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壳寡糖对动物机体免疫和炎症调节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壳寡糖对动物机体免疫和炎症调节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壳寡糖对动物机体免疫和炎症调节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壳寡糖对动物机体免疫和炎症调节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壳寡糖对动物机体免疫和炎症调节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11-07

导读

壳聚糖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是由虾、蟹、昆虫的几丁质外壳经过不

同程度地脱乙酰基而得到的一种无毒聚氨基葡萄糖。壳寡糖(COS)是壳聚糖的降解产物,聚合度(DP)在2~20,分子质量≤3000μ,其生物活性比壳聚糖更强;COS是天然糖中唯一大量存在的碱性氨基寡糖,因具有多元化的生物学作用,使其在医学研究、生物医药和食品科学等领域中受到广泛

关注。目前,随着国家对抗生素的使用要求越来越严格以及养殖环境的变化,如何使动物自身免疫力不断提高,从而减少对抗生素的依赖、改善药

物残留所带来的危害越来越被大家所重视。因此,在畜牧兽医领域中,COS 作为一种天然的免疫增强和炎症调节活性物质,在增强动物免疫机能和抗

炎方面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1

COS的理化性质及生物学作用

COS可完全溶于水,部分溶于甲醇和二甲基亚砜,不溶于丙酮和乙醇。DP为2~4的COS可溶于甲醇,但DP>5的COS溶解性较差;由于范德华力等低分子间相互作用,低分子质量COS(<1500u)在较宽pH的范围内可溶于水。COS自身氨基带正电荷,是目前发现的自然界中唯一碱性寡糖,无毒,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以及对大分子药物缓释等特性。因此,与壳聚糖相比,COS在治疗中有更大的应用空间。

COS在胃肠道中不被分解,很容易通过肠上皮细胞吸收,优先分配到肝脏、脾脏和肾脏,可被动物直接吸收入血作用于靶细胞。COS在血浆、肝脏、肾脏和尿液中被溶菌酶降解,其主要排泄途径是尿液。目前研究发现,COS具有调节免疫力、抗氧化、抗应激、抗微生物、抑制肿瘤生长、活化肠道有益菌和降低胆固醇等多种生物学作用。还能促进组织再生、增强药物和DNA传递和钙吸收等功能。

2

COS的免疫增强作用

COS发挥免疫调节的生物学效应,与其对免疫器官、多种免疫细胞的调节效应及诱导多种细胞因子的分泌密切相关。DP在3~8的COS在体外可显著增强原代264.7巨噬细胞的增殖活性和对中性红的吞噬能力,小鼠口服COS后脾脏指数和血清免疫球蛋白(Ig)G含量增加。口服COS还能显著升高环磷酰胺(Cy)诱导的免疫抑制小鼠胸腺和脾脏指数、迟发型变态(DTH)反应、巨噬细胞吞噬作用和一些酶活性,并增强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2、IL-12和干扰素-γ(IFN-γ)的产生。与此同时,COS对T淋巴细胞也产生了明显的调节作用,给小鼠腹腔注射COS 己二酸(20mg/kg)4次,未成熟CD4+、CD8+胸腺T细胞的百分比降低,成熟CD4+、CD8+胸腺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增加,COS增加了脾脏CD19+细胞百分比,而对肠系膜淋巴结CD19+细胞的百分比无显著影响。这说明COS促进了胸腺淋巴细胞的成熟和分化,并调节了脾脏B淋巴细胞和淋巴结T淋巴细胞的数量。在肉仔鸡(1日龄)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0、50、100、150mg/kg)的COS,第21天和第42天COS

(100mg/kg)添加组仔鸡血清IgG、IgA、IgM含量升高,COS同时促

进了免疫器官的发育(脾脏、法氏囊、胸腺重量增加)。COS及衍生物还可通过Th1途径,对接种新城疫活疫苗鸡群的抗原特异性细胞免疫发挥辅助作用。

另外,断奶应激可导致血清抗体和细胞因子水平降低,而COS可使早期断奶仔猪空肠黏膜和淋巴结IL-1β基因的表达升高,同时增加了血清IL-1β、IL-2、IL-6、IgA、IgG和IgM含量。由此可以看出,COS可能通过调节细胞因子和抗体的产生提高动物机体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因此,COS作为饲料添加剂在家禽和猪的营养方面得到广泛应用。还有学者研究了皮下植入COS对犬巨噬细胞和多核细胞激活的影响,结果发现5和

10mg/kgCOS植入术后24~96h体内,中性粒细胞数量显著增加,巨噬细胞活性增强;20mg/kgCOS植入组直到术后120h巨噬细胞仍然保留高活性,这提示COS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免疫增强剂用于术后免疫抑制的预防。COS是以分子质量依赖的方式通过巨噬细胞发挥免疫调节活性,因此,COS作为一种新型的免疫抑制性疾病治疗剂显示出巨大的潜力。

由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组成的免疫系统在消除病原体和外来物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药物或营养保健品对免疫功能的增强可能对免疫功能丧失或衰退的人(如老年人)特别有益。通过体外和体内模型现已证明COS 有望增强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产生免疫增强作用的COS的体外剂量为10~100μg/mL,体内剂量为100~500mg/(kg·d)。它可刺激巨噬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IL-1。此外,COS处理可导致巨噬细胞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和一氧化氮(NO)的产生增加。COS是通过与巨噬细胞上的膜受体相互作用而发挥这种免疫刺激作用,而且已有研究证明COS在巨噬细胞中的免疫刺激作用依赖于Toll样受体4(TLR4)的调节。此外,COS可通过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c-Jun/活化蛋白(AP)-1信号通路刺激Caco-2细胞中IL-8(嗜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以及其他趋化因子配体及其受体[包括趋化因子配体20及趋化因子受体6(CCR6)和趋化因子配体17及趋化因子受体8

(CCR8)]的表达。以上研究表明COS可以增强肠上皮细胞的免疫应答,这是防止病原体侵入的第1道防线。

COS的免疫增强作用也已在动物体内得到证明。在小鼠试验中,口服COS能使脾脏指数和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增加,这表明COS可增强获得性免疫。此外,在COS处理后,血清中单核细胞的比例和IL-6以及IFN-

γ的含量也显著增加;重要的是,COS能显著降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小鼠的死亡率(从90%至0)。在平均年龄为80岁的老年人中,口服COS (5.1g/d,持续8周)与血清IL-12和IFN-γ含量的升高有关,它们是已知的T细胞分化刺激剂。所有这些研究表明COS对先天和获得性免疫系统功能具有增强作用(表1)。

3

COS的抗炎活性

炎症是一种涉及多种类型的免疫和非免疫细胞的生物反应,它可以保护机体免受有害刺激造成的损伤。通常,炎症反应是由外源性物质和组织损伤产物所激发,伴随着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免疫细胞的募集和活化以及自由基的产生。正常情况下,这些炎症过程能清除异物和病原体并促使组织的再生。然而,在某些疾病过程中,炎症反应变得过度,会引起急性或慢性的炎症反应和相关的组织/器官损伤。已报道的COS在体外和体内试验显示出抗炎作用的剂量分别为20μg/mL~1mg/mL和10~100mg/(kg·d)。巨噬细胞是存在于所有组织中的免疫细胞,它们通过吞噬作用清除病原体或细胞碎片。已有研究表明,COS在巨噬细胞中可抑制脂多糖

(LPS)诱导的炎症反应,包括促炎介质[TNF-α、IL-6、iNOS、环氧合酶-2(COX-2)、前列腺素E2(PGE2)和NO]的表达和释放。有趣的是,在这种细胞模型中,COS脱乙酰度(DD)的增加与抗炎活性的增加相关。现已证实COS可降低LPS诱导的败血症小鼠模型的死亡率、抑制全身性炎症反应(由血清中TNF-α和IL-1的含量所指示)和减少对肝脏、肾脏和肺脏的损伤。COS可显著降低LPS诱导的这些受损器官中中性粒细胞的浸润和脂质过氧化反应。COS还可以抑制嗜碱性粒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活化。嗜碱性粒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是炎症急性期涉及到的主要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在哮喘等过敏性疾病的发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嗜中性粒细胞是细菌感染的一线应答者并且参与大多数炎症性疾病。同样,COS可抑制已活化的中性粒细胞活性氧的产生、脱颗粒和黏附,这表明它可抑制嗜中性粒细胞的激活。重要的是,COS在变态反应性疾病治疗中的潜在应用已在卵白蛋白诱导的过敏性肺炎小鼠模型(哮喘小鼠模型)上有了研究。口服COS[16mg/(kg·d)]抑制了小鼠变态反应过程中促炎性细胞因子[即肺组织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IL-4、IL-13和TNF-α]的产生。

另外,COS[10~20mg/(kg·d)]可降低5%葡聚糖硫酸钠(DSS)或4%醋酸诱导的小鼠急性结肠炎模型的死亡率和肠道炎症反应,并降低结肠组织中核因子-kB(NF-kB)活化以及TNF-α、IL-6的含量,COS对小鼠炎症性肠病(IBD)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肠上皮细胞NF-KB的信号转导和细胞凋亡实现的。COS还降低了血清促炎性细胞因子(TNF-α和IL-6)含量,并通过抑制炎症细胞中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以及NF-KB、COX-2和iNOS活性而阻止结肠黏膜炎症反应。另外,COS还能平衡Th1细胞因子,减少TNF-α和IL-6的产生、下调CD44和TLR4的表达和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从而减轻尘螨类引起的小鼠气道炎症反应。如果将COS按小剂量和高剂量每天给自身免疫性前色素层炎(EAAU)大鼠腹腔注射,COS呈剂量依赖性的显著减弱睫状体损伤的临床评分和白细胞浸润,COS有效地减少了炎症介质[TNF-α、iNOS、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趋化因子(RANTES)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表达。另有研究发现,给21日龄断奶仔猪接种产肠毒素大肠杆菌,然后饲粮中添加300mg/kgCOS饲喂21d,与对照组(基础饲粮组)相比,断奶后仔猪腹泻率、钙调蛋白水平与TLR4蛋白表达

均显著降低,添加COS增强了空肠黏膜IL-1β、IL-6的mRNA表达。饲粮中添加300mg/kgCOS可有效减轻肠道炎症并提高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作为饲料添加剂,壳聚糖与金霉素缓解仔猪肠道炎症的作用相当,但其影响机制可能不同。目前,壳聚糖及COS在犬体内的抗炎作用研究报道甚少,而主要应用于骨缺损的修复。综观以上文献,通过口服或注射途径给予COS均可对动物机体的免疫和炎症反应产生调节作用,所以COS在动物免疫抑制和炎症性疾病中的应用具有广阔前景(表2)。

4

COS对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和NF-kB信号通路的影响目前,COS调节免疫功能和炎症反应的确切作用机制尚不清楚,从现有的研究报道来看,COS可能通过MAPK和NF-kB信号通路对机体免疫和炎症产生影响。NO作为体内重要的生物信息分子在免疫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COS能显著提高巨噬细胞NF-KB蛋白水平,特异性抑制剂阻断NF-kB可导致NO、TNF-α水平的降低,这表明NF-KB在COS诱导巨噬细胞产生NO和TNF-α中起着潜在的作用。COS抑制巨噬细胞NO和炎症因子TNF-α、IL-6产生,还依赖于NF-kB激活的MAPK通路的控制。

LPS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的组成成分,参与了多种炎症相关疾病的病理过程,LPS结合TLR-4,促进NF-kB向细胞核内移位,诱导促炎基因的转录从而引发炎症反应。COS在多种细胞和动物模型中已被广泛证明可通过以上途径抑制LPS或其他刺激物诱导的炎症反应。COS通过NF-kB抑制因子-α(IkB-α)的降解,阻止p65亚基向核内移位并导致NF-

kB/DNA结合活性的降低,从而导致LPS诱导的炎症因子TNF-α、IL-6释放减少。然而,这一过程还依赖于NF-KB激活的MAPK通路的控制。MAPK由3种下游介质组成,包括p38MAP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和应激活化蛋白激酶1/2(JNK1/2)。这3种介质促进AP-1向核内移位,诱导促炎基因的转录。现有研究表明,COS是通过抑制NF-KB和MAPK信号通路来缓解LPS诱导的炎症,给小鼠腹腔注射COS (10mg/kg)可减少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炎症介质(TNF-α、MCP-1、iNOS、ICAM-1)的表达,这种作用的发挥可能是通过阻断NF-kB、JNK 和ERK的活化和促进p38的激活实现的。在给EAAU模型大鼠每天腹腔注射小剂量COS(5μmg/kg)和高剂量COS(10μmg/kg)的研究中,COS有效地减少了炎症介质的表达,其机制可能是COS降低了IKB的降解和p65在虹膜/睫状体中的存在,导致NF-kB/DNA结合活性的降低。COS能使LPS诱导的猪髂动脉诱导内皮细胞ICAM-1和E-选择素mRNA的表达降低,是通过抑制p38MAPK/ERK1/2和NF-KB细胞信号转导级联反应实现的,COS通过抑制p38MAPK和ERK1/2途径,进而抑制了LPS诱导的NF-kBp65移位。所以,COS可能是通过抑制MAPK的磷酸化和激活NF-KB来下调LPS诱导的PIEXs中E-选择素和ICAM-1的表达,从而证实了COS的抗炎作用。此外,COS还可抑制LPS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IL-6的表达,但其机制可能受2条平行的信号通路所调节:即通过p38MAPK通路而不依赖NF-KB的激活以及通过ERK1/2通路依赖于NF-KB的激活。由以上可以看出,COS对炎症反应的调节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IKB的降解,阻止p65亚基向核内移位,降低了NF-kB/DNA结合活性而发挥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但这种作用的发挥可能还与ERK、JNK、p38MAPK的磷酸化水平密切相关,其具体机制和相互之间的联系仍需进一步研究(图1)。

5

COS对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

COS在奶牛生产实践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不仅可以改变瘤胃内菌群结构,降低甲烷的产生,还能使微生物蛋白质的合成和纤维的分解增加,并可提高奶牛生产性能、免疫功能、抗氧化能力及改善后肠道菌群结构。与此同时,COS作为新型的无害添加剂,有着良好的抗氧化性、免疫调节能力、改善肠道微生态平衡等作用,且不会对动物机体产生毒副作用、安全可靠,使其在养猪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研究表明,饲粮中添加COS降低了仔猪的腹泻率,减少肠道黏膜的损伤和改善肠道微生态平衡,同时可显著提高日增重,从而提高仔猪的生长性能。另有研究报道,蛋鸡饲粮中添加COS,提高了蛋鸡的产蛋率、鸡蛋的质量以及蛋鸡的免疫力。由此表明,COS在维持动物健康、提高动物生产性能、改善畜产品品质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利用和开发价值。

6

小结和展望

COS代表了一类天然聚合物,不仅具有水溶性和低黏度等理化特性,而且有良好的药理学作用和安全性以及多种有益的生物学活性,使其在动物疾病防治中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COS对AMPK的激活和炎性信号传导通路的抑制(包括NF-kB和MAPK通路)被认为是其发挥抗炎和免疫增强作用的主要机制。然而,目前研究使用的是COS混合物,且主要集中在细胞和动物模型上对其生物活性和毒性进行研究。因此,未来还需使用化学特性更为明确的纯化COS在动物体内进一步完善其作用途径和机制,并在实际生产中验证和评价COS对动物常发疾病的预防、治疗效果及安全性,从而为在动物生产中的推广和有效利用COS提供理论指导。

免疫学习题及答案(含答案)

免疫学部分 一、概述 【A型题】 1.免疫的概念是: A.机体的抗微生物感染功能 B.机体清除损伤和衰老细胞的功能 C.机体排除非自身物质的功能 D.机体识别、杀灭与清除外来微生物的功能 E.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物质的功能 2.免疫监视功能低下的后果是 A.易发生肿瘤 B.易发生超敏反应 C.易发生感染 D.易发生自身免疫病 E.易发生免耐受 3.免疫应答对机体是: A.有利的反应 B.不利的反应 C.有时有利,有时不利 D.适当时有利,不适当时不利 E.以上都不是 【X型题】 1.免疫功能在正常情况下可表现为 A.阻止病原微生物入侵 B.对自身组织成分的耐受 C.清除体内损伤、衰老细胞 D.诱导组织细胞突变 E.防止肿瘤发生 二、抗原 【A型题】 1.一般而言,抗原的分子量为多少才具有免疫原性? A.<10kD B.< 9kD C.=10kD D.>10kD E.>100kD 2.引起同胞兄弟之间移植排斥反应的抗原属于 A.异种抗原 B.同种异型抗原 C.自身抗原 D.异嗜性抗原 E.感染的微生物抗原 3.TD-Ag得名,是因为它 A.在胸腺中产生 B.相应抗体在胸腺中产生 C.对此抗原不产生体液免疫 D.只引起迟发型变态反应 E.相应的抗体产生需T细胞辅助 4.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物质基础是 A.抗原决定基 B.抗原的大小 C.抗原的电荷性质 D.载体的性质 E.抗原的物理性状 5.下列哪种物质没有免疫原性? A.异嗜性抗原 B.抗体 C.补体 D.半抗原 E.细菌多糖 6.异嗜性抗原广泛存在于: A.人与人之间 B.动物与动物之间 C.植物与植物之间 D.微生物与微生物之间 E.不同种属之间 7.自身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提示: A.自身耐受的终止 B.机体易受微生物感染 C.免疫监视功能被抑制 D.免疫应答被抑制 E.抗原的免疫原性增强 8.接种牛痘疫苗后机体产生了对天花病毒的免疫力,反映了这两种抗原分子的

动物微生物及检验试题

《动物微生物及检验》试题 名词解释 1.菌落 2.纯培养 3.包涵体 4.噬菌体 5.干扰素 6.病毒的血凝现象 7.感染性病原真菌 8.中毒性病原真菌 9.莱姆病 10.细螺旋体 11.消毒 12.灭菌 13.防腐 14.无菌 15.无菌操作 16.正常菌群 17.微生物的致病性 18.毒力 19.侵袭力 20.半致死量 21.半感染量 22.传染 23.外毒素 24.类毒素 25.免疫 26.中枢免疫器官 27.免疫活性细胞 二、填空题 1.微生物共有八大类:包括细菌、病毒、 2.细菌大小的表示以为单位,可以在下观察;病毒以及为单位,必须在下观察。 3.细菌的基本结构由外到内分别是、、、。 4.有些细菌有特殊构造,如:、、、。 5.用革兰染色法将细菌分为和两大类,前者染成色,后者染成色。 6.细菌在生长过程中需要从外界摄取的营养物质有、、、、。7.培养基的类型按物理性状分为、、三种类型。 8.细菌的生长过程有一定的规律性,一般分为四个时期:、、、。9.根据细菌生长繁殖对氧的需求程度,将细菌呼吸类型分为三类:、、。10.病毒属于型微生物,必须在内生存,对抗生素。

11.有囊膜病毒对剂敏感,用其处理后病毒失去活性称为。 12.培养病毒的方法主要有、、等。 13.干扰素的主要功能有、、等。 14.结核分枝杆菌常用的鉴别染色法是,本菌呈色。 15.牛放线菌在病灶脓汁中可形成,将其压征镜检时呈。16.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猪。 17.支原体又称,是介于和之间、营独立生活的最小单细胞微生物。18.湿热消毒灭菌法包括、、和。 19.高压蒸汽灭菌法压力为,温度达,维持时间为,可杀死所有的微生物。 20.生石灰可用于和的消毒。 21.酚类消毒剂包括和。 22.具有黏附作用的细菌结构有、。 23.具有抗吞噬作用的细菌结构有等。 24.类毒素是由经甲醛处理制备而成,可刺激机体产生。 25.内毒素是由类脂A、和组成。 26.传染发生的条件包括、和。 27.非特异性免疫是特异免疫的和。 28.免疫分子包括、和。 29.免疫系统由、和组成。 30.监视和清除体内出现的肿瘤细胞是免疫的功能,清除体内衰老的自身细胞是免疫的功能,抗传染免疫是免疫的功能。 三、判断题 1.在动物机体内,致病性炭疽杆菌是有荚膜的。 2.在动物体内培养的炭疽杆菌带有芽胞。 3.肉毒梭菌致病的主要因子是内毒素。 4.肉毒梭菌是寄生性病原微生物。 5.破伤风梭菌需严格需氧培养。 6.仔猪黄痢和仔猪白痢都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 7.鸭疫里氏杆菌原名鸭疫巴氏杆菌,是雏鸭传染性浆膜炎的病原体。 8.口蹄疫病毒可以感染猪、牛、羊和马。 9.禽流感病毒是正粘病毒科的成员。 10.马立克病病毒能导致鸡发生肿瘤。 11.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能导致感染鸡发生免疫抑制。 12.猪瘟病毒可以导致猪、野猪和家兔发生猪瘟。 13.新城疫病毒可以引起鸡、鸭、鹅的毒血症。 14.兔出血症病毒在自然条件下只感染年龄较大的家兔。 15.犬瘟热病毒侵入敏感细胞后,在胞浆和胞核内复制,并在胞浆或胞核内形成包涵体。 四、问答题 1.简述黄曲霉毒素的毒性作用。

《动物微生物与免疫》课程试卷B卷及答案

《动物微生物与免疫》课程试卷B卷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病毒凝集单位 2.异养菌 3.变态反应 4.抗体 5.灭菌 6.拮抗作用 7.干扰素 8.免疫 9.非特异性免疫 10.细菌的呼吸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细菌的特殊构造包括()、()、()、()。 2.有囊膜的病毒有三类形状,即()、()、()。 3.外毒素主要由革兰氏()性菌产生,毒性较()。 4.布氏杆菌为革兰氏()性菌,炭疽杆菌为革兰氏()性菌。 5.。湿热灭菌法包括()、()、()、()。 6。生物制品可分为()、()、()三大类。 7.细菌摄取营养的方式包括()()()()。 8.细菌的基本形态包括()()()。 三、单选题(每题1分,共10分) (说明:将认为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每小题后面的括号内)

1.距土壤表面()厘米深处,因为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温度适宜,氧气较足,所以微生物较 多。 A 1-5 cm B 10-20cm C 50-80cm D 100-200cm 2.合成能力较强,能以简单的无机碳化物作为碳源,合成菌体所需的复杂的有机物质,这种菌叫()。 A 厌氧菌 B 异养菌 C 需氧菌 D 自 养菌 3.结核杆菌属于() A 专性需氧菌 B 兼性厌氧菌 C 厌氧菌 D 专性厌氧菌 4.下列哪种微生物没有细胞结构() A 细菌 B 病毒 C 立克次氏体 D 真菌 5.大多数细菌生长繁殖所需要的PH值为() A 8-9 B 4-5 C7.2-7.6 D 10-11 6. 下列不属于主动运输特点的是() A 逆浓度 B 需要载体 C 不需能量 D 选择性 强 7. 制备培养基的最常用的凝固剂为() A琼脂B明胶 C 硅胶 D纤维素 8. 干热灭菌法要求的温度和时间为() A 105℃,2小时B1 21℃,30分钟 C 160℃,2小时 D 160℃,4小时 9. 遗传物质只是DNA或RNA一种核酸的微生物是() A.细菌 B.支原体 C.立克次体 D.病毒 10. 关于IV型变态反应,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有补体参与 B 属于细胞免疫反应 C 接触变应原后30分钟内发生 D 机制涉及ADCC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1.简述柯氏染色法的基本程序。它常用于什么菌的鉴别? 2.病毒具有哪些基本特性? 3.免役的功能有哪些?

最新动物免疫学试题及答案

动物免疫学试题及答 案

《免疫学基础》 一. 填空题(每空0.5分,每小题1分,共20分) 1. 获得性免疫包括:________获得性免疫和_______获得性免疫。 2. 影响非特异性免疫的因素有遗传因素、__________、________和应急因素。 3. 构成抗原条件之一的异物性是指异种物质、___________物质、______________物质和自身变性物质。 4. 任何一种完全抗原均可看成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复合物。 5. 常见的T细胞亚群有____________T细胞、____________T细胞和抑制性T细胞。 6. 其他免疫细胞包括有________细胞、________细胞、粒细胞和红细胞等。 7. 免疫球蛋白有五种,即IgA、_______、_______、IgE和IgD。 8. 构成单体分子的重链又称为_____链、轻链又称为______链。 9. 机体接受抗原刺激后,首先出现的免疫球蛋白是_______,最后出现的是________。 10.机体的免疫应答过程是经过三个阶段完成的,第一为________阶段,第三为___________阶段。 11.请举出两种参与细胞免疫的淋巴因子:_________、_________。 12.细胞免疫效应的意义包括__________作用,引发__________反应,引发组织移植排斥反应和抗肿瘤免疫。 13.参与免疫因答调节的细胞亚群主要是________细胞和_______细胞。 14.变态反应中的I型变态反应又称为________型变态反应,III型变态反应又称为 ___________型变态反应。 15.抗急性侵袭性感染免疫是由抗体、________、________酶和吞噬细胞相互配合,以发挥最大的免疫作用。 16.免疫性不育的原因有:精子抗原性不育,________抗原性不育和__________感染性不育。 17.机体对肿瘤免疫的应答是以细胞免疫为主,尤其是________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________细胞、细胞和巨噬细胞作用等。 18.影响血清学反应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pH值、杂质异物。 19.举出两种人工自动免疫常用的生物制品:_________、_______。 20.举出两种与标记抗体有关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5分) 1. 抗原必定是异体物质。 2. 半抗原即抗原决定簇。 3. 给动物注射高免血清,属于人工被动免疫。 4. 所有的抗原物质均可经消化道进行免疫。 5. Ig分子的C区,其氨基酸排列是比较稳定的。 6. 异噬抗原的存在,可引起机体发生自身免疫病。 7. II型变态反应是体内抗原抗体的量比例不合适而造成的。 8. 免疫抑制剂是免疫调节剂之一。 9. 毒素与相应抗毒素结合后,毒素被中和,但经稀释或冻融,毒素又可重现毒性。 10.电解质对血清学反应影响不大。 11.环状沉淀反应是用已知的抗原检测未知的血清。 12.某些细菌与相应抗体结合,在补体存在时可发生溶菌反应。 13.补体不能单独与抗原结合,但可以和抗体结合。 14.疫苗只能保护接种动物本身。

动物微生物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2分共20分) 1.微生物:是个体细小、肉眼看不见、必须用光学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1分)一群结构比较简单、繁殖迅速的最微小的生物总称。(1分) 回答不完全者适当扣分 2.菌落与菌苔:单个或多个细菌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在适宜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培养后形成的单个,肉眼可见的细菌细胞集聚体称为菌落。(1分)菌落彼此相连形成片叫菌苔(1分) 回答不完全者适当扣分 3.IMVIC试验:是一组区别大肠杆菌和产气杆菌的生化试验(1分),I——吲哚试验,M—M.R(甲基红)试验,VI—二乙酰试验,C—枸橼酸盐试验(1分)。 回答不完全者适当扣分 4.免疫活性细胞:在免疫细胞中,受抗原刺激后,能特异地识别抗原决定基(1分),并能分化增殖,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产生抗体或淋巴因子的细胞。(1分) 回答不完全者适当扣分 5. 巴氏消毒法:是以较低温度杀灭液体食品及物品内的病原菌或特定微生物(1分),而又不破坏其营养成分及有效成分的消毒方法。因为这种方法是由巴斯德创立的,故称为巴氏消毒法。(1分) 回答不完全者适当扣分 6.单克隆抗体:是由淋巴细胞杂交瘤产生的(1分),只针对复合抗原分子上某一单个抗原决定基的特异性抗体。(1分) 回答不完全者适当扣分 7.正常微生物群:是指微生物与其宿主在共同历史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生态系,这个生态系是由微生物和宏生物共同组成的,其中微生物群称为正常微生物群。 回答不完全者适当扣分 8.灭活疫苗:又称死苗。用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将病原微生物杀死后,病原微生物仍保持其抗原成分的免疫原性。(1分)用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将病原微生物杀死,并用其制成的疫苗,称灭活苗。(1分) 回答不完全者适当扣分 9.抗原:是一类能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使之发生免疫应答)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1分)并能与相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1分) 回答不完全者适当扣分 10.外毒素与内毒素:前者由某些病原菌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并分泌到菌体外环境中的一类毒性代谢产物。(1)后者是一类由革兰氏阴性菌在正常代谢过程中产生,在细菌生活状态下不释放或不分泌到外界环境中去,只有菌体细胞自溶、死亡崩解,或人工方法(超声波处理、反复冻融、研磨等)破坏其细胞的完整性时,才释放出来的毒素。。(1) 回答不完全者适当扣分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微生物的主要类群包括:细菌、放线菌、真菌、螺旋体、霉形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病毒和少数藻类。(每少一项扣0.5,错6项扣完) 2.动物的胸腺是中枢免疫器官,脾脏是外周免疫器官。 3.细菌特殊结构包括荚膜、芽孢、鞭毛、纤毛等。(每错一项扣0.5) 4.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免疫的特点是细胞免疫、带菌免疫与变态反应同时存在两大特点 5.培养细菌常用的培养基可分为基础培养基、鉴别培养基、选择培养基、营养培养基、厌氧培养基五种。 6.变态反应的类型包括Ⅰ型(过敏型)、Ⅱ(细胞毒型)、Ⅲ(免疫复合物型)、Ⅳ(迟发型)型。

微生物与免疫学名词解释

微生物与免疫学名词解 释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医学免疫学》与《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1.抗原:能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2.表位(抗原决定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 3.异嗜性抗原:存在于人、动物、微生物等不同种属之间的共同抗原。 4.抗体:免疫系统在抗原刺激下,由B淋巴细胞或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成的浆细胞所产生 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5.免疫球蛋白:血清中一类主要的蛋白,由α1、α2、β和γ球蛋白组成。 6.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抗体Fab段结合病毒感染的细胞或肿瘤细 胞表面的抗原表位,其Fc段与杀伤细胞表面的FcR结合,介导杀伤细胞直接杀伤靶细胞。 7.补体:正常人或动物体液中存在的一组与免疫有关,并具有免疫活性的免疫球蛋白。 细胞因子:由免疫细胞及组织细胞分泌的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小分子蛋白。 8.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某一染色体上的一群紧密连接的,决定移植组织是否 相容,与免疫应答有关的基因群。 9.人类白细胞抗原(HLA):人的MHC。 10.B细胞受体(BCR):表达于B细胞表面的免疫球蛋白。 细胞受体(TCR):表达于T细胞表面的免疫球蛋白。

12.抗原提呈细胞(APC):能够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以抗原肽—MHC 分子复合物的形式将抗原肽信息提呈给T细胞的一类细胞。 13.免疫耐受:免疫活性细胞接触某种抗原性物质时所表现的一种特异性无应答状态。 14.超敏反应:机体受到某些抗原刺激时,出现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等异常的适应 性免疫应答。 L型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受到理化或生物因素直接破坏或合成被抑制后的细菌,在高渗环境下仍可存活,这种细胞壁受损后,仍能够生长和分裂的细菌称为细胞壁缺陷型或L型细菌。 质粒: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质中。为闭合环状的双链DNA,控制细菌某些特定的遗传特性。 荚膜:某些细菌如肺炎球菌、炭疽杆菌等在细胞外面有一层较厚的粘液性物质,称为荚膜。 鞭毛:有些杆菌、弧菌及螺形菌的菌体上具附有细长、弯曲的丝状物,称为鞭毛。它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芽胞:某些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细胞质脱水、浓缩,在菌体内形成折光性强、不易着色的圆形或卵圆形的小体,称为芽胞。 菌落:单个细菌经一定时间培养后形成的一个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 消毒:杀灭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杀死芽胞的方法。 灭菌: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包括病原微生物、非病原微生物和芽胞的方法。

免疫抑制剂

免疫抑制剂的用药护理 免疫抑制剂定义 是一类通过抑制细胞及体液免疫反应,而使组织损伤得以减轻的化学或生物物质。其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可抑制机体异常的免疫反应,目前广泛应用于器官移植抗排斥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 免疫抑制剂的分类 1、钙调素抑制剂类:环孢菌素CsA类、他克莫司(FK506) 2、抗代谢类:硫唑嘌呤、霉酚酸脂(MMF) 3、激素类:甲强龙、醋酸泼尼松 4、生物制剂:抗T细胞球蛋白(ATG)、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 免疫抑制剂用药原则 1、预防性用药:环孢素A、FK506、霉酚酸脂(MMF)等。 2、治疗/逆转急性排斥反应(救治用药):MP(甲基强的松龙)、ALG或ATG、霉酚酸脂(MMF)、FK506等。 3、诱导性用药(因急性肾小管坏死而出现延迟肾功能、高危病人、二次移植、环孢素肾毒性病人):ATG、ALG等。 4、二联:激素(醋酸泼尼松)+抗代谢类(骁悉) 三联:激素(醋酸泼尼松)+抗代谢类(骁悉)+环孢素A(新山地明) 激素(醋酸泼尼松)+抗代谢类(骁悉)+FK506(他克莫司) 常用免疫抑制剂 1、环孢素(CsA):新山地明(进口)田可、赛斯平(国产) 作用机理

属于钙神经蛋白抑制剂,可以选择性抑制免疫应答,通过破坏使T细胞活化的细胞因子的表达,阻断参与排斥反应的体液和细胞效应机制,防止排斥反应的发生。 药物的吸收和代谢 新山地明受进食和昼夜节律的影响较山地明小,所以服药时间不必将用餐考虑在内。 环孢素A依靠胆汁排泄,肝功能障碍,胆汁淤积症或严重胃肠功能障碍都会影响环保素A的吸收和代谢。只有极少部分药物经肾脏排出,且不能经透析去除,所以对于肾脏功能不全者和需透析治疗的患者,均不需调整药物浓度。 副作用 (1)肾毒性:血清肌酐、尿素氮增高;肾功能损害。个体差异大,临床表现不典型,与其他原因引起的移植肾损害很难鉴别。且发生肾损害时,血药浓度可能正常,甚至偏低。 (2)接近半数的患者会出现肝脏毒性,其发生率与用药量密切相关。 (3)神经毒性:表现为肢体震颤、失眠、烦躁等。 (4)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 (5)其他并发证: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高钾血症、牙龈增生、糖尿病、多毛症。 用量 联合用药时:初始剂量为6~8mg/kg/d,Q12h,以后根据血药浓度调整。 注意事项 (1)严格按医嘱服药,定时服药,禁忌自行调整用药剂量。

动物微生物学习题与答案

动物微生物学习题A 一、单项选择 1、一般用于表示细菌大小的单位是( 4 )。 ① cm ② mm ③ nm ④μm 2、高压蒸汽灭菌法常用的温度及时间是( 4 )。 ① 100℃持续2小时②160℃持续2小时③121℃持续1小时④121℃持续20分钟 3、霉菌的核是( 1 )。 ① 核②原核③无核膜,有核仁④无核膜,无核仁。 4、构成病原微生物毒力的因素有( 2 )。 ① 生物数量与侵袭力②侵袭力与毒素③毒素与传染力④微生物数量与传染力 5、细菌对物质摄取方式中,哪种方式不需要能量( 1 )。 ①单纯扩散②逆浓度扩散③主动输送④基团转位 6、下列哪种细菌属于革兰氏阴性杆菌( 4 )。 ①魏氏梭菌②猪丹毒杆菌③结核杆菌④布氏杆菌 7、疯牛病的病原是( 1 )。 ①朊病毒②猪瘟病毒③牛瘟病毒④牛白血病病毒 8、禽流感病毒属于( 1 )。 ①正粘病毒科②副粘病毒科③冠状病毒科④动脉炎病毒科 9、中枢免疫系统包括以下哪些器官( 1 )。 ①骨髓与胸腺②淋巴结与脾脏③淋巴结与胸腺④脾脏与腔上囊 10、半抗原指( 2 )。 ①有免疫原性与反应原性的物质②只有反应原性物质 ③只有免疫原性物质④无免疫原性与反应原性的物质。 二、双项选择题 1、细菌的特殊结构有( 1 2 )。 ①质粒②菌毛③核质④核糖体⑤细胞膜 2、疑为炭疽死亡的动物尸体严禁剖检的原因是(1 2 )。 ①炭疽杆菌在体外形成芽胞②炭疽杆菌芽胞对外界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 ③炭疽杆菌在体外形成荚膜④炭疽杆菌在体外很快死亡⑤炭疽杆菌在体外形成鞭毛 3、下列属于免疫原性细胞是( 1 4 ) ①T细胞②K细胞③NK细胞④B细胞⑤呑噬细胞 4、 IV型变态反应发生(2 3 ) ①快②慢③无抗体参与④有抗体参与⑤与B细胞有关 5、巴氏杆菌的特点是( 1 3 ) ①瑞氏染色为两极着色②瑞氏染色为大杆菌③血平板生长良好 ④普通平板生长良好⑤对外界抵抗力强 6、猪瘟病毒具有( 1 )。 ①RNA ②DNA ③有疫苗控制④无疫苗使用⑤不能通过垂直传播 7、黄曲霉菌引起动物发病的原因是( 1 3 )。 ①在体外产生毒素②在体内产生毒素③毒素耐高温 ④毒素不耐高温⑤黄曲霉在干澡、低温环境下产生毒素。 8、在正常动物体内哪些器官微生物含量最多( 2 4 )。 ①胃②瘤胃③肺内④大肠⑤肾脏 9、以下哪些属于被动免疫( 1 3 )。 ①注射高免疫血清②注射正常血清③注射蛋黄液④注射死苗⑤注射弱毒苗 10、霉形体的特征是( 2 4 )。 ①有细胞核②无细胞核③有细胞壁④无细胞壁⑤不能在无细胞培养基上生长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病毒 2、芽胞 3、消毒 4、抗体 5、培养基 6、抗原决定簇 7、人工主动免疫 8、凝集反应9、基因突变(动医做)10、毒力11、单细胞蛋白(动科做) 四、填空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1、类毒素是将细菌的经作用脱毒而成的。

动物微生物及免疫学复习题

《动物微生物及免疫学》复习题 一、多选题 1.中枢免疫器官有ABD A 胸腺 B 腔上囊 C 脾脏 D 骨髓 2.中枢免疫器官的特点有ACD A 胚胎早期出现 B 胚胎晚期出现 C 控制机体免疫反应 D 能诱导淋巴细胞分化 3.抗原具有BD A 特异性 B 免疫原性 C 专一性 D 反应原性 4.抗原按性质分为AC A 完全抗原 B 自身抗原 C 不完全抗原 D 异嗜抗原 5. 全菌抗原或整个病毒粒子抗原所制备的血清为C A 多联血清 B 单价血清 C多价血清D --- 6.免疫球蛋白的种类有ABCD A IgG B IgM C IgA D IgE 7.单克隆抗体的特点ABCD A纯度高 B专一性强 C 重复性好 D能在动物体内外持续产生同质性抗体 8.抗体具有亲细胞性质,能与下列细胞结合ABC A 肥大细胞 B T细胞 C B细胞 D 神经细胞 9. 血清学反应的类型有ABCD A 凝集反应 B 沉淀反应 C 中和反应 D 补体结合反应 10.沉淀反应的类型有ABC A 电泳 B 琼脂扩散试验 C 环状沉淀试验 D ELISA 11.试管凝集的特点有ACD A 方法简单 B 特异性不强 C 可定性 D 可定量 12.常用于检测炭疽病的实验方法是B A 琼脂扩散试验 B 环状沉淀反应 C 对流免疫电泳 D 血凝试验 13.间接凝集反应的类型有AD A 乳胶凝集 B 试管凝集 C 平板凝集 D 间接血凝 14.补体结合实验中,如果最终出现溶血现象,其结果应为C A 阳性 B 不确定 C 阴性 D A或B 15.血清学反应的一般特点 AC A 特异性强 B 特异性不强 C 抗原间血缘越近交叉程度越高 D 不会出现带现象 16.免疫原性: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的特性 17.下列有关非特异性免疫应答说法正确的有AC A 先天的,遗传的 B 作用慢,范围窄 C 为第一线防御作用 D 有再次反应的能力,有记忆 18.干扰素的特性有AC A 可溶性蛋白 B 对热不稳定 C 对酶敏感 D 对病毒种类有特异性 19.非特异性免疫的防御屏障有BD A 血脑屏障 B 皮肤 C 胎盘屏障 D 黏膜 20.影响非特异性免疫的因素有ABCD A 遗传 B 年龄 C 环境(温度、湿度) D 动物种类 二、名词解释

动物微生物试题总汇

名词解释(20分) 病毒:一类结构简单、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对抗生素不敏感、营严格寄生生活、有遗传、自我复制等生命特征的非细胞形态微生物的总称。 遗传:系亲代与子代的相似性,它是物种存在的基础,具有稳定性。 致病性:是指一定种类的病原微生物,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在特定的宿主体内寄生繁殖并引起疾病的特性。 侵袭力:是指病原微生物突破宿主皮肤、粘膜生理屏障等免疫防御机制,侵入机体活组织并在其内定居、繁殖和扩散的能力。包括菌体表面结构和侵袭性酶。 原代细胞:以无菌手续采动物等的组织切碎洗净之后用胰蛋白酶消化得分散的单个细胞,加培养液在细胞瓶内培养所获得的单层贴壁细胞。 免疫应答:抗原进入机体后,刺激免疫系统所发生的一系列复杂反应的过程。包括免疫活性细胞识别抗原,产生应答并将抗原破坏或清除的过程。 免疫活性细胞:在免疫细胞中,受抗原刺激后,能特异的识别抗原决定簇,并能通过分化增值,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产生抗体或淋巴因子的细胞。 衣原体:一类形态相似,能通过过滤器、应严格细胞内寄生生活,有独特生活周期的革兰氏阴性的原核生物。 病原微生物:凡能引起人和动植物发病的微生物称为病原微生物。 抗原:凡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并能与之结合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单克隆抗体:是由淋巴细胞杂交瘤产生的,只针对复合抗原分子上某一单个抗原决定簇的特异性抗体。 灭菌:利用理化方法杀灭物体中所有微生物,包括病原微生物、非病原微生物及其芽孢、霉菌孢子等,使物体表面或内部无任何活微生物的过程。 质粒:是核体以外的遗传物质,为环状闭合的双股DNA,带有遗传信息,控制细菌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能自我复制。 类毒素:外毒素经%—%甲醛37度处理一定时间后,毒性完全丧失,但仍保留良好的抗原性,称为类毒素。 巴氏消毒法:是以较低温度杀灭液体食品及物品内的病原菌或特定微生物,而又不破坏其营养成分及有效成分的消毒方法,因为这种方法是巴斯德创立的,故称巴氏消毒法。 芽孢:某些G+在一定条件下,胞浆和核质脱水浓缩,在菌体内形成一个折光性强,通透性低的圆形或椭圆形的休眠体。 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指具有杀伤活性的细胞通过其表面表达的FcR识别包被于靶抗原上抗体的Fc段,直接杀伤靶细胞 菌落:单个或多个细菌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在适宜条件下,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后形成单个、肉眼可见的细胞集聚体

动物免疫学复习资料

动物免疫学复习资料

动植物检疫11级动物免疫学(黑体为重点) 绪论1.免疫(immune)指动物机体对自身和非自身的识别,并清除非自身的大分子物质(抗原性物质),从而保持机体内外环境平衡的一种生理学反应。 2.免疫学(immunology)是研究抗原性物质、机体的免疫系统和免疫应答的规律和调节以及免疫应答的各 种产物和各种免疫现象的一门生物科学。 3.免疫的基本特性:识别自身与非自身、特异性、免疫记忆 4.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 第一章抗原 1.抗原(antigen)凡是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效应性淋巴细胞或能与之结合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称为抗原。 2.抗原性:既抗原的特性,是指抗原分子具有免疫原性与反应原性的特性。 3.抗原决定簇(抗原决定基、抗原表位):抗原分子表面具有特殊立体构型和免疫活性的化学基因 4.载体效应:初次免疫反应后,当2次免疫时,半抗原连接的载体只有与首次免疫所用的载体相同时,才 会有再次反应,这种现象称载体反应。 5.超抗原:是指能在极低浓度下即可非特异地刺激多数T细胞克隆活化增殖,产生极强免疫应答的物质。 3.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一、抗原分子的特性(1)异源性:异种物质同种异体物质自身抗原 (2)一定的理化性状分子大小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分子构象与易接近性物理性状(颗粒性、可溶性)二、宿主生物系统受体动物的基因型、年龄、性别与健康状态三、免疫方法的影响免疫抗原的剂量、接种途径、接种次数及免疫佐剂的选择 4.抗原的特异性即专一性或针对性,是指抗原具有与相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反应的能力。 5.抗原表位:抗原分子表面具有特殊立体构型和免疫活性的化学基团称为抗原决定簇或抗原决定基,因抗 原决定簇通常位于抗原表面,故又称抗原表位。 6.表位的种类(1)单特异性和多特异性表位(2)功能性表位和隐性表位(3)构象表位与顺序表位(4)B 细胞表位和T细胞表位 7.抗原的分类(1)、根据抗原的性质完全抗原、半抗原 (2)、根据抗原加入和递呈的关系外源性抗原、内源性抗原 (3)、根据抗原来源异种抗原、同种异型抗原、自身抗原、异嗜性抗原(与种属特异性无关)(4)、根据对胸腺(T细胞)的依赖性,是否需要T细胞协助 胸腺依赖性抗原(TD)、非胸腺依赖性抗原(TI) (5)、根据化学性质蛋白质抗原、多糖抗原、核酸抗原等 (6)、其它天然抗原、人工抗原 8.完全抗原既具有免疫原性又有反应原性的物质。半抗原只具有反应原性而缺乏免疫原性的物质,亦称 为不完全抗原。 9.载体现象:不能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小分子半抗原与大分子物质(载体)连接后,能诱导机体产生 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抗体结合,这种现象称为半抗原—载体现象,简称为载体现象。 10.半抗原与载体结合后首次免疫动物,可测得半抗原的抗体,但当二次免疫时,半抗原连接的载体只有与 首次免疫用的载体相同时,才会有再次反应,这种现象称为载体效应。 11.对胸腺(T细胞)的依赖性分类 (一)胸腺依赖性抗原(TD抗原)绝大多数抗原在刺激B细胞分化和产生抗体的过程中需抗原提成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的协助才能完成。称为胸腺依赖性抗原。如异种组织细胞、微生物等。 (二)非胸腺依赖性抗原(TI抗原)不需要T细胞辅助或依赖程度较低的抗原,称之为非胸腺依赖性抗原 12抗原:在两种不同的抗原之间可以存在有相同或相似的抗原决定基,称为共同抗原 交叉反应:抗体对具有相同或相似决定基的不同抗原的反应,称为交叉反应 16.佐剂:一种物质先于抗原或与抗原混合同时注入动物体内,能非特异性地改变或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特 异性免疫应答,发挥辅助作用。这类物质统称为免疫佐剂,简称佐剂。

免疫学试题及答案(绝对精品)

一、名词解释(共20分) 1、共同抗原:具有共同或相似的抗原表位的不同抗原。 2、抗原决定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 学基因。 是指抗原性物质表面决定该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表位。 3、CK:是指由免疫细胞和某些非免疫细胞经剌激而合 成、分泌的一类具有生物学效应的小分子蛋白物质 的总称。 CK 能调节白细胞生理功能、介导炎症反 应、参与免疫应答和组织修复等,是除免疫球蛋 白和补体之外的又一类免疫分子。 4、TAA:指无严格的肿瘤特异性,但可在肿瘤细胞异位 表达或出现量的改变,包括某些糖蛋白、胚胎性抗 原等。 5、超敏反应:是指机体对某些抗原初次应答致敏后,再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次接触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出现的一种以生理功能紊 乱和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异常免疫应答。 四、简答题(共30分) 1、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功能? 答:V区:结合抗原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C区:激活补体;结合Fc受提:调理作用; ADCC作用;介导Ⅰ型超敏反应;穿过胎盘和黏膜 2、补体的生物学功能有哪些? 答:1)溶解细菌、细胞 2)调理作用 3)引起炎症反应 4)清除免疫复合物 1、补体的生物学作用 答:一、补体介导的溶菌、溶细胞作用:1。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寄生虫感染的重要防御机制;2。某些病理情况下,可介导自身细胞溶解,导致组织损伤与疾病。 二、补体活性片段介导的生物学效应:(一)免疫粘附与调理作用、(二)促炎症作用、(三)对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清除作用、(四)免疫调节作用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动物微生物学试卷A卷

动物微生物学试卷A卷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2014-2015学 年度第一学期 期末考试《动物微生物 学》A 卷 命题教师:*** 适用对象: 2013级(本科)****专业学生使 1.下列描述中不是微生物特点的是( )。 A .个体微小 B .种类繁多 C .分布广泛 D .无变异性 2.下列哪项不是巴斯德的贡献( )。 A .首次制成狂犬病疫苗 B .发现并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C .细菌培养方法的建立 D .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 3.大多数细菌在适宜的条件下,其繁殖速度是( )。 A. 每15-20分钟繁殖一代 B. 每小时繁殖一代 C. 每天繁殖一代 D. 7天繁殖一代 4. 关于芽胞描述正确的是( )。 A .是细菌的繁殖器官 C .μm D .nm 6. 细菌染色标本制作基本步骤是( )。 A .涂片-染色-干燥-固定 B. 涂片-染色-固定-干燥 C. 涂片-干燥-固定-染色 D. 涂片-固定-染色-干燥 7. 下列微生物中,用煮沸的方法不能有效杀灭的是( )。 A .炭疽杆菌的芽胞体 B .炭疽杆菌的繁殖体

C.酵母 D.大肠杆菌 8. 高压蒸汽灭菌采用的温度和时间是()。 A.100℃,15-20分钟B.121℃,15-20分钟 C.60℃,2-3小时D.132℃,1-2秒钟 9. 细菌由局部侵入血流,在血 中繁殖,产生大量毒性物 质,引起机体中毒,称为 ()。 A. 毒血症 B. 脓毒血症 C. 菌血症 D. 败血症 10.关于内毒素的叙述,下列错误的一项是()。 A. 来源于革兰氏阴性菌 B. 能用甲醛脱毒制成类毒素 C. 其化学成分是脂多糖 D. 性质稳定,耐热 11.免疫监视功能低下的动物易发生()。 A. 超敏反应 B. 免疫耐受 C. 肿瘤 D. 移植排斥反应 12.下列关于抗原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抗原一定是外来物质 B. 抗原分子量越大,结构越复杂,其抗原性越强 C. 抗原物质与机体亲缘关系越远,抗原性越强 D. 抗原的特异性由其表面的抗原决定簇决定13.可寄生在动物体巨噬细胞内的细菌是()。 A. 布氏杆菌 B. 金黄色葡萄球菌 C. 肺炎链球菌 D. 破伤风杆菌 14.大肠杆菌在麦康凯琼脂平板上生长的菌落特征为()。 A. 灰白色菌落 B. 红色菌落 C. 紫黑色菌落 D. 绿色菌落 15.有关结核杆菌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属分枝杆菌 B.不包括牛分枝杆菌 C.生长缓慢,抵抗力较强D.抗酸染色阳性 16.下列细菌中,属于革兰氏阳性菌的是()。 A.葡萄球菌 B.大肠杆菌 C.多杀性巴氏杆菌 D.嗜血杆菌 17.下列关于病毒的陈述中,正确的是()。 A.病毒只能在活的细胞上生长 B.病毒能在无细胞培养基中繁殖 C.同一个病毒可同时含两种核酸 D.绝大部分病毒对干扰素无敏感性 18.在下列病毒中,具有凝集鸡红细胞特性的是()。

动物免疫学名词解释精选文档

动物免疫学名词解释精 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1.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清除非自身的大分子物质,从而保持机体内外环境平衡的生理反 应。 2.免疫防御是指动物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和侵袭的能力,又称抵抗感染。 3.免疫稳定在动物新陈代谢过程中,每天产生大量的衰老死亡的细胞,免疫系统可将这些 细胞清除体外,以维持集体的生理平衡;若此功能失调,就会引起自身免疫 病。 4.免疫监视机体内的细胞常因物理、化学和病毒等致癌因素的影响作用下,机体经常会出 现少量肿瘤细胞;动物机体通过免疫严密监视肿瘤细胞的出现,一旦出现这些 细胞,即对对这些细胞加以识别,然后清除。若此功能低下或抑制,肿瘤细胞 会大量增殖,从而出现临床肿瘤。 5.免疫器官指机体执行免疫功能的组织结构的统称。 6.免疫细胞是参与免疫应答的细胞的统称,包括淋巴性细胞(T、B、N、K细胞等)、单核 吞噬细胞等以及它们的过渡型细胞和终末效应细胞。 7.淋巴细胞表面标记指存在于淋巴细胞表面的多种膜分子,是淋巴细胞识别抗原、与其他免疫细胞相互作用以及接受微环境刺激的分子基础,也是鉴别淋巴细胞的重要依据。 8.抗原指凡能诱导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并能与其产生的抗体或效应细胞在体内或 体外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9.免疫原性抗原分子进入机体后能诱导免疫应答的特性,与抗原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关,更 与机体的免疫应答特性相关。 10.反应原性指抗原能与免疫应答产物,即抗体或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反应的特性;反应原 性决定于抗原分子的化学性质。 11.自身抗原正常自身组织成分及体液组分处于免疫耐受状态,不能激发免疫应答,但如打 破自身耐受,则可引起自身免疫应答;例如因外伤或手术等原因,隐蔽性自身 抗原可使此种抗原进入血流时,则可引起自身免疫应答;感染的病原微生物 或某些化学药物,可与自身组织蛋白结合,改变其分子结构而形成修饰性自身 抗原。 12.抗原决定簇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是被免疫细胞识别的靶结构,也是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必须有Th参予才能激发免疫应答的抗原,大多数抗原为TD-Ag。 不须Th参予,可单独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少数抗原为TI-Ag。 15.交叉反应一种抗体对具有共同抗原决定簇的两种不同抗原都能结合,产生免疫反应,称 为交叉反应。 16.类属抗原在两种不同的抗原之间存在相同或相似的抗原决定簇,带有相同抗原决定簇的 抗原称为共同抗原或交叉抗原。将存在于同一属或近缘种属的共同抗原称为类 属抗原。 17.异嗜性抗原在两种不同的抗原之间存在相同或相似的抗原决定簇,带有相同抗原决定簇的抗原称为共同抗原或交叉抗原。如果存在于远缘不同种属中则称为异嗜性抗原,此现象为Forssman首先发现,故称为“Forssman抗原”。

《微生物与免疫学》试题及答案word版本

《微生物与免疫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答题时选一个最准确的答案。(20小题*3=60) 1.免疫是指( ) A抗感染的作用 B清除衰老死亡细胞的作用 C抗肿瘤作用 D清除一切抗原异物的作用 E移植物被排斥的作用 2半抗原是 ( ) A异种抗原 B具有反应原性的物质 C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 D化学结构简单的物质 E分子量大的物质 3类毒素具有的特征为( ) A. 有毒性和免疫原性 B有免疫原性 C. 无毒性 D无免疫原性、无毒性 E有免疫原性、无毒性 4.人或动物体内代表个体特异性的能引起强烈而迅速排斥反应的抗原称为( ) A组织相容性抗原 B移植抗原 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D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E.半抗原 5免疫球蛋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部位是( ) A.Fc段 B.Fab段 C.CH1段 D.CH2段 E.CL区 6能直接产生抗体的细胞是( ) A、B细胞 B.T细胞 C.浆细胞 D.巨噬细胞 E.NK细胞 7.在血清中含量最高的免疫球蛋白是( ) A. lgM B.IgA C.IgD D.IgE E.lgG 8.在人类胎儿最早合成的免疫球蛋白是( ) A. IgE B.IgM C.IgG D.IgA E.IgD 9.免疫应答的全过程包括( ) A.感应阶段和效应阶段 B.感应阶段和反应阶段 C.反应阶段和效应阶段 D.记忆阶段和效应阶段 E.感应阶段、反应阶段和效应阶段

10.下述哪项不是细胞免疫现象( ) A.迟发型超敏反应 B.免疫复合物病 C.抗肿瘤免疫 D.移植排斥反应 E.对细胞内致病菌的抗感染作用 11.能特异性杀伤靶细胞的免疫细胞是( ) A.K细胞 B.NK细胞 C.巨噬细胞 D.单核细胞 E.Tc细胞 12.机体抗感染的第—道防线是( ) A.血脑屏障 B.皮肤粘膜屏障 C.胎盘屏障 D.吞噬细胞 E.补体 13.下述哪项不是补体的生物学作用( ) A. 溶菌作用 B.免疫粘附作用 C.中和外毒索作用 D.趋化作用 E.中和病毒作用 14.参与I型超敏反应的细胞是( ) A.中性粒细胞 B.单核细胞 C.肥大细胞 D.K细胞 E.NK细胞 15.具致病作用的细菌的代谢产物是() A、毒素 B、热原质 C、侵袭性酶 D、色素 E、A+B+C 16.免疫应答是指 A、免疫应答是B细胞对Ag分子的识别,自身的活化、分化及产生效应的过程 B、免疫应答是T细胞对Ag分子的识别,自身的活化、分化及产生效应的过程 C、免疫应答是机体准确识别自己和非己、维持自身稳定的过程 D、免疫应答是机体免疫细胞准确识别病原微生物、发挥抗感染的过程 E、免疫应答是机体免疫细胞对Ag分子的识别,自身的活化、增殖分化和产生效应的过程

动物微生物及免疫

动物微生物检验及免疫检测技术 牧医1302李光明 微生物概念 及分类 微生物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群肉眼看不见的 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观察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总称 分 类 形态 球形菌 杆菌 螺旋菌 基本结构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核质(核区) 细胞质 特殊结构 荚膜( 抵抗吞噬 增强侵袭力 提供营养 水分 用于鉴定 具有抗原性) 鞭毛 (运动)牙孢(抵抗外界不良环境的休眠体)菌毛的作用 普通菌毛粘附力 性菌毛 传递质粒 耐药性有关 革兰氏染色把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蓝紫色)阴性(红色) 病毒概念 及 特点 寄生于活细胞内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形态微小 能通过细菌滤器 需借助电子显微镜观察 只有一种核酸(DNA 或RNA) 只能寄生于活细胞内 繁殖方式复制 对抗生素不敏感 对干扰素敏感 单位nm 纳米 光学显微镜 10乘以100能看清细菌 细菌单位微米μm 光学 真菌400倍 免疫概念 是机体识别 自身 于非自身物质 消灭非自身物质的一种生理机能 免疫的功能 (基本生理机能) 1抵抗感染2免疫监视 3自身稳定 中枢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B 细胞 骨髓中分化成熟 T 骨髓 或法氏囊 (禽 免疫活性细胞包括 T 淋巴细胞 B 淋巴细胞 完全抗原 同时具有免疫原性 和反应原性的 物质称完全抗原 抗原构成的条件 1异源性((异物性) ①异种物质②同种异体物质③自身组织 2分子大小 3化学组成和成分结构的复杂性 \ 4抗原的物理状态 抗原的特异性由决定簇决定

抗体概念 抗体是有抗原进入机体后刺激B细胞分化增殖为浆细胞进而合成并分泌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和并产生免疫效应的免疫球蛋白 根据免疫球蛋白的化学结构及其抗原性差异可分为 免疫应答过程 识别阶段 抗原进入机体后被巨噬细胞吞噬加工处理呈递给T 细胞 B细胞 反应阶段 T胞活化增殖一小部分分化为t记忆细胞绝大部分分化为致敏T 细胞最终产生直接杀伤性细胞和淋巴因子 B细胞活化增殖一小部分化为B细胞绝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最终产生抗体 效应阶段 直接杀伤性细胞在淋巴因子帮助下杀灭抗原 抗体和抗原结婚激活K NK 细胞(或补体)消灭 血清学实验概念 抗原和与相应的抗体无论在体内还是体外均能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并表现出特定的现象 人工主动免疫注射疫苗 细菌吸收营养物质的方式 被动扩散 促进扩散

动物免疫学名词解释

1.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清除非自身的大分子物质,从而保持机体内外环境平衡的生理反 应。 2.免疫防御是指动物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和侵袭的能力,又称抵抗感染。 3.免疫稳定在动物新陈代谢过程中,每天产生大量的衰老死亡的细胞,免疫系统可将这些 细胞清除体外,以维持集体的生理平衡;若此功能失调,就会引起自身免疫病。 4.免疫监视机体内的细胞常因物理、化学和病毒等致癌因素的影响作用下,机体经常会出 现少量肿瘤细胞;动物机体通过免疫严密监视肿瘤细胞的出现,一旦出现这些 细胞,即对对这些细胞加以识别,然后清除。若此功能低下或抑制,肿瘤细胞 会大量增殖,从而出现临床肿瘤。 5.免疫器官指机体执行免疫功能的组织结构的统称。 6.免疫细胞是参与免疫应答的细胞的统称,包括淋巴性细胞(T、B、N、K细胞等)、单核 吞噬细胞等以及它们的过渡型细胞和终末效应细胞。 7.淋巴细胞表面标记指存在于淋巴细胞表面的多种膜分子,是淋巴细胞识别抗原、与其他免疫细胞相互作用以及接受微环境刺激的分子基础,也是鉴别淋巴细胞的重要依据。 8.抗原指凡能诱导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并能与其产生的抗体或效应细胞在体内或 体外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9.免疫原性抗原分子进入机体后能诱导免疫应答的特性,与抗原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关,更 与机体的免疫应答特性相关。 10.反应原性指抗原能与免疫应答产物,即抗体或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反应的特性;反应原 性决定于抗原分子的化学性质。 11.自身抗原正常自身组织成分及体液组分处于免疫耐受状态,不能激发免疫应答,但如打 破自身耐受,则可引起自身免疫应答;例如因外伤或手术等原因,隐蔽性自身 抗原可使此种抗原进入血流时,则可引起自身免疫应答;感染的病原微生物或 某些化学药物,可与自身组织蛋白结合,改变其分子结构而形成修饰性自身抗 原。 12.抗原决定簇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是被免疫细胞识别的靶结构,也是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13.TD-Ag 必须有Th参予才能激发免疫应答的抗原,大多数抗原为TD-Ag。 14.TI-Ag 不须Th参予,可单独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少数抗原为TI-Ag。 15.交叉反应一种抗体对具有共同抗原决定簇的两种不同抗原都能结合,产生免疫反应,称 为交叉反应。 16.类属抗原在两种不同的抗原之间存在相同或相似的抗原决定簇,带有相同抗原决定簇的 抗原称为共同抗原或交叉抗原。将存在于同一属或近缘种属的共同抗原称为类 属抗原。 17.异嗜性抗原在两种不同的抗原之间存在相同或相似的抗原决定簇,带有相同抗原决定簇的抗原称为共同抗原或交叉抗原。如果存在于远缘不同种属中则称为异嗜性抗原,此现象为Forssman首先发现,故称为“Forssman抗原”。 18.Forssman 抗原在两种不同的抗原之间存在相同或相似的抗原决定簇,带有这种相同抗原决定簇的抗原称为共同抗原或交叉抗原。如果存在于远缘不同种属中则称为异嗜性抗原,此现象为Forssman首先发现,故称为“Forssm an抗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