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网络言论自由的法律规制研究

网络言论自由的法律规制研究

网络言论自由的法律规制研究
网络言论自由的法律规制研究

网络言论自由的法律规制研究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一、网络言论自由的基本理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一)网络言论自由的概念及特点.. (5)

(二)滥用网络言论自由的弊端........................ 错误!未定义书签。

1.网络言论自由滥用危及国家安全、影响社会稳定 (6)

2.网上肆意泛滥的色情言论、虚假信息危及社会的公序良俗错误!未定义书签。

3.侵犯个人名誉、隐私等的网络言论对社会道德环境构成威胁 (6)

4.网络的发展给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保护造成了冲击 (7)

二、我国网络言论自由权立法现状 (7)

三、我国网络言论自由权立法缺陷 (7)

(一)缺乏对隐私权、名誉权保护等方面的立法 (9)

(二)责任义务多,权利保护少 (9)

(三)立法内容雷同,缺乏实际操作性 (10)

(四)立法层次低,制定主体混乱 (10)

(五) 行业自律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10)

四、完善我国网络言论自由权立法的几点思考 (11)

(一)立法原则 (11)

1.保障言论自由的同时,保障公共利益和公民权利 (11)

2.必要性和最少限制手段原则 (12)

3.科学性原则 (12)

(二)完善相关配套法律 (12)

1.提高立法层次,完善网络法律体系 (12)

2.树立有限立法的意识,谨慎对待网络言论的立法规制 (13)

(三)专门立法 (13)

1.推行网络实名制 (13)

2.制定行业规章,加强行业自律 (14)

(四)建立健全侵犯公民网络言论自由的救济制度 (14)

(五)政府直接参与网络言论的交流和传播 (15)

(六)加强网络基础知识的普及和相关法律知识的宣传 (15)

总结 (15)

参考文献 (15)

网络言论自由的法律规制研究

内容提要:现代科技的发展,带来网络技术的进步。依托这项技术,网络领域内的研究领域不断出现,网络言论表达自由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为言论自由的一种特殊形态,网络空间中的言论自由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虽然早期人们曾对是否应以法律对网络空间中的言论自由进行规制争论不休,但现在对网络言论自由进行立法规制已成为了各国的普遍做法。如何己经解决发生在我们周围的社会问题,面对这些困惑,我们有众多的法理学问题需要思考。网络空间言论自由是传统的言论自由在网络上的延伸,并在网络中的延伸表达,才能真正实现。网络的特性为人们在网络中发表言论提供了高度的自由和便利。网络空间的言论自由的积极意义影响更大于负面,因此对他们的健康发展,提供空间成为可能,通过立法,政府直接参与,提高公民素质等几个方面来维护网络空间的言论自由,以加强公共权力的监督,推动社会进步。

关键词:网络言论表达自由责任保护

引言:

从2009年的的“恒升笔记本电脑案”、2010年的“黄静案”、“铜须事件”到“宝马撞人案”、余祥林案”直至时下各种沸沸扬扬的“门事件”,无不折射出网络对现实生活尤其是司法生活的巨大影响力,它与传统言论自由的传统的法律界限所产生的冲突也是剧烈的。毋庸置疑,当代中国正逐渐迈向信息社会时代。随着信息技术普遍推广,尤其是发达的网络为民意的表达、信息的传播提供了全新平台,一个中国式的“电子化公共领域”正在悄然兴起。“网络既是非制度政治参与的重要管道,本身也是一种公共舆论,甚至还作为了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的互动形式。”由于网络时代构筑起了中国公民言论表达自由权利行使的新型“场域”, 言论自由的权利已经做了很多宣传,民主似乎看到了耀眼的光芒,同时网络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网络表达的问题不断。因此,在信息社会的背景下,公民言论自由的边界及“越界”的治理值得进一步思考。1我们的言论自由,虽然已经提到了,但真正的突破还是需要在可能有一个明确的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下,在当今社会媒体背景下出现的自由传播下,在这样的网络环境下,使公民的言论自由放大到了最大化。然而,在这个虚实相合的空间里,公民的言论自由是否被整个社会所认可的呢?也就是说,网民的话语权是否应该受限?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分而述之:

一、网络言论自由的基本理论

(一)网络言论自由的概念及特点

言论自由 Freedom of Speech 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地发表言论以及与听取他人陈述意见的权利。近来,它通常被理解为包含了充分的表述的自由,包括了创作及发布电影、照片、歌曲、舞蹈及其它各种形式的富有表现力的资讯。言论自由通常被认为是现代民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概念,在这概念下,它被认为不应受到政府的审查。然而国家可能仍然处罚(但非禁止)某些具有破坏性的表达的类型,如明显地煽惑叛乱、诽谤、发布与国家安全相关的秘密等等。2

1[1]李莹.网络言论自由研究.山东大学硕士论文[D].载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1.2[2]黄永垠.网络与国家安全[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0( 02) .

网络技术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出现的重要传媒手段,它的出现广泛影响了社会结构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类生活的领域。在这个新的信息传播活动过程中,用户可以得到各方面的信息,您可以随时表达自己的言论自由或公共活动,灵活地沟通,相互交换意见。《世界人权宣言》第 19 条也有类似规定: “人人有权通过任何媒介和不论国界寻求、接受和传递消息和思想。”在这里,“任何其它媒介”,或“任何媒介”不仅包括公约列举的媒介形式,还包括广播,电影,摄影,音乐,电子媒体,等等。他们是人民的接受的确立的方法和手段来行使言论自由。3

网络仍然是言语自由的本质,表达自由是传统的在虚拟世界中的自然延伸,只是借由网络这一不同于传统媒体的特殊介质表达出来而已。到目前为止,网络可以被定义为言论自由,表达经由表达在外面的网络自由,包括在网络上收集网上他们的主要观点,意见,看法,感受或信息自由,接入,言论自由和了解各种传播自由的某些事实和意见。

作为第四媒体的网络,打破舆论媒体的相对垄断,创造了信息传播的开放环境,呈现出显著区别于传统媒体的特点。

第一,网络公开性导致高度传播性,网络的虚拟性、言论的高度公开性和易复制性等特点决定了网络言论的发布、传播速度极快,某些热点网贴,,在几十分钟甚至几分钟内,浏览量可达几十万人次。言论一旦经网络公开,将以几何级速度向外传播,瞬间传播到全世界。虚拟的网络,语音的开放性和便于复制等特点决定了网络特性,例如语音的发布,传播速度快,一些热门网贴,在几十分钟甚至几分钟内,浏览量可达几十万人次。一旦由网络公布言论,分布将以指数加速,瞬间传遍世界各地;第二,表现形式多样导致煽动性强载体和丰富的内容,使网上言论多样性,煽动性强,如果负面宣传将在一段很短的时间内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易造成大面积的社会恐慌。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的网络用户是文化不高,法律意识,有近70%的网络用户在本科以上学历或更低,这也使得用户容易受到大量的虚假信息,缺乏一个非理性的判断,冲动混淆;第三,辨识的间接和滞后导致其真伪难辨在浩瀚的信息网络,谁就能吸引眼球谁就能名利双收。巨大的诱惑让许多人故意散布不负责任的言论,发布半真半假的信息,或者被扭曲

3[3]蒋永福著.信息自由及其限度研究[J].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和夸张的信息。讲话的真实性需要时间来测试网络,往往需要通过间接手段证明,这给网络的存在和传播谣言提供了充足的空间和时间,以及一些虚假的陈述往往有很强的迷惑性,在得不到足够的真实信息时,人们常常会信以为真。4

(二)滥用网络言论自由的弊端

网络言论自由对人类文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给人类社会的带来了许多正面价值,但基于开放的网络,匿名性和有限的政府监管,使得网络上的一些用户放松自己的道德标准和法律规定,滥用言论自由,带来社会上的一些负面影响,引发了一系列的权利冲突。

1.网络言论自由滥用危及国家安全、危及社会的公序良俗

因为现代社会依赖信息,网络信息传播的程度基于越来越高的传播速度,实时交互,而不限制和隐藏功能的通信,已经超越了所有传统媒体,成为传递信息,人们的主导模式太依赖于网络信息,影响越来越多的网络民意。一些主要的论坛,如“强国论坛”,“新华言论”等,每天将收集到用户数以万计的观点,讨论当前社会热点等,形成舆论的网络往往是言辞激烈,极端的观点。由于大量的信息和虚拟网络,使公众无法通过网上信息,再加上与开放性和交互性程度高的网络之一进行验证,任何网站可以生成和发布信息,这就为所有传播信息者开辟了一个几乎不受限制的空间。借助于网络,公民得以更为及时全面的接触到有关政府的信息,并得以方便的表达自己的意愿,从而更有效、更便捷的参与到国家管理的进程中去。此外,网络所提供的便利使得每一种观点都能够得到充分的讨论,从而能够更有力的推动重叠共识的形成,并最终推动协商民主的发展进程。一些网络和移动电话技术还结合运营商的促销活动,给一些不法分子谋取利益提供了赚钱的新方法。通过短信发送大量的网络诈骗信息,陆续骚扰人们的生活。5

2.侵犯个人名誉、隐私等的网络言论对社会道德环境构成威胁

由于大多数公民个人网络言论传播者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再加上对预先内容的传播知识的不理解,他们无法承受最严格的审查,从而导致网络侵权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尤其是公民的名誉权和隐私权在这里更易受到威胁。2009“艾滋女事件”《案例介绍》就是一个典型案例。使当事人的个人信息,很多网络事件

4[4]胡泳.众声喧哗———网络时代的个人表达与公共讨论[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5[5](法)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学研究》,冯克利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p14。

在网上公布,并造成对当事人的实际生活造成严重不利影响。这种滥用言论自由将导致公民名誉权,隐私权受到了严重的损害。网络言论自由的全球性及虚拟性也增大了侵犯隐私权的可能性,从网络言论的新颖性、复杂性来考虑,以法规、规章的形式对网络言论自由的立法规制进行初步的探索应该说是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的; 然而从其规制的对象———言论自由来看,却更应该采取法律的形式。增加了网络侵权的发生率。如何在网络言论自由和公民界限隐私之间划出界限,是立法者,执法者,以及学者们长期努力探索的问题。

3.网络的发展给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保护造成了冲击

由于网络的存在,使得在网络上传输的信息数据可以非法复制,使用更方便,著作权人是很难知道何时何地被何人所使用,随之而来的网络版权,商标和其他网络侵权案件时有发生。如何处理好权利人与公众利益所带来的利益与网络应用程序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据统计,2012年,一审法院判决的上海知识产权民事案件总结2135件,二审知识产权民事案件441 件,共计2576件,同比分别增长43.9 %,41.3 %,43.5 %,在这些案件中,网络已成为多个侵权案件的发生领域。形形色色的网络环境下,令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在网络时代,如果知识产权权利人不能有效控制这一日益主流的传输网络模式,那么它将不可避免地要受到他人侵犯。这让我们重新思考网络中的临界点,必须得对网络言论自由作一定的限制。6

二、我国网络言论自由权立法现状

我国对网络言论的采取独立的法规进行强制性管制,政府对网络的服务提供者进行全面控制。按照我国现有网络相关的法律的有关规定,从事网络传播活动的单位需具备一定的条件,并经过审批在相关机关备案,否则对其网络传播视为非法活动。从提供网络服务的营业场所到网络出版等一些列网络活动,政府都做了严格的限制。2000年11月7日的《网络从事登载新闻业务暂行规定》的第五条规定:只有中央新闻单位、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新闻单位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及其下属机关所隶属新闻单位之依法建立的网络站,才能经批准后从事登载新闻业务。可以看出,我国对网络信息服务6[6]付雅慧.网络言论自由与隐私权、名誉权保护的冲突[J].图书情报工作,2009( 02) .

的规定相当严格,属于强行介入管制模式。如 2001年颁布的《网络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和《网络电子公告服务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从事网络信息服务需向主管部门申请或者备案。由此可知,我国对网络信息服务准入的规定相当严格,属于强行介入管制模式。在网络言论控制方面,我国法律一般采用列举的方式。7根据互联网的特点制定了几部专门的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比较重要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纵观我国几部有关网络的行政法规,在涉及到网络言论的内容限制时其表述的文字几乎都是大同小异的,并未体现出网络自身的特点,而这些文字又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五条、《音像制品管理条例》第三条、《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第三十二条、《有线电视管理暂行办法》第九条、《出版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等有关言论自由限制的法律法规的表述存在着雷同的现象。这一点在将来制定相关法律时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在内容控制方面,我国主要采取的是列举的方法。如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信息产业部2005年10月25日联合发布的《网络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第19条规定:网络上新闻信息服务单位登载、发送的新闻信息或者提供的时政类电子公告服务,不得含有下列内容:①违反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的;②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的;③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④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⑤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和封建迷信的;⑥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⑦散布淫秽、色情、赌博、暴力、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⑧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⑨煽动非法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的;⑩以非法民间组织名义活动的和含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的。

上述对网络上内容的控制,不仅可以在与网络相关的立法中找到,在对传统传媒进行规范的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中,也有大量类似的规定。因此不难看出,我国对网络上信息内容的控制较其他国家来说是相当严格的,在言论自由和公共利益的权衡与选择上,更倾向于保护他人利益和公共利益。

三、我国网络言论自由权立法缺陷

7[7][美]理查德·斯皮内洛.铁笼,还是乌托邦———网络空间的道德与法律[M].李伦等译,北京:

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专门的法律对网络言论进行规制,更没有形成体系,许多方面还是空白。

(一)缺乏对隐私权、名誉权保护等方面的立法

网络言论自由的切实保障,需要信息公开制度的支撑。虽然我国已有信息公开方面的规定,但执行还不尽如人意,不少部门将本应公开的信息严格保密,在这种情况下,网民获取信息的减少,自然影响其网络言论的质量。第一次侵权责任法正式提出了“网络侵权”的概念,规定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也给网络服务提供商教训监管义务。但这一规定以及整个法律制度的衔接和协调实施,网络服务提供者的监管义务提供其他网络侵权的法律救济灾民,还存在着许多问题。《网络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只能由网络传播的内容的限制,缺乏对违反者应承担的责任规定,以及违反法律的行为作出制裁手段。刑法中也没有专门针对通过网络言论犯罪的规定,更缺乏对相关的犯罪的认定标准。因为相关制度不规范,不健全,加上受传统权力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有关政府部门在对网络上的信息进行管制时容易出现不规范和随意性,一些关于政府的负面信息容易受到屏蔽和限制,特别是当网民发表对个别领导干部的批评、指责乃至过激的言语时,经常被扣上“诽谤政府官员,危害国家安全和稳定”的罪名,遭受违法处理。8

(二)责任义务多,权利保护少

我国的网多从政府更方便的管理角度上来规范,内容规定网络从业者或者网民承担的义务,网络运营商应强调网民的责任,违反有关规定或承诺,如罚款或停业,取消其刊载新闻资格或查封网站的处罚,一些从事网络者,保护网络用户的要求的权利。甚至一些规定严重限制了公民的言论自由的权利,如《网络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中规定的强制许可制度,如果你想操作的电子论坛,聊天室,网络留言板,除了有营业执照,还应当在向省自治区、信息产业部或者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提出专项备案或者专项申请,涉嫌违法。9此外,禁止危害社会公德或者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言论的规定就更加不能通过言论自由原则的检验了。所谓社会公德和文化传统本来就不应该是法律调整的范围,而应该是道德调整的范8[8]王怡:《网络民意与“程序正义”》,《中国新闻周刊》,2012年1月19日。

9[9]李永刚:《我们的防火墙:网络时代的表达与监管》,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p236。

围。至于对损害国家机关信誉的言论的禁止则更为不当。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只能制定(严格意义上的)法律。关于网络言论自由的法律由于涉及到限制和剥夺公民言论自由这样的重大事项,这样的规定只能由(严格意义上的)法律来做出。

(三)立法以安全、秩序为主,内容雷同,缺乏实际操作性

我国现有涉及网络言论的相关规定立法价值以安全、秩序为主,偏重于网络管理和网络信息安全,对公民的言论自由保障不够充分。这从诸多法规规章关于立法目的的文字表述上就可以看出。我国目前对网络言论的立法仍然延续了传统的思路,缺乏适应于网络特性的规制原则,从而容易损害网络言论的多样性。纵观我国 7 部有关网络的规定,在涉及到网络言论的内容时,并没有针对网络自身的特点,表述的文字几乎异曲同工。例如网络立法中关于言论内容的禁止性规定《规定内容》③与其他诸如《出版管理条例》第 26 条、《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第 32 条、《有线电视管理暂行办法》第 9 条、《音像制品管理条例》第3条等传统媒介法规中有关言论自由限制的表述存在雷同现象。显然,这种做法与网络言论自由的新特征以及价值上的新特点是不相适应的。个别规章做了一些不同规定,但是出现明显违反宪法的现象。例如《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第 5 条规定: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国际联网制作、复制、查阅和传播下列信息…… (八) 损害国家机关信誉的”。该规定明显侵犯了《宪法》第 41 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这些表述又与《未成年人保护法》第25条、《出版管理条例》第26条、《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第 32 条、《音像制品管理条例》第 3 条、《有线电视管理暂行办法》第9 条等有关言论自由限制的法律法规的表述雷同。10(四)立法层次低,制定主体混乱

现有的立法绝大多数是行政法规管理,调整范围较窄,而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法律,立法层次感太低,是目前国内最主要的网络言论暴力失范的原因。现有的法律规范中盛行存在客体交叉,重点不突出,针对性不强等问题。行政部门多头立法,法规,并以零星的方式出现,并不构成健全的法制。例如传统媒体,比如书籍和报纸主要是以文字和图片传递信息,电台是通过声音传播,电视台的传播10[10]唐克超.网络舆论对国家安全影响问题探析[J].中国软科学,2012(06) .

方式比较复杂一些,主要是文字、图像和声音,但不管怎么样,这些传统媒体传播方式都是相对简单的。法律对它们的管制也比较容易,主要是根据信息载体的不同而进行不同的保护和管制。但网络传播信息方式复杂得多,它汇聚了书籍、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的几乎所有特点,法律对它的管制成为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稍有不慎,就会出现漏洞。11

(五) 行业自律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网络技术发展迅速,这导致立法往往滞后网络的发展,因此发挥行业自律的作用也很重要。我国虽然也在努力推进行业自律,但仍较为落后,行业自我治理能力有待加强。我国的网络行业自律在发展初期多是依靠政府的大力推动,相关政府部门的支持是其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该做法总体上是符合国情的,因为中国的公民社会成熟还需时日,由政府主导,社团跟进,逐渐学习自律比较可行。但是,最终行业自律的有效实现还要依靠从业者的积极参与,政府管制应该逐渐减少,否则行业自律势必难以充分实现。

四、完善我国网络言论自由权立法的几点建议

(一)立法原则

1.保障言论自由的同时,保障公共利益和公民权利

这是网络立法的基本原则。表达自由的网络,是《宪法》表达自由保护权利网络的自然延伸。“国家保障公民的自由,公民通过网络上各种形式的言论充分的表达自由,网络提供了。”言论自由是网络公民的基本宪法权利,网络以便在更广泛的要实现的领域,但核心仍是主张大家的意见和基本权利的言论自由的权利,言论自由只是由于网络的特殊性,它是不同于社会现实的。如2009年5月1日开始施行的《市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保护管理条例》据然规定禁止“鼓动公众恶意评论他人、公开发布他人隐私或者通过暗示、影射等方式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其中“暗示、影射”规定又十分含糊,给了司法人员过大的自由裁量权。网络言论作为公民的言论的一种形式,要建同等的法律基础。从私法的角度来看,言论自由是受到他人的权利限制的,如隐私权,名誉权等的限制。联合国《公民

11[12]李永刚:《我们的防火墙:网络时代的表达与监管》,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p45。

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和《世界人权宣言》等指出,言论自由是受到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和类似的条件的限制。12

2.必要性和最少限制手段原则

限制最大网络不法行为,寻求自由表达和限制之间的保护,大多数的技术和方法,以促进自由的良好平衡被用来限制人的谋求自身自由福利。政府有关人士始终处于强势地位,在网络社会中的强势地位也是如此,也不仅是从政府来保护自己的利益,试图限制言论自由,但它应该是空间最大化表达的信息,公民的合法的自由的保护,限制手段的采取必须是应采取的,必须是舍此不能达到控制效果的方法。有几种方案可供选择,你应该选择消除非法网络言论和目的在限制最少的方式。例如新加坡《网络运行准则》第 4 条在明确规定了应当禁止的内容之后,又进一步规定在决定禁止某一内容时,要进一步考虑内容是否具有内在的医学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和教育价值。如果对节目内容是否属于被禁止的内容持怀疑时,应当提交传媒发展局认定。网络言论自由需要规制,但是规制必须是小心谨慎的,对网络言论的限制手段和措施要采取审慎的态度,否则极容易造成对网络言论的压制,也会扼杀网络的活力,我国在立法时也应关注网络言论自由的这一特性。

3.科学性原则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这就需要立法也跟上网络快速发展,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的最新成果,更从内容和形式上的网络来科学地制定我们的法律制度自由的权利。例如,技术在滤波网络信息过滤的作用还有待证明暴力未知的,但它已经开始在过滤色情上发挥重要的作用,德国的《多元媒体法》就要求信息散布者以技术手段防止某类信息被青少年获得。美国和其他国家不仅取决于法律,也注重技术和用户控制网络言论规范的作用。

(二)完善相关配套法律

1.提高立法层次,完善网络法律体系

我们的监管网络现有法例大多是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效果水平相对较低,中国应该制定法律效力更高的水平,面对“法出多门”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

12 [11](美)安德鲁.基恩:《网民的狂欢:关于网络弊端的反思》,丁德良译,南海出版公司2010年版,序p4。

应该考虑内部系统的统一性,避免法律法规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对于网络的管理,行政权力过于强大,但法律效力较弱。根据立法法的规定,立法涉及到公民的基本权利应该由全国人大或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供制定,在网络上,我们的立法只是停留在部门规章,这对于言论自由权的保护网络是极为不利的。无论是大陆法系还是普通法,都认为言论的多元化是社会民主的根本要求,言论自由是不是表达自由只是为了保护大多数人,但也关注少数人,非主流,边缘性表达自由的机会,充分表达,防止多数人的暴政。这是一个迫切需要加强相关法律的发展,提高立法标准的有效性,完善法律制度,以保障网络的违反言论救济程序自由的特定的网络和手段表达意见的自由。

2.树立有限立法的意识,谨慎对待网络言论的立法规制

该法的目的并不是要限制公民的自由,而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和保障公民自由。多数国家同意,在当今社会是多元化的言论是在一个民主社会的基本要求,语音网络言论的自由被认为是在美国和欧洲的一种新形式,它被包含在言论自由保护系统。现行法例是这样一个缺乏了解,过于专注于在线语音控制,民主和言论自由的价值观忘记网络,因此,我们的言论自由应该被明确列入宪法,语音保护系统的自由,网络表达自由的基本权利属性清晰,你知道,言论自由是减少政府干预,以保护公民尽最大可能。然而,政府的正确指导应承担起公共舆论的网络责任。在法律规范的立法者网络的发展,还需要更多考虑如何制定国家和热情的法律后果的诺言,但不要太多去想如何设置禁令和法律的消极后果,应根据关于促进网络言论自由,鼓励,促进和保护政府行为的公民的发展可以通过网络有效的监督和人民权利得到充分实现,从而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为了实现全面的自我发展创造不错的、基本的条件。13

(三)专门立法

1.推行网络实名制

实名制被认为是规范网络秩序的最有效手段。为了使网络运营商和用户适应实名制,同时保护互联网用户的隐私,允许用户发布,通过使用身份验证的网名。到目前为止,韩国已通过立法、监督、管理和教育等措施,对邮箱、论坛、

13[12]李永刚:《我们的防火墙:网络时代的表达与监管》,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p45。

博客甚至视频实行实名制,成为世界上最全面的实名制,这也使得韩国成为实施网络安全的最高水平的国家之一。从2009年开始,韩国增加适用“限制性本人确认制的网站”,在网络实名制的实施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应用范围。我国未来网络实名制的道路如何设定,韩国的经验值得借鉴。

2.制定行业规章,加强行业自律

行业自律也是法律控制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在2001年,中国网络协会成立,并于次年 3 月发布了《中国网络行业自律公约》,规定网络行业从业者加入该公约的各项自律义务。倡导“网络媒体要切实履行维护网络安全的责任落实到规范中的网络传播秩序,维护网络安全的关键环节。”网络空间本质上是自由,自主和开放程度高,行业自律与网络自由的“自治”的精神能促进健康有序促进网络的发展。在网络世界中,明显违法违规的网站和言论,政府监管管理层将发挥有效的作用,而对于不明确的,模棱两可的网络语言,完全靠法律规制是不够的,通过网络行业协会的制约和自律能实现更好的管理和安全规范。

(四)建立健全侵犯公民网络言论自由的救济制度

在中国的网络上的立法现状,一方面国家机关,特别是行政机关制定了很多限制在信息网络空间和表达流程上,对其进行法律规范,另一方面网络用户或网络服务商却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或是得到诉讼救济。任何法律的创制都需要对权利救济部分予以明确设定,否则当权利受到侵犯,受害方将无法寻求救济,就在无用的设置,甚至伤害比不设置权产生更大的需求,因为它不仅侵犯合法的权利和利益,更挑衅对法律的权威。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立法者在创造法律,当公民有损害的利益来设置相应的补救措施。经过合法权益的,公民网络言论自由受到侵害,法律救济制度的权利如应采取何种救济途径、采取何种救济程序、提出何种性质的诉讼、对管辖权的性质法院等等。这有助于言语发展的网络自由,增强公民的权利,也有利于促进健全的法律和加快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步伐。14

(五)政府直接参与网络言论的交流和传播

网络言论自由的保护并非只准网民发言,而排斥政府的参与,相反,政府应14[13] (日)杉原泰雄:《宪法的历史———比较宪法学新论》,吕昶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p25。

化身为普通用户,借此快速和有效的沟通工具,诠释优势,促进他们的政策建议,回应公民有关政策问题和意见。这有利于将来政策的补充,修改和完善,并有利于增强政府和人民群众,让群众更多地了解政府,对政府的信任,让人民群众更加了解政府、信任政府,不让人民群众被别有用心的人所迷惑、利用,从而扩大和深化民主,促进充分实现言论自由。

事实上,中央部门和地方政府各级各部门已经建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和网络评论员制度,以应对舆论的网络。这些举措将有助于引导网络言论,并创造良好的环境,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网络。关较之关闭网站等强硬的行政手段,通过网络评论员语音系统,推广主流价值,引导网络,更加人性化和灵活,表现出进步和创新网络言论的监管,更能真正保护言论公民的自由。

(六)加强网络基础知识的普及和相关法律知识的宣传

对公众进行必要的网络基本知识的普及教育,只有掌握相关的网络知识,公众才能有效地维护自己在言论自由方面的合法权益。另外,通过向民众普及与网络相关的法律知识,提高他们的网络法律意识,能让公民依照法律法规更好地规范自己的网络言论,同时,当自身权利受到侵害时也能找到法律依据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总结:我们应充分认识网络言论立法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从立法原则、立法形式、及配套法律等方面借鉴国外网络言论立法经验,完善我国网络言论立法。无论我们采取什么样的手段和措施来对网络言论进行规制,都要立足于保障公民言论自由的行使的宗旨和目的,对网络表达的限制手段和采取审慎的态度,因为限制网络言论的滥用的最终目的是保障公民的网络表达自由。

参考文献:

[1]李莹.网络言论自由研究.山东大学硕士论文[D].载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2.

[2]黄永垠.网络与国家安全[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1( 02) .

[3]蒋永福著.信息自由及其限度研究[J].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4]胡泳.众声喧哗———网络时代的个人表达与公共讨论[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5](法)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学研究》,冯克利译,中央编译出版

社2013年,p14。

[6]付雅慧.网络言论自由与隐私权、名誉权保护的冲突[J].图书情报工作,2011( 02) .

[7][美]理查德·斯皮内洛.铁笼,还是乌托邦———网络空间的道德与法律[M].李伦等译,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8]王怡:《网络民意与“程序正义”》,《中国新闻周刊》,2014年1月19日。

[9]李永刚:《我们的防火墙:网络时代的表达与监管》,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p236。

[10]唐克超.网络舆论对国家安全影响问题探析[J].中国软科学,2012(06) .[11](美)安德鲁.基恩:《网民的狂欢:关于网络弊端的反思》,丁德良译,南海出版公司2010年版,序p4。

[12]李永刚:《我们的防火墙:网络时代的表达与监管》,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p45。

[13] (日)杉原泰雄:《宪法的历史———比较宪法学新论》,吕昶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p25。

[14]秦绪栋.关于 BBS 管制的立法分析[J].信息网络安全,2011,(4) : 34-36.

[15]秦前红,陈道英.网络空间言论自由的法律界限初探———美国相关经验之述评[A].珞珈法学论坛·第 3 卷[C].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1.[16]秦绪栋.网络管制立法研究[A].网络法律评论·第 4 卷[C].北京: 法律出版社,2014.145.

[17]王眉.博客名誉侵权,网络服务提供商该当何责? ———“中国博客第一案”引发的法律思考[J].国际新闻界,2011,(1):59 -62;

[18]王迁.论 BBS 的法律管制制度[J].法律科学,2013,(1):76 -82.

[19][美]杰罗姆·巴伦,托马斯·迪恩斯.刘瑞祥,等译.美国宪法概论[M].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190.

[20]严三九.论网络内容的管理[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5) : 67 -71.

致谢:

至此,毕业论文的写作已接近尾声,美好的大学学习生活也即将结束,我要感谢所有在我求学生涯中给予我帮助的老师、同学、朋友及家人。在本文中,设计的过程中,老师对该论文从选题,构思到最后定稿的各个环节给予细心指导和教学,使我得以最终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平时学习中老师渊博的知识,严谨的工作态度和那侮人不倦的师者风范,导师们的高深精湛的造诣与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将永远激励我,让我一辈子受用。这四年得到了许多教师的支持和帮助,在此,谨向老师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最后,我要向百忙之中抽时间对本文进行审阅,评论和参加我的论文答辩的各位老师表示感谢!

浅谈网络言论自由的法律规制

致力于打造高品质文档浅谈网络言论自由的法律规制查字典范文网为您提供行政法论文:浅谈网络言论自由的法律规制参考,以 及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写作中的难题。 论文摘要:网络的快速普及给公众提供了广阔的言论平台,拓宽了信息传播的广度和深度。网络在给人们带来更多表达自由之时,也产生了很多问题,而我国目前仍缺少相关法律对网络言论自由进行有效规制。我们应充分认识网络言论立法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从立法原则、立法形式、及配套法律等方面借鉴国外网络言论立法经验,完善我国网络言论立法。 论文关键词网络言论自由法律规制 在现代社会,言论自由被称为第一政治权利,言论自由的保障程度一定层面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民主水平,网络所特有的淡化距离和缩短时空差距的功能,使普通人也获得了发表并且传播言论的途径,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快速迅捷。网络言论自由权的规范行使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但是,在享受网络带来的种种好处的同时,网络的开放性和虚拟性,令许多人忘记了现实世界的约束,无所顾忌,网络言论侵权事件时有发生。这些网络言论暴力事件的出现,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网络言论自由与权利滥用的严重后果。 一、网络言论的特点 作为第四媒体的网络,打破了媒介对社会舆论的相对垄断,造就了一种开放的信息传播环境,呈现出区别于传统媒体的显着特点。 (一)匿名性导致审查困难 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网络言论不同于传统媒体的最大特点就是匿名性。网络上流传着一句名言:隔着电脑,你可能在和一只狗交谈。网络的匿名性使人获得一种安全感,人们可以自己所设计的任意一种身份畅所欲言,如果他匿名发表言论,监管者很难查出言论发表者的真实身份。 (二)表现形式多样导致煽动性强 载体和内容的丰富多样性使网络言论表现形式多样,煽动性强,如果用于负面宣传会在很短时间内产生巨大的不良影响,易造成大面积的社会恐慌。有数据显示,我国网民文化程度不高,法律意识淡薄,接近70%的网民学历在大学本科以下,这也使得大量网民容易受到虚假信息的蛊惑,缺乏是非判断理性,易于冲动。 (三)网络公开性导致高度传播性 网络的虚拟性、言论的高度公开性和易复制性等特点决定了网络言论的发布、传播速度极快,某些热点网贴在几十分钟甚至几分钟内,浏览量可达几十万人次。言论一旦经网络公开,将以几何级速度向外传播,瞬间传播到全世界。 (四)辨识的间接和滞后导致其真伪难辨 在浩瀚的网络信息中,谁能吸引眼球谁就能名利双收。利益的巨大诱惑使许多人恣意传播不负责任的言论,或者捏造、发布半真半假的信息,或者对信息进行了扭曲和夸大。对网络言论的真实性需要时间来检验,往往需要通过间接的手段进行印证,这就给网络谣言的存在和散布提供了充足的空间和时间,有的虚假言论常常都有很强的迷惑性,在得不到足够的真实信息时,人们常常会信以为真。 二、我国网络言论自由权立法缺陷

论网络言论自由的法律规制

网络言论自由的法律规制 [摘要] 网络言论自由是言论自由在互联网部的延伸,由于发表言论的载体是网络,这就决定了其具有广泛性、便捷性、互动性、匿名性等特征,同时与现实言论自由相比较,网络言论自由具有更重要的价值,即加强了舆论监督的力量促使政府更加开放、透明提高了公民的意识。但是任何自由都是有限度的,网络言论自由如果不加以规制就有可能会与隐私权、名誉权及权等人格权相冲突。而目前我国的立法对网络言论的规制不够完善,因此借鉴国外言论自由法律规制的经验,规我国网络言论自由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 网络言论自由;价值;人格权;法律规制 [Abstract] Network freedom of speech is the extension of freedom of speech on the Internet within, because speech is the carrier of the network, which determines that its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niversality, convenience, interactivity, anonymity, at the same time and the reality of freedom of speech in comparison, freedom of speech on the Internet has a more important value, namely, to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of public opinion forces make government more open, transparent to improve the citizen's democratic consciousness. But any freedom is limited, network freedom of speech if not regulate it may and the right of privacy, right of reputation and the right of name, right of personality conflict. At present, China's legislation on Internet speech is not perfect, so the experience of regulation free speech law foreign experience, standardize our freedom of speech on the Internet is very necessary. [Key words]freedom of network speech; Value; right of personality; legal regulation

网络言论自由与刑法边界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5c8409366.html, 网络言论自由与刑法边界 作者:黄志贵魏玲叶镭 来源:《法制与社会》2018年第35期 摘要网络言论是伴随着互联网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言论表达形式,与传统言论表达只能局限于一定时空范围、造成一定规模影响不同,基于网络的光速传播、使用便捷以及沟通即时等特征,其影响力会被无限放大,最终还原事实真相或者损害相对人利益。崔永元微博爆料、鸿茅药酒事件、“秦火火”诽谤案等网络言论事件的发生,让我们思考在互联网信息时代,如何在保障网络言论自由与刑法边界中找到平衡点,是目前我国刑法学界所面临的困境和难题。 关键词网络言论客观真实合理确信原则主观真实 作者简介:黄志贵,湖北省武汉市人民检察院审查批捕部部门负责人;魏玲,湖北省武汉市人民检察院审查批捕部检察官助理;叶镭,湖北省武汉市人民检察院审查批捕部检察官。 中图分类号:D9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https://www.doczj.com/doc/5c8409366.html,ki.1009-0592.2018.12.239 一、时代必然:从传统言论表达走向网络言论表达 言论,顾名思义,其通常的字意为“言谈、谈论,也指发表的议论或者意见。”笔者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第三十五条规定的“言论自由”确认的不仅是表达思想的行为方式合法,还包括“言论”内容的主客观真实,即只要是以合法行为方式表达出来的主客观真实均应纳入“言论”的内涵。如电影、电视、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甚至形体动作等表达的思想、信息,都可以称之为“言论”。言论表达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从最初的书本、报刊、杂志等纸质媒介,到后来的音像制品、广播、影视,再到现在的网络虚拟媒介,其传播越来越迅速,影响力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 截至 2018 年 6 月,我国网民规模为 8.02 亿,网络新闻用户规模为 6.63 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的占比高达 98.3%①。如此庞大的网民群体,任何一个人在网络上的发声都有可能被光速传播,从而给当事人带来正面或负面影响。尤其是近年来,自媒体、公众号、微博等私媒盛行,每个人都能成为一座对外电台,自由表达观点。 二、言论入刑:基于中国国情之合理合法应对 有学者认为,刑法调整的范围从来都是行为,而非言论。言论不当应该以民事纠纷论处,适用侵权责任法足矣,不应该用最严厉的刑法调整。从国外对于网络言论的研究来看,言论问题也经历了从入罪到逐渐无罪化处置的过程。在日本,“学界及实务界的普遍态度都是朝缩小处罚范围的方向进行。基于言论自由的保障、违法论上的要求,刑罚权已逐渐地减少其在此领

论网络言论自由的法律规制

论网络言论自由的法律规制 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可构成诽谤罪。”这一规定是对发表诽谤他人言论行为的严厉打击,是为了遏制利用互联网进行造谣诽谤行为的出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互联网出现了何种问题,相关部门就会推出相应的具有针对性的立法。我国目前初步确立了针对互联网的法律规制体系。2.立法缺陷从法律位阶上看,立法效力等级低我国网络言论自立法效力低,法律位阶较高的是《未成年人保护法》、《侵权责任法》,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占了相关立法的大部分,比如现行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文化管理暂行规定》都是行政法规,事实上,行政法规,规章的法律等级比较低,不够权威,它们难以担任约束管制网络言论自的重任。因此

提高我国网络言论自法律规制的立法效力,有利于提高法律的效用,使得法律更多的为民众服务,也能使低于该法律效力的规章制度有章可循,能减少下层立法机构为了自身利益而制定规章的现象。立法者须广泛地进行调研,搜集大量资料以便明确要达到的预期社会效果。[8] 对网络言论自的规制过于宽泛我国有些法律对网络言论自的规制存在过于宽泛的现象。如《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里面规定了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国际联网发布、扩散的信息,比如在公众场合侮辱他人的信息,捏造虚假事实恶意诽谤他人的信息,损害国家机关信誉的言论,还有煽动民族仇恨、破坏民族团结的信息。该法条中禁止性规定手段不太合理,例如,上文所说的公然侮辱他人的信息,客观上无法完全禁止网络上侮辱诽谤他人的行为,它存在了限制过宽的问题,还有禁止对损害国家机关信誉的言论,对公民的言论是否损

害国家机关信誉应该有个明确的界限,如果连对国家机关提出的言辞激烈的批评建议也要禁止,那该规定就存在对网络言论管制过于宽泛的问题。我们在制定规制网络言论自的法律时有必要在明确网络言论自特殊性的基础上再制定,网络言论自具有广泛性,因而不可能对所有侵犯他人权利的行为进行限制,否则只会显得对网络言论管得过宽并且没有实际效用。网络言论自立法可操作性不强我国对于网络言论自进行规制的法律大多是纲领性的文件,多是作客观的规定,缺乏可操作性。例如,我国法律规定了隐私权受到侵害的界限为“不得??不得??”可是如果违规行为出现,我们要考虑的是如何制裁它、侵权者应该用什么方式去承担责任、被侵权者的救济如何实现,但这些都没有具体的规定可循。此外,很多时候同一行为相对应的有多个行政处罚主体,各自的处罚力度不同,这导致出现我国虽有多部网络法律,但可用来实际

网络对青少年弊大于利辩词

网络对青少年弊大于利 网络对于玩酷追星、宣展自我、极富好奇心和冒险精神的年轻一代而言,是一个“挡不住诱惑”的新奇世界。由于网络技术尚存在着一些不成熟、不完善之处,加之网络管理、规范的相对滞后,网络对青少年网民心理的负面作用也日渐凸现并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互联网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构成潜在威胁。 互联网是一张无边无际的"网",内容虽丰富却庞杂,良莠不齐互联网使许多青少年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脱离现实,也使一些青少年荒废学业。与现实的社会生活不同,青少年在网上面对的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它不仅满足了青少年尽早尽快占有各种信息的需要,也给人际交往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而且不必承担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和责任。虚拟世界的这些特点,使得不少青少年宁可整日沉溺于虚幻的环境中而不愿面对现实生活。而无限制地泡在网上将对日常学习、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严重的甚至会荒废学业。 据一项调查显示,不少的中学生成了小"网虫",沉湎于网上,将90%的时间用到网络游戏上,做了网络的俘虏,为网络所累,痴迷于"网吧"、"聊天室"不能自拔。不仅耽误了学习,甚至犯罪,据2000年4月《广州日报》报道,一名15岁的中学生为了"随心所欲"地上网玩网络游戏,竟然杀害自己的表姐,以达到占有她电脑的目的,小学生极易沉浸到网络的虚拟化生活空间中,一旦回到现实社会就产生一种孤独感,患上"上网成瘾症,网络疏离症"等新型精神性疾病,成天高唱:网络是我家,我的眼里只有它。这样对心理造成严重损害。同时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期但是他们一上网就是四、五个小时,不仅眼睛超负荷运转,危害视力;对身体也有伤害 青少年长时间进行网络聊天,网络游戏会使青少年,整天沉溺于网上不愿面对现实生活,一旦回归现实就会造成暴力倾向,性格扭曲等。 青少年长时间在网上浏览不健康,色情,暴力信息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安全都有威胁。 根据以上观点所以我方认为网络对青少年弊大于利。

言论自由的价值及其界限是什么

言论自由的价值及其界限 摘要:言论自由在联合国颁布的《世界人权宣言》中定义为“人人有主张及发表自由之权;此项权利包括保持主张而不受干涉之自由,及经由任何方法不分国界以寻求、接收并传播消息意见之自由。”①即言论自由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在公领域自由地发表言论以及听取他人陈述意见的权利。近来,它通常被理解为包含了充分的表述的自由,包括了创作及发布电影、照片、歌曲、舞蹈及其它各种形式的富有表现力的资讯。 关键词:言论自由价值界限 前言: “法律的目的不是废除或限制自由,而是保护和扩大自由。”人类自古以来就执着于对自由的追求,言论自由通常被认为是现代民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概念,但言论自由并不代表着可以毫无忌惮地发表任何意见,言论自由的前提是在不违反法律的情况下,进行消息传播。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言论自由又是有界限的。就如卢梭所言“人生而自由,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② 一、言论自由的价值 马克思认为,自由是人类的天性,是人民不可剥夺的普遍权利。作为自由的一部分,言论自由也是人民不可剥夺的权利之一,人们具有思想与讨论的自由,能够自由地形成与发表意见。有人认为,言论自由会带来一些诸如一些人散布反动消息,导致社会的不稳定等等负面影响,因此言论

自由是有害的。但是我认为,言论自由是利大于弊的。密尔曾经阐述过禁止言论自由的弊端“迫使一个意见不能发表的特殊罪恶乃在它是对整个人类的掠夺,……,那就是从真理与错误冲突中产生出来的对于真理的更加清楚的认识和更加生动的印象。”③ 根据言论自由的理论,言论自由能够发挥促进民主、发现真理、提升自主性、发扬容忍等作用。言论自由能够促进民主,因为言论自由是民主的是进行自我统治的必要条件,没有言论自由就没有民主;言论自由能够发现真理,因为言论自由给予了人们表达思想的机会,给予了人们挑战权威的机会,如果没有言论自由的权利得不到保障,人们可能会因为畏惧而少发现了许多的真理;言论自由能够提升自主性,因为言论自由使得人们可以在不通过与他人讨论的情况下表达自己的思想,即使他的思想可能并不会奏效;言论自由能够发扬容忍,是因为言论自由会使得一些不受欢迎的言论出现,然而由于言论自由,对这些言论持不同意见的人应该包容这些言论的存在。 二、言论自由的界限 虽然言论自由能够促进社会的进步,但是人们行使言论自由的权利时,必须受到法律的限制。法律是对人们自由的一种约束,这种约束不是对自由的奴役,而是对自由的拯救。④从限制的对象来分类,可将言论自由的分类分为两类,即针对言论内容的限制及非针对言论自由的内容。 针对言论内容的限制主要服从以下四个原则: 1.伤害原则,又称密尔原则,既伤害他人原则。该原则由密尔首先提出,他主 张个人的行为只要不涉及他人的利害,个人就不必向社会负责。 2.父爱主义,又称亲缘主义原则,即一个人的自愿行为有时也不是自由的行为, 当他的行为会使他自己丧失重大利益时,法律可以限制他的自由。

论网络时代言论自由的法律保护毕业论文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2) 一、序论 (3) (一)网络时代的言论自由 (3) (二)网络时代的言论自由的重要性以及研究意义 (3) 二、本论 (3) (一)网络时代言论自由概述 (3) 1、对言论自由的界定 (3) 2、网络时代言论自由的概念和特点 (4) (二)德国网络言论自由的保护和立法规制 (5) 1、德国网络言论自由的法律规范保护 (5) 2、德国网络言论自由保护的司法实践 (5) 3、德国网络言论自由保护立法对我国的启示 (5) (三)我国网络言论自由保障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 1、网络言论自由保障机制存在的问题 (6) 2、网络言论自由保障问题的对策 (6) 三、结论 (7) (一)当前的网络言论自由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7) (二)保护网络言论自由 (7) 参考文献 (8) 致谢 (9)

摘要 言论自由是公民基本权利。是公民在法律规定或认可的情况下,使用各种媒介或方式表明、显示或公开传递思想、意见、观点、主张、情感、或信息、知识等内容而不受他人干涉、约束或惩罚的自主状态。在信息时代,网络广泛使用,为人们创造了一个全新的虚拟世界,成为人类基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极大地提高了人类传播知识、交流信息的能力,改善了公民的言论自由、受教育权等项基本人权。与此同时,信息的快速传递和泛滥及人们无规则地滥用信息也给我们每个人的合法权利的保护带来了隐患,甚至会对民族和国家利益造成危害。因此,与网络更加广泛、便捷的言论自由的权利相对应的的是,网络言论自由也必然受到诸多的约束和限制。本文通过对言论自由的概念、网络言论自由的界定进行分析,总结了网络和网络言论自由的特点,以德国为例阐述了其在网络言论自由方面的宪法、法律保护和规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言论自由保障机制存在的立法不健全、效用不高、监督和求助机制缺失三个主要问题,提出了提高网络立法的效力、加强网络科技手段的介入和完善网络监督和救济体制的建议和对策,得出了当前的我国网络言论自由的形势仍然比较严峻、政府还有待于进一步通过完善立法和健全机制来保护网络言论自由的结论。 关键词:网络时代网络言论自由保护规制

网络弊大于利的辩论材料

一辩手 对方辩友大家好!首先请允许我重申我方观点:网络弊大于利。首先,网络中有相当多的色情和暴力信息与资源,这些信息与资源会使大学生的心理发生一定的变化,甚至影响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次,学生的自身特点之一是他们的自制能力不够强,这就使他们沉迷于网络,荒废了学业,以后根本无法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第三,上网需要一定的资金,会给家庭带来不必要的开销,而且很少有人能够拥有属于自己的电脑,那么他们上网的地点有一半以上都是在网吧,而网吧环境恶劣,也不利于他们的安全和身心发展。第四,由于网络提供的信息和资源大部分是直接给出的,不利于大学生思考,不利于他们创新能力和思维的形成,导致他们没有自己的主见和观点。第五,很多人因为迷恋网络而患有网络依赖症依赖网络,即使在网络上没有意思也要呆着这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都有危害。第六由于电脑一些的网络软件使其产生依赖最显而易见的是QQ强迫症既然是强迫症就是不管怎样都要挂着QQ 或者在里面消遣时间有甚者沉迷聊天搞起了网恋。,综上所述,网络对于学生弊大于利。谢谢大家! 2-3辩提问 1人身安全越来越没保障 2人类身体素质大不如前 3身体疾病如眼部疾病颈椎病紧张性头痛 4导致精神疾病患:专家指出,过度使用网络常常会导致青少年出现情绪障碍和社会适应困难。 5在心理方面,会出现注意力不能集中和持久,记忆力消退,对其他活动缺乏兴趣,为人冷漠,缺乏时间感,情绪低落。 6在躯体方面,会出现不能维持正常的睡眠周期,停止上网时出现失眠、头痛、注意力不集中、消化不良、恶心厌食、体重下降。在行为方面,会出现品行障碍,产生攻击行为。即上网成瘾症。 7中学生处于生理、心理发展尚未成熟的阶段 8网上游戏、网上聊天和网上色情是网络三个魔爪,是使中学生堕落的三大杀手。许多中学生一旦接触,便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因而网上“三魔爪”又被称作“电子海洛因”,是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对中学生的危害特别大 9.有关专家说,长时间上网,容易把精力,脑力耗到极点,进而诱发一系列诸如经常性头痛,偏头疼,视力损坏,"鼠标手","电脑脸"等毛病。 10.青少年上网首先的一大危害就是会影响视力。据统计,经常上网的学生中近视的比例大约占60%。第二大危害就是电脑所释放出来的辐射,具有相当强烈的危害。

论网络中言论自由的限制

太原警官职业学院 毕业论文 论网络中言论自由的限制 大队:三大队 区队:十四区队 姓名:贺倩倩 指导老师:刘恒利 完成日期:2013年05月08日

论文提纲: 一、由言论自由的概念引出网络言论自由及其特点 (一)言论自由的概念 (二)网络言论自由的概念 (三)网络言论自由的特点 二、网络言论自由限制的原因 (一)网络言论自由与其他权益的冲突 (二)网路言论自由的负面价值和危害性 三、网络言论自由限制的方法 (一)进一步完善立法调整相关法律 (二)加强网络服务商的自我管理 (三)政府的积极引导与鼓励网民的监督相结合 (四)加强互联网技术应用管理创新 (五)传统的道德价值受到挑战,提倡网络的宽容精神

论网络中言论自由的限制 内容摘要:言论自由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最重要的权利,网络的产生为公民言论自由的 实现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满足了人们自由言论的需要,促进了公民言论自由的宪法权利 的实现。但人们在网络上行使言论自由的同时也带来了越来越多的问题,比如与其它利益 产生冲突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问题是我们目前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如何对网络言论自 由进行限制?下面将从网络言论自由的定义、特点、危害性等方面对网络言论自由的限制 展开讨论并对其如何限制做出一些思考,从而使人民进一步重视和推动网络言论自由。 关键词:网络言论自由限制网络谣言 正文: 一、由言论自由的概念引出网络言论自由及其特点 (一)言论自由概念及网络言论自由 言论自由是指公民享有宪法赋予的通过口头、书面、著作及电影、戏剧、音乐、广播 电视等手段发表自己意见和观点自由权利。 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1.狭义的言论自由是公民在公共场所发表意见或者讨论问题的权利; 2.广义的言论自由则既包括在公共场所发表意见和讨论问题的权利,还包括出版自由、学 术自由和新闻自由等权利。 (二)网络言论自由的概念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和运用,它已成为人们获取各类信息和发表言论的重要途径。 公民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在网上发表言论,同时公民在互联网上的言论自由也受法律保护。 网络言论自由是言论自由在网络的延伸,其实质是公民表达主张发表意见的途径,只 是网络给予了它一种形式。网络言论自由是指在法律规定或认可的情况下,公民利用网络 作为传播媒介,表明、显示或公开传递思想、意见、观点、主张、情感或信息、知识等内 容,而不受他人干涉、约束或惩罚的自主性状态。 (三)网络言论自由的特点 网络言论传播有隐蔽性、迅捷性、开放性、互动性等特点,已有学者专家著文对网络 言论自由的特点作了详细探讨,笔者在此简单归纳如下:

网络时代言论自由的边界

网络时代言论自由的边界 摘要:利用上述对比性案件,对案例展现出的网络言论自由和失范主题性法律问题开展全面的深入探究,全面探究网络言论的产生和特点、言论自由的特点以及价值、具体的完成方式,和具体的失范类型化、网络谣言传播的动力机制、具体流程、对大众危害性以及互联网上法治建设的不足等问题。此外全面探究公民怎样对待网络言论以及言论自由和失范身后的价值矛盾以及调整的问题,且针对言论自由的合理行使清楚指出必须的边界,对怎样打击以及限制失范性言论特别是网络谣言指出合理的方案。 关键词:网络时代;言论自由;边界 The Boundary of Freedom of Speech in the Internet Age Abstract:By introducing the two comparative case, fan the two themes of legal issues to lose the freedom of speech and speech on the Internet reflects the case in-depth analysis and research, it focuses on form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twork properties of speech, freedom of speech, freedom of speech, freedom of speech and the way to realize the network loss of speech fan type, dynamic mechanism, network rumor propagation steps, the rule of law on social harmfulness and network space in such problems. At the same time to think deeply about how to treat the value conflict of citizen network speech attitude and the freedom of speech and speech anomie on the back of the harmonic problem, and as for the freedom of speech Make clear the necessary boundaries, on how to combat and regulate the anomie of speech, especially the network rumors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Internet era; freedom of speech; boundary

网络言论自由的法律规制思考

网络言论自由的法律规制思考 本文阐述了网络言论自由的概念及特点,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网络言论自由法律规制的现状,提出了进一步对网络言论自由进行法律规制的举措。要实行有限的网络实名制;加强行业自律;增强网民的法律意识;加强政府监管。 标签:网络言论自由;法律规制;措施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人们的言论自由带来了新型的表达平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宪法所规定的传统领域的言论自由权迅速扩张至网络领域,网络言论自由权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传统领域的言论自由权。公众可以通过博客、微博、微信、论坛、BBS、QQ、手机短信、手机电影、手机微信朋友圈、微信公众平台、Facebook和Twitter等平台发表自己的言论、观点和思想。但是,网络言论自由的法律规制也是必须的,本文就此谈一些看法。 一、网络言论自由的概念及特点 网络言论自由是指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公民通过互联网获取、传递各种信息及思想的权利。互联网时代给人们的言论自由带来了新型的表达平台,由于互联网自身的特点,使得网络言论自由权具有不同于传统言论自由权的特点:即时、方便、匿名、自由、互动、跨地域性、言论内容的随意性、多样性等。 二、网络言论自由存在的问题 网络言论自由作为一把双刃剑,在提升政治参与质量与效率的同时,也给民主政治的发展带来许多消极影响,例如法律监管缺位、网络伦理素养的缺失导致网民权利行使的非理性化,网络公共空间无序混乱;网络技术不健全,虚假政治信息、非法言论不能被事前过滤;公民网络政治参与不均衡性;公众利用自媒体侵犯他人的著作权、隐私权;甚至有些公众利用互联网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利用信息网络辱骂、恐吓他人,破坏社会秩序;还有些公众以在信息网络上发布、删除等方式处理网络信息为由,威胁、要挟他人,索取公私财物;还有些公众违反国家规定,以营利为目的,通过信息网络有偿提供删除信息服务,或者明知是虚假信息,通过信息网络有偿提供发布信息等服务,扰乱市场秩序。 三、网络言论自由法律规制的现状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所以,当网络言论自由权利的行使与社会公共利益或其他权利相冲突时,必须对其予以法律规制。 目前,我国有关网络言论自由法律规制的法规主要有《宪法》、《民法》、《刑法》、《侵权责任法》、《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试听节目管理办法》、《电信条例》、

刑法对言论自由的保护与限制

课程名称:刑法与生活 论文题目:刑法对言论自由的保护与限制作者姓名: 梅春练

刑法对言论自由的保护与限制 摘要 古今中外,无人不向往自由,渴望自由。但是,现实中从来都没有绝对的自由。在法律范畴,公民的意志活动有不受限制的权利,但是这种自由也必须建立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比如言论自由,集会结社自由等等。此文主要探讨言论自由,及其与刑法的关系。对于言论自由而言,因为人生活在社会中,社会又由人与人组成,所以言论自由不仅仅是个人的议题,而是社会中各个主体之间彼此互相界定的程度,个人言论自由受制于他人的同等自由。为了保护每一个个体的言论自由及其他利益不受侵害,社会中的主体应该达成互不侵害的契约,但是从心理学归因不同上来讲,这种契约常常会显示出不令人满意的地方,因此需要法律来保障。言论自由的前提是不侵害他人的自由和权利,从这个意义上讲,国家和法律是没有权利剥夺和限制个人言论自由的权利的,因为这样的言论自由都应该是合法的。那么,诸如《宪法》《刑法》等法律的作用也就在于对公民言论自由的保护和促进。言论自由是一项重要的宪法权利,宪法权利必须实现刑法保护,但是不得不承认,在刑法对言论自由进行保护时,不可避免地会对其造成一定程度的限制。 关键词:言论自由,宪法权利,刑法保护,保护和限制 背景: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信息交流的平台越来越多,即时信息的交流速度也越来越快,因此社会中的各种客观信息也更多更快地呈现在了每个公民的面前,报喜报忧的都有,有了对比,再加上每个人所处角色不同,自然会有各种不同的看法和见解。关键在于,不仅是提供信息的平台增多,人们发表言论的渠道和空间也随着媒介的发展而不断增多,实现了客观信息、主观言论的交流。 信息沟通,固然有利,实现社会的透明化;言论交流,固然也有利,是意见与建议的交流平台,是对社会的监督,是对道德的肯定,是对社会价值观的引领……思想的碰撞能够产生艺术和智慧结晶,但是也不免擦出灾难性的火花。是交流就难免有冲突,有口角,由于信息了解程度不同,所处角色不同,考虑角度不同,利益倾向不同,就难免产生矛盾。这时候就需要有一把相对客观的尺来衡量,需要一个不会有利害关系冲突的第三方来规范,在当今的法治社会,那一把尺便是法律,比如《刑法》。 言论自由: 言论自由(freedom of speech)是指人人具有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地发表言论以及听取他人陈述意见的权利,达到获取或者传递信息和思想目的。近来,它通常被理解为包含了充分的表述的自由,包括了创作及发布如电影、照片、歌曲、舞蹈及其它各种形式的富有表现力的资讯。国家宪法明确规定,公民享有言论自由的权利,可以

论言论自由及其界限

摘要 言论自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赋予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中参与政治方面的权利中的政治自由权利的一种。言论自由,是公民对于政治和社会的各项问题,有通过语言方式表达其思想和见解的自由。其位于公民的各项自由权利之首。这个自由,其法律意义在于凡法律所明文禁止之外的言行,公民们均可去做。因此,言论自由是有法律限制的相对的自由,公民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 关键词:言论自由;权利; 界限 第一章言论自由 1.1言论自由的含义 言论自由是宪法自由权利中的重要内容,是人权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曾深刻地指出,“发表意见的自由是一切自由中最神圣的,因为它是一切的基础。”①“在西方法学理论和宪法学中,言论自由被看作公民…最根本的权利?或…第一权利?是其他自由权利的…源泉?,又是其他自由的…条件?。”②因此,言论自由从一开始并且始终是受到宪法学家各国宪法和宪政实践所关注的中心问题之一。 时至今日,言论自由对于中国人民群众而言已然成为一个耳熟能详的词语,然而,对此词的含义的理解却莫衷一是。我国学者甄树青曾对言论自由的含义作过归纳,认为学界对言论自由大致有以下10 种解释:(1)狭义说。即言论自由只是以语言论思想、意见的自由。(2)中义说。即言论自由的外延囊括出版自由和狭义言论自由。(3)

说话、聆听自由说。(4)说话、聆听自由与内容不受干预说。(5)基本广义说。包括新闻、出版、著作、绘画等自由(6)广义说。包括书写、印刷、艺术形式和广播、电视、电影等现代传播媒介形式出现的言论。(7)更广义说。言论的形式包括谈话、演说、通信、投稿、写作、表演、设计、研究和出版。(8)政治言论自由说。言论仅限于政治法律用语。(9)言论内容不受干涉说。(10)言论目的与内容不受干扰强调说。③在我国加入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10 条第2 款中, 就这样表述了言论自由:“人人享有言论自由, 该权利应该包括以口头、书面或印刷物、艺术或自己选择之其他方式,不分国界的追求、接受和传播各种信息和思想的自由。” 综上所述所谓言论自由, 即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地发表言论及 听取他人陈述意见的权利。而在近年来, 它通常被理解为包含了充分表述的自由, 包括创作及发布电影、照片、歌曲、舞蹈及其它各种形式的富有表现力的资讯。 1.2言论自由界限的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共制定了四部宪法,虽然其中的许多内容都发生过这样或那样的变动,但它们都包括了公民的言论自由的规定。现行宪法第3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为了保证公民言论自由,中国国务院1990年代以来先后颁布了《音像制品管理条例》(1994年)、

2016年英语六级作文范文网络言论自由

2016年英语六级作文范文:网络言论自由多记住一些漂亮的词汇与句式,并运用在英语六级作文中是非常加分的,以下这篇是关于网络言论自由的六级作文范文,希望对大家遣词造句水平的提升有所帮助。 Directions: For this part, you are allowed 30 minutes to write an essay on the topic Free Speech on the Internet. You should write at least 150 words but no more than 200 words following the outline given below: 1.随着网络的普及,人们在网上畅所欲言已经成为一个很普遍的现象。 2.有人认为应该提倡网络言论自由,这样可以让人们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 3.也有一些人认为应该对网络发言进行限制,因为网上经常出现一些宣传虚假、暴力信息的不良言论。 参考范文: With the popularization of the Internet, it has become a common phenomenon that people express their ideas freely on the Internet. However, there are different voices on whether free speech should be advocated on the Internet. Some people agree that everyone should be allowed to share his or her ideas freely on the Internet. They say that since we live in a democratic country, we all have the right to free speech.

言论自由也有限制

言论自由也有限制 近日,内地儿童于香港港铁车厢食面风波引起香港及内地网民的广泛讨论。1月19日,北京大学教授孔庆东在内地第一视频网络电视台《孔和尚有话说》节目就此事大骂“香港人是狗”,并指“用法治维持秩序的地方就证明人没有素质”。 对于孔庆东的这番言论,我觉得实在有失其作为一个北大教授应有的形象。而且最近几年,孔庆东在微博上频频对某些事件以及一些人发起抨击,其语言粗俗不堪,完全体现不出一个文化名人应有的素质。 可能有人会说“这是别人的言论自由,你管得着吗?人家爱说什么说什么。”的确,每个人都有其言论自由权,但是,自身的言论自由也是建立在其他基础上的。例如,一个人说出的话要符合自身的身份,一个人说出的话不能侵犯别人的权利,一个人说出的话不能破坏社会秩序等。这些种种都是一个人说话时需要考虑的。倘若一个人能够肆无忌惮的说话,那么这不是言论自由,而是言论犯罪。 我曾经看过孔庆东对他人对其评论的一些回复,对于一些比较有名气的人,他会相对比较客气的出言反对,而对许多不支持他的平民百姓,则口出狂言,甚至骂及他人祖宗上下。孔庆东的现实身份是北京大学的教授,众所周知,一个教授,而且是北京大学的教授,其代表着中国的教育高层,如果连一个教授都这样出言不逊,那么他们教出来的学生会是怎么样的呢?孔庆东是一个公众人物,其语言是受全社会所关注的,是受到广大人民的舆论监督的,纵使他此次所批评的是一部分港人,并非全体港人,但是他说出香港人是狗这句话原本就是错误的,不道德且不素质的。 然而,孔庆东作为一个公众人物说出这些话,仍然有成千上万的人支持他拥护他,说他为民请命,说他是道出了广大人民的心声,甚至有些名人还公开发表文章赞扬他。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其中的原因实在是令人深思。 不仅仅是公众人物需要注意行使言论自由权所需的条件,普通的民众也同样需要注意。我们说出的话代表的是自己,代表着自己的素质和品行性格,我们对别人说话既是在向别人表达自己的内心,更是在向别人展现自身的修养。而尊重别人的人格和基本权利就是我们说话时首先要注意到的。无论说话的对象是谁,我们都要注意自己所说的话,是否是在充分尊重他人和代表自己的前提下,去向别人表述所想所说。 言论自由,是有限制的言论自由。只有遵守这些应有的限制,我们的言论,才有自由。

言论自由的法律边界:不得诽谤他人

言论自由的法律边界:不得诽谤他人 观点 09-13 07:22 一段时间以来,由于种种复杂原因,国内信息网络上各种不实言论——甚至公然诽谤他人的信息甚嚣尘上,严重侵犯了相关公民的权利,损害了国家与社会整体利益。

因此,为了严密刑事法网,有效打击与防范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的犯罪,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这一《解释》对《刑法》第246条规定的有关诽谤罪的认定标准与本罪在何种情况下将由亲告罪化为公诉罪做出了明确规定,为司法机关正确处理本罪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指南。 一、言论自由要坚守法律底线,恶意诽谤他人必须承担责任 法治国家毫无疑问赋予公民充分的言论自由。但即便如此,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发表任何不负责任的言论。 西方国家奉行的一条著名法律原则——“相邻原则”(neighbour principle)即要求:人们有义务必须保持必要的注意或谨慎,以免以可预见的作为或者不作为伤及四邻。其基本含义可以解读为:公民虽然依法享有意思自治的权利,但是人们在行使意思自治权的同时必须履行高度的注意义务或谨慎义务,不得以自己能够预见的行为(包括发表言论的行为)损害他人的权利。 就言论自由而言,我们在充分享有发表个人意见高度自由的同时,必须自觉遵守国家法律为言论自由设定的底线——这就是任何人都不得以行使言论自由权为由而侵害他人的权利!正因为如此,绝大多数国家刑法均规定有“诽谤罪”。 例如,英国《诽谤罪法》第4条规定:明知诽谤内容虚假而恶意发布诽谤信息的,构成诽谤罪,处在普通监狱或者矫正所服不超过两年的监禁刑,并处罚金。 又如《丹麦刑法典》第268条规定:恶意指责他人或者扩散指责内容,若行为人没有合理理由认为其具有真实内容,则构成诽谤罪,应当处以不超过两年之监禁。 与大多数国家一样,我国《刑法》第246条第一款也规定了诽谤罪。该款规定: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诽谤罪的行为要件是“捏造事实诽谤他人”。

网络言论自由的法律规制研究

网络言论自由的法律规制研究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一、网络言论自由的基本理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一)网络言论自由的概念及特点.. (5) (二)滥用网络言论自由的弊端........................ 错误!未定义书签。 1.网络言论自由滥用危及国家安全、影响社会稳定 (6) 2.网上肆意泛滥的色情言论、虚假信息危及社会的公序良俗错误!未定义书签。 3.侵犯个人名誉、隐私等的网络言论对社会道德环境构成威胁 (6) 4.网络的发展给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保护造成了冲击 (7) 二、我国网络言论自由权立法现状 (7) 三、我国网络言论自由权立法缺陷 (7) (一)缺乏对隐私权、名誉权保护等方面的立法 (9) (二)责任义务多,权利保护少 (9) (三)立法内容雷同,缺乏实际操作性 (10) (四)立法层次低,制定主体混乱 (10) (五) 行业自律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10) 四、完善我国网络言论自由权立法的几点思考 (11) (一)立法原则 (11) 1.保障言论自由的同时,保障公共利益和公民权利 (11) 2.必要性和最少限制手段原则 (12) 3.科学性原则 (12) (二)完善相关配套法律 (12)

1.提高立法层次,完善网络法律体系 (12) 2.树立有限立法的意识,谨慎对待网络言论的立法规制 (13) (三)专门立法 (13) 1.推行网络实名制 (13) 2.制定行业规章,加强行业自律 (14) (四)建立健全侵犯公民网络言论自由的救济制度 (14) (五)政府直接参与网络言论的交流和传播 (15) (六)加强网络基础知识的普及和相关法律知识的宣传 (15) 总结 (15) 参考文献 (15)

法律毕业论文关于网络言论自由的法律界限论文

关于网络言论自由的法律界限论文 一、网络言论自由权滥用的现状 (一)司法实践中的问题和立法中的困境 2001 年的微软陈自瑶事件使得人肉搜索成为人们关注的 焦点,2008 年12 月,王菲因人肉搜索起诉网站侵犯隐私权、名 誉权案胜诉,诸如此类案件的发生也让人们更多地开始关注网络 言论中的犯罪问题和侵权问题,而进入司法程序后的这些案件几 乎全部触碰了网络言论自由与网络暴力的边界问题,引发了人们 对网络空间下言论自由与暴力之间如何权衡这一问题的思考。近 年来,最高院相继发布了关于办理利用网络实施造谣等刑事案件 的司法解释和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案件的解释,构成 了当前审理互联网言论暴力案件的主要法源。但是已有的司法解 释虽然尝试对网络言论自由与犯罪和侵权之间进行界定,但以原 则性和程序性规定居多,在界限问题上仍不够清晰,实践中各地 的处理方式也不尽相同。 (二)解决界限问题的必要性 实践中网络暴力现象层出不穷,但是公安司法机关也有 着办理此类案件的难处。首先,网络平台的传播快速且广泛,而 且个人言论具有匿名性的特征,很难通过现有的技术手段找到不 良网络言论的始作俑者,也就很难找到网络言论暴力的责任主体。其次,即便确认了责任主体,由于网络言论传播范围、用语程度 和语言理解的不同,很多此类案件在定性和裁量上有着极大的不 确定性,很多言论自由与言论暴力的“中间地带”都无法得到清 晰的界定。因此,在当前立法中对于网络言论犯罪、网络言论侵

权和网络言论自由给出一个明晰的定性,有助于实现司法统一, 给网民一个合理预期,实现法律事前预防的功能。 二、网络言论自由的原则性界限 (一)外国对于这一问题的原则 参考利益衡量方法是西方国家19 世纪法学研究中最为崇尚的方法之一,在20 世纪为美、日学者发展成为裁判的重要方法。在这一方法的指引下,美国的学者及法官提出了恶劣倾向原则、 直接煽动原则、明显而即刻危险原则、优先地位原则等。日本、 德国则发展出了自己的原则如公共福祉原则、必要且最小限度原则、相当原则等。在英美法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是霍姆斯法官在申 克案中确立的明显而即刻危险原则,主要解决了言论自由与公共 秩序的冲突问题,他认为的可处罚言论是对社会秩序已经或者极 有可能造成重大实质性危害的言论。这是普通法国家区分言论自 由与暴力的标准,赋予了法官很大的裁量权,但是在我国缺乏可 操作性,实践中只能作为裁判的原则性考虑。 (二)我国对互联网言论自由应当确立的原则——比例原 则 在网络言论中,不涉及公共利益的、纯粹发布在私人网 络平台的言论属于宪法保护的言论自由的范畴,而当网络言论在 互动性网络平台中发布并传播时,即与公共利益相关,则要对二 者进行相应的衡量。此时对于言论自由与公共利益的具体考量则 需要适用比例原则,衡量保护此种言论自由的利益和它对于公共 利益的侵害,结合法官的个人判断综合考量。 三、网络言论自由的规则性界限——以法益为基本视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