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瘤和瘤样病变的分析及治疗

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瘤和瘤样病变的分析及治疗

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瘤和瘤样病变的分析及治疗

1.1 牙瘤是颌骨内较少见的牙源性肿瘤,在牙胚发育到牙本质和釉质形成的阶段时发生。

根据组织排列不同,可分为混合性牙瘤和组合性牙瘤两类。两者临床表现基本相同。

(1)临床表现与诊断:牙瘤多见于青年人。生长缓慢,早期无自觉症状。往往因牙瘤所在部位发生骨质膨胀,或牙瘤压迫神经产生疼痛,或因肿瘤穿破黏骨膜,发生继发感染时,才被发现。牙瘤病员常有缺牙现象。

X线摄片可见骨质膨胀,有很多大小形状不同、类似发育不全牙的影像,或透射度组织的一

团影像。在影像与正常骨组织之间有一条清晰阴影,为牙瘤的被膜。牙瘤与囊肿同时存在者,称为囊性牙瘤。

(2)治疗:可行手术摘除。一般将肿瘤表面骨质凿去后,取出牙瘤并将其被膜刮除,缝合创口。

1.2 牙骨质瘤来源于牙胚的牙囊或牙周膜,其发生与内分泌和局部炎症刺激有关。

(1)临床表现与诊断:牙骨质瘤,多见于青年人,女性较多。肿瘤常紧贴于牙根部,可以单发或多发,硬度与骨质相似。牙髓活力测验阳性。肿瘤生长缓慢,一般无自觉症状,如肿瘤增

大时,可发生牙槽骨膨胀,或在发生神经症状、继发感染、拔牙时始被发现。X线摄片显示

根尖周围有不透光阴影。

临床上偶有家族史(常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牙骨质瘤,且多呈对称性生长,称为家族性多

发性牙骨质瘤。由于可长得很大,故称为巨大型牙骨质瘤。

(2)治疗:可行手术摘除。

2 脉管瘤

脉管瘤亦称管型瘤。系来源于血管或淋巴管的肿瘤或畸形。

2.1 血管瘤是先天性良性肿瘤或血管畸形。多见于婴儿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它起源于残

余的胚胎成血管细胞,临床主要分为三型:毛细管型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蔓状血管瘤。

(1)毛细管型血管瘤:多发于颜面部皮肤,口腔黏膜较少,呈鲜红或紫红色,与皮肤表面平,周界清楚。其外形不规则,大小不一,以手指压迫肿瘤,表面颜色退去;解除压力后,血液

立即充满肿瘤,恢复原有大小及色泽。这种类型的大面积者称为葡萄酒斑状血管瘤。另一类

型为突出皮肤,高低不平,似杨梅状,称为杨梅样血管瘤。

(2)海绵状血管瘤:是由衬有内皮细胞的无数血窦所组成。海绵状血管瘤好发于颊、颈、眼睑、唇、舌或口底部。位置深浅不一,如果位置较深,则皮肤或黏膜颜色正常;表浅肿瘤则呈现

蓝色或紫色。肿瘤边界不太清楚,扪之柔软,可以被压缩,有时可扪到静脉石。体位移动试

验阳性。

(3)蔓状血管瘤:又称为葡萄状血管瘤。是一种迂回弯曲、极不规则而有搏动性的血管瘤。主要是由血管壁显著扩张的动脉与静脉直接吻合而成,故亦有人称为先天性动静脉瘘。多见于

成年人,幼儿少见。常发生于颞浅动脉所在的颞部或头皮下组织中。肿瘤高起呈念珠状,表

面温度较正常皮肤为高。患者可能自己感觉到搏动,扪诊有震颤感,听诊有吹风样杂音。肿

瘤可侵蚀基底的骨质,也可突入皮肤,使其变薄,甚至坏死出血。

对蔓状血管瘤以及深层组织内海绵状血管瘤,为了确定其部位、大小、范围及其吻合支的情况,可以采用动脉造影以及瘤腔造影来协助诊断。

(4)治疗

1)激素治疗:适用于病变较大,用其他方法治疗有困难的婴儿期毛细血管瘤。

2)手术治疗:适用于各型能手术切除者,也是蔓状血管瘤与颌骨中心血管瘤的主要治疗方法。

3)硬化剂注入:一般采用5%鱼肝油酸钠,每1~2周注射1次,多次反复施行。

4)冷冻治疗:适用于表浅而局限的血管瘤,可选用干冰或液氮。

5)激光治疗:适用于表浅较局限的血管瘤。

6)栓塞治疗:适用于蔓状血管瘤。

2.2 淋巴管瘤是淋巴管发育畸形所形成的一种良性肿瘤。常见于儿童及青年。好发于舌、唇、颊及颈部。按其临床特征及组织结构可分为毛细管型、海绵状型及囊肿型三类。

(1)毛细管型:淋巴管内充满淋巴液,在皮肤或黏膜上呈现孤立的或多发性散在的小圆形囊性

结节状或点状病损,无色、柔软,一般无压缩性,肿瘤边界不清楚。口腔黏膜的淋巴管瘤有

时与血管瘤同时存在,出现黄、红色小疱状突起,称为淋巴血管瘤。

(2)海绵状型:为淋巴管极度扩张弯曲,构成多房性囊腔,颇似海绵状。发生在唇、下颌下及

颊部,可使患处显著肥大畸形。发生于舌部时,常合并毛细管型,并呈巨舌症;如长期发生

慢性炎症时,舌体可以变硬。

(3)囊肿型:又称为囊性水瘤。主要发生于颈部锁骨之上,亦可发生于颌下区及上颈部。一般

为多房性囊腔,彼此间隔,内有透明、淡黄色水样液体。肿瘤大小不一,表面皮肤色泽正常,呈充盈状态,扪诊柔软,有波动感。与深层血管瘤不同的是体位移动试验阴性。穿刺可吸出

淋巴液。

(4)治疗:淋巴管瘤的治疗,主要是采用外科手术切除,对范围较大的肿瘤可分期切除。对于

囊肿型也可采用平阳霉素瘤腔注射治疗。

参考文献

[1]郑勤田,伍连康,赵荣大. 平阳霉素治疗小儿血管瘤407例的体会[J]. 中国肿瘤临床,1992,19(3):230-232.

[2]黄达明,王心元,杨庆,等.YAP激光治疗口腔颜面部软组织血管瘤[J]. 口腔医学,1991,

11(1):4-5.

口腔颌面部肿瘤及瘤样病变概论--口腔执业医师考试辅导《口腔颌面外科学》第七章讲义1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 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 上医学教育网 做成功医学人 https://www.doczj.com/doc/5b19303216.html, 口腔执业医师考试辅导《口腔颌面外科学》第七章讲义1 口腔颌面部肿瘤及瘤样病变 第一节 概论 (一)概念 肿瘤是人体正常组织细胞由于内在和外界致病因素长时间的作用,使细胞的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DNA )产生突变,对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去控制而发生异常增生和功能失调所造成的一种疾病。 (二)口腔颌面肿瘤的分类及命名 口腔颌面部肿瘤是按其生长部位、组织来源和生物学特性进行分类和命名。通常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大类。需掌握的几个基本概念; 瘤:一般指良性肿瘤。如牙龈瘤、牙瘤、腺淋巴瘤等。个别以瘤命名的恶性肿瘤在前面均加“恶性”的定语,如恶性黑色素瘤、恶性淋巴瘤、恶性多形性腺瘤等等。 癌:来自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通常称为癌。如舌鳞状细胞癌、腺样囊性癌、下颌骨中枢性鳞癌等等。 肉瘤:来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通常称为肉瘤。如骨肉瘤、横纹肌肉瘤、尤文肉瘤等等。 临界瘤:某些良性肿瘤形态上属良性,病程较长,但常浸润生长,切除后易复发。生物学行为介于良、恶性之间,具有恶性倾向而可能转变为恶性肿瘤的这类肿瘤。如成釉细胞瘤、乳头状瘤、多形性腺瘤等等。 囊肿和瘤样病变:虽不是真性肿瘤,但常具有肿瘤的某些生物学特性和临床表现。 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瘤以牙源性及上皮源性肿瘤为多见,如成釉细胞瘤、多形性腺瘤等;其次为间叶组织肿瘤如管型瘤,纤维瘤等。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以上皮组织来源最多,尤其是鳞状上皮细胞癌最为常见,约占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80%(口腔恶性肿瘤约90%)以上;其次为腺源性上皮癌及未分化癌;肉瘤发生于口腔颌面部者较少,主要为纤维肉瘤、骨肉瘤等。淋巴和造血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如恶性淋巴瘤、白血病等也可首发于口腔颌面部,前者近年来增长趋势迅速。根据国际抗癌联盟(UICC )建议应用于临床的分类中,头颈部癌瘤正式分为七大解剖部位,即唇、口腔、上颌窦、咽(鼻咽、口咽、喉咽)、唾液腺、喉和甲状腺,其中大多部位均位于口腔颌面部。 (三)口腔颌面肿瘤的致病因素 肿瘤病因至今尚未明了,一般认为是外来和内在的多种致病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大多数恶性肿瘤的发生与环境因素有关,长期的临床观察与实验研究表明肿瘤的发生可能与下述致病因素有关。 1.外来因素 (1)物理因素:如热、损伤、紫外线、X 线及其他放射性物质,以及长期慢性刺激等因素。 如舌及颊黏膜癌,可发生于残根、锐利的牙尖、不良修复体等的长期、经常刺激的相应部位。唇癌多发生于长期吸雪茄烟和烟斗的人。灼伤可引起皮肤癌。临床上可看到在瘢痕基础上发生的“瘢痕癌”。颌骨骨肉瘤患者往往可以发现有损伤史。唇癌及皮肤癌多发生于户外工作者,被认为是接受过量的紫外线辐射的缘故。X 线及放射性物质可诱发皮肤癌及骨肉瘤。 (2)化学因素:是肿瘤病因最早受到重视并被证实的因素。煤焦油、吸烟及酒精等均可致癌。 (3)生物因素:某些恶性肿瘤也可以由病毒引起,如鼻咽癌、恶性淋巴瘤,特别是Burkitt 淋巴瘤与EB 病毒有关。近年来还证实了与艾滋病有关的免疫缺陷病毒(HIV )及与T 细胞淋巴瘤有关的人类T 淋巴细胞病毒(HTLV )的存在。特别是近几年国内外的研究均证实:人乳头瘤病毒,特别是HPV 16是诱发人口腔黏膜鳞癌的相关病毒。 (4)营养因素:与口腔癌发生有关的维生素主要是维生素A 、维生B 和维生素E 类缺乏;在微量元素方面发现人体内硒(se )、锗(Ge )、铜(Cu )、锌(Zn )等的含量与比值,以及胡萝卜素类化合物均与癌瘤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 2.内在因素 (1)神经精神因素:包括严重的精神创伤、不正常的精神状态等,导致精神过度紧张,心理平衡遭到破坏,

口腔颌面肿瘤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口腔颌面肿瘤的诊断与治疗进展口腔颌面肿瘤是指发生在口腔、颌骨及其周围组织的各种肿瘤。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口腔颌面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本文将介绍口腔颌面肿瘤的诊断与治疗的最新进展,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诊断进展 1. 影像学技术的应用 影像学技术在口腔颌面肿瘤的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传统的X线片已经被数字化X线摄影、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等高精度影像学技术所取代。这些技术可以准确地显示肿瘤的形态、范围和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以及是否伴有转移,使医生能够更好地制定治疗方案。 2. 分子生物学检测的进展 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为口腔颌面肿瘤的诊断提供了新的手段。通过检测肿瘤细胞的基因变异、蛋白质表达等分子水平的变化,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肿瘤的分子亚型、预测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并指导治疗。近年来,基因测序、蛋白质芯片等技术的应用已成为口腔颌面肿瘤研究的热点。 二、治疗进展 1.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是口腔颌面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开展肿瘤切除手术的可行性越来越高。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肿瘤切除术、颌骨重建术等。并且,利用显微镜、内窥镜等辅助设备,可以提高手术的精确性,减少手术创伤。 2. 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是口腔颌面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传统的放射治疗主要是使用X射线进行,但其对正常组织的损伤较大,容易出现副作用。而近年来,质子和重离子治疗作为新兴的放射治疗方式,具有精确瞄准肿瘤、减少对正常组织损伤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口腔颌面肿瘤的治疗。 3. 靶向治疗 靶向治疗是指通过特定的分子靶点,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的治疗方法。例如,对于口腔鳞状细胞癌,可以采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抑制肿瘤的生长。此外,肿瘤免疫治疗、血管生成抑制剂等也是口腔颌面肿瘤治疗的新方向。 4. 综合治疗 综合治疗是指将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多种治疗方法相结合,以提高治疗效果的方式。综合治疗在口腔颌面肿瘤的治疗中被广泛采用,不仅可以提高治疗的成功率,还可以减少治疗的副作用。 综上所述,口腔颌面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显著的进展。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口腔颌面肿瘤的诊断将更加准确、治疗将更加精确

口腔颌面部肿瘤

口腔颌面部肿瘤 口腔颌面部肿瘤包括良性、恶性肿瘤和瘤样病变,良恶性肿瘤发生率之比约为2:1.其中恶性肿瘤占头颈部恶性肿瘤的4.7%-20.5%,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45%-73.65%.男女性发病率之比为2:1.40-60岁为发病高峰,发生于,60岁以前者占73.65%.肉瘤发生于40岁以下.1影像学检查:X线片可以显示颌骨肿瘤的部位、范围、性质、判断为原发瘤还是邻近组织肿瘤对颌骨的侵犯.颈动脉造影、瘤窦腔造影、涎腺造影可有助于确定某些肿瘤的范围、性质.CT和MRI 常用于显示颌面深部的肿瘤.2穿刺检查:通过穿刺取得标本,观察其物理性状和光镜下的细胞学诊断对肿瘤做出初步诊断.有颌面部肿块的粗针吸和涎腺肿块的细针吸检查.3活组织检查:是较可靠的诊断方法,但不宜用于涎腺肿瘤、恶性黑色素瘤.活检取材后应尽快对肿瘤进行治疗.4B型超声:对囊性、深在的肿物和涎腺肿物的诊断有一定的帮助.5放射性核素扫描:如99m锝、67镓等扫描对颌骨中央癌涎腺淋巴瘤等的诊断有较高的特异性.6化验检查:某些项目对嗜伊红淋巴肉芽肿、骨肉瘤、恶性黑色素瘤等肿瘤和瘤样病变的诊断有一定的特异性.口腔颌面部肿瘤多位置较表浅,易于早期发现,瘤细胞对放疗和化疗多不甚敏感,手术切除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一、软组织囊肿包括涎腺囊肿粘液囊肿、颌下腺囊肿、舌下囊肿、腮腺囊肿、皮脂腺囊肿、皮样和表皮样囊肿、甲状舌管囊肿和腮裂囊肿.涎腺囊肿粘液囊肿流行病多见于青少年,小涎腺囊肿发生于小涎腺分布的口腔粘膜任何部位,但以下唇、口底多发.病因系因小涎腺排泌通道损伤致涎液外溢到邻近结缔组织内潴留而成,或因小涎腺排泌通道阻塞致涎液潴留小涎腺内而成.症状与体征囊肿位于粘膜下,直径从数毫米至2cm,圆形,淡蓝色,软,破溃流出无色透明的粘液后消失,经过一段时间复又出现,多次破溃可变硬韧呈白色.治疗切除囊肿及其邻近腺

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瘤和瘤样病变的分析及治疗

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瘤和瘤样病变的分析及治疗 1.1 牙瘤是颌骨内较少见的牙源性肿瘤,在牙胚发育到牙本质和釉质形成的阶段时发生。 根据组织排列不同,可分为混合性牙瘤和组合性牙瘤两类。两者临床表现基本相同。 (1)临床表现与诊断:牙瘤多见于青年人。生长缓慢,早期无自觉症状。往往因牙瘤所在部位发生骨质膨胀,或牙瘤压迫神经产生疼痛,或因肿瘤穿破黏骨膜,发生继发感染时,才被发现。牙瘤病员常有缺牙现象。 X线摄片可见骨质膨胀,有很多大小形状不同、类似发育不全牙的影像,或透射度组织的一 团影像。在影像与正常骨组织之间有一条清晰阴影,为牙瘤的被膜。牙瘤与囊肿同时存在者,称为囊性牙瘤。 (2)治疗:可行手术摘除。一般将肿瘤表面骨质凿去后,取出牙瘤并将其被膜刮除,缝合创口。 1.2 牙骨质瘤来源于牙胚的牙囊或牙周膜,其发生与内分泌和局部炎症刺激有关。 (1)临床表现与诊断:牙骨质瘤,多见于青年人,女性较多。肿瘤常紧贴于牙根部,可以单发或多发,硬度与骨质相似。牙髓活力测验阳性。肿瘤生长缓慢,一般无自觉症状,如肿瘤增 大时,可发生牙槽骨膨胀,或在发生神经症状、继发感染、拔牙时始被发现。X线摄片显示 根尖周围有不透光阴影。 临床上偶有家族史(常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牙骨质瘤,且多呈对称性生长,称为家族性多 发性牙骨质瘤。由于可长得很大,故称为巨大型牙骨质瘤。 (2)治疗:可行手术摘除。 2 脉管瘤 脉管瘤亦称管型瘤。系来源于血管或淋巴管的肿瘤或畸形。 2.1 血管瘤是先天性良性肿瘤或血管畸形。多见于婴儿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它起源于残 余的胚胎成血管细胞,临床主要分为三型:毛细管型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蔓状血管瘤。 (1)毛细管型血管瘤:多发于颜面部皮肤,口腔黏膜较少,呈鲜红或紫红色,与皮肤表面平,周界清楚。其外形不规则,大小不一,以手指压迫肿瘤,表面颜色退去;解除压力后,血液 立即充满肿瘤,恢复原有大小及色泽。这种类型的大面积者称为葡萄酒斑状血管瘤。另一类 型为突出皮肤,高低不平,似杨梅状,称为杨梅样血管瘤。 (2)海绵状血管瘤:是由衬有内皮细胞的无数血窦所组成。海绵状血管瘤好发于颊、颈、眼睑、唇、舌或口底部。位置深浅不一,如果位置较深,则皮肤或黏膜颜色正常;表浅肿瘤则呈现 蓝色或紫色。肿瘤边界不太清楚,扪之柔软,可以被压缩,有时可扪到静脉石。体位移动试 验阳性。 (3)蔓状血管瘤:又称为葡萄状血管瘤。是一种迂回弯曲、极不规则而有搏动性的血管瘤。主要是由血管壁显著扩张的动脉与静脉直接吻合而成,故亦有人称为先天性动静脉瘘。多见于 成年人,幼儿少见。常发生于颞浅动脉所在的颞部或头皮下组织中。肿瘤高起呈念珠状,表 面温度较正常皮肤为高。患者可能自己感觉到搏动,扪诊有震颤感,听诊有吹风样杂音。肿 瘤可侵蚀基底的骨质,也可突入皮肤,使其变薄,甚至坏死出血。 对蔓状血管瘤以及深层组织内海绵状血管瘤,为了确定其部位、大小、范围及其吻合支的情况,可以采用动脉造影以及瘤腔造影来协助诊断。 (4)治疗

13.口腔颌面部肿瘤重点

第十三章口腔颌面部肿瘤重点 口腔颌面部是肿瘤的好发部位之一,可以发生各种类型的肿瘤。本节仅就口腔颌面部常见的肿瘤作简单的介绍。口腔内的囊肿呈非真性肿瘤,为了便于叙述,也包括在本节之内。 一、良性肿瘤 口腔颌面部可发生各种良性肿瘤。发生于软组织者,如涎腺混合瘤、牙龈瘤、血管瘤、淋巴管瘤、神经纤维瘤、纤维瘤等。发生于骨组织者,如巨细胞瘤、骨瘤等。口腔颌面部还有些良性肿瘤与成牙组织有关,属牙源性的肿瘤,如牙瘤、造釉细胞瘤等。现将几种常见的肿瘤分别叙述如下。 (一)混合瘤(多形性腺瘤)(Mixed Tumor,Pleomorphic adenoma)涎腺混合瘤为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肿瘤之一。来源于涎腺上皮。肿瘤内除上皮成份外,还常有粘液、软骨样组织等。涎腺混合瘤好发于腮腺(图1),其次为腭部及颌下腺。下面以腮腺混合瘤为例叙述其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图1 腮腺混合瘤(左腮部) 【临床表现】 腮腺混合瘤多见于中年。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生长缓慢,病程可达数年甚至数十年之久。肿瘤多表现为耳下区的韧实肿块,表面呈结节状,边界清楚,中等硬度,与周围组织不粘连,有移动性,无压痛。如肿瘤出现下述情况之一时,应考虑有恶变之可能。①肿瘤突然增长迅速加快,②移动性减少甚至固定,③出现疼痛或同侧面瘫等。 【治疗原则】 腮腺混合瘤的治疗以手术彻底切除为原则。术前一般不宜作活检。肿瘤的包膜常不完整,有时瘤细胞可侵入包膜或包膜外组织,若切除不彻底则将复发。故手术时不宜采用剜除肿瘤的方法而应将肿瘤连同其周围的腮腺组织一并切除。术中要注意保持面神经。如有恶性变,应按恶性肿瘤的治疗原则处理。 (二)成釉细胞瘤(Ameloblastoma) 成釉细胞瘤是一种常见的、来自牙源性上皮的颌骨中心性肿瘤。瘤细胞的形态与牙胚中的成釉细胞相似,故称为成釉细胞瘤。

口腔外科学——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

精品文档宝岛优品

口腔外科学 ----- 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 囊肿位置及来源 碌脂腺囊肿一潴置性 「面部J 鼻唇囊肿一非牙源性发育性 暴皮样囊肿1 新药」-甲状舌管襄肿胚胎发育异常性 颈呻黄裂囊肿 「M 」使样亮丽 旧底『领下1舌下B 良囊肿一外遨性 L 始基曩肿―七声叶 「牙源性颌骨囊肿,含牙爨月中二友闫庄 一根尖表肿、残余鼻肿一炎症性 非牙源性发育性强肿一球上颌塞肺、层腭建肿、正中妻触 知识点二 肺癌 囊肿 ----- 痛样病变 良肿 软组织一 颌 骨 皮脂腺囊肿 皮样关皮样囊肿 鼻唇食月巾 甲状舌管理肿 鳏裂戛肿 始垦曩用 含牙囊刖 根尖囊用 正中囊用 昌腭曼刖 球上颌萤 1 1 1 1 1 弼 」牙源性 L 车牙源性 牙静囊 龈脉性 瘤蜩水 色素由 成釉细胞瘤 牙源性角优 囊肿 肤通痛龈痛底颌由 皮唇颊牙舌口上|± 癌症窦性 「软组纺 颌骨.

囊肿特色 L 皮脂牌囊肿一黑色素点--白色凝乳状分泌物--可恶变 L 面部1表皮样囊肿一区别一部位一面团感一豆渣样分 泌物 强唇囊月巾-一部位 -甲状舌管囊肿一部位一随吞咽活动一治疗一可恶变 物部一螭裂囊肿-一部位--消长史一黄色清亮液体一可恶 变 堡性水鹿一部位一黄色膏京液体一透光阳性 j 肢样囊肿一区别一部位一面团感一-豆渣样分泌物 口底i 舌下腺囊肿一部位一淡蓝紫色一气占液 1)面部囊肿 皮脂腺囊肿 病因:由皮脂腺排泄管阻塞,囊内为白色凝乳状皮脂腺分泌物。 特点:中央有黑色素点,可恶变一皮脂朦癌 治疗:梭形切口 皮样或表皮样囊肿 病因:胚胎时遗留组织中的上皮细胞,后者也可因损伤、手术使上皮细胞植 特点: (皮样一皮肤+皮肤附件 囊壁।表皮样一无皮肤的件 皮样一角化物(豆渣样),精下上皮细胞'毛妻和皮脂服 表皮样一角化物(豆渣样) 」皮样一口底正中、赖下正中 ”置।.表皮样一眼脸、眶外皮、耳眼、额 歆组组「 ■颉骨 曩内容物

口腔学笔记 总结7:口腔颌面部肿瘤

口腔颌面部肿瘤 (一)口腔颌面部囊肿Cysts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regions 口腔颌面部肿瘤包括:良性肿瘤(Benign Tumor)、恶性肿瘤(Malignant Tumor)、脉管病变(Vascular Tumor)、囊肿(Cyst)。其中良性多见。 一、口腔颌面部囊肿Cysts of oral and maxilla|facial regions:分为颌骨囊肿、软组织囊肿 1、颌骨囊肿( cyst of jaws):牙源性颌骨囊肿多见(考)。 颌骨囊肿的临床表现: ·无痛性肿胀,生长缓慢 ·骨质逐渐向周围膨胀,向面颊部突出则造成面部畸形,随着囊肿的增大,骨质逐渐变薄,触及乒乓球样感 ·严重时引起病理性骨折 ·邻近牙受压后牙根周围骨质吸收,造成牙的松动、移位 ·发生在上颌骨的囊肿可侵入鼻腔及上颌窦,可使鼻唇沟消失,眶下缘上推,鼻塞,甚至产生复视 颌骨囊肿的手术治疗:彻底清除囊壁组织以免复发,死腔自体骨移植/骨代用品移植(恢复颌骨结构,以后还可以种植牙) ·牙源性囊肿:囊肿波及牙的范围小:保留患牙。囊肿波及牙的范围大:拔牙 2、软组织囊肿(soft tissue cyst): (1)皮脂腺囊肿(sebaceous cyst):好发于面颊部和额部,俗称“粉瘤”。 ·临床表现:感染时可有疼痛和化脓,囊肿的皮肤中心有一黑点,为扩张的毛囊开口,囊内容物为豆渣样。 ·治疗:手术切除囊肿和部分皮肤(含有黑点),防止复发 (2)皮样囊肿和表皮样囊肿 囊肿内容物为白色豆渣样物质。皮样囊肿内容物还含有毛发等皮肤附属器 治疗:手术切除(设计口内或口外切口) (3)甲状舌管囊肿(Thyroglossal tract cyst):胚胎发育时期甲状舌管退化不全 ·儿童多见,多位于颈正中部位。 ·边界清楚,因与舌骨粘连而随吞咽、伸舌而活动。继发感染形成甲状舌管瘘。 鉴别诊断:异位甲状腺 治疗:手术切除囊肿或瘘管,连同舌骨中份一并切除 (4) 涎腺囊肿(salivary gland cyst) 好发部位:下唇和舌下腺 ·粘液囊肿(mucous cyst):下唇多发(考) ·舌下腺囊肿(ranula):青少年单侧舌下口底区肿胀,内容物为唾液,囊肿表面呈淡蓝色,肿胀外形与蛙腹相似,故又称“蛤蟆肿”;治疗需将一侧舌下腺一并切除以避免复发。 二、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瘤Benign tumors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regions

口腔颌面部常见肿瘤

口腔颌面部常见肿瘤 今天我们来学习口腔颌面部常见肿瘤,课堂上将重点讲解口腔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特点及治疗原则;然后具体介绍口腔颌面部几种常见的良性及恶性肿瘤如牙龈瘤、成釉细胞瘤、血管瘤、舌癌等;最后一般介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囊肿及颌骨囊肿的临床表现与治疗原则。要求同学们掌握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鉴别,口腔颌面部常见的良、恶性病变,良性肿瘤及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软组织囊肿和颌骨囊肿(牙源性囊肿、非牙源性囊肿)的特点及处理。 良、恶性肿瘤的特点与治疗原则 口腔颌面部是人体多种重要器官的集中区,解剖结构复杂,且组织发生来自多层胚叶,因此所发生的肿瘤具有类型繁多、生物学特性各异,易早期侵犯邻近重要器官,诸如眼、颅底、颈部的特点,牙源性和唾液的腺源性肿瘤为口腔颌面部所特有的肿瘤。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命名也是包括发生部位、组织来源及生物学特性3个方面,例如上唇血管瘤、下颌骨成釉细胞瘤、舌鳞状细胞癌、上颌骨肉瘤、恶性淋巴瘤等等。 在我国,目前尚无确切的口腔颌面部肿瘤发病率的资料。 在全身肿瘤中,良性与恶性的比例约1:1。但口腔颌面部肿瘤中,良性比恶性多。良性肿瘤以牙源性及上皮性肿瘤为多见,恶性肿瘤以鳞状细胞癌为最常见,口腔癌原发部位以舌癌为最多,近年来女性口腔癌有明显增加的趋势。 尽管口腔颌面部位于浅表部位,张口直视即可见,诊断不应困难,但是有报道临床误诊率高达30%,可能是由于缺乏对口腔癌的认识和重视。因此,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非口腔专业医务工作者也应很好地掌握和熟悉口腔颌面部肿瘤方面的知识。 临床表现与诊断 早期发现,正确诊断是根治恶性肿瘤的关键。在临床上,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易误诊为牙龈炎、损伤性溃疡、上颌窦炎、颌骨骨髓炎、结核等,从而使患者延误或失去治愈的机会。因此,在解决肿瘤的诊断时,首先要区别肿瘤或非肿瘤疾病(如炎症、寄生虫、畸形或组织增生所引起的肿块);其次,要鉴别肿瘤的良恶性质。 (一)病史采集重点应查询最初出现症状的时间,确切的部位,生长速度以及最近是否突然加速生长,这在临床上区分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以及确定晚期恶性肿瘤的原发部位大有帮助。 (二)临床检查望诊和触诊。望诊可以了解肿瘤的形态、生长部位、大小以及有无功能障碍。触诊可以了解肿瘤的边界、质地、活动度以及与邻近组织的关系。在颊部、口底、舌部等的深部肿瘤应进行双手触诊;听诊对血管源性肿瘤的诊断有一定帮助。当怀疑是恶性肿瘤时,应常规对颈部淋巴结进行触诊检查,以判断淋巴结有无转移,同时应对患者全身重要脏器进行检查,以排除肿瘤的远处转移。 (三)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x线摄片主要用以了解骨组织肿瘤的性质以及软组织肿瘤对骨组织的侵犯程度,例如,原发性颌骨内癌,颌骨x线摄片表现为颌骨中央底大口小、呈虫蚀状的骨质破坏区。如为牙龈癌,则表现为底小口大、以牙槽骨为中心向底部破坏。 对恶性肿瘤还应常规行胸部摄片,检查肺部有无转移。造影检查,例如唾液腺造影、颈动脉造影、瘤(窦)腔造影等均可协助决定肿瘤的性质、范围及为治疗提供参考。 计算机体层扫描片(CT)、磁共振成像(MRl)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片(DSA)对口腔颌面部深部肿瘤的诊断,特别是MRI对深部软组织肿瘤的分辨率十分精确,同时也提供手术范围的精确性。

口腔颌面部肿瘤治疗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展望

口腔颌面部肿瘤治疗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展望 口腔颌面部肿瘤是指生长在口腔、颌面部的恶性或良性肿瘤,不同于其他部位 的肿瘤,对患者的生活、饮食、言语等方面的影响非常大。随着生活方式和环境的改变,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然而,现在口腔颌面部肿瘤治疗 仍面临许多挑战,包括治疗效果不佳、复发率高、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等问题。那么,口腔颌面部肿瘤治疗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是什么呢? 一、现状 目前,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对于早期发现的肿瘤,手术仍然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手术可以通过切除肿瘤及患者周围组织或进行局部复原手术,对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做出了一定的改善。然而,对于早期发现或者无法手术切除的患者而言,放疗和化疗的使用也变得越来越常见。 目前,化疗和放疗在口腔颌面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最大限度 地降低患者的痛苦和不良反应,临床医生现在通常会使用一定的化疗和放疗联合用药。这些应用包括:对老年人和其他身体较差的患者采用化疗或放疗有明显的疗效,保守的治疗方式更适用于那些治疗效果不佳或不能接受手术的人。此外,融合不同的治疗方法也被研究和推广,以便于提高治疗的整体效果。目前,临床医生普遍认为放疗和化疗的联合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 二、发展趋势展望 虽然口腔颌面部肿瘤治疗目前存在很多问题,但是医学科技的进步仍在悄然改 变着每一个患者的命运。当前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传统治疗方法不能令患者满意,因此尾注给大家推荐几个未来发展趋势。 1.靶向治疗

靶向治疗是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发现的口腔颌面部肿瘤抑制因子,以及其他抗癌 药物,引入患者体内产生的免疫反应,从而识别和攻击恶性肿瘤细胞,并防止肿瘤细胞扩散。目前,口腔颌面部肿瘤中多靶点联合治疗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青睐,并返回改进患者的生存率。 2.光动力治疗 近年来,光动力治疗在口腔颌面部肿瘤治疗上的应用被广泛研究。光动力治疗 可以在不对组织造成严重伤害的情况下破坏恶性肿瘤细胞,减少患者对放疗、化疗的需求,还可以大幅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被认为光动力治疗在治疗口腔颌面部肿瘤上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现在已经成为口腔颌面部肿瘤治疗的热门研究方向之一。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医学实践经验的提高,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治 疗越来越趋于多元化和个性化。未来,口腔颌面部肿瘤治疗的发展方向也越来越多,一定会有更多的治疗技术得到发展,让患者的痛苦降到最低,生活质量得以提升。

口腔颌面部肿瘤的诊治研究

口腔颌面部肿瘤的诊治研究 口腔颌面部肿瘤是指发生在口腔、颌面部及颈部的恶性或良性肿瘤。这类疾病不仅对个人健康和生活带来威胁,同时也给医疗卫生部门带来很大的压力。由于口腔颌面部肿瘤早期病情难以发现,且治疗难度大、风险高,所以对于这种疾病的诊治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口腔颌面部肿瘤的诊断首先是依靠临床症状、病史以及影像学检查。临床上常见症状为疼痛、出血、溢脓、口臭、反复感染等。而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口腔内照相、B超、CT、MRI等。其中,MRI是目前最为常用的检查手段。这样的诊断方法不仅能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的评估,还能够给医生提供参考,为患者的治疗提供依据。 治疗方案的制定是口腔颌面部肿瘤治疗的关键。在此过程中需要依据患者的肿瘤种类、病情进展、个人情况等综合考虑,制定出最合适的治疗方案。较早期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根治手术、化疗、放疗等,而目前随着科技的发展,尤其是微创技术的应用,治疗方式更加多样化。比如,外科手术已经采用了更加精密、微创的方法,如光学放大手术镜、透视技术等,这使得手术创口更小、术后恢复也更快。同时,对于复杂的大块头肿瘤,采用放疗或化疗辅助治疗亦是不错的选择。 然而,治疗方式的多样化也给口腔颌面部肿瘤治疗带来了不小的难度。在不同的治疗方式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可能会引起不可预知的后果。因此,对于患者的治疗要求更为精细和全面,不仅要对患者的病情、肿瘤位置及大小、个人身体情况等进行全面的考虑,还需要制定出综合性的治疗方案。这样的方案也需要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情况随时进行调整,以达到对患者身体的最佳保护与治疗。 除了治疗方式的多样化,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治疗还需要围绕着严格的治疗规划和标准展开。这就需要医生团队必须在治疗过程中进行综合性评估,全面核实患者的临床症状、病情进展、影像学检查以及治疗方案等信息,才能给患者制定出最合

口腔医学中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治疗进展

口腔医学中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治疗进展 近年来,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口腔医学领域在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口腔颌面部肿瘤是指发生在口腔和颌面部的恶性或良性肿瘤,包括口腔黏膜、舌、唇、颌骨等部位的肿瘤。本文将介绍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治疗进展,包括早期诊断、手术治疗、辅助治疗等方面。 一、早期诊断 早期诊断是口腔颌面部肿瘤治疗的关键。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进步,口腔医学领域采用了一系列先进且无创的检测手段,如CT、MRI和超声等,可以准确评估肿瘤的位置、大小和侵袭深度,有助于早期发现肿瘤并进行早期治疗。此外,口腔医生还可以通过活检等方式获取组织样本,进一步明确肿瘤的类型和恶性程度,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准确依据。 二、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是口腔颌面部肿瘤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早期诊断的关键是早期治疗,对于早期肿瘤,手术切除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改进和精细化,切除范围得到控制的同时,对肿瘤组织的损伤更小。并且,微创手术技术的引入进一步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效果,减少了手术创伤和复原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辅助治疗

口腔颌面部肿瘤的辅助治疗在手术后的康复阶段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辅助治疗包括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等,可以减少术后复发和转移的 风险,提高治疗效果。放疗通过利用高能射线直接杀死癌细胞来控制 和杀灭肿瘤,化疗通过使用抗癌药物干扰或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靶向治疗则是通过作用于特定的分子结构来选择性的杀死癌细胞。 四、研究进展 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治疗进展不仅仅局限于以上方法,还有很多新的 治疗方法正在不断研究和尝试,以提高治疗效果。例如,免疫治疗、 基因治疗、药物载体技术等都是当前口腔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免疫 治疗通过激活或增强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抵抗癌细胞,基因治疗则 是通过改变人体细胞的基因来达到治疗的目的,药物载体技术则可以 提高药物在肿瘤组织中的靶向性和疗效。这些新的治疗方法有望为口 腔颌面部肿瘤的治疗带来新的突破。 综上所述,口腔医学中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治疗进展为患者提供了更 加精准和全面的治疗选择。早期诊断、手术治疗、辅助治疗等方法的 不断改进和应用,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此外,不断 涌现的新的治疗方法为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相信 在不久的将来,口腔医学领域将会有更多的突破和进展,为口腔颌面 部肿瘤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十七口腔颌面部肿瘤病案分析4学时

实验十七口腔颌面部肿瘤病案分析(4学时) [目的和要求] 从具体的病案分析,使理论联系实际,从而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 [方法和步骤] 前两学时由同学到病房,对指定之病例独立询问病史和书写病历,后两学时进行讨论,讨论中要求同学个个发言,由教师引导,逐步深入,正确地进行综合与分析,通过讨论明确诊断与治疗。 肿瘤病案一 病员:张××,性别:男,年龄:41岁,职业:农民 主诉:左面部肿胀流脓4月 现病史:4+月前,左上大牙因疼痛而拔除,拔牙2小时后,右面部不慎被锄头柄碰伤,微痛,皮肤未溃破,也未流血。第二天右面部开始肿胀、热痛。10天以后在当地“乡社医 院”作切开引流,放出少许脓液,肿胀并未减轻,反而加剧。又用中药外敷,肿胀开始消退,但未完全消失。1月后口内右上牙龈处开始流脓,并有豆渣样物,右面部也出现了3个瘘孔向外排脓,入院20天前,右上唇开始麻木,感觉迟钝,患病以来全身情况好,食欲正常,既往体健。无特殊。 家族史,既往史,略。 检查: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清合作 T37℃ P62次/分 R18次/分 BP118/76mmHg 胸部、腹部、脊柱四肢、神经反射正常 颌面外科情况: 面部左右不对称,右面部上起眶下缘、下至鼻翼,内起鼻梁,外至颧突处为红肿压痛, 眶下缘外侧有瘘管,深1cm,可探及骨面,颧部有一溃疡面约1.5×2.5cm2大小,有突起之肉芽组织,该处有深达5cm探及软组织未达骨面,鼻尖、上唇偏向左侧,右上唇感觉迟钝,张口度正 常,口腔卫生欠佳,765|缺失,8|叩痛+++,松动+,4-1|叩痛+-++,松动+-++,右上颌骨X线片检查(华氏位及上颌骨正侧位咬合片)。 右侧眶下缘有病理骨折,靠内分有死骨形成,在眶下缘之颧部有0.3×0.2cm2大小透光度增加区,近颧部下部有0.5×0.4cm透光度增加区,右侧上颌窦边缘不清浑浊,右侧鼻腔较左侧狭窄。 [思考题]: 请提出诊断及诊断依据,并提出进一步检查及治疗意见。 肿瘤病案二 病员:余××性别:男年龄:90岁职业:干部病历号码:38141 主诉:右面部有一渐进性长大无痛包块3月余 现病史:3个月前,患者右下后牙疼痛,当地医院行开髓治疗后仍痛,并且松动;给予拔除,然后感疼痛,给予治疗,同时发现右面后下处有一小包块,经抗炎治疗,包块呈无痛性增大现象,当地医院一个月前活检为“慢性炎症”。余正常。 过去史:30年前患肺结核治愈,2年前左脚外伤。 家族史:略 检查: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清合作

资料:口腔颌面部肿瘤及瘤样病变

口腔颌面部肿瘤及瘤样病变 概论 概念及病因:肿瘤是人体正常组织细胞由于内在和外界致病因素长时间的作用,使细胞的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DNA)产生突变,对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去控制而发生异常增生和功能失调所造成的一种疾病。 口腔颌面肿瘤的分类及命名 瘤:良性 癌: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 肉瘤: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 临界瘤:成釉细胞瘤 囊肿和瘤样病变:具有肿瘤的某些生物学特性和临床表现。 良性肿瘤: 牙源性、上皮源性肿瘤(成釉细胞瘤、多形性腺瘤); 间叶组织肿瘤(管型瘤、纤维瘤)。 恶性肿瘤: 上皮组织来源最多,以鳞状上皮细胞癌多见(80%); 其次为腺源性上皮癌和未分化癌。 口腔颌面肿瘤的致病外来因素 物理因素:如热、损伤、紫外线、 X线及其他放射性物质,长期慢性刺激。 化学因素:煤焦油、吸烟及酒精。 生物因素:病毒。 营养因素:维生素A、B、E及微量元素缺乏。 口腔颌面肿瘤的致病内在因素 神经精神因素。 内分泌因素:紊乱,肿瘤乳腺癌、宫颈癌→口腔癌。 机体免疫状态。 遗传因素:家族史。 基因突变。 口腔颌面肿瘤的临床表现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鉴别 良性肿瘤恶性肿瘤

发病年龄任何年龄癌(老年),肉瘤(青壮年) 生长速度慢快 生长方式膨胀性浸润性 周围组织关系有包膜,界清,移动侵犯破坏周围组织,界不清,活动受限 症状无症状局部疼痛,麻木,头痛,开口受限,面瘫,出血 转移无转移 续表 良性肿瘤恶性肿瘤 机体影响一般无影响,生长在要害部位或发生并发 症时,可危及生命 影响大,迅速发展,转移和侵及重要脏器及 发生恶病质而死亡 组织学结构细胞分化良好,形态和与正常相似 细胞分化差,形态和呈异型性,有异常核分 裂 原位癌:癌初起局限于黏膜内或表层中。 癌的分型 溃疡型:皮肤或黏膜浅部 外生型(菜花状) 浸润型 肉瘤:多见于儿童及年轻人,起自深部间叶组织。早期即呈边界不清、质地较硬、不能移动的肿块。常见有纤维肉瘤和骨肉瘤。 口腔颌面肿瘤的诊断 临床检查:望、触、听。 辅助检查:影像学检查。 病理学检查: (1)切取或钳取活组织检查 (2)吸取活组织检查 (3)切除活组织检查:小型肿瘤或淋巴结。

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治疗进展

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治疗进展 口腔颌面部肿瘤是指发生在口腔、颌面部及相关组织的各类肿瘤,包括良性和恶性。在临床实践中,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治疗一直是临床医生的难题。不久前,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治疗也正在发生一场革命性的变化。 先进的手术技术 在早期诊断的情况下,手术是治疗口腔颌面部肿瘤的首选方法。传统的手术治疗通常需要开刀切除病变组织,这种方法虽然可以达到彻底清除肿瘤的目的,但是伤口大、恢复慢、术后危险性高等问题不容忽视。 现在,随着先进手术技术的引入,许多先进的手术技术也逐渐出现在临床实践中。其中,微创手术技术、内镜手术技术、激光手术、机器人辅助手术等都已成为常用的手术技术。通过这些先进的手术技术,创口可以减小到最小,恢复速度也大大加快。 放疗和化疗 除了手术,放疗和化疗也是口腔颌面部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放疗通过利用高能量射线来破坏肿瘤细胞,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放疗通常用于那些手术不太容易切除的肿瘤或者是为了防止病情复发。 化疗是利用药物杀死肿瘤细胞,与放疗不同,它可以通过全身化疗来治疗部位较难接触的肿瘤或者是增强手术的效果。尽管放疗和化疗为治疗口腔颌面部肿瘤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但是它们也带来了一些不良反应,这也是它们在治疗中的一大难点。 免疫治疗

近年来,免疫治疗成为口腔颌面部肿瘤治疗的新方向。免疫治疗的理论基础是通过强化机体的免疫系统来攻击和杀死癌细胞。通过免疫治疗,可以在不破坏正常细胞的情况下杀死肿瘤细胞,从而减轻治疗时对患者的侵袭性。 目前,全球范围内正在针对免疫治疗进行许多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免疫治疗可能为那些无法接受传统治疗方案的患者提供一个新的选择。同时,免疫治疗还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治疗正在经历一个巨大的变革。对于临床医生来说,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是关键。相信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革新,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治疗将越来越成功,带给患者更多的希望和信心。

口腔医学中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化疗方案

口腔医学中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化疗方案 口腔颌面部肿瘤是发生在口腔和颌面部的异常细胞增殖,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和健康。化疗是一种常见的治疗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方法之一,能够通过药物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分裂,以达到减轻病情和提高患者生存率的目的。本文将介绍口腔医学中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化疗方案。 一、药物选择 治疗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化疗方案需要准确选择药物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性别、肿瘤的类型和分期、病情的严重程度等因素,医生会选用合适的抗肿瘤药物。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顺铂、多柔比星、卡铂、依托泊苷等。这些药物能够干扰肿瘤细胞的DNA合成和修复过程,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二、疗程和剂量 化疗方案还需要明确疗程和药物的剂量。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化疗的次数和间隔时间。一般来说,化疗的周期为3-4周,连续进行多个周期,以保证药物的疗效。剂量的选择会根据肿瘤的分期和患者的身体情况来确定,医生会选择适当的剂量以最大程度减轻不良反应的发生。 三、联合治疗 为了提高治疗效果,口腔医学中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化疗方案通常会与其他治疗方法进行联合。常见的联合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和靶向治

疗等。手术可以切除肿瘤组织,减轻肿瘤的负担;放疗通过高能射线杀灭肿瘤细胞;靶向治疗则是利用特定的药物针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目标进行干预。这些联合治疗的方法能够互相补充,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四、不良反应管理 化疗是一种具有一定毒性的治疗方法,会引起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脱发、食欲不振等。在口腔医学中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化疗方案中,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不良反应管理。例如,通过给予抗恶心药物缓解患者的恶心呕吐症状;通过使用头皮冷却帽来减轻患者脱发的程度。此外,医生还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的护理措施,减少不良反应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五、化疗后的随访和监测 在化疗结束后,患者需要进行定期的随访和监测。口腔医学中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化疗方案结束后,肿瘤复发和转移的风险仍然存在。通过定期的口腔检查、影像学检查和肿瘤标志物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提高复发和转移的早期诊断率。 综上所述,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化疗方案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够帮助患者减轻病情、提高生存率。然而,在使用化疗药物时需要准确选择药物,并明确疗程和剂量,同时与其他治疗方法进行联合,全面管理不良反应,并进行定期的随访和监测。这些措施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治疗效果,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

颌面部肿瘤的护理常规

颌面部肿瘤的护理常规 【概念】口腔颌面部是肿瘤的好发部位之一,可以发生各种类型的肿瘤。良性肿瘤(牙龈瘤、血管瘤等),恶性肿瘤(唇癌、舌癌、颊癌、牙龈癌、口底癌、口咽癌、颜面部皮肤癌)。 【治疗方式】 1.手术治疗 2.放化疗 3.免疫治疗 4.生物治疗 5.中药辅助治疗 【护理措施】 一.入院护理 (一)评估: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精神、既往史、过敏史、各种风险因素评估 (二)病情观察 1.牙齿有无龋坏、松动,有无疼痛、舌运动受限、说话、进食、及吞咽困难,有无面部畸形、咬合关系紊乱、颌面部溃疡、肿块、糜烂、出血、口底白斑、语音不清、淋巴结转移等情况。 2.辅助检查(穿刺、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 3.护理措施:根据医嘱给予患者相应级别护理及饮食,对症治疗(监测血压、血糖、生命体征变化),根据各种风险评估情况给予相应的

预防措施并完善相关检查。 二.术前护理 1.饮食护理:术前晚进食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饮食,成人术前8小时开始禁食,术前4小时禁饮,小于3岁的婴幼儿术前6小时禁食固体食物、配方奶粉等,术前4小时禁母乳,术前2小时禁饮。 2.呼吸系统准备:戒烟2周,练习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 3.适应性训练:床上大小便训练。 4.皮肤准备:皮肤准备是预防切口感染的重要环节,面部手术应进行面部剃须、剃净患侧耳后3-5cm毛发,并剪去鼻毛,涉及头皮或额瓣转移的手术需剃光头发。术前一日做好个人卫生,如剪指甲、理发、沐浴、口腔清洁等准备工作,告知患者取下身上金属、眼镜、手表、活动假牙、手机、钱包等贵重物品交家属妥善保管。 5.抗生素皮试,预防感染。 6.心理护理:告知手术方法、术后恢复过程及预后情况,消除顾虑。 三.术后护理 (一)评估:患者神志、精神、生命体征、手术方式、麻醉方式、术中输血、补液、用药等情况、自理、跌倒坠床、压疮、疼痛、导管等风险评估。 (二)体位与活动:全麻术后未清醒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麻醉清醒、血压平稳后取半卧位,以利呼吸和引流,减轻颌面部肿胀、疼痛,如有游离皮瓣者,应采取平卧位,头制动3-5天,以防止皮瓣痉挛,术后早期床上活动,进行踝泵运动,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