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迟缓爱德华氏菌对牙鲆免疫器官的影响

迟缓爱德华氏菌对牙鲆免疫器官的影响

迟缓爱德华氏菌对牙鲆免疫器官的影响
迟缓爱德华氏菌对牙鲆免疫器官的影响

迟缓爱德华氏菌对牙鲆免疫器官的影响

姜国良

张士璀

(青岛海洋大学266003)

提要当经口腔灌注大量迟缓爱德华氏菌后,牙鲆的头肾和脾脏内的免疫细胞活性增强,表现为单核细胞数量增加,颗粒细胞内产生大量的颗粒以及颗粒吞噬作用的增强。研究结果还表明,病菌也会对免疫器官产生损害,可造成细胞水肿,膜性结构破坏及细胞坏死。本文详细观察了牙鲆肾、脾、肝、肠及血液的显微结构和肾、脾、肝的超微结构的变化,研究结果对疫苗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细胞学基础。关键词

迟缓爱德华氏菌,牙鲆,免疫器官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课题G1999012006

号;国家海洋863项目819 02 06号。收稿日期:2000 06 28;修回日期:2000 07 18

随着鱼类人工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鱼类病害也逐渐增多。据Plumb J.A.1994年报道,迟缓爱德华氏菌病(Edwardsiella tarda )是流行于淡水和海水鱼类的一种常见细菌病。有关鳗鲡的迟缓爱德华氏菌病病原学和组织病理学研究已见郭琼林等1995年,韩先朴等1995年的报道,而海水鱼类牙鲆的迟缓爱德华氏菌病是由Yasunaga 等于1982年首次报道,主要表现为腹水,肝、肾出血、肥大,现在这种病已经成为海水

人工养殖牙鲆的危害较重的三大疾病之一[1]

。据李亚南等1995年报道,由于鱼病的产生是鱼体本身免疫机能受抑制的结果,因此研究病菌与鱼体免疫之间的关系、疫苗与鱼体免疫之间的关系极具理论和应用价

研究报告R EPORTS

STUDIES ON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ECOLOGY OF Lateolabrax j a p onicus LARVAL,JUVENILE FISH

ZHU Jun q uan

LI Min g y un

SHAO Quan li

JI A Din g w u

(Departm ent of Fisheries,Ningbo Un iversity,315211)

Receiv ed:Feb.28,2000

Ke y W ords:Lateolabrax jap on icu s ,Larvae j uveni le fish ,M orph ology ,Ecology

Abstract

The p resent p a p er deals with the larval and j uvenile fish of Lateolabrax j a p onicus.The mor p holo g 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ecolo g ical habits were observe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artificial seed breedin g in the p rocess of its larval and j uvenile fish develo p ment.The results show that,about ninth da y s after hatchin g ,the y olk sac disa pp eared.About thirt y sixth da y s after hatchin g ,median fin ra y s were differentiated.About fift y sixth da y s after hatchin g ,the scales weve formed.About eighty fifth days after hatching,the body was covered completely by scales.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ts morphology,its ecological habits were also changed accordingly.(本文编辑:刘珊珊)

值,然而这方面的报道尚不多。作者利用光学显微与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了迟缓爱德华氏菌对牙鲆(Paralichth y s olivaceus)免疫器官的影响和病理学变化,并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试验鱼

牙鲆幼鱼购于山东威海海珍品养殖公司,平均体长15cm,每次购得的幼鱼都置于9L水族箱暂养1周左右,换水,水温控制在21 1 ,充氧并用颗粒饵料饲喂。正式实验时停止饲喂。

1.2迟缓爱德华氏菌

迟缓爱德华氏菌来自天津动植物所。将迟缓爱德华氏菌活化、复壮、分离转接淡水的2216E斜面, 25~27 培养48h后,用无颗粒生理盐水洗下菌苔,配成5.5108CUF/m l悬液,口灌0.1ml,24h后取材,同时设置对照组。

从腹水明显的病鱼中分离病菌,进行特征鉴定检验,同时在-20 冷冻干燥保存。

光镜样品取材包括肾、肝、脾和肠等器官组织,用Bouin氏液固定、脱水、石蜡包埋,切片7 m,Harris苏木精 曙红(H.E)染色;同时取血液样品,空气干燥,瑞氏染色,欧林巴斯显微镜观察摄影;电镜样品取头肾、脾和肝切成0.5mm3小块,用2.5%戊二醛预固定和1%锇酸后固定,梯度乙醇脱水,E p on812包埋, LKB超薄切片机切片,醋酸铀 柠檬酸铅双重染色,日立-7000型透射电镜观察及摄影。

2结果

2.1病原菌的特征

革兰氏阴性杆菌,菌体直、单个。25~28 培养24h菌体(0.6~0.8) m(0.8~2.4) m,多数为(0.7~0.8) m(1.1~1.4) m,随培养时间延长菌体缩短。长时间培养菌体会有很多呈球形。具有周鞭毛,可运动,无荚膜,无芽孢。在普通培养基上25~ 28 培养48h菌落直径为0.5mm左右。正圆形灰白色透明隆起,周缘光滑。能在SS培养基上生长。2.2主要免疫器官及组织的显微结构的变化

2.2.1肾牙鲆的肾由头肾和中肾组成,头肾为淋巴样组织,中肾为泌尿组织,感染迟缓爱德华氏菌后,肾间质内的造血组织明显增多,肾间质呈现条索状(图1 1);肾小体血管球充血、变形,甚至解体;血球囊增宽;肾小管特别是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坏死,细胞间隙不清,细胞质内出现空泡,肾小管与周围间质组织分离,有的已经完全解体成碎片,夹杂于间质组织之中(图1 2)。

2.2.2脾脾的脾索呈现萎缩的条索状,脾髓内充满了红细胞,白髓萎缩(图1 3)。

2.2.3肝牙鲆的肝实质组织变化明显。正常的肝组织肝板清晰,肝细胞多角形,排列紧密(图1 4)。感染后,肝组织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呈灶性病变,细胞索间隙增大,肝窦中枯否氏细胞增多(图1 5),血管亦发生扩张和空泡化。

2.2.4肠肠的变化不大,只是表现在肠黏膜上的黏液细胞膨胀(图1 6),除此之外,未见异常。

2.2.5血液感染后,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上变化较大,淋巴细胞由67.6%降低到5

3.2%,而单核细胞的数量却从21.2%增加到38.2%,T检验差异显著(P<0.001),颗粒细胞的数量变化不显著。2.3主要免疫器官的超微结构变化

2.3.1头肾头肾内细胞变化主要表现为(1)单核细胞的细胞质空泡化(图1 7);(2)颗粒细胞的小型颗粒异常增多,大型颗粒由单位膜包围,内质不均匀,有的有内含物,有的已经空泡化(图1 8、1 9);(3)颗粒细胞的细胞核异质化降低,核膜部分溶解(图

1 8、1 9);(4)髓样体颗粒增多(图1 10)。

2.3.2脾红细胞的核膜肿胀,颗粒细胞溶解,大量颗粒散在间质之中(图2 1);巨噬细胞细胞质内空泡化并有吞噬红细胞的现象(图2 2);部分颗粒细胞的细胞核的染色质在核浆内散乱分布;核膜部分溶解,有的整个核裂解(图2 3)。线粒体数量减少,内嵴肿大,局部断裂、空泡化;内质网变形,膜上颗粒脱落,严重时会膨胀成泡状。

颗粒细胞的颗粒变化更加多样化:有包裹细胞碎片的电子密度极高的大型颗粒(图2 1,2 3),有在均质颗粒内具有较高电子密度芯的中型颗粒,有无单位膜包围的低密度小型颗粒(图2 4),大量细小颗粒(图2 3)以及空泡化的颗粒(图2 4)。

2.3.3肝肝细胞间分界不清晰,只在肝细胞与肝细胞间接近血窦处,可见到桥粒结构,肝细胞的细胞核多数表现为染色质散乱,有空泡,核仁消失,部分核膜溶解、变形;肝细胞质内有多个灶性坏死病灶,大量线粒体肿胀成圆形,内嵴变形、溶解以至消失,严重者整个线粒体呈空泡化(图2 5);脂滴较多,部分内

图1迟缓爱德华氏菌对牙鲆免疫器官的影响

1 1感染后牙鲆的头肾250;1 2感染后牙鲆的中肾,示血管球变形,血球囊增宽,近曲小管解体125;1 3感染后牙鲆的脾,示红髓和白髓250;1 4正常牙鲆的肝500;1 5感染后牙鲆的肝,示静脉扩张,肝细胞索状分布250;1 6感染后牙鲆的肠,示膨胀的黏液细胞250;1 7感染后的头肾内的单核细胞,示空泡22000;1 8感染后的头肾内的颗粒细胞,示细胞核部分溶解,小型颗粒增多,大型颗粒空泡化9900;1 9感染后头肾内的颗粒细胞,示细胞核膜溶解,颗粒不均匀9900;1 10感染后的头肾内的颗粒细胞,示髓样颗粒13400。

Fi g.1Effect of in j ection of Edwa rd siella tarda on the immun e or g an of Bastard halibu t(Paralichth y s olivac eus)

1 1T he head kidne y of Paral ichth ys olivaceus after infect ion250;1 2The ki dney of Parali chthys olivaceu s aft er i nfe ctio n,showing glom us def ormed, vascular sa c enlarged and prox ima l convolute d t ubule disso lved125;1 3The spleen of P.o livaceus after infe ction,showi ng red pulp and whit e pul p250;

1 4The norm al live r o f P.olivaceus500;1 5The l iver of P.o livaceus a fter infec tion,showin g vei n enl ar g ed,liv er cell s dist ribut ed i n stri p250;1 6 The gut of P.olivaceus after infect ion,show ing swo llen m ucous gl and250;1 7The he ad kidney of P.olivaceus a fter infect ion,show ing v esi cular m ono c y te s22000;1 8T he head kidne y of P.olivaceus af ter i nfe ctio n,showin g g ra nul oc y te s!nucleus dissolv ed p artia ll y,sm al l g ranule increased and lar g e vesicular granule9900;1 9The head kidney of P.ol ivaceus aft er i nf ecti on,showing granuloc ytes!nuclear mem brane disso lved and uneven granul es

9900;1 10The head kidney of P.olivaceus after infect ion,show ing m arrow li ke granuloc ytes13400

图2迟缓爱德华氏菌对牙鲆免疫器官的影响

2 1感染后的脾,示红细胞和颗粒细胞5500;2 2感染后的脾,示巨噬细胞吞噬红细胞6600;2 3感染后牙鲆的脾,示细胞核溶解,线粒体肿大7700;2 4感染后牙鲆的脾,示空泡化颗粒及密度较高颗粒8800;2 5感染后牙鲆的肝3300;2 6感染后牙鲆的肝,示包含絮状物的次级溶酶体9900;2 7感染后牙鲆的肝血窦,示断裂的指状微绒毛、髓样小体及桥粒7700;2 8感染后牙鲆的肝血窦内的免疫细胞,示淋巴细胞和颗粒细胞5500。

Fig.2Effect of injection of Edwardsiella tarda on th e immun e organ of Bastard h alib ut(Paralich thys oliva ceus)

2 1T he s p leen of Paralicht h y s ol ivaceus afte r infe ction,showin g er y throc y t es and g ranuloc y tes5500;2 2T he s p leen of P.ol ivaceus afte r infec tion, showi n g m acro p ha g e w as swal lowin g er y t hroc y te6600;2 3The s p leen of P.o livaceus a fter infe ction,showi n g nucle us dissolv ed and m itochondria swoll en 7700;2 4T he splee n of P.olivaceus a fter infect ion,show ing v esi cular granules and hig h densi ty granules8800;2 5T he li ver o f P.ol ivaceus afte r infect ion3300;2 6T he liver of P.olivaceus a fter infect ion,show in g w addi n g like sec ondar y l y sosome9900;2 7The live r he p atic sinusoi d of P. o livaceus af ter infect ion,showin g broke n f in g er like vil lus,m arrow like l ittle bod y and desm osome7700;2 8The li ver he p a tic sinusoid of P.olivaceus afte r

infect ion,show ing lymphocyt es and g ra nulo cytes5500

质网扩张,膨胀成小的空泡;溶酶体极度膨胀成大圆形,包含颗粒内含物或絮状物,次级溶酶体增多(图2 6);肝脏中肝细胞的基浆电子密度变淡。肝血窦的内皮细胞消失,肝细胞指状微绒毛缩短、断裂,部分溶解;有的血窦中还可以见到髓样小体(图2 7)。

肝血窦内的免疫细胞也有变化: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的内嵴断裂,线粒体肿胀成圆形,严重者已经空泡化;颗粒细胞内的线粒体嵴断裂、膨胀,内质网溶解,核糖体脱落且部分游离核糖体消失,颗粒细胞均质,有少数颗粒内有极细颗粒内含物(图2 8)。

3讨论

鱼类在抵抗病原菌的侵袭时,机体自身存在着非特异性防御系统和特异性防御系统。据安得森, D.P.1984年报道,一旦病原菌侵入鱼体,就会出现3种结果,一是病原菌不断增殖,鱼死亡;二是鱼体的防御机能消除了病原菌;三是病原菌和鱼体之间保持平衡,成为带菌状态。据Hari Suprapto等1995年报道,迟缓爱德华氏菌细胞外产物及菌体成分均含有毒素,牙鲆迟缓爱德华氏菌的靶器官主要是肝脏和肾脏[2]。迟缓爱德华氏菌侵入后,释放其胞外和胞内毒素,刺激肠黏膜分泌大量黏液,黏液中的蛋白水解酶等物质可以杀灭病菌,病菌进入血液循环后,血液中的单核细胞剧增,可在病灶处迅速发挥吞噬作用,免疫器官如脾脏和肾脏的造血组织增生,特别是颗粒细胞的变化较大,一方面有大量的小型颗粒产生,另一方面大型颗粒细胞的吞噬功能增强,常出现吞噬小体和自噬小体。但是,病原菌在刺激鱼体防御机能功能增强的同时,免疫功能受到了抑制,如血液中的淋巴细胞数量急剧下降;免疫器官实质结构也在改变,主要表现为肾间质及脾索呈现条索状,细胞间隙扩大和部分细胞解体等;同时,超微结构研究的结果也显示,头肾、脾脏和肝脏内的单核细胞的细胞质空泡化;颗粒细胞的核膜部分溶解,所有免疫细胞内大量线粒体已经肿胀,内嵴变形或溶解等,部分内质网扩张,膨胀成小的空泡;溶酶体极度膨胀成大圆形,内质网、溶酶体和指状微绒毛等断裂、水肿或溶解等,因而许多正常的生化反应不能进行,血液病理学研究的结果如血清总蛋白、胆固醇含量降低以及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力的增强等也证明了这一点(另文)。所以,当口灌0.1 ml迟缓爱德华氏菌24h后,病原菌在鱼体内不断增殖并侵入鱼体肾和肝等部位,从而影响肝、肾行使正常功能,最终导致鱼病的发生,本项研究结果与Rashid,M.M.等[1]所做病原入侵的组织定位结果相印证。根据以上结果作者进一步推测,迟缓爱德华氏菌的致病原将导致对鱼类免疫器官的损害,而其免疫原可以促进免疫细胞的活性增加,关于这一点,作者还将在研究疫苗免疫的过程中进一步进行验证。

参考文献

1池上裕治。养殖,1996,33(11):74~75

2R ash id M.M.,Nakai T.,Muro g a K.et al..Fish Sc i.,1997, 63(3):384~387

EFFECT OF INJECTION OF Edwardsiella tarda ON THE IMMUNE ORGAN OF BASTARD HALIBUT(Paralichth y s o livaceus)

LIU Yun JIANG Ming JIANG Guo liang YANG Dong ZHANG Shi cui

(Ocean U niversity of Qin gdao,266003)

Received:Ju n.,28,2000

Key W ords:Edwa rd siella tarda,Bastard halib ut(Paralich thys oliva ceus),Immune organ

Abstract

After Bastard halibut(Paralichth y s olivaceus)was p oured in Edwardsiella tarda throu g h mouth,the imm unoc y te's immunocom petent of pronephros and spleen increased because the number of monocytes added and large granule's inchon driosis stren g thened,also man y small g ranules p roduced in g ranuloc y tes.But the bacteria can also dama g e the im mune cell, such as cell hydrops,mem brane structure destruction and cell necrosis.The structure of prenephros,spleen,liver,gut and blood and ultrastructure of p rene p hros,s p leen and liver were described.The results will p rovide g ood cell mor p holo gy basis when using vaccine.(本文编辑:刘珊珊)

斑点叉尾鮰养殖技术要点

斑点叉尾鮰 一、养殖品种简介 斑点叉尾鮰天然分布于北美中部流域或者大西洋沿岸地区,由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于1984年引进入中国。体型较长,体表光滑无鳞,鱼体两侧有明显而不规则的斑点。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8-34℃,在溶氧高于2.5mg/L时能正常生长,在低于0.8mg/L时开始浮头。 二、主要养殖技术要点 1.清塘消毒 老塘要做好清塘消毒工作,放水前要充分晒塘,放水后使用生石灰或者漂白粉清塘消毒,在5~7天后可放水培肥。 2.鱼苗放养 放入鱼苗前要做好试水工作,选择天气晴好的早上放苗。放苗密度为水花5~8万尾/亩,夏花6000尾/亩,白鲢夏花500尾/亩,鳙鱼夏花200尾/亩。 3.饵料投喂 饵料投喂以人工配合饲料为主,日投喂率在3~5%左右,投喂的时间一般是在早上8:00和下午18:00,同时根据天气和季节做适当的提前和推迟,主要的原则就是保证鮰鱼摄食积极。同时,投喂要做好内服保健,定期拌喂“五黄精华液”+“应激维C”。 4.水质管理 斑点叉尾鮰对于低氧的耐受力较差,为防止浮头,有条件的要经常换水,保持水质的清爽,池中的溶氧要保持在3mg/L以上。没有条件换水的就要适时使用粤海“EM调水王”和“富水美”来调节水质,以保持水质的稳定。 三、疾病防控 1.出血性败血症:主要症状为病鱼在水中呈抽搐状游动,停止摄食,体表溃烂,腹部肿胀,眼球突出,肾、脾肿大,此病多发于春季和初夏。主要防治措施:二氧化氯全池泼洒消毒,内服大蒜素+“应激维C”。 2.爱德华氏菌病:病原为爱德华氏菌,初期病鱼胸鳍侧有直径为3~5毫米的损伤,外部如针状的创伤,并深入到肌肉。在10~15天内损伤面积逐渐扩大,病菌频繁入侵病鱼血液或感染肾脏,患病的成鱼在损伤的肌肉内有恶臭的气体。

迟缓爱德华氏菌对牙鲆免疫器官的影响

迟缓爱德华氏菌对牙鲆免疫器官的影响 刘 云 姜 明 姜国良 杨 栋 张士璀 (青岛海洋大学266003) 提要当经口腔灌注大量迟缓爱德华氏菌后,牙鲆的头肾和脾脏内的免疫细胞活性增强,表现为单核细胞数量增加,颗粒细胞内产生大量的颗粒以及颗粒吞噬作用的增强。研究结果还表明,病菌也会对免疫器官产生损害,可造成细胞水肿,膜性结构破坏及细胞坏死。本文详细观察了牙鲆肾、脾、肝、肠及血液的显微结构和肾、脾、肝的超微结构的变化,研究结果对疫苗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细胞学基础。关键词 迟缓爱德华氏菌,牙鲆,免疫器官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课题G1999012006 号;国家海洋863项目819 02 06号。收稿日期:2000 06 28;修回日期:2000 07 18 随着鱼类人工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鱼类病害也逐渐增多。据Plumb J.A.1994年报道,迟缓爱德华氏菌病(Edwardsiella tarda )是流行于淡水和海水鱼类的一种常见细菌病。有关鳗鲡的迟缓爱德华氏菌病病原学和组织病理学研究已见郭琼林等1995年,韩先朴等1995年的报道,而海水鱼类牙鲆的迟缓爱德华氏菌病是由Yasunaga 等于1982年首次报道,主要表现为腹水,肝、肾出血、肥大,现在这种病已经成为海水 人工养殖牙鲆的危害较重的三大疾病之一[1] 。据李亚南等1995年报道,由于鱼病的产生是鱼体本身免疫机能受抑制的结果,因此研究病菌与鱼体免疫之间的关系、疫苗与鱼体免疫之间的关系极具理论和应用价 研究报告R EPORTS STUDIES ON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ECOLOGY OF Lateolabrax j a p onicus LARVAL,JUVENILE FISH ZHU Jun q uan LI Min g y un SHAO Quan li JI A Din g w u (Departm ent of Fisheries,Ningbo Un iversity,315211) Receiv ed:Feb.28,2000 Ke y W ords:Lateolabrax jap on icu s ,Larvae j uveni le fish ,M orph ology ,Ecology Abstract The p resent p a p er deals with the larval and j uvenile fish of Lateolabrax j a p onicus.The mor p holo g 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ecolo g ical habits were observe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artificial seed breedin g in the p rocess of its larval and j uvenile fish develo p ment.The results show that,about ninth da y s after hatchin g ,the y olk sac disa pp eared.About thirt y sixth da y s after hatchin g ,median fin ra y s were differentiated.About fift y sixth da y s after hatchin g ,the scales weve formed.About eighty fifth days after hatching,the body was covered completely by scales.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ts morphology,its ecological habits were also changed accordingly.(本文编辑:刘珊珊)

几种常见的鱼类致病菌及其培养鉴定方法

爱德华氏菌属1. 迟缓爱德华氏菌 特征:迟缓爱德华氏菌为革兰氏阴性病原菌,短杆菌,大小多在(0.5 ~1)μm×(1-3)μm,无荚膜,亦不形成芽孢,为周毛菌,能运动。生长温度范围为15-42℃,最适为37℃,适宜pH值范围为5.5-9.0。但以pH 7.2较好,耐食盐浓度为0-4%, 培养:该菌在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上25℃培养24,能形成圆形隆起灰白色湿润并带有光泽呈半透明状的菌落直径约为0.5-1mm,在含5%-10%血液的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平板 。 2.鲇鱼爱德华氏菌 特征:鲇鱼爱德华氏菌属于爱德华氏菌属,在该属细菌中最难培养。菌体大小约1um×(2-3)um,为小直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无荚膜,不形成芽孢,兼性厌氧,25℃时有动力,在37℃时无动力。菌落大小为0.5mm 左右,圆形光滑、边缘整齐、稍隆起。由鲇鱼爱德华氏菌所引起的鱼类爱德华氏菌病主要是鲇鱼肠道败血症。该病有季节性,常发生于春季和秋季,鳙等可被感染发病,病鱼在咽部及口腔附近出现皮肤出血或淤血、鳃色变淡、突眼症状,解剖可见肾脏和脾脏肿胀,肝脏出血且有坏死灶,腹膜内有血性腹水。

培养:鲇鱼爱德华氏菌除为该属细菌中难养的。在培养基平板上生长较缓慢常需培养约48h才能形成直径1-2mm圆形光滑边缘整齐稍隆起的无色小菌落;二是尽管爱德华氏菌的生化特性都是以37℃培养为明显,但鲇鱼爱德华氏菌则更喜欢较低的温度其最适一般为25-30℃,在37℃时生长缓慢或完全不能生长,尤其是运动力只有在约28℃时才能表现出来且是微弱的。 弧菌属 特征:河流弧菌属于弧菌属,菌体大小为(0.5-0.8)μm×(1.8-2.5 )μm,为革 。 24h) 1. 嗜水气单胞菌 嗜水气单胞菌属于气单胞菌属,革兰氏染色阴性;兼性厌氧,具有呼吸和发酵代谢类型;能利用葡萄糖和其它糖类产酸,常产气无芽孢,不产生荚膜,散在或成双排列,端生单鞭毛(有运动性)的短杆菌,两端钝圆,大小多在(0.6-0.7)μm×1.4μm。菌落特征为圆形光滑、边缘整齐、较隆起、不透明的浅灰黄白色。 嗜水气单胞菌寄主广泛,可引起大宗淡水鱼等发生相应的细菌性败血症,危害鱼的种类最多、地区最广、损失最大。

几种常见的鱼类致病菌及其培养鉴定方法

爱德华氏菌属 1. 迟缓爱德华氏菌 特征:迟缓爱德华氏菌为革兰氏阴性病原菌,短杆菌,大小多在(0.5?1)X(1-3) g,无荚膜,亦不形成芽孢,为周毛菌,能运动。生长温度范围为15-42 C,最适为37C, 适宜pH值范围为5.5-9.0。但以pH 7.2较好,耐食盐浓度为 0-4% , 培养:该菌在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上25 C培养24,能形成圆形隆起灰白色湿润并带有 光泽呈半透明状的菌落直径约为0.5-1mm ,在含5%-10%血液的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平板 常用绵羊或家兔脱纤血液上的菌落与在普通营养琼脂上的基本一致,但稍大些。在麦康凯琼脂、SS琼脂、胆盐硫化氢乳糖琼脂(DHL )、木糖-赖氨酸-去氧胆酸盐(XLD )琼脂等肠 道菌选择性培养基上可形成较小菌落因其产生硫化氢能使菌落中央为黑色。在普通营养肉汤 中呈均匀混浊生长。 危害:德华氏菌感染症,鳖发生白板病,鳗鲡红头病,鳝鱼的红病和渠道鮎鱼的气肿性 腐烂病等 感染:感染可发生于全年缺乏明显的季节性,在水温20C以上时均可发生,但一般认 为水温在15C时,就能发生高峰期多出现在水温25-30 C时,一般于春季和夏季易发流行。 人工养殖的淡水鱼和海水鱼中均发现有该菌感染的发生如鲫、金鱼、虹鱒、大鳞大马哈鱼、黑鲈、真鲷、丽鲷、黑鲷、鲻鱼、川鲽、牙鲆等均可被感染发病,实验性可感染鲤鱼和青蛙。 分离培养:对于迟钝爱德华氏菌的分离培养,常见的临床标本材料是表皮肌肉坏死组织 及内脏器官组织等。通常将被检材料接种于普通营养琼脂血液琼脂及某种肠道菌选择性培养基(如SS 琼脂、DHL琼脂、XLD琼脂、麦康凯琼脂等)平板,置28C或37C恒温培养18-24h。 形态特征检查:包括对标本材料中及纯培养物的爱德华氏菌形态检查,常采用革兰氏染 色镜检,按该菌相应形态特征予以判定。 2. 鲇鱼爱德华氏菌 特征:鮎鱼爱德华氏菌属于爱德华氏菌属,在该属细菌中最难培养。菌体大小约1umx (2-3) um,为小直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无荚膜,不形成芽孢,兼性厌氧,25C时有 动力,在37 C时无动力。菌落大小为 0.5mm左右,圆形光滑、边缘整齐、稍隆起。由鮎鱼爱德华氏菌所引起的鱼类爱德华氏菌病主要是鲇鱼肠道败血症。该病有季节性,常发生于春 季和秋季,鳙等可被感染发病,病鱼在咽部及口腔附近出现皮肤出血或淤血、鳃色变淡、突 眼症状,解剖可见肾脏和脾脏肿胀,肝脏出血且有坏死灶,腹膜内有血性腹水。 培养:鲇鱼爱德华氏菌除为该属细菌中难养的。在培养基平板上生长较缓慢常需培养约

第2章 免疫组织和器官

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 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是机体执行免疫应答及免疫功能的一个重要系统。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细胞(如造血干细胞、抗原提呈细胞、淋巴细胞、NK细胞、粒细胞、肥大细胞、红细胞等)及免疫分子(如免疫球蛋白、补体、各种细胞因子和膜分子等)组成。本章重点介绍免疫器官和组织的结构与功能,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将在后续相关章节介绍。 免疫组织(immune tissue)又称为淋巴组织(lymphoid tissue)。淋巴组织在人体内分布广泛,其中胃肠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等黏膜下含有大量非包膜化的弥散淋巴组织(diffuse lymphoid tissue)和淋巴小结(lymphoid nodule),在黏膜局部抗感染免疫中发挥主要作用。淋巴组织是胸腺、脾、淋巴结等包膜化淋巴器官(lymphoid organ)的主要组分。淋巴器官因具有免疫功能,又被称为免疫器官(immune organ)。 免疫器官按其发生和功能不同,可分为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图2-1),二者通过血液循环及淋巴循环互相联系。中枢免疫器官发生较早,由骨髓和胸腺组成,多能造血干细胞在中枢免疫器官发育为成熟免疫细胞,并通过血液循环输送至外周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发生相对较晚,由淋巴结、脾及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等组成,成熟免疫细胞在这些部位定居,并在接受抗原刺激后产生免疫应答。 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经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进出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构成免疫系统的完整网络,既能及时动员免疫细胞,使之聚集于皮肤及内脏各处病原体等抗原存在部位,又能使这些部位的抗原经抗原提呈细胞摄取并携带至相应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进而活化T细胞或B细胞,从而发挥适应性免疫应答及效应作用。 第一节中枢免疫器官和组织 中枢免疫器官(central immune organ)或称初级淋巴器官(primary lymphoid organ),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人或其他哺乳类动物的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和胸腺。鸟类的腔上囊(法氏囊)是B细胞分化发育的场所。 一、骨髓 骨髓(bone marrow)是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及成熟的场所,是机体重要的中枢免疫器官。 (一)骨髓的结构与造血微环境 骨髓位于骨髓腔中,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具有活跃的造血功能,由造血组织和

免疫器官和组织ppt医学免疫学课件

免疫器官和组织ppt医学免疫学课件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1、机体的免疫功能:①免疫防御: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及其他有害物质(超敏反应/免疫缺陷病);②免疫监视:随时发现和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如由基因突变而发生的肿瘤细胞以及衰老、凋亡细胞(恶性肿瘤);③免疫自身稳定:通过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两种主要的机制来达到免疫系统内环境的稳定(自身免疫病)。 2、根据免疫应答识别的特点、获得形式以及效应机制,可分为固有免疫(先天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获得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3、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比较 4、适应性免疫应答可分为三个阶段:①识别阶段:T细胞和B细胞分别通过TCR和BCR精确识别抗原,其中T细胞识别的抗原必须由抗原提呈细胞(APC)来提呈;②活化增殖阶段:识别抗原后的淋巴细胞在协同刺激分子的参与下,发生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产生效应细胞(如杀伤性T细胞)、效应分子(如抗体、细胞因子等)和记忆细胞;③效应阶段:由效应细胞和效应分子清除抗原。

5、适应性免疫的三个主要特点:特异性、耐受性、记忆性。 6、关系:固有免疫往往是适应性免疫的先决条件;适应性免疫的效应分子可大大促进固有免疫应答。 7、免疫:是机体识别“自己”,排除“异己”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的总和,正常情况下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性防御功能。(是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身与异己物质,并通过免疫应答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体生理平衡的功能。) 第二章免疫器官组织 1、免疫系统的组成 2、中枢免疫器官(中枢淋巴器官或一级/初级淋巴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筛选与成熟的场所,包括胸腺和骨髓,在鸟类还包括腔上囊(法氏囊)。 3、骨髓:是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及成熟的场所,是机体内重要的中枢免疫器官。(既中枢又外周)

鮰鱼常见病的防治方法

斑点叉尾鮰肠道败血病 病原:鮰爱德华氏菌 症状:病鱼游动缓慢,时有头朝上,尾向下呈垂直飘浮状态。腹部肿胀,有浅色小血斑、突眼、大部分成鱼和亲鱼头顶部出现一条隆起瘤状物,溃破后,露出头骨,鳃丝严重贫血、腹腔内含腹水,全肠充血,肝、肾肿大并呈暗红色,严重时肝脏溃疡出现蜂窝状空洞,鳔外壁有血丝。 防治方法:1、在捕捞、运输、放养的过程中勿让鱼体受伤,在放养前进行消毒; 2、改水:水质解毒保护剂500-1000g/亩; 3、外用:鱼用出血停10-15ml米/亩(鱼水宁200-250ml)、第二代菌毒清100g 米/亩; 4、内服:聚维酮碘【或肠鳃康】+排毒护肝散+五黄粉+黄芪多糖; 斑点叉尾鮰养殖出血性腐败症的防治技术 病原:嗜水气单胞菌。 症状:病鱼在水中呈呆滞的抽搐状游动,停止摄食,体表有圆形稀疏的溃疡(皮肤、肌肉坏死),腹部肿胀,眼球突出,下颌出血,体腔内充满带血的液体,肾脏变软、肿大,肝脏灰白带有小的出血点,肠内充满带血的或淡红色的黏液,后肠及肛门常有出血症状、肿大。此病在养殖高温季节发病率较高,危害严重且不易控制、疗程长。 防治方法:使用50毫克/升的生石灰或1毫克/升的漂白粉全池泼洒,连续2~3天。同时按25毫克/千克鱼体重的用药量,将盐酸土霉素拌和在饲料中,连续投喂5~7天。 斑点叉尾鮰疱疹病毒病及其防治技术 斑点叉尾鮰疱疹病毒病是由鮰疱疹病毒I型感染引起斑点叉尾鮰的鱼苗、鱼种大批死亡一种鱼病。由于其爆发的最适温度为25~30℃,在近期南方普降暴雨,气温升高慢,对于该病的防治不能掉以轻心。

病原:鮰疱疹病毒I型,属疱疹病毒科,通称斑点叉尾鮰病毒(CCV)。病毒生长温度为10~35℃,最适温度为25~30℃。25℃时,病毒在池水中能生存2天,在曝过气的自来水中生活11天;4℃时,病毒在池水中能存活近1个月,在曝过气的自来水中生活近2个月;病毒在池底淤泥中迅速失活。病毒只有1种血清型。 流行情况:斑点叉尾鮰疱疹病毒病自然暴发仅仅是鱼苗和鱼种。流行适温为28~30℃,在28℃时14天内死亡率达94%,19℃时死亡率仅14%。斑点叉尾鮰成鱼带有病毒是传播源,带毒鱼可能通过尿排毒,该病主要危害当年鱼,感染鱼的规格多为体长小于10厘米或体重在10克以下的鱼苗或鱼种。当1~3周龄的鱼苗自然感染上该病时,3~7天内死亡率可达100%。3~4月龄的鱼种染病后死亡率可达40~60%。水温在25℃以上会突然发生较高的死亡率,7~10天内大多数鱼暴发流行,属急性型。 症状:病鱼中通常有20%~30%的鱼垂直游动,尾向下、头浮在水面;有些鱼尤其在惊动时常出现痉挛式旋转游动,沉入水底衰竭而亡;临死前病鱼反应迟钝,侧卧。病鱼的鳍基部(尤其是腹鳍基部)、腹部和尾柄处出血,腹部膨大,腹水增多,眼球突出,有时肛门突出;鳃苍白,有些病鱼的鳃出血,腹腔内有黄色或淡红色液体,内脏通常贫血,消化道内通常无食物,肠道内有淡黄色黏液样物,脾脏通常肿大变黑,肾脏、肝脏、胃肠道、脾脏、骨骼肌出血,或有淤斑。 诊断:根据症状及流行情况做出初步诊断:病鱼游泳异常,又旋转、又抽搐,不久便沉入水底,接着垂直地浮于水面,最终死亡;眼球突出,鳃显著褪色;皮肤和鳍有出血现象;晚期腹部膨胀,肛门突出。解剖发现胃扩张,内有粘液状液体,肌肉、肾、肝、脾等处可见出血。 预防措施: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进行预防。 1、加强综合预防措施,严格执行检疫制度,严禁在加水时带入野杂鱼。 2、发病地区,养殖对斑点叉尾鮰疱疹病毒病有抵抗力的长鳍叉尾刨和斑点叉尾鮰杂交种、白叉尾鮰、长鳍及尾鮰等。

迟缓爱德华氏菌 铁蛋白 Dps(DNA-binding proteins from starved cells)论文

迟缓爱德华氏菌论文:铁相关蛋白Dps对迟缓爱德华氏菌毒力影响的研究 【中文摘要】Dps(DNA-binding proteins from starved cells)属于铁蛋白超家族,是原核生物中特有的一类能结合铁离子、抗氧化损伤和保护DNA的重要功能蛋白。本研究在迟缓爱德华氏菌株TX01中克隆得到了Dps家族的两个基因dps1和dps2。将dps1和dps2基因在大肠杆菌中重组表达后,获得的可溶性蛋白rDps1和rDps2具有DNA结合功能和铁氧化酶活性。为了检测dps1和dps2的功能作用,我们构建了dps1和dps2的单基因缺失突变株TXDps1和TXDps2以及突变菌株TXDps2的dps1基因抑制表达菌株TXDps2RI。与野生型菌株TX01相比,TXDps1和TXDps2的生长没有显著性差异,但TXDps2RI 的逆境生长能力降低;TXDps1、TXDps2及TXDps2RI的抗氧化损伤、抗紫外线辐射能力皆明显减弱,但TXDps2RI的减弱程度较TXDps1和TXDps2更显著。毒力分析表明,与野生型菌株TX01以及TXDps1和TXDps2相比,TXDps2RI在牙鲆PBL中的生存复制能力显著降低,对牙鲆组织的感染能力大幅下降。综上所述,本研究证明了Dps1和Dps2具有保... 【英文摘要】DNA-binding protein from starved cells (Dps) is a member of ferritin-like proteins that exhibit properties of nonspecific DNA binding and iron oxidation and storage. In this study, we examined the biological property and function

医学免疫学考试题库重点带答案_第2章免疫器官和组织

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 一、单项选择 1. 属于人类中枢免疫器官的是: A.阑尾B.淋巴结C.骨髓D.脾E.扁桃体 2. 人类B 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部位是: A.胸腺B.淋巴结C.骨髓D.法氏囊(腔上囊)E.脾脏 3. 人类T 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部位是: A.骨髓B.胸腺C.法氏囊(腔上囊)D.淋巴结E.脾脏 4. 人体免疫细胞产生、发育、分化成熟的场所是: A. 胸腺和淋巴结 B. 骨髓和黏膜免疫系统 C. 淋巴结和脾 D. 胸腺和骨髓 E. 脾和胸腺 5. 人类B 淋巴细胞是在下列哪种免疫器官发育成熟的: A. 脾脏 B. 骨髓 C. 法氏囊 D. 胸腺 E. 卵黄囊 6. 属于人造血干细胞标记之一的是: A. CD16 B. CD2 C. CD3 D. CD21 E. CD34 7. T 细胞分化发育的中枢免疫器官是: A.淋巴结B.胸腺C.脾脏D.法氏囊E.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8. T 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是: A. 骨髓 B. 黏膜免疫系统 C. 淋巴结 D. 胸腺 E. 脾 9. 与脾脏不相关的是: A. T、B 细胞定居的场所 B. 合成某些生物活性物质 C. 过滤作用 D. 存在M 细胞 E. 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10. 新生儿先天性胸腺缺陷时: A. 细胞免疫功能正常,体液免疫功能正常 B. 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体液免疫功能升高 C. 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体液免疫功能正常 D. 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体液免疫功能下降 E. 细胞免疫功能正常,体液免疫功能下降 11. 实验发现鸡切除腔上囊后: A. 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体液免疫功能正常 B. 细胞免疫功能正常,体液免疫功能正常 C. 细胞免疫功能正常,体液免疫功能升高 D. 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体液免疫功能下降 E. 细胞免疫功能正常,体液免疫功能下降 12. 哺乳类动物的中枢免疫器官包括: A. 淋巴结和脾脏 B. 胸腺和骨髓 C. 腔上囊和胸腺 D.骨髓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E. 淋巴结和骨髓 13. 外周免疫器官包括: A. 骨髓、淋巴结、脾脏B. 胸腺、脾脏、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C. 腔上囊、扁桃体、淋巴结D. 脾脏、淋巴结、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E. 扁桃体、骨髓、淋巴结 14. 绝大多数T 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 A. 骨髓 B. 腔上囊 C. 脾脏 D. 胸腺 E. 淋巴结 15. 人类B 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 A. 骨髓 B. 腔上囊 C. 脾脏 D. 胸腺 E. 淋巴结 16. 成熟免疫细胞寄居的场所是: A. 胸腺 B. 胰腺 C. 腔上囊 D. 卵黄囊 E. 脾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