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2017年修订)

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2017年修订)

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2017年修订)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务院

•【公布日期】2017.03.01

•【文号】国务院令第676号

•【施行日期】2017.03.01

•【效力等级】行政法规

•【时效性】已被修改

•【主题分类】地质灾害

正文

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

(2001年11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23号公布根据2017年3月1日《国务院

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修订)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管理,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活动,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和本条例的规定,需要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地震安全性评价的技术规范,确保地震安全性评价的质量。

第四条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负责全国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

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国家鼓励、扶持有关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科技研究,推广应用先进的科技成果,提高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科技水平。

第二章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的资质

第六条国家对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单位实行资质管理制度。

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单位必须取得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证书,方可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

第七条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单位具备下列条件,方可向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申请领取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证书:

(一)有与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相适应的地震学、地震地质学、工程地震学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

(二)有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的技术条件。

第八条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应当自收到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申请书之日起30日内作出审查决定。对符合条件的,颁发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证书;对不符合条件的,应当及时书面通知申请单位并说明理由。

第九条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应当在其资质许可的范围内承揽地震安全性评价业务。

禁止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超越其资质许可的范围或者以其他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的名义承揽地震安全性评价业务。禁止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允许其他单位以本单位的名义承揽地震安全性评价业务。

第十条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证书的式样,由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统一规定。

第三章地震安全性评价的范围和要求

第十一条下列建设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

(一)国家重大建设工程;

(二)受地震破坏后可能引发水灾、火灾、爆炸、剧毒或者强腐蚀性物质大量泄露或者其他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包括水库大坝、堤防和贮油、贮气、贮存易燃易爆、剧毒或者强腐蚀性物质的设施以及其他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

(三)受地震破坏后可能引发放射性污染的核电站和核设施建设工程;

(四)省、自治区、直辖市认为对本行政区域有重大价值或者有重大影响的其他建设工程。

第十二条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对建设工程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后,应当编制该建设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

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工程概况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技术要求;

(二)地震活动环境评价;

(三)地震地质构造评价;

(四)设防烈度或者设计地震动参数;

(五)地震地质灾害评价;

(六)其他有关技术资料。

第四章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的审定

第十三条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负责下列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的审定:(一)国家重大建设工程;

(二)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的建设工程;

(三)核电站和核设施建设工程。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负责除前款规定以外的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的审定。

第十四条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应当自收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之日起15日内进行审定,确定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

第十五条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在确定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后,应当以书面形式通知建设单位,并告知建设工程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应当将其确定的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报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备案。

第五章监督管理

第十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项目审批的部门,应当将抗震设防要求纳入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查内容。对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未包含抗震设防要求的项目,不予批准。

第十七条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铁路、交通、民用航空、水利和其他有关专业主管部门制定的抗震设计规范,应当明确规定按照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计的方法和措施。

第十八条建设工程设计单位应当按照抗震设防要求和抗震设计规范,进行抗震设计。

第十九条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应当会同有关专业主管部门,加强对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监督检查。

第六章罚则

第二十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未取得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证书的单位承揽地震安全性评价业务的,由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依据职权,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一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依据职权,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颁发资质证书的部门或者机构吊销资质证书:

(一)超越其资质许可的范围承揽地震安全性评价业务的;

(二)以其他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的名义承揽地震安全性评价业务的;

(三)允许其他单位以本单位名义承揽地震安全性评价业务的。

第二十二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向不符合条件的单位颁发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证书和审定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不履行监督管理职责,或者发现违法行为不予查处,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没有造成严重后果,尚不构成犯罪的,对部门或者机构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行政处分。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三条本条例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

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2019年修订)

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2019年修订)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务院 •【公布日期】2019.03.02 •【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09号 •【施行日期】2019.03.02 •【效力等级】行政法规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地质灾害 正文 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 (2001年11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23号公布根据2017年3月1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一次修订根据2019年3月2日《国务院关于修改 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订)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管理,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活动,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和本条例的规定,需要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地震安全性评价的技术规范,确保地震安全性评价的质量。 第四条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负责全国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国家鼓励、扶持有关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科技研究,推广应用先进的科技成果,提高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科技水平。 第二章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 第六条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与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相适应的地震学、地震地质学、工程地震学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 (二)有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的技术条件。 第七条禁止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以其他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的名义承揽地震安全性评价业务。禁止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允许其他单位以本单位的名义承揽地震安全性评价业务。 第三章地震安全性评价的范围和要求 第八条下列建设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 (一)国家重大建设工程; (二)受地震破坏后可能引发水灾、火灾、爆炸、剧毒或者强腐蚀性物质大量泄露或者其他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包括水库大坝、堤防和贮油、贮气、贮存易燃易爆、剧毒或者强腐蚀性物质的设施以及其他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 (三)受地震破坏后可能引发放射性污染的核电站和核设施建设工程; (四)省、自治区、直辖市认为对本行政区域有重大价值或者有重大影响的其他建设工程。 第九条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对建设工程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后,应当编制该建设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

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2017年修订)

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2017年修订)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务院 •【公布日期】2017.03.01 •【文号】国务院令第676号 •【施行日期】2017.03.01 •【效力等级】行政法规 •【时效性】已被修改 •【主题分类】地质灾害 正文 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 (2001年11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23号公布根据2017年3月1日《国务院 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修订)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管理,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活动,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和本条例的规定,需要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地震安全性评价的技术规范,确保地震安全性评价的质量。 第四条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负责全国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

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国家鼓励、扶持有关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科技研究,推广应用先进的科技成果,提高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科技水平。 第二章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的资质 第六条国家对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单位实行资质管理制度。 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单位必须取得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证书,方可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 第七条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单位具备下列条件,方可向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申请领取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证书: (一)有与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相适应的地震学、地震地质学、工程地震学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 (二)有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的技术条件。 第八条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应当自收到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申请书之日起30日内作出审查决定。对符合条件的,颁发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证书;对不符合条件的,应当及时书面通知申请单位并说明理由。 第九条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应当在其资质许可的范围内承揽地震安全性评价业务。 禁止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超越其资质许可的范围或者以其他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的名义承揽地震安全性评价业务。禁止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允许其他单位以本单位的名义承揽地震安全性评价业务。 第十条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证书的式样,由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统一规定。

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管理办法

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的管理,保证工作质量,维护市场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和《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申请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和对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的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单位,必须取得资质证书。与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相关的地震动参数复核、地震小区划、地震活动断层探测和危险性鉴定、震害预测工作,应当由地震安全性评价持证单位承担。 第四条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是指从业单位必须具备的资历、人员、技术、设备等条件。 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分为甲级、乙级、丙级。 第五条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是全国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的管理部门,负责甲级、乙级资质的审批。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是本行政区域内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的管理部门,负责丙级资质的审批,并报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备案。 第六条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取得地震安全性评价执业资格。未取得执业资格的人员不得作为地震安全性评价项目的技术负责人。 地震安全性评价执业资格设一级、二级,分为地震、地震地质和工程地震三个专业。 地震安全性评价执业资格的管理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条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负责地震安全性评价一级执业资格证书的审批。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负责地震安全性评价二级执业资格证书的审批,并报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备案。 第八条申请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证书的单位应当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并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九条申请地震安全性评价甲级资质证书的单位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固定的专业技术人员,持有一级执业资格证书6人以上,其中地震、地震地质、工程地震专业必须各有2人以上; (二)具有承担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技术装备及地震安全性评价专用软件系统,并具

《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 《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若干规定 第一条为了增强建设工程抗御地震灾害能力,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务院《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自治区行政区域内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活动,必须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地震安全性评价,是指地震动参数复核、地震危险性分析、设计地震动参数确定、地震动小区划、地震地质稳定性评价、地震活动断层探测与危险性鉴定、震害预测等工作。 第四条自治区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负责全区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监督管理工作;州、市(地)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和县级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监督管理工作。 计划、建设、国土资源等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地震安全性评价的有关工作。 第五条有重大价值或者有重大影响的下列建设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 (一)国道、省道和铁路线的大型桥梁、大型立交桥,城市内的立交桥和高架桥;中长以上隧道;铁路线的重要车站与铁路枢纽的建筑工程;高速公路;Ⅱ类以上机场; (二)规划容量800MW、单机容量200MW的火电厂;单机容量100MW的热电厂;单机容量100MW以上(含100MW)的水电厂;220KV以上(含220KV)的变电站;位于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110KV以上(含110KV)的变电站; (三)大中城市集中供水、供气、供热的主体工程;高度超过80米(含80米)的建筑工程;大中型水库和位于城市市区内或者上游的水库; (四)国际卫星通信地球站,大中城市长途电信枢纽,承担特殊任务的本地网汇接局和市话局; (五)自治区、州、市(地)级以及位于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内的县(市)级广播电台、电视台的主体建筑等工程; (六)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规定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建设工程。 位于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内的建筑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具体范围由自治区地震工作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确定。 第六条与已经做过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建设工程场地条件相同的邻近建设工程,可以不再进行单项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 第七条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证书,并在资质许可的范围内承揽地震安全性评价业务。

行政执法职权及依据

行政执法职权及依据 一、行政许可(共3项) 1、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 法律依据:《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第六条“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单位必须取得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证书,方可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 2、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审定 法律依据:《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第十六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负责除前款规定以外的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的审定”。 3、地震安全性评价人员职业资格核准 法律依据:《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国务院令第412号第375项) 二、行政处罚(共32项) 1、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对地震监测设施或者地震观测环境造成危害,未依法事先征的同意并采取相应措施的 2、破坏典型地震遗址、遗迹的 1-2项处罚种类:罚款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四十三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国务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 者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情节严重的,可以处五千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造

成损失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对地震监测设施或者地震观测环境造成危害,又未依法事先征得同意并采取相应措施的; (二)破坏典型地震遗址、遗迹的。” (2)《地震监测管理条例》第三十七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建设单位从事建设活动时,未按照要求增建抗干扰设施或者新建地震监测设施,对地震监测设施或者地震观测环境造成破坏的,由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责令改正,限期恢复原状或者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情节严重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四十三条的规定处以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3、建设单位不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或者不按照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的 处罚种类:责令改正、罚款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四十四条“违反本法第十七条第三款规定,有关建设单位不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或者不按照根据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的,由国务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责令改正,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七条第三款“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根据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确定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 (2)《青海省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第十五条“应当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建设工程项目,项目业主不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或者不按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的,由地震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改正,并处以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山东省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2022)

山东省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2022)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山东省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22.04.25 •【字号】山东省人民政府令第349号 •【施行日期】2022.04.25 •【效力等级】地方政府规章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地质灾害 正文 山东省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 (2005年1月21日山东省人民政府令第176号公布根据2018年1月24日山东省人民政府令第311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山东省节约用水办法〉等33件省政府规章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22年4月25日山东省人民政府令第349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 和废止部分省政府规章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第一条为加强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管理,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进行项目建设和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震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管理工作。 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做好与地震安全性评价相关的管理工作。

第四条下列建设项目(具体项目见附件),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 (一)重大建设项目; (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项目; (三)位于地震动参数区划分界线两侧各4公里区域内的建设项目; (四)有重大价值或者有重大影响的其他建设项目。 第五条下列地区必须进行地震小区划工作: (一)编制城市规划的地区; (二)位于复杂地质条件区域内的新建开发区、大型厂矿企业; (三)地震研究程度和资料详细程度较差的地区。 第六条本办法第四条规定以外的建设项目,在完成地震小区划工作的城市或者地区,应当按照地震小区划结果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在未开展地震小区划工作的城市或者地区,应当按照国家颁布的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规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 第七条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必须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并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或者规划选址阶段进行。 第八条禁止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以其他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的名义承揽地震安全性评价业务。禁止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允许其他单位以本单位的名义承揽地震安全性评价业务。 第九条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地震安全性评价技术规范,确保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质量。评价工作完成后,应当编制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 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建设项目和地区概况; (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技术要求; (三)地震活动环境评价;

天津市地震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地震安全性评价从业单位管理的通知

天津市地震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地震安全性评价从业单 位管理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天津市地震局 •【公布日期】2021.11.12 •【字号】 •【施行日期】2021.11.12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地质灾害 正文 天津市地震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地震安全性评价从业单位管理 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规范天津市地震安全性评价从业单位管理,按照《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2019年修正),根据《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暂行)》(中震防发〔2017〕10号)、《关于加强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工作的通知》(中震防函〔2020〕2号)和《天津市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试行)》(津震发〔2020〕30号)等相关文件的规定,进一步加强地震安全性评价从业单位管理,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管理对象 天津市行政区域内承担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和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项目的从业单位(机构)。 二、从业条件 根据《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2019年修正)以及《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暂行)》(中震防发〔2017〕10号)等法规和文件规定,地震安全性评

价从业单位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二)具有与承担地震安全性评价相适应的地震学、地震地质学、地震工程学3个相关专业背景的专职技术人员,每个专业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不少于2人,并具有相关工作经验; (三)具有承担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技术装备和专用软件系统,并具备相应的实验、测试条件和分析能力; (四)具有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 三、审查材料 天津市行政区域内承担地震安全性评价、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单位(机构),应当提交如下材料。 (一)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信息统计表(附件1); (二)需提供的有关证明材料(附件2); (三)2016年以来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开展情况统计表(附件3,新申请的单位无需提供此项)。 请每年6月30日前将纸质版材料报送至市地震局,电子版材料请同时发送至电子邮箱:tjdzjzfc@https://www.doczj.com/doc/5d19323503.html,。 四、条件审查 (一)市地震局将组织对申报单位报送信息的真实性、合规性等进行审查,确定具备在天津市行政区域内承担地震安全性评价、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条件的单位(机构),如有必要将进行现场核查。 (二)符合条件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机构)签署承诺书(附件4)后,市地震局将通过门户网站向社会进行公开。 (三)未通过审查的单位,不得在天津市行政区域范围内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

河北省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

河北省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河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 •【公布日期】1995.12.26 •【字号】 •【施行日期】1996.05.01 •【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 •【时效性】失效 •【主题分类】地质灾害 正文 河北省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 (1995年12月26日河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1995年12月26日公布1996年5月1日起施行)第一条为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加强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和抗震设防标准的管理,合理利用建设投资,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承担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和工程建设的单位及个人,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地震安全性评价,系指大中城市和大型厂矿企业、经济开发区及有关工程建设场地的地震烈度复核、地震危险性分析、地震动参数确定、场地震害预测、场址周围地震地质稳定性评价。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防震减灾的宣传教育,普及有关科学知识。

第五条省、设区的市(地)人民政府防震减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县级防震减灾行政主管部门配合上级防震减灾行政主管部门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 第六条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应当按国家颁布的地震烈度区划图所标示的烈度值进行抗震设防。 第七条下列工程建设场地和区域应当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 (一)抗震设防要求高于国家地震烈度区划图所标示的烈度值的重要工程、特殊工程、可能产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工程和生命线主体工程; (二)位于地震烈度分界线两侧各八公里区域内的较大的新建工程以及局部地质条件复杂的工程建设场地; (三)跨不同工程地质条件区域的大中城市、大型厂矿企业和经济开发区。 第八条计划、建设、规划、土地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协助做好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工作。 第九条省或设区的市(地)防震减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计划主管部门确定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工程建设项目。 对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工程建设项目,在项目论证时,其可行性研究报告必须有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内容和经防震减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抗震设防标准。 违反本条第二款规定的,省或设区的市(地)的计划主管部门不予办理审批手续。未经批准,擅自进行设计或施工的,由防震减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工程建设单

江苏省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规定

江苏省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规定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23.01.30 •【字号】江苏省人民政府令第169号 •【施行日期】2023.04.01 •【效力等级】地方政府规章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气象其他规定 正文 江苏省人民政府令 第169 号 《江苏省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规定》已于2023年1月27日经省人民政府第1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2023年4月1日起施行。 省长:许昆林 2023年1月30日江苏省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规定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管理,提高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能力,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国务院《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江苏省防震减灾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

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活动,应当遵守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地震安全性评价,是指根据对建设工程场地条件和场地周围的地震活动与地震地质环境的分析,按照工程设防的风险水准,给出与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相应的地震烈度和地震动参数,以及场地的地震地质灾害预测结果。 地震安全性评价包含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和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 第三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组织协调,建立健全地震安全性评价和抗震设防要求监督管理衔接机制,做好地震安全性评价和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工作。 第四条省人民政府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依法负责本省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审定以及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监督管理工作。 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以及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监督管理工作。 发展改革、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应急管理、通信管理等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做好地震安全性评价相关工作。 第五条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和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活动应当严格执行国家要求和技术标准。 第六条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应当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应当在工程设计前完成地震安全性评价,有关单位应当按照经审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计和施工。 开展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开发区、工业园区、新区和其他有条件的区域的管理部门或者机构应当在土地供应前组织完成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并负责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结论和技术服务系统的使用与管理。入驻开发区、工业园区、新区和其他有条件的区域的建设工程应当根据相关规定按照区域性地震安全性

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地震局关于印发《地震安全性评价收费管理办法》的通知

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地震局关于印发《地震安全性 评价收费管理办法》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中国地震局 •【公布日期】2010.09.30 •【文号】发改价格[2010]2320号 •【施行日期】2011.01.01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失效 •【主题分类】价格,财政其他规定 正文 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地震局关于印发《地震安全性评价收 费管理办法》的通知 (发改价格[2010]232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展改革委、物价局、地震局: 为了规范地震安全性评价收费行为,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地震安全性评价行业健康发展,我们研究制定了《地震安全性评价收费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附件:地震安全性评价收费管理办法 国家发展改革委 中国地震局 二〇一〇年九月三十日附: 地震安全性评价收费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了规范地震安全性评价收费行为,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以及委托人、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的合法权益,促进地震安全性评价行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依法取得资质证书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为委托人提供地震安全性评价服务的收费行为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地震安全性评价收费应当遵循公开、公正、公平、自愿有偿、诚实信用和委托人付费的原则。 第四条地震安全性评价收费实行政府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 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提供下列地震安全性评价服务的收费实行政府指导价:(一)国家重大建设工程; (二)受地震破坏后可能引发水灾、火灾、爆炸、剧毒或者强腐蚀性物质大量泄露或者其他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包括水库大坝、堤防和贮油、贮气、贮存易燃易爆、剧毒或者强腐蚀性物质的设施以及其他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 (三)受地震破坏后可能引发放射性污染的核电站和核设施建设工程; (四)省、自治区、直辖市认为对本行政区域有重大价值或者有重大影响的其他建设工程。 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按照自愿有偿原则提供前款规定以外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服务的收费实行市场调节价。 第五条实行政府指导价的具体收费项目、基准价及其浮动幅度,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提出方案,报同级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制定。 第六条制定实行政府指导价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收费标准,应当以地震安全性评价的技术工作费用、技术审查费用、法定税金和合理利润为基础,并考虑当地

天津市地震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相关工作的通知

天津市地震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相 关工作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天津市地震局 •【公布日期】2021.11.13 •【字号】 •【施行日期】2021.11.13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地质灾害 正文 天津市地震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相关工作 的通知 各区应急管理局、静海区科技局,各地震安全性评价从业单位: 为落实地震安全性评价“放管服”改革要求,加强抗震设防要求全过程监管,依照《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2019年修正)、《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暂行)》(中震防发〔2017〕10号)、《关于加强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工作的通知》(中震防函〔2020〕2号)和《天津市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试行)》(津震发〔2020〕30号)等有关法律法规文件要求,进一步规范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管理,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规范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 (一)严把地震安全性评价从业单位条件 地震安全性评价从业单位应当符合《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2019年修正)以及《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暂行)》(中震防发〔2017〕10号)等法规和文件规定的条件。市地震局将每年组织对天津市行政区域内地震安全性评价从业单位进行核查。未通过核查的单位,不得在天津市行政区域内开展地震安全性评

价相关工作,市地震局不组织专家对其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进行评审。 (二)严格工作质量要求 1.各从业单位应当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编制评价报告并对评价工作质量和成果终身负责。 2.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应当包括工程概况和技术要求、地震活动环境评价、地震构造评价、场地地震工程地质条件评价、设计地震动参数计算分析、地震地质灾害评价、评价结论、其他有关技术资料等内容。 3.需要开展现场工作的项目,从业单位进场施工前要提交《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申报书》(附件1),书面申报所在行政区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或市地震局震害防御处,并接受现场监管。 (三)严格报告审查 1.各从业单位在津完成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后,应由建设单位出具评审委托函(附件2),书面委托市地震局组织专家进行技术审查,并同时报送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送审稿(电子版)。 2.市地震局在收到报告和评审委托函起15日内(不含从业单位报告修改时间),按照有关规定完成专家选取、技术审查、书面反馈审查意见等工作。地震安全性评价从业单位应当在5日内(不含现场作业时间)完成报告修改。 3.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必须通过技术审查后方可使用,未通过技术审查的,要经修改和补充后重新提交技术审查。 4.通过技术审查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应当及时通过天津市网上办事大厅或到天津市政务服务中心完成“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审定”政务服务相关工作。 二、强化地震安全性评价事中事后监管 市地震局将会同各区地震工作主管部门组织对在津开展的地震安全性评价项目开展野外作业抽查检查,适时组织对地震安全性评价从业单位开展执法检查,检查

四川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规定

四川省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 规定 四川省人民政府令第325号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四川省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规定〉的决定》已经2017年11月16日四川省人民政府第16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省长尹力 2017年11月30日 第一条为了加强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管理,提高工程建设项目抗震能力,保障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和《四川省防震减灾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以下简称地震安全性评价),是指对工程建设场地的地震烈度复核、地震危险性分析、地震动参数的确定、地震小区划、场址及其周围地区的地震地质稳定性评价等工作。 第三条在四川省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扩建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项目的地震

安全性评价和确定其抗震设防要求,均适用本规定。 第四条省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管理和监督,审定全省工程建设项目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并确定其抗震设防要求。 市(州)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含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下同)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监督管理。 县(市、区)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含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下同)协助上级主管部门管理和监督本行政区域内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 第五条建设和有关行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提供的抗震设防要求,归口管理工程建设项目的抗震设计、施工和抗震加固工作。 第六条计划、财政、建设、国土资源、经贸等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银行应积极配合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工作,把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纳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审查的内容。建设项目主持审批单位在组织可行性论证和立项审查,以及建设和有关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在主持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审查时,必须通知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参加。 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建设项目,未申报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取得省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审批意见的,审批部门不予批准立项,有关银行不予拨款,建设及有关行业行政

甘肃省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2022)

甘肃省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2022)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甘肃省人大及其常委会 •【公布日期】2022.07.29 •【字号】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31号 •【施行日期】2022.11.01 •【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地质灾害,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 正文 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131号) 《甘肃省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已由甘肃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于2022年7月29日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甘肃省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公布,自2022年11月1日起施行。 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22年7月29日甘肃省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 (2007年9月27日甘肃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2022年7月29日甘肃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修订)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建设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 第三章地震小区划和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 第四章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 第五章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审定 第六章监督检查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八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管理,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国务院《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活动,适用本条例。 法律、行政法规对地震安全性评价活动已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执行。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地震安全性评价,是指根据对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场地条件和场地周围的地震活动与地震地质环境的分析,按照工程设防的风险水准,给出与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相应的地震烈度和地震动参数,以及场地的地震地质灾害预测结果。 本条例所称抗震设防要求,是指建设工程抗御地震破坏的准则和在一定风险水准下抗震设计采用的地震烈度或者地震动参数。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地震安全性评价和抗震设防工作的领

河南省实施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办法

河南省实施?地震平安性评价管理条例?方式 河南省人民政府 河南省人民政府令 第120号 河南省实施〈地震平安性评价管理条例〉方式?已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21年12月1日起实施。 代省长:郭庚茂 二○○八年十一月十三日 河南省实施?地震平安性评价管理条例?方式 第一条为了增强对地震平安性评价的管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地震平安性评价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23号)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方式。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地震平安性评价活动,适用本方式。 第三条本方式所称地震平安性评价,是指按照对成立工程场地和场地周围的地震活动与地震地质环境的分析,依照工程设防风险水准,给出与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相应的地震烈度或地震动参数,和场地的地震地质灾害预测结果。 本方式所称抗震设防要求,是指成立工程抗御地震破坏的准那么和在必然风险水准下抗震设计采用的地震烈度或地震动参数。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地震平安性评价和抗震设防要求的监视管理工作。 开展改革、成立、计划、国土资源等部门应当依照各自职责,做好与地震平安性评价相关的管理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工程审批的部门应当将抗震设防要求纳入成立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查内容。对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未包括抗震设防要求的工程,不予批准。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应当向社会发布?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及其相关资料,为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查询提供便利。

第七条成立工程应当依照抗震设防要求进展抗震设防。 应当进展地震平安性评价的成立工程,其抗震设防要求必需依照地震平安性评价结果肯定。 纳入政府成立工程管理程序的其他一般工业与民用成立工程,其抗震设防要求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依照国家发布的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肯定。 第八条以下成立工程(具体工程见附件)必需进展地震平安性评价,并按照地震平安性评价结果肯定抗震设防要求:(一)交通工程;(二)能源工程;(三)通信工程;(四)公共设施工程;(五)特殊工程;(六)其他重要工程。 第九条成立单位应当将成立工程的地震平安性评价业务委托给具有相应资质的地震平安性评价单位。 第十条地震平安性评价所需费用应当纳入工程成立概算。 第十一条地震平安性评价单位实行资质管理制度。 从事地震平安性评价的单位应当在其资质许可的范围内承揽地震平安性评价业务。不得以其他地震平安性评价单位的名义或允许其他单位以本单位名义承揽地震平安性评价业务。 第十二条地震平安性评价单位对成立工程进展地震平安性评价后,应当编制地震平安性评价报告。成立单位应当将地震平安性评价报告报送省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审定。 省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地震平安性评价报告之日起15日内进展审定,肯定成立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并书面通知成立单位和成立工程所在地的地震工作主管部门。 地震平安性评价报告审定未通过的,地震平安性评价单位必需从头评价,并承当所需费用。未经审定或审定未通过的地震平安性评价结果不得利用。 第十三条地震平安性评价单位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依照国家有关技术标准的规定组织实施地震平安性评价工作,保证评价工作的质量; (二)地震平安性评价报告采用的资料和有关数据应当真实、准确、全面; (三)依照国家和本省规定的标准收取评价费用,不得扩大收费范围或提高收费标准。 第十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对必需进展地震平安性评价的成立工程进展检查,对不符合抗震设防要求的,应当向成立单位提出整改或停工的建议。 必需进展地震平安性评价的成立工程完工验收时,应当有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参与验收。

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

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地震防御法》(以下简称《地震防御法》), 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地震安全性评价,是指根据结构安全性原则,对房屋、建筑结构、道路、其他建设物在发生地震时其安全性状况的评价。 第三条国家对地面建设物实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制度。 第四条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实施机构应当负责管理:(一)有关地震安全性评价的信 息发布;(二)核实和认可地震安全性评价成果;(三)协调并及时解决有关地震安全性 评价有关问题;(四)推进地震安全性评价技术研究;(五)督促和检查有关单位和个人 履行地震安全性评价有关管理职责的落实。 第二章地震安全性评价的项目 (一)城镇建筑物安全性评价; (三)公路与桥梁安全性评价; (六)气象设施安全性评价; (七)石油、天然气、热电、核工业设施等重大危险源安全性评价; (九)其他因地震可能产生危害性更重大的建筑物、建设物安全性评价。 第三章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实施 第六条属于地震安全性评价项目的,建设单位应当自行或者委托经认证的地震安全 性评价机构进行评价。 第七条地震安全性评价应当有效、及时,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按照相关标准的 要求,做到有序、全面、科学地进行。 第八条建设单位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经认可的专业机构按照相关标准进行评价,在 建设单位提供及采纳该评价成果的基础上,实施合理地防御设施和措施,以确保建筑物、 建设物的安全。 第四章办理机构

第九条《地震防御法》规定的有关安全性评价事宜的批准机构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统一由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分别而来,同时由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人民政府分别负责组织安全评价事宜。 第十条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应当建立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机构,负责安全评价组织安全性评价技术研究工作。 第十一条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聘用专门熟悉安全评价技术的专业机构,提供安全评价的咨询、技术指导服务;实行安全性评价质量评定、安全性评价结果表彰办法;对安全性评价工作合理及时审核和检查执行的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对安全性评价的实施做出规定。 第十二条《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浙江省防震减灾条例(2017)

浙江省防震减灾条例(2017)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浙江省人大及其常委会 •【公布日期】2017.11.30 •【字号】 •【施行日期】2017.11.30 •【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 •【时效性】已被修订 •【主题分类】地质灾害 正文 浙江省防震减灾条例 (2014年5月28日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根据2017年11月30日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五次会议《关于修改〈浙江省水资源管理条例〉等十九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修正) 第一条为了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的防震减灾活动。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防震减灾工作的领导,将防震减灾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健全防震减灾工作体系,完善防震减灾工作责任制,加强防震减灾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防震减灾工作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并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防震减灾投入增长机制。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以及发展和改革、城乡规划、建设、财政、民政、卫生计生、公安、水利、交通运输、国土资源、教育、海洋与渔业等部

门,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做好防震减灾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依照本条例规定,做好抗震设防、应急处置、应急救援演练、信息报送、防震减灾知识宣传等工作,并明确相应的兼职人员。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抗震救灾指挥机构负责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本行政区域的抗震救灾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抗震救灾指挥机构的日常工作,由本级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承担。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鼓励、引导、规范社会组织和个人开展地震群测群防,参与地震应急基础设施建设,参加抗震救灾志愿服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逐步提高防震减灾科学技术研究经费投入,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开展防震减灾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应用先进的防震减灾科学技术。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根据上一级防震减灾规划和本地实际情况,编制本行政区域的防震减灾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备案。 防震减灾规划应当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等规划相互衔接。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地震监测预测工作,完善地震监测系统、烈度速报系统,提高地震监测预测能力和水平。 省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地震监测信息共享平台,为社会提供服务。 第八条全省地震监测台网由省级地震监测台网和市、县级地震监测台网(站)组成,实行统一规划,分级、分类管理。 省级地震监测台网和市、县级地震监测台网(站)建设、运行和维护的经费,按照事权与财权相统一的原则,列入财政预算。 第九条大型水库、核电站、跨海跨江特大桥梁、城市轨道交通等重大建设

浙江省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文档

2020 浙江省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 文档 Document Writing

浙江省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文档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公务文书,又叫公务文件,简称公文,是法定机关与社会组织在公务活动中为行使职权,实施管理而制定的具有法定效用和规范体式的书面文字材料,是传达和贯彻方针和政策,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实行行政措施,指示答复问题,知道,布置和商洽工作,报告情况,交流经验的重要工具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地震安全性评价涉及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下文是浙江省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欢迎阅读!浙江省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全文 第一条为了防御和减轻地震对工程设施的破坏,加强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为工程建设提供科学合理的抗震设防要求,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地震安全性评价,是指地震动参数复核、地震危险性分析、设计地震动参数(加速度、设计反应谱、地震动时程等)的确定、地震小区划、场址及周围场地地震地质稳定性评价、场地震害预测等工作。 第三条省地震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监督管理工作。

市、县(市、区)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以下简称地震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工程建设项目业主和项目设计单位必须执行抗震设防要求。 第五条一般工业与民用新建或扩建工程按照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规定的地震动参数进行抗震设防,无需进行专门的地震安全性评价。 地震设防要求高于《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设防标准的建设工程或位于地震动参数值0.05g以上(含0.05g及其分界线外围 8公里)地区的重要工程(具体项目见附录),其建设场地必须进行专门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并根据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确定抗震设防要求。 第六条下列地区编制国土利用规划时,必须进行专门的地震区划工作: (一)位于地震动参数分界线两侧各8公里区域; (二)地震研究程度较差的地区; (三)占地范围较大,跨越不同工程地质条件区域的大中城市和大型厂矿企业以及新建开发区。 第七条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按以下规定审定: (一)国家重大建设工程、跨省(直辖市)行政区域的建设工程、核电站和核设施建设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报国家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审定,并确定抗震设防要求; (二)前一项规定以外的建设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