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免疫印迹(WB)实验操作具体步骤及详细说明

免疫印迹(WB)实验操作具体步骤及详细说明

免疫印迹(WB)实验操作具体步骤及详细说明
免疫印迹(WB)实验操作具体步骤及详细说明

免疫印迹(WB)实验操作具体步骤及详细说明

一、试剂和溶液

转印缓冲液:0.025M Tris base , 0.187 M 甘氨酸, 25%甲醇氨基黑溶液:0.1% 酸性黑10B 1×TBST:25mM Tris-HCl ( pH 8.0 ) , 0.2 M NaCl , 0.1%Tween 20 封闭液:TBST 配制的5%牛奶抗体稀释液:TBST 配制的5%牛奶显色系统:ECL 显色

二、实验步骤

1.电泳:将裂解液进行SDS-PAGE 电泳,80v,30 分钟,120v,90 分钟;

2.转膜:PVDF 膜在甲醇中浸泡约30 秒左右,滤纸浸泡在转印缓冲液预湿,

半干法转印到PVDF 膜上,10v,150 分钟;

3.染色:氨基黑染色5 分钟,甲醇褪去背景色,观察条带;

4.膜活化:将PVDF 膜置于甲醇活化1min,用纯水洗膜2 次后再用TBST 洗

涤3 次;

5.封闭:将膜条置于5%牛奶或2% BSA 中,室温混摇2h;

6.一抗孵育:将待检抗体用3%牛奶或2% BSA 稀释到合适浓度(参照抗体说

明书,根据客户预实验结果,稀释度上下浮动一个数量级都为正常),将膜放入对应的已稀释待检样品中,置4℃混摇孵育过夜;

7.洗涤:取出膜放在TBST 中洗涤3×5min;

8.二抗孵育:将膜取出放入稀释好的HRP 标记的二抗(参照二抗说明书进行

稀释)中,室温混摇2h;

9.洗涤:取出膜放在TBST 中洗涤3×5min;

10.ECL 显色:将膜取出放入混匀的ECL 显色液中,孵育3min,将膜取出贴在

有荧光角标的胶片上,迅速用保鲜膜包好;

11.曝光:把底片放在暗盒中,根据荧光强度分别对X 光胶片作不同时间段的曝

光,曝光结束后,将底片取出,1min 显影,30s 清洗,1min 定影,30s 清洗,晾干;

12.结果分析:用扫描仪将曝光后的X 光胶片扫描,做后续结果分析。

实验报告三 免疫印迹

实验三:免疫印迹 1 原理 免疫印迹又称Western印迹(Western blotting),与DNA的Southern印迹技术相对应,两种技术均把电泳分离的组分从凝胶转移至一种固相载体(通常为NC膜),然后用探针检测特异性组分。不同的是,Western blotting所检测的是抗原类蛋白质成分,所用的探针是抗体,它与附着于固相载体的靶蛋白所呈现的抗原表位发生特异性反应。该技术结合了凝胶电泳分辨力高和固相免疫测定特异敏感等诸多优点,具有从复杂混合物中对特定抗原进行鉴别和定量检测,以及从多克隆抗体中检测出单克隆抗体的优越性。该技术的灵敏度能达到标准的固相放射免疫分析的水平而无需对靶蛋白进行放射性标记。目前,Western blotting广泛用于蛋白质研究、基础研究和临床医学的研究。 免疫印迹可分成两个步骤:蛋白质由凝胶转移至固相基质;特异性抗体检测。 蛋白质转移通常由电泳实现,现常用的方法有二:1 半干法:将凝胶和固相基质似三明治样夹在缓冲液湿润的滤纸中间,通电10-30分钟可完成转移;2 湿法:将凝胶和固相基质夹在滤纸中间,浸在转移装置的缓冲液中,通电45分钟或过夜课完成转移。本试验采用湿法转移。免疫印迹用膜通常有硝酸纤维素膜和尼龙膜两种。大多数应用前者。本实验也用硝酸纤维素膜进行转移。 转移结束后,蛋白质的检测可分成三个步骤进行:首先,将膜同特异性抗体孵育数小时或过夜,然后将膜同可特异性识别上述抗体(一抗)的第二抗体(二抗)孵育,通常二抗连接有如辣根过氧化物酶等标记物。目的蛋白可由该酶催化的显色反应在膜上形成有色产物加以检测。本实验用的是酶标抗IgG,故不加一抗。 2 试剂与仪器 2.1 试剂(所有试剂均供两组用) 2.1.1 转移缓冲液 Tris 3.025g 甘氨酸14.413g 甲醇20mL 加蒸馏水约800mL,调pH至8.3,定容1000mL 2.1.2 Tris缓冲盐溶液(TBS) Tris 2.42g NaCl 27.750g

(完整word版)WB原理、步骤及总结,推荐文档

实验原理 蛋白质印迹是把电泳分离的蛋白质转移到固定基质上,然后利用抗原抗体反应来检测特异性的蛋白分子的技术,包括三个部分: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蛋白质的电泳转移,免疫印迹分析。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主要用于测定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SDS是阴离子去污剂,能断裂蛋白质分子内和分子间的氢键,使分子去折叠,破坏其高级结构。SDS与大多数蛋白质的结合比为1.4:1,由于SDS带有大量的负电荷,与蛋白质结合时掩盖了不同种类蛋白质间原有的电荷差别,使各种蛋白质带有相同密度的负电荷,形似长椭圆棒,蛋白迁移率与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的对数呈线性关系。因此,利用相对分子质量标准蛋白所作的标准曲线,可以求得未知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 电泳后蛋白质分子嵌在凝胶介质中,探针分子很难通过凝胶孔,将蛋白质从凝胶转移到固定基质上可以对蛋白质进行免疫检测分析。方法有两种:①水平半干式转移即将凝胶和固定基质似三明治样夹在缓冲液浸湿的滤纸中间,通电10~30min可完成②垂直湿式转移即将凝胶和固定基质夹在滤纸中间,浸在转移装置的缓冲液中,通电2~4h或过夜可完成。固定基质通常有硝酸纤维素膜、聚偏二氟乙烯膜和尼龙膜。 蛋白质转移到固定化膜上之后,通过蛋白质染料如丽春红S检测膜上的总蛋白,或用考马斯亮蓝检测凝胶上的蛋白剩余量,以验证转移是否成功。用抗体作为探针进行特异性的免疫反应检测抗原蛋白,分为4步:①用非特异性、非反应活性分子封阻固定化膜上未吸附蛋白的自由结合区,以防止作为探针的抗体结合到膜上,出现检测时的高背景②固定化膜用专一性的一抗温育,使一抗与膜上的抗原蛋白分子特异性结合③酶标二抗与一抗特异结合④加入酶底物,适当保温,膜上便可见到颜色反应,检测出抗原蛋白区带。 主要溶液 10%分离胶 水 3.3mL、30% 丙烯酰胺混合液 4.0mL、1.0mol/L Tris(pH8.8)2.5mL、10% SDS 0.1mL、10%过硫酸铵0.1mL、TEMED 0.004mL 5%浓缩胶 水 2.7mL、30%丙烯酰胺混合液0.67mL、1.0mol/L Tris0.5mL、10%SDS0.04Ml/10%过硫酸铵0.04mL、TEMED0.004mL 1×Tris –甘氨酸电泳缓冲液 Tris碱3.03g、甘氨酸18.77g、SDS 1g,用去离子水定容至1L 2×SDS凝胶加样缓冲液 Tris-HCl(pH6.8) 100mmol/L,β-巯基乙醇10%,10%甘油,0.01%溴酚蓝,10%SDS 转移缓冲液 Tris 2.45g,甘氨酸11.25g,甲醇100mL,加去离子水至1L TBST Tris 1.21g NaCl 8.77g,Tween-20 1 mL,加去离子水至1L Stripping 1.3mL Tris (pH 6.8),4mL10%SDS,140μlβ-巯基乙醇,用水定容到20mL 实验步骤 1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完整版)WesternBlot(免疫印迹法)实验方法步骤

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法)实验方法步骤 发布日期:2008-8-25 热门指数:4360 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法) 主要包括以下4个基本步骤: n 样品制备 n 电泳分离 n 蛋白的膜转移 n 免疫杂交与显色――蛋白检测 溶液和试剂 n 1X 磷酸盐缓冲液(PBS) n Modified RIPA buffer Tris-HCl: 50 mM, pH 7.4 ; NP-40: 1% ;Na-deoxycholate: 0.25% ;NaCl: 150 mM ;EDTA: 1 mM ;P MSF: 1 mM ;Aprotinin, leupeptin, pepstatin: 1 microgram/ml each ;Na3VO4: 1 mM ;NaF: 1 mM n 1X SDS 样品缓冲液 62.5 mM Tris-HCl (pH 6.8 于25°C), 2% w/v SDS, 10%甘油,50 mM DTT, 0.01% w/v溴酚蓝 n 转移缓冲液 25 mM Tris base, 0.2 M 甘氨酸, 20%甲醇(pH 8.3) n 10X Tris缓冲盐(TBS) 准备1L 10X TBS: 24.2 g Tris base, 80 g NaCl;用1N HCl调pH为7.6 n 脱脂奶粉或BSA n 甲醇 n TBS/T缓冲液 1X TBS, 0.1% Tween-20 n 封闭缓冲液(TBS/T)

1X TBS, 0.1% Tween-20加5% w/v脱脂奶粉或BSA n 一抗的稀释 1X TBS, 0.1% Tween-20 加5% BSA (多抗)或5%脱脂奶粉(单抗) Note:一般来说, BSA被推荐用于多克隆抗体,脱脂奶粉用于单克隆抗体,这样可得到较高的信噪比。抗体的稀释度参考抗体说明书或根据实验确定。 n 预染的蛋白质Marker,可用于监测转膜的效率 样品制备 原始样品可为细胞、组织、培养上清、免疫沉淀或亲和纯化的蛋白,以下为定性检测目的蛋白时细胞样品的处理方法,其余的样品制备方法参阅相关文献。 1.培养细胞或药物处理。 2.弃培养基,用1X PBS漂洗细胞2次,去尽残留培养基。 3.加入1X SDS样品缓冲液(6-well plate, 100 μl /w或75 cm2plate, 500-1000 μl/瓶),刮落细胞,转移到Ep管。注意:冰上操作。 4.超声10~15秒剪切DNA以减低样品粘性。 5.煮沸样品5 minutes。 6.离心12000g, 5 min,取上清。 7.电泳分离:上样15μl~20 μl 至SDS-PAGE 胶(10 cm x 10 cm)电泳。 如要定量检测某蛋白的表达水平,应用RIPA裂解液(1 ml per 107cells/100 mm dish/150 cm2flask)裂解细胞,收集裂解液至离心管中,在振荡器上混匀4~15min,14000g离心15min(4℃),弃沉淀,用B radford法或其它蛋白质测定方法测定上清中蛋白浓度以调整上样体积和上样量,进行Western杂交时还需设置内或外参照,通常用beta-actin。 注意:一般上样20~30 μg已足够,如待检蛋白为低丰度蛋白,可加大上样量至100μg,但电泳条带易拖尾,可制备亚细胞组份或采用更敏感的检测方法。 电泳分离(参照SDS-PAGE电泳方法) 转膜 杂交膜的选择是决定Western blot成败的重要环节。应根据杂交方案、被转移蛋白的特性以及分子大小等因素,选择合适材质、孔径和规格的杂交膜。用于Western blot的膜主要有两种:硝酸纤维素膜(NC) 和PVDF膜。NC膜是蛋白印迹实验的标准固相支持物,在低离子转移缓冲液的环境下,大多数带负电荷的蛋白质会与膜发生疏水作用而高亲和力的结合在一起,但在非离子型的去污剂作用下,结合的蛋白还可以被

CC-基因表达检测的相关实验技术和蛋白印迹技术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生物医学实验同组学生姓名:指导老师:应李强成绩: 实验名称:基因表达检测的相关实验技术和蛋白印迹技术实验类型:生物化学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七、讨论、心得 一、实验原理 电泳是指带电颗粒在电场中的泳动。许多重要的生物分子如氨基酸、多肽、蛋白质、核苷酸、核酸等都含有可电离基团,在非等电点条件下带有电荷,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它们向着与其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移动。电泳技术就是利用样品中各种分子带电性质、分子大小、形状等的差异,在电场中的迁移速度不同,从而对样品进行分离、纯化和鉴定的一种综合技术。可用于样品的制备、纯度鉴定、分子量测定等。 蛋白质印迹技术(western blotting) 又称免疫印迹技术和western印迹技术,是鉴别蛋白质的分子杂交技术 原理:将经过SDS-PAGE分离的蛋白质样品转移到固相载体上。以固相载体上蛋白质或多肽作为抗原,与对应的未标记的一抗起免疫反应,再与酶或同位素标记的二抗反应。经过底物显色、化学发光或放射自显影,检测特异基因表达的蛋白成分的存在和含量。该技术广泛应用于检测蛋白水平的表达。 二抗标记物 常用的二抗标记物有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碱性磷酸酶(AP)等,辣根过氧化物酶最敏感的底物是3,3’-二氨基联苯胺,它在过氧化物酶所在部位被反应转变成棕色沉淀。在钴或镍离子存在下进行反应可以加深沉淀的颜色并提高反应的灵敏度。但是,使用辣根过氧化物酶不可能完全排除背景颜色,因此须十分小心地观察生色反应,一旦特异性染色蛋白带清晰可见,就应尽快终止生色反应。碱性磷酸酶可催化底物5一溴-4-氯-3-引哚磷酸/氮蓝四唑(BCIP/NBT)在原位转变为深蓝色化合物。这是利用二抗标记物进行的显色反应,是最早的Western Blotting检测方法,现在主要用于免疫组化,在显微镜下观察。该方法的灵敏度相对较低,可以检测ng水平的目标蛋白。 Western blotting 蛋白显影方法 1.增强化学发光法(ECL) ECL化学发光检测试剂是基于Luminol的新一代增强型化学发光底物试剂,它由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催化发生化学反应,发出荧光,结果可以通过X光片压片和其它显影技术展现,或使用Luminometer检测。溶液A主要成分为Luminol及特制发光增强剂,溶液B主要成分为H2O2及特殊稳定剂。 发光液A和B在HRP的催化作用下Luminol与H2O2反应生成一种过氧化物,过氧化物不稳定随即分解,形成一种能发光的电子激发中间体,当后者由激发态返回至基态,就会产生荧光。在激发过程中不需要消耗HRP,HRP只是起催化作用,所以只要HRP没有降解失活,是可以重复加发光液的。ECL化学发光检测灵敏度较高,可以检测pg水平的目标蛋白。 Ecl 显色原理:氨基苯二酰肼类:主要是鲁米诺(luminol)及异鲁米诺衍生物,是最常用的一类化学发光剂。 在Ecl底物中,含有鲁米诺(溶液A)和H2O2 (溶液B),在HRP(辣根过氧化物酶)催化 剂的作用下,发出荧光来。HRP不消耗。

WesternBlot原理和操作方法(全)讲解

Western Blot 原理和操作方法(全) Western Blot 工作原理 蛋白质的电泳分离是重要的生物化学分离纯化技术之一,电泳是指带电粒子在电场作用下,向着与其电荷相反的电极移动的现象.根据所采用的支持物不同,有琼脂糖凝胶电泳,淀粉凝胶电泳,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等.其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由于无电渗作用,样品用量少(1-100μg),分辨率高,可检出10-9-10-12mol 的样品,凝胶机械强度大,重复性好以及可以通过调节单体浓度或单体与交联剂的比例而得到孔径不同的凝胶等优点而受到广旱挠τ? SDS-PAGE是最常用的定性分析蛋白质的电泳方式,特别是用于蛋白质纯度检测和测定蛋白质分子量. PAGE能有效的分离蛋白质,主要依据其分子量和电荷的差异,而SDS-PAGE(SDS 变性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分离原理则仅根据蛋白质的分子量的差异,因为SDS-PAGE的样品处理液是在要跑电泳的样品中假如含有SDS和巯基乙醇(2-ME)或二巯基赤藓醇(DTT),其可以断开半胱氨酸残基之间的二硫键,破坏蛋白质的四级结构,SDS是一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即去污剂,它可以断开分子内和分子间的氢键,破坏蛋白质分子的二级及三级结构,并与蛋白质的疏水部分相结合,破坏其折叠结构,电泳样品假如样品缓冲液后,要在沸水中煮3-5分钟使SDS与蛋白质充分结合形成SDS-蛋白质复合物,SDS-蛋白质复合物在强还原剂巯基乙醇存在时,蛋白质分子内的二硫键被打开而不被氧化,蛋白质也完全变性和解聚,并形成榛状结构,稳定的存在于均一的溶液中,SDS与蛋白质结合后使SDS-蛋白质复合物上带有大量的负电荷,平均每两个氨基酸残基结合一个SDS分子,这时各种蛋白质分子本身的电荷完全被SDS掩盖,远远超过其原来所带的电荷,从而使蛋白质原来所带的电荷可以忽略不计,消除了不同分子之间原有的电荷差别,其电泳迁移率主要取决于亚基分子质量的大小,这样分离出的谱带也为蛋白质的亚基. 样品处理液中通常加入溴酚蓝染料, 溴酚蓝指示剂是一个较小的分子,可以自由通过凝胶孔径,所以它显示着电泳的前沿位置,当指示剂到达凝胶底部时,即可停止电泳. 另外样品处理液中也可加入适量的甘油或蔗糖以增大溶液密度,使加样时样品溶液可以沉入样品加样槽底部. 重要参数 ①聚丙烯酰胺凝胶(PAG)制备原则:由于孔径的大小取决于单体和双体丙烯酰胺在凝胶中的总浓度(T)以及双体占总浓度的百分含量即交联度(C)决定的,因而制胶之前必须首先知道这两个参数.一般可以由下述公式计算: T%=(a+b)/m*100%; 和C%=a/(a+b)*100% 其中: a=双体(bis)的重量;b=单体(arc)的重量;m=溶液的体积(ml) ②当分析一个未知样品时,常常先用7.5%的标准凝胶制成4-10的梯度凝胶进行试验,以便选择理想的胶浓度.如果蛋白质的分子量已知,可参考下表选择所需凝胶浓度: 蛋白质分子量范围(Da) 适宜的凝胶浓度(%) <104 20-30

免疫印迹实验报告——wester blot

Western blot实验报告 摘要:目的:学习并掌握western blot分离蛋白及观察方法 方法:western blot 结果:见后文 结论:western blot能很好地分离蛋白 关键词:western blot、分离、小鼠组织、蛋白 Western blot test report Abstract: objective: Learn and master the western blot protein isolated and observation method Methods: western blot:,sds-page and electric transfer Results: see below Key words: Western blot、separate、mouse tissues、protein 前言:免疫印迹又称Western印迹(Western blotting),与DNA的Southern印迹技术相对应,两种技术均把电泳分离的组分从凝胶转移至一种固相载体(通常为NC膜),然后用探针检测特异性组分。不同的是,Western blotting所检测的是抗原类蛋白质成分,所用的探针是抗体,它与附着于固相载体的靶蛋白所呈现的抗原表位发生特异性反应。该技术结合了凝胶电泳分辨力高和固相免疫测定特异敏感等诸多优点,具有从复杂混合物中对特定抗原进行鉴别和定量检测,以及从多克隆抗体中检测出单克隆抗体的优越性。该技术的灵敏度能达到标准的固相放射免疫分析的水平而无需对靶蛋白进行放射性标记。目前,Western blotting广泛用于蛋白质研究、基础研究和临床医学的研究。 免疫印迹可分成两个步骤:蛋白质由凝胶转移至固相基质;特异性抗体检测。 蛋白质转移通常由电泳实现,现常用的方法有二:1 半干法:将凝胶和固相基质似三明治样夹在缓冲液湿润的滤纸中间,通电10-30分钟可完成转移;2 湿法:将凝胶和固相基质夹在滤纸中间,浸在转移装置的缓冲液中,通电45分钟或过夜课完成转移。本试验采用湿法转移。免疫印迹用膜通常有硝酸纤维素膜和尼龙膜两种。大多数应用前者。本实验也用硝酸纤维素膜进行转移。 1 试剂与仪器 1.1 试剂(所有试剂均供两组用) 1.1.1 8%电泳分离胶的配制 H2O 6.9ml

欧蒙印迹法检测ANA抗核抗体 实验报告

实验1:抗ANA自身抗体的检测(欧蒙斑点法) 一、实验目的及原理 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是一组针对细胞核成分的自身抗体。ANA阳性提示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干燥综合症、全身性硬皮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等。 根据细胞内各分子的理化特性和分布部位,ANA可分为抗DN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抗非组蛋白抗体、抗核仁抗体和抗其他细胞成分抗体。 在本实验中,抗核抗体谱(IgG)检测试剂盒(欧蒙印迹法)的检测模条上平行包被了高度纯化的自身抗原。用于体外定性检测人血清或血浆中的抗nRNP/Sm、Sm、SS-A(天然SS-A和Ro-52)、SS-B、Scl-70、PM-Scl、Jo-1)CENPB、PCNA、dsDNA、核小体、组蛋白、核糖体P蛋白和AMAM2共14种不同抗原IgG 类抗体。 欧蒙印迹法的实验原理如下:样本血清与包被抗原的检测膜条温育,如果标本为阳性血清,则血清中的自身抗体将与膜条相应位点上的自身抗原特异性结合。洗膜后添加碱性磷酸酶(AP)标记的羊抗人IgG(二抗),将与结合在膜条相应抗原位点上的自身抗体(一抗)结合,形成抗原-1st Ab-2nd Ab复合物。最后,加入酶底物NBT/BCIP(四唑硝基苯胺兰/5-溴-4-氯啶-磷酸盐)显色,阳性血清在对应膜条抗原条带处原位可形成蓝紫色的化合物沉淀。 二、实验材料 1.包被抗原的检测膜条 2.nRNP/Sm、Sm、SS-A、SS-B、Scl-70、PMScl、Jo-1、CENP B、PCNA 、dsDNA、 核小体、组蛋白、核糖体P蛋白 3.阳性对照:人IgG,100 倍浓缩,1x0.02ml 4.酶结合物:碱性磷酸酶标记的羊抗人IgG,10倍浓缩,1x3ml 5.样本缓冲液,直接使用,1x100ml 6.清洗缓冲液,10 倍浓缩,1x 50ml 7.底物液:NBT/BCIP(四唑硝基苯胺兰/5-溴-4-氯啶-3-吲哚-磷酸盐),直接使用, 1×30ml

免疫印迹介绍及实验过程

免疫印迹 免疫印迹 免疫印迹(immunoblotting)又称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是根据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检测复杂样品中的某种蛋白的方法。该法是在凝胶电泳和固相免疫测定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免疫生化技术。由于免疫印迹具有SDS-PAGE 的高分辨力和固相免疫测定的高特异性和敏感性,现已成为蛋白分析的一种常规技术。免疫印迹常用于鉴定某种蛋白,并能对蛋白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结合化学发光检测,可以同时比较多个样品同种蛋白的表达量差异。 免疫印迹法的基本原理 将混合抗原样品在凝胶板上进行单向或双向电泳分离, 然后取固定化基质膜与凝胶相贴。在印迹纸的自然吸附力、电场力或其它外力作用下, 使凝胶中的单一抗原组份转移到印迹纸上, 并且固相化。最后应用免疫覆盖液技术如免疫同位素探针或免疫酶探针等, 对抗原固定化基质膜进行检测和分析。 免疫印迹法的基本步骤 免疫印迹法(以抗原分析为例)基本上可分为抗原分离、抗原印迹和抗原检定三个步骤。在每一步中因采用的具体实验方法不同, 可构成多种免疫印迹分析系统。 免疫印迹法的优点 免疫印迹法是一项分析抗原、抗体的技术。它具有下列优点: 1、湿的固定化基质膜柔韧, 易于操作; 2 、固定化的生物大分子可均一的与各种免疫探针接近, 不会象凝胶那样受孔径阻隔; 3、免疫印迹分析只需少量试剂; 4、孵育、洗涤的时间明显减短; 5、可同时制作多个拷贝, 用于多种分析和鉴定; 6、结果以图谱形式可长期保存; 7、免疫探针可通过降低PH值等方法, 象抹去录音磁带一样将探针抹掉, 再换用第二探针进行分析检测。免疫印迹法的应用范围及优点不仅局限于此, 它必将随着这一方法的深入研究而不断发展和完善。 免疫印迹 免疫印迹又常称Western blot,是一综合性的免疫学检测技术。它利用SDS-PAGE技术将生物样品中的蛋白质分子按分子量的大小在凝胶上分离开,然后用电转移的方法将蛋白转移到固相膜上(NC、尼龙或PVDF膜),最后进行免疫学检测。由于免疫学检测敏感性高,并且通过SDS-PAGE样品中的待检蛋白得到了浓缩,因此,Western blot的灵敏度特别高,可达到放射免疫的分析水平。而使用一般的免疫学检测技术(如ELISA、放射免疫沉淀)检测时,由于要求被检测蛋白可溶、要求抗体效价高、亲和力高和特异性强,往往并不容易达到目的。而Western blot却没有这些缺点。因此,Western blot广泛应用于生物样品中是否存在某一蛋白质(抗原)的检测。也可用于粗略测定抗原蛋白的相对含量和抗原多肽链的相对分子量。

免疫学实验报告

免疫实验—抗血清制备及抗体效价检测 摘要:用具有抗原性的物质牛血清白蛋白(BSA)注入到健康动物例如鼠、兔的 机体后,将引起免疫应答,并会形成浆细胞,分泌抗体。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清中,经多次免疫,使血清中的抗体量达到要求浓度,然后采集动物血液,再从血液中分离析出血清,从而获得抗血清。抗血清,是指含有免疫蛋白的血清。抗体效价指抗体的物理状态及其在体内滞留时间,以其与抗原反应的多少来表示其免疫效果。此次实验主要是进行小鼠的牛血清白蛋白(BSA)抗血清的制备过程,并通过酶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其进行抗体效价检测。 关键字:牛血清白蛋白(BSA) 抗血清抗体效价免疫 实验过程: 本次实验一共分为三个分实验: 实验一:免疫 实验二:抽血、放血,分离抗血清 实验三:ELISA测定抗体效价 实验一:免疫 一、抗血清制备的原理 用具有抗原性的物质注入到健康动物的机体后,将引起免疫应答,并会形成浆细胞,分泌抗体。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清中,经多次免疫,使血清中的抗体量达到要求浓度,然后采集动物血液,再从血液中分离析出血清,从而获得抗血清。二、目的 制备高效价的抗血清 三、实验仪器、材料和试剂 实验仪器:1mL 注射器,酒精棉球,剪刀 材料:家兔,小鼠 试剂:3%~5%苦味酸溶液或80%~90%苦味酸,牛血清白蛋白(BSA) 三、方法和步骤 1、动物编号 左前腿上部为1,左腰部为2,左后腿为3,头部为4,背部为5,尾基部为6,右侧从前至后依次为7、8、9。红色表示十位数,用黄色表示个位数。免疫前用金属编号牌固定兔耳,或用染料涂沫在动物的背部,作出明确的标记。

如下图所示抓取目标动物 家兔为300~600 μg/次(400),每次不超过2mL;小鼠为10~100 μg /次(10-20,20~40 μg / ml),每次不超过0.5mL。 小鼠腹腔注射 以左手抓住动物,使腹部向上,右手将注射针头于左(或右)下腹部刺入皮下,使针头向前推 0.5~1.0cm,再以45度角穿过腹肌,固定针头,缓缓注入药液, 为避免伤及内脏,可使动物处于头低位,使内脏移向上腹。

(完整版)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blot)实验

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实验 实验步骤: 一、试剂准备 1. SDS-PAGE试剂:见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实验。 2. 匀浆缓冲液:1.0 M Tris-HCl(pH 6.8) 1.0 ml;10%SDS 6.0 ml;β-巯基乙醇 0.2 ml;ddH2O 2.8 ml。 3. 转膜缓冲液:甘氨酸 2.9 g;Tris 5.8 g;SDS 0.37 g;甲醇200 ml;加ddH2O定容至1000 ml。 4. 0.01 M PBS(pH7.4):NaCl 8.0 g;KCl 0.2 g;Na2HPO4 1.44 g;KH2PO4 0.24 g;加ddH2O至1000 ml。 5. 膜染色液:考马斯亮兰 0.2 g;甲醇80 ml;乙酸2 ml;ddH2O118 ml。包被液(5%脱脂奶粉,现配):脱脂奶粉1.0 g 溶于20 ml的0.01 M PBS中。 6. 显色液:DAB 6.0 mg;0.01 M PBS 10.0 ml;硫酸镍胺 0.1 ml;H202 1.0 μl。【晶莱生物】 二、蛋白样品制备 1.单层贴壁细胞总蛋白的提取 (1)倒掉培养液,并将瓶倒扣在吸水纸上使吸水纸吸干培养液(或将瓶直立放置一会儿使残余培养液流到瓶底然后再用移液器将其吸走)。 (2)每瓶细胞加3 ml 4℃预冷的PBS(0.01M pH7.2~7.3)。平放轻轻摇动1 min洗涤细胞,然后弃去洗液。重复以上操作两次,共洗细胞三次以洗去培养液。将PBS弃净后把培养瓶置于冰上。 (3)按1ml裂解液加10 μl PMSF(100 mM),摇匀置于冰上。(PMSF要摇匀至无结晶时才可与裂解液混合。) (4)每瓶细胞加400 μl含PMSF的裂解液,于冰上裂解30 min,为使细胞充分裂解培养瓶要经常来回摇动。 (5)裂解完后,用干净的刮棒将细胞刮于培养瓶的一侧(动作要快),然后用枪将细胞碎片和裂解液移至1.5 ml离心管中。(整个操作尽量在冰上进行。) (6)于4℃下12000 rpm离心5 min。(提前开离心机预冷) (7)将离心后的上清分装转移倒0.5 ml的离心管中放于-20℃保存。

WB的原理、操作及注意事项

WB的原理、操作及注意事项 原理: 通过电泳区分不同的组分,并转移至固相支持物,通过特异性试剂(抗体)作为探针,对靶物质进行检测,蛋白质的Western 印迹技术结合了凝胶电泳的高分辨率和固相免疫测定的特异敏感等多种特点,可检测到低至1?5ng (最低可到10- 100pg)中等大小的靶蛋白。 一、抗原的选择和制备 A:样品的制备 1 组织: 组织的处理方法:组织洗涤后加入3倍体积预冷的PBS0C研磨,加入5X STOFbuffer , 180W6mins , 0C 超声波破碎,5000rpm,5mins 离心,取上清。加入B -ME(9.5ml 加入0.5ml), 溴酚蓝(9.5ml加入0.5ml )煮沸10min,分装后于-20 C保存,用时取出,直接溶解上样。 2 细胞: 细胞的处理方法:离心收集细胞或者直接往细胞培养瓶内加入 5 x STOPbuffer,收集, 180W6mins , 0C超声波破碎,5000rpm,5mins 离心,取上清。加入B -ME(9.5ml 加入0.5ml), 溴酚蓝(9.5ml加入0.5ml )煮沸10min,分装后于-20 C保存,用时取出,直接溶解上样。3 分泌蛋白的提取(特例): 直接收集分泌液,加入B -ME、溴酚蓝制样。 B:蛋白的定量方法及影响蛋白定量原因 1. 双缩脲法: 双缩脲法是第一个用比色法测定蛋白质浓度的方法。在需要快速,但不很准确的测定中,常用此法。硫铵不干扰显色,这对蛋白质提纯的早期阶段是非常有利的。双缩脲法的原理是Cu2+与蛋白质的肽键,以及酪氨酸残基络合,形成紫蓝色络合物,此物在540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双缩脲法常用于0.5g/L ?10g/L 含量的蛋白质溶液测定。干扰物有硫醇,以及具有肽性质缓冲液,如Tris、Good缓冲液等。可用沉淀法除去干扰物,即用等体积10%^的三 氯醋酸沉淀蛋白质,然后弃去上清液,再用已知体积的1mNaOH溶解沉淀的蛋白质进行定量 测定。 2. Lowry 法: 此法是双缩脲法的进一步发展。他的第一步就是双缩脲反应,即Cu++与蛋白质在碱性 溶液中形成络合物,然后这个络合物还原磷钼磷-磷钨酸试剂(福林-酚试剂),结果得到深 蓝色物。此法比双缩脲法灵敏得多,适合于测定20mg/L?400mg/L 含量的蛋白质溶液。其干扰物质与双缩脲法相同,而且受他们的影响更大,硫醇和许多其他物质的存在会使结果严重偏差。另外要注意的是,加入福林试剂时要特别小心,试剂只在酸性pH环境中才稳定,上 述提到的还原反应只有在pH10时才发生,因此,福林试剂加入到碱性的Cu2+-蛋白质溶液 中时,必须立刻搅拌,以使磷钼酸-磷钨酸试剂在未被破坏之前能有效地被Cu2+-蛋白质络 合物所还原。 3. 紫外吸收法: 大多数蛋白质在280nm波长处有特征的最大吸收,这是由于蛋白质中有酪氨酸,色氨酸和苯丙氨酸存在的缘故,因此,利用这个特异性吸收,可以计算蛋白质的含量。如果没有干扰物质的存在,在280nm处的吸收可用于测定0.1?0.5mg/ml含量的蛋白质溶液。部分纯化的蛋白质常含有核酸,核酸在260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有核酸时,所测得的蛋白质浓度必须作适当校正,一般按下述公式粗略计算: M 白虜浓皮(m”/mi)—1 ” 55A”? - 0.76 \ m 280 260

WB实验原理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Western印迹技术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首先在1967年由Shapiro等建立,主要用于测定蛋白质亚基分子量。Western 印迹是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基础上,将电泳分离的蛋白组分从凝胶转移至一种固相支持物上,应用抗体可与附着于固相支持物上的靶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特点,针对特定蛋白进行鉴别和定量。 原理 1.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DS是一种阴离子去污剂,作为变性剂和助溶剂,它能断裂分子内和分子间的氢键,使分子去折叠,破坏蛋白质分子的二级和三级结构。强还原剂,例如巯基乙醇和二硫苏糖醇则能使半胱氨酸残基之间的二硫键断裂。在样品和凝胶中加入SDS和还原剂后,蛋白质分子被解聚,使其氨基酸侧链与SDS充分结合形成带负电荷的蛋白质-SDS胶束,所带的负电荷大大超过了蛋白质分子原有的电荷量,这就消除了不同分子之间原有的电荷差异。在水溶液中蛋白质-SDS胶束的长度与亚基分子量的大小成正比。因此这种胶束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系统中的电泳迁移率不再受蛋白质原有电荷的影响,而主要取决于蛋白质或亚基分子量的大小。当蛋白质的分子量在15KD~200KD之间时,电泳迁移率与分子量的对数呈线性关系。由此可见,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不仅可以分离蛋白质,而且可以根据迁移率大小测定蛋白质亚基的分子量。 2.Western 印迹 在Western印迹法中,待测样品溶解于去污剂和还原剂的溶液中,经过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被转移到固相支持物上(常用硝酸纤维素滤膜),然后可被染色。随后滤膜可与抗靶蛋白的一抗反应。最后,结合上的抗体可用多种二级免疫学试剂(与辣根过氧化物酶或碱性磷酸酶偶联的A蛋白或抗免疫球蛋白)检测。Western 印记法可测出1-5ng中等大小的待检蛋白。 方法 1.样品的制备 从细胞中提取蛋白质样品用于Western印记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可以在加样缓冲液中直接溶解完整细胞;二是制备细胞提取液。可根据不同的目的采用不同的方法。如果仅是定性实验,可应用第一种方法;如果需测定蛋白含量并进行定量实验,可应用后一种方法。1.1 凝胶加样缓冲液裂解哺乳动物细胞和组织制备蛋白质样品 1)裂解细胞或组织 a.单层培养细胞:用PBS缓冲液漂洗细胞2次,弃去洗液并吸尽残余的PBS液体, 加入一定体积(50~200μl)的加热到85℃的1×SDS凝胶加样缓冲液[50mmol/L Tris.Cl(pH 6.8), 100mmol/L 二硫苏糖醇(DTT), 2% SDS, 0.1% 溴酚蓝,10%甘油] 溶解细胞,用细胞刮刀把粘稠状的细胞裂解物收集于一个微量离心管中,用于步骤2)。 b.悬浮培养细胞:用冷的PBS充分洗涤细胞后,去尽残液,加入一定体积用冰预冷 的悬浮缓冲液[0.1mol/L NaCl,0.01mol/L Tris.Cl(pH 7.6),0.001mol/L EDTA (pH 8.0),1μg/ml Aprotinin,100μg/ml PMSF],涡流振荡混匀后,加入等体积的2×SDS凝胶加样缓冲液[100mmol/L Tris.Cl(pH 6.8), 200mmol/L 二硫苏糖醇(DTT), 4% SDS, 0.2% 溴酚蓝,20% 甘油],混匀后,用于步骤2)。

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 )实验步骤和原理及注意事项

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 )实验步骤和原理及注意事项 1.收集蛋白样品(Protein sample preparation) 可以使用适当的裂解液。收集完蛋白样品后,为确保每个蛋白样品的上样量一致,需要测定每个蛋白样品的蛋白浓度。根据所使用的裂解液的不同,需要采用适当的蛋白浓度测定方法。因为不同的蛋白浓度测定方法对于一些去垢剂和还原剂等的兼容性差别很大。BCA法。 2. 电泳(Electrophoresis) (1) SDS-PAGE凝胶配制 (2) 样品处理 在收集的蛋白样品中加入适量浓缩的SDS-PAGE蛋白上样缓冲液。例如2X或5X的SDS-PAGE蛋白上样缓冲液。使用5X的SDS-PAGE蛋白上样缓冲液可以减小上样体积,在相同体积的上样孔内可以上样更多的蛋白样品。 100℃或沸水浴加热3-5分钟,以充分变性蛋白(根据蛋白分子的大小,煮沸时间可适当变化,一般不低于5min。煮沸只是变性蛋白,而不是分解,一般加了抑制酶不会分解。煮沸对于SDS-PAGE凝胶电泳是必须的,只有煮沸,才能消除蛋白质的立体二级结构,伸展为一维线性结构,所以一般来讲二聚体都会解体,才能完全按照分子量跑电泳,加的蛋白Marker才有指示分子量的意义。蛋白样品变性后与SDS充分结合,SDS使每个氨基酸带相同的电荷,使整个蛋白呈线性结构. 抗体因为要是线性表位结合的,100度煮10min 后13000,离心5分钟,取上清电泳,因为沉淀会导致拖尾.也可以取上清到另一管,4度可以放一周备再次电泳)。 (3)电泳

i.清洗玻璃板:一只手扣紧玻璃板,另一只手蘸点洗衣粉轻轻擦洗。 两面都擦洗过后用自来水冲,再用蒸馏水冲洗干净后立在筐里晾 干。 ii.灌胶与上样 (1)玻璃板对齐后放入夹中卡紧。然后垂直卡在架子上准备灌胶。 (操作时要使两玻璃对齐,以免漏胶。) (2)配10%分离胶,加入TEMED后立即摇匀即可灌胶。灌胶时,可用10 ml枪吸取5 ml胶沿玻璃放出,待胶面升到绿带中间线高度时即可。然后胶上加一层水,液封后的胶凝的更快。(灌胶时开始可快一些,胶面快到所需高度时要放慢速度。操作时胶一定要沿玻璃板流下,这样胶中才不会有气泡。加水液封时要很慢,否则胶会被冲变型。) (3)当水和胶之间有一条折射线时,说明胶已凝了。再等3 min使胶充分凝固就可倒去胶上层水并用吸水纸将水吸干。 (4)配4%的浓缩胶,加入TEMED(TEMED,中文名为四甲基乙二胺,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有微腥臭味,可以用于配制SDS-PAGE胶。TEMED可以催化APS产生自由基,从而加速聚丙烯酰胺凝胶的聚合,可作为一种促凝剂使用)后立即摇匀即可灌胶。将剩余空间灌满浓缩胶然后将梳子插入浓缩胶中。灌胶时也要使胶沿玻璃板流下以免胶中有气泡产生。插梳子时要使梳子保持水平。由于胶凝固时体积会收缩减小,从而使加样孔的上样体积减小,所以在浓缩胶凝固的过程中要经常在两边补胶。待到浓缩胶凝固后,两手分别捏住梳子的两边竖直向上轻轻将其拔出。

免疫印迹(immunoblotting)

免疫印迹(immunoblotting) 免疫印迹(immunoblotting)又称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是根据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检测复杂样品中的某种蛋白的方法。该法是在凝胶电泳和固相免疫测定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免疫生化技术。由于免疫印迹具有SDS-PAGE 的高分辨力和固相免疫测定的高特异性和敏感性,现已成为蛋白分析的一种常规技术。免疫印迹常用于鉴定某种蛋白,并能对蛋白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 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1.蛋白质抽提 a.实验对象为组织样品,取适量(250~500mg)新鲜组织样品或正确保存的组织样品,加1ml含蛋白酶抑制剂的总蛋白抽提试剂(或核蛋白抽提试剂),匀浆后抽提总蛋白(或核蛋白)。 b.实验对象为细胞样品,每份样品取1×106~1×107细胞,PBS清洗细胞,去PBS加0.1ml~1ml含蛋白酶抑制剂的总蛋白抽提试剂(或核蛋白抽提试剂)抽提总蛋白(或核蛋白)。 2.蛋白质定量: 按KCTMBCA蛋白质定量试剂盒操作说明操作,测定样品浓度。 3.变性聚丙烯酰胺不连续凝胶电泳(SDS-PAGE) 将准备好的样品液和生物素标记的蛋白质分子量标准分别上样,标准加进第一个孔中,电泳分离蛋白。 4.蛋白质转移到硝酸纤维膜或PVDF膜按Bio-Rad蛋白转移装置说明组装滤纸凝胶纤维素夹层,30mA恒流条件下,4°C转移过夜。 5.膜的封闭和抗体孵育 a.膜在5%BSA溶液中室温孵育1小时以封闭膜上的非特异结合。 b.封闭过的膜加入一级抗体室温孵育1.5小时,抗原抗体结合。 c.加入HRP标记的二级抗体以结合一级抗体及HRP标记的抗生物素抗体以结合分子量标准,室温孵育膜1小时。加入HRP标记的GAPDH抗体可同时检测GAPDH含量。 6.结果检测: 化学发光法检测,膜与化学发光底物孵育,经X胶片曝光显影。图片扫描保存为电脑文件,并用ImageJ分析软件将图片上每个特异条带灰度值的数字化。 7.数据分析: 目的蛋白的灰度值除以内参GAPDF的灰度值以校正误差,所得结果代表某样品的目的蛋白相对含量。 8.实验报告,包括详细的实验方法及免疫印迹实验结果的相关图表。

WB实验基本步骤

实验基本步骤 提取细胞蛋白 ↓ BCA定量 ↓ 制备蛋白胶(SDS-PAGE胶) ↓ 蛋白样品变性 ↓ 电泳 ↓ 转膜 ↓ 封闭 ↓ 一抗 ↓ TBST洗涤 ↓ 二抗 ↓ TBST洗涤 ↓ 显影 ↓ 结果分析

试剂配制 1。PBS磷酸盐缓冲溶液1L 磷酸二氢钾0、24g 磷酸氢二钠 1.44g 氯化钠 8g 氯化钾 0。2g 加入500ml纯水,调PH=7、2 定容至1L,高压蒸汽灭菌 2。PBST(PBS+0、05%吐温—20) 500mlPBS+0。25ml吐温-20 3。电转液500ml Tris 1。5g 甘氨酸 7。2g 400ml水溶解 加入100ml甲醇,置于4℃冰箱预冷 4.电泳液(1X) 10x稀释,50ml10x电泳液+450ml纯水 5.TBS 6。TBST(TBS+0。05%吐温-20) 50mlTBS+450ml纯水+0.25ml吐温-20

7、封闭液 TBST1X+5%奶粉 40ml封闭液=40mlTBST+2g奶粉,40℃预热 WB实验 一、蛋白样品制备 准备:一管细胞,PBS(4℃预冷),PMSF(100mM),移液枪(1000ul,10ul),1、5mlEP管2个,高速冷冻离心机4℃预冷 1.于—20℃冰箱中取出一管细胞样品,吸去培养液 2.加入1ml4℃预冷得PBS(0、01M pH7。2~7、3)。用移液枪轻轻吹成悬浮液后4℃,8000r离心5min,然后弃去上清、重复以上操作一次,共洗细胞两次以洗去培养液。 3、按1ml裂解液加10 μlPMSF(100 mM),摇匀置于冰上。(PMSF要摇匀至无结晶时才可与裂解液混合。) 4.在样品中加入300ul含PMSF得裂解液,吹匀,于冰上裂解30 min,为使细胞充分裂解培养瓶要经常来回摇动、 5.裂解完后,于4℃下12000 rpm离心5 min。 7.将离心后得上清分装转移倒0。5 ml得离心管中放于-20℃保存、 二、蛋白含量得测定(BCA定量) 准备:96孔板,移液枪(1000ul,10ul,200ul),BCA工作液(A+B),50mlEP管,1xPBS,BSA标准液 1.将96孔板分好区域,若不够分则只做两个重复,(外围一圈得孔最好不用) 2.算好孔数(总得)每孔加200ulBCA工作液(A+B),(A液:B液=50:1,一般配多些,如60孔,A液12000ul,B液240ul) 3.将样品稀释到一定倍数才能定量,(10倍,20倍,30倍),每孔需要20ul样品(2ul样品+18ulPBS,即稀释10倍),

寄生虫实验报告

寄生虫实验报告 篇一:寄生虫读书笔记实验报告 医学寄生虫学 读书笔记 实验报告 作者:周茜 学号:120505020 专业:中西医临床全科1班 读书笔记 章节一医学寄生虫学绪论医学寄生虫学包括医学蠕虫学、医学原虫学和医学节肢动物学3个部分。 第一节寄生虫生物学 1、生物伙伴关系根据其利害关系的不同,可分为:①共生②共栖③寄生 2、寄生虫与宿主:受益的一方称为寄生物,受到损害的一方称为宿主。 3、命名:寄生虫的命名按照生物进化规律和亲缘关系进行,其拉丁名由属名

和种名组成,属名在前,种名在后。 4、寄生虫有多种分类方式,按其与宿主的关系可分为: ①专性寄生虫②兼性 寄生虫③偶然寄生虫④机会致病寄生虫⑤体内寄生虫 ⑥体外寄生虫⑦长期性寄生虫⑧暂时性寄生虫 5、寄生虫由于长期过寄生生活,丧失了独立生活的能力,因而必须选择性地寄生于特定宿主,这种现象称为寄生虫的宿主特异性。根据寄生虫不同生长时期所寄生对象的不同,宿主可以分为:①终宿主②中间宿主③保虫宿主④转续宿主 6、寄生虫生活史:指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繁殖的全过程和必要的条件。 7、寄生虫繁殖方式包括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第二节寄生虫与宿主间的相互关系 1、寄生虫对宿主的致病作用:夺取营养、机械性损伤、毒性作用、免疫损伤 2、宿主对寄生虫的抗感染免疫包括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一)固有免疫:机体可以通过生理屏障抵御某些寄生

虫入侵,或者通过体内 的吞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细胞因子和补体等机制对入侵的寄生虫发挥杀伤作用。 (二)适应性免疫:寄生虫感染的适应性免疫特点①寄生虫抗原复杂,成分 繁多,具有种、株、期的特异性;②感染形成的免疫力一般不完全也不持久;③适应性免疫应答机制复杂,参与的免疫效应产物有IgG、IgM、IgA、IgE(尤其是IgE)及细胞因子等;④ADCC效应的杀虫驱虫机制在抗寄生虫感染中的作用尤为重要;⑤超敏反应机制参与免疫应答过程。 寄生虫感染的适应性免疫应答①消除性免疫②非消除性免疫 寄生虫的免疫逃避现代研究表明寄生虫能有效地逃避宿主致死性攻击,从而在宿主体内存活,其机制可能与寄生虫的抗原变异、抗原伪装、抑制或直接破坏宿主的免疫应答、解剖位置的隔离等因素有关。 寄生虫感染引起的超敏反应日本血吸虫感染引起的尾蚴性皮炎主要为Ⅰ型速发型超敏反应;黑热病引起的贫血有Ⅱ型细胞毒型超敏反应机制参与;血吸虫病肾病为Ⅲ型免疫复合物超敏反应;血吸虫虫卵肉芽肿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