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学三圣孔子传说故事

国学三圣孔子传说故事

国学三圣孔子传说故事
国学三圣孔子传说故事

国学三圣孔子传说故事

孔子是国学三圣之一,关于他的传说,有哪些呢?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国学三圣孔子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昌平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对中国历史文化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在全世界,特别是在东南亚各国也有很大影响,是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国学三圣孔子传说孔子的先祖是殷末纣王之庶兄微子启,启奉商祀,封于宋。六世祖孔父嘉,始以孔为姓。五世祖木金父避难奔鲁,后乃定居鲁国陬邑。父叔梁纥为鲁武士,以勇力闻于诸侯,晚年与颜氏女徵在结婚而生孔子。

孔子幼时常以陈俎豆、设礼容为戏。3岁丧父,受教于贤母徵在。15岁立志于学。年轻时曾做过管粮仓、管放牧的小官。相传,他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34岁时鲁大夫孟僖子之嗣孟懿子及南宫敬叔来学礼,从此,孔子开始授徒讲学。

鲁昭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16年)鲁国内乱,孔子不满以季氏为首的三桓擅权,离鲁至齐。齐景公想任用孔子,但遭晏婴等人的阻挠。不久孔子返回鲁国,开始整理诗、书、礼、乐,并扩大教育事业,弟子越来越多,影响也越来越大。

鲁定公九年(公元前510年),孔子被任为中都宰,颇有政绩,“一

年,四方皆则之”。于是,由中都宰迁为司空,后又迁为大司寇。鲁定公十年(公元前500年),齐鲁夹谷之会,孔子相礼,临事兵礼并用,鲁国取得了胜利,收回了被齐国侵占的郓、灌及龟阴之田。后摄行相事,“堕三都”、抑三桓。孔子计划失败后,乃借口“燔肉不至”,带领弟子离开鲁国。时孔子55岁。自此,孔子开始了14年的周游列国的漂泊生涯。其间虽“干七十余君”,终无所遇。鲁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季康子以币迎孔子,孔子归鲁。

孔子回到鲁国,时年已68岁,鲁哀公和季康子常向孔子问政,但终不起用。孔子晚年集中精力从事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典籍,删修《春秋》。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孔子病逝。

孔子的思想学说主要汇集在《论语》中。《左传》和《史记;孔子世家》中有关孔子言行的记载,也较可靠。

在孔子哲学中,最高范畴是天,天是人事的最高决定者。《论语》中有不少有关的记载。《子罕》记载说:“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据《述而》记载,宋司马桓魋欲害孔子时,孔子说:“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孔子不仅认为他的生死由天决定,而且还认为,他的“德”,他担负的复兴文化的使命,也是天赋予的。孔子承认天是主宰,认为有天命存在,认为天命决定着人的生死,也决定着社会的兴衰治乱。孔子在相信天命的同时,对周时盛行的通过卜筮探求上天意向的作法持否定态度,并且认为天命就蕴含在自然事物的运行之中,人们应该顺应天命而积极努力,不应该消极服从天命,放弃自己的努力。因而他特别强

调“为仁由己”。这些思想与传统的天命观是矛盾的。它构成了西周天命观向战国唯物主义自然观转变的过渡环节。

孔子没有明确否定鬼神,但对鬼神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对于人死后是否为鬼,他采取回避态度。他的这些思想对后世无神论思想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孔子一生思想学说的核心是“仁”。“仁”这个概念在春秋时期已广泛使用,孔子却赋予“仁”以新的涵义,使其成为中国哲学史上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据《论语》记载:“樊迟问仁,子曰:‘爱人。”’他又对子贡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认为,仁就是推己及人的忠恕之道。所以曾子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仁”表现于现实生活之各种关系的具体准则,就是“礼”。孔子把礼视为维护旧等级制度的重要手段,认为它是区别华、夷的标志。对于周礼的完美,他赞叹不止。但孔子重视周礼着眼于大节,细小之处也有所损益。他认为维护周礼,须从“正名”入手,他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政治上孔子提出实行德政。所谓德政,包括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即在经济上实行惠民政策,政治上对民宽刑罚而重教化。他反对统治者无节制地剥削人民,认为过分的剥削会造成“不均”;不均是“有国有家者”的大患。他反对“不教而杀”的纯任刑罚的苛政,主张对人民要“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为了实行德政,孔子还提出“举贤

才”的政治主张,这就突破了奴隶制度的“礼不下庶人”和用人上的“亲亲”原则,在当时具有重要的进步意义。

孔子很重视道德修养,他要求人们“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认为必要时可以牺牲一切,直至自己的生命。中庸是孔子立身行事的最高标准,为此他主张对性格过于进取的人加以遏制,对性格谦退的人加以促进。他提出“自讼”等修养方法,主张在博学多闻的基础上进行反省,学与思结合,言与行一致。他总结自己的修养过程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首创私人办学的教育家。孔子主张“有教无类”,他说:“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不管一个人的出身如何,只要交上束修,都可以做他的学生。他的弟子中有不少人出身于“0”、“鄙家”。孔子教育目的是培养为统治阶级服务的知识分子,他说:“学也,禄在其中矣。”认为学生学习是为了“干禄”。他把“文行忠信”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把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排斥在教学之外。孔子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逐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他主张治学先要立人。他重视温习的作用,主张“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提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老实态度。在教学中注重启发、诱导、有的放矢,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注意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对象确定不同的教育内容,在言教的同时也注重身教,要求自己“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是春秋时代渊博的学问家。我国古代文献的整理,亦开始于

孔子。“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编次其事”,删《诗》,定《书》,“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他又据鲁史而撰《春秋》。儒家《六经》都在不同程度上经过了孔子的加工整理。对于孔子的历史评价,历代出于不同之需要,褒贬各异,但对孔子的历史影响之大,却是一致赞同的。西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孔子的名声大著,被尊为“至圣先师”,自此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的至尊地位被正式确立起来。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虽有一些人对孔子持批评态度,但其地位并未因此而动摇。

国学三圣具体人物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昌平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对中国历史文化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在全世界,特别是在东南亚各国也有很大影响,是世界文化名人之一。孔子的先祖是殷末纣王之庶兄微子启,启奉商祀,封于宋。六世祖孔父嘉,始以孔为姓。

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聃是谥号,春秋时楚国苦县(今河南省鹿邑县东)人,生卒年不详。他曾担任周朝的守藏室之史,后又为柱下史,通晓上下古今之变,晚年隐居于沛,躬耕授徒,讲德论道,后西入关中,客死于秦。入战国后,他的语录流传浙广,经环渊最后整理,成《道德经》上、下篇,即今本《老子》。在《老子》书中,把宇宙万物的本看作道或朴,有时称无。

墨子(约公元前476;前390年),战国初期思想家、墨家学派创

始人。姓墨,名翟,鲁国人,曾为宋之大夫。墨子出身于社会下层,生活接近“农与工肆之人”。他自称“今翟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似属当时“士”阶层。但他又承认自己是“0”。他可能当过工匠或小工业主,具有相当丰富的生产工艺技能。他“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长期奔走于各诸侯国之间,宣传他的政治主张。

《国学经典选读》期末复习题

《国学经典选读》期末复习题 一、课程属性及期末考试有关问题 1.本课程为省开课。 2. 期末考试题型四种:填空、名词简释、简答题、问答题 3. 填空题主要在常识中产生,个别在名词中产生。 二、期末复习题、 (一)常识 1. 中华文明的形成经历了四个时期:先秦是萌芽期,汉魏六朝是形成期,唐宋至明中叶是成熟期,明中叶以后就进入转型期。P4 2. 进入民国,经书成为普通的古文献。作为历史学的资料,章学诚所谓的“六经皆史”得到了全面的体认。P30 3 . 如果说中国传统学术是一座大厦,那么经学就是这座大厦的基柱。P41 4. 在五经之中,《周易》是古代占卜之书。P41 5.《诗经》的价值,一在于文学价值,一在于文化价值。P52 6.西汉出现了三种尚书,即《今文尚书》、《古文尚书》和“伪尚书”。P47 7.《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P60 8. “仁”和“礼”是孔子思想的两个基点。P60 9.《左传》、《公羊传》和《毂梁传》合称“春秋三传”。P58 10.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P70 11. 司马光主持编篡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史书。P87 12. 司马迁把“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作为其建立史学体系的追求。P92 13. 阅读《三国志》不仅要注意其正文,更要注意阅读裴松之的注文。P95 14. 在先秦,墨学和儒学是并称的两大显学。P118 15. 先秦名家“合同异”一派是以惠施为代表的。P128 16. 战国晚期的苏秦和张仪成为纵横家的代表人物。P131 17. 秦汉以后的中国子学,可按五个历史阶段来区分,即两汉子学、魏晋玄学、隋唐子学、宋明理学和清代子学。P135 18.玄学的逻辑基础是汉魏之际清议之风所带来的名实之辩。P142 19. 经史子集四部中,集部多是文章、诗赋的汇编。P160 20. 研究《楚辞》的代表性著作有王逸的《楚辞章句》、洪兴祖的《楚辞补注》和朱熹的《楚辞集注》。这三本书是对《楚辞》进行研读的基本书目。P165 21.西方发达的史诗系统在中国古代没有,蒙古族和藏族的史诗也是后来才整理出来的。P173 22. 四言诗的出现,使中国诗歌形式得到了文学意义上的确认。P178 23. 曹丕所作的《燕歌行》是现存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诗。P181

电大在线考试国学经典选读答案

国学经典选读-1 一. 单选题(共10题,共6分) 1.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的意思是()(0.6 A.那个仁厚的人就是自己想帮助别人树立起来,自己想帮助别人达成目标。能够就近舍远,由近及 B.那个仁爱的人,就是自己想要树立起来,也想帮助别人树立形象,自己想要达成目标,也想要帮 C.一个仁人,只要自己想自立,便也帮助别人自立;自己想要通达,便也帮助别人通达。能够就 D.夫子之仁德,就是自己欲立而且也要立人,自己欲通达,也要助人通达。能够就近取得帮助, A.孔子答道:“未来知道长生,现在怎么能够知道呢?” B.孔子答道:“不知道生人是谁,怎么能够知道死人是谁呢?” C.孔子答道:“生的道理还没有弄清楚,怎么能够懂得死呢?” D.孔子答道:“生的道理弄清楚了之后,才能够懂得死的道理。” A.孔子教授学生要精通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以及各种职业、技能、爱好等。 B.言行要谨慎,为人要诚实守信,要广泛地去爱众人,并且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 C.立志高远,坚守德操,遵循仁义,精通六艺。 D.亲自积极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可以学习典籍、文章了。 A.孔子说:人在有关生死的关键时刻,才知以往建立的情谊的真假;在贫穷与富足的不同状态,才 B.孔子说:君子相处和谐而不结党,小人结党而内部并不和谐。 C.孔子说:只有仁者真正懂得爱什么人,憎什么人,因为仁者有分辨善恶的标准,所以待人接物

D.孔子说:道德高尚的人,与地位比自己高的人交往,不奉承讨好;与地位比自己低的人交往, 5. 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一句中的“畏”的恰当意思是()(0.6 分) A.畏惧 B.畏缩 C.敬畏 D.崇敬 A.四海之内皆兄弟 B.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C.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A.“孩子们进入家里,就要孝顺,出门在外就要遵纪守法。谨慎地对待事情,泛泛地关心别人,而 B.“弟子们小时候在家里,就要听父母话,要孝顺父母;长大了出门在外,要敬爱兄长,尊重师 C.大人孩子都要关心诚信问题。 D.亲自积极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可以学习典籍、文章了。 A.孔子教授学生要精通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以及各种职业、技能、爱好等。 B.“默默地记住知识,勤奋学习不知厌烦,循循善诱不知疲倦,有谁会让我做比这更多的事情呢?” C.“默默地去做好事,学习不知厌烦,教案不知疲倦,对于我们来说,还有什么比这更快乐的事情 D.“默默地把知识牢记在心,勤奋地学习不知厌烦,教诲别人不知疲倦,对于我来说,还有什么遗

国学经典选读 第1、2次形考作业参考答案。

以下答案仅供参考!!! 《国学经典选读》形成性考核第一次作业 一、你认为学习“国学”的意义何在?“国学热”的原因是什么? 1、学习“国学”的意义: 第一,重振国学,对于唤起文化自觉,恢复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认同,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可以提高人的道德水准,提高个人文化素养。 第三,对于治国理政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第四,对于提升国家的国际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第五,对于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2、“国学热”的原因 第一,中国近年来经济的持续发展引发了“国学热”。 一百多年来,中国从一个曾经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遥遥领先于世界的大国,沦落为在西方的洋枪洋炮前不堪一击的封建帝国。巨大的反差,使人们思考这个问题时,认为中国社会之所以沦落成这个样子,全是传统文化、儒家思想惹的祸。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社会由计划经济走向了市场经济,在各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人越来越需要自己民族的历史,越来越需要自己民族的独特价值的东西,这就激发了中国人复兴传统文化的强烈愿望。 第二,亚洲四小龙的经济腾飞引发了“国学热” 七十年代,欧洲经济不景气,而属于儒家文化的日本及亚洲四小龙出现了经济的持续和快速增长,实现了经济的腾飞,创造了一系列经济奇迹。 二、你喜欢的学习“国学”的方法是什么? 请选择,可多选:() A 读经典 B 观看视频讲座 C 听老师讲解经典 D上网浏览相关知识 E 其他:() 三、我们的文字教材中的十章主题, (1)你认为对你的实际生活和工作有帮助意义的是哪一章?请选择,可多选:()第一章信仰,第二章仁德,第三章中庸,第四章知识,第五章学而,第六章择业,第七章顺逆,第八章人事,第九章为政,第十章理想 (2)请结合实际工作或生活来谈谈为什么对你有帮助意义? 我认为国学对我的工作和生活有很多启发。对我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影响。展开说说 四、请从教学大纲(或教材中)国学经典语录123句中选择你印象最深(或对你影响较大)的三句。简单谈一谈你对于这三句话的独到理解。 从书中挑选。

《国学经典选读》书面作业答案

《国学经典选读》书面作业 姓名:学号:教学点:成绩: 一、阅读分析(每题15分,共60分) 1、阅读《老子》第一章,回答问题: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①本章首句帛书的断句为:“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刘笑敢认为帛书断句合理,他的理由是什么?请浏览网上课堂“自建视频”之《老子》辅导第二节来回答。(4分)答:老子的思想中“自然”的价值为主体地位,老子的自然是自然而然之义,大自然的构成主体。 ②如何理解“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2分) 答:当我们把“道”称为“无”时,是指天长来分的宇宙初始。。 “道”就好像“无”;当我们把“道”称为“有”时,是指“道”成为万物之母。 ③请举属于“异名同谓”的3个例子。(3分) 答: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天地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微。 ④你如何理解《老子》所言的“道”?(6分) 答:客观存在的“道”,自古至今,恒常永存,人无法知道“道”全部,只能知其局部,所以当我们用言语表达宇宙终极之道时,我们所说的“道”(局部),并非客观存在的“道”(整体)。 2、阅读《庄子·大宗师》节选,回答问题: 颜回曰:“回益矣。” 仲尼曰:“何谓也?” 曰:“回忘礼乐矣。” 曰:“可矣,犹未也。” 他日复见曰:“回益矣。” 曰:“何谓也?” 曰:“回忘仁义矣。” 曰:“可矣,犹未也。” 他日复见曰:“回益矣。” 曰:“何谓也?” 曰:“回坐忘矣。” 仲尼蹴然曰:“何谓坐忘?” 颜回曰:“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 仲尼曰:“同则无好也,化则无常也。尔果其贤乎?丘也请从而后也。” ①你如何理解颜回把忘礼乐、仁义视为进步?(3分) 答:除去自身的一些复杂因素,不去考虑太多的方面,就会达到进步 ②何为“离形去知,同于大通”?(3分) 答:沉入于望的境界,忘记外界的一切事物,甚至忘记自身形体的存在,达到与“大道”相合为一的境界 ③从颜回与孔子的对话看,“忘”与“坐忘”有何区别?(3分)

最新电大作业《国学经典选读》教学大纲

《国学经典选读》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基本说明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的 《国学经典选读》是河北广播电视大学为开放教育各本科专业开设的一门通识教育性质的公共选修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在如今这样一个与经典普遍疏离的时代,尽量多地向学生介绍中国文化史上从先秦至民国漫长的历史时段中能够代表中国文化传统与文化精神的一批经典巨著。给他们一个引导进入经典世界的门径,从而使之亲近经典、接受经典、传承经典。本课程以普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以践行河北电大“文化塑校”理念为导向,通过修身养性为主的国学教育,从而全面提升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学生健全之人格,并达到整塑校园文化、服务社会,实现学校国学教育与社会道德建设良性互动的目的。 本课程2学分,课内学时36,开设一学期。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国学作为“我国固有的文化学术”(《汉语大词典》)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国学典籍是指中国古籍传统的“经、史、子、集”及其解读和传播的著作。国学经典选读只能是选择其中最为典范名的部分代表性著作,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产生和培养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基本认知。 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必须阅读所选作品。由于篇幅所限,许多作品只是节选,有条件的学生应阅读所选作品的全部内容。 三、教学媒体的配置 (一)文字教材 本课程以覃碧卿、王之方、王光华、王亚生编著,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国学经典导读》为基本教材。 教材注重打通传统与现代,实现国学经典与现代汉语的自由对话,传承中国文化传统的血脉和香火。在编写体例上,注释译释部分非常细致全面,学生自学完全能够看懂。析论导读部分,朴素简练、明白晓畅,是站在时代高度上与国学经典对话。 《导读》是编制教学媒体、组织教学和复习考试的基本范围和主要依据。 (二)音像教材 本课程录像课为重点辅导型,主要讲授学生难以理解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需要通过录像进行知识扩展的内容。省校拟建10讲录像教材。 (二)其他资源 本课程由于是新开课程,其他一些资源会陆续建设完成,并随时在省校教学平台上发布。 四、教学环节 1、河北电大在线 教学平台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学生获得本课程知识的主要媒体之一。在线平台一定要用好、学好。

国学经典选读模拟试题二

国学经典选读模拟试题二 02国学经典选读-0001 试卷总分:100 单项选择(共10题,共40分) 开始说明: 结束说明: 1.(4分) 《新五代史》的作者是()。 A、宋祁 B、欧阳修 C、昫 D、脱脱 2.(4分) 历代的“起居注”及“实录”是按年叙述某一历史时期的事件,在体例上属于()。 A、编年体史书 B、纪传体史书 C、政书 D、纪事本末体史书 3.(4分)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言为《尚书》。” A、《国语》 B、《左传》 C、《公羊传》 D、《春秋》 4.(4分) 《资治通鉴》是一部()。 A、编年体通史 B、编年体断代史

C、纪传体史书 D、纪事本末体史书 5.(4分)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出自《诗经》的()。 A、《邶风?静女》 B、《周南?关雎》 C、《风?蒹葭》 D、《王风?黍离》 6.(4分) ()是我国最早的断代政书。 A、《唐六典》 B、《会要》 C、《续会要》 D、《唐会要》 7.(4分) 纪传体史书的创立者是() A、班固 B、司马迁 C、袁枢 D、司马光 8.(4分) 《宋书》最有价值的是()这一部分。 A、本纪 B、志 C、表 D、列传

9.(4分) 被合称为“三通”的三部史书是()。 A、《史通》《通典》《通志》 B、《通志》《通典》《资治通鉴》 C、《通典》《通志》《文献通考》 D、《通典》《通志》《通鉴纪事本末》 10.(4分) ()也被称为《汲冢纪年》、《汲冢古文》或《汲冢书》,本是一部先编年体古书,但到战国以后就不见流传。 A、《竹书纪年》 B、《春秋》 C、《国语》 D、《左传》 多项选择(共6题,共30分) 开始说明: 结束说明: 11.(5分) 下列史书属于纪传体的是()。 A、《后汉书》 B、《晋书》 C、《南齐书》 D、《梁书》 12.(5分) 下列史书在体例上属于史评史论类的有()。 A、《过论》 B、《汉书》

电大《国学经典选读》教学考一体化网考形考作业试题及答案

(2018更新)最新河南电大《国学经典选读》教学考一体化网考形考作业试题及答案 100% 通过 2016年秋期河南电大把《国学经典选读》纳入到“教学考一体化”平台进行网考,针对这个平台,本人汇总了该科所有的题,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内容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并且以后会不断更新,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Ctrl+F),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一单选题 1.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孔子说的“五者”为()(4.00分) A. 历史上五位奉行仁义的人 B. 金、木、水、火、土 C. 仁、义、礼、智、信 D. 恭、宽、信、敏、慧 2. 孔子认为君子有三畏,分别是畏天命,畏大人,畏()。(4.00分) A. 信仰 B. 天子 C. 圣人之言 D. 父母之命 3.关于“国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4.00分) A. 张之洞主张“西学为体,中学为用”。 B. 国学的概念和内容从古至今始终如一,一成不变。 C. 季羡林认为,国学应该是“大国学”。 D. 追溯“国学”一词,最早出自《论语》 4.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其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焉。(4.00分) A. 一家 B. 天下 C. 一国 D. 一人 5.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4.00分) A. 德 B. 教 C. 礼 D. 仁 6.按照孔子的理念,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我们普通人实施“仁”的途径(4.00分) A. 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B.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C.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D.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7.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以下对这句话解释不正确的是()。(4.00分) A. 恭而无礼:恭敬但没有节制 B. 葸:过分小心而显现出畏惧的样子 C. 这句话主要是说不应该拘泥于礼 D. 这句话说了“礼”的重要性 8.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①)。何以聚人?曰(②)。(4.00分) A. ①仁②德 B. ①礼②信 C. ①仁②财 D. ①礼②义 9. 大学之道,(),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4.00分) A. 在明明德,在亲民 B. 在名名德,在亲民 C. 在明明德,在兴民 D. 在明名德,在亲民 10.关于“国学”,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4.00分) A. 国学也可以说是民族国家之学 B. “国学”一词,最早见于《周礼》。 C. “国学”最早的意思是周代设在王城的国家教育机构。 D. 国学仅包括儒家文化。 11.以下几位名人与各自对“国学”的描述,搭配错误的是()(4.00分) A. 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 章太炎:国学是七科之学 C. 邓实:一国所有之学 D. 季羡林:国学应该是“大国学” 12. 中国以儒家为主体的传统文化对鬼神、生死的态度,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4.00分) A. 敬鬼神的目的是使人追怀往古,不忘记自己生命的由来 B. 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之谓鬼

国学经典选读期末复习题

国学经典选读期末复习题 Revised by Hanlin on 10 January 2021

《国学经典选读》期末复习题 一、课程属性及期末考试有关问题 1. 本课程为省开课。 2. 期末考试题型四种:填空、名词简释、简答题、问答题 3. 填空题主要在常识中产生,个别在名词中产生。 二、期末复习题、 (一)常识 1. 中华文明的形成经历了四个时期:先秦是萌芽期,汉魏六朝是形成期,唐宋至明中叶是成熟期,明中叶以后就进入转型期。P4 2. 进入民国,经书成为普通的古文献。作为历史学的资料,章学诚所谓的“六经皆史”得到了全面的体认。P30 3 . 如果说中国传统学术是一座大厦,那么经学就是这座大厦的基柱。P41 4. 在五经之中,《周易》是古代占卜之书。P41 5. 《诗经》的价值,一在于文学价值,一在于文化价值。P52 6. 西汉出现了三种尚书,即《今文尚书》、《古文尚书》和“伪尚书”。 P47 7.《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P60 8. “仁”和“礼”是孔子思想的两个基点。P60 9. 《左传》、《公羊传》和《毂梁传》合称“春秋三传”。P58 10.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P70 11. 司马光主持编篡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史书。P87

12. 司马迁把“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作为其建立史学体系的追求。P92 13. 阅读《三国志》不仅要注意其正文,更要注意阅读裴松之的注文。P95 14. 在先秦,墨学和儒学是并称的两大显学。P118 15. 先秦名家“合同异”一派是以惠施为代表的。P128 16. 战国晚期的苏秦和张仪成为纵横家的代表人物。P131 17. 秦汉以后的中国子学,可按五个历史阶段来区分,即两汉子学、魏晋玄学、隋唐子学、宋明理学和清代子学。P135 18. 玄学的逻辑基础是汉魏之际清议之风所带来的名实之辩。P142 19. 经史子集四部中,集部多是文章、诗赋的汇编。P160 20. 研究《楚辞》的代表性着作有王逸的《楚辞章句》、洪兴祖的《楚辞补注》和朱熹的《楚辞集注》。这三本书是对《楚辞》进行研读的基本书目。P165 21. 西方发达的史诗系统在中国古代没有,蒙古族和藏族的史诗也是后来才整理出来的。P173 22. 四言诗的出现,使中国诗歌形式得到了文学意义上的确认。P178 23. 曹丕所作的《燕歌行》是现存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诗。P181 24. 诗和词在风格上有何区别?习惯的说法是“诗庄词媚”。P187 (二)名词解释 1. 国学:国学是研究中华传统学术及其载体的学问,是对中华民族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进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永恒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思想体系、文化观念、精神追求和学术方法的总结。P11 2. 今古文经学:经学因为版本的不同,形成了今古文经学。所谓的今文,主要是汉初由老儒生口耳相传的经典,直接用汉代通行的隶书记录下来,这些经

瞿秋白故居观后感

瞿秋白故居观后感 怀着对革命先辈瞿秋白同志的崇敬之情,我参观了位于常州的瞿秋白纪念馆。 跨进高高的门槛,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黑色的纪念碑,上面刻着一句瞿秋白的千古佳句:“我是江南第一燕,为衔春色上云稍。”这句话的强大气魄无不震撼了我。接着,我绕过纪念碑,走进纪念馆的正堂。这是瞿秋白的故居,简陋的桌椅床柜以及充满生活气息的各种陈列品,见证了瞿秋白的成长和瞿氏家族的付出。故居的旁边,是瞿秋白纪念馆大厅,里面摆放着各种与瞿秋白有关的展品,这些文献、实物为我们深刻的解读了作为中共的早期领袖,瞿秋白同志在为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中所做的努力和贡献。 参观结束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当我站在这位伟人高大的塑像面前时,我不由得回想到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那时,愚昧的中国人还在饱受着列强的欺凌,整个中国到处充满着压抑的空气。然而,在南方一个破落的仕官家庭里,一个满怀抱负的青年正沉思着如何改变中国落后的面貌。他,就是瞿秋白。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自小就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并立志要努力改变落后的中国。于是,他开始了自己艰难的探索之路。 1916年瞿秋白入北京俄文专修馆学习。1919年在北京参加五四运动。1920年初,参加李大钊组织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10月,以北京《晨报》记者身分赴苏俄采访,是最早有系统地向中国人民报道苏俄情况的新闻界先驱。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任中共中央机关刊物《新青年》、《前锋》主编和《向导》编辑。是中共三大、四大、五大、六大中央委员,四大中央局成员,五大、六大中央政治局委员,五大中央政治局常委。1927年8月,在汉口主持召开了中共"八七"紧急会议,会后任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主持中央工作。这期间,参预决定或指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及其他地区的武装起义。曾犯过"左"倾盲动主义错误。1928年参加共产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当选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主席团委员及政治书记处成员,并留驻莫斯科任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1930年8月回国,9月和周恩来一起主持召开中共六届三中全会,纠正了李立三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在1931年1月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遭王明等人打击,被解除中央领导职务。从1931年夏至1933年秋,在上海和鲁迅一起领导左翼文化运动。1934年2月到瑞金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人民教育委员。1935年2月24日在福建长汀县被国民党军队逮捕。6月18日在长汀县罗汉岭英勇就义。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他是一个勇敢的战士,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中国人民的好儿子。

国学经典选读-尝试名词简答全部

《国学经典》复习题 (一)常识 1.中华文明的形成经历了四个时期:先秦是萌芽期,汉魏六朝是形成期,唐宋至明中叶是成熟期,明中叶以后就进入转型期。P4 2.进入民国,经书成为普通的古文献。作为历史学的资料,章学诚所谓的“六经皆史”得到了全面的体认。P30 3 .如果说中国传统学术是一座大厦,那么经学就是这座大厦的基柱。P41 4.在五经之中,《周易》是古代占卜之书。P41 5.《诗经》的价值,一在于文学价值,一在于文化价值。P52 6.西汉出现了三种尚书,即《今文尚书》、《古文尚书》和“伪尚书”。P47 7.《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P60 8.“仁”和“礼”是孔子思想的两个基点。P60 9.《左传》、《公羊传》和《毂梁传》合称“春秋三传”。P58 10.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P70 11.司马光主持编篡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史书。P87 12.司马迁把“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作为其建立史学体系的追求。P92 13.阅读《三国志》不仅要注意其正文,更要注意阅读裴松之的注文。P95 14.在先秦,墨学和儒学是并称的两大显学。P118 15.先秦名家“合同异”一派是以惠施为代表的。P128 16.战国晚期的苏秦和张仪成为纵横家的代表人物。P131 17.秦汉以后的中国子学,可按五个历史阶段来区分,即两汉子学、魏晋玄学、隋唐子学、宋明理学和清代子学。P135 18.玄学的逻辑基础是汉魏之际清议之风所带来的名实之辩。P142 19.经史子集四部中,集部多是文章、诗赋的汇编。P160 20.研究《楚辞》的代表性著作有王逸的《楚辞章句》、洪兴祖的《楚辞补注》和朱熹的《楚辞集注》。这三本书是对《楚辞》进行研读的基本书目。P165 21.西方发达的史诗系统在中国古代没有,蒙古族和藏族的史诗也是后来才整理出来的。P173 22.四言诗的出现,使中国诗歌形式得到了文学意义上的确认。P178 23.曹丕所作的《燕歌行》是现存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诗。P181 24.诗和词在风格上有何区别?习惯的说法是“诗庄词媚”。P187 (二)名词解释 1. 国学:国学是研究中华传统学术及其载体的学问,是对中华民族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进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永恒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思想体系、文化观念、精神追求和学术方法的总结。P11 2.今古文经学:经学因为版本的不同,形成了今古文经学。所谓的今文,主要是汉初由老儒生口耳相传的经典,直接用汉代通行的隶书记录下来,这些经典多在文、景时期已经得到官方的认可,而古文经,则是在景帝晚期、武帝初期所发现的古本。P24 3.《尚书》:《尚书》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政书,是虞、夏、商、周时期“典”、“谟”、“训”、“诰”、“誓”、“命”的汇编,是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夏、商、周文献中最完整的文献资料。是中国古代散文已经成熟的标志。P46 4.《诗经》六义:《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六义”是对《诗经》内容和诗法的概括,可分为“三体”、“三用”。“三体”是指风、雅、颂三种体式。“三用”是写诗的方法,即赋、比、兴三种方法。P50 5.《论语》: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今本《论语》共20篇,492章,记录的是孔子及其弟子当时的诸葛侯、官僚、士人之间的对话,带有浓厚的语录体色彩,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P60 6.《竹书纪年》:也被称为《汲家纪年》、《汲家古文》或《汲家书》,是战国时魏国的史书。竹简长2尺4寸,每简40字,共13篇。它用魏国的文字书写而成。《竹书纪年》记录了从夏启到魏襄王期间的历史事件,其不仅年表详细,而且很多年记载与《史记》以及儒家经典的描述不同。P85 7.《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全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贯穿16个朝代,记载了1362年的史事,共294卷。另有考异、目录各30卷。这部书由司马光主持编纂,由刘羲叟编订年历,

国学经典选读模拟试题三

国学经典选读模拟试题三 03国学经典选读-0001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共5题,共20分) 开始说明: 结束说明: 1.(4分) “存天理,灭人欲”是著名哲学家()提出的观点。 A、周敦颐 B、朱熹 C、王阳明 D、程灏 2.(4分) 哲学家()宣称“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把天人合一说法发挥到了极致。 A、张载 B、朱熹 C、陆九渊 D、王阳明 3.(4分) ()记载了纵横家所崇尚的权谋策略和言谈辩论技巧,可以看做是纵横家理论的阐述和概括。 A、《始终》 B、《大圣》 C、《鬼谷子》 D、《淮南子》 4.(4分) 先秦名家“合同异”一派是以()为代表的。 A、惠施

B、公孙龙 C、庄子 D、老子 5.(4分) 墨家以兼爱、非攻为其()。 A、行政学说 B、政治学说 C、经济学说 D、逻辑体系 多选题(共6题,共30分) 开始说明: 结束说明: 6.(5分) 《白虎通》的哲学意识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A、用五行论政治 B、用天命论成败 C、用三统论历史 D、以因势利导释无为说 7.(5分) 先秦子学三晋派注重质实而简易的学术,其代表人物是()。 A、老子 B、商鞅 C、慎到 D、韩非 8.(5分)

先秦子学燕齐派的代表人物是()等。 A、孟子 B、荀子 C、邹衍 D、淳于髡 9.(5分) 元康玄学的代表人物是()。 A、郭象 B、王弼 C、向秀 D、阮籍 10.(5分) ()对天人关系的讨论,基本上可看做中国哲学关于天人关系的总结。 A、韩愈 B、李翱 C、刘禹锡 D、柳宗元 11.(5分) 墨家以()为其宗教思想。 A、天志 B、明鬼

国学经典选读

《国学经典选读》期末综合练习 参考答案(部分) 一、常识问答 1、诸子百家有哪些主要学派? 答:道家、儒家、墨家、法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2、四书五经分别指什么? 答: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诗经》、《尚书》、《仪礼》、《周易》、《春秋左传》。(加《乐经》为六经)3、道家主要代表人物是谁? 答:老子、庄子(老聃、庄周)。 4、儒家集大成者是谁? 答:荀子(荀况)。 5、“三教合一”是指哪三教? 答:儒教、佛教、道教。 6、什么叫谥号? 答: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前品德事迹,赐予表示褒贬的称号叫谥号。 7、孔子、孟子、荀子在主张上各自侧重什么? 答:孔子重仁,孟子重义,荀子重礼、法。 8、道家的核心观念是什么? 答:天道。 9、“总揽其全”的先秦学术是哪一家? 答:道家。

10、写出道家与法家的价值序列。 答:道家:道德仁义礼乐名法;法家:道法术势。 11、道家、儒家对待“天”、“人”关系分别有何主张? 答:道家主张以人合天;儒家主张人天合人。 12、《道德经》又称什么?作者是谁? 答:《老子》(“五千文”),老子(老聃)。 13、老子如何论天道与人道之不同? 答: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14、最著名的《庄子》注本是哪三本? 答:郭象《庄子注》、成玄英《庄子疏》、陆德明的《庄子音义》。 15、《庄子·齐物论》有“毛嫱西施,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这是哪个成语的出处? 答:沉鱼落雁。 16、请写出三位庄子虚构的“至人”形象。 答:王倪、南伯子綦、伯昏无人。 17、现今流传的33篇版《庄子》是谁编定的? 答:郭象。 18、“间世”是谁的主张? 答:庄子(庄周)。 19、“终生不仕,以快吾志”的诸子是哪位? 答:庄子(庄周)。 20、请写出4个以上出自《庄子》中的成语。

国学经典作业答案

国学经典选读作业 一、填空题 1、首孝悌,次谨言,泛众爱,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2、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3、守道不笃、辨物不博、辩是非不察者,不足与游。 4、《三字经》是我国民间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种启蒙读物。《千字文》是我国早期的蒙学课本,作者是南北朝时期的周兴嗣。 5、《礼记》与《礼仪》、《周礼》合称“三礼”。 6、《左传》以《春秋》为本,按照鲁国国十二国君的顺序,用编年体体例记录了春秋时期的历史。 7、临财勿苟得,临难勿苟免。 8、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者,为民者宣之使言。 9、上善若水,利万物而不争。 10、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11、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12、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始立“四书”之名,明清定为士子必读注本,而且是科举考试命题的“题库”。 13、汉代郑玄在《易赞》中曾经指出“易”有三义:简易、变易、不易。 二、简答题

1、简述朱熹的读书方法论。 答:朱熹的读书方法并非方法论,二是修身养性的手段,其方法有三:其一,要把读书与自我对人生道理的切忌体验结合起来。其二,书要熟读,更要精思。其三,读书要先定心,虚心涵咏。 后来他的弟子汇集他的训导,概括归纳出“朱子读书法”六条,即:(一)循序渐进。(二)熟读精思。(三)虚心涵咏。(四)切忌体察。(五)着紧用力。(六)居敬持志。 2、简介《左传》中的“和而不同”思想。 答:《左传》中的“和而不同”是齐国大臣晏婴从国家政治的角度,论证了“和”与“同”的概念和本质区别。君臣之间应该存在不同的看法和不同意见,在彼此充分发表各自意见的基础上达成“和”,才是国家政治应有的状态和理想境界。而“同”则相反,“同”否定不同,回避矛盾,不允许不同意见、不同认识的存在和发展。 “和”与“同”表面上看起来很相似,但它们实质完全不同。“同”是绝对的一致,没有变动,没有多样性。因此,它代表了单调、沉闷、死寂,也没有内在的活动和动力,不符合宇宙万事万物起源、构成、发展的规律性。“和”却是相对的一致性,是多中有一,一中有多,是各种相互不同、相互对立的因素通过相互调节而达到的一种同一台,平衡态。因此,它融合了不同因素的积极方面,保留了各个因素的特点,又不彼此抵消,是一个具有内在活力、生命力、再生力的整体。 “和”的观念,即是万物起源、构成、发展的规律之一。换句话说,“和”的内涵既包含了自然规律,也包含了人的理智对秩序的追求,即人为的秩序。和的观念被付诸实践,就形成了中国人独特的行为方式。国家兴盛的理想状态是和谐,君臣之间、官民之间、朝野之间、国与国之间,相互理解、支持、协调,利益趋于一致;文学艺术的最高境界也是和谐,有限和无限、虚和实、似与不似、刚与柔、抑与扬等因素共存于一个统一体中,相互补充,相互调节;人们处理事务、人际关系也崇尚“和为贵”,用自我克制来消除矛盾、分歧,用相互切磋来发扬各自所长,通过寻找利益的一致之处,把各方的不同之处加以协调。 3、简述孟子对“浩然之气”的阐释。

伟人翟秋白读后感

伟人翟秋白读后感 在国庆节里,我读了一本书《伟人瞿秋白》,这本书让我认识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瞿秋白。他哪里伟大呢?他到底有什么值得敬佩的地方? 我觉得最感人的是1935年瞿秋白被国民党保安团逮捕,在狱中面对敌人的审讯、劝降,坚守革命气节,并说了一些令我刻苦铭心的话:“人爱他的历史,甚于鸟爱他的翅膀,请勿撕破我的历史。”“头可断,志不可敌。”“革命而死,是最大的光荣。” 1935年6月,蒋介石密令杀害瞿秋白时,他信步至凉亭,自斟自饮,谈笑自若。说:“人之公余稍憩,为小快乐;夜间安眠,为大快乐;辞世长逝,为真快乐!”酒毕,从容走向刑常沿途唱着《国际歌》、《红军歌》。到达罗汉岭后,他盘膝而坐,说:“此地很好”,高呼“中国共-产主义万岁!”等口号英勇就义。当时才36岁。 这位伟人能在敌人的审讯中抵挡住他们的劝降、辱骂,守护着革命气节,这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他的英勇情景令我深深的感动;瞿秋白能在狱里有感而发写出了坚贞不屈的意志和高尚的情怀的诗词和《多余的话》,坚定地表示要守护革命气节,还祝愿同志勇猛精进。这种精神令我热泪直流,如果我能见一面瞿秋白,我想我会紧紧的抱住他痛哭;瞿秋白还能在刑场的路上唱着《国际歌》、《红军歌》,在准

备行刑的时候高呼“中国共-产主义万岁!”等口号英勇就义。他的誓死保卫中国共-产主义的意识令我激动万分,恨不得马上把瞿秋白拉回来。瞿秋白英勇牺牲后,世界各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以各种形式纪念这位伟大的革命家和国际无产阶级战士。 瞿秋白的事迹令我感动,瞿秋白的意志令我羡慕不已。我为我们中国共-产主义有瞿秋白而自豪! 2. 今年是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大家都在用各种行动表达对以前的革命先烈的怀念之情,大队辅导员谢老师推荐我们参加了四好少年读《伟人瞿秋白》的读书活动。起初我还不知道瞿秋白是谁,但当我读完这本书后,我对这个名字便从陌生变成了熟悉,并对他肃然起敬! 瞿秋白,1899年1月29日出生在江苏常州的一个书香门第,父亲擅长绘画,母亲知书达礼,他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熏陶。他刻苦求学,当过教书先生,参与领导了北京的五四学生运动,参加李大钊等在北京创立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寻求拯救和改造中国的途径;他当过记者,前往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采访考察,推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他是最早见到列宁的中国共-产-党员之一,也是第一个向中国读者描述列宁形象的中国记者。1921年瞿秋白加入了共-产-党,1925年参与领导了五卅运

国学经典选读试题复习题

国学经典选读试题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氓》:"送于涉淇,至于顿丘。"淇,指淇水,在今(A ) A.河南省 B.河北省 C.山西省 D.山东省 2.提出"民贵君轻"思想的先秦思想家是(B ) A.墨子 B.孟子 C.庄子 D.荀子 3.《诗经》“国风”中揭露统治者对人民残酷剥削,并表达人民热烈向往美好生活的诗篇是(C ) A.《伐檀》 B.《七月》 C.《硕鼠》 D.《君子于役》4.主张“兼爱”、“非攻”的先秦诸子是( b ) A.孟子 B.墨子 C.庄子 D.荀子 5.成语"退避三舍"出自(B ) A.《曹刿论战》 B.《晋楚城濮之战》 C.《烛之武退秦师》 D.《冯谖客孟尝君》 6.《楚辞章句》的作者是() A.洪兴祖 B.刘向 C.刘安 D.王逸 7.我国现存最早的一篇文学批评论文的作者是()。 A、孔融 B、曹植 C、曹丕 D、王粲 8.《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并序》最早见于( )。 A.《乐府诗集》 B.《玉台新咏》 C.《文选》 D.《古诗源》 9. 秦罗敷是汉乐府()一诗中的主人公。 A.《有所思》 B.《行行重行行》 C.《十五从军征》 D.《陌上桑》 10.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出自( )。 A.《短歌行》 B.《蒿里行》 C.《观沧海》 D.《龟虽寿》

11.陶渊明的下列作品中,悲愤豪放之作是(A ) A.《咏荆坷》 B.《饮酒》 C.《归园田居》 D.《桃花源记》 12.谢灵运《登池上楼》中唯一作对偶名的一联是(B) A.循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 B.衾枕昧节候,褰开斩窥临 C.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篱 D.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 13.“初唐四杰”是指( )。 A.沈全期、宋之问、王勃、杨炯 B.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C.王勃、杨炯、杜牧、李商隐 D.王维、孟浩然、卢照邻、骆宾王 14.被后世誉为 " 孤篇横绝 " 的七言歌行是( )。 A.骆宾王的《帝京篇》 B.陈子昂的《感遇》 C.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D. 卢照邻的《长安古意》15.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结构的基本线索是() A江水的流动过程B月亮的升落过程 C花林的空间变换D白云的飘浮显隐 16.下列作品中属于新乐府诗的是()。 A、《卖炭翁》 B、《琵琶行》 C、《长恨歌》 D、《钱塘湖春行》 17.初唐时期力反齐梁诗风,标举“风雅寄兴”和“汉魏风骨”,在复古旗帜下进行诗歌内容革新的著名诗人是( D ) A王勃B卢照邻C沈期D陈子昂 19.孟浩然《过故人庄》是一首著名的( C ) A山水诗B边塞诗C田园诗D哲理诗 20.王维《山居秋暝》:"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所用典出自(B ) A.《诗经》 B.《楚辞》 C.《论语》 D.《庄子》 21.《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岱宗"指(C) A.华山 B.嵩山 C.泰山 D.恒山 22.“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出自( )。 A.《李凭箜篌引》 B.《金铜仙人辞汉歌》 C.《长恨歌》 D.《雁门太守行》

瞿秋白事迹读后感

瞿秋白事迹读后感 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瞿秋白事迹读后感(一) 寒假里的一天,我取出刚借来的—本新书《瞿秋白的故事》,看着书名,我就被它吸引住了。他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呢?为什么以前没有听说过呢?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书,一天就看完了。 这本书记录了这位名人的一生和他的革命精神。瞿秋白既是一个了不起的名人,又是一个极其普通的人。他的少年时代可不像我们这样有着幸福的生活,他出身在一个贫困的家庭里。瞿秋白16岁时就因家贫而辍学。停学后,表姐夫为瞿秋白在无锡谋得一个教师职位。他去任教后没几天,母亲就在债主和贫困的逼迫下,自寻短见了。这件事情让他看清了旧社会的罪恶,从此,他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领袖生涯》这篇故事。讲了瞿秋白发表了一篇接一篇支持工人运动、反对帝国主义迫害的战斗檄文,极大的鼓舞了革命群众的斗志,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军阀势力的嚣张气焰。由于过度地工作,他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但是他一直抱病工作。党中央劝他住进了医院,他仍然利用病中休息的时间,全心投入到工作中去。在上海工人武装起义取得一定胜利时,他清醒地看到:“革命前途光明,但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在中共“六大”上瞿秋白虚心接受大家的意见,进一步作了自我批评,表现出宽宏的胸襟和气度,开创了党内领导人批评与自我批评之风。

合上书,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鲁迅先生在整理瞿秋白的书稿时说:“人已经不在了,但他的着作、他的思想要传下去,不能泯灭了。这也是我们活着的人对他的最好的纪念。”这句话一直在我心中回荡,我们怎样传承瞿秋白的精神呢?我想,瞿秋白能成为一位革命领袖,同他少年时代发愤读书是分不开的,同他为国家、民族英勇奋斗的精神分不开的。所以我们要像瞿秋白一样,在少年时期打好基础,树立为国家和民族兴旺而读书的理想,将来为中华复兴事业出一份力! 瞿秋白事迹读后感(二) 今天,学校组织我们去会议室看电影,影片的名字叫《瞿秋白》。这部电影深深地触动了我,它记载着瞿秋白幼年到成年的故事,十分感人。 这部电影中,我了解到了瞿秋白为何这么义无反顾的走上了这条革命之路了。原来,少年瞿秋白就爱读书,学习十分刻苦,从而知识很渊博。起后又在武昌、北京学习外语。1919年组织同学加入震惊中外的“五四”爱国运动,随后参加李大利组织的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探讨社会主义,寻求革命及拯救中国的途径。以后的领袖生涯、文坛佳话、苏区岁月……1935年2月23日,瞿秋白在福建被捕,他6月18日高唱《国际歌》,当时他才36岁。瞿秋白短暂而辉煌的一生,体现了共产党为真理献身的崇高思想和大无畏气概。 瞿秋白也非常有爱心,在他小的时候,同伴们约他出去玩。瞿秋白看到一个骨瘦如柴的小孩光着背,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他立即脱去身上的外衣,送给那个小孩穿。而自己却在朔风中颤抖。

六年级国学经典选读指定篇目

六上【12篇(97-108)】 97.长沙过贾谊宅(唐)刘长卿 三年/谪zh é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b ó,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注释: ⑴贾谊:西汉文帝时政治家、文学家。后被贬为长沙王太傅,长沙有其故址。⑵谪宦:贬官。栖迟:淹留。像鸟儿那样的敛翅歇息,飞不起来。⑶楚客:流落在楚地的客居,指贾谊。长沙旧属楚地,故有此称。一作“楚国”。 ⑷独:一作“渐”。⑸汉文:指汉文帝。⑹摇落处:一作“正摇落”。 译文: 你被贬于此寂寞地住了三载,万古留下你客居楚地的悲哀。踏着秋草独自寻觅你的足迹,只有黯淡的斜阳映照着寒林。为何明君却独对你恩疏情薄,湘水无情怎知我对你的深情?江山已经冷落草木已经凋零,可怜你究竟何故被贬此地呢! 9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q īn 薄b áo 。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ch è /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注释: ⑴武判官:名不详,当是封常清幕府中的判官。判官,官职名。⑵胡天:指塞北的天空。 (3)梨花:春天开放,花作白色。这里比喻雪花积在树枝上,像梨花开了一样。(4)惨淡:昏暗无光。(5)满:铺满。形容词活用为动词。(6)山回路转:山势回环,道路盘旋曲折。 译文: 北风席卷大地吹折白草,仲秋八月胡地飘降大雪。 仿佛一夜之间春风吹来,树上有如梨花竞相开放。 雪花飘入帘笼沾湿帐幕,就是穿狐皮袍也不暖和。 将军兽角弓冻得拉不开,都护的铠甲冷得难穿上。 无边沙漠结成百丈坚冰,忧愁的阴云凝结在长空。 帐中摆酒为回京人送行,助兴的是琵琶羌笛胡琴。 黄昏时辕门外大雪纷飞,冻硬的红旗风吹不飘动。 在轮台东门外送你回京,临行时茫茫白雪布满山。 山路曲折不见你的身影,雪地上空留马蹄的印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