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出勤表的公式

出勤表的公式

出勤表的公式

日期

=IF(MONTH(DATE($C$1,$D$1,COLUMN(A1)))=$D$1,DAY(DATE($C$1,$D$ 1,COLUMN(A1))),"") 右拉复制。

星期

=IF(MONTH(DATE($C$1,$D$1,COLUMN(A1)))=$D$1,TEXT(DATE($C$1,$D $1,COLUMN(A1)),"[$-804]aaa;@"),"") 右拉复制。

一个√表示出勤半天。

=COUNTIF(D4:AG5,"√")/2 就可以了

excel函数公式大全excelXX怎样使用函数公式统计出勤率

excel函数公式大全excelXX怎样使用函数公式统计出勤率 Excel中经常需要用到公式进行计算出勤率,统计出勤率的公式具体该如何使用呢?对于新手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怎么办?下面是由分享的excel统计出勤率公式的用法,以供大家阅读和学习。 1:首先我们知道需要用到vlookup函数,那么先介绍一下使用vlookup函数的几个参数,vlookup是判断引用数据的函数,它总共有四个参数,依次是: 1、判断的条件 2、跟踪数据的区域 3、返回第几列的数据 4、是否精确匹配 2:根据以上参考,和上述在总表显示问题的实际需求,在总表相应单元格输入这个公式是: =VLOOKUP($C3,'xx.01工业'!$D4:$P260,3,FALSE)

3:总表里包含12个月的小表。可用分级来隐藏或显示。 =VLOOKUP($C3,'xx.01工业'!$D4:$P260,3,FALSE) 详细说明一下,在此vlookup函数例子中各个参数的使用说明: 4:C3是判断的条件,也就是说分表和总表中名字相同者,即总表假别列对应的数据和分表中名字列C列的数据相同方能引用; 5:xx.01工业'!$D4:$P260是数据跟踪的区域,因为需要引用的数据在P列,所以跟踪的区域至少在P列,xx.01工业'!是不同表间引用所用的表名称,和标志是表间引用的!符号,$是绝对引用(关于绝对引用可以参考这里),$D4:$P260表明从D4到P260单元格的数据区域,如果数据区域不止P26,那么可以直接使用D:P,这样虽然方便但是有风险,因为如果xx.01工业表的下方还有其它数据,就有可能出现问题; 6:3这是返回什么数的列数,如上图的事假是第3列,所以应该是3,如果要求病假的数值,那么此处应该是4 7:最后是否绝对引用,如果是就输入true如果是近似即可满足条件那么输入false(近似值主要用于带小数点的财务、运算等)

HR最常用的64个计算公式【最新】

HR最常用的64个计算公式 HR经常需要和数据打交道,如入职率、离职率、加班费计算等。虽然日常工作中,单个数据的计算并不麻烦,但几十上百个累计在一起,确实很容易混淆,甚至计算失误。 不过大橙子急HR之所急,整理了常用的64个人力资源计算公式,HR可以添加至收藏夹随时使用,也可以打印出来贴在电脑旁边随时查询。 一、招聘分析常用计算公式 1.招聘入职率:应聘成功入职的人数÷应聘的所有人数×100%。 2.月平均人数:(月初人数+月底人数)÷2 3.月员工离职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平均人数×100% 4.月员工新进率:整月员工新进总人数÷月平均人数×100% 5.月员工留存率:月底留存的员工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

6.月员工损失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 7.月员工进出比率:整月入职员工总人数÷整月离职员工总人数×100% 二、考勤常用的统计分析公式 1.个人出勤率:出勤天数÷规定的月工作日×100% 2.加班强度比率:当月加班时数÷当月总工作时数×100% 3.人员出勤率:当天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 4.人员缺勤率:当天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 三、常用工资计算、人力成本分析公式 1.月薪工资:月工资额÷21.75天×当月考勤天数 2.月计件工资:计件单价×当月所做件数

3.平时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1.5倍×平时加班时数 4.假日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2倍×假日加班时数 5.法定假日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3倍×法定假日加班时数 6.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比率: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100% 7.非生产人员工资比率:非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100% 8.人力资源费用率: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销售收入总额×100% 9.人力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比重: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成本费用总额×100%

培训专题-【出勤率】人手一份的出勤率计算公式

出勤率计算公式 出勤率计算公式 缺勤率=缺勤天数/应出勤天数×100% 出勤率=实际出勤天数/应出勤天数×100% =1-缺勤率 =1-(缺勤天数/应出勤天数×100%) 一、出勤率统计的人员范围 1、以报告期期末从业人员数为准,不在岗职工不需统计。 2、从业人员 包括在岗职工、聘用留用的离退休人员、外籍及港、澳、台方人员、人事档案关系保留在原单位的人员。不包括不在岗职工。 3、在岗职工 指在本单位工作并由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以及有工作岗位,但由于学习、病伤产假(六个月以内)等原因暂未工作,仍由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 4、不在岗职工 指由于各种原因,已经离开本人的生产或工作岗位,并已不在本单位从事其他工作,但仍与本单位保留人事劳动关系的人员。包括停薪留职人员。不包括本单位的离退休人员。 人事劳动关系指单位对职工有以下承诺之一的:一是负担其养老等各项保险;二是可以参与原单位的住房分配或回单位办理退休手续。如企业的下岗人员、机关事业单位分流的无岗位仍在册人员、国家机关分流的将来待分配的学习人员、到校办企业工作的教职工、到开发区工作的人员、在单位劳服、三产工作的人员、被劳务输出的人员、长期病休人员等。 因公出国工作或派出劳务人员,如原单位仍发放工资的应在此项中统计其人数,并在相应项目中统计其生活费;如原单位不再发放工资的人员,只统计其人数,境外单位发放的工资不统计。 二、出勤报表 1、按月生成《出勤统计报表》。(详见附件一) 2、已经使用ERP出勤系统的可以从系统中导出此表。

3、未使用ERP出勤系统的,参照此表生成适用本公司的表格,作为薪资计算及出勤指标计算的依据。 三、出勤天数 1、应出勤天数 方案一:不同班制,按统一的应出勤天数计算。 应出勤天数=月历天数-周六、日天数-法定假天数 方案二:按不同班制,分别计算应出勤天数。 应出勤天数=常日班人数×常日班应出勤天数+四班三倒人数×四班三倒应出勤天数+ … +两班两倒人数×两班两倒应出勤天数 说明:各班制应出勤天数=月历天数-各班制应倒休天数 建议:因出勤首先计算缺勤率,再计算出勤率。可以忽略各班制的情况。 2、缺勤天数 缺勤天数=事假天数+病假天数+婚假天数+产假天数+丧假天数+探亲假天数+年休假天数+工伤假天数+旷工天数 3、实际出勤天数 实际出勤天数=应出勤天数-缺勤天数

HR常用的100个计算公式

HR必备宝速查宝典:最常用的100个计算公式 一招聘分析常用计算公式 1、招聘入职率:应聘成功入职的人数÷应聘的所有人数×100%。 2、月平均人数:(月初人数+月底人数)÷2 3、月员工离职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平均人数×100% 4、月员工新进率:整月员工新进总人数÷月平均人数×100% 5、月员工留存率:月底留存的员工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 6、月员工损失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 7、月员工进出比率:整月入职员工总人数÷整月离职员工总人数×100% 二、考勤常用的统计分析公式 1、个人出勤率:出勤天数÷规定的月工作日×100% 2、加班强度比率:当月加班时数÷当月总工作时数×100% 3、人员出勤率:当天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 4、人员缺勤率:当天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

三、常用工资计算、人力成本分析公式 1、月薪工资:月工资额÷21.75天×当月考勤天数 2、月计件工资:计件单价×当月所做件数 3、平时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1.5倍×平时加班时数 4、假日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2倍×假日加班时数 5、法定假日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3倍×法定假日加班时数 6、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比率: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100% 7、非生产人员工资比率:非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100% 8、人力资源费用率: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销售收入总额×100% 9、人力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比重: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成本费用总额×100% 10、人均人工成本: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同口径职工人数

出勤率计算公式

出勤率计算公式 缺勤率=缺勤天数/应出勤天数×100% 出勤率=实际出勤天数/应出勤天数×100% =1-缺勤率 =1-(缺勤天数/应出勤天数×100%) 一、出勤率统计的人员范围 1、以报告期期末从业人员数为准,不在岗职工不需统计。 2、从业人员 包括在岗职工、聘用留用的离退休人员、外籍及港、澳、台方人员、人事档案关系保留在原单位的人员。不包括不在岗职工。 3、在岗职工 指在本单位工作并由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以及有工作岗位,但由于学习、病伤产假(六个月以内)等原因暂未工作,仍由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 4、不在岗职工 指由于各种原因,已经离开本人的生产或工作岗位,并已不在本单位从事其他工作,但仍与本单位保留人事劳动关系的人员。包括停薪留职人员。不包括本单位的离退休人员。 人事劳动关系指单位对职工有以下承诺之一的:一是负担其养老等各项保险;二是可以参与原单位的住房分配或回单位办理退休手续。如企业的下岗人员、机关事业单位分流的无岗位仍在册人员、国家机关分流的将来待分配的学习人员、到校办企业工作的教职工、到开发区工作的人员、在单位劳服、三产工作的人员、被劳务输出的人员、长期病休人员等。 因公出国工作或派出劳务人员,如原单位仍发放工资的应在此项中统计其人数,并在相应项目中统计其生活费;如原单位不再发放工资的人员,只统计其人数,境外单位发放的工资不统计。 二、出勤报表 1、按月生成《出勤统计报表》。(详见附件一) 2、已经使用ERP出勤系统的可以从系统中导出此表。 3、未使用ERP出勤系统的,参照此表生成适用本公司的表格,作为薪资计算及出勤指标计 算的依据。

三、出勤天数 1、应出勤天数 方案一:不同班制,按统一的应出勤天数计算。 应出勤天数=月历天数-周六、日天数-法定假天数 方案二:按不同班制,分别计算应出勤天数。 应出勤天数=常日班人数×常日班应出勤天数+四班三倒人数×四班三倒应出勤天数+…+两班两倒人数×两班两倒应出勤天数 说明:各班制应出勤天数=月历天数-各班制应倒休天数 建议:因出勤首先计算缺勤率,再计算出勤率。可以忽略各班制的情况。 2、缺勤天数 缺勤天数=事假天数+病假天数+婚假天数+产假天数+丧假天数+探亲假天数+年休假天数+工伤假天数+旷工天数 3、实际出勤天数 实际出勤天数=应出勤天数-缺勤天数 附件一:《出勤月统计报表》

人事常用数据计算公式

一、招聘分析常用计算公式 情境:假设HR圈内招聘网,月初员工为100人,本月招聘,前来招聘30人,成功录取5名。本月离职员工3名。 1、【招聘入职率】:应聘成功入职的人数÷应聘的所有人数×100%。 (应聘30人,录取5人则5÷30×100%=入职率:16.6%) 2、【月平均人数】:(月初人数+月底人数)÷2 月初员工100人,月底员工102人,则(100+102)÷2 本月平均人数101人 3、【月员工离职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平均人数×100% 本月离职3人,月平均人数101人, 则3÷101×100% 本月员工离职率为:2.9% 4、【月员工新进率】:整月员工新进总人数÷月平均人数×100% 本月新进员工5人,月平均人数101人, 则5÷101×100% 本月员工新进率为:4.9% 5、【月员工留存率】:月底留存的员工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 月底员工102人,月初员工100人, 则:102÷100×100% 本月员工留存率为:102% 6、【月员工损失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 本月离职员工3名,月初员工100名, 则:3÷100×100% 本月员工损失率为:3% 7、【月员工进出比率】:整月入职员工总人数÷整月离职员工总人数×100% 本月入职员工5名,本月离职员工3名, 则:5÷3×100% 本月员工进出比率为:166% 二、考勤常用的统计分析公式 1、【个人出勤率】:出勤天数÷规定的月工作日×100% 如:出勤20天,规定的月工作日为23天,

则,20÷23×100% 个人出勤率为:86.9% 2、【加班强度比率】:当月加班时数÷当月总工作时数×100% 当月加班6个小时,当月总工作时数为184小时(23天*8小时)则,8÷184×100% 加班强度比率:3.2% 3、【人员出勤率】:当天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 当天出勤员工98人,当天企业总人数102人, 则:98÷102×100% 人员出勤率为:96% 4、【人员缺勤率】:当天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 当天缺勤人数4人,当天企业总人数102人, 则:4÷102×100% 人员缺勤率为:3.9% 三、常用工资计算、人力成本分析公式 1、月薪工资:月工资额÷21.75天×当月考勤天数 2、月计件工资:计件单价×当月所做件数 3、平时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1.5倍×平时加班时数 4、假日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2倍×假日加班时数 5、法定假日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3倍×法定假日加班时数 6、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比率: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100% 7、非生产人员工资比率:非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100% 8、人力资源费用率: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销售收入总额×100% 9、人力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比重: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成本费用总额×100% 10、人均人工成本: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同口径职工人数 11、人工成本利润率:一定时期内企业利润总额÷同期企业人工成本总额×100% 四、培训统计分析公式 【培训出勤率】:实际培训出席人数÷计划培训出席人数×100% 五、HR常用基础公式汇总

2020年出勤率计算公式

作者:非成败 作品编号:92032155GZ5702241547853215475102 时间:2020.12.13 出勤率计算公式 缺勤率=缺勤天数/应出勤天数×100% 出勤率=实际出勤天数/应出勤天数×100% =1-缺勤率 =1-(缺勤天数/应出勤天数×100%) 一、出勤率统计的人员范围 1、以报告期期末从业人员数为准,不在岗职工不需统计。 2、从业人员 包括在岗职工、聘用留用的离退休人员、外籍及港、澳、台方人员、人事档案关系保留在原单位的人员。不包括不在岗职工。 3、在岗职工 指在本单位工作并由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以及有工作岗位,但由于学习、病伤产假(六个月以内)等原因暂未工作,仍由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 4、不在岗职工 指由于各种原因,已经离开本人的生产或工作岗位,并已不在本单位从事其他工作,但仍与本单位保留人事劳动关系的人员。包括停薪留职人员。不包括本单位的离退休人员。 人事劳动关系指单位对职工有以下承诺之一的:一是负担其养老等各项保险;二是可以参与原单位的住房分配或回单位办理退休手续。如企业的下岗人员、机关事业单位分流的无岗位仍在册人员、国家机关分流的将来待分配的学习人员、到校办企业工作的教职工、到开发区工作的人员、在单位劳服、三产工作的人员、被劳务输出的人员、长期病休人员等。 因公出国工作或派出劳务人员,如原单位仍发放工资的应在此项中统计其人数,并在相应项目中统计其生活费;如原单位不再发放工资的人员,只统计其人数,境外单位发放的工资不统计。

二、出勤报表 1、按月生成《出勤统计报表》。(详见附件一) 2、已经使用ERP出勤系统的可以从系统中导出此表。 3、未使用ERP出勤系统的,参照此表生成适用本公司的表格,作为薪资计算及出勤指标计 算的依据。 三、出勤天数 1、应出勤天数 方案一:不同班制,按统一的应出勤天数计算。 应出勤天数=月历天数-周六、日天数-法定假天数 方案二:按不同班制,分别计算应出勤天数。 应出勤天数=常日班人数×常日班应出勤天数+四班三倒人数×四班三倒应出勤天数+…+两班两倒人数×两班两倒应出勤天数 说明:各班制应出勤天数=月历天数-各班制应倒休天数 建议:因出勤首先计算缺勤率,再计算出勤率。可以忽略各班制的情况。 2、缺勤天数 缺勤天数=事假天数+病假天数+婚假天数+产假天数+丧假天数+探亲假天数+年休假天数+工伤假天数+旷工天数 3、实际出勤天数 实际出勤天数=应出勤天数-缺勤天数 附件一:《出勤月统计报表》 作者:非成败 作品编号:92032155GZ5702241547853215475102 时间:2020.12.13

出勤表

员工考勤表 年月 序号 日期 姓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备注:R:休息B:病假S:事件K:旷工A:其它N:年假T:探亲H:婚假J:加班 规格:A4

部门经理:部门主管:考勤员: 规格:16.6cm×21cm 员工请假报告单 姓名:部门:填写日期: 假别:起止日期:自年月日至年月日止 事由及申请天数: 饭店领导审批意见: 备 注

出勤管理制度 为使本公司职工养成守时出勤的习惯,特制定本制度。本公司职工,均按照本制度执行。一.出勤时间 1、周一至周五:为正常工作日,节假日除外。 2、周六周日:为休息日,举办公司大型活动、集体活动等除外。 上午中午晚上 夏季8:30—11:30 13:00—17:30 18:30加班计算 冬季8:30—11:30 13:00—17:00 18:30加班计算 二.公司职工一律实行上下班登记制度。规定如下: 1.职工每日出勤必须亲自按时签到出勤。

2.因公或请假需外出者,把签到记录交到主管处由主管注明出入时间,回司再注明时间后交还本人放回考勤 栏,再自行签到。 3.上班时间因工作或有事需外出者,都必须请假。请假条经本部门主管同意签字并交办公室登记后方可离开。 (具体事项参照《员工请假管理制度》,各部门均有存档) 三.考勤内容: 1.迟到:上班时间未到或未到岗者,即为迟到。上班时间开始后30分钟至60分钟内到班者,按迟到论处,超 过60分钟以上者,按旷工半日处理。 2.早退:未到下班时间而提前离岗者,即为早退。提前30分钟内下班者,按早退处理,超过30分钟按旷工半 日处理。 3.旷工:未经请准假或假期满未经续假擅自不到职者,即为旷工。委托他人代理签到者,伪造或涂改签到薄者, 签到上班后不到岗上班者,均以旷工处理,代理签到者并同处理。 4.工作时间未经领导批准离开工作岗位者,即为擅离职守。擅离职守30分钟内同迟到处理,超过60分钟,按 旷工半日处理。 四. 检查与考核

人力资源的常用计算公式

人力资源的常用计算公式 一、招聘分析常用计算公式 1、招聘入职率:应聘成功入职的人数÷应聘的所有人数×100%。 2、月平均人数:(月初人数+月底人数)÷2 3、月员工离职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平均人数×100% 4、月员工新进率:整月员工新进总人数÷月平均人数×100% 5、月员工留存率:月底留存的员工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 6、月员工损失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 7、月员工进出比率:整月入职员工总人数÷整月离职员工总人数×100% 二、考勤常用的统计分析公式 1、个人出勤率:出勤天数÷规定的月工作日×100% 2、加班强度比率:当月加班时数÷当月总工作时数×100% 3、人员出勤率:当天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 4、人员缺勤率:当天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 三、常用工资计算、人力成本分析公式 1、月薪工资:月工资额÷21.75天×当月考勤天数 2、月计件工资:计件单价×当月所做件数 3、平时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1.5倍×平时加班时数 4、假日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2倍×假日加班时数 5、法定假日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3倍×法定假日加班时数

6、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比率: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100% 7、非生产人员工资比率:非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100% 8、人力资源费用率: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销售收入总额×100% 9、人力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比重: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成本费用总额×100% 10、人均人工成本: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同口径职工人数 11、人工成本利润率:一定时期内企业利润总额÷同期企业人工成本总额×100% 四、培训统计分析公式 培训出勤率:实际培训出席人数÷计划培训出席人数×100% 五、HR常用公式分析 1、新晋员工比率=已转正员工数/在职总人数 2、补充员工比率=为离职缺口补充的人数/在职总人数 3、离职率(主动离职率/淘汰率)=离职人数/在职总人数 4、异动率=异动人数/在职总人数 5、人事费用率=(人均人工成本*总人数)/同期销售收入总数 6、招聘达成率=(报到人数+待报到人数)/(计划增补人数+临时增补人数) 7、人员编制管控率=每月编制人数/在职人数 8、人员流动率=(员工进入率+离职率)/2 9、离职率=离职人数/((期初人数+期末人数)/2)

人力资源常用计算公式大全

2016-02-10人力资源研究人力资源研究 1. 人事费用率: 人事费用率指人力成本占销售额比重。该指标反应了人力成本的投入产出比,计算的是人力成本投入在企业总收入中的份额,是最能直接反应人力使用效率的一个指标。 计算公式:人事费用率=人事费用总额/营业额*100% 2. 人均劳动生产力: 人均劳动生产力是指每一个劳动力平均所创造的公司营业额。 计算公式:人均劳动生产力=公司营业额/劳动力人数(员工人数) 3. 人事费用投入产出率: 该指标反应的是每投入1单位的人事费用,能产生多少单位的营业收入。 计算公式:人事费用投入产出率=公司营业额/人事费用总额 4. 人力成本利润贡献率:

人力成本利润贡献率指企业投入的人力成本代价与企业最终获得的以利润表现的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 计算公式:人力成本利润贡献率=税前利润/人事费用总额 5. 薪资占人事费用的比例: 计算公式=薪资总额/人事费用总额*100% 6. 人均薪资与人均劳动生产率的比例: 人均薪资与人均劳动生产力的比例关系在于说明薪资与劳动生产力的变化关系,如人均劳动生产力越高,人均薪资越低,则对投资者而言,投资报酬率越高,也就是投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效益(这个指标数字越大,公司老板越高兴啊)。计算公式=人均劳动生产力÷人均薪资*100% 7. 培训费用占人事费用的比例: 计算公式=培训费用/人事费用总额*100% 8. 人均招聘成本:

计算公式:人均招聘成本=招聘费用总额/到岗总人数 9. 离职率(主动): 主动率职率=主动离职人数/(月初人数+月末人数/2)*100%,关于离职率的计算,有好几种计算方式,简单化,就采取这种最常用的计算方式: 离职率=离职总人数/(期前总人数+期间入职人数) HR必收藏的50条最常用的计算公式 一、招聘分析常用计算公式 1、招聘入职率:应聘成功入职的人数÷应聘的所有人数×100%。 2、月平均人数:(月初人数+月底人数)÷2 3、月员工离职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平均人数×100% 4、月员工新进率:整月员工新进总人数÷月平均人数×100% 5、月员工留存率:月底留存的员工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

(完整版)HR各种计算比例

招聘分析常用计算公式 1、招聘入职率:应聘成功入职的人数÷应聘的所有人数×100%。 2、月平均人数:(月初人数+月底人数)÷2 3、月员工离职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平均人数×100% 4、月员工新进率:整月员工新进总人数÷月平均人数×100% 5、月员工留存率:月底留存的员工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 6、月员工损失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 7、月员工进出比率:整月入职员工总人数÷整月离职员工总人数×100% 考勤常用公式 1、个人出勤率:出勤天数÷规定的月工作日×100% 2、加班强度比率:当月加班时数÷当月总工作时数×100% 3、人员出勤率:当天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 4、人员缺勤率:当天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 工资及人力成本常用公式 1、月薪工资:月工资额÷21.75天×当月考勤天数 2、月计件工资:计件单价×当月所做件数 3、平时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1.5倍×平时加班时数 4、假日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2倍×假日加班时数 5、法定假日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3倍×法定假日加班时数 6、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比率: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100% 7、非生产人员工资比率:非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100%

8、人力资源费用率: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销售收入总额×100% 9、人力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比重: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成本费用总额×100% 10、人均人工成本: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同口径职工人数 11、人工成本利润率:一定时期内企业利润总额÷同期企业人工成本总额×100% 常用基础公式汇总 1、新晋员工比率=已转正员工数/在职总人数 2、补充员工比率=为离职缺口补充的人数/在职总人数 3、离职率(主动离职率/淘汰率)=离职人数/在职总人数 4、离职率=离职人数/((期初人数+期末人数)/2) 5、离职率=离职人数/(期初人数+录用人数)×100% 6、异动率=异动人数/在职总人数 7、人事费用率=(人均人工成本x总人数)/同期销售收入总数 8、招聘达成率=(报到人数+待报到人数)/(计划增补人数+临时增补人数) 9、人员编制管控率=每月编制人数/在职人数 10、人员流动率=(员工进入率+离职率)/2 11、员工进入率=报到人数/期初人数 12、员工当月应得薪资的计算方程式为:每天工资=月固定工资/21.75天 13、当月应得工资=每天工资x当月有效工作天x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例 14、当月应工作天数=当月自然日天数–当月休息日天数 15、当月有效工作日=当月应工作天数–全无薪假期 16、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列=21.75天/当月应工作天数 17、生产型企业劳动生产率=销售收入/总人数

50个HR常用的计算公式

50个HR常用的计算公式 在企业HR的日常工作中,经常要计算很多数据,比如入职率、离职率、出勤率等等。每个数据的计算方式都不复杂,但是类似的数据有几十个很容易混淆?下面为大家整理了大约50个HR常用的计算公式,可供参考。 一、招聘分析常用计算公式 1、招聘入职率:应聘成功入职的人数÷应聘的所有人数×100%。 2、月平均人数:(月初人数+月底人数)÷2。 3、月员工离职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平均人数×100%。 4、月员工新进率:整月员工新进总人数÷月平均人数×100%。 5、月员工留存率:月底留存的员工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 6、月员工损失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 7、月员工进出比率:整月入职员工总人数÷整月离职员工总人数×100%。 二、考勤常用的统计分析公式 1、个人出勤率:出勤天数÷规定的月工作日×100%。 2、加班强度比率:当月加班时数÷当月总工作时数×100%。 3、人员出勤率:当天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 4、人员缺勤率:当天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 三、常用工资计算、人力成本分析公式 1、月薪工资:月工资额÷21.75天×当月考勤天数。 2、月计件工资:计件单价×当月所做件数。 3、平时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1.5倍×平时加班时数。 4、假日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2倍×假日加班时数。 5、法定假日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3倍×法定假日加班时数。 6、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比率: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100%。 7、非生产人员工资比率:非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100%。 8、人力资源费用率: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销售收入总额×100%。 9、人力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比重: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成本费用总额×100%。 10、人均人工成本: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同口径职工人数。 11、人工成本利润率:一定时期内企业利润总额÷同期企业人工成本总额×100%。 四、培训统计分析公式 培训出勤率:实际培训出席人数÷计划培训出席人数×100%。 五、HR常用公式分析 1、新晋员工比率=已转正员工数/在职总人数。 2、补充员工比率=为离职缺口补充的人数/在职总人数。 3、离职率(主动离职率/淘汰率)=离职人数/在职总人数。 4、异动率=异动人数/在职总人数。 5、人事费用率=(人均人工成本*总人数)/同期销售收入总数。 6、招聘达成率=(报到人数+待报到人数)/(计划增补人数+临时增补人数)。 7、人员编制管控率=每月编制人数/在职人数。 8、人员流动率=(员工进入率+离职率)/2。 9、离职率=离职人数/((期初人数+期末人数)/2)。 10、员工进入率=报到人数/期初人数。 11、离职率=离职人数/(期初人数+录用人数)×100%。 12、员工当月应得薪资的计算方程式为:每天工资=月固定工资/21.75天。 备注:

excel统计出勤率公式的用法

excel统计出勤率公式的用法 excel统计出勤率公式用法: 统计出勤率公式使用步骤1:首先我们知道需要用到vlookup 函数,那么先介绍一下使用vlookup函数的几个参数,vlookup 是判断引用数据的函数,它总共有四个参数,依次是: 1、判断的条件 2、跟踪数据的区域 3、返回第几列的数据 4、是否精确匹配 统计出勤率公式使用步骤2:根据以上参考,和上述在总表显示问题的实际需求,在总表相应单元格输入这个公式是:=vlookup($c3,'2013.01工业'!$d4:$p260,3,false) 统计出勤率公式使用步骤3:总表里包含12个月的小表。可用分级来隐藏或显示。 =vlookup($c3,'2013.01工业'!$d4:$p260,3,false) 详细说明一下,在此vlookup函数例子中各个参数的使用说明: 统计出勤率公式使用步骤4:c3是判断的条件,也就是说分表和总表中名字相同者,即总表假别列对应的数据和分表中名字列c列的数据相同方能引用; 统计出勤率公式使用步骤5:2013.01工业'!$d4:$p260是数

据跟踪的区域,因为需要引用的数据在p列,所以跟踪的区域至少在p列,2013.01工业'!是不同表间引用所用的表名称,和标志是表间引用的!符号,$是绝对引用(关于绝对引用可以参考这里),$d4:$p260表明从d4到p260单元格的数据区域,如果数据区域不止p26,那么可以直接使用d:p,这样虽然方便但是有风险,因为如果2013.01工业表的下方还有其它数据,就有可能出现问题; 统计出勤率公式使用步骤6:3这是返回什么数的列数,如上图的事假是第3列,所以应该是3,如果要求病假的数值,那么此处应该是4 统计出勤率公式使用步骤7:最后是否绝对引用,如果是就输入true如果是近似即可满足条件那么输入false(近似值主要用于带小数点的财务、运算等) 统计出勤率公式使用步骤8:vlookup是垂直方向的判断,如果是水平方向的判断可使用hlookup函数 可以做好第一个月复制到其它月份,这样的话,就只要修改数据所在表的名称即可。 统计出勤率公式使用步骤9:第一行的公式做好了,第二行开始都可以直接复制填充 统计出勤率公式使用步骤10:第二个月份的也一样,将前一个月的复制一行过来,修改数据所在表名称,再进行全部复制填充就行了 统计出勤率公式使用步骤11:切记对应的列数不能错,错了数据就错了。 统计出勤率公式使用步骤12:比如下图所选择的数据区域

出勤表

精心整理员工考勤表 年月 序号 日期 姓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备注:R:休息B:病假S:事件K:旷工A:其它N:年假T:探亲H:婚假部门经理:部门主管:考勤员: 员工请假报告单 姓名:部门:填写日期: 假别:起止日期:自年月日至年月日止 事由及申请天数: 规格:16.6cm×

饭店领导审批意见: 备 注 出勤管理制度 为使本公司职工养成守时出勤的习惯,特制定本制度。本公司职工,均按照本制度执行。 一.出勤时间 1、周一至周五:为正常工作日,节假日除外。 2、周六周日:为休息日,举办公司大型活动、集体活动等除外。 上午中午晚上 夏季8:30—11:30 13:00—17:30 18:30加班计算 冬季8:30—11:30 13:00—17:00 18:30加班计算 二.公司职工一律实行上下班登记制度。规定如下: 1.职工每日出勤必须亲自按时签到出勤。 2.因公或请假需外出者,把签到记录交到主管处由主管注明出入时间,回司再注 明时间后交还本人放回考勤栏,再自行签到。 3.上班时间因工作或有事需外出者,都必须请假。请假条经本部门主管同意签字 并交办公室登记后方可离开。(具体事项参照《员工请假管理制度》,各部门均有存档) 三.考勤内容: 1.迟到:上班时间未到或未到岗者,即为迟到。上班时间开始后30分钟至60分

钟内到班者,按迟到论处,超过60分钟以上者,按旷工半日处理。 2.早退:未到下班时间而提前离岗者,即为早退。提前30分钟内下班者,按早退 处理,超过30分钟按旷工半日处理。 3.旷工:未经请准假或假期满未经续假擅自不到职者,即为旷工。委托他人代理签 到者,伪造或涂改签到薄者,签到上班后不到岗上班者,均以旷工处理,代理签到者并同处理。 4.工作时间未经领导批准离开工作岗位者,即为擅离职守。擅离职守30分钟内同 迟到处理,超过60分钟,按旷工半日处理。 四.检查与考核 1.各部门职工由各自主管根据实际情况填写考勤考核表。 2.各部门主管、后勤人员及办公室人员由办公室值班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填写考勤考 核表。 五、奖罚规定: 1.当月无迟到、早退、旷工、均满勤者,给予100元全勤奖金,以示嘉奖。 2.迟到、早退、擅离职守每30分钟以内处罚50元,并给予一次警告的处分。 3.旷工一日,扣罚两日当月的日平均薪金。给予一次记过处分。 4.各负责考勤考核工作的主管及值勤人员,须认真对待、如实填写。如有徇私舞弊, 有意包庇者,处罚50元,给予一次记过处分。 5.连续或全月累计旷工超过三日者,视其自动离职,不得结算工资。 六、本规定从发布之日起执行,以前有关规定与本规定相抵触的地方,按本规定执行。执行以后如上级有新的规定另行通知。 七、本制度修改解释权归属办公室。

人力资源常用计算公式

人力资源常用计算公式 人力资源常用计算公式大全 1、人事费用率 人事费用率指人力成本占销售额比重。 该指标反应了人力成本的投入产出比,计算的是人力成本投入在企业总收入中的份额,是最能直接反应人力使用效率的一个指标。 计算公式 人事费用率=人事费用总额/营业额*100% 2、人均劳动生产力 人均劳动生产力是指每一个劳动力平均所创造的公司营业额。 计算公式 人均劳动生产力=公司营业额/劳动力人数(员工人数) 3、人事费用投入产出率 该指标反应的是每投入1单位的人事费用,能产生多少单位的'营业收入。 计算公式 人事费用投入产出率=公司营业额/人事费用总额 4、人力成本利润贡献率 人力成本利润贡献率指企业投入的人力成本代价与企业最终获得的以利润表现的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 计算公式 人力成本利润贡献率=税前利润/人事费用总额

5、人力成本利润贡献率 计算公式 薪资总额/人事费用总额*100% 6、人力成本利润贡献率 人均薪资与人均劳动生产力的比例关系在于说明薪资与劳动生产力的变化关系,如人均劳动生产力越高,人均薪资越低,则对投资 者而言,投资报酬率越高,也就是投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效益。 计算公式 人均劳动生产力÷人均薪资*100% 7、培训费用占人事费用的比例 计算公式 培训费用/人事费用总额*100% 8、人均招聘成本 计算公式 人均招聘成本=招聘费用总额/到岗总人数 9、离职率(主动) 主动率职率=主动离职人数/(月初人数+月末人数/2)*100%,关于离职率的计算,有好几种计算方式,简单化,就采取这种最常用的 计算方式。 计算公式 离职率=离职总人数/(期前总人数+期间入职人数) 一、招聘分析常用计算公式 招聘入职率 应聘成功入职的人数÷应聘的所有人数×100%

人力资源计算公式最全汇总

人力资源计算公式最全汇总 01 净人力资源流动率 净人力资源流动率是补充人数除以工资册平均人数。所谓补充人数是指为补充离职人员所雇佣的人数。用公式表示: 净流动率=(补充人数/工资册平均人数)*100% 02 人力资源离职率 人力资源离职率是以某一单位时间(如以月为单位)的离职人数,除以工资册的月初月末平均人数然后乘以100%。以公式表示: 离职率=(离职人数/工资册平均人数)*100% 离职率=期间内离职人数/(期初人数+期末人数)/2×100% 离职率=期间内离职人数/预算员工人数×100% 离职率=期间内离职人数/期初人数×100% 离职人数包括辞职、免职、解职人数,工资册上的平均人数是指月初人数加月末人数然后除以2。 离职率可用来测量人力资源的稳定程度。之所以离职率常以月为单位, 乃是由于如果以年度为单位,就要考虑季节与周期变动等因素。

03 人力资源新进率 人力资源新进率是新进人员除以工资册平均人数然后乘以100%。用公式表示: 新进率=(新进人数/工资册平均人数)*100% 04 员工数量指标的统计 1.期末人数。是指报告期最后一天企业实有人数,属时点指标。如月、季、年末人数。 2.平均人数。是指报告期内平均每天拥有的劳动力人数,属序时平均数指标。计算公式为:月平均人数=报告期内每天实有人数之和÷报告期月日数或月平均人数=(月初人数+月末人数)÷2 季平均人数=(季内各月平均人数之和)÷3 年平均人数=(年内各月平均人数之和)÷12 或=(年内各季平均人数之和)÷4 05 员工人数变动指标的统计 1. 企业员工人数平衡关系:期初人数+本期增加人数=本期减少人数+期末人数 2. 员工变动指标:员工变动指标(%)=(报告期员工人数÷基期员工人数)×100% 06 招聘成本的考核数值

出勤表(员工)

规格:A4

为使本公司职工养成守时出勤的习惯,特制定本制度。本公司职工,均按照本制度执行。

一.出勤时间 1、周一至周五:为正常工作日,节假日除外。 2、周六周日:为休息日,举办公司大型活动、集体活动等除外。 二.公司职工一律实行上下班登记制度。规定如下: 1.职工每日出勤必须亲自按时签到出勤。 2.因公或请假需外出者,把签到记录交到主管处由主管注明出入时间,回司再注明时间后交还本人放回考勤栏,再自行 签到。 3.上班时间因工作或有事需外出者,都必须请假。请假条经本部门主管同意签字并交办公室登记后方可离开。(具体事项 参照《员工请假管理制度》,各部门均有存档) 三.考勤内容: 1.迟到:上班时间未到或未到岗者,即为迟到。上班时间开始后30分钟至60分钟内到班者,按迟到论处,超过60分钟 以上者,按旷工半日处理。 2.早退:未到下班时间而提前离岗者,即为早退。提前30分钟内下班者,按早退处理,超过30分钟按旷工半日处理。

3.旷工:未经请准假或假期满未经续假擅自不到职者,即为旷工。委托他人代理签到者,伪造或涂改签到薄者,签到上班 4.60分钟,按旷工半日处 理。 四.检查与考核 1. 2. 五、奖罚规定: 1. 2. 3. 4.50元,给予一次记 过处分。 5. 六、本规定从发布之日起执行,以前有关规定与本规定相抵触的地方,按本规定执行。执行以后如上级有新的规定另行通知。

七、本制度修改解释权归属办公室。 近期伙食补给管理报告 长兴岛项目近期工作繁忙,人员架构未到位,因工作需要必须有部分人员在长兴岛办公,成立食堂时机尚不成熟。特上报以下计划:一、未成立食堂计划: 早餐:按每人每餐5元补助。 午餐:按每人每餐20元补助。(含每日补贴10元) 晚餐:按每人每餐15元补助。 二、成立食堂以后计划: 早餐:按每人每餐5元补助。 午餐:按每人每餐10元补助。(含每日补贴10元) 晚餐:按每人每餐8元补助。 聘用厨师一名:长兴岛本地人。费用待定。

HR最常用的50个计算公式

HR最常用的50个计算公式! HR的日常工作中,经常要计算很多数据,比如入职率入职率、离职率、出勤率,等等。每个数据的计算方式都不复杂,但是如果类似的数据有几十个呢?是不是很容易混淆?没关系,为大家整理了大约50个HR常用的计算公式,HR可收藏备用。 一、招聘分析常用计算公式 1、招聘入职率:应聘成功入职的人数÷应聘的所有人数×100%。 2、月平均人数:(月初人数+月底人数)÷2 3、综合离职率=[当期离职总人数/(期初人数+当期新进总人数)]×100% 4、月员工新进率:整月员工新进总人数÷月平均人数×100% 5、月员工留存率:月底留存的员工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 6、月员工损失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 7、月员工进出比率:整月入职员工总人数÷整月离职员工总人数×100% 二、考勤常用的统计分析公式 1、个人出勤率:出勤天数÷规定的月工作日×100% 2、加班强度比率:当月加班时数÷当月总工作时数×100% 3、人员出勤率:当天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 4、人员缺勤率:当天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 三、常用工资计算、人力成本分析公式 1、月薪工资:月工资额÷21.75天×当月考勤天数 2、月计件工资:计件单价×当月所做件数

3、平时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1.5倍×平时加班时数 4、假日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2倍×假日加班时数 5、法定假日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3倍×法定假日加班时数 6、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比率: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100% 7、非生产人员工资比率:非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100% 8、人力资源费用率: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销售收入总额×100% 9、人力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比重: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成本费用总额×100% 10、人均人工成本: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同口径职工人数 11、人工成本利润率:一定时期内企业利润总额÷同期企业人工成本总额×100% 四、培训统计分析公式 培训出勤率:实际培训出席人数÷计划培训出席人数×100% HR常用公式分析 1.新晋员工比率=已转正员工数/在职总人数 2.补充员工比率=为离职缺口补充的人数/在职总人数 3.离职率(主动离职率/淘汰率)=离职人数/在职总人数 4.异动率=异动人数/在职总人数 5.人事费用率=(人均人工成本*总人数)/同期销售收入总数 6.招聘达成率=(报到人数+待报到人数)/(计划增补人数+临时增补人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