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word版)市政桥梁设计要点

(完整word版)市政桥梁设计要点

(完整word版)市政桥梁设计要点
(完整word版)市政桥梁设计要点

桥梁设计要点

一、结构计算要点

1、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第1.0.6条要

求,公路桥涵结构的设计基准期为100年,市政桥涵据此采用

设计基准期100年,各类主要构件及其使用材料应保证其设计

基准期要求。

2、汽车荷载根据道路、公路等级分别采用公路-I级、公路-II级,

特殊荷载根据业主要求确定。桥梁设计安全等级根据《公路桥

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第1.0.9条,分为一级、二

级、三级,重要性系数根据设计安全等级确定。设计中注意按

照单孔跨径确定,对多孔不等跨径桥梁,以其中最大跨作为判

断标准,同时在设计中结构重要性系数应大于等于1.0。

3、抗震设计标准:青岛市桥梁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地震动峰值

加速度为0.05g。其他地区及有特殊要求桥梁根据《建筑抗震

设计规范》(GB 50011-2001)附录A规定的烈度和地震加速度,结合桥梁抗震规范和实施细则进行抗震设计。

4、环境类别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G D62-2004)第1.0.7条确定,并按照要求提出相应的耐

久性的基本要求。

5、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根据环境类别确定,详见《公路钢筋混凝土

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第9.1条,当

受拉区主筋保护层厚度大于50mm时,应在保护层内设置直径不

小于6mm,间距不大于100mm的钢筋网(主要用于承台下层)。

6、护栏防撞等级根据《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规范》(JTG D81-2006)

和《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 D81-2006)确定,中

央隔离墩预制长度4米。设计规范需要在桥梁设计说明依据中

列出。

7、桥涵应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其中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不应遗漏挠度计算和预拱度设置。

8、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应根据规范进行正截面和斜截面抗裂验

算,并满足《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第6.3条的规定。

9、普通钢筋混凝土构件和B类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在正常使用极

限状态下的裂缝宽度,应按作用短期效应组合并考虑长期效应

影响进行验算,其宽度限制根据环境类别确定,详见《公路钢

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第

6.4.2条。

10、T形截面梁的翼缘有效宽度和箱形截面梁在腹板两侧上下翼缘

的有效宽度应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

规范》(JTG D62-2004)第4.2.2条和4.2.3条进行断面折减。

各类受力筋应布置在有效宽度范围内。

11、由于日照正温差和降温反温差引起的梁截面应力,可按附录B

计算。竖向日照温差梯度曲线可按《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G D60-2004)第4.3.10条计取,桥面混凝土铺装层不计入

温度梯度,沥青混凝土铺装层厚度大于10cm的按照14度计算。

12、桥涵设计车道数应符合《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表4.3.1-3的规定。多车道桥梁上的汽车荷载应考

虑多车道折减。当桥涵设计车道数等于或大于2时,由汽车荷

载产生的效应应按表 4.3.1-4规定的多车道折减系数进行折

减,但折减后的效应不得小于两车道的荷载效应。汽车荷载应

考虑1.15的偏载系数。单车道匝道须按两车道布载,但对于抗

扭计算及抗倾覆计算需同时考虑单车道进行验算。

13、汽车荷载冲击力应按《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第4.3.2条进行计算。

14、人群荷载标准值按《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第4.3.5条和《城市桥梁设计准则》(CJJ11-93)规定,选大值

计算。

15、上部结构计算应根据实际情况考虑支座不均匀沉降,并复核基

础是否满足设定的沉降要求。

16、全预应力箱梁计算不应考虑普通钢筋效应,预应力张拉控制应

力δcon≤0.75fpk。

17、预应力布置必须考虑纵向钢束与横向钢束以及钢束与钢筋之间

的交叉影响(横梁处顶底板横向普通钢筋取消),预应力箱梁均

采用塑料波纹管,计算参数μ、k选取规范上限(采用塑料波

纹管,μ=0.17,k=0.0015),具体采用值应在设计说明中声明,

并强调施工前应实测参数,若在规范要求的范围内方可施工。

钢束张拉以应力和伸长量双控制,当预应力钢束张拉达到设计

张拉力时,实际引伸量值与理论引伸量值的误差应控制在6%

以内,实际引伸量值应扣除钢束的非弹性变形影响

18、弯桥计算须计入离心力的作用(采用车辆荷载),并提供横桥向

水平力作为下部结构设计资料,以便进行墩柱设计。

19、横向风载的计算时应考虑防噪声屏的影响,尤其是在匝道桥计

算时必须计入。

二、材料要求

20、混凝土标号:根据环境类别和耐久性要求确定。

上部结构:预应力混凝土桥梁不低于C40;

普通钢筋混凝土桥梁采用C30、C35和C40;

桥面混凝土层厚度不小于8cm,采用防水混凝土,

标号与主梁一致,并不小于C40;

防撞体混凝土标号同主梁;

墩台身及灌注桩和承台应根据环境类别选用

C30、C35,墩身布设预应力的不低于C40。21、钢筋要求:

钢筋:一般采用HRB335,吊环、螺旋筋等采用R235。

钢绞线:采用GB/T5224-2003标准的直径为φs15.2标准强度为fpk=1860MPa的低松弛钢绞线。

22、石材:不得低于《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

第3.2条和第3.3条的要求,并提出相应的石材强度、抗冻指标

和软化系数。设计中应对拉石提出要求。

23、锚具:采用OVM锚固体系和张拉机具控制结构构造厚度、张

拉空间等。

24、混凝土配制应选用优质水泥和级配良好的优质骨料。水泥及骨

料品质应符合交通部部颁标准的有关规定,要严格控制骨料及

拌和水的氯离子含量。详见本文第四章节的耐久性设计要求。

25、普通钢筋采用R235和HRB335钢筋,钢筋应符合《钢筋混凝

土用热轧光圆钢筋》(GB13013-1991)和《钢筋混凝土用热轧

带肋钢筋》(GB1499-1998)的规定。

26、钢板应采用《桥梁用结构钢》(GB/T714-2000)规定的Q235B

和Q345qD钢板。焊接钢板应满足可焊性要求。

27、预应力钢绞线技术标准应符合《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

(GB/T5224-2003),公称直径为15.2mm,抗拉强度标准值

fpk=1860Mpa,计算弹性模量为1.95×10E6Mpa。

28、后张纵向预应力钢束均采用塑料波纹管。塑料波纹管技术标准

应符合《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用塑料波纹管》(JT/T529-2004)的

规定。钢束注浆采用真空压浆工艺,水泥浆标号不低于主梁混

凝土标号。

三、桥梁结构尺寸

29、桥梁断面根据桥梁总体确定,局部大跨径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但需落实净高能否满足桥下净空要求。

30、横坡的设置:采取保持梁高不变,箱梁整体起坡,支承处采取

调整柱顶高程的办法,在支承处设有调整梁底面水平的纵横向楔块。主桥与匝道桥应连接圆顺,并根据道路竖向设计实现横坡的过渡。

31、箱形截面梁顶、底板的中部厚度,不应小于板净跨径的1/30,

且不应小于200mm。为满足受力和布置钢束的要求,箱梁的顶板厚度不宜小于220mm,底板厚度不应小于200mm,中腹板厚度不宜小于400mm,边腹板不宜小于470mm。曲梁边腹板适当加厚。标准段箱室净距建议4~5米。

32、当腹板及底板宽度有变化时,其过渡段长度不宜小于12倍腹板

宽度差,顶板不加厚(需加50×50cm腋角)。

33、箱梁设进风孔、排风孔,管材材料采用HDPE,外径7cm,壁

厚5mm,环刚度不小于5Kpa,施工时应定位准确,底板进风孔兼作排水口,顶面略低于梁底板顶面;腹板腋角下侧设排风孔。

34、半径小于240m的弯箱梁应设跨间横隔板,其间距不应大于

10m。

35、边支座中心线至伸缩缝中心线的垂直距离根据支座大小和伸缩

缝宽度确定:

主桥缝宽<=10cm的,偏移量不小于0.55米;>10cm的偏移量

不小于0.60米;匝道桥均偏移0.60米。立柱尺寸需按最大支座的实际尺寸复核。

36、支座必须设支座垫石以利于后期养护、维修和更换支座;支座

垫石竖向钢筋直径不小于16mm。支座类型按照计算结果提高一

个等级选用。

37、160mm型伸缩缝处梁端设置槽口,宽40cm,高25cm。

38、钻孔灌注桩的中心间距按照2.5倍的桩径控制。

四、耐久性设计要求

39、注明桥梁的环境类别、设计基准期。

40、按照《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第1.0.7条要求提出相应的耐久性基本要求,包括

最大水灰比、最小胶凝材料用量、最低混凝土强度等级、最大

氯离子含量、最大碱含量、混凝土的抗冻等级等。

41、根据环境类别注明混凝土结构的保护层厚度以及裂缝限制。

42、混凝土28d龄期的氯离子扩散系数DRCM值小于7* 10-12m2/s,

其试验检测方法应符合《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G/T B07-1-2006)。抗冻混凝土应掺入适量引气剂,其拌合

物的含气量按现行的《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规定采用。

43、混凝土宜采用非碱活性集料,掺合料中如有硅灰,其含量应小

于胶凝材料质量的8%,混凝土各技术标准应符合交通部部颁标

准的有关规定。

44、混凝土配制应选用优质水泥和级配良好的优质骨料。水泥及骨

料品质应符合交通部部颁标准的规定及其他相关技术规范要

求,要严格控制骨料及拌和水的氯离子含量。

45、业主和运营管理单位在使用过程中需进行定期维修与检测,确

保结构安全。

46、桥面设置合理的雨水收集和排放系统,并采用可靠的防水措施,

确保雨季交通不受影响。

47、水泥要求:

尽量采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控制水泥细度及C2S(硅酸二钙)含量,水泥中的C3A(铝酸三钙)含量不宜超过5%,水泥细度不宜超过350m2/Kg,游离氧化钙不宜超过1.5%。宜采用C2S(硅酸二钙)含量较高而水化热较低的硅酸盐类水泥品种。

选用耐腐蚀性能较好的水泥品种。

不宜单独采用硅酸盐或普通硅酸盐水泥作为胶凝材料配置混凝土,也不宜单独采用抗硫酸盐的硅酸盐水泥配置混凝土,建议掺加大掺量或较大掺量矿物掺和料,并宜加入少量的硅灰。

48、粉煤灰等矿物掺合料要求:

粉煤灰是配置耐久性混凝土的重要组分,配置耐久性混凝土应适当掺加粉煤灰等矿物掺合料,掺合料应符合《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等规范要求。

49、骨料要求:

骨料应洁净、质地坚硬(压碎指标不大于14%,吸水率不大于2%)、级配合格(针片状颗粒含量小于7%)、粒径形状好。粗骨料堆积密度大于1450Kg/ m3,即孔隙率不超过43%,C40及以上混凝土所选粗骨料压碎值不大于10%,吸水率不大于2%,不宜采用有潜在碱活性物质的粗骨料。粗骨料的最大公称粒径不宜超过保护层厚度的2/3,且不超过钢筋最小净距的3/4。

粗细骨料组成应按连续密实级配要求,确定组成比列,以单位体积容重最大、空隙率最小、混凝土和易性最好为目标。细集料应为级配良好的中粗河砂,不得采用海砂。

50、外加剂要求:

所选用的混凝土外加剂产品性能指标应符合《混凝土外加剂》(GB8076-1997)及相关标准。选定外加剂前,必须与所用水泥进行化学成分和剂量适应性检验。化学成分不适应,不得使用;应通过不同减水剂掺量与混凝土减水率试验曲线找出该减水剂的最佳掺量;如果采用复合型外加剂,在满足减水率和工作性能的同时,还应满足缓凝时间、塌落度损失等多项指标要求,建议选用超高效减水剂。

任何提高早强的措施都不利于后期强度和耐久性,建议不掺加早强剂。

不得采用含有氯盐的防冻剂和其他外加剂。

51、混凝土配合比要求:

应限制混凝土中胶结材料的最低和最高用量。在满足胶结材料最低用量前提下,尽可能降低硅酸盐水泥用量。但不得降低混凝土的密

实度。要求施工前应对拟采用的配合比进行试件检验(要求与现场同环境),达到要求后方可进行施工。

52、混凝土保护层垫块的强度和密实性应高于构件本身混凝土,宜

采用水灰比小于0.4的砂浆、豆石混凝土。桩基采用混凝土垫

块,取消桩基侧向限位钢筋。

53、绑扎垫块和钢筋的铁丝不得伸入保护层内。

54、混凝土保护层尺寸允许偏差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J041-2000)的要求执行。

55、构件不得使用海水养护,钻孔桩成孔、清孔用水应使用淡水。

如果施工条件不允许时,可使用海水成孔,但必须用淡水清孔,并经过钻取钻孔桩混凝土样品试验验证外表层混凝土的氯离子

含量符合混凝土氯离子含量限值。

56、构件拆模后,其表面不得留有铁件,因设计要求设置的金属预

留件其裸露面必须进行防腐蚀处理。

五、预应力筋

57、预应力钢束采用预埋成品塑料波纹套管成孔,优先采用5、7、

9、12股钢束,12Ф15.2钢束套管内径9.0厘米,外径10.3厘

米;9Ф15.2钢束套管内径8.0厘米,外径9.3厘米;7Ф15.2

钢束套管内径7.0厘米,外径8.3厘米;5Ф15.2钢束套管内径

5.0厘米,外径

6.3厘米。

58、横向钢束张拉端锚具采用3孔扁形夹片锚具,固定端锚具采用

3孔扁形挤压锚具,尺寸为1.9X6.0cm,布置横向预应力的悬臂

端厚度不小于20厘米。

59、顶底板需设置备用钢束。

60、预应力管道保护层不应小于钢束管道直径的1/2,且符合9.4.8

条的要求。

61、考虑到施工方便,连续高架桥除桥台处、特大跨径桥及工期能

满足要求部分采用梁端张拉外,其他均采用梁顶、底面张拉。

62、预应力的张拉顺序为:张拉一半的横梁预应力束,然后依次张

拉纵向预应力钢束、横向预应力钢束,最后张拉剩余的横梁预

应力钢束。

63、钢筋纵横向若有冲突可对其进行调整,保证其位置的先后顺序

为:(1)纵向预应力筋;(2)横向预应力筋;(3)主梁普通钢

筋;(4)横梁普通钢筋。

64、腹板预应力钢束在锚固端(包括张拉端,以下同)应设置不小

于1米的直线段;顶底板钢束的重叠长度不小于2H(梁高)。

65、钢束张拉端应为张拉操作留出足够的空间。

66、钢束弯起半径宜采用大值,且不小于4米。

67、Ф15.2钢束每延米重量按照1.102 Kg

六、普通钢筋

68、普通钢筋:除螺旋筋、吊环外,Ф10及以上均采用HRB335级。

69、预应力箱梁纵向外侧点筋直径为16mm,内侧点筋直径为

12mm,箍筋直径根据计算要求布置。

70、桥面混凝土铺装层钢筋采用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大于

100mm的冷轧带肋钢筋网,钢筋距顶面的保护层厚度须根据环境类别,满足规范要求。

71、钢束架立钢筋按0.5米布置一根Ф16来定位钢束。

72、普通钢筋的架立钢筋按每平方米布置一根Ф16定位钢筋设置。

73、除特殊要求外,防崩钢筋采用Ф20,间距100cm。

74、箱梁采用车辆荷载验算主梁顶板横向配筋。

75、钢筋混凝土T形截面梁或箱形截面梁的受力主钢筋,宜设于有

效宽度内,有效宽度以外设置不小于超出部分截面面积0.4%的构造钢筋。预应力混凝土T形或箱形截面梁的预应力钢筋,须设于有效宽度内。

76、预留孔洞构件需在两侧增加1.5倍的孔洞部分配筋。

77、中支点底层两侧各1.5倍的梁高范围内设置加强钢筋。

七、附属结构

78、防水层设置于桥面板和沥青层之间,待防撞体和中央隔离墩就

位后,全桥面涂刷,立面沿防撞体和隔离墩刷涂至高出改性沥青顶层2厘米以内,并采取措施保证其不受污染。施工前需要彻底清扫桥面,对桥面不平整或裂缝处进行修补,并保证桥面干燥、整洁无浮浆和灰尘、不得有积水,有条件需对其进行抛丸处理。刷涂时应保证涂料刷涂均匀,且与桥面粘结牢固,刷

涂量为2.5 kg/㎡,分四遍涂刷或喷涂,并按JT/T 535-2004标准

要求施工,施工温度严格控制在5℃~35℃,保证其寿命与桥

梁同步。在施工过程中,尽量减少沥青层施工对防水层的破坏,如发生车辆对防水涂料的破坏,应及时修补,以保证施工质量。

79、桥面沥青铺装:4cm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以下简称

SMA)-10+6cm SMA-13+3cm复合改性硬质沥青砂+热SBS改性

沥青碎石封层,沥青间采用改性乳化粘层,桥面采用抛丸处理

(构造深度0.4-0.8mm)。

80、防撞体上的钢管护栏表面需进行喷砂除锈,要求达到Sa2.5级,

根据业主要求进行镀锌处理或刷涂防腐用氟碳漆。

81、桥梁两侧设防撞体,桥梁中间设隔离墩,防撞体必须在跨中及

支承处断开,断开处填充嵌缝胶,深度为5厘米,扶手端部应

封口,防撞体中间根据功能要求设置穿线孔道,其连续长度须

小于25米;隔离墩工厂预制现场拼装,现场浇筑的应考虑

2000米范围内预留20米以上的预制段,以备桥梁检修、维护

时调流使用。

82、桥梁设计伸缩缝宽度按照施工温度为20度确定,施工时须根据

现场温度进行调整,施工时预先埋设固定钢筋,安装时须根据

当时的温度调整缝宽,并注明缝宽调整的计算方法。两侧混凝

土采用玻璃纤维混凝土。

83、箱梁两联相接处下缘以及防撞体两侧采用不锈钢板封堵,封堵

材料采用亚光不锈钢板,厚度2毫米,宽350毫米。不锈钢板

一侧与梁体固定,一侧自由;不锈钢板须平整,接缝须整齐,缝宽为1毫米。不锈钢板固定一侧采用M10亚光不锈钢膨胀螺栓与梁体固定,螺栓锚于梁体深度不小于100毫米,其间距不大于500毫米,螺栓中心距梁端75毫米;螺母、垫圈均采用亚光不锈钢制作,螺母须拧紧,保证不锈钢板与梁体密贴,消除因行车振动产生的噪音。

84、为保证车辆不出现跳车现象,防止台后路基沉降,实现刚柔过

渡,在台后设8米的桥头搭板(距桥头5米设置枕梁),同时增加基层厚度不小于16厘米,在台后开挖范围内回填均质石渣。

石渣要求级配良好,填料粒径大于15cm的碎石不超过总重的30%,含泥量均不得超过5%,分层填筑并分层压实,每层厚度不大于30厘米,各层的压实度均不得小于95%(重型击实标准)。

85、桥梁支座均为QPZ型盆式橡胶支座,以适应抗震要求。支座摆

放均应平行或垂直桥面中心线,以适应变形的要求,滑动支座摩擦系数必须小于等于0.03,以降低静摩阻力。

86、预制构件的吊环必须采用R235钢筋制作,严禁使用冷加工钢

筋。每个吊环按两肢截面计算,在构建自重标准值作用下,吊环的拉应力不应大于50Mpa。当一个构件设有四个吊环时,设计时仅考虑三个吊环同时发挥作用。吊环埋入混凝土的深度不应小于35倍吊环直径,端部应做成180度弯钩,且应与构件内钢筋焊接或绑扎。吊环内径不应小于三倍钢筋直径,且不应小

于60mm。

87、防撞体、人行道等设计需考虑路灯、交通设施等管线的布置,

并为之预留路灯、龙门等底座。

88、防护网的规定

89、防噪声屏

90、桥台下净高控制在1.8~2.2之间,便于桥下清洁工作。桥台引道

两侧混凝土挡墙顶宽不小于40cm。

91、施工期间应采取措施,防止桩基施工中水泥浆外溢污染水体,

已保护水源地。

92、

八、基础结构

93、涵洞基础,在无冲刷处(岩石地基除外),应设在地面或河床以

下埋深不小于1m处;如有冲刷,基底埋深应在局部冲刷线以

下不小于1m;如河床上有铺砌层时,基础底面宜设置在铺砌层顶面以下不小于1m。

94、钻孔灌注桩的间距要求:桩中距不应小于桩径的2.5倍。

95、边桩外侧与承台边缘的距离,对于直径小于或等于1.0m的桩,

不应小于0.5倍桩径,并不应小于250mm;对于直径大于1.0m 的桩,不应小于0.3倍桩径,并不应小于500mm。

96、承台的厚度宜为桩直径的1.0~2.0倍,且不小于1.5m。

97、承台竖向连系钢筋,其直径不应小于16mm。

98、横系梁的高度可取0.8~1.0倍桩的直径,宽度可取为0.6~1.0倍

桩的直径。纵向钢筋不应少于横系梁截面面积的0.15%,四角

应设置直径不小于16mm的纵向钢筋。

99、下部结构基础为桩基础时,αh≤2.5时按刚性桩复核桩基配筋。100、所有灌注桩在墩柱及承台浇注前均应作无破损检测。桩基应逐桩埋设声测管。

101、钻孔桩成孔后应认真清孔,并尽量减小和控制沉淀物厚度。群桩基础相邻两根桩不得同时成孔或浇筑混凝土,以免扰动孔壁,发生串孔、断桩事故。

102、钢筋笼可采用分段加工,吊放时接长,钢筋笼主筋的接长方式、接头数量及位置应满足规范要求。每根桩的钢筋笼接长次数应

尽量减少,钢筋笼安放时应采取有效的定位措施,但不得采用

钢筋定位,确保钢筋笼准确定位。钢筋笼定位后应做可靠的固

定,避免在浇筑混凝土时钢筋笼上浮。

103、在钻孔桩清孔过程完成后,应采取措施对护筒内壁附着的泥浆进行处理。清理完成后,应迅速浇筑桩身混凝土,一次完成不

得间断。

104、浇筑承台前必须对钻孔进行破桩头处理,且不应损伤桩身混凝土和主筋,以保证桩基和承台的连接。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

采取可靠措施,降低水化热以及气温对混凝土浇筑的影响,避

免混凝土产生裂缝,并保证质量。

105、所有钢筋要求定位准确,确保钢筋的净保护层满足设计要求;

钢筋接长以及预埋钢筋外露长度满足搭接长度的要求,同一个

断面内接头数量满足规范要求。

106、设置盖梁时,应设置抗震挡块或其他限位设施,抗震挡块宽度不宜小于250mm,当设置抗震挡时,应增加侧向橡胶挡块。抗

震挡块的高度应高于梁底不小于250mm。

107、盖梁需按照《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第8.2条进行计算。

108、桩基承台需按照《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第8.5条进行计算。

109、桩基承载力按照《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第5.3条进行计算。

九、其他

110、伸缩缝采用厂家加工成型整体式伸缩缝,浇筑箱梁、桥台时均需结合伸缩缝进行施工,并结合施工温度设定伸缩缝的宽度。111、施工时必须保证支承处梁底及支座顶面水平。

112、所有基础均需地质勘察部门验基。

113、支架预压需满足《钢管满堂支架预压技术规程》(JGJ/T194-2009)的要求。

114、箱梁采用支架支承整体浇筑,一次落模,满足施工过程中无体系转换的要求,支架拆除须从跨中开始,以防止跨中断面产生

负弯矩而出现裂缝。

115、基础开挖前应先调查管线情况,注意保护地下管线。

116、应控制好关键工序的施工季节,尽量避免冬季施工。

117、浇筑主梁时应做好伸缩缝、防撞体、槽口以及锚下承压钢筋等的预埋工作。

118、对于混凝土体量大的构件,水化热导致的温差较大,施工中应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温度,防止收缩裂缝的发生和发展,提高

桥梁使用寿命。

119、预应力筋就位后须与锚垫板垂直,以防止张拉时受力不均。120、施工期间严禁超过设计荷载的施工车辆、机具在桥梁结构上通行,符合要求的施工车辆在桥面通行仍需进行验算,验算合格

后方可通行,通行过程中,居中减速行驶,并有安全防护措施,严防偏载发生。

121、超重车辆过桥措施和要求及桥梁的养护必须严格按《公路桥涵养护规范》(JTJ H11-2004)中相关规定执行。

122、本说明未尽事宜均按交通部颁《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和其他有关规定执行。

123、施工图设计须在项目取得城乡建设规划许可证和通过地质勘查报告审查工作后,方可使用。

124、验收规范

市政道路初步设计说明书(范文)

工程设计证书编号:A222000384 工程编号: 龙湖区龙祥街道夏桂埔社区 “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工程 初步设计 二○一八年十一月

目录 1 设计说明书 (1) 1.1 概述 (1) 1.1.1 任务依据 (1) 1.1.2 设计标准 (1) 1.1.3 工程概况 (1) 1.1.4 项目研究过程 (2) 1.1.5 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意见的执行情况 (2) 1.1.6 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2) 1.2 功能定位 (2) 1.2.1 规划情况 (2) 1.2.2 交通量预测 (2) 1.2.3 工程建设意义 (2) 1.3 建设条件 (3) 1.3.1 沿线自然地理概况 (3) 1.3.2 工程地质条件 (5) 1.3.3 交通设施现状与规划 (6) 1.3.4 沿线环境敏感区(点)分布及对项目建设的影响 (7) 1.3.5 项目区域内铁路、水运、航空、管道等运输方式对项目的影响 (7) 1.3.6 沿线市政管线的现状与规划 (7) 1.3.7 各项(地质、地震、环保、水保等)专项评价、评估结论对项目的影响 .. 7 1.3.8 有关部门对重大问题的意见,沿线居民的要求或建议 (7) 1.3.9 其他 (7) 1.4 工程设计 (7) 1.4.1 设计原则 (7) 1.4.2 设计依据 (8) 1.4.3 技术标准与设计技术指标 (9) 1.4.4 平面和纵断面设计 (9) 1.4.5 横断面设计 (10) 1.4.6 路基、路面结构设计 (11) 1.4.7 道路附属工程设计 (14) 1.4.8 桥梁、隧道及涵洞设计 (14) 1.4.9 排水工程 (14) 1.4.10 沿线环境保护设施 (15) 1.4.11 近远期结合实施方案 (20) 1.4.12 新技术应用情况及下阶段需要进行的试验研究项目 (20) 1.4.13 设计配合及存在问题与建议 (21) 2 工程概算 (21) 2.1 工程概况 (21) 2.2 编制依据 (21) 2.2.1 工程项目及工程量: (21)

浮桥设计与分析要点说明

浮桥设计与分析要点 一.浮桥设计和分析的要点 目的是为了说明浮桥设计和分析的程序。 由于浮桥仅是桥梁的一种特殊形式,所以浮桥的设计也应该遵循通用桥梁的一般设计原则,但也需要提出一些针对浮桥的具体标准。 日本防腐蚀工程学会JSCE(是The Japan Society of Corrosion Engineering的英文缩写)基于性能设计格式已经出版了设计指导书。 表4是根据指导书概括出主要设计程序。 二.浮桥设计基本方案考虑要点 路况: 路况的细节,如分类、设计速度、宽度、净空界限、车道等应按道路组织

规划图来设计。 性能: 浮桥最终性能应由在自然载荷作用下,如风、水波、流速、车辆交通等,浮桥的动力学响应特征来判断。 浮桥结构: 对于浮桥结构设计,应该考虑桥体结构,支撑结构,如在高潮汐、低潮汐时或在最大流速情况时水位变化和浮桥结构的运动情况。 浮桥图纸: 桥的设计图,如浮桥位置和类型,应遵循治理该水域的一些原则。设计图还应包括日常维护和管理要求,以确保浮桥高性能运转,同时还应有耐用结构、检查和管理设施说明书。 环境: 在浮桥设计过程中,通过充分观测和研究现场水位来合理地确定河床的高度。 重视桥周围的环境因素,这些因素包括黄河水深度,潮汐变化,流速,风速,风向,水波,渗盐情况,地基条件,浮流物,动物和植物。 浮桥的位置和类型设计应考虑区域规划,包括在自然灾难条件下的疏散路线等。如果需要设置航道通过浮桥段,需考虑航道的宽度,余隙,深度等条件。 浮桥在现场环境的建筑因素也要研究,以尽可能降低其影响。这些因素包括水的流速,动植物及其他环境因素。 三.浮桥基本设计原理 遵循的原则:性能目标与用途,安全,耐用性,质量,易于维修和管理,与环境相和谐,经济性等指标相一致。 选择结构类型:应考虑地形,地质和地理等条件. 浮桥结构数量和全局系统都要满足强度,变形和稳定性等指标要求。 浮桥的使用寿命对环境条件和自然载荷(如风,水波,水流,潮汐变化,湖面次波动)和腐蚀等因素非常敏感。在低循环成本条件下,浮桥的使用寿命一般期望是75-100年。 按照重要性分类,浮桥分为标准型和特别重要型,也即A型浮桥和B型浮桥。表5根据其重要型分别进行了分类。

桥梁设计要点

桥梁设计要点 1、结构形式及方案比选 1)构造物选址 (1)大桥、特大桥桥位一般服从路线的基本走向,并作为路线走向的重要控 制点。路线设计时,应尽量正交布设或左右幅错孔正交布设。条件受限 制时也可采用斜交布置,但斜交角一般不宜大于30°。 (2)桥位应尽量避开断裂带、滑坡、泥石流、强岩溶以及其它不良地质地段, 选在河岸稳固和基岩、坚硬土层外露或埋深较浅、地质条件良好的稳定 地段。 (3)跨越不通航的行洪、排涝流量较大的季节性河道的桥梁纵轴线宜与洪水 主流方向正交。若必须采用斜交跨越时,其桥墩应布置为洪水主流方向 一致。 (4)桥梁及构造物选址尚应与国家有关部门(如水利、航运、铁路、大型管 道、电站、高压电缆、重要通信线路)协调,获得相关审批。 (5)桥位比选应综合考虑工程造价、施工条件、对周围环境影响等因素,择 优选用。 2)桥梁型式选择与上部结构设计 (1)初步设计阶段,凡特大桥、大桥和特殊桥梁形式,应做桥型方案比较,择优选用。比选应当从桥位、桥型、跨径组合、造价控制、施工组织等诸多方面进行深入、细致和全面地比较分析,为每座桥寻求最为恰当的桥型和桥式。 (2)桥型应根据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条件、材料来源、施工方法、高跨比和使用要求综合考虑后选定。 ①常规桥梁尽量做到标准化、定型化、工厂化,装配化。一般桥梁宜优先选用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先简支后结构连续T梁。 ②对于存在滑坡和泥石流的沟谷,采用大跨桥梁直接跨越,既能避免自然灾害对结构的破坏,又能减轻对本已十分脆弱的环境的不利影响。 ③斜坡上桥梁基础施工困难,且施工对坡面植被及边坡稳定影响大,宜采用稍大的跨径。 ④本项目具有多处典型的“V”型河谷,沟底两侧的岸坡十分陡峭,两岸地

CJJ 《城市桥梁设计荷载标准》

目次 1总则 2术语、符号 3城市桥梁设计荷载 4城市桥梁设计可变荷载 附录A本标准用词说明 附加说明 1总则 1.0.1为改进城市桥梁设计荷载现行方法,采用按车道均布荷载进行加载设计,以达到与国际桥梁荷载标准相接轨的目的,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在城市内新建、改建的永久性桥梁和城市高架道路结构以及承受机动车辆荷载的其他结构物的荷载设计。 1.0.3本标准规定的基本可变荷载,适用于桥梁跨径或加载长度不大于150m的城市桥梁结构。 1.0.4本标准的设计活载分为两个等级,即城-A级和城-B级。 1.0.5城市桥梁设计荷载,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符号 2.1术语 2.1.1作用 结构承受各种荷重和变形所引起力效应的通称。 2.1.2荷载 各种车辆、人、雪、风引起的重力,包括永久性、可变性和偶然性三类。 2.1.3永久荷载 在设计有效期内,其值不随时间变化,或其变化与平均值相比可忽略不计的荷载。 2.1.4可变荷载 在设计有效期内,其值随时间变化,且其变化与平均值相比不可忽略的荷载,按其对桥梁结构的影响程度,又可分为基本可变荷载(活载)和其他可变荷载。 2.1.5偶然荷载 在设计有效期内,不一定出现,一旦出现,其值将很大且持续时间很短的荷载。 2.1.6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 结构达到承载能力的极限状态时,引起结构的效应等于材料的抗力时作为设计条件的设计方法。

2.1.7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 结构在正常工作阶段,裂缝、应力与挠度达到最大功能时的设计方法。2.1.8容许应力设计 按各种材料截面达到容许应力时的设计方法。 2.1.9效应 结构或构件承受内力和变形的大小。 2.1.10抗力 结构或构件材料抵抗外力的能力。 2.1.11桥面铺装 桥梁上部结构面板上铺设的防水层与摩损层。 2.1.12行车道板 承受行车重力的板式结构。 2.1.13重力密度 物质单位体积的重力。 2.1.14车道横向折减系数 多车道桥面在横向车道上,当不同时出现活载时,结构效应应予折减的系数。

桥梁设计要点

一、桥梁设计要点 1、本设计图预应力混凝土连续T梁的设计基准期为100年,设计安全等级为二级,适用环境类别为Ⅰ(对应环境条件为温暖或寒冷地区的大气环境、与无侵蚀性的水或土接触的环境)。 2、T梁结构设计 (1)本设计连续T梁,采用先简支后连续方法架设。预制T梁在连续墩上先简支临时支座上,结构连续施工完成后,解除连续墩上临时支座转换为支承于位于墩中心线的永久支座上。 (2)梁长与支点:(单位:m) 本设计图中,主梁各部分结构尺寸所对应构件温度为20℃。标准尺寸见下表: 正交T梁 跨径 标准预制梁长预制梁支点距墩中心(或台背线)边跨中跨联端永久支座连续墩临时支座 25 24.74 24.6 0.51 0.55 斜交30度T梁 跨径 标准预制梁长预制梁支点距墩中心(或台背线)边跨中跨联端永久支座连续墩临时支座 30 29.68 29.5 0.61 0.70 曲线桥各墩位横桥向中心线按径向布置,斜交桥各墩位横桥向中心线按与路线横断面方向夹角30度布置,梁肋按直线预制,每片梁预制长度随曲率半径变化。梁长在两端梁肋等厚度段调整。平面曲线线型由边梁翼板悬臂长度变化或防 撞栏位置变化调整。 (3)主梁断面: 单幅桥横向5片T梁。A.25米T梁:主梁高度 1.75m,梁间距2.45m,其中内梁预制宽度 1.8m、边梁预制宽度 2.0m,翼缘板中间湿接缝宽度0.65m。主梁跨中肋厚0.2m,马蹄宽为梁两端部均匀加厚段0.6m、中部均匀段0.46m。b.斜交30米T梁,半幅五片梁布置,主梁高度 2.0m,T梁梁间距 2.45m,其中内梁预制宽度1.70m、边梁预制宽度 1.95m,翼缘板中间湿接缝宽度0.75m。主梁跨中肋后0.2。30米T梁马蹄宽为梁两端部均匀加厚段0.6m、中部均匀段0.46m。

桥梁设计要点

桥梁设计要点 一、?结构计算要点 3、?抗震设计标准:青岛市桥梁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其他 地区及有特殊要求桥梁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附录A规定的烈度和地震加速度,结合桥梁抗震规范和实施细则进行抗震设计。 5、?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根据环境类别确定,详见《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 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 )第9.1条,当受拉区主筋保护层厚度大于50mm时, 应在保护层内设置直径不小于6mm,间距不大于100mm的钢筋网(主要用于承台下层)。 6、?护栏防撞等级根据《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规范》 (JTG?D81-2006 )和《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D81-2006)确定,中央隔离墩预制长度4米。设计规范需要在桥梁设计说明依据中列出。 7、?桥涵应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其中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不应遗漏挠度计算和预拱度设置。 8、?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应根据规范进行正截面和斜截面抗裂验算,并满足《公 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 )第6.3条的规定。 15、?上部结构计算应根据实际情况考虑支座不均匀沉降,并复核基础是否满足设定的沉降要求。 16、?全预应力箱梁计算不应考虑普通钢筋效应,预应力张拉控制应力 3 con < 0.75fp k 仃、?预应力布置必须考虑纵向钢束与横向钢束以及钢束与钢筋之间的交叉影响(横梁处顶底板横向普通钢筋取消),预应力箱梁均采用塑料波纹管,计算参数口、k选取规范上限(采用塑料波纹管,口= 0?仃,k = 0.0015 ),具体采用值应在设计说明中声明,并强调

市政桥梁设计书

1、《桥梁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题目 1、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桥上部结构设计(标准跨径为22米。计算跨径为21.5米, 预制梁长为21.96,桥面净空:净——9+2×0.75米)(1—5号) 2、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桥上部结构设计(标准跨径为22米。计算跨径为21.5米, 预制梁长为21.96,桥面净空:净——8.5+2×1.00米)(6—11号) 3、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桥上部结构设计(标准跨径为22米。计算跨径为21.5米, 预制梁长为21.96,桥面净空:净——8+2×1.50米)(12—16号) 4、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桥上部结构设计(标准跨径为20米。计算跨径为19.5米, 预制梁长为19.96,桥面净空:净——9+2×0.75米)(17—22号) 5、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桥上部结构设计(标准跨径为20米。计算跨径为19.5米, 预制梁长为19.96,桥面净空:净——8.5+2×1.00米)(23—27号) 6、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桥上部结构设计(标准跨径为20米。计算跨径为19.5米, 预制梁长为19.96,桥面净空:净——8+2×1.50米)(28—31号) 7、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桥上部结构设计(标准跨径为19米。计算跨径为18.5米, 预制梁长为18.96,桥面净空:净——9+2×0.75米)(32—35号) 8、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桥上部结构设计(标准跨径为19米。计算跨径为18.5米, 预制梁长为18.96,桥面净空:净——8.5+2×1.00米)(36—39号) 9、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桥上部结构设计(标准跨径为19米。计算跨径为18.5米, 预制梁长为18.96,桥面净空:净——8+2×1.50米)(40—43号) 二、设计基本资料 1、设计荷载:公路—Ⅱ级。人群3.0KN/m2,每侧栏杆及人行道的重量按 4.5 KN/m计。 2、河床地面线为(从左到右):0/0,-3/5,-4/12,-3/17,-2/22,-2/27,0/35 (分子为高程,分母为离第一点的距离,单位为米):地址假定为微风化花岗岩。 3、材料容重:水泥混凝土23 KN/m3,钢筋混凝土25 KN/m3,沥青混凝土21 KN/m3。 4、桥梁纵坡为0.3%,桥梁中心处桥面设计高程2.00米。

桥梁设计要点

桥梁设计要点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桥梁设计要点 一、结构计算要点 1、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第条要求,公路桥涵结构的设计基准期为100年,市政桥涵据此采用设计基准期100年,各类主要构件及其使用材料应保证其设计基准期要求。 2、汽车荷载根据道路、公路等级分别采用公路-I级、公路-II级,特殊荷载根据业主要求确定。桥梁设计安全等级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第条,分为一级、二级、三级,重要性系数根据设计安全等级确定。设计中注意按照单孔跨径确定,对多孔不等跨径桥梁,以其中最大跨作为判断标准,同时在设计中结构重要性系数应大于等于。 3、抗震设计标准:青岛市桥梁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其他地区及有特殊要求桥梁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附录A规定的烈度和地震加速度,结合桥梁抗震规范和实施细则进行抗震设计。 4、环境类别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第条确定,并按照要求提出相应的耐久性的基本要求。 5、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根据环境类别确定,详见《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第条,当受拉区主筋保护层厚度大于50mm时,应在保护层内设置直径不小于6mm,间距不大于100mm的钢筋网(主要用于承台下层)。 6、护栏防撞等级根据《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规范》(JTGD81-2006)和《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D81-2006)确定,中央隔离墩预制长度4米。设计规范需要在桥梁设计说明依据中列出。 7、桥涵应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其中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不应遗漏挠度计算和预拱度设置。 8、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应根据规范进行正截面和斜截面抗裂验算,并满足《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第条的规定。

道路初步设计说明完整范文

初步设计说明 第一章工程概况 一、区位条件 江山市贺村镇距江山市区10公里,浙赣铁路、205国道、46省道穿境而过,是江山市重要的工业基地、浙西商贸重镇。全镇总面积82.3平方公里,辖42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常住人口5.2万人,外来人口2.1万人。2002年11月被衢州市确定为四个经济强镇之一, 2005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镇。贺村镇作为经济强镇,通过几年的发展已初步形成建材水泥、竹木加工、机电、纺织服装、食品与饲料加工、文体用品等6个主导产业,经济实力在江山市行政区划调整过后的19个乡镇中排名首位。2005年全镇生产总值实现8.7亿元,比上年增45.7%,其中工业增加值7.3亿元,比上年增5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2亿元,比上年增55.2%,其中工业投入5.8亿元,比上年增55%;地方财政收入达3239.69万元,比上年增56%。农民人均收入约5000元。 江山市贺村镇木材深加工基地三期工程选址在贺村镇丰益村银碓山,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贺村镇城镇总体规划的要求。贺村镇木材深加工基地三期工程建在新205国道边,背靠浙赣铁路,交通条件良好;基地远离居民区,不影响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周围环境适合项目的建设。基地与贺村镇区紧邻,道路、给水、排水、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均已经敷设到区块,可以方便地与贺村镇基础设施网络衔接,也为基地三期的开发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配套设施条件。 二、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 项目所在地属丘陵平原地,从土壤资源来看,以黄色粘土为主,地层、地质条件好,坡度平缓,适宜项目建设。 2、气候气象 贺村镇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受地形影响,兼盆地气候的某些特色。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梅雨季节雨量集中。年均气温17.7度,年平均降雨量1658毫米,年无霜期255天,宜于农业生产。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主要灾害性天气有低温和寒流,梅雨及台风。 3、工程地质 沿线地址情况良好,基本属第三期黄土地区。 三、设计内容 本次项目内容为江山市贺村镇木材深加工基地三期一号路、二号路、三号路基础设施工程设计。设计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道路工程设计 2、给排水工程设计 3、交通工程设计 4、电力、电信工程设计

市政桥梁设计要点

桥梁设计要点 一、结构计算要点 1、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第1.0.6条要 求,公路桥涵结构的设计基准期为100年,市政桥涵据此采用 设计基准期100年,各类主要构件及其使用材料应保证其设计 基准期要求。 2、汽车荷载根据道路、公路等级分别采用公路-I级、公路-II级, 特殊荷载根据业主要求确定。桥梁设计安全等级根据《公路桥 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第1.0.9条,分为一级、二 级、三级,重要性系数根据设计安全等级确定。设计中注意按 照单孔跨径确定,对多孔不等跨径桥梁,以其中最大跨作为判 断标准,同时在设计中结构重要性系数应大于等于1.0。 3、抗震设计标准:青岛市桥梁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地震动峰值 加速度为0.05g。其他地区及有特殊要求桥梁根据《建筑抗震 设计规范》(GB 50011-2001)附录A规定的烈度和地震加速度,结合桥梁抗震规范和实施细则进行抗震设计。 4、环境类别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G D62-2004)第1.0.7条确定,并按照要求提出相应的耐 久性的基本要求。 5、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根据环境类别确定,详见《公路钢筋混凝土 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第9.1条,当

受拉区主筋保护层厚度大于50mm时,应在保护层内设置直径不 小于6mm,间距不大于100mm的钢筋网(主要用于承台下层)。 6、护栏防撞等级根据《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规范》(JTG D81-2006) 和《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 D81-2006)确定,中 央隔离墩预制长度4米。设计规范需要在桥梁设计说明依据中 列出。 7、桥涵应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其中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不应遗漏挠度计算和预拱度设置。 8、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应根据规范进行正截面和斜截面抗裂验 算,并满足《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第6.3条的规定。 9、普通钢筋混凝土构件和B类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在正常使用极 限状态下的裂缝宽度,应按作用短期效应组合并考虑长期效应 影响进行验算,其宽度限制根据环境类别确定,详见《公路钢 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第 6.4.2条。 10、T形截面梁的翼缘有效宽度和箱形截面梁在腹板两侧上下翼缘 的有效宽度应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 规范》(JTG D62-2004)第4.2.2条和4.2.3条进行断面折减。 各类受力筋应布置在有效宽度范围内。 11、由于日照正温差和降温反温差引起的梁截面应力,可按附录B 计算。竖向日照温差梯度曲线可按《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市政工程初步设计 完整版

总目录 1 设计说明书........................................................................................................................................... 1.1道路地理位置图................................................................................................................................ 1.2 概述................................................................................................................................................... 1.2.1 编制依据............................................................................................................................... 1.2.2 采用规范及标准................................................................................................................... 1.2.3 对方案设计的执行情况....................................................................................................... 1.2.4 测设简况............................................................................................................................... 1.3沿线自然地理概况及现状评价........................................................................................................ 1.3.1 现状评价............................................................................................................................... 1.3.2 地质、地形、水文资料....................................................................................................... 1.3.3 地震效应............................................................................................................................... 1.4 工程概况........................................................................................................................................... 1.4.1工程设计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2设计标准................................................................................................................................ 1.4.3标准横断面............................................................................................................................ 1.4.4交叉口渠化处理方式............................................................................................................ 1.4.5路面结构型式........................................................................................................................ 1.4.6管线工程................................................................................................................................ 1.4.7照明工程................................................................................................................................ 1.4.8景观工程................................................................................................................................ 1.4.9工程投资................................................................................................................................ 工程修建的意义............................................................................................................................... 1.5 工程设计.......................................................................................................... 错误!未指定书签。 1.5.1 工程建设规模....................................................................................................................... 1.5.2 主要技术标准....................................................................................................................... 1.5.3 道路工程设计....................................................................................................................... 平面设计................................................................................................................................... 纵断面设计............................................................................................................................... 标准横断面设计....................................................................................................................... 1.5.4交叉口渠化设计.................................................................................................................... 1.5.5路基、路面设计.................................................................................................................... 路基设计................................................................................................................................... 路面设计................................................................................................................................... 1.5.6附属设施设计........................................................................................................................ 交通安全设施........................................................................................................................... 边坡防护 (9) 道路侧平石............................................................................................................................... 1.5.7 排水工程设计....................................................................................................................... 设计依据................................................................................................................................... 设计原则................................................................................................................................... 工程范围................................................................................................................................... 工程设计方案........................................................................................................................... 设计标准和参数....................................................................................................................... 管材和基础............................................................................................................................... 施工方法................................................................................................................................... 工程量....................................................................................................................................... 1.5.8 照明工程设计....................................................................................................................... 设计范围................................................................................................................................... 照明供电及控制系统............................................................................................................... 照明系统................................................................................................................................... 照明配电系统的接线............................................................................................................... 照明供电管线敷设...................................................................................................................

道路桥梁设计通用设计规范 (1)

与梁肋整体连接的板,在计算支点截面和跨中截面弯矩时,其计算跨径取梁肋之间的距离。 由于板厚与肋高之比小于1/4,支点弯矩取,跨中弯矩取(当大于1/4,支点弯矩取,跨中弯矩取)M为简支梁求得的跨中弯矩。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一、总则 1、安全等级; 2、特大、大、中、小桥及涵洞分类; 标准跨径:梁式桥、板式桥以两桥墩中线之间桥中线长度或桥墩中线与桥台台背前缘线之间桥中线长度为准;拱式桥和涵洞以净跨为准。重要是指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上、国防公路上及城市附近交通繁忙公路上的桥梁。 二、术语 1、作用短期效应组合: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时,永久作用标准值效应与可变作用频遇值效应的组合; 2、作用长期效应组合: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时,永久作用标准值效应与可变作用准永久值效应的组合; 三、设计要求 1、桥涵布置:公路桥涵的设计洪水频率; 2、桥涵孔径 3、桥涵净空:净空高度,高速公路和一级,二级公路上的桥梁应为5米,三、四级公路上的桥梁应为米。

4、立体交叉跨线桥桥下净空应符合下列规定; 5、车行或人行天桥的宽度; 6、桥上线形及桥头引道; 7、桥面铺装、排水和防水层; 8、养护及其他附属设施。 四、作用 可变作用应根据不同的极限状态分别采用标准值,频遇值或准永久值作为其代表值; 可变荷载不同时组合表:汽车制动力,流水压力,冰压力,支座摩阻力; 多个偶然作用不同时参与组合。 4.1.6永久作用效应的分项系数表;汽车荷载效应(含汽车冲击力、离心力)的分项系数,取;当某个可变作用在效应组合中其值超过汽车荷载的分项系数应采用汽车荷载的分项系数,对专为承受某作用而设置的结构或装置,设计时该作用的分项系数取与汽车荷载同值;计算人行道板和人行道栏杆的局部荷载,其分项系数取与汽车荷载同值。在作用组合中除汽车荷载效应(含汽车冲击力、离心力)、风荷载外的其他的可变作用效应的分项系数,取,但风荷载的分项系数取;在作用效应组合中除汽车荷载效应(含汽车冲击力、离心力)外的其他可变作用效应的组合系数,当永久作用与汽车荷载和人群荷载(或其他一种可变作用)组合时,人群荷载(或其他一种可变作用)的组合系数取;当除汽车荷载(含汽车冲击力、离心力)外尚有两种其他可变作用参与组合时,

最新市政道路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pdf

市政道路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1 设计说明书 1.1概述 1.1.1 道路地理位置图 示出道路在地区交通网络中的关系及沿线主要建筑物的概略位置。 1.1.2设计依据 设计委托书、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方案设计)的批复意见、相关评审报告、规划、地形等相关资料。 1.1.3对可行性研究报告(方案设计)批复意见的执行情况。 如技术标准、规模有重大变化,应予以论证并履行报批手续。 1.1.4采用的规范和标准 1.1.5测设经过及设计过程简述 1.1.6需要说明的其它事项 1.2 现状评价及沿线自然地理情况 1.1.1道路现状评价 1.2.2现状交通量及技术评价 交通量、车辆组成、路口交通流量与流向特征及路口、路段饱和度等。 1.2.3沿线基本情况 沿线(控制性)建筑、河流、铁路及地上、地下管线情况。 1.2.4水文地质、气象等自然条件 如河流设计水位、流速、地下水位、气温、降雨、日照、蒸发量、主导风向、风速等。 1.2.5工程场地自然条件 1.3 工程概况 1.2.1工程地点、范围及规模 1.3.2建设期限、分期修建计划 1.3.3规划简况 着重阐述设计道路、立交在规划路网中的性质、功能、位置、走向,相交道 路的性质、功能。 1.3.4远期交通流量流向的分析,设计小时交通量的确定,荷载等级的确定。 1.3.5主要交叉路口渠化处理方式 如选用立交,需阐明其必要性及选型依据。 1.3.6工程修建的意义 对道路路网的影响,缓减干扰提高车速和服务水平的程度。根据以上内容,

阐明工程修建的意义。 1.4 工程设计 1.4.1方案设计思路 1 对规划思路及各项指标进行说明,阐述对规划的理解,分析项目实施的意义。 2 提出主要技术难点与关键技术问题。 3 结合规划提出优化或更改思路,阐述合理性。 1.4.2技术标准与设计技术指标 1 列表说明各方案主要技术指标,包括道路等级、设计年限、设计车速、标 准路幅宽度、最小平曲线半径、最大纵坡、最大坡长、最小坡长、凹曲线凸曲线 半径、停车视距、最小净空、交织段长度、设计荷载、抗震设防标准等。对以上 指标与规范要求进行对比分析。 2 对设计年限、设计荷载、最小净空、抗震等级结合规范进行说明。 3 对因条件限制不满足规范要求的所有非强制性技术指标需特别说明。 1.4.3道路平面设计 1 提出平面布置控制因素,包括用地、道路、管线、轨道、隧道、桥梁、文物、其它构筑物、以及工程费用控制等,分析主要控制因素。 2 阐述各方案平面布置情况,结合以上控制因素进行分析,论证各方案设计合理性。 1.4.4道路纵断面设计 1 提出纵断面布置控制因素,包括坡度、控制标高、坡长、挖填土方、排水、等,分析主要控制因素。 2 阐述各方案纵断面布置情况,结合以上控制因素进行分析,论证各方案设计合理性。 1.4.5方案比选 列表对方案的交通功能、占地、工程费用、景观效果、近远期结合情况、技 术要求、工期、拆迁与施工组织等进行综合分析,提出推荐方案。 1.4.6道路路幅分配 说明道路总宽度以及车行道、人行道、非机动车道、路缘带、中央分隔(绿化)、人行道绿化带宽度分配。结合规划及交通分析论证路幅分配合理性。(结合综合管网布置确定路幅分配) 1.4.7道路路基、路面设计 1 说明道路边坡坡率以及支挡构筑物、桥梁、隧道的确定情况,结合现状地形与地勘分段说明其设计合理性。 2 提出特殊路基处理措施。

1 市政桥涵设计技术标准

1 市政桥涵设计技术标准 1.1主要设计规范 (1)《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 11-2011); (2)《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CJJ 166-2011); (3) (4) (5) (6) (7) (8) 1.2 (1 (2 (3 分幅时尽量减小桥梁宽度种类。 (4)设计洪水频率:百年一遇,或按城市规划防洪标准设计,同时应确保百年一遇洪水频率下的结构安全。 (5)设计洪水位:必须以河道主管机关确定的数据为准。 (6)桥下净空:跨河桥梁底需高出设计洪水位一米以上;分离立交桥、天桥净空与道路相适应

(高速公路一般按5.5米预留);天桥限高标志数应比设计净高小0.5米。 (7)管线过桥:应提前确定管线过桥方式,同时注意管线类别是否涉及桥梁安全。 (8)对于墩台位于高压线底下的桥梁,应注明高压线下净高,并交代让施工单位复测净空高度以及选择合适的施工机械。 1.3 桥梁上部及附属设计一般规定 1.3.1 (1 ① ② 位。 ③ 差大的至少标出两侧地面线。 ④总体布置图中给出各墩台处桥面机动车道边缘控制高程,以便核对墩台标高。 (2)需特别说明的问题 ①如桥梁平面位于曲线内,则其立面称为展开立面,平面尽可能按照曲线绘制,若桥梁过长则可以考虑拉直,此时平面称为拉直平面。跨径以设计线展开为准;说明墩台布置方式(法向布

置、平行布置、等角度布置等)。 ②道路设计线上桥面各点高程应与路线竖曲线保持一致,对于预制结构可通过混凝土调平层调整(预制结构调平层工程量应计入竖曲线半径较小时上凸造成的工程量增加,必要时可减小调平层标准厚度或梁体设置负预拱度)。 ③桥梁采用单横坡设计时,存在人、非部分横坡与道路横坡不一致现象,可通过在桥头设置过渡段衔接(对于机、非分幅设计桥梁可考虑桥梁横坡与道路完全一致);设计高计算时一定 (以往 ④ 余5% ⑤ ⑥ ⑦ ⑧ ⑨ ⑩对于拼宽桥,其拼宽部分上部结构形式尽可能与老桥保持一致,新老桥搭接处为机动车道时上部一般采取结构连接的方式,搭接处为侧分带或中分带时一般采取在纵桥向设置桥面连续的方式;为了减小新老桥梁的沉降差,避免拼宽桥桥台开挖对老桥产生影响,拼宽桥桥台下部一般采取桩基结构,桥台承台尽可能上台,减小开挖深度。 ○11对于上跨铁路的桥梁,若上下行采取多幅桥布置,每幅桥按单桥进行设计;若每幅桥之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