动荡性。自尊心强,但思维片面,容易偏激,激情成分很重;(3)可塑性。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期,通过教育形成和发展积极的人格特质。B矫治对策:(1)人格矫正。其犯罪人格相对容易改变,矫正难度相对较小而意义重大;如果受刑期间矫正不力甚至可能形成监狱人格,出狱后极易再犯。(2)立法建立刑事污点消除制度。C建立未成年犯刑事污点消除制度的意义:(1)有利于实现刑罚的目的(2)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回归

第四章社区矫正对象的接收与专业关系的建立

1、社区矫正对象接收前的准备工作: A社区矫正对象基本情况调研与排查:摸清本辖区内社区矫正对象基本情况;了解矫正对象的现实表现和他人反映;了解对象的人户分离及人员流动情况;了解对象和重点对象有违法、违纪倾向或苗头的基本情况;重点了解和掌握下落不明或档案无记载但已在社会服刑的社区矫正对象的情况。B社区矫正对象监督考察原始档案的梳理工作:查阅原始档案是否有缺失情况;做好建档准备工作。

2、社区矫正对象接收工作的程序和内容: 司法部《办法》第16和21条规定社区矫正对象接收工作5个程序和内容:相关法律文书及材料接收;对象的确认、登记、填写相关表格、在《接受社区矫正保证书》签字;告知相关权利和义务及社区矫正相关规定;开展初次见面谈话教育;建立社区矫正对象的个人矫正档案。

3、建立社区矫正专业关系的技巧: A感同身受:了解对象的感受和所关心的事;了解对象对专业关系的看法和处理方法上的习惯并予以理解;了解对象克服困难的动机。B订立目标:澄清目标;订立目标C制造氛围:营造良好的工作场所;专注和接纳的工作态度;工作者本身友善、诚恳、自信和有能力的专业形象。D积极主动:积极主动的态度表明工作者对矫正对象的需求和问题的关心与热情。尤其当矫正对象长期处于被监禁和受严惩的环境中,这会降低矫正对象的紧张情绪,缓解双方关系,促进融洽与和谐。

第五章社区矫正计划与执行

1、社区矫正资料收集的基本内容与方法A矫正资料收集的基本内容: (一)矫正对象个人层面的资料收集: 1、个人基本资料

2、矫正对象对现状及问题的主观看法

3、矫正对象对解决问题的动机

4、矫正对象生理、心理、情感、智力等方面的能力(二)环境层面的资料收集: 1、社会关系系统2、社会资源系统(三)个人与环境交互作用层面的资料收集: 1、矫正对象与周围环境的关系2、矫正对象寻找帮助的主要方式3、社会系统对矫正对象个人求助的反应4、其他互动系统(如社区组织)对矫正对象的问题的影响B社区矫正资料收集方法:(一)文献法1、特点(1)间接性(2)稳定性(3)客观性2、文献资料种类:(1)根据文献的加工程度,分为原始资料和次级资料(2)根据文献资料的形式,分为文字、数字、声像资料3、社区矫正工作中的文献资料(1)社区矫正工作所依托的社会发展背景资料(2)相关政策法规(3)相关法律文书(4)相关社会服务机构资料(5)社区矫正研究文献资料(二)访谈法(三)问卷法(四)观察法。

2、社区矫正对象社会问题的类型及诊断过程:A主要类型(一)问题分类原则1、目的性2、操作性

3、清晰性(二)问题分类①个人层面问题:生理、心理、认知、生存、生活等问题②家庭层面问题:关系和心理③社会层面问题:社会支持、社会制约、社会互动B(一)诊断的基本方法1、认清问题的复杂多样性2、分清问题的主次3、找到问题的根源(二)诊断的基本过程1、确定问题领域(即三大类型问题的哪个类型)2、确定问题性质3、确定问题影响及程度

4、确定问题可能走向

3、社区矫正计划的制订: (一)确定矫正工作负责人1、司法所长是矫正个案建立和实施的第一责任人2、被所长指定的个案直接负责人是第二责任人(二)起草矫正计划1、事先

听取矫正对象、家属和协作单位意见2、拟定矫正计划(内容与形式)3、提交司法所矫正小组集体讨论确定4、根据人性化需要,可对精神病患者、年老、病残、生活不能自理的监外执行的罪犯,不予建立矫正个案

4、社区矫正以个人和家庭为关注对象的矫正策略及角色和任务A(一)个人作为关注对象及相应的策略1、个案策略(1)端正思想,稳定情绪(2)帮困解忧,落到实处(3)助人自助,服务社区2、矫正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和任务:教育者、社会经纪人、管理者3、矫正对象的角色和任务:服从者、服务接受者、矫正工作参与者B家庭作为关注对象及相应的策略: 1、矫正策略(1)改善家庭气氛,改变家庭教育方式,减轻家庭对矫正对象的压力(2)疏通社会关系,解决矫正对象的工作问题(3)争取临时(3个月)生活补助(200元/月)2、矫正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和任务:调解者、社会经纪人、管理者3、矫正对象的角色和任务:服从者、矫正工作参与者

第六章社区矫正对象的监督管理

1、社区矫正对象监督管理的基本特征和任务A监督管理的基本特征:惩罚性、强制性、防范性。B监督管理的任务: 1、保证依法、准确、有效地执行刑罚

2、创建良好的社区矫正执行环境,促进社区矫正对象的思想矫正

3、防止社区矫正对象发生违规、违纪行为及再犯新罪,确保社会安全和稳定

2、社区矫正对象监督管理的工作原则和内容A监督管理的工作原则1、依法管理2、严格管理

3、科学管理

4、文明管理

5、直接管理与社会监督相结合B内容:登记报到、监督考察、走访考察、请假销假管理、迁居管理、会客管理、人户分离管理、考核奖惩、分级管理及其处遇

3、日常报到的具体规定及管理要求社区矫正对象应当在接到判决、裁定之日起7日内,到居住地公安派出所、司法所报到并办理登记手续。司法所应当在社区矫正对象报到时,告知其权利、义务和社区矫正监督管理的相关规定。

社区矫正对象每周向司法所报告一次上周思想、工作和生活情况。报告可以书面、口头或电话形式。社区矫正对象以口头、电话形式报告的,司法所应当作好记录。

社区矫正对象每月到司法所书面汇报一次思想、工作和生活情况;社区矫正对象无书写能力的,可以口头汇报,司法所应当作好记录。

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对象视其身体状况,经司法所同意,可以委托监护人或近亲属递交书面情况汇报。

4、监护人制度的具体内容:监护人的基本条件、职责及管理要求:司法所应当在社区矫正对象办理登记手续之日起7日内,对其家庭、原单位进行走访了解,确定监护人,与有监护能力的社区矫正对象近亲属或工作单位、居委会签订监督协议,制定和落实监督管理措施。监护人由社区矫正对象具有监护能力的近亲属或所在单位、居(村)委会工作人员和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的亲友担任。

监护人应当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日常监督、管理和教育,并及时向司法所反映情况。

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的法定监护人应当协助司法所督促社区矫正对象遵守社区矫正纪律,履行社区矫正义务。

5、监督考察小组的组成、任职条件及基本职责:监督考察小组一般由服刑人员居住地的社区干部、社区民警、社会志愿者和其他相关人员组成。

6、人户分离管理原则的具体要求

对社区矫正对象人户分离的管理应当采用居住地社区矫正机构为主管理,户籍地社区矫正机构协助管理的办法。户籍地社区矫正机构应当及时向居住地社区矫正机构寄发《人户分离联系单(第三联)》并要求转递有关材料。

社区矫正机构收到联系单的,应将掌握的情况如实通报对方,逐项详细填写。居住地社区矫正机构留存收到的第二联,将第三联填妥后于15日内回复对方;户籍地社区矫正机构留存收到的第三联,将第二联填妥后于15日内回复对方。不属于社区矫正对象的,也要回函说明。

转递的材料应当包括社区矫正对象在刑期间有关法律文书复印件以及社区矫正期间的矫正材料。

对户籍地发生变化,居住地尚未落实的社区矫正对象,原户籍地社区矫正机构应当先行管理,待社区矫正对象居住地落实后,再通知居住地社区矫正机构管理。

7、社区矫正对象严重违规但尚未构成新罪者所需承担的相关法律责任:处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8、社区矫正终止的几种情形:期满终止;收押终止;死亡终止

第七章社区矫正对象的奖惩考核

1、奖惩考核的主要内容: A、思想改造:主要考核社区矫正对象认罪悔改、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政治学习、参加思想教育活动等方面的表现。B、劳动改造:主要考核社区矫正对象在从业以及参加社会公益劳动过程中的劳动态度、劳动质量、文明安全生产等方面的表现。

2、奖惩考核的工作原则:①依法适用②公平、公正、公开③实事求是、准确及时④奖惩与教育相结合⑤综合考核与动态评价相结合

3、司法所奖惩考核工作的主要职责:

1、4、社区矫正对象的奖惩方式:年度社区矫正积极分子;减刑、假释;警告处罚;撤销

假释收监执行、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撤销监外执行收监执行

第八章社区矫正直接介入

1、社区矫正介入的根本目标(工作宗旨):恢复和加强矫正对象的社会功能

2、社区矫正直接介入和间接介入的概念A矫正社会工作的直接介入是指针对对象采取的行

动和直接的服务介入。从直接介入的主要内容看,包括对矫正对象个人的矫正介入、针对矫正对象群体的矫正介入。B矫正社会工作的简介介入主要是指对矫正对象以外的其他系统采取的介入行动,它也被视为改变环境的工作。一般来说,它可以包括针对矫正对象所出家庭环境的间接介入、针对矫正对象所处社区环境的间接介入、针对矫正对象所处社会环境的间接介入。

3 、矫正对象的基本心理需求A希望被视为是独立的人,一个有价值和尊严的人,有自己的喜好,有获得被理解和被尊重的需求;B希望得到关切和了解,对个人的问题希望得到帮助,而不希望一味地被批评和指责;C对自己的生活方式,有自我选择和决定的权利与机会,不愿被人催促,只希望得到帮助,不希望被支配;D期望与个人生活有关的隐私活动得到保密,不愿意让人知道,不愿声誉受损;E希望能够尽快改善目前的状况,具有一定的独立生活能力,包括有一份工作,有一定的立足社会的基础,等等。总之,作为矫正工作者,必须了解和理解矫正对象的心理需求,并运用专业的方法给予回应、处理和帮助。

4 、直接介入的个案工作模式A个案工作方法的介入模式1、心理社会治疗模式①理论基础:心理分析理论、自我心理②理论基本观点:过往经历(童年经历)对问题形成有非常重要的影响。③诊断重点:对矫正对象做心理动态分析,即研究其人格结构中本我、自我、超我及其互动,自我防卫机制等,同时也注重从人与环境关系的角度对个人状况加以调整。④治疗目标:减少案主的焦虑和不安;增强案主的自我适应技巧和能力;增强案主的自我实现和满足感;改善案主的社会生活环境。2、人本治疗模式①基本观点:人是善良、理智、仁慈和

可以信赖的。人有与他人和谐相处的愿望和能力,而且有自我成长、自我实现的内在动力。

②诊断重点:案主问题的成因是案主有一个较低的自我观,自我评价很低。③介入目标:促使案主对自己有较实际的看法;较有自信和较有自主能力;能够对自己及其感受有较大的接纳;对自己持较积极的看法和评价;减少对自己的经验做出压抑性的评价;行为上表现较为成熟、社会化,适应力较强;压力对其影响程度较低,较能克服压力和挫折;性格上显得较为健康;对他人较接纳。3、任务中心模式①介入目标:着重于帮助案主分析和处理具体的问题,因此所确定的任务是具体的、有限的,是案主的问题,而不是案主的个人成长,是“一个可以处理的问题”,案主知道这一问题的存在;案主承认这是一个问题;案主愿意处理这一问题;案主有能力处理这一问题,如就业、人际关系、学业成绩等。②介入程序:工作者与矫正对象找到目标问题;根据对象对问题的焦虑程度确定处理的先后顺序;双方就问题确定和分配工作任务;双方共同完成任务;检验成绩并计划矫正对象在辅导结束以后应该继续履行的任务。4、行为修正模式①基本观点:人的行为是学习得来的。人的行为包括操作性行为和反应性行为两种,前者是由个人意识所控制,它是否出现以及出现频率的多少,主要受行为结果的影响,后者无法由个人意识控制,而是因刺激引发生理变化而产生,最常见的有焦虑、不安和性冲动等行为反应。②矫正目标:案主现实的、此时此刻的行为问题。③诊断与介入重点:针对引发行为的前因和维持行为的后果两个因素进行分析诊断和介入处理。

5 、直接介入的内容P116:从直接介入的主要内容看,包括对矫正对象个人的矫正介入、针对矫正对象群体的矫正介入。据前述,矫正对象的问题呈现多面性,其中重要的部分是由于自身的认知、情绪、行为、人际关系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或缺陷。针对矫正对象个人层面的直接介入就是矫正工作者帮助矫正对象通过修正其认知、情绪、行为、人际关系,以达到其社会功能的恢复。

第九章社区矫正的间接介入

1 、沟通方式失当型家庭的介入策略:A这类家庭的主要特征是家人对矫正对象关爱心切,但沟通方式失当,导致家庭关系较为紧张。B介入策略:(1)矫正工作者决定从协调母子关系、调整母子互动方式入手以建立家庭对矫正对象的支持。(2)增加母子间的信息沟通和交流,向母亲转达儿子的孝心和焦虑心情,也希望儿子应该对母亲的关爱方式表示理解;(3)矫正工作者对母子之间的互动方式提出了改进建议,帮助学习更有利于双方接受的沟通技巧,如说话的语气、表达情绪的方式等。

2 、关系紧张型家庭的介入策略A这类家庭的主要特征是家庭婚姻关系还维持着,但家庭成员间缺乏和睦和支持,家庭关系紧张。矫正工作者着重帮助矫正对象修复其家庭关系,尽量使家庭对矫正对象加以关心和支持。B介入策略:

3、破裂型家庭的介入策略:A这类家庭的主要特征是婚姻和家庭关系面临破裂或者已经破裂。矫正对象面临一些纠纷或者矛盾很难妥善处理,矫正工作者应该协助矫正对象认真分析、冷静处理,在事务的处理中学习和培养矫正对象的各种能力。B介入策略: (1)矫正工作者辅导矫正对象学会处理矛盾和协调关系以及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2)矫正工作者与赵某前夫联系希望给予赵某帮助。(3)矫正工作者与赵某娘家人联系,希望其父母能够给予帮助。

4、家庭层面间接介入的工作模式(家庭结构治疗模式)的基本观点及介入重点:常用的方法是家庭结构治疗模式。A基本观点:个人的许多问题是由不良的家庭交往产生的,只有改变家庭的交往方式才能解决案主的问题。B注重通过改变家庭的结构和交往方式以发挥家庭的功能,从而解决案主的问题。

5、社区层面间接介入的工作目标及工作内容:A此层面间接介入的目标是促进社区关系的调整和重塑,帮助矫正对象个人社会化功能的恢复和改善。B工作内容是如何建立对社区的认

识,如何与社区建立关系,如何协调和改善社区关系(各类社区支持资源的动员,各类社区活动的组织等)。

6、社会环境层面间接介入的工作内容:此层面间接介入主要是指矫正工作者帮助矫正对象落实社会福利政策,如户口安置、办理《劳动手册》、提供就业岗位、争取社会保障政策、发放补助金和协调其他部门共同做好解困工作等。

《社会工作实务(初级)》笔记和典型题(含真题)详解(矫正社会工作)

第七章矫正社会工作 7.1 复习笔记 第一节矫正社会工作概述 一、矫正社会工作的概念及其功能 1.矫正社会工作的概念 矫正社会工作是指将社会工作实施于司法矫正体系中,是专业人员或志愿人士在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指引下,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技术,为犯罪者或具有犯罪倾向的违法人员(如吸毒者),在审判、监禁、社区矫正、刑释或强制戒毒期间,提供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行为纠正、信息咨询、就业培训、生活照顾以及社会环境改善等方面服务,使其消除违法犯罪心理结构,修正行为模式,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社会福利服务活动。 2.矫正社会工作的功能与作用 根据个人与社会二因素的犯罪原因理论,矫正社会工作的功能与作用也应该从个人和社会两个角度入手进行分析。 (1)针对罪犯的功能与作用 矫正社会工作针对罪犯的功能与作用主要包括: ①监管功能 矫正制度即刑罚执行制度,矫正社会工作者是刑罚执行团队中的一员。在一些国家或地

区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中,矫正社会工作者被法律授予依法对非监禁罪犯实施监管的职责。对非监禁罪犯实施监管,主要是通过限制一定程度自由的办法对犯罪行为作一定补偿以及通过监管预防其再犯罪。 ②矫正功能 犯罪行为的实施有个人因素的影响。个人因素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思想观念、行为特征、生活方式等。矫正社会工作者通过运用专业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技巧,使犯罪者或具有犯罪倾向的违法人员得到生理上、心理上、思想上和行为上的矫正治疗,从而重新融入社会,成为正常成员。 ③服务功能 矫正社会工作从本质上讲是在司法体系中的社会福利服务,其服务对象是特殊社会困难群体——罪犯或违法人员。矫正社会工作的服务贯穿整个刑事司法过程。其内容涵盖生活照料、经济支持、疾病医治等。服务手段包括直接的专业服务、转介性的间接服务等。 (2)针对社会环境的功能与作用 矫正社会工作针对社会环境的功能与作用主要包括: ①营造有利于服务对象更新改造的家庭和社区环境 许多研究表明,一些人之所以犯罪,是因为其生活的家庭及其周围的社区环境恶劣,存在许多不利于人健康成长的影响因素,这些现象的存在,不利于服务对象的更新改造。矫正社会工作者的工作重心,除了针对罪犯个人的监管、教育和服务外,还应着眼于营造有利于罪犯更新改造以及预防犯罪的健康和睦的家庭和社区环境。 ②促进刑罚制度朝人性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现代世界各国的刑法观念和刑罚制度大多朝着非刑罚化、非监禁化的方向发展。矫正社会工作制度既是这一发展趋势的产物,又是进一步推进这一变革的动力。矫正社会工作本着

矫正社会工作

第十三章矫正社会工作 案例: 小王是一名在社区服刑的矫正对象。他17岁时出于“哥们义气”,参与了一起群殴事件并致一人死亡,被法院判处20年有期徒刑。在监狱服刑期间,小王因为表现良好屡次减刑。小王在监狱服刑11年后被假释出狱。 出狱以后,小王隐瞒了自己的身份,在一家餐馆找到一份工作。由于餐馆工作时间与社区矫正工作者要求的定期汇报思想和参与社区劳动的时间安排相冲突,社区矫正工作者始终认为小王的服刑态度有问题,并几次在公开场合批评小王“恶习难改”、“公然对抗社区矫正制度”等。在经过剧烈思想斗争后,为了表明自己“听话”和“服从矫正制度”,小王无奈地辞掉了餐馆的工作。餐馆老板了解了小王的情况后,非但没有埋怨小王隐瞒身份求职行为,反而将小王在餐馆工作的时间做了调整,以方便小王能够参加社区矫正的一些活动。 负责社区矫正工作的督导员了解了实际情况后,动员小王在社区矫正对象的小组活动时袒露自己的心路历程。当小王声泪俱下地谈到出狱后改过自新的决心,以及现实生活中遭遇的种种挫折和矛盾时,在场的矫正对象和矫正工作者都感受到了心灵的震动。、 第一节矫正社会工作概述 一.矫正社会工作 矫正社会工作指社会工作实施于矫正体系中。是专业人员或志愿人士,在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指引下,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技术,为罪犯及其家人,在审判、监禁、社区矫正或刑释期间,提供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行为纠正、信息咨询、就业培训、生活照顾以及社会环境改善等,使罪犯消除犯罪心理结构,修正行为模式,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福利服务。 二.矫正社会工作的功能与作用 1.针对罪犯的功能与作用 矫正社会工作针对罪犯的功能与作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监督功能;矫正功能;服务功能。 (1)监督功能 矫正制度即刑罚执行制度,矫正社会工作者是刑罚执行团队中的员。在一些国家或地区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中,矫正社会工作者(如美国的缓刑官、香港的感化主任等)被法律授予依法对非监禁罪犯实施监管的职责。对非监禁的罪犯实施监管的目的,一是通过限制一定程度的自由的办法(如定期汇报、不可随意离开居住地等规定)对犯罪行为作一定补偿;二是通过监管预防其再犯罪。 (2)矫正功能 犯罪行为的实施有个人因素的影响。个人因素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思想因素、行为特征、生活方式等。矫正社会工作者通过运用专业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技巧,使犯罪者或具有犯罪倾向的违法人员得到生理上、心理上、思想上和行为上的矫正治疗,从而重新融入社会,成为其中的正常成员。 (3)服务功能 矫正社会工作从本质上讲是在司法体系中的社会福利服务,其服务对象是特殊社会弱势群体——罪犯或违法人士。矫正社会工作的服务贯穿整个刑事司法过程。起内容含盖生活照料、经济支持、疾病医治、心理辅导、就学就业指导、家

矫正社会工作-(教案)

第十三章 矫治社会工作 §13.1 什么是矫治社会工作 矫治:从医学用语衍生成的司法词汇。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帮助犯罪者或违法人员进行思想上、心理上和行为上的矫正及重新建立。 1. 含义:是指社会工作实施于矫治体系中。它是由专业人员或志愿人士运用专业理论 和技术,为罪犯或具有犯罪危险性的违法人员,在审判、服刑、缓刑、刑释或其他社区处遇期间,提供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行为纠正、生活照顾等,使之消除犯罪心理结构,修正行为模式,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福利服务。 矫治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是犯罪者和具有犯罪倾向的违法人员。 目标是致力于帮助他们建立符合社会规范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模式。(即重新社会化) 2. 产生的基础: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和现代刑罚思想 ◆ 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 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理念是人在社会中。它包括两层含义:个体的态度和行为是受环境影响的;新的环境可以改变个体的态度和行为。因此,(1)我们不能把犯罪仅仅归罪于罪犯的道德败坏或堕落,而应当看到环境对个体的影响。(2)环境的作用。只要采取正当的矫正手法,给予对象自新的机会,那么,他们一定可以重新建立符合社会规范的生活方式,重新融入社会。 ◆ 现代刑罚思想(从非人道的、惩罚个体的惩罚、威吓、报复到人道的改造、重 新社会化) 福柯《规训与惩罚》: 惩罚技术的演变: 【1】:伴随这一过程的是惩罚中肉体痛苦的消失(如现代死刑的执行) 【2】:这种惩罚方式,其野蛮程度不亚于犯罪本身,使刽子手变得像罪犯,法官变成了谋杀犯 惩罚肉体 惩罚灵魂,改造思想【3】 公开表演 惩罚(仪式)【2】 隐蔽性惩罚 【1】

社会工作青少年社区矫正某案例

社区矫正对象的基本情况:蔡某,男,1989年4月7日生,汉族,高中文化程度,现在厦门市交通职业中专就读。2004年10月22日下午,蔡某与王某、施某、谢某四人在本市秀德大厦附近,殴打在校生陈某并抢走一部诺基亚6820型手机(价值人民币2377元)及在校生黄某的人民币10元。2004年10月31日被公安机关抓获,经思明区人民法院审判犯抢劫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三个月,缓刑二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五百元。同时,共同退赔被害人黄某人民币十元,退赔被害人陈某人民币二千三百七十七元。 二、特点分析 1. 突发性。由于青少年各项生理基能正在发育之中,身体增长的速度快,但是心里发育却相对滞后,自我控制力不强,因此在某种偶然的诱导和刺激下,容易遇事起意,突然实施犯罪,脑子一热,说做就做,不计后果。本案中蔡某及其同犯就是出于对金钱的渴望,在好奇和刺激的心理作用下实施了抢劫。事实上蔡某被公安机关抓获时根本没有意识到其和同伴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后果会如此严重。( 2. 团伙化。由于青少年年纪尚轻,心理承受能力也有限,势单力薄的心理使得他们容易结伙作案,通过结伙成群,互相壮胆,互相煽动,互相利用,互相依存,增强安全感。因此,多是三五成群、七八成伙的共同作案。本案中蔡某以及其他五名被告均是纠集成伙共同犯罪。( 3. 低龄化。近年来,犯罪的高发期年龄在18岁左右,其中14-16岁少年犯罪的比例日渐增大,并呈现越来越低龄化的趋势。本案中,共有6名被告,均未满18周岁,其中蔡某及其同案犯王某还未满16周岁。( 4. 反复性。青少年的思想具有极大的可塑性,且心理素质不稳定,容易收到外界的影响,因此如不注意隔离他们与不良习气接触,不注意对他们不良行为的及时纠正和和控制,他们也容易受到坏人坏事的熏染而重新犯罪,具有很强的反复性。本案中,蔡某的其中两名同案犯就在取保候审期间再次实施了抢劫。( 三、原因分析( 在对于本案蔡某的犯罪原因的分析中,除了自身因素以外,有三个环境因素是最为重要的: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 1. 家庭因素。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课堂,父母是第一任教师,正确的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极其重要的。而蔡某恰恰缺乏了这样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主要表现在: 一是家庭的贫困。市场经济发展的同时,带来了激烈竞争和贫富差距。青少年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好奇和攀比的心理容易产生对物质生活的极端追求和滩涂享受。蔡某家庭贫困,父母双双下岗,母亲还是残疾人,家里每月的收入仅来自三百多元的低保金,所以蔡某对物质方面的需求无法得到充分满足,加之父母平时缺少对其在金钱和物质方面的正确引导,导致其最终在好奇和寻求刺激的心理作用下实施了抢劫,并将近一半的赃款与同案犯挥霍消费。

第十章矫正社会工作

第十一章矫正社会工作 教学目的:矫正社会工作因服务对象的特殊性而使其服务有很多不同于其他领域的独特内容与方法。本章主要教学目的在掌握矫正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与价值观的基础上,有效的开展矫正社会工作专业的服务活动。教学重点:矫正社会工作的内涵、特点、功能,矫正对象的需求及问题。教学难点:运用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和理论开展矫正社会工作。 教学方法与手段:情境引导法、案例分析法、讲述法,讨论法。 教学内容: 矫正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特点、功能,矫正社会工作对象的需求与问题。矫正社会工作的起源及发展,矫正社会工作主要工作内容与基本工作方法。自学内容:中国内地的社区矫正制度。 课外作业: 1.什么是矫正社会工作?它包括哪些内容? 2.矫正社会工作是如何产生的? 3、矫正对象有何种问题与需求? 4、矫正社会工作的介入方法有哪些? 5、什么是社区矫正,我国社区矫正包括哪些内容? 6、简述个案管理模式的概念、程序及应注意问题? 参考文献:社会工作方法实务,邓恩远,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库少雄,社会工作实务,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王思斌主编,《社会工作概论》(第2 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社会工作实务》,2012 年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指导教材初级,中国社会出版社 第一节矫正社会工作概述 一、矫正社会工作的概念及其功能 (一)矫正社会工作的概念矫正原是医学上的专门用语,意指通过手术或药物治疗,使身体部位的形状或机能方面发生畸变的患者得到康复,以重新过上和正常人一样生活的过程。 矫正社会工作是指将社会工作实施于矫正体系中,是专业人员或志愿人士在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指引下,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技术,为罪犯 (或具有犯罪危险性的人员)及其家人,在审判、监禁、社区矫正或刑释期问,提供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行为纠正、信息咨询、就业培训、生活照顾,以及社会环境改善等方面服务,使罪犯消除犯罪心理结构,修正行为模式,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福利服务活动。 (二)矫正社会工作的功能与作用

矫正社会工作作业

矫正社会工作矫正社会工作 题目:缓刑人员矫正工作小组计划书 学期:2014-2015年第一学期 班级: 2012级社会工作班 姓名:李祥学号:201206094018 完成日期: 2014年10月25日 指导教师:张秋老师

矫正社会工作 缓刑人员矫正工作小组计划书 一、背景 社区矫正制度是我国一项前所未有的重大司法改革措施,作为一种行刑方式和制度,社区矫正与监禁矫正相对,经过我国多年来的试点,《刑法修正案》规定依法对管制、假释、缓刑、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人员进行社区矫正,社区矫正从而作为一种制度正式确立。 缓刑,也称为暂缓执行刑罚、暂缓量刑、缓量刑。是刑法上的一种刑罚制度。法院在刑事审判中,根据被判处刑罚的罪犯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规定一定的考验期,暂缓刑罚的执行。如在考验期内,满足一定的条件,原判刑罚将不再执行的一种制度。因此,简言之,缓刑是有条件地不执行所判决的刑罚。 对于社区矫正人员,工作人员要向其宣读有关法律法规和社区矫正文件关于缓刑的条款、说明以及监管细则,要求缓刑人员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份,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绝对服从社区司法所管理。同时,工作人员要与矫正对象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他的思想动态,现实表现,家庭情况,就业情况和经济状况,有针对性的做好思想工作。鼓励他们放下思想包袱,多做好事,争取早日融入社会,做个被社会接受和认可的人。 二、目标 1、帮助矫正对象加强在刑意识; 2、对矫正对象开展法制教育,尤其是关于刑法的认识; 3、让矫正对象了解社区矫正的真正含义,帮助他们更好地度过矫正期,回归社会; 三、组员招募 1、招募方法:在社区宣传及其他社工机构转介;

最新17第十七章矫正社会工作

17第十七章矫正社会 工作

第十七章矫正社会工作 第一节矫正社会工作的涵义与起源 一、什么是矫正 (一)矫正的涵义 矫正,也称矫治,原是医学上的专门用语,意指通过手术或药物治疗,使身体部位的形状或技能方面发生畸变的患者得到康复,以重新过上和正常人一样生活的过程。例如,矫正口吃、矫正斜视、矫正牙齿、矫正脊柱等。 “矫正”概念被引入社会领域,成为司法方面的专门用语,意指国家司法机关和工作人员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使犯罪者或具有犯罪倾向的违法人员得到思想上、心理上和行为上的矫正治疗,从而重新融入社会,成为其中正常成员的过程。 “矫正”概念在司法领域有较广泛的适用范围和较高的使用频率,例如:从制度的层面讲,它指的是刑罚和监狱制度及其功能,谓之“矫正制度”或“矫治制度”。从机构的层面讲,它指的是对罪犯行刑的领导机关或实施场所,谓之“矫正局”、“矫正所”。从理论的层面讲,它指的是刑法的指导思想或学说,谓之“矫正原则”或“矫正主义”。从实践的层面讲,它指的是国家行刑机关为预防罪犯再次犯罪而进行的活动,谓之“矫正工作”或“矫正措施”。可见,“矫正”是针对罪犯或有犯罪倾向的人所确立的司法制度和司法手段。 (二)司法矫正制度和措施的功能 司法领域的矫正制度和矫正措施有以下几方面的功能: (1)惩罚。矫正作为一种刑罚执行过程,是指给受刑人造成一定的损失和痛苦,使其对加害于他人或社会的行为作出补偿。这是矫正制度和措施所固有的

基本属性。这种损失和痛苦包括:物质性的损失,如一定权益的被剥夺或限制;非物质性的损失,如名誉、地位受到损害。 (2)隔绝。矫正作为监狱制度的实施,起到了把受刑人与外部社会隔绝的作用,既表现为对受刑人自由权利的剥夺或限制,又大大减少罪犯对整个社会和公民的威胁,同时也为实施各种矫正措施提供了先决条件。 (3)威慑。矫正制度和措施对于受刑人所起到的惩罚和隔绝的作用,反映到社会一般成员的心理上,则会产生威慑、警戒的作用,使人们因对惩罚和隔绝的恐惧而不敢违法犯罪。 (4)改造。矫正制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改造罪犯,使罪犯通过一系列思想和行为的矫正治疗,最终成为无害于他人、有益于社会的新人。 二、什么是矫正社会工作 (一)矫正社会工作的定义 矫正社会工作也称矫治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在矫正体系中的运用。它是指专业人员或志愿人士,在专业价值观指引下,运用专业理论和方法、技术,为罪犯(或具有犯罪危险性的人员)及其家人,在审判、监禁处遇、社会处遇或刑释期间,提供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行为纠正、信息咨询、就业培训、生活照顾以及社会环境改善等,使罪犯消除犯罪心理结构,修正行为模式,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福利服务。 (二)矫正社会工作的涵义 依照上述定义,“矫正社会工作”一词似应包括以下四方面的涵义: 1.矫正社会工作是一种社会福利服务

第七章_矫正社会工作习题及答案(同名47557)

第七章_矫正社会工作习题及答案(同名47557)

第七章矫正社会工作 第一节矫正社会工作概述 [2012年真题]小军因吸毒被强制戒毒结束后,矫正社会工作者小张跟进了小军的个案。接案时小张了解到小军为非婚生子女,母亲改嫁后一直无人管他,小张对小军的需要进行了评估。此时,小军最需要满足的是(B)要求。 A.生理脱毒 B.基本生活保障 C.就业 D.法制教育 丨题解丨 矫正对象的需要包括:基本生存条件的保障需要;教育、就业权益的保障需要;再社会化的服务需要。题中,小军戒毒成功后,最先需要解决的是生活压力,也就是基本生存条件,所以小军最需要满足的是基本生活保障的需要。 [2010年真题]阿丽新婚不久,因挪用公款被判缓刑,失去了奋斗多年获得的财务主管职位,成为矫正对象,她痛苦万分,情绪低落,沉默寡言,闭门不出。社会工作者在对阿丽的辅导中,不仅帮助他重新认识自己,还为他收集了

很多就业信息。阿丽调整了心态,终于又找到了一份工作,开始了新生活。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服务主要满足了矫正对象(D)的需要。 A.基本生存 B.教育保护 C.家庭生活 D.再社会化 丨题解丨 矫正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目标是通过矫正计划措施的实施,促进矫正对象恢复和重建其严重缺失的社会功能,成为正常成员。社会工作者要在专业价值观的指引下,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技术,为罪犯(或具有犯罪危险性的人员)及其家人,在审判、监禁、‘社区矫正或刑释期间,提供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行为纠正、信息咨询、就业培训、生活照顾以及社会环境改善等方面的服务,使罪犯消除犯罪心理结构,修正行为模式, 适应社会生活。本题案例中,阿丽成为矫正对象后,痛苦万分,情绪低落,在社会工作者的帮助下,调整了心态,找到了新工作。

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罪犯社区矫正的案例分析

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罪犯社区矫正的案例分析学术堂所属分类: 一、社会工作对青少年罪犯社区矫正中的介入简析 社会工作对青少年罪犯社区矫正中的介入途径一般有三种. 第一种是政府以岗位购买方式介入,即通过招标的形式从社工机构来购买岗位,第二种是机构项目进行社工配备,即安排专业社工在社会服务项目中开展工作,第三种是通过委托授权,将项目以竞标形式委托给社工机构,同时提供相应的资金援助.随着社会工作的发展,通过实践,社会工作对青少年罪犯社区矫正中的介入也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方法,主要包括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等,这些都能在青少年社区矫正中应用,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困惑与难题,促使他们更好回归社会. 个案工作指的是社会工作者通过遵循相应的价值理念,利用科学的技巧和方法,以个性化的途径为青少年罪犯提供心理和物质方面的服务与支持,帮助他们稳定情绪、坚定意志、解决压力,顺利实现矫正目的.小组工作方法指的是以团体组织为对象,利用团体工作者的协调配合促使青少年个人行为得到改变、社会功能得到恢复,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社区工作指的是利用社会工作方法,促使青少年矫正对象积极参与到社区活动中,重新树立自我的良好形象,从而顺利完成矫正任务并回归社会.对青少年来说,社会工作者扮演者使能者、联系人和倡导者三重角色.使能者是指社区矫正介入从以往的扶贫救弱演变为挖掘青少年自我潜能,从而促进个人发展,而在矫正介入全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还担当者邻里、亲属、朋友和志愿者等各方面的联系人角色,同时,对于青少年服务对象来说,社会工作者以自我期望为基点,通过努力来满足自我需求,这是他们扮演的倡导者的角色.

二、社会工作对青少年罪犯社区矫正介入中的案例分析 本文以广州某地青少年罪犯社区矫正为例,通过对社区矫正工作的工作原则、流程和规章制度的分析,来展现社区矫正的完整过程, 并对青少年社区矫正实践中工作方法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思考. (一)矫正关系建立及问题分析 2013年2月,青少年s由于故意伤人罪被法院判为有期徒刑1年,缓刑1年.根据我国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规定,s在2013年3月接受了社区矫正.按照属地审查原则,在充分了解s的基本情况的基础 上,s与社区矫正人员进行了《接受社区矫正保证书》的签订.双方 明确了社区矫正启动后的权利和义务,s也同意由司法所管理监督, 承诺严格遵守相关制度,至此双方基本建立了社区矫正关系. 在工作人员和s及其父母沟通后,发现s面临的问题如下:首先是监管问题.s对自己所犯罪行没有深刻的认识,也没有重视起社区矫 正工作.其次是学业问题.s在犯罪后,被所在学校开除,导致s心理 上受到很大的打击,沉迷网络游戏无法自拔.接着是家庭问题.s发生犯罪后,父母对其失去了信任和信心,夫妻间也相互吵架,家庭关系较为紧张.最后是网瘾问题.s目前对自己网瘾的严重性还没有意识到,这与其父母教育方式不当以及学校管制等有较大关系. (二)矫正计划的制定、执行和解除 矫正计划的制定是矫正对象和矫正人员互相间合作的过程,双方要对彼此的责任和角色进行明确,从而保证矫正的有效性.根据矫正 对象存在的问题,s的矫正目的主要是通过一系列工作的开展促使s 对其犯罪行为进行正确认识并主动回归社会.从社区角度出发,矫正 的策略主要包括稳定s的情绪,端正其思想,鼓励s助人自助,为社区服务;从家庭角度出发,主要通过家庭气氛的改善、s父母教育方式的变化等为s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从社会环境出发,需要通过社会资源的协调,来对s的学业问题进行矫正. 在社区矫正初期,需要安排s进行法律常识的学习,让他意识到自己犯罪的危害性,同时要定期与s进行交流,了解其思想状况,鼓励他和其他矫正对象多参与公益活动,使其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在矫正中

社区矫正的社会工作介入

2014届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论文(设计)课题名称:社区矫正的社会工作介入 学生姓名:李景青 指导教师:王金元 江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2014年10月

内容摘要十八大在司法改革再一次提到社区矫正,使得社区矫正一时之间成为热词。我国的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从2003开始实行,随之有众多学者的研究及工作人员的不断实践,努力使得社区矫正工作趋于完善。文章探讨了社区矫正的社会工作介入方式。首先从以前的研究出发,讨论了其中的问题并提出了笔者自己的观点。其次指出当前的问题焦点是社区矫正的理论问题。接着从社区矫正的过程出发,从纵向上和横向上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评估,其评估视角即生态系统理论,并在分析中同时提出了社会工作的介入方式。最后总结并提出了该模式下的最大问题及解决方法。 关键词社区矫正;社会工作;介入

目录 一、社区矫正与社会工作介入概述 (4) (一)社区矫正的含义 (4) (二)社区矫正的目标 (4) (三)社会工作介入 (5) 二、社区矫正与社会工作的关系 (6) (一)区别 (6) (二)联系 (6) 三、社会工作介入社区矫正的必要性及过程 (6) (一)社会工作介入社区矫正的必要性 (6) (二)社会工作介入社区矫正的过程 (7) 四、社区矫正的社会工作介入 (8) (一)以微观系统为首要,积极改变微观系统和罪犯的互动方式 (8) (二)关注中观系统,改善并协调各微观系统的关系 (9) (三)对外层系统和宏观系统给予经验反馈,提出建议 (9) (四)整合各个系统,建立新的平衡的系统 (9) 结语 (9) 参考文献: (10)

社区矫正工作作为一种新型的刑罚方式,在我国的发展不过数十年,依旧需要大量的实践和理论研究,才能逐步完善。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目标之一,而违法犯罪则危害着社会的治安与和谐。传统的刑罚方式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发展,同时违背了人道主义精神。而社区矫正便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提出。我国的社区矫正一开始借鉴国外的经验,着重于社区矫正的政治化及其立法,随着社区矫正的发展,社区矫正人员的需求越来越大,社区矫正理论的缺乏成为当前的焦点。社会工作和社区矫正的共通性使得社会工作人员涉入社区矫正成为可能。笔者的专业是社会工作,为了扩大社会工作的影响力,结合当前的问题焦点,探讨了社会工作的介入方式。 一、社区矫正与社会工作介入概述 (一)社区矫正的含义 社区矫正同社会工作一样同为舶来品。众多学者皆以2003年两院两部下发的通知作为一个起点,此后在这方面的实践发展和理论研究得以兴盛。根据该通知,我国的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笔者在本文并不采取以上定义,原因有三:首先,以上定义突出了社区矫正的地域性,即置于社区内,但是,置于社区并不代表一定会和社区产生联系和作用。第二,以上定义的社区矫正工作人员没有包含社会工作者。事实上社会志愿者和社会工作者有区别。第三,以上定义侧重了罪犯个体,忽略了与罪犯产生作用的社区。可以说以上社区矫正的定义是狭隘的。 (二)社区矫正的目标 社区矫正往往作为一种手段出现,正如监禁是一种手段。对于一种手段,我们就会关注其目标。假如监禁能和社区矫正一样达成相同的目标,那么又何必冒险尝试新方式?一是新的方式会有更低的成本。据统计,社区矫正确实成本更低。然而,我们更关注成本和效果的比,成本低,效果好是最好的选择。二是,新的方式不仅仅能实现旧的方式的目标,还能实现旧的方式无法实现的目标。 很多学者将社区矫正的首位目标定位为改造罪犯,让其重新做人,重返社会。

矫正社会工作复习提纲

矫正社会工作 第一章矫正社会工作概述 一、矫正社会工作的概念及其功能 二、矫正对象的特点及需要 三、矫正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 一、矫正社会工作的概念及其功能 (一)矫正社会工作的概念 ?何为矫正(矫治)? ?矫正(矫治)——医学上的专门用语。 ?意指通过手术或药物治疗使身体部位的形状或技能方面发生畸变的患者得到康复,重新过上和正 常人一样的生活的过程。 ?矫正(矫治)——司法方面的专门用语。 ?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和工作人员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使犯罪者或具有犯罪倾向的违法人员得到思 想上、心理上和行为上的矫正治疗,从而融入社会,成为其中正常成员的过程。 相关链接:何为“社会服务令” ?英国最早在1973年《刑事法庭权力法》中创立“社区服务”的刑种,即法官可以判令被告人进行无 偿的社区工作,弥补因其罪行给社会和个人造成的损害。我国香港的“社会服务令”条例于1984年正式通过,并在1998年扩展至区域法院、高等法院的上诉法庭及高等法院原讼法庭。 ?香港“社会服务令”具有补偿性及协助违法者复康的双重作用。根据此服务令,违法者须在空闲时间 进行无薪社会服务工作,以补偿他们对社会的损害。 ?2001年5月,河北省石家庄长安区出台《关于实施“社会服务令”暂行规定》,对符合不起诉条件的 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由检察机关下达“社会服务令”,推荐到社会公益性机构,由检察机关聘用的辅导员对其进行思想感化教育,并在规定时间内从事有益的无薪工作,对社会作出一定补偿,使其重拾自尊,早日回归社会。《规定》出台后第一位被判“社会服务令”的是一名涉嫌盗窃手机的17岁的少年,他被判到社区进行两个月无薪劳动。两个月过去后,检察院根据其表现下达了“不起诉决定书”,他又像过去一样回到普通人的生活中。随后,我国内地第一批“社会服务令”开始在河北省部分检察院试行。这种新的判决方式目前正在引起司法界及法学界广泛关注。 矫正社会工作的概念 ?矫正社会工作是指将社会工作实施于矫正体系中,是专业人员或志愿人士在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 指导下,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技术,为罪犯(或具有罪犯性质的人员)及其家人,在审判、监禁、社区矫正或刑释期间,提供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行为矫正、信息咨询、就业培训、生活照顾,以及社会环境改善等方面服务,使罪犯消除犯罪心理结构,修正行为模式,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福利服务活动。 (二)矫正社会工作的功能 1.针对罪犯的功能 ?(1)监管功能 ?(2)矫正功能 矫正社会工作者通过运用专业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技巧,是犯罪者或具有犯罪倾向的人员得到生理、心理、思想和行为上的矫正治疗,重而重新融入社会。 ?(3)服务功能 矫正社会工作从本质上讲是在司法体系中的社会福利服务,其服务贯穿整个刑事司法过程。包括生活照料、经济支持、心理辅导等。 2、针对社会环境的功能 (1)营造有利于罪犯更新的家庭和社区环境;

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实务(初级)》教材精讲(第七章 矫正社会工作[视频讲解])【圣才出品】

第七章矫正社会工作[视频讲解] 第一节矫正社会工作概述 一、矫正社会工作的概念及其功能 (一)矫正社会工作的概念 矫正社会工作是指将社会工作实施于司法矫正体系中,是专业人员或志愿人士在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指引下,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技术,为犯罪者或具有犯罪倾向的违法人员(如吸毒者),在审判、监禁、社区矫正、刑释或强制戒毒期间,提供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行为纠正、信息咨询、就业培训、生活照顾以及社会环境改善等方面服务,使其消除违法犯罪心理结构,修正行为模式,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社会福利服务活动。 (二)矫正社会工作的功能与作用 根据个人与社会二因素的犯罪原因理论,矫正社会工作的功能与作用也应该从个人和社

会两个角度入手进行分析。 1.针对罪犯的功能与作用 矫正社会工作针对罪犯的功能与作用主要包括: (1)监管功能 矫正制度即刑罚执行制度,矫正社会工作者是刑罚执行团队中的一员。在一些国家或地区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中,矫正社会工作者被法律授予依法对非监禁罪犯实施监管的职责。对非监禁罪犯实施监管,一是通过限制一定程度自由的办法对犯罪行为作一定补偿;二是通过监管预防其再犯罪。 (2)矫正功能 犯罪行为的实施有个人因素的影响。个人因素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思想观念、行为特征、生活方式等。矫正社会工作者通过运用专业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技巧,使犯罪者或具有犯罪倾向的违法人员得到生理上、心理上、思想上和行为上的矫正治疗,从而重新融入社会,成为正常成员。 (3)服务功能 矫正社会工作从本质上讲是在司法体系中的社会福利服务,其服务对象是特殊社会困难群体——罪犯或违法人员。矫正社会工作的服务贯穿整个刑事司法过程。其内容涵盖生活照料、经济支持、疾病医治、心理辅导、就学就业指导、家庭关系调适等。服务手段包括直接的专业服务、转介性的间接服务等。 【例】矫正社会工作是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技术为罪犯及其家人提出相关的服务,使其消除犯罪心理,改正行为模式,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相关的服务活动,根据这样的定义,针对罪犯个人的,矫正社会工作的功能还包括()。[2011年真题]

矫正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矫正社会工作 矫正社会工作 指社会工作实于矫正体系中。它是指专业社会工作者,在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指引下,运用社会工作理论、知识和方法、技术,为罪犯(或具有犯罪危险性的人员)及其家人,在审判、监禁处遇、社会处遇或刑释期间,提供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行为纠正、信息咨询、就业培训、生活照顾以及社会环境改善等,使罪犯消除犯罪心理结构,修正行为模式,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福利服务。 矫正社会工作应包含的以下四方面含义: 第一,矫正社会工作是一种社会福利服务。 第二,矫正社会工作是为特殊社会弱势群体提供的福利服务。 第三,矫正社会工作是司法矫正体系中的社会福利服务。 第四,矫正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化得社会福利服务。 社会工作中矫正社会工作的特点 发布人:圣才学习网发布日期:2010-06-08 09:46 共人浏览[大] [中] [小] (1)福利性 社会工作作为一种职业,本身就是在社会福利制度内的各种专业化的服务,是社会福利的发送渠道和实现环节。矫正社会工作也具有社会工作的基本属性,它同儿童、妇女、老年人、残疾人等领域的社会工作一样,是通过组织动员社会资源,改善处在困难处境中的社会成员的生活状况,使之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带有福利性质的社会服务和保障。 (2)特殊性 矫正社会工作是为特殊社会弱势群体——罪犯或违法者提供的福利服务罪犯或具有犯罪危险性的违法者的行为对社会和他人的利益造成了损害,从这个角度讲,他们是社会安全和公众利益的危害者,具有以强凌弱、弱肉强食、称霸一方、威慑四邻的特点,似乎是社会强者的象征。而实际上,这些人之所以违法犯罪,很重要的原因是其社会化过程的阻断或弱化造成社会适应能力的降低甚至消失。他们无法通过用社会公众所认可的途径和方法来维持其在社会中的正常生活。所以从这一角度讲,他们是社会的弱者。 (3)系统性 ①矫正社会工作者所从事的福利服务有其法律上的依据。许多国家和地区对于此类服务都有立法方面的规范,矫正社会工作是依法提供的社会福利服务。 ②矫正社会工作贯穿于对罪犯进行司法矫正的各个方面以及整个过程,包括审判、监禁、社区矫正以及刑释等各个环节。 ③矫正社会工作的目的与司法工作的目的相一致,即预防犯罪、维护社会安全。 (4)专业性 对罪犯的矫正是个复杂的、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由各方面的专业人士共同合作才能达到目的。他是在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指引下,运用专业理论、知识、方法和技术,为罪犯(或具有犯罪危险陛的人员)及其家人提供服务

矫正社会工作

课程知识点 第一章矫正社会工作概述 1、司法矫正的类型和功能:A①司法判决前的矫正社会工作:针对犯罪嫌疑人的社工介入; 针对犯罪嫌疑人亲友的社工介入②监禁处遇中的矫正社工介入:个案辅导;团体治疗; 联系社会;职业辅导;评估报告③社区中的矫正社会工作:社区矫正社会工作;刑释人员的社会工作B大功能:惩罚;隔绝;威慑;改造 2、矫正社会工作的内涵、功能和基本内容:①一般定义:指社会工作实施于矫正体系中, 是社会工作在司法领域的违法犯罪矫正中的应用,因此又称司法社会工作。它是由社会工作专业人员或志愿人士运用专业理论、方法和技巧,为违法犯罪人员,在审判、服刑、缓刑、刑释或其他社会处遇期间,提供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行为纠正、生活照顾等,使之消除犯罪心理结构,修正行为模式,恢复社会功能,适应社会生活,重新回归、回报社会,从而达到改造罪犯预防犯罪目的的一种社会福利服务。②功能(针对罪犯的功能:监管、矫正、服务;针对社会环境的功能:营造有利于罪犯更新的家庭和社区环境,促进刑罚制度的人性化和科学发展化):A可以提供矫正对象的人道主义待遇,改造和预防犯罪。B可以恢复矫正对象的社会功能,回归社会和回报社会。C可以弥补监禁矫正的不足,教化和预防犯罪。D可以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③内容:调查和监督矫正对象的过错事实及司法处罚形式;应用有控制的方法修正服务对象的行为;利用合法的权威,协助矫正对象转变思想和行为;决定对矫正对象的矫治方案;维护矫正对象的权利与福利 3、矫正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人道主义和新社会防卫理论 A人道主义:①提倡人的尊严,确认人是最高的价值和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②重视人的现世幸福,确认满足和发展人具有的实在的尘世需要和才能;③相信人的可教化性和发展能力,要求实现个性的自由和全面发展;④追求人类的完善,要求建立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的真正人的关系。B新社会防卫理论:安塞尔的新社会防卫理论的主要观点是:(1)对方犯罪的各种手段,不是旨在通过刑罚惩罚和制裁有意识地违反法律规则的行为,而是为了保卫社会免受犯罪行为的侵害(2)社会防卫的意图在于利用一系列通常不属于刑法本身的措施,有效地保护社会这些措施既包括排除或隔离,也包括矫治性措施或教育性措施(3)社会防卫促进这样一种刑事政策,即在犯罪预防中强调个体预防而不强调一般预防,这种刑事政策既要预防犯罪,又要矫治犯罪人,其目标在于使犯罪人得到系统的再社会化(4)对罪犯的再社会化过程只能通过增加新刑法的人道化来实现新刑法必须唤起犯罪人的一切积极因素,努力恢复犯罪人的自信和个人责任感(或者确切地说,是让犯罪人知道自己在社会中有哪些自由),促使犯罪人形成一种正确的人生价值观(5)刑法和刑事司法的人道化要以对犯罪现象和犯罪人人格的科学理解为基础刑法和刑事司法的人道化,不能仅仅是一种人道主义的或多愁善感的运动的产物,而应具有坚实的科学基础.新社会防卫论为矫正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4、矫正社会工作的介入途径(工作领域):司法审判前的服务;社会处遇服务;为在监服刑人员的服务;对刑释人员提供的更生保护服务;对违法青少年的服务:(1)司法审判前的服务:矫正社会工作者在案件审理过程中的主要工作职责是通过与受助者及其家庭和周围社会的接触了解,写出一份有关犯罪嫌疑人背景的调查报告,提交法庭做审判参考;2)社会处遇服务:缓刑、假释人员的观护,院舍训练(中途家庭、寄养家庭、教养院、感化院)的组织管理,社会服务(社区服务或社区劳役)计划的执行,为刑满释放人员提供的“更生保护”服务,违法青少年矫正服务;3)为在监服刑人员的服务:由于监狱环境造成与社会和他人的隔绝状况,因此一般采用个案辅导的方式进行。主要内容包括:面谈、

初级实务第7章矫正社会工作试题

第七章矫正社会工作 一、单项选择题 1、矫正社会工作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也称为()。 A.感化工作 B.教育工作 C.改造工作 D.监管工作 2、()不属于矫正社会工作的功能。 A.监管功能 B.矫正功能 C.服务功能 D.教育功能 3、涵盖生活照料、经济支持、疾病医治、心理辅导、就学就业指导、家庭关系调适等内容的矫正社会工作服务,主要指的是()。 A.监管功能 B.矫正功能 C.服务功能 D.教育功能 4、在矫正过程中,矫正对象往往表现的敏感、神经质、情绪不稳、反应过度、对人对事多疑、偏激等,这是指矫正对象()。 A.具有自卑消沉的心理特征 B.具有冲动好斗的人格特征 C.具有严重脱节的社会特征 D.具有困难重重的生活特征 5、下列哪项不属于矫正对象的需要?() A.基本生存条件的保障需要 B.教育、就业权益的保障需要 C.再社会化的服务需要 D.监管的需要 6、下列哪项不属于矫正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 A.接纳 B.可塑性 C.个别化 D.监管 7、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矫正社会工作贯穿于对罪犯进行司法矫正的各个方面以及整个过程,其主要内容包括司法判决前的服务、监禁场所中的服务、社区矫正中的服务以及刑满释放后的服务等四个方面 B.司法判决前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仅指犯罪嫌疑人 C.司法判决前的社会工作包括针对犯罪嫌疑人的社会工作介入和针对犯罪嫌疑人亲友的社会工作介入 D.社会工作者介入司法过程,自司法判决前的案件审理阶段就已经开始 8、矫正社会工作者对刑释人员提供的服务也称为()。 A.更生保护 B.监督保护 C.监管保护 D.事后保护 9、社区矫正中的社会工作间接方法是()。 A.个案工作方法 B.社区工作方法 C.小组工作方法 D.监督工作方法 10、社区矫正是一个注重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涉及面广、政策性强、讲求操作的社会工作实务领域,综合了众多专业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其健康发展,需要加强这些理论、知识和方法的研究,指的是()。 A.社会工作研究在社区矫正中的运用 B.社会工作行政在社区矫正中的运用 C.社区工作方法在社区矫正中的运用 D.个案工作方法在社区矫正中的运用 11、将社区矫正的政策法规变成具体的针对矫正对象的社会服务,又将服务经验上升到理论层面以影响政策法规的修订,是指()。 A.社会工作研究在社区矫正中的运用 B.社会工作行政在社区矫正中的运用 C.社区工作方法在社区矫正中的运用 D.个案工作方法在社区矫正中的运用 12、挖掘社区志愿力量,共同参与社区矫正工作是指()。 A.社会工作研究在社区矫正中的运用 B.社会工作行政在社区矫正中的运用 C.社区工作方法在社区矫正中的运用 D.个案工作方法在社区矫正中的运用 13、下列属于社会工作行政在社区矫正中的运用的是()。 A.挖掘社区志愿力量,共同参与社区矫正工作 B.开展社区教育,培养社区居民接纳、尊重矫正对象的意识和习惯 C.进行综合治理,以改善矫正对象的生活环境 D.将社会政策变为社会服务的活动 14、针对矫正对象过去与不良团伙有千丝万缕联系、缺乏健康社会网络支持的现象,可以设计并实施以交真朋友、走自新路为主体的小组辅导项目,属于()。 A.针对矫正对象带有共性的问题和困惑设计小组活动的主题

矫正社会工作

矫正社会工作的方法包括(ABCD )。 A.社会工作行政 B.个案工作 C.小组工作 D.社区工作 E.心理辅导 15岁的小亮,因抢劫罪被判缓刑2年。矫正社会工作者了解到,小亮6岁时父母离异,随母亲生活。由于其父拒绝承担抚养责任,导致家庭经济拮据。小亮上中学后染上网瘾,母亲为此经常打骂他,母子关系紧张,一次与母亲爆发激烈冲突后,离家出走泡在网吧,后因无钱上网实施抢劫犯罪。针对小亮及其母亲的上述情况,适合为他们开展的社会工作服务有(ACDE)。 A.生活保障服务 B.法律授权服务 C.就业培训服务 D.改善亲子关系服务 E.认知及行为矫正服务 现代矫正社会工作起源于(A )。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德国 矫正社会工作从本质上讲是司法体系中的(B)。 A.社会服务 B.社会福利服务 C.监督管理 D.社区矫正 在司法判决前,矫正社会工作者介入针对犯罪嫌疑人亲友的工作内容,不包括(A)。 A.犯罪嫌疑人调查报告的撰写 B.社区资源连接以应对生活困难 C.家庭关系协调及家庭成员心理、情绪辅导 D.为失去依靠的家庭成员提供生活照料 下面的服务内容中,属于社区工作方法在矫正社会工作中的运用的是(ABD)。 A.社区工作者对A社区进行综合治理,以改善矫正对象的生活环境 B.社区开展社区教育,培育社区居民接纳,尊重矫正对象的意识和习惯 C.社区根据社区政策向矫正对象提供相应服务 D.社区挖掘社会志愿力量,共同参与社区矫正工作 E.社区着眼于矫正对象的潜能发掘和自己解决问题

在矫正社会工作中,(A)是最普遍运用的服务模式。 A.个案辅导 B.团体辅导 C.外展服务 D.社会工作者行政 矫正社会工作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也称感化工作,它是矫正制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社会工作实务的一个重要领域。下列对于矫正社会工作的说法正确的是(BCDE)。 A.矫正社会工作的服务只在刑事司法过程的开端进行 B.矫正社会工作者是刑罚执行团队中的一员 C.矫正社会工作是将社会工作实施于司法矫正体系中 D.从本质上讲它是在司法体系中的社会福利服务 E.服务对象是特殊社会困难群体 矫正社会工作对非监禁罪犯实施监管可以达到的目的包括(ABD)。 A.通过定期汇报的规定对犯罪行为做一定补偿 B.通过监管预防其再犯罪 C.重新融入社会 D.通过不可随意离开居住地的规定对犯罪行为做一定补偿 E.家庭关系调适 矫正社会工作针对罪犯具有一定的服务功能,其中从大体上来划分,矫正社会工作中的服务手段包括(A)。 A.直接的专业服务、转介性的间接服务 B.法律顾问、惩罚 C.惩罚、提供证据 D.专业服务、促进正向改变 矫正社会工作的基本价值理念包括(ABD )。 A.接纳 B.可塑性 C.公平 D.个别化 E.多样化 矫正社会工作者是(D)执行团队中的一员。 A.司法 B.社区矫正 C.社会服务 D.刑罚 罪犯赵虎是矫正社会工作者小王的服务对象,赵虎积极地想要通过自身努力来维持他的基本生存条件;小王便帮他联系到了一份工作;如今,赵虎正在积极学习、接受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这里小王的做法,是致力于满足赵虎的(B)需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