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桥梁专业设计技术规定 第二章 一般规定

桥梁专业设计技术规定 第二章 一般规定

桥梁专业设计技术规定 第二章 一般规定
桥梁专业设计技术规定 第二章 一般规定

2 一般规定

2.1 桥孔布置

2.1.1应按照需跨越的道路、铁路、河道、管线等的规划线位及断面,结合现况条件合理布置桥孔,在满足交通功能的同时,还应满足所跨越构筑物的使用和维护等方面的要求。

2.1.2 立交桥梁布孔长度,应结合桥梁所处地区的环境布置。一般在市区为考虑街道两侧通透,桥头挡土墙高度可考虑在4m以下,但不宜小于2.0m;远离市区可考虑6.5m~7.5m;在山区可根据路基形式及需要确定桥长;在软土地基上应考虑路基沉降及稳定性等因素,可适当加长桥孔长度。当为路口转向处及斜桥、弯桥时还应考虑行车视线要求。

2.1.3 山区桥梁布孔应充分考虑在桥宽及坡脚范围内地形变化对布孔及基础的影响。

2.1.4 桥梁孔径应有主孔、边孔及主桥、引桥之分,一般情况下主桥的主孔跨径应大于边孔。对于立交桥主孔一般宜设在被交路部分;在同一座桥中,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大跨与小跨不应交替出现,跨径变化也不宜太多。为达到桥梁跨度的均衡、合理,可在道路分隔带上设墩柱,墩柱外表面距路缘石距离应满足规范要求,否则应执行1.3条的规定,同时采取防护措施。

2.1.5 对于跨越河道或沟渠的桥梁宜布置为奇数孔。主孔应布置在河道的主槽。河道中桥跨布置及墩柱布设情况应征得河道管理部门的同意。

2.1.6桥梁跨越或下穿现况铁路时,桥孔布置应考虑对铁路运营的影响最小,同时应注意铁路相关管线、杆塔对布孔的影响。桥孔布置及结构方案应征得铁路有关部门的同意。

2.1.7对于纵坡较大的桥梁,特别是独柱支承的匝道桥梁,应注意桥梁向下坡位移的潜在危险,总体设计时独柱墩连续梁的分联长度不宜过

长,中墩支座不得采用板式橡胶支座,保证墩柱有适宜的刚度。

2.2 桥梁结构形式的确定

2.2.1 桥梁结构形式的确定应根据桥位所处条件,从孔径、主体结构、横断面及建筑高度、支承条件、地基地质条件及施工方法诸方面综合考虑,确定一个各方面较为合理的形式。

2.2.2 对于中、小跨径的混凝土桥梁,为降低造价、方便施工、缩短工期,可采用装配式简支梁、板结构和先简支后连续结构。

跨径在20~35m范围的桥梁宜采用预应力简支T梁或箱梁形式,构件重量应考虑当地起吊条件,一般不宜超过500~600kN,同时应考虑预制梁的运输问题。当采用架桥机架设时,还应验算架设过程对桥梁上、下部结构的影响。

2.2.3 当场地条件允许现场浇筑或桥梁建筑高度受限制时,可采用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结构或闭合框架结构。结构横断面可为箱形也可为开口截面,视受力情况而定。一般开口截面材料指标低于箱形截面,而箱形截面的抗扭性能大大高于开口截面。

2.2.4 在施工不能中断交通的地段,当现浇连续梁有困难,又不宜采用装配式混凝土简支梁时,可采用钢-混凝土联合梁结构。

2.2.5 对于桥跨路口受交通控制或建筑高度受限制的异型桥,可采用点支承异型板结构形式,设计时按院标准《点支承异型板桥设计技术规定》(BSY-GQ02-92)执行。

2.2.6 同一座桥梁中的断面形式、梁高及悬臂板长度要尽可能一致,有变化时不宜超过两种。

2.2.7 下部结构形式应与上部结构在桥宽、梁高、跨径、外观尺寸、受力条件等方面相适应。墩柱可考虑圆形、矩形或其它断面,但同一座桥梁宜采用同一种断面形式。加宽桥梁还应考虑与原结构形式的协调。

2.2.8 下部结构边墩应依据路基形式、高度、地质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经济合理的结构形式。当路基为边坡形式时,宜优先采用埋置式桥台。

2.2.9 应根据地质、水文水力情况、结构形式等条件合理确定基础形式。在没有管线干扰且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时,可采用扩大基础,但对于超静定结构应考虑不均匀沉降因素。当采用桩基时应合理确定桩径及根数,必要时进行经济比较后确定。桩基础宜选用直径1.0~1.8 m的桩,应优先采用二桩承台或桩接柱形式。桩基成孔可考虑钻机成孔,在条件允许时可考虑人工挖孔成孔,设计挖孔桩时应在文件中提出按施工规范采取护壁措施的要求。

2.2.10勘察报告提出的施工注意事项必须反应到设计文件之中。

2.3 桥梁横断面布置

2.3.1 桥梁横断面布置应根据道路规划、实施方案,布置为单幅、双幅或多幅桥梁。

2.3.2 为加强桥梁的整体性及整体使用效果,一般宽度在35m以下的桥梁,上部结构宜连为整体,如确属需要分为两幅桥时,应在分隔带处分开,当两幅桥间仅设纵缝时应做好纵缝防水。

2.3.3 当桥梁采用分期实施方案时,桥梁横断面及梁格布置应考虑远近期实施的可能性,设计图纸上应给出相应的构造措施。

2.3.4 设置纵缝的两幅桥,不宜均采用独柱结构。当采用此种结构形式时,应注意考虑横向位移及横向抗震的构造及措施。

2.4 耐久性设计

2.4.1 桥梁设计时应注意桥梁所处的使用环境是否属腐蚀环境,以便收集基础资料和相关规范,采取相应措施。

2.4.2 混凝土桥梁在桥面沥青混凝土铺装层下均应设防水层,其性能应满足防水及受力两方面的要求。对于可能采用除冰盐除雪地区的桥梁,

应在主体结构与防水层之间设混凝土铺装层,以延长主体结构的使用寿命。

2.4.3 桥梁上部结构悬臂端部均应设滴水槽,其直径可取1.2cm。距悬臂端10~15cm。

2.4.4北京地区混凝土桥梁耐久性要求:

1)对于桥梁承台以上的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的抗渗标号不得小于S6。有特殊抗渗要求的混凝土应在图纸中特别注明。2)对应桥梁伸缩缝位置的盖梁及帽梁混凝土、墩柱混凝土应采用钢筋阻锈剂或其它有效措施,防止除冰盐腐蚀钢筋。

3)防撞护栏宜采用现浇混凝土,为防止除冰盐腐蚀钢筋,可在表面涂刷隔水防腐层,也可以采取在混凝土中添加阻锈剂等措施。

4)桥梁承台以上(不含承台)的、暴露在大气中的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不含预应力混凝土),应满足抗冻标号D200;对于伸缩缝对应处的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结构及河道中的墩柱应满足抗冻标号D250。有抗冻标号要求的混凝土,不得采用50°C以上的蒸汽养护。

5)为控制混凝土碱集料反应,桥梁结构混凝土用材料应满足CECS:93及北京市建委及规委颁发的《预防混凝土工程碱集料反应技术管理规定》的要求。

6)附有桥面泄水管的墩柱应在柱周围1.5m范围内设5%散水,泄水管出口应设弯头弯向柱外或接入排水系统,避免排出的水腐蚀结构。墩柱根部地面下0.3m、地面上0.5m范围涂以混凝土表面保护液。

2.4.5其它北方冰冻地区根据寒冷程度和是否处于除冰盐环境可参照2.4.4条执行。

2.4.6 沿海地区桥梁的耐久性设计可参照《港口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JTJ 267)、《美国公路桥梁设计规范》(AASHTO)或当地地方标准执行。

桥梁设计流程

桥梁设计流程 1.设计资料和技术指标(地形、地质、气象水文、活载、道路等级等) 2.总体方案设计(纵向线路、桥式方案比选、横断面设计等) 3.详细设计(重要构件的尺寸拟定和细节设计) 4.手算或软件计算(成桥阶段内力和变形、施工阶段内力和变形) 针对软件计算: (1)建模 (2)荷载输入 (3)边界条件 (4)运行分析 5.根据相关规范进行强度、刚度、稳定性验算(钢结构还应做疲劳验算) 我国桥梁设计程序,分为前期工作及设计阶段。前期工作包括编制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阶段按"三阶段设计"进行,即初步设计、技术设计与施工设计。 一、前期工作-- 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预可行性研究报告与可行性研究报 告均属建设的前期工作。预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在工程可行的基础上,着重研究建设上的必要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可行性研究报告则是在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后,在必要性和合理性得到确认的基础上,着重研究工程上的和投资上的可行性。 这两个阶段的研究都是为科学地进行项目决策提供依据,避免盲目性及带来的严重后果。 这两个阶段的文件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工程必要性论证,评估桥梁建设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2、工程可行性论证,首先是选择好桥位,其次是确定桥梁的建设规模,同时还要解决好桥梁与河道、航运、城市规划以及已有设施(通称"外部条件")的关系。 3、经济可行性论证,主要包括造价及回报问题和资金来源及偿还问题。 二、设计阶段-- 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设计(三阶段设计) (1)初步设计按照基本建设程序为使工程取得预期的经济效益或目的而编制的第一阶段设计工 作文件。该设计文件应阐明拟建工程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要对建设中的一切基本问题作出初步确定。内容一般应包括:设计依据、设计指导思想、建设规模、技术标准、设计方案、主要工程数量和材料设备供应、征地拆迁面积、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建设程序和期限、总概算等方面的图纸和文字说明。该设计根据批准的计划任务书编制。 (2)技术设计 技术设计是基本建设工程设计分为三阶段设计时的中间阶段的设计文件。它是在已批准的初步设计的基础上,通过详细的调查、测量和计算而进行的。其内容主要为协调编制拟建工程

桥梁专业设计技术规定 第八章 桥梁震动及抗震

8 桥梁振动及抗震 8.1结构抗震体系 8.1.1结构应具有合理的地震作用传力途径和明确的计算简图。结构除了具有必要的承载能力以外,还应具有良好的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以保证结构的延性性能。 8.1.2结构的质量和刚度应均匀分布,避免因质量和刚度突变而造成地震时结构各部分相对变形过大。对于质量和刚度变化较大的部位,应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加强。 8.1.3结构基础应建造在坚硬的地基上,尽可能避开活断层及地质条件不好的地基。当结构必须建造在软土地基或可能液化的地基上时,应对地基进行处理。 8.1.4上部结构应尽量采取连续的形式。当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之间的支座允许上部结构平动时,必须保证支承面宽度并采取相应的限位措施,防止落梁的发生。 8.1.5确定墩柱的截面尺寸时应避免墩柱的轴压比(墩柱所承受的轴向压力与抗压极限承载力之比)过大,以保证墩柱截面的延性性能。 8.1.6对于多跨连续结构,各中墩柱的截面尺寸和高度应使各柱的纵桥向刚度和横桥向刚度基本相同。跨径相差较大时,应考虑上部结构质量对横桥向频率的影响。对于地面高差较大的地形,可通过下挖地面来调整墩柱的高度。 8.1.7对于大跨度桥梁,应结合桥位处的地质条件和地震动特性等具体情况,对各种结构体系进行分析研究,选择抗震性能较好的结构体系。 8.2地震反应计算 8.2.1工程设计项目应按《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23号)及各地方相应管理办法,要求业主对相应区域进行地震危险性分析,

并根据地震危险性分析进行结构的地震反应计算。在桥梁建设中尽量避开具有危险性的活动地震断层。活动性地震断层附近桥梁的地震反应计算要特别注意地面位移对结构的影响。按“条例”不需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一般性工程,应按照《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xx)规定的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 8.2.2应根据工程的重要性等级、场地的地质条件和地震烈度、结构的自振特性等情况,按照规范用反应谱方法进行结构的地震反应计算。对于大跨度桥梁,还应进行时程反应分析,并考虑地震动的空间不均匀性。 8.2.3对于地震作用的计算,应按公路桥梁相关规范执行,城市桥梁应根据道路等级和桥梁的重要性,按表8.1进行重要性系数修正。 表8.1 城市桥梁重要性修正系数Ci 考虑地震引起的位移,避免结构因位移过大而导致非强度破坏。 8.2.5对大跨度桥梁进行地震反应计算时,由于高阶振型的影响较大,必须计算足够多的振型。 8.2.6采用减震措施设计时,应结合具体桥型进行动力时程分析。 8.3构件抗震设计和抗震构造措施 8.3.1 应搜集桥位处地震基本烈度、地质构造、地震活动情况、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并根据地震基本烈度及桥梁重要性等级采取相应的

企业培训管理制度

企业培训管理制度 1、培训在企业活动中的地位 培训是企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公司的新员工,必须接受公司的岗前培训,员工上岗后要进行岗位专业技能培训,培训工作在企业中始终是一项长期、持续的造血工程。通过形式多样、务实有效的培训,有利于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提升管理者的管理水平,促进企业整体实力的增强。 2、培训目的 (1)帮助经理及时掌握公司内、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了解公司员工的思想状况与工作情况和对相关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状况。 (2)使基层管理人员尽快掌握必要的管理技能,明确自己的职责,改变自己的工作观念,熟悉工作环境,习惯新的工作方法。 (3)使专业人员熟练掌握本企业的知识和技能,及时了解各自领域里的最新知识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4)为员工提供再学习和深造的机会,以实现其个人的价值。 (5)对一般员工的培训是使其了解公司及产品概况,掌握工作规范,必要的工作技能,明确责权界限,以求按时完成本职工作。 (6)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改善公司人才结构,为企业培养和储备人才,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7)激发员工求知欲、创造性、发掘员工知识更新、能力更新的潜力。 (8)达到合格的管理者必须是合格的培训者的要求。 (9)加强企业内部的团队修练,增加企业自身的凝聚力,增进员工对企业文化、经营理念的理解。 通过培训减少员工工作失误,避免事故,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3、培训原则 (1)经常鼓励员工积极参加学习和培训。 (2)预先制订培训后期要求达到的标准。 (3)积极指导员工的培训和学习。 (4)培训和学习应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 (5)参加培训者能从培训中有所收获。 (6)采用适当的培训方式、方法、培训方式要力求多样化。 (7)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培训对象要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 (8)通过培训为员工提供晋升机会。 二、培训分类 1、按培训制定周期可分为:年度培训和月度培训。 培训工作由各部门按年度制订计划,经总经理批准后报人力资源部,人力资源部汇总后并根据公司总体的培训任务制订公司年度和月度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和考核,各相关部门配合培训师实施。 2、培训按时间可分为:不定期培训与定期培训。 3、培训按方式可分为:分阶层脱产培训和不脱产培训。 4、培训按培训对象可分为:总经理、副总经理、总监级人员的培训;部门经理和主管级以上人员的培训;一般员工的培训;特殊岗位人员的培训;新聘人员的培训等。

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管理制度

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管理制度 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管理制度 一、办学宗旨、办学理念、培养目标 1、办学宗旨:济困扶危、强技乐业。 2、办学理念:以就业为导向、以爱心促和谐。 3、培养目标:以培养“技能硬、素质高的现代家政服务人才”为目标。 二、教师管理 1、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爱岗敬业,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 2、教师要做好学员的上课考勤统计工作; 3、教师上课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有步骤,有重点; 4、教学方法要求精讲多练,重视案例分析,使学员迅速掌握技能技巧; 5、教师要加强新技术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 三、学员管理 1.学员自主就近选择培训地点,食宿。 2. 学员必须严格遵守学校管理制度; 3. 实行奖励全勤、评选优秀学员的奖惩制度; 4. 学员就业安排根据考核成绩“择优选用”,对于考试不合格的学员,可再学; 5. 学员就业后定期对其进行回访,帮助学员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四、教学管理 1. 严格按照国家商务部《家政服务员培训大纲》组织教学; 2. 实行班主任负责、班委会自治的班级管理制度; 3. 课时安排灵活。结合学员普遍存在文化程度偏低,年龄偏大的情况,灵活确定课时,如有的课程一节课学员可以掌握,则课时为一节;若课堂内容较难,则可安排多个课时; 4.考试考核。根据培训规定的考试考核要求,对培训学员进行基础理论考试和技能操作考试; 5. 证书发放。学员基础理论、技能操作双合格的,学校颁发《技能等级证书》。 五、档案管理 1、学员档案:学员考勤记录、鉴定资料、颁证花名册等按培训期次归档,建立了学员培训信息资料库; 2、教师档案及教案归档: 学校对教师档案(含身份证复印件、学历复印件、职称复印件)进行备案;对教学计划、教案、教学总结也定期备案。 3、所有档案由校教务处统一保管,未经校领导同意,任何组织和个人无权公布、查询。 北京市民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民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办学行为,促进本市职业技能培训事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中

桥梁技术标准及设计规范

桥梁技术标准及设计规范 ? B.A.E.L 91 modifiées 99 ? B.P.E.L 91 ?CPC Fascicule no61,Titre II ?Fascicule 62 Guide SETRA: ?Pont àpoutres préfabriquées ?Ponts-cadres et portiques 设计中的限制性条件 ?桥梁类别:一级桥梁 ?气象区划:B 类地区(温和或干燥地区) ?环境湿度:ρh = 55% ?设计荷载:道路荷载 A 和 B 系列,人行道的民事荷载 1.5 kN/m2,军用荷载Mc120、Me80 及特殊荷载D240。

主要材料 1 ) 、混凝土 ?伸缩缝:C40/50 钢纤维混凝土; ?预制预应力混凝土T 形梁:C35/45 混凝土; ?现浇混凝土桥面板:C35/45 混凝土; ?护栏底座混凝土:C30/37; ?搭板:C30/37 混凝土; 2) 、钢材 钢材的变形弹性模量采用Es = 2.0×10 5 MPa,钢材容重为γ=7850kg/m 3 ; 光圆钢筋应符合NF A35-015 标准,采用Fe E235,弹性极限强度fe=235 MPa; 螺纹钢筋应符合NF A35-016 标准,采用Fe E500-3,弹性极限强度fe=500 MPa; 焊接钢筋网应符合NF A35-016 和NF A35 -019 标准,采用Fe E500-2,弹性极限强度fe=500 MPa; ?其它板材、型钢的技术参数应符合合同规定的相应规范和标准。 3) 、预应力钢绞线

按照法国标准XP A35-045 和62 分册 2.1 章节(第二部分),采用高强低松弛的钢绞线。 参数见表1 表 1 预应力参数表 序号符号数值单位 标定直径Φ15.2 (Φ0.6″) mm 标定断面Ap 139 mm2 标定质量γ 1.10 Kg/m 钢绞线破裂荷载fprg 1860 MPa 0.1%形变荷载fpeg 1644 MPa 断裂荷载Fr ≥259 kN 屈服荷载Fp ≥230 kN 弹性变形模量Ep 195 GPa 1000 小时松弛损失值ρ1000 ≤2.5 % 预应力系统

桥梁专业设计技术规定07第四章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

4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 4.1一般规定 4.1.1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设计应根据桥长、柱高、地基条件等因素合理分联,每联的长度应以结构合理、方便施工、有利使用为原则,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考虑景观要求和桥梁整体布局的一致性。 4.1.2主梁应尽量采用一次浇筑混凝土、两端张拉预应力钢筋的施工方式,主梁长度宜控制在120m左右,当确实需要设置长分联时,可以采用分段浇筑混凝土、使用联接器分段张拉预应力钢筋的施工方案,设计时允许在同一截面全部预应力钢筋使用联接器连接,但对主梁截面及配筋应做加强处理。 4.1.3对于匝道桥,为增大刚度、减小扭矩,有条件时尽可能采用墩梁固结或双支座形式。 4.1.4桥梁截面形式可根据桥宽、跨径、施工条件、使用要求等确定为箱形(简称箱梁)或T形(简称T梁)。箱形截面可设计为单箱单室或单箱多室。箱梁翼板长度的确定应以桥面板正、负弯矩相互协调为原则,T梁悬臂长度宜为1.0~1.5m,箱梁悬臂长度宜为1.5~2.5m。当主、引桥结构形式不同时,悬臂板长度宜取得一致。 4.1.5箱梁腹板宽度应由主梁截面抗剪、抗扭、混凝土保护层、预应力钢筋孔道净距和满足混凝土浇筑等要求确定。预应力钢筋净保护层和净距除满足规范外,应考虑纵向普通钢筋和箍筋的占位以及混凝土浇筑的孔隙等因素。箱梁腹板宽度最小值应符合下列要求:

箱梁腹板宽度最小值一览表 4.1.6 悬臂板厚度应视悬臂长度、桥上荷载及防撞护栏碰撞力验算结果而定。根部厚度宜取0.30~0.55m,悬臂板端部厚度一般不应小于0.12m(对有特殊防撞要求的结构,悬臂板端部厚度适当增加,如使用PL2型防撞护栏时悬臂板端部厚度不应小于0.2m)。当悬臂板长度较长时应适当加强悬臂板沿主梁方向钢筋的配置。 4.1.7主梁翼板和顶、底板厚度应根据梁距和箱宽计算确定。同时应满足箱梁顶板厚度不小于0.2m,底板厚度不小于0.18m;T梁顶板厚度不小于0.16m。 4.1.8中支点横梁和端横梁宽度由计算确定,但中支点横梁宽度不应小于2m,端横梁宽度不应小于1.1m,端横梁宽度还应考虑伸缩缝预留槽等构造要求。 4.1.9主梁腹板与顶、底板相接处应设1︰5加腋,箱形截面与支点横梁相接处应设渐变段加厚。箱梁截面与跨间横梁相接处应设0.15m抹角。 4.1.10箱梁底板必须设置排水孔,腹板必须设置通风孔,直径均宜取D=0.1m左右。配有体外预应力钢筋的箱梁应设置检查换索通道。 4.1.11连续梁桥必须设置端横梁及中支点横梁。直线连续箱梁桥跨径小于30m的桥孔可不设跨间横梁;跨径在30~40m之间的桥孔宜设一道跨间横梁;跨径大于40m时宜设三道跨间横梁。曲线连续箱梁桥应根据曲线半径、跨径大小确定跨间横梁个数。连续T梁桥跨径大于25m

教育培训管理制度

教育培训管理制度(试行) 第一章总则 一、目的 为大力实施人才兴企战略,全面提高员工队伍整体素质,逐步造就专业配套、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员工队伍,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构建和谐企业,实现职工教育培训和考试、考核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特制订本制度。 二、指导思想 全面树立“大培训、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理念和“终身学习”、“人人都可以成才”的人才观,坚持“以人为本、面向企业,结合生产,突出技能,按需施教,注重实效”的指导思想,积极引导鼓励员工岗位学习、岗位成才,把员工个人愿景与企业发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员工在创造价值中实现人生价值。 三、原则 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必须贯彻“先培训后上岗”和“培训、考核、使用、待遇相结合”的原则。以专业技术培训、岗位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为重点,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全员教育培训工作。 四、策略 按照“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要求,围绕企业可持续发

展战略,教育培训管理坚持“全面、全员”的策略,即全员参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坚持“强制性”的策略,即按岗位、学历、职称等要求达到规定学时和完成各项培训指标;坚持“行政一把手”策略,即“一把手”是部门培训管理第一责任人;坚持“适应、引导”的策略,即培训要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适应岗位需求和员工个人发展需要,积极引导员工终身学习、岗位学习、学有所长。 五、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属各单位所有从业人员的各类教育培训活动。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分工 教育培训工作在公司职工教育委员会领导下,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分级管理、分级实施的原则,实行公司、基层单位(部室)、班组(施工点)三级教育培训管理网络体系。 六、机构组成 (一)公司职工教育委员会是公司教育培训工作的最高管理机构,委员会人员组成如下: 主任:总经理 副主任:党委书记、副书记、各分管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工会主席

桥梁深水基础施工技术

价值工程 0引言 桥梁深水基础的修建是跨海跨江大桥的重要组成部分,深水基础的修建关键在于如何摆脱水深的影响。因为在深水环境下建造基础不仅是施工难题,更是设计难题。在近代,我国主要采用沉箱、沉井技术进行施工;随着桩基础以及钢板桩围堰技术的发展,现代跨海大桥主要采用桩基进行施工;发展到当代,双承台钢管桩基础得到广泛的采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用于解决深水施工的双壁钢围堰施工技术逐步获得工程人员的青睐,取得十足的发展。 1工程概况 某桥梁深水承台双壁钢围堰,水深8m ,承台为正方形,尺寸10m ×10m ,厚3m ,河床为密实细砂。本设计承台基础平面图如图1所示,钢围堰平面图如图2所示。 2双壁钢围堰优点分析 双壁钢围堰是一个带有单斜面刃脚的圆形双壁全焊水密钢结构圆筒,有自浮力,有强度更高的双壁钢壳,筒的内、外壁形成的空间称之钢壳。内、外壁由钢板围焊而成,圆筒上、下均不设底板或盖板,钢壳下口以环形单斜面刃脚封闭,钢壳上口敞开,以方便施工时往钢壳内灌注混凝土或注水。 双壁钢围堰施工技术有着明显的优势:①双壁钢围堰具有高强的双壁钢壳,从而可以承受较大的内外水压。②双壁钢围堰具有施工工艺简单,封底后,排水不受施工水位的限制,从而摆脱了施工的季节限制。③墩位处水深对双壁钢围堰施工不能产生显著的影响,在双壁钢围堰施工法进行施工时,如果能够配合使用空气幕下沉技术还可以将围堰下沉到更深的水域,从而扩大了双壁钢围堰施工法的应用范围。④双壁钢围堰下沉就位后,可以直接充当钻孔桩基的施工辅助设施。 3围堰结构选择 根据力学原理进行分析,双壁钢围堰宜制作成圆形,这样不仅制作简便而且下沉时也容易控制。但是当考虑承台结构的尺寸限制时,必须将围堰尺寸加大数倍,从而提高了工程的造价。同时,围堰作为承台和墩(塔)身施工的先决条件,围堰平面形状的选择也必须受到承台尺寸的限制。在实际工程实践中,双壁钢围堰多设计成矩 形、圆形和扇形。在双壁钢围堰法应用早期,一般采用圆形结构。但 是随着桥梁复杂程度的不断提高,其它结构形式也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在进行围堰结构设计时,必须在综合考虑围堰工程造价、受力特性以及施工难易程度基础上进行选型。 本设计中深水承台尺寸为10m ×10m ,围堰平面形状为正方形,外壁尺寸为15.6m ×15.6m ,内壁尺寸为13m ×13m ,内外壁板均为6mm ,壁腔厚1.3m 。围堰本身实际上是个浮式钢沉井,井壁钢壳是由有加劲肋的内外壁板和若干层水平钢桁架组成,中空的井壁提供的浮力可使围堰在水中自浮,使双壁钢围堰在自浮状态下分层接高下沉。围堰内外壁间设置8个隔舱板,在平面上将围堰分为8块,隔舱板将围堰分为8个互不连通的密封隔舱,利用向隔舱不等高灌水来控制双钢围堰下沉及调整下沉时的倾斜。围堰竖向总高22.5m ,考虑到浪高最大为1.5m ,围堰高出水面部分为2m ,围堰竖向分为5节(4.5m+5m+5m+4m+4m),井壁底部设置刃脚有利于切土下沉。 由于水深较大,为了保证围堰的整体刚度和稳定,在围堰内部设置两层截面形式为工字型内支撑。由于刃脚承受土压力及水压力较大,故刃脚段适当加密水平桁架的竖向间距(0.5m),其余部分水平桁架竖向间距为1m 。面板竖向加劲肋采用L50×5角钢,角钢与面板共同承受外荷载。水平环板采用准200mm ×10mm 钢板,钢板也与面板共同承受外荷载,同时在进行受力计算时,环板与参与受力面板作为桁架的弦杆进行受力计算。 4围堰施工工艺 4.1围堰加工工艺在本次工程中,钢围堰的制作流程如下:①胎架的设置。为了获得满足尺寸要求的围堰,在车间制作的过程中,首先必须设置恰当合适的胎架。组装用的胎架必须具有足够大的刚度,从而避免在组装过程中胎架发生过大的变形。同时,胎架的尺寸必须满足一定的精度,从而确保围堰尺寸的正确性。②钢围堰下料。在进行钢围堰构件下料前,必须对构件进行样本的制作。如果构件中存在无法确定具体尺寸的构件或者连接件时,必须通过实样的制作来确定尺寸。③分块组装。钢围堰主要由环板、壁板以及水平桁架等构件组成,当各构件制作完备后要将这些构件按照一定的次序进行组装。④焊接加工。双壁钢围堰在制作过程中需要进行严密的焊缝处理,焊接前必须对所有焊缝分类进行焊接工艺评定试验。为了双壁钢围堰的整体焊接变形,双壁钢围堰中的内外壁板采用两面自动焊进行。⑤试拼出厂。当围堰的分块加工完毕后,运送到试拼场进行出厂前的试拼,然后再用于施工。 4.2双壁钢围堰的锚碇系统布置根据施工水域水文条件和通航要求,围堰锚碇系统可以采取灵活多变的布置方式。本工程的锚碇布置系统主要如图3所示。 4.3围堰接高当双壁钢围堰的锚碇系统布置妥当后,接下来就要进行围堰接高。围堰接高的方式主要有: ①利用起重的船只将“钢堰”进行吊装接高;②当首节吊装完毕后,将围堰分块用导向船上的起重设备进行接高;③首节采用吊装 ————————————————————— —作者简介:王剑亮(1977-),男,陕西周至人,硕士学历,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 有限公司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岩土工程。 桥梁深水基础施工技术研究 Research o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Deepwater Foundations of Bridge 王剑亮Wang Jianliang ;赵建刚Zhao Jian'gang (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咸阳712000) (Northwest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of C.R.E.C ,Xianyang 712000,China ) 摘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横跨长江大河的桥梁不断涌现。桥梁的深水基础施工是大跨度桥梁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桥梁深水基 础施工所处的环境比较复杂,在工程实际中一般采用围堰和钢吊箱进行施工。本文以***桥梁深水基础施工为背景,详细的阐述了双壁钢围堰 法在深水基础施工中的应用,并做了简单的数值模拟,验证了双壁钢围堰法的可用性。 Abstract:With the rising of China's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the Yangtze river bridge across the river emerge.The deep water foundations of the bridge construction are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large span bridge construction.Bridge construction in deep water foundations always starts in complex environment,cofferdam and steel construction hanging box are general methods in engineering practice.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eep water foundations bridge of***in the background,the double-wall steel cofferdams in the deep water were described in detail,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simplify,finally get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method of double steel cofferdam. 关键词:深水基础;双壁钢围堰;有限元分析;施工方案Key words:deep water foundations ;double-wall steel cofferdam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construction scheme 中图分类号:U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8-0092-02 图1承台平面图(单位:m )图2钢围堰平面图(单位:mm ) ·92·

培训学校员工规章制度

培训学校员工规章制度 学校全称: 学校精神:诚信专业拼搏创新仁爱奉献合作共赢 学校宗旨:运用专业技能承载高度责任成就学员精彩人生 学校使命:让每位学员不再有低分困扰 办公室日常行为规范 一、职业操守 1.遵守公司一切规章制度,服从上级,听从指挥。 2.维护公司形象,树立职业道德,保守公司机密。 3.团结协作,爱岗敬业,杜绝是非。 4.尊老爱幼,不欺瞒,不抱怨。 二、办公室常规: 1.公司内部有职位干部或主管要以职位称呼。 2.应使用标准普通话及礼貌用语,相互热情友好打招呼。 3.办公室门不得关闭,不得在办公室内吃零食,不得这工作时间浏览与工作无关网页。 4.办公室内不得大声喧哗。 5.办公室内应保持整洁,下班离去应放好桌椅并清理干净桌面,并关好门窗及电器。 6.勤俭节约,爱护公共财产及工作环境,保持办公室清洁卫生。 7.不得在办公区域内吸烟。 8.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进出董事长室。 9.未经允许不得随意使用各部门领导电脑。 10.严禁工作期间擅离职守。 11.严禁对同事恶意攻击,严禁造谣生事、打架斗殴、聚众赌博。(有以上行为着,经劝解无效, 送交公安部门处理) 三、接待规范: 1.有人到访应主动热情接待并问其姓名、单位及来访意图,向相关人员报备后灵活处理。 2.如果相关人员不在,应向来访者问其具体事项及联系方式并作好记录。 3.如果来访者与公司领导有约,应征得领导同意后将人带入指定会谈地点。

4.来访者离开时,应主动将其送至电梯门口。 5.如遇咨询者,应提供详细的、确切的相关资料。如不知详情,应请具体人员予以解答。 四、电话礼仪: 1.铃声响起两声后必须接起。 2.接起电话后需亲切地使用“您好,银望私塾”问候对方,并耐心的帮其解决问题,如不能自 行解决需将电话转给主管。 3.电话机旁必须准备好纸笔,如对方所询之人不在,需详细地记录下对方的姓名,电话及来意, 并给予转达。 4.不得对着话筒大声喧哗,不得与来电者争吵,不得将他人电话号码随意告诉来电者。 五、着装要求: 1.日常办公:(女员工)着装优雅大方,不得穿过于紧身、暴露、另类衣裤或凉拖鞋,不得浓妆艳 抹。 (男员工)着装整洁大方,头发简短干净,不得穿短裤,凉鞋。 2.日常上课及名项活动全体教师着装轻便、大方、得体、利于教学,活动。 办公用品领取 1. 每周由个人填写本周所需办公用品申请报告,交由主管审核,批准签字后由主管到行政部统 一领取。 2. 新员工在办理入职手续后,由主管带领去领取办公用品。 日常惩罚 1. 有下列行为之一者,视情节严重性,给予10-100元的惩罚 A、在规定场合未按要求着装,佩带公司标志。 B、随意串岗聊天; C、开会时手机铃声随意响起并接听者; D、工作时间上网聊天或打游戏; E、下班后办公室门窗,电灯,电脑,电源,饮水机未关闭; F、损坏公司财产; G、剽窃他人的客户资料。 H、随意向客户做公司不可能实现的承诺。 I、不按时对所跟踪服务的客户进行回访。 2.有下列行为之一者,视情节严重性,给予降薪,降职,或开除 A、故意损坏公司形象,恶意中伤领导及员工者;

市政桥梁设计要点

桥梁设计要点 一、结构计算要点 1、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第1.0.6条要 求,公路桥涵结构的设计基准期为100年,市政桥涵据此采用 设计基准期100年,各类主要构件及其使用材料应保证其设计 基准期要求。 2、汽车荷载根据道路、公路等级分别采用公路-I级、公路-II级, 特殊荷载根据业主要求确定。桥梁设计安全等级根据《公路桥 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第1.0.9条,分为一级、二 级、三级,重要性系数根据设计安全等级确定。设计中注意按 照单孔跨径确定,对多孔不等跨径桥梁,以其中最大跨作为判 断标准,同时在设计中结构重要性系数应大于等于1.0。 3、抗震设计标准:青岛市桥梁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地震动峰值 加速度为0.05g。其他地区及有特殊要求桥梁根据《建筑抗震 设计规范》(GB 50011-2001)附录A规定的烈度和地震加速度,结合桥梁抗震规范和实施细则进行抗震设计。 4、环境类别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G D62-2004)第1.0.7条确定,并按照要求提出相应的耐 久性的基本要求。 5、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根据环境类别确定,详见《公路钢筋混凝土 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第9.1条,当

受拉区主筋保护层厚度大于50mm时,应在保护层内设置直径不 小于6mm,间距不大于100mm的钢筋网(主要用于承台下层)。 6、护栏防撞等级根据《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规范》(JTG D81-2006) 和《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 D81-2006)确定,中 央隔离墩预制长度4米。设计规范需要在桥梁设计说明依据中 列出。 7、桥涵应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其中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不应遗漏挠度计算和预拱度设置。 8、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应根据规范进行正截面和斜截面抗裂验 算,并满足《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第6.3条的规定。 9、普通钢筋混凝土构件和B类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在正常使用极 限状态下的裂缝宽度,应按作用短期效应组合并考虑长期效应 影响进行验算,其宽度限制根据环境类别确定,详见《公路钢 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第 6.4.2条。 10、T形截面梁的翼缘有效宽度和箱形截面梁在腹板两侧上下翼缘 的有效宽度应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 规范》(JTG D62-2004)第4.2.2条和4.2.3条进行断面折减。 各类受力筋应布置在有效宽度范围内。 11、由于日照正温差和降温反温差引起的梁截面应力,可按附录B 计算。竖向日照温差梯度曲线可按《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技术培训制度1

技术岗位培训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提高项目部全体参建人员的技术素质,增强岗位工作能力,实现以一流的建设队伍保证建设一流铁路的目标,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技术岗位培训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实效的原则,以解决现场问题为重点,以适应本工程建设需要为目的,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培训,切实提高参建人员的技术水平。 第三条技术岗位培训取证不能代替各岗位应具备国家要求的资质取证,仅适用于本段铁路工程建设。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分工 第四条成立项目部培训领导小组负责铁路建设上场队伍管理和技术骨干人员的培训,项目部经理任组长,分管副经理任副组长,成员由各部门负责人、各工区负责人组成。 第五条项目部综合管理部牵头,与相关部门共同主管组织培训工作。综合管理部负责制定培训计划等工作;相关部门负责实施审定讲义内容、授课老师安排等工作。项目部负责各部门及各工区自行培训人员的培训监督、检查工作。 第三章组织实施 第六条按项目经理部—工区、工区—施工作业处(队)两个层次进行组织实施: 1、项目部组织工区主要管理技术骨干人员的技术培训、重要专项技术培训; 2、工区组织各施工作业处(队)管理人员、关键岗位人员及劳务人员的技术培训。 第七条项目部根据工程施工进展和需求,适时组织培训。重点做好以下培训工作: 1、开工前技术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工程概况和技术体系、施工组织

安排、以及安全质量、环保等保证体系和控制标准等培训; 2、建设过程中技术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施工关键技术或通用专项技术培训。 3、培训周期根据工程进度进行,原则上每月组织不少于一次。充分利用职工夜校及阴雨天、冬季等施工间歇对所有技术人员进行施工培训。 第八条工区根据项目部安排和本工区具体情况,适时组织进行培训。重点做好以下培训工作: 1、落实项目部有关人员培训部署,对各施工作业处(队)管理人员、关键岗位人员及劳务人员进行传达和培训; 2、建设过程中,有关本工区内的关键技术或专项技术以及共性问题。 3、学习贯彻新标准、新规范、以及“四新”技术; 4、对特殊工种、工程专业工种等进行岗前和岗中技术培训,及时解决现场操作中的实际问题。 第四章管理和考核 第九条成立培训领导小组,设立培训管理机构,使各项培训工作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落实、有记录、有效果。 第十条实行项目部、工区二级管理和考核制度: 1、项目部负责组织对工区技术骨干人员的技术培训进行管理和考核,由项目部综合管理部组织,相关部门参加; 2、工区负责各施工作业处(队)管理人员及关键岗位人员的技术培训管理和考核,对劳务人员的培训进行监督、指导和全面核查。 第十一条参建人员的持证要求,除满足招标文件及投标承诺要求标准、国家规定岗位资质外,还应组织参加本段专项技术培训和考核,获得培训合格证。否则,予以清退。 第十二条开展经常性的专项技术培训,不断提高作业层的操作技能,以每道工序质量保证整体质量。

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管理制度

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管理制度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为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增强教师的工作责任心,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以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为此,我校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职业教育法》和《高等学校教育法》为依据,特制定本制度。 教师主要职责 1、教师应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 2、教师应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教学风尚进行教学,要求教师要爱岗敬业,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对学生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关心爱护。做到言传身教,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3、教师应自觉遵守国家法律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要积极参加学校教研室组织的政治、业务学习和集体活动,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各种教学文件,遵守教学纪律,做到治学严谨,教风端正。

4、教师应积极参加学校的教学基本建设工作,特别是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工作,并努力在本专业、本课程的研究或教学上有所创新。 5、教师在工作中要服从分配,勇挑重担。教学工作是教师的首要工作,我校教师不仅要把精力放在教学工作上,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讲课,提高教学质量,在业余时间应积极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在此基础上努力搞好科学研究和学校基本管理工作。 6、教师应负责课堂教学和维持课堂纪律,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教师应主动与所属教研室的负责人、辅导员、教务助理等交流教学信息,共同解决教学中的有关问题。 7、教师须认真履行与自己相应的职责,并按照学校关规定接受学校工作安排、工作考核与教学评价。 学校领导管理制度 为了提高学校管理工作的效率,科学合理地安排好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特制定以下工作制度。 一、学校领导在执行集体决定或日常工作中,要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工作不越权、不推倭,敢于负责,团结协作,廉洁奉公。

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 国内外桥梁设计施工新技术展示技术开发研究

国内外桥梁设计施工新技术展示技术开发研究 系别交通工程系 专业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姓名

为提升我国桥梁设计施工新技术水平,快速、及时、准确的了解桥梁施工技术状况,提高桥梁施工管理水平和效率,建设创新型施工体系,我们进行了国内外桥梁设计施工新技术展示技术开发研究。全文围绕国内外桥梁设计施工新技术展开思路,重点研究桥梁施工、设计过程中所用的新技术材料等,主要包括超大跨径桥梁设计施工的关键技术问题、中小跨径桥梁的目前设计需求、新技术材料的介绍与应用、国内桥梁设计存在的问题以及我国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五部分。 第一部分:超大跨径桥梁设计施工的关键技术问题主要包括斜拉桥和悬索桥目前国内外的发展水平以及根据目前现有的技术和材料的发展水平,桥梁的可能极限跨径,以及对于超大跨径桥梁以后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加大研究,需要突破的一些关键技术问题。从世界桥梁的发展来看,桥梁在向跨度更长、规模更大,向跨越海峡工程、外海海洋工程的方向发展。目前世界上已经建成的斜拉桥跨径的世界记录里,前六名中包括了我国的四座大桥,并且前四名分别是我国的苏通大桥、昂船洲大桥、鄂东长江大桥和荆越的长江大桥(后三座桥梁目前正在建设)。 有的专家曾经说过,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是欧美的桥梁时代,八、九十年代是日本的桥梁时代,二十一世纪则是中国的桥梁时代。欧美国家和日本,他们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开展了斜拉桥的研究,从美国跨径504m的贝尔桥到法国的诺曼底大桥856m跨径,一直到日本的多多罗大桥890m跨径。我国虽然起步比较晚,从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开始研究,到90年代初杨浦大桥建成突破了600m 的跨径。进入二十一世纪,我们从600m一步跨越到了1088m。我国斜拉桥的发展历程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比较迅速,当然这也是在借鉴其它国家经验的基础上,继承创新,博采众长,取得的成果。在斜拉桥方面我国也做出了突出贡献,我们首次突破了千米跨径建成了苏通大桥。 苏通大桥的关键技术研究得到了国家科技部科技攻关项目的支持,被列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目前该项目正在进行,共进行了6个课题的研究:第一个是千米级斜拉桥技术标准和关键结构及特性研究:主要对千米级斜拉桥技术标

桥梁技术标准及设计规范

桥梁技术标准及设计规范 ?B.A.E.L 91 modifiées 99 ?B.P.E.L 91 ?CPC Fascicule no61,Titre II ?Fascicule 62 Guide SETRA: ?Pont àpoutres préfabriquées ?Ponts-cadres et portiques 设计中的限制性条件 ?桥梁类别:一级桥梁 ?气象区划:B 类地区(温和或干燥地区) ?环境湿度:ρh = 55% ?设计荷载:道路荷载A 和 B 系列,人行道的民事荷载 1.5 kN/m2,军用荷载Mc120、Me80 及特殊荷载D240。 主要材料 1 ) 、混凝土 ?伸缩缝:C40/50 钢纤维混凝土; ?预制预应力混凝土T 形梁:C35/45 混凝土; ?现浇混凝土桥面板:C35/45 混凝土; ?护栏底座混凝土:C30/37; ?搭板:C30/37 混凝土; 2) 、钢材 钢材的变形弹性模量采用Es = 2.0×10 5 MPa,钢材容重为γ=7850kg/m 3 ; 光圆钢筋应符合NF A35-015 标准,采用Fe E235,弹性极限强度fe=235 MPa; 螺纹钢筋应符合NF A35-016 标准,采用Fe E500-3,弹性极限强度fe=500 MPa; 焊接钢筋网应符合NF A35-016 和NF A35 -019 标准,采用Fe E500-2,弹性极限强度fe =500 MPa; ?其它板材、型钢的技术参数应符合合同规定的相应规范和标准。 3) 、预应力钢绞线 按照法国标准XP A35-045 和62 分册 2.1 章节(第二部分),采用高强低松弛的钢绞线。参数见表1 表1 预应力参数表 序号符号数值单位 标定直径Φ15.2 (Φ0.6″) mm 标定断面Ap 139 mm2 标定质量γ 1.10 Kg/m 钢绞线破裂荷载fprg 1860 MPa 0.1%形变荷载fpeg 1644 MPa 断裂荷载Fr ≥259 kN 屈服荷载Fp ≥230 kN 弹性变形模量Ep 195 GPa 1000 小时松弛损失值ρ1000 ≤2.5 %

技术培训管理制度[001]

技术培训管理制度 一、技术培训的目标 1、进一步增强技术团队的技术创新意识,积极改变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提升自身的技术能力与水平,适应新形势下的公司技术需求。 2、进一步发挥技术团队中各自的个性特长,打造一支既有统一技术风格又体现各 自特色的科技团队。 3、通过技术培训,一方面能够让公司内部的技术培训师掌握最前沿的专业技术,提高技对新技能的研究、探索能力,并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另一方面提升受训团队的集体运维能力,提升公司技术实力,营造和谐向上的技术研究氛围。 4、积极加速新员工成长历程,发扬新老员工之间"传帮带" 精神,积极强化对新员工" 传思想、帮学习、带技能、树作风"的发展理念。 5、逐步建立本企业的技术培训师培训机制,使技术培训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 度化。 二、技术培训的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技术人员及技术相关人员。 三、技术培训的管理模式 1、培训委员会 技术培训委员会由公司总经理、主管副总经理、培训管理部经理、技术部门经理(以下简称“培训负责人”)及运营中心总经理组成。负责技术培训师资格审核、培训课题设置、技术培训师晋级认定、技术培训师考核等方面管理工作。

2、培训管理部 负责制定、修改、完善并实施技术培训师制度。负责技术培训师数据库的建立与维护。协助技术培训师执行具体培训课程。评估技术培训师职责履行情况并于评估一周内给予反馈。 3、技术培训师认真履行技术培训师义务,保质保量完成培训课程计划;课后两日内及时将学 员培训反馈给培训管理部; 4、技术培训师的定级(八大专业分工)这部分放这里不合适 四、技术培训的方式及要求 1、常规面授培训 每月邀请技术部门领导及骨干技术进行技术培训讲座,更新全体技术人员的重要观 念和知识能力结构。每次培训实行签到制,除特殊情况外,不得请假。 加强对集体培训准备的督导力度,明确每次培训的内容。 (1)理论学习 (2)课件准备、分析培训对象,部门内部案例交流,部门经理及时签字。 (3)开展听培训评培训的活动。 (4)自主安排或参加公司的大型培训。 2、骨干技术培训师的培训 发展教师特长,使之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成为骨干技术培训师,专项技术的带 头人。 1)确定培养对象,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聘请厂商、业内专家来我司集 中培训,提供外出培训、学习机会。 (2)开展多种专业评比活动,对综合成绩优异者,优先晋级或特殊奖励。

桥梁设计37460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目的与任务 课程设计是学生学完课程内容后进行的一次基本技能的训练,是一项综合性的教学环节。它是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课程设计达到下述目的:1.巩固、提高、充实和运用所学过的专业理论与专业知识; 2.培养和锻炼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及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理解和贯彻执行国家基本建设有关方针政策的水平; 4.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观点和方法; 5.在设计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绘图、运用科技资料与编写技术文件等方面的能力; 二、要求 学生对课程设计工作要严肃认真,独立思考,刻苦专研,自觉培养良好的学风与工作态度,按时完成一份完整的课程设计。 1.要以独立思考为主,同时要尊重指导教师的意见; 2.设计必须符合《公路桥涵设计总则及荷载规范》、《公路桥涵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方针政策等有关要求; 3.设计应体现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安全上可靠; 4.设计说明书由本人亲自编写,但不应从现有书刊文献中成段抄录。书写文字力求工整,语言简明、扼要、通顺,计算部分必须写出公式与完整计算过程,并要说明式中符号意义; 三、题目: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内力计算 四、设计资料:

1、设计荷载:人群荷载:2 kN 3m 汽车荷载:公路—I级,混凝土25号 2、桥梁计算跨径:m 25 5. 桥面净宽:m 7? + ? +人行道 2 .0 75 25 .0 2 桥面铺装:a厚取cm 10,250号混凝土垫层,容重为3 23m kN 2沥青混凝土面层,容重为3 b厚cm kN 21m

栏杆和人行道每侧重力为m 5 kN 材料:混凝土25 C,容重为3 kN 24m 3、T形梁尺寸:单位(m) 五、设计要求 1、设计内容:行车道板的内力计算; 主梁肋的内力计算 横隔梁的内力计算 2、图纸内容:a、行车道板的内力计算图示; b、跨中横向分布系数计算图示; c、支点横向分布系数计算图示; d、主梁内力计算图示 e、横隔梁内力计算图示 计算部分 一、行车道板的内力计算 (一)计算图示 考虑到主梁翼缘板在接缝处沿纵向全长设置连接钢筋,故行车道板可按两端固接和中间铰接的板计算,见图一所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