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word版)课堂=-东亚与日本导学案(公开课)

(完整word版)课堂=-东亚与日本导学案(公开课)

(完整word版)课堂=-东亚与日本导学案(公开课)
(完整word版)课堂=-东亚与日本导学案(公开课)

高二地理SJDL-07

《东亚与日本》导学案

编写人:贺艳审核:高二地理组编写时间:2015年07月20日班级:__________ 组别:_________ 组名: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完成等级更正等级

【学习目标】

1.正确识记东亚的地位和范围、主要海洋、岛屿及半岛。

2.理解东亚季风气候的成因和特点以及显著的原因。

3.识记日本的岛屿、邻海、和自然条件的特点。

4.理解日本发达的经济、工业分布与城市。

5.使学生学会用综合分析和比较的方法来研究有关区域的问题,

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难点】

1.季风气候成因与特点的分析与应用

2.日本工业分布及原因分析

【学法指导】读图综合分析、比较法

【知识链接】地理特征描述与比较、典型特征的成因分析

【学习过程】

【课前自主梳理知识----预学案】

一.填图:读东亚图,识别图中序

号代表的地理事物。

1 写出国家及其首都: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

④__________;⑤__________;

2 边缘海:⑥__________、⑦

__________、⑧__________、⑨

__________、⑩__________。

3 东亚最大半岛是_______________,

最大群岛是__________________。

二.东亚自然地理特征(学生读图)

某地地理特征的表述:

①自然特征: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土壤、生物、水文、

自然资源(最好具体到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的名称)

②社会经济特征:交通、工农业、人口

(一)位置和范围: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交通战略位置等

1 经纬度位置:

2 海陆位置:

3 范围:东亚5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地形特征:从地势高低、地形种类及其分布、地面起伏状况、特殊地貌等方面

描述东亚地形特征:

1 地势:

2 地形类型及分布:

3 海岸线

(三)河流

主要流向:

主要河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气候:

①季风气候显著:

成因:

②主要气候类型:

A、_____气候:

分布:中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南、日本和朝鲜半岛南部;

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一月均温在0°C以上;

B、_____气候:

分布:中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北、日本和朝鲜半岛北部。

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一月均温在0°C以下;

C、_____气候:

分布:中国西北部、蒙古;

特点:冬冷夏热,全年干旱少雨。

③东、西部气候差异:西部气候大陆性明显,向东大陆性减弱,__性增强。

三.东亚人文地理特征

1 人口:数量,分布,主要集中在,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

2 农业:东部平原以业为主,粮食作物为和水稻。

西部高原以业为主

3 工业:东部交通,科技发达,对外贸易条件优越,工业以型为主

西部内陆地区,资源丰富,以型工业为主

四.日本

1读图,自主完成相关问题

(1)标出经纬度和四个大岛名称

(2)用字母在图上标注地理事物位置:

A.日本海、B.濑户内海、

C.朝鲜海峡、D.关东平原、

E.富士山、F.首都东京

(3)用∥∥标出四大工业区的位置,并

写出名称。

2自然地理概

(1)领土组成:由、、、四个大岛和一些小岛组成。

(2)地形:山地、丘陵占国土的,平原狭小,平原是最大平原;

全国最高峰是;位于板块与板块交界处,

多、;海岸线,港湾优良。

(3)气候类型:和季风气候

(4)资源:

丰富的资源:资源,资源和地热资源

缺乏的资源:资源

3经济地理特征

(1)工业:

工业部门:、汽车、造船、电子、纺织等部门;

工业分布: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

(2)农业:

日本的耕地很少,农业现代化生产方式多采用。

在日本北海道渔场附近,寒流与暖流交汇,形成了世界四大渔场之一。

【典例探究------导学案】

【探究一】【当堂检测】1、读“亚洲1月和7月气压和风向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东亚地区冬季盛行,夏季盛行。

(2)冬季,陆地与海洋相比,气温低,气压高,风由吹向。夏季,陆地与海洋相比,气温低,气压高,风由吹向。(3)冬季风盛行时,亚洲东部地区气候特点是,夏季风盛行时东亚东部近海地区降水量,往西北内陆,雨量逐渐,中国西北内陆和蒙古境内难以受到夏季风的影响,降水,属于气候。

【探究二】看亚洲的气候分布图:

(1)简述日本的气候类型及其气候特征(海洋性特征)

(2)简述日本东海岸(太平洋沿岸)夏季多降雨及

西海岸(日本海沿岸)冬季多降雪的原因。(重难点)

【探究三】:日本经济(重难点)

(1)分析日本经济发展的有利及不利条件,发展途径?

(2)分析日本工业主要分布于沿海地区的原因?

【课后检测-----固学案】

1. (A级)东亚地势的总特点表现为()

A.西高东低、呈阶梯状下降

B.中部高、四周低,高差较大

C.东南高、西北低

D.自西北向东南降低

2. (A级)日本河流短小、水流湍急的主要原因是()

①国土面积狭小②森林资源丰富③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④降水丰富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读日本山河分布示意图及富山市气温和降水季节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3-5

3.(A级)富山市的气候类型为()

A.地中海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4.(A级)关于富山市降水特征及其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A.冬季降水丰富,处于冬季风迎风坡

B.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常年受西风影响

C.夏季降水较少,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

D.降水总量丰富,常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

5.(B级)日本IT工业集中在甲岛,被称为“硅岛”,其原因是该岛()

①环境洁净②海运便利③现代高速交通便利④劳动力丰富⑤科技发达

下图示意日本本州岛部分地区

樱花初放日期。完成6-8题。

6.(A级)导致该岛滨海地区樱花初

放日期自南向北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

A.地形

B.太阳辐射

C.土壤

D.降水

7.导致N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地早

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洋流

C.土壤

D.降水

8.导致P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N地晚的主要因素是 ( )

A.地形

B.洋流

C.太阳辐射

D.降水

9.日本一月0℃等温线与北纬38度纬线基本吻合,中国一月0℃等温线与北纬33度纬线基本吻合,该事实说明( )

A.日本一月平均气温受冬季风影响大

B.日本南北温差大

C.日本常绿阔叶林的分布纬度比中国高

D.日本雨季开始时间比中国早

10.(A级)下面是乌兰巴托、平壤、东京三城市的气候资料,读后回答问题。

(1)A城市名称是,

B城市名称是,

C城市名称是。

(2)城市A的气候类型是,其最高气温出现在8月,说明该地气候受的影响较大。

(3)城市B的气候类型是,气候的成因是。(4)城市C的气候类型是,其气温的年较差最,降水量最,说明该地的气候受的影响较大。

(5)从城市A经城市B到城市C,其气候具有从性向性过渡的特点。

11. (B级)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日本河流众多,大多发源于中部山地。位于太平洋沿岸的山区年降水量多迭3000毫米,而面临日本海的地区与濑户内海沿岸地区年降水量较少。

(1)从河流的长度、流域面积、水流速度、流量季节变化等方面,归纳日本河流的主要特征。

(2)说明日本河流在航运、水能利用方面的价值。

(3)一般而言,夏季日本太平洋沿岸河流径流量大于日本海沿岸河流,其原因是什么?而日本太平洋沿岸地区的水资源却显得较为紧张,原因又是什么?

(4)濑户内海沿岸地区河流在冬、夏季节的降水补给均比较少,解释其原因。

【课后反思】

答案

一.填图:

1 写出国家及其首都:

①中国②蒙古(乌兰巴托)③日本(东京④朝鲜(平壤)⑤韩国(首尔)

2 边缘海:⑥渤海⑦黄海⑧日本海⑨南海⑩东海

3 东亚最大半岛是朝鲜半岛,最大群岛是日本群岛

二.东亚自然地理特征(学生读图)

(一)1 经纬度位置:

2 海陆位置: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部

3 范围:东亚5国为中国,日本,朝鲜,韩国,蒙古

(二) 1 地势:西高东低

2 地形类型及分布:西部多山地高原;东部平原、丘陵

3 海岸线曲折

(三)主要流向:大河自西向东; 主要河流长江、黄河、珠江

(四)气候:

①成因:地处最大的大陆,面对最大的大洋,海陆势力性质差异

②主要气候类型:

D、亚热带季风气候:

E、温带季风气候:

F、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东、西部气候差异:西部气候大陆性明显,向东大陆性减弱,海洋性增强。

三.东亚人文地理特征

1 人口:数量多,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平原,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

2 农业:东部平原以种植业为主,粮食作物为小麦和水稻。西部高原以畜牧业为主

3 工业:东部交通便利,科技发达,对外贸易条件优越,工业以技术导向型为主

西部内陆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以原料导向型工业为主

五.日本

2自然地理概(1)领土组成:由北海道、本州、九州、四国四个大岛和一些小岛组成。(2)地形:山地、丘陵占国土的 3 ,平原狭小,关东平原是最大平原;全国最高峰是富士山;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海岸线曲折,港湾

优良。

(3)气候类型: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4)资源:丰富的资源:水力资源,森林资源和地热资源

缺乏的资源:矿产资源

3(1)工业部门:钢铁、汽车、造船、电子、纺织等部门;

工业分布: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

(2)日本的耕地很少,农业现代化生产方式多采用小型机械化

在日本北海道渔场附近,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交汇,形成了世界四大渔场之一。

【典例探究------导学案】

【探究一】1(1)东亚地区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

(2)冬季,,陆地气温低,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夏季,海洋气温低风由海洋吹向陆地。(3)冬季风盛行时,亚洲东部地区气候特点是寒冷干燥,夏季风盛行时东亚东部近海地区降水量丰富,往西北内陆,雨量逐渐减少,中国西北内陆和蒙古境内难以受到夏季风的影响,降水稀少,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探究二】(1)简述日本的气候类型及其气候特征(海洋性特征)

①气候类型:南部为亚热带季风,北部为温带季风

②气候特征:A温差小B年降水量丰富且季节分配均匀

(2)简述日本东海岸(太平洋沿岸)夏季多降雨及西海岸(日本海沿岸)冬季多降雪的原

①夏季东南风带来海洋水汽,东海岸为迎风坡,

②冬季西北风经过日本海带来充足水汽,西海岸为迎风坡

【探究三】(1)分析日本经济发展的有利及不利条件,发展途径?

①有利:A海岸线曲折B劳动力素质高C资金、技术力量雄厚

②不利:A矿产资源短缺B国内市场狭小C与亚洲其它国家关系紧张

③途径:A发展海运B开拓国际市场

C发展“加工贸易型”进口原料-加工-出口产品

(2)分析日本工业主要分布于沿海地区的原因?

①平原面积广大②海运便利③人口密集

【课后检测-----固学案】

1-5 ABDA①②③ 6-9 BBAC

10(1)A 东京,B 平壤,C 乌兰巴托。

(2)城市A的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说明该地气候受海洋的

(3)城市B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气候的成因是海陆势力性质差异明显。(4)城市C的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其气温的年较差最大,降水量最少,气候受大陆的影(5)从城市A经城市B到城市C,其气候具有从海洋性向大陆性过渡的特点。

11.(1)从河流的长度、流域面积、水流速度、流量季节变化等方面,归纳日本河流的主

河流较短,流域面积小,水流速度快,流量季节变化较大

(2)说明日本河流在航运、水能利用方面的价值。

①河流短小急促,不利于内河航运②河流落差大,水量大,水能丰富

(3)夏季东岸降水多于西岸;东岸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对水资源需求量大

(4)濑户内海沿岸地区河流在冬、夏季节的降水补给均比较少,解释其原因。

冬季,南部山脉阻挡;夏季,北部山脉阻挡

九年级上册历史第11课 《古代日本》导学案|人教部编版

第11课古代日本 学习目标 1、知道大和政权统一日本。 2、识记大化改新的内容,理解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3、了解日本武士和武士集团的形成及幕府统治的概况。 重点难点精归纳 认识日本大化改新效法中国的原因及大化改新的性质和作用 1、原因 (1)隋唐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处于繁盛阶段,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对周边国家有很强的吸引力和辐射力。 (2)日本大批留学生从中国学成回国,对比两国国情,他们深感日本的落后和中国的繁盛,产生了改革求新的要求,充当了大化改新的推动力量。 2、性质: 大化改新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隋唐的经济和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封建地主阶级的改革。 3、作用:它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建立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经济得到发展;日本从野蛮落后的奴隶社会步入封建社会,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巧助记 统一日本是大和, 外来借鉴仿隋唐。 孝德天皇来改革, 中央集权封建立。 之后土地兼并盛, 武士壮大集团兴, 幕府统治权力大, 天皇实际成摆设。 典型例题巧突破 考点一6世纪前的日本 例1、中国古书这样记载: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第一次统一“大小数百国”的是() A.大和 B.高丽 C.琉球 D.新罗 解析: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5世纪初,在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统一了日本。答案:A 考点二大化改新

例2、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废除贵族私有的屯仓、田庄和部民,把土地和部民一律收归国家所有;中央设二官八省一台,地方设国、郡、里。此段材料反映的是()A.大化改新的背景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B.大化改新的内容 C.大化改新的性质 D.大化改新的影响 解析: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分析能力。题干主要涉及把贵族土地收归国有、把原来被贵族控制的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等,从而判断此段材料反映的是大化改新的内容。 答案:B 考点三武士和武士集团 例3、下列关于武士和武士集团形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方豪强的兴起带动武士的兴起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B.武士集团是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 C.武士效忠的对象是国家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D.武士效忠的对象是主公 解析:本题考查对武士道精神的理解程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幕府统治时期,武士效忠的对象不是国家,而是他的主公。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答案:C

高中地理 东亚日本教案

《东亚之日本》教学设计 【区域地理中《国家地理》的课标要求】 (1)在地图上指出某一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2)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某一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指出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和突出的自然灾害,并简单说明其形成的主要原因;(3)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某一国家自然条件特点,说出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4)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某一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5)举例说出某一国家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的经验、教训;(6)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某一国家交通运输特点以及主要城市;(7)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某一国家的种族、民族、人口、宗教、语言等至少一个方面的概况;(8)用实例说明一个国家的自然与社会环境对民俗的影响。(9)举例说出某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运用地图和数据分析出日本的国情以及根据其国情说出日本经济发展的策略。 2.能运用地图说出日本工业带的分布特点并能分析其分布原因。 3.能说出日本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等方面的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阅读文字和分析图表数据以及小组讨论、交流看法等学习活动,去学习知识、达成目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日本经济依赖性强的分析,懂得看待问题要一分为二的辨证思想。 2.通过学习日本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的发展经济方式,对经济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有所理解并能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1.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一个国家的国情,并分析其经济发展特征。 2.以日本为例,说出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等方面的联系。【教学难点】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一个国家的国情,并分析其经济发展特征。【教学过程】 ①创设情景东亚各国概况 引出日本——我们的紧邻,一个经济大国,不管你对它有这样和那样的看法,都不容忽视,它是我们永远的对手。 ②教学流程 自然特征: 【活动一】 1)描述日本的地理位置。2)概括日本地形特征。3)根据九州岛气候统计,分析该岛气候特征,并指出气候类型。

区域地理复习之东亚和日本学案

区域地理东亚与日本 东亚 一、填图绘图 (一)东亚填图 在图中标出主要经纬线的度数,仔细观察经过的地区 在上图中填充中国、蒙古、日本、韩国、朝鲜、朝鲜半岛、日本群岛;在上图中写出ABCDE五处的气候类型(二)日本填图 在上图中标出北海道岛、本州岛、四国岛、九州岛。 二、夯实基础 (一)东亚 1、自然条件 (1)位置范围 类型国家首都民族 临海国中国北京汉族 内陆国蒙古乌兰巴托蒙古族

①纬度位置:地跨_热带__ __亚热带__ _ 温__,绝大部分在__温__带。 ②海陆位置: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2)地形 ①海拔高,地面起伏大,西部内陆多_高原_ __ 、山地__,东部沿海多_平原和丘陵___,地势_东高_西低。 ②海岸线曲折,东部太平洋沿岸火山地震多发。多半岛和岛屿,如最大的半岛——朝鲜半岛,最大的群岛日 本群岛。 (3)气候 在东亚区域图中A处气候为,B处气候为,C处气候为,D处气候为, E处气候为。 ①季风气候显著: 成因: ②主要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中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南、日本和朝鲜半岛南部; 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一月均温在00C以上; 温带季风气候:分布:中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北、日本和朝鲜半岛北部。 特点: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一月均温在00C以下; 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中国西北部、蒙古; 特点:冬冷夏热,全年干旱少雨。 ③东西部气候差异:西部气候大陆性明显,向东逐渐减弱,海洋性增强。 (4)河流 特点:大多发源于西部山地,由西向东注入太平洋,太平洋水系的河流有长江、黄河、珠江。 2、社会经济条件 (1)居民 人口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平原,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 人种为黄色人种。民族:汉族、蒙古族、大和族、朝鲜族等 (2)经济 东部较发达,自然条件优越,人口稠密;西部较落后,以畜牧业为主,矿产资源丰富。(二)日本 1、自然地理特征 (1)、位置范围: 经纬度位置:130°E—145°E, 30°N—45°N 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西临日本海,隔朝鲜海峡与韩国相望。 范围:由②_北海道_岛,③__本州_____岛,④_四国______岛,⑤___九州____岛,和一些小岛组成,面积37.7万平方千米。 (2)、地形:山地、丘陵占国土的四分之三,平原狭小,关东平原是最大平原,富士山是全国最高峰,是一座火山,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海岸线曲折,港湾优良,著名的海港有横滨和神户。 (3)、气候:季风显著,包括北部的温带季风气候和南部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与亚洲大陆同纬度地区比较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年降水量偏多且较均匀,气温的年较差较小。多梅雨、台风雨、秋雨;西北沿海冬季多雪。 (4)、河流 河流特点:_ ___。 成因:_。 (5)、资源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第11课 古代日本导学案 新人教版

第11课古代日本 学习目标: 1. 了解6世纪前日本的状况;能简单说出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能简述大化改新的内容和作用。 2. 了解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及幕府统治的建立;弄清幕府与天皇朝廷之间的关系,认识武士道的实质。 3.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日本学习与模仿中国文明进行的大化改新,它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度到了封建社会。 学习重点:大化改新。 学习难点:幕府与天皇朝廷的关系。 一、自主学习 1.6世纪前的日本 (1)据文献记载,东汉时期,日本半岛的30多个小国曾与汉朝发生过“”关系。(2)5世纪初,在中部兴起的政权统一了日本。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 2.大化改新 (1)受文化的影响。从开始,日本的天皇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 (2)大化改新的内容:政治上,建立以为中心的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国家。 3.武士和武士集团 (1)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土地私有和盛行。中央逐渐丧失对地方的控制权,社会局势动荡。 (2)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

(3)12世纪晚期,源氏首领获得“”称号,设于镰仓。幕府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日本由此进入长达近年的幕府统治时期。 (4)幕府统治时期,国家大权基本掌握在手中。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武士效忠的对象不是,而是他的。 二、合作探究 1. 概括大化改新的时间、人物及内容。 2. 幕府与天皇之间关系怎样? 三、知识应用——导练 1. 大和统一日本是在() A.1世纪 B.2世纪 C.5世纪 D.7世纪 2. 大化改新是日本在位的天皇是() A. 明治 B.孝德 C. 裕仁 D. 德仁 3. 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是() A.大化改新 B.商鞅变法 C.明治维新 D.1861年农奴制改革 4.下列属于日本贵族领地上居民的是() ①田部②海部③锻冶部④户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5.日本大化改新主要受到我国哪个朝代的影响() A.唐朝 B.宋朝 C.隋朝 D. 南北朝 6.日本的封建统治进入“幕府”时代,国家的大权掌握在手中() A.天皇 B.皇室贵族 C.武士阶层 D.大地主商人 四、综合提高 1.大化改新主要模仿了我国哪一朝代的政治经济制度?以大化改新为例探究:我们应如何对待外来文化? 2.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日本、埃及、法国复习导学案

日本、埃及、法国复习导学案 日本、埃及、法国复习导学案No.1 班级:姓名:小组 课标要求] 1.在地图上指出3国的位置、领土组成、主要城市、地形区及河流。 2.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3国的民族、人口、宗教、语言和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指出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和突出的自然灾害,并说明其形成原因。 学习目标] 1.扎实掌握日本、埃及、法国的位置、领土、地形、气候、河流、经济及主要城市,提高读析图能力。 2.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图文结合,学会归纳分析的方法。 3.极度热情、高效学习、享受成功。 重点难点] 日本、埃及、法国的位置、轮廓特征、领土、地形、气候、河流、经济及主要城市 预习指导] 1.依据所学知识及课本,认真完成知识自查中的读图题目,并将知识梳理中的知识点勾画在课本上;结合 地图掌握3国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流、城市。 2.将预习时有疑问的或不能解决的用红色笔标记,以备课堂上认真学习。

3.建议用时10~15分钟。 知识梳理] 一、日本 1.概况: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及附近的小岛组成,主要民族是大和族,讲日语,首都是东京。国土的3/4为山地、丘陵(河流短小湍急、水能资源丰富) 2.多山的地形关东平原为日本最大的平原(东京附近),富士山是日本最高峰 火山、地震活动频繁(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较为活跃) 3.气候:主要为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的海洋性特征明显;四季分明,降水较多,且季节分配较均匀;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 4.发达的经济: (1)日本国民生产总值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2)进出口贸易:进口铁矿、石油、煤炭等矿产资源,加工成高品质的工业品,再出口外销。即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 (3)工业分布: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原因:这里港口优良、交通便利,便于进口原料、燃料,出口工业产品 有利条件:便利的海运、发达的科技、高素质的劳动力和高效率的管

东亚和日本_导学案

罗田一中导学案———区域地理 东亚和日本 编者:周兰 审核:涂炎勋 一、学习目标 1. 东亚地区东、西部地理特征的差异 2. 日本领土组成,地形和气候等自然环境特点 3. 日本资源和经济发展的特点 二、课前预习 (1)东亚 位置:纬度位置:_______________海陆位置:_______________ 范围:临海国: 内陆国: 半岛国: 岛国: 地势: ,西部多 ,东部多 海岸线曲折,多半岛( 、 、 )和岛屿( 、 等) 主要气候类型有: 西部: 河流水文特征: 东部: 半岛、岛屿: 二.日本 1.位置和范围 ①在图中填出经纬线的度数②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 A : B : C : D : 2.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和特点 预习检测 下图示意日本本州岛部分地区樱花初放日期。完成1~3题。 渔场

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 C.土壤 D.降水 2.导致N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地早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 C.土壤 D.降水 3.导致P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N地晚的主要因是 A.地形 B.洋流 C.太阳辐射 D.降水 随堂训练 在2008年樱花盛开的季节,胡锦涛主席一行圆满完成了对日本的“暖春之旅”。此行进一步推进了中日友好关系的发展。据此回答4—6题。 4.日本与我国一水之隔,这里的“一水”是指() A.日本海 B.渤海 C.黄海 D.东海 5.每年日本不同地区樱花开放日期各不相同从4,月初到6月末樱花依次盛开的地区是() A.本州、九州、北海道 B.北海道、本州、九州 C.九州、本州、北海道 D.北海道、九州、本州 6.5月10日胡主席参观了松下电器公司。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该公司部分电器装配厂较早转移到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影响这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 A.能源 B.劳动力 C.技术 D.交通运输 课后练习 1958年竺可桢在《中国的亚热带》一文中指出:我国亚热带北界接近34°N,即淮河、秦岭、白龙江一线直至104°E;南界横贯台湾中部和雷州半岛南部。完成7~8题。 7.我国亚热带在34°N以南、104°E以西分布范围小,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地形 C.季风 D.海陆位置 8.北半球亚热带在我国分布总体偏南,是因为我国( ) A.冬季气温南高北低 B.地形阻挡了夏季风深入西北 C.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D.冬季风势力强且影响范围广 9.阅读日本河流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河流众多,大多发源于中部山地。位于太平洋沿岸的山区年降水量多迭3000毫米,而面临日本海的地区与濑户内海沿岸地区年降水量较少。材料二日本专门设有河流水资源开发机构。该机构负责河流管理与流域综合开发,主要工作是:①用水权的管理与水权费的征收等;②河流设备设施的维护; ③…… (1)从河流的长度、流域面积、水流速度、流量季节变化等方面,归纳日本河流的主要特征。 (2)说明日本河流在航运、水能利用方面的价值。 (3)一般而言,夏季日本太平洋沿岸河流径流量大于日本海沿岸河流,其原因是什么?而日本太平洋沿岸 地区的水资源却显得较为紧张,原因又是什么?

2018年高中历史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上2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学案岳麓版

第2课 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 预习导引 知识点一 遣隋使和遣唐使 1.原因 (1)地理位置:同处东亚,一衣带水。 (2)社会发展:中国文明发达,具有吸引力。 (3)日本自身:不畏艰险。 2.目的:不断吸收中华文明,促进自身的发展。 3.概况 (1)607年,日本第一次向隋朝派遣使者。 (2)遣唐使次数最多,最具代表性。 4.性质:遣唐使团既是外交使团,也是贸易代表团。 5.影响:促进中日文化交流;促进日本社会文化发展。 知识点二 大化改新 1.背景 (1)3世纪兴起的大和国逐渐统一了日本。 (2)国家体制极不完备,豪族势力强大,政局动荡不安,严重影响社会的发展。 (3)归国留学生的推动,出现以中臣镰足等人为代表的改革派。 (4)645年,改革派发动政变,组成新政权,建年号为大化,逐步全面推进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2.内容 (1)经济????? ①推行公地公民制度, 把全国的土地和人口收归国有。 ②仿唐朝租庸调制实行班田收授法,定期向农民授田。

(2)政治?????①国家体制:中央设立神祇官和太政官,地方设置各级机构,归属中央。②法律制度:制定律令,规定了土地赋税制度、中央集权制度和 司法制度,用法律的形式巩固改革成果。 ③神化天皇:新政权利用神话传说,把天皇说成是神, 把皇室说成是日本民族的祖先。 3.影响 (1)氏族豪族的世袭特权被打破。 (2)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 (3)确立了天皇国家最高统治者的地位。 (4)使日本在较短的时间内跳跃式地实现了历史上的一次重大飞跃。 [名师点拨] 大化改新中日本仿效唐制改革的措施 主题一 遣唐使 【史料探究】 史料 思考 (1)图一说明了什么问题? (2)结合图二回答,唐朝时的日本是怎样实现图一中的认识的? 答案 (1)唐朝时,日本认识到中国文化的先进性,主张到中国广泛学习。 (2)向中国派遣使团,既是外交使团,也是贸易代表团;向唐朝派遣留学生,广泛学习

东亚和日本教案

日本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识记日本的岛屿、邻海、和自然条件的特点。 2.理解日本发达的经济、工业分布与城市。 3.了解日本的渔业和农业。 【技能目标】 让学生学会用综合分析和比较的方法来研究有关区域的问题,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继续对学生进行人地关系教育。 【重点与难点】 1、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 2、日本经济发展的条件分析 3、日本的工业分布及特点 【学法指导】 1、区域地理的学习,首先必须抓住区域突出特征,一般从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三方面分析。 2、运用区域地理的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日本的地理特征。 【课时安排】1.5课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日本 (导入新课)播放“日本樱花”视频,提问导入。 (提问)为什么日本樱花长势这么好?进入新课。让学生看图,找出日本,结合导学案填写日本位置及范围。 一、自然地理环境(板书) (一)位置范围:(板书) 位于30°N~45°N,东亚岛国,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洲四大岛屿及其附近的1000多个小岛组成。 学生完成后结合多媒体讲解。 1.海陆位置: 太平洋____部,亚洲____部。 2.经纬度位置: E~ E ,位于东半球。 N~ N,位于北温带。 3.相对位置: 西部与俄罗斯、中国、朝鲜、韩国隔_____海相望,东部直接临__ __洋, 4.范围 领土:由_______岛,_______岛,_______岛,_______岛,和一些小岛组成,面积37.7万平方千米。 然后让学生继续结合导学案分析地形。 (二)地形(板书) 让学生在图中找出关东平原、富士山,并分析日本的地形特征。 1.日本地形以_____和______为主(3/4),平原面积______,最大的平原是__________。 2.地壳不稳定多_______。 3.海岸线_____,多优良港湾。

第一节《东亚和日本》复习学案

第一节《东亚和日本》复习学案 一、东亚 1、地形 (1)看东亚地形图,描述东亚的地形分布差异、根据地势走向判断河流总体走向及河流特征? (2)东亚有哪些高原、盆地、平原?那些海域? (3)东亚河流的总体流向说明什么?(引申:推断亚洲的河流流向特点:) (4)东亚的岛屿分布有何特点?结合板块知识说明形成的原因。 2、气候 (1)东部沿海是什么气候类型?成因是什么?冬夏季风有什么差异?中国东部沿海、朝鲜半岛、日本的季风气候有什么不同? (2)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有什么差异? (3)东亚西部是什么气候类型?成因是什么?这种气候类型对土壤、植被、河流有什么影响? 3、经济 东亚东部和西部在经济发展水平上有什么差异?为什么? 二、日本 1、在图中找到日本海、朝鲜海峡、濑户内海、东京湾 2、在图中找到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福山、北九州 3、读图描述: (1)描述日本的半球位置。 (2)描述日本的经纬度位置。 (3)描述日本的海陆位置。 (4)描述日本的板块位置。 ①日本群岛东侧的海沟是怎样形成的?

②有资料说日本海在缩小,你觉得可信吗?请说出理由。 4、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 5、沿北纬36度做地形剖面线,描述沿线地形变化。 6、日本共有几种气候类型?成因分别是什么? 7、日本气候年降水量比我国同纬度的大陆东岸丰富,请思考其降水多的原因? 8、日本海沿岸冬季多降雪,甚至是暴雪,思考其形成原因? 9、日本的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与哈尔滨的温带季风气候相比有什么不同? 10、日本的气候与英国的气候有什么差异? 11、日本的工业带有哪些?在分布上有何特点?试分析这一特点形成的原因? 12、试分析日本工业多集中在南部太平洋沿岸的主要原因。 13、日本哪种能源能丰富些?说明推断的理由。哪类矿产能丰富?说明推断的理由。 14、日本城市、人口的分布有什么特点?分析当自然灾害发生时,对受灾程度有什么影响?为什么?(拓展:自然灾害频发的原因和灾害程度严重的原因是否一样?预防措施一般从哪些方面考虑?)

日本导学案

编号:29 班级:姓名:组_______号评价: 第八章第一节日本(第3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日本农业发展的状况,记住其农业特点和主要的农产品。 2、日本重要的海港主要分布在哪里?并说明其原因

3. 我国如何借鉴日本对外来文化的吸收? 【当堂检测】 1.日本是一个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国家。日本最主要的民族是 ( ) A .汉族 B .大和族 C .高山族 D .苗族 2.小明去日本旅游回来,下面是他对日本之行的描述,哪一句是假的 ( ) A .享受美味生鱼片 B .游富士山,泡温泉 C .到热带雨林探险 D .观赏樱花 .3.下列关于日本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国土面积比较小,人口稠密 B.森林覆盖率小,每年大量进口木材 C.水能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 D.农业生产精耕细作,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低 4..日本群岛附近的大渔场是( ) A.北海渔场 B.北海道渔场 C.纽芬兰渔场 D.舟山渔场 5. 2017年5月6日至10日,应日本国政府邀请,国家主席胡锦涛对日本进行了国事访问。 通过这次“暖春之旅”,全面推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读图1、图2、图3,回答问题。 (1)日本的首都是________。著名的山峰_______山是日本的象征,日本传统的民族服装是________。 (2)从经济发展水平看,日本属于________国家(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日本工业区主要分布在______ __沿岸和______ __沿岸。近年来,许多日本企业在中国投资建厂,中国的优势主要是________。(选下列两项,只要填写字母) A 、资金和技术 B 、管理经验 C 、众多廉价的劳动力 D 、丰富的自然资源 (3)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地处____ ___板块和___ ____板块的交界处。我国也是多地震的国家,我们应该怎样防震减灾呢?请你说说 。(写一点即可) 【课后反思】 图3 图2 图1 日本工业分布图

第7讲东亚日本教学设计

《区域地理复习—日本》第1课时教学设计 编写人:马勇审核人:高一地理备课组全体成员编写时间:2014-10-18 一、教学内容分析 东亚地区是高考热点,日本是世界区域地理分区东亚的一个重要国家,有必要深入地去了解它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区域地理复习—日本》的第一课时主要讲述日本的自然环境,包括日本的位置、地形、气候、水文和资源。本课时学生需要掌握区域地理的学习思路,要学会从各个自然要素出发,掌握相关知识。其中气候是重中之重,需要学生学会从全方位分析日本气候的影响因素。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总体来说刚刚分班的文科班学生的地理基础还是比较薄弱,但通过经纬网、地图和气候等相关知识的复习又为地理分区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日本在世界的地理位置 2、描述地形特点,分析水文特征; 3、掌握日本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学会分析其气候的成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找出日本的位置,地形特征及成因; 2.结合探究问题,在学习当中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 3. 结合案例对比分析,归纳日本气候特征及成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培养学生分析、研究地理问题的方法和精神; 2.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和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 四、教学重点 1、日本的地形特点,气候类型及其特点、成因; 2、日本气候类型与中国同纬度相比有何不同? 五、教学难点 1、日本气候的分布及成因; 六、教学方法:1、讲授2、对比分析3、案例分析 七、教具准备:1、教学挂图2、多媒体课件 八、课时安排:1课时 九、教学用具:课本插图、导学案、多媒体设备等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东亚日本(学案)

东亚日本 编写人:田玲娟审核人:池春刚时间: 【学习目标】 1.能够在地图上指出东亚的主要国家、首都、地形区、河流、湖泊 2.能够正确理解东亚地区东、西部地理特征的差异 3.识记日本领土的组成,理解掌握其地形和气候特点 4.能够分析日本工业的发展条件,工业分布特点的原因,认识其经济发展特点。 5.能分析说明日本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 【学习过程】 参照地图册P130,《东亚地形和矿产》和《日本》,完成以下填图要求: ①、在东亚图中,填写以下国家:中国、日本、蒙古、朝鲜、韩国。 ②、填出日本的四大岛(北海道、本州、四国、北九州),日本海、朝鲜海峡、濑户内海 ③、标出日本的富士山及首都东京。 ④、读出日本的京滨、名古屋、阪神、北九州四大工业区 东亚 一.东亚的位置和范围 纬度位置:绝大部分在带 海陆位置:亚洲部,西岸 临海国:(首都,主要民族汉族) 内陆国:(首都,主要民族蒙古族)——第二大内陆国 半岛国:(首都,主要民族朝鲜族), (首都,主要民族朝鲜族) 岛国:(首都,主要民族大和民族) 二.东亚自然地理特征 1. 地形、河流 读地图册P130,《东亚地形和矿产》,总结东亚的地形特点: 海岸线,多(朝鲜半岛、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日本四岛、 台湾岛等);地势高低(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西部多, 东部多;东部的半岛和岛屿上多山地和丘陵,平原,河流短促。 2. 气候: 由东向西,由性气候向性气候过渡 读地图册P130页,《东亚气候类型》图,东亚包括哪些气候类型? ⑴东部沿海地区气候显著 分析总结: ①东亚季风气候典型的原因 ②东亚季风气候的成因 ③东亚季风气候特点 ⑵西北内陆地区这气候 分析总结:中国西北部和蒙古境内的气候类型及形成原因 三.东亚的人文地理特征 1.人口 人口分布: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平原,人口稠密,东亚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 人种:黄色人种 民族:汉族、蒙古族、大和族、朝鲜族等 2.经济 朝鲜半岛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朝鲜森林、矿产丰富,经济不发达。韩国以汽车、电子、120°E 40° 40°N 范围

第一节日本导学案

学案·第一节·日本 【高考考点】 日本的位置、范围、地形与气候特征、工业、农业、经济发展特征及文化特色。【能力导航】 能识记日本的地理特征并能分析日本的产业结构经济发展特点。 【自主导学】 知识点1日本概况 1.位置:经纬度位置:25°N~45°N,125°E~150°E; 海陆位置:东临A 、西临B ,隔G朝鲜海峡与相望。 2.范围:领土由C 、D本州、E 、F九州4个大岛和数千个小岛及周围海域组成。 3.自然地理特征 (1)海陆:海岸线曲折,多,有利于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业的发展。(2)地形:以为主,平原面积狭小。 (3)气候:海洋性强,北部为气候,南部为气候。 (4)资源:矿产资源贫乏,资源丰富。 4.人文地理特征 (1)工业 ①分布:集中分布在。 ②工业区:a.京滨工业区、b. 、c.阪神工业区、d. 、e.北九州工业区。 ③工业部门:钢铁、、汽车、、纺织及电子工业等。 (2)农业 ①种植业:单产高,采用农业机械,稻米基本能自给,蔬莱等仍需大量进口。 ②渔业:渔业发达,捕鱼量居世界。 知识点2日本工业分布形成原因及变化 1.日本的经济特征与发展条件 日本的经济特征是:(1)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现代化程度高;(2)经济结构以工业为主,农业不占主要地位;(3)对外依赖性强需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的原料和燃料,产品销售也依赖国际市场。 2.工业向南、北分散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原有工业带已经发展到饱和状态,供水、用地紧张,提出了工业再配置问题,出现了分散的趋向。新工业革命的浪潮也引起日本工业地域分布的变迁,在省能源、省资源的新工业时代,减轻运输负担的考虑已变得不那么重要,而工业化落后地区却由于劳动力丰富、地价便宜、自然环境好,对于新工业建设反而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因此日本工业布局出现了工业分散的倾向。例如,九州岛已成为日本新兴的电子工业基地,被称为“硅岛”,就是这种倾向的反映。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 古代日本学案(含答案)

2019年秋人教版部编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古代日本学案(含答案)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学习掌握日本的地理位置;岛屿构成;了解6世纪前日本的状况;熟练掌握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和意义。了解武士集团的形成。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熟练说出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和作用,通过合作探究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及幕府统治的建立。 三.情感、意志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能用语言准确表达日本大化改新对我们的启示;弄清幕府与天皇朝廷之间的关系。 【学习重点】 大化改新 【学习难点】 大化改新给我们的启示;幕府与天皇朝廷的关系。 学习过程:自学提纲 1、教师展示学生自学成果:(用投影仪或提问学生或教师用课件展示答案)(1') 2、学生巩固基础:明确上述知识点后,让学生通过诵读、默想、互问等方式熟练记忆上述知识点(4') 3、基础巩固题。(7') 针对基础提纲提问,并适当拓展。 1)、日本统一的时间?最高统治者称为什么? 2)、大化革新的时间、人物? 3)、大化革新的影响? 4)、大化革新的启示? 5)、武士的职责是什么? 6)、幕府统治的实质是什么? 4、师生共同探究(12') (1)请同学们把本小组内部解决不了的问题写在下面,请其他小组同学或老师帮助解决。(2') (2)师生共同探究下列问题:(10') 1、大化改新日本的学习对象是哪国?具体内容是什么? 日本仿效中国唐朝的制度,进行改革 内容: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员治理 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得买卖;统一赋税。 2、大化改新的意义和启示? 意义: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启示: 一个民族要繁荣强盛,必须要以开放的心态学习和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锐意

东亚和日本教学设计说明

高考地理复习第一轮《世界地理》 东亚和日本 【教与学目标】 1.东亚的位置、东西部地理特征。2、东亚的工农业发展、人口、居民等特征。3.日本的领土组成和自然地理特点。4.日本的资源和经济发展。5.学会分析日本工业发展的条件、工业分布特点及成因。6.学会比较本区东西部自然特征和经济特征的差异。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东亚概况 1、位置和围 东亚位置和国家 东亚在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侧,包括中国、朝鲜、国、蒙古和日本等国家(见上图)。其中朝鲜、蒙古同我国接壤,日本、国与我国隔海相望。 2、地形特征 (1)多半和岛屿,海岸曲折(多港湾) 东亚海岸线比较曲折(图7.2),沿海有许多半岛(朝鲜半岛、半岛)、岛

屿(日本群岛、琉球群岛、南海诸岛、岛、岛)和边缘海(日本海、黄海、东海、南海)。 (2)地势西高东低 东亚的西部陆多高原和山地,东部沿海多平原、丘陵。地势西高东低,许多大河从西往东注入太平洋。 (3)多高原与山地丘陵,平原少 东部的半岛和岛屿上多山地和丘陵,平原面积狭小,河流短促。(下图)。 东亚地形 沿40oN纬线剖面 3、季风气候显著 (1)东亚的气候类型及分布 东亚东部从南到北依次分布有热带、亚热带、温带三种季风气候类型,中国西北部和蒙古境受夏季偏南风的影响较小,降水很少,属于干旱、半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2)东亚的气候显著成因 东亚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地区之一。冬季盛行偏北风,风由寒冷的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吹向太平洋,风力强劲(图),受其影响,大部分地区气候寒冷干燥。夏季盛行偏南风,风从太平洋、印度洋带来丰沛的水汽(图)。降水由沿海向陆减少。 亚洲东部一月和七月的气压和风向 (3)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区别 根据气温和降水的不同,东亚季风又分为温带季风(甲图)和亚热带季风(乙图)。温带季风气候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雨季较短;亚热带季风气候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雨季较长。 甲图各月气乙图东京各月气温 温和降水量的分配和降水量的分配 4、东亚地形对环境的影响 (1)影响气候: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利于(夏季风)来自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地,形成丰富降水; (2)影响河流(水系):地势西高东低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地的经济联系。 (3)影响河流(水文):地形呈阶梯状使河流在流经阶梯之间的河段,由于具有较大的地形落差,蕴藏极为丰富的的水能资源。 (4)影响河流(水系水文):半岛和岛屿上多丘陵山地,使河流短促,落差大,

《日本大化改新》导学案

班级_____组名姓名________ 【学习目标】 1、了解日本的古代发展历史,知道最高统治者天皇的由来。 2、了解日本大化改新的历史背景,知道改革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 3、了解中日两国古代交流的史实,知道古代中国文化对日本的深远影响,分析日本民族的主要特点。 【学习重难点】 重点:大化改新的内容和影响。 难点:古代中国文化对日本的深远影响,分析日本民族的主要特点。 【自主学习】 1、前后,日本开始出现早期奴隶制国家。时,日本统一,国家名称是,最高统治者称,后改为。 2、公元,日本使者来中国向汉朝朝贡。7世纪时日本周边,中国(618—907)高度繁荣,日本派遣来中国学习先进的典章制度。18世纪日本出土 金印。 3、646年,天皇颁布诏书,进行了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改革名称),使日本成为制中央集权国家。 4、年,皇室和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一举铲除了势力,强化了,随后即位,年号。 5、年,日本参照《唐律疏议》的律令制度,编订了日本律令法典,作为治国的基础。 6、大化改新后,大和正式改名为。710年,日本仿照的式样,建立了新都。到10世纪,日本社会中逐渐形成一个特殊的阶层,在此后的日本历史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合作探究】 1、说说日本天皇的由来及其对日本社会的重要影响。 2、古代中国对日本的影响,结合图册和书本及相关资料,了解古代中日之间的交流。 3、横向对比日本与唐朝的社会发展状况,说说7世纪中期日本的状况。 4、“大化改新”内容。

5、第42页资料1,说说中国文化对日本教育、宗教、文学等方面对日本的影响。 6、读第42页资料2说说中国都城长安城市布局对日本都城平城京的影响?通过本课你 觉得日本民族具有什么特点? 【拓展延伸】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凡田,六年一班,神田、寺田不在此限。若以身死,应退田者,每至班年,即从收授。” 材料二:废除官职世袭的陋习,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 请完成: 1、上述材料是哪国何年的改革内容?这次改革历史上称为什么? 2、这次改革除作以上规定外,还有哪些内容? 3、这次改革效仿的是哪一国家的制度?当时这一国家出现了一个盛世局面被称为什么? 4、日本民族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大化改新给日本政治、经济带来怎样的变化?对我们有何启示? (1)图2中的日本钱币和图1 中的唐朝钱币有何相同之 处? (2)你还能举出日本受中国文 化影响的一些例子吗? 【知识梳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点?(请你用知识树的形式展示) 【作业布置】见作业本

世界地理东亚与日本精选教案大全

世界地理东亚与日本精选教案大全 世界地理东亚与日本精选教案大全一 【教学过程】 东亚概况 1、位置和范围 东亚在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侧,包括中国、朝鲜、韩国、蒙古和日本等国家(见上图)。其中朝鲜、蒙古同我国接壤,日本、韩国与我国隔海相望。 2、地形特征 (1)多半和岛屿,海岸曲折(多港湾) 东亚海岸线比较曲折(图7.2),沿海有许多半岛(朝鲜半岛、山东半岛)、岛屿(日本群岛、琉球群岛、南海诸岛、台湾岛、海南岛)和边缘海(日本海、黄海、东海、南海)。 (2)地势西高东低 东亚的西部内陆多高原和山地,东部沿海多平原、丘陵。地势西高东低,许多大河从西往东注入太平洋。 (3)多高原与山地丘陵,平原少 东部的半岛和岛屿上多山地和丘陵,平原面积狭小,河流短促。(下图)。 地形如何影响其他地理环境要素 (1)影响气候: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利于(夏季风)来自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丰富降水; (2)影响河流(水系):地势西高东低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

(3)影响河流(水文):地形呈阶梯状使河流在流经阶梯之间的河段,由于具有较大的地形落差,蕴藏极为丰富的的水能资源。 (4)影响河流(水系水文):半岛和岛屿上多丘陵山地,使河流短促,落差大,水能丰富。 (5)影响植被与含沙量(水文):半岛和岛屿上多丘陵山地,加上气候湿润,有利林木生长,森林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 东亚沿海与内陆的经济差异 比较项目西部内陆东部沿海经济发展条件的差异 海陆位置和交通深居内陆,距海遥远,交通不便临海,有优良的港口,交通条件优越地形和土地资源多高原、山地,平原广阔多平原、丘陵,耕地数量多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干燥)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科技力量比较薄弱强经济上的差异畜牧业和畜产品加工业在经济中占重要地位,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难度较大,人口稀少出现了不少经济发达的新兴工业区;人口稠密 日本 一、自然地理环境 (一)位置范围: 位于30°N~45°N,东亚岛国,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洲四大岛屿及其附近的1000多个小岛组成。 学生完成后结合多媒体讲解。 1.海陆位置: 太平洋____部,亚洲____部。 2.经纬度位置: E~E,位于东半球。 N~N,位于北温带。

高二地理《东亚和日本》教案

一、位置和范围 1、位置:80oE~140oE,20oN~50oN 纬度位置:绝大部分在北温带 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找出东亚五国的名称及各国首都:中国(北京)、蒙古(乌 兰巴托)、朝鲜(平壤)、韩国(首尔)、日本(东京) 哪些国家与我国陆地相连?哪些隔海相望? 2、范围:包括中、日、蒙、朝、韩 临海国:中国(首都北京) 内陆国:蒙古(首都乌兰巴托)——第二大内陆国(第一为哈萨克斯坦) 半岛国:朝鲜(首都平壤),韩国(首都首尔) 岛国:日本(首都东京) 本区重要的经纬线 23°26′N纬线穿过:云南、广西、广东、台湾海峡、澎湖列岛、台湾岛(玉山)。 40°N纬线穿过: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内蒙古高原(黄河几字形大拐弯)、黄土高原、华北平原、渤海、辽东半岛、朝鲜半岛、日本海、本州岛。 朝鲜半岛:为35°N、128°E穿过。 日本:130°E,135°E、35°N,140°E、45°N的交点位置。 二、自然环境 1、地形:(见地图册P121页)地势西高东低 西部多高原、山地,东部多平原、丘陵;海岸 线曲折,多半岛(朝鲜半岛、山东半岛、辽东半岛) 和岛屿(日本四岛、台湾岛等)。 2、气候: 西部内陆大陆性气候为主:距海远,地形闭塞, 地势高,不受或很少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的影响, 降水少,气候干燥,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都很大,大陆性强烈,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蒙古等地。 东部沿海季风气候显著:东亚季风典型的原因、成因及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 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比较:最冷月均温>0℃、年降水量800mm分布上;分布界线:秦岭—准河一线。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导学案+习题

《古代日本》导学案 班级:姓名:组名: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六世纪前日本的状况 2、识记日本大化改新的基本史实 3、了解武士集团的形成、幕府统治的建立和发展 二、【重难点】 重点:大化改新、幕府统治 难点: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 三、【自学指导】(带着问题认真阅读P52-54,用笔划出关键词) 1、概括六世纪前日本的社会状况(大和国的统治者、部民) 2、找出大化改新的相关史实(背景、时间、人物、内容、历史作用) 3、找出大化改新的相关史实(背景、时间、人物、内容、历史作用) 4、理解幕府和天皇朝廷之间的关系 四、【合作探究】(对学、群学,解决以下问题) 古代日本的武士集团是如何形成的? 五、【当堂训练】

1.根据文献记载,1—2世纪,日本有100多个小国。5世纪初,实现了统一。统一日本的是( ) A.武士B.幕府C.大和D.天皇 2.大和国的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在他们领地上的居民的组织生产形式是( ) A.农业生产合作社B.人民公社化 C.以“部”的形式D.家庭联产承包 3.公元7世纪,日本效仿隋唐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进行的改革,史称( ) A.农奴制改革B.彼得一世改革 C.查理·马特改革D.大化改新 4.公元7世纪中期,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大化改新正式开始,其“新”主要体现在( ) A.严重削弱了天皇的权力 B.加速了日本封建化进程 C.加强了世袭贵族的地位 D.直接推翻了幕府的统治 5.8—10世纪中叶,贵族豪强为争夺土地,保护庄园,建立起私家武装,逐渐形成日本古代社会的( ) A.市民阶层B.武士阶层 C.倒幕力量D.封建庄园主 6.日本将军掌权天皇成为傀儡的统治时期叫幕府统治时期。在古代日本,幕府统治开始于( ) A.室町幕府B.镰仓幕府 C.德川幕府D.足利幕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