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结构概念设计的几点基本思想

结构概念设计的几点基本思想

结构设计初期,根据建筑、地质勘探等特点,预先选择适当的结构尺寸、基础形式、荷载假定、计算模型等,形成概念上的整体模型,即结构概念设计的基本思想。概念设计合理与否,将直接决定了最终整个结构设计的卓越或平庸甚至失败。本文从结构设计的角度,对概念设计的基本思想做了较为全面的理解和探讨。

几个基本的结构概念

1构件受力状态

一般结构构件主要有四种基本的受力状态:受拉、受压、弯剪、受扭。结构设计的一个基本的内容就是优化结构体系,进行合理的结构布臵和适当的刚度分布,使得结构内部各构件尽量处于最合理的受力状态,充分发挥材料强度。各种受力状态具有明显不同的特点。

受拉轴向受拉的构件,荷载通过构件截面中心,截面上各点受力均匀,材料强度可以充分利用。对于适合受拉的材料如钢材等,这是一种最为经济合理的受力状态;对混凝土等材料,由于本身的抗拉强度远低于抗压强度,应尽量避免出现这种受力状态。

受压理论上来讲,这应该是一种最合理的受力状态。一般材料抗压强度均不低于抗拉强度,外荷载通过构件截面中心,截面上各点受力均匀。但这仅仅是一种理论的受力状态,实际受压构件由于种种原因存在偏心,或者承受侧向荷载作用,使得承载力与构件的长细比有关,长细比越大,构件的承载力越低。增大截面回转半径、加强构件边界条件等可以减小构件长细比,但这需要以建筑空间和工程费用作为代价。

考虑偏心情况,相同计算长度和边界条件的受压构件,以环形截面最为合理,圆形及正方形截面次之。通过改变截面尺寸、增加适当的侧向支撑等措施达到两个方向回转半径近似相同的工字形型钢、角钢或组合截面也能做成比较经济合理的受压构件。

弯剪实际构件受弯受剪往往同时发生。受弯作用产生的正应力在离中和轴最远处最大,中和轴附近则比较小,受力不均匀;剪应力在截面中和轴附近最大,离中和轴最远处则降为零。另外,在整个构件的计算长度内,受弯受剪引起的应力分布也很不均匀。以矩形截面简支梁为例,在均布荷载作用下,跨中弯距M最大,剪力V为零,支座处剪力V最大,弯距M为零,最终结果是,整段梁内各截面的受力状态以及同一截面上各点的受力状态均不相同,使得材料强度远不能充分利用。

对于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改进措施:采用适当形式的纵筋和箍筋承剪,合理布臵纵向受力钢筋;减小中和轴附近的截面尺寸,如采用工字形、T形、空腹桁架等截面形式,圆形及环形截面则极不合理;增大跨中截面高度,如鱼腹式变截面梁等。

受扭构件受扭时,截面上会产生成对的剪应力形成力偶对来抵抗扭矩。截面中间部分的应力小,力臂也

小,抗扭效果不好。截面扭矩主要由边缘应力力偶对抵抗,且边缘应力分布均匀。因此,单纯抗扭的构件以环形截面最为合理,箱型截面次之。

扭转是一种不利的受力状态,在设计中应引起注意,可能的情况下应采取转换等措施,降低对构件的扭转作用。

2适当的材料

选择适当的结构材料,也是结构设计初期需要考虑的一个主要问题。对于一个将要建造的工程,是采用混凝土材料,还是选择钢材、砌体、或木结构,需要综合考虑取材及经济等其它一系列因素。

经济因素是任何工程行为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工程建造需要投资,正常运行后可以产生经济效益,通常来说,缩短施工期使建筑物早日正常运行产生效益,比建设期间节约建设成本更为重要。钢筋混凝土结构价格低廉,取材方便,运行寿命长,维修费用低,施工技术成熟,但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周期长、强度低、材料使用量大、模板等额外费用高、劳力消耗量大;钢结构强度高、质量轻、施工速度快、机械化程度高,但价格昂贵、耐火性能低、维修费用高。有时,不同的结构形式、特殊的建筑要求等因素也会直接决定结构材料类型。

3构件类型

在结构设计初期,可以按预先期望的整体结构形式,从受力角度将建筑物分为三种构件形式[1]:

结构构件组成结构体系的基本元素,主要包括梁、板、柱及混凝土墙等。在结构设计初期,确定结构整体的受力特点及荷载传递方式,进而合理地布臵结构构件、调整各构件的刚度,实现结构优化。合理的结构应该是各点受力均匀连续、材料利用充分的统一体系。

非结构构件主要指建筑物内部非承重墙等构件。非结构构件不参与整体结构计算,但对结构的整体强度和刚度具有贡献。

建筑内含物主要指建筑填充墙、玻璃幕墙、家具设备等,通过荷载的形式同结构发生关系,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整体结构的强度和刚度的分布情况。

上述几个基本概念,在结构设计初期都必须都一定程度的分析和研究,作为下一步设计的最基本的指导依据。

一般结构概念设计

“先进的设计思想可以通过设计充分地展现。一个结构项目工程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在特定的建筑空间中用整体概念来设计结构的总体方案,并能有意识地利用总结构体系与各基本分体系之间的力学关系,而不仅仅是能精确地计算和分析一个给定的分体系或构件[2]”

对于一般结构设计而言,可以按以下步骤来完成初步的概念设计:

1 建筑结构整体模型根据建筑、地质勘探等要求,考虑反映整体效果的实体模型及空间模型。实体模型即大致能够反映建筑外形的实心体,可以是立方体、圆柱体、筒体以及其他空间形状(如图一b),对结构整体形成初步的力学概念;在此基础上,根据地基及建筑要求,对结构进一步细分成数个子结构,初步反映出建筑功能分区要求,反映整体结构的质量分布及地基允许的基础形式(如图一c)。结构整体模型具有适当的质量分

布、强度和刚度。此时并考虑

结构内部提供抗力的具体问

题。

(a) (b) (c) (d)

图一结构实体模型

2 基于结构整体模型初步分析结构总作用力建筑物的总作用力主要包括风荷载、地震荷载、自重等竖向荷载,一般情况可认为风荷载的分布与受风面积成比例,即可以将风荷载的分布看成建筑受风面积的分布。而地震作用的分布与建筑的质量分布有关,但并不直接比例于质量的分布。通过对整体结构的受力分析,对结构形式、结构方位重新进行合理设计

3 基于上述两点的荷载效应水平荷载会引起地基对结构基础的抗滑水平荷载及抗倾覆力矩;竖向荷载引起地基对基础的垂直反力及偏心矩。通过对整体结构模型的荷载分析,初步了解结构承载能力,确定各个位臵

的基础形式及分布。

图二水平荷载引起结构图三两种结构形式

比较

扭转效应

图二中,在水平风荷载、水平地震等作用,引起整体结构的扭转效应。

图三中,两种不同的结构形式,可以满足同样的建筑效果,但两者的传力效果、承载能力、施工方法等显然存在着较大差别。

4 基于第3点的结构合理和优化从力学角度及结构施工可行性及工程经济性等角度进一步分析。

5 确定和优化结构主要分体系之间的相互关系根据建筑功能要求,将结构

分隔成不同的空间子结构,并确定整个体系的空间形式。

图四表示的建筑采用片伐基础,裙房及主体结构的基础可以做成一整片

伐;也可以分别做

基础,并通过适当的计算和假定控制两子体系之

间的沉降差。显然需要根据具体的地基情况及当地的其它因素综合考虑。

抗震结构概念设计

地震作用是一个随机过程,存在许多不确定概念和因素,只能对已有的地震资料进行统计总结,对建筑进行粗略设计。对抗震设计而言,概念设计显得尤其重要。在进行抗震概念设计时,除了考虑一般结构需要考虑的问题外,尚需要从抗震性能的角度做专门的考虑,至少包括如下几点:

耗能方法抗震设计中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整体结构的耗能方法。根据结构的耗能部位不同可将结构分为内部屈服型结构和具有底层屈服机制的结构[3]。内部屈服型结构在地震作用下,通过分布的梁端塑性铰的塑性变形来实现耗能,在罕遇地震作用下,这些部位的损伤非常严重,修复这些部分会影响整个建筑物的正常使用,修复工作也费时费力,经济性差;具有底层屈服机制的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变形主要集中于结构物的底层,灾后修复费用和时间将大为降低,但对底层结构的承载能力、构件的延性以及梁柱节点的性能要求强。现行规范规定了“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和更强节点”的设计原则,主要就是针对结构自身耗能体系确定的。

剪重比结构剪重比是抗震初步设计中的重要控制参数,反映了结构与外部地震作用之间的关系。结构刚度不能太小,太也不宜太大。结构刚度大,自振周期短,结构的加速度反应越容易被放大,地震影响系数越大。

动力特性抗震结构除了一般结构的力学特点外,主要需要考虑结构的动力特性。抗震结构在两个方向的动力特性宜设计为相近。对已有结构进行初步设计时,可以通过调整支撑结构的布臵,使得两方向的刚度差距缩小,从而有利于结构整体抗震。

结论

在结构设计初步,通过概念设计预先选择适当的结构形式、结构尺寸、计算模型等,对具体的设计相当重要;概念设计除了需要清晰的力学概念外,还需要广博的实践经验来拓宽思想;对诸如抗震等现有理论及计算不能清楚解决的设计,可以通过概念设计进行预防设计。

[1]SEAOC Vision 2000 Committee. Performance-based Seismic Engineering[R]. Report prepared by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ssociation of California, Sacramento, California, USA. 1995

[2]结构概念和体系. 林同炎, S. D .斯多台斯伯利著. 高立人等译.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9

[3]Bertero V.V. Overview of Seismic Risk Reductor in Urban Areas: Role, Importance and Reliability of

Current U.S. Seismic Codes. Performance-based Seismic Engineering[R]. China-United States Bilateral Workshop on Seismic Codes. Guangzhou, 1997.

概念结构设计和逻辑结构设计

概念结构设计和逻辑结构设计 一.系统概述 本系统通过调查从事医药产品的零售,批发等工作的企业,根据其具体情况设计医药销售管理系统。医药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制作需要建立在调查的数据基础上,系统完成后预期希望实现药品基本信息的处理,辅助个部门工作人员工作并记录一些信息,一便于药品的销售和管理。通过此系统的功能,从事药品零售和批发等部门可以实现一些功能,如:基础信息管理,进货管理,库房管理,销售管理,财务统计,系统维护等。 二.概念结构设计 1.员工属性 2.药品属性 3.客户属性 4.供应商属性 5.医药销售管理系统E--R 图 三.逻辑结构设计 该设计概念以概念结构设计中的E--R 图为主要依据,设计出相关的整体逻辑结构,具体关系模型如下:(加下划线的表示为主码) 药品信息(药品编号,药品名称,药品类别,规格,售价,进价,有效期,生产日期,产地,备注) 供应商信息(供应商编号,供应商名称,负责人,) 员工 姓名 家庭地址 E-maill 电话 员工 编号 年龄 帐号

四.系统各功能模块如何现(数据流实图);1.基本信息管理子系统 基本信息管理子系统 药品信息员工信息客户信息供应商信息2.库存管理子系统 库存管理子系 统 库存查询库存信息出入库登记库存报表3.销售管理子系统 销售管理 销售登记销售退货销售查询 4.信息预警子系统 信息预警 报废预警库存预警 5.财务统计子系统 财务统计 统计销售额打印报表 6.系统管理子系统

系统管理 权限管理修改密码系统帮助 五.数据库设计(E-R图,数据库表结构) 1.药品基本信息表 列名字段数据类型可否为空说明药品编号 药品名称 药品类别 规格 进价 有效期 生产日期 售价 产地 备注 2.员工基本信息表 列名字段数据类型可否为空说明员工编号 性别 身份证号 员工年龄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试题及复习资料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名词解释 1. 高层建筑:10层及10层以上或房屋高度大于28m 的建筑物。 2. 房屋高度:自室外地面至房屋主要屋面的高度。 3. 框架结构:由梁和柱为主要构件组成的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结构。 4. 剪力墙结构:由剪力墙组成的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结构。 5. 框架—剪力墙结构:由框架和剪力墙共同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结构。 6. 转换结构构件:完成上部楼层到下部楼层的结构型式转变或上部楼层到下部楼层结构布置改变而 设置的结构构件,包括转换梁、转换桁架、转换板等。 7. 结构转换层:不同功能的楼层需要不同的空间划分,因而上下层之间就需要结构形式和结构布置 轴线的改变,这就需要在上下层之间设置一种结构楼层,以完成结构布置密集、墙柱较多的上层向结构布置较稀疏、墙术较少的下层转换,这种结构层就称为结构转换层。(或说转换结构构件所在的楼层) 8. 剪重比:楼层地震剪力系数,即某层地震剪力与该层以上各层重力荷载代表值之和的比值。 9. 刚重比:结构的刚度和重力荷载之比。是影响重力?-P 效应的主要参数。 10. 抗推刚度(D ):是使柱子产生单位水平位移所施加的水平力。 11. 结构刚度中心:各抗侧力结构刚度的中心。 12. 主轴:抗侧力结构在平面内为斜向布置时,设层间剪力通过刚度中心作用于某个方向,若结构产 生的层间位移与层间剪力作用的方向一致,则这个方向称为主轴方向。 13. 剪切变形:下部层间变形(侧移)大,上部层间变形小,是由梁柱弯曲变形产生的。框架结构的 变形特征是呈剪切型的。 14. 剪力滞后:在水平力作用下,框筒结构中除腹板框架抵抗倾复力矩外,翼缘框架主要是通过承受 轴力抵抗倾复力矩,同时梁柱都有在翼缘框架平面内的弯矩和剪力。由于翼缘框架中横梁的弯曲和剪切变形,使翼缘框架中各柱轴力向中心逐渐递减,这种现象称为剪力滞后。 15. 延性结构:在中等地震作用下,允许结构某些部位进入屈服状态,形成塑性铰,这时结构进入弹 塑性状态。在这个阶段结构刚度降低,地震惯性力不会很大,但结构变形加大,结构是通过塑性变形来耗散地震能量的。具有上述性能的结构,称为延性结构。 16. 弯矩二次分配法:就是将各节点的不平衡弯矩,同时作分配和传递,第一次按梁柱线刚度分配固 端弯矩,将分配弯矩传递一次(传递系数C=1/2),再作一次分配即结束。 第一章 概论 (一)填空题 1、我国《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规定:把10层及10层以上或房屋高度大于28m 的建筑物称为高层建筑,此处房屋高度是指室外地面到房屋主要屋面的高度。 2.高层建筑设计时应该遵循的原则是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方便施工。 3.复杂高层结构包括带转换层的高层结构,带加强层的高层结构,错层结构,多塔楼结构。

结构概念设计三

结构概念设计(三) 3.抗震结构体系的优化配置 (1)多道抗震防线 一次巨大的地震产生的地面运动,能造成建筑物破坏的强震持续时间少则几秒,多则几十秒,有时甚至更长(汶川地震强震持续时间80秒以上),一个接一个强脉 冲对房屋往复式冲击,造成积累式的破坏。如果建筑物采用仅有一道防线的结构体 系,一旦该防线破坏后,在后续地面运动的作用下,就会倒塌;特别是当建筑物自 振周期与地震动卓越周期相近时,建筑物会发生类共振,更加速倒塌过程。如果采 用多重抗侧力体系,第一道防线破坏后,第二道、第三道防线抗侧力立即发挥作用, 接替挡抗住后续的冲击,避免倒塌。在遇到建筑的基本周期与地震动卓越周期相近 时,多道防线就显出良好性能,当第一道防线因共振破坏后,第二道防线接替工作, 自振周期大幅变化错开了地震动卓越周期,避开出现持续的类共振,从而减轻地震 的破坏作用,因此设置合理的多道防线是提高抗震能力、减轻破坏的必要手段。 例如,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延性的抗震墙是第一道防线,令其承担全部地震力,延性框架是第二道防线,要其承担墙体开裂后转移到框架的部分地震剪力。 对于单层厂房,柱间支撑是第一道防线,承担了厂房纵向的大部分地震力,未设支撑的开间柱则承担因支撑损坏而转移的地震力。 (2)足够的侧向刚度 但“刚一些好”还是“柔一些好”应结合结构的具体高度、体系和场地条件进行综合判断。 根据结构反应谱分析理论,结构越柔周期越长,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加速度反应越小,即地震影响系数越小,结构所受到的地震作用就越小。但是,是否就可以 设计得柔一些减小结构的地震作用呢? 国内外地震表明一般性高层建筑还是刚比柔好。采用刚性结构方案的高层建筑不仅主体结构破坏轻,而且由于地震对结构变形小,隔墙、围护墙等非结构构件受 到保护,破坏也轻。 正是基于上述原因,目前世界各国的抗震规范对结构的抗侧刚度提出明确要求。 我国《抗规》规定了各类结构多遇地震和罕遇地震下的变形限值要求(见《抗规》 表5.5.1及表5.5.5)。 此外,结构振动和变形的大小不仅与结构刚度有关,还与场地土有关。当结构自振周期与场地土的卓越周期接近时,建筑物地震反应会加大,变形和地震力都会 加大。因此,还应根据场地条件来设计结构,硬土地基上的结构可柔一些,软土地 基上的结构可刚一些,通过改变结构刚度调整结构自振周期,使其偏离场地的卓越 周期。较理想的结构是自振周期比场地卓越周期更长,如果不可能,则应使其比卓 越周期短得较多,因为在结 构出现少量裂缝后,周期会 加长,要考虑结构进入弹塑 性状态时结构自振周期加长 后与场地卓越周期的关系, 如果有可能发生类共振,则 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因此在 进行较高的高层建筑设计前, 应取得场地土动力特性的勘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试题与答案

一、概念选择题(均为单选题,答案请填写在答题卡上,每小题1分,总共40分) 1.如果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为C50,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抗压强度设计值f c=50MP a;B.抗压强度标准值f ck=50MP a; C.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f cu,k=50MP a;D.抗拉强度标准值f tk=50MP a。2.混凝土强度等级是根据150mm×150 mm×150 mm的立方体抗压试验,按:( ) A.平均值μf cu确定;B.μf cu-1.645σ确定;C.μf cu-2σ确定;D.μf cu-σ确定。3.减少混凝土徐变可采用的措施有:()A.增加水泥用量; B 蒸汽养护混凝土; C 提早混凝土的加荷龄期; D 增加水用量。4.以下关于混凝土收缩,正确的说法是:()(1)收缩随时间而增长(2)水泥用量愈小,水灰比愈大,收缩愈大 (3)骨料弹性模量大级配好,收缩愈小(4)环境湿度愈小,收缩也愈小 (5)混凝土收缩会导致应力重分布 A.(1)、(3)、(5);B.(1)、(4);C.(1)~(5);D.(1)、(5)。 5. 高碳钢筋采用条件屈服强度,以σ0.2表示,即:() A.取极限强度的20 %;B.取应变为0.002 时的应力; C.取应变为0.2 时的应力;D.取残余应变为0.002 时的应力。 6.检验软钢性能的指标有:()(1)屈服强度(2)抗拉强度(3)伸长率(4)冷弯性能 A.(1)~(4);B.(1)~(3);C.(2)~(3);D.(2)~(4)。7.对于热轧钢筋(如HRB335),其强度标准值取值的依据是:()A.弹性极限强度;B.屈服极限强度;C.极限抗拉强度;D.断裂强度。8.钢筋与混凝土这两种性质不同的材料能有效共同工作的主要原因是:()A.混凝土能够承受压力,钢筋能够承受拉力; B.两者温度线膨系数接近; C.混凝土对钢筋的保护; D.混凝土硬化后,钢筋与混凝土之间产生了良好的粘结力,且两者温度线膨系数接近 9.关于设计值和标准值,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材料强度设计值大于其标准值,荷载设计值小于其标准值; B.材料强度设计值小于其标准值,荷载设计值大于其标准值; C.材料强度设计值等于其标准值,荷载设计值等于其标准值;

结构设计入门——概念设计

结构设计入门——概念设计 在不断的结构设计研究与实践中,人们积累了大量有益的经验,并体现在设计规范、设计手册、标准图集等等。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方法的发展,计算机及其结构程序在结构工程中得到大量地应用,每个设计单位都在为彻底甩掉图板而做努力。结果给部分结构工程师造成一种错觉,觉得结构设计很简单,只需遵循规范、手册、图集,等待建筑师给一个空间形成的方案,使用计算机,然后设法去完成它,自己只不过是一个东拼西凑的计算机画图匠而已。这不仅不能有效地运用他们的知识、精力和时间,而且还会与建筑师的交流中产生分歧与矛盾。 我国结构计算理论经历了经验估算,容许应力法,破损阶段计算,极限状态计算,到目前普遍采用的概率极限状态理论等阶段。现行的《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68-84)则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结构极限状态设计准则,以使建筑结构的设计得以符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更科学、更合理。但该法在运算过程中还带有一定程度的近似,只能视作近似概率法。并且光凭极限状态设计也很难估计建筑物的真正承载力的。事实上,建筑物是一个空间结构,各种构件以相当复杂的方式共同工作,且都并非是脱离总的结构体系的单独构件。目前,人们在具

体的空间结构体系整体研究上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在设计过程中采用了许多假定与简化。作为结构工程师不应盲目的照搬照抄规范,应该把它作为一种指南、参考,并在实际设计项目中作出正确的选择。这就要求结构工程师对整体结构体系与各基本分体系之间的力学关系有透彻的认识,把概念设计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所谓的概念设计一般指不经数值计算,尤其在一些难以作出精确理性分析或在规范中难以规定的问题中,依据整体结构体系与分体系之间的力学关系、结构破坏机理、震害、试验现象和工程经验所获得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从整体的角度来确定建筑结构的总体布置和抗震细部措施的宏观控制。运用概念性近似估算方法,可以在建筑设计的方案阶段迅速、有效地对结构体系进行构思、比较与选择,易于手算。所得方案往往概念清晰、定性正确,避免后期设计阶段一些不必要的繁琐运算,具有较好的的经济可靠性能。同时,也是判断计算机内力分析输出数据可靠与否的主要依据。 比如,有的设计人员用多、高层结构三维空间分析程序来计算底层框架,还人为的布置一些抗震墙,即不能满足楼层间的合理刚度比,也不能正确地反映底层框架在地震时受力状态。问题在于结构概念不明确,没考虑这两种结构体系的差异。软件的选择和使用不当,造成危害是不容忽视的。

结构设计师试题

1、结构设计师材料选用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答:在设计和制造工程结构和机构零件时,考虑材料的使用性能、材料的工艺性能和经济性。 (1) 根据材料的使用性能选材:使用性能是零件工作过程中所应具备的性能(包括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它是选材最主要的依据。在选材时,首先必须准确地判断零件所要求的使用性能,然后再确定所选材料的主要性能指标及具体数值并进行选材。具体方法如下: a. 分析零件的工作条件,确定使用性能 b. 进行失效分析,确定零件的主要使用性能 c. 根据零件使用性能要求提出对材料性能(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的要求。通过分析、计算转化成某此可测量的实验室性能指标和具体数值,按这些性能指标数据查找手册中各类材料的性能数据和大致应用范围进行选材。 (2)根据材料的工艺性能选材:工艺性能表示材料加工的难易程序。所以材料应具有良好的工艺性能,即工艺简单,加工成形容易,能源消耗少,材料利用率高,产品质量好。主要应考虑以下工艺性: a. 金属铸造性能 b. 金属压力加工性能 c. 金属机械加工性能 d. 金属焊接性能 e. 金属热处理工艺性能 (3)根据材料的经济性选材:选材必须考虑经济性,使生产零件的总成本降低。零件的总成本包括制造成本(材料价格、零件自重、零件的加工费、试验研究费)和附加成本(零件寿命,即更换零件和停机损失费及维修费等)。 2.什么是陶瓷材料?陶瓷材料有哪此特点? 答:陶瓷是无机非金属材料,是用粉状氧化物,碳化物等,通过成型和高温烧结而制成。陶瓷材料是多相多晶材料,结构中同进存在着晶体相、玻璃相和气相,各组成相的结构、数量、形态、大小和颁均对陶瓷性能有显著影响。陶瓷材料具有高硬度(>1500HV)、耐高温(溶点>2000℃)、抗氧化(在1000℃高温下不氧化)、耐腐蚀(对酸、碱、盐有良好的耐蚀性)以主其他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能(优于金属的高温强度和高温蠕变能力,热膨胀系数小。热导率低,电阻率高,是良好的绝缘体,化学稳定性高等)。陶瓷材料是脆性材料,故其抗冲击韧度和断裂韧度都很低。陶瓷材料的抗压强度比其抗拉强度大得多(约为抗拉强度的10~40倍),大多数工序陶瓷材料的弹性模量都比金属高。由于工程陶瓷材料硬度高,常采用洛式硬度HRA、HT45N、小负荷维氏硬度或洛氏硬度表示。

(建筑工程管理)建筑结构设计应具备的概念

(建筑工程管理)建筑结构设计应具备的概念

1、轴压比:主要为控制结构的延性,规范对墙肢和柱均有相应限值要求,见抗规6.3.7和6.4.6,在剪力墙的轴压比计算中,轴力取重力荷载代表设计值,和柱子的不壹样。 2、剪重比:主要为控制各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确保结构安全性,见抗规5.2.5。 3、侧向刚度比:主要为控制结构竖向规则性。 4、位移比:主要为控制结构平面规则性,以免形成扭转,对结构产生不利影响。控制比例为1.5。见抗规3.4.2、3.4.3。 5、周期比:主要为控制结构扭转效应,减小扭转对结构产生的不利影响,要求见高规4.3.5。 6、刚重比:主要为控制结构的稳定性,以免结构产生滑移和倾覆,要求见高规。 7、剪跨比:梁的剪跨比,剪力的位置a和h0的比值。剪跨比影响了剪应力和正应力之间的相对关系,因此也决定了主应力的大小和方向,也影响着梁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和破坏的方式;同时也反映在受剪承载力的公式上。柱的剪跨比,若反弯点在柱子层高范围内,可取柱子的剪跨比小于2时,需要全长加密,见混凝土规范11.4.12、11.4.17。 8、剪压比(梁柱截面上的名义剪应力V/bh0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的比值):梁塑性铰区的截面剪压比对梁的延性、耗能能力及保持梁的强度、刚度有明显的影响,当剪压比大于0.15的时候,梁的强度和刚度有明显的退化现象,此时再增加箍筋用量,也不能发挥作用,因此对梁柱的截面尺寸有所要求。 9、轴压比:轴压比是指有地震作用组合的柱组合轴压力设计值和柱的全截面面积和砼轴心受压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的比值,是影响柱子破坏形态和延性的主要因素之壹。轴压比限值的依据是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且参照国外的类似条件确定的,其基准值是对称配筋柱大小偏心受压状态的轴压比分界值。 10、跨高比:梁的跨高比(梁的净跨和梁截面高度的比值)对梁的抗震性能有明显的影响。梁(非剪力墙的连梁)的跨高比小于5和深梁都按照深受弯构件进行计算的。 11、延性比:延性比即为弹塑性位移增大系数。延性是指材料、构件、结构在初始强度没有明显退化的情况下的非弹性变形能力。延性比主要分为三个层面,即截面的延性比、构件的延性比和结构的延性比。结构的延性比多指框架或者剪力墙等结构的水平荷载-顶层水平位移(P-delta)、水平荷载-层间位移等曲线。结构的屈服位移有等能量方法、几何做图法等 12、薄弱层:该楼层的层间受剪承载力小于相邻上壹楼层的80%;薄弱层主要是针对大震而言的;屈强系数小于0.5的结构层、在大震下楼层塑性变形大于规范要求的大震下的允许值的结构层。 所谓的薄弱层,是指在强烈地地震作用下,结构首先发生屈服且产生较大弹塑性变形的部位。是指该楼层的层间受剪承载力小于向邻上壹楼层的80%,能够认为,是从结构强度的角度来判断。高规中说明竖向不规则结构形成薄弱部位,而薄弱部位有三种情况,壹是刚度不连续形成的柔软层,壹是强度不连续形成的薄弱层,仍有壹种就是有水平转换体系的竖向构件不连续的结构.因此2楼和5楼说的都是柔软层.但实际我见很多地方所说的薄弱层就是指薄弱部位的意思,且没区分的很仔细 位置在下列情况确定: 1)楼层屈服强度系数沿房屋高度分布均匀的结构,可取底层; 2)楼层屈服强度系数沿房屋高度分布不均匀的结构,可取该系数最小的楼层(部位)和相对较小的楼层,壹般不超过2-3处; 3)单层厂房,可取上层; 薄弱层指强度,软弱层指刚度。壹个是刚度比,另壹个是承载力比,二者不满足规范要求均是薄弱层。请见见高规条文说明 4.4.2“正常设计的高层建筑下部楼层刚度宜大于上部楼层的侧向刚度,否则变形会集中于刚度小的下部楼层而形成结构薄弱层”由此可推断出只要是刚度小于上层的楼层都应当算作薄弱层。按照高规5.1.14“对于竖向不规则的高层建筑结构,小于

7.3 概念结构设计(S)

7.3 概念结构设计 将需求分析得到的用户需求抽象为信息结构即概念模型的过程就是概念结构设计。它是整个数据库设计的关键。(概念结构是对用户需求的客观反映,不涉及到软硬件环境,也不能直接在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上实现,是现实世界与机器世界的中介。这一阶段所产生的工作结果一般表现为E-R图的形式,它不仅能够充分反映客观世界,而且易于非计算机人员理解,易于向关系、网状、层次等各种数据模型转换。) 7.3.1 概念结构 在需求分析阶段所得到的应用需求应该首先抽象为信息世界的结构,才能更好地、更准确地用某一DBMS实现这些需求。 概念结构的主要特点是: (1) 能真实、充分地反映现实世界,包括事物和事物之间的联系,能满足用户对数据的处理要求。是对现实世界的一个真实模型。 (2) 易于理解,从而可以用它和不熟悉计算机的用户交换意见,用户的积极参与是数据库的设计成功的关键。 (3) 易于更改,当应用环境和应用要求改变时,容易对概念模型修改和扩充。 (4) 易于向关系、网状、层次等各种数据模型转换。 概念结构是各种数据模型的共同基础,它比数据模型更独立于机器、更抽象,从而更加稳定。 描述概念模型的有力工具是E-R模型。有关E-R模型的基本概念已在第一章介绍。下面将用E-R模型来描述概念结构。 7.3.2 概念结构设计的方法与步骤 设计概念结构通常有四类方法: ·自顶向下。即首先定义全局概念结构的框架,然后逐步细化,如图7.7(a)所示。 ·自底向上。即首先定义各局部应用的概念结构,然后将它们集成起来,得到全局概念结构,如图7.7(b)所示。 ·逐步扩张。首先定义最重要的核心概念结构,然后向外扩充,以滚雪球的方式逐步生成其他概念结构,直至总体概念结构,如图7.7(c)所示。 ·混合策略。即将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相结合,用自顶向下策略设计一个全局概念结构的框架,以它为骨架集成由自底向上策略中设计的各局部概念结构。 其中最经常采用的策略是自底向上方法。即自顶向下地进行需求分析,然后再自底向上地设计概念结构。如图7.8所示。这里只介绍自底向上设计概念结构的方法。它通常分为两步:第1步是抽象数据并设计局部视图,第2步是集成局部视图,得到全局的概念结构,如图7.9所示。

建筑结构设计试题及答案

建筑结构设计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单层厂房下柱柱间支撑设置在伸缩缝区段的( )。 A 、两端,与上柱柱间支撑相对应的柱间 B 、中间,与屋盖横向支撑对应的柱间 C 、两端,与屋盖支撑横向水平支撑对应的柱间 D 、中间,与上柱柱间支撑相对应的柱间 2、在一般单阶柱的厂房中,柱的( )截面为内力组合的控制截面。 A 、上柱底部、下柱的底部与顶部 B 、上柱顶部、下柱的顶部与底部 C 、上柱顶部与底部、下柱的底部 D 、上柱顶部与底部、下柱顶部与底部 3、单层厂房柱牛腿的弯压破坏多发生在( )情况下。 A 、0.751.0 C 无论何时 q γ=1.4 D 作用在挡土墙上q γ=1.4 12、与b ξξ≤意义相同的表达式为()

建筑概念设计和结构概念设计

建筑概念设计和结构概念设计 摘要:从城市建设和管理的角度看,建筑物向高空延伸,可以缩小城市的平面规模,为人们提供更多的生活工作空间,缩短城市道路和各种公共管线长度,从而节省城市建设与管理的投资,高层建筑设计成为城市建筑的发展趋势,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新的建筑形式层出不穷,给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浅析在高层设计中,建筑和结构是关系最密切的专业。建筑师往往根据建筑的使用功能和美学要求处理建筑体型,包括平面和立面;而结构师则根据受力的合理性进行结构设计,其中结构形式和结构体系的选择,结构总体布置等对结构的受力性能优劣性起决定性作用。结构的总体布置与结构体型密切相关,简单的体型易于得到规则和受力合理的结构总体布置,可使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反之,过于复杂的建筑平面和立面体型,将增加结构设计的困难,造成结构布置的不规则性。因此优秀的设计是建筑和结构的完美结合,需建筑师和结构师密切合作。在方案设计阶段,就应根据建筑物的高度、抗震设防烈度等具体条件合理选用结构形式和结构体系。 1 结构设计的任务 结构设计应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等级、建筑使用功能或

生产需要所确定的荷载、抗震要求、设防标准等,对结构基本构件和整体进行设计,以保证基本构件的强度、变形、裂缝满足设计要求,同时保证结构体系的整体安全性、稳定性、变形性能,保证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结构保持一定的整体性,使人们的生命安全得以保证;保证合理用材,方便施工,同时尽可能降低建筑造价。总之,结构设计的核心是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满足建筑结构功能要求;二是经济问题。 2 概念设计 概念设计是根据理论与实验研究结果及工程经验等形成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进行结构的总体布置,并正确确定细部构造的过程,需要遵循相应规范条文进行合理的平面设计、竖向设计、基础设计等。 概念设计包括两个方面。建筑概念设计是对满足建筑使用功能、造型优美、技术先进的总建筑方案的确定;结构概念设计是在特定的建筑空间中用整体的概念来完成结构总体方案的设计。结构概念设计旨在有意识地处理构件与结构、结构与结构的关系,满足结构的功能要求和建筑功能的需要,以及技术经济可能的设计原则,确定最优的结构体系,选择适用的建筑材料和合理的关键部位构造、结合适宜的施工及合理的效益达到房屋设计的统一。 3 高层建筑抗震概念设计若干原则 建筑抗震性能是概念设计的决定因素,概念设计应遵循

结构设计中的概念设计与结构措施一

1.概念设计的重要性 概念设计是展现先进设计思想的关键,一个结构工程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在特定的建筑空间中用整体的概念来完成结构总体方案的设计,并能有意识地处理构件与结构、结构与结构的关系。一般认为,概念设计做得好的结构工程师,随着他的不懈追求,其结构概念将随他的年龄与实践的增长而越来越丰富,设计成果也越来越创新、完善。遗憾的是,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大部分结构工程师只会依赖规范、设计手册、计算机程序做习惯性传统设计,缺乏创新,更不愿(不敢)创新,有的甚至拒绝对新技术、新工艺的采纳(害怕承担创新的责任)。大部分工程师在一体化计算机结构程序设计全面应用的今天,对计算机结果明显不合理、甚至错误而不能及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导致他们在大学学的那些孤立的概念都被逐渐忘却,更谈不上设计成果的不断创新。 强调概念设计的重要,主要还因为现行的结构设计理论与计算理论存在许多缺陷或不可计算性,比如对混凝土结构设计,内力计算是基于弹性理论的计算方法,而截面设计却是基于塑性理论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这一矛盾使计算结果与结构的实际受力状态差之甚远,为了弥补这类计算理论的缺陷,或者实现对实际存在的大量无法计算的结构构件的设计,都需要优秀的概念设计与结构措施来满足结构设计的目的。同时计算机结果的高精度特点,往往给结构设计人员带来对结构工作性能的误解,结构工程师只有加强结构概念的培养,才能比较客观、真实地理解结构的工作性能。 概念设计之所以重要,还在于在方案设计阶段,初步设计过程是不能借助于计算机来实现的。这就需要结构工程师综合运用其掌握的结构概念,选择效果最好、造价最低的结构方案,为此,需要工程师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结构概念,深入、深刻了解各类结构的性能,并能有意识地、灵活地运用它们。 2.协同工作与结构体系 协同工作的概念广泛存在于工业产品的设计和制造中,对于任一个工业产品,我们均不希望其在远未达到其设计寿命(负荷、功能)时,它的某些部件(或零件)即出现破坏。对于建筑结构,协同工作的概念即是要求结构内部的各个构件相互配合,共同工作。这不仅要求结构构件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能共同受力,协同工作,同时达到极限状态,还要求他们能有共同的耐久寿命。结构的协同工作表现在基础与上部结构的关系上,必须视基础与上部结构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不能把两者割裂开来处理。举例而言,对砖混结构,必须依靠圈梁和构造柱将上部结构与基础连接成一个整体,而不能单纯依靠基础自身的刚度来抵御不均匀沉降,所有圈梁和构造柱的设置,都必须围绕这个中心。 对协同工作的理解,还在于当结构受力时,结构中的各个构件能同时达到较高的应力水平。在多高层结构设计时,应尽可能避免短柱,其主要的目的是使同层各柱在相同的水平位移时,能同时达到最大承载能力,但随着建筑物的高度与层数的加大,巨大的竖向和水平荷载使底层柱截面越来越大,从而造成高层建筑的底部数层出现大量短柱,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对于大截面柱,可以通过对柱截面开竖槽,使矩形柱成为田形柱,从而增大长细比,避免短柱的出现,这样就能使同层的抗侧力结构在相近的水平位移下,达到最大的水平承载力;而对于梁的跨高比的限制,一般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实际上与长短柱混杂的效果一样,长、短梁在同一榀框架中并存,也是极为不利的,短跨梁在水平力的作用下,剪力很

浅谈对结构概念设计的认识

浅谈对结构概念设计优化的认识 产品中心 设计一部杨英瑜 0 前言 建业网校登载的“结构成本控制的管理思路和技术方法”,仔细阅读,觉得对成本控制,确实很有帮助,但文章只给出思路及若干值得关注的工程结构问题,然而没有答案;对这些问题,如果进行结构优化设计,是可以较为完满解决的,但房地产行业的实际情况,往往是立项后,建筑方案一确定,希望施工图立等可取,这样,要想进行优化设计,设计周期及工期,都有困难,因为商机不等人,故想从结构概念设计优化的角度,先从一些影响较大的局部问题,进行概念设计优化分析,对控制结构成本,比孤立地对单个问题的分析[1],也许会更有好处;本文将结合以往的工程实践,对某些项目的基础工程案例,进行分析,以求对开发新项目时,能起点借鉴作用。 一、结构设计优化的前景 2006年6月份,我国召开“首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工程院江 欢成院士在他的报告中指出[2] : “我国优化设计工作方兴未艾,大有可为。…它符合可持续发展和科教兴国伟大战略,是科学发展观在建筑行业中的落实”。然而在比较讲究经济效益的房地产行业,并没有得到广泛推广,可能有技术层面的原因,文献[3]指出:建筑结构构件的断面尺寸是离散量,规范中的一些要求、实际设计时的约束和约定,很难用显式表达,一个稍大的工程结构,设计变量及约束条件都很多,……凡此种种,都要求要有很实用和方便的软件工具,这可能是妨碍结构设计优化普遍推广的原因;目前从事这方面工作的单位也不少,文献[2][3]的单位就在这方面做了不少工作,有很多经验值得借鉴;文献[2]介绍,经他们优化过的工程,在实物工程量上,可节约5%~10%,甚至更大,而在建筑空间和平面使用方面,带来的效益更大;作为有十五年开发经历的建业集团,年开发量200万㎡(见建业网集团简介),要想结构成本,有较大幅度的降低,开展结构设计优化,应该是提到日程上来的时侯了。 二、目前结构设计优化的一些具体做法 1)、复核性的优化 文献[2]介绍的案例中,很多是在既有施工图的基础上进行优化,笔者把这种做法称为复核性的优化,因为甲方认为建筑、结构不尽合理或配筋过多不经济,委托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优化,以求克服某些缺陷或降低成本,这种做法,不是全面、全过程的优化,往往带有原设计的弱点,但经过优化后,建筑、结构的使用功能得到相当大的改善,优化设计的周期较短,直接经济效益,也很可观,故甲方很容易接受这种做法。 这种做法也有实际问题,如修改设计的费用、责任问题,文献[2]的作者江院士还坦言:“好朋友劝我不要搞,因为得罪人,特别是得罪同行,得罪老朋友”。虽如此,江院士还是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继续从事这方面的工作;但毕竟是要面对的实际问题。 2)、全面优化 工程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应该说从立项、建筑结构方案、施工图设计、施工阶段、交付使用,每一个环节都有定位及需要优化的问题,目前房地产行业,全过程、全

结构设计题库15-2-10

结构设计题库15-2-10

问题: [单选]圈梁的高度不应小于() A.60mm B.120mm C.180mm D.300mm 构造要求,见《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第7.1.5条。

问题: [单选]墙梁设计时,正确的概念是下述哪几条?Ⅰ.施工阶段,托梁应按偏心受拉构件计算Ⅱ.使用阶段,托梁支座截面应按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计算Ⅲ.使用阶段,托梁斜截面抗剪承载力应按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计算Ⅳ.承重墙梁的支座处应设置落地翼墙() A.Ⅰ、Ⅱ、Ⅲ B.Ⅰ、Ⅱ、Ⅲ、Ⅳ C.Ⅱ、Ⅲ、Ⅳ D.Ⅰ、Ⅲ、Ⅳ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规定:使用阶段,托梁跨中截面应按钢筋混凝土偏心受拉构件计算,托梁支座正截面和托梁斜截面应按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计算;施工阶段,托梁应按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进行抗弯、抗剪承载力验算。

问题: [单选]墙梁计算高度范围内的墙体,在不加设临时支撑的条件下,每天砌筑高度不应超过多少()? A.1.2m B.1.5m C.2m D.l0/3(l0为墙梁计算跨度) 构造要求,见《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第7.3.12条。 (女士护肤品 https://www.doczj.com/doc/5e13021323.html,/)

问题: [单选]作用在过梁上的荷载有砌体自重和过梁计算高度范围内的梁板荷载,但可以不考虑高于ln(ln 为过梁净跨)的墙体自重及高度大于ln以上的梁板荷载,这是因为考虑了下述哪种作用()? A.应力重分布 B.起拱而产生的卸载 C.梁与墙之间的相互作用 D.应力扩散

问题: [单选]砖砌体墙上有1.2m宽的门洞,门洞上设钢筋砖过梁,若梁上墙高为1.5m,则计算过梁上的墙重时,应取墙高为:() A.0.4m B.0.5m C.1.2m D.0.6m

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重点概念总结

荷载与作用 荷载—由各种环境因素产生的直接作用在结构上的各种力。 如重力、土压力、水压力、风压力。 作用—能使结构产生效应的各种因素总称为作用。 效应—结构的内力、变形, 应力、应变, 速度、加速度等。 作用:直接作用—(狭义)荷载:广义荷载 间接作用 直接作用——直接作用在结构上的各种荷载 间接作用——能引起结构内力、变形等效应的非直接作用因素 如地震、温度变化、地基不均匀沉降等。 作用的分类: 1.按随时间的变异分类。 (1)永久作用:在结构设计基准期内其值不随时间变化,或其变化与平均值相比可以忽略不计。 (2)可变作用:在结构设计基准期内其值随时间变化,且其变化与平均值相比不可忽略的作用。 (3)偶然作用:在结构设计基准期内不一定出现,而一旦出现其量值很大且持续时间很短的作用。如地震、爆破。 2.按随空间位置的变异性分类 (1)固定作用:在结构空间位置上具有固定的分布。如结构自重、固定设备的荷载等。(2)可动作用:在结构空间位置上的一定范围内可以任意分布。如房屋中的人员、家具荷载,桥梁上的车辆荷载等。 3.按结构的反应分类 (1)静态作用:对结构或构件不产生加速度或其加速度可以忽略不计。 如结构自重、土压力、温度变化等。 (2)动态作用:对结构或构件产生不可忽略的加速度。 如地震、风、冲击和爆炸等。 重力 1结构自重 自重——由地球引力产生的组成结构的材料的重力。 2土的自重应力 土是由土颗粒、水和气组成的三相非连续介质。 土的自重应力为自身有效重力在土体中引起的应力。 雪荷载 1雪压:单位地面上积雪的自重。 2基本雪压:当地空旷平坦地面上根据气象记录资料经统计得到的在结构使用期间可能出现的最大雪压值。 2.影响屋面雪压的因素。 (1)风对屋面的影响—漂积作用。 (2)屋面坡度对积雪的影响。 (3)屋面温度对积雪的影响。

结构概念设计的几点基本思想

结构设计初期,根据建筑、地质勘探等特点,预先选择适当的结构尺寸、基础形式、荷载假定、计算模型等,形成概念上的整体模型,即结构概念设计的基本思想。概念设计合理与否,将直接决定了最终整个结构设计的卓越或平庸甚至失败。本文从结构设计的角度,对概念设计的基本思想做了较为全面的理解和探讨。 几个基本的结构概念 1构件受力状态 一般结构构件主要有四种基本的受力状态:受拉、受压、弯剪、受扭。结构设计的一个基本的内容就是优化结构体系,进行合理的结构布臵和适当的刚度分布,使得结构内部各构件尽量处于最合理的受力状态,充分发挥材料强度。各种受力状态具有明显不同的特点。 受拉轴向受拉的构件,荷载通过构件截面中心,截面上各点受力均匀,材料强度可以充分利用。对于适合受拉的材料如钢材等,这是一种最为经济合理的受力状态;对混凝土等材料,由于本身的抗拉强度远低于抗压强度,应尽量避免出现这种受力状态。 受压理论上来讲,这应该是一种最合理的受力状态。一般材料抗压强度均不低于抗拉强度,外荷载通过构件截面中心,截面上各点受力均匀。但这仅仅是一种理论的受力状态,实际受压构件由于种种原因存在偏心,或者承受侧向荷载作用,使得承载力与构件的长细比有关,长细比越大,构件的承载力越低。增大截面回转半径、加强构件边界条件等可以减小构件长细比,但这需要以建筑空间和工程费用作为代价。 考虑偏心情况,相同计算长度和边界条件的受压构件,以环形截面最为合理,圆形及正方形截面次之。通过改变截面尺寸、增加适当的侧向支撑等措施达到两个方向回转半径近似相同的工字形型钢、角钢或组合截面也能做成比较经济合理的受压构件。 弯剪实际构件受弯受剪往往同时发生。受弯作用产生的正应力在离中和轴最远处最大,中和轴附近则比较小,受力不均匀;剪应力在截面中和轴附近最大,离中和轴最远处则降为零。另外,在整个构件的计算长度内,受弯受剪引起的应力分布也很不均匀。以矩形截面简支梁为例,在均布荷载作用下,跨中弯距M最大,剪力V为零,支座处剪力V最大,弯距M为零,最终结果是,整段梁内各截面的受力状态以及同一截面上各点的受力状态均不相同,使得材料强度远不能充分利用。 对于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改进措施:采用适当形式的纵筋和箍筋承剪,合理布臵纵向受力钢筋;减小中和轴附近的截面尺寸,如采用工字形、T形、空腹桁架等截面形式,圆形及环形截面则极不合理;增大跨中截面高度,如鱼腹式变截面梁等。 受扭构件受扭时,截面上会产生成对的剪应力形成力偶对来抵抗扭矩。截面中间部分的应力小,力臂也

结构设计原理复习题Word版

《结构设计原理》复习题 一、填空 1.按加工方式不同,钢筋分为()、()、()、()四种。 2.()与()通常称为圬工结构。 3.梁内钢筋主要有()、()、()、()等。 4.随着柱的长细比不同,其破坏型式有()、()两种。 5.根据张拉预应力筋与浇筑混凝土构件之间的先后顺序,预应力混凝土分为()、()两类。 6.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主要有以下三项组成()、()、()。 7.按照配筋多少的不同,梁可分为()、()、()三种。 8.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主要有()和()两种形式。 9.梁内钢筋主要有()、()、()、()等。 10.()、()、()称为结构的可靠性。 11.钢筋的冷加工方法有()、()、()三种。 12.结构的极限状态,根据结构的功能要求分为()、()两类。 13.T形截面梁的计算,按()的不同分为两种类型。 14.在预应力混凝土中,对预应力有如下的要求()、()、()。 15.钢筋混凝土梁一般有()、()、()三种不同的剪切破坏形式。 16.预应力钢筋可分为()、()、()三种。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混凝土在长期荷载作用下,其变形随时间延长而增大的现象称为徐变。() 2.抗裂性计算的基础是第Ⅱ阶段。() 3.超筋梁的破坏属于脆性破坏,而少筋梁的破坏属于塑性破坏。() 4.增大粘结力、采用合理的构造和高质量的施工、采用预应力技术可以减小裂缝宽度。() 5.当剪跨比在[1, 3]时,截面发生斜压破坏。. () 6.预应力损失是可以避免的。() 7.整个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超过某一特定状态时,就不能满足结构功能的要求,这种特殊状态称为结构的极限状态。()8.箍筋的作用主要是与纵筋组成钢筋骨架,防止纵筋受力后压屈向外凸出。() 9.采用预应力技术可杜绝裂缝的发生或有效减少裂缝开展宽度。()10.为了保证正截面的抗弯刚度,纵筋的始弯点必须位于按正截面的抗弯计算该纵筋的强度全部被发挥的截面以内,并使抵抗弯矩

结构概念设计课程论文

仿生结构设计------自然与建筑结构的交融式设计 摘要:大自然处处存在天然的美感与协调,而城市的快速发展则是在一定的程度上破坏了这种美感和协调性,城市建筑异军突起,看似千姿百态实则形态单一,如何设计切合自然美感,功能,环保的建筑结构是新世纪建筑师与结构师们必须面对的问题,而在21世纪初,随着仿生学理论的建立与逐步发展,将仿生学应用于结构概念设计中,使更多的城市建筑结构与自然相协调,且能同时满足功能需求,美观,环保且易于建造。 实体的仿生,是从自然界中选取研究对象,将对象的形态,结构转化为可以利用在技术领域的抽象功能,考虑用不同的材料和工艺手段进行创造新的形态和结构,具有科技性,时代性和标志性。 关键词:结构概念,仿生建筑,美观,协调性,功能与环保 结构设计案例:北京水立方游泳中心 一·建筑结构功能和目标 水立方的设计灵感来源于肥皂泡,主体结构采用钢结构,内部空间巨大,同时设立了多个大型的游泳池,不仅能够完全胜任比赛的要求,平时生活中也可以继续使用,不像有的奥运场馆,奥运会结束后出了纪念价值之外就没有了其他作用,也带不来经济收益。 方形是中国古代城市建筑最基本的形态,它体现的是中国文化中以纲常伦理为代表的社会生活规则。“天圆地方”的设计哲学催生了“水立方”,而这个“方盒子”又能够最佳体现国家游泳中心的多功能要求。传统文化与建筑功能就这样实现了完美结合。在中国文化里,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元素,并激发起人们欢乐的情绪。国家游泳中心赛后将成为北京最大的水上乐园,所以设计者针对各个年龄层次的人,探寻水可以提供的各种娱乐方式,开发出水的各种不同的用途,他们将这种设计理念称作“水立方”。 肥皂泡式的膜结构具有很好的透光作用,不需要过多的灯光来供应照明,因此节约了能源,体现了环保的意识,而08年的奥运会目标,“绿色”,“环保”就是其中的主题,和自然界像协调,同国家奥运中心,另一个仿生建筑“鸟巢”相互呼应。 在全球化的语境下,地域性就显得很重要了,而一个地方地域性的特色表示,很多时候往往会采取地标性建筑来担当这个角色,因此仿生建筑有了新的要求,需要融入更多的历史文化,人文观念等进去,而对中国来说,水具有极为深刻的文化代表性,上善若水,是古代哲学家的人文情怀的体现,也是对后人的告诫,因此水立方的设计,不仅仅是给奥运会提供了一处比赛的场地,也向世界展现出了中国的特色,传达了中国人的理念。 水立方水泡式的膜结构 二,结构方案的选择 结构是决定一座建筑是否能够修建的最主要因素,选择什么样的结构,直接决定了建筑功能与外形会是什么样的,一幢建筑,在兼顾可施工性的情况下还得考虑多种结构方案,从

浅谈概念设计及结构设计

浅谈概念设计及结构设计 发表时间:2018-09-05T17:01:37.933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9期作者:于丽妲 [导读] 从而促进整个建筑业的快速高效发展,最终将惠及人民大众,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在设计工程中引入概念设计理念,会极大的简化设计流程,避免因为计算机软件的过分应用产生的数据脱节现象。 于丽妲 方舟国际设计有限公司 摘要:强调概念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必将为建筑业注入新的血液,从而促进整个建筑业的快速高效发展,最终将惠及人民大众,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在设计工程中引入概念设计理念,会极大的简化设计流程,避免因为计算机软件的过分应用产生的数据脱节现象。 关键词:概念设计;结构设计;开展 前言:概念设计必须有理论基础知识作为行动准则,离开理论基础知识的指导,结构设计就不会客观,而变成主观设计。同时也要依靠先进的设计工具,多方面的分析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并与理论基础知识结合并用,让结构总体系与各个分体系的工作原理和力学性质及构造处理原则相互融合。概念设计不仅可以发挥建筑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创新建筑结构设计理念,而且可以从实质上保证乃至提升建筑的质量和使用效能,建筑师必须要熟悉并深入理解概念设计的内涵,将高质量的设计工程展现给世人。 一、概念设计的重要性 强调概念设计的重要,主要还因为现行的结构设计理论与计算理论存在许多缺陷或不可计算性。比如对混凝土结构设计,内力计算是基于弹性理论的计算方法,而截面设计却是基于塑性理论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这一矛盾使计算结果与结构的实际受力状态差之甚远,为了弥补这类计算理论的缺陷,或者实现对实际存在的大量无法计算的结构构件的设计,都需要优秀的概念设计与结构措施来满足结构设计的目的。同时计算机结果的高精度特点,往往给结构设计人员带来对结构工作性能的误解,结构工程师只有加强结构概念的培养,才能比较客观、真实地理解结构的工作性能。 概念设计之所以重要,还在于在方案设计阶段,初步设计过程是不能借助于计算机来实现的。这就需要结构工程师综合运用其掌握的结构概念,选择效果最好、造价最低的结构方案,为此,需要工程师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结构概念,深入、深刻了解各类结构的性能,并能有意识地、灵活地运用它们。 二、概念设计的意义 概念设计一般指不经数值计算,尤其在一些难以作出精确理性分析或在规范中难以规定的问题中,依据整体结构体系与分体系之间的力学关系、结构破坏机理、震害、试验现象和工程经验所获得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从整体的角度来确定建筑结构的总体布置和抗震细部措施的宏观控制。运用概念性近似估算方法,可以在建筑设计的方案阶段迅速、有效地对结构体系进行构思、比较与选择,易于手算。所得方案往往概念清晰、定性正确,避免后期设计阶段一些不必要的繁琐运算,具有较好的的经济可靠性能。概念设计减少了对较难改进的客观条件的依赖,增强了对人才的要求,使得建筑结构设计更具灵活性、更能为人所掌握和控制。 三、概念设计对于建筑设计的必要性 建筑设计需要对各个力学应力数值、结构数值、材料数值进行精确地计算,但是过分依赖计算机软件,会对建筑结构造成不可预计的危害。比如在实际设计中很多设计人员用多、高层结构三维空间分析程序来计算底层框架,还有人为地布置一些抗震墙,但是不能完全满足楼层间的合理刚度比,也不能完全正确地反映底层框架在地震时受力状态。在设计中导致这样问题的出现,根本原因就是在于结构概念不明确,没考虑这两种结构体系的差异。如果是运用概念设计方法可以在建筑设计方案阶段迅速、有效地对结构体系进行构思、比较与选择。所得方案往往概念清晰、定性正确,避免后期设计阶段一些不必要的繁琐运算,具有较好的经济可靠性能。 同时,概念设计也是判断计算机分析输出数据可靠与否的主要依据。避免电算误差问题的产生,在建筑结构设计中采用概念设计是最好的方法。在实际设计工作中,运用概念设计理念还可以对已经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发现深层次的因素,来改善设计水平。这往往比查找历史数据更为便捷。 四、如何开展概念设计 4.1选择合理的结构方案一个成功的设计必须选择一个经济合理的结构方案,即要选择一个切实可行的结构形式和结构体系。结构体系应受力明确,传力简捷,同一结构单元不宜混用不同结构体系,地震区应力求平面和竖向规则。总之,必须对工程的设计要求、地理环境、材料供应、施工条件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并与建筑、水、暖、电等专业充分协商,在此基础上进行结构选型,确定结构方案,必要时还应进行多方案比较,择优选用。 4.2平面设计 建筑平面的形状宜选用风压较小的形式,并应考虑邻近高层建筑对其风压分布的影响,还必须考虑有利的抵抗能力和竖向荷载,在地震作用下,力求简单。在高层建筑中,建筑体受到更多的风压,没有好的的流体外形,就会对建筑产生长时间的水平应力。随着建筑层数提高,水平载荷下的侧移现象逐渐加重。在平常情况下承受内部静态应力,如果发生地震等或者其他地质灾害,则会诱发外部形变,对建筑内居住者产生生命安全影响。 4.3竖向设计 在竖向传力体系设计中,首先要注意建筑不能超高,因为新的设计准则对建筑超高有了更严格的要求。在高层建筑的设计中,抗侧力结构刚度,应注意由基础向顶层逐渐过渡,要尽量避免出现在竖向上刚度发生突变的现象,以免由于刚度的较大突变而削弱其抵抗水平荷载的能力。高层建筑必须有相应的锚固深度,此锚固深度可结合布置设备用房和地下停车库的需要,作为一层或多层地下空间,这对降低高层建筑的重心有利,可提高建筑抗震能力及抗倾覆能力。 在竖向形体设计中,截锥形的建筑,采用由下而上分段逐渐减小楼层面积阶梯状体型,能使房屋刚度大大增加,由于房屋顶部的楼面尺寸比底部小,除了在建筑使用功能方面存在优点外,在抗风和抗震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