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复习精典)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复习精典)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复习精典)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复习精典)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一.整体结构

1.一条主线:国民收入的分配(解决为谁生产的问题)

2.知识体系:分配的两个方面(个人收入分配和国家收入分配)、两个分配环节(财政、税收)

3.整体把握:

一个制度---分配制度,

一个关系---效率与公平;

两个作用---财政和税收的作用;

三种分配方式----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者成果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

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

四种财政收入,四种违反税法行为;

五种财政支出;

六个基本概念---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效率、公平、财政和税收。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7.1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一、重点思考

1、识记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

2、理解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按劳分配的意义?

3、重点理清各种分配方式的分配范围(重难点,理解,区别)

二、基础知识点理解

(一) 我国的分配制度

1、我国的分配制度是: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我国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①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分配方式

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此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二)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原因及其作用

1、按劳分配的含义: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

项必要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突出强调:

按劳分配的对象:个人消费品。

按劳分配的尺度: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

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①工资、奖金、津贴(国家机关、公有事业单位、公有企业、公有控股企业中);②联产计酬(农业集体经济中)。按劳分配的的范围: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

按劳分配的地位: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判断:

下列属于按劳分配的有:

1 企工人的收入( );②国企工人的工资、奖金、津贴(

)。

2、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相互区别)

①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①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体现了效率)

②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体现了公平)

突出强调:

1、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的收入与其劳动成果及企业的经济效益相联系;

2、现阶段,在不同地区和不同企业尚不能实现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

(三)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存在于个体经济中)

②特点:个体劳动者既是劳动者,又是经营者、投资者,不仅要付出劳

(1)生产要素的内容:资本、土地、劳动、技术、管理等。

判断:

①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收入,属于按劳分配。( )

②按劳分配体现公平,利于缩小收入差距;按生产要素分配体现效率,利于克服平均主义。( )

(2)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B、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知识总结: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

A.是什么: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B.为什么:

①这是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当前我国生产力总体水平低、发展不平衡,呈现多层次。

②由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③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④坚持和完善此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

⑤实践证明,坚持此制度,对加快经济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起到了巨大促进作用。

7.2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一、重点思考

1、了解收入分配公平的要求

2、理解并识记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理解,必记)

3、理解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知道如何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二、基础知识点理解

(一)收入分配公平

的基本生活需要。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主义公平的重要体现。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有着根本的区别。

2、收分配公平的意义(理解并识记):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3、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举措(如何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实现社会公

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

②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

③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⑤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级分化,实现公平分配。

(二)效率与公平(理解并识记)

1、效率与公平二者的关系:

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

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理解:社会公平的逐步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

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理解:只有维护劳动者公平分配的权利,保证劳动者的利益,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②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存在矛盾

2、如何处理好效率和公平二者关系(重点,理解并识记)

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②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

③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突出强调:

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而不仅仅是再分配才注重公平。

2、与公平背道而驰的有两种分配不公:①平均主义;②收入悬殊(差距过大),甚至两极分化。

三、补充知识——主观题知识总结:(理解必记)

(一)重视收入分配公平的原因及如何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公平、实现共同富裕

原因:

1、公平的收入分配时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要求;

2、现阶段我国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差距较大也要求收入分配公平。

3、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公平的收入分配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有利于促进消费、扩大内需,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共同富裕的措施(理解,必记)

1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发展,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

2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3 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占合理比重;

④再分配更注重公平。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5 完善社会会保障体系,扩大覆盖面;

6 积极扩大就业,切实保障劳动者平等就业的权利;

⑦统筹城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第7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第三单元第7课《个人收入的分配》课时训练(人教实验版必修1)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72分) 1.下列做法符合我国分配制度的有( ) ①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②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 ③凭借行业垄断和某些特殊条件获得个人额外收入 ④规范收入分配、消除收入差距、防止两极分化 A.①②④B.①④ C.②③④D.①② 解析:此题易误选④,“规范收入分配、消除收入差距、防止两极分化”的做法不是分配制度的体现,而是我们国家实现社会公平的体现。 答案:D 2.之所以要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因为( ) A.按劳分配有弊端 B.各种生产要素均创造商品价值 C.市场经济需要发挥各种生产要素的作用 D.生产要素不仅作用于生产,也作用于流通 解析:关于生产要素的重要性的说法只有C项是正确的,而现在之所以要按生产要素进行分配,并不是因为按劳分配有弊端,故其他三项都排除。 答案:C 3.2010年9月7日至9日,财政部代发2010年第七期和第八期地方政府债券,共计358亿元。据悉,其中安徽两期地方债共计89亿元,票面年利率均在2%以上。居民购买地方债所得属于按资本要素分配取得的收入。下列对这一分配方式认识正确的是( ) A.它是提高居民收入的主要途径 B.它是个人消费品分配的主要方式 C.它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收入分配方式 D.它是由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的分配方式 答案:C 4.60多年来,我国的分配制度经历了从“单一的按劳分配方式→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多种分配方式为补充→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变迁。促成这一变迁的根本原因是( )

经济生活 艺术生资料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高考考点】 (1)分配制度:生产决定分配,按劳分配及其作用,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效率与公平: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考点一分配制度 【必背】1.生产决定分配 (1)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决定分配方式。 (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1)含义: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它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做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2)原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3)意义: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4)地位:按劳分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因为公有制是我国经济的主体,在公有制经济中就业的劳动者占多数。 3.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按生产要素分配机制 ①具体形式: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 【必背】②意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完善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注意】劳动收入不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例: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工资收入不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如:私企、外企中劳动者的工资收入。 劳动收入:劳动收入即劳动所得,是相对于不劳而获的剥削收入和资本收入而言的。形式多样,如按劳分配收入、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按劳动要素分配的工资收入等。 非劳动收入:按资本分配的收入,如利息、股息。风险收入,如红利。 考点二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复习精典)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一.整体结构 1.一条主线:国民收入的分配(解决为谁生产的问题) 2.知识体系:分配的两个方面(个人收入分配和国家收入分配)、两个分配环节(财政、税收) 3.整体把握: 一个制度---分配制度, 一个关系---效率与公平; 两个作用---财政和税收的作用; 三种分配方式----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者成果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 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 四种财政收入,四种违反税法行为; 五种财政支出; 六个基本概念---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效率、公平、财政和税收。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7.1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一、重点思考 1、识记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 2、理解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按劳分配的意义? 3、重点理清各种分配方式的分配范围(重难点,理解,区别) 二、基础知识点理解 (一) 我国的分配制度 1、我国的分配制度是: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我国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①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分配方式 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此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二)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原因及其作用 1、按劳分配的含义: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

项必要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突出强调: 按劳分配的对象:个人消费品。 按劳分配的尺度: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 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①工资、奖金、津贴(国家机关、公有事业单位、公有企业、公有控股企业中);②联产计酬(农业集体经济中)。按劳分配的的范围: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 按劳分配的地位: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判断: 下列属于按劳分配的有: 1 企工人的收入( );②国企工人的工资、奖金、津贴( )。 2、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相互区别) ①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①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体现了效率) ②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体现了公平) 突出强调: 1、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的收入与其劳动成果及企业的经济效益相联系; 2、现阶段,在不同地区和不同企业尚不能实现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 (三)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存在于个体经济中)

2014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经济生活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教学设计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一、课标要求: 阐释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解析“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二、明确考点: (1)分配制度 生产决定分配、按劳分配及其作用、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效率与公平 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三、学习目标: 识记:生产决定分配、按劳分配及其作用、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公平的含义、收入分配 公平的表现及意义、效率的含义、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正确处理二者关系。 理解: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客观必然性 ⑵区分按劳分配与其他分配形式 ⑶全面理解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如何实现社会公平 四、重点与难点: 我国的分配制度,社会公平的意义和实现,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五、考情分析 近三年高考本课考查的重点是按生产要素分配,提高效率、促进公平。命题主要以时政、社会热点或选取、创设具体事例为背景,采用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种形式来考查。 促进收入分配公平这一考点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高频考点,也是2014年高考的命题热点。在复习 时应联系当前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实际,结合党和政府有关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的论述,特别是结合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理解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理顺分配关系、实现公平分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六、复习方法:教材梳理+考点解析+典例分析+练习巩固 七、课时安排:2课时,专题训练2课时 八、体系构建

九、考点梳理 考点一分配制度 (一)知识梳理 1.生产决定分配 ⑴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⑵客观必然性:①根本原因:生产力决定。生产决定分配;②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以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③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2.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⑴地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居于主体地位。 ⑵基本内容和要求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⑶按劳分配的原因 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⑷意义: 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3.按生产要素分配。 ①内涵: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

第七课个人收入分配(含答案)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课前预习案 [展示考点] (1)分配制度:生产决定分配;按劳分配及其作用;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效率与公平: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一.填空: (一)我国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是什么:。(2)为什么: ①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 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必然实行的分配制度。 ②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就必须坚持;发展市场经济,就必须承认。只有两者结合起来,才能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3)按劳分配为主体: ①是什么(内容和基本要求):按劳分配是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它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做了各种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如公有制企业中的工资、奖金、津贴等) 注意:按劳分配不等于按劳动要素分配。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适用范围: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要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存在为前提。而按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要素)分配,在资本主义社会就普遍实行,它存在于我国的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中,意味着劳动者只是受雇于企业主,他们只能作为劳动要素的提供者参与生产要素分配。两种收入所体现的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不同。 ②现阶段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 A: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B:意义: ①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②激励劳动者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③按劳分配是对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体现了劳动者的社会地位。 C:地位:决定了按劳分配在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2018届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7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学案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第7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考纲展示1.分配制度:生产决定分配;按劳分配及其作用;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效率与公平: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主干解读】 把握1个核心 收入分配公平的维护 理解2种分配方式 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 明确3对关系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生产力与分配制度、所有制与分配制度 整合4项措施 大力发展生产力、完善分配制度、初次分配、再次分配 考点一分配制度 考点梳理 1.生产决定分配

【温馨提示】生产决定分配,所以维护公平的根本措施是大力发展生产力。 2.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1)按劳分配为主体 ①适用范围:公有制经济。 ②分配尺度: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 ③分配对象:个人消费品。 ④分配原则: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2)客观必然性: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①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 ②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③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3)意义 ①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②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温馨提示】公有制经济范围内的分配方式并不都是按劳分配,只有工资、奖金、津贴等劳动所得属于按劳分配。其他股票、技术入股等所得,都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3.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多种分配方式:除按劳分配外,我国还实行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2)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意义 ①体现了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 ②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③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温馨提示】劳动收入不能等同于按劳分配,劳动收入的分配包括按劳分配和按劳动要素分配两部分,而按劳分配只针对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所得。 重难突破 正确认识各种分配方式

高一政治寒假作业第七课个人收入与分配第二框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第十四天 第七课个人收入与分配第二框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一、单项选择题: 1. 某市规定,在市属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中,职工工资增长要与企业经济效益增长同步,职 工工资增幅应高于经营者和管理层工资增幅,技术人员的特殊付出要得到承认。这表明() ①在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②在我国收入分配相对平等 ③要努力缩小收入分配差距④生产要素要按贡献参与分配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 “分配率”(劳动者的工资总额占GDP的比例)是衡量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公平与否的重要 指标。市场经济成熟国家的分配率一般为54%—65%,而我国的则为15%—21%。下列有利于提高我国分配率的是 ( ) ①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调节机制 ②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③逐步提高企业职工的最低工资标准 ④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 3. 有人用拆字法解读“幸福”二字:“幸”字是由土和¥(钱)构成,“福”字包含了衣、口、 田。这样看来,“幸福”是指一个温馨和睦的家,有房住、有田耕、有钱花。从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状况看,要提升人民的幸福程度,应该 () ①大力增加财政收入②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③满足居民合理住房需求④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4.国务院发布的《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要求,从2016年起,绝大多数地区最 低工资标准要达到当地城镇从业人员平均工资的40%以上,确保低收入者具有基本的保障,让更多人分享改革发展成果。这一要求 ( )

①使初次分配的结果更能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 ②旨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平 ③有利于引导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理顺劳资关系 ④体现了再分配调节机制在维护社会公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治理之道,莫要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下列做法能够体现上述观点的是 ( ) ①多渠道增加财产性收入②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 ③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的发展 ④通过完善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必须() ①通过完善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收入所占比重 ②通过加大城乡统筹力度,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 ③通过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增加群众的财产性收入 ④通过提高社会保障标准,保障初次分配更加公平 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② D. ②④ 7.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2016年5月1日起两年内,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 过20%的省份,将缴费比例降至20%,同时也下调了失业保险总费率(个人费率不超0.5%)和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为企业和职工减负。降低企业“两险一金”费率旨在 () ①完善社会保障,实现分配公平 ②加大财政支持,促进转移支付 ③增加职工现金收入,提升消费能力 ④减轻企业经济负担,增强市场活力 A.①②B.②③ C.①③ D.③④ 8.下列体现“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措施是 ()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同步练习: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含解析

.个人收入的分配 一、选择题 1.践行“共享发展”理念,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就要从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出发,着力构建公平公正、共建共享的发展新机制。从分配角度看,下列有助于公平公正的有() ①改革分配制度,实现收入分配均等化②精准扶贫,让贫困人口共享改革发展成果③降低创业成本,有效激发社会投资活力④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缩小社会收入差距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下列属于按劳分配收入的是() ①张某在私营企业中获得的工资收入②王某承包土地种植水稻获得的收入③李某出租土地承包经营权所获得的收入④孙某在国有企业的工资和奖金收入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3.2008年起个税起征点调整为3500元,至今已多年未上调。近两年,“两会”上要求上调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呼声再起,多位代表委员建议将个税起征点上调至5000元或10000元。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调整() ①必然降低国家财政收入②有助于个人收入分配的调节,实现社会公平③能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进一步缩小收入差距④能引导和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为了实现收入分配公平,下列措施与其效果对应正确的是() 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③④ D.③⑤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指出,要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支持人才资本和技术要素贡献占比高的高新技术企业等开展员工持股试点。这表明() ①我国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地位平等、相互促进 ②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③此做法有利于增强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 ④优化企业组织结构,有利于保持核心人才队伍的稳定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收入分配改革涉及千家万户的“钱袋子”。要让人们普遍有“获得感”而不是“没底感”,首先是要加快收入分配改革的力度。下列改革措施中能体现我国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是() A.出台实施《存款保险条例》 B.提高进城农民工的最低工资标准 C.机关事业单位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实行并轨 D.通过《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 7.(2017·东北三省三校联考)股票期权是上市公司给予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科技骨干的前瞻

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文档:必修1_第3单元_第7课_个人收入的分配

人教版2019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最新考纲] 1.分配制度:生产决定分配;按劳分配及其作用;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效率与公平: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考点1| 我国的分配制度 (对应学生用书第43页) 命题揭秘导航 本考点近几年趋“冷”,但作为我国分配制度的基础理论,也不可忽视。 该考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各种分配方式的理解,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 各种分配方式的认识。 全国卷5年0考 1.生产决定分配 提醒生产决定分配,所以维护公平的根本措施是大力发展生产力。 2.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具体内容 和要求 (1)适用范围:②公有制经济。(2)分配尺度:劳动者向社会提供 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3)分配对象:③个人消费品。(4) 分配原则: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原因 (1)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2)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 下④生产力的发展水平。(3)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

动的性质和特点 意义(1)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2)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⑤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地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提醒公有制经济范围内的分配方式并不都是按劳分配,只有工资、奖金、津贴等劳动所得属于按劳分配;其他如股票、技术入股等所得,都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另外还存在着发放福利等平均分配形式。 3.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形式:劳动、资本、⑥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2)意义 a.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⑦合法性的确认。 b.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c.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增加⑧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提醒劳动收入不能等同于按劳分配,劳动收入的分配包括按劳分配和按劳动要素分配两部分,而按劳分配只针对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所得。 [理解—重点难点探究] 我国的分配方式 [问题导引] 2017年12月李冰一家的月收入为26 000元。李冰的父亲是国有企业职工,月工资4 000元;李冰的母亲是外商独资企业的技术员,月收入6 000元;李冰本人是私营企业的老板,月投资税后利润收入10 000元;李冰之妻是外资企业会计,月收入6 000元。 (1)李冰一家的收入各属于哪种分配方式的收入? (2)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现阶段实行什么样的分配制度? [提示](1)李冰父亲的收入分配方式是按劳分配;李冰母亲是按技术要素分配;李冰本人是按资本要素分配;李冰的妻子是按劳动要素分配。 (2)体现了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规律总结]

第七课 个人收入与分配知识点总结

第七课个人收入与分配 考点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1、按劳分配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2、基本内容与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3、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可能性) (2)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现实性) (3)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必要性) 4、意义:(1)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考点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按劳分配以外的分配方式:主要包括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个体经济):个人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收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 个人劳动者充当的角色:既是劳动者,又是经营者、投资者。 国家政策: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 2、按生产要素分配: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权益收益分配。 内容:参与收益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土地等。 意义: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充分造福于人民。 3、实行这种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此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考点三: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效率与公平 (1)效率的含义: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较,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2)效率提高: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人们总是追求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成果。 (3)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的影响:因为分配是再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生产决定分配,但分配又仅作用于生产。如果分配方式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就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