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民事诉讼制度

国际民事诉讼制度

国际民事诉讼制度

是各国为了解决跨国民事纠纷而建立的一套规则和程序。由于跨国交往的增加和全球化发展的需求,国际民事诉讼制度逐渐成为国际社会中必须面对的问题之一。本文将从国际民事诉讼制度的背景、原则和实施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国际民事诉讼制度的背景可追溯到国际交往开始发展的时期。在过去,由于交通和通讯技术的限制,国际民事交往很少发生,因此国际民事诉讼的需求也相对较少。然而,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国际交往的深入,跨国民事纠纷也逐渐增多,国际民事诉讼制度的建立成为必然。

为了确保国际民事诉讼制度的公正和有效,各国根据国际法原则和国内法规定,建立了一些共同的原则。第一,国际民事诉讼制度强调平等原则,即所有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应享有平等的权益,无论其国籍、性别、种族等身份特征。第二,国际民事诉讼制度强调独立和中立原则,即诉讼机构应独立于各国政府和权力机构,并在司法判断中保持中立态度。第三,国际民事诉讼制度强调合作原则,即各国应积极配合解决跨国民事纠纷的诉讼程序,包括提供证据、出庭作证等行动。

实施国际民事诉讼制度需要建立相应的机构和程序。目前,在国际层面上,国际法院和国际仲裁机构是解决国际民事纠纷的主要机构。国际法院负责处理国家之间的纠纷,而国际仲裁机构则负责处理私人之间的纠纷。在国内层面上,各国根据国际民事

诉讼制度的要求建立了相应的法院和诉讼程序,以便解决和处理跨国民事纠纷。

然而,国际民事诉讼制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首先,由于各国法律体系和国情的不同,各国在对国际民事诉讼制度的理解和实施上存在差异,导致跨国民事纠纷的解决比较困难。其次,由于各国司法体系的独立性和国家主权的尊重,国际民事诉讼制度在实践中也受到一定的限制。此外,由于国际民事诉讼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制度,存在语言和文化差异,进一步增加了解决跨国民事纠纷的难度。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各国可以加强国际法律合作和协调,制定更加统一和全面的国际民事诉讼制度,促进跨国民事纠纷的解决。同时,国际社会还可以通过谈判和协商等方式,推动各国在国内立法层面上加强对国际民事诉讼制度的支持和实施。

综上所述,国际民事诉讼制度是为了解决跨国民事纠纷而建立的一套规则和程序。国际民事诉讼制度的建立可以有效维护各国当事人的权益,促进国际社会的交往和合作。然而,国际民事诉讼制度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各国加强合作和协调,以提高制度的运行效率和公正性。

国际民事诉讼法一般问题

国际民事诉讼法一般问题 第一节概述 一、国际民事诉讼法的概念 国际民事诉讼,或称国际民事诉讼程序或涉外民事诉讼程序,是指一国法院在审理涉外民事案件时,法院、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所必须遵守的专用程序。 所谓涉外民事案件,就是指具有涉外因素的民事案件。同国内民事案件相比,涉外性是其显著特点。其表现一般为:诉讼当事人中必须至少有一方为外国人(或当事人的住所、居所或者惯常居所位于外国);诉讼客体是位于外国的物或导致涉外民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亡的法律事实发生于国外;援用的证据具有涉外因素;法院根据冲突规范的指引,需援引某一外国法作为案件的准据法;诉讼过程中会涉及国际司法协助问题等。 正因为此,在法院从受理到审结各类涉外民事案件的整个诉讼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不同于一般国内民事案件的各种特殊程序问题。它们分别为:(1)涉外民事诉讼中的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法人以及享有豁免权的外国国家和外交代表的诉讼地位问题;(2)一国法院对各类涉外民事案件的管辖权问题;(3)涉外民事诉讼的期间、诉讼保全及时效问题;(4)涉外民事诉讼中的司法协助问题。国际民事诉讼程序法或涉外民事诉讼程序法就是专用于解决这些问题的程序性规范的总称。 二、国际民事诉讼法的渊源 国际民事诉讼法的渊源也具有双重性,即有国内渊源和国际渊源两大类。国内渊源表现为国内立法与判例;国际渊源则表现为国际条约与国际惯例。 (一)国内渊源 国家主权原则要求,一国法院行使司法裁判权时必须是独立的。因而,诉讼程序适用法院地法即是国家主权原则在国内司法领域所派生出的一条具体原则。所以,国际民事诉讼程序法的主要渊源是国内立法与判例。 国内立法作为国际民事诉讼程序法的渊源,主要有以下表现形式: 1.在国内民事诉讼法典或国内民法典中以专编或专章形式,较系统地就国际民事诉讼程序作出规定。如法国新《民事诉讼法典》第一卷第十七编第三章、第二十编第二章、第四卷第六编,德国《民事诉讼法典》第一、二、六、七、八、十编;《秘鲁民法典》第十编第四章等,都专门就国际民事诉讼程序中的有关问题作出了较为全面的规定。 2.在国际私法典中以专编(或专章)或分散形式就国际民事诉讼程序作出全面而系统的规定。前者如1964年《捷克斯洛伐克国际私法及国际民事诉讼法》第二部分,1979年《匈牙利人民共和国主席团关于国际私法的第13号法令》第九、十、十一章,1982年《土尔其国际私法和国际诉讼程序法》第二章;后者如1988年《瑞士联邦国际私法法规》除在第一章第

国际民事诉讼制度

国际民事诉讼制度 是各国为了解决跨国民事纠纷而建立的一套规则和程序。由于跨国交往的增加和全球化发展的需求,国际民事诉讼制度逐渐成为国际社会中必须面对的问题之一。本文将从国际民事诉讼制度的背景、原则和实施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国际民事诉讼制度的背景可追溯到国际交往开始发展的时期。在过去,由于交通和通讯技术的限制,国际民事交往很少发生,因此国际民事诉讼的需求也相对较少。然而,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国际交往的深入,跨国民事纠纷也逐渐增多,国际民事诉讼制度的建立成为必然。 为了确保国际民事诉讼制度的公正和有效,各国根据国际法原则和国内法规定,建立了一些共同的原则。第一,国际民事诉讼制度强调平等原则,即所有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应享有平等的权益,无论其国籍、性别、种族等身份特征。第二,国际民事诉讼制度强调独立和中立原则,即诉讼机构应独立于各国政府和权力机构,并在司法判断中保持中立态度。第三,国际民事诉讼制度强调合作原则,即各国应积极配合解决跨国民事纠纷的诉讼程序,包括提供证据、出庭作证等行动。 实施国际民事诉讼制度需要建立相应的机构和程序。目前,在国际层面上,国际法院和国际仲裁机构是解决国际民事纠纷的主要机构。国际法院负责处理国家之间的纠纷,而国际仲裁机构则负责处理私人之间的纠纷。在国内层面上,各国根据国际民事

诉讼制度的要求建立了相应的法院和诉讼程序,以便解决和处理跨国民事纠纷。 然而,国际民事诉讼制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首先,由于各国法律体系和国情的不同,各国在对国际民事诉讼制度的理解和实施上存在差异,导致跨国民事纠纷的解决比较困难。其次,由于各国司法体系的独立性和国家主权的尊重,国际民事诉讼制度在实践中也受到一定的限制。此外,由于国际民事诉讼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制度,存在语言和文化差异,进一步增加了解决跨国民事纠纷的难度。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各国可以加强国际法律合作和协调,制定更加统一和全面的国际民事诉讼制度,促进跨国民事纠纷的解决。同时,国际社会还可以通过谈判和协商等方式,推动各国在国内立法层面上加强对国际民事诉讼制度的支持和实施。 综上所述,国际民事诉讼制度是为了解决跨国民事纠纷而建立的一套规则和程序。国际民事诉讼制度的建立可以有效维护各国当事人的权益,促进国际社会的交往和合作。然而,国际民事诉讼制度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各国加强合作和协调,以提高制度的运行效率和公正性。

国际民事诉讼中的禁诉令制度研究

国际民事诉讼中的禁诉令制度研究 禁诉令是英美法系国家和地区一项历史悠久且极具特色的法律制度,在英美等国的民事诉讼理论及实践中占据重要地位。其起源于英国,是衡平法院和普通法院相抗衡的产物,后逐步从解决国内民事管辖权冲突运用到国际民事诉讼程序中,成为解决国际平行诉讼的一种有效手段。 禁诉令的签发需要满足一些基本的原则和条件:(1)法院只能对其拥有属人管辖权的当事人签发禁诉令;(2)在外国法院和本国法院同时进行的平行诉讼中当事人及系争点相同;(3)有必要通过签发禁诉令保护本国的重要公共政策。在满足基本条件之后,法院还必须考虑国际礼让原则,因为禁诉令尽管从性质上来说是针对当事人签发的,仅仅是对当事人在外国起诉行为的正当性进行评价,但其在效果上却间接的干涉到了外国法院的司法管辖权,因此法院在签发禁诉令时必须保持谨慎的态度。 而禁诉令违背国际礼让原则以及存在干涉他国司法主权的可能性的特点,也是该制度在英美法系国家和地区之外被否定和批评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快发展,国际民商事往来日益频繁,中国在加入WTO后,中方当事人越来越多的参与到了国际贸易中去,由此遇到的国际民商事争议也日益增多,我国的当事人在参与国际民商事诉讼的过程中,也开始遭遇或利用禁诉令这一制度,这使得我们必须对禁诉令制度加以重视和研究,并有必要逐步将该制度引入到我国的法律规范中,作为解决我国区际以及国际管辖权冲突的一种手段,以在国际民事诉讼程序中更好的保护我国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本文拟从四个方面探讨国际民事诉讼中的禁诉令制度。第一部分主要介绍禁诉令制度的历史起源、概念及性质,其中对禁诉令制度最受争议的地方,即禁诉令

国际民事诉讼2022

国际民事诉讼 一、外国人民事诉讼地位 1、国民待遇:以对等和互惠为条件 2、外国人的诉讼权利能力依其属人法决定;法人的诉讼权利能力依照法人国籍国法确定。 3、外国人的民事诉讼行为能力一般由其属人法确定。但若其属人法不认为其具有诉讼行为能力,而法院地国认为其具有的,依法院地法确认。 4、有关诉讼费用的担保方面,各国规定不一。 5、诉讼代理制度 一般都规定外国当事人只能聘请法院地国公民或律师担任诉讼代理人。 外国当事人委托律师作为诉讼代理人时,必须委托法院地国家的律师。 领事代理:一个国家的领事可以依据国际条约和驻在国法律规定,在其职务管辖范围内代表本国公民参加民事诉讼,以保护本国公民的合法利益。 律师代理和领事代理的区别:A、律师代理属于律师的职业,领事代理属于领事的职务; B、律师代理需要当事人委托,领事代理无须当事人委托; C、律师代理在完成委托事项后,才能终止代理关系,领事代理具有临时性质,只要当事人指定了自己的代理人等,领事代理即终止。 二、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 1、管辖权依据:国籍管辖、住所管辖、物质所在地管辖、行为地管辖、专属管辖、协议管辖、应诉管辖 有效的仲裁协议可以排除诉讼管辖(也可排除专属管辖)。 2、管辖权冲突: (1)冲突表现:一事两诉或平行诉讼、诉讼无门 (2)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积极冲突的协调途径 A、通过缔结国际条约解决 B、承认当事人的协议管辖 C、采用一事不再理原则 D、采用不方便法院原则(一国法院依据内国法或有关国际条约,对某一涉外民事案件享有管辖权,但因其本审理该案非常不方便或不公平,而拒绝行使管辖权,使当事人在另一个更为方便的法院进行诉讼的制度。) 三、司法协助:域外送达 司法协助只能在平等主权国家存在条约或互惠关系的前提下进行。 (一)国际上通用的域外送达方式 1、外交代表或领事送达 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未订立双边司法协定,又未参加相关公约的,可通过互惠采用此方式。 一般意义而言,采用该途径送达的对象只能是请求国国民,且不能采取强制措施。 2、邮寄送达:一般而言,须以被请求国法律许可为前提;两国间还应存在司法协助条约。 3、个人送达 4、公告送达:在上述方式不能送达时采用。 5、中央机关送达 6、法院送达:须以司法协助条约为基础。

了解国际私法学国际国际仲裁和国际民事诉讼

了解国际私法学国际国际仲裁和国际民事诉 讼 国际私法学、国际仲裁和国际民事诉讼都是涉及跨国交易及争端解决的重要领域。本文将分别介绍这三个领域的概念、原则和相关实践案例。 一、国际私法学 国际私法学是研究国家之间及国家内涉及不同法律制度之间的法律关系和冲突的学科。在国际私法学中,涉及到的几个关键概念包括国际私法、冲突法和合同法。 国际私法,也称为冲突法,是指在跨国交易或争议中,解决法律冲突和选择适用哪个国家法律的规则体系。国际私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国事宣示原则、法律分隔原则和公序原则。根据这些原则,当涉及到各国法律冲突时,需要确定适用的法律以及衡量法律效力和合同效力的标准。 合同法是国际私法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跨国合同的签订和履行。国际私法的合同法原则包括自由原则、平等原则和意思自治原则。这些原则确保了各方在合同执行过程中的权益和义务,并提供了解决合同争议的方法。 二、国际仲裁

国际仲裁是一种解决国际商事争议的方法,它通过非司法程序,由一方或多方选择一个或多个仲裁人,根据双方达成的仲裁协议,审理并最终做出裁决。 国际仲裁相对于国际民事诉讼具有许多优势,其中之一是灵活性。仲裁程序可以根据各方的需求进行调整,更适合解决涉及国际交易的复杂争议。另一个优势是仲裁裁决的可执行性。根据《纽约公约》,仲裁裁决在全球范围内享有普遍承认和执行。这对于国际贸易中争议的解决非常重要。 国际仲裁的实践案例也相当丰富。例如,国际商会国际仲裁院(ICC)是最受欢迎和广泛使用的国际仲裁机构之一。ICC在很多跨国合同争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仲裁裁决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执行。 三、国际民事诉讼 国际民事诉讼是指当民事案件当事人居于不同国家时,根据国际法和相关条约规定,适用于涉外民事法律手续的诉讼程序。国际民事诉讼的实践中涉及到一些重要原则和规则。例如,管辖权原则是国际民事诉讼的核心问题之一。当涉及到涉外民事案件时,需要考虑哪个国家的法院具有管辖权。 此外,在涉外民事案件中,涉及到的法律适用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国际民事诉讼中的法律适用原则包括主体国法、法院法、特别规定法和公序法。 总结

国际私法与民事案件跨境诉讼

国际私法与民事案件跨境诉讼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加剧,跨境交流与合作的日益频繁,国与国之间的民事 纠纷也日益增多。在处理这些案件时,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如何解决涉及不同国家法律制度的法律冲突。国际私法作为研究不同国家法律冲突并解决相关问题的学科,为解决这些跨境诉讼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法律工具和理论基础。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国际私法的基本概念。国际私法是研究国家法律冲突以及 解决相关问题的一门学科,也被称为私法国际法。它探讨的是当涉及跨境交往产生纠纷时,应如何确定适用的法律,并解决各国法律制度之间的冲突。在这种情况下,法院需要确定哪个国家的法律应该适用,并在诉讼中运用该国法律。 那么,什么是民事案件跨境诉讼呢?简单来说,它是指当涉及不同国家或地区 的当事人之间的纠纷时进行的诉讼。这些纠纷可能涉及各种民事关系,如合同、侵权、婚姻家庭等。由于涉及不同国家的法律体系,跨境诉讼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因此,国际私法在处理这些案件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具体的国际私法实践中,确定适用的法律是首要问题。常用的法律适用准则 包括国际公序法、选择法和合同手段。国际公序法是为维护国家利益和公共秩序而制定的一套规则,它强调不同国家的法律制度之间的相互尊重。选择法是指当事人自愿选择适用的法律,并通过合同或协议写明。而合同手段是指确定适用的法律依据的方式,一般以当事人的意愿为基础。 在跨境诉讼中,一个普遍的问题是认可外国判决和裁决。当案件跨越国界,不 同国家的法院之间的相互认可问题成为了一个关键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许多国家通过缔结国际公约或双边协议来建立相互认可制度。这些协定通常规定了一些认可外国判决的条件和程序,从而促进国际私法和跨境诉讼的发展。 此外,随着全球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互联网领域的纠纷也日益增多。在处理这些跨境互联网纠纷时,国际私法面临着新的挑战。首先,如何确定案件的

第十六章 国际民事诉讼法

第十六章国际民事诉讼法 一、单项选择题 1.1963年订立的()明确肯定了领事代理制度 A.《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 B.《国际法院规约》 C.《巴伐利亚法典》 D.《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 2.()是指原告向法定管辖以外本无管辖权的法院起诉,被告应诉而未对管辖表示异议所形成的管辖权。 A.平行管辖 B.协议管辖 C.法定管辖 D.应诉管辖 3.下列关于作出海事强制令的条件说法错误的是()。 A.请求人有具体的海事请求 B.需要纠正被请求人违反法律规定或约定的行为 C.情况紧急,不立即作出海事强制令将造成损害或损害扩大 D.并不需要请求人有具体的海事请求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国际民事诉讼可以由当事人申请或起诉前基于利害关系人的申请 B.准许诉前财产保全的,申请人应在15日内提起诉讼,逾期不起诉的,法院应当解除财产保全 C.海事法院受理海事请求保全申请,可以责令海事请求人提供担保 D.海事法院接受保全申请后,应当在48小时内作出裁定 5.下列不属于国际司法协助的依据的是()。 A.国际条约 B.互惠原则 C.外交途径 D.首脑会晤 6.外国诉讼文书向中国送达的途径不包括()。 A.与中国缔结司法协助协定的国家,按协定送达 B.可根据海牙送达公约进行送达 C.没有与我国缔结司法协助协定,又非是海牙送达公约的成员国,按照《关于中国法院和外国法院通过外交途径相互委托送达法律文书若干问题通知》的规定执行 D.公告送达 7.采用登记程序和重新审判程序的国家是() A.美国 B.俄罗斯 C.德国 D.法国

B.申请人可以不提交申请书 C.法院经审查应在7日内受理 D.对不予受理,在7日内通知申请人 二、多项选择题 1.国际民事诉讼法的渊源包括()。 A.国内立法 B.国内判例 C.国际条约 D.国际判例 E.国际惯例 2.关于如何解决国际民事诉讼程序的问题,说法正确的是()。 A.需要直接调整规范 B.需要间接调整规范 C.国内法所规定的有关规范 D.需要多边国际法规范 E.需要双边国际法规范 3.下列哪些法律规定如果根据法院地法,有关的外国人有民事诉讼行为能力则不问其属人法规定如何,就认定外国人有民事诉讼行为能力?() A.1877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B.1928年《布斯塔曼特法典》 C.1996年《日本民事诉讼法》 D.1979年《匈牙利国际私法》 E.1966年《波兰国际私法》 4.关于外国国家或地区的律师说法正确的()。 A.允许在我国开业 B.不允许在我国开业 C.不得以律师身份在中国法院出庭参加诉讼 D.可以以律师身份在中国法院出庭参加诉讼 E.可以代理中国当事人到他们所在国家或地区进行诉讼活动 5.如果以由法律直接规定和任意选择为标准,国际民事管辖可分为()。 A.普遍管辖 B.专属管辖 C.法定管辖 D.平行管辖 E.排除管辖 6.以下哪些诉讼被告住所地法院没有管辖权?() A.因海难救助费用提起的诉讼 B.因船舶碰撞提起的赔偿诉讼 C.因共同海损提起的诉讼 D.因票据纠纷提起的诉讼 E.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

了解国际私法中的国际民事诉讼与执法

了解国际私法中的国际民事诉讼与执法 国际私法是指处理涉及不同国家间民事关系的法律体系。国际私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国际民事诉讼与执法,即处理跨国民事纠纷的程序和规则。本文将介绍国际私法中的国际民事诉讼与执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机构。 一、司法管辖权 国际民事诉讼中的第一个重要问题是确定哪个国家的法院有权受理该案件。这涉及到司法管辖权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则: 1. 领土管辖原则:根据领土所在国家的法律,该国法院有权受理与该领土相关的民事案件。 2. 国籍管辖原则:根据涉案当事人的国籍,该国法院有权受理与其国籍相关的民事案件。 3. 居所管辖原则:根据涉案当事人的居住地,该国法院有权受理与其居住地相关的民事案件。 4. 特别管辖原则:根据特定法律规定的管辖权原则,例如海事案件由海事法院受理。 二、法律适用 在国际民事诉讼中,法律适用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当不同国家的法律规定不一致时,如何确定适用哪个国家的法律是一个挑战。根据国际私法的原则,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法律适用原则:

1. 合同法原则:适用合同当事人所选择的适用法。 2. 地方法则原则:适用与案件发生地法律相符的法律。 3. 国籍法则原则:适用涉案当事人的国籍法律。 4. 客体联系法则原则:适用与案件客体相关的法律。 三、司法协助机制 国际民事诉讼与执法还涉及到国家间的司法协助机制,即一个国家 的法院如何与另一个国家的法院进行合作,以确保诉讼程序的正当性 和效率。国际民事诉讼与执法的司法协助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 1. 证据交换:法院可以请求另一个国家的法院提供证据,也可以接 受另一个国家的法院提供的证据。 2. 传票传唤:法院可以向另一个国家的法院发出传唤令,要求传唤 证人或提供相关文件。 3. 执行判决或裁定:当一国法院作出的判决或裁定需在另一国执行时,可以通过司法协助机制进行执行。 4. 司法合作:法院可以与另一个国家的法院进行合作,就特定案件 进行协商和协调。 四、国际执法机构 为了加强国际民事诉讼与执法的合作,一些国际组织和协议建立了 专门的机构,以处理跨国民事纠纷。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国际执法机构:

国际民事诉讼法与国际商事仲裁

国际民事诉讼法与国际商事仲裁 《国际民事诉讼与国际商事仲裁》 教学大纲 杜新丽编写 法学专业选修课程教学大纲 500 目录 第一章国际民事诉讼程序概述 (506) 第一节国际民事诉讼程序的概念 (506) 一、国际民事诉讼程序与国际民事诉讼法 (506) 二、国际民事诉讼法与国内民事诉讼法的关系 (506) 三、国际民事法与国际私法的关系 (506) 第二节国际民事诉讼法的渊源 (506) 一、国内立法 (506) 二、国际条约 (507) 第三节国际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507) 复习与思考题 (507) 拓展阅读书目 (507) 第二章外国人的民事诉讼地位 (508) 第一节国民待遇制度 (508) 一、概念 (508) 二、中国关于外国人民事诉讼地位的制度 (508) 第二节诉讼费用担保制度 (508) 一、概念 (508) 二、诉讼费用担保的国际立法与实践 (508) 三、中国关于诉讼费用担保制度 (508) 第三节诉讼代理制度 (508) 一、国际民事诉讼中的律师代理 (508) 二、国际民事诉讼中的领事代理 (508) 三、中国关于诉讼代理的立法与实践 (509)

复习与思考题 (509) 拓展阅读书目 (509) 第三章国家及其财产豁免制度 (510) 第一节概述 (510) 一、国家及其财产豁免的含义 (510) 二、国家及其财产豁免制度的内容 (510) 三、豁免的理论与实践 (510) 第二节豁免制度的新发展 (510) 一、关于豁免的国际公约 (510) 二、发展中的新问题 (510) 第三节中国在国家及其财产豁免问题上的司法实践及立场 (510) 一、中国的司法实践 (510) 二、中国的立场 (511) 复习与思考题 (511) 拓展阅读书目 (511) 第四章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 (512) 第一节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概述 (512) 国际民事诉讼与国际商事仲裁 一、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的概念 (512) 二、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之特征 (512) 三、管辖权确立的一般原则 (512) 第二节国际民事管辖权的确立依据 (512) 一、属人管辖原则 (512) 二、属地管辖原则 (512) 三、专属管辖原则 (512) 四、平行管辖原则 (513) 五、协议管辖原则 (513) 第三节管辖权冲突及其解决 (513) 一、管辖权冲突 (513) 二、管辖权冲突的解决 (513)

国际私法串讲第十六章-国际民事诉讼法

第十六章国际民事诉讼法 一、外国人民事诉讼地位上的国民待遇原则 中国1991年《民事诉讼法》肯定了国民待遇原则。 二、外国人的诉讼行为能力 中国的《民事诉讼法》及其他立法没有直接对外国人的民事诉讼权利能力和民事诉讼行为能力的法律适用问题作出明确的规定。 三、诉讼费用担保 1989年最高人民法院通过的《人民法院诉讼收费方法》第 35条明文规定: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企业和组织在人民法院进行诉讼,适用本方法。但外国法院对我国公民、企业和组织的诉讼费用负担,与其本国公民、企业和组织不同等对待的,人民法院按对等原则处理。 四、诉讼费用减免和司法救助 1、司法救助除了包括诉讼费用减免之外,还包括其他费用如执行费用、律师费用的减免等。根据 1980年订于海牙的《国际司法救助公约》第2条的规定,司法救助的范围还包括法律咨询。 2、一般说来,一国法院在作出是否给予外国当事人以司法救助时,通常要考虑下面几方面因素: (1) 当事人确实没有支付诉讼费用的能力; (2) 诉讼并非显然无胜诉希望; (3) 当事人提出了沂讼费用减免的申请; (4) 外国当事人国籍国跟内国有条约关系或互惠关系的存在。 3、中国跟外国缔结的司法协助条约或协定对诉讼费用的减免一般均作了专门规定。 五、诉讼代理制度 律师代理、领事代理

六、中国关于国际民事管辖权的规定〔案例〕 (一)中国有关确定国际民事管辖权的国内立法 1、普通(地域)管辖 2、特别(地域)管辖 中国1991年《民事诉讼法》还就在中国领域内没有住所的被告提起的合同或财产权益纠纷的诉讼,规定中国法院可以行使管辖的多种连结因素,即如合同在中国领域内签订或履行,或诉讼标的物位于中国领域之内,或被告在中国领域内有可供扣押的财产,或被告在中国领域内设有代表机构,则合同签订地、合同履行地、标的物所在地、可供扣押的财产所在地、侵权行为地或代表机构所在地人民法院均可行使管辖权。(第243条) 3、专属(地域)管辖 4、协议管辖 中国《民事诉讼法》第244条和第245条确认了明示协议和默示协议两种方式的协议管辖。 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电脑网络域名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假设干问题的解释》 5、中国海事诉讼管辖权制度〔新增〕 1999年12月25日制定了《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 (1) 海事诉讼的地域管辖。 (2) 海事诉讼的专属管辖。 ① 因沿海港口作业纠纷提起的诉讼,由港口所在地海事法院管辖; ② 因船舶排放、泄漏、倾倒油类或者其他有害物质,海上生产、作业或者拆船、修船作业造成海域污染损害提起的诉讼,由污染发生地、损害结果地或者采取预防污染措施地海事法院管辖; ③ 因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有管辖权的海域履行的海洋勘探开发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合同履行地海事法院管辖。 (3) 海事诉讼的协议管辖。 (4) 海事诉讼的指定管辖及其他与管辖有关的问题(包括间接管辖权问题)。

涉外民事诉讼法与国际司法合作的法律基础

涉外民事诉讼法与国际司法合作的法律基础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交流和合作日益频繁。而随着人们跨国地进行商 业活动和其他社会交往的增加,涉外民事诉讼案件也逐渐增多。为了解决涉及跨国纠纷的问题,各国之间的国际司法合作显得尤为重要。涉外民事诉讼法的确立与国际司法合作的法律基础密切相关。 涉外民事诉讼法是处理跨国诉讼的法律体系。它为解决涉及国境之间的民事纠 纷提供了基本框架和程序性规定,以确保受害人的权益得到保护。这种法律体系的本质是帮助各国法院在处理涉及外国当事人的案件时,能够有效地运用自己的法律制度,同时又考虑到国际司法合作的需要。 世界上有多种涉外民事诉讼的法律体系,其中最广泛接受且具有一定法律效力 的是国际民事诉讼法和国际私法。国际民事诉讼法旨在解决涉外纠纷中的管辖权、裁判承认与执行的问题。而国际私法则明确规定了在国际交往中涉及财产、合同、婚姻、继承等民事法律关系时,法律适用的原则和方法。 在国际司法合作方面,各国之间有多种合作机制来促进有效的涉外民事诉讼解决。其中最重要的是国际协定和双边协议。这些协定和协议旨在确保各国法院能够相互执行判决、公证书、仲裁裁决和其他法律文件。此外,国际司法协助也是促进涉外民事诉讼解决的关键机制之一。这种协助可以包括证人传唤、文书传递、信息交流和取证等方面。 在涉外民事诉讼的实践中,法院和律师在国际司法合作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法院需要熟悉和应用涉外民事诉讼法律体系,并积极参与国际司法合作的机制。律师则需要了解跨国诉讼的特点和相关的国际协定,为当事人提供有效的法律援助。 然而,尽管涉外民事诉讼法与国际司法合作构成了解决跨国民事纠纷的重要法 律基础,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首先,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体系存在差异,

国际民事诉讼法(十五)

国际民事诉讼法(十五)

第十五章国际民事诉讼 第一节外国人民事诉讼地位 一、国际民事诉讼法的概念 国际民事诉讼,或称国际民事诉讼程序或涉外民事诉讼程序,是指一国法 院在审理涉外民事案件时,法院、 (一)含义 在民事诉讼中,介入了国际因素,或者从某一国家的角度来看,涉及了领域外的因素,就称之为国际民事诉讼。 (二)涉外(或者国际)因素 在涉外民事诉讼中,涉及或者介入国际因素主要有两种情形: 1、涉外民商事法律关系涉及域外因素而发生争议,需要适用国外法律解决该争议; 2、诉讼程序介入了国际因素,需要适用国际民事诉讼程序解决该争议。 具体来说,国际民事诉讼中的国际因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诉讼主体为外国人;诉讼客体处在国外或者发生在国外;引用的证据来自国外;适用的实体法律为外国法律或者国际条约;民商事判决需要得到外国的承认与执行等。 二、国际民事诉讼法的对象和范围 (一)国际民诉程序法的调整对象,就是国际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即调整和规范司法机关,当事人以及诉讼参加人所进行国际民事诉讼法律活动。 (二)国际民事诉讼法调整的范围

范围是指国际民事诉讼中的哪些问题应由国际民诉法来调整,哪些问题仍然应由一般国内民事诉讼法调整。国际民诉法的范围是指在进行国际民事诉讼中所要适用的专用特别程序。 国际民事诉讼中的特殊方面,必须依据国际民事诉讼法律规范进行活动。国际民事诉讼法一般要解决下列各方面的诉讼程序问题: 1 内国法院管辖国际民事案件的原则,哪些案件属于专属管辖或协议管辖或平行管辖等。 2、外国人的民事诉讼地位问题 如诉讼权利能力和行为力的确定;诉讼费用担保或免除;法律救助;诉讼代理等;享有外交豁免权的外国人在内国的民事诉讼地位。 3、国际民事诉讼中的文书送达和取证问题 如送达文件的依据和途径;取证的依据和途径等。 4、外国法院判决和仲裁裁决在内国的效力,即承认和执行问题 5、外国法的查明问题 6、司法协助中的程序应依何国法的问题等等 解决上述问题,既有冲突法的间接规范,也有实体法律的直接规范。 三、外国人的民事诉讼地位 (一)概念 外国人的民事诉讼地位,是指一国根据内国法或国际条约的规定,赋予外

中国国际民事诉讼制度现状与对策 .doc

中国国际民事诉讼制度现状与对策 在中国,晚近如火如荼的司法改革,尤其是民事诉讼制度的改革,常常忽略其中重要的一块---国际民事诉讼的改革,致使中国的国际民事诉讼制度发展迟缓。在立法方面,目前有关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规定依旧停留在20 世纪80 年代的水平。 从条文数目来说,1982 年《民事诉讼法(试行)》第五编“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特别规定”有21 条(第185-205 条); 1991 年《民事诉讼法》第四编“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特别规定”增加至33 条(第247-269 条); 2012 年修订的《民事诉讼法》在涉外民事诉讼程序条文上减少至25 条(第259-283 条).从条文的内容来说,现有的国际民事诉讼制度基本上是1982 年《民事诉讼法(试行)》的架构,无论是基本原则还是具体内容,都没有较大的变化。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处于改革开放之初,相对封闭,涉外案件很少。三十多年来,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已经发生了巨变。当今的中国,经济总量上位居全球第二,跨境货物贸易位居全球第一,无人会否认中国在当今国际社会的大国地位。然而,中国国际民事诉讼制度却没有能够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中国的国际民事诉讼制度该如何发展,国际社会有哪些先例可以借鉴,无疑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在国内层面,我们认为,中国海事审判的发展经验值得总结和推广。一是因为这是本土化的制度;二是因为海事审判本身很大一部分就是涉外案件。2014 年9 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中国海事审判白皮书(1984-2014)》指出,三十多年来,我国一审海事案件年收案总数从海事法院成立之初的100

多件发展今年超 2 万件,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受理海事案件数量最多的国家。全国海事一审案件服判息诉率平均达到90%左右,涉访上访比例在千分之一以内,所有海事纠纷案件均能在诉讼程序内化解。不仅如此,我国海事审判还具有较高的国际声誉和国际影响。海事法院受理的海事案件的当事人遍及世界70 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均有上百件与我国原本无任何联系的海事案件的外国当事人自愿选择到我国海事法院申请扣船、起诉。因此,最高人民法院正式对外宣布,于1997 年提出的在2010 年之前将我国建设成为亚太地区海事司法中心的目标已经实现。 我国海事诉讼的成功离不开我国航运贸易的持续增长。目前,我国港口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总量位居世界第一,船队规模居世界前列,造船业位居世界第一。航运贸易的发展必然会产生大量的海商纠纷,我国也适时抓住了机遇。相应地,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中国法院每年都受理了大量的涉外案件,中国应该抓住机遇,考虑在全球范围内打造商事争议解决中心。无疑,中国海事审判成功发展的内因值得关注,尤其是以下几点:一是形成了专门化的海事审判体系,建立了“三级法院两审终审制” (10 个海事法院---上诉审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的专门法院体系。专门的海事审判体系保障了我国海事审判的相对独立性;二是完善了相关的法律制度,尤其是专门通过了《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在诉讼程序方面,已经走在了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前面,形成了独立系统的海事审判制度。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了专业的海事审判法官(570 多名),他们学历层次和专业化程度高,不仅具有较高法律素养,还熟悉航运贸易专业知识,能熟练使用外语。专门的程序规范和专业性的审判人员,保障了我国海事争议解决的效

比较法视角下的国际民事诉讼研究

比较法视角下的国际民事诉讼研究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速,国际交往日益频繁,民事纠纷的跨境性问题逐渐 凸显。在国际争端解决中,国际民事诉讼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手段。在研究国际民事诉讼时,比较法视角被广泛运用,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国家在此领域的法律制度和实践经验,为国际民事诉讼制度的建设和改革提供参考。 首先,比较法视角能够帮助我们分析不同国家间的立法差异。在不同国家之间,由于法律体系、法律文化和历史传统的不同,关于国际民事诉讼的法律规定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比较法视角可以通过对比不同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揭示各国在国际民事诉讼领域的共同点和差异,进而理解不同国家对于民事纠纷的解决方式和理念。例如,在美国,针对跨国公司之间的合同纠纷,采用了个别选择制度来解决管辖权的问题,而在欧洲,EU的《布鲁塞尔Ia条约》则强调欧洲整体司法空间的构建, 提供了较为具体的管辖和执行机制。通过比较这些不同的制度安排,我们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丰富和完善我国的国际民事诉讼制度。 其次,比较法视角有助于深入研究国际民事诉讼的实践经验。国际民事诉讼是 一门涉及多个主体、多个国家司法协助机制的复杂学科,其实践经验对于制度建设和政策制定至关重要。比较法视角可以通过对比不同国家的实践经验,挖掘出更加科学和合理的解决方案。例如,挪威在处理跨境离婚案件时,实行了"一案多审"的 机制,即法院对于同一纠纷会有多个审判阶段,以确保各方能够在最佳条件下行使诉讼权利。这一机制与中国的"唯一裁判"原则相比有其独特的优势,通过比较这两 种机制,可以发掘出更加适合中国实际的解决方案。 此外,比较法视角还能够推动国际民事诉讼的制度交流与融合。国际民事诉讼 涉及多个国家的法律体系,各国之间的立法和司法实践的差异给跨境诉讼带来了一定的困扰。比较法视角可以通过两个或多个法系之间的对比研究,发现不同法系的香港影响,为建立更加统一和协调的国际民事诉讼制度提供指导。世界各国在跨境纠纷解决方面都存在共同的问题和困惑,比较法视角的运用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解决

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原则

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原则 一、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原则 属地原则主张以案件的事实和当事人双方与有关国家地 域联系作为确定法院涉外司法管辖权的标准,强调一国法院基于 领土主权的原则,对其所属国领域内的一切人和物以及法律事件 和行为具有管辖权限。诉讼中的案件事实和双方当事人与法院国 的地域上的联系包括:当事人的住所、诉讼标的所在地、被告财 产所在地等作为对法院管辖权具有决定意义的连接点。美国、德国、奥地利和北欧国家都是以此作为确定涉外民事管辖权的基本 原则。 二、国际民事诉讼属人原则 属人原则主张以当事人双方与有关国家的法律联系作为 确定法院涉外司法管辖权的标准,强调一国法院对本国国民有管 辖权限。属人原则侧重于以当事人的国籍作为确定管辖权的标准。在法国和意大利等拉丁法系国家,当事人国籍则对法院管辖权有 决定作用。如法国法规定,在涉及合同债务的案件中,如果原告

和被告是法国国民,由法国法院管辖;但是如果当事人双方都是 外国人,则一般都排除法国法院的管辖权。不过,意大利法规定,外国人相互之间的诉讼,原则上并不排除意大利法院的管辖权。 三、专属管辖原则 专属管辖原则主张一国法院对与其本国利益有密切联系 的特定涉外民事案件具有管辖权,排除其他国家对该涉外案件的 管辖权。我国民事诉讼法第246条规定,对特定的涉外民事案 件行使专属管辖权,是维护国家主权原则的突出表现。 综上所述,属地原则是国际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根据 诉讼目的的不同,和保护的利益的不同还可以分为属人管辖和属 地管辖,此内容仅供参考。以上就是为您带来的关于国际民事诉 讼管辖权原则规定,若大家有什么不了解的或者其他疑问可以咨 询的律师。

概述上奥地利国际民事诉讼制度

奥地利国际民事诉讼制度概述上 欧福永熊之才奥地利联邦商会的维也纳仲裁中心在国际仲裁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的程序依照其仲裁和调解规则维也纳规则进行,维也纳规则与本文的主题,即有关民事诉讼的联邦法是相对的; 根据奥地利宪法的规定,民法和民事诉讼法专属于联邦法公布于联邦法律公报 Bundesgesetzblatt--BGBl上,这样规定的后果是司法管辖权法Jurisdiktionsnorm规范整个奥地利的民事诉讼案件;民事诉讼法Zivilprozeβordnung ——联邦法律,也集中对诉讼问题作了规定;非讼程序由非讼案件法Auβerstreitgesetz调整;所有的奥地利法院都是联邦法院; 一、管辖权的种类 司法管辖权法没有列举出哪些种类的案件属奥地利法院管辖;通常,只要案件在有关管辖地的法令条款涉及的范围之内,奥地利法院就有管辖权;而且,只要案件和奥地利有某种联系,奥地利就可行使管辖权;在法令没有规定管辖地的情况下,如果对某个案件奥地利负有国际条约义务应对其行使管辖权或当该案寻求奥地利的域外救济是不可能或不适当时,最高法院必须在奥地利境内指定一个特定的地方做为管辖地; 一对诉讼当事人的管辖权 属人管辖权涉及具有标的物管辖权即对某一类型案件的管辖权的法院对特定的被告或财产项目行使权力的能力;其职权范围主要由司法管辖权法中的管辖地条款规定; 1.自然人 对自然人可在他们的住所或惯常居所地提起诉讼;“住所”被定义为一个人在该地有住宅并且有在该地居住的明显意图的地方;如果一个人既没有住所也没有惯常居所在奥地利和其他地方都没有,则无论他们身处何地都可在奥地利对其提起诉讼; 2.法人

关于-瑞典国际民事诉讼制度初探二

瑞典国际民事诉讼制度初探二 (三)原告对被告辩论的答复和被告的第二次辩论 当事人之间交换文件是从原告对被告的辩论作出答复时开场的,这要经过几个步骤,尤其是在复杂的案件中,但法院更经常决定在被告提出辩论后由调查庭进展调查。 (四)修改和补充诉状 "法典"说明了一个根本原则,即"已提出的诉讼请求不得修改〞。但该规则有几种例外情况:(1)履行要以诉讼期间已发生的或已为原告所知悉的事实情况为根底的,原告可以改变该种履行要求。例如,原告可能最初向法院请求命令被告交付汽车的判决,在诉讼期间,原告得悉原告已将汽车处理掉,则此时原告可以违约损失的诉讼请求代替履行要求。 (2)原告也可以修改他的诉状以获得一个关于争议的权利与义务的宣告性判决(最初的诉讼请求的有效性依赖于此判决),并要求得到伴随主要诉讼请求的附带利益和债务。(3)最后,原告可以在原诉讼请求所依据的根本理由的根底上提出一个新的救济请求。例如,出租人修改诉状,要求得到在诉讼期间确实是出租人应得的更多的租金。 根据以上(2)、(3)项修改的诉讼请求,如果是在案件已经呈交主审或将要宣判时提出的,法院将驳回该诉讼请求。这种修改在上诉中也不被允许。对于救济理由的改变,以致与诉讼请求本身对立,"法典"规定只要新理由不致使案件的"主题〞发生改变,该种调整就可允许。当然,在这种一般规则之下,在允许的和不可允许的修改之间划出一条界限是存在很多困难的。在瑞典的法律文件中,是在已决案件的理由根据中寻找指导思想的。则要问的问题是,原告是否有可能在新的理由上提出诉讼请求,在随后的审判中,第一个诉讼请否无效。如果对这些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这就显示新的理由导致了诉讼主题的改变。因为已决事件的判决本身通常就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无论如何从这样的推理中常常不可能得出一个可靠的结论。在先前案件中,最高法院对诉讼理由的改变持宽松的态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