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庄子寓言三则教案

庄子寓言三则教案

庄子寓言三则教案
庄子寓言三则教案

题庄子寓言三则

吟诵

探究

1课时

三维度四水平教学目标水

1

课前自学

1.1疏通寓言字面意思

1.2理解庄子寓言含义

2

课堂交流

2.1感悟庄子寓言中体现的思想——淡泊名利

3

课堂拓展

3.1 庄子名利观

4

深入探究:

4.1如何看待“名和利”

教学重点理解庄子寓言的含义

教学难点感悟庄子的淡泊名利的思想

教学方法分组讨论,交流汇报,在朗读中理解,在感悟中体会

教具文本、PPT

学具纸质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司马迁在《史记·老庄申韩列传》中曾指出“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

庄子在其《寓言》篇中自叙其著述的特点时也明确的提到“寓言十九”,也就是说在整个著作之中百分之九

十的内容都取材于寓言。

可见寓言的确是庄子思想的载体,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庄子寓言,共同感受寓言中庄子博大精深的思想。

二结合寓言理解庄子思想

1分小组讨论寓言含义、分析寓言中所体现的庄子的思想(课下)

2课堂交流

(1)读寓言

(2)译文字

(3)谈感受(寓言含义)

第一篇

【原文】

惠子相梁

惠子②相③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⑤中三⑥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鵷鶵⑦,子知之乎?夫鵷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⑧,非练实⑨不食,非醴泉⑩不饮。于是(11)鸱(12)得腐鼠,鵷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13)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庄子·秋水》

【注释】

①节选自《庄子·秋水》。庄子(约公元前369——公元前286),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战国时哲学家。濮水,水名,在今河南省濮阳县。

②惠子:即惠施,战国时宋国人,哲学家,庄子好友。

③相(xiàng):辅助君主的人,相当于后代的宰相。这里用作动词,做宰相的意思。

相梁:在魏国当宰相。战国时期魏国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后的别称。

④或:有的人。⑤国:国都。⑥三:虚指多次。

⑦鹓鶵(yuānchú):鶵,古同“雏”。鹓鶵为古代传说中像凤凰一类的鸟,习性高洁。

⑧止:栖息。⑨练实:竹实,即竹子所结的子。

⑩醴(lǐ)泉:甘泉,甜美的泉水。醴:甘甜.

(11)于是:在这时。 (12)鸱(chī):猫头鹰.

(13)吓(hè):模仿鸱发怒的声音。下文的“吓”用作动词。

第二篇

【原文】

庄子钓于濮水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①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

二大夫余曰:“宁生而曳②尾涂③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庄子·内篇》

【注释】

①巾笥sì:谓以巾包裹。

②曳:拖。

③涂(tú):泥。

第三篇

【原文】

曹商舐痔

宋人有曹商者,为宋王使秦。其往也,得车数乘。王说之,益车百乘。反于宋,见庄子曰:“夫处穷闾阨巷①,困窘织屦②,槁项黄馘③者,商之所短也;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商之所长也。”

庄子曰:“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痤④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子岂治其痔邪?何得车之多也?子行矣!”

——选自《庄子·杂篇·列御寇》

【注释】

①阨巷:狭窄的里巷

②屦:古代用麻葛制成的一种鞋

③馘:xù,脸。槁项黄馘:脖子干瘦,脸色蜡黄。形容人因生活贫困而饿的面黄肌瘦的样子。

④破痈溃痤:破除脓疮溃散疖子。

小结:

这三则寓言都谈论了一个什么样的话题?庄子如何看待功名利禄——淡泊名利

板书

二、庄子认为该如何正确看待“名和利”呢?(通过以下庄子名言来理解)

“求名失己,非士也。”——《庄子·大宗师》

“弃隶者若弃泥涂,知身贵于隶也。”——《庄子·田子方》

舍弃名利如同舍弃泥土,懂得自身比名利得失宝贵。

“不为轩冕肆志,不为穷约趋俗”。——《庄子·缮性》

不要为了谋求高官厚禄而纵欲恣行,也不要因为穷困潦倒而随波逐流。

关于庄子:

“往贷粟于监河侯”《外物》

庄周①家贫,故②往贷粟③于监河侯。监河侯④曰“诺⑤。我将得邑金⑥,将贷子⑦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⑧作色⑨,曰“周昨来,有中道⑩而呼者,周顾(11)视车辙(12)中有鲋鱼(13)焉(14)。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15)者耶(16)?’对曰:‘我,东海之波臣(17)也。君岂有(18)斗升之水而活(19)我哉?’周曰:‘诺,我且(20)南游(21)吴越之王(22),激(23)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24)与,我无所处(25)。吾得斗升之水然(26)活耳。君乃言此,曾(27)不如早索(28)我于枯鱼之肆(29)(30)!’”。

有一天,庄子家里实在是揭不开锅了,去借米,等米下锅。他找监河侯,一个专门管水利的小官,向他借点粮食。监河侯说,你看我现在正在忙着收租子,等我把租子全部收上来,就借你300两黄金。庄子一听,就给监河侯讲了一个故事。他说,昨天我从这个地方过,听到有人叫我,看了一下四周没人,又找了一圈,低头发现地上车沟轧出来的车辙印里面有一条小鲫鱼。小鲫鱼说,给我点水喝好吗?只要有一升水,就能救我的命。庄子说,可以。但是我现在没有水,等我到吴越去,向吴越王请求,开通西江的水,引水回来接你回归大海怎么样?小鲫鱼说,等你把那么远的水调来,那时候,你到那个卖鱼干的铺子,或许还能找到我。说完这个故事,庄子就走了。说明庄子在现实的境遇中,并不一个超越,洒脱,生活富足无忧的人。

小结:

生活的困窘并没有让庄子屈服于名与利,他不受名的约束,利的诱惑,要做追求自由,志向高洁之士。

讨论:

有人说:“庄子这种无视名利的思想是不思进取的表现”,你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三、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或现实生活谈谈你对“如何面对名与利”的看法?

四、作业

1 摘抄庄子有关“生与死”内容的寓言(三则)。

2按照今天课堂展现方式,理解庄子”如何看待生与死”的寓言。

三则寓言故事,构思新颖,妙趣横生,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庄子淡泊名利的精神境界,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巧妙地将思想观点穿插在文中,增强了理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让人们更深刻地感受庄子散文丰富的浪漫主义色彩,体味庄子的思想内涵。

2019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7.伊索寓言三则狐狸和葡萄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7.伊索寓言《狐狸和葡萄》教案 执教者:张帅 教学要求: 1、会写本课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3、能联系课文内容,通过比较感悟寓意,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1分钟) 同学们,你们之前学习过关于狐狸的寓言故事吗?没错,是《狐狸和乌鸦》的故事,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狐狸和谁的故事呢?你知道这篇故事选自哪里吗? 二、生字教学:(5分钟) 在黑板上的课题中呀有一个字是本课的生字,哪位同学能够找到?找一个同学到黑板上书写“伊”字。那么要想写好这个字,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谁来说一说?教学生字“伊”。这位同学再次在黑板上书写“伊”字。 在我们的预习单上,还有一个生字“串”,你认为要想写好这个字,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教学生字“串”。 三、小古文教学《狐与葡萄》:(20分钟) 在学习本篇故事之前呢?我们先来认识一篇小古文《狐与葡萄》,首先,请大家拿起笔,听老师来读,给不认识的字标上拼音。 教师读、教师领读、学生自由读、指生读。 解释加点字,古诗文翻译。 昔有一狐的昔是什么意思?累累是什么意思?你能从累累这个词感受到葡萄是什么样子?在这一句中,你还能从哪个字感受到葡萄之多呢?狐狸看到这些万紫千红、累累可爱的葡萄是一种什么反应呢?这一句中有没有哪个词能够来形容狐狸的这种反应吗?是呀,狐狸是多么喜欢这些葡萄,多么想吃这些葡萄呀,让我们用我们的朗读来读出葡萄的美和狐狸的喜爱好不好?齐读。 老师从大家的读声中仿佛看到了葡萄架上那水晶晶、紫莹莹的葡萄。老师都想去尝一尝了。你们想尝一尝这鲜美的葡萄吗?狐狸早就垂涎久之了。奈无猿升之技的奈是什么意思?猿升之技又是什么意思呢?大快朵颐是什么意思呢?谁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狐狸个子太小了,够不到葡萄呀,只能在葡萄树下眼巴巴的?望着。望则生怨,怨则生怒,怒则生绯,无所不至。怨是什么意思?怒是什么意思?绯是什么意思?天哪,这只狐狸吃不到葡萄,竟开始怨恨,怨恨不够还要恼怒,恼怒之后还要诽谤,没有它责怪不到的地方。让我们通过朗读来感受一下狐狸的无奈和恼怒好不好?齐读。 于是呀,这只狐狸开始口是心非,自谓约。谓是什么意思呢?狐狸安慰自己哪三句话呢?找三个同学分别来读。 “似此葡萄绝非贵重之品,罕见之物。”似是什么意思?此是什么意思?谁能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吗? “况其味酸涩,吾从不下咽。”况是什么意思?其指什么?吾指谁?谁能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吗?

庄子寓言三则教案

课 题庄子寓言三则 课 型 吟诵 探究 课 时 1课时 三维度四水平教学目标水 平 1 课前自学 1.1疏通寓言字面意思 1.2理解庄子寓言含义 水 平 2 课堂交流 2.1感悟庄子寓言中体现的思想——淡泊名利 水 平 3 课堂拓展 3.1 庄子名利观 水 平 4 深入探究: 4.1如何看待“名和利” 教学重点理解庄子寓言的含义 教学难点感悟庄子的淡泊名利的思想 教学方法分组讨论,交流汇报,在朗读中理解,在感悟中体会 教 学 用 具 教具文本、PPT 学具纸质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司马迁在《史记·老庄申韩列传》中曾指出“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

庄子在其《寓言》篇中自叙其著述的特点时也明确的提到“寓言十九”,也就是说在整个著作之中百分之九十的内容都取材于寓言。 可见寓言的确是庄子思想的载体,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庄子寓言,共同感受寓言中庄子博大精深的思想。 二结合寓言理解庄子思想 1分小组讨论寓言含义、分析寓言中所体现的庄子的思想(课下) 2课堂交流 (1)读寓言 (2)译文字 (3)谈感受(寓言含义) 第一篇 【原文】 惠子相梁 惠子②相③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⑤中三⑥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鵷鶵⑦,子知之乎?夫鵷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⑧,非练实⑨不食,非醴泉⑩不饮。于是(11)鸱(12)得腐鼠,鵷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13)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庄子·秋水》 【注释】 ①节选自《庄子·秋水》。庄子(约公元前369——公元前286),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战国时哲学家。濮水,水名,在今河南省濮阳县。 ②惠子:即惠施,战国时宋国人,哲学家,庄子好友。 ③相(xiàng):辅助君主的人,相当于后代的宰相。这里用作动词,做宰相的意思。 相梁:在魏国当宰相。战国时期魏国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后的别称。 ④或:有的人。⑤国:国都。⑥三:虚指多次。 ⑦鹓鶵(yuānchú):鶵,古同“雏”。鹓鶵为古代传说中像凤凰一类的鸟,习性高洁。 ⑧止:栖息。⑨练实:竹实,即竹子所结的子。 ⑩醴(lǐ)泉:甘泉,甜美的泉水。醴:甘甜.

庄子语录翻译及赏析

庄子语录翻译及赏析 导读:且夫⑴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逍遥游》。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欢迎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庄子语录翻译及赏析 1. 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庄子齐物论》 【翻译】最有智慧的人,总会表现出豁达大度之态;小有才气的人,总爱为微小的是非而斤斤计较。合乎大道的言论,其势如燎原烈火,既美好又盛大,让人听了心悦诚服。那些耍小聪明的言论,琐琐碎碎,废话连篇。 2.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翻译】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之中。 3. 且夫⑴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逍遥游》 【翻译】如果水积的不深不厚,那么它就没有力量负载大船。从大舟与水的关系看,我们至少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求大学问,干大事业,必须打下坚实、深厚的基础。 4. 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庄子。大宗师》 【翻译】相互结交在不结交之中,相互有为于无为之中。交友要达到相交出于无心,相助出于无为。这才是"莫逆之交"。 5. 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庄子逍遥游》

【翻译】厨师虽然不做祭品,主持祭祀的司仪是不会越过摆设祭品的几案,代替厨师去做的。此谓尽管庖人不尽职,尸祝也不必超越自己祭神的职权范围代他行事。表现了庄子无为而治的思想,成语"越俎代庖"即由此而来。 6.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庄子养生主》 【翻译】以无厚入有隙,所以运作起来还是宽绰而有余地的。说明做事要“依乎天理”,“以无厚入有间”,这是庄子养生论的核心。同时说明了要认识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成语"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这两条成语,都出自这里。 7. 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庄子人间世》 【翻译】用火来救火,用水来救水,这样做不但不能匡正,反而会增加(卫君的)过错。假借孔子教导颜回的话,来阐明一种处世之道。成语“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出此。 8. 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庄子齐物论》 【翻译】世上一切事物,无不存在对立的另一面,无不存在对立的这一面。从另一面看不明白的,从这一面就可以看得明白些。所以说,彼出于此,此也离不开彼。即事物对立的两面,谁也离不开谁。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对立统一规律,是对形而上学和绝对论的否定。比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早2400年。更多孟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二单元7 伊索寓言三则 苏教版(2016)

第7课伊索寓言三则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喉、咙、贯、设、套、错、掺、灾、教、训”等10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伊、串、谎、歌、诈、粪”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对伊索寓言有所了解。 4.弄清每则寓言中的角色和故事情节。 教具准备:《伊索寓言》的资料、生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了解寓言,导入新课 1.同学们都很喜欢看寓言故事,那你们知道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吗? (寓言,是通过一个小故事,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往往带有讽刺和劝诫的性质。) 2.简介《伊索寓言》及其作者。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曾经是一个奴隶。他机智幽默,聪颖过人,在儿童心目中始终扮演一个故事大王的角色。《伊索寓言集》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它的内容十分在一定历史条件下,题材相当广泛,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古希腊的社会现实和风土人情,尤其集中反映了下层社会里奴隶的思想感情。《伊索寓言集》里的角色大都由动物担任。这些动物和人一样,会思考,能说话,从本质上说仍是人的化身,代表着当时社会上的各色人物。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篇寓言故事。板书:《伊索寓言》 二、引入课题,初读寓言。 1.课文共有三则寓言。我们首先来学习《狐狸和葡萄》。(板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提出初读要求: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注意生字的读音,读通读顺句子。 3.汇报初读情况。学生说说自己对寓言内容的理解。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在自学生字时,你有哪些困难?(在字音、字型、字义等方面的困难)在自学生字时,出示生字卡片,“喉、咙、贯、设、套、错、掺、灾、教、训”,指名读。 生:“错”应读“cuò”不读“chuò”。 生:“掺”读翘舌音,应读“chān”不读“cān”。 生:“灾”读平舌音,应读“zāi”不读“zhāi”。 生:“咙”是后鼻音。 2.师生共同解决困难,观察下面词语有什么特点?出示词语“狐狸、葡萄、喉咙、惊慌、说谎” 生:两个字偏旁是一样的。 你还知道这样的词语有哪些? 生:设计、灾害。 3.指导书写。出示词语“伊、串、谎、歌、诈、粪”。 生:“伊、谎、诈”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偏旁都是在左边,书写时都是左窄右宽。 生:“串”竖要在中间。 生:“粪”下面“共”的第二横要长一些。 4.描红书写。 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四、细读课文,领会寓意。 1.齐读第一、二自然段。 2.自读每自然段。思考: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狐狸非常想吃葡萄? 生:馋得直流水

庄子寓言8则

庄子寓言8则 东施效颦 西施是越国有名的美女。他经常患心痛的毛病,病时总是用手按住胸口,紧紧地皱着眉 头。人家看到她这副病态的表情,觉得比平日另有一种妩媚的风姿,显得很可爱。邻居有一 位东施,虽然其丑无比,却不甘示弱,她照样模仿西施的病态表情:用手按住胸口,紧紧地 皱着眉头,就自以为同西施一样的美丽。可是看见东施这副怪模样的人,几乎没有一个不作 呕的。 [原文] 西施痛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 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庄子·天运》) [简析] 东施虽不漂亮,如果安分守己,不去模仿西施,也未见得那样令人看不过去;但她却不 管自己和西施容貌不同,硬要学西施的病态表情,结果是愈学愈丑,令人作呕。这种不顾条 件生搬硬套的学习方法,是值得引以为鉴戒的。 邯郸学步 燕国寿陵地方的人,走路的样子八字朝外,摇摆蹒跚,十分难看。当地有个土生土长的 小伙子听说赵国邯郸人走路的姿态相当优美。就跋山涉水前去学习。小伙子风尘仆仆来到赵 国首都邯郸。果然,只见繁华大街上,人人走路的姿式都十分优雅,一抬手一举足,都显示 着高贵的风度。小伙子自惭形秽,连忙跟着行人模仿起来。学了几天,越走越别扭。小伙子 想,一定是因为自己的恶习大深了,不彻底抛弃自己的老步法,肯定学不好新姿式。于是, 这位小伙子从头学起,每迈出一步都要仔细推敲下一步的动作,一摆手、一扭腰都要认真计 算尺寸。他虽然废寝忘食地学,还是没有学会邯郸人走路的姿式,倒反把自己原来的走路样 子也忘了个精光。当他要回燕国的时候,手足无措,只好在地上爬着回去。 [原文] 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欤)?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 耳。(《庄子·秋水》) [简析] 这位寿陵少年的学习热情是可嘉的,但他不是根据自己的原有条件,取人之长,因时制 宜,而是生搬硬套,亦步亦趋,所以结果是失败。学习别人的长处,固然十分重要,但是更 值得注意的,是学习的方法一定要对头,要实事求是。

庄子语录翻译及赏析

庄子语录翻译及赏析 且夫⑴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逍遥游》。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欢迎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庄子语录翻译及赏析 1. 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庄子齐物论》 【翻译】最有智慧的人,总会表现出豁达大度之态;小有才气的人,总爱为微小的是非而斤斤计较。合乎大道的言论,其势如燎原烈火,既美好又盛大,让人听了心悦诚服。那些耍小聪明的言论,琐琐碎碎,废话连篇。 2.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翻译】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之中。 3. 且夫⑴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逍遥游》 【翻译】如果水积的不深不厚,那么它就没有力量负载大船。从大舟与水的关系看,我们至少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求大学问,干大事业,必须打下坚实、深厚的基础。 4. 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庄子。大宗师》 【翻译】相互结交在不结交之中,相互有为于无为之中。交友要达到相交出于无心,相助出于无为。这才是”莫逆之交”。 5. 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庄子逍遥游》 【翻译】厨师虽然不做祭品,主持祭祀的司仪是不会越过摆设祭

品的几案,代替厨师去做的。此谓尽管庖人不尽职,尸祝也不必超越自己祭神的职权范围代他行事。表现了庄子无为而治的思想,成语”越俎代庖”即由此而来。 6.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庄子养生主》 【翻译】以无厚入有隙,所以运作起来还是宽绰而有余地的。说明做事要“依乎天理”,“以无厚入有间”,这是庄子养生论的核心。同时说明了要认识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成语”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这两条成语,都出自这里。 7. 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庄子人间世》 【翻译】用火来救火,用水来救水,这样做不但不能匡正,反而会增加过错。假借孔子教导颜回的话,来阐明一种处世之道。成语“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出此。 8. 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庄子齐物论》 【翻译】世上一切事物,无不存在对立的另一面,无不存在对立的这一面。从另一面看不明白的,从这一面就可以看得明白些。所以说,彼出于此,此也离不开彼。即事物对立的两面,谁也离不开谁。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对立统一规律,是对形而上学和绝对论的否定。比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早2400年。更多孟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9. 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庄子人间世》

《庄子》寓言集锦及翻译

《庄子》寓言集锦及翻译 望洋兴叹 原文: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岸矣清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庄子《庄子·秋水》参考译文: 秋天来到,天降大雨,无数细小的水流,汇入黄河。只见波涛汹涌,河水暴涨,淹没了河心的沙洲,浸灌了岸边的洼地,河面陡然变宽,隔水远望,连河对岸牛马之类的大牲畜也分辨不清了。 眼前的景象多么壮观啊,河伯以为天下的水都汇集到他这里来了,不由洋洋得意。他随着流水向东走去,一边走一边观赏水景。 他来到北海,向东一望,不由大吃一惊,但见水天相连,不知道哪里是水的尽头。 河伯呆呆地看了一阵子,才转过脸来对着大海感慨地说:“俗话说:'道理懂得多一点的人,便以为自己比谁都强。'我就是这样的人啦!” 寓意:不见高山,不显平地;不见大海,不知溪流。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很渺小的。 屠龙之技 原文: 姓朱者学屠龙于支离益,单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 庄子《庄子·列御寇》参考译文:

有一个姓朱的人,一心要学会一种别人都没有的技术,于是,就到支离益那里去学习宰杀龙的本领。他花尽了家里资产,用了整整三年时间,终于把宰杀龙的技术学到手了。 姓朱的得意洋洋地回到家里。可是,世间哪有龙可杀呢?结果,他学的技术一点也用不上。 寓意:学习必须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如果脱离了实际,再大的本领也没有用。 随珠弹雀 原文: 今且有人于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随侯之珠是非常珍贵的宝珠。) 庄子《庄子·让王》参考译文: 有一个喜打鸟的人,却用随珠作弹丸,去射飞翔在千丈高空中的一只麻雀。人们看了,都嘲笑他。 这是什么道理呢?这是因为付出的代价太昂贵,而得到的东西太轻微。 寓意:做什么事,都得讲究得失轻重。为了没什么价值的东西而丢掉十分宝贵的东西,这是一种十分愚蠢的行为。 鲁侯养鸟 原文: 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 庄子《庄子·至乐》参考译文:

庄子名言精选(带翻译)新选.

庄子名言精选(带翻译) 庄子的思想中包含了朴素辩证法因素,其主要思想是“天道无为”,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他认为“道”是“先天地生”的,从“道未始有封”,庄子主要认为自然的比人为的要好,提倡无用,认为大无用就是有用。《史记》用精练的几行字介绍了庄子,说他著书十余万言,大抵都是寓言,如其中的《渔父》、《盗跖》、《胠箧》等篇,都是用来辨明老子的主张的。习古堂国学网精选了庄子的经典名言,加以翻译,供广大庄子爱好者学习欣赏。 1. 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庄子?齐物论》 【翻译】最有智慧的人,总会表现出豁达大度之态;小有才气的人,总爱为微小的是非而斤斤计较。合乎大道的言论,其势如燎原烈火,既美好又盛大,让人听了心悦诚服。那些耍小聪明的言论,琐琐碎碎,废话连篇。 2.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翻译】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之中。

3. 且夫⑴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逍遥游》 【翻译】如果水积的不深不厚,那么它就没有力量负载大船。从大舟与水的关系看,我们至少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求大学问,干大事业,必须打下坚实、深厚的基础。 4. 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庄子。大宗师》 【翻译】相互结交在不结交之中,相互有为于无为之中。交友要达到相交出于无心,相助出于无为。这才是"莫逆之交"。 5. 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庄子?逍遥游》 【翻译】厨师虽然不做祭品,主持祭祀的司仪是不会越过摆设祭品的几案,代替厨师去做的。此谓尽管庖人不尽职,尸祝也不必超越自己祭神的职权范围代他行事。表现了庄子无为而治的思想,成语"越俎代庖"即由此而来。 6.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庄子?养生主》

余映潮《中学语文教例品评100篇》书稿(Word版,111页,全集)

余映潮中学语文教例品评100篇 目录 1.充分利用课文,进行语言教学 ——《羚羊木雕》教例评析 2.《背影》教学设计三例 ——《背影》教例评析 3.板块碰撞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例评析 4.一线以串珠 ——《最后一课》教例评析 5.分类式课堂笔记 ——《〈论语〉六则》教例评析 6.教学设计要弦外有音 ——《小橘灯》教例评析 7. 不落俗套 ——《枣核》教例评析 8.课中活动充分 ——《过故人庄》教例评析 9.诵读品析积累 ——《卖炭翁》教例评析 10.在课型设计上进行技术创新 ——《卖炭翁》教例评析 11.抓住“难”字讲文章 ——《老山界》教例评析 12.面对十二三岁的少年 ——《纪念白求恩》教例评析 13.思路明晰单纯 ——《生命的意义》教例评析 14.《春》教学设计集评 ——《春》教例评析 15.只取一瓢饮 ——《济南的冬天》教例评析 16.开发学习潜能 ——《松鼠》教例评析 17.穿插几次练习 ——《大自然的语言》教例评析 18.引进一点参读材料 ——《皇帝的新装》教例评析 19.教读 ——《天上的街市》教例评析 20.美读

——《天上的街市》教例评析 21.把“球”抛给学生 ——《蚊子和狮子》教例评析 22.一次多篇 ——《寓言三则》教例评析 23.讲求教学生动的艺术 ——《山的那一边》教例评析24.设计精妙的朗读练习 ——《刘胡兰慷慨就义》教例评析25.无提问式教学设计 ——《一面》教例评析 26.弄清楚课文好在哪里 ——《一件珍贵的衬衫》教例评析27.课堂活动的设计要有厚度 ——《第二次考试》教例评析28.上出文学作品的文学味 ——《鞋》教例评析 29.赛读赛讲,分层互促 ——《狼》教例评析 30.一个全新的教学设计 ——《狼》教例评析 31.抓住“高尚”一词进行突破 ——《荔枝蜜》教例评析 32.巧妙化解教学难点 ——《小麻雀》教例评析 33.根据课后练习安排自读课文教学 ——《海滨仲夏夜》教例评析34.联系归纳比较辨析 ——《桃花源记》教例评析 35.多角度利用课文 ——《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教例评析36.变序式教学 ——《谈骨气》教例评析 37.酝酿教学高潮 ——《新诗三首》教例评析 38.巧用教学挂图 ——《中国石拱桥》教例评析 39.破解语言密码 ——《中国石拱桥》教例评析 40.探求因果,一线串珠 ——《死海不死》教例评析 41.高效背诵 ——《口技》教例评析 42.提倡课堂智能练习

庄子的寓言故事

庄子的寓言故事 1.惠子相梁 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你知道吗?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鸟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发出‘吓’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 2.知鱼之乐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大意:庄子和惠子在桥上游玩,庄子说:“鲦鱼游得从容自在,这是鱼的快乐呀。”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子说:“我不是你,本来就不知道你快乐。而你也不是鱼,那你肯定不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从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在哪里(安:一意为如何,怎么;一意为在哪里)知道鱼的快乐呢’,既然你知道我知道鱼的快乐还问我?我是在桥上知道的。” 3.朝三暮四这个故事源于《庄子*齐物论》。 有一年碰上粮食欠收,养猴子的人对猴子说:“现在粮食不够了,必须节约点吃。每天早晨吃三颗橡子,晚上吃四颗,怎么样?”这群猴子听了非常生气,吵吵嚷嚷说:“太少了!怎么早晨吃的还没晚上多?”养猴子的人连忙说:“那么每天早晨吃四颗,晚上吃三颗,怎么样?”这群猴子听了都高兴起来,觉得早晨吃的比晚上多了,自己已经胜利了。其实橡子的总数没有变,只是分配方式有所变化,猴子们就转怒为喜。那些追求名和实的理论家,总是试图区分事物的不同性质,而不知道事物本身就有同一性。最后不免象猴子一样,被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所蒙蔽。 4.成者英雄败者贼这个故事出于《庄子*盗跖》。 在春秋这个社会(其实不限于春秋),小的盗贼被抓起来,而窃国大盗却成了诸侯。齐桓公小白杀了他的哥哥才当上齐国的国君,当上国君后又把嫂子据为己有。对这样的人,著名的贤人管仲却心甘情愿地辅佐他。齐国的大臣田常杀死了齐王,窃取了齐国,自己当了齐王。对这样的窃国大盗,圣人孔子也毫无愧色地接收了田常送给他的钱。要是议论起来,这种事情真是让人不足挂齿,可是连圣贤都对他们没有非议。其实这事有什么奇怪呢?《尚书》上说:“孰恶孰美?成者为首,不成者为尾。” 5.运斤成风 惠子是庄子的朋友,也是辩论对手。两个人经常为了:"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绝"等观点相互争论。惠子死后,庄子去送葬,回头对门徒说:"楚国郢都有个人捣石灰时把一滴泥土溅到了鼻尖上,这滴泥土就象苍蝇翅膀一样薄。捣石灰的人请匠石替他削掉。匠石挥动一把大板斧,挥得呼呼作响,若无其事地随手一斧劈了下去,把那一滴泥土完全削去,但鼻子却没有丝毫损伤。捣石灰的人站着神色不变。宋元君听说了这件事,就把匠石找来,说:’

八年级语文下册《庄子》的寓言内容分析(部编本)

《庄子》的寓言内容分析 先秦寓言是在社会激变和政治斗争白热化的大背景下产生的,因此它必然为阐述政治思想观点服务。由于庄子既不满现实,又无力反抗它,因此走上了消极避世的道路。然而对《庄子》寓言进行辩证分析就会发现,《庄子》寓言在消极之中有积极的亮点。 首先,表现在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上。《庄子》寓言对现实社会的批判是深刻的。 《舐痔结驷》故事中,秦王有痔让别人来舐,并用赐车辆来奖励这种下流勾当;而社会呢,偏就如蝇逐臭,乐于吮舐痈。这则寓言成了千百年来揭露封建社会黑暗人情世态的快人快语。 《触蛮相争》则写道:“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争地而成,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返。”反映了当时社会诸侯间残酷的兼并战争,表现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心情。 《盗跖论道》则揭露了统治者假仁假义以济私的本质。作者借盗跖的口,对世人推崇的尧舜禹进行了批判,认为是用利来迷惑人的本真。“世之所高者,莫若黄帝,黄帝尚不能全德……流血百里。尧不慈,舜不孝,禹偏枯,汤放其主,武王伐纣,文王拘……此六子者,世之所高也,孰论之,皆以利惑其真而强反其情性,其行乃甚可羞也。”《黄帝问道于童子》则把治理天下比作牧马,应“去其害马者”;《柏矩学于老聃》则谴责统治者“穷困人之身,使无休时”,逼得人们做了盗贼。 以上寓言,其根本思想都可归结到恬淡无为的政治主张,但它们又都是针对当时社会现实进行批判,是积极的。 其次,还表现为对生活哲理的揭示。《庄子》中的大部分寓言是用来论述所谓“道”的。这类寓言中有许多是作者对现实生活作了多方面观察后,所概括出来的东西,具有深刻哲理。这类寓言往往具有作者主观寓意和客观寓意两种。前者往往是消极的,后者往往要脱离庄周哲学体系去理解,具有积极意义。 例如《捕蜩》,本是论述“无己”“忘物”的境界,显然是唯心主义思想。但如果抓住他苦练技艺的描写,“吾处身也,若厥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和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易。”

庄子原文与翻译

(二)适合高年级诵读 第一课《庄周梦蝶》 原文: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qú惊喜的样子)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译文: 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飘飘荡荡,十分轻松惬意。他这时完全忘记了自己是庄周。过一会儿,他醒来了,对自己还是庄周感到十分惊奇疑惑。他认真的想了又想,不知道是庄周做梦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庄周与蝴蝶一定是有分别的。这便称之为物我合一吧。 练习: 复述《庄周梦蝶》 第二课《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原文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háo)梁之上。庄子曰:“鯈(tiáo)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注释: 1.濠梁:濠水的桥上。濠,水名,在现在安徽凤阳。 2.鯈(tiáo)鱼:一种淡水鱼中的银白色小鱼,喜欢在水层下面游动,长约16厘米,又名白鲦。 3. 是:这。 4. 固:固然(固不知子矣);本来(子固非鱼也)。 5. 全:完全,确定是。 6.请循其本:从最初的话题说起。请:请允许我,循:从…说起。其,话题。本:最初。 7.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你说”汝安知鱼乐“等等。汝安知鱼乐:你怎么(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呢。”云者:如此如此。安,怎么。 8.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既:已经,之:它,指“鱼之乐”,下文的同此意。 译文: 庄子和惠子一道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鯈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就是鱼儿的快乐呀。”惠子说:“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又不是我,怎

进行文言文课型的设计

进行文言文课型的设计,要注意这样几个方面:第一,要彻底改变文言文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既要降低难度,又要简化讲析;第二,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促进高效教学;第三,要教给方法,提供示范,培养学生自读、自品、自悟的能力,把学生的语言“积累”和自读能力的长进放在一个坚实的基础之上。 22.一次多篇 ——《寓言三则》教例评析 [教例简述] 课时:一节。课文类型:自读课文。 教学内容:初中语文第一册《寓言三则》。 教学目的:了解寓言的特点,学习阅读寓言的方法。 教学重点:诵读;教给学生“通过品味关键词来理解寓言的含义”的阅读方法。 教材处理方式:教读——带读——自读。 教学过程如下: 第一步,学习“自读提示”,了解寓言的特点,粗知寓言的读法。(5分钟) 第二步,切入课文《蚊子和狮子》(教读,10分钟)。 1.请学生自告奋勇为“蚊子”配音,朗读课文。 2.学生评论“配音”的“质量”,说明为什么应该这样读,为什么不应该那样读。从而初步理解“蚊子”骄傲自大、目空一切的性格特点。 3.教师顺势讲解,阅读理解寓言的方法之一,是品味关键的词语,如课文中的两“吹”一“叹息”…… 第三步,过渡到《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带读,10分钟)。 1.诵读课文,同学们自讲这则寓言的大意。 2.组织讨论,确定需要重点品味的词语:一“笑”,两“想”,三“问”。 3.教师带领学生品味重点词语,理解赫尔墨斯爱慕虚荣的性格。 4.表情诵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寓意。 第四步,过渡到《浓烟和烟囱》(自读,15分钟) 1.学生畅读课文,就重点词语的品味在书上圈、点。 2.分学习小组讨论,哪些是重点词语,为什么要品味这些重点词语。 3.推选两位主持人,主持对这则寓言的学习: ①分角色朗读并进行评议。 ②再进行表情朗读小竞赛。 ③品析文中的两“笑”——嘲笑、冷笑。 ④从品析中理解“浓烟”洋洋自得、不可一世的性格特点,进而理解课文的寓意。 第五步,教师总结:(5分钟) 这三则寓言的主人公各各不同,有神,有动物,有事物。赫尔墨斯有“权力”,蚊子有打败狮子的骄人胜利花环,浓烟有才气——是天生的舞蹈家。它们的共同的弱点是,它们不能够正确地对待自己,特别是在权力、荣誉、才华面前不能够正确对待自己。这三则寓言,以其深刻的寓意,在警示着我们。 [评析] 感受之一:

庄子的寓言故事-(精选)

庄子的寓言故事-(精选)

庄子的寓言故事 1.惠子相梁 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你知道吗?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鸟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发出‘吓’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

2.知鱼之乐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大意:庄子和惠子在桥上游玩,庄子说:“鲦鱼游得从容自在,这是鱼的快乐呀。”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子说:“我不是你,本来就

不知道你快乐。而你也不是鱼,那你肯定不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从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在哪里(安:一意为如何,怎么;一意为在哪里)知道鱼的快乐呢’,既然你知道我知道鱼的快乐还问我?我是在桥上知道的。” 3.朝三暮四这个故事源于《庄子*齐物论》。 有一年碰上粮食欠收,养猴子的人对猴子说:“现在粮食不够了,必须节约点吃。每天早晨吃三颗橡子,晚上吃四颗,怎么样?”这群猴子听了非常生气,吵吵嚷嚷说:“太少了!怎么早晨吃的还没晚上多?”养猴子的人连忙说:“那

庄子50名句带翻译

庄子50 名句带翻译 1.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庄子?让王》【翻译】:知足的人,不为利禄而去奔波劳累;明白自得其乐的人,有所失也不感到忧惧;讲究内心道德修养的人,没有官位也不感到惭愧。知足自得,不逐名位才会超脱。 2.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庄子?让王》【翻译】:大寒季节到了,霜雪降临了,这时候更能显出松树和柏树的茂盛。“松柏之茂”喻君子品德高尚。 3.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庄子?天下》【翻译】:一尺长的鞭杖,每天截取一半,永远也截不完。物质可无限分割。 4.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庄子天地》【翻译】:有了机械,就会产生机巧之事;有了机巧之事,就会产生机巧之心;机巧之心放在胸中,就会破坏纯白的品质。不具备纯白的品质,就会心神不定,心神不定的人,就会被道所抛弃。功利机巧的确是坏事害人的东西。 5.狙公赋,曰:“朝三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庄子。齐物论》 【翻译】:有个养猴子的老人,把橡子分给猴子,对它们说:“早上给你们三升,晚上给你们四升,好么?”猴子们听了都发怒了。老人又说:“那就早上四升,晚上三升!”猴子们都高兴了。庄子用“名实未亏”的道理,来比喻未达道者不能忘怀是非。成语“朝三暮四”便出于此,比喻反复无常。 6.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庄子?养生主》【翻译】以无厚入有隙,所以运作起来还是宽绰而有余地的。说明做事要“依乎天理”,“以无厚入有间”,这是庄子养生论的核心。同时说明了要认识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成语"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这两条成语,都出自这里。 7.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庄子?人间世》【翻译】用火来救火,用水来救水,这样做不但不能匡正,反而会增加(卫君的)过错。假借孔子教导颜回的话,来阐明一种处世之道。成语“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出此。 8.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庄子?齐物论》 【翻译】世上一切事物,无不存在对立的另一面,无不存在对立的这一面。从另一面看不明白的,从这一面就可以看得明白些。所以说,彼出于此,此也离不开彼。即事物对立的两面,谁也离不开谁。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对立统一规律,是对形而上学和绝对论的否定。比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早2400 年。更多孟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9.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庄子?人间世》 【翻译】你不知道那个螳螂吗?舞起它那两把大刀式的胳臂,妄图挡住滚滚前进的车轮。它不了解自己的力量是根本无法胜任的,却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的本领很强大。成语"螳臂当车"的典故由此而来,用以比喻不自量力。 10.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庄子?人间世》

8.寓言三则

总第 22 个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备课教案 第三单元第 8课课题成语故事第一教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知道三则成语故事的内容。 4.读懂《自相矛盾》这则寓言故事。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读懂《自相矛盾》这则寓言故事。 教学难点: 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自相矛盾》包含的意思。 课前准备: 小黑板、教学挂图 预习导航: 预习“五字诀” 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划:划出生字组成的新词 查:查工具书,学习生字新词 查成语字典,理解“自相矛盾” 读: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想:一边读一边想:读懂了什么,读出了什么问题 教学流程: 思考与调整 一、突显导入趣味点,乐学新知 1.忆一忆:(板书课题:成语故事)你读过哪些脍炙人口的成语 故事? 2.引一引:在我国语言的宝库中,成语是一朵鲜艳的奇葩。有 好多成语中包含着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了解这些成语故事,既能增 长知识,又能积累语言。今天咱们又能学到三个成语,而且还能听 到三个有趣的成语故事呢! 二、突破自学障碍点,顺畅阅读

1.了解成语故事:通过预习,你们知道我们要学的是哪三个成语故事吗? (教师板书:《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画龙点睛》) 2.学习生字新词:交流反馈,检查生字新词学习情况(小黑板出示) ⑴一类字词、重点词语: 楚国买卖锐利腾空 墙壁逼真神韵夸口 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画龙点睛 张口结舌惊叹不已张牙舞爪 点睛之笔乌云密布电闪雷鸣 读一读:指名读词语 说一说:联系预习,学当小老师,给同学们在字音、字形或字义上提个醒。 ⑵二类字词、三类字词 戳穿腮帮唬人张僧繇 吹竽俸禄齐湣王 3.读通成语故事:指名学生朗读(在读的过程中要让学生读正确) 三、突出全文情感点,顺清脉络 整体感知:假如要你分别用一个字评价三个成语故事的主人公,你想分别用上什么字呢? 酌情点拨: 故事主人公整体感受 自相矛盾楚人蠢 滥竽充数南郭先生假 画龙点睛张僧繇神 四、精选课文一部分,细读研讨 学习《自相矛盾》 ㈠读懂题目 认一认:观察课文插图,理解“矛”和“盾”。

庄子寓言故事

庄子研究性学习专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庄子寓言了解庄子思想 2.辩证看待庄子思想比较儒道思想的不同与相同 3.了解庄子艺术手法及文风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了解庄子生平思想 【知人论世】 一。生平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战国时代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人)。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的社会生活,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主张“无为”,放弃生活中的一切争斗。又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追求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自得。庄子的文章,想象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著作有《庄子》,亦称《南华经》。 庄子与梁惠王、齐宣王、孟子、惠子等大体同时期,死时享年84岁。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中国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辩论家。祖上系出楚国贵族,后因楚国动乱,迁至宋国,并在宋国与老乡惠子结识。庄子生平只做过地方漆园吏,几乎一生退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同宗楚威王之聘。庄子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代表作品为《庄子》,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代表作《庄子》(《庄子》是庄子和其弟子所著)并被尊崇者演绎出多种样版,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 二.庄子思想 1.庄子对现实十分悲观,他消极厌世,对整个人生采取的是虚无主义态度。 他把提倡仁义中国哲学和是非看做加在人身上的刑罚。他认为,人之所以不自由,一方面是由于外界物质条件的束缚,另一方面是由于自身肉体的束缚,想要到达精神上绝对自由的境界,其办法是“坐忘”—彻底地忘掉一切。 2.庄子认为真正的自由在于任其自然。 就像《逍遥游》中说的那样,大鹏﹑小鸠和列子等都有所待,所以都称不上绝对的自由,真正获得自由的“至人”是无所待的。这样的至人超脱于物我﹑是非﹑生死、贵贱之外,能进入“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神秘境界。

庄子寓言赏析

《庄子寓言赏析》 学院:弘深学院 专业:10级经管创新实验班姓名:陈雷 学号:20107443

濠梁之辩 原文: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译文: 庄子和惠子在濠水的一座桥梁上散步。庄子说:“鲦鱼在水里多么悠闲,这是鱼的快乐啊。”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又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的想法;你也不是鱼,所以你也不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请回到我们开头的话题。你问‘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这句话,就表明你是知道我知道鱼的快乐才问我的,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我的感悟: 在分析这篇文章之前,我们首先要简单的了解一下庄子和惠子的人物形象,庄子作为唯心主义的代表,思维跳跃而写意,他的想法自然也属于那种心随我动,天地间自由翱翔的类型,惠子与庄子不同,惠子是唯物主义的代表人士,他对失误的缘由等极为严谨与理性,因

此在庄子发出“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乐也。”的感叹时,他立刻从理性角度地驳回了他的观点“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他认为,人和鱼是不同类的物种,因此人不可能感受到鱼是否快乐。当然,对于惠子的论断,我们暂且不发表看法。惠子从理性的角度反驳了庄子的论断,但是显然,惠子步入了误区,在当时的科技条件下,庄子显然无法判断鱼是否真的感觉快乐,但是也无妨他发出鱼快乐的论断,因为,庄子所表达的是一种意境,一种对大自然从心灵上的感应,在此时此刻,庄子不在是庄子,他已经融入大自然,他就是那条鱼,因此它能感觉到快乐,不过,这一点惠子是无法理解的。 望洋兴叹 原文: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岸矣清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译文: 秋天来到,天降大雨,无数细小的水流,汇入黄河。只见波涛汹涌,河水暴涨,淹没了河心的沙洲,浸灌了岸边的洼地,河面陡然变宽,隔水远望,连河对岸牛马之类的大牲畜也分辨不清了。眼前的景象多么壮观啊,河伯以为天下的水都汇集到他这里来了,不由洋洋得意。他随着流水向东走去,一边走一边观赏水景。他来到北海,向东一望,不由大吃一惊,但见水天相连,不知道哪里是水的尽头。河伯呆呆地看了一阵子,才转过脸来对着大海感慨地说:“俗话说:'道理懂得多一点的人,便以为自己比谁都强。'我就是这样的人啦!”

最新庄子50名句带翻译资料

庄子50名句带翻译 1. 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庄子?让王》 【翻译】:知足的人,不为利禄而去奔波劳累;明白自得其乐的人,有所失也不感到忧惧;讲究内心道德修养的人,没有官位也不感到惭愧。知足自得,不逐名位才会超脱。 2. 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庄子?让王》 【翻译】:大寒季节到了,霜雪降临了,这时候更能显出松树和柏树的茂盛。“松柏之茂”喻君子品德高尚。 3. 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庄子?天下》 【翻译】:一尺长的鞭杖,每天截取一半,永远也截不完。物质可无限分割。4. 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庄子天地》 【翻译】:有了机械,就会产生机巧之事;有了机巧之事,就会产生机巧之心;机巧之心放在胸中,就会破坏纯白的品质。不具备纯白的品质,就会心神不定,心神不定的人,就会被道所抛弃。功利机巧的确是坏事害人的东西。 5. 狙公赋,曰:“朝三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庄子。齐物论》 【翻译】:有个养猴子的老人,把橡子分给猴子,对它们说:“早上给你们三升,晚上给你们四升,好么?”猴子们听了都发怒了。老人又说:“那就早上四升,晚上三升!”猴子们都高兴了。庄子用“名实未亏”的道理,来比喻未达道者不能忘怀是非。成语“朝三暮四”便出于此,比喻反复无常。 6.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庄子?养生主》 【翻译】以无厚入有隙,所以运作起来还是宽绰而有余地的。说明做事要“依乎天理”,“以无厚入有间”,这是庄子养生论的核心。同时说明了要认识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成语"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这两条成语,都出自这里。 7. 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庄子?人间世》 【翻译】用火来救火,用水来救水,这样做不但不能匡正,反而会增加(卫君的)过错。假借孔子教导颜回的话,来阐明一种处世之道。成语“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出此。 8. 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庄子?齐物论》 【翻译】世上一切事物,无不存在对立的另一面,无不存在对立的这一面。从另一面看不明白的,从这一面就可以看得明白些。所以说,彼出于此,此也离不开彼。即事物对立的两面,谁也离不开谁。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对立统一规律,是对形而上学和绝对论的否定。比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早2400年。更多孟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9. 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庄子?人间世》 【翻译】你不知道那个螳螂吗?舞起它那两把大刀式的胳臂,妄图挡住滚滚前进的车轮。它不了解自己的力量是根本无法胜任的,却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的本领很强大。成语"螳臂当车"的典故由此而来,用以比喻不自量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