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配液室操作规程

配液室操作规程

配液室操作规程

配液室是化学实验室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主要用于配制各种化学试剂的溶液、标准溶液和稀释液。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在配液室进行操作时需要遵循一些规程和注意事项。下面是配液室操作规程,共2000字。

1. 安全措施

1.1 进入配液室前,必须戴好实验室所规定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实验服、手套、护目镜等,并确保个人卫生消毒做好。

1.2 配液室内禁止吸烟、饮食和随意储物。

1.3 在操作过程中,切忌直接触摸强酸、强碱和有毒物质,以免引起中毒或灼伤。若不小心触摸到有害物质,请及时用清水冲洗。

1.4 配液室内应保持通风良好,以防有害气体积聚。

1.5 在使用酸和碱溶液时,要注意加入溶液时会产生热量,应小心操作,并避免溅溶液。

1.6 配液室内的仪器、试剂和药品等应分类储存,严禁乱放乱堆,以免引发意外。

2. 操作步骤

2.1 操作前检查

在进行任何配液操作之前,要对所需试剂进行仔细检查,确保试剂的性质、纯度和有效期都符合要求。同时,对需要使用的

仪器和容器也要进行检查,以确保其完好无损并进行适当的消毒处理。

2.2 称量试剂

使用精密天平进行试剂的称量时,需要先将天平归零,并使用干净的称量纸或容器。

2.3 配制溶液

2.3.1 根据实验要求准确称量所需的试剂,并逐一加入容器中。

2.3.2 对于固体试剂的溶解,一般先加入少量溶剂进行搅拌,待完全溶解后再加入剩余的溶剂。

2.3.3 搅拌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溅出,以免造成损失或伤害。

2.3.4 搅拌时间需充分保证,以确保溶液均匀混合。

2.4 校正浓度

在配制标准溶液时,应事先准备好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进行校正。校正时需要注意准确记录所添加的标准溶液体积,以保证校正结果的准确性。

2.5 标记标签

每制备一种溶液都要标明试剂名称、浓度、配制日期、制备者等信息,并粘贴到容器上,清晰可见。

2.6 清洗仪器和容器

配制完毕后,及时清洗使用的仪器和容器,以免残留试剂造成交叉污染。

3. 废液处理

在配液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应按照实验室废液管理标准进行分类储存,并交由专人定期处理。废液应妥善密封,以防止挥发和泄漏。

4. 日常维护

4.1 配液室的工作台面、搅拌器、天平等设备应保持清洁干净,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

4.2 定期清洗操作台面、抽气罩、排水口等,并及时更换废液容器、托盘等。

4.3 定期检查仪器及设备的使用状况,如有故障应及时提交检修申请。

4.4 定期清点试剂和仪器的库存量,并及时补充。

5. 紧急情况处理

在配液过程中,如发生火灾、泄漏等紧急情况,应迅速关闭气源或切断电源,并立即使用消防设备进行灭火或应急处理。同时,应按照实验室的应急预案和指示进行操作,确保人员的安全。

配液室是化学实验室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正确的操作规程对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人员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希望以上规程可以提供一些参考,让配液室操作更加规范和安全。

实验室常用液体配制标准操作规程

常用液体配制标准操作规程(SOP)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二〇〇八年九月修订

目录 一、细菌培养系统(责任人:郑子峥) 二、DNA操作系统(责任人:罗文新、陈瑛炜) 三、蛋白质操作系统(责任人:李少伟、顾颖、潘晖榕) 四、细胞培养相关(责任人:程通、张涛) 五、单克隆抗体制备系统(责任人:陈毅歆、) 六、EIA系统(责任人:葛胜祥、熊君辉)

一、细菌培养系统 1、LB培养基: 每1000mL加分析纯NaCl 10g ,蛋白胨 10g,酵母粉5g,用ddH2O 配制,再用10M NaOH调pH至(1000mL一般加450ul),高压蒸汽灭菌15min冷却后使用。 2、固体培养基: LB培养基中加入琼脂至%,高压蒸汽灭菌15min后使用。 3、10%(g/V) 氨苄青霉素钠(Ap): 注射用氨苄青霉素钠(粉末)50g溶于500ml无菌去离子水中,溶解后分装入4ml灭菌的EP管,全程超净工作台内操作,避免染菌,分装后-20度保存,培养细菌时做1000×使用。 注:如果购买的氨苄青霉素粉末不是无菌包装的,溶解后需用滤膜过滤除菌后再分装。 4、%(g/V)硫酸卡那霉素(Kan) 注射用硫酸卡那霉素(液体)通常是2ml/支,内含卡那霉素。取25支药剂(50ml),加入450ml无菌去离子水中,分装入4ml灭菌的EP管,全程超净工作台内操作,避免染菌,分装后-20度保存,培养细菌时做1000×使用。 注:如果购买的卡那霉素是粉末状的非无菌包装,溶解后需用滤膜过滤除菌后再分装。 5、细菌培养: 配制相应抗性培养基,每试管倒入3~4ml培养基(卡那霉素抗性

实验室常用液体配制标准操作规程

常用液体配制标准操作规程(SOP) 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二〇〇八年九月修订

目录 一、细菌培养系统(责任人:郑子峥) 二、DNA操作系统(责任人:罗文新、陈瑛炜) 三、蛋白质操作系统(责任人:李少伟、顾颖、潘晖榕) 四、细胞培养相关(责任人:程通、张涛) 五、单克隆抗体制备系统(责任人:陈毅歆、) 六、EIA系统(责任人:葛胜祥、熊君辉)

一、细菌培养系统 1、LB培养基: 每1000mL加分析纯NaCl 10g ,蛋白胨10g,酵母粉5g,用ddH2O 配制,再用10M NaOH调pH至7.4(1000mL一般加450ul),高压蒸汽灭菌15min冷却后使用。 2、固体培养基: LB培养基中加入琼脂至1.5%,高压蒸汽灭菌15min后使用。3、10%(g/V) 氨苄青霉素钠(Ap): 注射用氨苄青霉素钠(粉末)50g溶于500ml无菌去离子水中,溶解后分装入4ml灭菌的EP管,全程超净工作台内操作,避免染菌,分装后-20度保存,培养细菌时做1000×使用。 注:如果购买的氨苄青霉素粉末不是无菌包装的,溶解后需用0.22滤膜过滤除菌后再分装。 4、2.5%(g/V)硫酸卡那霉素(Kan) 注射用硫酸卡那霉素(液体)通常是2ml/支,内含0.5g卡那霉素。取25支药剂(50ml),加入450ml无菌去离子水中,分装入4ml灭菌的EP管,全程超净工作台内操作,避免染菌,分装后-20度保存,培养细菌时做1000×使用。 注:如果购买的卡那霉素是粉末状的非无菌包装,溶解后需用0.22滤膜过滤除菌后再分装。 5、细菌培养: 配制相应抗性培养基,每试管倒入3~4ml培养基(卡那霉素抗性

配液室操作规程

配液室操作规程 配液室是化学实验室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主要用于配制各种化学试剂的溶液、标准溶液和稀释液。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在配液室进行操作时需要遵循一些规程和注意事项。下面是配液室操作规程,共2000字。 1. 安全措施 1.1 进入配液室前,必须戴好实验室所规定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实验服、手套、护目镜等,并确保个人卫生消毒做好。 1.2 配液室内禁止吸烟、饮食和随意储物。 1.3 在操作过程中,切忌直接触摸强酸、强碱和有毒物质,以免引起中毒或灼伤。若不小心触摸到有害物质,请及时用清水冲洗。 1.4 配液室内应保持通风良好,以防有害气体积聚。 1.5 在使用酸和碱溶液时,要注意加入溶液时会产生热量,应小心操作,并避免溅溶液。 1.6 配液室内的仪器、试剂和药品等应分类储存,严禁乱放乱堆,以免引发意外。 2. 操作步骤 2.1 操作前检查 在进行任何配液操作之前,要对所需试剂进行仔细检查,确保试剂的性质、纯度和有效期都符合要求。同时,对需要使用的

仪器和容器也要进行检查,以确保其完好无损并进行适当的消毒处理。 2.2 称量试剂 使用精密天平进行试剂的称量时,需要先将天平归零,并使用干净的称量纸或容器。 2.3 配制溶液 2.3.1 根据实验要求准确称量所需的试剂,并逐一加入容器中。 2.3.2 对于固体试剂的溶解,一般先加入少量溶剂进行搅拌,待完全溶解后再加入剩余的溶剂。 2.3.3 搅拌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溅出,以免造成损失或伤害。 2.3.4 搅拌时间需充分保证,以确保溶液均匀混合。 2.4 校正浓度 在配制标准溶液时,应事先准备好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进行校正。校正时需要注意准确记录所添加的标准溶液体积,以保证校正结果的准确性。 2.5 标记标签 每制备一种溶液都要标明试剂名称、浓度、配制日期、制备者等信息,并粘贴到容器上,清晰可见。 2.6 清洗仪器和容器 配制完毕后,及时清洗使用的仪器和容器,以免残留试剂造成交叉污染。

配液岗位清洁标准操作规程

XXXXXXXX工艺卫生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保持配液罐及其管道处于洁净状态,以保证工艺卫生及产品微生物质量。 2范围:适用于配液罐及其管道的清洁消毒工作。 3 责任者:由岗位操作人员、车间管理人员负责、质量监督员监督。 4 内容 4.1 清洁地点:配置间。 4.2 清洁工具:洁净抹布。 4.3 清洗剂:纯化水、2%NaOH。 4.4 消毒剂:纯蒸汽、75%乙醇。 4.5 清洁方式:冲洗、外表面手工擦拭。 4.6 清洁有效期及到期后的清洁 4.6.1 待清洁设备放置最长时间:4小时。 4.6.2 已清洁设备最长保存时限:24小时。 4.7 清洁频次:当出现以下情况时,使用设备前必须进行清洗、清洁。 4.7.1 更换品种时进行清洗清洁。 4.7.2 清洁周期:每批结束或更换品种时。超过一天后使用,须重新清洁,保存期限内,如发现有异味或其他异常情况,应重新清洁。 4.8 清洗程序 4.8.1 管式离心机的清洁:打开侧门,取出转鼓,在清洗间用专用铲清除

转鼓内沉淀,用纯化水冲洗至内外表面光洁,无可见异物,机壳内外表面用纯化水漂洗干净的洁净抹布擦洗至内外表面光洁,无可见异物,用75%乙醇灭菌后存放备用。 4.8.2 系统联机清洗 4.8.2.1 同品种连续生产时:在化糖罐中加入纯化水,加热至80℃以上,回流5分钟后经双联过滤器泵入配置罐中,再回流5分钟,然后泵入高位槽,经软管连接放入到低位槽,再然后经精密过滤器进入料液循环系统,经配置岗位储液罐,最后放掉洗液;同法清洗两遍。 4.8.2.2 更换品种或超过24小时时,用纯化水配置成2%的NaOH溶液500L,清洗结束后同法用纯化水冲洗系统,至设备内表面光洁,无可见异物,PH值在 5.5-6范围之间。 4.8.3 双联过滤器的清洁:系统联机清洁后打开过滤器盖子,卸下滤网取出200目滤布,在清洗间清除滤渣,用纯化水冲洗至表面光洁,无可见异物,再用75%乙醇灭菌后存放备用。 4.8.4 对不易在线清洁的设备配件、阀门拆卸清洗后再安装(如取样阀、底阀等)。 4.8.5 精密过滤器的清洁:系统联机清洁后将精密过滤器的滤芯拆卸至器洗间用纯化水冲洗至无料液再放入桶中用2%的NaOH溶液浸泡30分钟,再用纯化水冲洗至中性PH 5.5-6之间。 4.8.6 清洁剂的配置:先在塑料桶中加入配置量1/3~1/2d 纯化水,将称量好的片碱用纯化水充分溶解,再经加料口加入罐中,加水至规定的量并搅拌5~10min使成2%的NaOH溶液。 4.8.7 消毒:用纯蒸汽经纯化水管道进入各罐中,再进入输料系统管道中灭菌30分钟。对纯蒸汽无法到达的部件或设备,用75%的乙醇进行擦拭消毒。 4.8.8 清洗、消毒完毕,应打开各部位阀门,使残余液体排净,对不能排净的管道,需进行拆卸排净,避免微生物的滋生。

配液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编号:SM-ZD-43339 配液岗位安全操作规程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配液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简介:该规程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1、严格遵守安全规程,工艺操作规程和一切规章制度,严禁违章作业和违章指挥。 2、上岗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令、法规和各项管理制度,履行安全生产的责任和义务。 3、操作人员必须经过技术培训和安全技术教育,达到“三懂四会”即懂生产原理,懂工艺流程,懂设备结构,会操作,会保养,会排除故障,会处理事故,正确使用防护器材和消防器材,并经过操作技术和安全技术考试合格取得安全作业证,方能独立上岗操作。 4、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岗位,认真执行岗位责任制,按时按点,按项目巡回检查,发现异常或发生事故及时报告,果断处理,认真记录,交接清楚。 5、操作人员工作时间不准离岗、串岗、睡岗,集中精力操作,防止发生各类事故。

配液配液中心标准操作规程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标准操作规程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标准操作规程目录 1.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工作流程 (2) 2. 静脉用药集中配制前准备标准操作规程 (2) 3. 静脉用药混合调配操作规程 (4) 4. 成品输液的核对、扫描、包装与发放操作规程 (5) 5.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室)人员更衣操作规程 (5) 6. 生物安全柜的操作规程 (6) 7. 配液中心清洁消毒管理规程 (6) 8. 化疗药物操作规程 (8) 9. TPN配置操作规程 (9) 10. 菌检操作规程 (9)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工作流程 临床医生开具静脉输液用药医嘱→护士站用药医嘱信息传递→药师审核医嘱(或护士站用药医嘱信息传递→药师审核医嘱)→打印输液标签→汇总排药统计→备药排药→核对贴签→分类摆放→摆放注射器→配液记账→混合调配→输液成品核对→输液成品扫描执行→输液成品包装→输液成品置于密闭容器中加锁或封条→用专用车送至病区→病区药疗护士开锁或封条核对签收。 静脉用药集中配制前准备标准操作规程 静脉用药集中配置前准备分为八步:进入配液系统、配液配伍审核、配液打印标签、配液排药统计、备药排药、核对贴标签、摆放注射器、配液记账等。 一、审核医嘱操作规程 1、系统操作双击电脑桌面“东华系统”IE浏览器图标→输入用户名及密码→选择院区“东区”→选择科室“配液中心”→点击“登录”→进入“东华数字化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点击“配液配伍审核”→点击“查找”→点击提药病区→开始审核。操作时注意以下两点:(1)审核通过操作勾选相应医嘱单击“审核通过”转入下一步骤。 (2)审核拒绝操作医嘱错误审核拒绝则点击“审核拒绝”→选取拒绝原因→点击“确定”。经与医生沟通待医嘱更改后重复“配液配伍审核”操作流程。若医嘱无问题,则勾选“已审核”查找并选取相应医嘱后点击“审核通过”。 2、负责处方或用药医嘱审核的药师逐一审核患者静脉输液处方或医嘱,确认其正确性、合理性与完整性。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形式审查:处方或用药医嘱内容应当符合《处方管理办法》、《病例书写基本规范》的有关规定,书写正确、完整、清晰,无遗漏信息。 (2)分析鉴别临床诊断与所选用药品的相符性。 (3)确认遴选药品品种、规格、给药途径、用法、用量的正确性与适宜性,防止重复给药。 (4)确认静脉药物配伍的适宜性,分析药物的相容性与稳定性。 (5)确认选用溶媒的适宜性。 (6)确认静脉用药与包装材料的适宜性。 (7)确认药物皮试结果和药物严重或者特殊不良反应等重要信息。 (8)需与医师进一步核实的任何疑点或未确定的内容。 (9)对处方或用药医嘱存在错误的,应当及时与处方医师沟通,请其调整并签名。因病情需要的超剂量等特殊用药,医师应当再次签名确认。对用药错误或者不能保证成品输液质量的处方或医嘱应当拒绝调配。 二、打印标签操作规程 1、系统操作:点击“配液打印标签”→在医嘱时间栏中选择好相应时间段(当日下午和次日上午)的医嘱→点击“查找”→单击已提药病区→在屏幕右侧点击“批次”分别选取将要摆药的相应批次(5批(4点)、1批(8点)、3批(12点)、空早(早上白液)、空晚(晚上白液))→点击“统计”→点击“打印”开始打印标签转入下一步。 2、输液标签内容除应当符合质量管理相关的规定外,还应当注明需要特别提示的下列事项: (1)按规定应当做过敏性试验或者某些特殊性质药品的输液标签,有明显标识,(如细胞毒化疗药物的药品名称前标有“▲”,应当做过敏性试验的药物的药品名称前标有“【皮】”,需要避光输注的药物的药品名称前标有“【光】”,配制后成品输液不稳定需要及时使用的药物药品名称前标有“【先】”,成品输液有滴速要求的药品名称前标有“【速】”,成品输液需要

2023年配液室操作规程

2023年配液室操作规程 ____年配液室操作规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了保证配液室操作的安全、高效和规范,制定本规程。本规程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范文件,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我院所有配液室工作人员,以及相关配液设备的操作和维护。 第三条术语和定义 1. 配液室:指医院内专门进行配制药物溶液的地方。 2. 配液工作人员:指在配液室从事配液工作的医务人员。 第二章配液室的设置与要求 第四条配液室的设置 1. 配液室应位于医院药房区域内,与其他工作区域隔离。 2. 配液室应具备适当的面积和通风设备,确保空气流通和不受污染。 3. 配液室应设置专门的工作台和操作区,保持整洁。 第五条配液室的设备和材料要求 1. 配液室应配备必要的设备,包括液体药物配制设备、称量设备、除菌设备等,并确保设备正常运作。

2. 配液室应储备充足的药品和药剂,确保配液工作的顺利进行。 3. 配液室应配备一次性手套、口罩、帽子等个人防护用品,确保操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第三章配液操作要求 第六条配液操作人员的资质要求 1. 配液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关的医疗职业资格证书,并经过配液技术培训合格。 2. 配液操作人员应定期接受进修和考核,保持专业知识的更新和技术的熟练程度。 第七条配液前的准备工作 1. 配液操作人员应事先清洁工作台和操作区,并消毒工作台和操作区表面。 2. 配液操作人员应戴上个人防护用品,包括手套、口罩和帽子等。 3. 配液操作人员应核对所需药物和药剂的种类、数量和规格是否与医嘱一致。 第八条配液操作的步骤和要求 1. 配液操作人员应按照医嘱和规程要求,准确称量所需药物和药剂。 2. 配液操作人员应按照规定的顺序将所需药物和药剂加入容器中,并注意药物的溶解和混合情况。

配液、过滤工序操作规程

GMP管理文件 一、目的:建立配液过滤工序操作规程,使操作达到规范化、标准化,保证 工艺质量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配液过滤岗位操作 三、责任者:操作人员对本标准实施负责;车间主任、QA检查员负责监督 四、正文: 1 检查及准备工作: 1.1 以下内容均检查合格后,方可说明灌装环境及室内一切物品均符合生 产要求: 1.1.1 检查室内有无质量保证部门检查员核发的上批清场合格证副本,并 检查设备有无“完好”状态标志。 1.1.2 操作人员要详细阅读产品批生产指令等内容,并按要求填写好生产 状态牌后贴于稀配室的门上。 1.2 使用工具用75%乙醇溶液消毒后使用。 1.3根据批生产指令,配液操作人员领取原辅料,并按物料进出洁净区规程 清洁、消毒。 2 配液操作: 2.1 检查衡器的准点,如有误差,应一一校准后,方能使用。 2.2 并逐一复核原辅料药的品名、规格、批号、数量,同时检查原辅料药 品的外观质量,并按配制的工艺要求按药品处方要求准确称量所需原

辅料药进行配制。 2.3 按比例将原辅料、注射用水加入浓配罐中,打开搅拌机电闸,按工艺规定时间进行搅拌混合。 2.4 将搅拌好的药液通过泵,经钛过滤器进入稀配罐中。 2.5 按稀配工艺,搅拌均匀,用灭菌容器从取样口取样,填写请验单送检 验室测含量和PH值。根据报告单对药液含量和PH值进行再调配至符合标准。 2.6 在稀配罐中配制好药液后,通过泵和过滤系统,进入灌封室,然后经 过拉丝灌封机进行灌封或经过直线式灌装加塞压盖机进行灌装。 2.7 配制时,一种原料的加入和调制,必须由核对人确认并做好记录。配 制过程中的温度调节和配制的最后定量均要有复核人确认 3 药液配制到除菌过滤结束不超过6小时。 4 灌装完毕后,操作人员按“配液罐清洁规程”对配液罐进行清洁。 5 灌装完毕后,操作人员按照“配液室清场规程”进行清场,填写清场记 录。

配液室操作规程模版

配液室操作规程模版 配液室操作规程 一、配液室概述 配液室是实验室中的重要环节,主要用于准确稳定地制备各种液体溶液。为了保证实验过程的准确性和安全性,特制定本操作规程,以便规范配液室的操作流程和安全措施。 二、配液室基本要求 1. 配液室应位于干燥、明亮并通风良好的地方,离易燃易爆物品和酸碱等有害物质远离。 2. 配液室内的工作台面应干净整洁,并配备充足的垃圾桶和消毒设备。 3. 配液室应定期进行空气消毒和台面清洁,确保实验操作的卫生环境。 4. 配液室内应配备充足的实验用具,如量筒、滴定管、移液管等。 三、配液室操作规程 1. 在进入配液室前,确保已经换上干净的实验服并佩戴好实验手套和护目镜。 2. 完成实验前应先将配液室内的工作台和玻璃器皿清洗干净,并将各种实验用具按照规定摆放好。 3. 操作前应查看实验操作手册,了解实验步骤和操作要求,并准备好所需的试剂和溶液。

4. 操作过程中应注意量取试剂的准确性,如使用量筒进行量取时应保持水平,并在合适的高度读数,避免出现误差。 5. 液体的混合过程中,应使用适当的工具进行搅拌,以确保溶液均匀。 6. 在溶液配制完成后,应及时检查溶液的浓度和PH值,如不符合要求则及时调整。 7. 操作结束后应及时清洗和归位使用过的玻璃器皿,并将垃圾分类放置,保持工作台面的整洁和清洁。 8. 在每日操作结束后,应对配液室进行日常的清洁和消毒,并定期进行大扫除,确保实验室的卫生环境。 9. 如有发生事故或意外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并报告相关负责人进行处理。 四、配液室安全措施 1. 操作过程中应佩戴好实验手套和护目镜,防止溶液溅入眼睛和皮肤。 2. 配液室内严禁使用明火,避免引发火灾。 3. 在操作有毒、易燃易爆或腐蚀性试剂时,应通过有效的隔离和防护措施,如操作风机、抽风罩等,确保操作安全。 4. 配液室内禁止吃东西和吸烟,避免食品进入实验溶液。 5. 操作结束后应及时关闭水龙头和电源开关,确保设备和水源的安全。

配液室操作规程

配液室操作规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配液室的操作行为,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保护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制定本操作规程。 第二条配液室是医院制药部门的重要部门,主要负责药物的配置和调剂工作。配液室的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药学知识和配液技能,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认真履行工作职责。 第三条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所有进入配液室工作的人员,包括正式员工、临时工和实习生。所有工作人员必须在正式上岗前接受培训并通过考核。 第四条所有配液室的工作人员必须遵守国家有关药品质量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本操作规程,执行工作中的各项规定,严禁违规操作和擅自改变操作流程。 第二章配液室的安全管理 第五条配液室的工作人员必须戴口罩、手套和帽子,并保持清洁、整洁的工作服。进入配液室前必须先洗手,并严禁带任何有害物质进入配液室。 第六条配液室的工作台面必须保持干燥、整洁,严禁在台面上堆放杂物、食品等。清洗工作台面时要使用清洁剂,并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

第七条配液室内应设有紧急情况处理装置,如紧急呼叫装置、灭火器等,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使用。 第三章药品的接收和存储 第八条配液室的工作人员必须根据医嘱准确接收药品,并进行必要的确认和记录。接收到的药品必须进行分类、整理,并按照规定的存储条件进行储存。 第九条接收到的药品必须检查包装是否完好,标签是否清晰。对于有质量问题的药品,必须及时报告主管部门,并进行妥善保管和处置。 第十条药品的存储必须按照不同的要求进行分类储存,避免不同药品相互污染或相互作用。储存室内必须设有温湿度监测系统,并进行定期检查和记录。 第四章药品调剂 第十一条配液室的工作人员在进行药品调剂时必须仔细核对医嘱,确保与医嘱一致。对于不明确或有疑问的医嘱,必须与医生进行沟通确认。 第十二条药品调剂必须按照标准的操作流程进行,遵循严格的配比和配方要求,不得随意增加、减少药物剂量。 第十三条药品调剂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环境和操作条件,防止交叉污染和药品失效。在调剂过程中必须穿戴合适的工作服、手套和面罩。

配液室操作规程

配液室操作规程 一、设备要求 1. 本实验室使用的配液室设备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长 期定期维护、保养和检验,确保设备完好。 2. 配置冷热水和其他符合实验要求的仪器设备,如电子天平、pH计等。 二、操作规程 1. 安全防护 1)在进入配液室前,必须换上实验室專屬的工作服、鞋套、 手套等防护用品,避免污染。 2)在操作时必须注意个人安全,不得在实验过程中扰乱他人。 3)认真学习化学品的物性质和安全性,防止化学品接触皮肤 造成伤害。 4)当配液室内有火苗时必须关闭室内门窗并通风换气。 2. 实验准备 1)将需要的化学品按比例计量好准备在同一处,确保操作流 畅和准确性。 2)清洗好设备和器具,检查是否完好无损。 3)准备所需的稀释液、标准品等。 4)测量量杯、试管、试剂瓶等要清洗干净,不能出现异物。 3. 操作流程 1)按照实验目的,按化学名称的首字母进行灵活排列,遵循 从小到大,从少到多的原则。

2)配置指定容器,如量杯、烧杯、瓶子等,将每种化学品的 不同配置液依次加入容器中,并充分搅拌使其充分混合。 3)在打开化学品之前,先查看标签,确保名称、浓度、用途 等信息无误。 4)必须按照比例进行配置,并逐一记录每个化学品的配置过程。 5)操作时应倍加小心,避免长时间注视化学品,避免化学品 溅出。在操作过程中如有不舒服,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向班主任汇报。 6)清理过程:将配制好的液体丢入相应的废弃液存储区,将 操作台面及周围清洁整理干净,放归原处。 4. 实验记录与处理 1)记录配液室内每一项涉及化学品的操作,并记录工作人员,操作日期。 2)配制好的液品要贴上标签并记录该液体编号、名称、配制人、配制日期和浓度等信息。 3)实验完成后应将实验器具以及配制好的液体交给实验主持 人审核,由实验主持人决策是否具备实验条件。 4)实验完成后应将实验室内设施及周围环境恢复整洁。 三、操作流程注意事项 1. 配液室采用单人操作,排队按照先来先服务原则。 2. 配液前必须进行实验讲解,并穿上防护用品。 3. 操作时需仔细阅读化学品标签,并按照配方准确配制。 4. 在进出实验室过程中,要保持清洁和整洁,并注意安全。 5. 发现仪器不稳定,仪器损坏、仪器不洁净、仪器异常等情况时,必须及时向主管人员报告。

配液操作规程

配液操作规程 配液操作规程 一、目的 配液操作规程的目的是为了确保配液过程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准确性,保证配液结果的质量,并防止发生事故和污染物质的泄漏。 二、适用范围 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所有需要进行配液操作的场景,包括实验室、工厂、医院等。 三、前期准备 1. 确定所需配液的物质种类、浓度和量,根据实际需要准备好所需试剂和仪器设备。 2. 清洁操作台面,确保无杂物和污染。 3. 检查所需仪器设备的工作状态,确保正常运行。 4. 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实验手套、防护眼镜和实验服。 四、操作步骤 1. 将所需试剂按照配液比例准确称量到配液容器中。 2. 倒入适量的溶剂到配液容器中,慢慢加入并同时搅拌,确保试剂充分溶解。 3. 注意容器的最大容量,避免溢出。

4. 配好的液体,用适当的容器贮存,并贴上标签标明配液内容、浓度、日期和贮存条件。 5. 将使用过的容器、试管等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遵守环境保护规定。 五、注意事项 1. 配液过程中应严格按照配液比例操作,避免因浓度错误导致成品质量不合格或产生副作用。 2. 配液过程中应保持操作台面的清洁整洁,防止污染物质的混入。 3. 操作时应保持稳定,避免剧烈摇晃容器,以免发生溅溢或破碎。 4. 配液容器应选用耐腐蚀、无毒、无味的材料制成,避免对试剂产生污染。 5. 配液过程中如发生意外事故,应立即停止操作,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 六、事故应对和处理 1. 发生意外事故时,要立即停止操作,确保人员安全。 2. 迅速清理溢出物,避免扩散和污染环境。 3. 如有需要,立即通知相关人员和部门,做好事故报告和记录。 4. 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和分析,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七、后期整理 1. 完成配液操作后,及时清洁操作台面和仪器设备。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静脉用药混合调配操作规程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静脉用药混合调配操作规程 一、调配操作前准备: 1、每日配液操作前需参照配液记账与停止医嘱操 作规程进行记账、查找大输液医嘱和重复医嘱。每日 早晨配液前打开药房门口信箱,查看是否有新医嘱, 如有,按照静脉用药集中配置前准备标准操作规程执行。 2、在调配操作前30 分钟,按操作规程启动洁净间和层流工作台净化系统,并确认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操作间室温控制于18C〜26C、湿度40%〜65%室内外压差符合规定,操作人员记录并签名; 3、接班工作人员应当先阅读交接班记录,对有关问题应当及时处理; 4、按更衣操作规程,进入洁净区操作间,首先用蘸有75%乙醇的无纺布从上到下、从内到外擦拭层流洁净台内部的各个部位。

二、将摆好药品容器的药车推至层流洁净操作台附近相应的位置。 三、调配前的校对:调配药学技术人员应当按输液标签核对药品名称、规格、数量、有效期等的准确性和药品完好性,确认无误后,进入加药混合调配操作程序。 四调配操作程序: 1、选用适宜的一次性注射器,拆除外包装,旋转针头连接注射器,确保针尖斜面与注射器刻度处于同一方向,将注射器垂直放置于层流洁净台的内侧。 2、用75°乙醇消毒输液袋(瓶)的加药处,放置于层流洁净台的中央区域。 3、除去西林瓶盖,用75庖醇消毒安瓿瓶颈或西林瓶 胶塞,并在层流洁净台侧壁打开安甑,应当避免朝向高效过滤器方向打开,以防药液喷溅到高效过滤器 上。 4、抽取药液时,注射器针尖斜面应当朝上,紧靠安

甑瓶颈口抽取药液,然后注入输液袋(瓶)中,轻轻摇匀。 5、溶解粉针剂,用注射器抽取适量静脉注射用溶媒,注入于粉针剂的西林瓶内,必要时可轻轻摇动(或置震荡器上)助溶,全部溶解混匀后,用同一注射器抽出药液,注入输液袋(瓶)内,轻轻摇匀。 6、调配结束后,再次核对输液标签与所用药品名称、规格、用量,准确无误后,调配操作人员在输液标签上签名或者盖签章,标注调配时间,并将调配好的成品输液和空西林瓶、安甑与备份输液标签及其他相关信息一并放入筐内,以供检查者核对 7、通过传递窗将成品输液送至成品核对区,进入成品核对包装程序。 8、每完成一组输液调配操作后,应当立即清场,用

配液室操作规程

配液间操作规程 一、称重规则 ①天平应放置在光滑、稳定、无振动的台面上,避免阳光直接照射,禁忌与热源、湿蒸汽以及腐蚀性气体接触。 ②称重前检查天平的稳定性和灵敏度,如有故障,要及时排除。 ③必须根据天平的最大负载和灵敏度对其进行称重,否则易损坏天平及误差超过规定。 ④为方便操作,一般情况下,称量未知药物重量时,砝码放在天平的右盘,药物放在天平的左盘;称量固定重量时,则正好相反。重量不应直接用手测量。 ⑤称重液体时,液体应放在烧杯中。 ⑥称量和加热药物时,应冷却后再称重。 ⑦称重时动作要轻,不要突然大幅增加或减少体重或药物。 ⑧称重后,将砝码放归原处,使刀口休止,减少玛瑙和其他三角形物体的磨损。 ⑨应保持天平的清洁与干燥,以柔软的绢布擦拭为好,不要用砂纸打磨或润滑。天平用后以红黑布罩住,防止灰尘。 ⑩对天平和砝码要定期检查,保持天平处于灵敏和完好状态。 二、计量规则 ①根据待测液体的数量和精度,选择适宜的量器。 ②注意温度的变化,我国规定的仪表刻度为20℃时标注的。 ③量取时量器应保持垂直,当眼睛与液体凹面的最低点处于同一水平时进行读数。不透明液体取表面读数。

④同一个仪表只能测量相同的液体,若量取另一种液体时,应洗净后再用。 ⑤已量取的液体,不要将其放回原始容器中。 ③量取1ml以下的液体时,可用吸量管。1ml的水在20℃当从标准滴定管中均匀流出时20滴。 三、配液缸的处理及应用 配液缸(罐、筒),它应该由优质低碳不锈钢或搪瓷制成,其化学性质稳定,不与药液产生任何反应。 (l)以尼龙刷沾取1%~2%洗涤剂液,从内到外刷牙。 (2)用粗过滤的普通水冲洗内壁和外壁。 (3)用蒸馏水将内壁冲洗数遍,直到乳液中没有氯离子反应。 (4)用注射用淡水冲洗内壁数次,即可使用。 四、聚乙烯塑料管的处理聚乙烯塑料管,它用作输送注射用水和药水的管道,质量必须好。 (l)新的或长期使用的塑料管,用0.5%~l%氢氧化钠液或2%碳酸钠液没顶浸泡30min。 (2)倾去碱液,用粗滤正常水冲洗。 (3)然后浸泡l%盐酸液中5~10min。 (4)倾去酸液,用粗滤正常水冲洗。 (5)用蒸馏水冲洗管道内壁。 (6)用过滤后的注射用水冲洗管道内壁,即可使用安装,或暂将塑料管两端封闭,待用。

GMP质量体系01配液岗位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建立配液岗位标准操作规程,使操作符合工艺要求。 2.范围:适用于配液岗位操作人员。 3.责任:配液岗位操作人员、管理人员、车间质监员对本规程实施负责。 4.内容: 4.1准备 4.1.1领取配液生产指令。 4.1.2操作人员按“人员进入洁净生产区标准操作规程”进入洁净区。 4.1.3检查 ——操作间是否有“清场合格证”副本,设备是否处于“已清洁”状态,并在有效期内。 ——是否有该批的批生产空白记录,和足够数目的标签来标明生产区设备和容器。 ——检查水、电、气是否正常。 ——检查操作间的相对温度是否符合规定。 4.1.4填写操作间状态牌,并挂于规定位置。 4.1.5所有与药液接触的设备部件及工器具、容器已清洗和干燥,并用75%乙醇消毒。 4.1.6贮液罐、配液罐、(200L)型可倾式夹层锅先用饮用水荡洗一次,再用贮存不超过12小时的热纯化水荡洗三次,必要时用75%乙醇消毒。 4.2核对所投料的物料与生产指令是否相符。 4.3操作 4.3.1配料前所使用的量器、衡器应进行调节好。 4.3.2 煮糖:将纯化水放入经清洗洁净的可倾式夹层锅内加至60~70℃后,再将蔗糖缓缓放入并不断搅拌,防止蔗糖粘锅焦化,完全溶解后,稍降温趁热过滤,如果糖液浓度太大时,可加适量经煮沸的纯化水稀释过滤。

4.3.3按生产工艺的要求,依次把原辅料加入3000L型浓配罐内。 4.3.4打开蒸汽进入阀。同时调节下部排冷凝水阀门,使其只排出冷凝水和冷气。 4.3.5接通电源,使其搅拌运转。 4.3.6药液沸腾30分钟,蒸汽进入量减少,药液达到工艺要求(均匀),关闭蒸汽阀,切断电源,停止搅拌运转,排料即可。 4.3.7配液完成后,即送到中间质检室检验,贴示标签,注明品名、批号、数量及生产日期。 4.4如实填写批生产操作记录。 4.5清洁与清场 4.5.1将本班配液所用的工器具按《按洁净生产工器具清洁消毒规程》进行清洁消毒。 4.5.2按《3000L型浓配罐清洁消毒规程》及《可倾式夹层锅清洁消毒》进行清洁、清场。 4.5.3按《洁净区清洁消毒规程》进行清洁消毒。 4.5.4工作结束,按《清场管理规程》进行清场。 4.5.5填写清洁与清场记录,经岗位负责人检查合格后并签名。 4.5.6经车间质监员检查清场合格后,发给“清场合格证”(正副本)。 4.5.8岗位操作人员将“已清洁”状态标志牌挂在适当位置。 4.5.9“清场合格证”正本归入本批生产记录。 4.5.10“清场合格证”副本作为下一个品种的生产凭证附入下一批生产记录或下次清场凭证。

配液工岗位操作规程

配液工岗位操作规程 目的及适用范围 •确保现场配液作业人员健康和安全,防止施工过程中因工作失误而造成对环境的污染,落实化工厂健康、安全和环境承诺,制定本作业指导书以便使作业人员遵守。 适用于所有的油、气井现场液体配制及施工人员的HSE管理和考核,是现场配液作业人员的重要行为规范。 •适用于所有参加现场液体配制和化学作业的人员。 一、岗位职责 •1.加强业务学习,熟练掌握液体配制技术,了解现场所用添加剂的性能和使用方法。 •2.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及“五不配液”的有关要求进行现场配液,保质保量完成生产任务,取全取准各种资料数据,认真填 写好相关记录。 •3.掌握现场急救知识和遇险后的应急措施。 •4.服从统一调度和安排,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二、现场配液操作规程 1.施工设计书的确认 •(1)领取配液任务及施工设计后,认真阅读施工设计,掌握所配液体的类型、数量和配方。 •(2)掌握配液过程中的各种要求、需检测的数据,核对压裂、酸化液配方与添加剂准备量是否相符。 •(3)对施工设计产生疑问时,及时与项目部工程组联系。若需更改,更改后,应有更改人或负责人在更改处签字认可。

2.化工料的准备 •(1)按施工设计中添加剂用料计划领取所需添加剂,填写拉料单。并详细核对实物与施工设计是否相符,包括名称、数量及有无缺漏,并检查添加剂是否有明确的标识、包装是否完好、有无泄漏; •(2)车场、井场和上井途中应做好防雨淋、防盗等措施。3.配液施工前准备工作 (1)进入井场后按规定穿戴好防静电工衣工鞋,戴好安全帽、帆布手套(若配酸,应用塑胶手套,并戴上护目镜、必要时戴上防毒面具)。 (2)上车再次同施工设计以及拉料单核对品名、数量,检查所用添加剂有无缺漏和丢失; (3)从试油队了解各大罐前期配液的种类,按施工设计合理分配大罐。 配制压裂液的原则:前期配制了原胶液、活性水的大罐,仍用来配制原胶液、活性水;交联剂罐必须专罐专用,在未检查并做小样试验前严禁用来配制原胶液;活性水大罐的位置应利于混砂车、供液车的联接,以利于现场施工; 配制酸液的原则是:配制了稠化酸的酸罐,仍用来配制稠化酸,以防止其它酸种因添加剂的不配伍性造成沉淀、交联等质量问题;酸液中添加剂改变时,应考虑酸罐中原有酸液添加剂的配伍性,要做配伍性试验,必要时应建议项目部进行清罐。 4)检测配液水质及pH值、备水数量是否符合施工设计要求。具体按以下要求做: A、若配液用水有异味或肉眼不溶物多,机械杂质超出指标及其它因

配液标准操作规程

配液标准操作规程 目的:阐述配液岗位的标准操作程序,确保工艺步骤正确、规范化。 范围:配液岗位 职责:操作人员应按本规程正确操作,QA人员、车间技术管理员对本规程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监督。 设备:配液罐、冷却罐、不锈钢多功能板框压滤机 规程: 1生产前检查及准备 1.1 车间班组长对工作区进行全面检查,确认上次生产后已清场合格,现场不存在与本次生产无关的物料、文件、记录等,生产设施、设备、使用的容器具均悬挂有符合生产的状态标志。若清场时间已过规定的有效期,应对工作区重新进行清场,经QA检查达到生产要求后才准许开工。 1.2 准备好使用的容器具、工具、岗位记录及足够数量的标签; 1.3 对直接接触药品的设备、容器具、工具的部位用75%乙醇进行消毒; 1.4 按生产指令领取所需物料,并核对品名、批号、数量及合格标志。 2 操作步骤 2.1 向配液罐注入一定量纯化水,加热煮沸,加入蔗糖,启动搅拌,继续加热保持沸腾20~30分钟使蔗糖全部溶解,停止加热,趁热用板框压滤机过滤至冷却罐中。 2.2 按照工艺要求的加料顺序向冷却罐中加入药膏等物料,并加入适量纯化水至规定量,启动搅拌,到达生产工艺规定的时间后停止搅拌,开启冷却水进行冷却。 2.3 将冷却后的药液用板框压滤机过滤至药液贮罐中,标识好。 2.4 具体操作按《PZG-2000L-H配液罐操作与维护标准规程》、《PZG-2000L-H冷却罐操作与维护标准规程》、《不锈钢多功能板框压滤机操作与维护标准规程》进行。 3 生产安全注意事项 3.1 人员 3.1.1 操作人员必须穿戴工作服、鞋、帽及口罩; 3.1.2 生产过程中,操作人员要坚守工作岗位,不得脱岗、睡岗、串岗。 3.2 配液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