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消除歧视平等待人教学设计

消除歧视平等待人教学设计

消除歧视平等待人教学设计
消除歧视平等待人教学设计

《平等待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授课人:单龙寺学校彭良权

课题:《正视差异平等待人》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差异和不平等,培养认识社会,全面看问题的能力。

2、了解平等待人的正确态度和正确做法,认清歧视的错误和危害,努力消除歧视。

3、能客观和正确的认识自我和认识他人,树立正确对待金钱、权力的态度,形成与人交往中不卑不亢、实事求是、不以贫富贵贱智愚论人的品质。

教学重点

如何做到平等待人,消除歧视。

教学难点

现实中存在差异和不平等的原因

教学过程

【课前思考,导入新课】

PPT出示短文《名人与凡人》,学生阅读并思考回答文后问题。

名人与凡人

名人上台是特邀嘉宾,凡人上台叫热心观众。

名人酗酒称“豪饮”;凡人多喝叫“贪杯”。

名人略上年纪称“王老”;凡人年岁再高叫“老王”。

名人与凡人握手称“亲切”;凡人与名人握手叫“巴结”。

名人强词夺理为“雄辩”;凡人据理力争叫“狡辩”。

名人做蠢事称“轶事”;凡人做蠢事为“犯傻”。

名人蓬头垢面谓“艺术气质”;凡人不修边幅叫“流里流气”。

名人发脾气叫“个性”;凡人发脾气叫“劣根”。

思考:这篇文章说明了一个什么现象?

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现实中还存在着差异和不平等。

由此引出本节课题。

【明确课题】

正视差异,平等待人

【温故知新】

师生共同回顾第一课时学习的内容,复述知识要点。

尊重平等的人格

1.每个人都具有天赋平等的人格

(1)人格平等是指每个人都具有同等的生命权利、发展权利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2)每个人都具有在道德上和法律上同其他所有人同等的地位。

2.平等是人类长期追求的美好理想之一

(1)历史上的不平等制度。

(2)人类为追求平等进行了长期努力。

(3)当代,平等已成为全世界公认的价值。

3.平等待人是现代人的基本素质。

在复习基础上进入新知学习环节。

【自读课文,把握要点】

学生对课本《学海导航》P45-46页内容进行快速浏览,结合预习时的思考把握知识要点。

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角度进行思考:

1、本节课文中有哪些重要的基本观点?请列举一下。

2、思考下列基本问题:

(1)、如何正确认识现实中的差异和不平等?

(2)、如何做到消除歧视、平等待人?

【新知探究1】

师生共同对课文要点进行梳理归纳。

一、现实中的差异和不平等

1、现实中存在着差异和不平等。

教师可让学生列举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差异和不平等现象。

2、差异和不平等现象产生的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所列举的现象分析原因,在学生发言交流的基础上归纳总结:

(1)社会制度不完善;

(2)陈旧和错误的观念;

(3)客观因素。

教师作适当阐述,让学生进一步理解。

3、面对差异和不平等现象的正确态度。

学生交流后教师归纳:三种态度,我们要选择正确的态度。

三种态度:

一是抹煞差别,追求结果的均等。——不现实的绝对平均主义

二是强调差别,以此划分人的等级。——歧视他人的不平等的态度

三是承认差别,但是不以差别否认人格的平等。——必然会在对待他人时尊重平等的人格,做到平等待人,这样的人也是具有高尚道德的人

【情境表演】

根据“探究园”《校园风景—心声热线》和“实践与评价”《个案研讨—参加合唱团的条件》编排短剧《我想参加合唱团》,课前布置学生准备,课堂进行表演,教师在表演前提示学生认真观看,并思考回答问题:

1、刚才的情景剧反映了什么问题?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2、我们身边有没有类似的现象?为了改变这类现象,我们可以做什么努力?

教师点评学生表演和对问题的回答,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环节的学习。

【新知探究2】

师生继续对课文要点进行梳理归纳。

二、消除歧视,平等待人

1、平等待人的表现。

2、如何做到消除歧视,平等待人?

(1)要有发自内心的对他人人格的尊重。

(2)要有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3)要摒除对金钱、权利庸俗崇拜的陈腐观念。

(4)正确认识歧视的错误和危害,努力消除歧视。

教师可适当结合具体事例对各个要点进行进一步说明。

附:故事三则

1、●明星与女工的故事

美国著名的电影明星洛依德有一天在独自游玩,途中,汽车突然出了问题,没有办法,他只好将车开到检修站。负责为汽车检修的是一个女工。只见女工二话没说就开始了她的工作,她熟练灵巧的双手和俊美的面容一下子吸引了洛依德,但是洛依德很奇怪,整个纽约都知道大名鼎鼎的他,为什么这位姑娘却没有表现出他想象中的那种惊奇的兴奋。他主动地和女工搭讪:“小姐,您喜欢看电影吗?”

“喜欢啊,我是个不折不扣的影迷。”她手脚麻利,说话间汽车已经修好了。“先生,您可以开走了。”

洛依德有点依依不舍:“小姐,您可以陪我兜兜风吗?”“不行,我还有工作。”

“但是,您修的车难道不能亲自检查一下?”姑娘认为洛依德的话没错,就上了车。车况很好,姑娘说:“我可以下车了。”洛依德问:“怎么,不想再陪陪我了,您喜欢看电影吗?”姑娘说:“我已经告诉您了,我是个不折不扣的影迷。”“那您不认识我?”洛依德有点失落。“当然认识,您是阿列克斯?洛依德。”姑娘轻描淡写地说。“那么,您为什么对我这么冷淡,不肯和我去兜风呢?”洛依德说。“不,您错了,我不是对您冷淡,而是没有别的女孩子那么狂热。您有您的成就,我有我的工作。您来修车您就是我的顾客。如果您不是明星,我也会一样接待您,人与人之间难道不是这样吗?”洛依德哑口无言。

问:(1)当洛依德看到这位姑娘没有像其他的影迷那样表现出他想象中的那种惊奇的兴奋时,为什么会感到失落?从中可以看出他在人际交往中抱有什么样的心态?

问:这位姑娘说:“您有您的成就,我有我的工作。您来修车您就是我的顾客。如果您不是明星,我也会一样接待您,人与人之间难道不是这样吗?”你认为姑娘所指的人与人之间是怎样的一种关系?这对你正确认识现实中的差异有什么启发?

2、企业家和小贩

一个企业家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卖铅笔的小贩,顿生怜悯之情。于是就把1元钱丢进卖铅笔的人怀中就走了。后来觉得不妥,返回身从卖笔人那儿取出一支铅笔,抱歉地解释说自己忘记拿笔了,并且说:“你我都是商人,你是卖家,我是买家。”一年之后,一位衣着考究的商人在商务洽谈会上认出了这位企业家,自我介绍地说:“您可能不记得我了,您就是那位重新给我自尊的人!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卖铅笔的小贩,是您告诉我‘我是一个商人’,现在我真的成了小有成就的商人。”

3、郑板桥喝茶

郑板桥,江苏兴化人,乾隆元年进士。某天去某茶店喝茶,老板看其衣着平常,招待甚为怠慢,就在前堂设座,说“坐,茶”。几句聊过,发觉来客见识谈吐不凡,遂起敬意,让至后堂雅座,说“请坐,上茶”。再聊几句,老板才知道此人竟然是名满天下的大学士,惶恐难当,便请进精舍,说“请上坐,上好茶”。告辞之际,老板一再求留墨宝,郑板桥莞尔

一笑,挥毫写下一副对联:“坐请坐请上坐,茶上茶上好茶。”

对于歧视的危害,教师可做强调,让学生对危害的严重性有清醒的认识。可联系数年前云南大学的马加爵事件。

【我思我悟】

PPT出示中年女子歧视老人的图片,教师简要介绍事情的由来。学生思考:

是什么心理让中年女子对老人不依不饶?

在社会中还有哪些群体常常受到人们歧视?如果你是其中一员你会希望他人怎么对待你?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强调我们要关爱弱势群体,平等待人,尊重他人。

【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归纳本课时学习要点。

【布置作业】

寻找不和谐的音符:请仔细审视自身,观察周围的人和事,从中找出不尊重他人、不平等待人的言行,并提出消除此类现象的建议。

《我们向往公平》教学设计

《我们向往公平》教学设计 课题:《我们向往公平》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树立维护社会公平的责任意识,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平感,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 能力方面:提高对社会稳定、个人发展需要公平的理解能力,对公平与不公平现象的独立判断能力,以及与别人公平合作的能力;知识方面:懂得公平的含义,知道公平与社会稳定的关系,理解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难点:公平的含义。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课堂序曲时政播报 1、学生或教师叙说本周发生的国内、国际大事,并作简要记录。 2、指导学生针对时政大事谈感受,或立足学科知识谈认识等。

3、适当情况下可以作为新课导入的材料使用。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故事导入。(故事见第一课导言) 思考回答:你在生活中遇到过自己认为不公平的事吗?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和亲身经历,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愿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二)整体感知,搜集信息 1、基本要求:快速阅读教材正文部分,归纳本节课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1)什么是公平? (2)社会公平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3)维护社会公平有什么意义? (4)怎样维护社会公平? 2、请根据教材,完成《综训》“网络填空”部分。

(三)自主探究,交流共享 学习任务一: 1、情景表演:请同学根据剧情进行表演,注意通过语言动作刻画人物心理。 剧情:李伟是班上的宣传委员,一次学校进行板报比赛,班主任让李伟负责此事,他当即表示一定完成任务。放学后,他却说自己有事,把工作推给其他同学一走了之。其他同学很好地完成了任务,板报评比获得一等奖,李伟因此获得优秀宣传委员称号,受到表扬。提问:你觉得李伟受到表扬公平吗?为什么? 师引导:公平意味着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既要承担应分担的责任,又能得到应得的利益。换句话说,公平要求实现权利和义务的对等和统一。 2、名言赏析: 柏拉图:公平是每个人必须在国家里面执行一种最适合于他的天性的职务。每个人在社会中各司其职、各守其序、各得其所。 亚里士多德:公平就是一种行为的中庸。 伊壁鸠鲁:公平是人们为把社会生活过得更好,彼此快乐、和谐而共同遵守的社会契约。 提问:你对公平是如何理解的?请用一句话说出来。 3、案例解读:

如何维护公平、正义(张潮松)

如何维护公平、正义 从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我国国防、科技、教育、医疗、经济等方面在党的正确领导和无数中华儿女的艰苦努力下得以飞速发展。然而国力虽显著提升却让“如何维护公平、正义”、“如何构建和谐社会”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问题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 如今大到在中国个大报刊、书籍,小到休闲广场,茶馆,甚至家庭饭桌上,这些类似的问题都时常在我们耳边被提起。而我们大多听到的是对社会公平、正义缺失的抱怨和愤慨。所以为了让社会更加和谐安定,我国需首要解决“维护公平、正义”等问题,这也是近几年我党的主要研究和发展的方向。 下面我就自己学过的毛概中的知识来粗略、简短的分析解决“如何维护公平、正义”这一问题。 (1)首先在社会经济方面,我们应该进一步贯彻落实“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方式。这种按劳分配的方式是由社会主 义公有制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应为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排除了个人凭借对 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来无偿地占有他人劳动成果。多种分配方式的存在使得有突出 贡献的人得以嘉奖与鼓励. (2)从国体上,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而且我国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更加把 政治公开公正化。 (3)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来讲,我们加强党员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学习。 并在社会各界弘扬民族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这样则可使我们的官员 更加廉洁,以身作则。让我们下一代更加有理想有希望的成长。 (4)我国加大对民生的关注,更加完善人民就医、教育等问题,让“构建和谐社会” 的观念深入人心,更让我们记住自己的使命。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上册《尊重他人》教案

《尊重他人》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尊重的含义及表现,尊重他人对于个人和社会的意义,如何尊重他人。 能力目标:培养关注他人、平等待人、换位思考、欣赏他人的能力,做到尊重他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识,在生活中践行尊重的理念。 重点:尊重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以及如何尊重他人 难点:如何尊重他人 一、导入新课 师:9月1日以“中华骄傲”为主题的《开学第一课》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带领大家一起见证了中国的历史,今天我们一起来重温一下里面的精彩画面。 播放视频片段 师:视频中,董卿下跪采访给我们上了一节名为“尊重他人”的课,这也是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 二、新课讲授 (一)尊重是交往的起点 承接视频重点讲述董卿的三次下跪 师:同学们,我们回一下董卿的三跪,(具体用语言描述董卿三次下跪的画面)而这位老人名叫许渊冲(简单介绍一下)董卿的三次下跪

即使对许渊冲老人的尊重也是对他的一种重视更是董卿个人良好的内在修养的体现,她以行动向我们诠释了什么叫尊重。 播放PPT(尊重的含义和表现) 过渡:只有发自内心的尊重才是真正的尊重,接下来我们看个小故事《卖铅笔的乞丐》 故事看完 师:结合故事我们讨论一下你是否赞同尊重比帮助更重要的观点,并说明理由。(2min---3min) 学生:略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不错,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而从故事中来看正是因为商人给了乞丐尊重,才使得他增强了自尊、自信发奋自强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商人。对于乞丐来说,尊重比帮助更重要。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受到他人尊重能够增强我们的自尊、自信、自强。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获得不一样的收获。PPT展示(尊重对个人的意义) 过渡:然而尊重不仅对个人意义重大对社会也有重要意义。请同学们看一则材料 抛出问题:思考如下问题如何才能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 学生:略 师:奥迪车主入股能学会尊重环卫女工,也会得到环卫女工的尊重,自然也就没有了后续的矛盾。人与人之间的尊重是相互的,彼此尊重能消除隔阂,促进社会和谐,孟子曰:“敬人者,人恒敬之”我们想

(心得体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心得体会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心得体会 随着《将改革进行到底》的播出,改革对我们生活的积极影响再次呈现,尤其是第四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党对以往犯下的错误敢于回头再纠正,彰显了党和政府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在群众内心深处雕刻上公平正义的价值坐标。 使我印象颇为深刻的是开篇提到的一段话:“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矢志不渝的崇高追求,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积淀传承的精神基因,是今天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的一贯主张,是人民群众获得安全感和幸福感的重要保障。在一个现代文明国家里,司法就是守护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在老百姓的心里,法就是天。” “法就是天”这四个铿锵有力的字,触动了我,不由让我既觉得全身充满正能量,又同时浮现出些许疑惑:“老百姓对这个‘天’知道多少?这个‘天’在他们的生命里对他们的保护又有多少?他们实实在在又得到了多少公平正义?”我想,在我们努力创建一个规范的法制社会之前,是不是先换一种方式给人民群众普一下法,而不仅仅限于在集市上发宣传单,在电视上播放个案,在闹市区摆摊宣传,因为对于大部分生活在农村的老百姓而言,他们没时间看电视,很多也不知哪个台是法制频道,宣传单上的字他们或许认识,或许不认识,或许认识了也没意识去看,或许看了也不理解,或许理解了也不印象深刻。想要生活在农村的百姓们知法、懂法、守法,提升我们执法队伍的素质建设、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力度是关键。

在农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矛盾是打架斗殴,之所以有点矛盾就容易上升到打架斗殴,是因为他们不知也不太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更不太清楚自己的行为会导致什么后果,就算知道,他们可能会觉得山高皇帝远,只要不出现特别严重的伤亡事件,就没有人会去报警,这是法制意识薄弱的表现,也是当前我们所面临的现实。想要减弱这种现象的发生,常见的民事案件可否公开办理?可否就在案发地办理?接受民众的监督,也在众目睽睽之下把矛盾当场弄清楚,当场办理结束。这样不仅能使我们的执法公正公开,避免暗箱操作的发生,也能用群众身边实实在在的例子,给他们上一堂生动而又不轻易被遗忘的课,让我们的法制深深的印在他们的脑海里。 在我们干部眼里,我们已经生活在法制社会里,也尊重我们的执法人员。但在农村群众眼里,或许我们的执法人员并没有那么崇高的品德,除了畏可能并没有太多的敬。法制社会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大家畏而远之,应该追求的是敬而远之。想要达到这个目的,提高执法者、尤其是基层执法者整体素质首当其冲,因此提高执法者的入门门槛,通过正规考核渠道选拔执法队伍人员才能从根源上解决这个问题。在大众的视线里,基层执法者的美好形象并没有那么深入人心,如果没有从根源上改善执法队伍建设,我想,全民的法制社会任重而道远。

最新人教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以礼待人》教学设计

第2课时以礼待人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文明有礼的作用。 教学难点: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材料)一个年轻人要去张村,可他不认识去张村的路。半路上遇见一位老人,年轻人喊道:“喂,老头儿,这里离张村有多远?”老人脱口而出:“无礼!”年轻人足足走了五里的路程,也没有找到张村。年轻人停下来想了又想,似乎悟出了什么。 请问他悟出了什么? 教师明确:以礼待人是人际交往的最起码的要求。做到言谈举止彬彬有礼,是我们赢得别人尊重的前提,也是成功交往的条件之一。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四课第2课时:以礼待人。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待人礼为先 1.阅读教材——识礼 2.礼是什么? 教师明确: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社会生活中,主要表现在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等方面。 活动一:文明有礼使人安身立命 设计意图:日常生活是检验人们文明素养的最好途径。本活动以一个中学生在一顿普通晚餐上的不文明行为做素材,意在引导学生意识到文明有礼看似小事,实则反映一个人的精神风貌,体现一

个人的文明素养。 1.学生阅读教材P37“运用你的经验” (1)你认为小岩哪些地方做得不妥?应如何改进? 提示:到了就餐地后,“小岩抢先坐在沙发上,把脚放在茶几上,自顾自玩手机”,说明他不注意坐姿优雅,而且不注意帮家长操心聚餐安排;朋友来了后,不主动打招呼,“眼睛没离开手机”,说明他不尊重客人;“菜刚上齐,他就拿起筷子夹菜吃”,说明他不注意待客礼仪,请客人先吃菜;妈妈提醒他,他“很生气”,说明他不懂得以礼待人。 正确做法是:客人来之前查看饮食安排、注意坐姿端正,客人来时主动与客人打招呼;就餐时应先请客人动筷子。 (2)如果你是一起就餐的客人,你会有什么反应?会如何做? 提示:如果我是一起就餐的客人,我会觉得小岩缺乏道德修养和交际能力,而且觉得他根本就不尊重我;我可以找个借口早点离开,或者以后不参加这种有小岩参加的聚会。 (3)学生小组讨论,然后由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文明有礼是人立身处世的前提。它可以使人变得优雅可亲,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 2.相关链接:“不学礼,无以立”出自《论语·季氏篇》(多媒体展示材料) 陈亢问孔子的儿子伯鱼,是否从孔子那里得到与众不同的教诲,伯鱼说,,他曾经问我学诗没有,我说没有,他说:“不学诗就不懂怎么说话。”我回去就学诗。另一次他问我“学礼没有?”我说没有,他说:“不学礼就不懂得怎样立身。”伯鱼说只听到这两件事。陈亢回去很高兴地说:“我问一件事,知道三件事。知道了关于诗和礼的道理,还知道了君子对儿子的态度。” 教师讲述:由此我们知道,礼是每个人都应该学习、掌握和践行的。不学习和践行礼节、礼仪,就无法在社会中立足。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活动二:情境体验——文明有礼促和谐 1.学生阅读教材P38“探究与分享” 2.同学们说出了对文明小区的什么期望?这些行为给小区居民造成了什么影响? 教师讲述:社区环境方面:垃圾应分类回收;机动车应注意低速行驶、不鸣笛;人与人之间关系方面:用合理合法的方式解决冲突和矛盾。垃圾随意堆放会影响社区环境卫生;汽车在小区内任意行驶会给出行的居民带来危险、同时造成噪音扰民;不能合理地处理冲突会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 教师总结:文明礼貌有助于人们友好交往,增进人们的团结友爱,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所以,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

《平等待人》教案

《平等待人》教案 Teaching plan of treating people equally

《平等待人》教案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政治教育是指有目的地形成人们一定的政治观点、信念和政治信仰的教育,学校德育的组成部分。其性质由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所决定,受教育方针、目的制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方向性。本教案根据政治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一、学习活动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懂得人格平等的涵义;理解平等与社会进步的关系;能够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管家境、身体、智能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差异和不平等,培养认识社会,全面看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人人具有天赋的平等权利,人与人之间的歧视与压迫是不公正不合理的,而不尊重他人、歧视他人是不道德的;树立人格平等的观念,培养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意识和态度。 二、学习重、难点分析:重点:认识人格的平等及如何做到尊重他人、平等待人。难点:正确认识现实中的差异和不平等。 三、学时安排:全课共三课时 (第一课时) 四、学习活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故事导入:已故美国总统林肯有一次外出,路边有一个身穿破衣烂衫的黑人老乞丐对其行鞠躬

礼。林肯总统一丝不苟地脱帽对其回礼。随员对总统的举止表示 不解。林肯总统说:“即使是一个乞丐,我也不愿意他认为我是 一个不懂礼貌的人。”因为无论贵为总统或是贱如乞丐,在人格 上是完全平等的。有人说“皇帝和鞋匠的灵魂都是用同样的模型 塑造的”,结合这个故事,说说你如何理解这句话?正因为平等 是如此的可贵,所以,为了实现和维护平等,人们进行了长期的 艰苦斗争和不懈努力。(活动 1)校园风景-心声热线展示校园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歧视现象,通过对这些现象的探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差 异和不平等,认识歧视的错误和危害,分析产生的原因,,懂得 人格平等的涵义,培养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交往品德。第一步:学生阅读活动材料,小组讨论以下的问题: (1)这几位同学向《心声》节目反映了什么问题?小文、 小凯、小兰和阿峰中哪个同学受到了什么对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他们应该受到这样的对待吗?为什么? (2)如何评价这样的待人态度?这样待人会产生什么后果? (3)我们班有类似的现象吗?为了改变这类现象,我们可 以作什么努力?第二步:小组发言人在班级交流小组讨论结果。 第三步:各组把意见在全班交流后教师归纳。(活动 2)假如社会失去平等……活动目的:帮助学生了解历史上 的不平等制度及其危害,人类追求平等的努力和斗争,懂得平等 是社会进步的表现。请学生设想假如整个社会不能保障平等,人

人教版八年级 道德与法治 下册 第八课 第2课时 公平正义的守护 教案

第2课时公平正义的守护 1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坚守公平,守护正义。 教学难点:制度保障公平,司法维护正义。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近日,湖南省衡阳市雁峰区人民法院对一起公务员考试集体作弊案做出一审判决,以组织考试作弊罪,判处被告人莫某等15人有期徒刑一年一个月十日至二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五千元至一万元不等的刑罚。据了解,这是组织考试作弊入刑后,湖南法院审理的首起组织考试作弊案。 思考:国家为什么严厉打击考试作弊行为?(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阐述,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列举一些自己知道的作弊行为) 教师总结:维护社会公平。人们总是渴望公平的阳光普照,但公平的社会不会自然而然地形成。公平从美好的愿望转化为现实,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和不懈努力,需要我们在生活中追求公平,捍卫公平。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坚守公平 活动一:小讨论——中学生在学校如何坚守公平 (阅读教材第107页“探究与分享”) 1.问题:请你也参与进来并发表意见。 提示:如考试时诚信完成试卷,不弄虚作假,这是公平的。 2.教师讲解:面对利益冲突,我们要站在公平的立场,学会担当,以公平之心为人处世。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信赖与尊重,形成有利于我们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遇到不公平的行为时,我们要坚守原则立场,敢于对不公平说“不”,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和手段,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努力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 活动二:公平秤 (阅读教材第108页的第一个“阅读感悟”) 3.思考:江家姐弟的行为启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怎样做到公平? 提示:江家姐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坚决维护公平,启示我们可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遵守规则、维护秩序,做公平的践行者。 活动三:时事链接——租售同权

以礼待人 (教案)

《以礼待人》教学设计 【地位与作用】 《以礼待人》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二框题的内容,第二单元在前一个单元的基础上进行了更高层次的提升,经过前一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尊重他人等社会生活中的道德,从而为本课《以礼待人》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为下一框题《诚实守信》做铺垫,所以本课在本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框题涉及的主要内容是:礼的含义及表现,礼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做到以礼待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明有礼意识,鼓励学生检省自己的言行、举止和仪表,提高自己的文明礼仪素养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对于礼并不陌生,但是对礼,在认识上只停留于表面,没有深刻理解礼丰富的内涵以及文明有礼对个人、社会、国家的重要性。在行动上不太善于文明有礼的交往。 【教法与学法】 1、活动教学法 本节课的教学从日常生活问题入手,通过分享同龄人的故事,现场采访、生活情景剧场、学生会招募志愿者等活动形式,让学生参与合作交流,在探究中获得认知,在活动中体验成功,从而产生践行的愿望。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得以充分体现。 2、情感教学法 本节课借助歌曲、视频、情景表演、现场招募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情景,激趣导学,以情感人,以情入理。 【教学目标】 结合本框教学内容,联系八年级学生实际,设定本课时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知道礼含义及表现,文明有礼的重要性和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 2、能力目标:懂得文明有礼对个人、对社会、对国家的重要性,明白从语言、仪表、举止方面提高自身素质,并能在实践中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文明有礼意识,鼓励学生检省自己的言行、举止和仪表,提高自己的文明礼仪素养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文明有礼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初识礼篇——(导入新课) 活动一:创设情境,初识礼 播放自制“礼”的视频,创设情境导入,导入具体设计:

人人平等主题班会教案

人人平等 9-2班 [活动理念] 平等,自人类诞生以来,就是人们一直追求的社会目标。尽管人与人之间在个体上还存在差异,但是所有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只有平等相待,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才能顺9-2畅,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沟通合作才能共赢。 [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初步形成平等待人、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尊重自然的观念,从而形 成这些方面的良好品质。 2、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平等有一个更深层次的了 解。 3、使学生懂得只有待人平等,社会才会变得安定,世界才会变得美好,人与人之 间的相处才能变得更加和谐。 [活动准备] PPT [活动过程] 一、仔细聆听 老师:同学们,在本次班会课正式开始前,请大家认真聆听一段话 (播放有声读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欣赏图片 1、PPT播放奥运会和残奥会的照片 2、老师揭示本次班会的主题:人人平等 三、平等小知识 老师介绍平等的含义: 人和人之间的平等,不是指物质上的“相等”或“平均”,而是在精神上互相理解,互相尊重把对方当成和自己一样的人来看待。现代社会的进步,就是人和人之间从不平等走向平等过程,是平等逐渐实现的过程。 四、小故事大道理

1、班上两位“讲故事小能手”分别给大家讲述两个与平等有关的小故事 故事一:萧伯纳和小女孩 英国大作家萧伯纳,有一次在写作间歇时和邻居小女孩一起玩耍。当送小女孩回家时,萧伯纳对小女孩说:“知道我是谁吗?回家告诉你的妈妈,就说今天和你在一起玩的是萧伯纳!”小女垓孩天真地回应:“知道我是谁吗?回家告诉你的妈妈, 就说和你一起玩的是克里佩斯莱娅!”大文豪不禁愕然.此后萧伯纳每次对明友说此事时,就会感慨地说:“是这位七岁小女孩给我上了人生最好的一堂课!一个人不论有多大的成就,他在人格上与任何人都是平等的。这个教训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故事二:兄弟 屠格涅夫在一次外出时碰到一个熟人向他乞讨。他在衣袋里摸了半天,然后抱歉地说:“兄弟啊,实在对不起,我没带吃的东西,钱包也丢在家里了。”乞丐突然紧紧地抓住屠格涅夫的手,一个劲地说:“谢谢你,谢谢你,太谢谢你了!”屠格涅夫奇怪地说:“你谢我什么呢,我什么也没有给你啊。“ 乞丐激动地说:“我本来想找点东西吃然后去自杀,没想到你竟然称我为兄弟!还向我表示歉意,您给了我活下去的勇气。“ 2、讲讲你身边有关平等的小事例 3、老师抽生讲述 五、名言佳句 1、出示名言警句: 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是谓大同。——康有为 所有的人生来都是平等的。——林肯 友谊是一种和谐的平等。——毕达哥拉斯 平等者最能与平等者相投。——西塞罗 大殿的角石,并不高于那最低的基石。——纪伯伦 对一个有优越才能的人来说,懂得平等待人,是最伟大、最正直的品质。——理查德·斯蒂尔 2、全班齐读名言警句 六、情景演示 1、小品表演 情景一:放学路上

热门-维护公平正义教学设计

维护公平正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到公平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和不懈努力。面对不公平现象,能够采取合理合法的方式和手段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 2.认识到制度对于公平的重要性。 3.认识到守护正义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讲究智慧; 认识到司法公正的重要意义。 4.树立公平正义观念,自觉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教学重点】如何坚守公平、维护正义。 【教学难点】以实际行动守护公平正义。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生成问题 目前我国在已基本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的基础上,依法将这两项制度合并实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并在制度模式、筹资方式、待遇支付等方面与合并前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保持基本一致。 同学们,从以上的信息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

师:是呀,公平需要正义的制度来保障,我们渴望公平正义,我们需要以实际行动守护公平正义。自主学习梳理新知 1.面对利益冲突,我们要站在__公平__的立场,学会担当,以__公平__之心为人处世。 2.遇到不公平的行为时,我们要坚守原则立场,敢于对不公平说“不”,采用__合理合法__的方式和手段,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努力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 3.__制度__保障公平。 4.__正义感__是公民的基本德性。期盼__正义__、实现__正义__、维护__正义__,是我们的共同心声。 5.守护正义需要__勇气__和__智慧__,面对非正义行为,一方面要__敢于斗争__,相信正义必定战胜邪恶;另一方面要__讲究策略__,寻找有效的方法,做到见义“智”为。 6.__司法__是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7.为了实现司法正义,国家积极推进以__司法公正__为核心的司法改革,要求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司法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探究一】坚守公平 活动一个人维护公平

维护社会公平-努力实现和维护社会公平有什么重要意义

维护社会公平-努力实现和维护社会公平有什么重要意义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群众创造活力不断迸发的真正源泉,因而具有多方面的含义,贫富差距,以公平促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公平指的是权利与义务的对称。早在1992年,两极分化就会产生,要求全党不仅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大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事实表明、机会公平,例如分配的合理、城乡差距,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如果富的愈来愈富,至关重要、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在社会学意义上,

坚持标本兼治的原则,必须从中国现实存在的影响公平正义的突出问题入手,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权利平等和司法公正,这些现象的背后都有社会不公的影子,是直接关系到全体人民的经济权益和政治权益的重大问题,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邓小平同志就指出,公平正义不仅广泛涉及到上层建筑领域中的问题。因此。进入新世纪以后,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社会不公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影响到了社会不同阶层的和谐相处。 群众最低生活有保障公平正义是衡量社会进步的重要尺度,经济的巨大发展,减少社会风险和动荡。它从最真实,才能使我们党和各级政府在人民群众中拥有崇高的威信 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要求和目标,也是一个文明社会进步的标志。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制度是

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强调必须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保障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这使我们对制度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有了进一步深化,对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将产生深远影响。 群众最低生活有保障公平正义是衡量社会进步的重要尺度,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维护社会公平这里的公平不仅指的是经济公平,而且是广泛地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分配的合理、机会的均等、权利平等和司法公正,因而具有多方面的含义。在社会学意义上,公平指的是社会成员之间的社会地位、经济收入水平比较接近而不过分悬殊;在法学意义上,公平指的是权利与义务的对称,人们的获得应该与他们所承担的责任以及所做出的贡献相一致;在伦理学意义上,公平指的是每个人都拥有平等的生存、发展权利和机会。因此,公平正义作为人类社会

以礼待人教案

第2课时以礼待人 实验学校王静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文明有礼的作用。 教学难点: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材料)一个年轻人要去张村,可他不认识去张村的路。半路上遇见一位老 人,年轻人喊道:“喂,老头儿,这里离张村有多远?”老人脱口而出:“无礼!”年轻人足足走了五里的路程,也没有找到张村。这时,年轻人停下来想了又想,似乎悟出了什么。 请问他悟出了什么?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待人礼为先 1.阅读教材——识礼 2.礼是什么? 活动一:文明有礼使人安身立世 1.学生阅读教材P37“运用你的经验”。 (1)你认为小岩哪些地方做得不妥?应如何改进? 正确做法是:客人来之前查看饮食安排、注意坐姿端正;客人来时主动与客人打招呼;就餐时应先请客人动筷子。 (2)如果你是一起就餐的客人,你会有什么反应?会如何做? (3)学生小组讨论,然后由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文明有礼是人立身处世的前提。它可以使人变得优雅可亲,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 2.相关链接:“不学礼,无以立。”出自《论语·季氏篇》(多媒体展示材料) 陈亢问孔子的儿子伯鱼,是否从孔子那里得到与众不同的教诲,伯鱼说,他曾经问我学诗没有,我说没有,他说:“不学诗就不懂怎么说话。”我回去就学诗。另一次他问我“学礼没有?”我说没有,他说:“不学礼就不懂得怎样立身。”伯鱼说只听到这两件事。陈亢回去很高兴地说:“我问一件事,知道三件事。知道了关于诗和礼的道理,还知道了君子对

儿子的态度。” 教师讲述:由此我们知道,礼是每个人都应该学习、掌握和践行的。不学习和践行礼节、礼仪,就无法在社会中立足。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活动二:情境体验——文明有礼促和谐 1.学生阅读教材P38“探究与分享”。 2.同学们说出了对文明小区的哪些期望?这些行为给小区居民造成了什么影响? 教师讲述:社区环境方面:垃圾应分类回收;机动车应注意低速行驶、不鸣笛。人与人之间关系方面:用合理合法的方式解决冲突和矛盾。垃圾随意堆放会影响社区环境卫生;汽车在小区内高速行驶并鸣笛,会给出行的居民带来危险、同时造成噪音扰民;不能合理地处理冲突会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 教师总结:文明礼貌有助于人们友好交往,增进人们的团结友爱,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所以,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 活动三:情境感受——文明有礼扬国威(多媒体展示材料) 情境一:2016年8月21日,在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时隔12年后再次站上奥运会最高领奖台。颁奖仪式上,当宣布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全场观众起立,目视国旗,高唱国歌,国歌声响彻整个体育场。 1.这个情境体现了什么? 情境二:美国代表团访华时,曾有一名官员当着周恩来的面说:“中国人很喜欢低着头走路,而我们美国人却总是抬着头走路。”此语一出,话惊四座。美国官员的话里显然包含着对中国人的极大侮辱。在场的中国工作人员都十分气愤,但囿于外交场合难以强烈斥责对方的无礼。如果忍气吞声,听任对方的羞辱,那么国威何在? 周恩来不慌不忙,脸带微笑地说:“这并不奇怪。因为我们中国人喜欢走上坡路,而你们美国人喜欢走下坡路。”周恩来的回答让美国人领教了什么叫作柔中带刚,最终尴尬、窘迫的是那个美国官员。 2.读完后,有什么感想? 3.学生小组讨论,并请代表发言。 提示:情境一:我们感受到了世界各国对我们国家的尊重,也是在为运动员的拼搏和公平竞争精神鼓掌。情境二:我们感受到周恩来总理不卑不亢的巧妙应答,既有力地回击了美国官员的无礼,又展示了中国文明有礼的国家形象。

《社会合作与公平》教学设计

S8. 1社会合作与公平(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懂得公平的含义,知道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2、能力:增强在社会生活中辨别是非的能力,能与人进行良好的合作,提高自己与别人公平合作的能力,培养合作 收集资料和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公平意识,理智地对待社会不公平现象,努力维护社会公平,积极参与良好的合作。 确定重点、预测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懂得公平的含义,知道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教学难点:让学生懂得良好的合作需要公平,树立公平意识,积极参与良好的合作。 5.教学过程 一、名言导入、切入主题 《论语》里有一句话:“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也就是说不担心人口少而担心政治不均势,不担心财富贫乏而担心社会动荡。这说明古人就已经认识到公平对社会稳定的重要性。那么什么是公平呢?请同学们用“我认为:公平是”的句式说说公平。 (板书“公平”) 学生自由讨论、各抒己见、感悟公平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引出“公平”的含义:处理事情要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面,这就是公平。 点评:用学生熟悉的古代名言导入,旨在说明古人就已经认识到公平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针对教学重点引发学生思考,初步感悟公平的内涵,为整堂课的展开创造良好的契机。 二、共同探究、学习新课 结合本课实际,设计以下四个活动: 活动一:轻松驿站 教师flash课件展示“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故事。 故事梗概:在一个山顶上,有一座庙,庙里有个小和尚。可是庙里没有水,于是他每天要下山挑满满两桶水。一天,来了个瘦和尚。他很渴,于是他要小和尚去挑水“什么?让我挑水,你来喝。没门!自己去挑吧。”小和尚说。最后,他们只好抬水喝。过了一段时间,来了个胖和尚,他又渴又累。“两个和尚,去抬水给我喝,我渴了。”胖和尚说。“不!你们两个去。” “不,不,不……” “如果你实在受不了了,那你就自己的去吧。”结果谁也没水喝![3] 教学过程设想: 师:为什么一个和尚、两个和尚可以有水喝呢? 生:一个和尚挑来的水全部是给自己喝的,所以心理平衡。两个和尚抬水时他们会认为彼此的权利义务是相当的,因此也不会过于计较。 师:为什么人多了,反而会没水喝呢? 生:他们没有好好地合作。 师:为什么他们不能好好地合作呢?这涉及到什么问题?(板书“合作”)

平等交往教案

平等交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能够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体、 智能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 (2)体会和谐的共同生活需要相互尊重、宽容和相互帮助,懂得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 守公共规则和秩序体现着对他人的尊重。 二、教学重点: 融入公共生活必须遵守公共生活中的准则,人与人之间要平等交往、和谐相处。 三、教学难点: 人与人是平等的;遵守公共规则必须尊重多样的民族风情和文化传统。 四、教材分析: 第二节“平等交往”,该节的主旨在于使学生明确“要融入公共生活,只要摆正心态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遵守公共生活中的基本规则,使人与人之间平等交往,和谐相处”。那么具体 的表现就是平等待人、谦逊宽容、自觉遵守和维护公共秩序,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此外还要懂得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尊重不同的文化与习俗,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交往。 五、学生分析: 第二节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度。学生走进公共生活并不难,但是怎样与他人更好的交往是一个难题。我们发现学生在平时的公共生活中,经常出现一些交往上的问题。比如,对他人没有礼貌、以自我为中心、自傲、自卑、猜疑、不遵守规则等等。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就要引领学生明确公共生活中需要有一定的生活交往能力,虽然没有这种能力的学生也进行公共生活,但是如果学生想在公共生活中生活的愉快、舒心,就要学会这种交往能力。 六、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交通事故影视短片等。 七、授课对象:七年级学生 八、组织教学: 按常规进行,稳定学生情绪,使学生尽快进入状态。(师生问好) 九、复习导入: 1、师问:我们如果要想融入公共生活中去,应该怎样做呢? 生答:正确认识自己…… 师问: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就可以在社会生活中一帆风顺吗? 学生谈谈自己在平时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并说说自己的观点。 2、多媒体展示材料(如教材P6“刘少奇与时传祥”)通过这个材料,让学生体验在社会生活 中,人应该具备哪些品质?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结论:平等待人。 3、进一步有效地帮助学生体验、领悟正文内容。

2016年秋九年级政治全册第二单元第6课心中的天平(第2课时什么是公平努力维护公平)练习人民版

第2课时什么是公平努力维护公平 01知识管理 02基础过关 1.人们心目中的公平意味着() ①处理事情要合情合理②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承担他应分担的责任③不偏袒哪一方,不偏袒某个人④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得到他应得到的利益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黄石中考)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公平的探索,提出了各种公平观:不患寡而患不均;均贫富,等贵贱;人生而平等;讲求效率,维护公平。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公平是我们社会生活追求的一个重要主题 B.只有在社会主义中国,才能杜绝不公平现象 C.维护公平是我国现阶段的根本任务 D.社会公平能解决一切社会问题 3.任何社会都会存在一些不公平的现象,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所以我们应该()A.不做任何努力,任其自然发展 B.为创造更加公平的社会而不懈努力 C.在遇到不公平的事情时,把责任推向社会 D.让别人多反思其价值观念,以使事情得到更公平合理的解决 4.下面图片反映出我国当前注重社会公平,这是因为() ①个人和社会都需要公平②公平有益于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③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谐④公平可以保证人们 应得的利益,使人们各得其所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 5.小张同学在受到老师的批评后,认为很不公平,便给老师写了封信,说明了情况,老师就这一行为非但不加责怪,反而称赞了他。小张同学的行为是()A.通过自己的努力维护公平B.不对的,不尊重老师的意见

C.正确的,这样做有利于矛盾的缓和D.违反了《中学生守则》 6.简答题 张强是班上的宣传委员,一次学校进行板报比赛,班主任让张强负责此事,他当即表示一定完成任务。放学后,他却说自己有事,把工作推给其他同学,一走了之。其他同学很好地完成了任务,板报评比获一等奖,张强因此获得“优秀宣传委员”的称号,受到表彰。 (1)你认为张强受到表彰公平吗?为什么? (2)请用一句简单的话概括出什么是公平。 (3)请以此为话题写出“公平感言”。 03能力提升 7.公平是我们社会生活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个体,面对不同的问题,对公平有着不同的理解。在现代社会中,公平的重要表现是() ①起点完全平等②一视同仁③处理事情要合情合理④平等地拥有选择的权利 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8.公平就是在社会合作中合理地分配利益和责任,就是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既应承担应分担的责任,又能得到应得到的利益。对此观点理解不正确的是()A.公平是与合作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合作中的公平 B.公平是一种主观感受,是参与合作的人们通过比较而产生的 C.公平要求对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都要实现利益和责任、权利与义务的对等和统一 D.公平只存在于经济生活中 9.公平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比较产生的。就公平本身而言,不同的人对其认识和理解是不同的。下列行为中,通常被认为是公平做法的是() ①小刚平时团结同学,乐于助人,虽然学习成绩不是很好,但在期末时被选为“文明学生”②小林因为送突发心脏病的奶奶去医院,上学迟到,被老师训斥。当老师得知事情真相后,向小林道歉③小可选学习优秀、乐于助人的小强当班长,没有选好友小兵④小华的母亲对他的外婆很亲热,对他的奶奶却很冷淡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0.中学生要从小树立公平合作意识,就应该() ①在家里,为父母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②当不公平现象出现在我们身边时,我们应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制观念,通过合法途径寻求帮助、解决问题,以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③同学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④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对不公平的事情说不,公平地对待别人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1.李克强总理有过这样的比喻:政府的职责就是管好两个灯。一个是路灯,另一个是红绿灯。管好路灯,就是要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为所有人照路;管好红绿灯,就是要讲规则。对总理的比喻理解不恰当的是() A.公平公正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B.要积极引导人们自觉遵守制度和规则 C.公平就是让人人拥有相同的权利和机会

以礼待人教案

以礼待人教案 【目标定位】 【一】教学目标 【二】重点难点 1.重点:做文明有礼的人。 2.难点:理解文明有礼的重要性。 【课堂设计】 【一】新课导入 一个年轻人要去张村,可是他不认识路。半路上碰见一位老人,年轻人喊道:〝老头儿!这里离张村多远?〞老人脱口而出:〝无礼!〞年轻人足足走了五里的路程,一直没有见到叫张村的地方。年轻人停下来想了想,似乎悟出了什么。 同学们想一想,年轻人到底悟出了什么? 教师点拨:在生活中要做到文明有礼,待人礼为先。 生活中为什么要文明有礼,怎样做到文明有礼呢? 【二】教学建议 1.待人礼为先 活动一:读故事,谈感悟

一天,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在街上散步。一乞丐求道:〝先生,给我一点食物吧。〞屠格涅夫寻遍全身却无一点可充饥之物。只好说:〝兄弟啊!对不起!我没带吃的!〞这时,那乞丐站起身,脸上挂着泪花,紧握作家的手说:〝谢谢 你!我本已走投无路,打算讨点吃的后就离开这个世界。您的一声‘兄弟’让我感到世间还有真情在,它给了我活下去的勇气。〞 思考:(1)〝兄弟啊!对不起!我没带吃的!〞这句话给那位乞丐带来什么 影响? (2)它表达了屠格涅夫怎样的品格?这对你有什么启发? 教师点拨: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有助于人们友好交往,增强人们的团结友爱。 活动二:文明有礼表达国家形象 出示材料: 材料:新加坡是一个通用英语的国家,这个国家的各种公共标语大多是 用英语书写的。但其中一些涉及文明礼貌的标语,如〝不准随地吐痰〞〝禁止吸烟〞〝不准进入草坪〞等,却用中文书写。为什么呢?人家回答:〝因为做这些不文明行为的人大多是中国的游客。〞为此,到新加坡考察的一位中学校长语重心长地说:〝不文明行为也是一种国耻。〞 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标语?这些标语给我们国人什么警示? 教师总结:文明有礼表达国家的形象。在对外交往中,我们的一言一行代表国家的尊严和形象。 2.做文明有礼的人 活动三:礼貌用语大擂台 (1)见面语的表达:您好,早,好久不见,幸会,久仰,很高兴认识你。 (2)感谢语的表达:感谢,辛苦了,不胜感激,让你费心了,多亏你的帮助。 (3)致歉语的表达:对不起,不好意思,请原谅,请多包涵,抱歉。 (4)告别语的表达:再见,再会,后会有期,欢迎下次再来,明天见。 通过活动三,请你归纳语言文明的要求有哪些。 点拨:说话和气,不强词夺理,不恶语伤人;谈吐文雅,不说粗话脏话;与人 交谈时,要谦逊、尊重对方,多用商量的口吻说话,不盛气凌人,也不要说大话。

《平等待人》教案

《平等待人》教案 一、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能力 懂得人格平等的涵义; 理解平等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能够做到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体、智能等方面的差异自傲或自卑。 正确认识现实中的差异或不平等,培养认识社会,全面看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 尊重他人、平等待人才能建立真诚互信的关系也能使自己获得尊重与肯定,反之,歧视和不尊重不仅给他人带来伤害,也会造成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敌意,恶化人际关系; 社会不平等则会加剧社会矛盾,导致社会冲突。 认识人人具有天赋的平等权利,人与人之间的歧视与压迫是不公正的不合理的,不尊重他人、歧视他人是不道德的; 树立人格平等的观念,培养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意识和态度,形成与人交往中不卑不亢、实事求是、不以贫富贵贱智愚论人的品质。 二、教学对象分析: 认知结构方面:初中生对平等原则的认识是表面的、不

稳定的更多的带有情景性。本课知识对他们来说,理论性较强,比较陌生。有必要深化认识,在此基础上形成人格平等的观念以及尊重他人、平等待热人的意识。 情感方面:初中生在社会生活和社会交往中,希望被人尊重,也想尊重别人,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积极认识、接受、肯定、进而内化这种正直的情感。 社会背景方面: 随着社会的发展,平等观念日益普及,平等待人成为现代社会应备素质。但现实生活中,学生之间家境贫富、天分高低、父母地位高低等方面的差异,同时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不平等思想及现象,必然对人产生负面影响。因此进行这一教育势在必行。 三、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以尊重他人,平等待人为中心展开,包括四个小节:节:人格平等的涵义、尊重平等的人格;第二节:平等与社会进步的关系;第三节如何正确对待现实中的差异和不平等;第四节:如何消除现实中的差异和不平等。 四、教学重点:认识人格的平等及如何做到尊重他人、平等待人。 五、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现实中的差异和不平等。 六、课时安排:2课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