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之侨献琴 示例教案

工之侨献琴 示例教案

工之侨献琴 示例教案
工之侨献琴 示例教案

工之侨献琴示例

工之侨献琴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斫(zhuó)窾(kuǎn)篆(zhuàn)期年(jī) 2.积累文言词语“而”、“诸”。

3.理解这则寓言的寓意。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通过熟读课文把握文章的语气,培养语感,达到理解文章内容和寓意的目的。 2.学习本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叙述故事。

(三)情感目标

1.通过理解把握寓意,使学生形象地认识到不可以貌取人,以形取物,而要认识了解事物的本质这一道理。

2.认识事物要把握其本质,作者巧妙构思的艺术美。

二、学法引导

自读疏通全文内容,联系寓言的特点把握寓意,体会

作者构思的艺术匠心。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1.理解寓言的寓意一一讽刺世上很多人缺乏见识,不

着重真才实学而只重虚名。

2.理解虚词“而”作连词时的几种作用;理解虚词“诸”作兼词的含义。

(二)解决办法

1.熟读成诵,领悟寓言中所含的寓意,结合课文讲解分析,抓住关键词句使问题得到落实。

2.通过课后练习,落实词义。

四、课时安排

l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片:①生字词②两次献琴对比的表格③随堂练习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课前预习课文、对照阅读提示和注释熟悉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文章出处等内容。

2.课后复述课文,注意合理想象,补充细节(不要当成翻译)。

七、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上学期我们学过课文《寓言三则》,了解了寓言的一些知识,知道了寓言通常是一些带有劝谕性或讽刺性

的小故事,它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常用夸张手法描写人物或把动物植物与无生命的

东西拟人化。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寓言《工之侨献琴》,这是由明代开国勋臣刘基写的一则文言寓言。我们先来

了解刘基和他的《郁离子》。

2.由学生阅读注释①,教师补充:《郁离子》一书,是刘基隐居青田山时所作,包括《千里马》、《鲁班》等十八篇寓言体散文。《工之侨献琴》出自书中的《千里马》篇,题目是后加的。

(二)整体感知

l.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求学生:

①给下列字注音斫(zhuó)窾(kuǎn)期年(jī)

②体会教师朗读的语气,思考文章的寓意。

2.学生对照注释,边读边理解课文,勾画出不理解的字句。

(三)教学过程

在学生熟读、初步理解的基础上,师生共同讨论明确,文章共三段。

第一段,写工之侨第一次献琴,琴虽好,却遭到贬抑,被退了回来。这把琴,是“良桐”所制,并且是“金声

而玉应”,制作者评价它是“天下之美”。但是这架琴

经过太常寺主管人的手,又经优秀乐帅们的鉴定,终于

还是被退了回来,而理由只有两个字“弗古”。

第二段,写工之侨第二次献琴,觉得到丁极高的评价

提问:第二次献上的还是原来那一架琴,为什么会得

到这样高的评价呢?这说明了什么?

因为工之侨精心地对琴进行了伪装;先请漆工绘制了“断纹”,再请刻字工匠刻上了“古窾”,然后又把它

装在匣子里埋到地下,过了一年才拿出来。而且,这一

次献琴的方法也很巧妙,他不直接自己去献,而是“抱

以适市”,让“贵人”重价买了去献,结果就被视为

“希世之珍”。

这两次献琴的不同结果表明:太常、国工、责人、乐

宫这一批人并介石重琴的质量好坏,也不懂得它的好坏,而只看它的外在形式古不古。而对所谓的“古”又是这

样盲目到厂极点。

第三段,写工之侨的慨叹。“悲哉世也!”但工之侨

的眼光并没有停留在这件事上,他从这里还看到了一种

带普遍性的社会现象,“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到

这里.这则寓言的寓意已经很清楚了,请同学们议一议。

请三、四名同学起来回答,充分肯定回答正确的地方,最后明确寓意。讽刺世上很多人并不看重真才实学,而

只重虚名。

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然后师生共同讨论找出各段中

的难解字句,并作出解释,积累掌握词语。

①良(很好的)②焉(句末语气助词,不译)③弦(名

词用作动词,“装上琴弦”)④金声而玉应(“而”,连词,表示“金声”和“玉应”之间是并列关系)⑤自以为天下之美也(“以”,认为。“为”,是。表判断。)⑥弗(表否定,“不)⑦还之(把琴退还给工之侨,之,代词,代琴)⑧以归(以琴归,带琴回家。)⑨谋诸漆工(请漆工帮忙出生意。诸,兼词“之于”。“之”,代词,它:“于”介向,向、把等。后面的“谋诸篆工”和

“理诸土:”中的“诸”也作“之于”解。)⑩古窾(窾音kuǎn,古代的款识;)⑾匣而埋诸土(“匣”,名词

用作动词,装在匣子里。而“连词,表示“匣”和“埋”之间的承接关系。装在匣子里用土埋起来。)⑿易(交换,买)⒀希世之珍也(这可是世上少有的珍品啊!)⒁叹(慨叹)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难道只是这架琴有这样的遭遇吗?世上各种各样的事情没有一件不是这样的啊!)(四).总结、扩展

这篇寓言语言高度简洁。全文仅一百二十二个字,故

事情节却不像一般寓言那样简单,人物也有好几个。例

如写国工和乐宫对琴的评价,只用“弗古”和“希世之

珍也”两个短句来表现他们的无知,其余与故事主旨无

关的话一概不提。

这篇寓言还从两次献琴的不同结果中讽刺这个世界上

很多人缺之见识,不看重真才实学而只重虚名。提醒我

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可便以貌取人或以形取物.而应着重认识了解事物的本质,认清事物的本来面目。工之侨献琴教学设计示例由教案频道h

九年级物理全册 20.5 磁生电教案

名 师 优 秀 教 案 执教者:xx 时间:20xx年

《磁生电》 设计理念 磁生电一节教学的设计,应体现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实现课程的价值。包括: 一、目标设计 应围绕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满足每个学生发展的基本需求这个总体目标。 二、教学内容选取:应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把握教材因素,结合地方、学校实际,贴近学生生活,拓展教学内容。 三、教学方法: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引导学生改变传统学习方式为目的。 四、教学手段、器材:结合教学实际,力图直观、清晰、高效。器材可行、大方。 五、教学评价:注重学习结果评价的同时,注重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方式的评价。以鼓励性、导向性评价为主,实现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使评价具有促进性、发展性。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磁感应现象,知道磁生电过程中能够转化。 2.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3.初步了解发电机的构造、工作过程,我国使用的交流电主要参数。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磁生电现象,感知逆向思维。 2.探究磁生电的条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电磁感应转化成发电机这一应用技术的过程,提高学习科学技术的兴趣,认识在创新中科学方法的重要性。 教学器材 小电动机、耳机、电流表、导线、线圈框、U型磁体、手摇发电机、小灯泡、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电动机的使用。提高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请列举电动机在生产、生活中的使用实例,并简要说明使用电动机的意义。 生:议论、发现。 师:电动机及其他用电器运作时,消耗大量的电能从何得来? 生:积极思考:可能 (导入:注重提出问题、引发探索、激发兴趣。) 二、提出问题 师:电能从何而来的,同学们做出了多样的猜测。这些猜想,人们大都变成了现实。现在我们一起重点探索一下: 机械能→电能 首先,我们再观察一下电动机的转动。 要求:①同桌的二位同学合作进行;②画出电路图。 生:连接电路,电动机运转。 师:很好!我们观察到给电动机通电,电动机转动。反过来,想想让电动机转动(如用手转动它的轴),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生:猜想、创新。 师:与周围的同学说说你这样猜想的原因吧?(科学猜想) 生:议论。 师:对学生的猜想肯定、赞许。引导学生:转动电动机的轴,可能产生电流。是因为电动机能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所以输入机械能可能产生电能。 (尝试逆向思维) 对我们上述的猜想,准备通过什么方法加以验证,请用文字表达一下。

机械运动教案备课讲稿

第一章常见的运动第1节机械运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 (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选定参照物; (3)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过程与方法 (1)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在观察现象、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学重点 1、机械运动的概念 2、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教学难点 1、参照物的概念 2、认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3、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说到运动,我们并不陌生,我们周围的一切物体都在以不同的方式运动着,没有运动,就没有世界,没有运动,也就没有我们。下面这段录像是我在我们家的阳台上拍下来的一段公路上的情景,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放录像资料)在这段录像中。有运动的汽车、行驶的自行车、步行的行人,有静止的楼房、树木、地面……,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怎样描述物体的运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一章常见的运动中的第一节——机械运动 二、新课教学 (一)机械运动 1、提出问题:在刚才我们观看的录像中:有运动的汽车、行驶的自行车、步行的行人,有静止的楼房、树木、地面……,你是如何判断汽车、自行车、人是运动的?如何判断楼房、树木、地面是静止的?运动的物体有什么特点?静止

的物体有什么特点? 2、总结归纳:在物理学里,我们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板书)。 (二)参照物 1、平常我们观察物体是否运动时是相对于什么物体而言的呢? 请同学们观察课件: (1)小孩在公路上跑步。 (2)飞机在空中飞行 (3)汽车在公路上行驶 (4)小船在河水中行驶 小结:我们判断上述物体的运动时,是它们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它们是运动的 2、当我们座在行驶的汽车里,观看车外的景物时,会有什么感觉? (1)请同学们继续观看录像,这段录像是我乘校车回密云的途中拍下来的一段。(2)同学们在乘车的时候是否也观察到过同样的现象呢? (3)为什么树会往后退呢? 小结:座在行驶的汽车里,观看车外的景物时,景物相对于观察者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观察者认为树往后退。 3、请同学们观察一幅图片,思考问题: (1)图片: (2)问题:小明在路边看见路上汽车飞快的从他面前驶过,车上的司机看乘客觉得他不动,看小明,却觉得小明在身后运动。司机为什么会这样感觉呢?(3)学生回忆类似的场景:乘坐在公共汽车上时,看路边同方向行驶的自行车,觉得它们都在向后退。再看看同车的乘客都觉得他们没有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 小结:要描述物体的运动,要确定一个标准,与这个标准比较,描述物体怎样运动。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人们把它叫做参照物。(板书) 4、请同学们看课件,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并指明所选择的参照物是什么?(1)汽车在公路上的运动 (2)两个小孩跑步 (3)在河中行驶的小船

第1节电能电功教案

电能电功 课题电能电功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和调查研究,了解电能的各种来源与应用;2.通过讨论分析和教师介绍,知道电能单位; 3.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让学生掌握电能表的使用方法;4.了解电功的定义、大小、单位、计算。 教学重点电能表的使用及各重要参数的物理含义; 教学难点电功的定义和计算。 教学准备课件,导学案 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学案导学,合作达标 教学后记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一、讲授新课知识点一:电能 自然界中能量的形式有很多,如太阳能、风能、水能、潮汐能等,但这些能量,有的能被我们直接利用,有的不能被我们直接利用。人们用发电机把这些能量转化成了电能。 1.发电机能将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下列是常见的发电方式及其能量转化的形式: 发电方式能量转化的形式 水力发电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火力发电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太阳能发电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风力发电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温差发电内能转化为电能 潮汐发电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2.用电器能将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下列是常见的用电器及其能量转化的形式:

用电器能量转化形式 电风扇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日光灯电能转化为光能 电炉电能转化为内能 蓄电池充电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电动机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3.电能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电能的基本单位是焦耳,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常用“度”来量度电能,“度”即千瓦时。 1 度=1 kW·h = 1×103W×3 600 s= ×106 J 【典型例题】下物理量单位之间关系正确的是( ) A. lkW·h=×105J s=h m3= l03g/cm3 D. lkg=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A、lkW·h=×106J,所以选项错误;B、1m/s=h,选项正确;C、l g/cm3 = l03 kg/m3,选项错误;D、kg是质量的单位,N是力的单位,质量和力不是同一物理量,不能划等号,选项错误。 【针对训练】在手电筒电路中,提供电能的是() A.电池 B.灯泡C.导线 D.开关【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电路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四个部分组成,各组成部分的作用:电源提供电能,用电器消耗电能,开关控制电流通断,导线提供输送电能的路径.在手电筒中,电源是电池,用电器是灯泡,所以提供电能的装置是电池. 故选A.

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教案

第一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知识梳理 1、长度单位:米(m )————国际单位 常用单位:千米( km )、米(m )、分米(dm )、厘米( cm )、毫米(mm )、微米( )纳米(nm ) 2、单位换算: ×1o 3×1o 3×1o 3×1o 3 Km m mm nm ×1o -3×1o -3×1o -3×1o -3 3、时间单位及换算:时(h )、分钟(min )、秒(s ) 1h=60min=3600s 刻度尺的使用:①使用前认清量程和分度值;②正确放置刻度尺: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一侧,有刻度线一边要 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相平;③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④记录时,要记录数值和单位。 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差异,只能减小不能避免。 【例1】小刚使用刻度尺测得某物体的长为12.3CM ,关于该测量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是用最小刻度为1mm 的刻度尺测量的 B.该结果中“3”不是估读的 C.是用最小刻度为1cm 的刻度尺测量的 D.该结果不存在误差 【例2】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初中物理课本宽度的是( ) A.1.6m B.7.5dm C.18cm D.70um 【例3】如图是小红同学精确测量从家到学校所用的时间,下面读数正确的是( ) A.20s B. 3.2min C.200s D.180s 【变式训练1】关于物理量的测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每一个物理量都有相应的测量工具,可以直接进行测量 B.测量中虽然有误差,但只要认真规范地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C.在选择测量工具时,其分度值越小的测量工具越好

D.在选择测量工具时,因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测量工具 【变式训练2】如图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测同一物体长度,读数时视线放置正确 的是刻度尺(选填“A”或“B”),该物体的长度是cm。 【变式训练3】下列测量长度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测一张纸的厚度可以用刻度尺先测出几十张纸的厚度,然后再除以纸的总张数,即得出一张纸的厚度 B.测细金属丝的直径,可以把金属线无间隙的密绕在一根铅笔上若干圈,测出密绕部分的长度L和圈数N,则直径D=L/N C.只使用一个刻度尺不用其他工具就可以准确测出乒乓球的直径 D.测自行车通过的路程,可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N,再乘以车轮的周长L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 知识梳理 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运动。(如:树叶飘落,灰尘飞舞等) 2、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时被选做参照物的物体 【参照物的选取:①任何物体都可选做参照物,除了研究对象本身;②一个物体一旦被选作参照物,则默认为静止状态;③一般选取地面或者地面上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 【例4】火车在路上行驶时,以路边的房屋为参照物,火车是,火车上的座椅是。 【例5】下列各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飞机在天空中飞行 B.月球绕地球公转 C.树上苹果由绿变红 D.河水在河中流 【例6】下列语句中划线部分描绘的运动情景,选取山为参照物的是() A.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B.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C.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 D.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变式训练4】4×100米接力赛中,为保证传接棒顺利进行,取得好成绩,在传接棒时两位运动员应该()A.都站在原地不动 B.都奔跑,保持相对静止 C.都奔跑,接棒运动员速度要大于传棒运动员 D.传棒运动员奔跑,接棒运动员站在原地不动 【变式训练5】在月光下,李明看到月亮在云层中穿梭,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A.房屋 B.云层 C.停在路边的汽车 D.远处的高山 【变式训练6】在水平面上有三个物体甲、乙、丙,某时刻甲、乙相距3m,乙、丙相距5m。经过一段时间后,甲乙相距4m,乙、丙相距仍为5m。若以乙为参照物() A.甲一定是运的,丙可能静止不动 B.甲一定是运动的,丙一定是运动的 C.甲可能是运动的,丙一定是不动的 D.甲一定是运动的,丙一定是不动的 第三节运动的快慢 知识回顾 1、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①同时间比路程,路程越远,运动越快;②同路程比时间,时间越短,运动越快。 2、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速度等于路程(s)与时间(t)

磁生电 精品教案(大赛一等奖作品)

第5节磁生电 新课引入 国外科研人员设计了一种“能量采集船”,如图所示,在船的两侧附着可触及水面的旋转“工作臂”,每只“工作臂”的底端装有一只手掌状的、紧贴水面的浮标.当波浪引起浮标上下浮动时,工作臂就前后移动,获得电能储存起来.你知道这种“能量采集船”的工作原理吗?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什么情况下磁能生电 活动1: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从而使导体发生了运动,那么反过来,如果让导体在磁场中先运动,导体中会不会产生电流呢?如何设计实验来进行验证?学生交流、发言。 总结:按照如图所示进行实验,让导体在磁场中运动,观察灵敏电流计的指针是否发生偏转。 活动2:学生根据实验装置进行实验验证: 步骤: (1)闭合开关,让直导线在蹄形磁体的磁场中静止,换用不同强度的磁体,观察电流表指针偏转情况; (2)闭合开关,让直导线在蹄形磁体中上、下运动,观察电流表指针偏转情况; (3)闭合开关,将直导线在磁场中左右运动,观察电流表指针偏转情况; (4)开关断开,将直导线在磁场中左右运动,观察电流表指针偏转情况。 活动3:展示自己组的实验探究现象:

归纳总结: (1)定义: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在导体中就会有电流产生,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2)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①电路必须是闭合的;②磁场中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活动4:那么要想改变产生感应电流的方向,应该如何操作?自己进行实验验证。 活动5:展示自己的探究实验现象,并归纳总结。 实验现象: 归纳总结:导体中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只要导体切割磁感线的方向和磁感线的方向中的任何一个改变,就会使原来的感应电流的方向发生变化。 活动6:根据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试着分析一下此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情况,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交流、讨论,阐明自己的观点。 总结: (1)能量转化: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2)应用:发电机、变压器、动圈式话筒 探究点二发电机 活动1:老师出示发电机模型。把一台手摇发电机跟小灯泡连接起来,当摇动手柄使线圈在磁场中快速转动,观察到什么?用电流表换下小灯泡,缓慢摇动大轮,观察电流表的指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总结:灯泡会发光,换为电流表时,会观察到电流表指针左右摆动。 活动2:学生根据桌面上的发电机,试着分析出发电机的构造。它是由磁体、线圈、滑环、电刷组成。与电动机相似,但没有电动机的换向器。 活动3:结合手中的发电机,让其工作,试着分析活动1中电流表指针来回偏转的原因。总结:当线圈在外力的带动下在磁场中转动时,线圈的两个边分别切割磁感线,且切割的方向不同,所以它们主生的感应电流方向也不同,这正好使线圈沿着某一个方向向外流出电流。 当线圈转过图中的这个位置时,两边切割磁感线的方向变成了倾斜的方向,使得切割磁感线的条数减少,故产生的感应电流也减小,所以出现一大一小的指针摆动现象。当线圈转过了180度以后,线圈的每条边的运动方向正好相反,故它们产生感应电流的方向也会相反,所以还会出现电流表指针方向一会儿向左偏一会儿向右偏的现象。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教案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教案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初中物理机械运动教案》的内容,具体内容:在八年级的物理学习过程中,会学到《机械运动》这一课,那么老师在上课之前要做好教案的设计,下面我为你整理了,希望对你有帮助。初中机械运动教案(一)教学目的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知道机械运动... 在八年级的物理学习过程中,会学到《机械运动》这一课,那么老师在上课之前要做好教案的设计,下面我为你整理了,希望对你有帮助。 初中机械运动教案 (一)教学目的 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知道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知道什么叫参照物,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需要选定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二)教具 1米长的一端封闭的玻璃管,管内注入水,并留约2厘米长的一段空气柱,管口被封闭;节拍器(或秒表)。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

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 2.完成下列长度单位的换算,要求有单位换算的过程。由两名同学到黑板上演算,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进行练习。 教师口述:0.2千米=______厘米。(答:2×104厘米) 500微米=______米。(答:0.0005米) 对学生所答进行讲评。 3.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测量课本图1—5甲图中木块的实际长度。要求每个学生动手测量。由同学说出测量结果。巩固上节所学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正确读、记测量结果和减小误差的基本知识。 二、新课教学 1.新课的引入 组织同学阅读课本节前大"?"的内容。提问: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子弹在运动吗?飞行员为什么能顺手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呢?要回答 这些问题,我们就要认真学习有关物体运动的知识。 板书:"第二章简单的运动 一、机械运动" 2.机械运动 (1)什么是机械运动? 运动是个多义词,物理学里讲的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同学们骑自行车时,人和自行车对地面或路旁的树都有位置的变化;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它相对于地面有位置的变化。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电能电功教学设计

18.1电能电功教学设计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3.1.1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描述各种各样的能量和生产、生活的联系。 3.1.3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3.4.5结合实例理解电功和电功率。 2.学情分析 经过之前一个阶段的物理学习,初三学生已具有了一定的物理知识,掌握了一定学习物理的方法。学生的观察、实验、思维、归纳、分析、推理等能力得到一定的发展。但大多数学生思维还是以形象思维为基本思维方式,喜欢动手动脑,对直观内容比较感兴趣,欠缺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及理性化的思维过程。本节课主要是从现象入手,得出比较简单的结论。所以在精心设计探究活动的过程之后,学生学习是不存在问题的。但我面对的大部分是农村初中生,相对来说知识面窄,知识信息不丰富,要多给他们提供一些高科技、较前沿的东西,激发其求知欲。 3.教材分析 《电功率》这一章是初中物理的重点章之一,本章有两大特点,一是综合性强,不仅要综合运用前面的欧姆定律、串并联知识,还涉及到了一些力学问题(如本节中的功);另外一个特点是与生活实际联系比较紧密,几乎每节课都是从实际问题引入新课,讲了知识后又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本节所讲的电功,除了具有以上两个特点之外它还是对初二功的知识的延续,而且也是后面继续学习电功率、焦耳定律等知识的基础,同时也为学生将来学习更广义的功做好了必要的准备。所以无论从课标的要求上看,还是从物理学知识的扩展上看,本章和本节都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知道电能及其单位,知道电能表的作用、读数方法。 2.通过自主学习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了解电流做功的过程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 3.通过自学会用电功公式W=UIt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电能和电能的计量。家庭电能表的使用。 难点:对电功的理解及计算电路中电流做的功。 【评价任务】 1.自学之后,能够认识电能,说出电能的单位,电能表的作用、读数方法及各参数的意义。 2.自学之后,能够举例说明电流做功的能量转化过程。 3.自学之后,能说出电功的公式及变形公式,并应用其解决相关计算题。 【课时安排】 1课时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机械运动复习课教案

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复习课 【复习目标】 1、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 是有区别的。 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能选择合适的参照物来描述运 动,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3、会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能用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进行简单 计算,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能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 4、能通过实验用停表测出物体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能利用v=s/t计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 平均速度。 【复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长度的测量,测量时要引导学习选择合适的工具,然后正确使用工具进行测量. 难点:平均速度的测量与计算 【前置准备】利用多媒体展示本章思维导图 【学具准备】 刻度尺、钢卷尺、秒表、斜面、小车、金属片等多媒体课件和学生导学稿 【复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复习 让学生把准备的刻度尺、钢卷尺、秒表、斜面、小车、金属片等放在桌面,问:我们利用所有的器材可以做哪些实验?学生回答:可以进行长度、时间的测量,还以进行平均速度的测量。引出复习内容。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长度、时间入手,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达到温顾知新的目的。 二、专题复习 【专题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聚焦知识点一: 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2.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 3. 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是为:1km= m、1dm= m、1cm= m、1mm= m、 1μm= m、1nm= m 练习题: 1.中学生的大拇指指甲宽度约为( ) A.1 mm B.1 cm C.1 dm D.1 m 2、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人头发直径约7×10-5m= μm 地球半径6.4×106m= km 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8.84443 =884443 (填上单位) 3、估测课桌的长度为 80 (填上合适的单位)。 设疑:我们估测的准确吗?如果不准确应该怎么办? 设计意图:从身边的事例做起,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的估计中会出现很多的偏差,要想减小偏差,那就要借助到工具,引出刻度尺正确使用并练习了国际单位及常见单位的换算。 聚焦知识点二: 正确使用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要做到会观察、会放置、会读数、会记录。 会观察——刻度尺的、和零刻线是否磨损。 会放置——刻度尺要沿着被测物体的长度,刻度线要被测物体,找准或选取一个整刻度线和一端对齐。 会读数——视线要和尺面,读数时要估读到的下一位。 会记录——测量结果应由和组成。 实验设计:利用刻度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1、用所给出的钢尺、卷尺等刻度尺,挑选出合适测量工具并测出课桌的长度 m。 2、如图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分度值而言,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教案.doc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教案 在八年级的物理学习过程中,会学到《机械运动》这一课,那么老师在上课之前要做好教案的设计,下面我为你整理了,希望对你有帮助。 初中机械运动教案 (一)教学目的 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知道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知道什么叫参照物,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需要选定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二)教具 1米长的一端封闭的玻璃管,管内注入水,并留约2厘米长的一段空气柱,管口被封闭;节拍器(或秒表)。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 2.完成下列长度单位的换算,要求有单位换算的过程。由两名同学到黑板上演算,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进行练习。 教师口述:0.2千米=______厘米。(答:2×104厘米) 500微米=______米。(答:0.0005米) 对学生所答进行讲评。

3.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测量课本图1—5甲图中木块的实际长度。要求每个学生动手测量。由同学说出测量结果。巩固上节所学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正确读、记测量结果和减小误差的基本知识。 二、新课教学 1.新课的引入 组织同学阅读课本节前大"?"的内容。提问: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子弹在运动吗?飞行员为什么能顺手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呢?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要认真学习有关物体运动的知识。 板书:"第二章简单的运动 一、机械运动" 2.机械运动 (1)什么是机械运动? 运动是个多义词,物理学里讲的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同学们骑自行车时,人和自行车对地面或路旁的树都有位置的变化;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它相对于地面有位置的变化。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 提问并组织学生回答:举例说明我们周围的物体哪些是在做机械运动。对于回答中所举机械运动实例,教师要明确指出是哪个物体相对什么物体有位置的改变。 组织同学看课本图2—2,提问:图中的哪些物体在做机械运动? 答:图2—2中运动员、足球、列车、地球、人造卫星、太阳系、银河系都在不停地做机械运动。

电能电功教学设计完整版

电能电功教学设计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第十八章第1节电能电功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流做功的过程就是消耗电能的过程,了解不同用电器能量的转化; 2.知道电能表是测量电能的工具,了解电能表的参数; 3.结合实例理解电功,知道电能的计算公式及单位; (二)过程与方法 认识电能表的各项参数,会使用电能表测某段时间内电路消耗的电能,会通过电能表计算电费。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了解1kW·h的电能的作用,对节约用电有进一步的认识。 教学重点:电能和电能的计量。 教学难点:对电功的理解及计算电路中电流做的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问题1:前面我们学习了“电源”,知道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装置。电能是从何而来呢? 问题2:提供电能的装置都有哪些? (一)电能的来源

水能 核能 化学能太阳能 风能化学能各种各样的发电厂和电池,把不同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供人们使用。(二)电能的应用 问题:那些地方需要电呢电能可干什么用呢? 电脑、电视机依靠电能工作 太阳能电池板为人造卫星提供电能 电灯为我们照明电能转化为光能 电动机使电风扇旋转;电动机使电力机车飞驰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电热孵化器中的小鸡破壳而出;电热器烧水电能转化为内能二、知识构建 (一)电能实质及单位 1.实质:用电器工作的过程就是消耗电能的过程。 即:使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过程。 2.电能的单位:能量的国际单位:焦耳(J) 生活中的电能单位:度,千瓦时(kW·h) 1度=1kW·h = 1×103W×3600S = 3.6×106J

完整初二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教案

初中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 科学之旅 有趣有用的物理 1.牛顿和苹果的故事 2.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 3.彩虹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会有7种颜色? 4.冰棍为什么会冒气?冒出的气是向上还是向下? 5.保险丝的应用 6.汽车观后镜的设计 怎样学习物理 1.善于观察,乐于动手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物理最重要的是培养对这一学科的兴趣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教学重点 正确使用测量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教学难点 1.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2.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校每年都会举行田径运动会,田赛中通常以距离的长短来论成绩,这就要进行长度的测量;在径赛中通常以时间的长短来论成绩,这又要进行时间的测量。请大家思考,时间和长度的测量都要用到那些工具?这些工具又如何使用呢? 二、推进新课

(一)长度的单位 想一想在小学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自学课本知道还有哪些新的单位? 单位换算方法: 单位间的换算关系采用等量代替法,即先照写数值,然后乘以单位间的换算关系,并注意 结?7?5cm.25?101?125nm?12510cm?“数不变,换算过程为:果尽量用科学计数法。如:单位换,进行算”以下是小亮同学做的长度单位换算的几个算式,请指出他在换算过程中的错误,并写例1.出正确算式?100cm=520cm (1)15.2m=5.2m666????=6.5m 10um=6.5(2)6.51010(二)长度的测量 1.正确使用刻度尺 (1)分度值:是刻度尺上相邻两条刻度线间的长度,也叫这把刻度尺的精确度或准确度、最小刻度值。 (2)实际估读时,一定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 对于一个测量结果,其倒数第一位是估读值,倒数第二位所对应的单位就是刻度尺的分度值。 (4) 一个测量结果是由准确值和估读值还有单位组成的. 2.使用刻度尺之前要“三观察” (1)观察零刻度线的位置在哪里,是否磨损;如果磨损可重新确定一刻度线为起始刻度线。 (2)观察量程是多少,实际情况中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量程的刻度尺。 (3)观察分度值是多大,据不同情况和要达到的精确度,选择分度值合适的刻度尺 3.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要“三会” (1)会放: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或重新确定的起始刻度线要与被测物体的起始端对齐,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边要贴近被测物体且与被测长度平行,不能放倾斜。

电能-电功教案

电能电功 李明月教学内容: 课本87——90页的内容。 目标要求: 1:知识目标 (1)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 (2)通过探究,知道电流做功与电流、电压的大小及通电时间的长短有关系。 2:能力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电流做功与哪些因素有关,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控制变量法。 3: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电流做功与电流、电压的大小及通电时间的长短的关系,培养学生节约用电的意识。 教学用具:多媒体、学生电源一台、电流表、电压表及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秒表、不同的小马达两个、细线两根(每根约1m)钩码一盒。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引入新课:假如现在生活中没有了电,生活会怎样? 二、揭示目标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 (1)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 (2)通过探究,知道电流做功与电流、电压的大小及通电时间的长短有关系。 过渡:要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还要靠大家认真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 三、自学指导 课前思考: 1.演示:(1).将一粉笔头静止从高处释放,使其自由下落。 (2).用手拉着一个用线系着的钩码,使钩码上升。 提出问题:1.这两个现象中有没有做功?各是哪个力在做功? 2.做功过程中有没有能的转化?各是什么能转化为 什么能? 3.展示吊灯、电饭锅、电风扇等三个用电器 提出问题:它们工作时都产生了什么能量?都消

耗了什么能量? 四、先学 过渡:现在自学竞赛开始,比一比谁看得认真,坐姿端正、精力集中,效率高。 1、看一看: 生看书自学,师用眼观察督促学生紧张自学。 2、做一做: (1)让后进生上台板演,其余学生写书上。 (要求:字体工整,板演的同学把字写得大一些,坐姿端正)(2)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搜集出现的问题,进行第二次备课,以备后教。 五、后教 、实验探究电流做功与哪些因素有关 1.提出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 让学生说出猜想结果和依据,然后通过几个例子进一步肯定学生的猜想: (1)一个手电筒和一台21吋彩电工作时电流差不多,工作相同的时间,哪个消耗的电能多?电流通过哪个 用电器做的功多? (2)家庭中,一盏电灯和一台空调工作相同的时间,电流通过哪个用电器做的功多? (3)为什么我们提倡人走灯灭,夏季把空调的设定温度调高一些? 引导学生说出电流做功可能与电压、电流及通电时间有关。 2.设计实验 提出问题:(1)探究过程中应采用什么实验方法? (2).如何衡量电流做功的多少? (3)按照你的思路,你需要哪些实验器材?要使不同的用电器电流相同而电压不同,应怎样连接用电器?要使不同的用电器电压相同而电流不同,应怎样连接用电器? 通过交流与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应当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可通过用电器工作时得到的内能、机械能的多少判断电流做功的多少。要使不同的用电器电流相同而电压不同,可将不同的用电器串联起来;要使不同的用电器电压相同而电流不同,可将不同的用电器并联起来。 出示小电动机,引导学生通过电动机通电时把钩码提升的高度来比较电流做功的多少。 3.进行实验 师生合作完成演示实验(学生设计电路图,连接电路,教师进行指导,特别要求学生注意两电表量程的选择.实验按以下步骤进行:

磁生电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二十章 第五节磁生电 宝丰县三中李艳辉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知道电磁感应现象;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过程和方法 探究磁生电的条件,进一步了解电和磁之间的相互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自然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进一步了解探索自然奥秘的科学方法。 2)认识任何创造发明的基础是科学探索的成果,学习法拉第敢于实践,不怕失败的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探索概括出电磁感应。 教学难点:由实验现象概括物理规律——电磁感应。 教学准备:检流计、蹄形磁铁、导体、开关、手摇发电机 教学方法:发现法,实验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谁知道我们国家哪位科学家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奖? (屠呦呦),她和她的团队成功研制出青蒿素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奖,我们今天认识一位科学家,晚一百年,能当之无愧的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请听他的颁奖词:是谁让漆黑的夜晚五彩缤纷?是什么让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是什么让我们的出行如此快捷?是什么让工厂的机器转个不停?一

切都源于他的伟大发现,他就是----法拉第。今天,让我们沿着这位伟大科学家的足迹,来探寻先哲的智慧之旅吧!、 板书课题:磁生电 二、新课学习 自从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知道了电能生磁,许多科学家都尝试磁能否生电,从安培到科拉顿,最终法拉第发现了磁是可以生电的,磁生电需要什么条件呢? 活动一:如何才能磁生电 介绍实验器材,学生选出方形线圈,蹄形磁铁和检流计。 请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1,试验时,电路是断开还是闭合? 2,如何知道电路中是否有电流? 3,如何判断电流的方向是否相同? 学生分小组讨论后后回答。 把蹄形磁铁上下放置,学生画出磁感线方向。 按照表格设计分别进行探究实验: 磁感线方向导体在磁场中的运 动情况电流表指针是否偏转 导体静止不动 导体上下运动 换用更强的磁场,导体上下运动 导体水平左右运动

机械运动教学设计

机械运动教学设计 机械运动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 运动的描述 授课地点 多媒体教室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仪器材料 多媒体播放设备、机械运动演示课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2)知道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与参照物而言的; (3)知道自然界中的机械运动类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的道理.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一、创设情景发现并提出问题: 二、总结归纳机械运动及参照物概念 组织学生观看录像1并提出问题:你怎么判断汽车、轮船、飞机等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 通过观看此录像和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使学生明 白要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首先要选一个地面 上不动的物体作参照,看一看要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参 照物体位置是否发生变化,如果位置发生变化,说明是 运动的,反之是静止的. 组织学生观看录像2并提出问题:窗外的树木真的 向后退了吗?江两岸的青山真的向后移了吗?张开伞后 运动员真的上升了吗?以上的现象怎样解释呢? 通过观看此录像和思考、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使 学生理解,当选择运动的物体为参照物时,“静止的物体”就会运动起来. 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叫做机械运动,通常简称为运动.选择的另一个物体为假定不动的物体,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观看录像1(或动画).画面上的内容有:公路上有停着汽车和行驶的汽车;码头上有停着的轮船和正在航 行的轮船;飞机场上有停着的飞机和正在起飞的飞机.学生:1、以公路边的树或楼房为参照物,相对于参

八年级物理教案-电功教案示例2

电功教案示例2 (一)教学目的1.知道电流可以做功和常见的电流做功的形式。2.通过演示实验,得出计算电功的公式并使学生掌握公式。 3.对电功的单位焦耳的大小有具体的认识,知道生活中电功的 单位是“度”。4.知道用电能表测电功的大小并会读数。5.通过用电能表测电功和1度电的作用,使学生能自觉地节约用电。 (二)教具课本图9_1实验装置一套,米尺一根,电能表一只及电能表挂图一张。写有例题的小黑板。(三)教学过程1.复习(1) 提问①在第一册物理书中我们学习了功,大家还记得做功的两 个必要因素是什么吗?功的单位是什么吗?(答略)②流动的水能够做功吗?(学生答并举例)③这册书中我们又学习了电流,电流是怎样形成的呢?(学生答: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水流可以做功,那么电流可以做功吗?2.用演示实验引入新课介绍实验装置和电路:用电源、电动机、开关、滑动变阻器组成一串联电路。用电动机提升砝码。①由实验证实电流可以做功。闭合开关后问:观察到什么现象?(学生答:砝码上升)问:是谁把砝码提起来?(学生答:电动机)问:电动机为什么能提起砝码?(学生答:因为给电动机通电,电动机转动起来,所以把砝码提起来)问:此实验表明什么?(学生答:表明电流是可以做功的)教师指出:此 实验中电流对电动机做功,电动机又对砝码做功,所以电动机把砝码提起来。电流做的功叫电功,电流不仅通过电动机时做功,电流通过其他用电器时都要做功。电流做功的形式很多。请同学举例电流还有哪些做功的形式。(学生举例略)②能量转化情况。问:砝码上升过程中,机械能如何变化?(学生答:增加)问: 砝码增加的机械能是从哪来的?(指出:因为电动要消耗了电能,所以砝码的机械能增加)师生再共同分析刚才学生举出的例子

磁生电教学设计教案完整版

磁生电教学设计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第七节磁生电教学设计(1课时) 天荣中学黎燕萍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电磁感应现象,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知道发电机的原理,能说出发电机为什么能发电,知道发电机发电过程的能量转化。 ·知道什么是交流电,知道我国供生产和和生活用的交流电的频率,能把交流电和直流电区分开来。 2.过程和方法 ·探究磁生电的条件,进一步了解点和磁之间的相互联系。 ·观察和体验发电机是怎样发电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自然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认识任何创造发明的基础是科学探索的成果,初步具有创造发明的意识。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通过探究实验,认识电磁感应现象和感应电流,发现磁生电的条件。2.难点: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连接电路,在探究过程中发现磁生电的条件。 三、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刚掌握电能生磁的理论并了解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所以在教授时采用逆向思维,思考磁生电的现象并了解发电机的原理。另外,由于知识有限,学生在设计探究实验时考虑缺乏全面思考,通过法拉第和科拉顿两位科学家实验设计的对比,让学生亲自完善实际方案,培养学生周全思考的能力。 四、实验器材 学生实验:踢形磁铁,导体,开关,电流表 演示实验:演示电流表,手摇发电机

一、电磁感应 1.发现: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

2.概念:由于导体在磁场中运动而产生电流的现象 3.产生条件:闭合电路一部分导体在磁场里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二、发电机 1.原理: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 2.构造:定子和转子 3.能量转化:机械能→电能 三、电流 1.交流电:电流的大小和方向都周期性变化 2.直流电:电流的方向不变 七、附图

机械运动教案示例

机械运动教案示例 Examples of mechanical motion teaching plan

机械运动教案示例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物理学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因此成为其他各自然科学学科的研究基础。理论结构充分地运用数学作为自己的工作语言,以实验作为检验理论正确性的唯一标准,是当今最精密的一门自然科学学科。本教案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一)教学目的 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知道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知道什么叫参照物,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需要选定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二)教具 1米长的一端封闭的玻璃管,管内注入水,并留约2厘米长的一段空气柱,管口被封闭;节拍器(或秒表)。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 2.完成下列长度单位的换算,要求有单位换算的过程。由 两名同学到黑板上演算,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进行练习。 教师口述:0.2千米=______厘米。(答:2×104厘米) 500微米=______米。(答:0.0005米) 对学生所答进行讲评。 3.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测量课本图1—5甲图中木块 的实际长度。要求每个学生动手测量。由同学说出测量结果。巩 固上节所学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正确读、记测量结果和减小 误差的基本知识。 二、新课教学 1.新课的引入 组织同学阅读课本节前大“?”的内容。提问:飞机在天空 中飞行,子弹在运动吗?飞行员为什么能顺手抓住一颗飞行的子 弹呢?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要认真学习有关物体运动的知识。 板书:“第二章简单的运动 一、机械运动”

15.1电能表与电功教案

15.1 电能表与电功 教学目标 ⑴让学生了解电能表参数的物理意义。 ⑵让学生会根据电能表读数计算消耗电能的多少。 ⑶通过实验得出并理解电功公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⑷让学生会用电功公式计算电器消耗的电能。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电能表参数的意义及计算耗电的方法,电功的含义,电功的公式及运用。 难点:电功的含义,电功公式的得出过程。 学生知识基础 机械功的知识;能量的概念;初步的能量转化知识;初步的实验观察与分析能力。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阅读讨论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 电能表、电源、电流表、电压表、导线若干、小灯泡、开关、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教师:近期,我们一直在学习电学知识。但说到电,其实,我们最熟悉的还是家庭用电和每月要交多少多少电费。请同学们讨论并回答。 学生:讨论并回答。 【二】引导学习 一.电能表的学习 教师:出示电能表,问:谁读过电能表的示数,谁会读数?下面我们用2分钟时间阅读课文学案中单相感应式电能表的技术参数的说基本规格。 学生:阅读根据学案的说明了解电能表的规格。 教师:我们先来交流一下每个人通过阅读了解到得电能表的规格。 学生:回答并交流尚不清楚的地方,鼓励其他同学帮助。 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重点讲解几个概念: 1.“电能表的计量单位:kW·h” 2.电能表的示数为四位整数和一位小数(深色框内的数字)组成,如图15-2所示。

教师:我们来做个小练习,看谁真正理解了电能表示数的含义? 示题如下: 例:小明家2003年1月底与2月底电能表的示数如图所示,请计 算,小明家2月份消耗多少电能?若1kWh电费为0.52元,应付多少电费? 学生:交流计算。 3.“电压-220V”表示电能表适用的额定电压为。 4.“电流规格-10(40)A” “10A”电能表持续工作时的最大电流为; “(40)A”的数字表示在短时间允许内通过电能表的最大电流为40A。 5.“电能表常数300 r/(kW·h)”表示用电1 kW·h电能表转盘转动的圈数为转。练一练: 1.若消耗电能2kW·h,则电能表转盘会转过转。 2.若消耗电能0.5kW·h,则电能表转盘会转过转。 3.若电能表转盘转过了30转,则说明消耗了电能kW·h。 教师:如图l5-1(b)所示.电子式单相电能表有一个重要参数imp/(kW·h),它表示用电l kW·h 耗电指示灯闪烁的次数,如3200imp/(kW·h) 二.电功概念的学习 ㈠电功的定义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电流做功的其他实例。 ⒈电风扇扇风时;⒉洗衣机洗衣时;⒊电饭锅烧饭时;⒋电灯发光时; 学生:思考、交流、回答、观察。 ⒈电风扇扇风时&⒉洗衣机洗衣时: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⒊电饭锅烧饭时:电能转化为内能; ⒋电灯发光时:电能转化为光能和内能。 教师:联系实际分析、归纳总结 总结:电流做功的过程中,伴随着电能向其他形式能量的转化,电流做了多少功,消耗了多少电能。(课件) ㈡电功公式的构建和运用 教师:电流做功的过程伴随着电能转化为其他能的过程,那么,电流做功的多少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