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体会

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体会

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体会
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体会

浅谈慢性胃炎患者的护理体会

浅谈慢性胃炎患者的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1-02-18T13:55:39.20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12月第34期供稿作者:夏淑英李玉香张琦黄春萍王彤[导读] 其症状不明显、易复发,有发展为消化性溃疡及胃癌的可能。 夏淑英李玉香张琦黄春萍王彤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医院 150010)【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0)34-0340-02 【关键词】慢性胃炎护理 慢性胃炎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是一种常见病,临床上以上腹饱胀不适、食欲不振等非特异性症状为表现。其症状不明显、易复发,有发展为消化性溃疡及胃癌的可能。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病,约占接受内镜检查病人的80%~90%,可发生在任何年龄,男性稍多于女性,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在胃疾病中居首位。现在就我院收治的65例慢性胃炎患者进行治疗,配合精心的护理,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资料选取在我院治疗的65例慢性胃炎患者。其中男性42例,女性23例,年龄18-78岁,平均年龄48.5岁。所有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腹胀痛、隐痛、乏力、恶心、呕吐、食欲不佳、反酸、全身疼痛不适等症状。 1.2治疗方法 对已形成的胃黏膜炎症,无特殊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①疼痛发作时可用阿托品、溴丙胺太林、颠茄合剂、哌仑西平(pirenzepine)等。②胆汁反流明显者可用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西沙必利、莫沙必利等促动力药物,增强胃窦部蠕动,减少胆汁反流。考来烯胺、硫糖铝、铝碳酸镁可与胆汁酸结合、减轻症状。 2 护理体会 2.1一般护理 2.1.1休息慢性胃炎急性发作或伴有消化道出血时,应卧床休息,身心放松,注意腹部保暖。针灸和热敷(除出血外)解除胃痉挛,减轻腹痛。慢性胃炎恢复期,生活要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提供舒适的进食环境,保持环境清洁,空气新鲜,温度适宜,避免环境中的不良刺激,如噪声、不良气味等,有利于患者食欲的增加。鼓励患者晨起、睡前、进食前后刷牙或漱口,保持口腔清洁舒适,促进食欲。 2.1.2饮食护理向患者说明摄取足够营养的重要性,指导患者及家属改进烹饪技巧,变换食物的色、香、味,刺激患者食欲。以少量多餐为饮食原则,做到定时、定量进餐,摄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改进烹饪技巧;胃酸低者食物应完全煮熟后食用,以利于消化吸收,并给刺激胃酸分泌的食物,如肉汤、鸡汤等;纠正不良的饮食行为,避免摄入生硬煎炸、油腻等不易消化和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暴饮暴食、饮烈性酒、吸烟、餐后从事重体力活动等;胃酸分泌高者避免进食酸性、多脂肪食物。少量出血者可给米汤等流食中和胃酸。急性大出血者禁食。病人应注意环境及饮食卫生,定期消毒,预防HP感染。 2.2病情观察注意观察腹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缓解方式以外,对严重消化不良者,应观察每日进食量和品种,定期测体重,监测有关营养指标的变化,如血红蛋白浓度、血清蛋白等。注意有无呕血、便血、消瘦、贫血等病情进展表现。 2.3用药护理遵医嘱给患者以根除Hp感染治疗时,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①胶体铋剂枸橼酸铋钾(CBS)为常用制剂,因其在酸性环境中方起作用,故宜在餐前半小时服用。服CBS过程中可使齿、舌变黑,可用吸管直接吸入。部分患者服药后出现便秘和大便呈黑色,停药后自行消失。少数患者有恶心、一过性的血清转氨酶升高等,极少出现急性肾衰竭。②抗菌药物阿莫西林服用前应询问患者有无青霉素过敏史,应用过程中注意有无迟发性过敏反应,如皮疹。甲硝唑可引起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可遵医嘱用甲氧氯普胺、维生素B12等拮抗。③指导患者正确服用药物。 2.4对症护理观察疼痛的部位、程度,疼痛时遵医嘱给予物理或药物止痛,如针灸和热敷;也可用热水袋热敷胃部,以减轻腹痛。若有出血,按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严重呕吐者记录出入量,并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2.5心理护理向病人及亲属讲解慢性胃炎的致病因素及防治知识,使其了解疾病的规律及治疗方案,减轻或消除病人的焦虑情绪。增强病人的信心,使病人主动地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做好心理疏导,使其保持情绪舒畅,消除过度紧张、焦虑等情绪,保证身心康复。 2.6健康指导①疾病知识指导,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慢性胃炎的病因和诱因,了解饮食在疾病预防和反复发作中的作用,熟悉所用药的基本常识,学习简单自护方法。②生活指导,指导病人纠正不良的饮食、休息及睡眠规律,改变不良的性格特点和行为方式。学会自我调节情绪和缓解压力的方式。勉励病人劳逸结合,保证足够睡眠。鼓励病人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及卫生习惯,戒烟禁酒,忌浓茶等。③用药指导,指导病人按时正确服用药物,积极治疗慢性胃炎,有效控制反复发作。介绍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减轻不良反应的方法,慎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避免使用加重溃疡的药物,如强的松、阿司匹林、利血平、咖啡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④检查及复查指导,向病人解释胃镜检查的意义、方法及配合要求,避免精神紧张,解除顾虑。定期门诊复诊,尤其是萎缩性胃炎,建议每年做一次胃镜检查,如有中度或重度异型增生,检查期限为半年。 3 讨论 针对慢性胃炎,从生活、药物、心理上进行全面积极的护理,使患者逐步达到规范化用药,增强患者自我保健能力,正确面对疾病。总体来说,慢性胃炎的预后较为良好。慢性浅表性胃炎经积极治疗多能痊愈,少数可演变为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伴有重度肠腺化生和(或)不典型增生者有癌变可能。对65例出院后随访,通过综合护理,均能保持正确用药与自我保健,生活质量较住院前明显提高。故积极消除病因,定期复查是防治的主要手段。 参考文献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79-380. [2]徐惟诚.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南:护理学专业(护师).北京:知识出版社,2003,228-230. [3]姚景鹏.内科护理学.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34.

中医治疗慢性胃炎

◆脾胃虚弱证:可见胃脘痞满胀痛,纳差,食后腹胀,倦怠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宜选人参健脾丸、香砂养胃丸等。 ◆脾胃虚寒证:可见胃脘隐痛,喜暖喜按,空腹痛甚,得食痛减,肢冷便溏,舌淡胖或边有齿痕,脉细或迟。宜选附子理中丸、良附丸、温胃舒冲剂(胶囊、口服液)等。 ◆饮食停滞证:可见胃痛,脘腹胀满,嗳腐吞酸或吐食、恶食,食后甚,空腹、吐食或矢气后痛减,大便泄泻臭秽或不爽,舌苔厚或黄腻,脉滑或实。宜选山楂丸、保和丸(口服液)、枳实导滞丸、沉香化滞丸、健胃消食片等。 ◆胃阴不足证:可见胃痛隐隐,知饥不食,口燥咽干,大便干结。舌红少苔或光净无苔,脉细数。宜选胃安胶囊、玉竹冲剂等。 ◆肝气犯胃证:可见胸脘胀闷,攻撑作痛,胃痛连胁,嗳气频繁,大便不畅,且诸证与情绪因素相关,或有咽部异物感。舌苔薄白,脉弦。宜选逍遥丸、舒肝健胃丸、胃苏冲剂、气滞胃痛冲剂(片)、三九胃泰等。 ◆肝胃郁热证:可见胃脘灼痛,痛势较急,烦躁易怒,泛酸嘈杂,口苦口干,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宜选丹栀逍遥丸、清胃黄连丸、胃炎康胶囊、加味左金丸等。 ◆湿困脾胃证:可见胃脘痞满不舒,食少无味,恶心呕吐,嗳气吞酸,头重身困,怠惰嗜卧,多便溏,舌淡苔白腻,脉濡缓或弦滑。宜选香砂平胃颗粒(丸)、藿香正气丸(水、胶囊)、参苓白术散等。 ◆湿热互结证:可见胃脘灼热胀痛,痞闷,口苦尿黄,舌红(边尖深红),苔黄厚或腻,脉滑数。宜选甘露消毒丹、胃痛宁片等。 ◆瘀血内阻证:可见胃脘刺痛或割痛,痛处固定而拒按,食后痛甚,或有吐血便黑,舌暗或有瘀斑点,脉涩。可选金佛止痛丸、沉香舒气丸、元胡止痛片等。 中医治疗慢性胃炎有很好的疗效。慢性胃炎在中医多属于胃脘痛、胃痞证。常见7个类型: a.脾胃虚弱型:素体脾虚,或饮食不节、饥饱失常,使脾胃受伤而虚弱,表现为胃脘痞满胀痛、食欲不振、食后腹胀、倦怠乏力,治疗以香砂六君子汤健脾和胃; b.脾胃虚寒型:脾虚较重,脾阳不足,或贪食生冷,损伤脾阳,致阴寒内盛,表现为胃脘隐痛、喜得温按、饭后痛减、空腹痛重、四肢清冷,治以黄芪建中丸(汤)温脾暖胃,缓急止痛; c.肝气犯胃型:情志不畅,郁怒伤肝,肝气犯胃,气机阻滞,升降失常,表现为胃胁胀痛、嗳气频繁、嗳气或排气后减轻,或伴有心烦易怒、胸闷善太息、颈部憋闷、咽部有异物感等症状。治疗以气滞胃痛冲剂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或加用逍遥丸、元胡止痛片; d.肝火犯胃型:肝气郁滞,日久化火,肝火犯胃,致胃中灼痛、口苦、心烦、大便干燥,治以清泻肝胃之火,用左金丸; e.胃阴亏虚型,肝火灼伤胃阴或嗜食辛辣,耗伤胃津,引起胃脘隐痛、知饥不食、口燥咽干、大便干结。治疗以一贯煎合芍药汤滋阴养胃; f.血瘀胃络型:肝郁气滞或脾气虚,日久使血行不畅,瘀停于胃,产生胃脘刺痛或割痛、痛有定处、痛处拒按,舌质暗或有瘀暗斑点。可用失笑散活血化瘀止痛,配合温养胃气; g.寒热错杂型:既有口苦、口干、口臭、胃中灼热、想饮食冷物、大便干燥等胃热症状,又有胃部怕冷、进食冷饮食或胃部受寒后引起胃部不适、胃痛、胃胀等脾寒的症状。我以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效果很好。

中医中药治疗慢性胃炎

中医中药治疗慢性胃炎 【摘要】慢性胃炎属于祖国医学”胃脘痛”范围。主要症状以胃脘疼痛、脘腹胀痛、嗳气呃逆或口苦,泛吐清水。胃脘痛的特点是时而隐痛,但痛无定时。伴胃中灼热、嘈杂感。脘腹胀痛以上腹痞满,但食后更甚,嗳气则舒。慢性胃炎现代医学专指胃而言,中医学则论胃及脾,脾与胃相并而论。 【关键词】慢性胃炎;中医;治疗 慢性胃炎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胃粘膜慢性炎症性改变,是一种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的慢性胃病,临床一般分为慢性浅表性、慢性萎缩性与慢性肥厚性3类。由于溃疡病、胃息肉与胃癌等都可并见慢性胃炎,彼此关系密切,因此加强对慢性胃炎的研究,对于防治上述疾病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分型辨证治疗 1.1肝胃气滞型多见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或萎缩性胃炎之初期,多因情志不畅而诱发。胃部饱胀以进食后为甚,或胃部胀痛连胁,嗳气频作,得矢气稍适,或恶心欲呕,口苦泛酸,大便排出不畅等症,舌边尖稍红,苔薄白,脉弦。治宜疏肝和胃、理气消胀。方用柴胡疏肝散。 1.2脾虚胃热型多见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反复发作,或萎缩性胃炎活动期,表现为本虚挟有胃热,呈虚实寒热错杂之象。证见胃部嘈杂,或胃部灼痛,痛无定时,饥时觉痛,饱时觉胀,口苦干而不多饮,纳食量减,大便时稀时秘等,舌质淡或淡红,舌苔薄黄,脉细弦。治宜健脾补气,和中清胃。方用半夏泻心汤。 1.3脾胃虚弱型多见于萎缩性胃炎,或浅表性胃炎久病实证已消除仍余脾虚证。证见胃部虚痞,或隐隐作痛,按之较舒适,喜进热食,食后腹胀,或呕吐清涎,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大便溏薄等,舌质淡、体胖,苔白润,脉细弱。治宜健脾补气,温中和胃。方用香砂六君子汤。 1.4胃阴不足型多见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或其他证型胃炎久病久治伤阴所致,证见胃痛日久,胃部微灼痛,或嘈杂不适,口干纳呆,或食后饱胀,大便干结,舌质红少津,苔薄白稍于,脉细数。治宜养阴益胃、缓急止痛。方用益胃汤。 2偏方治疗胃炎方剂——清中消痞汤 2.1组成:太子参15克,麦门冬15克,制半夏7.5克,柴胡6克,生白芍10克,炒栀子7.5克,丹皮7.5克,青皮10克,丹参15克,甘草6克。 2.2功能:养阴益胃,清中消痞。主治:浅表性胃炎、返流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等病,症见胃脘痞塞,灼热似痛,似饥不欲食,口干不欲饮,五心烦热,纳

中医治疗慢性肠胃炎

慢性肠炎是消化系统难治性疾病之一 ,临床以反复发作 ,缠绵难愈为其特点。由于该病的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 ,故无特效的治疗方法。依据其临床表现 ,慢性肠炎属中医“泻泄”范畴。该病发生的原因虽多 ,但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 : 一是脾胃虚弱 :多因饮食不节 ,过食寒凉 ,暴饮暴食 ;或劳倦过度 ,情绪不畅 ,忧思伤脾 ;或感受外邪等损伤脾胃 ,脾伤则食后腹胀 ,腹部疼痛 ,大便稀或者有黏液 ,肠鸣坠胀 ;胃伤则不思饮食。 二是木不疏土 :肝属木主疏泄 ,脾属土主运化。若平时心情不畅 ,忧思郁虑 ,导致肝气不足 ,不能疏泄脾土 ,必然影响脾的运化功能 ,中医称为“木不疏土”。肝木不疏泄脾土 ,则脾虚失升 ,清气下流 ,也会发生泻泄。 三是火不生土 :中医说的火是指肾阳 ,土是指脾胃。脾的运化功能除肝的疏泄外 ,还有赖于肾阳的温煦作用。这种作用称为“火能生土”。若肾的阳气不足 ,不能温煦脾土 ,导致脾胃的纳化功能减弱 ,也可发生泻泄。中医称为“火不生土”。临床上有的病人在鸡叫五更时 ,腹部作痛 ,痛即泻泄 ,手足不温 ,这便是“火不生土”所致。 慢性肠炎多属本虚标实之病 ,常常以虚中挟实的面目出现 ,但仍以脾虚为主。因此 ,对其治疗也应该从调理脾胃入手 ,可用健脾理肠方来治疗。药取党参 15克 ,炒白术 10克 ,炙黄芪15克 ,赤石脂 30克 (包煎 ),茅梅 30克 ,炒苡仁24克 ,防风 10克 ,炒白芍 24克 ,木香 10克 ,炙升麻 6克 ,儿茶 3克 (冲服 ),元胡 15克 ,炒乌梅15克。上药先用温水浸泡 30分钟 ,加水煎煮两次 ,每次沸后 30分钟 ,合并药汁 ,浓缩至 300毫升 ,每天三次 ,每次 100毫升 ;也可将上药焙干 ,研成极细粉末 ,每天 3次 ,每次 15~ 20克 ,温开水冲服。 20天为 1疗程。服药期间忌食辛辣油腻之品和肥甘厚味。若能配合药粥辅助治疗 ,则疗效较为明显。 相关链接慢性肠炎喝药粥 慢性肠炎若能在辩证论治的前提下 ,配合药粥疗法 ,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苡仁粥 :取苡仁、粳米各 30~ 50克 ,白糖适量。蒋苡仁、粳米洗净 ,加水共同煮粥 ,待粥熟时 ,加入白糖 ,糖溶即可食服。具有健脾祛湿功效。适用于脾虚湿盛之久泻不止 ,腹部胀痛 ,不思饮食 ,苔腻的慢性肠炎者。 莲子粥 :取莲子肉、粳米各 30克 ,炒扁豆10克 ,小红枣 10枚 ,白糖适量。将上药与粳米洗净 ,置锅内共同煮粥 ,粥熟时加入白糖溶化即可食服。具有健脾、益气、止泻的功效。适用于脾气虚弱 ,神疲乏力 ,久泻不止 ,纳食减少的慢性肠炎者。 山豆粥 :取山药、茯苓、苡仁、赤小豆、泽泻、炒扁豆各 100克 ,粳米 30克。将中药六味、焙干研成粗末 ,置锅内用小火加热 ,不断翻动 ,炒至米成黄色发出微香时 ,取出放凉 ,置干净食用塑料袋内密封。使用时取 20克与粳米共同煮粥食服。具有健脾益气 ,渗湿止泻的功效。适用于脾虚不能运湿 ,湿自内生 ,表现为腹痛肠鸣 ,泻泄日久的慢性肠炎者。

慢性胃肠炎的中医治疗大全

慢性胃肠炎的中医治疗大全 慢性肠胃炎表现为食欲不振,上腹部不适等症状,产生的原因最主要是对症下药,要注意不要吃辛辣的食物,除了采用西药治疗之外还可以尝试中药治疗,以下会给大家分享几味中药,希望给予大家帮助,食用中药之前先把方子给医生瞧瞧,找寻合适自己的药方子最重要,平时要少吃多餐保持愉快的心情和运动。 1.可能是肠炎腹泻,与肠道湿热,细菌感染,消化不良等有关。建议到医院检查确诊。也可以选服盐酸黄连素片,庆大霉素片,肠炎宁,复方地芬诺酯片等治疗。也可以找中医辨证用中药治疗。或服补脾益肠丸,参苓白术丸等治疗。 2.用传统中药虫草,黑矾,黑枣,核桃仁,栀子,当归,厚朴,三棱,穿山甲,上甲,下甲,红花,海南沉,铁胆粉,蜂胶,蜂蜜,蜂蜡等治疗,可以快速治愈.这些药物配合使用可以彻底清除胃肠湿热,荡涤胃肠浊气,促进新陈代谢,改善肠道紊乱的功能,从而彻底根治不复发。希望你正确的治疗,早日康复!

建议做个肠胃镜检查,可以更好的明确治疗,配合指导用药。 3.清热化湿,理气止泻。方药:葛根10克、黄芩10克、黄连6克、木香10克、茯苓12克、车前子10克、白扁豆10克、薏苡仁15克、荷叶10克、生甘草6克.食滞肠胃:恶心厌食,得食愈甚,吐后反快;腹痛,泻下秽臭,气迫不爽,泻后痛减,苔厚腻,脉滑实。治法:消食化滞,和胃降逆。方药:焦山楂10克、神曲10克、制半夏IO克、茯苓12克、陈皮10克、莱菔于10克、大腹皮10克。 4.脾胃虚弱:禀赋不足,素体脾虚,饮食稍有不慎即吐泻,大便溏薄,呕吐清水,且时作时休,面色不华,乏力倦怠,舌淡,脉10弱。治法:健脾理气,和胃止泻。方药:人参3克、白术12克、山药10克、茯苓12克、白扁豆12克、陈皮10克、砂仁3克、薏苡仁12克、甘草6克。 如上所述希望给予患者一些参考,慢性肠胃炎需要好好的调养,多吃些养胃的食物,这个病若不及时重视会引起一系列病变,比如,胃出血,慢性肠胃炎出血的例子并不少见,这个病最主要注意饮食,注意就医,通过锻炼改善自己的身体也是很重要的,保持好的生活规律少吃多餐,保证三餐正常。

浅谈慢性胃炎患者的护理体会

浅谈慢性胃炎患者的护理体会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作者:夏淑英李玉香张琦黄春萍王彤 【关键词】慢性胃炎护理 慢性胃炎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是一种常见病,临床上以上腹饱胀不适、食欲不振等非特异性症状为表现。其症状不明显、易复发,有发展为消化性溃疡及胃癌的可能。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病,约占接受内镜检查病人的80%~90%,可发生在任何年龄,男性稍多于女性,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在胃疾病中居首位。现在就我院收治的65例慢性胃炎患者进行治疗,配合精心的护理,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资料选取在我院治疗的65例慢性胃炎患者。其中男性42例,女性23例,年龄18-78岁,平均年龄48.5岁。所有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腹胀痛、隐痛、乏力、恶心、呕吐、食欲不佳、反酸、全身疼痛不适等症状。

1.2治疗方法 对已形成的胃黏膜炎症,无特殊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①疼痛发作时可用阿托品、溴丙胺太林、颠茄合剂、哌仑西平(pirenzepine)等。②胆汁反流明显者可用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西沙必利、莫沙必利等促动力药物,增强胃窦部蠕动,减少胆汁反流。考来烯胺、硫糖铝、铝碳酸镁可与胆汁酸结合、减轻症状。 2护理体会 2.1一般护理 2.1.1休息慢性胃炎急性发作或伴有消化道出血时,应卧床休息,身心放松,注意腹部保暖。针灸和热敷(除出血外)解除胃痉挛,减轻腹痛。慢性胃炎恢复期,生活要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提供舒适的进食环境,保持环境清洁,空气新鲜,温度适宜,避免环境中的不良刺激,如噪声、不良气味等,有利于患者食欲的增加。鼓励患者晨起、睡前、进食前后刷牙或漱口,保持口腔清洁舒适,促进食欲。 2.1.2饮食护理向患者说明摄取足够营养的重要性,指导患者及家属改进烹饪技巧,变换食物的色、香、味,刺激患者食欲。以少量多餐为饮食原则,做到定时、定量进餐,摄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改进烹饪技巧;胃酸低者食物应完全煮熟后食用,以利于消化吸收,并给刺激胃酸分泌的食物,如肉汤、鸡汤等;纠正不良的饮食行为,避免摄入生硬煎炸、油腻等不易消化和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暴饮暴食、饮烈性酒、吸烟、餐后从事重体力活动等;

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

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 *导读:慢性胃炎是常见疾病,是胃黏膜的慢性炎症。慢性胃炎又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后者出现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和化生。慢性浅表性胃炎进一步发展,部分可演变为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胃炎是常见疾病,是胃黏膜的慢性炎症。慢性胃炎又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后者出现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和化生。慢性浅表性胃炎进一步发展,部分可演变为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医一般将慢性萎缩性胃炎分为5大症型: 阳虚症:主要表现为胃部隐痛或胀,遇冷加重,舌淡,脉细或迟。治法是温中散寒,健脾助运。 阴虚症:主要表现是胃部隐痛或灼痛,肝舌燥、舌红、少苦脉细数,治法是滋阴清热,养胃生津。 气虚症:有胃部痛闷、食后胃部发堵、乏力、舌淡、脉弱等表现,治法是补中益气。 瘀血症:胃部刺痛,或刀割样痛,痛处固定,舌质紫暗,脉涩是症状特点,治法为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湿热症:主要症状是胃部胀痛,口苦口黏,舌尖边红,苔黄腻,脉滑,治法是清热化湿,通降气机。 需要注意的是:病人不一定表现为一个病症,好多病人是虚

中有实的病情,同时出现2个甚至更多的症型,就应该症型间相互参照,灵活辨证用药。慢性萎缩性胃炎伴重度肠化或重度不典型增生者宜手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轻至中度肠化或不典型增生者,应密切随访,一般6-12个月胃镜复查1次,同时用中药治疗,有一定效果,根据气阴两虚、虚火内灼、脾胃虚弱三个症型,分别采用甘平养胃方、配甘养胃方、甘温养胃方治疗,也可用平萎汤加减治疗。 作者介绍:曹扬,从事内科、消化内科工作20余年,擅长中医、中西医结合诊治胃肠道、肝胆胰疾病,并熟练掌握消化道内窥镜的检查和镜下治疗技术。

针对慢性胃炎的护理体会

针对慢性胃炎的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6-09-26T15:51:23.060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16期作者:刘凤[导读] 通过应用完善、系统的临床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病情,提高生活质量,最终促进患者快速恢复。 海伦市共合镇卫生院 152322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慢性胃炎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160例慢性胃炎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效135例,有效20例,无效5例,总治疗有效率96.9%。结论:通过应用完善、系统的临床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病情,提高生活质量,最终促进患者快速恢复。 关键词:慢性胃炎;护理;恢复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nursing experience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gastritis. Methods:the study was conducted in 160 cases of chronic gastritis in our hospital,and the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135 cases were markedly effective,20 cases were effective,5 cases were ineffective,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6.9%. Conclusion: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perfect,systematic clinical nursing measures,can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patient's condition,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and ultimately promote the rapid recovery of patients. [Key words] chronic gastritis;nursing;recovery 慢性胃炎形成受到情绪、社会、不良生活习惯、免疫力低下、十二指肠液返流以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等方面因素影响,具有起病慢、病程长以及复发率高的特点。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腹胀、食欲不振、嗳气、上腹隐痛、呕吐等。其为临床一种常见病,在采取药物积极治疗的同时,辅助应用相应护理措施,有利于阻止病情进一步恶化,促进患者快速恢复。本次研究探讨慢性胃炎患者的护理措施,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3年8月~2014年9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60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85例男,75例女,年龄在24~85岁之间,中位年龄52.64岁;所选患者均不同程度伴有腹胀、上腹痛、腹部不适、食欲不振、呃逆以及恶心呕吐等症状,并经检查确诊。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实施饮食护理、腹痛护理、病情观察护理、用药护理以及出院指导等,具体措施如下: 1.2.1 饮食护理 医师告知慢性胃炎患者要形成合理膳食习惯,认识到合理饮食对于增强慢性胃炎患者疗效、促进康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指导患者养成少食多餐的饮食原则,大量食用易促进消化、营养含量丰富的食物,如多食用青菜、豆类、牛奶等热量、维生素含量、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另外,改正患者不良饮食习惯,禁忌食用咖啡、芥末、辣椒等食物,日常饮食中,要控制食用油的摄入量,少吃油炸食物;根据患者病情为其制定个体化护理措施,如患者胃酸分泌过低,则嘱咐患者食用煮熟的食物,多食用鸡汤、肉汤等,促进胃酸分泌和消化;如患者胃酸分泌高,则食用碱性食物,如豆浆、牛奶、果汁等;如患者明显腹胀,则要避免食用会导致出现胀气的食物,如土豆、芋头、地瓜等;如患者贫血,则指导患者食用肉类、动物内脏、鸡蛋等铁元素含量丰富的食物;如患者伴有少量胃出血,则可指导患者食用米汤等流质食物,能够起到较好的中和胃酸作用。 1.2.2 腹痛护理 为缓解慢性胃炎患者的腹痛不适症状,嘱咐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并采取深呼吸法有效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另外,也可应用局部热敷法,取患者仰卧位,在胃部正上方位置放置热水袋,防止烫伤;此外,观察患者疼痛是否具有规律性,是否伴有黑便、呕血症状,及早发现是否发生上呼吸道出血,及时告知医师处理。 1.2.3 病情观察护理 严密观察慢性胃炎患者病情,主要对疼痛症状、持续时间、贫血、便血、呕吐等症状进行观察。如患者消化不良,则要观察患者的进食量、进食种类,并记录患者体重,测量营养指标。 1.2.4 用药护理 遵照医嘱对患者实施药物治疗,服药过程中要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由于慢性胃炎患者治疗时间长,因此,需要频繁更换治疗药物。患者应用枸橼酸铋钾治疗过程中,由于药物只有在人体酸性环境内能够发挥作用,因此,要嘱咐患者正餐半小时应用温水进行溶解后再服用;考虑到枸橼酸铋钾会使患者舌头和牙齿变黑,因此,服用时可指导患者应用吸管将其送至舌根处;如患者应用抗菌药物治疗,则首先要了解患者是否有青霉素过敏史,并观察应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1.2.5 出院指导 指导患者合理安排生活作息,劳逸结合,保证休息、睡眠充足的基础上,可进行慢跑、骑车、打太极以及游泳等有氧运动,以便提高自身抵抗力;由于慢性胃炎患者胃黏膜抵抗力较弱,易受到细菌感染导致发生胃炎,因此,患者口、咽、鼻部位发生感染性疾病,要及时到医院就医,防止发生细菌感染;出院后,患者要严格遵照医嘱用药,不可擅自减少、增加服用剂量或者停药等;此外,定期到医院复诊。 1.3 疗效判定标准[1] 将《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辨证和疗效标准》中关于慢性胃炎的诊断标准作为评定依据。显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无消失,经胃镜检查,胃黏膜糜烂、充血水肿症状消失;有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显著改善,经检查,胃黏膜糜烂、充血水肿症状改善;无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经胃镜检查胃黏膜糜烂、充血水肿症状无变化甚至加重。 2 结果 经过护理后,患者显效135例,有效20例,无效5例,总治疗有效率96.9%。 3 讨论

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药

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药 目前,应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的中成药很多,现择其要者分述如下 (1)温胃舒胶囊 药物组成:党参、白术、山楂、黄芪、肉苁蓉等。 功用:扶正固本,温胃养胃,行气止痛,助阳暖中。 主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胃炎所引起的胃脘凉痛,胀气,嗳气,纳差,畏寒,无力等症。 (2)阴虚胃痛冲剂 药物组成:北沙参、麦冬、五味子、甘草等。 功用:养阴益胃,缓中止痛。 主治:用于胃阴不足引起的胃脘部隐隐灼痛,口干舌燥,纳呆干呕等症,临床上主要应用在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病的治疗。 (3)养胃舒胶囊 药物组成:党参、黄精、玄参、乌梅、白术、菟丝子等。 功用:扶正固本,滋阴养胃,调理中焦,行气消导。 主治: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胃炎所引起的胃脘热胀痛,手足心热,口干,口苦,纳差等症。 (4)虚寒胃痛冲剂 药物组成:白芍、干姜、党参、甘草、大枣等。 功用:温胃止痛,健脾益气。 主治:用于脾虚胃弱,胃脘隐痛,喜温喜按,遇冷或空腹痛重。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等病。 (5)三九胃泰 药物组成:三桠苦、九里香、白芍、生地、木香。

功用:消炎止痛,理气健胃。 主治: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等各类型慢性胃炎。 (6)猴菇菌片 药物组成:猴头菌。 功用:消炎止痛,扶助正气。 主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食道癌等。 (7)胃乃安胶囊 药物组成:黄芪、三七、合成牛黄、珍珠层粉。 功用:补气健脾,宁心安神,行气活血,消炎生肌。 主治: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8)胃康灵胶囊 药物组成:白芍、甘草、元胡、三七等八味药物组成。 功用:柔肝和胃,散瘀止血,缓急止痛,去腐生新。 主治:适用于急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及胃出血等症。 (9)养胃冲剂 药物组成:黄芪、白芍、淮山药、香附、党参、甘草、陈皮等。 功用:养胃健脾,理气和中。 主治:慢性萎缩性胃炎。 (10)复方胃乐舒口服液 药物组成:猴头菌浓缩液、蜂王浆、蜂蜜等。 功用:利五脏,助消化,提高机体免疫力。 主治:用于消化性溃疡及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脾胃虚弱证和胃肠病恢复期的调治

消化内科实习心得体会(精选3篇)

消化内科实习心得体会(精选3篇) 消化内科实习心得体会一:消化内科实习心得三个星期的护理临床见习结束了,有些释然,因为对于我们这些“深”在课堂的学生来说,初尝了临床工作的疲惫。特别是在悠长的寒假之后,更多的是不舍与牵挂,那些坚强的老病人们还好吗?新病人的情况是否安然,医生护士们是否依然忙碌着? 相对于一开始的拘谨茫然,现在的我总觉得时间过得太快,但不乏味,因为在带教老师们的耐心指导下,我学到了很多,即便是那些曾在书上学到过的知识,在实际操作后方知单纯的理论学习是那么地苍白无力。 短短的三个星期中,有过欢喜,那是在每次学会了一项操作后或患者健康转出病房后;也有过苦闷,那是在看到一个个昏迷患者痛苦的表情后。我问,为什么有那么多的病要降临人间,为什么有些人会那么不幸,为什么做完手术还无法恢复?我知道这样的发问显得那么书生意气,也明白有着太多的现实问题,更清楚他们在这里接受治疗是何其有幸。因此,我更加明白医护人员身上职责之重大,而正是无私的奉献与十年如一日的耐心成就了他们力敌千均的能力和良好的操守。 对于我在此之间的学习,应该说态度是端正的,特别是在病人提出意见以及老师批评后;精神是饱满的,从不疲惫于琐碎繁杂的小事;至于操作,还是缺乏严谨与变通的,对此,还望日后完善。 在这里,我还感到了温馨,各病房的护士之间犹如姐妹,相互学习,相互扶持;休息期间更不乏欢声笑语;医患之间也像一家人。长者是我们的父辈,对其尊重与照料;孩子是我们的宝贝,对其宽恕与呵护;护士与其他工作人员也不分你我,相互尊重,相互学习。 三个星期的见习,真是短暂,但对我来说,还是受益匪浅,留下点小小的遗憾就留到往后的临床实习中去吧! 消化内科实习心得体会二:消化内科实习心得(1377字)在实习的旅途中,我来到了我的第八个站——消化内科,刚来科室的那天我就感觉到一种忙碌、紧张的气息,果不其然,事实证明我的预想是正确的,所以在这个科室,我比以往更谨慎,对于查对制度和无菌观念更是严格要求自己,不能因为忙碌而出任何差错事故。 消化内科的病人多以腹痛腹泻,呕血黑便,返酸嗳气而入院,以肝硬化,消化性溃疡,胰腺炎,溃疡性结肠炎,急慢性胃炎,消化道肿瘤为主。消化道出血是消化科的急症,病人入院后,必须判断病人的出血情况,绝对卧床休息,监测生命体征,急查血生化,血常规血型,

中医治疗慢性胃炎75例临床观察

中医治疗慢性胃炎75例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5-10-21T09:45:22.707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22期供稿作者:钟克明[导读] 南江县坪河乡卫生院四川巴中本次研究中相关数据的处理应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17.0实施处理,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钟克明 (南江县坪河乡卫生院四川巴中 636620) 【摘要】目的:对中医在慢性胃炎中的临床治疗效果予以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15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对照组患者应用西医治疗方案开展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应用中医治疗方案开展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2.00%,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67%,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为慢性胃炎患者开展治疗的过程中,为患者应用中医治疗方案开展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关键词】中医;慢性胃炎;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2-0339-02 慢性胃炎是由于各种因素所导致的一种胃粘膜慢性炎症,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导致其发病的重要因素,在为患者开展治疗的过程中,应用西医治疗方案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但是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将中医治疗方案应用于慢性胃炎的临床治疗中,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本文就主要对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的75例应用中医治疗方案开展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予以回顾分析,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15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中包含有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35例,患者年龄处于28岁到65岁之间;观察组中包含有男性患者41例,女性患者34例,患者年龄处于30岁到63岁之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之间的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给予三九胃泰胶囊进行治疗,其具体治疗方法为:将三九胃泰胶囊进行口服治疗,1天进行2次口服,均在饭后进行服用,1次口服的药量为3粒,对患者连续治疗3周作为患者的1个治疗疗程,对患者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开展相应的检查。 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中药健脾平胃汤进行治疗,其药物基础处方为:10g大枣、10g延胡索、6g黄连、6g生姜、12g枳实、6g甘草、10g 白术、10g柴胡、10g黄岑、10g姜半夏、15g神曲、10g茯苓、15g党参;加减方为:对于存在有脾湿重的患者,可在基础处方中再加入10g 厚朴、10g苍术;对于存在有胃阴不足的患者,可在基础处方中再加入15g冬麦、20g生地黄;对于存在有偏重肝气郁结患者,可在基础处方中再加入10g青皮、12g香附;对于存在有夹食积患者,可在基础处方中再加入15g莱菔子、15g山楂;对于存在有便溏不畅或者大便秘结的患者,可在基础处方中再加入6g到12g生大黄;对于胃阳虚型患者,应用附子理中汤开展治疗,将上述中药水煎2次,分别在早晚饭后服用,1天水煎的药量为1剂,对患者连续治疗3周作为患者的1个治疗疗程,对患者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开展相应的检查。 1.3 疗效评定标准 本次研究中的疗效评定标准表现为:无效表示:患者的临床症状没有明显的变化,甚至是有加重趋势;有效表示的含义是: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明显的改善,并且为患者开展治疗的三个月内患者的病情没有加重趋势;治愈表示的含义是: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并且为患者开展相应的检查显示正常,经过治疗没有复发。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相关数据的处理应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17.0实施处理,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2.00%,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67%,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组别 n 无效有效显效总有效率% 对照组 75 21 24 30 72.00 观察组 75 7 26 42 90.67 P / / / / <0.05 3.讨论 慢性胃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其主要是由于胃粘膜上皮的反复损害所导致的,其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消化不良、胀满、腹部疼痛等,及时为患者开展有效的治疗是非常必要的。 将中医治疗方案应用于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本次研究中对患者所应用的中医方药组成为:甘草、茯苓、白术、党参等,党参具有补中,益气,生津的作用,还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从而加强胃载膜的防御功能;白术生用意在增强健脾化湿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白术可以调整胃肠道运动,促进小肠排空;厚朴具有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对大鼠幽门结扎所形成的溃疡有预防效果,并能降胃酸;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用于胃痛、腹痛及胖肠肌挛急疼痛等,还可以起到调和诸药的作用。将这些药物联用,应用于患者的慢性胃炎患者的治疗中,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2.00%,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67%,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在为慢性胃炎患者开展治疗的过程中,为患者应用中医治疗方案开展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精)

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胃炎的体会 【目的】:总结对半夏泻心汤的认识及其运用。半夏泻心汤是东汉?张仲景的名方,出自《伤寒杂病论》。 【关键词】:半夏泻心汤;痞;慢性胃炎; 【历史沿革】: 《金匮要略》:“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由此可知,半夏泻心汤证有上、中、下三部位的症状,即上呕、中痞、下肠鸣。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七,原文:“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从以上条文可知,满而不痛就是所谓的痞。那么痞是怎么形成的呢? 《伤寒论》:“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以上条文说明痞的形成原因是医者误下。 综合以上三条条文,痞的成因应是误用下药,徒伤中阳,阳虚则阴盛,寒从中生少阳邪热乘机内陷,以致寒热错杂其中,脾胃升降失常,气机痞塞而形成满而不痛的痞证,半夏泻心汤的寒热错杂就是这样来的。 《医方考》亦云:“伤寒自表入里,传至三阴,三阴亦有在经表证,如太阴有桂枝加芍药汤,少阴有麻黄附子细辛汤,厥阴有当归四逆汤之类。若不治其表,而用承气汤下之,则伤中气,而阴经之邪乘之矣。以既伤之中气而邪乘之,则不能升清降浊,痞塞于中,如天地不交而成否,故曰”。虽略有不同,但大意相符。 《伤寒论》:“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就是说越是痞越不能下,否则就会加重病情。 【西医对于慢性胃炎的认识】:

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胃粘膜慢性炎症。主要病因为幽门螺杆菌感染。临床表现: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慢性胃炎多数患者无症状;有症状者表现为上腹部痛或不适、上腹胀、早饱、嗳气、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这些症状之有无及严重程度与慢性胃炎的内镜所见及组织病理学改变并无肯定的相关性。确诊必须依靠胃镜检查及胃粘膜活组织病理学检查。临床治疗以根除幽门螺杆菌以及对症治疗为主[1]。 【中医关于慢性胃炎的认识】: 中医没有慢性胃炎这个病名,但可以参照胃痛、痞满、喛气、泛酸、嘈杂、呕吐等病。其中根据症状多与痞满相参照。痞满的病因是感受外邪、内伤饮食、情志失调等,而这些病因可引起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职而发生痞满。痞满病位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临床以胃脘痞塞,满闷不舒为主症,并有按之柔软,压之不痛,望无胀形的特点。发病缓慢时轻时重,反复发作,病程漫长。多由饮食、情志、起居、寒温等因素诱发。张介宾《景岳全书?痞满》指出:“凡有邪有滞而痞者,实痞也,无物无滞而痞者虚痞也。有胀有痛而满者,实满也;无胀无痛而满者,虚满也。实痞实满者,可消可散,虚痞虚满者,非大加温补不可。” 痞满的辩证首要分虚实[2],然后知犯何逆而能随证治之。从张介宾的那句话可以看出痞和胀并非一回事但常常合并出现。 【半夏泻心汤的组成分析】:半夏泻心汤由半夏12g、干姜9g、黄连3g、黄芩9g、人参(改党参9g、大枣15g、灸甘草9g组成 散结除痞+辛开(恢复脾的升清+苦降(恢复胃的降浊 君药——半夏:苦辛温燥,散结除痞,降逆和胃。辛开(现代药理研究:半夏有明显的抑制胃液分泌作用,水煎 醇沉液对多原因所致的胃溃疡有显著的预防和治疗作用[3] 臣药——(1干姜:辛热,温中散寒,助半夏温胃消痞以和阴辛开

中医治疗慢性胃炎55例的临床疗效研究

中医治疗慢性胃炎55例的临床疗效研究 摘要目的探究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10例慢性胃炎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辨证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胃炎效果较好,患者各临床症状缓解明显,并发症少,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意义。 关键词中医;慢性胃炎;临床疗效 慢性胃炎是一种临床上十分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致病原因多是由于幽门螺杆菌感染、刺激性物质、胆汁反流、环境变化、长期精神紧张等多方面的因素造成[1-3]。患者临床症状多表现为上腹隐痛、食欲减退、餐后饱胀、反酸、出血等情况。中医辨证疗法体现整体观,除了在缓解临床症状方面作用突出,对患者的远期健康也起到了很好保障作用。慢性胃炎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很可能会导致病情恶化加重,引发胃黏膜糜烂、上消化道出血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4]。本研究作者选取本院在2015年6月~2016年8月确诊为慢性胃炎的110例患者进行实验观察,探究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資料选取本院2015年6月~2016年8月收治的110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均符合我国关于慢性胃炎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均存在恶心呕吐、上腹疼痛胀气、反酸厌食等症状。且经电子胃镜检查,患者胃部均出现水肿、黏膜充血,呈现花斑状或者痘疹样改变,伴随着黄白色或者灰色分泌物附着,可见散在性或者局限性的出血点或糜烂。按照入院顺序单双号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观察组患者中男31例,女24例,平均年龄(35.6±3.9)岁。对照组患者中男33例,女22例,平均年龄(36.4±3.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给予患者口服复方丹参片[复方丹参片用药单一,希望内容丰富点](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44023372),3片/d,3次/d。 可适量给予稀盐酸和胃蛋白酶,如1%盐酸10 ml,3次/d;胃蛋白酶合剂10 ml,3次/d。如果患者贫血,则给予维生素B12 50~100 mg/d肌内注射,治

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的特点

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的特点 专业:中医学 班级:2011级中医1班 姓名:姚少伟 学号:201120101066 指导老师:王敏勇 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的特点 班级:2011级中医1班姓名:姚少伟学号:201120101066【摘要】辨证论治是中医药学诊疗疾病的重要特色,对于慢性胃炎的治疗应结合相关脏腑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特点来遣方用药,才能取得较好疗效。 【关键词】慢性胃炎;中医药疗法;辛开苦降;辨证论治 慢性胃炎为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西医治疗多采取根除幽门螺杆菌(针对HP阳性者)、抑酸(胃酸分泌过高者)、胃黏膜保护剂、胃动力剂、解痉剂等药物的综合运用[1]。从临床治疗的效果来看,很多患者通过上述措施的治疗,尽管患者HP转阴,呕酸及烧心的症状消失,胃镜复查胃黏膜恢复如常,但很多患者仍存在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甚者脘腹顿痛等症状,而通过中医辨证治疗,往往起到良好疗效。但在中医药治疗本病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必须根据本病生理病理特点和致病因素的性质来辨证论治,合理选方用药,方能取得较好疗效。 1胃主受纳,纳运协调,相辅相成 1.1胃主受纳、腐熟水谷。饮食入口,容纳于胃,故有胃为“水谷之海”之说,所以《灵枢·玉版》中说:“人之所受者,谷也;谷之所注者,胃也;胃者,水谷气血之海也”。但胃之受纳腐熟水谷的功能必须与脾之运化功能相配合,即脾主运化水谷功能的协助,如《素问·经脉别论》中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即所谓“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可见胃主受纳,脾主运化,共同完成对水谷的消化吸收,才能使水谷化为精微,以化生气血营养全身。所以脾胃在功能上一纳一运,纳运协调,相辅相成,纳是运的前提,运是纳的延续,无纳则脾无以运,无运则纳无以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