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代建筑思潮与流派

当代建筑思潮与流派

当代建筑思潮与流派
当代建筑思潮与流派

当代建筑思潮与流派

1,后现代主义

文丘里《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向拉斯维加斯学习》

詹克斯《后现代建筑语言》

库哈斯《癫狂的纽约:关于曼哈顿的回顾性宣言》

波普艺术

格雷夫斯(波特兰市政大厦)

盖里(望远镜大厦)

赫尔佐格(尼克拉厂房)

文丘里(伦敦国家美术馆新馆)

2,新现代主义

贝聿铭(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卢浮宫博物馆玻璃金字塔

德国柏林国家历史博物馆

奥斯卡尼迈耶(国会大厦)现代艺术博物馆

鲍赞巴克(巴黎音乐城)

黑川纪章(日本爱媛县立科学博物馆)

理查德迈耶

安藤忠雄

极少主义

3,新理性主义

类型学

马里奥博塔

罗西

莫尼欧(罗马艺术博物馆)

新城市主义

克里尔兄弟

4,解构主义

扎哈哈迪德(维特拉消防站)

盖里(维特拉家具设计博物馆,西班牙古根汉姆博物馆)

里伯斯金德(柏林犹太人博物馆)米拉椰斯

蓝天组

屈米(拉维莱特公园)

非线性建筑

(横滨客运码头)

5,新地域主义

莱特(流水别墅,草原住宅,有机建筑理论)

阿尔瓦阿尔托

柯布西耶(印度议会大厦,高等法院)列戈瑞达(墨西哥现代艺术博物馆)科里亚(印度章嘉公寓,管形住宅)

6,高技派

诺曼福斯特(香港汇丰银行总部大厦,香港新国际机场)

理查德罗杰斯(巴黎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劳埃德保险公司大厦)

尼古拉斯格雷母肖(伦敦滑铁卢国际铁路枢纽)

伦佐皮亚诺(日本关西国际航空港)卡拉特拉瓦(法国里昂新机场铁路枢纽,里斯本东方火车站,特纳里夫音乐厅,密尔沃基美术馆)

7,生态建筑(绿色建筑)

奥戈雅《设计结合气候》(DMAG HALL26 德国汉诺威世界博览会) 杨经文(私人住宅Roof-Roof, 德国GSW公司总部大厦)

福斯特(伦敦新市政厅)

太阳能,风能,地热在建筑里的应用

建筑规划知识:从上世纪至今主要的建筑设计思潮、流派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古典主义和折衷主义的建筑潮流一直持续到四十年代。到了二十年代,保守派建筑师已渐渐分化,革新派渐渐兴旺起来。较重要的派别有: 1)表现派表现主义者认为艺术的任务在于表现个人的主观感受和体验。建筑师常常采用奇特、夸张的建筑体形来表现某些思想情绪,象征某种时代精神。表现派主张革新,反对复古,但他们是用一种新的表面处理手法去替旧的建筑样式,同建筑技术与功能的发展没有直接的关系。孟德尔松(德):德国波茨坦市爱因斯坦天文台 2)未来派当很多知识分子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表现不满的时候,未来派却对资本主义的物质文明大加赞赏,对未来充满希望。他们宣言工厂、机器、火车、飞机等的威力,赞美大城市,对现代生活的运动、变化、速度、节奏表示欣喜,着意表现动作和速度。桑.伊利亚(意)“因该把现代城市建设和改造的像大型造船厂一样,既忙碌又灵敏,到处都是运动,现代房屋应该造的和大型机器一样。”没有实际的建筑作品。 3)风格派与构成派风格派和构成派在旨趣和做法上没有什么重要区别,都热衷于几何形体、空间和色彩的构图效果。最具代表性的风格派建筑是里特维德设计的荷兰乌德勒支地方的一所住宅。表现派、未来派、风格派等本来是美术和艺术文学方面的派别,没有也不可能提出和解决当代建筑发展所涉及的许多根本性问题。 2.新建筑运动走向高潮。提出了比较系统而彻底的建筑改革主张,向保守思想猛烈开火。现代建筑包括形成于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以格罗皮乌斯、柯布西耶、密斯为代表的欧洲的现代建筑和以赖特为代表的美国的有机建筑。 1)格罗皮乌斯、柯布西耶、密斯为代表的现代建筑习惯上被人们称为功能主义,理性主义或者现代主义。他们设计的共同特点是:a、重视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并以此作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b、注意发挥新型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的性能特点。C、把建筑的经济性提高到重要的高度。D、主张创造新建筑风格,反对套用历史上的建筑形式。E、空间-时间的建筑构图理论。F、废气外加的建筑装饰,认为建筑美的基础在于建筑处理得合理性和逻辑性。代表作:包豪斯校舍、萨伏伊别墅,巴塞罗那展览会德国馆等 2)赖特和有机建筑理论代表作:流水别墅,古根海姆博物馆。二、二战后建筑设计的主要思潮战后建筑设计思潮的主要特点:现代建筑设计原则的普及,建筑形式的五花八门和美国改变了他在两次世界大战间的被动地位,成为设计思潮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尽管他们各树一帜,但是除了少数以外,其基本的原则仍然没有脱离现代建筑的基本内容,只不过是对其中某些部分进行夸大、突出、补充或变化而已。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下半叶。欧洲理性主义在新形势下的普及、成长与充实时期2)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末3)六十年代末至今 “现代建筑的几种主要倾向,就其设计方法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在处理建筑设计中的情与理的问题中比较重理,另一类则比较偏情。” 1.重理: 1)对“理性主义”进行充实与提高的倾向坚持理性主义设计原则,作了充实与提高。特别是在讲究功能与技术合理的同时,注意结合环境与服务对象的生活兴趣需要。无倡导人,无代表人物,仅是一种相当普遍的思潮。哈佛大学的研究中心TAC设计事务所国际商业机器公司研究中心布劳耶 2)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全部用钢和玻璃来建造,构造与施工非常精确,内部没有或很少柱子,外形纯净与透明,清澈的反映着建筑的材料、结构与它的内部空间。 “少就是多。”(密斯)先结构,后形式;先空间,后功能,讲求“条理”。既简化结构体系和净化建筑的形式。代表人物及作品:密斯范斯沃斯住宅,湖滨公寓,纽约的西格拉姆大厦,西柏林新国家图书馆;小沙里宁通用汽车技术中心 3)“粗野主义”的倾向不但是一个形式问题,而是同当时社会的现实要求与条件有关。欧洲

西方现代建筑流派

最近在论坛里发现爱好历史的盆友们,提出了一些关于近代建筑史流派的问题。一时兴起,计划以各流派特征,带表人物,代表作品为层次,做一个对西方建筑史各时期更替的提要。一来,看看自己能不能在脑子里形成一个,以时间为线索的知识体系;二来,希望以此为载体与大家交流学习。 总之,一点拙见,请多多指教。 下面是正文。 新古典主义: 19世纪的建筑,存在着一种普遍的对古希腊、罗马建筑形式的因袭。这在政治上,反应出了新资产阶级的民主立场。但是将其称呼为古典主义复兴,又有些过于简单化。 启蒙运动在法国掀起了一股追求“新真实”热潮,相对于——本质上仍然是贵族的个人主义变革——文艺复兴运动,启蒙运动者歌颂自然、自由哈追寻源头。这一思想在建筑上也有体现,法国理论家洛吉尔,将建筑起源追溯到“茅屋”;另一种更具象征意义的说法认为,建筑本质上是梁柱结构,它的原型便是基督教里的所罗门神庙。但无论哪种解释,都是通过对简化至几何图形、重视比例等方式,尝试与长期对立的自然和解。而古希腊建筑理想,不过是这一愿望的得力工具。 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 ·奥古斯都·普金:英国哥特复兴的旗手,哥特建筑的理性被认为能够精华巴洛克繁复的装饰,以及结束垄断建筑和艺术的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其代表作有英国国会大楼。 ·辛格尔:1826年以使者的身份游历英国,辛格尔吸收了其哥特复兴的成果。在德国启蒙运动时期,辛格尔建造了大量体现现代自由国家社会文化机构的公共建筑。代表作有柏林建筑学院大楼、柏林新帕克霍夫库房、国家剧院、柏林老博物馆。 结构理性主义 启蒙运动之后,人们对巴洛克繁复的装饰,热情冷却。因而转向自然。人们的兴趣在于,于自然中发现人自身的天赋才能。这一时期,学院派里涌起一股追随建筑本质的思潮,建筑设计首先将要素整合后,再以几何的古典建筑美学原则组合。 但这时,工程学院的设计师们对抽象的几形态并不感兴趣,他们坚持着建筑的结构逻辑。另一方面,迪郎编辑了历史建筑的图示,制作出了建筑要素的原型。这为将建筑设计的方法快速的教授给工程师们,提供了方便。虽然这种类型学,并不能直接指导设计,但结构理性主义突出工程技术,和对建筑要素进行科学分类的理念,表现了这一运动的主要特征。 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 ·迪郎的主要贡献是其理论著作,如《古代与现代各类大型建筑对照汇编》。另

各类设计流派与风格(名词解释)

【艺术设计流派】 【古典主义】17世纪一种艺术思潮,由法国流传世界。它以古希腊、罗马为典范和样板而被称为“古典主义”。代表作品:马拉之死、佩劳的卢浮宫东立面建筑设计。 【新古典主义】又称“典雅主义”“形式美主义”“新复古主义”。兴起于18世纪。资本主义初期一种设计思潮。把希腊罗马的古典建筑作为创作源泉。追求古典风格和简洁、典雅。追求合理的结构和简洁的形式。代表人物:杰弗逊的维吉尼亚大学校园。英国大笨钟。美国建筑师菲利普·约翰逊。 【折衷主义】任意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式样而不拘泥于某种特定风格。也被称为“集仿主义”。 【形式主义】或“形式主义设计”。对形式而非内容的重视。20世纪形式主义美学,形式主义强调艺术的形式因素具有独立的审美意义,将文本的形式结构作为艺术的核心。 【现代主义】兴起于20世纪初。最初发端于建筑领域。在建筑设计表现最为充分。特点是功能主义,形式上非装饰性的几何造型,重视空间的考虑,重视设计对象费用开支,具有高度理性化。幕墙架构,梁柱支撑。代表人物:瑞士勒·柯布西埃的钢管座椅。米斯·凡德罗的“少则多”。美国的弗兰克·赖特。芬兰的阿尔瓦·阿图的伊马特拉教堂。德国格罗佩斯的法古斯鞋楦厂和包豪斯校舍。 【粗野主义】也就“野性主义”“朴野主义”。以柯布西埃的粗犷的建筑风格为设计倾向。以表现建筑自身为主,讲究建筑形式美。以毛糙、粗鲁为建筑美的标准。只有钢筋混泥土,没有涂抹和装饰。马赛公寓是粗野主义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代表人物:柯布西埃。路易康的达卡政府大楼。 【纯粹主义】属于现代主义风格的一个分支。以新帕拉图哲学为基础,涉及到所有塑性表现的造型设计倾向。由建筑师兼画家勒?柯布西埃和画家奥占芳发展起来的。1920年以后,在柯布西埃的力主下,建筑领域出现了纯粹主义创作思潮。它以“数学”即秩序为基础建立新

【第二期 19-21世纪】史上最全的西方艺术流派整理!

【第二期 19-21世纪】史上最全的西方艺术流派整理! 20世纪 1. 现代艺术 现代艺术,又称现代派艺术,很难有一个准确的定义。大致来说,被称为“现代主义”或“现代派”的艺术,是指20世纪以来,区别于传统的,带有前卫和先锋色彩的各种艺术思潮和流派的总称。现代艺术起源于古代地中海沿岸(埃及、希腊、西亚)的西方艺术,到19世纪后期出现了转变的苗头,这个苗头进入20世纪后,成为西方艺术的主流,这就是西方的现代艺术。西方现代艺术由各种不同类型的视觉风格组合而成,是基于科学和理性基础上建立的,是西方数百年来的思想文化核心。现代艺术主要包括了野兽主义、立体主义、未来主义、表现主义、俄国的至上主义与构成主义、荷兰的风格派、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抽象主义、波普艺术等。现代艺术的特点在于打破艺术家、作品和观众之间的区别。主张艺术干预人类生活。深受现代社会文化影响又立足批判现实社会对人性的压抑。

2. 立体主义 立体主义是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个运动和流派,又译为立方主义,1908年始于法国。立体主义的艺术家追求碎裂、解析、重新组合的形式,形成分离的画面,以许多组合的碎片型态为艺术家们所要展现的目标。艺术家以许多的角度来描写对象物,将其置于同一个画面之中,以此来表达对象物最为完整的形象。立体主义画家的探索起源于塞尚的理论和创作实践,他们把塞尚的“要用圆柱体、圆球体、圆椎体来表现自然”这句话当着自己艺术追求的理想。实质上这是20世纪初工业文明、机器时代的社会现实在画家精神中的折射反映。立体主义在二十世纪时期有两个派别。一个是洗衣船派,也就是正统派。这个派别的代表是毕加索和布拉克。另一个派别是蜂窝派,是以一群后起的立体主义画家为代表的。立体主义的出名也是由这些蜂窝画家所催化的。

建筑风格与流派

建筑风格指建筑设计中在内容和外貌方面所反映的特征,主要在于建筑的平面布局、形态构成、艺术处理和手法运用等方面所显示的独创和完美的意境。 一、分类 1.按国家(民族)和地区分 中国风格、日本、新加坡风格、英国风格、法国风格、美国风格、等。 常用一个地区概括,如:欧陆风格、欧美风格、地中海式风格、澳洲风格、非洲风格、拉丁美洲风格等。 2.按建筑物的类型分 住宅建筑风格 别墅建筑风格 写字楼建筑风格 商业建筑风格 宗教建筑风格 其他公共(如学校、博物馆、政府办公大楼)建筑风格等 3.按照历史发展流派分 (1)古希腊建筑风格,约公元前800年至公元300年 (2)古罗马建筑风格,约公元前300年至公元365年,罗马建筑风格正是欧洲建筑艺术的重要渊源 (3)欧洲中世纪建筑风格,公元400年至1400年,封建领主经济占统治地位,城堡式建筑盛行 (4)文艺复兴建筑风格,公元1420至1550年,建筑从经验走向科学化,不断冲破学院式、城堡式的封闭 以上四类可称为古典主义建筑风格 (5)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 这一风格曾三度出现,最早一次是1750至1880,它是欧洲古典主义的最后一个阶段,其特点是体量宏伟,柱式运用严谨,而且很少用装饰。另一次出现在1900-1920年,带有一定的复古特征。第三次出现在1982年,其主要特征是把古典主义和现代主义结合起来,并加入新形势,这一风格在当今世界各国颇为流行。 (6)现代评论风格,1960-1975。缘自西方60年代兴起的“现代艺术运动”他是运用新材料、新技术,建造适应现代生活的建筑,外观宏伟壮观,很少使用装饰。 (7)后现代主义风格,亦称“后现代派”,1980年开始出现。这一风格的建筑在建筑设计中重新引进了装饰花纹和色彩,以折衷的方式借鉴不同的时期具有历史意义的局部,但不复古。

世界五大最著名建筑风格流派

一:巴洛克建筑 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 巴洛克一词的原意是奇异古怪,古典主义者用它来称呼这种被认为是离经叛道的建筑风格。这种风格在反对僵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和表达世俗情趣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对城市广场、园林艺术以至文学艺术部门都发生影响,一度在欧洲广泛流行。 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著名建筑师和建筑理论家维尼奥拉设计的罗马耶稣会教堂是由手法主义向巴洛克风格过渡的代表作,也有人称之为第一座巴洛克建筑。 二:法国古典主义建筑 法国在十七世纪到十八世纪初的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专制王权极盛时期,开始竭力崇尚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建造了很多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古典主义建筑造型严谨,普遍应用古典柱式,内部装饰丰富多彩。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作是规模巨大、造型雄伟的宫廷建筑和纪念性的广场建筑群。这一时期法国王室和权臣建造的离宫别馆和园林,为欧洲其他国家所仿效。三:哥特式建筑 哥特式建筑是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主要见于天主教堂,也影响到世俗建筑。哥特式建筑以其高超的技术和艺术成就,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哥特式教堂的结构体系由石头的骨架券和飞扶壁组成。其基本单元是在一个正方形或矩形平面四角的柱子上做双圆心骨架尖券,四边和对角线上各一道,屋面石板架在券上,形成拱顶。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在不同跨度上作出矢高相同的券,拱顶重量轻,交线分明,减少了券脚的推力,简化了施工。 飞扶壁由侧厅外面的柱墩发券,平衡中厅拱脚的侧推力。为了增加稳定性,常在柱墩上砌尖塔。由于采用了尖券、尖拱和飞扶壁,哥特式教堂的内部空间高旷、单纯、统一。装饰细部如华盖、壁龛等也都用尖券作主题,建筑风格与结构手法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欧洲各国的经典哥特式建筑 四:古典复兴建筑 古典复兴建筑是十八世纪60年代到十九世纪流行于欧美一些国家的,采用严谨的古希腊、古罗马形式的建筑,又称新古典主义建筑。 当时,人们受启蒙运动的思想影响,崇尚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在建筑方面,古罗马的广场、凯旋门和记功柱等纪念性建筑成为效法的榜样。当时的考古学取得了很多的成绩,古希腊、罗马建筑艺术珍品大量出土,为这种思想的实现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五:古罗马建筑 古罗马建筑是古罗马人沿习亚平宁半岛上伊特鲁里亚人的建筑技术,继承古希腊建筑成就,在建筑形制、技术和艺术方面广泛创新的一种建筑风格。古罗马建筑在公元一~三世纪为极盛时期,达到西方古代建筑的高峰。 古罗马建筑的类型很多。有罗马万神庙、维纳斯和罗马庙,以及巴尔贝克太阳神庙等宗教建筑,也有皇宫、剧场角斗场、浴场以及广场和巴西利卡(长方形会堂)等公共建筑。居住建筑有内庭式住宅、内庭式与围柱式院相结合的住宅,还有四、五层公寓式住宅

当代中国建筑设计思考

当代中国得建筑设计思考 当代中国建筑设计所面临得主要问题以及 对西方建筑思潮涌入中国得思考 摘要:中国当代社会经历了高速得经济发展时期,建筑学科也迎来了前所未有得发展,并取得了举世瞩目得成就。但就是在这些成绩背后,还隐藏着很多亟待解决得问题:建筑学科面临着全球化与地方化、文化传承与科技发展之间得矛盾。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建筑得发展日新月异,西方得后现代主义、晚期现代主义、解构主义以及批判地域主义建筑思潮不断地涌入,使得新兴得建筑样式频频出现。除了上述得建筑思想在国内蔓延之外,国外建筑师也开始在中国建筑市场屡现身影,使得城市面貌与建筑形式达到从未有过得繁杂,国内建筑师以及建筑呈现出一片茫然得状态。如何应对这种当前这种严峻得境遇值得我们每个建筑领域得人思考。 关键词:当代中国建筑设计矛盾与问题西方建筑思潮思考 一、全球化与地方化、文化传承与科技发展等主要矛盾 1、全球化与地方化之间得矛盾 现今,世界全球化得趋势己经成为人类普遍关注得问题。所谓得全球化就是指,人类社会、经济、科技与文化等各个层面,打破民族、地域等限制条件,在全世界范围内,逐步走向一体化得过程。这就是一个充满矛盾得过程,以文化方面为例,全球化促进文化得交流与合作,相反,全球化也带来了多样性文化得逐渐消逝,并出现趋同得现象。然而,全球化得影响远远超乎人们得想象,它深入到生活得方方面面,同时也成为影响建筑发展得一个重要因素。 具体到建筑方面来说,全球化对世界建筑发展得影响也同样具有两面性。各个国家、城市之间,全球化在建筑思想得交流以及科学技术得发展等方面起到了一定得促进作用,与此同时,世界建筑多元化得发展却受到了一定得负面影响,“千城一面”得现象在世界上无数得城市中蔓延,城市失去了它应有得可识别性。 全球化对以中国为代表得发展中国家影响尤为明显,它更新了我们对于现代建筑得认识,开阔了我们得视野,提高了我们得设计水平,给我们得建筑发展带来了新得动力。相反得,这些国家出于对发展得渴望,盲目得认为现代得城市形象必然就是挺拔得高楼大厦、快速得城市交通、宏大得城市广场等等,这些都造成了城市之间得趋同;此外,在这种“钢筋、混凝土”得大环境下,城市得历史脉络己

现代艺术各个流派

现代艺术各个流派

现代艺术各个流派 现代艺术的范围很广泛,用来指从19世纪末期到大约1970年代大部份的艺术作品。(较近期的艺术作品通常被称作当代艺术或后现代艺术。)艺术原本的目的在于写实地再现某个主体,然而摄影的发明让艺术的写实功能相形见绌,于是就出现了新的艺术路线。艺术家开始实验各种观看的方式、材料、观点等等,而通常作品都变得越来越抽象。 现代艺术的概念与现代主义有很亲密的关连。 现代艺术是从西方开始的,最先是绘画和版画,然后在19世纪中期扩展到其他的视觉艺术上,如雕塑和建筑。到了19世纪末期,一些对现代艺术有重要影响的运动开始出现:以巴黎为中心的印象派,以及最初从德国开始的表现主义。 现代艺术受到的影响来自很多方面:比如接触到东方的装饰性艺术,尤其是日本版画;透纳和德拉克鲁瓦在颜色上的创新;还有像让-弗朗索瓦·米勒等画家的作品中可以看到有更多描述日常生活的主题。当时对艺术的普遍观念认为,艺术应该精确地描述事物,而且必须企图表现出其理想的样貌。因此当时最成功的画家如果不是接受委托,就是透过举办大型画展来进行创作。政府也会资助画家,并且定期举办展览。

于是跳脱理想化与精确描述的艺术,就不只是一种艺术路线的改变,而是社会和经济状况造成的结果。 这些新的运动并不必然将他们自己视为一种进步前卫或者个人艺术的解放。相反地,他们认为他们才是再现了所谓的真实与普世价值。印象派画家说人们并没有看到物体,而是看到那些物体反射出的光,因此画家必须在自然的光线下而非在画室中作画,并且捕捉那些光线带来的效果。 印象派艺术家自己组成了一个团体来推广他们的作品,尽管内部关系有些紧张,他们还是能够集结起来举办了一些展览,然后他们的风格又被其他国家的艺术家所接纳。这些因素都促使大家相信这是一个“运动”。从建立起一套艺术方法、逐渐形成一股风潮、到最后获得国际性的接纳,这个过程将在每个现代艺术运动中不断被重复。 1901年-1906年,在法国巴黎,梵高、高更和塞尚的作品,首次大规模公开展览,20世纪的现代艺术发展,约始于1906年,20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中兴起的艺术运动有野兽派、立体主义、表现主义和未来主义。 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了这一阶段的终止,不过也因此开始了一些反战运动,比如达达主义和杜尚的作品以及超现实主义。另外像风格派和包浩斯学派也影响到日后关于艺术、建筑、设计和艺术教育之间关连的发展。

近现代建筑流派风格

从早期现代主意运动到现代主义蓬勃发展,直至晚期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由于理论界的推波助澜,加之不同国家﹑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地域﹑观念迥异,产生出繁多的建筑流派。这些建筑流派或曾经独领风骚,或自我标榜,或默默无闻,或昙花一现,不同流派的创作丰富了我们的建筑、人文景观和人们的生活。目前我国的建筑和城市规划基本处于学习模仿和探索阶段,对人文景观和传统的把握不尽如人意,因此,提倡多元并存、兼收并蓄也许是对待不同流派的正确态度,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对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的方法有所了解,对不同流派和思想有所认识,更为重要的是对未来的建筑走向的正确预测,努力创造一个与时俱进,低碳环保,充满人文关怀的生活、生产空间。 包豪斯校舍、联合国总部大厦等代表建筑带来了人类建筑史上最深刻的变革,是一次影响深远的平民化运动,它还推出了像勒·柯布西耶、格罗皮乌斯这样的新一代建筑大师,而他们的许多又同是城市规划师,通过作品,他们将讲求功能和理性主义,讲求求新技术、新材料的观点传播到世界各处,掀起了前所未有的狂澜,这是现代建筑与古典建筑的交结处,以后的建筑思潮的变化,再也没有像这次这样来得迅猛和深刻。从此,构成主义,风格派,功能主义,有机建筑,密斯风格,晚期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未来派建筑,新现代主义,高技派等等分别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反映了各自的设计重点和首要因素,从而给我们提供了多种选择和方案,形成了今天的多元建筑风格。 当代建筑流派的观点不一,有的激进,有的趋于理性,有的强调变

与动,等等,它们各有偏颇,甚至是极端,如密斯风格和国际式建筑,但是它们的出现,都是经济、社会、文化和科技的集中体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自一战以来,城市的快速重建和恢复的要求,成为一个最重要的因素,使得古典建筑的繁复精美的装饰成为众矢之的,古典建筑的已有形体也已不能满足新需求,因此也被当作改变的重点之一,而旧有的建筑布局和城市区划,代表旧制度和等级观念,为新兴的民主平等思想所不容,于是更趋于平民化的现代建筑和城市规划便诞生了。 当代建筑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现代主义建筑,晚期现代主义建筑与后现代主义建筑,解构主义及其他建筑阶段。这三个阶段前后发展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和必然性,现代主义重视功能与空间的思想使之与古典主义和学院形式主义相区别,成为新型建筑的先锋,这也是当代建筑的特点。当现代主义发展到了反形式主义的顶峰时,问题接踵而至,由技术中产生的纯粹性似乎成了一种清教主义,即形式主义,出现了世人诟病的“方盒子”建筑。于是基于传承与改良现代主义的晚期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出现了,它是人们追求高科技与高情感之间平衡的必然选择。自然关系启迪人们建立起观念的物化秩序,而语言和符合学从相反的方向使建筑师们试图对一切现象都进行一次稳固的、确定的分析,力图寻找一个公理式的深层结构来说明表层现象。正是旧秩序已经经过了现代主义的冲击,又经晚期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建立新秩序的尝试与努力,走向了反面-----破坏旧秩序----这正是解构主义的任务。当然,破坏旧秩序必然会产生一定的混乱,建筑思潮的多元化也成了解构主义之后的不可避免的现象,

意大利四大建筑风格

意大利四大建筑风格之巴洛克建筑 来源:土拨鼠装饰网更新时间:2012-10-16 04:33 浏览次数:902次 我要分享 巴洛克一词的原意是奇异古怪,古典主义者用它来称呼这种被认为是离经叛道的建筑风格。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这种风格在反对僵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和表达世俗情趣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它是意大利四大建筑风格之一。 巴洛克式建筑的特征:

1、炫耀财富。常常大量使用贵重的材料、精细的加工、刻意的装饰,以显示其富有与高贵。 2、不囿于结构逻辑,常常采用一些非理性组合手法,从而产生反常与惊奇的特殊效果。 3、充满欢乐的气氛。反对神化,提倡世俗化。 4、标新立异,追求新奇。这是巴洛克建筑风格最显著的特征。常采用以椭圆形为基础的S形,波浪形的平面和立面,使建筑形象产生动态感;又或者把建筑和雕刻二者混合,以求新奇感;又或者用高低错落及形式构件之间的某种不协调,引起刺激感。 意大利的四大建筑风格之拜占庭式 来源:土拨鼠装饰网更新时间:2012-10-16 03:40 浏览次数:994次 我要分享

“拜占庭”原是古希腊的一个城堡。公元395年,显赫一时的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国家。西罗马的首都仍在当时的罗马,而东罗马则将首都迁至拜占庭,其国家也就顺其迁移被称为拜占庭帝国。拜占庭建筑,就是诞生于这一时期的拜占庭帝国的一种建筑文化。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拜占庭建筑是在继承古罗马建筑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时,由于地理关系,它又汲取了波斯、两河流域、叙利亚等东方文化,形成了有自己独特韵味的意大利建筑风格,并对后来的俄罗斯的教堂建筑、伊斯兰教的清真寺建筑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拜占庭建筑的特点主要有四个方面: 1、屋顶造型普遍使用“穹窿顶”。 2、整体造型中心突出。在一般的拜占庭建筑中,建筑构图的中心往往十分突出。既高又大的圆穹顶往往成为整座建筑的构图中心,围绕这一中心部件,周围又常常有序地设置一些与之协调的小部件。 3、创造了把穹顶支承在独立方柱上的结构方法和与之相应的集中式建筑形制。其典型做法是在方形平面的四边发券,在四个券之间砌筑以对角线为直径的穹顶,仿佛一个完整的穹顶在四边被发券切割而成,它的重量完全由四个券承担,从而使内部空间获得了极大的自 由。

当代中国建筑设计思考

当代中国的建筑设计思考 当代中国建筑设计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 对西方建筑思潮涌入中国的思考 摘要:中国当代社会经历了高速的经济发展时期,建筑学科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在这些成绩背后,还隐藏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建筑学科面临着全球化与地方化、文化传承与科技发展之间的矛盾。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建筑的发展日新月异,西方的后现代主义、晚期现代主义、解构主义以及批判地域主义建筑思潮不断地涌入,使得新兴的建筑样式频频出现。除了上述的建筑思想在国内蔓延之外,国外建筑师也开始在中国建筑市场屡现身影,使得城市面貌和建筑形式达到从未有过的繁杂,国内建筑师以及建筑呈现出一片茫然的状态。如何应对这种当前这种严峻的境遇值得我们每个建筑领域的人思考。 关键词:当代中国建筑设计矛盾与问题西方建筑思潮思考 一、全球化与地方化、文化传承与科技发展等主要矛盾 1.全球化与地方化之间的矛盾 现今,世界全球化的趋势己经成为人类普遍关注的问题。所谓的全球化是指,人类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等各个层面,打破民族、地域等限制条件,在全世界范围内,逐步走向一体化的过程。这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以文化方面为例,全球化促进文化的交流与合作,相反,全球化也带来了多样性文化的逐渐消逝,并出现趋同的现象。然而,全球化的影响远远超乎人们的想象,它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也成为影响建筑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具体到建筑方面来说,全球化对世界建筑发展的影响也同样具有两面性。各个国家、城市之间,全球化在建筑思想的交流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世界建筑多元化的发展却受到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千城一面”的现象在世界上无数的城市中蔓延,城市失去了它应有的可识别性。 全球化对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影响尤为明显,它更新了我们对于现代建筑的认识,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提高了我们的设计水平,给我们的建筑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相反的,这些国家出于对发展的渴望,盲目的认为现代的城市形象必然是挺拔的高楼大厦、快速的城市交通、宏大的城市广场等等,这些都造成了城市之间的趋同;此外,在这种“钢筋、混凝土”的大环境下,城市的历史脉络己经基本被磨平殆尽,使城市的地方文化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面对全球化给我们带来的负面影响,很多建筑师极力坚持保留各自的地方文化,尊重地方传统赋予建筑的特殊性与丰富性,建筑的“地方化”思想孕育而生。由此可见,全球化与地方化是一对相应而生的概念,形成既相容又相对的辩证统一关系。一方面全球化与地方化在内涵上互为补充、彼此牵制,全球化并不等同于西方化,地方化也不是对外来主张的完全抵触,没有地方的实践,全球化只能停留在抽象层面,没有全球化的策略,地方化难以有所突破和发展;另一方面,全球化与地方化在空间、理念和逻辑上存在冲突和矛盾,前者重视整体、同质,后者重视自主、异质。因此,在全球化与地方化逐渐形成的二元对立状态下,要充分利用二者的相容性,将地方作为全球化过程中思考和行动的参照点,突显地方化自主性的意义。 2.科技发展与文化传承之间的矛盾 建筑是文化与技术相结合的综合体。技术奠定了建筑的物质与经济基础,文化则是建筑的精神需求。综观历史的发展,文化与科技是一直相互伴随发展、紧密相连的。中国古代建筑为了大屋檐的出挑而层层叠置斗拱。随着技术的进步转化成纯装饰构件,进而成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象征。在西方,从古埃及金字塔建筑群成功的结构技术到陵墓、神庙、柱式,再到古罗马拱圈技术的辉煌产物——穹顶,这些都融合了千年文化的建筑成就,这些形式的创造都是应用当时技术的结果,都是在技术支持和发展下产生具有时代精神和民族特色的建筑艺术,并以特有的形式反映着其固有的建筑文化内涵。

当代西方建筑流派

论生态建筑,地域主义,高技派三者之间的契合 摘要:生态建筑作为可持续建筑的发展趋势越来越被广大建筑师所重视。当今的世界建筑在纵向上趋向于自然与生态的建筑,在横向上又有生态和技术的矛盾交织[1]。如果我们对生态建筑仔细分析,便不难发现它们在运用高科技手段解决现代功能和协调环境的同时,也很好的反映了建筑的地域主义特征。 这就是生态建筑与地域主义,高技派三者之间联系的根源所在。它们都发轫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现已发展成为当代建筑界的重要流派之一。在二十世纪末,它出现了分化现象,其中生态化倾向是发展的主流,具有相当大的影响。本文从分析现象出发,解析了生态建筑的地域主义倾向和高技派建筑生态化倾向出现的表现、动因以及对于这些生态建筑的形象评判,并重点分析了高技生态建筑运用技术的特点和方法。 关键词:生态建筑批判地域主义高技派反生态策略倾向契合 一.基本概念 1.1 生态 生态源于希腊文中“住所和研究” 两个词的结合,意为对生物栖息场所的 研究。生态原本指一个“场所”或“环 境”,以及引申的含义“相互间的关系” 因此,生态学就是将生物个体、群体、 种族及种族环境这些生态单元作为研究 对象,揭示相互关系的科学,例如个体 生态学,群体生态学以及人类生态学等。 1.2 生态建筑 经过广泛地查阅后未发现还没有关 于生态建筑的公认定义。然而,在各种论述中可以得出以下共识:生态建筑设计是指将生态观念运用于建筑创作,恰当地使用新材料、新技术,并将其与建筑艺术完美地结合。[2] 1.3 批判地域主义 可分解为批判与地域主义。批判地域主义作为一种对建筑理论批判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建筑创作策略,是亚历克斯·楚尼斯与利利在论文中首创的语汇。意义为在批判现代主义的同时,继承现代建筑的进步之处,将其运用在实际建筑实践中。建筑应根植于其所在的场所,并充分尊重其风土性。不光是视觉上,使五官都能感觉到的建筑。不是将地域性无批判地直接引入形态,而是在现代主义的实践中重新解释地域性。建筑实践应该形成对现代建筑的积极批评。[2] 1.4 高技派 高技派亦称“重技派”。突出当代工业技术成就,并在建筑形体和室内环境设计中加以

当代建筑的主要思潮和流派

当代建筑的主要思潮和流派 当代建筑的主要思潮和流派作者:佚名 时间:2008-7-14 浏览量: 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是20世纪诸多建筑思潮中最重要和影响最深远的建筑思潮。 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文化思想领域发生了大动荡。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德法两国成了当时激进建筑思潮最活跃的地方。德国建筑师格罗皮乌斯、密斯·凡·德·罗、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耶三人是主张全面改革建筑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1919年格罗皮乌斯创立新型的设计学校包豪斯,在20年代成为建筑和工艺美术的改革中心。1923年勒·柯布西耶发表《走向新建筑》提出激进的改革建筑设计的主张和理论。1927年在密斯主持下,于德国斯图加特市举办展示新型住宅设计的建筑展览会。1928年各国新派建筑师成立国际现代建筑会议的组织。到20年代末,经过许多人的积极探索,一种旨在符合工业化社会建筑需要与条件的建筑理论渐渐形成了,这就是所谓的现代主义建筑思潮。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本身包括多种流派,各家的侧重点并不一致,创作各有特色。但从20年代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等人发表的言论和作品中可见以下一些基本的特征: 一、强调建筑随时代发展变化,现代建筑应同工业时代相适应 二、强调建筑师应研究和解决建筑的实用功能与经济问题 三、主张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促进建筑技术革新 四、主张坚决摆脱历史上建筑样式的束缚,放手创造新建筑 五、发展建筑美学,创造新的建筑风格 后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在50~60年代达到高潮。同时,怀疑、批评、责难也开始增多。1966美国建筑师文丘里发表着作:《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这本书明确地提出了种种同现代主义建筑原则相反的论点和创作主张。如果说1923年出版的勒·柯布西耶的《走向新建筑》是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一部经典性着作,那么《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可以说是后现化主义建筑思潮的一部最重要的纲领性文献。 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出现有着比单纯的喜新厌旧更深刻的原因。20世纪是各方面变化迅速的时代。相隔50年左右,70~80年代的西方社会同20~30年代的情况相比,变化巨大。文丘里的建筑观点反映着这一改变,他说出了许多人想说未说,或说不清楚的建筑艺术观念,他把事情挑明了,从而推动了20世纪后期建筑思潮的又一次重大转变。

当代建筑思潮和流派

当代建筑思潮和流派 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Modernism)是20世纪诸多建筑思潮中最重要和影响最深远的建筑思潮。 下,密斯。 物。 二、强调建筑师应研究和解决建筑的实用功能与经济问题 三、主张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促进建筑技术革新 四、主张坚决摆脱历史上建筑样式的束缚,放手创造新建筑 五、发展建筑美学,创造新的建筑风格 后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在50~60年代达到高潮。同时,怀疑、批评、责难也开始增多。1966美国建筑师文丘里(R.Venturi)发表著作:《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这本书明确地提出了种种同现代主义建筑原则相反的论点和创作主张。如果说1923年出版的勒。柯布西耶的《走向新建筑》是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一部经典性著作,那么《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可以说是后现化主义建筑思潮的一部最重要的纲领 20世纪 30年代 许多公共建筑也属新古典主义的建筑风格。30年代的德国和30年代到50年代初期的前苏联,也风行新古典主义的建筑风格。北京的友谊宾馆、人民大会堂等,也可以算作中国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的例子。 高技术派 国外不时有一些民用建筑以其形态类似工业建筑或看来像是某种工程构筑

物而引起人们的注意。1977年巴黎蓬皮杜国立文化与艺术中心落成时引起一阵轰动,至今这座炼油厂人似的公共建筑仍是巴黎旅游的一个热点。80年代末落成的香港汇丰银行和伦敦劳埃德大厦,同样以其高技术派的建筑风貌名噪一时。这些著名的高技术派建筑的共同特点是充分坦露结构,显示多种机电设备的本来形状。 新理性主义 阿尔多.罗西对新理性主义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与罗西不同,克里尔兄弟在类型学的基础上,建立了一整套有关城市形态学方面的理论。新理性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同时诞生在本世纪60年代,他们都针对已逐渐教条和僵化的现代主义提出质疑和修正,而且同样主张回到传统中去学习,从传统中寻找失去的意义。

建筑流派总结

课程总结 通过《当代建筑与室内设计思潮》课程的学习,我学到了很多现代和以往的流派的思想,并且大概了解了现代建筑与室内设计的大方向。下面总结一下我课堂学习成果还有个人理解。风格与流派 后现代主义 一、强调形态的隐喻、符号和文化、历史的装饰主义。后现代主义室内设计喜好使用大量的隐喻符号,用于强调历史性和文化性,装饰又回到了室内设计中。但是装饰意识和手法有了新的发展,光、影和建筑构件成了重要的表现手段。二、主张新旧融合、兼容并蓄的折衷主义立场。 后现代主义设计并不是简单地恢复历史风格,后现代主义承认历史的延续性,有目的、有意识地挑选古典建筑中具有代表性的、有意义的东西,对历史风格采取混合、拼接、分离、简化、变形等方法,运用新材料、新的施工方式和结构构造方法来创造,从而形成一种新的形式语言与设计理念。后现代风格强调建筑及室内设计应该既具有历史的延续性又不拘泥于传统的思维方式,以期创造一种溶感性与理性、集传统与现代、揉大众与行家于一体的“亦此亦彼”的建筑形象。设计手法也有了多元化,灵活多变,利用多种不同的材质组合空间,鲜亮的,暗淡的,华丽的,古朴的,平滑的,粗糙的相互穿插对比,形成有力量但不用生硬,有活力但不稚嫩的风格。 孟菲斯风格 新理性主义 新理性主义所讲的理性,有不同于理性主义中的概念,实际上是含糊不清的,概指一种清晰的逻辑的思维。新理性主义力图脱离现代建筑运动正统观念,追求丰富的创作语汇和多样的创作风格。 新理性主义是建立在坚实的理性主义的基石之上的,两者有相当一部分观点和理念是共通的。反映在建筑上,理性主义建筑和新理性主义建筑都强调对于传统的延续,尤其是在处理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关系时更为突出。这些建筑同城市历史、城市传统融为一体,若将其移植别处便会使其丧失意义,建筑的造型和构造、构件均会令人与城市历史、传统文脉产生某种特殊的联想。 新地方主义 新地方主义派是一种强调地方特色和民俗风格的设计倾向,强调乡土味和民族化的设计流派,它没有一成不变的规则和设计模式,而是在设计中尽量的使用地方材料和做法,表现出因地制宜的特色,这就使得整体风格上与当地的风土环境相融合,具有浓郁的乡土风味。它的室内设备是现代化的,保证了功能上使用舒适的要求,而室内陈设品则强调地方特色和民俗特色,呈现出民族文化特征。 建筑尤其是住宅更重要的是地域性、地方性。因为建筑是离不开当地的,离不开气候的,建筑的地域性是极强的,在深圳这个最大移民城市,寻根与反判成了两大序曲。这个以寻根为理念的设计方案,带有浓郁的西部乡色彩。粗制布艺,老式沙发,经典壁炉,一曲浓烈的乡村音乐。 近些年国外更多主流的东西在住宅中强调的是新地方主义,或者叫新本土主义,也有叫

二十世纪以来西方建筑特点及其流派更迭与对中国当代建筑地影响

二十世纪以来西方建筑特点及其流派更迭 与对中国当代建筑的影响 2015级经济管理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 翟宇阳(2015103164) 题目:通过查阅文献,结合艺术流派的更迭举例论述西方20世纪以来造型艺术在艺术风格、艺术理念、艺术功能等方面的表现与特征,以及对中国现当代艺术的影响。(不少于3000字) 以石料为主、梁柱体系为结构的古希腊建筑开创欧洲建筑的先河,后古罗马人沿习亚平宁半岛上伊特鲁里亚人的建筑技术(主要是拱券技术),继承古希腊建筑成就并在建筑形制、技术和艺术方面革新创立了古罗马建筑。12—15世纪,西欧以法国为中心开展文艺复兴运动反对封建神权,提倡复活古罗马文化,把当时的建筑风格称为“哥特”,“哥特”即为覆灭罗马奴隶制的日耳曼“蛮族”之一。后源于十七世纪意大利的巴洛克建筑、十八世纪二十年代产生于法国的洛可可建筑、十八世纪六十年代到十九世纪的新古典主义建筑相继流行开来。 十九世纪欧洲工业革命发展到成熟阶段并将部分成果扩散至美洲,随着社会发展,建筑设计亦需要满足人们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史

蒂芬的蒸汽机车和富尔顿的蒸汽动力船使交通更加快捷便利、塞尼菲尔德的平版印刷术使文化传播更为深远,同时考古技术的进步和摄影技术的发明等都有助于人们认识和掌握以往各个时代和各个地区的建筑遗产,因此建筑艺术也进一步发展。从19世纪上半叶到20世纪初,折衷主义形式随着工业革命以法国高等艺术学院为中心在欧美部分国家流行开来。折衷主义建筑师任意模仿历史上各种建筑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建筑形式,他们不讲求固定的法式,只讲求比例均衡,注重纯形式美。同时建筑行业开始市场化,典型的折衷主义建筑有巴黎歌剧院(法兰西第二帝国的重要纪念物,剧院立面仿意大利晚期巴洛克建筑风格,并掺进了繁琐的雕饰,它对欧洲各国建筑有很大影响)、巴黎圣心教堂(它的高耸的穹顶和厚实的墙身呈现拜占廷建筑的风格,兼取罗曼建筑的表现手法;芝加哥的哥伦比亚博览会建筑则是模仿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建筑的风格)和罗马的伊曼纽尔二世纪念建筑(为纪念意大利重新统一而建造的,它采用了罗马的科林斯柱廊和希腊古典晚期的祭坛形制)。 在1900—1937年,中国建筑迎来一个以折衷主义为中心的发展高潮阶段,称为中国建筑史上的折衷主义时期。在这一时期涌现出的大量建筑作品,无论从其社会功能、使用材料、在结构和外在形式,已经明显地不同于中国传统建筑了。折衷主义建筑的特点是博采众长。有小巴黎的美誉,其大多数一类保护建筑即为折衷主义。建筑中折衷主义作品比重很大,甚至在新艺术运动建筑中也不难找到折衷主义的成分。代表建筑有铁路文化宫(原中东铁路俱乐部)、车辆厂文

《新文学思潮与流派》59题答案

一、填空题 1.新月社在新文学发展史上最主要的贡献是对新格律诗的提倡和实验。 2.川岛是语丝社社团的代表作家。 3.成仿吾是五四时期文学社团创造社的代表作家。 4.《弃妇》的作者是李金发。 5.《罗大斗的一生》的作者是路翎。 6.《故事新编》是鲁迅创作的一部寓言小说,也是一部不像小说的小说。 7.“开电车人开电车”是张爱玲小说《封锁》中的主题句。 8.《小说月报》是新月派的文学会刊。 9. 文学史上有“雨巷诗人”之称的是戴望舒。 10.绿原属于七月诗派诗派作家。 11.闻一多的诗集《红烛》还是由自由体向现代格律诗过渡的一种“半 格律体”,到了诗集《死水》就几乎全是严整的现代格律诗。 12. 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是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 13. 以“土地”和“太阳”为诗歌中心意象的诗人是艾青,他的成名作是《大堰河——我的保姆》。 二、名词解释 1.问题小说 它主要活跃于20年代,代表作家有冰心、王统照等,主要集中探讨社会、家庭中的命运、爱情、婚姻等人生问题。在创作中善发议论,结构简单,人物单纯。 2.新诗戏剧化 九叶诗人反对诗歌的宣传说教和浅露的感伤,提出诗歌不仅是满足抒情功能,还应像戏剧那样具有一定的冲突性和情感张力,能够显示出心灵深层的运动与变化。诗的戏剧化要求主观体验转化为客观性和间接性,即对诗歌说理和抒情进行控制与规范,使意志和情感转化为诗的经验,使诗歌取得抒情的客观化效果,实现“思想知觉化”。 3.新感觉派 “新感觉派”的得名来源于1924年10月日本作家横光利一、川端康成、片冈铁兵等人创办《文艺时代》杂志,文艺评论家千叶龟雄于同年11月在此刊物上发表了《新感觉派的诞生》,“新感觉派”由此而得名。中国的新感觉派则是一个深受日本新感觉派影响,于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兴起于上海的现代主义小说流派,代表者以刘呐鸥、施蛰存、穆时英等最为有名,他们运用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技巧表现现代都市人的生存状态的小说流派,也是现代文学史上唯一的现代主义小说流派。 三、简答题 1.简论《边城》的思想主题。

现代西方美术主要流派及代表作

现代西方美术主要流派及代表作 现代西方美术主要流派 20世纪,随着摄影技术的成熟与发展,传统绘画写实功能趋于弱化,工业、信息、科技革命所需的理性思维,驱动艺术家对艺术的抽象美进行不断探索,以激发人们的想象,启迪人们的思维。在此背景下,新的艺术路线、美术流派不断呈现,并伴随着人类社会重大事件的发生,主流艺术呈现三个演进阶段:20世纪初至一战曝发:野兽派、表现主义、立体派、未来主义和抽象派 世人公认塞尚、梵·高和高更是开创20世纪现代艺术的祖师,在他们活着时影响有限。1901年-1906年,他们的作品在法国巴黎才首次大规模公开展览。把他们思想继承光大,传播给20世纪的画家却是一个小小的艺术家派别——纳比派。纳比派的特色归纳为两种变形理论:“客观的变形,它基于纯美学,装饰概念,以及色彩和构图的技术要素;再就是主观的变形,它使画家个人的灵感得以发挥。”纳比派采用卡片纸等吸附力强的画面材料代替油画布,还用蛋白或胶水来调和颜料,以追求色彩的效果。主要代表有塞律西埃、P.博纳尔、M.德尼、E.维亚尔等。 画家鲁赛尔和女儿安纳特法国维亚尔

逆光下的裸女法国博纳尔 沐浴瑞士瓦洛顿 莎乐美德国斯塔克 塞尚作品 梵高作品 1905年法国诞生的以马蒂斯为代表的野兽派绘画,运用鲜艳、浓重的色彩,以直率、粗放的笔法,创造强烈的画面效果,充分显示出追求情感表达的表现主义倾向。代表人物有马蒂斯、弗拉曼克和德朗。在北欧,随着德国1905年桥社和1909年蓝骑士社的先后成立,表现主义作为一种重要流派登上画坛。代表人物有爱德华·蒙克、安索尔、席勒、柯克西卡、诺尔德以及桥派的基希纳、蓝骑士派的斯基和马尔克。野兽派和表现主义美学目标和艺术追求较为相似,两者使用颜色上都非常大胆,但使用颜色的目的却不同。野兽派意在唯美,而表现主义则意在使用使用颜色和狂乱的线条来表现感情 和自我,用以发泄心的苦闷。 野兽派创始人亨利·马-蒂斯绿色条纹的马諦斯夫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